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百科/祛风湿药
独活

  独活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类圆柱形,棕褐色,长至15cm,直径1-2.5cm,有特殊香气。茎高1-2m,粗至1.5cm,中空,常带紫色,光滑或稍有浅纵沟纹,上部有短糙毛。叶二回三出式羽状全裂,宽卵形,长20-30(-40)cm,宽15-25cm;茎生叶叶柄长达30-50cm,基部膨大成长管状、半抱茎的厚膜质叶鞘。开展,背面无毛或稍被短柔毛;末回裂片膜质,卵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5-18cm,宽3-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整齐的尖锯齿或重锯齿,齿端有内曲的短尖头,顶生的末回裂片多3深裂,基部常沿叶轴下延成翅状,侧生的具短柄或无柄,两面沿叶脉及边缘有短柔毛;痛托叶简化成囊状膨大的叶鞘,无毛,偶被疏短毛。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花序梗长5-16(-20)cm,密被短糙毛;总苞片1,长钻形,有缘毛,早落;伞辐10-25,长1.5-5cm,密被短糙毛;伞形花序有花17-28(-36)朵;小总苞片5-10cm,阔披针形,比花柄短,先端有长尖,背面及边缘被短毛;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先端内凹;花柱基扁圆盘状。果实椭圆形,长6-8mm,宽3-5mm,侧翅与果体等宽或略狭,背棱线形,隆起,棱槽间有油管1(-)2-3,合生面有油管2-4(-6)。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独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汤洗。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独活的功效作用

  功效:祛风除湿,痛痹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作用:①《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痓,女子疝瘕。

  ②《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③《药性论》: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

  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能燥湿,苦头眩目运,非此不能除。

  ⑤张元素:散痈疽败血。

  ⑥李杲: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头项难伸。

  ⑦王好古: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

  ⑧《滇南本草》:表汗,治两胁、面寒疼痛。

  ⑨《本草通玄》:治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歪斜,目赤肤痒。

  ⑩《本草正》: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

  ⑾《现代实用中药》:发汗,利尿,消浮肿。

  独活的禁忌

  阴虚血燥者慎服,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一切虚风类中,咸非独活所宜。

  独活的配伍

  1、风毒脚弱痹满上气:独活五两,附子五两(生用,切)。以酒一斗,渍经三宿,服从一合始,以微痹为度。(《肘后方》独活酒)

  2、脚气肿胀痛:真川独活五钱,木瓜、牛膝各一两。共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3、中风不语:独活一两,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声,以药酒热投,盖之良久,酒服三合,未瘥再服。(《本草纲目》引《小品方》)

  独活的附方

  ①治风痹:独活、石南各四两,防风三两,附子、乌头、天雄、茵芋各二两。以酒二斗,渍七日,服半合,日三,以知力度。(《干金方》独活酒)

  ②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后腰脚挛痛,除风活血:独活二两半,桑寄生、杜仲(切,炒断丝)、北细辛、白芍药、桂心、芎藭、防风(去芦)、甘草、人参、熟地黄(洗)、大当归各二两。上锉散,每四钱,水二盏煎,空心服。(《世医得效方》独活寄生汤)

  ③治少阴寒湿腰痛:独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水煎服。(《症因脉治》独活苍术汤)

  ④治历节风四肢头面肿:黄芪十二分,独活八分,生地(切)三升(暴干),豆豉一升(熬),鼠粘子三升(暴干),上五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猪肉。(《延年方》)

  ⑤治惊瘫、鹤膝,及中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昼轻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独活半两,当归(酒洗)、白术、黄芪(蜜水涂炙)、薄桂(去粗皮)、川牛膝(酒洗)各二钱半,甘草(炙)三钱。上件细切,每取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薤白一根,煎七分,空心热服,或无时。(《活幼心书》独活汤)

  ⑥治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独活一斤,大豆五升,酒一斗三升。上三味,先以酒渍独活再宿,若急须,微火煮之,令减三升,去滓,别熬大豆极焦,使烟出,以独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一。(《千金方》独活紫汤)

  ⑦治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独活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小品方》一物独活汤)

  ⑧治风著人面,引口偏著耳,牙车急,舌不得转:独活三两,生地黄汁一升,竹沥一升。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⑨治头痛属少阴者: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水煎服。(《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⑩治齿根动痛:生地黄、独活各三两。上二味细切,以酒一升渍一宿,含之。(《千金方》)

  ⑾浣洗一切痈疽:独活、黄芩、莽草、当归、川芎、大黄、赤芍药各-两。上为散,分作两次,先用猪蹄以水二升煮,令蹄熟,去蹄入药,再煎十余沸去滓,乘热洗疮。(《普济方》独活散)

  独活的相关论述

  1、《汤液本草》:独活,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浑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

  2、《本草经疏》:独活,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之所袭击,则血气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表安和,气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奔豚者,肾之积,肾经为风寒乘虚客之,则成奔豚,此药本入足少阴,故治奔豚。癎与庢皆风邪之所成也,风去则癎庢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湿乘虚中肾家所致也,苦能燥湿,温能辟寒,辛能发散,寒湿去而肾脏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也。

  3、《本草汇言》: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散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脚气,化奔豚,疗疝瘕,消痈肿,治贼风百节攻痛,定少阴寒郁头疼,意在此矣。

查看详情

治疗肝主筋的中成药

椰子壳

  椰子壳

  别称:椰壳。

  性味:苦;平

  归经:肺;肝;肾经。

  形态特征:性状鉴别,角质薄片状,褐棕色,质极坚硬。

  椰子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浸酒,6-10g;或研末,每次2-3g。

  外用:适量,熬膏或制油外涂。

  椰子壳的功效作用

  功效:祛风;止痛;利湿;止痒;利尿。

  主治:杨梅疮筋骨痛;心胃疼痛;体癣;脚癣。

  椰子壳的相关论述

  1.《纲目》:杨梅疮筋骨痛,椰子壳烧存性,临时炒热,以滚酒泡服二、三钱,暖覆取汗。

  2.《纲目拾遗》:椰子壳熬膏,涂癣良。

  3.《本草求原》:治夹阴风寒寒热。

查看详情

红楤木

  红楤木

  别名:红老虎刺、鸟不踏、红刺筒、红鸟不宿(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红毛刺桐、红鸟不踏刺、红射桐、虎椒刺、千枚针、红叶大猫刺、红叶雨伞刺、红刺党(《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味:性温,味微苦。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约3m。分枝密生细直的刺,刺长7-14mm。叶互生;柄长25-40cm,疏生短刺;托叶和柄基部合生,栗色;叶为二回羽状复叶,长35-40cm或更长,每羽片有小叶5-9,基部有小叶1对,叶片膜质至薄纸质,小叶无柄,顶生小叶有柄,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4-11.5cm,宽2.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侧生小叶基部有时略歪斜,两面均无毛,下面灰白色,边缘疏生细锯齿,侧脉6-9对。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长30-50cm,主轴和分枝有糠屑状毛,后毛脱落;伞形花序有花12-20朵,稀更多,总花梗长1-5cm,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cm;花萼无毛,边缘有5个小齿;花白色,花瓣5,卵状三角形,雄蕊5,花丝长约4mm;子房5室,花柱5;离生。核果球形,浆果状,熟果黑色,直径2-3mm,有5核,花柱宿存,长1-1.5mm。花期6-8月,果期9-11月,

  红楤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外用:捣敷。

  红楤木的功效作用

  功效: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解毒。

  主治:治风湿痹痛,溃疡病,跌打损伤,痈疽。

  红楤木的禁忌

  孕妇慎服。

  红楤木的附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红楤木根二两。加猪前蹄一只,煮熟,冲黄酒,吃肉和汤。

  ②治溃疡病:红楤木根二至三两,长梗南五味子藤(红木香),乌药、枳壳、甘草各三钱。水煎服。

  ③治外伤血肿:红楤木鲜根皮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伤处。

  ④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神经痛:红楤木根、红茴香报、细柱五加根各二斤,虎杖根三斤,甘草半斤,烧酒三十斤。先将药物用冷开水浸湿,再加入烧酒,浸三十天,取出过滤即成。每次成人服10毫升,一天三次。

  ⑤治坐骨神经痛:红楤木根、凌霄根、山药,石豆兰各一两,虎刺根五钱。水煎服。

  ⑥治崩漏:红梅木根、胡颓子根、大蓟根各二至四两。加猪夹心肉煮服。有炎症发热者,酌加六月雪、蕺菜、节节草各一两。(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红楤木的相关论述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活血破瘀,祛风行气,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骨折,妇女败血,骨髓炎,痈疽,狂犬咬伤,风湿痹痛。

查看详情

柳枝

  柳枝

  别名:杨柳条、柳条。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胃、肝经。

  入药部位:枝条。

  形态特征:嫩枝圆柱形,直径5-10mm,表面微有纵皱纹,黄色。节间长0.5-5cm,上有交叉排列的芽或残留的三角形瘢痕。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而浅棕色,木部宽而黄白色,中央有黄白色髓部。气微,味微苦、涩。

  柳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熏洗。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柳枝的功效作用

  功效:祛风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小便淋浊,黄疸,风疹瘙痒,疔疮,丹毒,龋齿,龈肿。

  药理作用:木质部含水杨苷,可作苦味剂,4%-10%水杨苷元可作局部麻醉用。

  柳枝的附方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柳枝汤)

  柳枝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

  2.《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3.《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4.《纲目》:煎服,治黄痘,白浊;酒煮,熨诸痛肿,祛风,止痛消肿。

  5.《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查看详情

鹅脚板

  鹅脚板

  别名:骚羊古、瘙疡股、苦爹菜、蛇倒退、铁铲头、三脚蛤蟆、羊膻七、小六月寒、野当归、虎羊丁、山当归、白花草、老蛇草、犁头尖、羊膻草、蛇咬草、六月寒、毛升苋、百路通、三十六好、八月白、金锁匙、土人参、茴芹、苦爸菜、野芎、土细辛、白花香、肚寒药。

  性味:味辛、苦、微甘,性微温。

  归经:归肺、胃、肝经。

  入药部位:全草。

  鹅脚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鹅脚板的功效作用

  功效:散风宣肺,理气止痛,消积健脾,活血通经,除湿解毒。

  主治:感冒,咳嗽,百日咳,肺痨,肺痈,头痛,牙痛,胸胁痛,胃气痛,腹胀痛,缩阴冷痛,风湿关节痛,劳伤,骨劳,消化不良,食积,疳积,痧症,泻痢,黄疸,疟疾,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乳肿,目翳,咽肿,痄腮,瘰疬,疮肿,跌打损伤,湿疹,皮肤瘙痒,蛇虫伤。

  鹅脚板的禁忌

  孕妇慎服。

  《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孕妇慎服。”

  鹅脚板的配伍

  1、治感冒,中暑:苦爹菜根6g,捣烂,开水吞服;或用苦爹菜根9-12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偏头痛:六月寒鲜草30-60g,水煎取汁,煮鸡蛋,食蛋服汤。(《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鹅脚板的相关论述

  1.《峨嵋药植》:捣烂敷手腕上,可治疟疾。

  2.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消肿,解毒。治毒蛇咬伤,蜂螫伤,痢疾。

  3.《福建中草药》:健胃,消积。治小儿疳积。

  4.《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热。治跌打,疥疮。

  5.《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祛风散寒。治感冒风寒。

查看详情

鸡骨香

  鸡骨香

  别名:鸡脚香、矮脚猪、黄牛香。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心、肾、肝、胃、肺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根入药。

  形态特征:本品根细长条状,直径2~10mm,表面黄色或淡黄色,有纵纹及突起,有时栓皮脱落。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皮部约占半径的1/3~1/4,呈淡黄色。木部黄色。气微香,味微苦。

  鸡骨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6~30g,或浸酒、研末。

  外用:研末调敷。

  炮制:洗净,切片,晒干。

  鸡骨香的功效作用

  功效:行气止痛,祛风消肿、舒筋。

  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腿痛,胃痛,腹痛,疝痛,痛经,跌打肿痛。

  鸡骨香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咽喉肿痛,心气痛。

  2、《本草求原》:祛风,壮筋骨,消疬。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行气止痛,舒筋活络。治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胀气。外治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马鞍藤

  马鞍藤

  别名:厚藤、海茹藤、二裂牵牛、红花马鞍藤、马蹄草。

  性味:辛、微苦,湿。

  归经:入肝、脾二经

  入药部位:旋花科番薯属植物二叶红薯,以全草入药。

  马鞍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

  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炮制:全年可采,晒干。

  马鞍藤的功效作用

  功效:祛风除湿,拔毒消肿。

  主治:用于风寒感冒,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外用治疮疖,痔疮。

  药理作用:干燥叶中含一种挥发性酯类,对海蛰刺伤所引起的风疹、瘙痒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上,此挥发性部分(6xl0M)有拮抗组织胺(2xl0M)的作用,与苯海拉明、Antistine相似。口服7。5g/kg对小鼠无毒性反应。外用其叶,据云有止痛、防止褥疮之效,提取物无甚药理作用。

  马鞍藤的附方

  ①治关节炎:二叶红薯一两五钱,酌加酒水各半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痈疽疔疮:二叶红薯一握,红糖(或冬蜜)适量,捣烂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痈疽疔疮,无名肿毒:二叶红薯一至二两,洗净,煎汤调红糖内服。(《泉州本草》)

  ④治痔疮漏血:二叶红薯一两,猪大肠一斤,炖服。(《泉州本草》)

查看详情

天蓬草

  天蓬草

  别名:雪里花、寒草、金线吊葫芦、雪里开花、小红娘、漫水草、文集草、鹅儿肠、兰衣参、麻丝菜、黄瓜草。

  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归肺、脾经。

  入药部位:全草。

  形态特征:全草长15-30cm,污绿色。叶对生,完整叶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20mm,宽2-3mm,先端渐尖,全缘或浅波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片5,披针形,先端尖,光滑;花瓣5,白色,2深裂;雄蕊5;花柱2-3。蒴果,较宿萼长,熟时6瓣裂。气微,味淡。

  天蓬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炮制:春至秋初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天蓬草的功效作用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解毒止血。

  主治:用于伤风感冒,泄泻,痢疾,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痈疮肿毒,痔漏,毒蛇咬伤,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天蓬草的配伍

  1、治伤风感冒:雀舌草60g,红糖15g。水煎,每日服2次,服药后盖被令出微汗。(《福建民间草药》)

  2、治小儿腹泄:天蓬草30g,马齿苋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冷痢:雀舌草60g。水煎,每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4、治痔:雪里花为末,湿者干掺、干者麻油调搽一二度,其痔即消缩。(《纲目拾遗》)

  5、治跌打损伤:雀舌草30g,黄酒60-120g。加水适量煎服。

  6、治疔疮:鲜雀舌草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贴。

  7、治毒蛇咬伤:雀舌草30-60g。水煎服。另取一握,洗净捣烂后,敷贴伤口。(5-7方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天蓬草的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天蓬草一名凉帽草,生建昌河壖。铺地细茎如乱发,百余茎为族;茎端有叶三两片,如初生小柳叶;黑根粗如指。上人以洗肿毒。”

  2、《纲目拾遗》:“敷痔。”

  3、《福建民间草药》:“祛风散寒,发汗解表。”

  4、《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止血。治咳嗽,吐血,鼻血,疔疮等症。”

查看详情

蒴藋

  蒴藋

  别名:接骨草、接骨木、珊瑚花、排风藤、铁篱笆。

  性味:甘酸,温。

  入药部位:为忍冬科植物蒴藋的全草或根。

  蒴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3~4两);捣汁或浸酒。

  外用:煎水洗浴或捣敷。

  蒴藋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主治:治风湿疼痛,肾炎水肿,脚气浮肿,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风疹瘙痒,丹毒,疮肿,跌打损伤、骨折。

  蒴藋的药理作用

  ①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家兔用人工方法造成骨折,经夹板固定后,外敷散落得打(酒调),3日更换1次。每日内服落得打煎剂,第4周末有圆形较致密之多量骨痂及显着钙化(X线照片),组织切片上可观察到,大块骨痂组织己大部分骨化,多量的骨小梁形成。从骨折局部血肿中注入磷32,用落得打后,脉冲消散率较快,说明有“活血散瘀”作用。组织中磷的沉积也高于对照组,说明落得打能促进磷在骨痂中的沉积,因而加速骨折愈合。

  ②消肿作用

  家兔外敷落得打醇糊剂未出现局部血管扩张现象。其煎剂对蟾蜍下肢血管的收缩作用不显著,较高浓度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显著的收缩血管作用,其油膏剂在家兔及小鼠的实验中,均有轻度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上述作用可能与其消肿的疗效有关。

  ③其他作用

  落得打煎剂对小鼠热板法并不表现镇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试管内无抑制作用。

  蒴藋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菌痢

  100%蒴藋注射液,每6小时肌肉注射2毫升,3、4天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2毫升,至大便正常后停药。治疗57例,痊愈53例,无效4例。大便肉眼观察正常平均为4.9天、镜检正常为5.6天、培养转阴为5.9天。

  ②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以100%蒴藋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治疗20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平均3天。

  ③治疗肺炎

  用100%的蒴藋注射液肌肉注射,2岁以内2毫升,3~4岁3毫升,4岁以上4毫升,均每日2次,至体温正常后3~5天停药。治疗16例,治愈1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胸透检查炎性病变全部吸收;1例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胸透炎性病变大部分吸收;3例无效。

  ④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小臭牡丹鲜品茎叶4两,加水煎约1小时,每日3次分服,10日为一疗程。治疗183例,经三个疗程,近期控制40例(26.7%),显效62例(33.8%),好转56例(30.6%),无效16例(8.9%)。据观察,病型与疗效无显著差别,但显效以上的效率,喘息型较单纯型明显增高;对并发肺气肿者也有-定的疗效。本品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故平喘作用较好;并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但消炎作用较差,有的疗效还不巩固,药物显效时间亦较慢。治程中有2例服药后有轻度头昏、恶心、呕吐及上腹隐痛,1例发生过敏性紫斑。此外,曾采用小臭牡丹滴鼻剂滴鼻,臭草挥发油胶丸内服,亦均有一定近期疗效。

