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百科/止血药
小蓟

  小蓟

  别名:青青菜、荠荠菜、刺儿菜。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土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小蓟的用法用量

  用法:5~12g。

  炮制:1、小蓟: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2、小蓟炭:取净小蓟段,照炒炭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操作工艺。)炒至黑褐色。

  小蓟的功效作用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主治: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药理作用:1、止血试验:剪去小鼠尾尖,使血连续流出,给予小蓟浸剂后能较显著地缩短出血时间。自小蓟煎剂中提取一种黄白色粉末状物质,配成7%水溶液,用于创伤表面,而有良好的止血效应。

  2、小蓟含儿茶酚胺类物质,小蓟煎剂有直接的拟交感神经药的作用,其作用可被可卡因和麻黄碱所增强,被苄胺唑啉和加氢麦角碱所对抗,且不易受利血平耗竭儿茶酚胺的影响。小蓟煎剂对麻醉后破坏脊髓的大白鼠有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对于清醒动物,静注小蓟制剂也能看到短暂的升压作用。小蓟制剂的升压成分耐热性强,煮沸浓缩不影响它的升压作用(此点与肾上腺素不同)。

  3、小蓟煎剂对离体兔心和蟾蜍心脏均有兴奋作用。

  4、动物试验:对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

  5、有镇静作用。

  6、抑菌:水煎剂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小蓟的禁忌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②《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③《本草汇言》:“不利于气虚。”

  小蓟的配伍

  1、妇人阴痒:小蓟煮汤,日洗三次。(《普济方》)

  2、鼻塞不通:小蓟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外台秘要方》)

  3、金疮出血不止:小蓟苗捣烂涂之。(孟诜《食疗本草》)

  4、堕胎下血:小蓟根叶、益母草五两。水二大碗,煮汁一碗,再煎至一盏,分二服,一日服尽。(《圣济总录》)

  5、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千金方》)

  小蓟的相关论述

  1、《别录》:养精保血。

  2、《本草纲目》:破宿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疮出血,呕血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藏器)。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苗:去烦热,生研汁服(并大明)。

查看详情

大蓟

  大蓟

  别名: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

  性味:甘、苦,凉。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

  大蓟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9~15g,鲜品可用30~60g。

  外用:适量,捣敷衍。用于止血宜炒炭用

  炮制:除去杂质,抢水洗或润软后,切段,干燥。

  大蓟的功效作用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主治: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大蓟的配伍

  1、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圣惠方》)

  2、舌硬出血不止: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普济方》)

  3、崩中下血:大、小蓟根一升,酒一斗,渍五宿,任饮。亦可酒煎服,或生捣汁。温服。 (《千金方》)

  4、小便热淋:马蓟根,捣汁服。(《圣惠方》)

  5、小儿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刺蓟叶新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简要济众方》)

  6、癣疮作痒:刺蓟叶,捣汁服之。(《千金方》)

  大蓟的附方

  ①治心热吐血、口干: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频服。(《圣惠方》)

  ②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蓟一握。捣,绞取汁,服半升。(《本草汇言》)

  ③治肺热咳血:大蓟鲜根一两。洗净后杵碎,酌加冰糖半两,和水煎成半碗,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热结血淋:大蓟鲜根一至三两。洗净捣碎,酌冲开水炖一小时,饭前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妇人红崩下血,白带不止:大蓟五钱,土艾叶三钱,白鸡冠花子二钱,木耳二钱,炒黄柏五钱(如白带,不用黄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⑥治肠痈、内疽诸证:大蓟根叶、地榆、牛膝、金银花。俱生捣汁,和热酒服。如无生鲜者,以干叶煎饮亦可。(《本草汇言》)

  ⑦治肺痈:鲜大蓟四两。煎汤,早晚饭后服。(《闽东本草》)

  ⑧治疔疖疮疡,灼热赤肿:大蓟鲜根和冬蜜捣匀贴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跌扑损伤,瘀血作痛:大蓟汁,和热酒饮。(《本草汇言》)

  ⑩治结核于项左右,或栗子疮红肿溃烂出脓久不收口者:独根大蓟,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猪肉,或单用,煨点水酒服。外用新鲜大蓟捣烂,入发灰、儿茶、血竭同拌,敷疮口,生肌。(《滇南本草》)

  ⑾治汤火烫伤:大蓟新鲜根,以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包麻布炖热绞汁涂抹,日二、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妇女干血痨或肝痨,恶寒发热,头疼,形体消瘦,精神短少:新鲜大蓟二两,黄牛肉四两。共入罐内煮烂,天明吃毕后复熟睡。忌盐。(《滇南本草》)

  ⒀治漆疮:大蓟鲜根一握。洗净,加些桐油捣烂,用麻布包炖热绞汁涂抹,日三、四次。(《福建民间草药》)

  ⒁治副鼻窦炎:鲜大蓟根三两,鸡蛋二至三个。二味同煮,吃蛋喝汤。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全展选编·五官科》)

  ⒂治带状疱疹:大蓟、小蓟、鲜牛奶各适量。将大、小蓟放在鲜牛奶中泡软后,捣成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大蓟的相关论述

  1、《别录》: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2、《本草纲目》:作晕扑损,生研,酒并小便任服。又恶疮疥癣,同盐研之(大明)。

查看详情

地榆

  地榆

  别名:黄瓜香、玉札、山枣子。

  性味:苦、酸、涩,微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1、地榆: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粗糙,有纵纹。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2、绵地榆:本品呈长圆柱形,稍弯曲,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地榆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炮制:1、地榆: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洗净,除去残茎,润透,切厚片,干燥。

  2、地榆炭:取净地榆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地榆的功效作用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临床应用:①治小儿肠伤寒

  4~14岁小儿用地榆1两,白花蛇舌草5钱,水3碗煎至60毫升内服,4岁以下减半。每日2~3次,待体温下降后改为每天服1次,至大便培养阴性为止。经治57例14岁以下的患儿,结果49例治愈,8例无效。治愈病例平均退热天数为7.3天,最短2天,最长19天。实验证明,1:5或1:10的地榆汤均有抑菌作用。治疗中未见副作用发生。

  ②治疗烧伤

  将地榆焙干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另用麻油(或菜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搅拌使成糊状,盛于消毒缸内备用。用时将药糊直接涂于创面,可以很快形成1层厚厚的药痂,能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创面迅速愈合等作用。一般适用于一、二度烧伤、烫伤病人。地榆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对抗绿脓杆菌感染。亦可采用地榆酒精液(地榆洗净晒干,研粗末用70~75%酒精渗漉提取清液,煮至液面出现薄膜,冷却备用)涂布烧伤创面,每日2~3次,不包扎。涂布次数以创面形成干痂而不出现龟裂为度。对已污染的创面应先行清创处理。通过一、二度烧伤患者40例的观察,证明此法对浅度烧伤,特别对中小面积、污染较轻的烧伤效果较好,一般经12~24小时创面上可形成1层棕色保护膜,这对防止细菌污染、减少创面渗出,均有良好影响。

  ③治疗皮肤病

  将地榆炙黄,研细末过筛,以凡士林配成30%药膏,外敷患部。敷膏前依皮损的不同情况先以油类擦洗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经治湿疹及湿疹样皮炎,脂溢性湿疹,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及糜烂感染型足癣等疾患共109例,结果治愈47例,显效及有效50例。平均治愈日数为8.3天。以湿疹及湿疹样皮炎的治愈率最高,脂溢性湿疹及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共26例全部有效。实践证明,30%地榆膏有止痒、收敛、消炎等作用。另有用生地榆1两,加水约600毫升,熬成300毫升药液,冷却后湿敷患处流水部位(热湿敷可起反作用)。半小时后再浸再敷。每天3~4次,连用3~4天,直至不流水为止。适用于急性、亚急性、脂溢性湿疹,婴幼儿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渗出较多时,待渗出减少后,可用地输20两、煅石膏20两、枯矾1两研成细末混匀,调制成40~50%软膏外敷,每日1~2次。如遇亚急性、慢性湿疹皮损浸润或轻度肥厚时,可用地榆粉1.5两、密陀僧末3两研匀加凡士林调成50~60%软膏外敷,每日1~2次。

  ④治疗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

  用地榆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2克,每日1次,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或用地榆5%浓煎口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亦可肌注与口服交替进行。一般以1个月为一疗程。临床治疗4例结核性脓疡,2例慢性骨髓炎,结合外科常规治疗,均收到一定效果。

  地榆的禁忌

  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出血或有淤者慎用。对用大面积烧烫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地榆的附方

  ①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地榆汤)

  ②治红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查一钱。水煎服。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滇南本草》)

  ③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全展选编·传染病》)

  ④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⑤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活法机要》)

  ⑥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圣惠方》)

  ⑦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调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处。(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⑨治湿疹:㈠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㈡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两,枯矾-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㈢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全展选编·皮肤科》)

  ⑩治面疮赤肿焮痛:地榆八两(细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适寒温洗之。(《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⑾治烧烫伤: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⑿治猘犬咬人: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疮上,生根捣敷佳。(《补缺肘后方》)

  ⒀治蛇毒:地榆根,捣绞取汁饮,兼以渍疮。(《补缺肘后方》)

  地榆的配伍

  1、男女吐血:地榆三两。米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稍热服一合。(《圣惠方》)

  2、结阴(即便血)下血,腹痛不已: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服五钱,水三盏,入缩砂仁七枚,煎一盏半,分二服。(《宣明方》)

  3、小儿疳痢:地榆煮汁,熬如饴糖,与服便已。(《肘后方》)

  4、毒蛇螫人:新地榆根捣汁饮,兼以渍疮。(《肘后方》)

  5、虎犬咬伤:地榆煮汁饮,并为末敷之。亦可为末,白汤服,日三。忌酒。(《梅师方》)

  6、代指肿痛(十指肿痛的一种病证):地榆煮汁渍之,半日愈。(《千金翼》)

  7、小儿湿疮:地榆煮浓汁,日洗二次。(《千金方》)

  8、小儿面疮,赤肿:地榆八两。水一斗,煎五升,温洗之。(《卫生总微方》)

  地榆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月经不止,血崩,漏下赤白,煎醋服。

  2、《本经》:妇人乳产, 痛七伤,带下五漏,止痛止汗,除恶肉,疗金疮。

  3、《别录》:止脓血,诸恶疮热疮,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消酒,除渴,明目。

  4、《开宝》:止冷热痢疳痢,极效。

查看详情

栀子根

  栀子根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入肝、胆、胃经。

  入药部位: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往形,有分枝,多已切成短段,长2-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谒色,具有瘤状突起的须根痕。质坚硬,断面白色或灰白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淡。 以根肥大、短段大小均匀、不带茎枝者为佳。

  栀子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栀子根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主治:黄疸型肝炎,痢疾,胆囊炎,感冒高热,吐血,衄血,尿路感染,肾炎水肿,乳腺炎,风火牙痛,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现代应用: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栀子根的禁忌

  脾胃虚弱者忌服。

  栀子根的配伍

  1、治黄疸,山栀根30-60g。煮瘦肉食。(《岭南草药志》)

  2、治感冒高热,山栀子根60g,山麻仔根30g,鸭脚树二层皮60g,红花痴头婆根30g。煎服,或加酒少许服。(《岭南草药志》)

  3、治鼻血,山栀根30g,白芍15g。水煎服。(《岭南草药志》)

  4、治便血,鲜栀子根30g,黑地榆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5、治赤白痢疾,栀子根和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6、治米汤样尿,黄栀子根30g。绵毛旋覆花根30g。加水同瘦猪肉炖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7、治肾脏性水肿,黄栀子根120g,孵仔母鸡1只。将药根与鸡加水炖烂,去渣食之。(《岭南草药志》)

  栀子根的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妇女血气不和。”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开心窍,解心热,通小便。治黄疸,吐血,痢血,五淋,跌打等症。”

查看详情

楮叶

  楮叶

  别名:构叶、谷树叶。

  性味:甘,凉。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14~16m。有乳汁。小枝粗壮,密生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5~10cm,密被柔毛;叶片膜质或纸质,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5~15(~20)cm,宽4~10(~15)cm,不分裂或3~5裂,尤以幼枝或小树叶较明显,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略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被粗伏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葇荑花序,直径1~1.5cm,总花梗长1~1.5cm;雄花具短柄,有2~3小苞片,花被4裂,基部合生,雄蕊4;雌花苞片棒状,被毛,花被管状,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线形,被短毛,具粘性。聚花果肉质,呈球形,直径约2cm,成熟时橙红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楮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楮叶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凉血,利水。

  作用:治吐血,衄血,血崩,外伤出血,水肿,疝气,痢疾,癣疮。

  临床应用:治疗痈疖取构树叶研粉,加米汤、白糖调敷。治疗初起的痈、蜂窝织炎22例,均获消肿效果。

  楮叶的附方

  1、治吐血,衄血,积日不止:楮叶捣绞取汁,不计时候,服一小盏。(《圣惠方》)

  2、治鼻衄数升不断者:楮叶捣取汁坎三升,不止再三饮。久衄亦瘥。(《小品方》)

  3、治通身水肿:楮枝叶煎汁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服。(《圣惠方》)

  4、治疝气入囊:五月采谷树叶,阴干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温洒下。(《简便单方》)

  5、治小儿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呕逆:炙构叶令香黄,以饮浆半升漫构叶,使水绿色,然后去叶,以木瓜一个,切,纳叶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细细服,渴停。(《子母秘录》)

  6、治癣湿痒不可忍:楮叶半斤,细切捣令极烂,敷于癣上。(《圣惠方》)

  7、治小便白浊:构叶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经验良方》)

  8、治一切眼翳:三月收谷木软叶,晒干为末,入麝香少许,每以黍米大注眦内。(《圣惠方》)

  9、治鱼骨哽咽:楮叶捣汁嚷之。(《十便良方》)

  10、治痔瘘肿痛:楮叶半斤,捣烂封之。(《濒湖集简方》)

  11、治蝮蛇毒:生麻、楮叶合捣,以水绞去滓渍之。(《千金方》)

  12、治坐骨神经痛:谷树叶四两,艾叶二两。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13、治痈疖初起:鲜谷树叶和红糟捣烂外敷;成脓者和冷饭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14、治外伤出血:鲜构叶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楮叶的相关论述

  1.《别录》:主小儿身热,食不生肌,可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

  2.《药性论》:炒末搜面食之,主水痢。

  3.《日华子本草》:治刺风身痒。

  4.《本草图经》:叶主鼻洪。嫩芽以当菜茹,主四胶风痹,赤白下痢。

  5.《纲目》:利小便,去风湿肿胀,白浊,疝气,癣疮。

  6.《本草汇言》:凉血,祛风,利水。

  7.《本草求原》:叶及根皮,和营卫,治水湿,止崩下。

  8.《岭南采药录》:出癍痧。

  9.《现代实用中药》:打汁涂虫毒及皮肤病。

查看详情

元宝草

  元宝草

  别名:相思、灯台、双合合、对月草、大叶对口莲、穿心箭、排草、对经草、对口莲、刘寄奴、铃香、对叶草、蛇喳口、对月莲、穿心草、红元宝、尖金花、王不留行、大甲母猪香、叶抱枝、红旱莲、宝塔草、蛇开口、莽子草、野旱烟、叫珠草、翳子草、烂肠草、蜻蜓草、大刘寄奴、哨子草、散血丹、黄叶连翘、蜡烛灯台。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全草。

  形态特征:根细圆柱形,稍弯曲,长3-7cm,支根细小;表面淡棕色。茎圆柱形,直径2-5mm,长30-80cm;表面光滑,棕红色或黄棕色;质坚硬,断面中空。叶对生,两叶基部合生为一体,茎贯穿于中间;叶多皱缩,展平后叶片长椭圆形,上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下表面灰白色,有众多黑色腺点。聚伞花序顶生,花小,黄色。蒴果卵圆形,红棕色。种子细小,多数。气微,味淡。以叶多,带花、果者为佳。

  元宝草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鲜品洗净捣敷,或干品研末外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元宝草的功效作用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调经,祛风通络。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创伤出血,肠炎,痢疾,乳痈,痈肿疔毒,烫伤,蛇咬伤,月经不调,痛经,白带,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腰腿痛。外用还可治头癣,口疮,目翳。

  药理作用:1、抗抑郁作用。

  2、抗肿瘤作用。

  元宝草的禁忌

  无瘀滞者及孕妇禁服。

  1、《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孕妇慎服,无瘀滞者忌服。”

  2、《泉州本草》:“多服破气,令人下利。

  元宝草的附方

  1、治吐血,衄血:元宝草30g,银花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肺结核咯血:元宝草15-30g,百部12g,仙鹤草、紫金牛、牯岭勾儿茶各15g。水煎服。一般需服药1-3个月。(《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溏泻:元宝草全草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元宝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从新》:“补阴。治吐血、衄血。”

  2、《百草镜》:“治跌仆闪腰挫疼,解毒。”

  3、《简易草药》:“治痧症。”

  4、《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高热,痢疾,肠炎,月经不调,白带。”

查看详情

大石韦

  大石韦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入肝、肾二经。

  入药部位:矩圆线蕨的全草。

  形态特征:矩圆线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横走,匍匐很广,密枝卵状披针形的棕色鳞片。叶广披针形,长约30厘米,先端渐尖,中部宽阔,下部急狭,下延成翅,全缘,微成波状,略反卷,两面光滑,草质或薄草质;叶柄长15~35厘米,禾秆色,以关节着生于根茎,上。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叶背侧脉间。生于林野岩壁阴湿地。分布我国西南及台湾、浙江、福建等地。

  大石韦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4两。

  大石韦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肺热,利尿,通淋。

  主治:治咳血,尿血。

  大石韦的配伍

  ①治肺病咳血:鲜矩圆线蕨一至二两。水煎,加冰糖少许,日服二次。

  ②治小便出血:鲜矩圆线蕨二至四两。少煎,加红糖少许,日服二次。

  ③治小便不通:鲜矩圆线蕨二至三两。水煎,加冰糖少许,日服二次。(选方出《泉州本草》)

