中医/中药百科/补虚药

补虚药

人参

  人参

  别名:圆参、黄参、棒槌、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人葠。

  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归脾、肺、心经。

  入药部位: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生晒参: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生晒山参: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人参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另煎兑入汤剂服;野山参若研粉吞服,一次2g,一日2次。

  炮制:生晒参:润透,切薄片,干燥。

  生晒山参:用时粉碎或捣碎。

  白糖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

  红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

  人参的功效作用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临床应用:①用于急救

  大剂量的人参(o.3~1两)煎服或炖服,或以人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0.57克)2~4毫升行肌肉或静脉注射,可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时极端垂危的病人;人参与附于合用可以救治亡阳虚脱。

  ②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时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各种症状。人参对不正常的血压具有调整作用,或认为不同的剂量可以出现不同的作用:小剂量能提高血压,大剂量能降低血压。成人1日的常用量为0.2~3钱;人参浸膏(每毫升等于1克生药),每次服20~40滴,日服2~3次;人参酊(含量10%),每次5毫升,日服2~3次;人参粉,每次3~6分,日服2~-3次。

  ③对胃和肝脏疾病

  对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人参后可见胃纳增加,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对胃液分泌及胃液酸度无明显影响。也有报告称人参可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消失,食欲增强,大便正常,胃液总酸度增加。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在一定的治疗条件下,服用人参对于防止转变为慢性肝炎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④治疗糖尿病

  人参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况,但不改变血糖过高的程度。或谓人参可使轻型糖尿病患者尿糖减少,血糖降低40~50毫克%,停药后仍可维持2周以上;中等度糖屎病人服人参后,虽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显,但多数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如渴感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某些患者服人参后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⑤对于精神病

  人参对无力型和无力-抑郁型精神病,无论其病因如何(精神分裂症、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等),似均有治疗作用。也有认为,人参口服对器质性神经疾患仅能改善病人的一般主观症状,而无客观的明显治疗作用。

  ⑥治疗神经衰弱

  人参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能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减少疲劳;对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定的治疗作用,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无力、头痛、失眠等症状。

  ⑦治疗阳痿

  人参在中药里,一般用作强壮剂,可以补养元气;近人的研究,证明它有增强性腺机能的作用。人参酊对于麻痹型、早泄型阳痿有显著的疗效,但对精神型无效;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和脊髓性阳痿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⑧其他

  人参还有提高视力及增强视觉暗适应的作用。与其它药物合用,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临床上对于实症,如由于突然气壅而得的喘症,由于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症,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均忌用人参。

  人参的禁忌

  实证、热证忌服。

  不宜与藜芦同用。

  人参的附方

  ①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局方》四君子汤)

  ②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圣济总录》温胃煮散)

  ③治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每服三钱,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食疗本草》)

  ④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⑤治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济生方》)

  ⑥治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半两。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选方》)

  ⑦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局方》定志丸)

  ⑧治消渴引饮无度:人参、瓜蒌根各等分。生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冬汤送下。(《仁斋直指方》玉壶丸)

  ⑨治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孑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纲目》)

  ⑩止血后此药补之:大人参(去芦)二两,枣五枚。每服水二盏,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诸病除根。(《十药神书》独参汤)

  ⑾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散,血如涌泉:人参(焙)、侧柏叶(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为末,用二钱,入飞罗面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啜。(《中藏经》)

  ⑿治小儿惊后瞳人不正者: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再服,愈乃止。(《仁斋直指方》)

  ⒀治下痢噤口:人参、莲肉各三钱。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三钱。(《经验良方》)

  ⒁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人参汤)

  ⒂治霍乱心烦躁:桂心二分(末),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二服。(《圣惠方》)

  ⒃治虚疟发热:人参二钱二分,雄黄五钱。为末,用棕尖捣丸,梧子大。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再服。忌诸般热物。(《丹漠纂要》)

  ⒄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饮食:人参(去芦)、干姜(炮)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服。(《局方》小地黄丸)

  人参泡水喝的功效

  人参对于身体具有很好的滋养以及保健作用,老中医告诉我们身体在服用人参之后能够很好的抵抗衰老、降低血压,同时对于心脏还有智力、抵抗力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如果身体出现了血压过高或者是过低、糖尿病以及肿瘤以及血糖高的情况,服用人参也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对于很多女性来说,人参美容养颜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经常服用人参能够令女性显得更加的年轻。现代医学还发现,人参中所含有的硒元素大大超过了很多的蔬菜以及水果,能够很好的维持身体肌肤的弹性以及水润。具体的人参泡水喝的功效如下:

  中医方面认为,人参味甘,服用之后能够感觉到一点点的苦涩味道,性温,服用之后对于肾脏、心脏、脾肺等等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并且起到补气、健脾、养胃、益肺以及益智、宁心还有养血等作用。

  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多的将人参用于治疗大病初愈或者是久病不愈的人群,还有大失血之后的人也是非常的适合,能够很好的补足身体所亏损的元气以及精神。另外,如果是一些脾气不足所引起的适量减少、精神倦怠、呕吐、拉肚子;肺气亏损所引起的气喘吁吁、咳嗽无力;心气虚损所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以及心神不行、体虚多汗;血虚所引起的肌肤发黄、晕眩;肾气亏损所引起的尿频、阳痿等等问题,服用人参都能够很好的保养、调节身体,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查看详情

来例假能吃人参归脾丸吗

粟米

  粟米

  别名:白梁粟、粢米(陶弘景),粟谷(《齐民要术》),小米(《本草蒙筌》),硬粟(《医学入门》),籼粟(《纲目》),谷子、寒粟(《植物名实图考》),黄粟(《陆川本草》),稞子(《滇南本草》整理本)。

  性味:甘咸,凉。(陈粟米:苦,寒。)

  归经:入肾,兼入脾、胃。

  入药部位: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

  粟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煮粥。

  外用:研末撒或熬汁涂。

  粟米的功效作用

  功效: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主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

  粟米的禁忌

  《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粟米的附方

  ①治脾胃气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汤饮不下:粟米半升,杵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点少盐,空心和汁吞下。(《食医心镜》)

  ②治消渴口干:粟米炊饭,食之良。(《食医心镜》)

  ③治孩子赤丹不止:研粟米敷之。(《兵部手集方》)

  ④治汤火灼伤:粟米炒焦,投水,澄取汁,煎稠如糖,频涂之。能止痛,灭瘢痕。一方半生半炒,研末,酒调敷之。(《崔氏纂要方》)

  粟米的相关论述

  ①《本草衍义补遗》:“粟,陈者难化。《衍义》云,生者难化,熟者滞气,隔食生虫。所谓补肾者,以其味咸之故也。”

  ②《纲目》:“粟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虚热消渴泄痢,皆肾病也,渗利小便,所以泄肾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利小便。韩愗《医通》云:一人病淋,素不服药,予教以专啖粟米粥,绝他味,旬余减,月余痊,此五谷治病之理。”

查看详情

粳米

  粳米

  别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经。

  入药部位:禾本科粳米,以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米粒丰满肥厚,横断面近于圆形,长与宽之比小于二,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性,煮后粘性油性均大,柔软可口,但出饭率低。粳米根据收获季节,分为早粳米和晚粳米。早粳米呈半透明状,腹白较大,硬质粒少,米质较差。晚粳米呈白色或蜡白色,腹白小,硬质粒多,品质优。

  粳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水研取汁。

  粳米的功效作用

  功效:温中和胃,益气止泄。

  主治:主治烦躁口渴,赤痢热躁,伤暑发热。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应用自然长菌风化陈年(3年以上)的糯木粽子,剔去其发黑者,80℃焙干,磨粉,做成水混悬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给小鼠接种腹水型肝癌后,每天灌服水混悬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连续10天,对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7.6%、56.4%和52.1%。在腹水涂片上看到用药组的癌细胞退变现象都较对照组为着,肉眼观察,对照组腹腔内肿瘤生长较给药组广泛,粘连情况也较严重。但接种癌细胞后11天,对照组与用药组动物死亡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粳米的禁忌

  《纲目》:“炒米汤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食疗本草》:“新熟者动气,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品店之,令人卒心痛;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

  粳米的附方

  ①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者:淡竹沥一合,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竹沥饮)

  ②治赤痢热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普济方》)

  ③治受胎未足,初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早白米粉扑之。(《圣济总录》)

  粳米的相关论述

  ①宁原《食鉴本草》:“粳米,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与早熟米及各土所产亦白大小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耳。”

  ②《本草蒙筌》:“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者,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

  ③《纲目》:“梗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北方气寒,粳性多凉,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粳性多温,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淡,阳中之阴也。所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又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④《本草经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本经》益气止烦止泄,特其余事耳。”

  ⑤《随息居饮食谱》:“粳米甘平,宜煮粥食,功与籼同,籼亦可粥而粳较稠,粳亦可饭而籼耐饥。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强食亦能致病戕生,患停饮者不宜吸粥。痧胀霍乱虽米汤不可入口,以其性补,能闭塞隧络也。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以其较籼为柔,而较糯不粘也。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又有一种香粳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时加入之,香美异常,尤能醒胃。凡煮粥宜用井泉水,则味更佳也。”

查看详情

猪肚

  猪肚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猪的胃。

  猪肚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或入丸剂。

  炮制:宰杀后,剖开腹部,取出胃,洗净,鲜用或冷藏。

  猪肚的功效作用

  功效:补虚损,健脾胃。

  主治:用于虚劳羸瘦,劳瘵咳嗽,脾虚食少,消渴便数,泄泻,水肿脚气,妇人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猪肚的禁忌

  《随息居饮食谱》:“外感未清、胸腹痞胀者,均忌。”

  猪肚的附方

  1、治脾虚:獖猪肚一个(洗净,去油膜),用莲肉四两(去皮、心),入肚内,以线缝之,用水煮,令极热;再加黄连四两(姜汁少炒,为末),同前物捣烂为丸,如罗卜子大。每服五分,米汤吞下。(《穷乡便方》猪肚补脾丸)

  2、治脾胃气虚,不多下食:猪肚一枚(洗净),人参(去芦头)、橘皮(汤浸,去白瓤,切)各四分,下饙饭半升,猪脾一枚(净洗,细切)。上以饙饭拌人参、橘皮、脾等酿猪肚中,缝缀讫,蒸令极熟,空腹服之,盐酱多少任意。(《医方类聚》引《食医心镜》)

  3、治脾寒而痛,痛在心下左右:猪肚子一个,莲肉一两,红枣一两,肉桂一钱,小茴香三钱,白糯米一合。未入药之前,照常将猪肚子洗去秽气。入药煮烂,一气顿食,蘸甜酱、酱油食之。如未饱,再用饭压之。肚子入药之后,必须用麻线将口扎进,清水煮之。(《串雅外编》莲花肚)

  4、治水泄:獖猪肚一枚,净洗去脂膜,入大蒜在内,以肚子满为度,煮之自晨至晚,以肚、蒜糜烂为度,杵成膏子,入平胃散同杵,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米饮空腹服。(《世医得效方》肚蒜丸)

  5、治消渴:①猪肚一枚,净洗。以水五升,煮令烂熟,取二升已来,去肚,著少豉,渴即饮之,肉亦可吃。(《食医心镜》)②猪肚一枚(洗去脂膜,不切破),黄连(去须,捣罗为末)五两。上二味,以大麻子仁二合烂研,以水四升调,如杏酪汁,煮猪肚候烂,取出,入黄连末在内,密缝肚口,蒸令极烂,乘热细切,和黄连末,以木臼捣之,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暴干。每服三十丸,温水下,不拘时。(《圣济总录》猪肚黄连丸)

  6、治虚弱遗精:猪肚一枚,入带心连衣红莲子,煮糜,杵丸桐子大,每淡盐汤下三十丸。(《随息居饮食谱》)

  7、治男子肌瘦气弱,咳嗽渐成痨瘵:白术四两、牡蛎(烧)四两,苦参三两。上为细末,以猪肚一个,煮熟锉研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日三四服。(《御药院方》猪肚丸)

  8、治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䱐溪单方选》)

  9、治鼓胀水肿:健猪肚一个(不落水,翻出屎净,在砖墙上磨去秽气),将大虾蟆装入肚内,麻扎紧,煮热,去虾蟆,连汤淡食,勿入盐醋。(《经验广集》)

  10、治老人脚气烦热流肿入膝,,满闷:猪肚一具(肥者,细切丝,生)。上以水洗,布绞令干,好蒜、醋、椒、酱五味空心常食之。(《安老怀幼书》)

  猪肚的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日华子》主补虚损,苏颂主骨蒸劳热,血脉不行,皆取其补益脾胃,则精血自生,虚劳自愈,根本固而后五脏皆安也。

  2、《别录》: 补中益气,止渴、利。

  3、《千金·食治》:断暴痢虚弱。

  4、《日华子本草》:补虚损,杀劳虫,止痢。酿黄糯米蒸捣为丸,甚治劳气,并小儿疳蛔黄瘦病。

  5、《本草图经》: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羸助气。

  6、《随息居饮食谱》:止带、浊、遗精。

查看详情

木耳

  木耳

  别名:黑木耳、木菌、云耳、耳子、光木耳、木茸。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肺、脾、大肠、肝经。

  入药部位:真菌类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

  形态特征:子实体胶质半透明,有弹性,薄片耳状,直径达12cm,厚约2mm,以侧生短柄同着于基质上,边缘不整齐波状;外面紫褐色,疏生短茸毛,边缘部分较密;里面平滑,暗褐色至紫褐色,子实层发达,淡紫褐色;孢子弯长方形或圆柱形。

  木耳的用法用量

  用法:5~30g;或作食品用;或烧炭存性研末。

  炮制:夏、秋采集,晒干或放到烘房中烘干,温度由35℃逐渐升高到60℃,烘干。

  木耳的功效作用

  功效:补气养血,润肺,止血,降压,抗癌。

  主治:用于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久咳,咯血,吐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病,便秘,眼底出血,子官颈癌,阴道癌,跌打损伤。

  木耳的禁忌

  虚寒溏泻者慎服。

  木耳的配伍

  1、新久泄痢:干木耳50g(炒),鹿角胶12.5g(炒)。为末,每服15g,温酒调下,日二次。(《御药院方》)

  2、老年生疮久不封口:将木耳用瓦焙焦,研末,过筛。取木耳粉两份,白糖一份,加水调成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早晚各换1次。

  3、产后虚弱,抽筋麻木:木耳30g,陈醋浸泡,分5-6次食用,日服3次;又方:木耳、红糖各15g,蜂蜜31g,蒸熟分3次服用;又方:木耳12g,千年健、追地风各9g,先煎千年健、追地风,去渣,再煮入木耳加适量白糖,吃木耳喝汤,日分2次服。(4~5方出自《中国药用真菌》)

  木耳的附方

  ①治新久泄利: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日二。(《御药院方》)

  ②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疴痛,心神麻闷:黑木耳一两,水二大盏,煮木耳令熟,先以盐、醋食木耳尽,后服其汁,日二服。(《圣惠方》)

  ③治崩中漏下:木耳半斤,炒见烟,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头发灰三分,共二钱四分,好酒调服出汗。(《孙天仁集效方》)

  ④治眼流冷泪: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为末。每服二钱。以清米泔煎服。(《惠济方》)

  ⑤治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分。煎汤漱之,痛止为度。(《海上方》)

  木耳的相关论述

  1.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2.《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3.《纲目》:治痔。

  4.《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5.《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廖。

查看详情

大豆黄

  大豆黄

  别名:大豆蘖、黄卷、卷蘖、黄卷皮。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种子炮制品。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肾形,长约8mm,宽约6m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皱缩,一侧有明显的脐点;一端有1弯曲胚根。外皮质脆,多破裂或脱落。子叶2,黄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大豆黄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取净大豆,用水浸泡至膨胀,放去水,用湿布覆盖,每日淋水二次,待芽长至0.5~lcm时,取出,干燥。

  大豆黄的功效作用

  功效:解表祛暑,清热利湿。

  主治:用于暑湿感冒,湿温初起,发热汗少,胸闷脘痞,肢体酸重,小便不利。

  大豆黄的禁忌

  《本草经集注》:“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良。杀乌头毒。”

  大豆黄的配伍

  (1)用于湿温、暑湿初起,发热、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症。豆卷为发表之轻剂,外可透发表邪、内可化除水湿,用于湿热兼有表症者,常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

  (2)用于湿热内蕴、发热烦燥、胸闷不舒、身重体痛等症。豆卷善于通达宣利,用于湿温、暑湿等湿热病症,每与茯苓、滑石、黄芩等配合应用。

  大豆黄的附方

  ①治水病,通身肿满,喘急,大小便涩:大豆黄卷(醋拌炒干),大黄(微煨去皮)各-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临卧时,煎葱、橘皮汤调下,平明以利大肠为度。(《圣济总录》大豆散)

  ②治头风,湿痹,筋挛膝痛,胃中积热,大便结涩:大豆黄卷(炒)一升,酥半两。为末,食前温水服一匙,日二服。(《普济方》黄卷散)

  ③治周痹注,五脏留滞,胃中结聚,益气出毒,润皮毛,补肾气:大豆蘖一斤。炒香熟,为末。每服半钱,温酒调下,空心,加至一钱,日三服。(《宣明论方》)

  ④治小儿撮口及发噤:以初生时豆芽,烂研,以乳汁调与儿吃,或生研绞取汁,少许与服亦得。(《圣惠方》)

  大豆黄的相关论述

  1、《本经》:治湿痹筋挛膝痛,除胃气结积,益气解毒。

  2、《金匮要略》:薯蓣丸用之,取其入脾胃散湿热也。

查看详情

糯米泔

  糯米泔

  别名:粘米泔水《本草述》。

  性味:味甘,性凉。

  糯米泔的用法用量

  内服:加热温饮,100-200ml。

  糯米泔的功效作用

  功效:除烦,止渴。

  主治:用于霍乱,心烦口渴。

  糯米泔的附方

  治霍乱,心惊热,心烦渴:糯米水清研之;(或)冷熟水混取米泔汁,任意饮之。《梅师集验方》

查看详情

番薯

  番薯

  别名:朱薯(《闽书》),山芋、甘薯(《群芳谱》),红山药(《农政全书》),香薯蓣、红薯(《汲县志》),金薯(《甘薯录》),番茹、土瓜(《纲目拾遗》),地瓜(《闽杂记》),红苕(《广州植物志》),白薯(《岭南草药志》)。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肾二经。

  入药部位: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块根。

  形态特征:常呈类圆形斜切片,宽2-4cm,厚约2mm,偶见未去净的淡红色或灰褐色外皮。切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粉性,可见淡黄棕色的筋脉点线纹,近皮部可见一圈淡黄棕色的环纹,质柔软,具弹性,手弯成弧状而不折断。气清香,味甘甜。

  番薯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或煮食。

  外用:捣敷。

  番薯的功效作用

  功效: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主治:主脾虚水肿;便泄;疮疡肿毒;大便秘结。

  番薯的禁忌

  ①《纲目拾遗》:“中满者不宜多食,能壅气。”

  ②《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疫疟痢肿胀等证皆忌之。”

  番薯的附方

  ①治酒湿入脾,因而飧泄者:番薯煨熟食。(《金薯传习录》)

  ②治湿热黄疸:番薯煮食,其黄自退。(《金薯传习录》)

  ③治乳疮:白番薯捣烂敷患处,见热即换,连敷数天。(《岭南草药志》)

  ④治疮毒发炎:生番薯洗净磨烂,敷患处,有消炎去毒生肌之效。(《岭南草药志》)

  番薯的相关论述

  1.《纲目抬遗》:补中,和血, 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牛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劝;(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2.《本草求原》:凉血活血,宽肠胃,通便秘,去宿瘀脏毒,舒筋络,止血热渴,产妇最宜。和鱼、鳢鱼食,调中补虚。

  3.《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4.《岭南采药录》:醋煮服,治全身肿。

查看详情

羊肉

  羊肉

  性味:味甘,性热。

  归经:归胃、脾、肾经。

  入药部位:肉。

  羊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煎汤,125-250g;或入丸剂。

  炮制:宰羊时取肉,鲜用。

  羊肉的功效作用

  功效:温中暖肾,益气补虚。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食少反胃,虚寒泻痢,腰膝酸软,阳痿,小便频数,寒疝,虚劳羸瘦,产后虚羸少气,缺乳。

  羊肉的禁忌

  外感时邪或有宿热者禁服。孕妇不宜多食。

  羊肉的附方

  1、治脾胃久虚,全不思食:精羊肉(去筋膜,薄批切)三斤,陈皮三分,小椒二分,葱十根。先以水高肉二指已来,同煮水尽,去陈皮等,只取肉慢火焙干;次入人参(去芦头)神曲(炒)、大麦糵(炒)各二两。上同为细末,用生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时候,温酒或米饮送下。(《御药院方》代谷丸)

  2、治胃寒下痢:羊肉一片,莨菪子末一两。和,以绵裹之纳下部。(《外台秘要》)

  3、治腰膝疼痛,脚气不仁: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回回豆子半升(捣碎去皮)。上件一同熬成汤,滤净,下香粳米一升,熟回回豆子二合,肉弹儿木瓜半斤,取汁,沙糖四两,盐少许,调和。或下事件肉。(《饮膳正要》木瓜汤)

  4、治肾气,强阳道:白羊肉半斤。去脂膜,切作生。以蒜齑食之,三日一度。(《食医心镜》)

  5、治下焦虚冷,小便频数:羊肉四两,羊肺一具,细切,入盐、豉,煮作羹,空心食之。(《寿世青编》羊肉羹)

  6、治消渴,利水道:羊肉一脚子(卸成事件),草果五个。上件同熬成汤,滤净,用瓠子六个,去瓤、皮,切掠,熟羊肉,切片,生姜汁半合,白面二两,作面丝同炒,葱、盐、醋调和。(《饮膳正要》瓠子汤)

  7、治老人虚损羸瘦:羊肉二斤,黄芪(生锉),人参(去芦头)、白茯苓各一两,枣五枚,粳米二合。先将羊肉去脂皮,取精者肉,留四两切细,余一斤十二两,以水五大盏,并黄芪等,煎取汁三盏,去滓,入米煮粥,临熟,下切了生肉更煮,入五味调和,空心食之。(《养老奉亲书》)

  8、治产后腹中㽲痛,及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

  9、治产后腹中绝伤,寒热恍惚,狂言,脏气虚:甘草、芍药各五两,通草三两,羊肉三斤。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六升,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煮取六升,去滓。分五服,日三夜二。(《千金方》甘草汤)

  10、治崩中去血,积时不止:肥羊肉三斤,干姜、当归各三两,生地黄二升,上四味㕮咀,以水二斗煮羊肉,取一斗三升,下地黄汁及诸药,煮取三升,分四服。尤宜羸瘦人服之。(《千金方》)

  11、治虚寒疟疾:羊肉作臛饼,饱食之,更饮酒暖卧取汗。(《纲目》引《姚僧坦集验方》)

  12、治目为物所伤,睛现胬肉:精羊肉二两。薄切片,炙令微热,烫目。勿令大热。

  13、治寒冻肿痒:羊肉、葱(并切细)各半斤。上二味,以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滓温洗,日三两度。(《圣济总录》)

  羊肉的相关论述

  1、《医学发明》:“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也。夫人参之甘温,能补气之虚;羊肉之甘热,能补血之虚;羊肉,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凡气味与人身、羊肉同者,皆可以补之。故云属也。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形气者,有无之象也。”

  2、《医林纂要》:“羊为火畜,考其性味,自当属火,然所补者命门相火,非心火也。辛润甘补,故仲景治虚羸蓐劳,用当归羊肉汤。大抵命火衰微,脾胃不能生气血者宜之,补阳亦以生阴也。”

  3、《本草求真》:“羊肉气味甘温,东垣载能补形,此一句已尽羊肉大概矣。复于十剂方中又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明指参补气,而补形端在羊肉,又何疑哉?夫气属阳,血属阴,体轻而躁者属阳,体重而润者属阴。羊肉气味虽温,然体润肉肥,其于肌肤血液则易及。若使泥于书载壮阳补气健力等说,及以阳生阴长之理,牵引混指,其何以清眉目而别治用哉?”

查看详情

黍米

  黍米

  别名:稷米、粢米、穄米、糜子米。

  性味:甘,平。

  归经:入手足阳明、太阴经。

  黍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煮粥或淘取泔汁。

  外用:研末调敷。

  黍米的功效作用

  功效:益气补中。

  主治:治泻痢,烦渴,吐逆,咳嗽,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

  黍米的附方

  ①治小儿鹅口,不能饮乳:黍米汁涂之。 (《千金方》)

  ②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黍米、女曲等分。 各熬令黑如炭,捣末,以鸡子白和涂之。 (《肘后方》)

  黍米的相关论述

  1.《吴普本草》:益气补中。

  2.《别录》:丹黍米,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3.孟诜:患鳖瘕者, 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

查看详情

峨参

  峨参

  别名: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萝卜七、南田七、水田七、土当归、土田七。

  性味:味甘、辛,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峨参的根。

  形态特征:根呈圆锥形,略弯曲,多分叉,下部渐细,半透明,长3-12cm,中部粗1-1.5cm。外表黄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上部有细密环纹,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有的侧面有疔疤。质坚实,沉重,断面黄色棕色,角质样。气微,味微辛,微麻。

  峨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以水浸湿,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峨参的功效作用

  功效:益气健脾,活血止痛。

  主治:脾虚腹胀,乏力食少,肺虚咳嗽,体虚自汗,老人夜尿频数,气虚水肿,劳伤腰痛,头痛,痛经,跌打瘀肿。

  峨参的药理作用

  1、醇提物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炎、耐缺氧提高机体适应性及镇静等作用。

  2、峨参水煎液对脾虚有一定改善作用。

  峨参的禁忌

  孕妇慎服。

  《浙江药用植物志》:“孕妇慎用。”

  峨参的配伍

  1、治脾虚腹胀,四肢无力:(峨参)根9-15g。炖猪肉适量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食积:峨参9g,青皮、陈皮各6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峨参的相关论述

  1、《四川常用中草药》:“补中益气。治脾虚食胀,四肢无力,肺虚咳喘,老人夜尿,水肿等症。”

  2、《全国中草药汇编》:“补中益气,去瘀生新。主治跌打损伤,腰痛,肺虚咳喘,咳嗽咯血,脾虚腹胀,四肢无力,老人尿频。”

  3、《湖北中草药志》:“健脾益肾,止咳,止痛。用于肺虚喘咳,头痛,胃痛,腹痛,腹胀,食积,失眠,小儿口疮等症。”

查看详情

糯米

  糯米

  别名:稻米、江米、元米。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

  糯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

  糯米的功效作用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

  糯米的禁忌

  《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糯米的配伍

  ①治三消渴利:糯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分。上每用秤一两许,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三因方》梅花汤)

  ②治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或煮猪肉点食。(《纲目》)

  ③治久泄食减: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炒热,磨筛,入怀山药一两。每日清晨用半盏,入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许,以极滚汤凋食,大有滋补,久服令人精暖,有子。(《刘长春经验方》)

  ④治下痢禁口: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禾,海服一匙,汤下,三服。(《经验良方》)

  ⑤治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纲目》)

  ⑥治腹痛:糯米一、二升。炒极热,盛长袋中,缚于痛处,细研八角茴香三钱,以盐酒随时服之。(《摄生众妙方》)

  ⑦治妊娠胎动,腹痛,或下黄赤汁:糯米一分,黄耆一两(锉),芎藭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

  ⑧治小儿头上生疮及肥疳疮:糯米饭烧灰,入轻粉,清油调敷。(《普济方》)

  糯米的相关论述

  ①《仁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也。”

  ②《纲目》:“糯米性温,酿酒则热,熬饧尤甚。孟诜、苏颂,或言其性凉性寒者,谬说也,《别录》已谓其温中坚大便,令人多热,是岂寒凉者乎?今人冷泄者,炒食即止,老人小便数者,作粢糕或丸子夜食亦止,其温肺暖脾可验矣。痘证用之,亦取此义。”

  ③《本经逢原》:“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气下行矣。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查看详情

带鱼

  带鱼

  别名:鞭鱼、带柳、裙带鱼、海刀鱼、鳞刀鱼、白带鱼。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带鱼科动物带鱼的肉、鳞、油。

  带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鱼肉煎汤或炖服,150-250g;或蒸食其油;或烧存性研末。

  外用:鱼鳞适量,敷患处。

  炮制: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

  带鱼的功效作用

  功效:补虚,解毒,止血。

  主治:用于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疮疖痈肿,外伤出血。

  带鱼的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高营养、增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症、降低胆固醇、细嫩皮肤、乌发等作用。

  带鱼的配伍

  1、治病后体虚:带鱼、糯米各适量,加调味品,蒸熟内服。(《海洋药物民间应用》)

  2、治产妇奶汁不足:鲜带鱼200g,木瓜250g。煎汤服。(《常见药用动物》)

  3、治肝炎:鲜带鱼蒸熟后上层油食用,不限量。(《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4、治呃逆:带鱼火烧存性,研末,用量2-5g。(《常见药用动物》)

  5、治疮疖痈肿:将砒霜放入带鱼腹内,挂阴凉处,2-3个月后(即过1个冬天),鱼身上出来一层薄霜,将此霜刮下,加凤仙花种子焙干研末,外敷疮痈患处。

  6、治外伤出血:带鱼鳞外敷患处。(5-6方出自《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带鱼的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带鱼出海中,形如带,头尖尾细,长者至五六尺,大小不等,无鳞,身有涎,干之作银光色,周身无细骨,正中一脊骨如边箕状,两面皆肉裹之,今人常食为海鲜。据渔海人言:此鱼八月中自外洋来,千百成群,在洋中辄衔尾而行,不受网,惟钓斯可得,渔户悉以干带鱼肉一块,作饵以钓之,一鱼上钓,则诸鱼皆相衔不断,掣取盈船。此鱼之出以八月,盛于十月,雾重则鱼多,雾少则鱼少,率视雾以为贵贱云。”

查看详情

霞天膏

  霞天膏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脾经。

  入药部位:为牛科动物黄牛的肉经熬炼而成之膏。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碎块,半透明。淡黄白色或浅黄红色,有光泽。气微腥。

  霞天膏的用法用量

  内服:化冲,9-15g;或入丸剂。

  炮制:取精牛肉去净筋膜,洗净,入锅内加清水淹没,煎熬24小时,榨取肉汁,将渣再煎一次,然后合并滤清,入锅加黄酒收膏,膏成,倒入盘内,俟冷,切成小块,放透风处晾干。(每100斤加黄酒2斤)取原药材,用时捣碎。

  霞天膏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润燥化痰。

  主治:用于虚劳羸瘦,中风偏废,痰饮痞积,皮肤痰核。

  霞天膏的使用注意

  服药后可能出现涌吐现象,是药物正常反应。

  霞天膏的配伍

  1、治大病后极虚羸瘦:霞天膏每斤入茯苓四两,炖熔,空腹酒服三四钱。

  2、治肥盛多痰:霞天膏每斤入半夏曲四两,广皮二两,丸服。(1-2方出自《本经逢原》)

  霞天膏的相关论述

  《本草经疏》:“主中风偏废,口眼歪斜,痰涎壅塞,五脏六腑留痰宿饮,癖块,手足皮肤中痰核。”

查看详情

西洋参

  西洋参

  别名:花旗参。

  性味:性凉,味甘、微苦。

  归经:归心、肺、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见横向环纹及线状皮孔,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具不定根疔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本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西洋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另煎和服),0.8~2钱。

  炮制:去芦,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西洋参的功效作用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西洋参的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

  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

  ①《本草从新》:“脏寒者服之,即作腹痛,郁火服之,火不透发,反生寒热。”

  ②《纲目拾遗》:“忌铁器及火炒。”

  西洋参的药理作用

  1.西洋参皂甙60mg/kg腹腔注射,有抗疲劳作用,可延长小鼠游泳时间。

  2.抗利尿:西洋参皂甙60mg/kg腹腔注射,对大鼠有抗利尿作用。

  3.耐缺氧:西洋参皂甙60mg/kg腹腔注射,可延长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

  4.抗惊厥:西洋参皂甙60mg/kg腹腔注射,对戊四唑惊厥及士的宁惊厥死亡率均有降低。

  5.其他:西洋参水提物(2g/ml)0.5ml/只灌胃,对小鼠切尾取血毛细管法试验有促进凝血作用。西洋参皂甙60mg/kg灌胃,对实验性瘀血大鼠,可降低血浆比粘度,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西洋参总皂甙能抑制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IC50为1.012mg/ml。

  西洋参的配伍

  1、热病伤阴,消渴,口燥喉干:配石斛、麦冬、沙参。

  2、阴虚,血虚,体衰无力:配当归、熟地黄、白芍、赤芍。

  3、单味方(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4):29):主治肿瘤(如鼻咽癌)病人在接受放疗和化疗过程中出现咽干、恶心、消瘦、胃口不好、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每天取西洋参3~9g,水煎服。在放疗前2周开始,直到放疗结束。方中西洋参益气养阴生津。[2]

  4、单味方(广东省药品标准):主治肺虚咳嗽、口咽干燥、潮热盗汗、肾虚头晕、肝虚贫血、中气不足、脾胃虚弱等。取西洋参500g,研为细粉,装入硬胶囊中,制成1000粒,每粒0.5g。每次服2粒,每天2次。服药期间忌食萝卜。方中西洋参补益扶正,滋阴生津。

  西洋参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原》:肺气本于肾,凡益肺气之药,多带微寒,但此则苦寒,唯火盛伤气,咳嗽痰血,劳伤失精者宜之。

  2.《医学衷中参西录》: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惟白虎加人参汤中之人参,仍宜用党参,而不可代以西洋参,以其不若党参具有升发之力,能助石膏逐邪外出也。且《本经》谓人参味甘,未尝言苦,适与党参之味相符,是以古之人参,即今之党参,若西洋参与高丽参,其味皆甘而兼苦,故用于古方不宜也。

  3.《增订伪药条辨》:西参滋阴降火,东参提气助火,效用相反,凡是阴虚火旺,劳嗽之人,每用真西参,则气平火敛,咳嗽渐平,若用伪光参,则反现面赤舌红,干咳痰血,口燥气促诸危象焉。

  4.《本草从新》: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5.《药性考》:补阴退热。姜制益气,扶正气。

  6.《本草再新》:治肺火旺,咳嗽痰多,气虚呵喘,失血,劳伤,固精安神,生产诸虚。

  7.《本草求原》:清肺肾,凉心脾以降火,消暑,解酒。

  8.《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助气分,并能补益血分。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

  第一:提高身体免疫力

  西洋参最重要的功效之一就是补气,所以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保健身体的首选中药材。人体在服用西洋参之后,能够很好的促进体内血清蛋白、骨髓蛋白、器官蛋白等等的合成,能够有效的提高体内身体机能的免疫力,同时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所以也具有一定的防治癌症的作用。很多运动员喜欢在比赛之前适量的服用一些西洋参水,这样能够很好的提高体力,帮助获得好成绩。

  第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西洋参中含有一种名字叫做皂苷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很好的增强中枢神经功能,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消除身体疲倦以及烦躁的情况,并且还能够大大的提高记忆力,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了失眠郁闷或者是记忆力下降甚至是老年痴呆的情况,都是可以服用西洋参的。

  第三:保护心血管系统

  如果身体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那么服用西洋参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健康。因为西洋参进入身体之后具有很好的抗心肌氧化以及强化心肌收缩能力等等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冠心病患者来说,西洋参的作用非常的巨大,他能够很好的调节体内的血压,减少出现暂时性血压等等情况,令心律失常还有冠心病、脑血栓等等恢复。

  另外,西洋参泡水服用之后能够有效的增强心肌以及中枢神经的功效,心脏的活力也会增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疲惫感都能够很好的清除,特别是对老年痴呆症效果特别的好。

  第四:治疗糖尿病

  通过实验发现,服用西洋参之后能够有效的降低体内的血糖还有胰岛素的分泌,并且对于糖代谢以及脂肪代谢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说,日常服用西洋参泡水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第五:防治癌症

  西洋参进入身体之中能够很好的促进各种蛋白的合成,这对于身体抵抗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游戏的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对于预防还有抑制癌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六:促进消化

  西洋参泡水喝之后具有很好的促进食欲的作用,如果患有慢性疾病或者是肠胃衰弱的情况,服用西洋参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是因为服用人参之后能够很好的促进肝脏的功效,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以及肾上腺素的分泌。

  第七:治疗高血压

  在服用西洋参之后能够有效的调节体内的血压情况,同时还具有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除此之外,西洋参还能够有效的抑制动脉硬化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很好的促进血液之中红血球的生长。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高丽参

  高丽参

  别名:朝鲜参、别直参。

  性味:微温,甘,苦。

  归经:心,脾,肺。

  形态特征:呈长柱状,上半部均压制成不规则的方柱形,长7-16cm,直径1-2cm;表面红棕色至深红棕色,有光泽,略透明,皮细腻显油润;根茎(参芦)短而粗凹窝状,有的具两个参芦,参芦的茎痕(芦碗)大,略似碗状;根的上部有横环纹。中下部有纵皱和少数浅纵沟,底端下部支根(参腿)1-3支,稀有4支,较粗;质坚重,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红棕色,有光泽,呈角质,形成层色淡;气香特异,味微苦后甘甜。

  高丽参的功效作用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高丽参的禁忌

  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禁服。

  不宜与茶同服。

  不宜与藜芦同用。

  高丽参的药用功效

  1.益智健脑:对记忆力减退和运动协调能力下降的人以及经常喝酒或接触带乙醇成分的食物、药物的人,高丽参具有提高脑力工作能力、增强记忆力和改善脑缺血性障碍的功效

  2.镇痛:一些专家通过做传感神经细胞试验发现,高丽参对身体各种疼痛症状都有所帮助。

  3.防癌和抗癌:高丽参的皂苷成分和非皂苷成分有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也可抑制癌细胞转移。另外,高丽红参与抗癌剂同服用,抗癌效果要好于单独用抗癌剂(丝裂霉素)。这是因为肿瘤化疗中癌细胞易形成耐受,高丽红参与抗癌剂同服用,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减轻抗癌剂的副作用。

  4.增强免疫力:高丽参提取物可恢复因服用具有免疫毒性的抗癌剂(丝裂霉素)而下降的细胞性免疫反应,尤其乙醚提取物可激活或增强细胞性免疫,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对提高免疫力有很大的功效。

  5.控制糖尿病:高丽参含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类似胰岛素作用的物质,其中人参皂苷能改善高血糖,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6.健肝:高丽参成分中有抗肝炎活性,具有解毒、保护肝脏及促进肝再生、恢复的作用。此外,高丽参还有解酒、消除宿醉的作用。

  7.调节血压:高丽参具有扩张血管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其中的皂苷成分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可达到降血压作用。

  8.抗疲劳及抗压:经研究发现,持续服用高丽红参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和缓解疲劳,对促进运动员疲劳累积的恢复和预防运动性贫血有很大帮助;此外,高丽红参还可以增强对低温(5℃、O℃、-10℃)及高温(35℃)等不利环境的耐受力,通过对压力或环境变化进行精妙调节,提高抗压能力,维持机体稳定性。

  9.改善女性更年期障碍:据调查,有更年期障碍症状的女性在服用高丽红参后,有80%的人承认服用高丽红参后症状明显改善。专家称,这些女性如根据症状来调整用量,还可提高疗效。

  10.改善男性性功能障碍:高丽红参可防止因压力导致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经临床试验,勃起障碍患者(90人)服用高丽红参后,在勃起程度、性欲及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11.抗氧化及抗衰老:高丽参具有抑制有害活性氧的增多和脂类过氧化的抗氧化效果。