  ⑤用于止痛

  八棱麻全草粉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痛时服2粒。用于各种手术后切口痛、牙痛、腹痛等100例,92例用药后15~30分钟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率达92%。

  ⑥治疗骨折

  取落得打根茎,洗净烘干后研成细末,用时掺入少许面粉(4:1),以白酒调成泥状,平铺在纱布上敷于骨折处,再用夹板固定,每5~10天换药1次,每隔1天滴入白酒1次,以加强药性作用。定期作X线检查,一般不同时并用牵引法。早期抬高患肢并作自主性肌肉收缩活动以利消肿,以后适当活动促使功能恢复。治疗各部位闭合性骨折45例,平均治愈时间33~48天。

  其疗效原理似为:外敷落得打以后,首先对于血管起收缩作用,可使毛细血管肌细胞收缩,致减少或阻止血液由长流毛细血管向网状毛细血管的流入,因而网状毛细血管内压力变低,使组织内水肿液容易被吸收;同时由于血管收缩,长流毛细血管血流加快,又可使在其远心段与网状毛细血管汇合处形成负压样的吸引作用,进一步减低网状毛细血管内压,更有利于渗出液的吸收。由于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外伤性炎症区的静脉回流障碍得以较快的解除,软组织的肿胀得以迅速地消退,疼痛亦随之而减轻,亦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此外,以100%蒴藋注射液2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对多发性疖肿有较好效果。

  蒴藋的禁忌

  江西《中草药学》:“孕妇禁服。”

  蒴藋的配伍

  ①治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蒴藋叶火燎,厚安席上,及热眠上,冷复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茎,熬,卧之佳。其余薄熨不及蒴藋蒸也。诸处风湿,亦用此法。(《千金方》)

  ②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蒴藋根刮去皮,捣汁一合,和酒一合,暖,空心服,当微吐利。(《梅师集验方》)

  ③治脚气初起,从足起至膝胫骨肿疼者:蒴藋根捣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热,及热封裹肿上,日二。亦治不仁顽痹。(《千金方》)

  ④治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蒴藋全草四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黄疸:蒴藋根炖五花肉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五淋:蒴藋鲜根每次三至四两。合猪赤肉炖服(合猪小肚亦佳),连服三四次。(《泉州本草》)

  ⑦治妇人赤白带:蒴藋鲜根每次三两。合猪小肠炖服,连服三至五次。(《泉州本草》)

  ⑧治跌打受伤及骨折疼痛:蒴藋根六钱。酒、水各半煎好,滤去渣,加白糖一两,搅和服。(《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骨折:鲜血满草根皮及叶,共捣烂外敷。(《云南中草药选》)

  ⑩治打伤或扭筋肿痛:蒴藋鲜根切碎,同连须葱白、酒酿糟,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次。(《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急性扭伤血肿,水肿:血满草五钱至一荫。煎服或煎水外洗患部。(《云南中草药选》)

  ⑿治打伤吐血:蒴藋干根、侧柏叶各三钱,地榆四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⒀治风疹瘙痒:蒴藋全草,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⒁治小儿赤游行身上下:蒴藋煎汁洗之。(《子母秘录》)

  ⒂治痈肿恶肉不尽者:蒴藋灰,石灰。上二味各淋取汁,合煎如膏。膏成食恶肉,亦去黑子。此药过十日后不中用。(《千金方》)

  ⒃治红肿痈毒:蒴藋鲜根或叶切碎捣烂,稍加鸡蛋。捣和,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查看详情

楤木根

  楤木根

  别名:楤根(《本草拾遗》),刺老包根(《草木便方》),山通花根(《四川中药志》),箭当树根(《江西草药》)。

  性味:辛,平。

  药部位: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或根皮。

  楤木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外用:捣敷。

  楤木根的功用主治

  功用:祛风湿,利小便,散瘀血,消肿毒。

  主治: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胃痛,淋浊,血崩,跌打损伤,瘰疬,痈肿。

  楤木根的禁忌

  《陕西中草药》:“孕妇慎用。”

  楤木根的配伍

  ①治关节风气痛:楤木根白皮五钱。加水一碗,黄酒半碗,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剂,连服数天,痛止后再服三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肾炎水肿:楤木根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肝硬化腹水:楤木根四两,瘦猪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江西草药》)

  ④治虚肿:楤木根皮一两。炖肉,不放盐食。(《云南中草药》)

  ⑤治胃痛、胃溃疡、糖尿病:楤木根皮三至五钱。水煎,连服数日。(《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⑥治遗精:楤木根皮一两。水煎去渣,加猪瘦肉炖服。(《江西草药》)

  ⑦治淋浊:刺老包根一两。煮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⑧治红崩白带:刺老包根四两。水二大碗,煎至一中碗,去其滓,甜酒为引,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⑨治糖尿病:楤木根一两,银杏四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风热咳嗽:刺老包根三钱,果上叶二钱。水煎服。

  ⑾治咳喘:刺老包根四两,肉一斤。炖之,服肉及汤。

  ⑿治痈毒:刺老包根五钱至一两。煎水内服。

  ⒀治痔疮:刺老包根四两(干的用五钱)。炖猪肉半斤,分三次服。(⑩方以下出馈阳民间药草》)

  ⒁治跌打损伤,骨折:楤木根、马尾松根、杜衡根、青木香根(均鲜)各适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⒂治腰椎挫伤:鲜楤木根皮一至二两,猪蹄一只。水炖,服汤食肉。另用楤木根适量,煎水外擦。(《江西草药》)

查看详情

芋儿七

  芋儿七

  别名:玉儿七、佛手七、头顶一颗珠(《中国经济植物志》),黄花三七(《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鱼儿七、狮儿七(《陕西中草药》),尸儿七(《陕西草药》)。

  性味:甘辛,温。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延龄草或白花延龄草的根茎。

  形态特征:干燥根茎呈圆柱形,肉质肥厚,直径1~2厘米,表面暗褐色,无明显环节,上端有棕色膜质鳞片及残留的茎基,下方具凹陷的根痕。根多数,细柱状,表面有环状横纹。

  芋儿七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研末冲服1钱。

  外用:研末撒。

  芋儿七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舒肝,活血,止血。

  主治:治高血压,头昏头痛,跌打骨折,腰腿疼痛,外伤出血。

  芋儿七的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

  延龄草煎剂及醇提出物对麻醉猫及兔均有急性降压作用。经十二指肠或腹腔注射给药,大部分猫于1~2克/公斤时即现显着降压。对大鼠DOCA型实验性高血压似有预防作用。初步分析其降压原理可能为抑制延脑血管运动中枢。

  芋儿七的配伍

  ①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头昏:头顶一颗珠三至五颗。水煎服或研末同鸡蛋、白糖炖服。(《神农架中草药》)

  ②治刀伤出血,局部溃烂:头顶一颗珠,研末外敷。(《神农架中草药》)

  ③治腰痛,劳伤:㈠芋儿七一钱。研末,凉开水冲服。㈡芋儿七三钱,独活四钱,羌活二钱,青木香八分。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④治骨折:尸儿七三钱,铁棒锤一钱,见血飞根皮三钱,地仙桃二钱,芋麻根及头发炭各少许。共捣烂备用,以头发炭平铺在伤处,上盖纸一层,纸上涂抹已捣好的药;药上再盖一层纸,然后以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陕西草药》)

  芋儿七的禁忌

  《陕西中草药》:“反枇杷芋、金背枇杷叶及猪油。”

查看详情

枸骨根

  枸骨根

  性味:苦,微寒,无毒

  入药部位: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根皮。

  枸骨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鲜者0.5~1.5两)。

  外用:煎水洗。

  枸骨根的功用主治

  功用:祛风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肌劳损,头痛,牙痛,黄疸型肝炎。

  枸骨根的配方

  ①治劳动伤腰:枸骨根一两至一两五钱,乌贼干二个。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关节炎痛:枸骨根一至二两,猪蹄一只。酌加酒、水各半,炖三小时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头风:功劳根一两,煎服。

  ④治赤眼:功劳根五钱,车前草五钱至一两。煎服。

  ⑤治牙痛:功劳根五钱。煎服。(③方以下出《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痄腮:枸骨根,七蒸七晒,每次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⑦治臁疮溃烂:枸骨根四两。煎汤洗涤,日一、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丝虫病大脚疯流火:一鲜枸骨树根二两(干用一两四?,鲜红茎土牛膝五钱。黄酒适量(按患者酒量大小酌加)煎服。二鲜拘骨树根一把切片约二至三两,茅草根一束约两许,也加黄酒煎服。三鲜枸骨树根二两,槟榔三钱。水煎服。(《浙江中医杂志9(8):37,1959)

  ⑨治百日咳:枸骨根三至五钱。煎服。(《湖南药物志》)

查看详情

祖师麻

  祖师麻

  别名:祖司麻、走司马、走丝麻、大救驾、黄杨皮、爬岩香、金腰带等。

  性味:味辛、苦,性温,小毒。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瑞香科植物黄瑞香、陕甘瑞及凹叶瑞香的茎皮和根皮。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条状,卷曲,厚0.5-2mm。根皮外表面红棕色,较粗糙,茎皮外表面褐黄色或灰褐色,较光滑,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成片脱落;内表面浅黄色至淡棕色,有纵长纹理。质韧,不易折断,断面具绒毛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有麻舌感。以条宽长,皮厚,有香气者为佳。

  祖师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泡酒。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丝,干燥,筛去碎屑。

  祖师麻的功用主治

  功用:祛风通络,散瘀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

  祖师麻的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2、抗炎作用。

  3、镇静催眠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降压作用。

  5、对血脂及血液系统的影响:降低血小板粘附性,延长凝血时间。

  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降低免疫功能。

  7、其他作用:抗生育作用;抗菌作用;消除自由基作用;收缩平滑肌作用;抑制蛋白激酶活力。

  8、体内过程:瑞香素胃肠道吸收快而完全,可通过血脑屏障。

  祖师麻的禁忌

  孕妇禁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本品有毒,刺激性大,用量用法应严格掌握。”

  祖师麻的配伍

  治腰腿疼痛:祖师麻6g,独活、牛膝各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祖师麻的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药志》:“止痛,散血,补血,有麻醉性。用于跌打损伤,周身疼痛,头痛,心胃痛,腰腿痛。又治四肢麻木。”

  2、《陕西中草药》:“祛风除湿,温中散寒。治感冒,风湿疼痛,中风麻木,半身不遂,皮肤痒疹。”

  3、《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通络,祛瘀止痛。主治牙痛,胃痛,肝区病。”

  4、《湖北中草药志》:“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用于胃痛,风湿疼痛,腰痛,跌打损伤,骨折。”

查看详情

红茴香根

  红茴香根

  别名:老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八角脚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味:苦,温,有大毒。

  入药部位:为木兰科植物狭叶茴香的根或根皮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常不规则弯曲,直径通常2~3厘米,表面粗糙,棕褐色,具明显的横向裂纹和因干缩所致的纵皱,少数栓皮易剥落现出棕色皮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棕色,外围红棕色,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并可见同心环(年轮)。气香,味辛涩。根皮呈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一,略卷曲,厚1~2毫米,外表棕褐色,具纵皱及少数横向裂纹。内表面红棕色,光滑;有纵向纹理。质坚脆,断面略整齐,气、味同根。橇及根皮均以干燥无泥杂者佳。

  红茴香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研粉,1~3分。

  炮制:洗净,稍浸,取出俟润透,根斜切成片,根皮斜切成丝,晒干即可。

  红茴香根的功用主治

  功用:祛风通络,散瘀止痛。

  主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肿毒。

  红茴香根的禁忌

  孕妇忌服;阴虚无瘀滞者慎用。

  红茴香根的配伍

  ①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㈠红茴香根皮一至二钱。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各服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㈡红茴香鲜根皮或树皮,加黄酒或食盐,捣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内伤腰痛:红茴香根皮研细末,每次二至五分,早晚用黄酒冲服。

  ③治风湿痛:红茴香根皮,切细,蒸三次,晒三次。每次用三钱,水煎,冲红糖、黄酒服。

  ④治痈疽、无名肿毒:红茴香根皮,研细末,和糯米饭捣烂,敷患处。(②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查看详情

石燕

  石燕

  别名:石燕子、燕子石、大石燕。

  性味:味甘、咸,性凉。

  归经:归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古生代腕足类鮡科动物中华弓石燕及弓石燕等多种近缘动物的化石。

  形态特征:本品似完整的瓦楞子状。长2-4cm,宽1.5-3.5cm,厚1.5-2cm。青灰色至土棕色。两面均有从后端至前缘的放射状纹理,基中一面凸度低于另一面,中部有似三角形隆起;另面有与隆起相应形状的凹槽,槽的纹理较细密,槽的前端向下略弯曲,呈半圆弧形突出。质坚硬,可砸碎,断面较粗糙,土黄色或青白色,对光照之具闪星样光泽。气微,味淡。以状如蚶、色青黑、质坚硬无杂石者为佳。

  石燕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磨汁;1.5-3g。

  外用:适量,水磨点眼;或研末搽。

  炮制:1、石燕:取原药材,洗净,晒干,捣碎。

  2、煅石燕:取净石燕,捣碎,置适宜的耐火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冷,研成细粉或水飞的极细粉。

  3、醋淬石燕:取净石燕,置适宜的耐火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后立即投入醋中,捞出,干燥研细。每石燕100kg,用醋30kg。

  石燕的功效主治

  功效: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

  主治:用于淋病,小便不通,带下,尿血,小儿疳积,肠风痔漏,眼目障翳。

  石燕的禁忌

  体虚、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石燕的配伍

  1、治伤寒小腹胀满,小便不通:石燕捣罗为末。不计时候,葱白汤调半钱,得通为度。(《圣惠方》)

  2、治血淋心烦:石燕子、商陆、赤小豆、红花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葱白汤调下。(《圣惠方》)

  3、治赤白带下,多年不止:石燕一枚,磨水服。(《纲目》引《徐氏家传方》)

  石燕的相关论述

  《新修本草》:“以水煮汁饮之,主淋有效。”

查看详情

毛麝香

  毛麝香

  别名:五凉草(《岭南采药录》),辣蓟、辣鸡(《陆川本草》),饼草(《广东中药》),凉草、五郎草、蓝花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性味:辛,温。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毛麝香的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长20~30厘米。根残存。茎粗约2~4毫米,有分枝,外表黑褐色,有浅纵皱,被疏长毛,质坚易折断,中空,稍呈纤维性。叶极皱缩,上面黑褐色,下面浅棕褐色,被柔毛,密具凹下的腺点。花多已结果,萼宿存,茶褐色,5裂,其中1裂片显着长大。蒴果茶褐色至黄棕色。气香浓烈,味稍辣而凉。以芳香、无杂质者为佳。

  毛麝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毛麝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消肿毒,行气散瘀止痛。

  主治:治风湿骨痛,气滞腹痛,疮疖肿毒,皮肤湿疹,瘙痒,跌打损伤。

  毛麝香的配伍

  ①治哮喘:毛麝香净叶切丝,配洋金花卷烟吸。(《广东中药》Ⅱ)

  ②治臊鼠咬伤:五凉草,煎水洗,或捣敷,再和苦楝树薳各二两,煎水饮之,另以甘蔗煎水洗之。(《岭南采药录》)

查看详情

荠菜子

  荠菜子

  别名:荠实、差、荠熟干实、荠子、蒫、荠实(《尔雅》),菥蓂子(《食性本草》),蒫实(《纲目》)。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肝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Capsellae bursa-pastoris(L.)Medic.的种子。

  形态特征:干燥的种子细小,长约0.8毫米,棕褐色,以放大镜观察,呈扁长形,一端钝圆,一端略狭而有白色种脐,两面有长环形的沟,形成中央长形隆起。种子呈小圆球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m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一端可见类白色小脐点。种皮薄,易压碎。气微香,味淡。

  荠菜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炮制:6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果枝,晒干,揉出种子。

  荠菜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明目。

  主治:主目痛;青盲翳障。

  荠菜子的配伍

  治黄疸:荠菜子一至二两,大青根或叶一至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查看详情

臭牡丹根

  臭牡丹根

  别名:臭枫根(《植物名实图考》)。

  性味:辛苦,温。

  入药部位:为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根。

  臭牡丹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炮制9~10月间采收,晒干。

  臭牡丹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健脾,祛风平肝,消肿解毒。

  主治:治崩漏,白带,头晕,虚咳,高血压,风湿痛,脚气,荨麻疹,痈疽,痔疮。

  臭牡丹根的配伍

  ①治头昏痛: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打入鸡蛋二个(整煮),去渣,食蛋及汤。

  ②治大便下血: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猪大肠不拘量。同炖汤服。

  ③治风湿关节痛:臭牡丹根一两至一两五钱。酒水各半煎,两次分服。或同猪蹄筋二两炖汤服。

  ④治瘰疬,跌打损伤:臭牡丹根四两,烧酒一斤,同封浸(十六天可服)。每日饮酒一至二两。(①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

  ⑤治痢疾,漆疮:臭牡丹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荨麻疹:鲜臭牡丹根二两。煎汁加鸡蛋三只,煮食,连服数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臭牡丹根的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煎洗脚肿。煮乌鸡同食去头昏。亦治毒疮,消肿止痛。

  2.《草木便方》:清热,补气,健脾。治虚密骨蒸,气肿,黄疸,脚弱。

  3.《分类草药性》:健脾补气。治白浊,咳嗽。炖乌骨鸡服,大补中气。

  4.《天宝本草》:补肺肾两虚。治头晕。

  5.《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强壮剂。治虚弱,浮肿,消服胀,治腹痛。又可通经,治妇女血崩。