查看详情

虎耳草

  虎耳草

  别名:石荷叶、金丝荷叶。

  性味:味辛、微苦,性寒。

  归经:归肺、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全草。

  虎耳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外用:适量。

  炮制:去杂质,切段备用。

  虎耳草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小儿发热,咳嗽气喘;外用于中耳炎,耳廓溃烂,疔疮,疖肿,湿疹。

  虎耳草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又治聤耳,捣汁滴之。”

查看详情

萱草根

  萱草根

  别名漏芦果、漏芦根果、黄花菜根、天鹅孵蛋、绿葱兜、水大蒜、皮蒜、地冬、玉葱花根、竹叶麦冬、多儿母、红孩儿、爬地龙、绿葱根、镇心丹、昆明漏芦。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脾、肝、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萱草、北黄花菜、黄花菜、小黄花菜的根。

  形态特征:(1)萱草根:根茎呈短圆柱形,长1-1.5cm,直径约1cm。有的顶端留有叶残基;根簇生,多数已折断。完整的根长5-15cm,上部直径3-4mm,中下部膨大成纺锤形块根,直径0.5-1cm,多干瘪抽皱,有多数纵皱及少数横纹,表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体轻,质松软,稍有韧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多数放射状裂隙。气微香,味稍甜。

  (2)黄花菜根:根茎类圆柱形,长1-4cm,直径1-1.5cm。根多数,长5-20(-30cm),直径3-4mm,有的根中下部稍膨大成棍棒状或略呈纺锤状。

  (3)小黄花菜根:根茎较前两种短,根较细而多,长5-15cm,直径2-3mm,末端尖细,表面灰棕色或灰黄棕色,具细密横纹,偶见末端膨大成纺锤状小块根。具韧性,难折断,断切面灰白色。

  (4)北黄花菜根:与小黄花菜根不易区分。

  均以表面灰黄色,根条粗大,质充实,去尽地上部分者为佳。

  萱草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茎叶等杂质。用清水快洗,取出,稍润,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萱草根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黄疸,水肿,淋浊,带下,衄血,便血,崩漏,瘰疬,乳痈,乳汁不通。

  萱草根的禁忌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不宜久服、过量,以免中毒。

  萱草根的配伍

  1、治大便后血:萱草根和生姜,油炒,酒冲服。(《圣济总录》)

  2、治大肠下血,诸药不效者:漏芦根十个,茶花五分,赤地榆三钱,象牙末一钱。以上四味,水煎服三次。(《滇南本草》)

  3、治男妇腰痛:漏芦根果十五个,猪腰子一个。水煎服三次。(《滇南本草》)

  4、治心痛诸药不效:用萱草根一寸,磨醋一杯,温服止。(《医统大全》)

  萱草根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利尿作用;

  3、抗血吸虫作用;

  4、毒性:本品毒性大,毒性主要集中在根部。

  萱草根的相关论述

  1、《嘉祐本草》:“萱根,一名鹿葱,花名宜男。(《风土记》云:“怀妊妇人佩其花生男也。”

  2、《本草图经》:“萱草,俗谓之鹿葱,处处田野有之。五月采花,八月采根用。今人多采其嫩苗及花跗作菹,云利胸膈甚佳。”

查看详情

铁树叶

  铁树叶

  别名凤尾蕉叶(《中药不良反应与临床》)。

  性味:味甘、酸,性微温。

  归经:入肝、胃经。

  入药部位:植物苏铁的叶。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长段,黄绿色至棕黄色,小叶线形,先端锐尖,边缘向背部反卷,下表面中脉凸起。革质,质脆,易折断,气微,味微涩。以色黄绿者为佳。

  铁树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切长段,筛去碎屑。

  铁树叶的功效作用

  功效:化瘀消肿,和胃散结。

  主治:胃痛,闭经,咳嗽,吐血,癌肿,跌打损伤。

  铁树叶的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2、抗肿瘤作用。

  铁树叶的配伍

  1、治疗胃痛,铁树叶5钱,水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2、治疗闭经,铁树叶晒干,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日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3、治疗胃癌,铁树叶一两,石打穿一两,白花蛇舌草一两。(《实用抗癌药物手册》)

  铁树叶的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平肝,统治一切肝气痛。”

  2、《福建民间草药》:“活血行瘀,去风解毒。”

查看详情

黄药子

  黄药子

  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土芋。

  性味味苦、辛,性凉。

  归经归肝、胃、心、肺经。

  入药部位: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

  形态特征:呈扁球状或圆锥形,直径3-8cm,外表黑褐色,全部密生细根,除去细根或细根脱落部分,则显白色疣状的根痕,形如蟾蜍外皮之疣状突起,故浙江一带,名其为“金线吊蛤蟆”。市售品多横切成片。

  黄药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或浸酒;研末1-2g。

  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黄药子的功效作用

  功效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黄药子的禁忌

  本品块茎和零余子,含有毒成分,服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亦有用绿豆汤内服;或用岗梅半斤,清水5碗煎至2碗饮服。

查看详情

槐花

  槐花

  别名:金药树、护房树、豆槐。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形态特征:1、槐花: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气微,味微苦。

  2、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长2~6mm,直径约2mm。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放的花瓣。花梗细小。体轻,手捻即碎。气微,味微苦涩。

  槐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5~10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炮制:1、槐花:除去杂质及灰屑。

  2、炒槐花:取净槐花,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表面深黄色。

  3、槐花炭:取净槐花,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表面焦褐色。

  槐花的功效作用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槐花的禁忌

  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槐花的配伍

  1、衄血不止: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为末,吹之。(《普济方》)

  2、吐血不止:槐花烧存性,入麝香少许,研匀,糯米饮下三钱。(《普济方》)

  3、小便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立效。(《箧中秘宝方》)

  4、脏毒下血:新槐花炒研,酒服三钱,日三服。或用槐白皮煎汤服。(《普济方》)

  5、妇人漏血不止:槐花烧存性,研。每服二、三钱,食前温酒下。(《圣惠方》)

  6、杨梅毒疮:乃阳明积热所生。槐花四两略炒,入酒二盏,煎十余沸,热服。胃虚寒者勿用。 (《集简方》)

  7、下血血崩:槐花一两,棕灰五钱,盐一钱,水三钟,煎减半服。(《摘玄方》)

  槐花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2、《本经逢原》:槐花苦凉,阳明、厥阴血分药也。故大小便血,及目赤肿痛皆用之。目得血而能视,赤肿乃血热之病也。肠血痔血同柏叶微炒为末,乌梅汤服。肠风脏毒,淘净炒香为末。肠风荆芥汤服,脏毒蘸猪脏日日服之。但性纯阴,阴寒无实火禁用。

查看详情

槐角

  槐角

  别名:金药树、槐实、护房树。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豆科植物槐的干燥成熟果实。

  槐角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

  炮制:槐角除去杂质。

  槐角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槐角的禁忌

  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槐角的配伍

  1、内痔外痔:许仁则方:用槐角子一斗,捣汁晒稠,取地胆为末,同煎,丸梧桐子大。每饮服十丸。兼作挺子,纳下部。或以苦参末代地胆亦可。(《外台秘要》)

  2、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 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 疮,内有虫名虫痔,并皆治之:槐角(去梗,炒)一两,地榆、当归(酒焙)、防风、黄芩、枳壳(麸炒)各半两,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和剂局方》)

  3、大肠脱肛:槐角、槐花各等分,炒为末。用羊血蘸药,炙熟食之,以酒送下。猪腰子(去皮)蘸炙亦可。(《百一选方》)

  槐角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去大肠风热。

  2、《本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

  3、《本草备要》:“苦寒纯阴。入肝经气分。疏风热,润肝燥,凉大肠。治烦闷风眩,痔血肠风,阴疮湿痒,明目止泪,固齿乌髭,杀虫堕胎。去单子及五子者,铜槌槌碎,牛乳拌蒸。槐花苦凉,入肝、大肠血分而凉血。治风热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肠风,吐崩诸血。”

  4、《本草逢原》:“苦酸咸寒,无毒。取子入牛胆中,阴干,日服七枚,久服有明目通神,白发还黑之功。有痔及便血者尤宜服之。”

查看详情

羊蹄

  羊蹄

  别名:土大黄、牛舌头、野菠菜。

  性味:苦、酸,寒。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根。

  形态特征:根类圆形,根头部有茎基残余及支根痕。表面棕灰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样斑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灰黄色,颗粒状。气特殊,味微苦涩。

  羊蹄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羊蹄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通便,杀虫。

  主治:用于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肝炎,肛门周围炎,大便秘结;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黄水疮,疖肿,皮癣。

  羊蹄的禁忌

  本品有小毒,内服须谨慎。

  羊蹄的配伍

  1、赤白痢证及年久便血:羊蹄草和猪精肉煎汤服之。(《岭南采药录》)

  2、大便卒结:羊蹄根一两,水一大盏,煎六分,温服。(《圣惠方》)

  3、肠风下血:败毒菜根(洗切),用连皮老姜各半盏,同炒赤,以无灰酒淬之,碗盖少顷,去滓,任意饮。(《永类方》)

  4、喉痹不语:羊蹄独根者,勿见风日及妇人、鸡、犬,以三年醋研如泥,生布拭喉外令赤,涂之。(《千金方》)

  5、头风白屑:羊蹄草根曝干杵末,同羊胆汁涂之,永除。(《圣惠方》)

  6、头上白秃:独根羊蹄,勿见妇女、鸡、犬、风日,以陈醋研如泥,生布擦赤敷之,日一次。(《肘后方》)

  羊蹄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

  2、《别录》:浸淫疽痔,杀虫。

  3、《本草纲目》:疗蛊毒(恭)。治癣,杀一切虫。醋磨,贴肿毒(大明)。捣汁二、三匙,入水半盏煎之,空腹温服,治产后风秘,殊验(宗 )。

查看详情

侧柏叶

  侧柏叶

  别名:香柏、扁柏、柏树。

  性味:苦、涩,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枝梢和叶。

  形态特征:本品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侧柏叶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6~12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炮制:1、侧柏叶:除去硬梗及杂质。

  2、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置锅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黄色。

  侧柏叶的功效作用

  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侧柏叶的配伍

  1、头发不生:侧柏叶阴干,作末。和麻油涂之。(《孙真人食忌》)

  2、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咽干口燥,舌绛脉数:生地黄、生侧柏叶、生艾叶、生荷叶。(《妇人良方》四生丸)

  3、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柏叶汤)

  侧柏叶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侧柏叶仗金气以制木。借炒黑以止血。

  2、《本草从新》:最清血分湿热。止吐衄崩淋。肠风尿血。血痢。一切血证。去风湿诸痹。历节风痛。涂汤火伤。生肌杀虫。炙罨冻疮。汁、乌须发。丹溪以为补阴要药。然终属苦寒燥涩之品。唯血分有湿热者。以此清之为宜。若真阴虚者。非所宜也。柏有数种。唯根上发枝数茎。蒙茸茂密。名千头柏。又名佛手柏者为真。或炒或生。用桂、牡蛎为使。恶菊花。宜酒。

  侧柏叶泡水喝的功效

  第一:凉血止血

  中医方面认为侧柏叶性寒味苦,服用后对于大肠经、肝经以及肺经都有非常不错的保健效果。使用这种药材对于身体可以起到清热凉血以及收敛等效果,所以若是身体出现了尿血、便血、吐血以及咯血等毛病,都可以将侧柏叶这种中药材泡水服用。

  第二:抗菌抗病毒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侧柏叶中的醇提取物对于白细胞的生物合成具有比较强烈的抑制作用,并且对于环加氧酶的抑制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所以说,侧柏叶进入身体之后可以有效的抑制氧化镁的成分合成,最终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另外,侧柏叶中所含有的有效物质对于金葡菌的抑制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对于其他的球菌抑制功效也非常的不错。侧柏叶中所含有的酚性物质对于念珠菌的活性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生活中科学的使用这种中药材,能够有效保障身体健康。

  第三:抗红细胞氧化

  科学家在侧柏叶中提取出了黄铜,这种黄铜进入红细胞中可以有效抑制RBC溶血,不仅能够降低溶血度,对于身体中的丙二醛含量也可以一定下降。随着侧柏叶的剂量增加,身体对于红细胞的氧化作用医治效果也越强。

  第四:清热止咳

  中医上认为侧柏叶性寒,所以服用后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这种中药材进入身体后对于肺经的保健效果很不错,所以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现代人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患有肺热咳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身体出现了浓痰以及干燥有痰的情况,可以将侧柏叶泡水服用,具有清热止咳的作用,对于肺部的保健效果也很好。

  第五:保护神经系统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侧柏叶中的甲醇提取物对于身体过量的谷氨酸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并且对于皮层细胞的损害也有非常相助的防护作用。所以说,将侧柏叶泡水喝的功效还包括了保护神经系统健康,在疲劳的时候服用侧柏叶也能够令心情更好。

  第六:祛风利湿

  上面小编也和大家说了侧柏叶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方位非常的广泛,同时性寒味苦所以祛风的效果也非常的不错。侧柏叶泡水服用之后可以起到祛风利湿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湿热所导致的痹痛以及关节疼痛,有着非常不错的疗效。建议生活中一些风湿疾病患者可以将侧柏叶泡水服用。若是身体出现了舌头发红、胸闷气短、灼热以及脉滑数,都可以通过使用侧柏叶来令身体恢复健康。

  第七:生发黑发

  侧柏叶使用后对于头发的保健效果也很不错,这是因为这种药材对于肝经的保健效果,而肝的功能是藏血,只有身体中的血充足之后才可以促进生发黑发。可以将新鲜的侧柏叶和乙醇浸泡一周的时间,然后再将药液涂抹在脱发或者是发白的部位,每天进行三次,最多一个月的时间新发就会长出来,并且颜色会更加的乌黑有光泽。

  第八:散肿毒

  因为侧边也性寒味苦,所以服用之后具有清热以及苦能泄闭的效果,进入肝脾这两个部位具有散肿毒的作用,对于身体的保健效果也非常的不错,能够令身体更加的健康。

  第九:补阴

  侧柏叶泡水喝的功效还包括了补阴,非常适合女性服用。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白茅根

  白茅根

  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白茅根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9~30g。鲜品加倍。止血多炒炭用,清热利尿宜生用。

  炮制:1、白茅根:洗净,微润,切段,干燥,除去碎屑。

  2、茅根炭:取净白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取出凉透。

  白茅根的功效作用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白茅根的禁忌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白茅根的配伍

  1、竹木入肉:白茅根烧末,猪脂和涂之。风入成肿者,亦良。(《肘后方》)

  2、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

  3、小便出血:茅根煎汤,频饮为佳。(《谈野翁方》)

  4、解中酒毒,恐烂五脏:茅根汁,饮一升。(《千金方》)

  白茅根的相关论述

  1、《本经》: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2、《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

  3、《本草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胆,解酒毒。

查看详情

苎麻根

  苎麻根

  别名:家苎麻、野麻、白麻。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荨麻科植物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的根。

  形态特征根略呈纺锤形,长约10cm,直径1~1.3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粉性。气微味淡,有黏性。

  苎麻根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10~30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服。

  炮制:冬季挖根,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苎麻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主治:常用于感冒发热,麻疹高热,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孕妇腹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外用治跌打损伤。

  苎麻根的配伍

  1、痰哮咳嗽:苎根(存性),为末,生豆腐蘸三五钱,食即效。未全,可以肥猪肉二、三片蘸食,甚妙。(《医学正传》)

  2、小便不通:用麻根、蛤粉各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新汲水下。 (《圣惠方》)

  3、五种淋疾:苎麻根两茎,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半碗,顿服即通,大妙。(《斗门方》)

  4、肛门肿痛:生苎根捣烂,坐之良。(《濒湖集简方》)

  5、脱肛不收:苎根捣烂,煎汤熏洗之。(《圣惠方》)

  6、五色丹毒:苎根煮浓汁,日三浴之。(《外台秘要》)

  苎麻根的相关论述

  1、《别录》:安胎,贴热丹毒。

  2、《本草纲目》:苎,家苎也。又有山苎,野苎也。有紫苎,叶面紫;白苎,叶面青,其背皆白。可刮洗煮食救荒,味甘美。其子茶褐色,九月收之,二月可种。宿根亦自生。

查看详情

瓦松

  瓦松

  别名瓦花、瓦塔、狗指甲。

  性味:味酸、苦,性凉。

  归经:归肝、肺、脾经。

  入药部位:为景天科植物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a(Turcz.)Berg.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长5~27cm,直径2~6mm。表面灰棕色,具多数突起的残留叶基,有明显的纵棱线。叶多脱落。破碎或卷曲,灰绿色。圆锥花序穗状,小花白色或粉红色,花梗长约5mm。体轻,质脆,易碎。气微,味酸。

  瓦松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切段。

  瓦松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治吐血,鼻衄,血痢,肝炎,疟疾,热淋,痔疮,湿疹,痈毒,疔疮,汤火灼伤。

  瓦松的禁忌

  《泉州本草》:“脾胃虚寒者忌用。”

  瓦松的配伍

  小便沙淋:瓦松(即屋上无根草),煎浓汤乘热熏洗小腹,约两时即通。(《经验良方》)

  染乌髭发:干瓦松一斤半,生麻油二斤,同煎令焦,为末。另以生麻油浸涂,甚妙。(《圣济录》)

  头风白屑:瓦松曝干,烧灰淋汁热洗,不过六、七次。(《圣惠方》)

  牙龈肿痛:瓦花、白矾等分,水煎。漱之立效。(《摘玄方》)

  唇裂生疮:瓦花、生姜,入盐少许,捣涂。(《摘玄方》)

  汤火灼伤:瓦松、生柏叶,同捣敷。干者为末。(《医方摘要》)。

  灸疮不敛:瓦松,阴干为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后掺之。立效。(《济生秘览》)