  高丽参的食用方法

  (一)炖服。将高丽参切成2m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二)嚼食。以2~3片高丽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

  (三)磨粉。将高丽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1.5克。

  (四)冲茶。将高丽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五)泡酒。将整根高丽参可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六)炖煮食品。高丽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高丽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查看详情

饴糖

  饴糖

  别名:麦芽糖,胶饴,软糖,糖稀。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入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米、大麦、小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

  形态特征: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饴糖的用法用量

  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每次15~2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剂。

  饴糖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中缓急,润肺止咳,解毒。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咽痛。

  饴糖的禁忌

  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1、《品汇精要》:中满不宜用,呕家勿用。

  2、《纲目》:秘结、牙露、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

  饴糖的配伍

  1、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2、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气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建中汤)

  3、治卒得咳嗽:饴糖六两,干姜六两(末之),豉二两。先以水一升,煮豉三沸,去滓,纳饴糖,消,纳干姜,分为三服。(《金匮要略》大建中汤)

  4、治伤寒大毒嗽:怡糖于蔓菁、薤汁中煎一沸,顿服之。(《补缺肘后方》)

  5、治咸哮喘嗽:胶饴拌轻粉,熬焦为丸,噙化。(《食疗本草》)

  6、治大人小儿顿咳不止:白萝卜捣汁一碗,饴糖五钱。蒸化,乘热缓缓呷之。(《本经逢原》)

  7、治大便干结不通:饴糖拈成指头大,用香油涂拌绿矾末,塞谷道内。(《本草汇言》)

  8、治胎坠不安:饴糖五钱,以砂仁泡汤化服。(《本草汇言》)

  9、治诸鱼骨哽在喉中:饴糖不拘多少,为丸如鸡子黄大,吞之,又渐作大丸,再吞。(《本草汇言》)

  10、治误吞银环及钗者:饴糖一斤,一顿渐渐食尽,多食之。(《圣济总录》饴糖丸)

  11、治误吞稻芒:白饧频食。(《古今录验方》)

  12、服药过剂闷乱者:饴糖食之。(《简便单方》)

  饴糖的各家论述

  ①《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②《纲目》:“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③《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标,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④《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⑤《本经疏证》:“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夫《别录》补虚乏巳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查看详情

党参

  党参

  别名:东党、台党、潞党、口党。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归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等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党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大剂1~2两;熬膏或入丸、散。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党参的功用主治

  功用:补中,益气,生津。治

  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党参的禁忌

  有实邪者忌服。

  不宜与藜芦同用。

  党参的配伍

  ①清肺金,补元气,开声音,助筋力:党参一斤(软甜者,切片),沙参半斤(切片),桂圆肉四两。水煎浓汁,滴水成珠,用磁器盛贮。每用一酒杯,空心滚水冲服,冲入煎药亦可。(《得配本草》上党参膏)

  ②治泻痢与产育气虚脱肛:党参(去芦,米炒)二钱,炙耆、白术(净炒)、肉蔻霜、茯苓各一钱五分,怀山药(炒)二钱,升麻(蜜炙)六分,炙甘草七分。加生姜二片煎,或加制附子五分。(《不知医必要》参耆白术汤)

  ③治服寒潦竣剂,以致损伤脾胃,口舌生疮;党参(焙)、黄芪(炙)各二钱,茯苓一钱,甘草(生)五分,白芍七分。白水煎,温服。(《喉科紫珍集》参耆安胃散)

  ④治小儿口疮:党参一两,黄柏五钱。共为细末,吹撒患处。(《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⑤抑制或杀灭麻风杆菌:党参、重楼(蚤休)、刺包头根皮(楤木根皮)各等量。将党参、重楼研成细粉;再将刺包头根皮加水适量煎煮三次,将三次煎液浓缩成一定量(能浸湿党参、重楼细粉)的药液,加蜂蜜适量。再将重楼、党参细粉倒入捣匀作丸,每丸三钱重;亦可作成膏剂。日服三次,每次一丸,开水送服。(北京中医学院《新医疗法资料汇编》)

  党参的各家论述

  ①《本经逢原》:清肺。上党人参,虽无甘温峻补之功,却有甘平清肺之力,亦不似沙参之性寒专泄肺气也。

  ②《得配本草》:上党参,得黄耆实卫,配石莲止痢,君当归活血,佐枣仁补心。补肺 蜜拌蒸熟;补脾恐其气滞,加桑皮数分,或加广皮亦可。

  ③《本草正义》: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腱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 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 振动中气 ,而无刚燥之弊。且较诸辽参之力量厚重,而少偏于阴柔,高丽参之气味雄壮, 而微嫌于刚烈者,尤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脏交受其养,而无往不宜也。特力量较为薄弱, 不能持久,凡病后元虚,每服二、三钱,止足振动其一日之神气,则信乎和平中正之规模, 亦有不耐悠久者。然补助中州而润泽四隅,故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 ,即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

查看详情

红参

  红参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脾、肺、心经。

  入药部位: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习称“圆参”)经蒸制后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0cm,直径1~2cm。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迹。根茎(芦头)长1~2cm,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芦碗),有的带有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丁})。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

  红参的用法用量

  炮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红参的功效作用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主治: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红参的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

查看详情

太子参

  太子参

  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归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形态特征: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lOcm,直径0.2~0.6cm。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

  太子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

  炮制:洗净泥土,入沸水中浸烫,约3~5分钟后取出曝晒,当须根干时,即将须根擦光,然后晒至全干。也可不经浸烫,摘除须根后直接晒干。

  太子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主治: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太子参的禁忌

  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太子参的配伍

  治自汗: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太子参的相关论述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查看详情

人参叶

  人参叶

  别名:人参苗、参叶。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该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叶。

  形态特征:该品常扎成小把,呈束状或扇状,长12 ~35cm。掌状复叶带有长柄,暗绿色, 3~6 枚轮生。小叶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叶长2~8cm ,宽1~4cm ;上部的小叶大小相近,长4~16cm,宽2~7cm ,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上表面叶脉生刚毛,下表面叶脉隆起。纸质,易碎。气清香,味微苦而甘。

  人参叶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

  炮制:秋季采收,晾干或烘干。

  人参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气,益肺,祛暑,生津。

  主治: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临床应用:1. 用于暑热口渴。功能清热、生津止渴,用治暑热口渴,配麦冬、滑石、西瓜翠衣等,有解暑止渴之效。

  2. 用于热病伤津,胃阴不足,消渴。治热病伤津。单用力弱,可配生石膏、知母、粳米等药,以增强解热生津之力。治胃热阴伤之口干,可配芦根、茅根、麦冬等药,以清热生津。治消渴,属热炽阴伤者,可配天花粉、天门冬、黄连等药,以清火生津止渴;属气阴两伤者,可配生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药,以益气养阴止渴。

  3. 用于肺燥干咳。人参叶能清肺生津,可治温燥伤肺之干咳,单用力缓,常配知母、贝母、桑叶等药,共奏清燥润肺止咳之功。

  4. 用于虚火牙痛。人参叶能降虚火,治虚火牙痛,可配生地、麦冬、生牛膝等,以滋阴降虚火而止痛。

  人参叶的禁忌

  宜与黎芦同用。

  人参叶的相关论述

  1.《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2.《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3.《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5.《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6.《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7.《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8.《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9.《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寒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查看详情

红芪

  红芪

  别名:岩黄芪、黑芪。

  性味:味甘,性微温。

  归经归肺、脾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长10~50cm,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少数支根痕,外皮易脱落,剥落处淡黄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形成层环浅棕色。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红芪的用法用量

  用法:9~30g。

  炮制:1、红芪: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2、炙红芪:取红芪片,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红芪每100kg,用炼蜜25kg。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红芪的功用主治

  功用: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主治: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查看详情

黄芪

  黄芪

  别名:棉芪,黄耆,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黄参,血参,人衔等。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肺、脾经。

  入药部位: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黄芪的用法用量

  用法:3~5钱,大量可用至1~2两。

  炮制: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黄芪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主治: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黄芪的药理作用

  1、正常大鼠饲以含黄芪粉末的事务1周后,测其耗氧量比服药前逐渐增加。

  2、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

  3、本品能使管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皮肤循环畅盛,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

  4、实验者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利尿试验,证明黄芪有中等的利尿作用。

  5、黄芪磨成粉末加入饲料给大白鼠喂服3日,有阻抑实验性肾炎的作用。

  6、黄芪对小白鼠有镇静作用,能维持数小时。

  7、家兔口服黄芪,可使血糖明显下降。

  8、对大白鼠离体子宫具有兴奋收缩作用。

  9、抑菌试验:本品在体外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黄芪的配伍

  1、体虚自汗:(玉屏风散)黄芪5钱,白术3钱,防风2钱。水煎服。

  2、脾胃虚弱以及气虚下陷引起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补中益气汤)黄芪4钱,党参、白术、当归各3钱,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各1.5钱。水煎服。

  3、失血体虚:黄芪1两,当归2钱。水煎服。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黄芪1两,当归、龙眼肉、五味子各5钱,红枣10枚,黑豆1两。水煎服。

  5、脑血栓:黄芪0.5~1两,川芎2钱,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牛膝、丹参各3钱。水煎服。

  6、白细胞减少症、贫血:生黄芪、鸡血藤各2两,当归1两,党参、熟地黄各5钱。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孕妇当归减量。

  7、乳汁缺乏:黄芪1两,当归5钱,王不留行、路路通、丝瓜络、炮山甲各2钱。水煎服。

  8、各种神经性皮炎:黄芪、党参、山药各5钱,当归、莲子、苡米、荆芥、蛇床子、牛蒡子、地肤子、蝉蜕各4钱,甘草2钱。有感染者加生地黄3钱,黄柏4钱。老人、儿童酌减。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并用热药渣搽患处。

  黄芪泡水喝的功效

  第一:补气养血

  黄芪进入身体之后具有补气益中以及养血补气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治疗一些身体倦怠、气虚、血虚以及气衰等毛病,有效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第二:降低血压

  科学研究发现,黄芪进入身体之后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压含量,特别是能够减少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糖也具有双向调节的效果。黄芪进入身体之后还具有扩张血管的功效,血管扩张之后血液循环加快,对于依稀慢性溃疡、皮肤不好以及各种血液疾病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第三:益气固表

  中医方面认为黄芪使用之后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消毒生肌的作用,对于一些水肿的情况也有不错的疗效。平时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盗汗、浮肿以及溃久不敛的情况,都可以将黄芪泡水服用,身体能够快速恢复健康。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白术

  白术

  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山蓟、杨枹蓟、山芥。

  性味:味苦,甘,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白术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炮制:1、生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炒白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麸皮10斤)

  3、焦白术: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

  4、土炒白术: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每白术片100斤,用伏龙肝粉20斤)

  白术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白术的配伍

  1、归脾汤(《济生方》)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忪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或妇人脾虚气弱,崩中漏下。白术,茯神(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30g,人参,木香(不见火)各15g,甘草(炙)7.5g,当归,远志各3g。上咀,每用12g,水1.5盏,生姜5片,枣1枚,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方中白术助人参益气补脾,为臣药。

  2、白术散(《外台秘要》)治呕吐酸水,结气筑心。白术、茯苓、厚朴各2.4g,桔皮、人参各1.8g,荜茇1.2g,槟榔仁、大黄格3g,吴茱萸1.2g。水煎,分两次服。方中白术配茯苓、人参治脾胃虚弱。

  3、白术调中汤(《宣明论》)治中寒痞闷急痛,寒湿相搏,吐泻腹痛。白术、茯苓、陈皮、泽泻各15g,干姜、官桂、藿香各0.3g,甘草30g,缩砂仁0.3g。上为末,白汤化蜜少许调下。方中白术配茯苓、泽泻治脾虚湿滞。

  白术的禁忌

  1、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2、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3、《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白术的毒性

  1、小鼠腹腔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为13.3士0.7g/kg。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25g/kg,多数血压急剧下降,平均降低至原水平的52.8%,3~4小时内未见恢复。

  2、大鼠每日灌服煎剂0.5g/kg,共1~2月,未见任何明显的毒性反应。但在用药14天后,有中等度白细胞减少,主要是淋巴细胞减少;服药2月,有轻度贫血,脑、心肌及肝组织无任何变化。某些动物个别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轻度颗粒变性,肾小球则无任何改变。

查看详情

山药

  山药

  别名:怀山药、山蓣、麻山药、薯蓣。

  性味:甘、平、无毒。

  归经:归脾、肺、肾经。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山药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炮制山药: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放于焙笼中烘干(明代李中立著《本草原始》云:“凡药晒干者极多,古人何必独加干字于山药之上)。

  麸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黄色。

  山药的功用主治

  功用: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主治: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山药的药理作用

  1.降血压中药六味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等,都是有山药配成的有名方剂,不仅用于治疗肾虚病症,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神经衰弱和腰痛等病症。2.延缓衰老,现代科学证明,山药能使加速有机体衰老的酶活性显著降低。含山药的八味地黄丸,主治产后虚汗不止。保元清降汤、保元寒降汤,可治吐血和鼻出血;寒淋汤和膏淋汤,可治淋虫。山药还可治肺结核、伤寒及妇女病等,这都有利于延年益寿。

  3.抗肿瘤作用,山药块茎富含多糖,可刺激和调节人类免疫系统。因此常作增强免疫能力的保健药品使用。山药多糖对环磷酰胺所导致的细胞免疫抑制有对抗作用,能使被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复正常。山药还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如,六味地黄丸可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病症。知柏地黄丸可治疗强直性脊椎炎和妇科胎漏、阴痒、经闭等阴虚火旺症。归芍地黄丸可治疗耳痛耳鸣,阴虚自汗等。

  4.可治皮肤病,山药中所含的尿囊素具有麻醉镇痛的作用,可促进上皮生长、消炎和抑菌,常用于治疗手足皲裂、鱼鳞病和多种角化性皮肤病。

  山药的禁忌

  有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紫芝为之使,恶甘逆。”

  ②《汤液本草》:“二门冬为之使。”

  山药的配伍

  ①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②治湿热虚泄: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③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腹虚膨,手足厥冷,或饮过苦涩凉剂,晨朝未食先呕,或闻食即吐,不思饮食,此乃脾胃虚弱:山药一味,锉如小豆大,一半炒热,一半生用,为末,米饮调下。(《普济方))

  ⑤补下焦虚冷,小便频敷,瘦损无力:薯蓣于沙盆内研细,入铫中,以酒一大匙,熬令香,旋添酒一盏,搅令匀,空心饮之,每旦一服。(《圣惠方》)

  ⑥治诸风眩运,益精髓,壮脾胃:薯蓣粉,同曲米酿酒;或同山茱萸、五味子、人参诸药浸酒煮饮。(《纲目》山药酒)

  ⑦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儒门事亲》)

  ⑧治痰气喘急: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⑨治肿毒:山药,蓖麻子,糯米为一处,水浸研为泥,敷肿处。(《普济方》)

  ⑩治项后结核,或赤肿硬痛:生山药一挺(去皮),蓖麻子二个。同研贴之。(《救急易方》)

  ⑾治乳癖结块及诸痛日久,坚硬不溃:鲜山药和芎藭、白糖霜共捣烂涂患处。涂上后奇痒不可忍,忍之良久渐止。(《本经逢原》)

  ⑿治冻疮:山药少许,于新瓦上磨为泥,涂疮口上。(《儒门事亲》)

  山药的各家论述

  1.李杲: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以其凉而能补也。亦治皮肤干燥,以此物润之。

  2.《医经溯洄集》: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

  3.《本草正》: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第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肺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涩带浊须破故同研,固遗泄仗菟丝相济。诸丸固本丸药,亦宜捣末为糊。总之性味柔弱,但可用力佐使。

  4.《药品化义》: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调肺之功,治肺虚久嗽,何其稳当。因其味甘气香,用之助脾,治脾虚腹泻,怠惰嗜卧,四肢困倦。又取其甘则补阳,以能补中益气,温养肌肉,为肺脾二脏要药。土旺生金,金盛生水,功用相仍,故六味丸中用之治肾虚腰痛,滑精梦遗,虚怯阳痿。但性缓力微,剂宜倍用。

  5.《本草求真》:山药,本属食物,古人用入汤剂,谓其补脾益气除热。然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是以能润皮毛、长肌肉,不似黄芪性温能补肺阳,白术苦燥能补脾阳也。且其性涩,能治遗精不禁,味甘兼咸,又能益肾强阴,故六味地黄丸用此以佐地黄。然性虽阴而滞不甚,故能渗湿以止泄泻。生捣敷痈疮,消肿硬,亦是补阴退热之意。至云补阳消肿,补气除滞,理虽可通,语涉牵混,似非正说。至入汤剂以治火虚危症,难图近功,必多用之方愈,以其秉性和缓故耳。入滋阴药中宜生用,入补脾宜炒黄用。

查看详情

灵芝

  灵芝

  别名:灵芝草、菌灵芝、灵芝。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肝、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形态特征: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0~18cm,厚1~2cm。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cm,直径1~3.5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

  紫芝: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cm。

  栽培灵芝: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cm,厚1.5~4cm。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

  灵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研末,2-6g;或浸酒。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砂土。

  灵芝的功用主治

  功用: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主治: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灵芝的禁忌

  实证慎服。《本草经集注》:“恶恒山。畏扁青、茵陈蒿。”

  灵芝的相关论述

  1.《别录》:“赤芝生霍山。”“紫芝生高夏山谷。六芝皆无毒。六月、八月采。”

  2.《新修本草》:“五芝,《经》云:皆以五色生于五岳。诸方所献,白芝未必华山,黑芝又非常岳,且芝多黄白,稀有黑青者。然紫芝最多,非五芝类。但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

查看详情

刺五加

  刺五加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归脾、肾、心经。

  入药部位: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的干燥、根及根茎或茎。

  形态特征: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3.5~12cm,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及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质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刺五加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泡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刺五加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主治: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刺五加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查看详情

绞股蓝

  绞股蓝

  别名: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落地生、遍地生根。

  性味:苦,寒。

  入药部位: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kino,以根状茎入药。

  绞股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研末,3-6g;或泡茶饮。

  外用:适量,捣烂涂擦。

  绞股蓝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主治: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肾炎炎,胃肠炎。

  绞股蓝的毒性

  小鼠灌服绞股蓝水提浸膏(GP)10,000mg/kg,72小时内无死亡,腹腔注射GP的半数致死量为2862.5mg/kg。小鼠灌服绞股蓝浸膏(含GPs约20%)的半数致死量为4.5g/kg,不同产地的绞股蓝总甙Ⅰ和总甙Ⅱ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899.50-1051.32mg/kg和1743.25-2049.11mg/kg。另有报道,小鼠腹腔注射GPs的半数致死量为755mg/kg,口服无毒性。大鼠腹腔注射绞股蓝粗提物半数致死量为1850mg/kg,经口服用10g/kg未见毒性。每日喂服8g/kg,连续1个月,一般情况、体重增长、进食量、血、尿常规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查看详情

红景天

  红景天

  别名:蔷薇红景天,扫罗玛布尔(藏名)。

  性味:味甘、苦,性平。

  归经:归肺、心经。

  入药部位:为景天科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和根茎。

  形态特征:大花红景甜的根茎呈圆柱形,粗短,略弯曲,少数有分枝,长5~500px,直径2.9~112.5px。表面棕色或褐色,粗糙有褶皱,剥开外表皮有一层膜质黄色表皮且粉红色花纹,宿存部分老花茎,花茎基部被三角形或卵形膜质鳞片,节间不规则,断面粉红色至紫红色,有一环纹,质轻,疏松。主根呈圆柱形,粗短,长约500px,上部直径约37.5px,侧根长10~750px;断面橙红色或紫红色,有时具裂隙。气芳香,味微苦涩、后甜。

  红景天的用法用量

  用法:水煎服,3~6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炮制:除去根须、杂质,切片,干燥。

  红景天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活血,通脉平喘。

  主治: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

  红景天的的配伍

  1、治痢疾:红景天、朱砂、蝎子七、索骨丹、石榴皮各6g,水煎服。(《中医药大辞典》下册)

  2、吐血:红景天、朱砂七、蝎子七、索骨丹、石榴皮各6g,水煎服。(《中医药大辞典》下册)

  红景天的相关论述

  《中药大辞典》记载:红景天“性寒,味甘涩。活血止血,清肺止咳。治咳血,咯血,肺炎咳嗽。”

查看详情

甘草

  甘草

  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粉草、皮草、棒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甘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2~10g。

  炮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甘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甘草的禁忌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甘草的配伍

  治脏躁,癔症:甘草15g,大枣30g,浮小麦12g,水煎服。(《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查看详情

大枣

  大枣

  别名:枣、红枣、枣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inermis (Bunge) Rehd. 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呈椭圆形或球形,长2~3.5cm,直径1.5~2.5cm。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大枣的用法用量

  用法:6~15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破开或去核。

  大枣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大枣的禁忌

  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

  ①《医学入门》:“心下痞,中满呕吐者忌之。多食动风,脾反受病。”

  ②《本草经巯》:“小儿疳病不宜食,患痰热者不宜食。”

  ③《本草汇言》:“胃痛气闭者,蛔结腹痛及一切诸虫为病者,咸忌之。”

  ④《髓息居饮食谱》:“多食患胀泄热渴,最不益人。凡小儿、产后及温热、暑湿诸病前后,黄疸、肿胀并忌之。”

  大枣的配伍

  ①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

  ②治反胃吐食:大枣一枚(去核),班蝥一枚(去头翅)入内喂热,去蝥,空心食之,白汤下。(《纲目》)

  ③补气:大南枣十枚,蒸软去核,配人参一钱,布包,藏饭锅内蒸烂,捣匀为丸,如弹子大,收贮用之。(《醒园录》枣参丸)

  ④治中风惊恐虚悸,四肢沉重:大枣七枚(去核),青粱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枣取一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圣济总录》补益大枣粥)

  ⑤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大枣十枚,甘草三两,小麦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⑥治咳: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豉一百枚(熬令干),干枣四十枚(去核)。上三味台捣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尽。日七、八度,尽,更作。(盂诜《必效方》)

  ⑦治悬饮: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渣,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日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利之后,糜粥自养。(《金匮要略》十枣汤)

  ⑧治虚劳烦闷不得眠:大枣二十枚,葱白七茎。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顿服。(《千金方》)

  ⑨治肺疽吐血并妄行:红枣(和核烧存性)、百药煎(煅)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三因方》二灰散)

  ⑩治卒急心痛:乌梅一个,枣二个,杏仁七个。一处捣,男用酒、女用醋送下。(《海上方》)

  ⑾治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红枣,每天吃三次,每次10只,至紫瘢全部消退为止。一般每人约需红枣一至二斤。(《上海中医药》(4):22,1962)

  ⑿治走马牙疳:枣(去核、包信石,烧)、黄柏。同为末,布患处。(《海上方》)

  ⒀治诸疮久不瘥:枣膏三升,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数洗取愈。(《千金方》》

  ⒁治风沿烂眼:大黑枣二十个(去核),明矾末五分,和枣肉捣成膏,湿纸包,火内煨二刻,取出,去纸,水二碗,将枣膏煎汤,去渣,将汤洗眼。(《本草汇言》眼科方)

查看详情

蜂蜜

  蜂蜜

  别名:蜂糖、蜜糖。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肺、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的蜜。

  形态特征:本品为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黄褐色,放久或遇冷渐有白色颗粒状结晶析出。气芳香,味极甜。

  蜂蜜的用法用量

  内服:冲调,0.3~1两;或入丸剂、膏剂。

  外用:涂局部。

  炮制: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

  蜂蜜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主治: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外治疮疡不敛,水火烫伤。

  蜂蜜的禁忌

  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本草经疏》:“石蜜,生者性寒滑,能作泄,大肠气虚,完谷不化者不宜用,呕家酒家不宜用,中满蛊胀不宜用,湿热脚气不宜用。”

  蜂蜜的配伍

  ①治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②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杏仁、生姜汁各二升,糖、蜜各-升,猪膏二合。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加之。(《千金方》)

  ③治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伤寒论》)

  ④治高血压,慢性便秘:蜂蜜一两八钱,黑芝麻一两五钱。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搅入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二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蜂蜜一两八钱,生甘草三钱,陈皮二钱。水适量,先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二两,粉一两重,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

  ⑦治疔肿恶毒: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涂之,如人行五里许,则疔出,后以热醋汤洗去。(《济急仙方》)

  ⑧治口疮:蜜浸大青叶含之。(《药性论》)

  ⑨治男子阴疮:蜜煎甘草末,涂之。(《肘后方》)

  ⑩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痂欲落不落者: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痂自落,且无疤痕,亦不臭秽。(《普济方》百花膏)

  ⑾治风疹,风癣:沙蜜一斤,糯饭一斤,面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纲目》蜜酒)

  ⑿治热油烧外痛:白蜜涂之。(《梅师集验方》)

  ⒀治鼾:白蜜和茯苓,涂上。(《补缺肘后方》)

  ⒁解乌头毒: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温开水冲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蜂蜜的各家论述

  ①《纲目》:“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②《本草经疏》:“石蜜,其气清和,其味纯甘,施之精神气血,虚实寒热,阴阳内外诸病,罔不相宜。《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同芦根汁、梨汁、人乳、牛羊乳、童便,治噎膈大便燥结,用此润之,有痰加竹沥。炼熟和诸丸药及膏子,主润五脏,益血脉,调脾,胃,通三焦。涂火灼疮能缓痛。”

  ③《药品化工》;“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补,滋养五脏,体滑主利,润泽三焦。如怯弱咳嗽不止,精血枯槁,肺焦叶举,致成肺燥之症,寒热均非,诸药鲜效,用老蜜日服两许,约月未有不应者,是燥者润之之义也。生用通利大肠,老年便结,更宜服之。”

查看详情

牛鼻栓

  牛鼻栓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归脾、肝经。

  入药部位:为金缕梅科植物牛鼻栓Fortunearia sinensis Rehd. et Wils. 的枝叶或根。

  形态特征:茎枝圆柱形,长短及粗细不一,表面褐色或灰褐色,有稀疏的圆形皮孔,小枝密生星状毛。叶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倒卵状椭圆形,基部稍偏斜,长6-16cm,宽3-9cm,叶片下面、叶脉及叶柄均有星状毛,边缘有锯齿。气微,味微苦、涩。

  牛鼻栓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4g;大剂量单用60-90g。

  外用:适量,捣烂敷。

  炮制:枝叶春、夏季采摘,晒干;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牛鼻栓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止血。

  主治:用于气虚劳伤乏力,创伤出血。

  牛鼻栓的配伍

  1、治气虚乏力:(牛鼻栓)枝叶15-30g,水煎服;或根60-90g,水煎,冲黄酒、红糖服。

  2、治刀伤出血:(牛鼻栓)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1-2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牛鼻栓的相关论述

  1、《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劳伤乏力。”

  2、《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劳伤乏力:牛鼻栓根二至三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查看详情

苹果

  苹果

  别名:柰(《说文》),频婆(《广志》),柰子(《千金·食治》),平波(《饮膳正要》),超凡子、天然子(《滇南本草》)。

  性味:甘,凉。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为梨形或扁球形,青色、黄色或红色,直径5-10cm,或更大,顶部及基部均凹陷;外皮薄,革质、果肉肉质,内果皮坚韧,分为5室,每室有种子2枚。气清香,味甜、微酸。

  苹果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捣汁或熬膏。

  外用:捣汁涂。

  苹果的功效主治

  功效:生津,润肺,除烦,解署,开胃,醒酒。

  主治:主津少口渴,脾虚泄泻,食后腹胀,饮酒过度。

  苹果的禁忌

  《名医别录》:多食令人肿胀,病人尤甚。

  苹果的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苹果炖膏名玉容丹,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

  2.《千金·食治》:益心气。

  3.孟诜:主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卒患食后气不通,生捣汁服之。

  4.《饮膳正要》:止渴生津。

  5.《滇南本草》:炖膏食之生津。

  6.《滇南本草图说》: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同酒食治筋骨疼痛。搽疮红晕可散。

  7.《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瘀。

  8.《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

查看详情

冰糖

  冰糖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入脾、肺二经。

  入药部位:为白沙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

  冰糖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汤,10-15g;或含化;或入丸、膏剂。

  冰糖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和胃;润肺止咳。

  主治:主脾胃气虚;肺燥咳嗽;或痰中带血。

  冰糖的配伍

  ①治噤口痢:冰糖五钱,乌梅一个。浓煎频呷。(《随息居次食谱》)

  ②治小儿未能谷食,久疟不瘳:浓煎冰糖汤服。(《随息居饮食谱》)

  冰糖的相关论述

  《本经逢原》:世言糖性湿热,多食令人齿NI生疳。近见患口疳者,细嚼冰糖辄愈,取其达疳以磨湿热凝滞也。又暴得咳嗽,吐血乍止,以冰糖与燕窝菜同煮连服,取其平补肺胃,而无止截之患也。惟胃中有痰湿者,令人欲呕,以其甜腻恋膈故也。

查看详情

  鸽

  别名:鹁鸽、飞奴。

  性味:咸,平。

  归经:归肺、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鸠鸽科动物原鸽Columba livia Gmelin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a Linnaeus岩鸽Columba rupestris Pallas的肉。

  鸽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鸽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肾益气,祛风解毒,调经止痛。

  主治:用于虚羸,妇女血虚经闭,消渴,久疟,麻疹,肠风下血,恶疮,疥癣。

  鸽的禁忌

  《食疗本草》:“虽益人,缘恐食多减药力。”

  鸽的配伍

  1、治消渴,饮水不知足:白花鸽一只,切作小脔,以土苏煎,含之咽汁。(《食医心镜》)

  2、治麻疹、猩红热、神昏:鸽子1个,剖腹贴患儿胸前,绷带包扎。(《吉林中草药》)

  鸽的相关论述

  《中国动物药》:“益气解毒,祛风和血,调经止痛。治麻疹,猩红热、恶疮,疥癣,妇女血虚经闭,久病体虚等症。”

查看详情

马铃薯

  马铃薯

  别名:阳芋、山药蛋、洋番薯、土豆、洋芋、山洋芋、地蛋、洋山芋、荷兰薯、薯仔、茨仔。

  性味:味甘;性平。

  入药部位: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形态特征:块茎扁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10cm,表面白色或黄色,节间短而不明显,侧芽着生于凹隐的”芽眼“内,一端有短茎基或茎痕。质硬,富含淀粉。气微、味淡。

  马铃薯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或煎汤。

  外用:适量,磨汁涂。

  炮制: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马铃薯的功效主治

  功效:和胃健中;解毒消肿。

  主治:主胃痛;痄肋;痈肿;湿疹;烫伤。

  马铃薯的毒性

  发芽的马铃薯,带青色的块根肉中含很小量的茄碱,对人体不致有害,但在某些情况下(储藏并不增加含量),茄碱含量可较正常增高4-5倍,甚至超过0.4g/kg,而0.2g游离茄碱即可产生典型的皂碱毒反应。症状虽严重,但不致死亡。有报告小孩服用发绿的马铃薯,发生严重胃肠炎而死亡者。

查看详情

鲥鱼

  鲥鱼

  别名:鯦、当魱、瘟鱼、箭鱼、三黎、时鱼、鲥刺、三耒。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鲱科动物鲥鱼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的肉或全体。

  鲥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

  外用:适量,蒸油涂。

  炮制:春末夏初捕捞,捕捞后,剖腹去内脏,鲜用或晒干。

  鲥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补肺,行水消肿。

  主治:用于虚劳,久咳,水肿。

  鲥鱼的配伍

  治阴虚体倦,四肢酸软无力:鲥鱼1条去内脏,酌加姜、葱、盐、蒸食。(《中国动物药》)

  鲥鱼的禁忌

  不宜多食、久食。

  鲥鱼的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海洋生物》:“滋补强壮。用于烫伤、烧伤。”

查看详情

鸽卵

  鸽卵

  性味:甘、咸,平。

  入药部位:为鸠鸽科动物原鸽Columba livia Gmelin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a Linnaeus产的卵。

  鸽卵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鸽卵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益气,解疮痘毒。

  主治:用于疮疥痘疹。

  鸽卵的配伍

  预防麻疹:鸽蛋2个,煮食,麻疹流行时期,可连服6-10个,每日服2个。(《吉林中草药》)

  鸽卵的相关论述

  《医林篆要·药性》:“可稀痘毒,能补心,去瘀血,生新血,兼解伏毒。”

查看详情

鳜鱼

  鳜鱼

  别名:鳜豚、水豚、石桂鱼、蘮鱼、锦鳞鱼、桂鱼、鯚鱼、鳌花鱼、母猪壳。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鮨科动物鳜鱼Sinipercachuatsi (Basilewsky)的肉。

  形态特征:体侧扁,较高,背部隆起。头侧扁,口大,略倾斜,下颌突出。侧线鳞121-128,背鳍Ⅻ-13-15,臀鳍Ⅲ-9-11。体色棕黄,背部橄榄色,腹部灰白。体侧及各鳍的软鳍部分,皆有大形黑色斑点。由吻端穿过眼径有一条黑纹。

  鳜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蒸食,适量;或烧存性,研末,酒调服。

  炮制:春,秋季捕捞。捕捞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鳜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气血,益脾胃。

  主治:用于虚劳嬴瘦,脾胃虚弱,肠风便血。

  鳜鱼的配伍

  治小儿斑痘不出:腊八日收鳜鱼烧存性,研细,用酒调服。(《调燮类编》)

  鳜鱼的禁忌

  寒湿病者慎食。

  鳜鱼的相关论述

  《纲目》:“鳜,小者味佳,至三五斤者不美。李鹏飞《延寿书》云:鳜,鳍刺凡十二,以应十二月。误鲠害人,惟橄榄核磨水可解,盖鱼畏橄榄故也。”

查看详情

鹅肉

  鹅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鸭科动物家鹅Anser cygnoides orientalis(L.)的肉。

  鹅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熟,食肉或汤汁。

  炮制:四季均可宰杀,冬季最好,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鹅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补虚,和胃止渴。

  主治:虚羸,消渴。

  鹅肉的配伍

  1、治糖尿病:鹅肉100g,熟地、葛根、淮山药各30g,花粉、莲肉、扁豆各15g,水煎,去药渣,饮汤食鹅肉,每日1料。

  2、食欲不振:鹅肉200g,料酒、精盐、大料各适量,一起煮汤食用。

  3、治阴虚发热、手足心热、腰腿乏力、健忘:鹅肉500g,鱼鳔40g,煮熟用精盐、味精调味食用。

  鹅肉的禁忌

  湿热内蕴者禁食。

  1、《食疗本草》:“不可多食,令人易霍乱。亦发痼疾。”

  2、《饮食须知》:“多食令人生疮疥,患肿毒者勿食,火熏者尤毒,虚火咳嗽者勿食”

  鹅肉的相关论述

  1、从鹅肉药性异歧论其效用机理:李时珍:“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而本草谓其性凉利五脏,韩懋《医通》谓其疏风,岂其然哉?若夫止渴,凡发胃气者,皆能生津,岂独止渴者便曰性凉乎?参苓白术散乃治渴要药,何尝寒凉耶?”(《纲目》)

  2、《纲目》:“师旷《禽经》云:‘脚近臎者能步’,鹅,鹜是也。又云:‘鹅伏卵则逆月’,谓向月取气助卵也。性能啖蛇及蚓,制射工,故养之能辟虫虺,或言鹅性不食生虫者,不然。”

查看详情

猪肉

  猪肉

  别名:猪(《尔雅》),又名:豕(《诗经》),豨(《庄和),豚(《周礼》),彘(《尔雅》)。

  性味:甘咸,平。

  归经:入脾、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猪科动物猪的肉。

  猪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汤饮。

  外用:敷贴。

  猪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润燥。

  主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燥咳,便秘。

  猪肉的禁忌

  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服药有巴豆,勿食猪肉。”

  ②《滇南本草》:“反乌梅、大黄等。”

  ③《纲目》:“反乌梅、桔梗、黄连、胡黄连,犯之令人泻利;及苍耳,令人动风。合百花菜、吴茱萸食,发痔疾。”

  ④《本经逢原》:“助湿生痰。”

  猪肉的配伍

  ①治疫证邪火巳衰,津不能回者:鲜猪肉数斤,切大块,急火煮渭汤,吹净浮油,恣意凉饮,乃急救津液之无上妙品。(《温热经纬》)

  ②治液干难产,津枯血夺,火灼燥渴,干嗽便秘:猪肉煮汤,吹去油饮。(《随息居饮食谱》)

  ③治小儿火丹:猪肉切片贴之。(《纲目》)

  猪肉的相关论述

  1.《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丰肌体,泽皮肤,固其所也,惟多食则助热生痰,动风作湿,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诸家(食忌)之说,稽之于古则无征,试之于人则不验,徒令食忌不足取信于后世。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粘,风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肠胃久枯,难受肥浓厚味也。又按猪肉生痰,惟凤痰、湿痰、寒痰忌之,如老人燥痰干咳,更须肥浓以滋润之,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

  2.《别录》:猪肉,疗狂病。

  3.《千金·食治》:宜肾,补肾气虚竭。头肉,补虚乏气力,去惊痫,寒热,五癃。

  4. 孟诜:头,主五痔。

  5.《本经逢原》:精者补肝益血。

  6.《随息居饮食谱》:猪肉,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止消渴,起尪羸。

查看详情

鸡肉

  鸡肉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肉。

  鸡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炖汁。

  鸡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中,益气,补精、添髓。

  主治:治虚劳羸瘦,中虚胃呆食少,泄泻,卞痢,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病后虚弱。

  鸡肉的配伍

  ①治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乌雌鸡一头,治如食法,以生地一斤(切),饴糖二升,纳鸡腹内,急缚,铜器贮甑中,蒸五升米久,须臾取出。食肉饮汁,勿啖盐。三月三度作之。并止盗汗。(《姚僧坦集验方》)

  ②治虚弱劳伤,心腹邪气:乌雄鸡一只(挦洗净,切作决于),陈皮一钱(去白),良姜一钱,胡椒二钱,草果两个。以葱、醋、酱相和,入瓶内封口,令煮熟,空腹食。(《饮膳正要》)

  ③治五噎饮食不下,胸膈妨塞,瘦弱无力:黄雌鸡一只(去毛、肠)炒作臛。面半斤,桂心末一分,赤茯苓一分(末)。上以桂心等末和面溲作索饼,于豉汁中煮,入睡食之。(《圣惠方》黄雌鸡臛索饼)

  ④治反胃:反毛鸡一只,煮烂去骨,入人参、当归、食盐各半两,再同煮烂,食之至尽。(《乾坤生意》)

  ⑤治中风湿痹,五缓六急,骨中疼痛,不能踏地:乌雌鸡一只煮熟,以豉汁、姜、椒、葱、酱调称作羹,空心食之。(《圣惠方》乌雌鸡羹)

  ⑥治肾虚耳聋:乌雄鸡一只,治净,以无灰酒三升,煮熟,乘热食之,三、五只效。(《纲目》)

  鸡肉的禁忌

  凡实证、邪毒未清者不宜食。

  ①《医林纂要》:“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

  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生热动风。”

  鸡肉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丹雄鸡: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杀毒。黑雌鸡:主风寒湿痹,安胎。

  2.《名医别录》:丹雄鸡:主久伤乏疮。白雄鸡:主下气,疗狂邪,安五脏,伤中,消渴。黄雌鸡:主伤中,消渴,小便数不禁,肠僻泄利,补益五脏,续绝伤,疗劳,益气力。乌雄鸡:主补中止痛。

