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百科/拔毒化腐生肌药
升药

  升药

  别名:红升、黄升、红粉。

  入药部位:为水银、白矾与火硝的加工品。

  形态特征:①红升(《外科传薪集》)

  又名:三仙红升丹(《集成良方三百种》),红粉。为橙红色或橙黄色块状物或粉末。块状者,厚约2毫米,一面光滑,略有光泽,一面较为粗糙,呈蜂窝状。质重而脆。气无,露于日光下颜色变深。以红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②黄升(《疡科遗编》)

  又名:黄升丹(《疡科遗编》)。为黄色或橙黄色的块状物或粉末,余同红升。以黄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升药的用法用量

  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调敷或作药拈。

  炮制:原料为水银、硝石、白矾各二两。先将硝石、白矾研细拌匀,置铁锅中,用文火加热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结。然后将水银洒于表面,用瓷碗覆盖锅上,碗与锅交接处用桑皮纸条封固,四周用黄泥密封至接近碗底,碗底上放白米数粒。将锅移置火上加热,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白米变成黄色时,再用文火继续炼至米变焦色。去火,放冷,除去泥沙,将碗取下。碗内周围的红色升华物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升华物为“黄升”;锅底剩下的块状物即“升药底”。用刀铲下后,宜密封避光贮存。

  升药的功效作用

  功效:拔毒排脓,除腐生新。

  主治:治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疮疡肉暗紫黑,疮口坚硬,久不收口。

  升药的禁忌

  本品有毒,腐蚀性较强,外用亦宜微量。

  升药的毒性

  用花生油调配红升丹呈混悬液,每组小鼠16只,给药剂量按30mg/kg等比级数1.5倍递增,经口灌胃。用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为120.98±1.71mg/kg,属中等毒性药物;在切掉大白鼠全层皮肤的2cm×2cm创面上撒布红升丹干粉4小时后,血脑、肝、肾等组织的含汞(Hg)量明显升高,内脏组织的含汞量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递增,以肾脏含汞量最多,其次为肝、血脑,各组各项含汞量均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红升丹蓄积系数为5.3,属轻度蓄积,但已和中度蓄积系数相临界。

  在蓄积毒性实验后,对存活的心、肝、肾、脑等脏器组织进行病检观察,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浊肿、坏死等病理改变。其原理是因为汞是一种原浆毒,与体内各种蛋白酶的巯基(-SH)具有特异性亲和力,能抑制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汞,可与体内蛋白形成疏松的蛋白化合物,使细胞发生各种营养不良性改变,甚至坏死。汞可通过肾、肝、结肠粘膜排泄,主要以肾脏为主,占汞全部吸收量的75%,汞由肾脏排泄时,会抑制实质细胞巯基酶系统的活性,故急性中毒者可见肾肿大,皮质增厚,肾小管上皮肿大坏死。

  升药的附方

  ①治一切痈疽并发背,烂脚恶疮:煨石膏四两,漂净冬丹五钱,上好黄升丹二钱。共为细末,和匀掺患处,即生肌长肉,且不藏毒。(《疡科遗编》九一丹)

  ②治下疳腐烂:升丹三分,橄榄炭三分,梅片一分。研极细末,麻油调敷,或干掺。(《药奁启秘》)

查看详情

轻粉

  轻粉

  别名:汞粉、峭粉、水银粉、腻粉、银粉、扫盆。

  性味:味辛,性寒。

  归经:归大肠、小肠经。

  形态特征:为白色有光泽的鳞片状或雪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遇光颜色缓缓变暗。气微。

  轻粉的用法用量

  内服:每次0.1~0.2g,一日1~2次,多人丸剂或装胶囊服,服后漱口。

  外用:适量,研末掺敷患处。

  炮制:用砖砌一炉灶,上有10个炉眼,每一炉眼放一平底锅。先将胆矾3.5斤、食盐3斤放于盆内,加水约3斤混合,放入水银6.25斤,搅拌成粥状,再加入红土约10大碗,拌和成半干半湿的软泥块,分成10份,捏成馒头形。另在平底锅中央撒一层沙土,将馒头状物分别放在沙土上,并用陶碗或瓷盆盖上,再用泥封固,以防泄气。先放在炉旁。每炉约用上等木炭47斤,先在炉外烧之全红,再装入各炉眼内,略烧片刻,即行通火,将炉眼中央摆成空型,若见有火苗之处,用炭压盖不使上燃,再将炉门关闭,开始闷火。等到炭已烧透,至无火苗,且外被一层白灰时,将已封固的平底锅放在每个炉眼上,将炉门关闭。22小时后开锅,则见锅内出现多数多角形片状雪花样结晶,用鸡翎扫下,拣去杂质,遮光密闭保存。红土与沙仍可继续使用。

  轻粉的功效作用

  功效: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

  主治:外治用于疥疮,顽癣,臁疮,梅毒,疮疡,湿疹;内服用于痰涎积滞,水肿臌胀,二便不利。

  轻粉的禁忌

  本品有毒,不可过量;内服慎用;孕妇禁服。

  轻粉的附方

  ①治诸疥疮:轻粉五钱匕,吴茱萸一两,赤小豆四十九粒,白蒺藜一两,白芜荑仁半两,石硫黄少许。上六味,捣研为散,令匀。每用生油调药半钱匕,于手心内摩热后,遍揩周身有疥处,便睡。(《圣济总录》神捷散)

  ②治人面上湿癣:轻粉、斑猫(去翅、足)。上研细,用温水以鸡翎扫之周围。(《普济方》轻粉散)

  ③治小儿生癣:猪脂和轻粉抹之。(《仁斋直指方》)

  ④治小儿头疮:葱汁调腻粉涂之。(《濒湖集简方》)

  ⑤治风虫牙疳,脓血有虫:轻粉一钱,黄连一两。为末掺之。(《普济方》)

  ⑥治杨梅疮癣:汞粉、大风子肉。等分为末,涂之。(《岭南卫生方》)

  ⑦治杨梅疮毒:轻粉、胡桃仁、槐花(炒,研)、红枣内各二钱(轻粉宜减量)。捣丸。分作三服,初日鸡汤下,二日酒下,三日茶下。三日服尽。(《杨诚经验方》)

  ⑧治杨梅:血丹、轻粉各等分。猪胆汁调搓。(《疡医大全》)

  ⑨治下疳阴疮:轻粉末干掺之。(《积善堂经验方》)

  ⑩治臁疮不合:轻粉五分,黄蜡一两。以粉掺纸上,以蜡铺之。敷在疮上,黄水出。(《永类钤方》)

  ⑾治小儿涎喘:无雄鸡子一个。用鸡子清入轻粉一分(宜减量),拌匀,银器盛置汤瓶上蒸熟,三岁儿食尽,当吐痰或泄。壮实者乃可用。(《串雅内编》轻粉顶)

  ⑿治水气肿满:汞粉一钱(乌鸡子去黄盛粉,蒸饼包,蒸熟取出),苦葶苈(炒)一钱。同蒸饼杵丸绿豆大。每车前汤下三、五丸,日三服。(《医垒元戎》)

  ⒀治血痢:腻粉五钱,定粉三钱。同研匀,用水浸蒸饼心少许,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艾一枝,水一盏,煎汤下。艾汤多亦妙。(《秘宝方》)

  ⒁治大小便关格不通,腹胀喘急:腻粉一钱(宜减量),生麻油一合。相合,空腹服之。(《圣惠方》)

  ⒂治大便不通,十月秘者:枣一枚(去核),腻粉一钱(宜减量)。上以腻粉纳于枣中,和白面裹之,于火上炙令熟,碾罗为末。以煎汤调,顿服之。(《圣惠方》)

  轻粉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而为轻粉,加以硫黄升而为银朱,轻飞灵变,化纯阴为燥烈,其性走而不守,善劫痰涎,消积滞,故水肿风痰湿热毒疮被劫,涎从齿龈而出,邪郁为之暂开,而疾因之亦愈。若服之过剂,或不得法,则毒气被蒸,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亡,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皲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废痼,其害无穷。”

查看详情

砒石

  砒石

  别名:砒黄(《日华子本草》),信砒(孙用和),人言(《本事方》),信石(《救急易方》)。

  性味:辛酸,热,有毒。

  归经:入肠、胃。

  形态特征:①红信石

  又名:红矾、红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和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红润、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