  6.《四川中药志》:治脚气,虚咳。

  7.《陕西中草药》:行气活血,祛风平肝,消肿解毒。治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头晕目眩,高血压,风湿疼痛,疝气,脱肛,痔疮,痢疾,痈疽疮毒,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海蜇皮

  海蜇皮

  别名:白皮子、白皮纸、秋风子、罗皮、䖳皮。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根口水母科动物海蜇 Rhopilemaesculenta Kishinouye 和黄斑海蜇 Rhopilema hispidum Vanhoeffen 的伞部。

  形态特征:呈半圆形,直径25-45cm,最大可达50cm以上。上伞突出,光滑,中胶层较厚,其边缘有8个缺刻,两缺刻间各有14-20个缘瓣。下伞较薄,边缘有发达的环肌,向内凹陷,其中夹有8个口腕基。干品伞部多皱褶。质坚而韧,不易折断,气腥,味咸。

  海蜇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浸酒。

  外用:适量,敷贴。

  海蜇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痰消积,祛风解毒。

  主治:用于咳嗽痰喘,痞积,头风,风湿关节痛,白带过多,疮疡肿毒。

  海蜇皮的配伍

  1、消痞:①白皮子同荸荠烧酒浸服。②白皮子、荸荠同煮,止食荸荠。(《纲目拾遗》引王圣俞方)

  2、治头风:(白皮子)贴两太阳。能拔风湿外出。(《纲目拾遗》)

  3、治膝髌湿:以白皮子贴之。(《纲目拾遗》)

  4、治流火:海蜇皮薄者贴上,燥则易之。(《纲目拾遗》引《文堂集验方》)

  5、治无名肿毒:白皮子一片,白糖霜揉软,中开1孔贴上。重者溃,轻者散,又止痛。(《纲目拾遗》引《医方集听》)

  6、治烂腿:白皮子照疮大小,剪作膏贴,内掺银珠。(《纲目拾遗》引《救生苦海》)

  海蜇皮的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消痰行积,止带祛风。”

查看详情

香樟

  香樟

  别名:樟木树。

  性味:微辛,温。

  入药部位: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或茎。

  香樟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炮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阴干。

  香樟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中散寒,消食化滞。

  主治:治胃肠炎,胃寒腹痛,消化不良,百日咳,痢疾。

  香樟的配伍

  治百日咳,痢疾:香樟干皮一钱,山茨菇五分,红糖二钱,水煎服。

查看详情

柳白皮

  柳白皮

  性味:味苦,寒,无毒。

  入药部位: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树枝或根部的韧皮。

  柳白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外用:煎水冼、酒煮或炒热温熨。

  柳白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治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乳痈,牙痛,汤火烫伤。

  柳白皮的配伍

  ①治疟疾及风湿骨痛:柳枝去其木心及外面黄黑之粗皮,用其青色之皮,鲜用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走注气痛,或风毒卒肿:白酒煮杨柳白皮,暖熨之。(《姚僧坦集验方》)

  ③治妇女乳痈妒肿:削柳根皮,熟捣,火温,帛囊贮,熨之,冷更易。(《肘后方》)

  ④治风虫牙痛:杨柳白皮,卷如指大,含咀,以汁渍齿根,数过。(《古今录验方》)

  ⑤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柳白皮细切,以猪膏煎以涂之。(《肘后方》)

  ⑥治汤火灼成疮:柳皮烧灰,以粉涂之。(《肘后方》)

  ⑦治中耳炎:柳树皮(烧存性)二钱,枯矾、冰片各一钱。共研细面,吹耳。(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柳白皮的各家论述

  1.《唐本草》:枝皮主痰热淋疾;可为浴汤,洗风肿瘙痒;酒煮含,主齿痛。

  2.《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查看详情

曼陀罗子

  曼陀罗子

  别名:醉葡萄(《广西通志》),天茄子、胡茄子(《分类草药性》),狗核桃(《贵州民间方药集》),风茄果(《浙江中药手册》),金茄子(《广西中兽医药植》),竻仙挑(《陆川本草》),洋大麻子、山大麻子(《中国土农药志》),六轴子(《四川中药志》),闹羊花子、伏茄子(《重庆草药》),醉仙桃(《上海常用中草药》)。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或毛曼陀罗的果实或种子。

  曼陀罗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15-0.3g;或浸酒。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浸酒涂擦。

  曼陀罗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平喘;祛风;止痛。

  主治:治喘咳,惊痫,风寒湿痹,泻痢,脱肛,跌打损伤。

  曼陀罗子的配伍

  ①治脱肛:曼陀罗花子(连壳)一对,橡碗十六个。上捣碎,水煎三、五沸;入朴硝热洗。(《儒门事亲》)

  ②治跌打损伤:曼陀罗子一钱,泡酒六两。每次服三钱。(《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③治风湿痛:醉仙桃二只,浸高梁酒一斤。十天后饮酒,每天一至二次,每次不超过一钱。(《上海常用中草药》)

  曼陀罗子禁忌

  《四川中药志》:“无瘀积、体虚者忌用。”

查看详情

假蒟

  假蒟

  别名:蛤药、酿苦瓜、封口好、毕拨子(《生草药性备要,),假荖、蛤荖(《岭南采药录》),假蒌(《南宁市药物志》),猪拨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蛤蒌,山蒌、大柄蒌、马蹄蒌、荜拨、巴岩香(《广西中草药》)。

  性味:苦;性温。

  归经:心;肺;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胡椒种植物假蒟的根。

  假蒟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用3~5钱。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炮制:

  假蒟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活络;消肿。

  主治:治疟疾,脚气,牙痛,痔疮。

  假蒟的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牙痛,洗烂脚。

  2.《本草求原》:洗痔疮。

  3.《岭南采药录》:和鸡卵煮食之,能疗疟疾。凡患血箭疮,捣敷之。理脚气症,水煎内服外洗。

  4.《野生药植图说》:煎水洗涤溃疡、恶疮。

查看详情

艾纳香

  艾纳香

  别名:大风艾、冰片艾、牛耳艾、再风艾、大骨风、大黄草、冰片叶、真金草、土冰片、艾粉、叶下香、山大艾。

  性味:味辛、苦,性温。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L.)DC.的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大小一等。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条棱,节是明显,分枝,密生黄褐色柔毛。木质部松软,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的髓,干燥的叶略皱缩或破碎,边缘具细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略粗糙,被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长绒毛,嫩叶两面均密被银白色绒毛,叶脉短毛下表面密被白色长绒毛,嫩叶两面均必被银白色绒毛,叶脉带黄色,下表面突出较明显。叶柄短,叶半圆形,两侧有2-4对狭线形的小裂片,密被短毛。叶质脆,易碎。气清凉,香,味辛。

  艾纳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艾纳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避秽,温中,杀虫,祛风除湿。

  主治:瘟疫,疟疾,感冒,寸白虫病,毒蛇咬伤,癣疮,寒湿泻痢,头风头痛,风湿痹痛,跌打伤痛。

  艾纳香的禁忌

  阴虚血热者慎用。

  艾纳香的配伍

  ①治肿胀,风湿关节炎:大风艾、蓖麻叶、石菖蒲。煮水洗。(《广东中药》)

  ②治蛇伤口不合:大风艾同鹿耳翎敷。(《本草求原》)

  ③治跌打损伤,疮疖痈肿,皮肤瘙痒:大风艾鲜叶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艾纳香的相关论述

  ① 《本草拾遗》:“主癣辟蛇。”

  ② 《海药本草》:“主伤寒五泄,主心腹注气,下寸白,止肠鸣,烧之辟温疫。”

  ③ 《开宝本草》:“去恶气,杀虫。主腹冷泄痢。”

  ④ 《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消肿,活血除湿。治跌打,敷酒风脚。”

  ⑤ 《岭南采药录》:“能除湿,疗四肢骨痛。”

查看详情

威灵仙

  威灵仙

  别名: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

  性味:味辛、咸,性温。

  归经:归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和根茎。

  形态特征:根茎呈柱状,长1.5~250px,直径0.3~37.5px;表面淡棕黄色;顶端残留茎基;质较坚韧,断面纤维性;下侧着生多数细根。根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长7~375px,直径0.1~7.5px;表面黑褐色,有细纵纹,有的皮部脱落,露出黄白色木部;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皮部较广,木部淡黄色,略呈方形,皮部与木部间常有裂隙。气微,味淡。

  威灵仙的用法用量

  用法:6~1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威灵仙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威灵仙的禁忌

  本品辛散走窜,久服易伤正气,气血虚弱,无风寒湿邪者慎服。

  1、《本草汇言》:凡病血虚生风,或气虚生痰,脾虚不运,气留生湿、生痰、生饮者,咸宜禁之。

  2、《本草衍义》: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3、《本草经疏》:凡病非风湿及阳盛火升,血虚有热,表虚有汗,痃疟口渴身热者,并忌用之。

  威灵仙的配伍

  1、《经验良方全集》:治大肠冷积:威灵仙末。蜜丸,梧子大。一更时,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

  2、《普济方》化铁散:治痞积: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重,用温洒调下。

  3、《圣济总录》:治肠风病甚不瘥:咸灵仙(去土)、鸡冠花各二两。上二味,锉劈,以米醋二升煮干,更炒过,捣为末,以生鸡子清和作小饼子,炙干,再为细末。每服二钱匕,空心,陈米饮调下,午复更一服。

  4、《外科精义》:治痔疮肿痛: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冷再温之。

  5、《圣济总录》:治鸡鹅骨鲠:赤茎威灵仙五钱。井华水煎服。

  6、《本草纲目》:治渚骨鲠咽。威灵仙一两二钱,砂仁一两,沙糖-盏。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7、《全展选编·五官科》:治牙痛:威灵仙、毛茛各等量。制法:鲜药洗净,捣烂取汁,1000毫升药汁加75%酒精10毫升,用以防腐。用法:用棉签沾药水擦痛牙处。注意不可多擦,以免起泡。

  8、《本草原始》:治疟疾:威灵仙,以酒一钟,水一钟,煎至一钟,临发温服。

  9、《本草纲目》:治停痰宿饮,喘咳呕逆,全不入食: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为末,用皂角水熬膏,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姜汤下,一日服,一月为验。忌茶、面。

  威灵仙的相关论述

  1、《本草正义》: 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谓祛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可想而知,乃唐人著《威灵仙传》竟谓治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歪斜云云,则人有误会矣。

  2、《本草纲目》: 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3、《本草经疏》: 威灵仙,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宜导善走者也。腹内冷滞,多由于寒湿,心膈痰水,乃饮停于上、中二焦也,风能胜湿。湿病喜燥,故主之也。膀胱宿脓恶水,靡不由湿所成,腰膝冷疼,亦缘湿流下部侵筋致之,祛风除湿,病随去矣。其曰久积症瘕、痃癖、气块及折伤。则病于血分者多,气分者少,而又未必皆由于湿,施之恐亦无当,取节焉可也。

  4、《药品化义》: 灵仙,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风胜者,患在上,湿胜者,患在下,二者郁遏之久,化为血热,血热为本,而痰则为标矣,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若中风手足不遂,以此佐他药宣行气道。酒拌,治两臀痛。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以此同芎、归、龟甲、血余,治临产交骨不开,验如影响。

查看详情

川乌

  川乌

  别名鹅儿花、铁花、五毒。

  性味:味辛、苦,性热。

  归经:归心、肝、肾、脾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

  川乌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每次1~2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炮制:生川乌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川乌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川乌的配伍

  1、与麻黄、芍药、甘草等同用,用于寒湿侵袭,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

  2、与赤石脂、干姜、蜀椒等同用,用于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

  3、与自然铜、地龙、乌药等同用,用于治跌打损伤,骨折瘀肿疼痛者。

  川乌的禁忌

  生品内服宜慎;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川乌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2、《长沙药解》:“乌头,温燥下行,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

查看详情

草乌

  草乌

  别名:鸭头、药羊蒿、鸡头草。

  性味:味辛、苦,性热。

  归经:归心、肝、肾、脾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

  草乌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用醋、酒磨涂。内服须炮制后用,入汤剂应先煎1~2小时,以减低毒性。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草乌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草乌的禁忌

  生品内服宜慎;

  孕妇禁用;

  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草乌的配伍

  1、用于治寒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与川乌、地龙、乳香等同用。(《和剂局方》)

  2、常作为麻醉止痛药,多以生品与生川乌并用,配伍羊踯躅、姜黄等。(《医宗金鉴》)

  草乌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2、《本草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查看详情

蛇蜕

  蛇蜕

  别名:蛇皮、蛇退、长虫皮。

  性味:味咸、甘,性平。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phe taeniura Cope、锦蛇Elphe carinata(Guenther)或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筒形,多压扁而皱缩,完整者形似蛇,长可达1m以上。背部银灰色或淡灰棕色,有光泽,鳞迹菱形或椭圆形,衔接处呈白色,略抽皱或凹下;腹部乳白色或略显黄色,鳞迹长方形,呈覆瓦状排列。体轻,质微韧,手捏有润滑感和弹性,轻轻搓揉,沙沙作响。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蛇蜕的用法用量

  用法:2~3g;研末吞服0.3~0.6g。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酒蛇蜕 取净蛇蜕,切段,照酒炙法炒干。

  蛇蜕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定惊,退翳,解毒。

  主治: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疗肿,皮肤瘙痒。

  蛇蜕的禁忌

  孕妇忌服。

  1、《本草经疏》:小儿惊痫癫疾,非外邪客忤而由肝心虚者不效。

  2、《本草纲目》:孕妇忌用。

  蛇蜕的配伍

  1、治疔疮:一蛇蜕皮如鸡子大,以水四升,煮三、四沸,去渣,顿服。二烧蛇蜕皮灰,以鸡子清和涂之。(《千金方》)

  2、治疔肿:蛇蜕皮一两半(白者),露蜂房半两,乱发一团如鸡子大(童子者妙)。上三味,锉碎于熨斗内烧灰,细研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盖覆出汗,更服。(《圣济总录》蛇蜕散)

  3、治瘰疬溃后:蜜蜂二十一个,蛇蜕七分半,蜈蚣二条(端午前收者佳)。上用香油四两,将前三味入油,用文武火煠枯,捞去渣,入定粉二两,用如箸粗桑枝七条,急搅候冷,出火气七日夜,方用纸摊贴患处。(《医宗金鉴》蛇蜕膏)

  4、治漏疮血水不止:蛇皮(焙焦)、五倍子、龙骨各一钱半,续断五钱。上为末,入麝香少许,津唾调敷。(《丹溪心法》蛇蜕散)

  5、治癣疮:烧蛇蜕一具,酒服。(《千金方》)

  6、治小便不通:全蛇蜕一条。烧存性,研。温酒服之。(《本草纲目》)

  7、治小儿解颅:熬蛇蜕皮,末之,和猪颊车中髓,敷顶上,日三、四度。(《千金方》)

  蛇蜕的相关论述

  《本草经疏》:蛇蜕,入肝而辟恶,小儿惊痫,瘈疭,颓疾寒热,蛇痫弄舌摇头,大人五邪,言语僻越,皆肝经为病,蛇蜕能引诸药入肝散邪,故主如上等证。善能杀虫,故主肠痔虫毒恶疮。邪去木平,故止呕咳明目。

查看详情

槐白皮

  槐白皮

  别名:槐皮(《肘后方》)。

  性味:味苦,无毒。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槐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

  槐白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

  外用:含漱,煎水熏洗或研末撒。

  槐白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治风邪外中,身体强直,肌肤不仁,热病口疮,牙疳,喉痹,肠风下血,疽,痔,烂疮。阴部痒痛,汤、火烫伤。

  槐白皮的配伍

  ①治中风身直,不得屈伸反复者:槐皮(黄白者),切之,以酒共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稍稍服之。(《肘后方》)

  ②治破伤风,迷闷不省人,危急者,但气绝心腹温可治:槐树枝皮,旋用刀刻取一块,连粗皮在外,安在破伤处,用艾蘸于槐皮上灸百炷不妨,如疮口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然后用火摩,不拘时候。(《普济方》)

  ③治热病口疮:黄连一分(去须),槐白皮半两,甘草根半两。上药,细锉,用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温含冷吐。(《圣惠方》)

  ④治牙齿疼痛:槐白皮一蟹,荆芥穗半两。上药以醋一升,煎至五合,入盐少许,热含冷吐,以瘥为度。(《圣惠方》)

  ⑤治脉痔有虫或下脓血:槐白皮二斤。细锉,水一斗五升,煎至一斗,去渣倾盆中,坐熏,冷再暖,虫当随便利自出,更捣槐白皮末,绵裹一钱,纳下部中。(《圣济总录》槐白皮汤)

  ⑥洗疽疮,化毒气,散脓汁,生肌肉,止痛痒:槐白皮一两,桑白皮、降真香、防风各半两。上细切,水三升,煎至升半,代猪蹄汤洗。(《卫济宝书》槐白皮汤)

  ⑦治阴下湿痒成疮:猪蹄两脚,槐白皮(切)一斤。以水煮洗疮,一日五,六遍。(《救急方》)

  ⑧治阴疮,阴边如粟粒,生疮及温痒:以槐白皮一大握,盐三指一撮。以水二大升,煮取-升洗之,日三、五遍,适寒温用。若涉远恐冲风,即以米粉和涂之。(孟诜《必效方》)

  ⑨治火烫伤:槐根二层皮或花,烘干研末外敷。(江西《中草药学》)

查看详情

香加皮

  香加皮

  别名:北五加皮、羊奶子、羊桃梢。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肝、肾、心经。

  入药部位:为萝蘑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

  香加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浸酒或入丸、散。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香加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主治:用于治疗下肢浮肿,心悸气短,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香加皮的禁忌

  宜过量服用。血热、旰阳上亢者忌用。

查看详情

两头尖

  两头尖

  别名:红被银莲花、竹节香附、草乌喙。

  性味:味辛,性热。

  归经:归脾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多被银莲花Anemone raddeana Regel的干燥根茎。

  两头尖的用法用量

  用法:1~3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地上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用沸水烫过后,晒干。