  3.孟诜:黄雌鸡:主腹中水癖、水肿,补丈夫阳气,治冷气。瘦着床者,渐渐食之。醋煮空腹食之,治久赤白痢。

  4.《食疗本草》:黑雌鸡:治反胃,腹痛,?折骨疼,乳痈。安胎。

  5.《本草拾遗》:白鸡:利小便,去丹毒风。

  6.《日华子本草》:黄雌鸡:止劳劣,添髓补精,助阳气,暖小肠,止泄精,补水气。黑雌鸡:安心定志,治血邪,破心中宿血及痈疽排脓,补心血,补产后虚赢,益色助气。

  7.《饮膳正要》:黑雌鸡:疗乳难。

  8.《本草纲目》:泰和老鸡:内托小儿痘疮。

查看详情

竹荪

  竹荪

  别名:竹蓐、竹肉、竹菰、竹蕈。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鬼笔科竹荪属真菌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exPers.)Fisch.、短裙竹荪D. duplicata (Bosch) Fisch的子实体。

  竹荪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竹荪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

  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病,高血脂症

  竹荪的配伍

  治高血压:竹荪15g,将其按照制剂规范制成冲剂。每日10g,每日3次,冲服。7天为1个疗程。(《高血压良方妙法》)

  竹荪的相关论述

  《菌谱》:“生竹根,味极甘,当与笋通谱,而菌为北阮矣。”

查看详情

芋头

  芋头

  别名:蹲鸱、芋魁、芋根、土芝、芋奶、芋渠、狗爪芋、百眼芋头、芋艿、毛芋、水芋。

  性味:味辛、甘,性平。

  归经:归胃经。

  入药部位: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芋Colcasia esculenta(L.)Schott的根茎。

  形态特征:根茎呈椭圆形、卵圆形或圆锥形,大小不一。有的顶端有顶芽,外表面褐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的纵向沟纹,并可见点状环纹,环节上有许多毛须,或连成片状,外皮栓化,易撕裂。横切面类白色或青白色,有粘性,质硬。气特异,味甘微涩,嚼之有粘性。

  芋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0-12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或醋磨涂。

  炮制:秋季采挖,去净须根及地上部分,洗净,鲜用或晒干。

  芋头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补虚,散结解毒。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纳少乏力,消渴,瘰疬,腹中癖块,肿毒,赘疣,鸡眼,疥癣,烫火伤。

  芋头的禁忌

  1、《本草经集注》:“生则有毒,莶不可食。”

  2、《千金·食治》:“不可多食,动宿冷。”

  3、《食疗本草》:“久食令人虚劳无力。”

  4、《绍兴本草》:“多食善动风气、痼疾;生者食之戟人,乃有小毒。”

  5、《本草衍义》:“多食滞气困脾。”

  6、《本草求真》:“多食则不免有动气发冷泄泻,及难克化之弊矣。”

  芋头的配伍

  1、治瘰疬不论已溃未溃:香梗芋艿(拣大者)不拘多少。切片,晒干,研细末,用陈海蜇漂洗,大荸荠煎汤泛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g,陈海蜇皮、荸荠煎汤送下。(《中国医学大辞典》芋艿丸)

  2、治一切无名肿毒及诸毒:生芋头一个,独核肥皂一个,葱白七个。同捣烂敷之,如干即换,过一周时,未成者即散,已成者略出脓血即愈。(《同寿录》)

  芋头的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芋有六种:有青芋、紫芋、真芋、白芋、连禅芋、野芋。其青芋细长,毒多,初煮要须灰汁易水煮,熟乃堪食尔。白芋、真芋、连禅芋、紫芋,并毒少,正可蒸煮啖之,又宜冷啖,疗热止渴。其真、白、连禅三芋,兼肉作羹,大佳。蹲鸱之饶,盖谓此也。”

  2、《本草衍义》:“芋,所在有之,江、浙、二川者最大而长。京、洛者差圆小,而惟东、京西者佳,他处味不及也。当心出苗者为芋头,四边附芋头而生者为芋子。八九月已后可食,至时掘出,置十数日,却以好土匀埋,至春犹好。生则辛而涎,多食滞气困脾。唐杜甫诗曰:园收芋栗不全贫者是此。以梗擦蜂蜇处,愈。”

查看详情

青鱼

  青鱼

  别名:鲭、乌青、乌鲻、螺蛳青、青鲩、乌鲩、青棒、铜青。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鲤科动物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Richardson)的肉。

  形态特征:体延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顶部宽平。吻钝尖,口端位,呈弧形,下颌稍短。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齿面光滑涌。圆鳞,侧线完整,侧线鳞39-46。背鳍3,7-8,无硬刺,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3,8-9,无硬刺。胸鳍下侧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2分支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尾鳍深叉,上、下叶约等长。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各鳍均呈黑灰色。

  青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

  炮制:常年均可捕捞,捕得后,除去鳞鳍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青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湿除痹,益气和中。

  主治:用于脚气湿痹,腰脚软弱,胃脘疼痛,痢疾。

  青鱼的配伍

  治脚气:青鱼肉同韭白煮食。(《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

  青鱼的禁忌

  1、《日华子》:“不可同葵、蒜食之。”

  2、《药性纂要》:“服术人忌之。不可合生胡荽、豆藿同食。”

  3、《本草求原》:“忌豆酱。”

  青鱼的相关论述

  1、崔禹锡《食经》:“主血利,补中安肾气。”

  2、《食疗本草》:“主脚气烦闷,又和韭白煮食之,治脚气脚弱,烦闷,益心力。”

  3、《日华子》:“益气力。”

  4、《开宝本草》:“主脚气湿痹。”

  5、《四声本草》:“疗卒气,止腹痛。治脚气、脚弱、气心痛。”

  6、《本草求原》:“补肝利水。”

  7、《医林纂要·药性》:“滋阴平肝,逐水,截疟,治痢。”

  8、《随息居饮食谱》:“补气养胃,除烦懑,化湿,祛风。”

  9、《中国药用植物志》:“主治疟疾,血淋。”

查看详情

黄芽白菜

  黄芽白菜

  别名:黄芽菜(《咸淳临安志》),黄矮菜、花交菜(《戒庵漫笔》),大白菜、结球白菜(《广州植物志》)。

  性味:甘,平。

  归经:胃;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菜的叶球。

  黄芽白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捣汁饮。

  黄芽白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通利肠胃;养胃和中,利小便。

  主治:主水肿;胃炎。

  黄芽白菜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黄芽白菜的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走经络,利小便。

  2.《食物宜忌》:滑、利窍。

  3.《随息居饮食谱》:养胃。

查看详情

马肉

  马肉

  性味:甘酸,寒。

  归经: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马科动物马的肉。

  马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外用:煮汁洗;或研末调敷。

  马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强筋壮骨,除热。

  主治:主寒热痿痹,筋骨无力,疮毒。

  马肉的禁忌

  1.《雷公炮炙论》:马自死,肉不可食。五月勿食,伤神。

  2.《千金·食治》:下利者,食马肉必加剧。诸食马肉心烦闷者,饮以美酒则解,白酒则剧。

  3.《食疗本草》:不与仓米同食,必卒得恶,十有九死,不与姜同食,生气嗽。其肉多着浸洗,方煮得烂熟,兼去血尽,始可煮炙,肥者亦然,不尔毒不出。患疮人切不得食,加增难瘥。

  4.《本草拾遗》:妇人怀妊不得食马。

  5.《日华子》:此肉只堪煮,余食难消。不可多食。忌苍耳、生姜。

  6.《饮食须知》:妊妇食之,令子过月难产。乳妇食之,令子疳瘦。食马肉毒发而心闷者,饮芦根汁,或嚼杏仁或煎甘草汤解之。

  7.《医林纂要·药性》:动风发毒。

  马肉的配伍

  ①治豌豆疮:马肉煮烂,汁洗,干脯亦得。(《兵部手集方》)

  ②治头店白秃:马肉煮汁洗。(《圣惠方》)

查看详情

蜗牛壳

  蜗牛壳

  性味:味淡,性寒。

  归经:入肝、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巴蜗牛科巴蜗牛属动物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Freussde)、华蜗牛属动物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Draparnaud)及其同科近缘种的壳。

  蜗牛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6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夏、秋季捕得蜗牛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蜗牛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杀虫,消肿。

  主治:小儿疳积,齿䘌,瘰疬,酒皶鼻,脱肛。

  蜗牛壳的配伍

  1、治小儿一切疳疾,蜗牛壳七个。净洗,令干,纳酥蜜中,瓷盒盛,用纸糊,于饭甑内蒸之,至饭熟取出,细研。渐渐吃,一日食尽之。(《小儿宫气方》)

  2、治齿䘌,并有虫,蜗牛壳三十枚。烧灰细研。每用揩齿。(《圣惠方》)

  3、治大肠脱肛,蜗牛壳,去土研末,羊脂溶化,调涂,送入。(《纲目》引李延寿方)

  4、治瘰疬肿结,蜗牛壳不拘多少。上一味,捣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再。至四十九日自消。(《圣济总录》)

  蜗牛壳的相关论述

  《本草图经》:“治一切疳疾。”

查看详情

鲟鱼

  鲟鱼

  别名:鲔、鮥、叔鲔、尉鱼、仲明鱼、鱏、乞里麻鱼、碧鱼。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白鲟科动物白鲟和鲟科动物中华鲟的肉。

  鲟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50-100g。

  鲟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补虚,活血通淋。

  主治:久病体虚,贫血,血淋,前列腺炎。

  鲟鱼的禁忌

  不宜久服。

查看详情

猪肝(补虚药)

  猪肝

  性味:味甘、苦,性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入药部位:为猪科猪属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的肝脏。

  猪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煎汤,60-15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敷贴。

  炮制:宰杀后,剖腹取肝,鲜用或冷藏。

  猪肝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肝明目,补气健脾。

  主治:用于肝虚目昏,夜盲,疳眼;脾胃虚弱,小儿疳积,脚气浮肿,水肿,久痢脱肛,带下。

  猪肝的配伍

  1、治肝脏虚弱,远视无力:猪肝一具(细切,去筋膜),葱白一握(去须,切),鸡子三枚。上以豉汁中煮作羹,临熟打破鸡子,投在内食之。(《圣惠方》猪肝羹)

  2、治雀目,遇夜目不能视:①雄猪肝一叶(竹刀披开),蚌粉(如无,以夜明砂代)三钱(为末)。蚌粉纳肝中,麻线扎,米泔煮七分熟,又别蘸蚌粉细嚼,以汁送下。(《直指方》雀盲散)②青蛤粉、夜明砂、谷精草等份。上细末,每五七钱,入猪肝内煮熟,细嚼,茶清送下。(《赤水玄珠》煮肝散)

  3、治内外障翳眼:猪肝二两,批开,以夜明砂末二钱匕,掺在肝内,麻绳缚定。用水一盏,煮令肝转色白,取出嚼烂,用煮肝汤送下,食后服。(《证治准绳·类方》煮肝散)

  4、治疳眼:海螵蛸、牡蛎等分,为末,每三钱同猪肝一两,泔水煮食。(《䱐溪单方选》)

  5、治脾胃气虚,食则呕出:猪肝一斤,薄起于瓦上,令极干,上捣为末,煮白粥,绞取汁,和之,手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饭饮下三十丸。(《食医心鉴》猪肝丸)

  6、治脚气肿从足始,转入腹:猪肝一具。洗,细切,布绞,更以醋洗,蒜齑食之。一服不尽,分作两顿亦得。(《食医心镜》)

  7、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生猪肝一具。细切,顿食之。勿与盐乃可,用苦酒炒。(《肘后方》)

  8、治脾胃虚寒,积冷下痢腹痛:猪肝一斤,芜荑末六分。上薄起肝,糁芜荑末,面裹,更以湿纸裹,煨熟,去面,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9、治冷泄,久滑赤白,乳妇赤白下,冷劳腹,藏虚者:子肝一叶。薄批之,搵着煨熟诃子末中,微火炙,又搵炙,尽半两末止。空腹细嚼,陈米饮送下。(《本草图经》)

  10、治下痢肠滑,饮食及服药俱完出:猪肝一斤(熬令干),黄连、乌梅肉、阿胶各二两,胡粉七棋子。上五无味末之,蜜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三,亦可散服方寸匕。(《千金要方》猪肝丸)

  11、治气痢,日夜不记行数:猪肝一具(重十两者),缩砂仁二两。上二味,捣罗缩砂为末,取猪肝,去筋膜,薄切作片子,排厚纸上渗血令干,后将缩砂末糁肝上,以三重湿纸裹,于煻灰火中令极香熟,乘热任意食之。(《圣济总录》猪肝方)

  12、治产后乳汁不下:猪肝一具(切),红米一合,葱白、盐、豉等。上以肝如常法作羹食,作粥亦得。(《食医心镜》猪肝羹)

  13、治女子阴中苦痒,搔之痛闷:取猪肝炙热,纳阴中。(《肘后方》)

  猪肝的相关论述

  《纲目》:“肝主藏血,故诸血病用为响导入肝,《千金冀》(按:疑为《千金要方》)治痢疾有猪肝丸,治脱肛有猪肝散,诸眼目方多有猪肝散,皆此意也。”

查看详情

酒酿

  酒酿

  别名:酒窝、浮蛆、甜酒酿。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糯米和酒曲酿制而成的酵米。

  酒酿的用法用量

  内服:炖温,或和药同煎,适量。

  外用:适量,捣敷。

  酒酿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气,生津,活血。

  主治:用于痘疹透发不起,乳痈肿痛,头痛头风。

  酒酿的配伍

  1.治痘疮不起:荸荠捣汁,和白酒酿炖温服之。但不可炖大热,大热则反不妙,慎之。(《良方集要》)

  2.治头风:苍耳子、白芷、谷精草各五钱,川芎三钱,甜酒酿四两。老酒二碗,煎一碗服。(《妙净方》)

  3.治小儿鼻风吹乳肿痛:酒酿和菊花叶捣敷。无叶用根。甘菊叶尤佳,捣汁冲和服更效。(《刘启堂经验秘方》)

  4.治吹乳:苎麻根(嫩者)炒,和白酒酿少许,共捣烂,敷患处一日夜。忌食发物。(《周益生家宝方》)

  酒酿的禁忌

  凡阴虚内热,湿热内盛者不宜多食。

  酒酿的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味甘、辛,性温。”

  《纲目拾遗》:“佐药发痘浆,行血益髓脉,生津液。”

  《随息居饮食谱》:“补气养血,助运化,充痘浆。”

查看详情

甘蓝

  甘蓝

  别名:蓝菜、西土蓝。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的叶。

  形态特征:茎肉质且短,扁平圆形或圆锥形,直径10-40cm,被层层叶片包被。叶片自外层向内渐小,鲜时圆形、倒卵形或阔肾形,主脉较宽;外层叶片绿色或蓝绿色,内层叶片乳白色,全缘或边缘具浅钝齿,质厚;干燥叶片淡黄棕色,质薄。气微,味淡。

  甘蓝的用法用量

  内服:绞汁饮,200-300ml;或适量拌食、煮食。

  炮制:多于夏、秋季采收,鲜用。

  甘蓝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利湿热,散结止痛,益肾补虚。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消化道溃疡疼痛,关节不利,虚损。

  甘蓝的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此是西土蓝,阔叶可食,治黄毒者,煮作葅,经宿渍,色黄,和盐食之,去心下结伏气。”

查看详情

人参子

  人参子

  入药部位: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果实。

  人参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提取其中皂甙制成片剂。

  炮制:秋初果熟时采摘,晒干。

  人参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气强身,延缓衰老。

  主治:用于体虚乏力,头昏失眠,胸闷气短。

查看详情

陈仓米

  陈仓米

  别名:陈廪米、火米、老米、红粟。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脾、胃、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稻属植物稻Oryza sativa L.经加工后,入仓年久而色变的米。

  形态特征:每粒米腹部基部无胚芽,胚芽脱落处则成了一个缺口。暗黄无光泽,无新粳米的清香气。

  陈仓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0g,或入丸、散。

  陈仓米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胃,渗湿,除烦。

  主治:用于病后脾胃虚弱,烦渴,泄泻,反胃,噤口痢。

  陈仓米的配伍

  1、治吐痢后大渴,饮水不止:陈廪米(水淘净)二合,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煎服。(《圣济总录》陈米汤)

  2、治暑月吐泻:陈仓米二升,麦芽四两,黄连四两(切)。同蒸熟,焙,研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汤送下。(《本草纲目》)

  3、治噤口痢,不拘赤白:陈仓米,赤痢用三钱,白痢用七钱,赤白相兼用五钱;黄连,赤痢用七钱,白痢用三钱,赤白相兼用五钱。上锉,水一钟半,煎至七分,露一宵,空心温服。(《古今医鉴》仓连煎)

  4、治胃反及膈气不下食:陈仓米(焙干,为末)五两,沉香末五钱。令匀,米饮调下。(《普济方》)

  陈仓米的相关论述

  1、《本草述》:五谷为养,而更取其陈者,谓其气味俱尽,还归于淡。淡乃五味之主,可以养胃气,且淡能渗湿,即化滞热,是又可以裕脾阴。故方书中疗滞下噤口有仓廪汤,因胃气虚而热乘之,故用参、苓,乃以羌、独、柴胡升达其胃气,并散其毒气,必入陈米养脾阴,使不为热毒所并。又吐利后大渴不止,独以陈仓米汤疗之。是二者足征其于脾胃之阴气大有裨也。止言其养胃者,殊未亲切,试思下多则亡阴,而兹味之主治,在泻利居多,犹得泛然以养胃为其功乎哉?

  2、《本草求真》:陈仓米,即米多年陈积于仓而未用者也。凡米存积未久,则性仍旧未革,煮汁则胶粘不爽,食亦壅滞不消。至于热病将愈,胃气未复,犹忌食物恋膈,热与食郁,而烦以生,必得冲淡甘平,以为调剂,则胃乃适。陈米汁液既枯,气味亦变,服此正能养胃,除热去烦,是以古人载此,既有煮汁养胃之功,复有祛湿除烦之力。一切恶疮,百药不效者,用此作饭成团,火煅存性,麻油、腻粉调敷,可知冲淡和平,力虽稍逊,而功则大,未可忽也。

  3、《食疗本草》:炊作干饭食之,止痢,补中益气,坚筋骨,通血脉,起阳道。又毒肿恶疮,久陈者蒸作饭,和酢封肿上。卒心痛,研取汁服之。北人炊之于瓮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脏六腑之气。

  4、《本草纲目》:调肠胃,利小便,止渴除热。

查看详情

金缕梅

  金缕梅

  别名:木里香、牛踏果(《新华本草纲要》)。

  性味:甘;平。

  入药部位:为金缕梅科植物金缕梅的根。

  形态特征:根圆锥形,直径1-4cm,长短不一。表面暗灰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暗灰色,木部白色灰淡黄白色。气微,味淡。

  金缕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

  金缕梅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

  主治:主劳伤乏力。

  金缕梅的禁忌

  服药时忌酸、辣、芥菜、萝卜等。

  金缕梅的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主治劳伤乏力。

查看详情

鹿茸

  鹿茸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肾经;肝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鹿茸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粉冲服,1~3g;或入丸剂,亦可浸酒服。

  炮制:夏、秋二季锯取鹿茸,经加工后,阴干或烘干。

  鹿茸的功效主治

  功效:壮肾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主治: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鹿茸的禁忌

  凡阴虚阳亢者,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禁服。

  鹿茸的配伍

  ①治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聋目昏,口干多渴,腰痛脚弱,小便白浊,上燥下寒,不受峻补:鹿茸(酒浸)、当归(酒浸)等分。为细末,煮乌梅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济生方》黑丸)

  ②治精血俱虚,营卫耗损,潮热自汗,怔忡惊悸,肢体倦乏,一切虚弱之症:鹿茸(酒蒸)、附子(炮)各一两。上细切,分作四付,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渣,食前温服。(《世医得效方》茸附汤)

  ③治虚弱阳事不举,面色不明,小便频数,饮食不思:好鹿茸五钱,多用一两(去皮,切片),干山药一两(为末)。上以生薄绢裹,用酒浸七日后,饮酒,日三盏为度。酒尽,将鹿茸焙干,留为补药用之。(《普济方》鹿茸酒)

  ④治眩晕之甚,抬头则屋转,眼常黑花,观见常如有物飞动,或见物为二:鹿茸,每服半两,用无灰酒三盏,煎至一盏,去滓,入麝香少许服。(《证治要诀》)

  ⑤治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跗浮肿:鹿茸五钱,附子三钱,草果一钱,菟丝子三钱,茯苓五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鹿附汤)

  ⑥治小肠虚冷,小便数多:鹿茸二两(酥炙令微黄),白龙骨一两(烧过),桑螵蛸三分(微炒),椒红一两(微炒),附子一两半(炮),山茱萸一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及晚食前,以盐汤下二十丸。(《圣惠方》鹿茸丸)

  ⑦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鹿茸十八铢,桑耳二两半。上二味,以醋五升渍,炙燥渍尽为度,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⑧治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鹿茸(醋蒸,焙)二两,白敛(白蔹)、金毛狗脊(燎去毛)各一两。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济生方》白敛丸)

  ⑨治尿血:鹿茸(炙)、当归、干地黄(生地黄)各二两,葵子(冬葵子)五台,蒲黄五合。上五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芜荑。(《古今录验方》鹿茸散)

  ⑩治下痢危困:麝香半钱(别研,临时入),鹿茸一两(酥炙)。上鹿茸为细末,方入麝香,以灯心(灯心草)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百一选方》香茸丸)

  ⑾补虚,益真气,暖焦,助老扶弱,久服强健 鹿茸二两(酒炙),附子半两(炮,去皮、脐),沉香半两,麝香一钱一字(别研)。上为细末,将肉苁蓉一两半,酒煮烂,研细,别入酒,熬膏和丸如悟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

查看详情

鹿角胶

  鹿角胶

  别名:白胶、鹿胶。

  性味:甘、咸,温。

  归经:归肾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

  形态特征:大多呈方片状,长宽各2~3厘米,厚约5毫米。表面黑棕色,光滑,显红棕色半透明。一侧有黄白色多孔性的薄层。系冷却时浮面的泡沫干燥而成。质坚而脆,断面玻璃状。气无,味微甘。以切面整齐、平滑,棕黄色、半透明,无腥臭气者为佳。

  鹿角胶的用法用量

  内服:开水或黄酒烊化,每次3g,每日9g;或入丸、散、膏剂。

  炮制:熬制时间多在11月至翌年3月间。先将鹿角锯成小段,长10~15厘米。置水中漫漂,每日搅动并换水1~2次,漂至水清,取出,置锅中煎取胶液,反复煎至胶质尽出,角质酥融易碎时为止。将煎出的胶液,过滤合并(或加入明矾细粉少许)静置,滤取清胶液,用文火浓缩(或加入黄酒3%,冰糖5%)至稠膏状,倾入凝胶槽内,俟其自然冷凝,取出,分切为小块,阴干。每块重约1钱5分。剩余的灰白色骨渣即为鹿角霜。

  鹿角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补肝肾,益精养血。

  主治:用于阳痿滑精,腰膝酸冷,虚劳羸瘦,崩漏下血,便血尿血,阴疽肿痛,肾气不足,妇女子宫虚冷,带下。

  鹿角胶的禁忌

  阴虚阳亢及火热内蕴之出血、咳嗽、疮疡、疟痢者禁服。

  鹿角胶的配伍

  ①治虚劳:鹿角胶(以酒浸胶数日,煮糊丸众药)、鹿角霜(碾为细末)、菟丝子(净洗,酒浸两宿,蒸,研)、柏子仁(别研)、熟地黄(酒浸两宿,蒸,焙,余酒 入在胶内)各十两。先焙鹿角霜、菟丝子、地黄干,碾为细末,柏子仁在众药内研,却将鹿角胶酒约三、四升,煮作糊,于石臼内杵二千余下,令熟,丸如梧子大。 早晚空心五十丸至一百丸止,逐日早晚服,盐汤或酒任下。(《百一选方》斑龙丸)

  ②治五劳七伤,身无润泽,腰脊疼痛,四肢沉重,久服填骨髓,好颜 色,祛风气,润鬓发:鹿角胶三两(捣碎,炒令黄燥,捣罗为末),牛乳一升,白蜜一合,牛酥一合,生姜汁一合。上五味,先煎乳,欲熟,即下胶,消讫,次下姜 汁,次下蜜,唯须缓八,煎十余沸,倾于瓷器中,仍数数搅,勿令酥浮于上,待凝,以竹刀割为小片。每食后,细细含咽之。(《圣惠方》鹿角胶煎方)

  ③治虚劳梦泄:鹿角胶一两(研碎,炒令黄燥),覆盆子一两,车前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鹿角胶散)

  ④治虚劳尿精:鹿角胶三两。末之,以酒二升和,分温为三服,瘥止。(《干金方》)

  ⑤治吐血不止:鹿角胶一两(炙黄,为末),生地黄汁一升二合。同于铜器中盛蒸之,令胶消,分温二服。(《圣惠方》鹿角胶方)

  ⑥治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鹿角胶(炙燥)、黄柏(蜜炙)各十两,苦杏仁四十九枚(麸炒)。上三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用温水调下,不拘时服。(《圣济总录》鹿角胶散)

  ⑦治溺血,阳虚血走,脉细者:鹿角胶三两,熟地黄五两,血余炭三两。二味为末,溶鹿胶代蜜丸。淡盐汤下三钱。(《医略六书》鹿角胶丸)

  ⑧治妊娠胎动,漏血不止:鹿角胶(炙燥)一两,人参、白茯苓各半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鹿角胶汤)

  ⑨治妇人白带下不止,面色萎黄,绕脐冷痛: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白龙骨一两,肉桂一两,当归一两(微炒),附子二两(炮裂),白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鹿角胶散)

  ⑩治鹤膝风,贴骨疽及-切阴疽:鹿角胶三钱,熟地黄一两,肉桂一钱(研粉),麻黄五分,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⑾治汤火疮:水煎鹿角胶令稀稠得所,待冷涂疮。(《斗门方》)

查看详情

鹿角

  鹿角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归肾、肝经。

  入药部位: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

  鹿角的用法用量

  用法:6~15g。

  炮制:洗净,锯段,用温水浸泡,捞出,镑片,晾干;或锉成粗末。

  鹿角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

  主治: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

  鹿角的配伍

  治肾虚伤冷,冷气入肾,腰痛如掣:鹿角屑30g(酥炙),附子60g(炮),桂心1g。为末,酒糊为丸,梧子大。盐、酒下三五十丸,空心服。(《三因方》鹿角丸)

  鹿角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禁服。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者不宜服。

查看详情

鹿角霜

  鹿角霜

  别名:鹿角白霜。

  性味:味咸、涩,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等的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或灰棕色斑点。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吸湿性。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

  鹿角霜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先煎。

  炮制:春、秋二季生产,将骨化角熬去胶质,取出角块,干燥。

  鹿角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肾助阳,收敛止血。

  主治:用于脾肾阳虚,白带过多,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疮疡不敛等病症的治疗。

  鹿角霜的配伍

  1、治肾寒羸瘦,生阳气,补精髓:鹿角霜,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巴戟天(去心)、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各30g。上五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圣济总录》鹿角霜丸)

  2、治诸虚百损,羸弱不堪者:用铜甑一具,着底铺薄荷末60g,上铺山药末250g,上铺鳗鱼(去头、尾)500g,上铺鹿角霜125g,再以薄荷末60g盖之,蒸极烂,将鱼骨炙脆为末,共一处捣和丸。每服15g,白汤下。(《何氏济生论》鹿角霜丸)

  鹿角霜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禁服。

查看详情

麻雀脑

  麻雀脑

  别名:家雀脑,雀脑。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脑髓。

  麻雀脑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塞耳;外涂或烧研调敷。

  炮制:四季均可捕捉,杀死后取出脑髓,鲜用。

  麻雀脑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兴阳,润肤生肌。

  主治:肾虚阳痿,耳聋,聤耳,冻疮。

  麻雀闹的配伍

  ①治聤耳:雀脑以棉裹少许,塞耳中。(《圣济总录》)

  ②治小儿冻疮:雀儿脑髓涂之。(《子母秘录》)

  ③治冻疮:腊月雀脑子,烧灰研细,小油调,涂冻疮口上。(《儒门事亲》)

查看详情

淡菜

  淡菜

  别名:东海夫人、壳菜、海蜌、红蛤、珠菜、海红。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贻贝科动物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 Gould、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 (Linnaeus)及其他贻贝类的肉。

  形态特征:本品呈椭圆状楔形。前端圆,后端扁,后端两侧有大而圆的闭壳肌。外质膜极发达,足小,呈棒状,两外套膜间有明显的生殖腺。外套后端有一点愈合,形成明显的入水孔和出水孔,入水孔皆呈紫褐色,其入水孔周边的分枝状小触手颜色更深。出水孔紫褐色,全体深棕色。背部透过外套膜可见深褐色的脏团。生殖腺颜色较深。气微腥,味咸,嚼之有海米样鲜腥气。

  淡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

  炮制:全年均可采,捕得后,剥取其肉,晒干。

  淡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

  主治:用于虚劳羸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吐血,崩漏,带下,瘿瘤。

  淡菜的配伍

  1、治头晕及睡中盗汗:淡菜(焙燥,研细粉)100g,陈皮(研细粉)60g。研和,蜂蜜为丸。每服5g,每日3次。(《现代实用中药》)

  2、治高血压病:淡菜30g,松花蛋1个。共煮服。(《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3、治贫血:淡菜50g,熟地40g,黄芪50g,当归10g。水煎服,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4、治阳痿,肾虚腰痛:淡菜30g,狗肾1具。煎煮至熟烂,饮汁食肉,为1天量。(《山东药用动物》)

  5、治经血多:淡菜30-60g。与猪肉共煮,行经前服。(《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6、治瘿气(地方性甲状腺肿):淡菜30g,昆布15g。煎煮熟烂,连药带汁1次服,日服2次,连服2星期为1疗程,间隔1星期再服。(《山东药用动物》)

  淡菜的禁忌

  1、《本草拾遗》:“久服令人发脱。”“发石,令肠结。”

  2、《日华子》:“多食令头闷目暗。”

  3、《本经逢原》:“久食令人阳痿不起。”

  淡菜的相关论述

  1、《食疗本草》:“常时频烧食即若,不宜人。与少米先煮熟后,除肉内两边锁及毛了,再入萝卜或紫苏或冬瓜皮同煮,即更妙。”

  2、《纲目》:“淡菜生海藻上,故治瘿,与海藻同功。”

查看详情

  雀

  别名:嘉宾、家雀、瓦雀、宾雀、麻禾雀。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肾、肺、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文鸟科动物麻雀(Passer montanus (Linnaeus))的肉或全体。

  雀的用法用量

  内服:煨,蒸,适量;或熬膏;或浸酒;或煅存性入丸、散。

  雀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壮阳,益精固涩。

  主治:肾虚阳痿,早泄,遗精,腰膝酸软,疝气,小便频数,崩漏,带下,百日咳,痈毒疮疖。

  雀的配伍

  1、治老人脏腑虚损羸瘦,阳气乏弱: 雀儿五只(治如食法),粟米一合,葱白三茎(切)。将雀儿炒熟,次入酒一合,煮少时,入水二盏半,下米作粥欲熟,下葱白五味等,候熟空心食之。 (《养老奉亲书》)

  2、治肾冷偏坠、疝气: 生雀三枚,燎毛去肠,勿洗,以舶上茴香三钱,胡椒一钱,缩砂、肉桂各二钱,入肚内,湿纸裹,煨熟,空心服之,酒下。 (《仁斋直指方》)

  3、治小肠气疼痛: 带毛雀儿,取去肠肚,将金丝矾研细,装放雀儿肚满,缝合,用桑柴火缓缓煨烧成炭,研为细末,空心用无灰酒调下。恐恶心,入盐汤少许。年远者每服二枚,近者一枚。(《瑞竹堂经验方》飞黄丹)

  4、治眼昏,翳赤涩,远视似有黑花,及内障不见物: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雀几十个(去毛嘴爪翅足,存肠胃,去骨烂研),磁石(烧,醋淬七遍,细研,水飞过)、神曲(炒微黄)、青盐各一两,菟丝子二两(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上药捣罗为末,以好酒二升,入少炼熟蜜,入雀肉及盐,研令极烂成膏,和诸药,丸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服。(《圣惠方》肉苁蓉丸)

  5、治痢疾: 腊月雀儿,割开肠肚,皮共毛全,去皮巴豆一个,放在内,到沙石罐内盛,顿炭火烧作黑,研细,另用好酒煮黄蜡百十沸,将蜡取出,磁盏内化开黄蜡,即与雀儿末一处为丸,每服一、二十丸,不拘时候。如红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花红痢甘草、干姜汤下。(《普济方》)

  6、治百日咳: 麻雀肉一只,冰糖三钱。炖熟,每服一只。(《吉林中草药》)

  雀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及孕妇禁服。

查看详情

羊肾

  羊肾

  别名:羊肾子、羊腰子。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肾经。

  入药部位:为牛科山羊属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innaeus或绵羊属动物绵羊Ovis aries Linnaeus的肾。

  羊肾的用法用量

  内服:1-2枚,煮食或煎汤;或入丸、散。

  炮制:宰羊时剖腹取肾,鲜用或冷藏。

  羊肾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益精。

  主治:用于肾虚劳损,腰脊冷痛,足膝萎弱,耳鸣,耳聋,消渴,阳痿,滑精,尿频,遗尿。

  羊肾的配伍

  1、治肾劳损精竭:炮羊肾一枚。去脂,细切,于豉汁中,以五味、米糅如常法作羹食,作粥亦得。

  2、治下焦虚冷,脚膝无力,阳事不行:羊肾一个(熟煮),和半大两炼成乳粉,空腹食之。(1、2方出自《食医心镜》)

  3、治五劳七伤,阳气衰弱,腰脚无力:羊肾一对(去脂膜,细切),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细切)。上件药,相和作羹,着葱白、盐、五味末等,一如常法,空腹食之。(《圣惠方》羊肾苁蓉羹)

  4、治阳气衰弱,腰痛脉冷,精滑阴痿,脐腹㽲刺,减食力劣:附子、葫芦巴、破故纸、茴香各一两(炒香熟)。上为细末,烂研羊腰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空心温酒下,食前亦得。(《鸡峰普济方》煨肾丸)

  5、治腰脊苦痛不遂:羊肾作末,酒服二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6、治老人肾脏虚寒,即其肾以寒虚自结石硬,虽服补药并不入:羊腰子一对,水半碗,用杜仲(阔一寸,长二寸许)一片,同煮腰子软,空心切食。令人内肾柔软,然后服平补药。(《鸡峰普济方》补肾腰子法)

查看详情

紫河车

  紫河车

  别名:胞衣、人胞、混沌皮、仙人衣、混沌衣、混元丹、佛袈裟、胎衣。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肺经;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人科健康产妇的胎盘。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蝶状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9~16cm,厚约1cm。黄白色或黄棕色。近子宫面粗糙,凹凸不平,有纵横交错深浅不一的沟纹,可见无色膜衣;近胎儿面较平滑,中央或一侧有脐带或残痕,周围有无色或带血的网状血管。质坚脆,可折断,断面有白色或白色点连成的白色斑块及大小不等的孔穴,形似海绵状。有腥气。以完整、色黄或紫红色、血管内无残血者为佳。

  紫河车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1.5~3g,重症加倍;或入丸剂;新鲜胎盘,半个或1个,水煎服食,每星期2-3次。

  炮制:用新鲜的紫河车,横直割开血管,用水反复洗漂干净。另取花椒装人布袋中加水煎汤,去渣,将洗净之紫河车置花椒汤中煮2~3分钟,及时捞出,沥净水,以黄酒适量拌匀,再置笼屉中蒸透,取出,烘干。(每紫河车100个,用花椒4两,黄酒3斤)

  紫河车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气,养血,温肾益精。

  主治:治虚损,羸瘦,劳热骨蒸,咳喘,咯血,盗汗,遗精,阳痿,妇女血气不足,不孕或乳少。

  紫河车的禁忌

  凡有表邪及实证者禁服,脾虚湿困纳呆者慎服。

  紫河车的配伍

  ①治劳瘵虚损,骨蒸等症:紫河车一具(洗净,杵烂),白茯苓半两,人参一两,干山药二两。上为末,面糊和入河车,加三味,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饮下,嗽甚,五味子汤下。(《妇人良方》河车丸)

  ②治五劳七伤,吐血虚瘦:初生胞衣,长流水洗去恶血,待清汁出乃止,以酒煮烂,捣如泥,入白茯神末,和丸梧子大,每米饮下百丸,忌铁器(《朱氏集验医方》)

  ③ 治无子,月水不调,小产,难产,其补阴之功极重。久服耳聪目明,须发乌黑:紫河车一具(米泔洗净,新瓦焙干,或以淡酒蒸熟,捣晒研末),败龟版(龟甲)(童便浸三 日,酥炙黄)二两,黄柏(去皮,盐酒浸炒)一两半,杜仲(去皮,酥炙)一两半,牛膝(去苗,酒浸晒)一两二钱,生地黄二两半(入砂仁六钱,白茯苓二两,绢 袋盛,入瓦罐酒煮七次,去茯苓、砂仁不用,杵地黄为膏听用),天门冬(去心),麦冬(去心),人参(去芦)各一两二钱。夏月加五味子七钱。各不犯铁器, 为末,同地黄膏入酒、米糊丸入小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盐汤下,冬月酒下。女人带下,并加牡蛎粉一两。(《诸证辨疑》大造丸)

  ④治久癫失志,气虚血偌者:紫河车治净,煮烂食之。(《刘氏经验方》)

  ⑤治乳汁不足 紫河车一个,去膜洗净,慢火炒焦,研末,每日晚饭后服1.5~3g。(《吉林中草药》)

  ⑥治老人久病喘息,咳嗽,吐少量清稀痰,动则喘甚,张口抬肩,心悸少寐,虚羸消瘦,舌淡,两寸尺脉弱 胎盘一具(取新鲜者,清水漂净污血,切块),杏仁(苦杏仁)五钱(去皮、尖),百合一两(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胡桃仁(核桃仁)(净者)一两。上四味,加水四碗,熟炖 至两碗,入盐、酱等调味品,分两次食之,早、晚各服一次。(《养老奉亲书》炖胎盘方)

  ⑦治吐血、失血后,劳疾后 初生男子胎衣,以长流水直是不住洗去恶血,待清汁出方妙,以酒煮直待烂为度(却不用铁器煮,止用瓶钵之类),俟其烂,取出杵烂如泥,入茯苓末三五两,又杵觉干,又入酒少些,又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十丸,米饮或酒下。(《朱氏集验方》)

  ⑧治小儿惊痫㈠肥厚紫河车研烂,入人乳调如泥,日服二三次。

  ㈡惊痫,每发吐痰困倦半响而苏。紫河车生研烂,入人参、当归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丸,日进三五服,人乳化下。(《保婴撮要》)

  ⑨治目赤及翳 新生孩子胞衣,暴干,烧末,傅目眦中。(《千金要方》)

查看详情

雪莲花

  雪莲花

  别名:雪莲、雪荷花、大拇花、大木花。

  性味:甘苦,温(大苞雪莲花有毒)。

  归经:入肝经、脾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绵头雪莲花、鼠曲雪莲花、水母雪莲花、三指雪莲花、槲叶雪莲花的带根全草。

  雪莲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

  雪莲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除寒,补肾壮阳,调经,止血。

  主治:治阳萎,腰膝软弱,妇女崩带,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

  雪莲花的禁忌

  《新疆中草药手册》:孕妇忌服。过量可致大汗淋漓。

  雪莲花的配伍

  ①治阳痿:雪莲花、冬虫夏草,泡酒饮。(《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②治妇女崩带:雪莲花、蛾参,党参,炖鸡吃。(《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③治风湿性关节炎,妇女小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雪莲五钱,加白酒或黄酒100毫升,泡七天。每服10毫升,一日二次。(《新疆中草药手册》)