  ②白信石

  又名:白砒。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光泽玻璃状、绢丝状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本品极毒,不可口尝。以块状、色白、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以上药材,产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砒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2.5厘。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入膏药中贴之。

  炮制:去净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将口封严,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粉。

  砒石的功效作用

  功效: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

  主治: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

  药理作用:三氧化二砷具有砷剂的基本药理和毒理。砷有原浆毒作用,且能麻痹毛细血管,抑制含巯基酶的活性,并使肝脏脂变、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枯痔散中含有白砒,如给兔耳每日涂敷,可致干性坏死,以至脱落;实验表明,不含三氧化二砷的制品则无此作用。枯痔散中含砷量为8~16%左右,易自粘膜面吸收,应用不当,可致急性砷中毒。作为杀灭虫害的农药,误服中毒者亦有报道。急性中毒症状有呕吐、淘米水样腹泻、蛋白尿、血尿、眩晕、头痛、紫绀、晕厥、昏睡、惊厥、麻痹,以至死亡。暴发型可无上述明显症状,迅即发生虚脱、惊厥、麻痹而死亡。一般认为砷与含巯基酶结合,影响酶的活性,从而严重干扰组织代谢,出现中毒,所以临床急救时皆用二巯基丙醇解毒。

  临床应用:①治疗结核病

  将红矾制成5%溶液,用离子透入法直接透入到病灶上;或将红矾经三次升华精制后,制成2%等渗溶液行静脉注射;或将红矾加水煮沸,利用其蒸气熏蒸一定部位。治疗肺结核、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瘘管,均获得一定效果。治疗中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出现。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白砒3分,白矾、淡豆豉各3钱共研细末,制成散剂、丸剂或胶囊。成人每天0.5克,于睡前用冷开水送服,100天为一疗程。忌油腻食物。治疗69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20例,好转35例,其余无效。本品有毒,服后往往有腹部不适及脸面浮肿,唇舌发麻,浑身酸疼等反应。副作用严重者停药后即可自行消失。

  ③治疗花斑癣(汗斑)

  取白砒1份,硫黄10份,密陀僧10份,共研成粉末过筛,加等量姜汁和醋调成糊状。用时以鲜茄蒂蘸白砒糊剂涂擦患处,擦后立即在日光下晒1小时左右(如日光不强可适当增加10~20分钟),在日浴过程中仍可反复在患处涂擦糊剂2~3次。上、下午各治疗一次。治疗中不可擦破皮肤;如果皮肤原有破损,须待破损愈后再用。药物不可入口及接触粘膜。治愈后衣、被、毛巾等均应彻底清洗后煮沸。观察14例,治疗2~3天患处即见淡黑色痂皮(结痂后停药),4~8天后即脱屑而愈。治程中未发观任何副作用。

  砒石的禁忌

  有大毒,用时宜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日华子本草》:“畏绿豆、冷水、醋。”

  砒石的附方

  ①治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钱半(研飞如粉),豆豉一两半(好者,水略润少时,以纸裹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腊茶清极冷吞下,临卧,以知为度。(《本事方》紫金丹)

  ②治疟疾:人言一两(为末),飞面四两(与人言水和软饼,锅内焙干,为末用),白扁豆(末)二两,细茶(末)二两。上同和匀。每服小半钱,巳前半日用温茶调下,再用茶荡净。忌食酒面鱼等物。(《丹溪心法附余》不二散)

  ③治寒热店疟:人言一钱,绿豆(末)一两。为末,无根井水丸绿豆大,黄丹为衣,阴干。发日五更,冷水下五、七丸。(《本事方》)

  ④治休息痢经一、二年不差,羸瘦衰弱,兼治脾疼腰痛:砒(成块好者,乳细)、黄蜡各半两。上将黄蜡熔开,下砒,以柳条七个,逐个搅,头焦即换,俟用足取起,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痢,冷水下,脾疼亦然;腰痛冷酒下;并食前。小儿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汤使同上。(《局方》缚虎圆)

  ⑤治诸虫痛:砒黄(细研)一两。用水浸饮饼心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丸,用煮肉汤下,空心食前。(《圣济总录》砒黄丸)

  ⑥治五痔:好白矾四两。生砒二钱五,朱砂一钱(生研,令十分细)。上各研为细末,先将砒安在建盏中,次用白矾末盖之,用火煅令烟绝,其砒尽随烟去,止是借砒气于白矾中,将枯矾取出,研令十分细。先看痔头大小,将所煅白矾末入生朱末少许,二味作一处,以水调令稀稠得所,用篦子涂在痔上,周遭令遍,日三上;须仔细看痔头颜色,转焦黑,乃是取落之渐,至夜自有黄膏水流出,以布帛衬之,至中夜更上药一遍,至来日依旧上药三次,纵有些小疼痛不妨。换药时,用新水或温汤,在痔侧以羊毛笔轻手刷洗痔上,去了旧药,却上新药。次用荆芥汤洗之,三、二日之后,黄膏水流出将尽,仍看痔头焦黑为度,以篦子敲打痔头,见得渐渐坚硬黑色,却于枯药中增添生朱减退白矾,自然药力慢缓矣。(《魏氏家藏方》枯药)

  ⑦治瘰疬:信州砒黄细研,滴浓墨汁丸如梧桐子大,于铫子内炒令干后,用竹筒子盛。要用于所患处灸破或针,将药半丸敲碎贴之,以自然蚀落为度。觉药尽时更贴少许。(《灵苑方》)

  ⑧治鼠疬:信石(入绿豆同研)、斑蝥(去足、羽,为末)。上面糊为丸,黄丹为衣。用时打破,以醋浸一宿,其疮先以艾灸,次用此末。(《朱氏集验医方》)

  ⑨治走马牙疳:㈠用北枣去核,入信(石于)枣内,烧灰擦于肿处。(《普济方》)㈡信砒、铜绿各一分。研为细末,摊纸上。涂疳蚀处。(《普济方》青金散)

  ⑩治皮肤癌:白砒二钱,小麦粉一两。将小麦粉制成不粘手程度的浆糊状,加白砒,捻成线状细药条。用时将病变部位常规消毒,局麻后,用1号注射器针头在肿块周围0.5公分处刺入肿瘤根部,然后将药条由孔处插入,用无菌敷料盖上,待肿块脱落后,每日换药膏(用滑石粉一斤,煅甘石粉三两,朱砂一两,冰片一两,淀粉二两。共研细末,香油调成糊状)至愈。(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黑药条)

  ⑾治遍身生云头癣,作圈如画,或大如钱,或小如笔管文印:砒石一、二分。研极细,以米汤五、六匙稀调。以新毫笔以癣圈涂之。(《本草汇言》)

  砒石的相关论述

  ①《纲目》:“砒乃大热大毒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鼠雀食少许即死,猫犬食鼠雀亦殆,人服至一钱许亦死,虽钩吻、射罔之力,不过如此,而宋人着《本草》,不甚言其毒,何哉?此亦古者礐石之一种也。若得酒及烧酒,则腐烂肠胃,顷刻杀人,虽绿豆、冷水亦难解矣,此物不入汤饮,惟入丹丸。凡痰疟及呴喘,用此真有劫病立地之效。但须冷水吞之,不可饮食杯勺之物,静卧一日或一夜,亦不作吐;少物引发,即作吐也。其燥烈纯热之性,与烧酒焰消同气。寒疾湿痰,被其劫而怫越顿开故也。凡头疮及诸疮见血者,不可用此,其毒入经,必致杀人。”

  ②《本草汇言》:“砒石,祛时疟,除呴喘,化瘀肉之药也。凡时行疟疾,因暑热外受,生冷内伤,寒热不均,相因病疟,内蓄痰涎,伏于营分,故发则寒热往来,头眩胸闷,少服一厘,冷水吞下,伏涎顷消,故疟疾可止。如呴喘之病,因肺有伏积冷涎,或触冒寒暑风湿之邪即发,或遇怒色劳伤即发,或值饥饱失度即发,少用一、二厘,温汤调服,伏涎顿开,故呴喘可除。如化瘀肉一证,凡痈疽发背,诸溃疡证,脓血内闭不出,瘀肉坚硬不腐,以致脓溃日深,生肉日败,以砒石末数厘,和入黄蜡条内,纳入痈毒疮中,则瘀腐白化,脓血自行,但见效即去,不可多用久用也。然大毒之性,又不可轻行妄试,如疟疾邪未汗出,表邪未清(宜清解温散),或久疟阴虚阳乏(宜大补气血),砒石不可用也;如呴喘肺热里虚,或兼阴虚劳损(宜滋养正气),砒石不可用也;如瘀肉不化,由于阳气不充,胃虚不食,痈疡见七恶而神气萎弱者,砒石不可用也。”