  两头尖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消痈肿。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四肢拘挛,骨节疼痛,痈肿溃烂。

  两头尖的配伍

  1、瘫痪顽疾(百节疼痛,下元虚冷,一切风疮):用草乌头、川乌头、两头尖各9g,硫黄、麝香、丁香各3g木鳖子五个,共研为末,再以熟艾揉软,合在一起用草纸包裹。烧熏痛处。(《本草纲目》)

  2、内痔不出:用两头尖50g、巴豆四个,捣烂贴患处,疔自拔出。(《中国药典》)

  两头尖的禁忌

  孕妇禁用。

  两头尖的相关论述

  1、《品汇精要》:“疗风及腰腿湿痹痛。”

  2、《本草原始》:“风湿邪气,痈肿金疮,四肢拘挛,骨节疼痛,多入膏药中用。”

  3、《中药志》:“散风寒,消肿。”

  4、《药材学》:“治伤风感冒,祛风痰。”

查看详情

防己

  防己

  别名:木防己。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膀胱、肺经。

  入药部位: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

  防己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5-10g。

  炮制: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防己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

  防己的禁忌

  本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及阴虚无湿热者忌用。

  防己的配伍

  1、用治风湿痹证。本品辛能行散,苦寒降泄,既能袪风除湿止痛,又能清热。对风湿痹证湿热偏盛,肢体酸重,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热身痛者,尤为要药,常与滑石、薏苡仁、蚕沙、栀子等配伍,如宣痹汤。(《温病条辨》)

  2、用于治风寒湿痹,四肢挛急:与麻黄、肉桂、茯苓等同用,如防己饮。(《圣济总录》)

  3、用于治水肿,腹水,小便不利,脚气:本品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常与黄芪、白术、甘草等配伍,用于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如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4、用于治一身悉肿,小便短少:与茯苓、黄芪、桂枝等同用,如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

  5、用于治湿热腹胀水肿:与椒目、葶苈子、大黄合用,即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6、用于治脚气足胫肿痛、重着、麻木:与吴茱萸、槟榔、木瓜等同用。《本草切要》

  防己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中风湿,不语拘挛,口目斜,泻血中湿热。

  2、《本经》: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3、《别录》: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通腠理,利九窍,止泄,散痈肿恶结,诸疥癣虫疮。

查看详情

水栀根

  水栀根

  性味:甘,平。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根。

  水栀根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10-30g。

  水栀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热凉血,镇静止痛,疏风除湿。

  水栀根的配方

  ①治黄肿黄疽:水栀根二至四两,切碎,水煎服。

  ②治关节炎:水栀根二至四两,猪蹄半斤,黄酒二两。水煎服。

  ③治牙痛:水栀根一两,切碎,水煎内服或口含。

查看详情

乌口树

  乌口树

  别名:乌木《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麻糖风、长叶白花灯笼《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秋风吹、白过冬青、密毛蒿香《浙江药用植物志》,黑虎、白埔达养《福建药物志》。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入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乌口树属植物密毛乌口树Tarenna mollissima(Hook. et Arn.) Rob.的叶及根。

  乌口树的用法用量

  内服:根煎汤,30-60g。

  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根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叶鲜用。

  乌口树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急性扁桃体炎,头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肾炎水肿,创伤,疮疖脓肿。

  乌口树的配伍

  1、治急性热病发热(如流感、麻疹、流脑、乙脑等高热不退),(乌口树)根15-30g,毛冬青、香茶菜、大青叶、栀子、白茅根各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肺结核咯血,(乌口树)根30-6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创伤,疮疖脓肿,(乌口树)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浙江药用植物志》)

  乌口树的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通筋骨,起劳伤。”

  2、《浙江药用植物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阴虚内热,急性热病发热,肺结核咯血,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

查看详情

白杨树皮

  白杨树皮

  别名:大叶杨(《植物名实图考》),明杨。

  性味苦,寒。

  白杨树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两;或浸酒。

  外用:煎水含漱或浸洗。

  炮制:凡使白杨树皮以铜刀刮粗皮蒸,从巳至未,出,用布袋盛,于屋东挂干用。

  白杨树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行瘀,消痰。

  主治:治风痹,脚气,扑损瘀血,妊娠下痢,牙痛,口疮。

  白杨树皮的配伍

  ①治项下瘿气:秫米三斗,炊熟,取圆叶白杨皮十两,勿令见风,切,水五升,煮取二升,渍曲末五两,如常酿酒,每旦一盏,日再服。(《外台》)

  ②治妊娠下痢:白杨皮一斤。细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二小升,分三服。(《千金方》)

  ③治牙痛:白杨皮,醋煎含之。(《梅师集验方》)

查看详情

常春藤

  常春藤

  别名:三角枫、追风藤、上树蜈蚣、钻天风。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二经。

  入药部位:五加科常春藤属植物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 Koch var. sinensis (Tobl.) Rehd.,以全株入药。

  常春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3~5钱;外用适量,捣烂取汁搽或煎水洗患处。

  炮制:全年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常春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利湿,活血消肿。

  主治:用于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急性结膜炎,肾炎水肿,闭经;外用治痈疖肿毒,荨麻疹,湿疹。

  常春藤的配伍

  ①治肝炎:常春藤、败酱草,煎水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关节风痛及腰部酸痛:常春藤茎及根三至四钱,黄酒、水各半煎服;并用水煎汁洗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产后感风头痛:常春藤三钱,黄酒炒,加红枣七个,水煎,饭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疗疮黑凹:用发绳扎住,将尖叶薜荔捣汁,和蜜一盏服之。外以葱蜜捣敷四围。(《圣惠方》)

  ⑤治一切痈疽:龙鳞薜荔一握。研细,以酒解汁,温服。利恶物为妙。(《外科精要》)

  ⑥治衄血不止:龙鳞薜荔研水饮之。(《圣济总录》)

  ⑦托毒排脓:鲜常春藤一两,水煎,加水酒兑服。(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疔疮痈肿:鲜常春藤二两,水煎服:外用鲜常春藤叶捣烂,加糖及烧酒少许捣匀,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口眼歪斜:三角风五钱,白风藤五钱,钩藤七个。泡酒一斤。每服药酒五钱,或蒸酒适量服用。(《贵阳民间药草》)

  ⑩治皮肤痒:三角风全草-斤。熬水沐浴,每三天一次,经常洗用。(《贵阳民间药草》)

  ⑾治脱肛:常春藤二至三两,水煎熏洗。(江西《草药手册》)

查看详情

八楞木

  八楞木

  别名:八棱麻、青竹标、八面风、三棱草。

  性味:味苦、辛,性平。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 Thunb.)DC.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类圆柱形,上部分枝,基部稍膨大,表面棕色,具棱及狭翅;质坚而轻,易折断,断面髓白色,中央有一小孔。叶多皱缩,暗绿色或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基生叶及茎下叶长圆形,羽状深裂,下沿成具翅的柄,顶端叶片小,呈披针状全缘,具短毛腺点。头状花序,瘦果上的冠毛白色。气弱,味微苦。

  八楞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5-8月间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八楞木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活络,散瘀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八楞木的禁忌

  孕妇忌服。

查看详情

六轴子

  六轴子

  别名:土连翘、山芝麻、闹羊花子、天芝麻、羊踯躅果、闹羊花头、八厘麻子。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入肺、脾二经。

  入药部位: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Bl.) G. Don的果实。

  形态特征:果实长椭圆形,略弯曲,长2-3cm,直径0.7-1cm。表面红棕色或栗褐色,微具光泽,有纵沟5条,顶端尖,基部有宿萼,有的有果柄。质硬脆,易折断,断面5室。种子多数,长扁圆形,棕褐色,边缘具膜质翅。气微、味苦。以色红棕、未开裂者为佳。

  六轴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1-0.3g;煎汤,0.3-0.9g;或入丸、散;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筛去灰屑。

  六轴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燥湿,散瘀止痛,定喘,止泻。

  主治:风寒湿痹,历节肿痛,跌打损伤,喘咳,泻痢,痈疽肿毒。

  六轴子的药理作用

  药理研究显示有镇痛、降血压、减慢心率、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六轴子的禁忌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孕妇及体虚者禁服。

  1.《本草从新》:“大损新血,无瘀勿用。体虚有瘀,亦忌之。”

  2.《百草镜》:“入药每服三分,不可多服。方术家麻药中有之。”

  六轴子的配伍

  1.治风痹,跌扑,肿毒初起:草乌(去皮,姜汁拌晒,隔纸炒)、山芝麻(烧酒拌晒,炒)、雄黄(水飞),血竭(箬叶上烘烊)、穿山甲(砂炒)各一两。为末,丸如芥子大,酒下二、三分,不可多。(《纲目拾遗》引《草宝》五虎丹)

  2.治跌打损伤,深入骨髓,或隐隐疼痛,或天阴则痛,或年远四肢无力:闹羊花子一两(火酒浸炒三次,童便浸二次,焙干),乳香、没药(不去油)、血竭各三钱。为末,研匀,加麝香一分同研,磁瓶收贮封固。每服三分,壮者五、六分,不必吃夜饭,须睡好方服,酒可尽量下,服后避风,有微汗出为要。忌房事、酸、寒、茶、醋等物。弱者间五日一服,壮者间三日一服。(《纲目拾遗》引《药鉴》透骨丹)

  3.治金刃伤,止痛:龙骨、硼砂、血竭(酒洗)、儿茶、天芝麻各五分。为细末,每服七厘。(《纲目拾遗》引《杨氏便易良方》七厘散)

  六轴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从新》:宣,行血。治风寒湿痹,历节肿胀,扑损疼痛。

  2.汪连仕《草药方》:治跌打损伤,能活血疏风。

  3.《纲目拾遗》:治疽毒疔疮。

  4.《本草求原》:敷无名肿毒,可消。

  5.《饮片新参》:敛肺,止汗,化痰,定喘咳,治泻利遗泄。

查看详情

石楠叶

  石楠叶

  别名石眼树叶、老少年叶、凿树、石纲。

  性味性平,味辛、苦;有小毒。

  归经:入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叶。

  形态特征:干燥叶呈长椭圆形,长8~16厘米,宽3~6厘米,具叶柄;边缘有细密尖锐的锯齿,上面红棕色或暗棕色,下面色稍浅,主脉突起极明显,两面均平滑无毛。叶较厚,革质而脆。气无,味苦而涩。以棕黄色、无杂质者为佳。

  石楠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吹鼻。

  石楠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益肾。

  主治主治风痹,腰背酸痛,肾虚脚弱,偏头痛,风疹。祛风补肾。用于风湿筋骨痛、阳痿遗精。

  石楠叶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五加为之使。

  ②《药性论》:恶小蓟。

  石楠叶的配伍

  ①治脚膝挛痹,去风湿,活血脉,益元气:石南、白术、牛膝(三昧,酒同浸一宿,焙干)、防风、天麻、枸杞、黄芪(锉)各二两,桂(去粗皮)、鹿茸(酥炙,去 毛)各一两半。上九味捣罗为末,用木瓜一枚,去皮瓤炊令烂熟,捣作膏和药末,更用面糊少许,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温酒下,盐汤亦 得。(《圣济总录》石南丸)

  ②治女子神经性偏头痛:石楠叶三钱,川芎一钱,白芷一钱半,天麻一钱半,女贞子二钱。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③治小儿误跌,或打着头脑受惊,肝系受风,致瞳人不正,观东则见西,观西则见东:石南一两,藜芦三分,瓜蒂五、七个。为末,每吹少许入鼻,一日三度,内服牛黄平肝药。(《普济方》石南散)

  ④治风瘾疹经旬不解:石南叶(去粗茎,生用)三两。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匕,用酒三合,煎一沸,空心温服。(《圣济总录》石南酒)

  ⑤治鼠瘘: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连、雌黄各二两。为散。敷疮上,日再。(《补缺肘后方》)

查看详情

松节

  松节

  别名:黄松木节(《圣惠方》),油松节(《药材资料汇编》),松郎头(《药材学》)。

  性味:苦,温。

  归经:入心、肺二经。

  入药部位: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或云南松的枝干的结节。

  形态特征:干燥松节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片状,大小粗细不等,一般长5~10厘米,厚1~3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横切面较粗糙,中心为淡棕色,边缘为深棕色而油润。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呈刺状。有松节油气,味微苦。以个大、棕红色、油性足者佳。

  松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外用:浸酒涂擦。

  炮制:擘碎,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待软切片,晒干。或浸泡后置蒸笼内蒸透,乘热切片。

  松节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燥湿,舒筋,通络。

  主治:治历节风痛,转筋挛急,脚气痿软,鹤膝风,跌损瘀血。

  松节的禁忌

  阴虚血燥者慎服。

  ①《本经逢原》:“血燥人忌服。”

  ②《本草从新》:“血虚人尤忌。”

  松节的配伍

  ①治历节风,四肢疼痛犹如解落:松节三十斤(细锉,水四石煮取一石),猪椒叶三十斤(锉,煮如松节法);上二味澄清,合渍干曲五斤候发,以糯米四石五斗酿之,依家酝法酘,勿令伤冷热。第一酘时下后诸药:柏子人五两,磁石十二两(末),独活十五两,天雄五两(炮),茵芋四两(炙),防风十两,秦艽六两,芎藭五两,人参四两,萆藓五两。上十味细切,内饭中炊之,如常酘法,酘足讫,封头四七日,押取清,适性服之,勿至醉吐。(《千金方》)

  ②治脚转筋疼痛挛急者:松节一两(细锉如米粒),乳香一钱。上药用银石器内,慢火炒令焦,只留一、二分性,出火毒,研细,服一钱至二钱,热木瓜酒调下。(孙用和)

  ③治患脚屈,积年不能行,腰脊挛痹及腹内紧结者:松节一斛,净洗,锉之,以水三斛,煮取九斗,以渍曲;又以水二斛煮滓,取一斛,渍饭。酿之如酒法,熟即取饮,多少任意。(《补缺肘后方》)

  ④治从高坠损,恶血攻心,胸膈烦闷:黄松木节五两(细锉)。用童子小便五合,醋五合,于砂盆内,以慢火炒,旋滴小便并醋,以尽为度,炒令干,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童子热小便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松节散)

  ⑤治牙齿历蠹,齿根黯黑:松节烧灰揩之。(《圣惠方》)

  ⑥治齿风,疼痛不止:槐白皮、地骨皮各一两,松节一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用五钱,以浆一(二)中盏,煎五、七沸,去滓,热含冷吐。(《圣惠方》槐白皮散)

  ⑦治水田皮炎:松节、艾叶各适量,制成松艾酒精,涂抹患处。(《全展选编·皮肤科》)

  松节的各家论述

  《本草汇言》:“松节,气温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风有湿,作痛作酸,痿弱无力者,用此立痊。倘阴虚髓乏,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

查看详情

秦艽

  秦艽

  别名:秦胶、秦纠、左秦艽。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胃、肝、胆经。

  入药部位: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μ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

  秦艽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切去芦头,温水泡洗后捞出,沥干余水,麻袋盖闷至药材柔软,切斜厚片,晒干。饮片近圆形斜厚片,表面棕黄色,有扭曲的纵皱纹。炒秦艽:将秦艽片置炒锅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药片表面微有焦斑为宜,取出摊晾。

  秦艽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秦艽的禁忌

  久痛虚羸,溲多、便滑者忌服。

  1、《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勿服。

  2、《本草汇言》:凡病阴虚血燥,精竭髓衰之证,非配大剂滋养药不可。

  3、《本草从新》:大便滑者忌用。

  秦艽的配伍

  1、大秦艽汤:秦艽、生地、石膏、羌活、防风、白芷、细辛、黄芩、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白术、茯苓、甘草、独活。治风湿痹痛,手足不仁。(《活法机要》)

  2、秦艽鳖甲汤:秦艽、鳖甲、柴胡、地骨皮、当归、知母、青蒿、乌梅。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舌红颊赤、气粗、盗汗。(《卫生宝鉴》)

  秦艽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小便利。

  2、《名医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3、《药性论》: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解酒毒,去头风。

  4、《日华子本草》:主骨蒸,治疳及时气。

  5、《本草纲目》:秦艽,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痛烦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

  6、《本草征要》:治风先治血,血行则风自灭,故疗风无论新久。入胃袪湿热,故小便利而黄疸愈也。

  7、《中国药典》:用于骨蒸潮热,又能退除虚热。

查看详情

木瓜

  木瓜

  别名:贴梗海棠、铁脚梨、川木瓜。

  性味:味酸,性温。

  归经: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木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研末5~8分;或绞汁饮。

  外用:煎水洗。

  炮制:洗净,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晒干。

  功效木瓜的功效主治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主治:治疗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木瓜的禁忌

  1、《食疗本草》:不可多食,损齿及骨。

  2、《医学入门》:忌铅、铁。

  3、《本草经疏》:下部腰膝无力,由于精血虚、真阴不足者不宜用。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不宜用。

  木瓜的配伍

  《陆川本草》:治远年烂脚:木冬瓜二两,土薏一两,猪脚一条。共煲服。

  木瓜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脚气,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虽主筋,而转筋则由湿热、寒湿之邪袭伤脾胃所致,故筋转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属阳明。木瓜治转筋,非益筋也,理脾而伐肝也,土病则金衰而木盛,故用酸温以收脾胃之耗散,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木平则土得令而金受荫矣。《素问》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孟诜云:多食木瓜损齿及骨。皆伐肝之明验,而木瓜入手、足太阴,为脾胃药,非肝药,益可征矣。

  2、《本草正》: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敛,酸能走筋,敛能固脱,得木味之正,故尤专入肝益筋走血。疗腰膝无力,脚气,引经所不可缺,气滞能和,气脱能固。以能平胃,故除呕逆、霍乱转筋,降痰,去湿,行水。以其酸收,故可敛肺禁痢,止烦满,止渴。