  ④治雪盲,牙痛:雪莲花二至四钱。生吃或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⑤治外伤出血:雪莲花适量,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查看详情

脐带

  脐带

  别名:坎气。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归心、肺、肾经。

  形态特征:本品呈细长条状,长10-15cm,直径约0.5cm,淡黄色或黑棕色,半透明,对光视之,内有2根动脉管和1根静脉管。质坚韧,不易折断。气微腥。

  脐带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条;入丸、散,1-3g。

  炮制:将脐带洗漂干净。用银花、甘草煎汁加黄酒和脐带同煮,沸后取出,烘干。每20条脐带用银花、甘草各3g,清水500ml煎汁,入黄酒50g。

  脐带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肾,纳气。

  主治:用于肾虚喘咳,虚劳羸弱,气血不足,盗汗,久疟。

  脐带的配伍

  1、治阴阳两虚,精神气血皆伤,虚危之候:坎气(炙末)一两,人参一两,熟地二两,枸杞二两,人乳粉二两。上为末,酒酿白蜜炼作丸,桐子大。每服二钱,末饮下。(《医级》坎气丹)

  2、治三阴久疟:脐带九枚(烧存性),于白术二两,人参五钱。焙干俱为末,入童便煮附子一两,捣膏和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本草汇言》)

  3、治脐汁不干:绵裹落下脐带(烧研)一钱,当归头(末)一钱,麝香一字。掺之。(《全幼心鉴》)

  脐带的相关论述

  ①缪希雍:“脐者,命蒂也,当心肾之中,为真元归宿之处。胎在母腹,脐连于胞,喘息呼吸滋养之妙从此而通,胎出母腹,脐带剪断,则一点真元之气从此而归入命门、丹田,故脐为命蒂,脐带亦真气会聚之所也。《本经》以之治疟,应是久疟虚寒之甚,藉其气以补不足也。今世以小儿脱下脐带,烧灰与服,可解胎中一切毒,及免惊风痘患,亦取裨补真元耳。”(《本草经疏》)

  ②王逊:“脐带补益血气,得人气之余故也。小儿羸弱及痘疹不起,用此煎汤服之,亦颇见效。”(《药性纂要》)

查看详情

楮实子

  楮实子

  别名:彀木子、纱纸树、构树子、壳树、鹿仔树。

  归经:性寒,味甘。

  入药部位:为桑科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Vent.的果实。

  形态特征:小瘦果扁圆形或扁卵形,长约2mm,宽1.5~2mm。表面橙红色或棕红色,有微细网状纹理或颗料状突起,一侧边具凹沟,另侧边具棱线,基部有子房残痕。质硬,内含种子1粒;种皮红棕色,种仁白色,油质。味淡。

  楮实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克。

  炮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洗净,晒干,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

  楮实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清肝,明目,利尿。

  主治: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砂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楮实子的禁忌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宜。”

查看详情

海龙

  海龙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或尖海龙除去皮膜及内脏的全体。

  海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1.5~3g。

  外用:适量,研末掺敷。

  炮制:用水刷净,切块或捣碎。

  海龙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壮阳,散结消肿。

  主治:主阳痿,遗精,不育,肾虚作喘,症瘕积聚,瘰疬瘿瘤,跌打损伤,痈肿疔疮。

  海龙的禁忌

  孕妇及阴虚火旺、有外感者均应禁服。

  海龙的配伍

  1.治瘰疬(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瘿瘤(单纯性甲状腺肿) 海龙9g、冬菇(连脚)18g,紫菜9g,大枣31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海龙汤)

  2.治跌打内伤 海龙焙干研末,每服3g,温酒送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妇女子宫阵缩无力而难产 海龙9g,煮水,冲入黄酒半杯温服。(《山东药用动物》)

查看详情

肉苁蓉

  肉苁蓉

  别名:大芸(淡大芸)、寸芸、苁蓉(甜苁蓉、淡苁蓉)、地精、查干告亚。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归肾;大肠经。

  肉苁蓉的用法用量

  炮制:拣净杂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1-2次(如系咸苁蓉,泡尽盐分),润透,切片(纵切),晒干。

  肉苁蓉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

  主治:主肾阳虚衰;精血不足之阳痿;遗精;白浊;尿频余沥;腰痛脚弱;耳鸣目花;月经衍期;宫寒不孕;肠燥便秘。

  肉苁蓉的相关论述

  1.《新疆大芸》管花肉苁蓉,补肾精亏损,多由恣情纵欲,或少年误犯手淫,至命门火衰,精气虚寒;或思虑忧郁,损伤心脾;或因恐惧伤肾,也有因湿热下注,宗筋弛而痿的。但主要是肾阳虚衰而痿。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有温煦形体,蒸化水液,促进生殖发育等功能。肾阳虚衰则温煦失职,气化无权。因而发生畏寒肢冷,性机能减退。故见男子阳痿不举或不坚,且伴有头晕目眩、腰腿酸软、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等。

  2.《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

  3.《别录》: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

  4.《药性论》: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壮阳,大补益,主赤白下。

  5.《日华子本草》:治男绝阳不兴,女绝阴不产,润五脏,长肌肉,暖腰膝,男子泄精,尿血,遗沥,带下阴痛。

  6.《本草经疏》:白酒煮烂顿食,治老人便燥闭结。

  7.《本草经疏》:肉苁蓉,滋肾补精血之要药,气本微温,相传以为热者误也。甘能除热补中,酸能入肝,咸能滋肾,肾肝为阴,阴气滋长,则五脏之劳热自退,阴茎中寒热痛自愈。肾肝足,则精血日盛,精血盛则多子。妇人症瘕,病在血分,血盛则行,行则症瘕自消矣。膀胱虚,则邪客之,得补则邪气自散,腰痛自止。久服则肥健而轻身,益肾肝补精血之效也,若曰治痢,岂滑以导滞之意乎,此亦必不能之说也。

  8.《本草汇言》:肉苁蓉,养命门,滋肾气,补精血之药也。男子丹元虚冷而阳道久沉,妇人冲任失调而阴气不治,此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

  9.《本经逢原》:肉苁蓉,《本经》主劳伤补中者,是火衰不能生土,非中气之本虚也。治妇人症瘕者,咸能软坚而走血分也。又苁蓉止泄精遗溺,除茎中热痛,以其能下导虚火也。老人燥结,宜煮粥食之。

  10.《玉楸药解》:肉苁蓉,暖腰膝,健骨肉,滋肾肝精血,润肠胃结燥。凡粪粒坚小,形如羊屎,此土湿木郁,下窍闭塞之故。谷滓在胃,不得顺下,零星传送,断落不联,历阳明大肠之燥,炼成颗粒,秘涩难通,总缘风木枯槁,疏泄不行也。一服地黄、龟胶,反益土湿,中气愈败矣。肉苁蓉滋木清风,养血润燥,善滑大肠,而下结粪,其性从容不迫,未至滋湿败脾,非诸润药可比。方书称其补精益髓,悦色延年,理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非溢美之词。

  11.《本草正义》:肉苁蓉,《本经》主治,皆以藏阴言之,主劳伤补中,养五脏,强阴,皆补阴之功也。茎中寒热痛,则肾脏虚寒之病,苁蓉厚重下降,直入肾家,温而能润,无燥烈之害,能温养精血而通阳气,故曰益精气。主症瘕者,咸能软坚,而入血分,且补益阴精,温养阳气,斯气血流利而否塞通矣。《别录》除膀胱邪气,亦温养而水府寒邪自除。腰者肾之府,肾虚则腰痛,苁蓉益肾,是以治之。利,今木皆作痢,是积滞不快之滞下,非泄泻之自利,苁蓉滑肠,痢为积滞,宜疏通而不宜固涩,滑以去其著,又能养五脏而不专于攻逐,则为久痢之中气己虚,而积滞未尽者宜之,非通治暑湿热滞之痢疾也。苁蓉为极润之品,市肆皆以盐渍,乃能久藏,古书皆称其微温,而今则为咸味久渍,温性已化除净绝,纵使漂洗极淡,而本性亦将消灭无余,故古人所称补阴兴阳种种功效,俱极薄弱,盖已习与俱化,不复可以本来之质一例论矣。但咸味能下降,滑能通肠,以主大便不爽,颇得捷效,且性本温润,益阴通阳,故通腑而不伤津液,尤其独步耳。自宋以来,皆以苁蓉主遗泄带下,甚且以主血崩溺血,盖以补阴助阳,谓为有收摄固阴之效。要知滑利之品,通导有余,奚能固涩,《本经》除阴中寒热痛,正以补阴通阳,通则不痛耳。乃后人引申其义,误认大补,反欲以通利治滑脱,谬矣。

  12.《本草纲目》: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字号。凡使先须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去沙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样。有此能隔人心前气不散,令人上气也。以甄蒸之,从午至酉取出,又用酥炙得所。

查看详情

牛骨髓

  牛骨髓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入心、脾二经。

  入药部位: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

  牛骨髓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熬膏。

  外用:涂擦。

  牛骨髓的功效主治

  功效:润肺、补肾、壮阳、填髓。

  主治:治虚痨羸瘦,精血亏损,泄利,消渴,跌扑损伤,手足皴裂。

查看详情

巴戟天

  巴戟天

  别名:巴戟、巴吉天。

  性味:味甘、辛,性微温。

  归经:归肾、肝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jj:icinalis How的干燥根。

  巴戟天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制: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须根。

  巴戟天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巴戟天的配伍

  1、治虚羸阳道不举,五劳七伤百病。能食,下气: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及,勿至醉吐。(《千金方》)

  2、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巴戟三两,良姜六两,紫金藤十六两,青盐二两,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四两。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二十丸,暖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一服。(《局方》巴戟丸)

  3、治小便不禁:益智仁、巴戟天(去心,二味以青盐、酒煮),桑螵蛸、兔丝子(酒蒸)各等分。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盐酒或盐汤送下。(《奇效良方》)

  巴戟天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巴戟天的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巴戟天,主大风邪气,及头面游风者,风力阳邪,势多走上,《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巴戟天性能补助元阳,而兼散邪,况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此所以愈大风邪气也。主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是脾、肾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愈矣。其能疗少腹及阴中引痛,下气,并补五劳,益精,利男子者,五脏之劳,肾为之主,下气则火降,火降则水升,阴阳互宅,精神内守,故主肾气滋长,元阳益盛,诸虚为病者,不求其退而退矣。

  2、《本草新编》:夫命门火衰,则脾胃寒虚,即不能大进饮食,用附子、肉桂以温命门,未免过于太热,何如用巴戟天之甘温,补其火而又不烁其水之为妙耶?或问巴戟天近人止用于丸散之中,不识亦可用于汤剂中耶?曰:巴戟天正汤剂之妙药,温而不热,健脾开胃,既益元阳,复填阴水,真接续之利器,有近效而又有速功。

  3、《本草求真》:巴戟天,据书称为补肾要剂,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观守真地黄饮子,用此以治风邪,义实基此,未可专作补阴论也。

查看详情

淫羊藿

  淫羊藿

  别名:三枝九叶草、仙灵脾、牛角花、三叉风、羊角风、三角莲。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et Zucc.)Maxim. 、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S.Ying、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茎细圆柱形,长约 20c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具光泽。茎生叶对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长3~8cm,宽2~6cm;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 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7~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小叶柄 长1~5cm。叶片近革质。无臭,味微苦。

  淫羊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

  炮制:拣净杂质,去梗,切丝,筛去碎屑。

  淫羊藿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主治: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

  淫羊藿的配伍

  ①治偏风,手足不遂,皮肤不仁:仙灵脾一斤,细锉,以生绢袋盛,于不津器中,用无灰酒二斗浸之,以厚纸重重密封,不得通气,春夏三日,秋冬五日。每日随性暖饮之,常令醺醺,不得大醉。(《圣惠方》)

  ②治风走注疼痛,来往不定:仙灵牌一两,威灵仙一两,芎藭(川芎)一两,桂心(肉桂)一两,苍耳子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仙灵脾散)

  ③治目昏生翳:仙灵脾、生王瓜(即小栝楼红色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茶下,日二服。(《圣济总录》)

  ④治牙疼:仙灵脾,不拘多少,为粗末,煎汤漱牙齿。(《奇效良方》固牙散)

  ⑤益丈夫,兴阳,理腿膝冷 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经二日,饮之佳。(《食医心镜》)

  ⑥治阳痿 箭叶淫羊藿9g,土丁桂24g,鲜黄花远志30g,鲜金樱子6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⑦治三焦咳嗽,腹满不饮食,气不顺 仙灵脾、覆盆子、五味子(炒)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姜茶下二十丸。(《圣济总录》)

  ⑧治伤寒后青盲,(日近者可治) 仙灵脾一两,淡豆豉四十九粒。水一碗半,煎至一碗,顿服。(《百一选方》)

  ⑨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眩晕,高血压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见有冲任不调证候者 仙茅6~15g,仙灵脾9~15g,当归、巴戟天各9g,黄柏、知母各6~9g。水煎服。(上海中医学院《方剂学》)

  淫羊藿的禁忌

  阴虚而相火易动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薯蓣为之使。

  ②《日华子本草》:紫芝为使。得酒良。

  ③《本草经疏》: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并忌之。

查看详情

仙茅

  仙茅

  别名:独脚丝茅、山棕、地棕、千年棕、番龙草。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肾经;肝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 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干燥根茎为圆柱形,略弯曲,两端平,长3~1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粗糙,皱缩不平,有细密而不连续的横纹,并散布有不甚明显的细小 圆点状皮孔。未去须根者,在根茎的一端常丛生两端细、中间粗的须根,长约3~6厘米,有极密的环状横纹,质轻而疏松,柔软而不易折断。根茎质坚脆,易折 断,断面平坦,微带颗粒性(经蒸过者略呈透明角质状),皮部浅灰棕色或因糊化而呈红棕色,靠近中心处色较深。微有辛香气,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质坚脆、 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仙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每仙茅100斤,用黄酒10~20斤)

  仙茅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肾阳,壮筋骨。

  主治: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阳虚冷泻。

  仙茅的配伍

  ①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金樱子)各15克。炖肉吃。(《贵州草药》)

  ②治老年遗尿:仙茅30克。泡酒服。(《贵州草药》)

  ③壮筋骨,益精神,明目: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小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 温酒下,日二服。(《圣济总录》仙茅丸)

  ④定喘,补心肾,下气: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干,炒),团参一分,阿胶一两三分(炒),鸡膍胵两半。上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空腹服。(《三因方》神秘散)

  ⑤治冲任不调症状的高血压病:仙茅、仙灵脾(淫羊藿)、巴戟(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六味等分,煎成浓缩液。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二仙汤)

  ⑥治妇人红崩下血,已成漏症:仙茅三钱(为末),全秦归、蛇果草各等分,以二味煎汤,点水酒将仙茅末送下。(《滇南本草》)

  ⑦治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鲜者捣烂敷之。有脓者溃,无脓者消。(《滇南本草》)

  ⑧治蛇咬:天棕同半边莲捣烂贴患处。(《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⑨治男子虚损,阳痿不举 仙茅四两(米泔浸去赤水,晒干),淫羊藿四两(洗净),五加皮四两。用绢袋装入,酒内浸入一月取饮。(《万氏家抄方》仙茅酒)

  ⑩治鼻衄 仙茅、白茅根、踏地消各15g。煮猪精肉食。(《湖南药物志》)

  仙茅的禁忌

  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犯铁,斑人须鬓。

  ② 《本草经疏》: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 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 用。

查看详情

锁阳

  锁阳

  别名:琐阳、不老药、锈铁棒、地毛球、黄骨狼、锁严子、羊锁不拉。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肝、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质茎。

  形态特征: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5~15cm,直径1.5~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显纵沟及不规则凹陷,有的残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鳞片。体重,质硬,难折断,断面浅棕色或棕褐色,有黄色三角状维管束。气微,味甘而涩。

  锁阳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春季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锁阳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主治: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

  锁阳的配伍

  治阳弱精虚,阴衰血竭,大肠燥涸,便秘不运:琐阳三斤。清水五斗,煎浓汁两次,总和,以砂锅内熬膏,炼蜜八两收成,入磁瓶内收贮,每早、午、晚各食前服十余茶匙,热酒化服。(《本草切要》)

查看详情

杜仲叶

  杜仲叶

  性味:微辛,温。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叶。

  形态特征:本品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卵形,长7~15cm,宽3.5~7cm。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微有光泽,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具短叶柄。质脆,搓之易碎,折断面有少量银白色橡胶丝相连。气微,味微苦。

  杜仲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炮制: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

  杜仲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筋骨痿软。

查看详情

钟乳石

  钟乳石

  别名石钟乳,滴乳石,石乳钟,虚中,钟乳,公乳,留公乳,芦石,夏石,黄石砂,卢布,夏乳根。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肺、肾、胃经。

  入药部位:为碳酸盐类矿物钟乳石的矿石。

  形态特征:为方解石类中的一种钟乳状的集合体,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常见于石灰岩山洞中。系含碳酸钙的水溶液从岩石裂隙漓下,经水分蒸发后淀积而成,自上向下逐渐增长,倒垂于洞顶。

  钟乳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先煎。或入丸、散。

  炮制:洗净,砸成小块,干燥。

  钟乳石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肺助阳,平喘,制酸,通乳。

  主治:用于寒痰咳喘,阳虚冷喘,腰膝冷痛,胃痛泛酸,乳汁不通。

  钟乳石的配伍

  ①治肺虚壅喘急,连绵不息:生钟乳五两(细研如粉),黄蜡三两(锉)。上二味,先职黄蜡盛于细瓷器,用慢火化开,投入钟乳粉末,搅和令匀,取出,用物封盖定,于饭甑内蒸熟,研如膏,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丸,温水下。(《圣济总录》钟乳丸)

  ②治五劳七伤,损肺气,阳气绝,手足冷,心中少气,髓虚腰疼脚痹,身烦口干不能食:钟乳二两(别研令细),菟丝子一两(酒浸一宿,别捣),石斛一两,吴茱萸半两。上四味,别捣筛为末,炼蜜丸如梧子。空腹服七丸,日再服之讫,行数百步,温清酒三合饮之,复行二、三百步,口胸内热,热如定,即食干饭豆酱;过一日,食如常,暖将息。(《千金翼方》草钟乳丸)

  ③治积冷上气,坐卧不得,并风虚劳损,腰脚弱:钟乳三两,研如面,以夹帛练袋盛,稍宽容,紧系头,纳牛奶一大升中煎之,三分减一分即好,去袋空(腹)饮乳汁。若患冷人,即用酒蒸,患热人即用水煎。若用水及酒例须减半。不可啖热面、猪、鱼、蒜等。(《崔氏纂要方》乳煎钟乳)

  ④治虚损,通顺血脉,极补下气:钟乳五两,附子、甘菊各二两,石斛、苁蓉各五两。上五味,以清酒三斗渍。服二合,日再,稍增至一升。(《千金方》钟乳酒)

  ⑤治无乳汁:石钟乳、漏芦各二两。上二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千金方》)

  ⑥治吐血损肺:炼成钟乳粉,每服二钱,糯米汤下。(《十便良方》)

  ⑦治大肠冷滑不止:钟乳粉一两,肉豆蔻(煨)半两。为末,煮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济生方》)

  钟乳石的禁忌

  阴虚火旺肺热咳嗽者忌服。

查看详情

韭菜子

  韭菜子

  性味:辛、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 的干燥成熟种子。

  态特征:本品呈半圆形或半卵圆形,略扁,长2~4mm,宽1.5~3mm。表面黑色,一面凸起,粗糙,有细密的网状皱纹,另一面微凹,皱纹不甚明显。顶端钝,基部稍尖,有点状突起的种脐。质硬。气特异,味微辛。

  韭菜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

  炮制:韭菜子除去杂质。

  韭菜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主治: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痛,遗尿尿频,白浊带下。

查看详情

阳起石

  阳起石

  别名:白石、羊起石、石生、阳石、起阳石。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归肾经。

  入药部位:为硅酸盐类角闪石族矿物透闪石及其异种透闪石Tremolite石棉。

  形态特征:本品为长柱状、针状、纤维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扁长条状或短柱状。大小不一。白色、浅灰白色或淡绿白色,具丝绢样光泽。体较重,质较硬脆,有的略疏松。可折断,碎断面不整齐,纵面呈纤维状或细柱状。气无,味淡。以针束状、色白、有光泽、无杂质者为佳。

  阳起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采挖后去净泥土,选择浅灰白色或淡绿白色的纤维状或长柱状集合体入药。

  阳起石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肾壮阳。

  主治:肾阳虚衰,腰膝冷痹,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冷不孕,崩漏,症瘕。

  阳起石的配伍

  1、治阴痿、阴汗:阳起石(煅,为末),每服二钱,盐酒下。(《普济方》)

  2、治伤寒四逆:阳起石、太阴玄精石、消石、附子(炮裂,去皮脐)各等分。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新汲水送下。汗出解。(《圣济总录》阳起石丸)

  阳起石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禁服,不宜久服。

  1、《本草经集注》:“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畏菟丝。”

  2、《药性论》:“恶石葵,忌羊血。”

  阳起石的相关论述

  1、论阳起石与硫磺药性之异同:黄宫绣:“(阳起石)功虽类于硫磺,但硫磺太热,号为火精;此则其力稍逊,而于阳之不能起者克起,阳起之号于是而名。”(《本草求真》)

  2、《本草衍义》:“阳起石,如狼牙者佳。其外色不白,如姜石。其大块者,亦内白。”

查看详情

核桃仁

  核桃仁

  别名:胡桃仁、胡桃肉、核桃。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肾经、肺经、大肠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本品多破碎,为不规则的块状,有皱曲的沟槽,大小不一;完整者类球形,直径2~3cm。种皮淡黄色或黄褐色,膜状,维管束脉纹深棕色。子叶类白色。质脆,富油性。无臭,味甘;种皮味涩、微苦。

  核桃仁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单味嚼服;10~30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捣敷。

  炮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再除去核壳及木质隔膜。

  核桃仁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

  主治:治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燥结。

  核桃仁的禁忌

  有痰火积热或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千金•食治》:不可多食,动痰饮,令人恶心,吐水吐食。

  ②汪颖《食物本草》:多食生痰,动肾火。

  ③《本草经疏》:肺家有痰热,命门火炽,阴虚吐衄等证皆不得施。

  ④《得配本草》:泄泻不已者禁用。

  核桃仁的配伍

  ①治湿伤于内外,阳气衰绝,虚寒喘嗽,腰脚疼痛:胡桃肉二十两(捣烂),补骨脂十两(酒蒸)。研末,蜜调如饴服。(《续传信方》)

  ②治久嗽不止:核桃仁五十个(煮热,去皮),人参五两,杏仁(苦杏仁)三百五十个(麸炒,汤浸去皮)。研匀,入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细嚼一丸,人参汤下,临卧再服。(《纲目》)

  ③治产后气喘:胡桃仁(不必去皮)、人参各等分。上细切,每服五钱,水二盏,煎七分,频频呷服。(《普济方》)

  ④ 治肾虚气弱,风冷乘之,或血气相搏,腰痛如折,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或因劳役过度,伤于肾经,或处卑湿,地气伤腰,或坠堕伤损,或风寒客搏,或 气滞不散,皆令腰痛,或腰间似有物重坠,起坐艰辛者 胡桃肉三十个(去皮、膜,别研如泥),补骨脂(用芝麻同于银器内炒熟)、杜仲皮(去粗皮,锉,麸炒黄色,去麸,乘热略杵碎,又用酒洒匀再炒)各六两。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场下,空心,食前服。(《局方》青娥丸)

  ⑤益血补髓,强筋壮骨,明目,悦心,滋润肌肤:故纸(补骨脂)、杜仲、萆薢、胡桃仁各四两。上三味为末,次入胡桃膏拌匀,杵千余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御药院方》)

  ⑥ 治消肾,唇口干焦,精溢自出,或小便赤黄,五色浑浊,大便燥实,小便大利而不甚渴:白茯苓、胡桃肉(汤去薄皮,别研)、附子大者一枚(去皮脐,切作片,生姜汁一盏,蛤粉一分,同煮干,焙)。上等分,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米饮下三、五十丸;或为散,以米饮调下,食前服。(《三因方》胡桃丸)

  ⑦治肾虚耳鸣遗精:核桃仁三个,五味子七粒,蜂蜜适量。于睡前嚼服。(《贵州草药》)

  ⑧治石淋:胡桃肉一升。细米煮浆粥一升,相和顿服。(《海上集验方》)

  ⑨治小便频数:胡桃煨熟,卧时嚼之,温酒下。(《纲目》)

  ⑩治醋心:烂嚼胡桃,以干姜汤下。或只嚼胡桃,或只吃干姜汤亦可治。(《传信适用方》)

  ⑾治赤痢不止:枳壳、胡桃各七枚,皂荚(猪牙皂)(不蛀者)一挺。上三味,就新瓦上以草灰烧令烟尽,取研极细,分为八服。每临卧及二更、五更时各一服,荆芥茶调下。(《圣济总录》枳壳散)

  ⑿治脏躁病:胡桃仁一两。捣碎,和糖开水冲服,每日三次。(《卫生杂志》4(1):6,1936)

  ⒀治火烧疮:取胡桃穰烧令黑,杵如脂,敷疮上。(《梅师集验方》)

  ⒁治瘰疬疮:胡桃瓤烧令黑,烟断,和松脂研敷。(《开宝本草》)

  ⒂治鼠瘘痰核:连皮胡桃肉,同贝母(川贝母)、全蝎枚数相等,蜜丸服。(《本经逢原》)

  ⒃治小肠气痛 胡桃一枚。烧炭研末,热酒服之。(《奇效良方》)

  ⒄治血寒凝滞不行,筋骨酸痛 以胡桃肉三十枚,浸酒饮之。如不饮酒者,以胡桃肉,早晚各食二枚,白汤过下,七日愈。(《简便方》)

  ⒅治急心气痛 核桃一个,枣子一枚。去核桃夹,纸裹煨熟,以生姜汤一盅,细嚼送下。(《神效名方》盏落汤)

  ⒆治翻胃 胡桃肉、旧铜钱、蜂蜜各五钱。上捣三千下,丸如弹子大,噙舌下,不可嚼,待消自化下即愈。若随食随吐者,加珍珠二分。(《鲁府禁方》)

  ⒇治胁痛 胡桃一味(不去皮)不拘多少。上少用水、酒各半盅,煎服。(《朱氏集验方》)

  (21)治肠风下血,老人更宜 胡桃仁(去油)四两,皂角刺(炒焦)二两,补骨脂(微炒)两半,槐花(炒)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米汤或汤调下。(《古今医统》胡桃散)

  (22)治妇人少乳及乳汁不行 核桃仁(去皮)十个捣烂,穿山甲一钱。上捣和一处,黄酒调服。(《济阴纲目》胡桃散)

  (23)治小儿癖疾并男妇一切积块 核桃一斤,槟榔二十个,硇砂一钱,大黄一两。上四味,为细末,入桃仁,水煮一炷香。水滚时,陆续入皮硝半斤,香尽硝亦足止,食桃仁亦好。(《鲁府禁方》)

  (24)治目翳 胡桃肉、凫茈、柿饼等分,捣烊。开水调服。(《鱼孚)溪单方选》)

  (25)治压仆损伤(胡桃仁)捣肉,和酒,温顿服,便瘥。(《本草图经》)

  (26)治一切痈肿、背痈、附骨疽未成脓者 胡桃十个(煨熟去壳),槐花一两(研末),杵匀,热酒调服。(《古今录验》)

  (27)治小儿头疮不愈 胡桃和皮,灯上烧存性,碗盖出火毒,入轻粉少许,生油调涂,一二次愈。(《保功大全》)

  (28)治癍疮倒黡 用胡桃一个烧灰存性,干胭脂三钱,为末。以胡荽煎汤调下一钱服。(《卫生简易方》)

查看详情

葫芦巴

  葫芦巴

  别名:芦巴子、香草子、小木夏。

  性味:苦,温。

  归经:归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豆科植物胡芦巴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斜方形或矩形,长3~4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平滑,两侧各具一深斜沟,相交处有点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胚乳呈半透明状,具黏性;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肥大而长。气香,味微苦。

  葫芦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葫芦巴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阳,祛寒湿,止痛。

  主治:治寒疝,腹胁胀满,少腹冷痛,寒湿脚气,肾虚腰酸,阳痿。

  葫芦巴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妊妇勿服。

  ②《本草汇言》:肾脏有郁火内热者,宜斟酌。

  ③《本草从新》:相火炽盛,阴血亏少者禁之。

  葫芦巴的配伍

  ①治膀胱气:胡芦巴、茴香子(小茴香)、桃仁(麸炒)各等分。半以酒糊丸,半为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盐酒下;散以热米饮谓下,与丸于相间,空心服,日各一、二服。(《本草衍义》)

  ②治小肠气攻刺:葫芦巴(炒)一两。为末,每服二钱,茴香炒紫,用热酒沃,盖定,取酒调下。(《仁斋直指方》葫芦巴散)

  ③ 治大人小儿小肠气,蟠肠气,奔豚气,疝气,偏坠阴肿,小腹有形如卵,上下来去痛不可忍,或绞结绕脐攻刺,呕恶闷乱,并皆治之:葫芦巴(炒)一斤,[吴茱萸]] (汤洗十次,炒)十两,川楝子(炒)一斤二两,大巴戟(巴戟天)(去心,炒)、川乌(炮,去皮、脐)各六两,茴香(淘去土,炒)十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温酒吞下;小儿五丸,茴香汤下。(《局方》葫芦巴丸)

  ④治肾脏虚冷,腹胁胀满:葫芦巴二两,附子(炮裂,去皮、脐)、硫黄(研)各三分。上三味,捣研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盐汤下。(《圣济总录》葫芦巴丸)

  ⑤ 治一切寒湿脚气,腿膝疼痛,行步无力:葫芦巴四两(浸一宿),破故纸(补骨脂)四两(炒香)。上为细末,用大木瓜一枚,切顶去穰,填药在内,以满为度,复用顶盖之, 用竹签签定,蒸熟取出,烂研,用前件填不尽药末,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送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葫芦巴丸)

  ⑥治气攻头痛:葫芦巴(炒)、荆三棱(酒浸,焙)各半两,干姜(炮)二钱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生姜汤或温酒调服,不拘时候。(《济生方》葫芦巴散)

  ⑦治疝气 胡芦巴、桃仁(去皮尖,炒)。上等分为末。酒调二钱,食前服。(《普济方》葫桃散)

  ⑧治偏坠肿痛或小肠疝气,下元虚冷者 胡芦巴、小茴香,俱酒浸炒,各二两,沉香、木香各五钱为末。红曲和酒打糊丸。每服二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⑨治肾虚精冷自遗 胡芦巴四两,枸杞子三两,配六味地黄丸。每早服五钱,淡盐汤下。

  ⑩治脾胃虚寒,洞泻不止 胡芦巴四两,补骨脂三两,白术二两,人参一两,俱炒黄为末,饴糖为丸。每服三钱,汤酒任下。(8~9方出自《本草汇言》)

  ⑾治乳岩,乳痈 胡芦巴三钱,捣碎,酒煎服,渣敷之,未成散,已溃愈。(《蕙怡堂经验方》)

  ⑿治腰痛 胡芦巴(焙研)三钱,木瓜酒调服。(《疡医大全》)

查看详情

补骨脂

  补骨脂

  别名:胡韭子、婆固脂、破故纸、补骨鸱、黑故子、胡故子、吉固子、黑故子。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肾经;心包经;脾经;胃经;肺经。

  形态特征:本品呈肾形,略扁,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顶端圆钝,有一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种子1枚,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香,味辛、微苦。

  补骨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酒浸涂患处。

  补骨脂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风。

  补骨脂的配伍

  ①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破故纸四两(炒香),肉豆蔻二两(生)。上为细末,用大肥枣四十九个,生姜四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剥去皮核用肉,研为膏,入药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下。(《本事方》二神丸)

  ②治赤白痢及水泻:破故纸一两(炒香熟),罂粟壳四两(去穰、顶蒂,新瓦上煿燥)。上二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姜二片,枣一个,煎取七分,如小儿分作四服。(《百一选方》)

  ③治小儿遗尿:破故纸一两(炒)。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破故纸散)

  ④治男子女人五劳七伤,下元久冷,乌髭鬓,一切风病,四肢疼痛,驻颜壮气:补骨脂一斤,酒浸一宿,放干,却用乌油麻一升和炒,令麻子声绝即簸去,只取补骨脂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早晨温酒、盐汤下二十丸。(《经验后方》)

  ⑤治下元虚败,脚手沉重,夜多盗汗。此药壮筋骨,益元气:补骨脂四两(炒香),菟丝子四两(酒蒸),胡桃肉(核桃仁)一两(去皮),乳香、没药、沉香(各研)三钱半。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自夏至起,冬至止,日一服。(《局方》补骨脂丸)

  ⑥定心,补肾:破故纸二两(隔纸炒令香熟),白茯苓一两(去皮)。上二味为细末,用没药半两,捶破,以无灰酒浸,高没药一指许,候如稠饧状,搜前二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随食汤下;如没药性燥难丸,再以少酒糊同搜丸,食前服。(《魏氏家藏方》返精丸)

  ⑦治肾气虚冷,小便无度:破故纸(大者盐炒)、茴香(小茴香)(盐炒)。上等分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百丸,空心温酒、盐汤下。(《魏氏家藏方》破故纸丸)

  ⑧治打坠腰痛,瘀血凝滞:破故纸(炒)、茴香(小茴香)(炒)、辣桂(肉桂)等分。为末,每热酒服二钱。(《仁斋直指方》)

  ⑨治腰疼:破故纸为末,温酒下三钱匕。(《经验后方》)

  ⑩ 治肾气虚弱,风冷乘之;或血气相搏,腰痛如折,起坐艰难,俯仰不利,转侧不能;或因劳役过度,伤于肾经;或处卑湿,地气伤腰;或坠堕伤损,或风寒客搏,或 气滞不散,皆令腰痛;或腰间似有物重坠,起坐艰辛者,悉能治之:胡桃(去皮膜)二十个,蒜(熬膏)四两,破故纸(洒浸炒)八两,杜仲(去皮,姜汁浸炒)十 六两。上为细末,蒜膏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妇女淡醋汤下。常服壮筋骨,活血脉,乌髭须,益颜色。(《局方》青娥丸)

  ⑾治妊娠腰痛,状不可忍:破故纸不以多少,瓦上炒香熟,为末,嚼胡桃肉(核桃仁)一个,空心温酒调下三钱。(《伤寒保命集》通气散)

  ⑿治牙痛日久,肾虚也:补骨脂二两,青盐半两。炒,研,擦之。(《御药院方》)

  补骨脂的禁忌

  1.阴虚火旺者忌服。

  2.《本草经疏》:凡病阴虚火动,梦遗,尿血,小便短涩及目亦口苦舌干,大便燥结,内热作渴,火升目赤,易饥嘈杂,湿热成痿,以致骨乏无力者,皆不宜服。

  3.《得配本草》:阴虚下陷,内热烦渴,眩晕气虚,怀孕心胞热,二便结者禁用。

查看详情

益智

  益智

  别名:益智子、摘艼子、益智。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脾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干燥果实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5~2cm,直径1~1.2cm。外皮红棕色至灰棕色,有纵向断续状的隆起线13-18条。皮薄而稍韧,与种子紧贴。种子 集结成团,分3瓣,中有薄膜相隔,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扁圆形,略有钝棱,直径约3mm,厚约1.5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种脐位于腹 面的中央,微凹陷,自种脐至背面的合点处,有一条沟状种脊;破开后里面为白色,粉性。臭特殊,味辛微苦。

  益智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炮制:取益智仁置锅内,炒至外壳焦黑,取出冷透,除去果壳,取仁捣碎用。

  益智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脾止泻,暖肾,固气,涩精缩尿。

  主治:治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余沥,夜多小便。

  益智的禁忌

  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禁之。

  ②《本草备要》: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血燥有火、不可误用。

  益智的配伍

  ①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川乌(炮,去皮、脐)四两,益智(去皮)二两,干姜(炮)半两,青皮(去白)三两。上件为散。每服三钱,水二盏,入盐一捻,生姜五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局方》益智散)

  ②治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之。(《世医得效方》)

  ③治梦泄:益智仁二两(用盐二两炒,去盐),乌药二两,上为末,用山药一两为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临卧盐汤下,以朱砂为衣。(《世医得效方》三仙丸)

  ④治脬气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小儿尤效:乌药、益智仁等分。上为末,酒煮山药末为栅,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盐酒或米饮下。(《妇人良方》缩泉丸,即《魏氏家藏方》固真丹)

  ⑤治小儿遗尿,亦治白浊: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米汤调下。(《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益智仁散)

  ⑥治妇人崩中:益智子,炒研细,米饮入盐服一钱。(《经效产宝》)

  ⑦治漏胎下血: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日二服。(胡氏《济阴方》)

  ⑧治疝痛,连小腹挛搐,叫呼不已:益智仁、干姜(炮)、甘草(炙)、茴香(小茴香)(炒)各三钱,乌头(川乌)(炮,去皮)、生姜各半两,青皮(去白)二钱。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二盏,入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济生方》益智仁汤)

  ⑨治白浊腹满,不拘男妇: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永类钤方》)

  ⑩治小便赤浊:益智仁、茯神各二两,远志、甘草(水煮)各半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姜汤下五十丸。(《纲目》)

  ⑾治妊娠遗尿不禁 益智仁、白薇、白芍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盐三分,滚白汤调下。(《丹台玉案》)

查看详情

菟丝子

  菟丝子

  别名: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

  性味:味辛、甘,性平。

  归经:归肝、肾、脾经。

  入药部位: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呈类球形,直径1~2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种脐线形或扁圆形。质坚实,不易以指甲压碎。气微,味淡。

  菟丝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外用适量。

  炮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菟丝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主治:外用消风祛斑。

  菟丝子的配伍

  1、治心气不足,思虑太过,肾经虚损,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子(去壳)二两。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下。常服镇益心神,补虚养血,清小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茯菟丸)

  2、补肾气,壮阳道,助精神,轻腰脚:菟丝子一斤(淘净,酒煮,捣成饼,焙干),附子(制)四两。共为未,酒糊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扁鹊心书》菟丝子丸)

  3、治丈夫腰膝积冷痛,或顽麻无力:菟丝子(洗)秤一两,牛膝一两。同浸于银器内,用酒浸过一寸五日,曝干,为末,将原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经验后方》)

  4、治膏淋:菟丝子(酒浸,蒸,捣,焙),桑螵蛸(炙)各半两,泽泻一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用清米饮送下。(《普济方》菟丝丸)

  菟丝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肥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旺,则瘀血自行也。”

  2、《本草汇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故入肾经。虚可以补,实可以利,寒可以温,热可以凉,湿可以燥,燥可以润。非若黄柏、知母,苦寒而不温,有泻肾经之气;非若肉桂、益智,辛热而不凉,有动肾经之燥;非若苁蓉、琐阳,甘咸而滞气,有生肾经之湿者比也。如汉人集《神农本草》称为续绝伤,益气力,明目精,皆由补肾养肝,温理脾胃之征验也。”

查看详情

沙苑子

  沙苑子

  别名:潼蒺藜、蔓黄芪、夏黄草、沙苑蒺藜。

  性味:甘,温。

  归经:入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或华黄芪的种子。

  形态特征:扁茎黄芪的干燥种子呈肾脏形而稍扁,长约2毫米,宽约1.5毫米,厚不足1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绿褐色,光滑。一边微向内凹陷。在凹入处有明显的种脐。质坚 硬不易破碎。子叶2枚淡黄色,略为椭圆形,胚根弯曲。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气。以饱满、均匀者为佳。 主产陕西、山西等地。