  风狗咬伤:瓦松、雄黄,研贴,即不发。(《生生编》)

  瓦松的相关论述

  1、《唐本》: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

  2、《本草纲目》:大肠下血,烧灰,水服一钱。又涂诸疮不敛。

查看详情

北刘寄奴

  北刘寄奴

  别名:刘寄奴、金钟茵陈、灵茵草。

  性味:苦,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长30~80cm,全体被短毛。根短而弯曲,稍有分枝。茎圆柱形,有棱,有的上部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黑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或有白色髓。叶对生,多脱落破碎,完整者羽状深裂,黑绿色。总状花序顶生,花有短梗,花萼长筒状,黄棕色至黑棕色,有明显10条纵棱,先端5裂,花冠棕黄色,多脱落。蒴果狭卵状椭圆形,较萼稍短,棕黑色。种子细小。气微,味淡。

  北刘寄奴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6~9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亦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北刘寄奴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痛,瘢瘕积聚,血痢,血淋,湿热黄疸,水肿腹胀,白带过多。

  北刘寄奴的禁忌

  孕妇慎用。

  北刘寄奴的配伍

  1、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可单用研末以酒调服;亦可配伍骨碎补、延胡索等。

  2、治血瘀经闭,可配桃仁、当归、川芎等。

  3、治食积不化,腹痛泻痢,可单用煎服,亦可配伍山楂、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北刘寄奴的相关论述

  1、《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徵结,止霍乱水泻。”

  2、《本草经疏》:“刘寄奴,苦能降下,辛温通行,血得热则行,故能主破血下胀。昔人谓为金疮要药,又治产后余疾,下血止痛者,正以其行血寻迅速故也。”

查看详情

见血清

  见血清

  别名:羊耳蒜、立地好、毛慈姑、岩芋、黑兰、矮胖儿、肉螃蟹、铁耙疏、倒岩提、走子草、肉龙箭、香花羊耳蒜、紫星羊耳蒜、香羊耳蒜。

  性味:味苦、涩,性凉。

  入药部位:为兰科植物脉羊耳兰Liparis nervosa (Thunb.) Lindl.的全草。

  见血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研末,每次9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见血清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胃热吐血,肺热咯血,肠风下血,崩漏,手术出血,创伤出血,疮疡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见血清的配伍

  ①治肺病吐血:见血清二至四钱。作煎剂或泡酒饮。(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小儿惊风:见血清七至八钱。水煎服。

  ③治疖肿:见血清捣烂外敷。

  ④治蝮蛇咬伤:见血清四株,水煎;冲滴水珠(研末)一钱,顿服。另选用金银花、野菊花、苦爹菜、青木香、羊乳、三叶青等三至四味各三至五钱,水煎服,每天一至二剂。外用滴水珠、七叶一枝花、大黄等研末,醋调搽肿处。(②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查看详情

长叶实蕨

  长叶实蕨

  别名:三叉剑、单刀石韦《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三角枫、三步跳(四川),鸭公尾(贵州、四川)。

  性味:味淡,性凉。

  归经:入肺、肝、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实蕨科实蕨属植物长叶实蕨Bolbitis heteroclita (Presl)Ching的全草。

  长叶实蕨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9-15g。

  炮制:秋、冬季采收,去须根,洗净,晒干。

  长叶实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止咳,凉血止血。

  主治:肺热咳嗽,咯血,痢疾,烧烫伤,毒蛇咬伤。

  长叶实蕨的配伍

  1、治咳嗽,长叶实蕨15g,金荞麦15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吐血,长叶实蕨15g,仙鹤草9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长叶实蕨的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凉血止血,止咳。治吐血,咳嗽。”

查看详情

牛耳岩白菜

  牛耳岩白菜

  别名:呆白菜、矮白菜、石三七、石虎耳、岩青菜、金山岩白菜、猫耳朵、岩白菜。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入药部位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Didymocarpus eburneus (Hance) Levl.]的根茎及全草。

  形态特征:根茎圆柱形,弯曲,有茎基残余,靠近根茎头部处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根茎长1-7cm,直径0.8-2cm。表面黄褐色,较光滑,有不规则的纵皱。质脆,易断,折断面较致密,黑褐色。维管束呈白色点状,断续连接成圆环。全草皱缩,叶基生,展平后呈卵形,全缘,两面均有毛茸,有时可见花枝或果枝。气微。

  牛耳岩白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茎3-9g;全草15-30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炮制:四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牛耳岩白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解毒消痈。

  主治: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咯血,崩漏带下,痈肿疮毒,外伤出血。

  牛耳岩白菜的配伍

  1、治肺痨咯血:牛耳岩白菜、百合各15g,白及10g,水煎服。

  2、治咳嗽:牛耳岩白菜、岩豇豆、果上叶、仙鹤草各15g,水煎服。

  3、治崩漏:牛耳岩白菜、朱砂莲各15g,蒲黄10g,水煎服。(1-3方出自《中国天然药物彩色图集》)

查看详情

马牙半支

  马牙半支

  别名:酱板草、石上马牙苋、酱瓣半支、旱半支、酱瓣草、酱瓣豆草、铁梗半支、山半支、佛甲草、半支莲、仙人指甲、马牙板草、石马齿苋、豆瓣草、六月雪、狗牙瓣。

  性味:味苦、酸,性凉。

  归经:归心、肝、大肠三经。

  入药部位:为景天科植物凹叶景天Sedum emarginatum Migo[S.makinoi Maxim.var.emarginatum(Migo)S.H.Fu]或圆叶景天Sedum makinoi Maxim.的全草。

  形态特征:全草长5-15cm。茎细,直径约1mm,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有的节上生有须根。叶对生,多已皱缩碎落,叶展平后呈匙形。有的可见顶生聚伞花序,花黄褐色。气无,味淡。

  马牙半支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鲜品50-100g。

  外用:适量,捣敷。

  马牙半支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

  主治:用于痈疖,疔疮,带状疱疹,瘰疬,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痢疾,淋病,黄疸,崩漏,带下。

  马牙半支的配伍

  1.治一切疔疮:酱瓣草捣烂,加醋少许,盐三分。敷患处。(《丹台玉案》)

  2.治疮毒红肿:马牙半支、木芙蓉叶、鱼腥草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齿龈脓肿:鲜凹叶景天适量,鲜山葡萄嫩枝适量,白糖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4.治吐血:鲜凹叶景天60-90g,猪瘦肉250g。水炖至肉烂,食肉喝汤。(《安徽中草药》)

  5.治咯血,吐血,鼻血:马牙半支60g。煎水,和百草霜3g冲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6.治便血:马牙半支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7.治血崩:马牙半支60g,牛耳大黄6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8.治肝炎:鲜凹叶景天60-90g。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9.治淋疾:芝麻一把,核桃一个,石上马牙苋(鲜品15g)。共捣烂,滚生酒冲服。(《奇方类编》)

  10.治急痧:酱瓣草阴干,每服三钱,水煎服。(《纲目拾遗》)

查看详情

长瓣马铃苣苔

  长瓣马铃苣苔

  别名:岩白菜、岩桐草、皱皮草。

  入药部位: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植物长瓣马铃苣苔Oreocharis acericula (S. Moore) Clarke,以全草入药。

  长瓣马铃苣苔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品适量,捣敷。

  长瓣马铃苣苔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治跌打损伤,痈疽疮疖肿痛,各种出血。

  长瓣马铃苣苔的相关论述

  1.《新华本草纲要》:味淡,性平。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用于各种出血、痈疽、跌打损伤等。

  2.《植物名实图考》:岩白菜生山石有溜处,铺生如白菜,面绿,背黄,有毛茸茸,治吐血有效。

查看详情

牛肠

  牛肠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大肠、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牛科野牛属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属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肠。

  牛肠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炮制:宰牛时剖腹取肠,漂洗干净,鲜用或冷藏。

  牛肠的功效主治

  功效厚肠。

  主治:用于肠风痔漏。

查看详情

栀子花

  栀子花

  别名:薝下花《酉阳杂俎》,山栀花《纲目》,野桂花、白蟾花、雀舌花《滇南本草》,玉瓯花、玉荷花《浙江药用植物志》。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入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栀子属植物山栀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或重瓣栀子Gardenia jasminlides Ellis var.fortuniana(lindl.)Hara的花。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团块或类三角锥形。表面淡棕色或棕色。萼筒卵形或倒卵形,先端5-7裂,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旋卷,花冠下部连成筒状,裂片多数,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雄蕊6,花丝极短。质轻脆,易碎。气芳香,味淡。

  栀子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6-10g;或焙研吹鼻。

  炮制:6-7月采摘,鲜用或晾干。

  栀子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主治:肺热咳嗽,鼻衄。

  栀子花的配伍

  1、治伤风,肺有实痰、实火,肺热咳嗽,栀子花三朵,蜂蜜少许,同煎服。(《滇南本草》)

  2、治鼻血不止,栀子花数片。焙干,为末,吹鼻。(《滇南本草》)

  栀子花的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

  2、《纲目》:“悦颜色,《千金翼》面膏用之。”

查看详情

一品红

  一品红

  别名:老来娇、猩猩木、叶象花。

  性味:味苦、涩,性平。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 et Kl.的茎叶。

  一品红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外用捣敷。

  炮制:全年采收,鲜用或晒干。

  一品红的功效主治

  功效:消瘀,止血,消肿。

  主治:用于月经过多,跌打瘀肿,外伤出血等证。

  一品红的禁忌

  叶或植物的浆汁有毒,食之可致呕吐、腹泻、谵妄。

  一品红的配伍

  治跌打损伤,骨折:一品红3-9g,水煎服;另取鲜品适量,捣烂外敷伤处。(《新编中草药图谱及常用配方》)

  一品红的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消瘀,止血,消肿。适用于月经过多,跌打瘀肿,外伤出血等证”。

查看详情

细草

  细草

  别名:藻(《植物名实图考》),金鱼藻、聚藻(《植物学大辞典》),松藻(《中国植物图鉴》),软草(《四川中药志》),鱼草(《重庆草药》)。

  性味:性凉,味淡,无毒。

  入药部位:为金鱼藻科植物金鱼藻的全草。

  细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入散剂,1~2钱。

  细草的功效主治

  主治:治内伤吐血。

  细草的配伍

  治吐血:细草、仙鹤草、见血清。等量为末。用童便下,每服三钱。(《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大烟锅草

  大烟锅草

  别名:香油罐。

  性味:苦,微寒。

  入药部位:菊科金挖耳属植物大花金挖耳草Carpesium macrocephalum Franch. Et Savat.,以全草入药。

  大烟锅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跌打损伤,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外伤出血;根皮适量研末外敷患处。

  炮制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大烟锅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散淤,止血。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查看详情

轮叶排草

  轮叶排草

  性味:苦;涩;性微寒。

  归经:脾;肝经。

  入药部位:为报春花科植物轮叶排草的带根全草。

  轮叶排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5~6月采收,晒干。

  轮叶排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平肝,解蛇毒。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失眠,高血压病,毒蛇咬伤。

  轮叶排草的配伍

  ①治高血压症:每晚取轮叶排草三至五株。煎水一碗口服,连服三、四月。(《中国药植志》)

  ②治毒蛇咬伤;轮叶排草嫩头七个。打汁,冲冷开水一盅,一次服用。同时口含烧酒,在蛇咬处吸出其毒液(严防毒液下咽)。(《江苏药材志》)

查看详情

茅香

  茅香

  性味:甘;寒。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茅香的根。

  茅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炮制:春、秋季采挖,去净泥土,切段,鲜用或晒干。

  茅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主吐血,尿血,急、慢性肾炎浮肿,热淋。

查看详情

马兰(止血药)

  马兰

  别名: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

  性味:辛、苦,寒。

  入药部位:本品为菊科马兰属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L.)Sch.-Bip.[Aster indicus L.,Boltonia indica Benth.,Asteromaea indica (L.)Blume]。以全草或根入药。

  马兰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马兰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积。

  主治:用于感冒发烧,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小儿疳积,肠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疮疖肿痛,乳腺炎,外伤出血。

  马兰的配伍

  1、预防流行性感冒:马兰3钱,紫金牛4钱,大青木根、栀子根、金银藤各5钱,水煎服,每日1~2次。上药为成人1日量。大多数人服用,可按人数加量煎服。于流行期间连服3~5日。

  2、流行性腮腺炎:马兰根2两(鲜品3两),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急性传染性肝炎:马兰、连钱草、白茅根、茵陈各1斤,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每服5丸,每日3次,儿童酌减。

  4、外伤出血:鲜马兰适量,捣烂敷局部。

  5、胃、十二指肠溃疡:马兰干全草1两,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日服1次。20天为一疗程。

查看详情

红旱莲

  红旱莲

  别名:湖南连翘、黄海棠、牛心菜、大叶牛心菜、鸡心菜、大金雀、金丝蝴蝶、对经草、四方草。

  性味: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红旱莲Hypericum ascyron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全草,洗净切碎晒干。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红旱莲Hypericum ascyron 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叶通常脱落,茎红棕色,中空,节处有叶痕,顶端具果实3~5个。果实圆锥形,长约1.5厘米,径约0.8厘米,外表红棕色,顶端5瓣裂,裂片先端细尖,坚硬,内面灰白色,中轴处着生多数种子。种子红棕色,圆柱形,细小。果实微香。以去根、有叶、茎红棕色、种粒饱满者住。

  红旱莲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绞汁涂患处。

  红旱莲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子宫出血,黄疸,肝炎;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湿疹,黄水疮。

  红旱莲的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损伤,败毒。

  2.《南京民间药草》:治头痛,吐血,平肝火。种子:泡酒服,治胃气痛。

  3.《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止血,清热,泻火解毒。治吐血、咯血、衄血、子宫出血、外伤出血,肝火头痛,疮疖痈肿。

查看详情

白药子

  白药子

  别名:白药、白药根、山乌龟。

  性味:苦,寒。

  入药部位: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头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S. disciflora Hand. Mazz.],以块根入药。

  形态特征:完整的干燥块根,呈椭圆形或扁圆形;表面暗褐色,外表皱缩。商品多已切成片状,横切片径4~8厘米,厚1~2厘米;切面白色,粉质,较粗糙,有环形轮纹,有时见有偏心性车轮状木心;质脆,气微,味淡而微苦。以干燥、片大、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白药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3~5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炮制:用水浸泡,捞出,焖透,切片,晒干。

  白药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主治:用于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胃痛,内出血,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

  白药子的配伍

  ①治咽喉肿痛:白药一两(捣罗为末),龙脑一分。同研令匀,炼蜜和丸,芡子大,常含一丸咽津。(《圣惠方》龙脑丸)

  ②治喉中热塞肿痛,散痰散血:白药、朴硝。为末,以小管吹入喉。(《仁斋直指方》白药散)

  ③治风痰上壅,咽喉不利:白药三两,黑丑五钱,同炒香,去黑丑一半为末,防风末三两,和匀,每茶服一钱。(《圣惠方》)

  ④治衄血不止:红枣、白药(各烧存性)等分。为末,糯米饮眼。或煎汤洗鼻,频频缩药令入。(《经验良方》)

  ⑤治衄血汗血:白药二两半,生地黄汁三合,生藕汁一合,生姜汁少许。上四味,捣白药为末,先煎三物汁令沸,每以半盏入熟水一合,白药末二钱匕,搅匀,食后温饮之。(《圣济总录》白药散)

  ⑥治心气痛,解热毒:白药根、野猪尾。二味洗净,去粗皮,焙干,等分,捣筛,酒调服钱匕。(《本草图经》)

  ⑦治诸疮痈肿不散:生白药根,捣烂敷贴,干则易之。无鲜生者,用末水调涂之亦可。(《本草图经》)

  ⑧治瘰疬疮:白药子不拘多少,为末,临卧冷米饮调下一钱。(《卫生家宝方》白药散)

  ⑨治一切天行:白药研如面,浆水一大盏,(冷调二钱)空腹顿服之,便仰卧。一食顷,候心头闷乱,或恶心,腹内如车鸣,疞刺痛,良久当有吐利数行,勿怪。欲服药时,先同煮浆水粥,于井中悬著待冷,若吐利过度,即吃冷粥一碗止之,不吃即困人。(《海上集验方》)

  ⑩治疳眼赤烂,目生翳膜,内外障疾,并小儿吐痢:白药子一两,甘草半两。上为末,用猪肝一叶,批开掺药五钱,水一大盏,煮熟,食后服。(《宣明论方》白药子散)

  ⑾安胎:白药子一两,白芷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紫苏汤调下。或胎热心烦闷,入砂糖少许煎。(《普济方》铁军散)

  ⑿治妊娠伤寒护胎:白药子不拘多少为末,用鸡子清调摊于纸上,可碗来大,贴在脐下胎存生处。干即以温水润之。(《经验后方》)

  ⒀治诸骨哽咽:白药锉细,煎米醋细细咽下,在上即吐出,在下即下出。(《经验良方》)

  ⒁治中暑腹痛:山乌龟鲜根一至二钱。去粗皮,嚼烂,冬酒送服。(《江西草药》)

  ⒂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山乌龟根二斤,甘草一斤,研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钱,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⒃治肺脓疡:山乌龟根磨酒服,每次服二至三匙。(《湖南药物志》)

  ⒄治肝硬化腹水:山乌龟根三钱(用老糠炒制),车前五钱,过路黄、白花蛇舌草、瓜子金、丹参根各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

  ⒅治风湿性关节炎:山乌龟根一两,蜈蚣兰、活血丹各五钱。黄酒一斤,浸三天。每天服二次,每次一调羹,饭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⒆治鹤膝风:山乌龟四两,大蒜一个,葱三根,韭菜蔸七个。先将山乌龟研末,后加大蒜、葱、韭菜蔸捣烂,蜂蜜调敷患处。敷患处可发泡流水,用纱布遮盖,让其自愈。(《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⒇治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山乌龟鲜根捣烂外敷;或用米泔水磨汁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查看详情