  3、《本草新编》:木瓜,但可臣、佐、使,而不可以为君,乃入肝益筋之品,养血卫脚之味,最宜与参、术同施,归、熟(地)并用。

  4、《得配本草》:血为热迫,筋转而痛,气为湿滞,筋缓而软,木瓜凉血收脱,故可并治。

  5、《本草求真》:木瓜,酸涩而温,止属收敛之品,何书备着其功曰理脾、舒筋、敛肺?缘暑湿伤人,挥霍撩乱,吐泻交作,未有不累脾胃而伤元气,损营卫而败筋骨。木瓜气味酸涩,既于湿热可疏,复于损耗可敛,故能于脾有补,于筋可舒,于肺可敛,岂真肺胃虚弱,可为常用之味哉?然使食之太过,则又损齿与骨及犯癃闭,以其收涩甚而伐肝极,奈人仅知理脚,而不审其虚实妄投,殊为可惜。陈者良。

  6、《本草思辨录》:考古方用木瓜之证,如脚气、脚痿、腹胁胀满,多与辛温药为伍,不外驱寒湿之邪,辑浮散之气,虽功在降抑,而终不离乎敛,故其治筋病于转戾为宜,拘挛则非其所长。独许叔微以木瓜治项强筋急,谓少阴之筋从足至项,为肝肾受邪所致。是病虽在上而因仍在下。其以乳香、没药为佐使,则其以伸筋任乳、没,不以责木瓜,亦可见矣。

  7、《雷公炮炙论》:调营卫,助谷气。

  8、《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9、《食疗本草》:治呕晼风气,吐后转筋,煮汁饮之。

  10、《本草拾遗》: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又脚气冲心,取一颗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呕逆,心膈痰唾。

  11、《海药本草》:敛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12、《日华子本草》:止吐泻奔豚及脚气水肿,冷热痢,心腹痛,疗渴。

  13、《日用本草》:治脚气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肿。

查看详情

侧子

  侧子

  别名:即子(《本经》),荝子(《说文》),荝(《太平御览》)。

  性味:辛,热,有毒。

  入药部位: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之小者。

  侧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侧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

  主治: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脚气,风疹。

  侧子的禁忌

  阴虚阳盛及孕妇忌服。

  《吴普本草》:“畏、恶与附子同。”

  侧子的配伍

  治脚气久不消:侧子一两,切片,童便浸五日,去宿便,再换新便,和黑豆一合同煮,俟豆熟,取侧于片,晒干。每剂用侧子一钱,木瓜五钱,当归、川芎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侧子的各家论述

  《本草汇言》:“侧子散生附子旁侧,体无定在,其气热劣而轻扬,专于发散四肢,充达皮毛,为治风之药,多入瘫痪药中,古方多不用,迩来医家疗脚气有验。”

查看详情

滚山虫

  滚山虫

  别名:滚山珠、地罗汉。

  性味味辛、咸,性温。

  入药部位:为球马陆科动物日本球马陆Glomeris nipponica Kishida的全体。

  形态特征:虫体短而宽,呈扁长圆柱形,长20-30毫米,宽10-15毫米。背凸,腹扁平。身体由多数相似的体节组成。各骨板富于钙质,故较坚硬,仅节与节间柔软可以活动。各体节背板前后重叠,适于卷曲。腹部由9枚背板组成。胸部腹面2-4节,每节有足1对,第5节以后每节有足2对。头部具触角1对。体表背面棕黄色或漆黑色,腹面灰褐色。

  滚山虫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5~3g。

  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调敷。

  滚山虫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滚山虫的配伍

  1、治疮肿,风湿,跌打:鲜滚山虫3-5个。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2次。(《文山中草药》)

  2、治子宫脱出垂,脱肛:滚山虫干粉适量。调香油涂患处。(《文山中草药》)

查看详情

见血飞

  见血飞

  别名:散血飞、黄椒(《贵州草药》)、刺三加、红三百棒(《陕西中草药》)。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肝、肺经。

  入药部位:为双子叶植物药芸香科植物刺异叶花椒的根或根皮。

  见血飞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克;或研末冲服。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炮制: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挖,晒干,或取根皮晒干。

  见血飞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舒筋,镇痛。

  主治:治风寒咳嗽,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大便秘结。

  见血飞的配伍

  ①治风寒咳嗽:黄椒15~25克。煨水服。

  ②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黄椒50克,泡酒服;域加大风藤、大血藤、小血藤各25克,泡酒服。

  ③治刀伤出血:黄椒适量,捣缄,外敷患处。

  ④治大便秘结:见血飞干根15克。水煎服。(见《陕西中草药》)

查看详情

樟木

  樟木

  别名:樟材《本草拾遗》,香樟木《药材资料汇编》,吹风散《广西中药志》。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的木材。

  形态特征为形状不规则的段或小块。外表红棕色至暗棕色,纹理顺直。横断面可见年轮。质重而硬。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味辛有清凉感。以块大、香气浓郁者为佳。

  樟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研末,3-6g;或泡酒饮。

  外用:适量,煎水洗。

  炮制:取原材料,锯成寸段,劈成小块。

  樟木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活血通络。

  主治:风寒感冒,胃寒胀痛,寒湿吐泻,风湿痹痛,脚气,跌打伤痛,疥癣风痒。

  樟木的配伍

  1、治胃痛,樟木15g,煎水两碗服。(《香港中草药》)

  2、治搅肠痧,陈樟木、陈皮、东壁土等分。水煎去渣,连进三四服即愈。(《卫生易简方》)

  3、治脚气,痰壅呕逆,心胸满闷,不下饮食,樟木一两(涂生姜汁炙令黄),捣筛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一钱。(《普济方》樟木散)

  4、治痛风,手足冷痛如虎咬者,樟木屑一斗,以水一担熬沸,以樟木屑置于大桶内,令人坐桶边,放一脚在内,外以草荐一领围之,勿令汤气入眼,恐坏眼,其功甚捷。(《医学正传》)

  樟木的禁忌

  孕妇禁服;胃中虚弱者禁用。

  樟木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恶气中恶,心腹痛,鬼注,霍乱腹胀,宿食不消,常吐酸臭水。”“亦作浴汤,治脚气,除疥癣风痒。作履,除脚气。”

  2、《本草再新》:“暖血道,利关节,治跌打折骨,气逆血滞。兼能堕胎。”

查看详情

枫荷梨

  枫荷梨

  性味:甘、辛,温。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五加科植物树参Dendropanax dentiger(Harms ex Diels)Merr.或变叶树参Dendropanax proteus(Champ. ex Benth.)Benth.的根、茎或树皮。

  形态特征:树参,根呈圆柱形,稍弯曲或扭曲,多分枝,长15-30cm,直径0.5-2.5cm。表面浅棕黄色或浅灰棕色,有细纵皱纹,皮孔横向延长或类圆形,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灰黄色,木部浅黄白色。气微香,味淡。

  枫荷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至45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枫荷梨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偏瘫,头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疮肿。

  枫荷梨的禁忌

  孕妇慎服。

  枫荷梨的相关论述

  1、《江西草药》:“祛风利湿,调经活血。”

  2、《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偏头痛和臂丛神经炎。”

查看详情

三角风

  三角风

  别名:爬山虎、异叶地锦、小叶红藤、吊岩风、三皮风。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归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葡萄科植物大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 Heterophylla (Bl.) Merr.的根或茎。

  形态特征茎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1.5cm,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有横皮长孔,嫩枝有鳞片状柔毛;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裂片状,黄白色。叶互生,革质,灰绿色。营养枝的叶三角状卵形,花枝和果枝的叶椭圆状卵形,椭圆状披针形。花黄绿色。果实圆球形,黄色或红色。气微,味涩。

  三角风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1-30克。

  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磨汁涂。

  炮制: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干燥。

  三角风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解毒接骨。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偏头痛,风湿疮毒,骨折。

  三角风的配伍

  1、治风湿痹证筋骨疼痛:吊岩风根茎30g,血藤、络石藤各15g,水煎服。

  2、治偏头痛:吊岩风30g,防风9g,川芎6g,水煎服。

  3、治胃痛:吊岩风鲜根或茎60g,红糖15g,水煎服。

  4、治恶疮肿毒:吊岩风根皮、苦参、野桑叶各等量,捣烂,拌酒糟或黄酒,做饼,烘热外敷患处。(1-4方出自《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

  三角风的禁忌

  脾虚便溏、泄泻者慎服。

  三角风的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祛风,解毒,接骨。”

  2、《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疖毒,创伤。”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查看详情

穿破石

  穿破石

  别名:葨芝、金蝉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

  性味:微苦,平。

  入药部位: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 chinensis (Lour.) Kudo et Masam.,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干燥根呈圆柱形,极少分枝,粗细不一,粗者可达5~6厘米。外表栓皮橙黄色或橙红色,有细密横皱纹,菲薄如纸,极易脱落;栓皮脱落后,表面现灰黄色,并有棕黄色或橙黄色斑块。质坚硬。横切面皮部薄,纤维性,木部发达,黄色,满布细小密集的针孔状导管,中心或有小的髓部。以皮色黄、根条匀、无须根者为佳。

  穿破石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外用适量,根皮捣烂敷患处。

  炮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穿破石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

  穿破石的禁忌

  孕妇忌服。

  穿破石的配伍

  ①治肺痨,风湿:穿破石、铁包金、甘草。同煎服。(《广东中药》)

  ②治体虚白带:柘树根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挫伤:葨芝根和糯米捣敷。(《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④治耳久聋鸣,或有汁出,皆由肾虚。致多年不瘥:故铁三十斤(烧令赤,以水五斗,渍铁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药,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三斗,酿如常法,候酒熟即开,用磁石三斤,捣罗为末,纳酒中,渍三宿。日夜恒饮之,取醉为度,候听闻人语乃止。(《圣惠方》铁浆酒)

  ⑤治小儿心热,重舌,鹅口:柘根(锉)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数为之。(《千金方》)

查看详情

钻地风

  钻地风

  别名:追地枫、桐叶藤、全叶钻地风、利筋藤。

  性味味淡,性凉。

  归经:归脾经。

  入药部位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Franch.)Oliv.的根及茎藤。

  形态特征: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厚而宽阔,内层有网纹。红棕色,味清香,微带樟脑气。

  钻地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外用:适量,煎水洗。

  炮制: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及藤茎,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钻地风的功效主治

  功效:舒筋活络,祛风活血。

  主治:风湿痹痛,四肢关节酸痛。

  钻地风的配伍

  治风湿筋骨痛:钻地风根15g,马兰根30g,川牛膝9g,枇杷根30g,三白草根15g,猪瘦肉90g。加甜酒煮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钻地风的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行脚气。”

  2、《天目山药用植物志》:“驱风活血。治丝虫病。”

  3、《全国中草药汇编》:“舒筋活络,祛风活血。主治风湿筋骨痛,四肢关节酸痛。”

查看详情

猕猴骨

  猕猴骨

  别名:猴骨、申骨。

  性味:性平,味酸,无毒。

  归经:入心、肝二经。

  猕猴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入丸、散。

  炮制: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剥去皮毛(四肢不去皮毛),除去内脏,剔除骨上筋肉,将骨胳挂通风处晾干。

  猕猴骨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治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

  猕猴骨的配伍

  治疟疾进退不定:猢狲头骨一枚(烧灰)。细研为散。空腹以温酒调一钱服,临发时再服。(《圣惠方》)

查看详情

海风藤

  海风藤

  别名:爬岩香、老藤、岩胡椒。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0hwi的干燥藤茎。

  海风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6~12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厚片,晒干。

  海风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海风藤的配伍

  1、与羌活、独活、桂心、当归等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者。

  2、与三七、地鳖虫、红花等同用,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者。

  海风藤的相关论述

  《本草再新》:“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查看详情

青风藤

  青风藤

  别名:大风藤、吹风散、青藤。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rn(Thunb.)Rehd.et Wils.和毛青藤Sina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var.cinereum 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圆柱形,常微弯曲,长20~1750px或更长,直径0.5~50px。表面绿褐色至棕褐色,有的灰褐色,有细纵纹和皮孔。节部稍膨大,有分枝。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部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淡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苦。

  青风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除去杂质,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青风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麻痹瘙痒。

  青风藤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

查看详情

丁公藤

  丁公藤

  别名:麻辣子、包公藤。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肝、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

  丁公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丁公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丁公藤的配伍

  治风寒湿痹,半身不遂,可单用酒水各半煎服;或与桂枝、麻黄、当归等制成酒剂,以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如丁公藤风湿药酒。(《中国药典》)

  丁公藤的禁忌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丁公藤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近俗医治诸风,以南藤和诸药熬膏市之,号南藤膏。白花蛇喜食其叶,故治诸风尤捷。

  2、《别录》:金疮痛。延年。

查看详情

路路通

  路路通

  别名:枫香果、九孔子、狼目。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的干燥成熟果序。

  形态特征: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蒴果集合而成,呈球形,直径2~3cm。基部有总果梗。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多数尖刺及喙状小钝刺,长0.5~1mm,常折断,小蒴果顶部开裂,呈蜂窝状小孔。体轻,质硬,不易破开。气微,味淡。

  路路通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冬季采摘,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路路通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主治:用于关节痹痛,麻木痉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路路通的配伍

  1、用于脘腹胀痛。路路通具通利之性,功能行气宽中而止痛,在临床上用于脘腹胀痛、大便不爽等症,可与木香、乌药、枳壳等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用经不调。本品能活血通络,对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而腹胀者,可与香附、茺蔚子等配伍;对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络拘挛等症,可与当归、川芎、独活、桑寄生等同用。

  3.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本品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水肿,可与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等配伍。

  路路通的禁忌

  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应用。

  路路通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拾遗》:舒经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

查看详情

透骨草

  透骨草

  别名:珍珠透骨草、竹格叉、吉盖草、枸皮草。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地构叶属植物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 (Bunge) Baill.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多分枝,呈圆柱形或微有棱,通常长10~30㎝。直径l~4㎜,茎基部有时连有部分根茎;茎表面浅绿色或灰绿色,近基部淡紫色。被灰白色柔毛,具互生叶或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根茎长短不一,表面土棕色或黄棕色,略粗糙;质稍坚硬,断面黄白色。叶多卷曲而皱缩或破碎,呈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细柔毛,下表面近叶脉处较显著。枝梢有时可见总状花序和果序;花型小;蒴果三角状扁圆形。气微,味淡而后微苦。以色绿、枝嫩,带“珍珠”果者为佳。

  透骨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残根及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透骨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

  透骨草的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痛,透骨草9g,防风9g,苍术9g,牛膝12g,黄柏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拘挛,透骨草9g,制川乌、制草乌各3g,伸筋草6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3、治腰扭伤,透骨草根(鲜)适量,加盐少许,捣烂外敷。(《青岛中草药手册》)

  透骨草的禁忌

  孕妇禁服。

  透骨草的相关论述

  1、《纲目》:“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

  2、《山东中草药手册》:“祛风湿,活血,止痛。”

查看详情

寻骨风

  寻骨风

  别名:清骨风、猫耳朵、毛风草。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马兜铃科草本植物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的地上部分。

  寻骨风的用法用量

  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

  寻骨风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胃痛,睾丸肿痛,跌打伤痛等症。

  寻骨风的配伍

  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

  2、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用治睾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

  3、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4、本品内服还可用治癌肿,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等。(《全国中草药汇编》)

  寻骨风的禁忌

  《饮片新参》:阴虚内热者忌用。

查看详情

蚕沙

  蚕沙

  别名原蚕屎、晚蚕沙、蚕砂。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胃、脾、肝经。

  入药部位: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幼虫的干燥粪便。

  形态特征:干燥的蚕沙,呈短圆柱形小粒,长2~5毫米,直径1.5~3毫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棱及3~4条横向的浅纹。两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质坚而脆,遇潮湿后易散碎。微有青草气。以干燥、色黑、坚实、均匀、无杂质者为佳。

  蚕沙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炮制: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除去轻粒及桑叶的碎屑。

  蚕沙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

  主治:用于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

  蚕沙的配伍

  1、头风白屑作痒:蚕砂烧灰淋汁,洗之。(《圣惠方》)

  2、眯目不出:蚕砂拣净,空心以新汲水吞下十枚。勿嚼破。(《圣惠方》)

  3、妇人血崩:蚕砂为末,酒服三、五钱。(《儒门事亲》)

  蚕沙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皮肤顽痹,腹内宿冷,脚软,皮肤顽痹(藏器)。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

  2、《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冷血,疯血,腰脚疼冷;炒令热,袋盛热熨之,主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随,及腰脚软,皮肤顽痹。

  3、《本草再新》:治风湿遏伏于脾家,筋骨疼痛,皮肤发肿,腰腿疼痛,血瘀血少,痘科浆黡不起,亦宜用之。

查看详情

伸筋草

  伸筋草

  别名:石松、狮子草、狮子尾。

  性味:味苦、微辛,性温。

  归经:肝、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呈圆柱形,略弯醢。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黄绿色至淡黄棕色,先端芒状,全缘。切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气微,味淡。

  伸筋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3~12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伸筋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伸筋草的配伍

  1、治风痹筋骨不舒:宽筋藤,每用三钱至一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2、消水肿:过山龙五分(研细末),糠瓢一钱五分(火煅存性),槟榔一钱。槟榔、糠瓢煨汤吃过山龙末,以泻为度。气实者用,虚者忌。(《滇南本草》)

  伸筋草的禁忌

  孕妇及出血过多者忌服。

  伸筋草的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下气,消胸中痞满横格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坚积,消水肿。

  2、《本草拾遗》:(伸筋草)主人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

  3、《生草药性备要》:(伸筋草)消肿,除风温。浸酒饮,舒筋活络。其根治气结疼痛,损伤,金疮内伤,去痰止咳,治疮疽卒手足。

  4、《药性考》:(伸筋草)疗血疯瘙痒。

查看详情

四念癀

  四念癀

  别名:海绿、龙吐珠、九龙吐珠。

  性味味苦、酸,性温。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报春花科植物琉璃繁缕Anagallis arvensis L.的全草。