查看详情

铅丹

  铅丹

  别名:黄丹、朱丹、红丹、漳丹、彰丹、朱粉、松丹、陶丹、铅黄、丹粉。

  性味:辛、咸,微寒。有毒。

  归经:入心、脾、肝经。

  入药部位:纯铅经加工制造而成的四氧化三铅(PB3O4)。

  形态特征:橙黄色或橙红色质重的细粉,光泽暗淡,不透明,用手摸之,光滑细腻。不溶于水,部分溶于稀液。

  铅丹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熬膏。

  炮制:将纯铅放锅内加热炒动,利用空气使之氧化,然后放石臼中研粉,用水漂洗,将粗细粉分开,细粉再经氧化24小时,过筛。

  铅丹的功效作用

  功效:拔毒生肌,敛疮。

  主治:外用治疮疡肿毒,创伤出血,烧烫伤。

  铅丹的禁忌

  本品有毒,不宜内服,慎防铅中毒。

  铅丹的附方

  ①治一切痈疽发背,疼痛不止,大渴闷乱,肿硬不可忍:黄丹七两,蜡二、三两,白蔹二两(锉),杏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乳香二两(末),黄连一、二两(链),生油一升。上药白蔹等三味,以生绵袋盛,入油慢火熬半日,滤出,下黄丹,以柳木蓖搅,候变黑,膏成,入蜡,乳香更熬,硬软得所,用瓷盒内盛,故帛摊贴,日二换之。(《圣惠方》黄丹膏)

  ②治臁疮久不愈,并风癣疥癞血风等疮:黄丹(淘洗七次,净取)一两五钱,黄连五钱,川芎五钱,海螵蛸三钱,轻粉、潮脑、水龙骨。上为极细末,以生桐油调为膏,夹纸做成,着肉面针刺数十孔,第一日用二贴,第二、三日用一贴,第四、五日用一贴,第六、七日以后,三日换一贴。尚存如钱大一处,不能收口,以松香四两,葱头一把,共捣烂,置于碗中,以滚白水冲下,良久去水,取药捻成饼贴疮上。尚有针细一孔,流水不完,取蒜头、葱头内第二层白皮,贴三、四日。(《疡科选粹》黄丹膏)

  ③治破伤水入,肿溃不愈:铅丹、蛤粉等分。上二味,同炒令变色。掺疮上水即出。(《圣济总录》铅丹散)

  ④治外痔:黄丹、滑石各等分。上为细末。新汲水调涂,日三、五次上。(《婴童百问》丹石散)

  ⑤治金疮并一切恶疮:上等虢丹、软石膏不以多少(火煅通红)。上细研和令如桃花色。掺伤处。(《百一选方》桃红散)

  ⑥治痘毒,脓水淋漓:黄丹、轻粉各五分,黄连末二钱。上研匀。搽患处。(《小儿痘疹方论》丹粉散)

  ⑦治小儿口疮:黄丹一钱,生蜜一两。上相和深瓯盛,甑内蒸令黑为度。每用少许,鸡毛刷蘸口内。(《普济方》大效金丝膏)

  ⑧治目赤及翳:铅丹、乌贼骨大小等分。上二味合研细,和白蜜如泥,蒸之半食久,冷,着眼四眦,日一。(《千金方》)

  ⑨治眼卒生珠管:铅丹半两,鲤鱼胆汁量铅丹多少用。上二味,合调如膏。点注目眦中,日三、五次。(《圣济总录》铅丹膏)

  ⑩治汤火伤:黄丹一两,潮脑五钱。为末。以蜜调匀,涂患处。(《疡医大全》)

  ⑾治蝎螫人:黄丹醋涂之。(《补缺肘后方》)

  ⑿治风痫:铅丹二两,白矾二两。为末,用砖一口,以纸铺砖上,先以丹铺纸上,次以矾铺丹上,然后将十斤柳木柴烧过为度,取出细研。每服三至五分,温酒下。(《博济方》驱风散)

  ⒀治赤白痢:黄丹一两(炒令紫色),黄连一两(去须,微炒)。上药捣罗为末,以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生姜、甘草汤下五丸。(《圣惠方》)

  ⒁治消渴:铅丹二两,栝楼八两,茯苓、甘草(炙)各一两半,麦冬八两(去心)。上五味捣筛为散。旦以浆服方寸匕,日二。(《千金翼方》铅丹散)

  ⒂治腋气:腻粉、明矾、红丹各等分。上为末。临睡时抹之。(《续本事方》)

  铅丹的相关论述

  ①《本草衍义补遗》:“丹出于铅而曰无毒,又曰凉,予观窃有疑焉。曾见中年一妇人,因多子,于月内服铅丹二两,四肢冰冷强直,食不入口。时正仲冬,急服理中汤加附子,数帖而安,谓之凉而无毒可乎?”

  ②《纲目》:“铅丹,体重而性沉,味兼盐、矾,走血分,能坠痰去怯,故治惊痫癫狂,吐逆反胃。能消积杀虫,故治疳疾、下痢、疟疾有实积。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为外科必用之物也。”

查看详情

石灰

  石灰

  别名:垩灰、希灰、石垩、五味、染灰、散灰、白灰、味灰、锻石、石锻、矿灰、白虎。

  性味:味辛、苦、涩,性温。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石灰岩经加热煅烧而成的生石灰,及其水化产物熟石灰,即羟钙石,或两者的混合物。

  形态特征:生石灰:主为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有微细裂缝,多孔。白色或灰色;条痕白色。不透明。土状光泽。体较轻,质硬,易砸碎,断面粉状。以块状、色白、无杂石及其他杂质者为佳。

  熟石灰:为粉末状或为疏松块体,白色或淡灰白色,土状光泽。以粉细、色白、无硬者为佳。

  石灰的用法用量

  内服:1-3g,入丸、散;或加水溶解取澄清液服。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取水溶液涂搽。

  石灰的功效作用

  功效:解毒蚀腐,敛疮止血,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痈疽疔疮,丹毒,瘰疬痰核,赘疣,外伤出血,水火烫伤,下肢溃疡,久痢脱肛,疥癣,湿疹,痱子。

  药理作用:石灰水与香油混成为油包水乳剂,生成钙皂及甘油。钙可促使毛细血管收缩,抑制体液外溢。甘油有吸水作用,使创面迅速干燥。油脂又能保护表皮减少空气对创面之刺激,有利于上皮之生成,大黄石灰水能缩短凝血时间,并能防腐。

  石灰的禁忌

  内服不入汤剂。疮口红肿禁用;孕妇慎用;外用腐蚀,只局限于病变部位,不得波及周围健康皮肤。

  石灰的附方

  1、治疔肿:石灰三分,马齿苋二分。上二味捣,以鸡子白和敷之。(《千金要方》

  2、治痄腮肿痛:配调石灰敷之。(《简便单方》)

  3、去疣目:苦酒渍石灰六七日,滴取汁点疣上,小作疣即落。(《千金要方》)

  4、治肠随肛出:熬石灰令热,布裹熨之,随按令入,冷即易。(《外台》引崔氏方)

  5、治疥:淋石灰汁洗之。(《孙真人食忌》)

查看详情

炉甘石

  炉甘石

  别名:甘石、卢甘石、羊肝石、浮水甘石、炉眼石、干石。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肝、脾经。

  形态特征:1、药材性状: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气微,味微涩。

  2、饮片性状:呈白色、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粉末;体轻,质松软而细腻光滑。气微,味微涩。

  炉甘石的用法用量

  用法:外用适量。

  炮制:取净炉甘石,照明煅法煅至红透,再照水飞法水飞,干燥。

  炉甘石的功效作用

  功效: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主治:用于目赤肿痛,睑弦赤烂,翳膜遮睛,胬肉攀睛,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瘙痒。

  炉甘石的附方

  1、治诸般翳膜: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沸汤化开,温洗,日三次。(《本草纲目》引《宣明论方》)