水木草

  水木草

  别名:匐灯藓,水木草,尖叶提灯藓。

  性味:淡,凉。

  入药部位:苔藓类尖叶提灯藓Mnium cuspidatum Hedw.,以全草入药。

  水木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

  水木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

  主治:主治鼻衄,崩漏。

  水木草的配伍

  ①治鼻衄:水木草三钱,小蓟一两。白糖为引,水煎服。

  ②治崩漏:水木草三钱。白糖为引,水煎服。(性味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查看详情

向日葵花盘

  向日葵花盘

  别名:向日葵花托、向日葵饼、葵房、葵花盘。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的花盘。

  向日葵花盘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敷。

  炮制:秋季采收,去净果实,鲜用或晒干。

  向日葵花盘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平肝,止痛,止血。

  主治:用于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脘腹痛,痛经,子宫出血,疮疹。

  向日葵花盘的药理作用

  具有缓慢而持久的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使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向日葵花盘的配伍

  1、治头痛,头晕:鲜葵房(花盘)30-60g。煎水冲鸡蛋2个服。(江西《草药手册》)

  2、治肾虚耳鸣:向日葵花盘15g,首乌,熟地各9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3、治胃痛:葵花盘1个,猪肚1个。煮食。

  4、治妇女经前或经期小腹痛:葵房30-60g。水煎,加红糖30g服。(3-4方出自江西《草药手册》)

  5、治功能性子宫出血:葵花盘1只。炒炭研末,每次3g,每日3次,黄酒送服。(南药《中草药学》)

  向日葵花盘的相关论述

  《安徽中草药》:“平肝降压,止咳平喘。治头痛眩晕,支气管哮喘,胃痛。”

查看详情

  墨

  性味:味辛、性湿、无毒。

  归经:心;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松烟和入胶汁、香料等加工制成之墨。入药以陈久者为佳。

  形态特征:本品为圆柱形,两端钝圆,长10~20cm,直径1.5~2.5cm。外表常见有布纹状痕迹或龟裂纹。质坚硬而脆,断面光滑,有光泽或无,常有小孔。嚼之较粘,舌尖清凉,气香。

  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4.5g;或入丸、散。

  外用:磨汁涂。

  墨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消肿。

  主治:吐血;衄血;崩中漏下;血痢;痈肿发背

  墨的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墨,松之烟也,世有以粟草伪为者,不可用,须松烟墨方可入药,然淮远烟为佳,鹿延界内有石油,燃之,烟甚浓,其煤叮为墨,黑光如漆,松烟不入,其识文曰延川石液者,是不可人药,当附于此。

  2.《纲目》:上墨以松烟用扲皮什解胶和造,或加香药等物,今人多以窑突中墨烟,再三以麻油入内,用火烧过造墨,谓之墨烟,墨光虽黑,而非松烟矣,用者详之。

  3.《医林纂要》:墨,古用松烟,性近温,今用桐汕烟,性近寒,然气味轻虚,俱不失为平。珍之者加入珠、金、冰、麝,陈久为良。

查看详情

荠菜花

  荠菜花

  别名:地米花(《贵州民间方药集》)。

  性味:甘;凉。

  归经: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花序。

  荠菜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荠菜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主治:主痢疾;崩漏;尿血;叶血;咯血;衄血;小儿乳积;赤白带下。

  荠菜花的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阴干,研末,枣汤日服二钱,治久痢。

  2.《植物名实图考》:能消小儿乳积;烧灰治红白痢。

查看详情

山茶花

  山茶花

  别名:红茶花(《分类草药性》)。

  性味:甘苦辛,凉。

  归经入肝、肺二经。

  入药部位:为山茶科植物山茶的花。

  形态特征:干燥花朵多不带子房,全体卷缩成块状或不规则形,长2~3.8厘米,宽1.8~3.5厘米,黄褐色至棕褐色,花萼背面密布灰白色细绒毛,有丝样光泽,花瓣5~7片,基部合生,上端倒卵形,先端微凹,具脉纹;雄蕊多数,2轮,外轮花丝连合成一体。质柔软,有香气,味甘淡。以干燥、色红、不霉、花蕾长大尚未开放者(称宝珠山茶)为佳。

  山茶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

  外用研末麻油调敷。

  山茶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主治:治吐血,衄血,血崩,肠风,血痢,血淋,跌扑损伤,烫伤。

  山茶花的配伍

  ①治吐血咳嗽:㈠宝珠山茶,瓦上焙黑色,调红砂糖,日服不拘多少。㈡宝珠山茶十朵,红花五钱,白芨一两,红枣四两。水煎一碗服之,渣再服,红枣不拘时亦取食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②治赤痢:大红宝珠山茶花,阴干为末,加白糖拌匀,饭锅上蒸三、四次服。(《救生苦海》)

  ③治痔疮出血:宝珠山茶,研末冲服。(《纲目拾遗》)

  ④治乳头开花欲坠、疼痛异常:宝珠山茶,焙研为末,用麻油调搽。(《纲目拾遗》)

  山茶花的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山茶,吐血、衄血、下血为要药。生用能破宿生新,入童便炒黑则能止血。朱震亨: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并用红者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

  2.《纲目》:汤火伤灼,研末麻油调涂。

  3.《医林纂要》:补肝缓肝,破血去热。

  4.《百草镜》:凉血、破血、止血。消痈肿跌扑,断久痢、肠风下血,崩带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炙疮。

  5.《本草再新》:治血分,理肠风,清肝火,润肺养阴。

查看详情

蚕豆花

  蚕豆花

  性味:甘,平。

  归经: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花。

  形态特征:干燥的花,黑褐色,皱缩,长约2厘米;萼紧贴花冠管,先端5裂片,每因干燥碎断而残缺;花的旗瓣在外,并包裹着翼瓣和龙骨瓣,因皱缩卷曲,不易分辨。气微香,味淡。以花朵干燥、完整、紫黑色者为佳。

  蚕豆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鲜者0.5~1两);捣汁或蒸露。

  蚕豆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治咳血,鼻衄,血痢,带下,高血压病。

  蚕豆花的配伍

  ①治咳血:蚕豆花三钱。水煎去渣,溶化冰糖适量,一日二、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血热漏下:鲜蚕豆花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蚕豆花的各家论述

  1.《现代实用中药》: 治吐血,咯血。

  2.《安徽药材》:治鼻出血。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止白带。

  4.《上海常用中草药》:治各种内出血,白带,高血压病。

  5.《苏州本产药材》:凉血,和胃。

  6.《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止带,降血压。

查看详情

单叶血盆草

  单叶血盆草

  别名:破罗子(《峨帽药植》),反背红、朱砂草(《贵州民间方药集》),红肺筋、红五匹、血盆草(《四川中药志》),红青菜(《贵州草药》)。

  性味:微苦,凉。

  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单叶血盆草的全草。

  单叶血盆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研末撒布伤口。

  单叶血盆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清湿热。

  主治:治咳嗽吐血,血崩,血痢,创伤出血。

  单叶血盆草的配伍

  ①治吐血:鲜朱砂草五钱,鲜八爪金龙五分。煎水服,分三次服完。

  ②治咳血:鲜朱砂草一两。煎水服。

  ③治产后寒及血崩:鲜朱砂草一两。煮甜酒吃。

  ④治赤痢:鲜朱砂草一两。用白糖炒后煎水服。

  ⑤治刀伤出血:朱砂草叶炕干。研末撒伤口。(选方出《贵州草药》)

查看详情

三七

  三七

  别名: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文州三七。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

  三七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炮制:1、三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细粉。

  3、熟三七:取净三七打碎,分开大小块,用食用油炸至表面棕黄色,取出,沥出油,研细粉。

  4、三七片:取三七,洗净,蒸透,取出,及时切片,干燥。

  三七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三七的禁忌

  孕妇慎用。

  三七的配伍

  1、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濒湖集简方》)

  2、小儿伤寒,百日内患壮热。用铁铧一斤,烧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叶七片,浴之。(《圣济录》)

  三七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2、《本草求真》:专入肝胃。兼入心大肠。又名山漆。时珍曰。或云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

  3、《本草从新》: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

  4、《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查看详情

莲房

  莲房

  性味:苦、涩,温。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花托。

  形态特征:本品呈倒圆锥状或漏斗状,多撕裂,直径5~8cm,高4.5~6cm。表面灰棕色至紫棕色,具细纵纹和皱纹,顶面有多数圆形孔穴,基部有花梗残基。质疏松,破碎面海绵样,棕色。气微,味微涩。

  莲房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1、莲房,取原药材,去净杂质,切成碎块。

  2、莲房炭,取净莲房,切碎,依煅炭法(将净药材或切制品,置煅锅内,密封,闷煅至透,放凉,取出的炮制方法,称为煅炭法)制炭。

  莲房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瘀止血。

  主治:用于崩漏,尿血,痔疮出血,产后瘀阻,恶露不尽。

  莲房的配伍

  1、经血不止:瑞莲散:用陈莲蓬壳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热酒下。(《妇人经验方》)

  2、血崩不止,不拘冷热:用莲蓬壳、荆芥穗各(烧存性)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惠方》)

  3、产后血崩:莲蓬壳五个,香附二两,各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日二。(《妇 人良方》)

  4、漏胎下血:莲房烧研,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汤、酒任下,日二。(《朱氏集验方》)

  5、小便血淋:莲房烧存性,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米饮调下,日二。(《经验方》)

  莲房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莲房入厥阴血分,消瘀散血,与荷叶同功,亦急则治标之意也。

  2、《本经逢原》:莲房入厥阴,功专止血。故血崩下血溺血,皆烧灰用之。虽能止截,不似棕灰之兜塞也。

查看详情

鱼鳔

  鱼鳔

  别名:鱁鮧、鱁鳀、鱼白、鳔、鱼胶、白鳔、鱼脬、縼胶、鱼肚。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肾、肝经。

  入药部位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黄姑鱼Nibea albiflora(Richardson)、𩾅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或鲟科动物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鳇鱼Huso dauricus(Georgi)等的鱼鳔。

  鱼鳔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研末,3-6g。

  外用:适量,溶化或烧灰涂敷。

  炮制: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烘软,切段,晾干。

  鱼鳔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养血止血,散瘀消肿。

  主治:肾虚遗精,腰膝无力,腰痛,眩晕耳鸣,白带,习惯性流产,血虚筋挛,产后风痉,破伤风,癫痫,再生障碍性贫血,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阴疽,瘘管,慢性溃疡,皲裂,痛风,痔疮。

  鱼鳔的配伍

  1、治脑震荡后遗症出现的头晕、耳鸣:制鱼鳔25g(豆油炸),菊花15g,蔓荆子15g。水煎服,每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2、治白带:鱼鳔10g,猪蹄1只。共放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慢火炖烂吃。(《中国动物药》)

  3、治赤白崩中:鱼縼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4、治食管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g,每日服3次。(《中国动物药》)

  鱼鳔的禁忌

  胃呆痰多者禁服。

  《饮食须知》:“脾胃虚者,宜少食之。”

  鱼鳔的相关论述

  《纲目》:“鳔,即诸鱼之白脬,其中空如泡,故曰鳔。可治为胶,亦名縼胶。诸鳔皆可为胶,而海渔多以石首鳔作之,名江鳔,谓江鱼之鳔也,粘物甚固。此乃工匠日用之物,而江籍多略之。”

查看详情

茜草

  茜草

  别名:锯锯藤、拉拉秧、活血草、红茜草、四轮车、挂拉豆、红线草、小血藤、血见愁。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无臭,味微苦,久嚼刺舌。

  茜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茜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茜草的配伍

  1、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眼,用水调末二钱服亦可。

  2、妇女经闭。用茜根一两,煎酒服。

  3、盅毒(吐血、下血如猪肝)用茜草根、蓑荷叶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脱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温服。

查看详情

葱汁

  葱汁

  别名:葱苒(陶弘景),葱涕(《千金·食治》),空亭液(《石药尔雅》),葱涎(《百一选方》),葱油(《现代实用中药》)。

  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葱的叶或全株捣取之汁。

  葱汁的用法用量

  内服:单饮、和酒饮或泛丸。

  外用:涂患处。

  葱汁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瘀,解毒。驱虫。

  主治:治头痛,衄血,尿血,虫积,痈肿,跌打损伤。

  葱汁的配伍

  ①治鼻衄血:葱白一握,捣裂汁,投酒少许,抄三两滴入鼻内。(《胜金方》)

  ②治小儿蛔虫性不全肠梗阻:大葱汁、香油各五钱至一两(成人加倍)。先服葱汁,约二小时后再服等量香油。顿服或缓缓服下均可。若服后半天未排虫,可连续再服,直至症减虫出为止。其服用量可酌情增减,稍多服亦无害。(《中医杂志》(4):30,1966)

  ③治乳痈:葱白捣敷之,井水绞汁一升顿服。(《千金方》)

  ④治火焰丹毒,从头起者:生葱汁涂之。(《纲目》)

  ⑤治外痔:葱青内刮取涎,入蜜调匀,先以本鳖子煎汤熏洗,然后敷药,其冷如冰。(《百一选方》)

  ⑥治打扑损伤:葱新折者,便入煻灰火煨,承热剥皮,擘开,其间有涕,便将罨损处,仍多煨取,继续易热者。(刘禹锡《传信方》)

  ⑦治金疮出血不止:葱,炙令热,按取汁,敷疮上。(《梅师集验方》)

  ⑧治钩吻毒,困欲死,面青口噤,逆冷身痹:啖葱涕。(《千金方》)

  葱汁的各家论述

  1.《别录》:主溺血,解藜芦毒。

  2.《千金·食治》:解桂毒。

  3.《纲目》:散瘀血,止衄止痛。治头痛耳聋,消痔漏,解众药毒。

  4.《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化脓病疮面,促生肉芽。

查看详情

金锦香

  金锦香

  别名:紫金种、大香炉、天吊香、仰天盅、细金香炉、小金钟、蜂窝草、山牡丹。

  性味:味辛;淡;性平。

  归经:归肺;脾;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野牡丹科植物金锦香的全草或根。

  形态特征:天香炉长约60cm。根圆柱形,灰褐色,木质较硬面脆。茎方柱形,老茎略呈圆柱形,粗2-4mm,黄绿色或紫褐色,被紧密的黄色粗伏毛,质脆易断,髓白色或中空。叶对生,有短柄,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5cm,宽2-6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表面黄绿以,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被金黄色毛;基出脉3-5条,侧脉不明显。头状花序球状;萼黄棕色,花冠暗紫红色,皱缩,易脱攻。蒴果钟状,具杯状宿萼,浅棕色或棕黄色,先端平截。气微,味涩,微甘。以叶多、带果者为佳。

  金锦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捣汁,浸酒或研末。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洗或漱口。

  金锦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痰利湿,祛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咳嗽,哮喘,痢疾,泄泻,吐血,咯血,便血,经闭,疳积,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金锦香的配伍

  ①治赤白痢,泄泻:金石榴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吐血:鲜金锦香一两,当归二钱。水煎服。(《泉州本草》)

  ③治便血、下痢:金锦香、木槿花。炖服。一方以金锦香一两,冰糖五钱,开水适量冲炖服。(《闽东本草》)

  ④治脱肛:金锦香二至五钱,水煎服。(《闽东本草》)

  ⑤治月经不调:金锦香干根一至二两,益母草三钱,水煎调酒、糖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跌打损伤:鲜金锦香一两,捣绞汁泡温酒服。(《泉州本草》)

  ⑦治久伤胸闷痛:金锦香全草五钱至一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风寒咳嗽:金锦香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⑨治小儿疳积:天香炉、山地粘等分。为末,每服五分,蒸瘦猪肉服。(《广西中药志》)

  ⑩治风火牙痛:蜂窝草炖猪肉服。(《四川中药志》)

查看详情

蒲黄

  蒲黄

  别名:香蒲、水蜡丸、蒲草。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心包经。

  入药部位: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蒲黄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止血多炒炭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炮制:揉碎结块,过筛。

  蒲黄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化瘀,通淋。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蒲黄的禁忌

  孕妇慎用。

  蒲黄的配伍

  1、产后血瘀:蒲黄三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梅师方》)

  2、儿枕血瘕:蒲黄三钱。米饮服。(《产宝》)

  3、产后烦闷:蒲黄方寸匕,东流水服,极良。(《产宝》)

  4、坠伤扑损:瘀血在内,烦闷者。蒲黄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塞上方》)

  5、关节疼痛:蒲黄八两,熟附子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凉水下,日一。(《肘后方》)

  6、阴下湿痒:蒲黄末,敷三、四度瘥。(《千金方》)

  7、耳中出血:蒲黄炒黑研末,掺入。(《简便方》)

  蒲黄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2、《本经》: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

查看详情

人尿

  人尿

  别名:溲、小便、人溺,轮回酒、还元汤。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心、肺、膀胱、肾经。

  入药部位:小便,去头尾,用中间段。

  人尿的用法用量

  用法:取新鲜者温饮,30-50ml;或和入汤剂。

  人尿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降火,止血散瘀。

  主治:用于虚劳咳血,骨蒸发热,吐血,衄血,产后血晕,跌打损伤,血瘀作痛。

  人尿的配伍

  1、治骨蒸发热:三岁童便五升,煎取一升,以蜜三匙和之。每服二碗,半日更服。(孟诜《必效方》)

  2、治肺痿寒热,两颊赤,气急:童便,每晚取之,去头尾少许,取童便五合,上好甘草约中指节长,破作四片,炙令热,纳童便中浸一宿,平旦去甘草,顿服之,每日一剂。童便其人勿令吃五辛。忌海藻、菘菜、热面。(姚僧垣《集验方》)

  3、治吐血鼻洪:人溺、姜汁和匀,服一升。(《日华子》)

  4、治齿缝衄血:童便温热含之,立止。(《圣惠方》)

  5、治产后血晕,不识人,烦闷:红蓝花三两(新者佳),无灰清酒半斤,童子小便半大升。煮取一大盏,去滓,候稍冷服之。(《近效方》)