  形态特征:全草皱缩。茎具4棱,直径约1mm,表面黄褐色,无毛。叶对生,多破碎,展平后呈卵形或阔椭圆形,长0.3-1.0cm,宽2-6mm,全缘,上面棕黄色,下面黄绿色,无柄。花单生于叶腋;花萼常深裂达基部,裂片5,披针形或钻形,花冠淡红色,5深裂。气微,味酸、涩。

  四念癀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15-30g;或捣汁。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四念癀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解毒。

  主治:鹤膝风,阴证疮疡,毒蛇及狂犬咬伤。

  四念癀的配伍

  治鹤膝风:鲜四念癀30片,青壳鸡蛋1枚。酒水各半炖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四念癀的禁忌

  阴虚有火者忌服。

查看详情

菝葜

  菝葜

  别名:金刚藤、铁菱角、马加勒。

  性味:味甘、微苦、涩,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z china L.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块状或弯曲扁柱形,有结节状隆起,长l0~500px,直径2~100px。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具圆锥状突起的茎基痕,并残留坚硬的刺状须根残基或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棕黄色或红棕色,纤维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和多数小亮点。切片呈不规则形,厚0.3~25px,边缘不整齐,切面粗纤维性;质硬,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苦、涩。

  菝葜的用法用量

  用法10~15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菝葜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

  主治:用于小便淋浊,带下量多,风湿痹痛,疔疮痈肿。

  菝葜的配伍

  1、治筋骨麻木:菝葜浸酒服。(《南京民间药草》)

  2、治消渴,饮水无休:菝葜(锉,炒),汤瓶内碱各一两,乌梅二个(并核捶碎,焙干)。上粗捣筛。每服二钱,水一盏,瓦器煎七分,去滓,稍热细呷。(《普济方》菝葜饮)

  3、治小便多,滑数不禁:金刚骨为末,以好酒调三钱,服之。(《儒门事亲》)

  4、治下痢赤白:金刚根和好腊茶等分,为末,白梅肉丸如鸡头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小儿三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乌梅汤下,赤白痢乌梅甘草汤下。(《履巉岩本草》)

  5、治沙石淋:菝葜二两。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米饮调下。服毕用地椒煎汤浴,连腰浸。(《圣济总录》菝葜散)

  6、治乳糜尿:楤木(鸟不宿)根、菝葜根茎各一两。水煎,分早晚二次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菝葜的相关论述

  1、《别录》:主腰背寒痛,风痹,益血气,止小便利。

  2、《日华子本草》:治时疾瘟瘴。

  3、《品汇精要》:散肿毒。

  4、《纲目》:菝葜,气温味酸,性涩而收,与萆薢仿佛。

  5、《本草原始》:利小便。

查看详情

桑枝

  桑枝

  性味:味微苦,性平。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嫩枝。

  桑枝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桑枝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

  主治:用于风湿痹病,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桑枝的配伍

  1、《圣济总录》:治水气脚气:桑条60g。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方中桑枝行气消肿,为君药。

  2、《太平圣惠方》:治紫癜风:桑枝500g,益母草150g。上药以水5斗,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铛内,熬成膏,每夜卧时,用温酒调服10g。方中桑枝祛风通络,为君药。

  桑枝的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

  2、《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

  3、《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去风。

  4、《本草撮要》:“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

查看详情

海桐皮

  海桐皮

  别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树。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燥干皮或根皮。

  形态特征:干燥干皮,呈半筒状或板片状,长约30~60厘米,厚约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纵裂纹及较密的黄色皮孔,边缘不整齐,微突起或平钝;皮上有大形钉刺,刺尖有时被磨去,可以剥落;基部圆形或长圆形而纵向延长;内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平滑,有细纵纹。质硬而韧,易纵裂,不易横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富纤维性。气微香,味苦。以皮张大、钉刺多者为佳。

  海桐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浸酒。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浸酒搽;或研末调敷。

  海桐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舒筋通络,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各种顽癣。

  海桐皮的配伍

  ①治风湿两腿肿满疼重,百节拘挛痛:海桐皮一两,羚羊角屑、薏苡仁各二两,防风、羌活、筒桂(肉桂)(去皮)、赤茯苓(去皮)、熟地黄各一两,槟榔一两。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脚气治法总要》海桐皮散)

  ② 治腰膝痛不可忍:海桐皮二两,牛膝、芎藭(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两,甘草半两,薏苡仁二两,生地黄十两。八物净洗,焙干,细锉,生地黄以芦刀子切,用绵一两,都包裹,入无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饮一盏,每日早、午、晚各一次,长令醺醺。合时不用添减。禁毒食。(《续传信方》)

  ③治脚挛不能伸举:海桐皮、当归(去芦,洗净,焙干)、牡丹皮(去心)、熟地黄、牛膝(去芦,酒浸,焙干)各一两,山茱萸、补骨脂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葱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海桐皮散)

  ④ 治大风疾:知母、川贝母、乌梅肉、海桐皮、金毛狗脊(去毛)。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日中、临睡各服三十丸;又每夜第一次睡觉 (醒)时,急于头边取三十丸便服,并用羊蹄根自然汁下。大忌酒及房事、一切发风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渐皆复。(《百一选方》神仙退风丹)

  ⑤治中恶霍乱:海桐皮煮汁服之。(《圣济总录》)

  ⑥治风虫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圣惠方》)

  ⑦治风癣有虫:海桐皮、蛇床子等分,为末,以腊猪脂调搽之。(《如宜方》)

  ⑧治伤折,辟外风,止疼痛:海桐皮一两(锉),防风二两(去芦头),黑豆一两(炒熟),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海桐皮散)

  ⑨治时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一两,切碎,盐水洗,微妙,用滚汤泡,待温洗眼。(《本草汇言》)

  ⑩治乳痈初起 刺通15g,红糖30g,煎水服。(《贵州草药》)

  ⑾治湿脚气,及肾脏风下注,满脚生疮痒痛脓水出 海桐皮、草乌头(锉碎,盐炒)、地龙(炒,去土)、蒺藜子(炒,去角)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冷酒调下,空心夜卧服。(《圣济总录》海桐皮散)

  ⑿治小儿蛔虫病 海桐皮1.5~3.0g。研粉开水冲服。

  ⒀治肝硬化腹水 鲜海桐皮30g。炖猪骨服。(12~13方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海桐皮的禁忌

  血虚者不宜服。

  1.《本草经疏》:腰痛非风湿者不宜用。

  2.《本草汇言》:痢疾、赤口良、痹盟谐证非关风湿者不宜用。

  3.《得踢本草》:血少火炽者禁用。

查看详情

雷公藤

  雷公藤

  别名:震龙根、蒸龙草、莽草、水莽子、水莽兜、黄藤、大茶叶、水莽、黄藤草、红柴根、菜虫药、断肠草、黄藤根、黄药、水脑子根、南蛇根、三棱花、早禾花、红紫根、黄腊藤、水莽草、红药、山砒霜、黄藤木。

  性味:味苦、辛,性凉,大毒。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的木质部。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扭曲,常具茎残基。直径0.5-3cm,商品常切成长短不一的段块。表面土黄色至黄棕色,粗糙,具细密纵向沟纹及环状或半环状裂隙;栓皮层常脱落,脱落处显橙黄色。皮部易剥离,露出黄白色的木部。质坚硬,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纤维性;横切面木栓层橙黄色,显层状;韧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密布针眼状孔洞,射线较明显。根茎性状与根相似,多平直,有白色或浅红色髓部。气微、特异,味苦微辛。有大毒。

  雷公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去皮根木质部分15-25g;带皮根10-12g。均需文火煎1-2h。也可制成糖浆、浸膏片等。若研粉装胶囊服,每次0.5-1.5g,每日3次。

  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敷;或制成酊剂、软膏涂擦。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雷公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

  雷公藤的配伍

  1、治头癣:取(雷公藤)鲜根剥皮,将根皮晒干后磨成细粉,调适量凡士林或醋,涂患处(预先将患处洗净去掉痂皮),每日1-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烧伤:雷公藤、乌韭各60g,虎杖30g,水煎,药液敷伤面。(《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雷公藤的禁忌

  凡有心、肝、肾器质性病变,白细胞减少者慎服;孕妇禁服。

  《福建药物志》:“孕妇及患有心、肝、肾病者要慎用。服药期禁酸、辣、油炸等食物。”“茎、叶有剧毒,切不可内服。”

  雷公藤的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

  2、《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麻风病,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老鹳草

  老鹳草

  别名:五叶草、老官草、五瓣花、老贯草、天罡草、五叶联、破铜钱、老鸹筋、贯筋、五齿粑、老鸹嘴、鹌子嘴。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西伯利亚老鹳草Geranium sibiricum L.、尼泊尔老鹳草Geranium nepalense Sweet、块根老鹳草Geranium dahuricum DC.带果实的全草。

  老鹳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或熬膏。

  外用: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制成软膏涂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与残根,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老鹳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清热利湿。

  主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筋骨酸楚,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疮毒。

  老鹳草的配伍

  1、治腰扭伤:老鹳草根30g,苏木15g,煎汤,血余炭9g冲服,每日1剂,每日服2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2、治妇人经行,顶染风寒,寒邪闭塞子宫,令人月经参差,前后日期不定,经行发热,肚腹膨胀,腰肋作疼,不能受胎:五叶草五钱,川芎二钱,大蓟二钱,吴白芷二钱。引水酒一小杯,和水煎服。晚间服后忌风。(《滇南本草》)

  3、治急慢性肠炎、下痢:牻牛儿苗18g,红枣9枚。煎浓汤,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老鹳草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用。

  老鹳草的相关论述

  1、《药性考》:“去风,疏经活血,筋健络通。损伤痹症,麻木皮疯,浸酒常饮。”

  2、《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湿,活血通经,清热止泻。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痢疾,疱疹性角膜炎。”

查看详情

穿山龙

  穿山龙

  别名:穿地龙、金刚骨、鸡骨头。

  性味:味甘、苦,性温。

  归经:肝,肾、肺经。

  入药部位:为薯蓣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根茎呈类圆柱形,稍弯曲,长15~20cm,直径1.0~1.5cm。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不规则纵沟、刺状残根及偏于一侧的突起茎痕。质坚硬,断面平坦,白色或黄白色,散有淡棕色维管束小点。气微,味苦涩。

  穿山龙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也可制成洒剂用。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穿山龙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用于风湿痹病,关节麻木,跌扑损伤,闪腰岔气,咳嗽气喘。

  穿山龙的配伍

  1、治腰腿酸痛,筋骨麻木:鲜穿山龙根茎二两。水一壶,可煎用五、六次,加红糖效力更佳。(《东北药植志》)

  2、治劳损:穿山龙五钱。水煎冲红糖、黄酒。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大骨节病,腰腿疼痛:穿山龙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七天。每服一两,每天二次。(《河北中药手册》)

  4、治闪腰岔气,扭伤作痛:穿山龙五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5、治疟疾:火藤根三钱,青蛙七、野棉花各二钱。发病前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6、治痈肿恶疮:鲜火藤根、鲜苎麻根等量。捣烂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穿山龙的禁忌

  粉碎加工后,注意防护,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穿山龙的相关论述

  1.《东北药植志》:舒筋活血,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

  2.《山东中药》:治风寒湿痹。

  3.《陕西植药调查》:制疟,止疼,消肿。

  4.《陕西中草药》:治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大骨节病关节痛,消化不良,疟疾,跌打损伤,痈肿恶疮。

查看详情

丝瓜络

  丝瓜络

  别名:丝瓜网、丝瓜壳、瓜络。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胃,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丝瓜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或烧存性研末,每次-3g。

  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炮制:除去残留种子及外皮,切段。

  丝瓜络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下乳。

  主治:用于治疗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乳痈肿痛。

  丝瓜络的配伍

  1、《本草用法研究》:治小肠气痛,绕脐冲心:丝瓜络,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

  2、《本草用法研究》:治痔漏,脱肛:丝瓜络,烧存性。同多年石灰、雄黄为末,以猪胆汁、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

  3、《疮疡外用本草》:治绣球风及女阴搔痒:丝瓜络30克,蒜瓣60克。煎水10000ml。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丝瓜络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能通人脉络脏腑,而去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治诸血病。

  2、《本草便读》:丝瓜络,入经络,解邪热。热除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合而为痰,变成肿毒诸症,故云解毒耳。

  3、《医林纂要》: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毒。

  4、《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5、《分类草药性》:治乳肿疼痛,火煅存性冲酒服。研末调香油涂汤火伤。

  6、《现代实用中药》:通乳汁,发痘疮。治痈疽不敛。作黑烧内服,治肠出血,赤痢,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等。

  7、《陆川本草》:凉血解毒,利水去湿。治肺热痰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查看详情

豨莶草

  豨莶草

  别名:珠草、肥猪草、粘不扎。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iegesbeckiaglabrescens 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长30-2750px,直径0.3-25px;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纵纹,被灰色柔毛;节明显,略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带绿色,髓部宽广,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灰绿色,边缘有钝锯齿,两面皆有白色柔毛,主脉3出。有的可见黄色头状花序,总苞片匙形。气微,味微苦。

  豨莶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9-12g。煎服。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豨莶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主治: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豨莶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亦能行大肠气……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

  2、《本草蒙筌》:“疗暴中风邪,口眼喎斜者立效;治久渗湿痹,腰脚酸痛者殊功。”

  3、《本草纲目》:“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去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云热者,非也。”

  4、《本草正》:气味颇酸,善逐风湿诸毒,用蜜酒层层和洒,九蒸九曝。..。善治中风口眼歪斜,除湿痹,腰脚酸软麻木。

  5、《本草述》:凡患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由于外因风湿者,生用,不宜熟;若内因属肝肾两虚,阴血不足者,九制用,不宜生。

  6、《本草正义》:凡风寒湿热诸痹,多服均获其效,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

查看详情

臭梧桐

  臭梧桐

  别名:臭桐、八角梧桐、海州常山。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

  臭梧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捣敷。

  炮制:拣去杂草,用清水略浸,润透,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晒干,生用。

  臭梧桐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降压。

  主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

  臭梧桐的配伍

  1、治男妇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采取,切碎,晒干,磨末子)一斤,豨莶草(炒,磨末)八两。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忌食猪肝、羊血等物。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十剂,或煎汤洗手足亦可。(《养生经验合集》豨桐丸)

  2、治半肢风:臭梧桐叶并梗,晒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为丸。早滚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钱。(《纲目拾遗》)

  3、治风湿痛,骨节酸痛及高血压病:臭梧桐三钱至一两,煎服;研粉每服一钱,一日三次。也可与豨莶草配合应用。(《上海常用中草药》)

  4、治半边头痛:川椒五钱,臭梧桐叶二两。先将桐叶炒黄,次入椒再炒,以火酒洒在锅内,拌和取起,卷在绸内,扎在痛处;吃热酒一碗,取被盖颈而睡,出汗。(《纲目拾遗》)

  5、治一切内外痔:臭梧桐叶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钱。煎汤熏洗。(《纲目拾遗》)

  6、治湿疹或痱子发痒:奥梧桐适懂,煎汤洗浴。(《上海常用中草药》)

  臭梧桐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拾遗》:能宽筋活血,治一切风湿,止痣肿,风气头风,半边头痛,半支风,两足酸软疼痛,不能步履,两手牵绊,不能仰举。

查看详情

络石藤

  络石藤

  别名:络石、悬石、云丹、云英。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心、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5mm;表面红褐色,有点状皮孔及不定根;质硬,断面淡黄白色,常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200px,宽0.7~87.5px;全缘,略反卷,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下表面色较淡,革质。气微,味微苦。

  络石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络石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主治: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跌扑损伤。

  络石藤的配伍

  1、《外科精要》:治肿疡毒气凝聚作痛:鬼系腰一两(洗净晒干),皂角刺一两(锉,新瓦上炒黄),瓜蒌大者一个(杵,炒,用仁),甘草节五分,没药、明乳香各三钱(另研)。上每服一两,水酒各半煎。溃后慎之。

  2、《近效方》: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二两。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盏,去滓,细细吃。

  络石藤的禁忌

  《本草经疏》 :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络石藤的相关论述

  1、《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

  2、《得配本草》:络石,配射干、山栀,治毒气攻喉。配参、苓、龙骨,治白浊已甚。

  3、《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

  4、《本草正义》:络石气味,《本经》谓之苦温,盖以功能通经络活血而言之,故以为温。然《本经》主治,纯是热症,则非温热可知,故《别录》改作微寒,而《御览》引李当之说,且以为大寒也。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本经》主风热死肌,《别录》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皆即此义。其治痈肿、喉舌肿,口干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别录》谓其除那气,则以邪热而言。凡《本经》、《别录》邪气二字,所赅最广,其实各有所主,并非泛辞,读者当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者。惟大惊入腹四字,则不甚可解,当付阔疑。恭谓疗产后血结大良,盖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络,是以主之。又谓主蝮蛇疮毒心闷,则清热泄降,固解毒之良药。又谓刀斧伤疮,敷之立瘥,则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谓主一切风,即《本经》治风热死肌,《别录》利关节之义。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5、《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6、《别录》: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

  7、《药性论》:主治喉痹。

  8、《唐本草》:疗产后血结。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

  9、《本草拾遗》:煮汁服之,主一切风。

  10、《中国药植志》:祛风止痛,通络消肿。适用于关节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诸疮,去咽喉肿痛。

  11、《中国药植图鉴》:预防流产。

查看详情

乌梢蛇

  乌梢蛇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肺、脾、肝经。

  入药部位:为游蛇科乌梢蛇属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除去内脏的全体。

  形态特征:本品卷成圆盘状,盘径约至16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绿褐色,被菱形鳞片,无光泽。头扁圆形,略似龟头,盘于中央,口内有多数刺状牙齿,眼大不陷而有光泽,头与颈部分界不明显;体鳞14-16行,中央2-4行起棱,高耸呈尾脊状,俗称“剑脊”,脊背两侧有2条黑线纵贯全身,有的黑纵线不明显。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尾部渐细而长。质坚韧,气腥,味淡。剥皮者仅留头部、尾部的皮,中间肉较光滑。以身干、皮黑褐色、肉黄白色、脊背有棱、质坚实者为佳。