  沙苑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内服,煎汤,9~15克。或入丸、散。

  炮制:拣去杂质,漂净泥沙,捞出,晒干。

  沙苑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益肾,明目,固精。

  主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目昏,遗精早泄,小便频数,遗尿,尿血,白带。

  沙苑子的禁忌

  相火炽盛,阳强易举者忌服。

  沙苑子的的配伍

  ①治精滑不禁: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各30克。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

  ②治肾虚腰疼:沙苑子一两。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③治脾胃虚,饮食不消,湿热成膨胀者:沙苑子(酒拌炒)60克,苍术(米泔水浸一日,晒干,炒)240克。共研为末,每服9克,米汤调服。(《本草汇言》)

  ④治目昏不明 沙苑子9g,茺蔚子6g,青葙子9g。共研细末。每次3g,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男子精薄无嗣,久患梦遗,妇人滑胎不孕等 黄鱼鳔胶(白净者一斤,切碎,用蛤粉炒成珠,以无声为度),沙苑子八两(马乳浸两宿,隔汤煮一炷香久取起,焙干)。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温酒、白汤任下。忌食鱼及牛肉。(《证治准绳》聚精丸)

  ⑥治腰膝酸软,遗精 沙苑子、菟丝子各15g,枸杞子、补骨脂、炒杜仲各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⑦治翳障(如早期老年性白内障) 沙苑子、石菖蒲、女贞子、生地黄、菟丝子、夜明砂各30g。共研细末。每服12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补肾明目散)

查看详情

雄蚕蛾

  雄蚕蛾

  别名:蚕蛾、晚蚕蛾、魏蚕蛾、天蛾。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雄虫的全体。

  形态特征全为雄蛾。全体呈污白色,密被白色鳞片。体长约2cm,翅展约4cm,头部小。复眼1对,黑色,半圆形。口器退化,下唇须细小。触角1对,黑色。胸部有翅2对,前翅较大,近三角形,后翅较小,近圆形。腹较狭窄,末端稍尖。药材其触角、翅等多已残缺。质脆,易碎。气微腥。

  雄蚕蛾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5g;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捣敷。

  炮制:阴干,去头足,毛羽,末之。《胜金方》:为末。《小儿宫气方》:细研。现行,去净杂质及足、翅。

  雄蚕蛾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益肾,壮阳涩精。

  主治:治阳痿,遗精,白浊,尿血,创伤,溃疡及烫伤。

  雄蚕蛾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禁服。

  雄蚕蛾的配伍

  ①治阳痿:原蚕蛾(未连者)一升,阴干,去头,足、毛羽。末之,白蜜丸如梧子。夜卧服一丸。(《千金方》)

  ②治遗精、白浊:晚蚕蛾焙干,去翅、足。为末,饭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淡盐汤下。(《纲目》)

  ③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晚蚕蛾,研为末。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刀斧伤及一切金疮,止血生肌:晚蚕蛾为末,掺匀,绢裹之。(《胜金方》天蛾散)

  ⑤止血定痛生肌:晚蚕蛾、白芷、当归头、陈石灰各等分。共研细末,敷。(《救伤秘旨》蚕蛾散)

  ⑥治玉枕疮,生枕骨上如痈,破后如箸头:石韦、原蚕蛾(炒)。上二味等分,捣罗为散,干贴。(《圣济总录》石韦散)

查看详情

杜仲

  杜仲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

  形态特征: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毫米,长约40~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 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 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

  杜仲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炮制: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

  杜仲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杜仲的禁忌

  1.阴虚火旺者慎服。

  2.《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

  3.《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4.《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杜仲的配伍

  ①治腰痛:杜仲一斤,五味子半升。二物切,分十四剂,每夜取一剂,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三分减一,滤取汁,以羊肾三、四枚,切下之,再煮三、五沸,如作羹法,空服顿服。用盐、醋和之亦得。(《箧中方》)

  ②治腰痛:川木香一钱,八角茴香三钱,杜仲(炒去丝)三钱。水一钟,酒半钟,煎服,渣再煎。(《活人心统》思仙散)

  ③治卒腰痛不可忍:杜仲二两(去粗皮,炙微黄,锉),丹参二两,芎藭(川芎)一两半,桂心(肉桂)一两,细辛三分。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次入酒二分,更煎三、两沸,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杜仲散)

  ④治中风筋脉挛急,腰膝无力:杜仲(去粗皮,炙,锉)一两半,芎藭(川芎)一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上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汗出慎外风。(《圣济总录》杜仲饮)

  ⑤治小便余沥,阴下湿痒:川杜仲四两,小茴香二两(俱盐、酒浸炒),车前子一两五钱,山茱萸肉三两(俱炒)。共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钱,白汤下。(《本草汇言》)

  ⑥治妇人胞胎不安:杜仲不计多少,去粗皮细锉,瓦上焙干,捣罗为末,煮枣肉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嚼烂,糯米汤下。(《圣济总录》杜仲丸)

  ⑦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糯米煎汤,浸透,炒去丝),续断二两(酒浸,焙干;为末),以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简便单方》)

  ⑧治高血压:㈠杜仲、夏枯草各五钱,红牛膝三钱,水芹菜三两,鱼鳅串一两。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㈡杜仲、黄芩、夏枯草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查看详情

续断

  续断

  别名:龙豆、属折、接骨、南草、接骨草、鼓锤草、和尚头、川断、川萝卜根、马蓟、黑老鸦头、小续断、山萝卜。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

  归经:归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根。

  形态特征:根长圆柱形,略扁,微弯曲,长5~15cm,直径0.5~2c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数明显而扭曲的纵皱纹及沟纹,并多数明显而扭曲的纵皱纹及沟纹,并可见横长皮孔及少数须根痕。质稍软,久置干燥后变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绿褐色或淡褐色,木部黄褐色,常呈放射状花纹。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以条粗、质软、皮部绿褐色为佳。

  续断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炮制:洗净泥沙,除去残留根头,润透后切片晒干,筛去屑。

  续断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

  主治: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续断的禁忌

  1.《本草经集注》:地黄为之使。恶雷丸。

  2.《得配本草》:初痢勿用,怒气郁者禁用。

  续断的配伍

  ①治腰痛并脚酸腿软:续断二两,破故纸(补骨脂)、牛膝、木瓜、萆薢;杜仲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空心无灰酒下五、六十丸。(《扶寿精方》续断丸)

  ②治老人风冷,转筋骨痛:续断、牛膝(去芦,酒浸)。上为细末,温酒调下二钱,食前服。(《魏氏家藏方》续断散)

  ③治妊娠胎动两三月堕: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为末,枣肉煮烊,杵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纲目》)

  ④治滑胎:菟丝子四两(炒,炖),桑寄生二两,川续断二两,真阿胶二两。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一分重(干足一分)。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日再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

  ⑤治打扑伤损,闪肭骨节:接骨草捣烂盫之。(《卫生易简方》)

  ⑥治产后血晕,心腹硬,乍寒乍热 续断三两,粗捣筛。每服二钱匕,以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续断汤)

  ⑦治乳汁不行:川续断五钱,当归、川芎各一钱五分,麻黄、川山甲(穿山甲)(火煅)各二钱,天花粉三钱。水二大碗,煎八分,食后服。(《本草汇言》)

  ⑧治乳痈初起可消,久患可愈:川续断八两(酒浸,炒),蒲公英四两(日干,炒)。俱为末,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⑨治水肿:续断根,炖猪腰子食。(《湖南药物志》)

  ⑩治气滞腰卒痛 续断、威灵仙(锉,焙)、桂(肉桂)(去粗皮)、当归(锉,焙)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匕,不拘时,温酒调服。(《圣济总录》续断散)

  ⑾治跌扑折伤 川续断、当归各一两,自然铜五钱(火煅酒淬),土鳖虫(地鳖虫)三十个(火烘为末)。俱研细,红曲打糊丸,如黍米大。每早晚各服五分,温酒送下。(《本草汇言》)

  ⑿治男子妇人精滑,下元虚冷及疝气证,妇人经脉不调,大人小儿皆可服) 川独活、谷精草、续断、茵陈。上为细末,鸡子清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干物压之。(《瑞竹堂方》鸡清丸)

  ⒀治妊娠风入胞门,腹痛欲绝,脉浮弦 川断一两,防风三钱。煎服。(《盘珠集》)

  ⒁治下血久不止,虚寒色淡晦者 侧柏叶(炒香)、续断(酒炒)各三钱,鹿茸一具,炙酥。乌梅汤、人参汤、米饮汤任下。(《张氏医通》断红丸)

  ⒂治胃痛 续断9~15g。水煎服。忌酸辣食物。(《广四民族药简编》)

  ⒃长发 用续断汁沐头。(《普济方》

查看详情

蛤蚧

  蛤蚧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归肺、肾经。

  入药部位: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 gecko Linnaeus的干燥体。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灰绿色或橙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和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有的再生尾较原生尾短,且银灰色环带不明显。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蛤蚧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多入丸散或酒剂。

  炮制:全年均可捕捉,除去内脏,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

  蛤蚧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主治:用于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

  蛤蚧的配伍

  1、治肺嗽,面浮,四肢浮:蛤蚧一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用法酒和蜜涂炙熟),人参一株(紫团参)。上二味,捣罗为末,熔蜡四两,滤去滓,和药末,作六饼子。每服,空心,用糯米作薄粥一盏,投药一饼,趁热,细细呷之。(《圣济总录》独圣饼)

  2、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一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一两(煨微黄),紫菀一两(去苗、土),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皂荚仁一两(炒令焦黄)。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二十丸,日三、四服。忌苋菜。(《太平圣惠方》蛤蚧丸)

  3、治产后气喘,气血两脱:人参二两,熟地二两,麦冬三钱,肉桂一钱,苏子一钱,蛤蚧二钱,半夏三分,水煎服。(《辨证录》蛤蚧救喘丹)

查看详情

海狗肾

  海狗肾

  性味:味咸,性热。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海狮科动物海狗Callorhimus ursinus Linnaeus、海豹科动物斑海豹Phoca largha Pallas或点斑海豹Phoca vitulina Linnaeus的阴茎和睾丸。

  形态特征:海狗肾来源不一,药材商品复杂,一般所用进口海狗肾为干燥的阴茎和睾丸。阴茎呈圆柱形,先端较细,长28-32cm,干缩,有不规则的纵沟及凹槽,有一条纵向的筋。外表黄棕色或黄色,杂有褐色斑块。后端有一长圆形、干瘪的囊状物,约4cm×3cm,或有黄褐色毛。睾丸2枚,扁长圆形,棕褐色,半透明,各有1条细长的输精管与阴茎末端相连。输精管黄色,半透明,通常绕在阴茎上。副睾皱缩,附在睾丸的一侧,乳黄色。

  海狗肾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或研末;或浸酒。

  炮制:春季捕捉雄兽,割取阴茎和睾丸,置阴凉处风干。

  海狗肾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肾壮阳,填精补髓。

  主治:用于阳虚祛寒,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心腹疼痛。

  海狗肾的禁忌

  1.《本草经疏》:“阴虚火炽及骨蒸劳嗽等侯,威在所忌。”

  2.《本草求真》:“脾胃挟有寒湿者,亦忌。”

  海狗肾的配伍

  治阳痿:海狗肾1具,肉苁蓉50g,白酒500ml。用白酒将上两药温浸1周,饮酒。每次1盅,日饮3次。(《中国动物药》)

查看详情

海马

  海马

  别名:水马、马头鱼、龙落子鱼。

  性味:甘,温。

  归经:入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海龙科动物克氏海马、刺海马、大海马、斑海马或日本海马除去内脏的全体。

  海马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1~1.5g。

  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炮制:用水刷净,切块或打碎。

  海马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壮阳,调气活血。

  主治:治阳痿,遗尿,虚喘,难产,癥积,疔疮肿毒。

  海马的禁忌

  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海马的配伍

  ①治远年虚实积聚瘕块:木香一两,海马子一对(雌者黄色,雄者青色),大黄(炒、锉)、青皮(汤浸,去白,焙)、白牵牛子(炒)各二两,巴豆四十九粒。上六 味,以童子小便浸青橘皮软,裹巴豆,以线系定,入小便内再浸七日,职出,麸炒黄,去巴豆,只使青橘皮并余药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三、五沸,去 滓,临睡温服。(《圣济总录》木香汤)

  ②治发背诸恶疮,兼治疔疮:海马一双(炙),穿山甲(黄土炒)、水银、朱砂各二钱,雄黄三钱,轻粉一钱,樟脑、麝香各少许。上除水银外,各研为末和合,入水银再研至无星。针破疮口,点药入内,一日一点。(《急救仙方》海马拔毒散)

  ③治男子阳痿,妇女宫冷不孕 海马1对。炙燥研细粉,每服1g,每日3次,温酒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肾阳虚弱,夜尿频繁,或妇女因体虚而白带多 海马12g,枸杞12g,鱼鳔胶12g(溶化),大枣30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海马汤)

  ⑤治气喘 海马3g,当归6g。炖鸡食或单用海马焙黄研末,水冲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查看详情

哈蟆油

  哈蟆油

  别名:田鸡油、哈士蟆油、哈什蟆油、哈蚂油。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归肺、肾经。

  入药部位: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 Rana temporariachensinensis David 雌蛙的输卵管,经采制干燥而得。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弯曲而重叠,长1.5-2厘米,厚1.5-5毫米。表面黄白色,呈脂肪样光泽,偶带灰白色薄膜状干皮。摸之有滑腻感,在温水中浸泡体积可膨胀。气腥,味微甘,嚼之有黏滑感。以块大、肥厚、黄白色、有光泽、不带皮膜、无血筋及卵子者为佳。

  哈蟆油的用法用量

  用法:5~15g,用水浸泡,炖服,或作丸剂服。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卵子,剥去膜衣。

  哈蟆油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主治:用于病后体弱,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盗汗,痨嗽咳血。

  哈蟆油的禁忌

  外感初起及纳少便溏者慎服。

  哈蟆油的配伍

  1、治肺痨吐血:哈蟆油5g、白木耳2g。白糖适量。加水蒸服,每日2次。(《中国动物药》)

  2、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哈士蟆油2付。蒸熟1次服。10-15天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查看详情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别名:夏草冬虫、虫草、冬虫草。

  性味:甘;温;香。

  归经:肺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体(菌核)的复合体。

  形态特征:本品由虫体及从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组成。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表面深棕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单生,细长圆柱形,长4~7cm,直径约3m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 纹,上部稍膨大,头部与柄无明显区别;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子座短小者为佳。

  冬虫夏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或与鸡鸭炖服。

  冬虫夏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虚损,补肺益肾,止咳化痰。

  主治:治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

  冬虫夏草的禁忌

  《四川中药志》:有表邪者慎用。

  冬虫夏草的配伍

  ①治病后虚损:夏草冬虫三、五枚,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纲目拾遗》)

  ②治虚喘:冬虫夏草五钱至一两,配老雄鸭蒸服。(《云南中草药》)

  ③治贫血,阳痿,遗精:冬虫夏草五钱至一两,炖肉或炖鸡服。(《云南中草药》)

  ④治肺结核咳嗽、咯血,老年虚喘:冬虫夏草30g,川贝母15g,百合12g。水煎服。

  ⑤治肾虚腰痛:冬虫夏草30g,枸杞子30g。黄酒2斤,浸泡1周。每次1小盅,日服2次。

  ⑥治贫血,病后虚弱,阳痿,遗精:黄芪30g,冬虫夏草15g。水煎服。(④~⑥方出自《河北中草药》)

查看详情

对虾

  对虾

  别名:海虾、明虾、大虾。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归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对虾科动物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Osbeck)、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 de Man、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等多种对虾的肉或全体。

  对虾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煮食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捕捞后,洗净去壳,取肉,鲜用或煮熟晒干

  对虾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兴阳,滋阴熄风。

  主治:肾虚阳痿,阴虚风动,手足搐搦,中风半身不遂,乳疮,溃疡日久不敛。

  对虾的配伍

  1、治阳痿:活海虾若干,浸酒中醉死,炒食。(《泉州本草》)

  2、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核桃仁、棉花子仁、杜仲(炒)、巴戟、朱砂、骨碎补、枸杞子、续断、牛膝各二两,大虾米四两,菟饼四两。用烧酒二十斤煮服。如年高者加附子、肉桂各一两。酒服完,将药渣晒干为细末,蜜丸。每服二钱,酒送下。(《纲目拾遗》引《医学指南》)

  3、治手足搐搦:鲜对虾肉30g,补骨脂9g。水煎服。(《中国药用海洋动物》)

  对虾的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补肾兴阳,烧酒浸服。”

  2、《随息居饮食谱》:“开胃化痰。”

  3、《中国药用海洋生物》:“补肾壮阳,滋阴,健胃。治阳痿,筋骨疼痛,手足搐搦,全身瘙痒,皮肤溃疡。”

查看详情

  虾

  性味:味甘,性微温。

  归经:归肝、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长臂虾科动物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de Haan)等的全体或肉。

  形态特征:体较短粗,长40-80mm,有青绿色及棕色斑纹。头胸部较粗大,前部有三角形的剑额。头部附肢5对,胸部附肢8对,腹部7节,附肢6对,第6对为尾肢,与尾节组成尾鳍。尾节背面有2对短小的活动刺。气腥,味鲜。

  虾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或炒食。

  外用:适量,生品捣敷。

  炮制:捕得后,鲜用或焙干入药。

  虾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壮阳,通乳,托毒。

  主治:用于肾虚阳痿,产妇乳少,麻疹透发不畅,阴疽,恶核,丹毒,臁疮。

  虾的配伍

  1、治阳痿:(1)鲜活河虾60g,清水中漂洗净,滚热黄酒半杯,将虾烫死后吃虾、喝酒,每日1次,连吃7天为1疗程。

  (2)鲜活河虾、韭菜适量,略加油、盐炒熟吃。(《食物中药与便方》)

  2、治血风臁疮:生虾、黄丹。捣和贴之,每日一换。(《濒湖集简方》)

  虾的禁忌

  湿热泄痢、痈肿热痛、疥癞瘙痒者慎服。

  虾的相关论述

  1、《食疗本草》:“小儿患赤白游肿,捣碎傅之。”

  2、《本草拾遗》:“主五野鸡病。”

查看详情

葱实

  葱实

  别名:葱子。

  性味:味辛,性温。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葱的种子。

  形态特征:种子三角状扁卵形,一面微凹,另面隆起,有棱线1-2条,长3-4mm,宽2-3mm。表面黑色,多光滑或偶有疏皱纹,凹面平滑。基部有两个突起,较短的突起先端灰棕色或灰白色,为种脐,较长的突起先端为珠孔。纵切面可见种皮菲薄,胚乳灰白色,胚白色,弯曲,子叶1枚。体轻,质坚硬。气特异嚼之有葱味。以粒饱满,色黑,无杂质者为佳。

  葱实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煮粥。

  外用:知量,熬膏敷贴,煎水洗。

  葱实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肾,明目,解毒。

  主治:主肾虚阳痿,遗精,目眩,视物昏暗,疮痈。

查看详情

鸡肝

  鸡肝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肝,肾,脾经。

  入药部位: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肝脏。

  鸡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适量,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鲜品切片用。

  炮制:宰鸡时剖腹取骨脏,摘下肝脏,鲜用或烘干备用。

  鸡肝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明目,消疳,杀虫。

  主治:主肝虚目暗,目翳,夜盲,小儿疳积,妊娠胎漏,小儿遗尿,妇人阴蚀。

  鸡肝的配伍

  ①治老人肝脏风虚,眼暗:乌雄鸡肝一具,切碎,以豉和米作羹粥食之。(《寿亲养老新书》乌鸡肝粥)

  ②治小儿疳膨食积,虫气上攻,至晚不能视物,目生翳障:鸡肝一个(不落水,竹刀切片),用牡蛎粉七分,加辰砂少许,水飞末,拌匀,掺入肝上,饭锅上蒸熟食之,如此十次。当时忌食茶汤油腻。(《良朋汇集》鸡肝散)

  ③治睡中遗尿:雄鸡肝、桂心各等分。捣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米饮下,日三服;遗精加白龙骨。(《纲目》)

  ④治阴痿:雄鸡肝二具(阴干百日),菟丝子一升。上二味末之,雀卵和丸服如小豆一丸,日三。(《千金方》)

查看详情

龙虾

  龙虾

  性味:味甘;咸;性温。

  入药部位:为龙虾科动物中国龙虾、锦绣龙虾等多种龙虾的全体。

  龙虾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50g;或酒烫服;或炒食。

  外用:适量,捣烂敷。

  炮制:春季捕捞,鲜用或加工成龙虾仁。

  龙虾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壮阳,滋阴,健胃安神。

  主治:主阳痿,筋骨疼痛,手足搐搦,神经衰弱,皮肤瘙痒,头疮,疥癣。

查看详情

猪肾

  猪肾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归肾经。

  入药部位:为猪科猪属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的肾脏。

  猪肾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15-150g。

  炮制:宰杀后,剖腹,取出肾脏,洗净,鲜用,或冷藏。

  猪肾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益阴,利水。

  主治:用于肾虚耳聋,遗精盗汗,腰痛,产后虚羸,身面浮肿。

  猪肾的禁忌

  1、《食疗本草》:“不可久食。”

  2、《本草图经》:“不与吴茱萸、白花菜合食。”

  猪肾的配伍

  1、治阴痿羸瘦,精髓虚弱,四肢少力:猪肾一对(去脂膜,切),枸杞叶半斤。用豉汁二大盏半相和,煮作羹,入盐、椒、葱,空腹食之。(《经验后方》)

  2、治肾虚腰痛:杜仲(姜炒)二钱,破故纸(盐、酒炒)一钱。上研细,先以猪腰子一个,切七片,盐腌拭净,将仲、纸入茴香末,盐少许掺,挟湿纸包煨,酒下。(《简明医彀》煨肾散)

  3、治男子水脏虚惫,遗精盗汗:獖猪肾一枚。以刀开,去筋膜,入附子末一钱匕,以湿纸裹,煨熟。空心稍热服之,便饮酒一盏,多亦甚妙。三五服效。(《经验方》)

  4、治老人久患耳聋:①磁石一斤(杵碎,水淘去赤汁,绵裹),猪肾一对(去脂膜,切)。上以水五升煮磁石,取二升,去磁石,投肾调和,以葱、豉、姜、椒作羹,空腹食之。作粥及入酒并得。磁石常留起,依前法用之。(《养老奉亲书》磁石猪肾羹)②人参二分,葱白些少,防风一分。俱捣作末,同梗米三合,入锅煮半熟。将猪肾一对,去膜,预切薄片,淡盐腌顷刻,放粥锅中,投入再莫搅动,慢火更煮良久,食之。(《遵生八笺》猪肾粥)

  5、治久咳不差:①猪肾一具(去脂膜),椒二十八颗(开口者)。上二味,取肾一颗,上作十四孔,取椒纳孔中,两肾总著二十八颗了。以水缓煮令熟,割破细切,吃之令尽。(《外台秘要》引《延年方》)②猪肾二枚(细切),干姜三两(为末)。水七升同煮,临卧徐徐服取汗。(《古今医统》猪肾粥)

  6、治产后褥劳,虚羸喘乏,乍寒乍热,病如疟状:①猪肾一具(去脂四破),香豉(绵裹)、白粳米、葱白各一斗。上四味,以水三斗,煮取五升,去滓,任情服之。(《千金要方》猪肾汤)②猪腰(肾)一对,白芍药(酒炒)、当归各一两。上以二味药用水三碗煎至二碗,去渣,将猪腰切作骰子大块入药汤,入晚米一合,香豉一钱,加葱、椒、盐煮稠粥,空心日服一次。(《古今医统》猪腰饮)

  7、治心气虚损:用猪腰子(肾)一只。水二碗,煮至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五钱,当归五钱,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未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渣焙干为末,山药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卫生易简方》)

  8、治脚气肾虚,腰脚无力:猪肾一双(去脂膜),米二合,葱白(切)二合。上于豉汁中煮作粥,著椒、姜,任性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9、治久泄不止:猪肾一个。批开,掺骨碎补末,煨熟食之。(《濒湖集简方》)

  10、治水肿:①猪肾一枚(分为七脔),甘遂一分(末,筛为散),以粉肾,微火炙令熟。食之至三四脔,乃可止。当觉腹中鸣,转攻两胁下,小便利,去水即愈。若三四脔不觉,可食七脔令尽。(《外台》引《集验方》)②大戟、木通、木香各二钱,为末。以猪肾一个,劈开入药末在内,仍合住用线缠缚,湿纸裹,于灰火中煨熟,去纸嚼服。少顷利四五行,即愈。必须忌口。(《卫生易简方》)

  11、治诸疝:用黑雄猪腰子一对(不见水,去膜,切碎),以大、小茴香末各二两,同猪腰子拌匀,再以猪尿脬一个,入腰子于内,扎定。用酒三碗,于砂锅内悬煮至半碗,取起焙干为末。将余酒打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温酒下。(《医学入门》猪脬丸)

  12、治胎前腰痛难忍:猪腰子一对,青盐二钱。晒干为末,蜜丸,空心酒下三四十丸。(《胎产新书》猪肾丸)

  13、治小儿五十日以来,胎寒腹痛,激热而惊,聚唾弄舌,躽啼上视,此痫之候:猪肾一只(薄切,去脂膜),当归二两(锉,微炒)。上只当归一味粗捣,二味相和,以清酒一升,煮至七合,去滓。每服取如杏仁大,令儿咽之,日三服,夜一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

  14、治痈疽、发背初起:獖猪腰子(肾)一双。同飞面捣如泥,涂之。(《纲目》)

查看详情

海参

  海参

  别名:辽参,海男子。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肾;肺经。

  入药部位:为刺参科动物刺参或其他种海参的全体。

  海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煮食,15-30g;9-15g。

  外用:适量,研末敷。

  炮制: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切厚片或段,干燥。

  海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止血。

  主治:主精血亏损,虚弱劳怯,阳痿,梦遗,肠燥便秘,肺虚咳嗽咯血,肠风便血,外伤出血。

  海参的配伍

  ①治腰痛、梦遗、泄精:海参一斤,全当归(酒炒)、巴戟肉、牛膝(盐水炒)、破故纸、龟版、鹿角胶(烊化)、枸杞子各四两,羊肾(去筋生打)十对,杜仲(盐水炒)、菟丝子各八两,胡桃肉一百个,猪脊髓十条(去筋)。共研细末,鹿角胶和丸。每服四钱,温酒送下。(《中国医学大辞典》海参丸)

  ②治虚火燥结:海参、木耳(切烂),入猪大肠煮食。(《药性考》)

  ③治休息痢:海参每日煎汤服。(《纲目拾遗》)

  海参的禁忌

  ①《本草求原》:泻痢遗滑人忌之,宜配涩味而用。

  ②《随息居饮食谱》:脾弱不运,痰多便滑,客邪未尽者,均不可食。

查看详情

萝藦子

  萝藦子

  性味:味甘;微辛;性温。

  归经:心;肺;肾经。

  入药部位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实。

  萝藦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或研末。

  外用:捣敷。

  炮制: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

  萝藦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益精气,生肌止血,解毒。

  主治:治虚劳,阳萎,金疮出血。

  萝藦子的配伍

  补益虚损:萝藦四两,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枸杞根皮、干地黄各三两。为末。每服方寸匕,酒下,日三服。(《千金方》)

查看详情

萝藦

  萝藦

  别名:芄兰、莞、省瓢、苦丸、白环藤、熏桑、鸡肠、头羊角菜、羊奶科、合钵儿、细丝藤、过路黄、婆婆针扎儿、婆婆针袋儿、羊婆奶、婆婆针线包、奶浆藤、奶浆草、野隔山消、小隔大撬、老婆筋、天鹅绒、小青布、大洋泡奶、刀口药、千层须。

  性味甘、辛,平。

  入药部位:为萝藦科植物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Thunb.)Makino[Pergularia japonicaThunb.])的全草或根。

  形态特征:草质藤本。卷曲成团。根细长,直径2-3mm,浅黄棕色。茎圆柱形,扭曲,直径1-3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具纵纹,节膨大;折断面髓部常中空,木部发达,可见数个小孔。叶具纵纹,节膨大;折断面髓部常中空,木部发达,可见数个小孔。叶皱缩,完整叶湿润展平后叶片呈卵状心形,长5-12cm,宽4-7cm,背面叶脉明显,侧脉5-7对,气微,味甘平。

  萝藦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炮制:内服:煎汤,15-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萝藦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精益气,通乳,解毒。

  主治:跌损劳伤,阳痿,遗精白带,乳汁不足,丹毒,瘰疬,疔疮,蛇早咬伤。

查看详情

鹅管石

  鹅管石

  别名:滴乳石、钟乳鹅管石。

  性味:甘;咸;温;无毒。

  入药部位:为海产腔肠动物树珊瑚科的栎珊瑚Balanophyllia sp,以石灰质骨骼入药。

  形态特征:三方晶系。晶体为菱面体,也有呈柱状及板状者。集合体常呈钟乳状或致密粒状体产出。颜色大都为无色或乳白色,如含有混入物,则染成灰、黄、玫瑰、红、褐等各种色彩。具玻璃样光泽。透明至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可沿三个不同的方向劈开。断面贝壳状。

  鹅管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打碎先煎;研末,0.3-15g,或入丸剂。

  炮制:全年可采集,敲去杂石部分取条状物即成。

  鹅管石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肺,壮阳,通乳。

  主治:用于肺痨咳嗽气喘,吐血,阳痿,腰膝无力,乳汁不下等症。

  鹅管石的禁忌

  实热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查看详情

艾实

  艾实

  性味:性温,味苦、辛。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果实。

  艾实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4.5g。或为丸。

  艾实的功效主治

  功效:明目,壮阳。

  主治:助水藏,利腰、膝及暖子宫。

  艾实的配伍

  治一切冷气:艾实与干姜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孟诜方》)

  艾实的相关论述

  《药性论》:主明目。

查看详情

韭菜

  韭菜

  别名:丰本(《礼记》),草钟乳(《本草拾遗》),起阳草(侯宁极《药谱》),懒人菜(《尔雅翼》),长生韭(王祯《农书》),壮阳草(《本草述》),扁菜(《广西药植图志》)。

  性味:辛,温。

  归经:肝;胃;肾经。

  入药部位:百合科葱属植物韭菜的叶子。

  韭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捣汁饮,60-120g;或煮粥、炒熟、作羹。

  外用:适量,捣敷;煎水熏洗;热熨。

  韭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温中行气,散瘀解毒。

  主治:主肾虚阳痿,里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疮,痈疮肿毒,漆疮,跌打损伤。

  韭菜的禁忌

  阴虚内热及疮疡、目疾患者均忌食。

  1.孟诜:热病后十日不可食热韭,食之即发困。

  2.《本草经疏》:胃气虚而有热者勿服。

  3.《本草汇言》:疮毒食之,愈增痛痒,疔肿食之,令人转剧。

  4.《本草求真》:火盛阴虚,用之为最忌。

  5.《随息居饮食谱》:疟疾,疮家,痧、痘后均忌。

  韭菜的配伍

  ①治胸痹,心中急痛如锥刺,不得俯仰,自汗出或痛彻背上,不治或至死:生韭或根五斤(洗),捣汁。灌少许,即吐胸中恶血。(《孟诜方》)

  ②治阳虚肾冷,阳道不振,或腰膝冷疼,遗精梦泄:韭菜白八两,胡桃肉(去皮)二两。同脂麻油炒熟,日食之,服一月。(《方脉正宗》)

  ③治翻胃:韭菜汁二两,牛乳一盏。上用生姜汁半两,和匀。温服。(《丹溪心法》)

  ④治喉卒肿不下食:韭一把,捣熬薄之,冷则易。(《千金方》)

  ⑤治吐血、唾血、呕血、衄血、淋血、尿血及一切血证:韭菜十斤,捣汁,生地黄五斤(切碎)浸韭菜汁内,烈日下晒干,以生地黄黑烂,韭菜汁干为度;入石臼内,捣数千下,如烂膏无渣者,为丸,弹子大。每早晚各服二丸,白萝卜煎汤化下。(《方脉正宗》)

  ⑥下肠中瘀血:韭汁冷饮,甚验。(朱震亨)

  ⑦治过敏性紫癜:鲜韭菜一斤,洗净,捣烂绞汁,加健康儿童尿50毫升。日一剂,分二次服。(《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止水谷痢:韭作羹粥,煠炒。任食之。(《食医心镜》)

  ⑨治消渴引饮无度:韭苗日吃三、五两。或炒或作羹,无入盐,但吃得十斤即佳。过清明勿吃。(《政和本草》)

  ⑩治痔疮:韭菜不以多少,先烧热汤,以盆盛汤在内,盆上用器具盖之,留一窍,却以韭菜于汤内泡之,以谷道坐窍上,令气蒸熏;候温,用韭菜轻轻洗疮数次。(《袖珍方》)

  ⑾治产后血晕:韭菜(切)入瓶内,注热醋,以瓶口对鼻。(《妇人良方》)

  ⑿治脱肛不缩:生韭一斤。细切,以酥拌炒令熟,分为两处,以软帛裹,更互熨之,冷即再易,以入为度。(《圣惠方》)

  ⒀治金疮出血:韭汁和风化石灰,日干,每用为末,敷之。(《濒湖集简方》)

  ⒁治聤耳出汁:韭汁日滴三次。(《圣惠方》)

  ⒂治百虫入耳不出:捣韭汁,灌耳中。(《千金方》)

  ⒃治跌打损伤:鲜韭菜三份,面粉一份。共捣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二次。

  ⒄治荨麻疹:韭菜、甘草各五钱,煎服;或用韭菜炒食。

  ⒅治子宫脱垂:韭菜半斤。煎汤熏洗外阴部。

  ⒆治中暑昏迷:韭菜捣汁,滴鼻。(⒃方以下出苏医《中草药手册》)

  ⒇治漆疮作痒:韭叶杵敷。(《斗门方》)

查看详情

侧耳

  侧耳

  别名:北风菌、蚝菌、平菇、桐子菌、粗皮侧耳、水风菌、冻菌、青蘑、灰蘑。

  性味:辛;甘;性温。

  归经: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白蘑科真菌糙皮侧耳的子实体。

  形态特征: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有后沿,直径5-20cm,类白色、灰白色或青灰色,表面有细毛。菌肉厚,类白色。菌褶白色,与菌柄连接处有网状条纹。菌柄短或无,长1-3cm,直径1-2cm,基部常有绒毛。气香,味淡。

  侧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侧耳的功效主治

  功效:追风散寒,舒筋活络,补肾壮阳。

  主治: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阳痿遗精,腰膝无力。

查看详情

南烛子

  南烛子

  别名:乌饭果,乌饭子,南天烛子,南蜡烛。

  性味:酸、甘,平。

  归经:归肝、肾、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球状,稍扁,直径4~6mm。表面暗红色或棕红色至黑棕色,具不规则皱纹或较平滑;宿萼钟状5浅裂,裂片短三角形,包被果实约2/3以上;中央有点状突起的花柱基痕,基部有的带有细短果柄。横切面可见10个小室。种子多数,卵状三角形,淡米黄色,细小,长约1mm。质坚。气微,味酸、微甜。

  南烛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剂。

  炮制:8~9月间果实成熟后采摘,晒干。置干燥处。

  南烛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肾固精,强筋明目。

  主治:治久泄梦遗,久痢久泻,赤白带下。

查看详情

当归(补虚药)

  当归

  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归、马尾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l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当归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当归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治: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当归的配伍

  1、治大便不通:当归、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下。(《圣济总录》)

  2、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㽲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坠痛,时作寒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汤)

  2、治室女月水不通:当归(切,焙)一两,干漆(炒烟出)、芎䓖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圣济总录》当归丸)

  3、治产后腹中㽲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

  4、治妊娠胎动不安,腰腹疼痛:当归半两(锉),葱白一分(细切)。上二味,先以水三盏,煎至二盏,入好酒一盏,更煎数沸,去渣,分作三服。(《圣济总录》安胎饮)

  5、治汤泼火烧疮,疼痛甚者:白蜡一两,麻油四两,当归一两半(生锉)。先将油煎当归令焦黑,滤去滓,次入蜡,候消,相次急搅之,放冷入磁盒中收,以故帛子涂贴。(《圣惠方》神效白膏)

  当归的相关论述

  1、《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荣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

  2、《本草正义》:“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傅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亦不可过信归所当归一语,而有循名失实之咎。”

查看详情

熟地黄

  熟地黄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

  形态特征:为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有光泽,外表皱缩不平。断面泣润,中心部往往可看至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大,质柔软。味甜。以块根肥大、软润、内外乌黑有光泽者为佳。

  熟地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炮制:取熟地黄放煅锅内,装八成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台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用文武火煅至贴在盖锅底上的白纸显焦黄色为度,挡住火门,待凉后,取出;或将熟地黄置锅内直接炒炭亦可。

  熟地黄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黄的禁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沦》:勿令犯钢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③《医学入门》:中满痰盛者慎用。

  ④《本草从新》: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熟地黄的配伍

  ①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八两,沉香一钱(或白檀香三钱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每药一斤,可用高烧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景岳全书》地黄醴)

  ②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饮食,噏噏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末后,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鸡峰普济方》万病丸)

  ③治喑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熟干地黄、巴戟(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宫桂(肉桂)、白茯苓、麦冬(去心)、菖蒲(石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宣明论方》地黄饮子)

  ④治小儿骨蒸体热,成劳倦 熟地黄(去土,洗)、当归、地骨皮(各洗)、枳壳(去瓤、麸炒)、柴胡、秦艽(各去芦)、知母、鳖甲(去里皮尽,醋炎黄)各等分。上件为末,每服一钱半,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引《张氏家传》地黄散)

  ⑤ 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 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寐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热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渣热服,空心食前。(《局方》四物汤)

  ⑥治小便数而多:龙骨一两,桑螵蛸一两,熟干地黄一两,栝蒌根(天花粉)一两,黄连一两(去须)。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坎调下二钱。(《圣惠方》)

  ⑦治小儿肾怯失音,顖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咣白等:熟地黄八钱,山茱萸、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

  ⑧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二、三钱,当归二、三钱。水二盅,煎八分,温服。(《景岳全书》贞元饮)

  ⑨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三、五钱,熟地黄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溏泄者,乃非所宜。(《景岳全书》玉女煎)

  ⑩治血弱阴虚不能养心,致心火旺,阳火盛,偏头肿闷,瞳子散大,视物则花 熟地黄一两,五味子、枳壳(炒)、甘草(炙)各三钱。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服一百丸,食远清茶送下,日进三服。忌食辛辣物而助火邪,及食寒冷物损胃气,药不能上行也。(《银海精微》)

  ⑾治虚劳吐血,衄血,下白,汗出 甘草、白芍、黄芪各一两,熟地黄三两。上为末,每服四钱,水、酒各一盏,以上煎七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食前。(《妇人良方》柔脾汤)

  ⑿ 平补,益颜色,填骨体,去劳倦膈热、咯血等疾 熟干地黄十两(温汤洗过,焙干,秤),枸杞子五两(拣择净洗,焙干,秤),肉桂半两(不见火,去粗皮)。上件先将熟干地黄、枸杞子二味捣为细末,别捣桂为 细末,一处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食前用温酒或温熟水下,日二服。常服。(《普济方》引《卫生家宝》熟干地黄丸)

  ⒀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盅,生姜三五七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景岳全书》金水六君煎)