  6、治产后虚冷,恶血结块不散:生地黄汁半盏,生姜一分(取汁),童便半盏。上一处煎三四沸。分四次温服,恶血下,滞气通,瘥。未效再作服。(《普济方》生地黄饮)

  7、治难产及胞衣不下:取(人尿)一升,用姜、葱各一分,煎三两沸,乘热饮,便下。(《日华子》)

  8、治热病咽痛:童便三合,含之即止。(《圣惠方》)

  9、治头痛至极:通便一盏,豉心半合。同煎至五分,温服。(《圣济总录》)

  10、治疟疾渴甚:童便和蜜,煎沸,顿服。(《简便方》)

  11、治下痢休息:杏仁(去皮,麸炒,研)二两,以獖猪肝一具,切片,水洗血净,置净锅中,一重肝,一重杏仁,铺尽,以童便二升同煮干,放冷。任意食之。(《圣惠方》)

  12、治瘴疠诸疟,无问新久:童便一升,入白蜜二匙,搅去白沫,顿服,取吐绿痰出为妙。(《圣惠方》)

  13、治胸腹皆闭满,上气喘息:大腹槟郎二七枚,杏仁四七枚。上㕮咀,以童便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二服。(《普济方》引《千金要方》)

  人尿的禁忌

  脾胃虚寒及阳虚无火者禁服。

  人尿的相关论述

  1、《纲目》:小便性温不寒,饮之入胃,随脾之气上归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其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气清者为气,浊者为血,浊之清者为津液,清之浊者为小便,小便与血同类也。故其味咸而走血,治诸血病也。

  2、《本草经疏》:人尿为除劳热骨蒸、咳嗽吐血及妇人产后血晕闷绝之圣药。其味咸而走血,咸寒能伏虚热,使火不上炎而血不妄溢,是以能疗诸血症也。苏恭主久嗽上气失声,及《日华子》止劳渴、润心肺,悉由此故。《本经》主寒热、头疼、温气者,咸寒能除邪热故耳。法当热饮,热则于中尚有真气存在,其行自速,冷则惟存咸味寒性矣。

  3、《本经逢原》:“人溺疗寒热头痛,取其咸寒降泄也,有客邪,冲热葱头汤服之,汗出即止。而童子小便性纯,一切热劳吐血,阴虚火动,骨蒸劳瘵,用以降火最速。产后血晕,温饮一杯,压下败血恶血即甦。盖溲溺滋阴降火,消瘀血,止吐衄诸血,每用盏许,入姜汁一、二匙,徐徐服之,久自有效。然须乘热服之,以接生阳之气,冷则生气散矣。”

  4、《本草求真》:“《褚澄遗书》云:降火甚速,降血甚神,饮溲溺百不一死,非真不死,其言功力之优也。凡人久嗽失音,劳渴烦躁,吐衄损伤,皮肤皲裂,人咬火烧,绞肠痧痛,难产胞衣不下,法当乘热饮之。薛己云:‘凡一切伤损,不问壮弱,及有无瘀血,俱宜服此。若胁胀,或作痛,或发热烦躁口渴,惟服此一味,胜似他药,他药虽效,恐有瘀血,反致误人。童便不动脏腑,不伤气血,万无一失,军中多用此,屡试有效。”

查看详情

白茅花

  白茅花

  别名:营花(《唐本草》),茅盔花、茅针花(《江苏植药志》)。

  性味:味甘,温,无毒。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花穗。

  形态特征:干燥的花穗,呈圆柱形,长5~20厘米,小穗基部和颖片密被细长丝状毛,占花穗的绝大部分,灰白色,质轻而柔软,若棉絮状。小穗黄褐色,介于细长丝状毛中,不易脱落,外颖矩圆状披针形,膜质;雌蕊花柱2裂,裂片线形,裂片上着生黄棕色毛。花序柄圆柱形,青绿色。气微,味淡。以干燥、洁白、无叶、柄短者为佳。

  白茅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罨敷或塞鼻。

  炮制:4~5月花盛开前采收。摘下带茎的花穗,晒干。

  白茅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定痛。

  主治:治吐血,衄血,刀伤。

  白茅花的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疮。

  2.《日华子本草》:罯刀箭疮,止血并痛。

查看详情

花蕊石

  花蕊石

  别名:花乳石、白云石。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

  形态特征:本品为粒状和致密块状的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具棱角,而不锋利。白色或浅灰白色,其中夹有点状或条状的蛇纹石,呈浅绿色或淡黄色,习称“彩晕”,对光观察有闪星状光泽。体重,质硬,不易破碎。气微,味淡。

  花蕊石的用法用量

  用法:4.5~9g,多研末服。外用适量。

  炮制洗净,干燥,砸成碎块。

  花蕊石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瘀止血。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跌扑伤痛。

  花蕊石的配伍

  1、花蕊石散:治五内崩损,喷血出斗升,用此治之。花蕊石存性,研如粉。 以童子小便一钟,男,入酒一半;女,入醋一半,煎温,食后调服二钱,甚者五钱。能使瘀血化为黄水,后以独参汤补之。(葛可久《十药神书》)

  2、多年障翳:花蕊石(水飞焙)、防风、川芎、甘菊花、白附子、牛蒡子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为末。每服半钱,腊茶下。(《卫生家宝方》)

  3、脚缝出水:好黄丹,入花蕊石末,掺之。(谈野翁《试效方》)

  花蕊石的禁忌

  孕妇慎用。

  花蕊石的相关论述

  1、《嘉祐本草》:疮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脓。又疗妇人血晕恶血。

  2、《本草纲目》:治一切失血伤损,内漏目翳。

查看详情

降香

  降香

  别名:花梨母。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切面有致密的纹理。质硬,有油性。气微香,味微苦。

  降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9~15g,后下。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劈成小块,碾成细粉或镑片。

  降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伤痛,呕吐腹痛。

  降香的配伍

  1、《本草从新》:金疮出血、降香、倍子、桐花等分、末敷。

  2、《百一选方》:治金刃或跌扑伤损,血流不止,以本品与五倍子共研末,捣敷患处。

  降香的禁忌

  凡阴虚火盛、血热妄行而无瘀滞者不宜用。

查看详情

辣蓼

  辣蓼

  别名:辣蓼草、蓼子草、斑蕉草、梨同草。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蓼科蓼属植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圆柱形,有分枝,长30-70cm;表面灰棕色或棕红色,有细棱线,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中空。叶互生,有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长5-10cm,宽0.7-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表面棕褐色,下表面褐绿色,两面有棕黑色斑点及细小腺点;托叶鞘筒状,长0.8-1.1cm,紫褐色,缘毛长1-3mm。总状穗状花序长4-10cm,花簇稀疏间断;花被淡绿色,5裂,密被腺点。气微,味辛、辣。

  辣蓼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适量,煎水浸洗,或捣敷。

  炮制:夏秋采全草,晒干。

  辣蓼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于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查看详情

小驳骨

  小驳骨

  别名:小接骨、驳骨草、裹篱樵。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爵床科植物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有分枝,长40~2250px,直径0.2~75px。茎表面黄绿色、淡绿褐色或褐绿色,有稀疏的黄色小皮孔;小枝微具四棱线,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对生,卷缩破碎,展平后呈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4~350px,宽1~50px;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略带紫色。有的可见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苞片窄细,花冠二唇形。气微,味微辛、酸。

  小驳骨的用法用量

  用法9~12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小驳骨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止痛,续筋接骨。

  主治: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痛,血瘀经闭,产后腹痛。

  小驳骨的禁忌

  孕妇慎用。

  小驳骨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治折伤,续断骨,捣罨。

  2、《生草药性备要》:治风邪,理跌打,调酒服。

  3、《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内服能去瘀生新。

  4、《陆川本草》:治风湿骨痛。

查看详情

竹节参

  竹节参

  别名:白三七、明七、七叶子。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r jaPonicus C.A. Mey.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具肉质侧根。长5~22cm,直径0.8~2.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及根痕。节明显,节间长0.8~2cm,每节有1凹陷的茎痕。质硬,断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苦、后微甜。

  竹节参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

  炮制:用时捣碎。

  竹节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祛痰止咳,补虚强壮。

  主治:用于痨嗽咯血,跌扑损伤,咳嗽痰多,病后虚弱。

  竹节参的配伍

  1、虚劳:竹节参9g,党参9g,当归6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虚劳咳嗽:竹节参15g。煎水当荼饮。(《贵州民间药物》)

  3、吐血:竹节参9g,麦冬6g,丝毛根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倒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竹节参研粉,每次1.5~3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查看详情

珠子参

  珠子参

  性味:苦、甘,微寒。

  归经:归肝、肺、胃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 var. major (Burk.)C. Y. Wu et K. M. Feng 或羽叶三七(竹根三七、扭子七、黄连三七、花叶三七)Panax japonicus C. A. Mey. var. bipinnatifidus (seem.)C. Y. Wu et K. M. Feng 的干燥根茎。

  珠子参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珠子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肺,养阴,活络,止血。

  主治:用于气阴两虚,烦热口渴,虚劳咳嗽,跌扑损伤,关节疼痛,咳血,吐血,外伤出血。

  珠子参的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止血生肌。为末,捻刀伤疮,收口甚速。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补肺虚。治肺虚咳嗽。

查看详情

  醋

  别名:苦酒(《伤寒论》),淳酢(《本草经集注》),酰(《别录》),米醋(《食疗本草》)。

  性味:酸苦,温。

  归经:入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以米、麦、高粱或酒、酒槽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ml;或浸渍;或拌制。

  外用:适量,含漱;或调药敷;或熏蒸;或浸洗。

  醋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瘀,止血,解毒,杀虫。

  主治:治产后血晕,痃癖症瘕,黄疸,黄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阴部瘙痒,痈疽疮肿。解鱼肉菜毒。

  醋的禁忌

  脾胃湿甚、痿痹、筋脉拘挛及外感初起忌服。

  ①陶弘景:“酢酒不可多食之,损人肌脏耳。”

  ②《千金·食治》:“扁鹊云,多食酢,损人骨。”

  ③孟诜:“多食损人胃。”“醋,服诸药不可多食。”

  ④《纲目》:“服茯苓、丹参人不可食醋。”

  ⑤《随息居饮食谱》:“风寒咳嗽,外感疟痢初病皆忌。”

  醋的配伍

  ①治产后血晕:用铁器烧红,更迭淬醋中,就病人之鼻以熏之。(《随息居饮食谱》)

  ②治一切积聚,不拘远年近日皆治之:京三棱四两(醋煮,切片,晒干),川芎二两(醋煮微软,切片),大黄半两(醋湿纸裹,火煨过)。上三味,同为末,水煮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病甚者一月效,轻者半月效。(《普济方》醋煮三棱丸)

  ③治瘕症:鳖甲、诃子皮、干姜各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白汤下。(《医学入门》醋鳖丸)

  ④治过食鱼腥、生冷水菜果实成积者:生姜捣烂,和米醋调食之。(《日华子本草》)

  ⑤治黄汗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檗汁,脉自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金匮要略》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⑥治鼻血出不止:酢和胡粉半枣许服。(《千金方》)

  ⑦治疝气冲痛:育皮、小茴香各五钱,以米醋一碗煮干,加水二碗,煎八分,温和服。(《林氏家抄方》)

  ⑧治霍乱转筋入腹:酢煮青布搨之,冷复易之。(《千金方》)

  ⑨治痈疽初起:生附子,以米醋磨稠汁,围四衅,一日上十余次。(《方脉正宗》)

  ⑩治诸肿毒:醋调大黄末涂。(《随息居饮食谱》)

  ⑾治乳痈坚:以罐盛醋,烧石令热蚺中,沸止,更烧如前,少热,纳乳滇之,冷更烧石纳渍。(《千金方》)

  ⑿治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纳苦酒,着鸡子壳中)。上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伤寒论》苦酒汤)

  ⒀治锁喉风,胀闷不通:土牛膝捣汁半碗,加入真米醋半碗,用鹅毛翎尖挑少许入喉中,随吐涎痰,连挑十余次,吐痰碗许即通。(《本草汇言》)

  ⒁治牙齿疼痛: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肘后方》)

  ⒂治牙疼:陈醋四两,花椒二钱。水煎,去椒含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⒃治汤火伤:醋淋洗。(《随息居饮食谱》)

  醋的各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醋,酒糟为主,有米醋、麦醋、枣醋。米醋比诸醋最酽,入药多用之,谷气全也,故胜糟醋。产妇房中常得醋气则为佳,醋益血也。唐雄黄涂蜂虿,亦取其收而不散也。”

  ①《纲目》:“大抵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诸虫毒气,无非取其酸收之意,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

  ②《本草经疏》:“醋惟米造者入药,得温热之气,其味酸,气温无毒。酸入肝,肝主血,血逆热壅则生痈肿,酸能敛壅热,温能行逆血,故主消痈肿。其治产后血晕,症块血积,亦此意耳。散水气者,水性泛滥,得收敛而宁谧也。杀邪毒者,酸苦涌泻,能吐出一切邪气毒物也。《日华子,主下气除烦,妇人心痛血气,并产后及伤损,金疮出血,迷闷,杀一切鱼肉菜毒,取其酸收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也,故外科敷药中多资用。”“经曰,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凡筋挛偏痹,手足屈伸不便,皆忌之。又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多食酸则肉皱而唇揭。言能助肝贼脾,凡脾病者亦不宜过食。”

  ③《本草汇言》:“醋,解热毒,消痈肿,化一切鱼腥水菜诸积之药也,林氏曰,醋主收,醋得酸味之正也,直人厥阴肝经,散邪敛正,故藏器方治产后血胀、血晕,及一切中恶邪气,卒时昏冒者,以大炭火入熨斗内以酽米醋沃之,酸气遍室中,血行气通痰下,而神自清矣。凡诸药宜入肝者,须以醋拌炒制。应病如神。又仲景《金匮要略》治黄汗,有黄耆白芍桂枝苦酒汤;谭氏治风痰,有石胆散子,俱用米醋入剂,专取其敛正气,散一切恶水血痰之妙用也。”

  ⑤《本草求真》:“米醋,酸主敛,故书多载散瘀解毒,下气消食。且同木香磨服,则治心腹血气诸痛;以火淬醋入鼻,则治产后血晕;且合外科药敷,则治癥结痰癖、疸黄痈肿;暨口漱以治舌疮;面涂以散损伤积血,及杀鱼肉菜草诸毒。至醋既酸(收),又云能散痈肿者,以消则内散,溃则外散,收处即是散处故耳。”

查看详情

披麻草根

  披麻草根

  别名:小棕包、天蒜、千张纸、大力王《云南中草药》。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入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藜芦属植物狭叶藜芦Veratrum stenophyllum Diels和大理藜芦Veratrum taliense Loes. f.的根。

  披麻草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0.03-0.06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秋、冬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披麻草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瘀,止痛,催吐。

  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痹痛,癫痫。

  披麻草根的配伍

  1、治跌打损伤,大理藜芦须根15g,泡白酒500g。每次服5ml,同时服酒浸须根1条(约1寸长)。(《云南中草药选》)

  2、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小棕包每用50mg,日服3次。开水送服。(《云南中草药》)

  3、治骨折,截瘫,癫痫,大理藜芦根干粉0.06g。酒或开水送服,日服2次。(《云南中草药选》)

  披麻草根的禁忌

  1、气虚体弱者及孕妇禁服。

  2、服用过量易引起中毒。

  3、忌辛辣、菜蔬(减低药性)食物。

  披麻草根的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查看详情

蟹壳

  蟹壳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弓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和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 (de Haan)的甲壳。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杏黄色或浅黄色,内表面为黄白色或浅黄白色,质坚硬。气微腥,味咸。

  蟹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煅存性,研末,5-10g。

  外用:适量,研末擦牙或调敷。

  炮制:加工或食用螃蟹时取壳,剔净残余的蟹肉、蟹爪及杂质,洗净,干燥。

  蟹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蓄血发黄,血瘀崩漏,痈疮肿毒,走马牙疳,毒虫螫伤。

  蟹壳的配伍

  1、治蓄血发黄,胸胁结痛而不浮肿者:蟹壳煅存性,黑糖调,无灰酒下三钱。(《本经逢原》)

  2、治妇人血崩甚而腹痛:蟹壳烧存性,米饮下。(《证治要诀》)

  3、治妇人产后恶露未绝:腌蟹壳烧灰为末。酒调服一二钱。(《古今医统》)

  4、治妇人乳痈硬肿:蟹壳灰一服即散。(《本经逢原》)

  5、治乳岩:生蟹壳数十枚,放砂锅内焙焦。研细末。每服二钱,陈酒冲服,不可间断。(《串雅内编》)

  蟹壳的相关论述

  1、《纲目》:“烧存性,蜜调,涂冻疮及蜂虿伤;酒服,治妇人儿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积。”

  2、《本草崇原》:“攻毒,散风,消积,行瘀。”

查看详情

双花堇菜

  双花堇菜

  别名:短距堇菜《长白山植物药志》、谷穂补(云南丽江)。

  性味:味辛、微酸,性平。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堇菜科植物双花堇菜Viola biflora L.的全草。

  双花堇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双花堇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散瘀,止血。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吐血,急性肺炎,肺出血。

  双花堇菜的相关论述

  《长白山植物药志》:“根用于催吐,花和叶用作缓泻药,花尚可作发汗及镇疼药。”

查看详情

四季素馨花

  四季素馨花

  别名:白花藤、银花藤、亮叶茉莉。

  性味:涩,凉。

  入药部位:木犀科四季素馨花Jasminum seguinii Levl.,以根、叶入药。

  四季素馨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叶研粉蛋清调油外敷。

  四季素馨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跌打损伤,止血。

  主治: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疮,疖。

查看详情

槐枝

  槐枝

  别名:槐嫩蘖(《唐本草》)。

  性味:苦,平,无毒。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槐的嫩枝。

  槐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浸酒或入散剂。

  外用:煎水熏洗或烧沥涂。

  炮制:春季采收,晒干鲜用。

  槐枝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瘀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主治:治崩漏带下,心痛,目赤,痔疮,疥疮。