  2、治目暴赤肿:炉甘石(火煅,尿淬)、风化硝等分。为末。新水化一粟米点之。(《本草纲目》引《御药院方》)

  3、治风眼流泪烂弦:炉甘石二两,以黄连一两煎水,入童尿半盏,再熬,下朴消一两,又熬,成,以火煅石,淬七次,洗净,为末,入密陀僧末一两,研匀,收点之。(《本草纲目》引《卫生易简方》)

  4、治目暗昏花:炉甘石(研)、代赭石(煅,醋淬七次)、黄丹(水飞)各四两。为末。白沙蜜半斤,以铜铛炼去白沫,更添水五、六碗,熬沸,下前末,文武火熬至一碗,用铜器搅,试将药滴水中沉下为度,以夹纸四重滤,于瓷器内贮密封。不时点之有验。(《卫生易简方》)

查看详情

硼砂

  硼砂

  性味味甘、咸,性凉。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硼酸盐类硼砂族矿物硼砂Borax

  硼砂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3g。

  外用:适量,沸水溶化冲洗;或研末撒。防腐生用,收敛煅用。

  硼砂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消痰,解毒防腐。

  主治:内服,治痰热咳嗽及噎膈积聚、诸骨鲠喉;外用,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胬肉,阴部溃疡。

  硼砂的药理作用

  1、防腐作用;

  2、抗惊厥作用;

  3、毒性。

  硼砂的配伍

  1、治咽喉肿痛:蓬砂、白梅等分。捣丸芡子大,每噙化一丸。(《纲目》引《经验方》破棺丹)

  2、治风热喉痹,缠喉风:焰硝一两半,硼砂半两,脑子一字,白僵蚕一分。上为末研匀,以竹管吹半钱许入喉中。(《三因方》玉钥匙)

  3、治口疮:蓬砂、青黛、龙脑、薄荷、石膏(煅)各等分。上为极细末,每用少许临卧敷口中。(《景岳全书》蓬砂散)

  4、治舌肿胀:好硼砂为细末,用薄批生姜蘸药揩舌肿处,少时即退。(《普济方》)

  5、治牙齿动摇:草乌头紧实者一枚(炮令七分熟),西硼砂一两。上件为细末,每用少许擦牙。(《杨氏家藏方》西硼散)

  硼砂的禁忌

  体弱者慎服。

  硼砂的相关论述

  ①李中梓:“蓬砂色白味辛,专入肺部,痰嗽咳等证,皆肺火也,故咸治之。”(《雷公炮制药性解》)

  ②倪朱谟:“此剂淡渗清化,如诸病属气闭而呼吸不利,痰结、火结者,用此立清。”(《本草汇言》)

查看详情

走马胎叶

  走马胎叶

  性味:味微辛,性寒。

  归经:归心、脾经。

  入药部位: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叶。

  走马胎叶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走马胎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去腐,生肌活血。

  主治:疮疖,下肢溃疡,跌打损伤。

  走马胎叶的配伍

  治崩漏:走马胎叶30g,鬼针草60g。水煎服。(《常用中草药识别与应用》)

  走马胎叶的相关论述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鲜叶捣烂外敷疮疖肿痛,下肢溃疡,跌打扭伤。”

查看详情

松香

  松香

  别名松脂、松膏、松肪(《本经》),松胶香(《刘涓子鬼遗方》),沥青(《卫生宝鉴》),白松香(《滇南本草》),松胶(《纲目》),黄香(《本草原始》),松脂香(《草木便方》)。

  性味苦、甘、温。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或同属数种植物的树脂除去挥发油后,所留存的固体树脂。

  松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1~3钱,入丸散或浸酒服。外用适量,入膏药或研末敷患处。

  炮制:松香:置铜锅中,用微火加热熔化,捞去杂质,倾入水中,候凉后取出,干燥。

  制松香:取葱煎汤,加入松香粉,煮至松香完全熔化,乘热倒入冷水中,取出,阴干。(每松香100斤,用葱10斤)

  松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燥湿,生肌止痛

  主治:适用于痈疖疮疡,湿疹,外伤出血,烧烫伤。

  松香的配伍

  ①治一切肿毒:松香八两,铜青二钱,蓖麻仁五钱,同捣作膏,摊贴甚妙。(《怪证奇方》)

  ②治疖肿,痈疽,疔疮:松香粉二两,酒精二百毫升,加热溶解,瓶口密封备用,以干棉球蘸取药液搽患处,每天一至二次。(《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③治痈疽肿毒溃破:脓水淋漓,脓头不出:炼过松脂一两,滴明乳香、真没药(俱放瓦上,焙出油)各五钱,樟脑一钱,共为细末,掺入毒内,拔脓散毒。(《外科全书》)

  ④治一切瘘:炼成松脂末,填疮孔令满,日三、四度。(《圣惠方》)

  ⑤治淋巴结核溃烂:黄香一两,研为细粉。有脓水者,干撒,干者用猪油调敷。(《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⑥治疥癣湿疮:松胶香研细,约酌少入轻粉,衮令匀,凡疥癣上,先用油涂了,擦末。(《刘涓子鬼遗方》)

  ⑦治瘙痒疮疥:用炼过松脂五钱,大黄、荜拨各一两;樟脑、槟榔各五钱。共为极细末,用猪油一两,和研为丸,加水银八钱再研,以水银散,不见点为度。每遇瘙痒疥癣,以药丸疮上磨之。(《刘涓子鬼遗方》)

  ⑧治神经性皮炎:松香、猪油各适量,煮成糊状,涂患处,日数次。(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⑨治阴囊湿痒欲溃者:板儿松香为末,纸卷作筒,每根入花椒三粒,浸灯盏内三宿,取出点烧,淋下油搽之;先以米泔洗过。(《简便单方》)

  ⑩治软疖频发:通明沥青八两,铜绿二两,麻油三钱,雄猪胆汁三个。先溶沥青,乃下油胆,倾入水中扯拨,器盛。每用绯帛摊贴,不须再换。(《纲目》翠玉膏)

  ⑾治小儿白秃疮:炼过松脂、黄丹各五钱,轻粉三钱。共为细末,菜油调搽;先用米泔汤洗净搽药,一日一次。(《简集方》)

  ⑿治头癣:明矾一斤半,煅枯研细,嫩松香三两,鲜猪油半斤。将松香包入油内,用松明柴点燃猪油,使松香油熔化滴下,冷却后加入枯矾,调匀,涂患处,使之结痂;隔天去痂再涂,不用水洗。(《全展选编·皮肤科》)

  ⒀治一切风热疮,小儿头疮:沥青、黄蜡、芝麻油各十两,巴豆十四个。上先将沥青、麻油、黄蜡熬成汁;次入巴豆,不住手搅,候巴豆焦黑,去巴豆不用;次入腻粉二钱,再搅极匀,放冷,敷疮上。(《卫生宝鉴》软青膏)

  ⒁治历节诸风,百节酸痛不可忍:松脂三十斤炼五十遍,酒煮十遍,二十遍亦可;炼酥三升,温,和松脂三升熟搅,令极调匀,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⒂治历节风:松膏一升,酒三升,浸七日,服一合,日再,数剂愈。(《千金方》)

  ⒃治肝虚目泪:炼成松脂一斤,酿米二斗,水七斗,曲二斗,造酒频饮之。(《纲目》)

  ⒄治小儿紧唇:炙松脂贴之。(《圣惠方》)

  ⒅治风虫牙痛:刮松上脂,滚水泡化,漱口。(《濒湖集简方》)

  ⒆治虫蛀牙痛:炼过松脂一两,菜油三钱,火上熬化,将冷凝,加入真蟾酥五分,用筋搅匀,取米粒大,内入牙痛隙处。(《梅师集验方》)

  ⒇治耳久聋:松脂三两(炼),巴豆一两,相和熟捣,可丸,以薄棉裹入耳孔中塞之,日一度易。(《梅师集验方》)

  (21)治妇人白带:松香五两,酒二升,煮干,木臼杵细,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摘元方》)

  (22)治疠风,皮肤瘙痒,须眉脱落,身面俱起紫泡:白松香不拘多少,于砂锅内煎九次,每煎一次,露一宿,九次煎如沙者良,方可服,若服此药,终生不可吃盐,若犯必发。(《滇南本草》)