  ⒁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 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二线,白芥子二线,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如治乳癖、乳岩,加土贝五钱。(《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⒂电光性眼炎 将熟地洗净切片,每片约2mm厚薄,4片。患者平卧,头后仰,将熟地片贴在眼上,约2min换1次,轮流重复使用。(《新中医》,1979年,(5):41)

查看详情

何首乌

  何首乌

  别名:首乌、赤首乌、铁秤砣、红内消。

  性味:苦、甘、涩,温。

  归经:归肝经、心经、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其藤茎称夜交藤。

  形态特征: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 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何首乌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场,10~2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涂。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泡至八成透,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方块,晒干。

  何首乌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祛风。

  主治: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

  何首乌的禁忌

  大便清泄及有湿痰者不宜。

  何首乌的配伍

  ①乌须发,壮筋骨,固精气:赤、白何首乌各一斤(米泔水浸三、四日,瓷片刮去皮,用淘净黑豆二升,以砂锅木甑铺豆及首乌,重重铺盖,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暴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暴干为末),赤、白茯苓各一斤(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取沉者捻块,以人乳十碗浸匀,晒干,研末),牛膝八两(去苗, 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七次蒸之,至第九次止,晒干),当归八两(酒浸,晒),枸杞子八两(酒浸,晒),菟丝子八两(酒浸生芽,研烂,晒),补骨脂四两(以 黑脂麻炒香,并忌铁器,石臼捣为末)。炼蜜和丸弹子大一百五十丸,每日三丸,侵晨温酒下,午时姜汤下,卧时盐汤下。其余并丸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一百丸, 久服极验。(《积善堂经验方》七宝美髯丹)

  ②治骨软风,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瘙痒:首乌大而有花纹者,同牛膝(锉)各一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曝干,于木臼内捣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下三五十丸。(《经验方》)

  ③治久疟阴虚,热多寒少,以此补而截之:何首乌,为末,鳖血为丸,黄豆大,辰砂(朱砂)为衣,临发,五更白汤送下二丸。(《赤水玄珠》何首乌丸)

  ④ 治气血俱虚,久疟不止:何首乌(自三钱以至一两,随轻重用之),当归二、三钱,人参三、五钱(或一两,随宜),陈皮二、三钱(大虚不必用),煨生姜三片 (多寒者用三、五钱)。水二钟,煎八分,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若善饮者,以酒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钟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景岳全书》何人饮)

  ⑤治遍身疮肿痒痛:防风、苦参、何首乌、薄荷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药半两,水、酒各一半,共用一斗六升,煎十沸,热洗,于避风处睡一觉。(《外科精要》何首乌散)

  ⑥ 治颈项生瘰疬,咽喉不利:何首乌二两,昆布二两(洗去咸味),雀儿粪一两(微炒),麝香一分(细研),皂荚(猪牙皂)十挺(去黑皮,涂酥,炙令黄,去子)。上药,捣罗为末,入前研药一处,同研令匀,用精白羊肉一斤,细切,更研相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荆芥汤下十五丸。(《圣惠方》何首乌丸)

  ⑦治瘰疬延蔓,寒热羸瘦,乃肝(经)郁火,久不治成劳:何首乌如拳大者一斤,去皮如法制,配夏枯草四两,土贝母、当归、香附各三两,川芎一两。共为末,炼蜜丸。每早、晚各服三钱。(《本草汇言》)

  ⑧治疥癣满身:何首乌、艾(艾叶)各等分,锉为末。上相度疮多少用药,并水煎令浓,盆内盛洗,甚解痛生肌。(《博济方》)

  ⑨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何首乌二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圣惠方》)

  ⑩治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水调。封脐中。(《濒湖集简方》)

  ⑾治破伤血出 何首乌末敷之即止。(《卫生杂兴》)

  ⑿治妇人血风,久虚风邪停滞,手足痿缓,肢体麻痹及皮肤瘙痒,五痔下血 何首乌一斤(赤白各半斤),芍药二两(赤白赤芍、白芍各一半)。上为细末,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米饮送下。(《普济方》)

  ⒀治疟疾 何首乌20g,甘草2g(小儿酌减)。每日1剂,浓煎2小时,分3次食前服用,连用2日。(《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4,(4):31)

  ⒁ 治足癣 生黄精、生何首乌各50g,轧碎,加入陈醋300g,连同容器置入60—80℃热水中,加温6—8小时后取出备用。每日先用淡盐水洗脚,早、中、晚各用棉 球蘸药醋涂搽患处1次。15日为1疗程,未愈可进行第2、第3疗程。(《中医杂志》1984,(9):29)

  ⒂治瘰疬,或破或不破,以至下胸前者 用九真藤取其根,如鸡卵大,洗,生嚼常服;又取叶捣覆疮上,数服即止。(《斗门方》)

  ⒃ 治瘰疬并便毒,一切毒疮 何首乌(大者佳,有血者用雌,未破者用雄)三斤,土茯苓(竹刀刮去皮,推碎)八斤,当归一斤八两,金银花一斤,共熬成膏,入白糖霜一斤,磁罐贮之。或冲茶白滚汤,如粥饭内,冲酒饮;有生杨梅疮者,百药无效,服此一料,觉病稍疗, 又一料痊愈,知此方之妙也。(《心医集》)

查看详情

白芍

  白芍

  别名:白芍药、金芍药。

  性味:味苦、酸,性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tacti lora Pall.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棕红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踞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白芍的用法用量

  用法:6~15g。

  炮制: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白芍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白芍的配伍

  治妇人胁痛:香附子四两(黄子醋二碗,盐一两,煮干为度),肉桂、延胡索(炒)、白芍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调,无时服。(《朱氏集验医方》芍药汤)

  白芍的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

  白芍的相关论述

  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2、《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3、《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查看详情

牛肉

  牛肉

  性味:味甘,黄牛肉性温或,水牛肉性凉。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牛科野牛属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属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的肉。遍及全国。

  牛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煎汁,适量,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生裹或作丸摩。

  牛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虚劳羸瘦,腰膝酸软,消渴,吐泻,痞积,水肿。

  牛肉的禁忌

  牛自死、病死者,禁食其肉。

  牛肉的配伍

  1、补诸虚百损:黄犍牛肉(去筋膜,切片,河水洗数遍,仍浸一夜,次日再洗三遍,水清为度,用无灰好酒同入坛内,重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一昼夜,取出如黄沙为佳。焦黑无用。焙干为末,听用)、山药(盐炒过)、莲肉(去心,盐炒过,并去盐)、白茯苓、小茴香(炒)各四两,为末。每牛肉半斤,入药末一斤,以红枣蒸熟,去皮和捣,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十丸,日三服。(《纲目》引《乾坤秘韫》返本丸)

  2、治脾胃久冷,不思饮食:牛肉五斤(去脂膜,切作大片),胡椒五钱,荜苃五钱,陈皮二钱(去白),草果二钱,缩砂二钱,良姜二钱。上为细末,生姜汁五合,葱汁一合,盐四两,同肉拌匀,腌二日,取出焙干作脯,任意食之。(《饮膳正要》牛肉脯)

  3、治腹中癖疾积:①牛肉四两(切片)。以风化石灰一钱擦上,蒸熟食。常食癖积自下。(《纲目》引《经验秘方》)②黄牛肉一斤,恒山三钱。同煮熟,食肉饮汁,癖必自消。(《纲目》引《笔峰杂兴》)

  4、治鼓胀:黄牛肉一斤。以河水煮极烂,加皮硝一两,随意食之。二三日其肿自消,至重者再服则愈矣。百日之内,忌酸、盐、生冷面食、荤腥、油腻、黏硬之物。(《愿体医话》)

  5、治水气大腹浮肿,小便涩少:牛肉一斤。以姜、醋空心食。(《食医心镜》)

  6、治老人水气病,四肢肿闷沉重,喘息不安:水牛肉一斤(鲜)。上蒸令烂,空心切,以五味、姜、醋渐食之,任性为佳。(《安老怀幼书》水牛方)

  7、治伤寒热病,手足肿欲脱:以生牛肉裹之,肿消痛止。(《外台》引《范汪方》)

  8、治白虎风,寒热发歇,骨节微肿, 彻骨疼痛:燕窼土二两,伏龙肝二两,飞罗面二两,砒黄一钱,水牛肉脯一两(炙令黄,别捣罗为末)。上为细散,后入砒黄、牛脯末,和令匀。每将少许,以新汲水和如弹丸大,于痛处摩之。(《圣惠方》燕窼土丸)

查看详情

酥油(补虚药)

  酥油

  别名:奶油、牦牛油。

  性味:甘,微寒。

  入药部位:偶蹄目牛科牦牛Poephagus grunniens (L.)[Bos grunniens L.],以乳中炼出的脂肪入药。

  酥油的用法用量

  用法:0.2~1两,作汤剂、丸剂均可;外用作涂擦剂。

  酥油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五脏,益气血。

  主治:主治肺痿咳喘,止吐血,止消渴,缩小便及泽肌肤。

查看详情

荔枝肉

  荔枝肉

  别名:离支(《上林赋》),荔支(《齐民要术》),丹荔(《纲目》),火山荔(《生草药性备要》)。丽枝(《纲目拾遗》),勒荔(《广西中药志》)。

  性味:甘酸,温。

  归经:脾;肝经。

  入药部位:为无患子种植物荔枝的果实。

  荔枝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枚;烧存性研末;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炮制: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鲜用或晒干备用。

  荔枝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生津,补血,理气,止痛。

  主治:治烦渴,呃逆,胃痛,瘰疬,疔肿,牙痛,外伤出血。

  荔枝肉的配伍

  ①治呃逆不止: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医方摘要》)

  ②治瘰疬溃烂:荔肉敷患处。(《泉州本草》)

  ③治疔疮恶肿:荔枝肉、白梅各三个。捣作饼子,贴于疮上。(《济生秘览》)

  ④治风火牙痛:大荔枝一个,剔开,填盐满壳,煅研,搽之。(《孙天仁集效方》)

  ⑤止外伤出血,并防止疮口感染溃烂,得以迅速愈合:荔枝晒干研末(浸童便晒更佳)备用。每用取末掺患处。(《泉州本草》)

  ⑥治老人五更泻,粪便溏软:荔枝干,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连服三次;酌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泉州本草》)

  ⑦治孕妇堕胎后下血不止及产后出血:荔枝干七个(连壳和核一起打破),用两碗水煎至一碗服下。

  ⑧治小儿遗尿:每天吃荔枝干十个。

  ⑨治妇女虚弱贫血:荔枝干、大枣各七个,水煎服,每日一剂。

  ⑩治气虚寒痛:荔枝肉5枚,煮酒1杯服用,屡服有效。

  荔枝肉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查看详情

鳖甲胶

  鳖甲胶

  别名:别甲胶。

  性味:味咸;性微寒。

  归经:肺经;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煎熬而成的胶块。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方块状,长约3cm,宽约2cm,厚约5mm,表面棕褐色,具凹纹,光亮,半透明。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肯光泽。气腥,味微甜。

  鳖甲胶的用法用量

  用法:开水或黄酒化服,1~3钱。

  鳖甲胶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退热;软坚散结。

  主治:主阴虚潮热;虚劳咳血;久疟;疟母;痔核肿痛;血虚经闭。

  鳖甲胶的禁忌

  脾胃虚寒,食减便溏者及孕妇慎服。

查看详情

阿胶

  阿胶

  别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经、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方形块、方形块或丁状。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甘。

  阿胶的用法用量

  用法:烊化兑服,3-9克。

  炮制:将驴皮置水中漂泡,每日换水1~2次,至能刮毛时取出,刮去毛,切成小块,再用清水如前漂泡,约2~5天,置锅中加水。煎熬约3昼夜,待液汁稠厚取出,加水再煎,如此反复5~6次,煎至胶质提尽,去滓。将煎出的胶液过滤(或加入明矾细末少许)静置,使杂质沉淀,滤取清胶液,用文火浓缩(或在出胶前2小时加入适量黄酒及冰糖),至呈稠膏状时,倾入凝胶槽内,待其自然冷凝,取出切成长方块,阴干。每块重约1两或2两,小块重约1.5钱。

  阿胶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主治: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阿胶的禁忌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火良,畏大黄。

  ②《药性论》:薯蓣为之使。

  ③《本草经疏》:性粘腻,胃弱作呕吐者勿服;脾胃虚,食不消者亦忌之。

  ④《本草汇言》:胃弱呕吐有寒痰留饮者当忌之。

  ⑤《本草备要》:泻者忌用。

  阿胶的配伍

  ①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阿胶一两五钱(麸炒),牛蒡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钱五分,马兜铃五钱(焙),苦杏仁七个(去皮、尖,炒),糯米一两(炒)。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阿胶散,又名补肺散)

  ②治久咳嗽:阿胶(炙燥)一两,人参二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豉汤一盏,入葱白少许,同煎三沸,放温,遇嗽时呷三、五呷;依前温暖,备嗽时再呷之。(《圣济总录》阿胶饮)

  ③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蒲黄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地黄汁二合,煎至六分,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④治便血如小豆汁:阿胶(炙令燥),赤芍药、当归(切,焙)各一两,甘草(炙,锉)半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竹叶二七片,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济总录》阿胶芍药汤)

  ⑤治妇人漏下不止:阿胶、鹿茸各三两,海螵蛸、当归各二两,蒲黄一两。上五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千金方》)

  ⑥ 治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川芎、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白芍药四两,生地黄六两。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金匮要略》胶艾汤)

  ⑦治损动母(胎),去血腹痛:阿胶二两(炙),艾叶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小品方》胶艾汤)

  ⑧治妊娠腹痛,下痢不止:黄连、石榴皮、当归各三两,阿胶二两(炙),艾一两半。上,水六升,煎至二升,分为三服。忌生冷肥腻。(《经效产宝》)

  ⑨治产后下痢:粳米一合,蜡(如鸡子)一枚,阿胶、当归各六分,黄连十分。上五味切,以水六升半先煮米,令蟹目沸。去米内药煮,取二升,入阿胶、蜡消烊,温分三、二服。(《僧深集方》胶蜡汤)

  ⑩治产后虚羸,大便秘涩:阿胶(碎炒)、枳壳(浸去瓤,麸炒)各二两,滑石(研飞为衣)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水下,半日来未通再服。(《局方》阿胶枳壳丸)

  ⑾治老人虚人大便秘涩:阿胶(炒)二钱,连根葱白三片,蜜二匙,新水煎,去葱,入阿胶、蜜溶开,食前温服。(《仁斋直指方》胶蜜汤)

  ⑿治摊缓风及诸风手足不遂,腰脚无力者:驴皮胶炙令微起,先煮葱豉粥一升别贮;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内胶更煮六、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及暖吃前葱豉粥任意多少。如冷吃,令人呕逆。(《广济方》)

  ⒀治衄血:阿胶一两(杵碎,炒令黄爆),贝母半两(煨令微黄)。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⒁治大人小儿吐血 阿胶(炒)、蛤粉各一两,朱砂少许。上为末,藕节捣汁,和蜜调下,食后服。(《赤水玄珠》辰砂散)

  ⒂治伤寒热病七日以上,发汗不解及吐下后,诸热不除,遂至发斑 阿胶(炒令燥)一两,大青叶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豉百粒,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圣济总录》阿胶汤)

  ⒃治妊娠尿血 阿胶二两(捣碎,炒令黄燥),熟地黄二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葱汤调下二钱。(《圣惠方》)

  ⒄治妊娠胎动不安,腰腹疼痛 阿胶(炒燥)、当归(锉碎)、桑寄生(锉碎)各半两。上粗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空心热服之。(《普济方》阿胶汤)

  ⒅治产后恶露不绝 阿胶(炙令燥)、牛角腮(烧灰)、龙骨(煅)各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薄粥饮调服。(《圣济总录》阿胶散)

  ⒆治热痢纯赤 赤芍药四两,阿胶一两(炒),黄连三两,茯苓二两(去皮)。上除阿胶外,三味为末,用醋先熬阿胶化着稀稠,和前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卫生家宝》四味阿胶丸)

  ⒇治肺虚咳嗽 阿胶(粉炒)一钱半,紫苏叶一钱,乌梅少许。每服四字,水煎服。(《幼科发浑》小阿胶散)

  (21)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白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22)治转胞小便不得,①阿胶三两,水二升,煮取七合,频服。

  ②葱白四十七茎,阿胶一两,琥珀三两,车前子一升。上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要方》)

  (23)治遗尿 阿胶三钱,牡蛎四钱,鹿茸四钱。上锉末。挑三分,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空心服,米饮调亦得。(《普济方》)

  (24)治虫蚀下部痒,谷道中生疮 阿胶(炙燥)、当归(切、焙)、青葙子(炒)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艾叶十余片,同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服,午食前、近晚各一。(《圣济总录》阿胶汤)

查看详情

龙眼肉

  龙眼肉

  别名:龙眼、益智、比目、木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蜜脾、桂圆、元眼肉、龙眼干。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心、脾经。

  入药部位: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种皮。

  形态特征: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或呈囊状,长约1.5cm,宽2~4cm,厚约0.lcm。棕黄色至棕褐色,半透明。外表面皱缩不平,内表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薄片者质柔润,囊状者质稍硬。气微香,味甜。

  龙眼肉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

  龙眼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主治: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龙眼肉的配伍

  1、大补气血:自剥好龙眼,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一两,入白洋糖一钱,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如糖之数。碗口幂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凡衰羸老弱,别无痰火便滑之病者,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妙。(《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

  2、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白术、茯苓(去木)、黄芪(去芦)、龙眼肉、酸枣仁(炒,去壳)各一两,人参、木香(不见火)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归脾汤)

  龙眼肉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龙眼气味甘温,多有似于大枣,但此甘味更重,润气尤多,于补气之中,又更存有补血之力,故书载能益脾长智,养心保血,为心脾要药,是以心思劳伤而见健忘、怔忡、惊悸,暨肠风下血,俱可用此为治。盖血虽属心生,而亦赖脾以统,思虑而气既耗,则非甘者不能以补,思虑而神更损,则非润者不能以补。龙眼甘润兼有,既能补脾固气,复能保血不耗,则神气自尔长养,而无惊悸健忘之病矣。按古归脾汤有用龙眼肉以治心脾伤损,义实基此。非若大枣力专补脾,气味虽甘,其性稍燥,而无甘润和柔,以至于极之妙也。”

  2、《理虚元鉴》:“龙眼大补心血,功并人参,然究为湿热之品,故肺有郁火,火亢而血络伤者,服之必剧。世医但知其补,而昧于清温之别,凡遇虚劳,心血衰少,夜卧不宁之类,辄投之。殊不知肺火既清之后,以此大补心脾,信有补血安神之效,若肺有郁伏之火,服之则反助其火;若正当血热上冲之时,投此甘温大补之味,则血势必涌溢加冲,不可慎也。”

查看详情

蓝布正

  蓝布正

  别名:追风七、五气朝阳草、红心草、水杨梅、头晕药、路边黄。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肝、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路边青Geum aleppicum Jacq.或柔毛路边青Geum japonicum Thunb. var. chinense Bolle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长20~100cm。主根短,有多数细根,褐棕色。茎圆柱形,被毛或近无毛。基生叶有长柄,羽状全裂或近羽状复叶,顶裂片较大,卵形或宽卵形,边缘有大锯齿,两面被毛或几无毛;侧生裂片小,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齿;茎生叶互生,卵形,3浅裂或羽状分裂。花顶生,常脱落。聚合瘦果近球形。气微,味辛、微苦。

  蓝布正的用法用量

  用法:9~30g。

  炮制:夏、秋二季采收,洗净,晒干。

  蓝布正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健脾,补血养阴,润肺化痰。

  主治:用于气血不足,虚痨咳嗽,脾虚带下。

查看详情

葡萄

  葡萄

  别名蒲陶、草龙珠、赐紫樱桃、琐琐葡萄、山葫芦、菩提子、索索葡萄、乌珠玛、葡萄秧。

  性味:甘;酸;平。

  归经:肺;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鲜品为圆形或椭圆形,干品均皱缩,长3-7mm,直径2-6mm,表面淡黄绿色至暗红色。顶端有残存柱基,微凸尖,基部有果柄痕,有的残存果柄。质稍柔软,易被撕裂,富糖质,气微,味甜微酸。

  葡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或熬膏;或浸酒。

  外用:适量,浸酒涂擦;或捣汁含咽;或研末撒。

  葡萄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

  主治:治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痹病,淋病,浮肿。

  葡萄的禁忌

  1.孟诜:不堪多食,令人卒烦闷眼暗。

  2.《本经逢原》:食多令人泄泻。

  3.《医林纂要》:多食生内热。

  葡萄的药方

  ①强肾:琐琐葡萄、人参各一钱。火酒浸-宿,侵晨涂手心,摩擦腰脊,能助膂力强壮,若卧时摩擦腰脊,力能助肾坚强,服之尤为得力。(《本经逢原》)

  ②治热淋,小便涩少,碜痛沥血:葡萄(绞取汁)五合,藕汁五合,生地黄汁五合,蜜五两。上相和,煎为稀饧,每于食前服二合。(《圣惠方》葡萄煎)

  ③除烦止渴:生葡萄捣滤取汁,以瓦器熬稠,入熟蜜少许,同收,点汤饮。(《居家必用率类全集》)

  ④治吹乳:葡萄一枚,于灯焰上燎过,研细,热酒调服。(《圣济总录》葡萄洒)

  ⑤治牙龈肿痛,势欲成痈者:葡萄干去核,填满焰硝煅之。焰过,取置地上成炭,研末擦之,涎出,任吐自瘥。(《医级》葡硝散)

查看详情

樱桃

  樱桃

  别名:含桃、荆桃、山朱樱、朱果、樱珠、家樱桃、楔、楔桃、朱樱、朱桃、麦英、朱茱、麦甘酣、牛桃、英桃、朱樱桃、樱、李桃、奈桃、紫樱、蜡樱、紫桃、莺桃。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果实。

  樱桃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150g;或浸酒。

  外用:浸酒涂擦或捣敷。

  樱桃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血益肾。

  主治:主脾虚泄泻,肾虚遗精,腰腿疼痛,四肢不仁,瘫痪。

  樱桃的禁忌

  1.孟诜:不可多食,令人发暗风。

  2.《日华子本草》:多食令人吐。

  3.《本草图经》:虽多(食)无损,但发虚热耳。

  4.《日用本草》:其性属火,能发虚热喘嗽之疾。

查看详情

猪蹄

  猪蹄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归胃经。

  入药部位:为猪科猪属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的蹄。

  猪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适量。

  外用:适量,煎汤洗。

  炮制:宰杀后,刮去猪毛,剁下脚猪爪,洗净,鲜用。

  猪蹄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气血,润肌肤,通乳汁,托疮毒。

  主治:用于虚劳羸瘦,产后乳少,面皱少华,痈疽疮毒。

  猪蹄的配伍

  1、治妇人产后无乳汁:①猪蹄一只,治如常,白米半升。上煮令烂,取肉切,投米煮粥,著盐、酱、葱白、椒、姜,和食之。(《食医心镜》猪蹄粥)②猪蹄四枚,治如食法,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蹄。土瓜根、通草、漏芦各三两。以汁煮取六升,去滓,内葱白、豉,如常著少米煮作稀葱豉粥食之。食了或身体微热,有少汗出佳。乳未下,更三两剂。(《广济方》)③母猪蹄二枚(切),通草六两。以绵裹,煮作羹食之。(《经效产宝》)④母猪蹄一只,木通三两。上二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并取此汁作羹亦得。(《圣济总录》)⑤猪蹄四个,以水五升,煮汁三升,澄清。瞿麦(去梗)、漏芦(去芦头)、木通(锉)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猪蹄汁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普济方》猪蹄汤)

  2、令面光泽面洁白:大猪蹄一枚。上以水二升,清浆水一升,煮令烂如胶,夜用涂面,晓以水洗之,面皮光急矣。(《圣惠方》)

  3、治痈诸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母猪蹄两只,通草六分。以绵裹和煮作羹食之。(《梅师集验方》)

  4、治时气热毒攻手足,肿痛似脱,不可忍:猪蹄一具(去毛净洗,锉碎),葱白一握(切)。以水一斗,煮五七沸,去猪蹄等,稍热渍之。

  5、治虚劳阴湿痒生疮:猪蹄二枚(细锉),槐树寄生(细锉)一升。以水五升,煮取汁,去滓,看冷热,洗疮三五度。(4-5方出自《圣惠方》)

  猪蹄的禁忌

  《本草经疏》:“乳属阳明,阳明脉弱则乳汁不通。(猪四足)能益阳明经气血,故能下乳。”

查看详情

腐巴

  腐巴

  别名:锅炙、豆腐锅巴。

  性味:苦、甘,凉。

  归经:归胃经。

  入药部位:为煮豆浆时锅底所结之焦巴。

  腐巴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1天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即成豆腐浆,再点以盐卤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无部分水分,即成。

  腐巴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胃消滞,清热通淋。

  主治:用于反胃,痢疾,肠风下血,带下,淋浊,血风疮。

  腐巴的配伍

  1、治翻胃:豆腐锅巴,黄色者佳,炒研末。每服三钱,砂糖汤调服,白汤下。

  2、治痢疾:陈冬米(炒)、豆腐锅巴,各等分为细末。空心白汤调服二三钱,服后宜饿半日。(1-2方出自《纲目拾遗》引《神方珍记》)

  3、治淋浊,补血:豆腐锅巴一两,川连一钱。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钱,赤带蜜糖滚水吞下,白带砂糖汤下,热淋尿血白汤下,肠风下血陈酒下。(《纲目拾遗》引《慈航活人书》)

  4、治血风疮:先将豆腐泔浸洗去靥,以布拭干,用川连、腐巴粉末、真麻油调搽,干则再涂。(《纲目拾遗》引《慈航活人书》)

  腐巴的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治淋浊,补血。”

查看详情

猪血

  猪血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猪科猪属动物猪Sus scrofu domestica Brisson 的血液。

  猪血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或研末,每次3-9g。

  外服:适量,生血涂敷,或研末撒。

  炮制:宰杀猪时,取流出的血液,鲜用。

  猪血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血养心,熄风镇惊,下气,止血。

  主治:用于头风眩晕,癫痫惊风,中满腹胀,奔豚气逆,淋漏下血,宫颈糜烂。

  猪血的配伍

  1、治心病邪热:猪心血一个,淀花末一匙,朱砂末一两。同研,丸梧子大。每酒服二十丸。(《纲目》引《奇效良方》蕊珠丸)

  2、治杖疮血出:猪血一升,石灰七升。和剂烧灰,再以水和丸,又烧,凡三次。为末撒之。(《纲目》引《外台》)

  猪血的相关论述

  《本草汇言》:“猪心血治惊痫癫疾,及中恶卒死之药也。瞿秉元曰:‘惊痫癫疾,心气闭而有痰也;中恶卒死,心气闭而有邪也。’四证均属心君失令,血不归元而然,用此药以心归心,以血导血也。”

查看详情

章鱼(补虚药)

  章鱼

  别名:章举《韩昌黎集》,鱆、望潮《闽中海错疏》,小八梢鱼、络蹄《东医宝鉴》,蛸《动物学大辞典》。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入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章鱼科动物真蛸Octopus vulgaris Lamarck、长蛸Octopus variabilis(Sasaki)、短蛸Octopus ocellatus Gray等的肉。

  章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鲜品用15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春季或秋、冬季捕捉。用延绳钓法捕取,捕得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或干制成章鱼干。

  章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血通乳,解毒,生肌。

  主治:血虚经行不畅,产后缺乳,疮疡久溃。

  章鱼的配伍

  1、治产妇缺乳,①章鱼干30-60g,炖猪脚,连汤服。②章鱼干30-60g,花生60g,加少许猪油,炖汤服。(《广西药用动物》)

  2、治痈疽肿毒,章鱼捣烂,调冰片,敷患处。(《泉州本草》)

  3、治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①章鱼3条,加米酒2杯,炖熟后内服。②章鱼3条,鸡冠花、海螵蛸各9g。同炖熟去药渣,食章鱼及药汁。(《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4、治细菌性痢疾,章鱼3条,米酒1杯。炖熟内服,连食数次。(《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5、治慢性盆腔炎,章鱼250g,加米酒120g。炖熟后1次服完,连服7d为1疗程。(《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6、治疟疾,章鱼与番薯同煮,食之。(《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章鱼的禁忌

  有荨麻疹史者不宜服。

  章鱼的相关论述

  1、《纲目》:“养血益气。”

  2、《中国药用海洋生物》:“养血益气,收敛,生肌。用于催乳滋补。”

  3、《中国动物药》:“通经下乳。治产后乳汁不足。”

查看详情

乌贼鱼肉

  乌贼鱼肉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入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乌贼科无针乌贼属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和乌贼属动物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等乌贼的肉。

  乌贼鱼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2条。

  炮制:捕得乌贼后,剖取其内壳,即海螵蛸。肉洗净,鲜用或制成干口(称为墨鱼干)。

  乌贼鱼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血滋阴。

  主治:血虚经闭,崩漏,带下。

  乌贼鱼肉的配伍

  1、治腰肌劳损,乌贼干1-2条,杜仲30g。炖熟,取肉及汤内服。(《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2、治食欲不振,乌贼干1-2条,用童便浸透,清水洗净,加入龙芽草、夏枯草、蜈蚣草各10g。文火煎透,去渣取汁及肉内服。(《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乌贼鱼肉的禁忌

  能动风气,不可久食。

  乌贼鱼肉的相关论述

  1、《别录》:“主益气强志。”

  2、《日华子》:“通月经。”

查看详情

龟血

  龟血

  性味:味咸,性寒。

  入药部位为龟科乌龟属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血液。

  龟血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和酒饮或煮食。

  炮制:全年可捕捉,捕捉后杀死取血,鲜用。

  龟血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血和络。

  主治:用于闭经,跌打损伤,脱肛。

  龟血的禁忌

  孕妇禁服。

查看详情

鸭血

  鸭血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鸭科动物家鸭Anas domestica Linnaeus.的血液。

  形态特征:鲜血为红色液体,易凝固。有的加盐水中加热成赭色块状,细腻或内部有许多小孔,易破碎,手挤压易变形而水被挤出。气微,味淡。

  鸭血的用法用量

  内服:乘热生饮或隔水蒸熟,100-200ml。

  外用:适量,涂敷。

  炮制:宰鸭时收集血液,鲜用。

  鸭血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血,解毒。

  主治:劳伤吐血,贫血虚弱,药物中毒。

  鸭血的配伍

  1、治经来潮热,胃气不开,不思饮食:白鸭血,头上取之,酒调饮。(《秘传内府经验女科》鸭血酒)

  2、治贫血虚弱:用1只鸭的血(宰鸭时取之),加清水适量,食盐少许,隔水蒸熟,再和入好酒(最好是首乌酒)1-2汤匙,稍蒸片刻后服食,每日1次,连服4-5次为1疗程。(《中华食疗大全》)

  3、治中风:白鸭血,1天约两杯,晚食前1小时饮用。(《动植物民间药》)

  4、治小儿白痴,似鱼冻者:白鸭杀取血,滚酒泡服。(《纲目》引《摘玄方》)

  5、治中诸药毒已死者:取生鸭断头,以鸭项内病者口中,得血三两滴入喉中即苏也。(《太平御览》引《博物志》)

  6、解百蛊毒:白鸭血,热饮之。(《纲目》引《广记》)

  7、治吞金:热鸭血服之,金从大便出。(《王氏医存》)

  鸭血的禁忌

  高胆固醇血症、肝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应少食;脾阳不振,寒湿泻痢者忌食。

  鸭血的相关论述

  《本草便读》:“鸭血功专解毒,但须热饮方解,亦古今相传之法耳。”

查看详情

龟肉

  龟肉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肾;大肠经。

  入药部位:龟科动物乌龟的肉。

  龟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0.5-1只;或入丸、散。

  炮制:全年均可捕捉,但以秋、冬为多。杀死后,取肉鲜用或烘干。

  龟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阴补血。

  主治:用于劳瘵骨蒸,久嗽咯血,久疟,血痢,肠风痔血,筋骨疼痛。

  龟肉的配伍

  ①治虚劳失血咯血,咳嗽寒热,补阴降火:田龟,煮取肉,和葱、椒、酱、油煮食。(《便民食疗》)

  ②治肺痨吐血:龟肉、沙参、虫草。共炖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久咳嗽上气:生龟三枚。治如食法,去肠,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渍曲,酿秫米四升,如常法,热,饮二升,令尽。(《补缺肘后方》)

  ④治痢及泻血:乌龟肉,以沙糖水拌,椒和,炙煮食之,多度。(《普济方》)

  ⑤治热气湿痹,腹内激热:龟肉同五味煮食之,微泄为效。(《普济方》)

查看详情

鲳鱼

  鲳鱼

  别名:昌候鱼、昌鼠、狗瞌睡鱼、鲳鳊、镜鱼、平鱼、白昌、叉片鱼、昌鱼。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鲳科动物银鲳及其近缘种的肉。

  鲳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炖服,30-60g。

  炮制: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

  鲳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养血,舒筋利骨。

  主治:主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四肢麻木。

  鲳鱼的禁忌

  鲳鱼子慎服。

查看详情

驴肉

  驴肉

  性味:味甘、酸,性平。

  入药部位: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innaeus的肉。

  驴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

  炮制:将驴宰杀后,剥皮,取肉,鲜用或冷藏。

  驴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血益气。

  主治:用于劳损,风眩,心烦。

  驴肉的配伍

  治风狂,忧愁不乐,安心气:乌驴肉不以多少。切,于豆豉中烂煮熟,入五味,空心食之。(《饮膳正要》驴肉汤)

  驴肉的禁忌

  1、《千金·食治》:“病死者不任用。”

  2、《饮食须知》:“与荆芥茶相反,同食杀人。同凫茈食,令人筋急。多食动风,脂肥尤甚,屡试屡验。凡驴无故自死者,疫死者,力乏病着,并有毒,忌食。疥癞及破烂瘦损者,食之生疔肿。妊妇食之,令子难产。勿同猪肉食,伤气。

  3、《本草省常》:“动风发痼疾,多食泄泻,同猪肉食成霍乱,同葶芥食成筋急病。孕妇忌之。”

  驴肉的相关论述

  论驴肉无治风之功:寇宗奭:“驴肉食之动风,脂肥尤甚,屡试屡验,《日华子》以为止风狂,治一切风,未可凭也。”(《本草衍义》)

查看详情

黑枣

  黑枣

  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经蒸制后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呈椭圆形或类圆形,长2~3cm,直径1.5~2cm。表面黑紫色或深紫红色,略有光泽,具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至棕色,有滋润感;果核坚硬,纺锤形。气微香特异,味甜。

  黑枣的用法用量

  用法6~15g。

  炮制:将原药除去霉烂只等杂质,快洗,干燥,筛去灰屑。

  黑枣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脾胃,调和诸药。

  主治:用于脾虚食少,体倦乏力,紫癜。

查看详情

一点血

  一点血

  别名:红砖草、一点红、石鼓子、威氏秋海棠。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一点血(中药)_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根茎粗壮横走,呈不规则长块状,长约2.7cm,直径约2.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密生须根,残留茎的基部有棕黄色长绒毛。质地柔软,易折断,断面呈红色,气微,味甘苦。

  一点血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绞汁,炖肉或浸酒。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秋后采挖取根茎,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一点血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血补血,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病后虚弱,劳伤,血虚经闭,崩漏,白带,吐血,咯血,衄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

  一点血的配伍

  1、治虚弱带下:一点血,一朵云,共研末,炖肉冲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2、治血虚经闭:一点血、鹿衔草各30g,牛膝10g,蓝布政15g。炖鸡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红崩白带,女子干病:一口血15-30g。炖肉或鸡服。(《恩施中草药手册》)

  4、治冲任不固的崩漏,劳伤吐血,咯血:一点血60g,阴地蕨30g。炖鸡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一点血的相关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散血止血。治吐血,肾病黄肿,蛇咬伤,妇女干病。”

查看详情

北沙参

  北沙参

  别名莱阳沙参、海沙参、辽沙参、条沙参。

  性味甘苦,凉。

  归经:入肺经、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细长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5cm,直径0.4~1.2cm。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黄棕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及纵沟,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上端稍细,中部略粗,下部渐细。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微甘。

  北沙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膏剂。

  北沙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益胃生津。

  主治: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

  北极参的禁忌

  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

  北极参的配伍

  ①治阴虚火炎,咳嗽无痰,骨蒸劳热,肌皮枯燥,口苦烦渴等证:真北沙参、麦冬、知母、川贝母、怀熟地(熟地黄)、鳖甲,地骨皮各四两。或作丸,或作膏,每早服三钱,白汤下。(《卫生易简方》)

  ②治一切阴虚火炎,似虚似实,逆气不降,消气不升,烦渴咳嗽,胀满不食:真北沙参五钱。水煎服。(《林仲先医案》)

  ③治慢性咽喉炎:大白芍9克,川百合10克,南沙参10克,北沙参10克,天花粉9克,白桔梗4.5克,生甘草2.5克,嫩射干4.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④ 支气管肺癌中晚期: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玄参各12克,麦冬、三棱、莪术各9克,女贞子、象贝母(浙贝母)各15克,生黄芪、山豆根各20克,蜈蚣3条制用法: 水煎服。发热者加金银花15克,黄芩9克,水牛角30克;咯血者加生地炭12克,白茅根30克,黛蛤散12克(包煎) 。

  ⑤治骨蒸夜热劳瘦,骨节烦热,或咳嗽有血者:鳖甲一斤(滚水洗,去油垢净),北沙参四两,怀熟地(熟地黄)、麦冬各六两,白茯苓三两,陈广皮(陈皮)一两。水五十碗,煎十碗,渣再煎,滤出清汁,微火熬成膏,炼蜜四两收。每早晚各服数匙,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⑥治阴虚咳嗽,或久咳音哑 北沙参、玄参、知母、牛蒡子各9g,生地黄15g。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⑦冶肺结核咳嗽 北沙参9g,麦冬6g,甘草3g。开水冲泡,代茶饮服。

  ⑧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北沙参、车前子各10g,生甘草5g。水煎,每日2~3次分服。(7~8方出自《食物中药与便方》)

  ⑨治各种肺热咳嗽脓痰,咯血,衄血,哮喘 北沙参90g,诃子、栀子、茜草、紫草、紫草茸各15g,川楝子9g。共为细粉。每次3~6g,每日2~3次煎服。(《中国民族药志》七味沙参汤)

  ⑩治热病后干渴,食欲不振 北沙参、麦冬、石斛各12g,生地黄、玉竹各15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⑾治虚火牙痛 北沙参、地骨皮各15g,生地黄、知母各9g,细辛1.5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查看详情

南沙参

  南沙参

  别名:沙参、泡参、泡沙参。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Thunb.)Fisch.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O.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气微,味微甘。

  南沙参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除去根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南沙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

  主治: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南沙参的配伍

  1、治肺热咳嗽:南沙参半两,水煎服之。(《卫生简易方》)

  2、诸虚之症:南沙参一两,嫩鸡一只去肠,入沙参在鸡腹内,用砂锅水煎烂食之。(《滇南本草》)

  3、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损,身无热,口干咽燥,舌干苔少,脉不数者:南沙参三钱,麦门冬五钱,冰糖一钱,生地黄五钱,玉竹一钱五分。水煎服。(《温病条辨》)

  南沙参的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用。

查看详情

人乳汁

  人乳汁

  别名:奶汁。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心;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人们健康哺乳期妇女的乳汁。