  槐枝的配伍

  ①治崩中或赤白,不问年月远近:槐枝,烧灰,食前酒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②治痔核:槐枝,浓煎汤,先洗痔,便以艾灸其上七壮,以知为度。(《传信方》)

  ③治九种心痛:新生槐枝-握,去两头。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千金方》)

  ④疗大风痿痹:槐嫩蘖,煮汁酿酒饮。(《唐本草》槐枝酒)

  槐枝的各家论述

  1.《别录》:主洗疮及阴经下湿痒。

  2.《唐本草》:嫩蘖枝炮熨,止蝎毒。

  3.《本草拾遗》:木为灰,长毛发。

  4.《本草图经》:春采嫩枝,煅为黑灰,以揩齿去肿;烧青枝取沥,以涂癣。

  5.《滇南本草》:洗皮肤疥癞,去皮肤瘙痒之风。

  6.《纲目》:治赤目,崩漏。

查看详情

水团花

  水团花

  别名:水黄凿、青龙珠、穿鱼柳、假杨梅、水加橧、溪棉条、满山香、球花水杨梅、水里斜、水里树。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归肝、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水团花Adina pilulifera (Lam.) Franch. ex Drake的枝叶或花、果。

  形态特征:茎、枝圆柱形,叶纸质,皱缩或破碎,完整叶展平为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13cm,全缘。头状花序球形,单生叶腋,白色,花冠长漏斗状,被微柔毛;雄蕊5;花柱丝状,伸出花冠管外。气微、味苦。

  水团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花、果10-15g,枝叶15-30g。

  外用:适量,枝、叶煎水洗;或捣敷。

  炮制:枝、叶,全年均可采,切碎;花、果,夏季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

  水团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祛湿,散瘀止痛,止血敛疮。

  主治:用于痢疾,肠炎,浮肿,痈肿疮毒,湿疹,溃疡不敛,创伤出血。

  水团花的配伍

  1、治菌痢:水团花花球10g。水煎服(沸后10min即可),每日3次。(江西《草药手册》)

  2、治湿热浮肿:水团花鲜茎或叶、茵陈各30g。水煎调糖服。(《福建中草药》)

  3、治风火牙痛:水团花鲜花球60g。水煎,每日含漱数次。(江西《草药手册》)

  4、治痈、无名肿毒:水团花鲜叶加食盐、饭粒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5、治湿疹:(水团花)叶配杠板归,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水团花的相关论述

  《湖南药物志》:“清热祛湿,散瘀止痛。”

查看详情

仙桃草

  仙桃草

  别名:水蓑衣、英桃草、小头红、蟠桃草、接骨仙桃、无风自动草、接骨草、小伤力草、小虫草、地胡椒、病疳草、八卦仙桃草、旱仙桃草、小将军。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归肝、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蚊母草Veronica peregrina L.带虫瘿的全草。

  形态特征:须根丛生,细而卷曲,表面棕灰色至棕色,折断面白色。茎圆柱形,直径约1mm,表面枯黄色或棕色,老茎微带紫色,有纵纹;质柔软,折断面中空。叶大多脱落,残留的叶片淡棕色或棕黑色,皱缩卷曲。蒴果棕色,有多数细小而扁的种子。种子淡棕色,有虫瘿的果实膨大为肉质桃形。气微,味淡。以虫瘿多、内有小虫者为佳。

  仙桃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或捣汁服。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或喷淋清水,稍润后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仙桃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瘀止血,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疽疮疡,咳血,吐血,衄血,便血,肝胃气痛,疝气痛,痛经。

  仙桃草的配伍

  1、治跌打损伤:仙桃草120g,熬酒服,渣包伤处;或粉末6g,用酒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2、治劳伤吐血:仙桃草15g,瓜子金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仙桃草的禁忌

  孕妇忌服。

  仙桃草的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用于咯血,伤后慢性吐血,下血,便后见血。”

查看详情

水苦荬

  水苦荬

  别名:接骨仙桃、夺命丹、活血丹、蟠桃草、大仙桃草、水仙桃草、仙桃草、鸭儿草、虫虫草、水对叶莲、水泽兰、蛇子草、接骨桃、二代草。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肺、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北水苦荬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L.及水苦荬Veronica undulata Wall.的带虫瘿果实的全草。

  水苦荬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夏季果实中红虫未逸出前采收虫瘿的全草,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水苦荬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主治:用于感冒,咽痛,劳伤咯血,痢疾,血淋,月经不调,疮肿,跌打损伤。

  水苦荬的配伍

  1、治妇女产后感冒:水苦荬煎水,加红糖服。(《南京民间药草》)

  2、治咽喉肿痛:水苦荬30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3、治月经不调,痛经:水苦荬15g,益母草12g,当归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闭经:水仙桃草30g,血巴木根30g。泡酒温服。(《贵州草药》)

  5、治痈肿,无名肿毒:鲜水苦荬、鲜蒲公英各适量。共捣烂外敷。(《陕西中草药》)

  水苦荬的相关论述

  《贵州草药》:“和血,止痛,通经止血。治吐血,经闭,跌打红肿。”

查看详情

铁包金

  铁包金

  别名:鼠乳根、老鼠耳、鸭公青、乌龙根。

  性味:微苦、涩,平。

  归经:心;肺经。

  入药部位: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细叶勾儿茶Berchemia lineata (L.)DC.,以根入药。

  铁包金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

  铁包金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瘀止血,镇咳止痛。

  主治:用于肺结核咯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精神分裂症,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疔疮疖肿,颈淋巴结肿大,睾丸肿痛。

  铁包金的配伍

  ①治肺痨久咳:铁包金六两,川破石六钱,甘草三钱。共煎服。(《杏林医学》)

  ②治鼠疣(鼠痣):铁包金水煎,常洗。(《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青蛇咬伤:铁包金捣烂,调米粉敷贴伤口。(《岭南草药志》)

  ④治肺结核,肺燥咳嗽,内伤咳血,肝炎:铁包金干品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跌打损伤,蛇咬伤:铁包金浸酒外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关节风湿痛,流火(丝虫病淋巴管炎):铁包金二至三两。水煎加黄酒冲服。

  ⑦治胃脘痛:铁包金一两,苏铁干花五钱。水煎服。

  ⑧治荨麻疹:铁包金一两。水煎服。

  ⑨治背痈:鲜铁包金一两。水炖服;另取鲜叶捣烂敷患处。

  ⑩治风毒流注,睾丸肿痛:铁包金一至二两。水煎或加黄酒冲服。(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铁包金的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解蛇毒,理恶疮,捣敷之;理跌打伤,能驳骨止痛;治小肠气痛,水煎服。

  2.《福建民间草药》:祛风湿,解毒。治鼠疣,痔疮,脱肛,乳痈,风湿痛,风毒流注。

  3.《岭南草药志》:能化瘀。治咯血,咳血。

查看详情

花生衣

  花生衣

  别名:花生皮。

  性味:甘、微苦、涩,平。

  入药部位: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种皮。

  花生衣的用法用量

  用法1~2钱。

  炮制:收集红色种皮,晒干。

  花生衣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散瘀、消肿。

  主治:用于血友病、类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病出血症,术后出血,癌肿出血,胃、肠、肺、子宫等出血。

查看详情

荷叶蒂

  荷叶蒂

  别名:荷鼻(《本草拾遗》),莲蒂(《岭南采药录》)。

  性味:味苦,平,无毒。

  入药部位: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基部。

  形态特征:干燥的叶蒂,多剪成类圆形或菱形,径约6~7厘米。正面紫褐色或绿黄色,微带蜡质样粉霜,叶脉微凹,由中央向外辐射状散出:背面黄褐色,中央有残存的叶柄基部,叶脉突起。质轻松而脆。味涩。以叶片厚、干燥,淡绿色、不破碎者为佳。

  荷叶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

  荷叶蒂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暑去湿,和血安胎。

  主治:治血痢,泄泻,妊娠、胎动不安。

  荷叶蒂的配伍

  ①治血痢:荷叶蒂水煮服之。(《普济方》)

  ②治小便出血:荷叶蒂七枚,烧存性,酒调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③治妊娠胎动,已见黄水者:干荷蒂一枚。炙,研为末,糯米淘汁一盏调服。(《唐瑶经验方》)

  ④治小儿百日咳,咳时吐血,头面浮肿:荷叶蒂(去茎)数枚。煮汤,调百草霜(吹去煤,研末),空心服,连服数次。(《幸福杂志》11~12:58,1944)

  ⑤治痈疽,止痛:干荷叶心当中如钱片大,不计多少。为粗末。每用三匙,水二碗,慢火煎至一碗半,放温,淋洗,揩干,以太白膏敷。(《本事方》拔毒七宝散)

  ⑥治乳癌已破:莲蒂七个,煅存性,为末,黄酒调下。(《岭南采药录》)

查看详情

白及

  白及

  别名:白根、地螺丝、羊角七。

  性味:苦、甘、涩,微寒。

  归经:归肺、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

  白及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6~15g;研末吞服3~6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成品为不规则的类白色薄片。

  白及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白及的配伍

  1、小儿下痢赤白及水痢:云母粉半两,煮白粥调食之。(《食医心镜》)

  2、肠胃出血:白及、地榆等量,炒焦,研末。每服3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白及的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白及的相关论述

  1、《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

  2、《本草逢原》:白及性涩而收,得秋金之气,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疮。

查看详情

仙鹤草

  仙鹤草

  别名:龙芽草、脱力草、狼牙草。

  性味:苦,涩,平。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长50~100cm,全体被白色柔毛。茎下部圆柱形,直径4~6mm,红棕色,上部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绿褐色,有纵沟和棱线,有节;体轻,质硬,易折断,断面中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暗绿包,皱缩卷曲;质脆,易碎;叶片有大小2种,相间生于叶轴上,顶端小叶较大,完整小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托叶2,抱茎,斜卵形。总状花序细长,花萼下部呈筒状,萼筒上部有钩刺,先端5裂,花瓣黄色。气微,味微苦。

  仙鹤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残根和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仙鹤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仙鹤草的配伍

  1、治赤白带或兼白浊:黄龙尾三钱,马鞭梢根一钱,黑锁梅根二钱。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2、治贫血衰弱,精力痿顿(民间治脱力劳伤):仙鹤草一两,红枣十个。水煎,一日数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仙鹤草的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有时腰痛、发热。

  2、《滇南本草》: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赤白带下,面寒腹痛,日久赤白血痢。

查看详情

碧桃干

  碧桃干

  别名:桃枭、鬼髑髅、桃奴、枭景、干桃、气桃、阴桃子、桃干、瘪桃干。

  性味酸苦,平。

  归经:入肺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未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干燥未成熟的果实,矩圆形或卵圆形,长1.8~3厘米,径1.5~2厘米,厚0.9~1.5厘米,先端渐尖,乌喙状,基部不对称,有的留存少数棕红色的果柄。表面黄绿色,具网状皱缩的纹理,密被短柔毛;内果皮腹缝线凸出,背缝线不明显。质坚实,不易折断。气微弱,味微酸涩。以干燥、实大、坚硬、色黄绿者为佳。

  碧桃干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烧烟熏。

  炮制:刷净果皮上绒毛,晒干。

  碧桃干的功效主治

  功效:敛汗涩精,活血止血,止痛。

  主治: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

  碧桃干的配伍

  ①治盗汗不止:树上干桃子一个,霜梅二个,葱根七个,灯芯(灯心草)二茎,陈皮一钱,稻根、大麦芽各一撮。水二钟煎服。(《经验方》)

  ②治内伤吐血:桃枭(煅存性)、棕灰、蒲黄、朱砂、京墨。为末,临卧以童便调服三钱,小便解,色渐淡为度。(《本草经疏》)

  ③治疟:树上自干桃子二七枚,黑豆一两,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出尽油)。上三味,捣罗为细末,滴冷水丸如梧桐子大,丹砂(朱砂)为衣。每服一丸,凌晨井华水吞下。(《圣济总录》干桃丸)

  ④治伏粱气,在心下结聚不散:桃奴三两。捣细,罗为散,每服食前,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⑤治妊娠下血不止:桃枭烧存性,研,水服。(《肘后方》)

  ⑥治小儿头疮:树上干桃烧研,入腻粉(轻粉)、麻油调搽。(《圣惠方》)

  ⑦治食桃成病:桃枭烧灰二钱。水服取吐。(《纲目》)

查看详情

紫珠

  紫珠

  别名:紫荆、紫珠草。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归肝、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白棠子树Callicarpa dichotoma (Lour.) K.Koch、华紫珠Callicarpa cathayana H.T.Chang、老鸦糊Callicarpa giraldii Hesse ex Rehd.的叶。

  紫珠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研末,1.5-3g,每日1-3次。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残留枝梢及枯叶,抢水洗净,切丝,晒干。

  紫珠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咯血,呕血,衄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崩漏,皮肤紫癜,外伤出血,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烧伤。

  紫珠的配伍

  1、治肺结核咯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紫珠叶、白及各等量。共研细粉。每服6g,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紫珠叶、紫金牛各15g,秦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痈肿,喉痹,蛇虫、狂犬等毒:紫荆(紫珠)煮汁服之,亦可洗。(《卫生易简方》)

  4、治阴道炎,宫颈炎:150%紫珠叶溶液,每次10ml,涂抹阴道,或用阴道栓,每日1次。1星期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紫珠的禁忌

  本品味涩,表征初起者慎用。

  紫珠的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细亚锡饭)洗疮毒。”“(鸦鹊翻)治陡发头肿、头风,温酒服,煎水洗之。又治跌打损伤,去风湿。”

  2、《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对食道静脉出血,肠胃溃疡出血,鼻出血,创伤出血,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

  3、《全国中草药汇编》:“散瘀,消炎。主治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外用治外伤出血,烧伤。”

查看详情

象皮

  象皮

  性味:甘、咸,温。

  归经:入足太阳膀胱经。

  入药部位: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的皮,以去毛的干燥皮入药。

  象皮的用法用量

  外用:熬膏或研末调敷。

  炮制:将象皮用水浸泡3天,刷净,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片晒干。

  象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生肌,敛疮。

  主治:用于疮疡久不收口。

  象皮的禁忌

  疮疡脓毒未尽者忌用。

  象皮的配伍

  ①治烂孔极大者,并治刀伤跌损,出血不止者:猪身前蹄扇骨十两(煅炭研粉),象皮(炙炭存性研末)一两。和匀同贮,凡烂孔如掌大者,掺上收小,后用六和散敷。(《外科全生集》象皮散)

  ②治烂孔收小者:海螵蛸、水飞龙齿、象皮(煅存性,研极细)、血竭、乳香、轻粉各等分。共研细末收贮,或干掺,或用鸡蛋熬油调拂。(《外科全生集》六和散)

查看详情

虫白蜡

  虫白蜡

  别名:白蜡、虫蜡、木蜡、树蜡、蜡膏。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肝、肺经。

  入药部位: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Chavannes)Guerin的雄虫群栖于木犀科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或女贞属他种植物枝干上分泌的蜡。

  形态特征:呈块状,白色或类白色。表面平滑,或稍有皱纹,具光泽。体轻,质硬而稍脆,搓捻则粉碎。断面呈条状或颗粒状。气微,味淡。

  虫白蜡的用法用量

  用法:多作赋形药入膏丸剂,外用研粉撒敷患处。

  炮制:8-9月间为采蜡期,清晨用利刀将包有蜡质的树枝切下,放入沸水锅中煮之,虫体下沉,蜡质溶化而浮于水面,冷后凝结成块。取出后再加水加热熔化,过滤后凝固即成。

  虫白蜡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生肌,敛疮。

  主治:用于创伤出血,疮口久溃不敛。

  虫白蜡的配伍

  1、 治打伤:白蜡一两,藤黄三钱。入麻油溶化,涂伤处。此方止痛止血,治烫伤亦愈。(《回生集》)

  2、 治杖疮:真白蜡一两,猪骨髓五个,潮脑三钱。共入铫内熬成膏,用甘草煮油纸摊贴。(《洞天奥旨》白蜡膏)

  3、 治渊疽(凡肋、胸、胁、腰、腹空软之处发痈疽者)当在将溃未溃之际,服之可免透膜之患:白蜡、白及各等分。共研细末,轻剂一钱,中剂二钱,大剂三钱,黄酒调服,米汤亦可。(《医宗金鉴》护膜散)

  4、 治外臁:白蜡一钱,轻粉一钱,猪油三两。锤烂以油纸摊膏贴之。(《万氏秘传外科心法》三百膏)

  虫白蜡的相关论述

  《本草求真》:“虫蜡,味甘气温。按甘益血补中,温能通经活络,故书载能止痛生肌,补虚续绝,与桑螵蛸同有补虚之意,可为外科圣药。是以郑赞寰云,汪御章尿血,用白蜡加于凉血滋肾药中遂愈,则知虫蜡亦皆生肌活血之味。但蜜蜡味甘淡涩微温,虫蜡则味甘不淡而温也。蜜蜡因有涩性,可以止泻、治痢;虫蜡涩性差减,而痢则鲜用也。”

查看详情

倒触伞

  倒触伞

  性味:涩微辛苦,平,无毒。

  归经: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蔷薇莓的根。

  倒触伞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外用:捣敷。

  倒触伞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凉血,止血。

  主治:治倒经,喘咳,盗汗。

  倒触伞的配伍

  ①治倒经:倒触伞、白泡刺根倒触伞、猫爪刺倒触伞各四钱。泡酒一斤。每次一两,日服二次。

  ②治脱肛并治红白痢:倒触伞、翻背红、枣儿红(地榆)各五钱。煎水服。

  ③治小儿百日咳:倒触伞四钱,破锅钱四钱,钩藤根-钱,蓝布正四钱。煎水服。

  ④治盗汗:倒触伞五钱。炖猪肉服。(选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查看详情

藕节

  藕节

  性味:甘、涩,平。

  归经:归肝、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h.的干燥根茎节部。

  形态特征:本品呈短圆柱形,中部稍膨大,长2~4cm,直径约2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残存的须根及须根痕,偶见暗红棕色的鳞叶残基。两端有残留的藕,表面皱缩有纵纹。质硬,断面有多数类圆形的孔。气味微甘、涩。