  松香的相关论述

  ①《本草经琉》:“松脂,味苦而兼甘,性燥,燥则除湿散风寒;苦而燥,则能杀虫;甘能除热,胃中伏热散,则咽干消渴自止。痹者,风寒湿合而为病也。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此死肌之所由来也。湿热之邪散,则血不瘀败,荣气通调而无壅滞,故主疽恶疮;荣和热散,则头疡、白秃、疥瘙、风气俱愈矣。热消则荣血和,风湿去则卫气安,脾胃健五脏无病,可知。”

  ②《本草汇言》:“松脂,如入疡科敷贴料中,可去脓拔毒,腐秽初作或初溃者可用,如久溃疡脓血已尽,气虚血寒,肉泛而不敛者,用此不惟不能生新肌,反增溃烂,延流及肉,损人筋脉,不可胜言,用者当细审之。”

查看详情

蜂胶

  蜂胶

  性味:辛、温。

  归经: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工蜂用以填塞和光滑蜂巢的分泌物。

  蜂胶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制成酊剂或软膏涂敷。

  内服:制成片剂或醇浸液,1-2g。

  蜂胶的功效主治

  功效:润肤生肌;消炎止痛。

  主治:主胃溃疡;口腔溃疡;宫颈糜烂;带状疱疹;牛皮屑;银屑病;皮肤裂痛;鸡眼;烧烫伤蜂胶的禁忌

  蜂胶的配伍

  治鸡眼: 蜂胶适量。先将患部用热水浸泡,并以刀片削去表层病变组织,然后将一小块比病变范围稍大的小饼状蜂胶紧贴患处,用胶布或洁净布条数层固定。约六、七天后鸡眼从它的穴窝中自行脱落,此后还需再贴上药六、七天,待患处皮肤长好为止。〔《中华皮肤科杂志》(4):240~241,1959〕

  蜂胶的各家论述

  1.《中华皮肤科杂志》:治鸡眼、胼胝、疣和寻常疣。

  2.《东北动物药》:治恶性肿瘤和创伤有效。

  3.江西《中草药学》:保护肉芽组织,利于伤口愈合,对皲裂亦有疗效。

查看详情

蜂蜡

  蜂蜡

  性味:甘,微温。

  归经:脾;胃;大肠经。

  药部位:本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分泌的蜡。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呈黄色、淡黄棕色或黄白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体较轻,蜡质,断面砂粒状,用手搓捏能软化。有蜂蜜样香气,味微甘。

  蜂蜡的用法用量

  用法:外用适量,熔化敷患处;常作成药赋型剂及油膏基质。

  炮制:用时熔化,澄清,除去杂质。

  蜂蜡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涩,敛疮,生肌,止痛。

  主治:外用于溃疡不敛,臁疮糜烂,创伤,烧、烫伤。

  蜂蜡的配伍

  ①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忍,后重,或面青手足俱变者:黄蜡三钱,阿胶三钱。同溶 化,入黄连末五钱,搅匀,分三次热服。(《金匮要略》调气饮)

  ②治产后三日内,下诸杂五色痢:阿胶一两,蜡如博棋三枚,当归一两半,黄连二两,黄柏 一两,陈廪米一升。以水八升,煮米蟹目沸,去米纳药,煮取二升,去滓,纳胶、蜡令烊, 分四服,一日令尽。(《千金方》胶蜡汤)

  ③治老少下痢,食入即吐:白蜡方寸匕,鸡子黄一个,石蜜、苦酒、发灰、黄连末各半鸡子 壳。先煎蜜、蜡、苦酒、鸡子四味,令匀,乃纳连、发,熬至可丸乃止,二日服尽。(华佗)

  ④治急心疼痛:黄蜡,灯上烧化,丸芡子大,百年霜为衣,井水下三丸。(《纲目》)

  ⑤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蜡一钱。以清酒二盏,煎三、五沸,投蜡令销,顿服。(《圣济 总录》蜡酒方)

  ⑥治痈疽发背已成未脓之际,恐毒气不能外出,必致内攻,预服此丸,护膜护心,且亦散血 解毒:白矾一两二钱,黄蜡一两,雄黄一钱二分,琥珀一钱(另研极细),朱砂一钱二分,蜂 蜜二钱(临入)。先将白矾、雄黄、琥珀、朱砂四味碾研极细,另将蜜、蜡铜勺内熔化,离火 片时,候蜡四边稍凝时,方入上药,搅匀,共成一块,以一人将药火上微烘,众手急丸,小 寒豆大,用朱砂为衣,磁罐收贮。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食后送下,病甚者,早晚日进二次 。(《外科正宗》琥珀蜡矾丸)

  ⑦治代指:蜡、松胶。相和,火炙,笼代指。(《千金翼方》)

  ⑧治小儿脚冻,如有疮:浓煎蜡涂之。(姚和众)

  ⑨治臁疮、金疮、汤火等疮:黄蜡一两,香油二两,黄丹半两。同化开,顿冷,瓶收,摊贴 。(《王仲勉经验方》)

  ⑩治诸般疮毒,不拘生在何宫,初起即消,已成即溃:黄蜡一两,白矾六钱。将蜡熬化稍冷 ,入矾末,为丸豆大。疮在上,服一两,在下服七钱,小儿减半,酒和开水下。忌葱三日。 (《医学集成》)蜡矾丸)

  (11)治汤火伤疮,赤疼痛,毒腐成脓,用此拔热毒,止疼痛,敛疮口:麻油四两,当归一两,煎焦去滓,入黄蜡一两,搅化放冷,摊帛贴之。(《医林集要》)

  (12)治被伤风湿如疟者:黄蜡一块,热酒化开服。与玉真散对用尤妙。(《瑞竹堂经验方》)

  (13)治肺虚隔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满,肢体倦疼,咽干口苦,燥渴欲饮冷,肌瘦发热,减食嗜卧,音声不出:黄蜡(滤去滓,用浆水煮,秤)八两,蛤粉四两(研末)。上件,每两作十五丸,用前蛤粉为农养药,每服一丸,胡桃瓤半个,细口爵温水下,临卧闭口不语。(《普济方》立效丸)

  (14)治呃逆不止:黄蜡烧烟熏二、三次。(《医方摘要》)

  (15)治雀目:黄蜡不以多少,器内熔成汁,取出入蛤粉,相和得所成球。每用以刀子切下二钱,以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麻绳扎定,水一碗,同入铫子内煮熟取出,乘热熏眼,至温冷并肝食之,日二,以平安为度。(《姚僧坦集验方》)

  蜂蜡的各家论述

  1.《纲目》:蜜之气味俱厚,故养脾。蜡之气味俱薄,故养胃。厚者味甘而性缓质柔,故润脏腑。薄者味淡而性啬质坚,故止泄痢。张仲景治痢有调气饮,《千金方》治痢有胶蜡汤,其效甚捷,盖有见于此欤。

  2.《本草求真》:凡荡除下焦之药,以此(蜡)裹丸,亦免伤上焦之意。

  3.《本经》: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

  4.《别录》:疗久泄辟后重见白脓,补绝伤,利小儿。

  5.《本草通玄》:贴疮生肌止痛。

查看详情

桐油

  桐油

  别名:桐子油(《纲目》)。

  性味:甘辛,寒,有毒。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所榨出的油。

  桐油的用法用量

  外用:涂擦、调敷或探吐。

  桐油的功效主治

  功效探吐风痰。

  主治:外用治疥癣,臁疮,汤火伤,冻疮皲裂。

  桐油的配伍

  ①治血风臁疮:㈠胡粉(煅过,研)、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㈡船上陈桐油石灰(煅过)、人发(拌桐油炙干)。为末,仍以桐油调作膏,涂纸上,刺孔贴之。(《简便单方》)

  ②治慢性溃疡:桐油、鲜桑白皮适量。捣烂,敷于创面,干后再换,直至痊愈为止。(《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③治脚肚风疮如癞:桐油、人乳等分。扫数次。(《濒湖集简方》)

  ④治酒齄赤鼻:桐油入黄丹、雄黄敷之。(《摘元方》)

  ⑤治冻疮皲裂:桐油一碗,发一握。熬化瓶收,每以温水洗令软,敷之。(《救急方》)

  ⑥解砒石毒:桐油三升灌之,吐即毒解。(《华佗危病方》)

  ⑦治被火灼伤:桐油、石灰。先将石灰搅水澄清,取清水,入桐油数滴,急以竹枝搅之,半时起白色胶质,敷患部,清快异常。(《中医科学》(4):63,1936)