  乌梢蛇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研末,1.5-3g;或入丸剂、浸酒服。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头、鳞片及灰屑,切段。

  乌梢蛇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痉。

  主治:风湿顽痹,肌肤麻木,筋脉拘挛,肢体瘫痪,破伤风,麻风,风疹疥癣。

  乌梢蛇的配伍

  1、治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乌蛇三两(酒浸,炙微黄,去皮、骨),天南星一两(炮裂),干蝎一两(微炒),白附子一两(炮裂),羌活一(二)两,白僵蚕一两(微炒),麻黄二两(去根、节),防风三分(去芦头),桂心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豆淋酒下十丸。(《圣惠方》乌蛇丸)

  2、治病后或产后虚弱,贫血,神经痛,下肢麻痹,痿弱,步履困难等,乌梢蛇1-2条,浸泡于高粱烧酒内10-15d。每服5-10ml,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3、治破伤风,项颈紧硬,身体强直,乌蛇、白花蛇各二寸(项后取,先浸酒,去骨,并酒炙),蜈蚣一条(全者)。上三味,为细散。每服二钱至三钱匕,煎酒小沸调服。(《圣济总录》定命散)

  4、治婴儿撮口,不能乳者,乌梢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麝香一分。为末,每用半分,荆芥煎汤调灌之。(《圣惠方》)

  5、治燥麻风,遍身如癣,其痒不可忍,后变成大风。元米一斗,乌蛇二条(去头尾,酒煮,去骨,焙干为末)。蛇、酒、米一同拌匀,搭饭成浆,四五日后将小瓶盛贮,十日后开。空心服,服时用砂罐连糟蒸热,随意食之。(《秘传大麻风方》一扫光酒)

  乌梢蛇的禁忌

  血虚生风者慎服;忌犯铁器。

  乌梢蛇的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江东有黑梢蛇,能缠物至死,亦如其类。生商洛山。”

  2、《本草衍义》:“有身长一丈余者,蛇类中此蛇入药最多。”

查看详情

蕲蛇

  蕲蛇

  别名:大白花蛇、五步蛇、百步蛇。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的干燥体。

  蕲蛇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炮制:去头、鳞,切成寸段。

  蕲蛇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主治: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蕲蛇的相关论述

  1、《雷公炮炙论》:治风。引药至于有风疾处。

  2、《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喎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

  3、《本草纲目》: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

查看详情

爬山虎

  爬山虎

  别名:爬墙虎、飞天蜈蚣、假葡萄糖、捆石龙、枫藤。

  性味:味辛;微涩;性温。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Planch.的茎及根。

  爬山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磨汁涂;或捣烂敷。

  爬山虎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止痛,活血通络。

  主治: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产后血瘀,腹生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溃疡不敛。

  爬山虎的配伍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爬山虎藤茎或根一两,石吊兰一两。炖猪脚爪连服三至四次。或(爬山虎)藤茎,卫矛,高粱根各一两。水煎。用黄酒冲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关节炎:爬山虎藤二两,山豆根二两,锦鸡儿根二两,茜草根一两。水煎服。

  ③治半身不遂:爬山虎藤五钱,锦鸡儿根二两,大血藤根五钱,千斤拔根一两,冰糖少许。水煎服。

  ④治偏头痛、筋骨痛:爬山虎藤一两,当归三钱,川芎二钱,大枣三枚。水煎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⑤治偏头痛:爬山虎根一两,防风三钱,川芎二钱。水煎服,连服三至四剂。

  ⑥治便血:爬山虎藤茎,黄酒各一斤,加适量水煎,一天服四次,分两天服完。

  ⑦治疖子,损伤:鲜爬山虎根捣烂,和酒酿拌匀敷患处:另取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⑧治带状疱疹:爬山虎根磨汁外搽。(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查看详情

鸡血

  鸡血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肝;心经。

  入药部位: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血液。

  鸡血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血热饮,每次20ml,每日2次。

  外用适量,涂敷;或点眼、滴耳。

  炮制:宰鸡时收集血液,鲜用。

  鸡血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活血通络,解毒。

  主治:主小儿惊风,口面歪斜,目赤流泪,木舌舌胀,中恶腹痛,痿痹,跌打骨折,痘疮不起,妇女下血不止,痈疽疮癣,毒虫咬伤。

  鸡血的配伍

  ①治中风口面歪僻不正:雄鸡血煎热涂之,正则止。或新取者血,使涂之亦佳。涂缓处一边为良。(《圣济总录》鸡血涂方)

  ②治筋骨折伤:急取雄鸡一只刺血,量患人酒量,或一碗、或半碗和饮。(《青囊杂纂》)

  ③治发背痈疽:雄鸡冠血滴疽上,血尽再换。(《保寿堂经验方》)

  ④治对口毒疮:热鸡血频涂之,取散。(《坦仙皆效方》)

  ⑤治燥癣作痒:雄鸡冠血频频涂之。(《范汪方》)

查看详情

鳝鱼血

  鳝鱼血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入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合鳃科黄鳝属动物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的血液。

  鳝鱼血的用法用量

  内服:和药为丸,适量。

  外用:适量,涂敷或滴耳、鼻;或研末敷。

  炮制:夏、秋季捕捉,捕后用针刺头部或剪去尾部取血,鲜用。

  鳝鱼血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壮阳,解毒,明目。

  主治:口眼?斜,跌打损伤,阳痿,耳痛,癣,痔瘘,目翳。

  鳝鱼血的配伍

  1、治口眼?斜,大鳝鱼1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正即洗去。(《世医得效方》)

  2、治面神经麻痹,黄鳝血1羹匙,麝香0.3g(或梅片0.3g)搅匀。右?涂左,左?涂右。(《广西药用动物》)

  3、治颜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鳝鱼血涂听宫、地仓、太阳3穴。向右歪斜涂左侧,向左歪斜涂右侧。干后再涂,至复原为止。(《山东药用动物》)

  4、治各种外伤出血,鳝鱼血焙干研末,外敷伤口。(《水产品营养与药用手册》)

  5、治体癣,鳝鱼鲜血涂患处,每日2-3次。(《水产营养与药用手册》)

  6、治火丹,黄鳝头上血涂即愈。(《医便》)

  鳝鱼血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癣及瘘,断取血涂之。”

  2、《纲目》:“疗口眼?斜,治耳痛,鼻衄,疹后生翳,赤疵,又涂赤游风。”

查看详情

梦花根

  梦花根

  性味:辛,平。

  归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瑞香科植物结香(En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的根皮及茎皮。

  梦花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梦花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滋养肝肾。

  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梦遗,早泄,血崩,白带等病证。

  梦花根的配伍

  1、治风湿筋骨疼痛、麻木、瘫痪:结香根10g,威灵仙10g,常春藤30g。水煎服。

  2、治跌打损伤:结香根10g,红活麻根15g,铁筷子根15g,山高粱根15g。泡酒或水煎服。

  3、治遗精:结香根10g,黄精10g,黄柏10g,猪鬃草10g,夜关门10g,合欢皮10g。水煎服。

查看详情

牛骨

  牛骨

  性味:味甘,性温。

  入药部位:为牛科野牛属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或水牛属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的骨骼。

  形态特征:肱骨骨体扭曲,无髁上孔;尺骨、桡骨相愈合,尺骨弯曲;掌骨1块,骨体长,另一块明显退化。后肢骨:股骨骨体中央圆柱状,远端呈三棱形;胫骨发达;腓骨退化;蹠骨1个,骨体长,另1个退化。髌骨窄长形,上缘宽,下渐尖,内侧有一大隆起,质地坚实而重。前后肢骨断面骨髓腔大。气微膻。

  牛骨的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入散剂,3-5g。

  外用:适量,烧存性调敷。

  炮制:宰牛时或加工牛肉时留下骨骼,去净残肉,烘干或晾干备用。

  牛骨的功效主治

  功效:蠲痹,截疟,敛疮。

  主治:用于关节炎,泻痢,疟疾,疳疮。

  牛骨的配伍

  1、治水谷痢疾:牛骨灰同六月六日曲(炒)等分,为末,饮服方寸匕。(《纲目》引《张文仲方》)

  2、治鼻中生疮:烧牛、狗骨灰,以腊月猪脂和敷之。(《千金要方》)

  3、治关节炎:牛骨粉50g,凤凰衣30g,菟丝子20g。共研细粉。每次10g,每日1次,黄酒送服。

  4、治原发性高血压:牛骨粉1g,混食物中服用。每日1次,连续服用,可在1年内血压下降,并稳定在正常值。(3-4方出自《中国动物药》)

查看详情

黑骨头

  黑骨头

  别名: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小黑牛、青香藤、奶浆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风藤、西南杠柳、滇杠柳。

  性味:味甘;辛,性温;有小毒。

  入药部位:为萝藦科植物西南杠柳的根或全株。

  黑骨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

  黑骨头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消痈。

  主治: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闭经,乳痈,骨折。

  黑骨头的禁忌

  《云南中草药》:肝炎,消化道溃疡患者忌服。一日量不宜超过三钱,服过量出现抽搐,甚至死亡。

查看详情

猫腿姑

  猫腿姑

  性味:味微辛,性温。

  归经:入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蓟属植物绒背蓟Cirsium vlassovianum Fisch. ex DC.的块根。

  猫腿姑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

  炮制:秋季采收,切片晒干。

  猫腿姑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

  猫腿姑的配伍

  治风湿性关节炎,绒背蓟20g,白酒500g。浸7d,每服10-15ml,每日3次,儿童酌减。(《东北药用植物》)

  猫腿姑的相关论述

  1、《内蒙古植物志》:“治风湿性关节炎:绒背蓟四钱,白酒一斤,浸七天,每服十至十五毫升,每日三次,儿童酌减。”

  2、《新华本草纲要》:“有祛风除湿,止痛的功能。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

查看详情

七角风

  七角风

  别名:接骨丹、五爪金、七叶莲、七叶风。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五加科植物短梗大参Macropanax rosthornii (Harms) C. Y. Wu ex Hoo [ Nothopanax rosthornii Harms]的根和叶。

  七角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炮制:根秋、冬季采挖,洗净泥土,切片,鲜用或晒干。

  七角风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化瘀通络,健脾。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跌打伤肿,骨折,小儿疳积。

  七角风的配伍

  1、治骨折:先正骨,再用七角风根适量,捣绒敷患处。另用七角风根9-15g,蒸酒(15g)服,每日2次。

  2、治风湿骨痛:七角风叶、三角风、蛇刺退、紫金牛、红牛藤、五加皮各等量,煨水洗患处。又用七角风根、三角风、红牛膝、五加皮各9g,煨水或泡酒服。(1-2方出自《贵州草药》)

  七角风的相关论述

  《贵州草药》:“性平,味甘。驱风除湿,化瘀生新。治骨折,风湿骨痛。”“治骨折:先正骨,再用七角风根适量,捣绒敷患处;另用根三至五钱,蒸酒服,一日二次。治风湿骨痛:七角风叶、三角风、蛇倒退、紫金牛、红牛膝、五加皮各等量,煨水洗患处;又用七角风根、三角风、红牛膝、五加皮各三钱,煨水或泡酒服。”

查看详情

大叶藤

  大叶藤

  别名:越南大时藤、奶汁藤、假黄藤、犸𤠑能、黄藤子、黄藤、土黄连、藤黄莲。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防己科植物大叶藤Tinomiscium Petiolare Hook. f. et Thoms.的根或茎。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直或稍弯,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或浅棕色,具不规则纵向沟纹。质硬,断面灰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小孔,皮部易破裂。气微,味苦。

  大叶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外搽。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备用。

  大叶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通络,散瘀止痛,解毒。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大叶藤的配伍

  1、治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肥大性脊椎炎:大叶藤适量,浸酒,内服,外搽。

  2、治骨折:大叶藤藤茎适量。研粉,调酒煮热,敷患处。(1-2方引自《广西本草选编》)

  大叶藤的相关论述

  《广西本草选编》:“壮筋骨,活血通络。主治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肥大性脊椎炎,骨折。”

查看详情

凤尾搜山虎

  凤尾搜山虎

  别名:地蜈蚣、爬山虎、过山龙、石连姜、钻地风、钻地蜈蚣、凤尾草、毛消、毛虫、搜山虎。

  性味:苦、微涩,微寒。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水龙骨科植物多羽节肢蕨Arthromeris mairei(Brause)Ching的根茎。

  形态特征:呈长圆柱形,一端钻形,稍弯曲,长6-11cm,宽1-1.5cm。表面暗棕褐色,具凹陷的叶痕、残留鳞片及点状根痕。质坚,味苦涩。

  凤尾搜山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泡酒;或配蜂蜜。

  炮制:秋、冬季采挖根茎,洗净,去须根,放火上燎去毛,刮去外皮,晒干,或切片晒干。

  凤尾搜山虎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活络,消积通便,降火,止痛,利尿。

  主治:用于风湿筋骨痛,坐骨神经痛,骨折,食积腹胀,便秘,目赤,牙痛,头痛,小便不利,淋浊。

  凤尾搜山虎的禁忌

  年老、体虚及孕妇慎用。

  凤尾搜山虎的配伍

  1、治风湿筋骨痛:炙过山龙30g,黑骨藤15g。泡酒服。

  2、治食积腹胀:炙过山龙15g,苦荞头15g。煎服。

  3、治胃痛,目赤,火牙痛:炙过山龙、金盆各等分。共研末,每用开水送服3g。(1-3方出自《西昌中草药》)

  凤尾搜山虎的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活络止痛,消积滞,通大便,降火。主治食积胃痛,腹胀便秘,风湿筋骨痛,坐骨神经痛,牙痛,头痛。”

查看详情

大粘药

  大粘药

  别名:玄麻、升麻、山毛柳、接骨木、上升麻、接骨灵、红水麻、血升麻、涩叶树。

  性味味涩、微辛,性凉。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荨麻科植物红雾水葛Pouzolzia sanguinea (Bl.) Merr.的根和叶。

  大粘药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大粘药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疮疖,热淋,湿热泄泻。

  大粘药的配伍

  1、治外伤,骨折:鲜玄麻、小接骨丹、酸酸草、半枝莲各30g。捣烂外包。

  2、治乳痈,疮疖:玄麻、田基黄、地龙胆各适量。捣烂外敷。

  3、治热淋:玄麻15g,金钱草、野菊花各9g。共煎水内服。(1-3方出自《西昌中草药》)

  4、治胃肠炎:山毛柳根皮15g。煎服。

  5、治外伤出血,刀枪伤:山毛柳根皮适量。研末撒患处。(4-5方出自《云南中草药》)

  大粘药的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舒筋活络,拔毒消肿。治胃肠炎,跌打瘀肿,骨折,乳腺炎,疮疖,脓肿,外伤出血,刀枪伤。”

查看详情

宽筋藤

  宽筋藤

  别名:松根藤、舒筋藤、大松身。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 (Lour.) Merr.以藤茎入药。

  宽筋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

  炮制:割取藤茎,切成斜片或短段,晒干。

  宽筋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舒筋活络,祛风止痛。

  主治: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宽筋藤的相关论述

  1、《晶珠本草》中说:“勒哲治风热合并症。”

  2、《味气铁鬘》中说:“勒哲性凉,化性温,治龙病时疫有特效。”

  3、《药物大全》中说:“勒哲味甘、苦、涩、辛。”

  4、《宝库》中说:“勒哲味甘、苦、辛,功效治风热,除时疫热,效缓,能调和和合紊乱,治衰老病、风湿病。”

  5、《甘露之池》中说:“勒哲味甘、苦、涩、辛,化味甘、酸,性润、凉、温,治龙、赤巴合并症、培根病、风湿病、风热病。”

  6、《甘露之环》说:“勒哲味甘、苦,化味甘、酸,皮甘肉苦,为治风热往来之良药。”

  7、《精义集要》中说:“勒哲调和和合紊乱。”

  8、《图鉴》中说:“治疗诸病的勒哲生于阴阳交界处,匍伏生长。茎如锦鸡儿。叶小圆形,非常油润。花白色,很美丽。果实味甘,有油味。功效治诸病,为滋补上品”。茎断面如马兜铃,皮如锦鸡儿,汁液有光泽,色黄。”

查看详情

桑树根

  桑树根

  别名:桑根。

  性味:甘,寒。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片状,粗细、大小不一,有时带有木栓皮。表面棕黄色或红黄色。切面皮部纤维性强并可见管孔和射线,木部黄白色,近中心处有时棕褐色。质坚实而致密。气微,味淡。

  桑树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煎水洗。

  桑树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止痛,降血压。

 

  主治:用于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

  桑树根的配伍

  ①治风湿痛,跌打损伤,高血压: 桑树根五钱至一两,大剂可至二两。水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赤眼: 鲜桑根一两。洗净,水适量煎服,或煮猪肝于早晨服。 (《闽南民间草药》)

  ③治血露不绝:锯截桑根取屑五指撮,取醇酒服之, 日三。(《肘后方》

  ④中蜀椒、蜈蚣毒:煮桑根汁解之。(《补缺肘后方》)

查看详情

凌霄根

  凌霄根

  别名:紫威根,凌霄花根,紫葳根。

  性味:甘、酸,寒。

  归经:肝;脾;肾经。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片状,直径1~3cm。表面土黄色或土红色,有纵皱纹,有的可见支根或支根的断痕。切面皮部棕色,木部淡黄色,纤维性。气微,味淡。

  凌霄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入丸、散或浸酒。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

  凌霄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祛风,行瘀。

  主治:用于血热生风,身痒,腰脚不遂,痛风。

  凌霄根的配伍

  ①治风腰脚不随:紫葳根(炙,锉),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空心温酒调下。(《圣济总录》紫葳散)

  ②治大肠虚冷风秘:凌霄花根(去皮,洗,焙)三两,乌药(锉)、人参各半两,皂荚子五十枚。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温水下,一日二服。(《圣济总录》凌霄花根丸)