  藕节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藕节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化瘀。

  主治: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

  藕节的配伍

  1、内损吐血:飞罗面略炒,以京墨汁或藕节汁,调服二钱。(《医学集成》)

  2、大便下血:藕节晒干研末,人参、白蜜煎汤,调服二钱,日二服。(《全幼心鉴》)

  藕节的禁忌

  忌铁器。

  藕节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消瘀血,解热毒。

  2、《本草求真》:藕节味涩。同生地汁童便。善止一切吐衄血症。忌铁。

  3、《本草从新》:解热毒,消瘀血,疗产后血闷。

查看详情

橡实

  橡实

  别名:芋栗、橡栗、棣、皂斗、橡子、栎子、抒斗、橡斗子、栎木子、柞子、麻枥果。

  性味:味苦、涩,性微温。

  归经:归脾、大肠、肾经。

  入药部位:为壳斗科植物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或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Mayr的果实。

  橡实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每次1.5-3g。

  外用:适量,炒焦研末调涂。

  炮制: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后除去壳斗,再晒至足干。

  橡实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固涩,止血,解毒。

  主治:用于泄泻痢疾,便血,痔疮,脱肛,小儿疝气,疮痈久溃不敛,乳腺炎,睾丸炎,面䵟。

  橡实的配伍

  1、治乳腺炎:麻栎18g,瓜蒌皮15g,紫花地丁30g。煎服。

  2、治睾丸炎:麻栎焙焦存性研粉。每次6g,每日2次,黄酒冲服。(1-2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3、治面䵟:以橡斗子仁碎为粉,和大豆澡面良。(《普济方》)

  橡实的禁忌

  湿热初泻初痢者禁服。不宜多食。湿热作痢者不宜用。

  橡实的相关论述

  《新修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

查看详情

棕树根

  棕树根

  性味:性平,味苦涩,无毒。

  入药部位: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

  棕树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棕树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祛湿,消肿解毒。

  主治:治吐血,便血,血淋,血崩,带下,痢疾,关节痛,水肿,瘰疬,流注,跌打损伤。

  棕树根的配伍

  治吐血:棕树根烧灰,兑童便、白糖,空心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血淋:棕榈根一两。炖猪精肉食。(《湖南药物志》)

  ③治遗精:棕榈根五钱。水煎,白糖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赤白痢:棕榈根、六合草、红斑鸠窝各二两。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久痢:棕树根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阴挺:棕桐根四两,猪精肉四两。久煮去药,食肉与汤,连食三至五次。

  ⑦治四肢关节痛:棕榈根五钱,白果二钱。水煎服。

  ⑧治蛇咬:棕榈根、鱼腥草、桑白皮各三钱。煎水洗。(⑥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⑨治流注(寒性脓肿):棕树根、桃树根、松树根、胡颓子根各适量。水煎,冲洗患部;药渣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⑩治瘰疬:棕树根、算盘子根、乌桕根各一两。水煎,肉汤对服。(《江西草药》)

  ⑾治水肿:棕树鲜根一两,腹水草、薏苡根各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⑿治蛔虫病:棕树根、薏苡根、苦楝皮、兰花根各三钱。水煎服。

  ⒀治睾丸肿大:棕树根三钱,茅根一钱,淫羊藿二钱。水煎服。(⑾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查看详情

鸡冠花

  鸡冠花

  别名:鸡公花、鸡冠头。

  性味:甘、涩,凉。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苋科植物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L.的干燥花序。

  形态特征:本品为穗状花序,多扁平而肥厚,呈鸡冠状,长8~25cm,宽5~20cm,上缘宽,具皱褶,密生线状鳞片,下端渐窄,常残留扁平的茎。表面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中部以下密生多数小花,每花宿存的苞片和花被片均呈膜质。果实盖裂,种子扁圆肾形,黑色,有光泽。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鸡冠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段。扁平,有的呈鸡冠状。表面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可见黑色扁圆肾形的种子。气微,味淡。

  鸡冠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止带,止痢。

  主治:用于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

  鸡冠花的配伍

  1、结阴便血:鸡冠花、椿根白皮等分,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黄汤下,日二服。(《圣济总录》)

  2、妇人白带:白鸡冠花晒干,为末。每旦空心酒服三钱。赤带,用红者。(孙氏《集效方》)

  鸡冠花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带下,分赤白用。

  2、《本草从新》:治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崩中。赤白带下。

查看详情

鸡子壳

  鸡子壳

  别名:鸡卵壳(《医学入门》),混沌池、凤凰蜕(《纲目》),混沌皮(《医林纂要》),鸡子蜕(《中国医学大辞典》)。

  性味:味淡;性平。

  归经: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壳。

  形态特征:性状鉴别,本品呈坚硬薄片,大小不等,外表面微红色或类白色,内表面纯白色。质坚而脆。气微腥,味微甘。

  鸡子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细为散,0.5~2钱。

  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油调敷。

  炮制:食用鸡蛋时收集蛋壳,洗净,烘干。

  鸡子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制酸;壮骨;止血;明目。

  主治:治停饮脘痛,反胃,小儿佝偻病,各种出血,眼生翳膜,头身疮疖,聘耳流脓。

  鸡子壳的配伍

  ①治反胃:抱出鸡卵壳为末,酒调服二钱。(《纲目》)

  ②治小便不通:鸡子壳、海蛤、滑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日三。(《圣惠方》)

  ③治眼卒生翳膜:鸡子壳(抱子者,去膜,取白壳皮研)一分,贝齿三枚(烧灰)。上药同研令细,入瓷盒中盛,每取少许,日三、五度点之。(《圣惠方》鸡子壳散)

  ④治小儿头身诸疮:烧鸡卵壳,研,和猪脂敷之。(《子母秘录》)

  ⑤治耳疳出脓:抱出鸡卵壳,炒黄为末,油调灌之。(《杏林摘要》)

  ⑥治下疳:抱过鸡子壳(煅存性)、黄连、轻粉各等分。乳细,香油调搽,止痛结靥。(《疡医大全》)

  ⑦治头上软疖:抱出鸡卵壳,烧存性,研末,入轻粉少许,清油调敷。(《世医得效方》)

  鸡子壳的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研摩障翳。

  2.《本草备要》:研细,麻油调,搽痘毒。

  3.《本草再新》:能消疽瘤,解毒,治气,下胎。

  4.《随息居次食谱》:治小便不通,暨饮停脘痛。外治痘疮入目,白秃,耵耳,下疳,囊痈。5.《现代实用中药》:焙燥研细末,开水服,治粘膜性胃炎,胃痛及佝偻病,肺结核,骨结核等。

查看详情

棕榈炭

  棕榈炭

  性味:味苦、涩,平。

  归经:归肺经、肝经、大肠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wagnerianus Becc.的叶鞘纤维。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条板状,一端较窄而厚,另端较宽而稍薄,大小不等。表面红棕色,粗糙,有纵直皱纹;一面有明显的凸出纤维,纤维的两侧着生多数棕色茸毛。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无臭,味淡。

  棕榈炭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3~6g。

  外用:研末撒。有淤滞、邪热者不宜用。

  炮制:全年可采。晒干。煅炭用。

  棕榈炭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崩漏。

  棕榈炭的配伍

  ①棕灰散(《圣济总录》)治妊娠胎动,下血不止,脐腹疼痛:棕榈皮(烧灰)、原蚕沙各30g,阿胶1g。为散,每服6g,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方中棕榈炭收敛止血,止痛,为君药。

  ②棕榈散(《太平圣惠方》)治妇人崩中,下血数升,气欲绝:棕榈(烧灰)90g,紫参30g,麝香(细研)3g,伏龙肝(细研)60g。上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研令匀,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6g。方中棕榈炭收敛止血,为君药。

  ③棕毛散(《普济本事方》)治赤白带下,崩漏,胎气久冷,脐腹疼痛:棕毛(烧存性)、蒲黄(炒)各等分。每服9g,好酒下,空心食前服,日进2服。方中棕榈炭收敛止血,止痛,为君药。

  ④治鼻血不止:棕榈灰,随左右吹之。(《简易方论》)

  ⑤治妇人崩中,下血数升,气欲绝:棕桐三两(烧灰),紫参一两,麝香一钱(细研),伏龙肝二两(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研令匀,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二钱。(《圣惠方》棕榈散)

  ⑥治血崩:棕榈皮(烧存性,细研如粉)一钱,牡蛎(火煅,研如粉)五分。入麝香少许,拌令匀,空心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⑦治血崩不止:棕榈皮烧存性,为束,空心淡酒服三钱。(《妇人良方》)

  ⑧治妇人经血不止:棕榈皮(烧灰),柏叶(侧柏叶)(焙)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酒调下二钱,(《圣济总录,棕榈皮散)

  ⑨治赤白带下,崩漏,胎气久冷,脐腹疼痛:棕毛(烧存性)、蒲黄(炒)各等分。每服三钱。好酒调下,空心食前,日进二服。(《普济方》棕毛散)

  ⑩治小便不通:棕树皮毛,烧灰存性,以水酒调下二钱。(《摄生众妙方》)

  ⑾治肠风泻血:棕榈灰二两,熟艾(艾叶)(捣罗成者)一两。上二昧用熟鸡子两个,同研得所;别炮附子去皮脐,为末,每服用水一盏,附子末一钱,煎敷沸放温,调前药二钱匕,空心食前服。(《圣济总录》棕艾散)

  ⑿治水谷痢下:棕榈皮,烧研,水服方寸匕。(《近效方》)

  ⒀治血淋不止:棕榈皮,半烧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甚效。(《卫生家宝方》)

查看详情

血余炭

  血余炭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块状,乌黑光亮,有多数细孔。体轻,质脆。用火烧之有焦发气,味苦。

  血余炭的用法用量

  炮制: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血余炭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主治: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小便不利。

  血余炭的配伍

  1、用于治血淋:常配蒲黄、生地、甘草,水煎服,如血余炭散。(《赤水玄珠》)

  2、用于治小便不利:常与滑石、白鱼同用,如滑石白鱼散。(《金贵要略》)

查看详情

广东紫珠

  广东紫珠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归肝、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马鞭草科植物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 Chun的干燥茎枝和叶。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分枝少,长10~20cm,直径0.2~1.5cm;表面灰绿色或灰褐色,有的具灰白色花斑,有细纵皱纹及多数长椭圆形稍突起的黄白色皮孔;嫩枝可见对生的类三角形叶柄痕,腋芽明显。质硬,切面皮部呈纤维状,中部具较大类白色髓。叶片多已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呈狭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下表面有黄色腺点;叶柄长0.5~1.2cm。气微,味微苦涩。

  广东紫珠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9~15g。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炮制:切成10~20cm的段,干燥。

  广东紫珠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散瘀,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毒疮疡,水火烫伤。

查看详情

松花粉

  松花粉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i formis Carr.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

  形态特征:本品为淡黄色的细粉。体轻,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气微,味淡。

  松花粉的用法用量

  用法: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烘,过筛。

  松花粉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燥湿敛疮。

  主治:用于外伤出血,湿疹,黄水疮,皮肤糜烂,脓水淋漓。

  松花粉的配伍

  头旋脑肿:三月收松花并苔(五、六寸如鼠尾者,蒸切)一升,以生绢囊贮,浸三升酒中五日,空心暖饮五合。

  松花粉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

  2、《本草逢原》:松花润心肺,益气除风湿。今医治痘疮湿烂,取其凉燥也。

查看详情

贯叶连翘

  贯叶连翘

  别名:过路黄、小种黄、赶山鞭、千层楼、上天梯、小对月草、小对叶草、小种癀药、大对叶草、小刘寄奴、小叶金丝桃。

  性味:苦、涩,平。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藤黄科植物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的全草。

  贯叶连翘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揉绒塞鼻;或干品研末敷。

  炮制:7-10月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贯叶连翘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调经通乳,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肠风下血,崩漏,外伤出血,月经不调,乳妇乳汁不下,黄疸,咽喉疼痛,目赤肿痛,尿路感染,口鼻生疮,痈疖肿毒,烫火伤。

  贯叶连翘的配伍

  1、治吐血,崩漏下血:千层楼15g,旱莲草12g,蒲黄炭10g。水煎服。

  2、治肠风出血:千层楼15g,炒槐花15g,地瓜藤根15g,棕树根10g。水煎服。

  3、治血滞痛经:千层楼10g,元宝草10g,当归10g,香附子6g,鸡血藤15g。水煎服。(1-3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79年)

  4、治乳少:小对叶草全草30g,炖肉吃,能催乳。(《贵州民间药物》)

  5、治黄疸肝炎:小对叶草60g,煎水服。(《贵州草药》)

  6、治无名肿毒,烫火伤:鲜贯叶连翘捣烂敷;干粉用麻油或蛋清调敷。(南药《中草药学》)

  贯叶连翘的各家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治吐血,咯血,肠风下血,外伤出血,风湿骨痛,无名肿毒,烫火伤等症。”

查看详情

乌贼鱼腹中墨

  乌贼鱼腹中墨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入肝经。

  入药部位:为乌贼科无针乌贼属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和乌贼属动物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等乌贼墨囊中的墨汁。

  乌贼鱼腹中墨的用法用量

  内服:烘干研粉或醋磨,2-3g。

  炮制:捕得乌贼后,剖取墨囊,洗净,烘干。

  乌贼鱼腹中墨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

  乌贼鱼腹中墨的配伍

  1、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乌贼墨粉,每次1g,每日3次,于月经来潮第1日开始服;不规则连续性出血即时服,均连服5d。(《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2、治溃疡病、胃炎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每日3次,每次服乌贼墨0.75g,开水送服。(《广西药用动物》)

  3、治冠心病,乌贼鱼腹中墨囊,烘干研粉或醋磨服之,每次1-1.5g,每日2次。(《海味营养与药用指南》)

  乌贼鱼腹中墨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血刺心痛。”

  2、《中国药用海洋生物》:“用于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

查看详情

蚕豆茎

  蚕豆茎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蚕豆的茎。

  蚕豆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焙干研末,9g。

  外用:适量,烧灰调敷。

  炮制:夏季采收,晒干。

  蚕豆茎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止泻,解毒敛疮。

  主治:各种内出血,水泻,烫伤。

  蚕豆茎的配伍

  ①治各种内出血:蚕豆梗焙干研细末。每日三钱,分三次吞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水泻:蚕豆梗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查看详情

蚕豆叶

  蚕豆叶

  性味:味苦、微甘,性温。

  入药部位: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叶或嫩苗。

  形态特征:羽状复叶,有小叶2-6片;叶轴顶端有狭线形卷须;叶柄基部两则有大而明显的半箭头状托叶。小叶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广椭圆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钝,具细尖,基部楔形。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蚕豆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捣汁,30-60g。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炮制:夏季采收,晒干。

  蚕豆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解毒。

  主治: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臁疮。

查看详情

莲衣

  莲衣

  性味:味涩、微苦,性平。

  归经:归心、脾经。

  入药部位: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种皮。

  莲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g。

  炮制:9-10月间果实成熟时取种子,剥皮,晒干。

  莲衣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涩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下血。

  莲衣的相关论述

  1、《药品化义》:“能敛。诸失血后,佐参以补脾阴,使统血归经。”

  2、《本草再新》:“治心胃之浮火,利肠分之湿热。”

查看详情

西瓜子壳

  西瓜子壳

  性味:味淡;性平。

  归经:归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种皮。

  西瓜子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炮制:剥取种仁时收集;晒干。

  西瓜子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

  主治:主呕血;便血。

  西瓜子壳的配伍

  治肠风下血:西瓜子壳、地榆:白薇、蒲黄、桑白皮,煎汤服。(《中国医学大辞典》)

查看详情

麦角

  麦角

  别名:黑麦乌米、紫麦角。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肝、肾二经。

  入药部位:为麦角菌科真菌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Fr.)Tul.和小头麦角菌Clavicepsmicrocephala(Wallr.)Tul.的菌核。

  形态特征:菌核长纺锤形,平直或略弓状弯曲,具3条钝棱,长1-4cm,宽2-7mm。外表皮灰紫色至黑紫色,有细小横裂纹及纵沟。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略呈钝三角形,其边缘为一薄层暗紫色组织,内部淡棕白色至淡红色,中央部分有时可见星状暗纹。气特异而微弱,味先微甜,后辛。

  麦角的用法用量

  用法:制成流浸膏,每次0.5-2ml,每日3-4次;大剂量1次4ml,每日12ml;或制成片剂、针剂用。

  炮制:夏、秋季麦穗黄熟时采收,阴干或烘干备用。

  麦角的功效主治

  功效:缩宫止血,止痛。

  主治:用于产后出血,偏头痛。

  麦角的禁忌

  孕妇、临产及胎盘尚未完全排出时禁用。

  肝脏病及周围血管病患者慎服。

  本品有毒,误服后常引起口渴、呕吐、腹泻、肢冷、面色苍白、视觉与听觉障碍,严重者则出现幻觉、惊厥,以致昏迷死亡。

  麦角的相关论述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平,味微苦。有毒。入肝、肾二经。”

  《全国中草药汇编》:“淡,微温。”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甘、辛,平。”

  《国药的药理学》:“为子宫紧缩药。对于子宫出血,分娩后的弛缓性后出血,子宫之不全、退行等有效。”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偏头痛。”

  《杭州药用植物志》:“为内部止血药。”