  ⑧治指疔:用纱布浸桐油包患处;或将患指浸泡在桐油内。(《贵州草药》)

  桐油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外科炎症

  以桐油和石膏粉调敷患处。如用药及时,对急性化脓性炎症有促使其吸收消退或局限的作用。据65例各种软组织急性炎症的观察结果,用药1~10天后有46例炎症完全消失,6例炎症局限,症状好转;13例脓肿缩小,自行破溃或经小型切开引流而痊愈。用于急性阑尾炎11例,于3~14天全部治愈;阑尾脓肿17例,除1例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而死亡外,其余均在7~15天治愈;慢性盆腔附件炎13例,均于3~6天痊愈;其他如膈下脓肿、腹腔脓肿、急性胆囊炎、局限性腹膜炎、扁桃体脓肿、齿槽脓肿等,用药后亦有良好效果。治疗过程中,须根据病情需要结合其他疗法,如应用抗菌素、输液、输血等。对已经成熟的脓肿或业已切开引流者,及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溃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应及时采取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制剂及用法:以桐油30~40毫升与生石膏粉100克混和,调匀后涂于纱布或油纸上,外敷患处。腹腔炎症则敷于病变部位的腹前壁上;盆腔附属器官炎症敷于下腹,或采用阴道坐药方法;扁桃体炎及齿槽脓肿等敷于下颌部。敷药宽度必须超出炎症浸润范围。根据病情轻重每日换药1~3次

  ②治疗灼伤

  力求在灼伤后10分钟内,把灼伤的肢体浸泡于桐油桶里,浸泡时间以病人患肢离开油桶后疼痛消失或只有轻微灼感为止。浸泡后用消毒纱布沾生桐油敷贴患处,每天更换1次,至创面干燥为止。试治9例,浸泡后灼伤处周围红肿明显缩小,起泡也减少。Ⅲ度灼伤焦痂干燥后脱落自愈。没有出现感染,且愈后瘢痕柔软,不引起功能障碍。

  ③治疗寻常疣

  先用缝衣针或小刀将疣的表面轻轻刮破,随即将油桐果的胶汁滴在疣面,听其自然干涸结痂,自行脱落。如患处脱痂后,仍有部分疣组织尚未脱落者,再滴药1~2次,以愈为度。滴药后不要用水洗涤患处,以免影响结痂。治疗8例,除1例多发性滴药3次未效外,其余7例单纯性经滴药1~3次均脱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查看详情

獭皮毛

  獭皮毛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鼬科动物水獭、江獭、小爪水獭的皮毛。

  獭皮毛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烧灰研末,3-6g。

  外用:适量,烧灰撒。

  炮制:宰杀后,剥取皮,撑开,晾开。

  獭皮毛的功效作用

  功效:水利;解毒;止血。

  主治:主水饮;痔疮;烧烫伤;外伤出血

查看详情

水黾

  水黾

  别名:水马(《本草拾遗》),水爬虫(《纲目》),婆子(《东医宝鉴》),水和尚,水豆油(蔡邦华《昆虫分类学》)。

  性味:有毒。

  归经: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水黾科昆虫水黾的全虫。

  水黾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5-10只。

  水黾的功效作用

  主治:主疟疮;痔疮。

查看详情

鹅毛

  鹅毛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归胆、肺经。

  入药部位:为鸭科动物家鹅的羽毛。

  鹅毛的用法用量

  内服:煅存性研末,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炮制:宰鹅时拔取羽毛,晒干。

  鹅毛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消肿,收湿敛疮。

  主治:痈肿疮毒,风癣疥癞,湿疹湿疮,噎膈,惊痫。

  鹅毛的配伍

  1、治肿毒:血管鹅毛一握,铜锅炒焦,腐皮包裹,酒吞下。初起者效。(《救生苦海》)

  2、治痈毒:鹅毛(煅灰)一两,明矾二两。研末,面糊为丸。每服二钱,好酒下。(《年希尧集验良方》)

  3、治无名肿毒并疮毒:白鹅毛(烧灰存性)二两,麻黄梢三钱,麻黄根三钱,五倍子(烧灰存性)六钱。共为细末,蜜为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用好酒吞下,酒不妨尽量热饮。(《心医集》)

  4、治诸肿毒痛甚,有脓即溃,无脓即消: 鹅毛(烧灰)一两,雄黄三钱,川乌、草乌各钱半。黄蜡熔化,入前药为丸。每服一钱,好酒送下。 (《纲目拾遗》)

  5、治瘰疬初起: 白鹅大者二只,取周身毛翎, 并口脚黄皮,新瓦焙焦为末。分作十服,每日食后服之。 (《养素园传信方》)

  6、治男妇溜脓肥疮,脓窠疮,蜡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妇人阴疮湿痒: 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随病上下,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戒暴怒、房劳、炙煿、发毒之物。(《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宝丹)

  7、治大麻风: 苦参一斤,鹅毛半斤(煅存性)。为末,陈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每日二次。(《赤水玄珠》参毛丸)

  8、治天火丹:鹅毛烧灰,香油调敷。(《丹溪治法心要》)

  9、治喉蝶癣: 鹅毛灰三分,儿茶二钱,牛黄三厘,雄黄一钱, 人中白一钱半(煅存性)。如吃深,加珍珠(煅存性)一分。为末。先将生桐油探刷一番,后用药吹入,加胆矾更妙。 (《养素园传信方》)

  10、治艾火带,乃灸火所伤,烂痛不可忍: 雉鸡毛、鹅毛。烧灰敷之效。 (《同寿录》)

  11、治噎食病: 白鹅尾毛烧灰,米汤每服一钱。(《纲目》)

  12、治误吞指环或铜钱及钩绳: ①鹅毛半两烧灰。细研如粉,以粥饮调半钱服下。(《圣惠方》)②鹅毛一钱(烧灰),磁石(皂子大,煅),象牙一钱(烧存性)。为末。每服半钱,新汲水下。(《小儿医方妙选》通气散)

  13、绝胎方:血管鹅毛烧灰、百草霜各一钱,行经后酒调下。(《纲目拾遗》引《保和堂秘方》)

  鹅毛的相关论述

 

  《本经逢原》:“昔人治疠风方中,取纯白鹅通身之毛及嘴足之皮与肫肝内皮,同固济,煅灰存性,和风药用之,为风行之向导也。”

查看详情

猫油

  猫油

  性味味甘;微咸;性平。

  归经:肺经。

  入药部位:为猫科动物家猫的脂肪油。

  猫油的用法用量

  用法:适量,涂擦。

  炮制:捕捉猫后,杀死,剥皮,剖腹,取出脂肪,置锅内小火炼制取出油,冷却。

  猫油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生肌。

  主治:主烧烫伤。

查看详情

蜣螂

  蜣螂

  别名:蛣蜣、渠(虫却)、天社、转丸、弄丸、推丸、胡蜣螂、推车客、天水牛、推屎虫、黑牛儿、铁甲将军、大乌壳硬虫、夜游将军、屎蜣螂、滚屎虫、车屎客、牛屎虫、推车虫、大将军、触角牛、粪球虫、铁角牛、独角牛。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金龟子科动物屎壳螂Catharsius molossus (Linnaeus)的全虫。

  形态特征:虫体呈椭圆形,长3-4cm,宽1.8-3cm,黑褐色,有光泽。雄虫较雌虫稍大,头部前方呈扇面形,易脱落,中央具角突1支,长约6mm。前胸背板呈宽关月形,顶部有横形隆脊,两侧各有角突1枚,后胸约占体长的1/2,为翅覆盖。雌虫头部中央及前胸背板横形隆脊的两侧无角状突。前翅革质,黑褐色,有7条纵向平行的纹理,后翅膜质,黄色或黄棕色。足3对,体质坚硬。有臭气。

  蜣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研末,1-2g。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捣烂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洗净,干燥,筛去灰屑。

  蜣螂的功效主治

  功效:破瘀,定惊,通便,散结,拔毒去腐。

  主治:用于癓瘕,惊痫,噎膈反胃,腹胀便秘,痔漏,疔肿,恶疮。

  蜣螂的配伍

  1、治小儿惊风,不拘急慢:蜣螂一枚。杵烂,以水一小盏,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滓饮之。(《纲目》)