  人乳汁的用法用量

  内服:新鲜乳乘热饮,适量。

  外用:适量,点眼。

  炮制:取健康产妇乳汁,鲜用,或以曝晒成粉入药,或经蒸焙药品。

  人乳汁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阴养血,润燥止渴。

  主治:主虚劳赢瘦,虚风瘫痪,噎膈,消渴,血虚经闭,大便燥结,目赤昏暗。

  人乳汁的禁忌

  1.《本草经疏》:脏乞虚寒,滑泄不禁,及胃弱不思食,脾虚不磨食,并不宜服。

  2.《本经逢原》:脾虚易泻者勿食。

  人乳汁的配伍

  ①治男妇气血衰弱,痰火上升,虚损之症,左瘫右痪,中风不语,手足臂体疼痛,动履不便,饮食少进:人乳二酒盏,香甜白者为佳,以好梨汁一酒盏,炖滚热,每日五更后一服,能消痰,补虚,生血。(《摄生众妙方》接命丹)

  ②治卒中风不语,舌根强硬:人乳汁五合,陈酱五合(三年者妙)。相和研,以生布绞取汁,不计时候,少少与服。(《圣惠方》)

  ③治消渴:人乳汁、黄连末、天花粉末、藕汁、生地黄汁。上后二味汁为膏,入前三味搜和,佐以姜汁和蜜为膏,徐徐留舌上,以白汤少许送下。(《丹溪心法》)

  ④治肝热眼赤痛:人乳汁半合,古字钱十枚。上以乳汁于铜器中,磨钱令变色,煎稀稠成煎即住,磁瓶盛,每取少许点目眦头,日三、五度。(《圣惠方》乳汁煎)

  ⑤治臁胫生疮:人乳、桐油等分。和匀,以鹅翎扫涂。(《摘元方》)

查看详情

  酥

  别名:苏、酪苏、酥油、马思哥油、白酥油。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脾、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牛乳或羊乳经提炼而成的酥油。

  酥的用法用量

  内服:溶化,15-30g;或入膏、丸。

  外用:适量,涂摩。

  炮制:现以土法加工者,系将鲜乳汁装在牛皮口袋内或其他容器内,不断摇动,使油和乳分开后,取其油脂即成。

  酥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阴清热,益气血,止渴润燥。

  主治:阴虚劳热,肺痿咳嗽,失音,吐血,消渴,便秘,肌肤失润。

  酥的配伍

  1、治头痛鼻塞,头目不利:牛酥三分,川朴硝一两(细研)。上件药,同研令匀,频用少许点鼻内。(《圣惠方》)

  2、治恶虫咬:酥和盐涂之。(《圣惠方》)

  3、治蜂蛰:酥涂之。(《圣惠方》)

  酥的禁忌

  脾虚湿盛滑泄者禁服。

  酥的相关论述

  《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查看详情

麦冬

  麦冬

  别名:麦门冬、沿阶草。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归心经、肺经、胃经。

  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麦冬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膏。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涂;或鲜品捣汁搽。

  炮制: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抽去心,再洗净晒干。

  麦冬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主治: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麦冬的配伍

  ①治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三钱,麦冬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白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②治吐血,衄血不止:生麦门冬汁五合,生刺蓟汁五合,生地黄汁五合。相和,于锅中略暖过,每服一小盏,调伏龙肝末一钱服之。(《圣惠方》麦门冬饮子)

  ③治衄血不止:麦门冬、生地黄,每服一两,水煎。(《济生方》麦门冬饮)

  ④治齿缝出血成条:人参八分,茯苓、麦冬各一钱。水煎温服。(苏轼麦门冬汤)

  ⑤治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能食,口干渴:麦门冬(去心,焙)、地骨皮各五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先以水二盏,煎小麦一合,至一盏半,去麦入药,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腹食后各一。(《圣济总录》麦门冬汤)

  ⑥治肺痈涕唾涎沫,吐脓如粥: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桔梗(去芦头)五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青蒿心叶十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稍轻者粥饮调下亦得。(《圣济总录》麦门冬汤)

  ⑦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麦门冬汤)

  ⑧治虚热上攻,脾肺有热,咽喉生疮:麦门冬一两,黄连五钱。上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麦门冬汤下。(《普济方》麦门冬丸)

  ⑨治患热消渴:黄连一升(去毛),麦门冬五两(去心)。上二味,捣筛,以生地黄汁、栝楼根汁。牛乳各三合和,顿为丸如梧子,一服二十五丸,饮下,日再服,渐渐加至三十丸。(《外台秘要方》)

  ⑩治消渴,喉干不可忍,饮水不止,腹满急胀:麦门冬(去心,焙),乌梅(去核取肉,炒)各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叠,煎至半盏,去滓,食后温服,日三。(《圣济总录》麦门冬汤)

  ⑾治阳明温病,无上焦症,数日大便不通,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元参(玄参)一两,麦冬八钱,生地黄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⑿治疟伤胃阴,不饥,不饱,不便,潮热,得食则烦热愈加,津液不复者:麦冬五钱(连心),火麻仁四钱,生白芍四钱,何首乌三钱,乌梅肉二钱,知母二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温病条辨》麦冬麻仁汤)

  ⒀治燥伤胃阴: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辫》玉竹麦门冬汤)

  ⒁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脚欹眼黑,津枯液涸:人参五钱,麦门冬(去心)三钱,五味子二钱(碎)。水煎,不拘时温服。(《千金方》生脉散)

  ⒂治肺燥咳嗽:麦冬15g,桑白皮15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⒃治肺热咳嗽:麦冬12g,北沙参12g,黄芩9g,桔梗9g,苦杏仁9g,甘草6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⒄治骨蒸:麦门冬(去心)一升,小麦二升,枸杞根(切)三升。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煮小麦熟,去滓。分温日三服。(《外台》引崔氏方)

  ⒅治百日咳: 麦门冬、天门冬各15g,百部根9g,瓜蒌仁、橘红各6g。煎两次,1~3岁每次分3服,4~6岁每次分2服,7~10岁每次顿服。【《中医杂志》1955,(1):50】

  ⒆治胃酸缺少:麦冬、石斛、牡荆各6g,糯稻根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⒇治小儿伤寒寒热,头痛呕逆: 麦门冬(去心)三分,石膏(研)三分,炙甘草半两。上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普济方》麦门冬散)

  (21)治虚劳口干:麦门冬二两(末),大枣(去核)三十枚。上二味,以蜜一升和,令熟,五升米下蒸之。任性服。(《千金要方》)

  (22)治消渴:生麦冬汁、芦根(切)各二升,栝楼根、生姜各五两,茅根(切)三升。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要方》)

  (23)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饮下小便即利:麦门冬、黄连、冬瓜干各二两。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粗(渣),温服。如无干者.用新冬瓜一枚,重三斤,去皮、瓤、子,分作十二片,为十二服。(《卫生宝鉴》麦门冬汤)

  (24)治痢兼渴: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二大枚。上二味,以水一大升,煮取强半,绞去滓,待冷,细细咽之,即定,仍含之。(《外台》引《必效方》)

  (25)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 黄芩(新瓦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黄芩散)

  (26)治子烦: 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去皮)各一两,人参半两。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入淡竹叶十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济生方》麦门冬汤)

  (27)治小儿疮疹毒气上攻咽嗌,口舌生疮,不能吮乳: 桔梗(去芦头),牛蒡子(微炒)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甘草(生用)各半两。上件(口父)咀。每服二钱,水半盏,煎至三分,去滓放温,时时令呷,或顿灌之,乳食后。(《杨氏家藏方》如圣麦门冬散)

  (28)治热眼赤肿:车前子、麦门冬(去心)、生地黄(洗晒)等分。上锉。每服三钱,新汲水入蜜同煎,食后服。加川芎尤好。(《直指方》麦黄汤)

  (29)治妇人无乳汁:㈠麦门冬、石钟乳、通草、理石。上四味各等分,治下筛。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要方》麦门冬散)

  ㈡麦冬、瞿麦、王不留行各12g,炮山甲(穿山甲)、甘草各10g。每日1剂,煎服2次,连服3~5剂。【《江苏中医》1983,(4):63】

  (30)治小便闭淋:鲜沿阶草根90g(干品30g)。水煎成半杯,饮前服,日2~3次。(《福建民间草药》)

  (31)治乳发:麦冬二钱,白茅根三钱,齐头蒿一把。水煎服。(《万氏秘传外科心法》乳发消毒饮)

  (32)治面上肺风疮: 麦冬(去心)一斤,橘红(去白)四两。水煎汁,熬膏,入蜜二两再熬成,入水中一夜去火毒。每服五匙,滚水化开,食后服。(《古今医鉴》麦门冬膏)

  (33)治中耳炎:鲜麦门冬块根捣烂取汁,滴耳。(《广西本草选编》)

  (34)治热汤滚水泡烂皮肉疼痛呼号者:麦冬半斤,煮汁两碗,用鹅毛扫之,随扫随干,随干随扫,少顷即止痛生肌。(《本草新编》)

  (35)二冬膏:麦冬、天门冬、川贝母各等量,水煎,以煎液熬膏,每次服10克,每日3次。主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麦冬的禁忌

  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囊。

  ②《药性论》:恶苦芺。畏木耳。

  ③《纲目》: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

查看详情

凤凰衣

  凤凰衣

  别名:鸡卵中白皮、鸡子白皮、凤凰退、鸡蛋膜衣、鸡蛋衣,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卵孵鸡后蛋壳内的卵膜。

  形态特征:本品呈卷缩纹折状的薄膜,破碎,边缘不整齐,一面白色,无光泽,另一面淡黄色,微有光泽,并附有棕色线状血。质松,略有韧性,易碎。气微,味淡。以身干、色白、完整、无碎壳者为佳。

  凤凰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敷贴或研末撒。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残留硬壳、变质膜衣等杂质,筛去灰屑。

  凤凰衣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阴清肺,敛疮,消翳,接骨。

  主治:用于久咳气喘,咽痛失音,淋巴结核,溃疡不敛,目生翳障,头目眩晕,创伤骨折。

  凤凰衣的禁忌

  脾胃虚弱,有湿滞者慎用。

  凤凰衣的配伍

  1、治眼风肿:鸡子白皮、枸杞白皮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散,又研令极细,每日三上。吹鼻内。(《圣济总录》吹鼻散)

  2、治下疳疮,肿痛:凤凰衣(煅)、黄连各等分,轻粉、片脑少许。为末干掺,或鸭子清调敷。(《医学入门》凤衣散)

  3、治跌扑骨折:凤凰衣适量,研细粉,每服5g。合其他接骨药一同服,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中国动物药》)

  凤凰衣的相关论述

  1、《别录》:“主久咳结气,得麻黄、紫菀和服之。”

  2、《医学入门·本草》:“(治)小儿头身诸疮,烧灰猪脂调敷。”

查看详情

天冬

  天冬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归肺、肾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

  形态特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气微,味甜、微苦。

  天冬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天冬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主治: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黏,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渴,肠燥便秘。

  天冬的配伍

  1、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医学正传)天门冬膏)

  2、治肺胃燥热,痰涩咳嗽: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等分。上两味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张氏医通》二冬膏)

  3、治肺痿咳嗽,吐涎沫,心中温温.咽燥而不渴者:生天冬捣取汁一升,酒一斗,饴一升,紫菀四合,人铜器于汤上煎至可丸。服如杏子大一丸,日可三服。(《肘后方》)

查看详情

石斛

  石斛

  别名: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 Lindl.或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

  形态特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0.4~1.2cm。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

  石斛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鲜品15~30g。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鲜用者除去根和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用开水略烫或烘软,再边搓边烘晒,至叶鞘搓净,干燥。

  石斛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主治: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石斛的配伍

  1、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天门冬(焙)、人参、茯苓各二两,五味(炒)半两,兔丝子(酒浸)七钱,干菊花七钱,麦门冬一两,熟地黄一两,杏仁七钱半,干山药、枸杞各七钱,牛膝七钱半,生地黄一两,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炙草、枳壳(麸炒),青葙子、防风、黄连各五钱,草决明八钱,乌犀角半两,羚羊角半两。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原机启微》石斛夜光丸)

  2、治眼目昼视精明,夜暮昏暗不见物,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锉)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为细末,每服三钱匕,食前以米饮调下,日二服。(《圣济总录》石斛散)

  石斛的相关论述

  《本草通玄》:“石斛,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但气性宽缓,无捷奏之功,古人以此代茶,甚清膈上。”

查看详情

玉竹

  玉竹

  别名:荧、委萎、女萎。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和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玉竹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玉竹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主治: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玉竹的配伍

  1、治秋燥伤胃阴: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2、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外台秘药》)

  3、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葳蕤二至三钱,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薇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通俗伤寒论》加减葳蕤汤)

  4、治卒小便淋涩痛:芭蕉根四两(切),萎蕤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入滑石末三钱,搅令匀。食前分为三服之。(《圣惠方》)

  玉竹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萎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故朱肱《南阳活人书》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用萎蕤汤以之为君药。予每用治虚劳寒热、痁疟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去风热湿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阐者也。”

  2、《本草便读》:“萎蕤,质润之品,培养脾肺之阴,是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如风热风温之属虚者,亦可用之。考玉竹之性味、功用,与黄精相似,自能推想,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

查看详情

银耳

  银耳

  别名:白木耳、白耳、桑鹅、五鼎芝、白耳子。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肺经;胃经;肾经。

  入药部位: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以子实体入药。

  形态特征:子实体由数片至10余片薄而多皱褶的瓣片组成,呈菊花形、牡丹花形或绣球形,直径3~15cm,白色或类黄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基蒂黄褐色。角质,硬而脆。浸泡水中膨胀,有胶质。气微,味淡。

  银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炖冰糖、肉类服。

  银耳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肺益气,养阴润燥。

  主治:用于病后体虚,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崩漏,大便秘结,高血压病,血管硬化。

  银耳的禁忌

  风寒咳嗽者及湿热酿痰致咳者禁用。

查看详情

明党参

  明党参

  别名:明沙参、粉沙参、山花。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脾、肝经。

  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明党参属植物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呈细长圆柱形、长纺锤形或不规则条块,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光滑或有纵沟纹和须根痕,有的具红棕色斑点。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皮部较薄,黄白色,有的易与木部剥离,木部类白色。气微,味淡。

  明党参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明党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解毒。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呕吐反胃,食少口干,目赤眩晕,疔毒疮疡等病症的治疗。

查看详情

鸡子

  鸡子

  别名:鸡卵(《食疗本草》),鸡蛋(《随息居饮食谱》)。

  性味:甘,平。

  归经肺;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卵。

  鸡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去壳生服、沸水冲、与他药同煮,或入丸剂。

  外用:去壳取黄、白,和药调敷。

  鸡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润燥,养血安胎。

  主治:治热病烦闷,燥咳声哑,目赤咽痛,胎动不安,产后口渴,下痢,烫伤。

  鸡子的配伍

  ①治伤寒时气温病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鸡子三枚,芒硝方寸匕,酒三合。合搅,散消尽,服之。(《补缺肘后方》)

  ②治天行后呕逆不下食,食入则出:鸡子一枚,于沸汤中煮三、五沸,则出水浸之,外寒内热则吞之。(《救急方》)

  ③治水痢脐腹疞痛:鸡子三枚,打去壳,醋炒熟,入面少许,和作饼子炙熟,空心食之。(《圣济总录》鸡子饼)

  ④治小儿疳痢:鸡子一个,打破眼子如豆大,纳巴豆一粒(去皮),腻粉一钱,用五十重纸裹,于饭甑上蒸三度,放冷打破,取鸡于肉同巴、粉一时研入麝香少许,添面糊丸如米粒大。食后夜卧,温汤下二丸至三丸。(《经验方》)

  ⑤治妊娠胎不安:鸡子一枚,阿胶(炒令燥)一两。上二味,以清酒一升,微火煎胶令消后,入鸡子一枚,盐一钱,和之,分作三服,相次服。(《圣济总录》鸡子羹)

  ⑥治妊娠心痛:破鸡子一枚,和酒服之。(《千金方》)

  ⑦治妇人产后口干舌缩,渴不止:打鸡子一个,水一盏冲之,楪盖少时服。(《经验后方》)

  ⑧治耳聋:新鸡卵一枚,巴豆一粒(去皮、心膜)。上二味,先以鸡卵上开一窍,将巴豆内鸡卵中,以纸两重,面粘贴盖,却与鸡抱以其余卵鸡子出为度,取汁滴于耳内,日三、二次,五七日。(《圣济总录》滴耳鸡卵方)

  ⑨治咳逆吐脓血:鸡子一枚,甘草二分(炙),甘遂一分,大黄二分,黄芩二分。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鸡子搅令调,尽饮之。忌海藻、菘菜。(《僧深集方》鸡子汤)

  ⑩治头风搔之白屑起:新生乌鸡子三枚,以沸汤五升,扬之使温,打破鸡子,内入搅令匀,分为三度,沐令发生,去白屑风痒。(《圣惠方》鸡子沐汤)

  ⑾治蛛、蝎、蛇伤:鸡子一个,轻敲小孔,合之。(《兵部手集方》)

  鸡子的禁忌

  有痰饮、积滞及宿食内停者,慎用。

查看详情

枸杞子

  枸杞子

  别名: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枸茄茄、红耳坠、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津枸杞。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肝经;肾经;肺经。

  入药部位: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成熟果实。

  枸杞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散、膏、酒剂。

  炮制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柄,置阴凉处晾至果皮起皱纹后,再暴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即得。遇阴雨可用微火烘干。

  枸杞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肾,润肺,补肝,明目。

  主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枸杞子的禁忌

  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1.《本草经疏》: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

  2.《本草汇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

  3.《本经逢原》:元阳气衰,阴虚精滑之人慎用。

  4.《本草撮要》:得熟地良。

  枸杞子的配伍

  ①治肾虚腰痛 枸杞子、地骨皮各一斤,川萆解(萆薢)、川杜仲各十两。俱晒燥,微炒,以好酒三斗,净罈内浸之,煮一日,滤出渣。早晚随量饮之。(《千金要方》)

  ②治劳伤虚损:枸杞子三升,干地黄(生地黄)(切)一升,天门冬一升。上三物,细捣,曝令干,以绢罗之,蜜和作丸,大如弹丸,日二。(《古今录验方》构杞丸)

  ③治一切痈疽恶毒,溃烂不已;及瘰疬结核,马刀肉瘿,延结不休;或风毒流注,上愈下发,左消右起,延串不止;或便毒鱼口,杨梅破烂,日久不合 枸杞子一味。每早晚一两干嚼,以川萆解五钱,煎汤传送,服百日全愈。(《外科全书》引《本草汇言》)

  ④补虚,长肌肉,益颜色,肥健入:枸杞子二升。清酒二升,溺碎,更添酒浸七日,溉去滓,任情恢之。(喀延年方》枸杞子酒)

  ⑤治虚劳,下焦虚伤,微渴便数:枸杞子一两,黄蔑一两半(挫),人参一两(去芦头),接心三分,当归一两,白芍药一两。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杨半分,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圣惠方》构棍子散)

  ⑥治虚劳烦渴不止 枸杞子(酒拌微炒)八两,地骨皮(微炒)十两,共研为末;麦冬(去心)、熟地黄各四两,酒煮捣膏,和前药共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四钱,白酒下。(《千金要方》)

  ⑦治肝虚或当风眼泪:拘把二升。捣破,纳绢袋冲;置罐中,以酒一斗浸干,密封匆泄气,三七日。每日饮之,醒醒匆醉。(《圣离方》)

  ⑧治目亦生器:构把子捣汁,日点三、五次。(《肘后方》)

  ⑨治注夏虚病:拘把子、五味子。研细,滚水泡封三日,代茶饮。(《摄生众妙方》)

  ⑩治痹证属风湿 枸杞子一斤,真汉防己四两(俱用酒拌炒),羌活、独活各一两,川牛膝、木瓜各五钱。俱微炒,研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白汤下。(《圣惠方》)

查看详情

桑椹

  桑椹

  别名:桑实、葚、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果。

  性味:甘、酸,寒。

  归经:归心经、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果穗。

  形态特征:干燥果穗呈长圆形,长1~2厘米,直径6~10毫米。基部具柄,长1~1.5厘米。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果穗由30~60个瘦果聚合而成;瘦果卵圆形,稍 扁,长2~5毫米,外具膜质苞片4枚。胚乳白色。质油润,富有糖性。气微,味微酸而甜。以个大、肉厚、紫红色、糖性大者为佳。

  桑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熬膏、浸酒、生啖;或入九、散。

  外用:适量,浸水洗。

  炮制:用水洗净,拣去杂质,摘除长柄,晒干。

  桑椹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养血,生津,润肠。

  主治: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桑椹的配伍

  ①治心肾衰弱不寐,或习惯性便秘 鲜桑椹30~60g。水适量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瘰疬:文武实,黑熟者二斗许,以布袋取汁,熬成薄膏,白汤点一匙,日三服。(《素问病机保命集》文武膏)

  ③治阴症腹痛:桑椹,绢包风干过,伏天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取汗。(《湃湖集简方》)

  ④治头赤秃 捣黑椹取汁,每服一中盏,日三服。(《圣惠方》)

  ⑤治饮酒中毒 干桑椹二合。上一味,用酒一升,浸一时久。取酒旋饮之,即解。(《圣济总录》)

  ⑥治水胀,或不下则满溢,若水下则虚竭,还胀,十无一活 (《普济方》桑椹方)

  ⑦健脾去湿,息火消痰,久服轻身,发白转黑,面如童子 (《医学入门》三精丸)

  ⑧治烫火伤 用黑熟桑椹子,以净瓶收之,久自成水。以鸡翎扫敷之。(《百一选方》)

  桑椹的禁忌

  脾胃虚寒便溏者禁服。

  1.《杨氏产乳》:凡子不得与桑椹子食,令儿心寒。

  2.《本草经疏》:脾胃虚寒作泄者勿服。

  3.《本草省常》:多食致衄,孕妇忌之。

查看详情

黑芝麻

  黑芝麻

  别名:胡麻、巨胜、狗虱、乌麻、乌麻子、油麻、油麻子、黑油麻、脂麻、巨胜子、黑脂麻、乌芝麻。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经;脾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种子。

  形态特征:种子扁卵圆形,一端钝圆,他端尖,长2~4毫米,宽1~2毫米,厚约1毫米。表面黑色,有网状皱纹或无,扩大镜下可见细小疣状突起,边缘平滑或呈棱状,尖端有圆点状棕色的种脐,种皮薄纸质,纵切面可见薄膜状的胚乳。胚直立,有2片大形类白色的子叶,富油性。气微弱,味淡,嚼之有清香味。以个大、色黑、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黑芝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浴或捣敷。

  黑芝麻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五脏。

  主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燥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

  黑芝麻的禁忌

  脾弱便溏者勿服。

  ①《本草从新》:胡麻服之令人肠滑。精气不固者亦勿宜食。

  ②《本草求真》:下元不固而见便溏、阳痿、精滑、白带,皆所忌用。

  黑芝麻的配伍

  ①治五脏虚损,益气力,坚筋骨:巨胜九蒸九暴,收贮。每服二合,汤浸布裹,挼去皮再研,水滤汁煎饮,和粳米煮粥食之。(《纲目》)

  ②治肝肾不足,时发目疾,皮肤燥涩,大便闭坚:桑叶(经霜者,去梗筋,晒枯)、黑芝麻(炒)等分。为末,以糯米饮捣丸(或炼蜜为丸)。日服四、五钱,勿间断,自效。(《医级》桑麻丸)

  ③治老人风虚痹弱,四肢无力,腰膝疼痛:巨胜子二升(熬),薏苡仁二升,干地黄(生地黄)半斤(切)。上以绢袋贮,无灰酒一斗渍之,勿令泄气,满五、六日。空心温服一、二盏尤益。(《寿亲养老新书》巨胜酒)

  ④治一切风湿,腰脚疼重,并游风行止不定:胡麻一斤,白术八两,葳灵仙(威灵仙)(酒炒)四两。共研为末,每早服五钱,白汤调下。(《方脉正宗》)

  ⑤治妇人乳少:脂麻炒研,入盐少许食之。(《纲目》)

  ⑥治牙齿痛肿:胡麻五升。水一斗,煮取五升,含漱吐之。茎叶皆可用之。(《肘后方》)

  ⑦治沸汤煎膏所烧火拦疮:熟捣生胡麻如泥,以厚涂疮上。(《肘后方》)

  ⑧治小儿软疖:油麻炒焦乘热捣烂敷之。(《谭氏小儿方》)

  ⑨治浸淫恶疮:胡麻子生捣敷之。(《普济方》)

  ⑩治小儿瘰疬:脂麻、连翘等分。为末,频频食之。(《简便单方》)

  ⑾治丁肿:胡麻(烧灰)、针砂各半两。上二味和研令细,用醋调如糊,涂敷肿上,日三易。(《圣济总录》胡麻涂敷方)

  ⑿治痔疮风肿作痛:胡麻子煎汤洗之。(《纲目》)

  ⒀治阴痒生疮:捣胡麻涂之。(《补缺肘后方》)

  ⒁治脓溃后疮不合:炒乌麻令黑,熟捣敷之。(《千金方》)

  ⒂治蜘蛛咬疮:油麻研烂敷之。亦治诸虫咬伤。(《经验后方》)

  ⒃除痹,益精,补髓壮气力:巨胜一石,拣择令净,上甑盖气遍下,曝令干,如此九遍。上件捣碎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以温酒化破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⒄益寿延年,去客热:胡麻子、白茯苓(去黑皮)、生地黄(焙)、天门冬(去心,焙)各八两。上四味,捣罗为细散。每服方寸匕,食后温水调下。(《圣济总录》胡麻散)

  ⒅治暑毒:新胡麻一升。微炒令黑色,取出摊冷,碾末,新汲水调三钱,又或丸如弹子,新水化下。(《经验后方》救生散)

  ⒆治白发还黑:乌麻,九蒸九暴,末之,以枣膏丸服之。(《千金要方》)

  ⒇治风眩,能返白发为黑:巨胜子、白茯苓、甘菊花等分,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清晨白汤下。(《医灯续焰》巨胜丸)

  (21)治偶感风寒:脂麻炒焦,乘热,擂酒饮之,暖卧取微汗出良。(《纲目》)

  (22)治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芝麻四两(研取汁),苦杏仁四两(去皮、尖,研如泥),大黄五两,山栀(栀子)十两。上为末,炼蜜入麻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白汤下。(《景乐全书》麻仁丸)

  (23)治小儿赤白痢:油麻子一撮许(炒令香)。上一味,捣末,以蜜作浆调与服。(《外台》引刘氏方)

  (24)治小便尿血:胡麻三升,杵末,以东流水二升浸一宿,平旦绞汁,顿热服。(《千金要方》)

  (25)治胎孕足月,过期不产:用胡麻蒸熟,日服三合,干嚼化,白汤送下。不惟善能催生下胞平速,且无一切留难诸疾。(《方脉正宗》)

  (26)治卒腰痛,连脚膝疼:胡麻(新者)三合,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上件药,熬胡麻令香,同捣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27)治热淋茎痛:乌麻子、蔓菁子(蔓荆子)各五合。上件药同炒令黄色,一处研用,绯绢袋盛,以井华水三升,浸,每于食前,温一小盏服之。(26~27方出自《圣惠方》)

  (28)治脚气:用乌麻五升,微熬,捣碎。以酒一斗,渍之一宿。随所能饮之,尽更作,甚良。(《普济方》乌麻酒)

  (29)治小儿天火丹,发遍身赤如绛色:油麻五分,生鲫鱼半斤。上件药捣如泥,涂在丹上,燥复涂之。(《圣惠方》)

  (30)治疬疡风:油麻不拘多少(净择,生用)。上一味,取半合,生细嚼,用热酒三合至五合下,每空心午时夜卧各一服,渐扩至一合,服一百日疾愈。(《圣济总录》油麻散)

  (31)治乳疮肿痛:用芝麻一合炒焦,研细,以灯盏油调涂。(《卫生易简方》)

  (32)治痔疾:胡麻去皮,九蒸暴,白茯苓去皮,入少白蜜为美,杂胡麻食之甚美,如此取食多日,气力不衰而痔渐退。(《古今医统》茯苓面)

  (33)治白癜风:黑油麻一大升,生地黄五大两,桃仁(去两仁、皮尖,熬)三十枚。上三味,先退去油麻皮蒸之,日暴干,又蒸之,如此九度讫。又暴取干,捣令极碎。然后捣地黄、桃仁,罗之,即总相和,加少蜜令相著。一服一匙,日再服,和酒吃,空吃亦得,兼食诸肺尤妙。忌芜荑、热面、猪、蒜、油腻等。(《外台》引《广济方》)

  (34)治大风癞疾 胡麻半斤,天麻二两,乳香三分(别研)。上三味,捣罗二味为细散,入乳香和匀。每服二钱匕,用荆芥、腊茶调下。慎房室、盐、酒一百日。(《圣济总录》胡麻续肌散)

查看详情

龟板胶

  龟板胶

  性味:咸、甘,凉。

  归经:归肝经、肾经、心经。

  入药部位:为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熬煮成的固体胶块。

  形态特征:为四方形的扁块,长约2.6cm,宽约2.5cm,厚约0.8cm,褐色略带微绿,上面有老黄色略带猪鬃纹之“油头”,对光视之,透明,洁净如琥珀。质坚硬。以松脆、透明者为佳。

  龟板胶的用法用量

  用法:开水或黄酒化服,3~9g。

  炮制:取漂泡后的净龟版,置锅中水煎数次,煎至胶质尽,去滓。将多次煎出的胶液,过滤合并,加入少许明矾粉,静置,滤取澄清的胶液,用文火浓缩(或可加入适量黄酒、冰糖)至呈稠膏状,倾入凝胶槽内,使其冷凝后取出,切成小块,阴干。

  龟板胶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补血,止血。

  主治:治阴虚血亏,劳热骨蒸,吐血,衄血,烦热惊悸,肾虚腰痛,脚膝痿弱,崩漏,带下。

  龟板胶的配伍

  ①治寒热久发,疟疾不止:龟胶一两,肉桂五钱,于白术(土拌炒)二两。分作五贴,煎服。(《本草汇言》)

  ②治妇人淋带赤白不止:龟胶三钱。酒溶化,每日清晨调服。(《本草汇言》)

  龟板胶的禁忌

  胃有寒湿者忌服。

  ①《本草备要》:恶人参。

  ②《本草从新》:恶沙参。

  ③《得配本草》:脾胃虚寒,真精冷滑,二者禁用。

查看详情

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

  别名:铁皮兰、黑节草。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胃、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干燥茎。

  铁皮石斛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11月至翌年3月采收,除去杂质,剪去部分须根,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或切成段,干燥或低温烘干。

  铁皮石斛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主治: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查看详情

黄精

  黄精

  别名:老虎姜、鸡头参、黄鸡菜、节节高、仙人余粮。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肺、肾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燥根茎。

  黄精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

  黄精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主治: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黄精的配伍

  1、治慢性肝炎,疲乏无力,腹胀不适,胃口不好,尿量减少,汗多口干:丹参30g,黄精25g,糯稻根须25g,水煎服 。(《本草骈比》)

  2、治眼,补肝气,明目:蔓菁子一斤(以水淘净),黄精二斤(和蔓菁子水蒸九次)。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粥饮调二钱,日午晚食后,以温水再调服。(《圣惠方》蔓菁子散)

  黄精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黄精止是入脾补阴,若使夹有痰湿,则食反更助湿。”

  2、《本草便读》:“黄精味甘而厚腻,颇类熟地黄……按其功力,亦大类熟地,补血补阴,而养脾胃是其专长。”

查看详情

墨旱莲

  墨旱莲

  别名:金陵草、莲子草、旱莲草、旱莲子、白旱莲、猪牙草、旱莲蓬、猢孙头、莲草、墨斗草、墨烟草、墨菜、白花草、白花蟛蜞菊、墨记菜、野水凤仙、黑墨草、黑头草、古城墨、水旱莲、冰冻草、墨汁草、节节乌、白田乌草、墨草、摘落乌、水葵花。

  性味:甘酸,凉。

  归经:入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全体被白色茸毛。茎圆柱形,长约30厘米,直径约3毫米。绿褐色或带紫红色,有纵棱。叶片卷曲,皱缩或破碎,绿褐色。茎顶带有头状花序,多已结实,果实很多,呈黑色颗粒状。浸水后搓其茎叶,则呈黑色。气微香,味淡微咸。以色绿、无杂质者为佳。

  墨旱莲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熬膏;或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绒塞鼻;或研末敷。

  炮制: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泥上,去除杂质,阴干或晒干。鲜用或随采随。

  墨旱莲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补肾,益阴。

  主治: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刀伤出血,须发早白,白喉,淋浊,带下,阴部湿痒。

  墨旱莲的配伍

  ①治吐血成盆:旱莲草和童便、徽墨春汁,藕节汤开服。(《生草药性备要》)

  ②治吐血:鲜早莲草四两。捣烂冲童便服;或加侧柏叶共同用尤效。(《岭南采药录》)

  ③治咳嗽咯血:鲜旱莲草二两。捣绞汁,开水冲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鼻衄:鲜旱莲草一握。洗净后捣烂绞汁,每次取五酒杯炖热,饭后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小便溺血:车前草叶、金陵草叶。上二味,捣取自然汁一盏,空腹饮之。(《医学正传》)

  ⑥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旱莲草子,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家藏经验方》)

  ⑦治热痢:旱莲草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刀伤出血:鲜旱莲草捣烂,敷伤处;干者研末,撒伤处。(《湖南药物志》)

  ⑨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乌髭发:冬青子(即女贞子,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旱莲草(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临卧洒服。(《医方集解》二至丸)

  ⑩治正偏头痛:鳢肠汁滴鼻中。(《圣济总录》)

  ⑾治赤白带下:旱莲草一两。同鸡汤或肉汤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⑿治白浊:旱莲草五钱,车前子三钱,金银花五钱,土茯苓五钱。水煎服。(《陆川本草》)

  ⒀治妇女阴道痒:墨斗草四两。煎水服;或另加钩藤根少许,并煎汁,加白矾少许外洗。(《重庆草药》)

  ⒁治肾虚齿疼:旱莲草,焙,为末,搽齿龈上。(《滇南本草》)

  ⒂治血淋:旱莲、芭蕉根(细锉)各二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二服。(《圣济总录》旱莲子汤)

  ⒃治白喉:旱莲草二至三两,捣烂,加盐少许,冲开水去渣服。服后吐出涎沫。(《岭南草药志》)

  墨旱莲的禁忌

  脾肾虚寒者忌服。

  《得配本草》:胃弱便溏。肾气虚寒者禁用。

查看详情

女贞子

  女贞子

  别名:女贞实、爆格蚤、白蜡树子、鼠梓子。

  性味:甘;苦;性凉。

  归经: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长6~8.5mm,直径3.5~5.5mm。表面黑紫色或灰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果梗痕或具宿萼及短梗。体轻。外果皮薄,中果皮较松软,易剥离,内果皮木质,黄棕色,具纵棱,破开后种子通常为1粒,肾形,紫黑色,油性。无臭,味甘、微苦涩。以粒大、饱满、色黑紫者为佳。

  女贞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敷膏点眼。清虚热宜生用,补肝肾宜熟用。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女贞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强腰膝,明目乌发。

  主治:治阴虚内热,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女贞子的配伍

  ①补腰膝,壮筋骨,强阴肾,乌髭发:女贞子(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或先熬干,旱莲膏旋配用),旱莲草(墨旱莲)(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临卧酒服。(《医方集解》二至丸)

  ②治神经衰弱:女贞子、鳢肠(墨旱莲)、桑椹子各15~30g。水煎服。或女贞子1000g,浸米酒1000g,每日酌量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风热赤眼:冬青子不以多少,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七日,每用点眼。(《济急仙方》)

  ④治视神经炎:女贞子、草决明(决明子)、青葙子各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瘰疬,结核性潮热等:女贞子三钱,地骨皮二钱,青蒿一钱五分,夏枯草二钱五分。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肾受燥热,淋浊溺痛,腰脚无力,久为下消:女贞子四钱,生地(生地黄)六钱,龟板(龟甲)六钱,当归、茯苓、石斛、花粉、萆薢、牛膝,车前子各二钱,大淡菜三枚。水煎服。(《医醇胜义》女贞汤)

  ⑦ 补肾滋阴。取女贞子,去梗叶,浸酒中一日夜,擦去皮,晒干,研为末,待早莲草出时,采数石,捣汁熬浓,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百丸,酒送下。十多天之后,体力增加,老人不再起夜。又能变白发为黑色,强腰膝,起阴气。

  ⑧补肾滋阴又一方。用初冬采收后阴干的女贞实,酒浸一日,蒸透晒干,取一斤四两;夏季采收并阴干的旱莲草(墨旱莲),取十两;晚春采收并阴干的桑椹子,取十两。三味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直丸,淡盐汤送睛。若是五月份采的又桑椹,八月份采的旱莲,则可直接捣汁和药,不用加蜜。

  ⑨口舌生疮,舌肿胀出。取女贞叶捣汁含浸吐涎。

  ⑩一切眼疾,用女贞叶捣烂,加朴硝调匀贴眼部。

  ⑾治须发早白:女贞实一斗(如法去皮),每斗用马料黑豆(野料豆)一斗,拣净,淘洗晒干,同蒸透,九蒸九晒。先将女贞实为末,加生姜自然汁三两,好川椒(去闭口者及蒂,为末)三两,同黑豆末和匀,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四五钱,白汤或酒吞。(《医学广笔记》乌须神方)

  ⑿治脂溢性脱发:女贞子10g,何首乌10g,菟丝子10g,当归1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个月。(《四川中药志》1979年)

  ⒀治阴虚骨蒸潮热:女贞子、地骨皮各9g,青蒿、夏枯草各6g。煎服。(《安徽中草药》)

  ⒁治白细胞减少症:炙女贞子、龙葵各45g。煎服。(《安徽中草药》)

  ⒂治口腔炎:女贞子9g,金银花12g。煎服。

  ⒃治月经不调,腰酸带下:女贞子、当归、白芍各6g,续断9g。煎服。(15~16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⒄治慢性苯中毒:女贞子、旱莲草(墨旱莲)、桃金娘根各等量。共研细粉,炼蜜为丸。每丸6~9g,每服1~2丸,每日3次,10d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女贞子的禁忌

  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不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查看详情

龟甲

  龟甲

  别名:乌龟壳、乌龟板、龟板(下甲)。

  性味:味咸、甘,性微寒。

  归经:归肝、肾、心经。

  入药部位: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 (Gray)的背甲及腹甲。

  形态特征:背甲及腹甲由甲桥相连,背甲稍长于腹甲,与腹甲常分离。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长7.5~22cm,宽6~18cm;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脊棱3条;颈盾1块,前窄后宽;椎盾5块,第1椎盾长大于宽或近相等,第2~4椎盾宽大于长;肋盾两侧对称,各4块;缘盾每侧11块;臀盾2块。腹甲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6.4~21cm,宽5.5~17cm;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盾片12块,每块常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腹盾、胸盾和股盾中缝均长,喉盾、肛盾次之,肱盾中缝最短;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有的略带血迹或残肉,除净后可见骨板9块,呈锯齿状嵌接;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具三角形缺刻,两侧残存呈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龟甲的用法用量

  用法9~24g,先煎。

  炮制: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背甲和腹甲,除去残肉,晒干。

  龟甲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主治: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

  龟甲的配伍

  1、治降阴火、补肾水: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甲(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骨髓、蜜为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丹溪心法》大补阴丸)

  2、治痿厥,筋骨软,气血俱虚甚者:黄柏(炒)、龟甲(酒炙)各一两半,干姜二钱,牛膝一两,陈皮半两。上为末,姜汁和丸,或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补肾丸)

  3、治心矢志善忘:龟甲(炙)、木通(锉)、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捣为细散,空心酒服方寸匕,渐加至二钱匕。(《圣济总录》龟甲散)