查看详情

棕榈子

  棕榈子

  别名:败棕子、棕树果。

  性味味苦、甘、涩,性平。

  归经:归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H.Wendl.的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果实肾形或近球形,常一面隆起,一面凹下,凹面有沟,旁有果柄根。长8-10mm,宽5-8mm,表面灰黄色或绿黄色,成熟者灰蓝色而被蜡被,平滑或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外果皮、中果皮较薄,常脱落而露出灰棕色或棕黑色坚硬的内果皮。种仁乳白色,角质。气微,味微涩而微甜。

  棕榈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6-9g。

  炮制:霜降前后,待果皮变淡蓝色时采收,晒干。

  棕榈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涩肠,固精。

  主治:肠风,崩漏,带下,泻痢,遗精。

  棕榈子的配伍

  1、治血崩:棕榈子、乌梅肉、干姜俱烧存性为末各二两。每服二钱,空心乌梅汤调服。(《古今医统》引《螽斯广育》如圣散)

  2、治肠炎:棕榈子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高血压病:棕榈子、筋草、海州常山、牛膝、决明子各9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棕榈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涩肠,止泻痢,肠风、崩中、带下及养血。”

  2、《云南中草药》:“滋养,安神。”

查看详情

牛角腮

  牛角腮

  性味:苦,温。

  归经:入足默阴、少阴血分,兼入手阳明经。

  入药部位:偶蹄目牛科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以牛角内部坚硬骨心入药。

  形态特征:呈圆锥形,微弯,中空,基部较粗,上部渐尖,长约15厘米,底部径约5厘米。外表粗糙,灰白色或灰黄色,满布骨质细孔,并有少数浅纵沟。质坚硬。横切面中空,外壁厚约6毫米,灰白色,较细致,内层有粗大髓样组织。气微腥,味淡。以干净,无头丬骨,形状粗短者为佳。

  牛角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

  炮制:牛角腮为杀牛时取角内坚硬的骨心,用水漂3~5天,刮去粘附的腐肉,锯成2~3厘米小段,劈开,日晒野露至无臭气为度,打碎,用铁砂炒至黄色,趁热洒少许醋既得。

  牛角腮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止痢。

  主治:治便血,衄血,妇女崩漏,带下,赤白痢,水泻。

  牛角腮的配伍

  ①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牛角鳃二两(烧灰),白矾二两(烧汁尽),橡实一两,木贼-两,芎藭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牛角腮散)

  ②治亦白带下:牛角腮(烧令烟断),附子(以盐水浸泡七度,去皮),上件等分,捣罗为末。每空心酒下二钱匕。(孙用和)

  ③治卒下血:黄牛角腮一具(烧赤色,出火即青碧)。上一味为细散,食前浓煮豉汁,和二钱匕,重者日三。(《近效方》)

  ④治鼠奶痔:牛角腮烧作灰末,空心酒服方寸匕。(《塞上方》)

  ⑤治痢色白,食不消者,为寒下:牛角腮烧灰。上一味捣筛,白饮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⑥治蜂虿整疮:牛角腮烧灰,醋和敷之。(《肘后方》)

查看详情

橄榄核

  橄榄核

  别名:青果核。

  性味:甘、涩,温。

  归经:解毒,敛疮,止血,利气。

  入药部位: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的果核。

  形态特征:果核梭形,暗红棕色,表面有3条纵棱,棱间有2条弧形弯曲的沟。质坚硬,破开后内分3室,各有种子1颗,内果皮分2层,外层较厚,红褐色,内层较薄,黄色。种子红棕色,膜质。子叶2片折叠,白色或黄白色,油性。气清香。以颗粒均匀、饱满、无霉变者为佳。

  橄榄核的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3-6g;或磨汁。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或磨汁涂。

  炮制: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鲜用或晒干。

  橄榄核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敛疮,止血,利气。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冻疮,疳疮,天疱疮,肠风下血,睾丸肿痛。

  橄榄核的配伍

  1、治口疮,喉癣,喉痈:橄榄核(煅存性)、抱出鸡之蛋壳(煅存性)、方儿茶、人中白(煅)各一钱,上冰片三分。共研细末,收好。每用少许,吹之。(《王氏医存》)

  2、治耳足冻疮:橄榄核烧研,油调涂之。(《纲目》引《乾坤生意》)

  3、治鱼骨鲠:(1)橄榄核为末,以顺流水调服二钱。(《丹台玉案》)(2)青果核磨汁,含咽。(《食物中药与便方》)

  4、治疮子倒靥:橄榄子核中截断,水磨少许服,立发。(《普济方》)

  5、解河豚毒:(橄榄)核磨汁或研末,急流水调服。(《本草从新》)

  6、治打扑青肿疼痛:青果核磨水,频扫患处,其毒肿立退。(《寿世保元》)

  橄榄核的禁忌

  《本经逢原》:“过服令人呕泻。”

  橄榄核的相关论述

  1、《纲目》:“磨汁服,治诸鱼骨鲠及食鲙成积,又治小儿痘疮倒黡,烧研服之,治下血。”

  2、《本草备要》:“烧灰,敷疰疳。”

查看详情

金樱根

  金樱根

  别名:金樱蔃、脱骨丹(《生草药性备要》)。

  性味:酸涩,平。

  归经: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或根皮。

  形态特征:为厚约1cm斜片或长3-4cm短段,直径1-3.5cm。表面暗棕红色至红褐色,有细纵条纹,外皮(木栓层)略浮离,可片状剥落。切段面棕色,具明显的放射状纹理。质坚实,难折断。气无,味涩微甘。

  金樱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两。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挖取根部,除去幼根。

  金樱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固精涩肠。

  主治:治滑精,遗尿,痢疾泄泻,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痔疾,烫伤。

  金樱根的配伍

  ①治遗精:金樱子根二两,五味子三钱。和猪精肉煮服之。(《岭南草药志》)

  ②治小儿遗尿:金樱子根五钱至一两,鸡蛋一枚。同煮,去渣,连蛋带汤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泄泻:金樱根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妇女崩漏:金樱根二、三两,猪瘦肉四两。加水同炖,去渣,服汤及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⑤治子宫脱垂:金樱子根四两,加水煎熬四至五小时,去渣取汁,临睡前加甜酒或三花酒二至四两冲服。(《广东中医》4(12):490,1959)

  ⑥治胃痛:㈠金樱子根第二层皮四两,煎服或捣汁用开水冲作茶饮。(《岭南草药志》)

  ㈡金樱子根四两,白银香根四两,苦楝子根四两。共研末,每服一钱,开水冲服。(《岭南草药志》)

  ⑦治腰脊酸痛,风湿关节痛:金樱根一两和猪蹄子或猪脊髓炖服。(《闽东本草》)

  ⑧治小儿脱肛:金樱根一至二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⑨治汤火伤:金樱根洗净,去表面粗皮,取二层皮切碎,加糯米少许,同擂烂,再加适量清水,放入锅内煮沸,过滤,待冷,用鸭毛蘸药汁搽涂患处,日二、三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跌打损伤:金樱子根一两,过江龙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⑾治下肢流火屡发:金樱根三两,水煎,取汤煮鸡蛋三个,加入冰糖一两溶化,饭前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⑿治疖毒初起:金樱子根磨成浆糊状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查看详情

棕榈皮

  棕榈皮

  别名:栟榈木皮、棕毛、棕树皮毛、棕皮。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归肝、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棕榈科植物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H.Wendl.的叶柄及叶鞘纤维。

  棕榈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炮制:现行,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或块,干燥。

  棕榈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崩,外伤出血。

  棕榈皮的配伍

  1、治肠风泻血:棕榈灰二两,熟艾(捣罗成者)一两。上二味用熟鸡子两个,同研得所;别炮附子去皮脐,为末。每服用水一盏,附子末一钱,煎数沸放温,调前药二钱匕,空心食前服。(《圣济总录》棕艾散)

  2、治妇人经血不止:棕榈皮(烧灰)、柏叶(焙)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酒调下二钱。(《圣济总录》棕榈皮散)

  3、治高血压:鲜棕榈皮18g,鲜向日葵花盘60g。水煎服,每日1剂。(《江西草药》)

  棕榈皮的禁忌

  出血诸证瘀滞未尽者不宜独用。

  棕榈皮的相关论述

  1、论棕榈皮之临床应用:李时珍:“棕灰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与乱发同用更良。年久败棕入药尤妙。”(《纲目》)

  2、《本草衍义》:“棕榈木,今人旋为器。皮烧为黑灰,治妇人血露及吐血,仍佐之他药。每岁剐取棕皮,不尔束死。”

查看详情

岗稔根

  岗稔根

  别名:山稔根,当梨根,刀莲头,多年片,哆呢根,多年头,哆啤子根,哆唉头,桃金娘根。

  性味:甘、涩,平。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形的片状或丝条状。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粗糙,易脱落,外皮脱落处呈赭红色至棕红色, 具纵纹。切面浅棕色,有时可见同心环纹(老根) 。质硬而致密,不易折断。气微,味涩。

  岗稔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或酒水各半煎,或炖肉。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涂。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洗净,打丝,或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岗稔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除湿祛风,止血,止痛。

  主治:治肝炎,血崩,胃痛,风湿关节痛,疝气,腰肌劳损,痔疮,烫伤。

  岗稔根的配伍

  ①治头痛、虚寒哮喘:桃金娘干根二两。水煎服。

  ②治胃气痈:桃金娘鲜根二两。炒至焦黄色,酒淬,水煎服。

  ③治疟母:桃金娘鲜根二两,红糖二两,或加乌药五钱。水煎,早晚分服,连服3~5天。

  ④治关节风湿痛、久伤痛:桃金娘干根二两。水煎,酒冲服。(①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⑤治劳伤出血及糖尿病:山棯根一至二两。同猪瘦肉炖服。(《泉州本草》)

  ⑥治疝气:鲜山棯根一两,同雄鸡一只(约一斤重),老酒半斤。酌加开水,,炖二小时,分二到三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癥瘕及腹痛初起者:山棯根一两五钱。黄酒、清水各半煎服。久病者加羊肉半斤煎服。(《闽东本草》)

  ⑧治痔疮:山棯根二两,槐花米六钱。与猪大肠同煮,煮熟后去药渣,服其汤和猪大肠,连服数次。(《岭南草药志》)

  ⑨治汤火伤:山棯根烧灰,研细末,用牛油凋涂患处。(《岭南草药志》)

查看详情

艾叶

  艾叶

  别名:艾叶、艾蒿、家艾。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

  形态特征: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艾叶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3~9g,或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炮制: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艾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艾叶的配伍

  1、冷劳久病:茅香花、艾叶四两,烧存性,研末,粟米饭丸梧子大。初以蛇床子汤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后用枣汤下,立效。(《圣济总录》)

  2、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以干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肘后方》)

  3、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用熟艾三两,米醋炒极热,以绢包熨脐下,良久即苏。(《妇人良方》)

  艾叶的禁忌

  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艾叶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温中、逐冷、除湿。

  2、《本草求真》:专入肝脾。兼入肾。

  3、《本草从新》: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查看详情

灶心土

  灶心土

  别名:灶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内黄土、灶心土。

  性味:辛,温。

  入药部位: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

  形态特征: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红褐色,表面有刀削痕。质较硬,但易砸碎,并有粉末脱落,断面细软,色稍深,常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以块大,色红 褐,质细软者为佳。部分溶于水,加酸部分溶解,且有气泡发生,其酸溶液加5%亚铁氰化钾试液呈蓝绿色,且有蓝色沉淀生成。

  灶心土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布包煎汤,澄清代水用,60~120g;或入散剂。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得。

  灶心土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中燥湿,止呕止血。

  主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

  灶心土的禁忌

  阴虚失血及热证呕吐反胃忌服。

  ①《本草经疏》;阴虚吐血者不宜用。痈肿毒盛难消者,不得独用。

  ②《本草从新》:无湿勿用。

  灶心土的配伍

  ①治反胃:灶中土,用十余年者,为细末,米饮调下三、二钱许。(《百一选方》)

  ②治心痛冷热:伏龙肝末,煮水服方寸匕。若冷,以酒和服,瘥。(《救急方》)

  ③治吐血、泻血,心腹痛:多年垩壁土、地炉中土、伏龙肝。上等分,每服一块如拳大,水二碗,煎一碗,澄清服,白粥补之。(《普济方》伏龙散)

  ④治吐血、鼻血不止:伏龙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顿服。(《广利方》)

  ⑤治下血先便后血:甘草、生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金匮要略》黄土汤)

  ⑥治妇人血露:炒伏龙肝半两,蚕沙一两,阿胶一两。同为末,温酒调,空肚服二、三钱,以知为度。(《本草衍义》)

  ⑦治产后血气攻心痛,恶物不下:灶中心土研末,酒服二钱,泻出恶物效。(《救急方》)

  ⑧治小儿丹毒:多年灶下黄土末,和屋漏水傅之,新汲水亦可,鸡子白或油亦可,干即易。(《肘后方》)

  ⑨治小儿重舌:灶月下黄土末,苦酒和涂舌上。(《千金方》)

  ⑩治小儿脐疮,久不瘥:伏龙肝,细研末敷之。(《圣惠方》)

  ⑾治臁疮久烂:灶内黄土(年久者研细末)、黄柏、铅丹、赤石脂、轻粉末等分。清油调,入油绢中贴之,勿动,纵痒,忍之良。(《济急仙方》)

  ⑿治聤耳:伏龙肝细研半两,以猪膏和拈如枣核大,绵裹塞耳中,日再易,夜一易。(《圣济总录》)

  ⒀治痈肿:伏龙肝以大酢和作泥,涂布上贴之,干则易之。(《千金翼方》)

  ⒁治阴证脱肛 伏龙肝一两,鳖头骨半两,百药煎二钱半。上三味,焙研为末,每用二钱至三钱,浓煎紫苏汤,候温和清油调涂患处,并如前法浴洗拭干方上药。(《活幼心书信效方》伏龙肝散)

  ⒂治泄痢后脱肛不收 伏龙虾、赤石脂等分。上末之,敷肠头上,或以槐花炒末陈米汤下。(《丹溪摘玄》赤石脂散)

  ⒃治发背欲死 伏龙肝末之,以酒调,厚敷其疮口,干即易。(《肘后方》)

  ⒄治乳痈 大黄、菵草、伏龙肝、生姜各二分。先以三物捣筛,又合生姜捣,以醋和涂,乳痛则止。(《肘后方》乳痈方)

  ⒅治手足阳明经风热发为丹毒,面上赤肿,后渐渐由头而下,至身亦赤肿 灶心土、黄柏(炒)各三钱,冰片二分。为油末,鸡子清调搽。(《外科真诠》伏龙散)

  ⒆治孕妇一切有热,内外诸证,护胎法 伏龙肝为末,以井底泥调敷心下,令胎不伤。(《济阴纲目》)

查看详情

炮姜

  炮姜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炮姜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

  炮制:取干姜,照烫法(指药物与热砂同炒的一种炮制方法,称为砂烫,亦叫烫法)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

  炮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主治: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炮姜的配伍

  蜘蛛咬人:炮姜切片贴之,良。(《千金方》)

  炮姜的相关论述

  《本草分经》:辛苦大热,除胃冷而守中兼补心气,祛脏腑沉寒锢冷,去恶生新,能回脉绝无阳,又引血药入肝而生血退热,引以黑附则入肾祛寒湿。

查看详情

百草霜

  百草霜

  别名:月下灰、灶突墨、釜下墨、灶突中尘、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灶额上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锅底灰、灶烟煤、灶煤、锅烟子,锅底煤。

  性味:辛;性温。

  归经:肝;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稻草、麦秸、杂草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囱内的黑色烟灰。

  形态特征:本品为粉末状,或粘结成小颗粒状,手捻之即成粉末。黑色。体轻,质细似霜,入水则漂浮而分散。触之沾手,无油腻感。气微,味淡微辛。以色黑、体轻、质细、无杂质者为佳。

  百草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1-3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百草霜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止泻,消积。

  主治: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

  百草霜的禁忌

  《本草汇言》:阴虚火燥,咳嗽肺损者,勿用。

  百草霜的药方

  ①治吐血,及伤酒食醉饱,低头掬损肺脏,吐血汗血,口鼻妄行,但声未失者:㈠百草霜末,糯米汤服二钱。㈡百草霜五钱,槐花末二两。每服二钱,茅根汤下。(《刘长春经验方》)

  ②治衄血不止:百草霜末吹之。(《纲目》)

  ③治齿缝出血:百草霜末掺之。(《濒湖集简方》)

  ④治血虚内热,血不归源而崩:陈槐花一两,百草霜半两。为末。每服一、二钱,烧红秤锤淬酒下。(《妇人良方》)

  ⑤治妇人崩血大脱:百草霜、炮姜(末)各三钱,用人参三钱煎汤饮。(《本草汇言》)

  ⑥治妇人白带:百草霜一两,香金墨半两。研末,每服三钱,猪肝一叶,批开入药在内,纸裹煨熟,细嚼,温酒送之。(《永类钤方》)

  ⑦治卒下血不止:灶突中尘一升,黄连五两,地榆三两。上三味,捣筛为散,粥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重者夜一。(《外台秘要方》)

  ⑧治肠出血及子宫出血:百草霜、阿胶、藕节、侧柏叶、当归、茅根。研末,蜜丸,温酒送下。(《四川中药志》疏血丸)

  ⑨治血痢,不问远近:黄连一两(去须,微炒),灶突墨二两,木香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⑩治一切痢下初起:百草霜三钱,金墨一钱,半夏七分,巴豆(煮)十四粒(研匀),黄蜡三钱。同香油化开,和成剂,量大小,每服三、五丸,或四、五十丸,姜汤下。(《灊江切要》铁刷丸)

  ⑾治小儿食积疳膨:百草霜三钱,巴豆霜一分。研匀,以飞罗面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

  ⑿治咽喉无故肿闭:百草霜、白硼砂各二钱。研细末,吹入喉中。

  ⒀治口舌生疮:百草霜二钱,甘草一钱,肉桂五分。为末,频频搽之。(⑾方以下出《方脉正宗》)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