  2、治膈气吐食:地牛儿二个,推屎虫一公一母。同入罐中,待虫食尽牛儿,以泥裹煨存性,用去白陈皮二钱,以巴豆同炒过,去豆,将陈皮及虫为末,每用一、二分,吹入咽中,吐痰三四次愈。(《孙天仁集效方》)

  3、治大、小便秘,经月欲死者:推车客七个,士狗七个。上新瓦上焙干为末,用虎目树皮(樗白皮)向南者,浓煎汁调,只一服,经验如神。 (《续本事方》推车散)

  4、治赤白痢、噤口痢及泄泻:黑牛儿烧研。每服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 (《纲目》引李延寿方)

  5、治鼻中息肉,不闻香臭:蜣螂十枚,纳青竹筒中,以刀刮去竹青,以油单裹筒,令密,纳厕坑中,四十九日,取出曝干,入麝香少许,同细研为散。涂于息肉上。《圣惠方》

  6、治小儿重舌:烧蜣螂末,和唾敷舌上。(《子母秘录》)

  蜣螂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服。

  蜣螂的相关论述

  1.《本经》:“主小儿惊痫瘛疭,腹胀寒热,大人癫疾狂易。”

  2.《别录》:“主手足端寒,肢满,奔豚。”

  3.《药性论》:“治小儿疳虫蚀。”

  4.《本草拾遗》:“治蜂瘘,烧死蜣螂,末和醋敷之。”

  5.《日华子》:“能堕胎,治疰忤;和干姜敷恶疮,出箭头。”

  6.《本草权度》:“去大肠风热。”

  7.《本草求原》:“治小儿积滞,土包烧食。”

  8、《别录》:“蜣螂,生长沙池泽。五月五日取,蒸藏之,临用当灸。勿置水中,令人吐。”

  9、《本草图经》:“蜣蜋心,主丁疮……其法:一味贴疮,半日许可再易,血尽根出遂愈。蜣蜋心,腹下度取之,其肉稍白是也……盖出葛氏《肘后方》。”

查看详情

升药底

  升药底

  别名:灵药渣,红粉底。

  性味:辛、涩,热;有毒。

  入药部位:本品为水银、火硝和明矾混合升华炼制成粗制氧化汞(黄升或红升)后的残留物。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厚片状,通常直径3-7cm,厚0.3-0.7cm。白色至淡黄色;条痕白色,微带黄色调。一面较平坦或具极细小也,另一面粗糙或呈蜂窝状。质硬脆,可折断,断面多数为淡黄色,有的散有红色点或线。气微臭。以厚片状、淡黄色、纯净者为佳。

  升药底的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调涂。

  升药底的功效主治

  功效:杀虫止痒,收湿生肌。

  主治:主疥癣,湿疹,黄水疮,皮肤溃烂。

  升药底的禁忌

  本品有毒,均作外用,不可内服。

  升药底的相关论述

  1.《药材资料汇编》:治疥癣。

  2.《中药志》:用于疥疮,能杀虫止痒。

查看详情

白丁香

  白丁香

  别名:麻雀粪、家雀粪、树麻雀、雀苏、雄雀矢、青丹。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文鸟科动物麻雀Passermontanus(L.)的粪便。

  形态特征:干燥的雀粪,呈圆柱形,有时稍弯曲,长5-8mm,直径1-2mm。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质稍硬,易折断。断面棕色,呈粒状。气微腥臭。

  白丁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为丸、散,2.5-5g。

  外用:研细调敷或和乳汁点眼。

  炮制:去净泥土或杂质,晒干。

  白丁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消积,明目。

  主治:用于积聚,疝气。外用治目翳,痈疽疮疖,扁桃体炎。

  白丁香的禁忌

  肾虚有火及孕妇忌服。

  白丁香的配伍

  1、诸痈不消已成脓,惧针,不得破,令速决雀屎涂头上,干即易之,雄雀屎佳。坚者为雄。(《梅师集验方》)

  2、吹奶:白丁香15g,捣碎成散剂,每次服3g,温酒调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

查看详情

酸枣树皮

  酸枣树皮

  性味:味涩,性平。

  入药部位: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的树皮。

  酸枣树皮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涂;或浸酒搽;或煎水喷涂;或熬膏涂。

  炮制:全年均可采剥,晒干。

  酸枣树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敛疮生肌,解毒止血。

  主治:常用于烧烫伤,外伤出血,月经不调,崩漏。

  酸枣树皮的配伍

  (1)治烧伤(I~II度):酸枣树皮晒干研末,用60%乙醇溶液(高出药末1cm为宜),48小时后取出浸液过滤后喷涂创面。(《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2)酸枣树皮500g,黄柏125g,加水1500ml,煎成300ml,喷涂创面。(《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查看详情

砒霜

  砒霜

  性味:味辛、酸,性热。

  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砒石经升华而成的三氧化二砷精制品。

  形态特征:本品为块片或粉末状。白色,体重,无臭,无味,极毒,不可口尝。

  砒霜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内服:入丸、散,每日量1-3mg。

  炮制:将砒石捣碎,放在阳城罐内,灌口用铁碗底盖住,碗和罐的接合处用盐泥封固,铁碗内装满水,将罐放在炉上用慢火烧2-3h,使其产生升华附着在铁碗底部,凉后揭开取下,并除去罐里残留的杂质,将升华物再入罐内反复烧炼2-3次,即得极净的砒霜。

  砒霜的功效主治

  功效:蚀疮去腐,杀虫,劫痰,截疟。

  主治:用于痔疮,瘰疬,痈疽恶疮,走马牙疳,癣疮,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

  砒霜的药理作用

  1、三氧化二砷是毒性较大的砷化物,口服吸收后可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脏器,以骨和毛发贮存量最多,时间亦长,即使脱离接触数月至数年仍可测得。主要由肾脏和消化道,部分由皮肤、毛发和指甲排出。哺乳妇女可由乳汁排出。

  2、三氧化二砷为原浆毒,对蛋白质的巯基有巨大亲和力,能抑制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许多含巯基的酶,如抑制丙酮酸氧化酶,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抑制磷酸酯酶,损害细胞的染色体,阻碍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葡糖-6磷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使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发生障碍。

  3、三氧化二砷还直接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也可抑制血管舒缩中枢,使血管平滑肌麻痹,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砷剂能使肝脏脂肪变性、肝小叶中心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

  4、抗肿瘤作用。

  砒霜的禁忌

  本品大毒,内服宜慎。

  体虚及孕妇禁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外用面积不宜过大。

  砒霜的配伍

  1、治哮嗽:砒霜、面、海螵蛸各一钱。为末,水调作饼子,慢火炙黄,再研令细。每服一字,用井花水作一呷,服良久,吐出为度。小儿减半。忌食热物。(《赤水玄珠》)

  2、治疟百方不瘥者:砒霜一钱,乳香五钱,半夏十钱。为细末,用棕子尖和为丸,如皂角子大。大发时以醋汤下一丸。(《奇效良方》)

  3、治鸡眼:砒霜9.4g,地骨皮63g,红花31.25g,桃仁15.6g,蓖麻油适量,淀粉适量,制成软膏。外用,用胶布固定,2-3d换药1次。(《全国医药产品大全》砒红鸡眼膏)

  4、治颈淋巴结核:砒霜22.5g,蟾蜍、巴豆、白胡椒各15g。分别研粉和匀,入红枣11枚(去核),葱白24g,共捣,混合,制成400丸,晾干备用。取药丸1粒用两层纱布包好,两端用线扎紧,一端留线10cm。将扎好的药丸慢慢塞入患侧中鼻道,留线用胶布固定鼻翼旁,每次8-10h,每星期2次为1疗程。已溃者,用此丸油浸液外搽,每1-3d换药1次,直至愈合。瘘管形成者,可用油纱条浸药油后,塞入管腔内。切勿内服,孕妇禁用。(《浙江中医杂志》1983,18(8):352)

  砒霜的相关论述

  1、论砒霜热毒甚于砒石,非疟疾所宜。谬希雍:“砒霜,禀火之毒气,复兼煅炼,《本经》虽云味苦酸,而其气则大热,性有大毒也。酸苦涌泄,故能吐诸疟风痰在胸膈间。大热大毒之物,故不可久服,能伤人也。”“砒黄既已有毒,见火则毒愈甚,而世人多用砒霜以治疟,不知《内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法当清暑、益气、健脾,是为正治,岂宜用此大热大毒之药。如果元气壮实,有痰者服之,必大吐,虽暂获安,而所损真气实多矣。”(《本草经巯》)