查看详情

鳖甲

  鳖甲

  别名:上甲、团鱼壳。

  性味:味咸,性微寒。

  归经:归肝、肾经。

  药部位: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 的背甲。

  形态特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长10~15cm,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略有光泽,具细网状皱纹及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各有肋骨8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鳖甲的用法用量

  用法9~24g,先煎。

  炮制:春、夏、秋季捕捉,用刀割取背甲,去净残肉,晒干。

  鳖甲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主治: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经闭,癥瘕,久疟,疟母。

  鳖甲的禁忌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禁服。

  鳖甲的配伍

  1、治石淋:鳖甲杵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三,下石子,瘥。(《肘后方》)

  2、治痈疽不敛,不拘发背一切疮:鳖甲烧存性,研掺。(《怪证奇方》)

  鳖甲的相关论述

  1、《本经》:“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核)、恶肉。”

  2、《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3、《药性论》:“主宿食、症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者。”

查看详情

鸡子黄

  鸡子黄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肾、脾经。

  入药部位: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黄。

  鸡子黄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润燥;养血熄风。

  主治:主治心烦不得眠;热病痉厥;虚劳吐血;呕逆;下痢;烫伤;热疮;肝炎;小儿消化不良。

  鸡子黄的配伍

  ①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眠: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②治温邪久踞下焦,既厥且哕,脉细而劲:鸡子黄一枚(生用),真阿胶二钱,生龟版六钱,童便一杯,淡菜三钱。水五杯,先煮龟版、淡菜,约二杯,去滓人阿胶,上火烊化,纳鸡子黄,搅令相得,再冲童便,顿服之。(《温病条辨》小定风珠)

  ③治小儿惊痼:鸡子黄和乳汁,量儿大小服之。(《普济方》)

  ④治卒干呕不息:破鸡子去白,吞中黄数枚。(《肘后方》)

  ⑤治卒腹痛下赤白痢,数日不绝:鸡卵一枚,取出黄,去白,纳胡粉令满,壳烧成屑,以酒服一钱匕。 (《肘后方》)

  ⑥治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胎,血尽子死:鸡子十四枚,取黄,以好酒二升煮,使如饧,一服之未瘥,更作服之,以瘥为度。(《普济方》)

  ⑦治孩子热疮:鸡子五枚(去白取黄),乱发如鸡子许大。二味相和于铁铫子中,炭火熬,初甚干,少顷即发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尽为度,取涂热疮上,即以苦参末粉之。(刘禹锡《传信方》乱发鸡子膏)

  ⑧治热毒疮瘥后,瘢痕不灭:鸡子一枚(酒浸七日后取黄),白僵蚕三七枚(捣末)。 上药与鸡子相和令匀,先以布揩疮瘢赤痛,涂之。(《圣惠方》)

  ⑨治鼠瘘:鸡卵一枚,米下蒸半日,取出黄,熬令黑,先拭疮上汁令干,以药纳疮孔中。(《千金要方》)

  鸡子黄的各家论述

  1.《本草逢原》:“治产后胞衣不下,并用生者,又以煮熟去白取黄,用乱发香油熬化,涂婴儿胎毒热疮。”

  2.《中国动物药》:“滋阴润燥,养血息风,杀虫解毒。治心烦不眠,虚劳吐血,肝炎,消化不良,腹泻,漏疮等。”

  3.《药性论》:“和常山末为丸,竹叶煎汤下,洽久疟不差。治漆疮,涂之。醋煮,治产后虚及痢,主小儿发热。煎服,主痢,除烦热。炼之,主呕逆。”

  4.《千金·食治》:“主除热,火灼、烂疮,痓。”

  5.《本草求真》:“利产安胎。”

  6.《本草纲目》:“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

  7.《本草再新》:“补中益气,养肾益阴,润肺止咳,能使心肾交,能教肺肾还。虚劳吐血,均有功焉。”

查看详情

乌骨鸡

  乌骨鸡

  别名:乌鸡《普济方》,药鸡《动物学大辞典》,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中药志》,竹丝鸡《陆川本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肝、肾、肺经。

  入药部位:为雉科动物乌骨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去羽毛及内脏的全体。

  乌骨鸡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或入、丸散。

  炮制:现行,将乌骨鸡宰杀后,浸入开水中,除去毛、爪、肠及粪便,洗净。

  乌骨鸡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

  主治:虚劳羸瘦,骨蒸痨热,消渴,遗精,久泻,久痢,崩中,带下。

  乌骨鸡的配伍

  1、治噤口痢因涩药太过伤胃,闻食口闭,四肢逆冷,及久痢,乌骨鸡一只,去毛、肠,用茴香、良姜、红豆、陈皮、白姜、花椒、盐,同煮熟烂。以鸡令患者嗅之,使闻香气,如欲食,令饮食汁肉,使胃气开。(《普济方》乌鸡煎)

  2、治脾虚滑泄,乌骨母鸡一只,治净。用豆蔻一两,草果2枚,烧存性,掺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腹食之。(《纲目》)

  3、治赤白带下及遗精白浊,下元虚惫者,白果、莲肉、江米各五钱,胡椒一钱,为末。乌骨鸡一只,如常治净,装末入腹煮熟。空心食之。(《纲目》)

  4、治久疽中朽骨,乌骨鸡胫骨,以信砒实之,盐泥固济,火煅通红,地上出火毒,用骨研细,饭丸如粟米大,以纸皮拈送入窍内,外以拔毒膏药封之,其骨自出。(《医学正传》)

  乌骨鸡的禁忌

  脾胃有湿热、积滞者不宜。

  乌骨鸡的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补中止渴。”

  2、《纲目》:“补虚劳羸弱,治消渴中恶,鬼击心腹痛,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病,大人小儿下痢噤口。”

查看详情

鳖脂

  鳖脂

  别名:鳖膏、鳖油。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脂肪。

  鳖脂的用法用量

  内服:佐餐,适量。

  炮制:捕捉杀死后,剖腹,取其脂肪,鲜用。

  鳖脂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养血,乌须发。

  主治:主体弱虚赢,须发早白。

查看详情

鸭卵

  鸭卵

  别名:鸭子、鹜实、鹜元、鸭蛋。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鸭科动物家鸭Anas domestica Linnaeus.的卵。

  形态特征:鸭蛋呈卵圆形,长径5-9cm,表面类白色或淡青绿色,外壳坚硬,光滑,皮破后内有白色厚膜,较坚韧。蛋清呈胶体,无色半透明,遇热固化变性成白色固体,蛋清内有2条系膜与蛋黄相连。蛋黄黄色或橘红色,胶体外有核膜包围,遇热易固化呈固体,手搓易呈粉状。气微腥,味淡。

  鸭卵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煮食或开水冲服,1-2个。宜盐腌煮食。

  炮制:四季均可宰杀,秋、冬季更适宜。取鸭蛋鲜用,或加工成咸蛋、变蛋(皮蛋)。

  鸭卵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清肺,平肝,止泻。

  主治:胸膈结热,肝火头痛眩晕,喉痛,齿痛,咳嗽,泻痢。

  鸭卵的配伍

  1、治鼻衄,头胀头痛:青壳鸭胆10个,马兰头250g。同煮,蛋熟后,将壳敲碎,再煮蛋至乌青色。每日适量,吃蛋喝汤。(《食物中药与便方》)

  2、治高血压:每日吃皮蛋2-3个,不用咸味,淡吃,或用糖醋蘸食。(《食物中药与便方》)

  3、治妇人胎前产后赤白痢:生姜(取自然汁)适量,鸭子一个(打碎,入生姜汁内搅匀)。共煎至八分,入蒲黄三钱,煎五七沸,空心温服。(《医钞类编》鸭蛋汤)

  4、治黄疸初时便溏不爽者:青壳鸭蛋敲小孔,纳朴硝,纸封炖熟,日二服。效。(《䱐溪单方选》)

  5、治妇人无子:月经净后,每日用青壳鸭蛋一个,针刺七孔,蕲艾五分,水一碗,将蛋安艾水碗内,饭锅蒸熟食之。每月吃5-6个。(《䱐溪单方选》)

  6、治颈淋巴结结核:鸭蛋2只,大蒜90g(去皮),同放锅内,加水适量同煮,待鸭蛋煮熟后,去壳再煮片刻。稍加调味后饮汤吃蛋和大蒜。本方肺结核患者也可经常食用。(《中华食物疗法大全》大蒜鸭蛋汤)

  鸭卵的禁忌

  不宜多食;脾阳不足,寒湿泻痢,以及食后气滞痞闷者禁食。

  1、《本草经集注》:“不可合鳖肉食之。”

  2、《食疗本草》:“发气,令背膊闷。小儿食之,脚软不行,爱倒。盐腌食之,即宜人。”

  3、《日华子》:“多食发冷疾。”

  4、《食性本草》:“生疮毒者食之,令恶肉突出。”

  5、《日用本草》:“发疮疥。”

  6、《饮食须知》:“妊娠多食,令子失音,不可合李子食,害人;合桑椹食,令妊娠生子不顺。”

  7、《药性切用》:“闭气,滞下忌之。”

查看详情

鳖卵

  鳖卵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鳖科动物中华鳖或山瑞鳖的卵。

  鳖卵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2-6个。

  炮制5-8月产卵期在河、湖及池塘岸边收集,鲜用或冷藏。

  鳖卵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阴,止痢。

  主治:主小儿久泻久痢。

查看详情

银鱼

  银鱼

  别名:王余、鲙残鱼、银条鱼。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银鱼科动物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的全体。

  银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90g。

  炮制:捕后,洗净,鲜用,亦可晒干或烘干,或加工成鱼干。

  银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虚,润肺,健胃。

  主治:营养不良,咳嗽,脾虚泄泻,小儿疳积。

  银鱼的配伍

  1、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银鱼90g,与葱煎汤食。(《中国动物药》)

  2、治小儿疳积:银鱼30g,山楂15g,谷芽30g。煎服。(《中国动物药》)

  银鱼的禁忌

  姚可成《食物本草》:“水晶鱼,不可多食,动湿生疮。”

  银鱼的相关论述

  1、《日用本草》:“宽中健胃,合生姜作羹佳。”

  2、姚可成《食物本草》:“利水,润肺止咳。”

查看详情

鳖血

  鳖血

  别名团鱼血,甲鱼血。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血入药。

  鳖血的用法用量

  内服:鲜饮,20-100ml;或入丸剂。

  外用:鲜血涂敷。

  鳖血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清热,活血通络。

  主治:主虚劳潮热,阴虚低热,胁痛,口眼歪斜,脱肛。

  鳖血的配伍

  ①治中风口歪:鳖血调乌头末涂之,待正则即揭去。(《肘后方》)

  ②治小儿诸疳:吴茱萸、胡黄连(锉碎,用鳖血浸一宿,同吴茱萸炒令干焦,去吴萸不用)、白芜荑仁、柴胡(去芦)各等分。上为细末,用獖猪胆汁浸,蒸饼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热水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鳖血煎丸)

  ③治肺结核潮热:鳖1只,取血,以热黄酒适量,冲服,当日服完,以能持续用者为好。

查看详情

鳖肉

  鳖肉

  别名:团鱼,甲鱼。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肝经。

  入药部位: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肉。

  鳖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50-500g;或入丸剂。

  鳖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凉血,补肾。

  主治:治骨蒸劳热,久疟,久痢,崩漏带下,瘰疬。

  鳖肉的配伍

  ①治骨蒸劳嗽:团鱼二个,贝母、前胡、知母、杏仁、柴胡各等分。上药与鱼同煮熟,取鱼连汁食之。将药焙干为末,用骨更煮汁一盏,和药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煎黄芪六一汤,空心送下。病既安,仍服黄芪六一汤调理。(《妇人良方》团鱼丸)

  ②治心腹坚癥:蚕矢一石,桑柴烧灰,以水淋之五度,取生鳖长一尺者,纳中煮之烂熟,去骨,细擘,锉,更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七丸,日三。(《补缺肘后方》)

  ③治寒湿脚气,疼不可忍:团鱼二个,水二斗,煮一斗,去鱼取汁,加苍耳、苍术、寻风藤各半斤,煎至七升,去渣,以盆盛熏蒸,待温浸洗。(《乾坤生意》)

  ④治久疟不愈:团鱼一个,去肝、肠,用猪油炖,入盐少许服。(《贵州中医验方》)

  鳖肉的禁忌

  脾胃阳虚及孕妇忌服。

查看详情

蛏肉

  蛏肉

  别名蛏肠(《纲目》)。

  性味:咸,寒。

  归经:心;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肉。

  蛏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50-100g(鲜品可用至250g)。

  炮制:全年可以捕捉;捕得后,剥去外壳,洗净,鲜用或晒制为蛏干。

  蛏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阴,清热,除烦。

  主治:主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

  蛏肉的禁忌

  ①孟诜:天行病后不可食。

  ②《医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泻。

  蛏肉的配伍

  ①治湿热水肿:蛏干二两, 炖蒜头梗服。(《泉州本草》)

  ②治中暑血痢:蛏和刺瓜煮食。(《泉州本草》)

查看详情

鲈鱼(补虚药)

  鲈鱼

  别名:花鲈、鲈板、花寨、鲈子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鮨科动物鲈鱼的肉。

  鲈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60-240g,或作鲙食。

  鲈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脾胃,补肝肾。

  主治:主脾虚泻痢,消化不良,疳积,百日咳,水肿,筋骨萎弱,胎动不安,疮疡久不愈。

  鲈鱼的禁忌

  《嘉祜本草》:多食发痃癖及疮肿,不可与乳酪同食。

  鲈鱼的相关论述

  《本草经疏》: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脾胃有病,则五脏无所滋养,而积渐流于虚弱,脾弱则水气泛滥,益脾胃则诸证自除矣。

查看详情

猪髓

  猪髓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肾经。

  入药部位:为猪科猪属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的脊髓或骨髓。

  猪髓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适量;或入丸剂。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宰杀后,剔出骨骼,取下髓部。

  猪髓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髓滋阴,生肌。

  主治:用于骨蒸痨热,遗精带浊,消渴,疮疡。

  猪髓的配伍

  1、治阴火,补肾水: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和)蜜丸。每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丹溪心法》大补阴丸)

  2、治诸疮口冷气不收:猪筒髓二个,松脂二钱,乳香、黄连、白及各二钱五分,铅丹五钱,黄蜡五钱。上捣研熔蜡和为膏,不拘时敷之。(《疡科选粹》猪骨膏)

  3、治小儿头疮及久不瘥疮:猪筒骨中髓,以腻粉和为剂,复纳骨中,火煨香熟取出。先以温盐水浴疮,乃敷之。(《海上名方》)

  4、治中搭手:猪骨髓,轻粉一分。用青布兜定,捶膏贴之(《万氏秘传外科心法》生肌妙方)

  5、治烂脚臁疮:炉甘石四钱,上冰片一分,猪脚骨髓一副。上药先将甘石、冰片各研细末,和匀,再将猪骨髓捣烂,以前二味药末和入,捣匀,贮磁碗。将患处腐脓用弱纸揩拭干净,以前药薄薄敷满,每日一换。忌食发气各物。(《经验奇方》)

  6、治消渴:①猪脊骨(髓)五寸,枣二十枚(劈碎),甘草(微炙,锉)、干姜(炮)各半分。上四味,㕮咀,以水三升,同煎至二升。发时量意加熟水服。(《圣济总录》亥骨饮)②大枣四十九枚(去皮核),新莲肉四十九粒(去心),西木香一钱半,甘草二两(炙)。上用雄猪脊骨一尺二寸同煎药,用水五碗,于银石器煮,去肉骨,滤滓,取汁一碗,空腹任意呷服。忌生冷盐藏等物。以滓减去甘草一半,焙干为末,米汤调服,不以时。(《三因方》猪脊汤)

  7、治小儿脐赤肿:杏仁半两,猪颊车髓十八铢。上二味,先研杏仁如脂,和髓敷脐中肿上。(《千金要方》)

  8、治小儿眉疮:猪颈骨髓六七枚,白胶香二钱。同入铜器熬稠,待冷为末,麻油调涂。(《纲目 》)

  9、治中蛊毒,令人腹内坚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痛变无常:猪骨髓五两,蜜一升。上同煎之令熟,分为十度服之,日三四服。(《圣惠方》)

查看详情

燕窝

  燕窝

  别名:燕窝菜、燕蔬菜、燕菜、燕根。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肺、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Collocalia esculenta Linnaeus的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

  形态特征完整者呈不整齐的半月形或船形,常凹陷成兜状,长6-10cm,宽3-5cm;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附着于岩石一面较平,另一面微隆起,窝的内部粗糙,似丝爪络样,放大镜下可见细小羽毛。质硬而脆,断面细腻,呈角质样光泽。浸水后柔软膨胀,晶亮透明,轻压有弹性。气微腥,味微咸,嚼之有粘滑感。

  燕窝的用法用量

  内服:绢包,煎汤或蒸服,5-10g;或入膏剂。

  燕窝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阴润燥,益气补中,化痰止咳。

  主治:久病虚损,肺痨咳嗽,痰喘,咯血,吐血,久痢,久疟,噎膈反胃,体虚遗精,小便频数。

  燕窝的配伍

  1、治体虚自汗:黄芪20g,燕窝5g。煎服,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2、治虚劳咳嗽:沙参二钱,燕窝三钱,百合五钱。共炖烂食。(《不知医必要》)

  3、治体虚遗精:土燕窝10g,莲肉10g,芡实10g,熟地15g,黄精15g。将土燕窝蒸熟,以后四味煎液送服,每晚睡前服。(《中国动物药》)

  燕窝的禁忌

  湿痰停滞及有表邪者慎服。

  《随息居饮食谱》:“病邪方炽勿投。”

  燕窝的相关论述

  1、论燕窝为补虚理痨之圣药:吴仪洛:“燕窝,大养肺阴,化痰止嗽,补而能清,为调理虚损痨瘵之圣药,一切病之由于肺虚不能清肃下行者,用此皆可治之。”(《本草从新》)

  2、论燕窝清补,忌鸡汁、冰糖同煎:赵学敏:“《从新》云:(燕窝),今人用以煮粥,或用鸡汁煮之,虽甚可口,然乱其清补之本性,岂能已痰耶?有与冰糖同煎则甘壅矣,岂能助肺金清肃下行耶?”(《纲目拾遗》)

  3、《本草从新》:“(燕窝)可入煎药,须用陈久者,色如糙米者最佳。燕窝脚(色红紫,名血燕),功用相仿。。.。。.假燕窝无边无毛(或微有边毛,皆伪为之),色白(甚有白如银丝者)。”

查看详情

玄精石

  玄精石

  别名:太阴玄精,太阴玄精石,太乙玄精石,阴精石,玄英石,龟背玄精石。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年久所结的小形片状石膏矿石,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形态特征:本品为类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的片状物,长约至2cm,边缘薄,中间厚,有的形似龟背。灰白色或略带淡灰棕色,有的中间夹杂黑色斑纹,半透明。质坚脆,折断面显玻璃样光泽。气微,味微咸。

  玄精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用时捣碎,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玄精石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降火,软坚,消痰。

  主治:主阳盛阴虚,壮热烦渴,头风脑痛,目赤障翳,重舌,木舌,咽喉肿痛,头疮,水火烫伤。

  玄精石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玄精石的配伍

  ①治伤寒三日,头痛壮热,四肢不利:太阴玄精二两,消石二两,硫黄二两,硇砂一两。上都细研入瓷瓶子中,固济,以火于瓶子周一寸熁之,约近半日,候药膏紫色,住火,待冷即出,用腊月雪水,拌令匀湿,入瓷罐中,堂屋后北阴下,阴干,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细研,以面糊为丸,如鸡头实大。先用热水浴后,以艾汤研下一丸,以衣盖汗出为度。(《圣惠方》正阳丸)

  ②治营卫不交养,心肾不升降,上实下虚,气闭痰厥,心腹冷痛,脏腑虚滑:硝石一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锅内,以微火微炒,用柳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恐伤药力,再研极细,名二气末),太阴玄精石(研飞)、五灵脂(水澄去沙石,日干)、陈橘皮(去白)、青皮(去白)各二两。舶上硫黄(用透明不夹砂石者)一两。上用五灵脂、二橘皮为细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药末拌匀,以好滴醋打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粒,空心粥饮下,甚者五十粒,小儿三、五粒,新生婴儿一粒。小儿慢惊风或吐利不止,变成虚风搐搦者,非风也,胃气欲绝故也,用五粒研碎,米饮送下。老人伏暑迷闷,紫苏汤下。妇人产后血逆上抢闷绝,并恶露不止及赤白带下,并用醋汤下。(《局方》来复丹)

  ③治冷热霍乱,分利阴阳:玄精石、半夏各一两,硫黄三钱。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海米次服三十丸。(《史载之方》)

  ④治休息痢久不差,面色青黄,四肢逆冷,不思饮食:太阴玄精二两,白矾半斤,黄丹二两,青盐半两。上药细研,入生铁铫子内,烧白矾汁尽为度,后以不蚛皂荚三挺,存性烧热,都研为末,用糯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玄精丸)

  ⑤治肺胃蕴热生痰:玄精石研极细。每服三分,炼蜜一匙和,白汤调下。(《方脉正宗》)

  ⑥治小儿夹风蕴热:太阴玄精石一两,石膏三分,龙脑半钱。上捣研极细。每服半钱,新汲水调下。(《普济方》珍珠散)

  ⑦治头风脑痛:玄精石末,入羊胆中阴干,水调一字,吹鼻小。(《千金方》)

  ⑧治眼赤涩:玄精石半两(研如粉,无,以马牙屑代之),黄柏(去粗皮,炙,捣末)一两。上二味,和研令极细,点两眥头。(《圣济总录》玄精石散)

  ⑨治眼生赤脉:玄精石一两,甘草半两。为细末。每服半钱,竹叶汤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玄精石散)

  ⑩治重舌口中涎出,水浆不收:太阴玄精石二两,牛黄、龙脑、朱砂各一分。上药,同细研为散。每度用药半钱,先于重舌上以披针披破出血,用盐汤漱口,然后掺药于舌上,咽津。(《圣惠方》牛黄散)

  ⑾治小儿头疮:太阴玄精石、寒水石各一分(研),轻粉、麝香各少许。上为细末。先以浓浆洗去疮痂,拭干,油调药涂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玄精石散)

  ⑿治汤火伤,疼痛不可忍:太阴玄精石不拘多少。锅子内大火煅,纸衬于地坑内出火毒一宿,研细散。每看多少,用冷水调,鸡翎扫之。(《圣济总录》玄精石散)

  玄精石的各家论述

  1.《纲目》:玄精石,与盐同性,其气寒而不温,其味甘咸而降。同硫黄、硝石,治上盛下虚,救阴助阳,有扶危拯逆之功,故铁瓮申先生来复丹用之,正取其寒,以配硝硫之热也。《开宝本草》言其性温,误矣。

  2.《本草经疏》:太阴玄精,伤寒阴证不宜服。咸能走血,用以引经入肾则可,多则反泻肾伤血矣。血病无多食咸,戒之。

  3.《本草汇言》:玄精石,成氏之消热痰,《开宝》之化积聚,《普济》之去目翳,《千金》止头风头痛者,皆本于结热为病之取用焉。倘属阳虚胃寒之疾,自当回避。如寇氏方之治阴证,四肢逆冷,狂言烦渴者,此指热邪传阴之证也。设属直中,安敢言此乎!

  4.《开宝本草》:除风冷邪气湿痹,益精气,妇人痼冷漏下,心腹积聚冷气,止头痛,解肌。5.《本草衍义》:合他药,涂大风疾。别有法,阴证伤寒。指甲面色青黑,六脉沉细而疾,心下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或时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腹疼,亦须佐他药兼之。6.《本草述》:治上盛下虚,疗痰结,目障翳,木舌,咽喉疮。

  7.《医林纂要》:补心消暑,去邪热,略同朴消。

  8.《得配本草》:汤火伤,调油敷,已破者干掺。

查看详情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图】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1、强壮身体

  黄芪泡水有增强体质的功效,科学家曾用实验证明:服用黄芪水的动物,明显比未服用黄芪水的动物体重增长快的多。中医方面认为,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可以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消失,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2、治疗脾气虚证

  喝黄芪水的好处有很多,其中还包括了防治脾气虚证。常见的脾气虚证主要表现为人体精神倦怠、气短、痰多等等情况。将黄芪和党参、白术、茯苓等一起煎水服用即可。

  3、治疗胃炎

  如果是患有实验性胃炎,那么日常多喝一些黄芪水,能够有效减轻症状,并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4、防治高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情况。喝黄芪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肿、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5、缓解缺铁性心脏病

  如果患者患有缺铁性心脏病,那么每天取出50克的黄芪用水煎煮,然后将药液分为三次服用。对身体恢复健康有着很好的作用。喝黄芪水还能有效的缓解心绞痛的情况。

  6、对付糖尿病浮肿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浮肿。面色蜡黄的情况,所以可以喝黄芪水,并且加上一些葛根效果更好;如果有出现下至溃疡的情况,那么再加上葛根、赤芍、丹参效果更好。

  7、治疗骨质疏松症

  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那可以适当地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这样可以有效地治疗下肢酸麻的情况。

  8、防治慢性鼻

  将黄芪和白术、防风一起煎水服用,能够有效的治疗虚汗、盗汗、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疾病,可以有效的防治慢性鼻炎。

  9、增强心肌收缩力

  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强壮身体之外,还包括了加强心肌收缩力,能够有效的预防身体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

  黄芪的副作用

  1、如果平时过量服用了黄芪水,会导致头晕,还会出现心烦气躁以及脸颊泛红的情况。

  2、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炽盛的患者,那么千万不要服用黄芪泡水,因为这不仅不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反而会加重病情。

  3、月经期间的女性也是不能够服用黄芪泡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感冒发热的患者也别服用黄芪茶,这不利于身体退烧。

  5、怀孕期间的女性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很有可能导致滑胎,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特别是孕晚期的准妈妈更是需要特别注意。

  黄芪的禁忌人群

  1、阴虚的人

  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

  2、湿热的人

  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湿热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

  3、热毒炽盛的人

  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4、红舌少唾液的人

  如果你出现嘴唇偏红舌质偏红、嘴巴变得很干缺少唾液,舌有黄苔等症状,一定不能吃黄芪。

  5、怀孕后期

  怀孕后期的孕妇们也不能食用黄芪,因属于补气之物,如果在后期还吃黄芪会造成胎儿过大,不利于生产。

  6、高血压者、脑出血者

  患有高血压者、脑出血者同样也不能食用,食用过后血压容易上升,会加重症状。

  7、体质偏热的人

  体质偏热者也不能食用黄芪,且食用过后会造成情绪易怒。

  黄芪的饮食搭配

  1、黄芪+枸杞

  功效:养颜抗衰老。

  适应症:适用于需要预防衰老的人士,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2、黄芪+当归

  功效:益气生血。

  适应症:适用于劳倦内伤、积热面赤、烦渴、脉虚大乏力及疮疡、血虚发热、诸气血不足等。

  3、黄芪+麦冬

  功效:养阴生津。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不止者。

  4、黄芪+甘草

  功效:平补气血。

  适应症:适用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中老年人群。

  5、黄芪+人参

  功效:甘温补气。

  适用症:适用于气虚所致神疲、食少、自汗等身体虚弱诸证。

  6、黄芪+白术

  功效:补气健脾。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脾弱所致倦怠乏力、乏气懒言等。

  7、黄芪+升麻

  功效:升阳举陷。

  适应症:适用于气虚下陷的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

  黄芪泡水喝的做法

  取黄芪5~10克,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即可,可反复冲泡。

  除了直接将黄芪泡水之外,也可以搭配其他的中药材或花草茶,如红枣、五味子、甘草、桂枝、红花、枸杞、玫瑰花等一同饮用。

  如果想最大程度地发挥黄芪药效,可取黄芪30克,水煎后服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黄芪熬粥,取黄芪50克左右,用煎过的汤液熬粥对身体也很有益;或者在炖肉时,也可加入少量黄芪,增加滋补功效。

查看详情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

  西洋参(学名:Panax quinquefolius)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木植物,别名花旗参、洋参、西洋人参、American ginseng,原产于加拿大的大魁北克与美国的威斯康辛州,中国北京怀柔与长白山等地也有种植。加拿大产的叫西洋参,美国参产的叫花旗参,服用方法分为煮、炖、蒸食、切片含化、研成细粉冲服等。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1、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西洋参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达到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

  2、保护心血管系统

  常服西洋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状表现为气阴两虚、心慌气短可长期服用西洋参,疗效显着。西洋参的功效还在于可以调节血压,可有效降低暂时性和持久性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恢复。

  3、提高免疫力

  西洋参作为补气保健首选药材,可以促进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有效抵抗癌症。

  4、促进血液活力

  长服西洋参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红血球生长,增加血色素。

  5、治疗糖尿病

  西洋参可以降低血糖、调节胰岛素分泌、促进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6、强化心肌及增强心脏之活动能力

  强壮中枢神经,安定身心并恢复疲劳,有镇静及解酒作用,增强记忆能力,对老人痴呆症有显着功效。

  7、对肝脏有调节副肾上腺素之分泌

  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能增强体力并对运动员具极大助益。

  8、抑制癌细胞生长

  增加免疫功能。助长消化,对慢性胃病和肠胃衰弱有助效。

  西洋参怎么吃

  一、含化法

  一般是在早饭前和晚饭后服用,每天用量为2到4克,最好在含服前,先将西洋参片在锅中蒸软后再服用,比较好咀嚼。

  二、冲粉

  取西洋参粉5克,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用纱布或者是滤纸包好,再倒入沸水服用,这样可以使饮用时,不用担心未溶解的粉末进入口中。

  三、炖服法

  需要在早饭前服用,取西洋参片2到5克,先用水浸泡,然后就碗口密封好后,放进锅中隔水蒸炖20到30分钟后就可以取出冷却食用。也可以适量地加入一些枸杞子,效果会更好。

  四、做汤

  取5克西洋参,这个很简单,就是在煮汤时一同放入共煮,每日服用一次。

  五、蒸服法

  需要一个鸡蛋与5克的西洋参粉,加适量水后,保持些许粘稠,不要太稀,然后搅拌均匀,放进锅里一起蒸,熟后服用。

  西洋参的食用禁忌

  1、禁忌喝茶

  因茶叶中含有多量的鞣酸,会破坏西洋参中的有效成分,必须在服用西洋参2~3日后才能喝茶,也最好不要喝咖啡,咖啡对西洋参的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2、禁忌24小时内食用萝卜

  西洋参为补气(温补元气),白萝卜是泄气的(清热解毒,清凉等作用),两种食物自相矛盾,不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讲不能吃,而且这两种食物是相g的,容易起过敏反应甚至中毒,而且从中医的药理上来说,白萝卜不光不能和西洋参一起吃,和许多补品都相g,有点时候生病吃白萝卜也会大大加重病情,比如感冒或者发水泡的时候。

  3、警惕不良反应

  有的人服西洋参后,会出现畏寒、体温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也有的会发生痛经和经期延迟;还有的会发生过敏反应,上下肢呈现散在性大小不等的水泡,瘙痒异常,停药后,水泡可自行吸收消退。

  4、身体健康别用西洋参

  如果身体有热症,比如口干烦躁、手心发热、脸色发红、身体经常疲乏无力,使用西洋参类补品可以达到调养的目的。反之,若咳嗽有痰、口水多或有水肿等状态时,就应避免服用西洋参,否则就会加重病情。另外,“非虚勿补”。如果身体并无不适,不宜经常服用西洋参含片。

  5、西洋参不利于湿症,服用时还要考虑季节性

  春天和夏天气候偏干,适合服用西洋参,不宜服用人参或红参;而秋、冬季节更适宜服用人参。

  西洋参片怎么吃

  1、用水煮

  将西洋参片切片,取3克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10分钟左右,趁早饭前空腹,将参片与参汤一起服下。

  2、炖服法

  将西洋参片每日取2~5克放入瓷碗中,加适量水浸泡3~5小时,碗口加盖,再将基置于锅内,隔水蒸炖20~30分钟,早饭前半小时服用。

  3、蒸服法

  将西洋参片用小火烘干,研成细末,每次取5克,用1个鸡蛋拌入,蒸熟后服用。

  4、含化法

  将西洋参片放在砂锅内用水蒸一下,使其软化,再切成薄片,放在干净的小玻璃瓶内或小磁瓶内,每日早饭前和晚饭后各含服2-4片,细细咀嚼咽下。

  5、冲服法

  将西洋参片用小火拱干,研成细粉,每次取5克置杯中,加入少量蜂蜜,用开水冲入,加盖后5分钟,可分数次服用,以空腹饮用为佳。

  6、配枣法

  取新鲜的西洋参片20克,大枣5枚,加水适量,隔水炖成参枣汤,每天早晨空腹和晚上临睡前服用。

  7、炖鸡法

  将老母鸡去内脏洗净,取西洋参片50克放入鸡肚内,再用线缝合鸡肚,加水淹没鸡体,不加盐,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炖,炖至鸡肉熟烂,汤液剩下三分之二即可,每天吃一小碗鸡肉和汤。

  来月经可以吃西洋参吗

  经期能吃西洋参吗?最好不要吃。西洋参性寒,味苦微甘,功能补肺阴、清火、生津液。然而,女性经期服用会出现虚寒而导致痛经等不良反应,所以在经期不要服用西洋参。

  不少女性,在月经来潮的前几天会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如抑郁、忧虑、情绪紧张、失眠、易怒、烦躁不安、疲劳等。一般认为,这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的比例失调有关。

  在月经来潮时,可出现食欲差、腰酸、疲劳等症状。此时,宜选用既有益肤美容作用,又对“经水之行”有益的食品、药品。宜选用的食品与药品有:羊肉、鸡肉、红枣、豆腐皮、苹果、薏苡仁、牛肉、牛奶、鸡蛋、红糖、益母草、当归、熟地、桃花等。

  更年期可以吃西洋参吗

  西洋参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能滋补气血,养阴养颜,固本培元,对女性月经不调、色斑、脱发、虚胖、更年期烦躁等都有很好的效果,让女人容光焕发;对产后、术后及久病体弱人群非常适宜。

  那么更年期可以吃西洋参吗?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西洋参中的皂苷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达到静心凝神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等症状。对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有特效。

  但睡眠本身不好的人不宜在晚上吃西洋参,而是在上午和或者下午3点之前吃,这样既能充分吸收西洋参的有效物质,起到安神消烦的效果,又不至于因为提神作用反而睡不着。

  对于有更年期症状或者工作压力大容易烦躁的职业女性来说,除了可以单独吃西洋参外,还可以吃一些平肝安神的东西,比如说加点枣仁、知母,同西洋参一起煲汤喝。

查看详情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图】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

  1.抑制心肌收缩频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使心肌收缩频率明显受到抑制。

  2.促进造血

  促进造血也是当归的功效与作用之一,当归水浸泡在水中后产生的物质均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血球细胞的生成,故有抗贫血作用。

  3.抗癌作用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中,最终要的就是预防癌症的作用,尤其是妇科肿瘤,以气血停滞、瘀血凝聚者。

  4.抗菌作用

  当归粉煎剂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有轻度抑制作用。

  5.改善肺通气功能

  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改善肺通气功能,体力有相当恢复。

  6.提高免疫力

  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也有免疫调解和恢复作用,当归对健康人的淋巴细胞转化也有促进作用。

  7.治病

  当我们出现血虚症或贫血,症见眩晕、疲倦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等,以及血虚腹痛、头痛时,我们可将当归与熟地黄、白芍,或羊肉、黄芪等补血益气之物相配,治疗此类病效果极佳。经来腹痛。浓缩当归丸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当归的营养价值

  1、每100克当归含热量92大卡。

  2、当归含有蔗糖、果糖、葡萄糖。

  3、当归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E等维生素。

  4、当归含有17种氨基酸以及钠、钾、钙、镁等20余种无机元素。

  5、当归含挥发油以及正丁烯、内酯、烟酸、阿魏酸和半萜类化合物。

  使用当归的注意事项

  当归泡水用量不能太大

  无论是将当归作为什么样的食材或者是药材,千万不能够过量。大量的服用当归不仅不能令身体快速恢复健康,反而会导致一些副作用的出现,具体的表现为身体疲倦或者是瞌睡等。立即停止服用当归这些症状虽然可以消失,但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利于身体健康,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使用当归要避免用药不当

  在使用当归之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这种中药材的药性,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同时又不会损害身体健康。中医方面认为,当归性温味甘,使用之后可以起到活血补血的作用。但是,一些有火或者是热盛出血患者最好不要服用,除此之外,一些大便溏泄也千万不要服用,避免健康受到影响。

  不适合服用当归的人群

  怀孕期间的女性,儿童,慢性腹泻以及柑橘和腹部发胀的患者,建议都不应该服用当归或者是将当归泡水喝,否则健康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当归能够天天服用吗

  当归虽然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但如果天天服用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具体的症状表现稍微身体疲倦、打瞌睡以及倦怠无力等,严重影响了生活以及工作正常运转。除此之外,如果是一些肝火旺盛的人群长期服用当归,身体就会出现上火的毛病,不利于身体健康。

  女人吃当归的好处有哪些

  青年女性:当归调经、治痛经

  痛经是青年女性的常见问题,当归有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可活血化瘀,所以调经治痛经效果不错。

  医界称之为“妇科养血第一方”的“四物汤”就是由当归等四物组成。有一句话这样说,“一切补血诸方,又当从此四物而化也。”主要是滋补血气、使经血排出畅通,也可改善手脚冰冷,进补时还可以与鸡肉、排骨一起炖煮。

  专家解读:从四物汤方义来看,熟地以补血为主,有补肾填精的作用;当归补血、活血,补阴中之阳;川芎、芍药能缓血管痉挛,增加动脉供血。全方尽属血分药,构成了治血要剂。但经期不宜食用。

  中年女性:养血、活血又养颜

  人到中年,闭经、黄褐斑、蝴蝶斑等也会悄然而至。当归不仅有活血的作用来治疗妇科的瘀血病,还可以促使血液循环,保持血液通畅,让人看起来气色好,面如桃花。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就有记载,说当归是抗老消斑、美容健肤的“妇人面药”。

  专家解读:当归粉泡水还可以美容养颜。用量因人的体质而异,我们可从2克、3克起步,每天将2~3克的当归粉搁在杯子里,热水冲泡使其融化即可饮用。长期服用,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老年女性:补血养气最保健

  老年人一般都有很多病症夹杂缠身,难免体弱气虚,八珍汤可作为老年女性的良药,它主要由四物(当归、熟地、川芎、炒芍)加四君子(党参、茯苓、白朮、炙甘草)组成,不仅补血效果好,在养气方面也更是神效。

  专家解读:八珍汤适合脸黄、疲劳、气血两虚的女性,可补气补血,使脸色红润,冬天手脚冰冷的人喝这个也很好。经常喝对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但建议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服用,根据自己体质来辨别食用剂量和周期。

  男人吃当归的好处有哪些

  当归经现代药理研究,当归的主要功效有抗缺氧作用,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抗癌、护肤美容作用,可以活血、抑菌、抗动脉硬化。男人长期服用还可以增强免疫力。

  1、现代研究发现,当归含有大量的挥发油、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有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实验研究表明,当归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液量等。

  2、当归的水溶液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功能很强,因而能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对治疗黄褐斑、雀斑等色素性皮肤病收效良好,具有抗衰老和美容作用,有助于使人青春常驻。

  3、当归还能促进头发生长,用当归制成的护发素、洗发膏,能使头发柔软发亮,易于梳理。

  4、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为补血第一药,适用于心肝血虚证所致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唇甲浅淡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症。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