  2、论砒霜虽有大毒,又为治病之必需。张石顽:“砒霜疟家常用,入口吐利兼作,吐后大渴,则与绿豆汤饮之。砒性大毒,误食必死。然狂痴之病,又所必需,胜金丹用之无不应者。枯痔散与白矾同用,七日痔枯自落,取热毒之性以枯歹肉也。”(《本经逢原》)

查看详情

木竹子

  木竹子

  别名:岭南倒捻子(《中国树木分类学》),岭南山竹子(《广州植物志》),木竹果、冬竹子、龙檬果、罗楝子、黄牙果、染牙果(《广西野生资源植物》),竹橘(《陆川本草》)。

  性味:味甘,平。

  归经:入脾经。

  入药部位:为藤黄科植物岭南山竹子的果实、果核、树皮。

  木竹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适量。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果实冬季成熟转黄色时采摘,树皮全年可采。

  木竹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消炎止痛,收敛生肌。

  主治:主清热,利百脉,通调水脏,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关格闭拒不通,脾虚下陷,肛门坠脱不敛。清热,凉大肠,去积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气。

  木竹子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内服50%山竹树皮溶液,每次30毫升,每天2次。婴儿酌减。治疗170例,用药3~5天即痊愈。单纯性及中毒性均可使用。

  ②用于拔子弹:取山竹树内皮研碎,加入海棠油,熬成膏状,外敷患部。用于战伤拔子弹、弹片,观察3例,均有效。

  木竹子的配伍

  ①治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牙周炎,痈疮溃烂:山竹子果核或树皮粉末撒患处。(《广西中草药》)

  ②治铁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鲜果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查看详情

铅霜

  铅霜

  性味:味甘、酸,性寒。

  归经:归心、肺经。

  入药部位:为用铅加工制成的醋酸铅。

  形态特征:本品为针晶或板状结晶体。白色,具金属光泽。体重,于干燥空气中易风化成颗粒或粉末,无金属光泽。无臭,味酸。易溶于水或甘油,稍溶于乙醇,不溶于醚。其水溶液有甜味。以色白、具金属光泽者为佳。

  铅霜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3m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配成膏剂外涂。

  铅霜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敛疮,止血,坠痰镇惊。

  主治:用于牙疳,口疮,溃疡,鼻衄,痰热惊痫。

  铅霜的药理作用

  1、收敛止泻作用;

  2、有消痰、镇惊作用;

  3、毒性:吸入属剧毒,对实验动物致癌证据充分。人接触可能致癌。

  铅霜的配伍

  1、治小儿惊热,镇心神:铅霜半两(细研),人参半两(去芦头),茯神半两,朱砂半两(研细,水飞过),麝香一分(细研)。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下五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铅霜丸)

  2、治喉痹:铅白霜半两,青黛一两,甘草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末,醋和为丸,如鸡头实大。含化咽津,痰出。(《圣济总录》比金丸)

  3、治咽喉肿痛:铅白霜、南硼砂、柿霜、糖霜。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咽下,食后。(《杨氏家藏方》铅霜散)

  4、治口舌疮:铅霜一分,龙脑半钱,滑石一分。上件药,细研为散。每用少许,贴疮上,有涎即吐却。(《圣惠方》铅霜散)

  5、治堕肠、翻花、鼠奶等痔,热痛不可忍,或已成疮者:铅白霜、白片脑各半字。用好酒少许,研成膏子涂之。(《婴童百问》胜雪膏)

  铅霜的禁忌

  脾胃虚弱及外感风寒之痰嗽者禁服。

  铅霜的毒性

  成人一次口服2-3g可中毒,致死量为50g。故不宜过量久服,以免引起铅中毒。

  中毒症状:出现面呈土黄色或灰白色的“铅性面容”,口中有金属味,齿龈铅线,腹绞痛,便秘或腹泄,贫血,肝肿大,黄疸,精神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多发性神经炎,尿毒症等铅中毒。

  铅霜的相关论述

  1、论铅霜治病在上焦:李时珍:铅霜“其坠痰、去热、定惊、止泻,盖有奇效,但非久服常用之物尔;病在上焦者,宜此清镇。”(《纲目》)

  2、论铅霜除热生津:缪希雍:铅霜“味甘酸,气大寒,无毒,凡中风惊悸,未有不因痰热所生,胸膈烦闷多滑,亦火热炎灼所致,甘寒能除热生津,则痰结消,惊悸平,风自愈也。其主解酒毒,亦取其除热生津之意耳,并治吐逆,镇静去怯,黑须发。”(《本草经疏》)

查看详情

硇砂

  硇砂

  性味:味咸、苦、辛,性温。

  归经:归肝、脾、胃经。

  药部位:为氯化物类卤砂族矿物卤砂(硇砂)Sal Ammoniac的晶体或人工制成品。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扁块状晶体;上表面粗糙,呈粗晶粒状或乳状凸起,白色、淡灰白色。底面不平坦,多呈致密细粒状;淡黄色至黄色(硫磺)。条痕白色。体轻,质脆,易砸碎。断面纤维状。玻璃光泽。具硫磺气,味咸而苦,有强烈刺舌感。易溶于水,在乙醇中略溶。

  硇砂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细撒;或调敷;或入膏贴;或化水点、涂。

  内服:0.3-1g,入丸、散。本品不入煎剂。

  炮制:1、硇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砸成小块。

  2、制硇砂:取净硇砂,捣碎,研细,加开水溶化,过滤,再将滤液倒入容器内,加入适量醋,隔水加热蒸发,随时将液面析出白霜捞出,直至不析出为止。干燥。每硇砂100kg,用醋50kg。制后能使药物纯净,并降低毒性。

  硇砂的功效主治

  功效:消积软坚,化腐生肌,祛痰,利尿。

  主治:用于癓瘕积聚,噎膈反胃,喉痹肿痛,痈肿,瘰疬,翳障,息肉,赘疣。

  硇砂的药理作用

  1、内服适量有祛痰、利尿作用。

  2、有增强机体特异免疫功能的作用。

  硇砂的配伍

  1、治疔疮:硇砂、雄黄、天南星、砒霜各等分,麝香少许。上研为细末。用竹针针开用药,到黄水出,疮已。(《宣明论方》)

  2、治瘰疬经久不瘥:硇砂一分,斑蝥三七枚(以糯米拌炒,米黄为度,去头、翅、足),干漆半两(炒令黄色),水马三七枚(去足,炒黄),白芷半两,滑石一两,桂心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粥饮调下一钱,晚食前再服。(《圣惠方》硇砂丸)

  3、治喉痹咽塞热痛:沙参、丹砂(研)、硇砂(研)、人参、玄参、丹参。上六味等分,捣研为末,炼蜜丸如鸡头实大。食后,临卧含一丸化之。(《圣济总录》二砂丸》)

  4、治鼻生息肉:硇砂一钱,轻粉三分,冰片五厘,雄黄三分。上共为末。每日五六次点之,渐化为水。(《外科正宗》硇砂散)

  5、治积年瘀肉翳障:琥珀半两,真珠末一两,珊瑚半两,朱砂半两,硇砂(白者)半两,马牙消半两,乌贼鱼骨半两(先于粗石磨去其涩,用好者一钱)。上药都入新钵内,研三日,令极细。每日三五度点之。(《圣惠方》琥珀散)

  6、治面上疣目,久不瘥:硇砂、硼砂、铁锈、麝香等分。研,搽三次。(《集效方》)

  7、治蚰蜒入耳:硇砂(研)、胆矾(研)各一分。上二味研细。用鸡翎管吹一字许入耳。(《圣济总录》硇砂吹耳方)

  硇砂的禁忌

  内服宜慎,不宜过量,孕妇禁服。肝、肾功能不全及溃疡病患者慎服。生品有腐蚀性,忌内服,只作外用。

  硇砂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一飞为酸砂,二飞为伏翼,三飞为定精,色如鹅儿黄,和诸补药为丸,服之有暴热,飞炼有法,亦能变铁。”

  2、《四声本草》:“硇砂,使。生不宜多服,光净者良,今北庭为上。”

  3、《日华子》:“北庭砂,畏一切酸。凡修制,用石灰、黄丹作柜,煅赤使用。”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