  ③治痛风:凌霄花根二、三钱。浸酒或酒煎服。(《岭南采药录》

  ④治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一)凌霄根三至五钱。煎汤,加红糖、黄酒适量,分二次于早、晚饭前内服。

  (二)凌霄根、抱石莲、络石藤、白毛藤各二钱。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查看详情

半枫荷

  半枫荷

  别名:翻白叶树、阴阳叶。

  性味:味甘,性温。

  入药部位:为梧桐科植物异叶翅子木的根或茎枝。

  形态特征:质坚,皮薄,表面棕红色,具纵条纹,在皮孔。横断面淡棕红色,皮与木质部之间有少量黏性物质。纵剖面淡棕色,具弧形纹理。新鲜根具红色液汁,药味较浓。味涩微苦。

  半枫荷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或浸酒。

  炮制:根茎切片,晒干。

  半枫荷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舒筋活血。

  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外用治刀上出血。

查看详情

肿节风

  肿节风

  别名九节茶、九节风、接骨莲,九爪龙。

  性味:苦、辛、平。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干燥全株。

  肿节风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9~15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炮制: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肿节风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斑散瘀,祛风除湿通络。

  主治:用于血热紫斑、紫癜,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肢体麻木;骨折;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胆囊炎;脓肿;口腔炎;风湿痹痛。肿节风片与肿节风注射液联合用于消化道癌、胰腺癌、肝癌等肿瘤。

  肿节风的禁忌

  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查看详情

八角枫根

  八角枫根

  别名:白龙须、白金条、白筋条。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肝、肾、心经。

  入药部位: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和瓜木A.platanifolium(Sieb.et Zucc) Harms的根、须根及根皮。

  形态特征:根呈长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一,直径2-12mm。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栓皮纵裂,有时剥离。质坚脆,断面黄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八角枫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须根1-3g,根3~6g;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煎汤洗。

  炮制:8-10月挖取根或须根,或剥取根皮,晒干。

  八角枫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瘫痪,鹤膝风,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八角枫根的禁忌

  内服不宜过量,小儿及体虚者慎用,孕妇忌服。

查看详情

野木瓜

  野木瓜

  别名:那蘑、牛藤、五爪金龙。

  性味:味微苦,性平。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Sμluntonia fhinensis Dc.的干燥带叶茎枝。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粗茎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粗纵纹,外皮常块状脱落;细茎表面深棕色,具光泽,纵纹明显,可见小枝痕或叶痕。切面皮部狭窄,深棕色,木部宽广,浅棕黄色,有密集的放射状纹理和成行小孔,髓部明显。质硬或稍韧。掌状复叶互生,小叶片长椭圆形,革质,长5~250px,宽2~100px,先端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上表面深棕绿色,有光泽,下表面浅棕绿色,网脉明显;小叶柄长约37.5px。气微,味微苦涩。

  野木瓜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夏、秋采收,洗净,藤茎切段,根切片,晒干或鲜用。

  野木瓜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头痛,牙痛,痛经,跌打伤痛。

  野木瓜的相关论述

  《国药的药理学》:为强心、利尿药。

查看详情

无柄卫矛

  无柄卫矛

  性味:味微苦,性平。

  入药部位:为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无柄卫矛Euonymus subsessilis Sprague[Euonymus echinatus Wall.]的根皮及茎皮。

  无柄卫矛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茎皮;秋后采根,均鲜用或剥皮晒干。

  无柄卫矛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散瘀续骨。

  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

查看详情

千斤拔

  千斤拔

  别名:金鸡落地,土黄鸡,老鼠尾,透地龙,牛大力,千里马,牛顿头,一条根,土黄昏,吊马桩,千斤吊,大力黄,千尾荡,三股丝,金牛尾,千金坠。

  性味:甘﹑涩,平。

  归经:肺;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豆科植物蔓性千斤拔 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为类圆形切片,直径0.2~2cm。表面粗糙,具纵裂纹或裂隙,有的可见木质部,灰褐色至棕黑色,有的可见环状皱纹或明显皮孔。切断面纤维性;皮部红棕色,易剥落;木部黄白色,并具放射状纹理。质坚硬。气微,味淡。改刀片呈破碎状。

  千斤拔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千斤拔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利湿,舒筋壮骨,敛肺清咽。

  主治:用于腰肌劳损,偏瘫痿痹,风湿痛,跌打损伤,肺虚久咳,咽喉肿痛。

  千斤拔的配伍

  ①治风湿筋骨痛及产后关节痛:千斤拔每次七钱至一两,同猪蹄一只,以酒、水各半炖烂,去渣,食肉及汤。(《江西中医药》(10):64,1957)

  ②治慢性肾炎:千斤拔一至二两,水煎服。(《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③治咳嗽:千斤拔鲜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④治跌打损伤:千斤拔七钱至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江西中医药》(10):64,1957)

  ⑤治妇人白带:千斤拨七钱至一两,同猪精肉二、三两,宽水同炖,去渣,食肉及汤。(《江西中医药》(10):64,1957)

  ⑥治黄肿:千斤拔一两,酒磨服。

  ⑦治喉蛾:千斤拔研细末,吹入喉内。

  ⑧治肿毒:千斤拔,酒磨搽患处。(⑥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⑨治牙痛,牙痈:千斤拔一至二两,蜂房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⑩治蛇咬:千斤拔,水磨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查看详情

虎骨

  虎骨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猫科动物虎PantheratigrisLinnaeus的骨骼。

  虎骨的用法用量

  用法:一钱至二钱,入丸剂或浸酒服。

  炮制:去净筋肉,洗净,阴干,临用时敲碎。

  虎骨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通络,强筋健骨。

  主治: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脚膝酸软。

  虎骨的配伍

  1、《圣济总录》:治疗历节风百骨节疼痛, 昼夜不可忍: 没药(研)半两, 虎胫骨(酒炙)三两。上二味捣研为末, 每服二钱匕, 温酒调下, 日三服, 不计时候。

  2、《永类钤方》:治疗健忘惊悸: 虎骨(稣炙)、白龙骨、远志肉等份。为末, 生姜汤服, 日三服。

  虎骨的禁忌

  血虚火盛者慎服。

  虎骨的相关论述

  《药性论》: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疰疼痛温疟。

查看详情

狗骨

  狗骨

  别名:犬骨。

  性味:辛、咸,温。

  归经:脾;肝;肾经。

  入药部位:犬科动物狗的骨骼。

  形态特征:质坚实,不甚沉重,白色或微黄色(久置或受热后则显油浸色),断面不平整,骨髓不明显。

  狗骨的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或烧存性研末,每次1.5-3g 。

  外用:适量,煅黄研末调敷。

  炮制:宰杀后,剖开,剔去骨骼上的筋骨,将骨挂于通风处晾干,不可曝晒。药用以四肢骨为佳。

  狗骨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活血生肌。

  主治: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无力,四肢麻木,久痢,疮瘘,冻疮。

  狗骨的配伍

  ①治产后烦闷不食:白犬骨烧之,捣筛,以水和服方寸匕。(《千金翼方》白犬骨散)

  ②治冻疮:犬骨焙灰研末,芝麻油调涂患处。(《福州市台江区验方汇集》)

查看详情

鹿筋

  鹿筋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 Linnaeus)四肢的肌腱。

  形态特征:鹿筋呈不规则的薄片状,金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质坚韧,气微腥。无杂质及霉蛀。烫鹿筋形同鹿筋,形体鼓起,色泽加深,质较松脆,气微香。

  鹿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60~120g。

  炮制:杀鹿后,取四肢,抽出鹿筋,保留蹄部,洗净,鲜用或阴干。

  鹿筋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肝肾亏虚,劳损绝伤,风湿痹痛,转筋,风湿关节痛,手足无力,腓肠肌痉挛,男子精衰,精血不足,一切虚损,腰腿酸痛,肢节软弱。

  鹿筋的配伍

  治骨鲠:鹿筋渍之,索紧,令大如弹丸,持筋端吞之,至鲠处,徐徐引之,鲠着筋出。(《外台》)

查看详情

走马胎

  走马胎

  别名:大发药(《陆川本草》),走马风(《广西中药志》),山鼠、血枫(《广西中草药》),山猪药(海南)。

  性味:苦;微辛;性温。

  入药部位: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根茎。

  形态特征: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常膨大呈念珠状,径1.5~4厘米,表面灰褐色至暗紫色,有纵向沟纹,皮部易剥离,厚约2毫米。质坚硬,断面皮部淡紫红色,有紫色小窝点,木部白色。加工的切片,斜切呈长椭圆形,厚约2毫米,皮部与木部分离,木射线清晰。有时掺入茎基部的切片,中央有淡红紫色的髓部。以干燥,念珠状、皮色紫褐多皱缩、断面有菊花纹者为佳。

  走马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走马胎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活血祛瘀。

  主治: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产后血瘀,痈疽溃疡。

  走马胎的配伍

  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走马胎根二两,大罗伞、小罗伞各三两,五指牛奶、土牛膝各四两。浸好酒三斤,三天可用。每日早晚各服二两。兼用药酒外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查看详情

野料豆

  野料豆

  别名:零乌豆、马料豆、细黑豆、稽豆、料豆、马豆。

  性味:甘,凉。

  归经:入肾经血分。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崂豆的种子。

  形态特征:干燥种子呈矩圆形,略扁,长约4毫米,宽约3毫米;种皮外面被有黄褐色污粘状物,擦净后,可见黑褐色的外种皮,上有黄白色斑纹,微具光泽,侧边中央部有长椭圆形的种脐。质坚硬,剥去种皮,内有黄色肥厚的子叶2片。嚼之微有豆类气味。以颗粒饱满、色黑、无泥土杂质者为佳。

  野料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或入丸、散。

  野料豆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益肝肾,祛风解毒。

  主治:治阴亏目昏,肾虚腰痛,盗汗,筋骨疼痛,产后风痉,小儿疳疾。

  野料豆的禁忌

  《本草汇言》:能滑肠动泄,脾胃虚滑者,忌之。

  野料豆的配伍

  ①治肾虚腰痛,并治阴亏目昏:腰式乌豇豆、马料豆各一两,煮汤入盐少许,五更时,乘热服。忌铁器。(《慈航活人书》)

  ②治妊娠腰痛酸软:马料黑豆二合,炒焦,熟白酒一碗,煎至七分,空心下。(《产家要览》)

  ③明目补肾,兼治筋骨疼痛:小红枣十二枚(冷水洗净,去蒂),甘州枸杞子三钱,小马料豆四钱。水二碗煎,早晨空心连汤共食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④治阴亏目昏,老眼失明:马料豆、甘枸杞、女贞子各十两(阴亏目昏除女贞子)。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早晚服二、三钱。(《慈航活人书》)

  ⑤治盗汗:莲子七个,黑枣七个,浮小麦一合,马料豆二合。水煎服。(《奇方类编》)

  ⑥治产后中风,口噤目瞪,角弓反张:黑料豆,锅内炒极焦,冲入热黄酒内,服之。再服回生丹。(《姚希周经验方》)

  ⑦治痞积,开胃消食,健脾补肾:马料豆、白蒺藜(去刺)各一斤。炒,磨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钱,开水送下。(《百草镜》黑白丸)

  ⑧治肝疳初起:野料豆鲜者七钱,干者五钱,鸡肝一具,同煮食,煎服亦可。(《百草镜》)

  ⑨治阴症手足紫黑:黑料豆三合,炒熟,好酒烹,滚热服,加葱须同烹更妙。(《年希尧集验方》)

  ⑩解中附子、川乌、天雄、斑蝥毒:马料豆煎汁饮之。(王玷桂《不药良方》)

查看详情

五加皮

  五加皮

  别名:南五加皮、五谷皮。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r gracilistμlusW.W.Smith的干燥根皮。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375px,直径0.4~35px,厚约5px。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五加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5~1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五加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

  五加皮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五加皮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脚气之病······服此辛苦而温,辛则气顺而化痰,苦则坚骨而益精,温则祛风而胜湿,凡肌肤之瘀血,筋骨之风邪,靡不因此而治。

  2、《本草纲目》:主痿 , 贼风伤人,软脚 腰,去多年瘀血。

查看详情

桑寄生

  桑寄生

  别名:寄生、桑上寄生。

  性味:味苦、甘,性平。

  归经: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

  形态特征:本品为厚片或不规则短段。外表皮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突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表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革质。气微,味涩。

  桑寄生的用法用量

  用法:9~12g。

  炮制: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桑寄生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桑寄生的配伍

  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症。本品既能祛除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对风湿痹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最为适宜,常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

  2、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等症。本品药性平和,专入肝肾,为补益肝肾要药,故对老人体虚、妇女经多带下而肝肾不足、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者亦每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

  3、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症。本品有补肝肾而兼养血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虚亏、冲任不固所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

  桑寄生的相关论述

  1、《本经逢原》:性专祛风除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接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2、《本草求真》:桑寄生,号为补肾补血要剂。缘肾主骨,发主血,苦入肾肾得补,则筋骨有力。甘补血,血得补则发受其灌荫而不枯脱落矣。故凡内而腰痛、筋骨笃疾、胎堕,外而金疮、肌肤风湿,何一不借此以为主治乎。

查看详情

狗脊

  狗脊

  别名:金毛狗脊、猴毛头、金狗脊。

  性味:味苦、甘,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 J.Sm.的干燥根茎。

  狗脊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狗脊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下肢无力。

  狗脊的配伍

  1、与萆薢、菟丝子同用,可用于腰痛。

  2、与杜仲、牛膝、熟地、鹿角胶等同用,可用于肝肾虚损,腰膝酸软,下肢无力等症。

  3、与益智仁、茯苓、杜仲等同用,可用于肾虚不固之尿频、遗尿。

  狗脊的禁忌

  肾虚有热,小便不利,或短涩黄赤者慎服。

  狗脊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强肝肾,健骨,治风虚。

  2、《神农本草经》: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

  3、《别录》:坚脊,利俯仰。

查看详情

千年健

  千年健

  别名:千年见、年见。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Lour.)Schott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柱形,稍弯曲,有的略扁,长15~1000px,直径0.8~37.5px。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粗糙,可见多数扭曲的纵沟纹、圆形根痕及黄色针状纤维柬。质硬而脆,断面红褐色,黄色针状纤维束多而明显,相对另一断面呈多数针眼状小孔及有少数黄色针状纤维束,可见深褐色具光泽的油点。味辛、微苦。

  千年健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千年健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壮筋骨。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拘挛麻木,筋骨痿软。

  千年健的禁忌

  阴虚内热者慎服。

  千年健的相关论述

  1、《本草正义》:千年健,今恒用以宣通经络,祛风逐痹颇有应验。

  2、《临床常用中药手册》:千年键辛散,苦燥温通,有祛风湿,强筋骨,止痛之功,对于各种风湿痹证皆有效,尤其适宜于老年人之风湿痹痛、筋骨无力。

查看详情

鹿衔草

  鹿衔草

  别名:鹿蹄草、鹿含草、鹿安茶。

  性味:甘、苦,温。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的干燥全草。

  鹿衔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9~15g。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鹿衔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

  鹿衔草的配伍

  1、《陕西中草药》:鹿衔草一两,猪蹄一对。炖食。

  2、《山西中草药》:治肺结核咯血:鹿衔草、白及各四钱。水煎服。

  3、《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鹿蹄草、白术各四钱,泽泻三钱。水煎服。

  4、《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慢性肠炎,痢疾:鹿蹄草五钱。水煎服。

  鹿衔草的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痰火之症,煎点水酒服。

  2、《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通经,强筋,健骨,补腰肾,生津液。

  3、《中国药植志》:治虚痨,止咳。

  4、《重庆草药》:治虚弱痨病,咳嗽,白带。

  5、《四川常用中草药》:祛风除湿,止惊悸,盗汗。治痨伤吐血,筋骨酸软,风湿关节痛,惊痫吐舌,鼠漏痈肿。

  6、《陕西中草药》:补肾壮阳,调经活血,收敛止血。治虚劳咳嗽,肾虚盗汗,腰膝无力,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崩漏,白带,结膜炎,各种出血。

查看详情

槲寄生

  槲寄生

  别名:北寄生、柳寄生、桑寄生。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干燥带叶茎枝。

  槲寄生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厚片,干燥。

  槲寄生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查看详情

广藿香(祛风湿药)

  广藿香

  别名:大叶薄荷、山茴香、水蔴叶。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1500px,直径0.2~0. 175px;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30px,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225px,宽3~175px;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125px,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广藿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3~l0g。

  炮制:除去残根和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

  广藿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广藿香的配伍

  1、治疗暑湿表证,或湿温初起,湿温并重,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可与黄苓、滑石、茵陈等同用。(《温热经纬》)

  2、治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于半夏、丁香等同用。(《和剂局方》)

  广藿香的禁忌

  阴虚者禁服。

  广藿香的相关论述

  1、《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2、《本草逢原》:藿香入手足太阴。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温中快气,去瘴气,止霍乱,治心腹痛。凡时行疫疠,山岚瘴疟,用此醒脾健胃,则邪气自无容而愈矣。

查看详情

佩兰(祛风湿药)

  佩兰

  别名:兰草、水香、都梁香。

  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的带紫色,有明显的节和纵棱线。切面髓部白色或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破碎,绿褐色。气芳香,味微苦。

  佩兰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佩兰的功效主治

  功效: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

  佩兰的配伍

  1、《时病论》:佩兰、藿香、陈皮、制半夏、大腹皮、厚朴、荷叶。治夏月霉湿,胸腹满闷,气机不畅。

  2、《湿温大论》:佩兰、藿香、川朴、半夏、黄芩、黄连、枳实、滑石、苡仁。治湿温症。

  佩兰的禁忌

  阴虚血燥,气虚者慎用。(《临床常用中药手册》)

  佩兰的相关论述

  1、《素问·奇病论》:津液在脾,故令人口干也,此肥美之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2、《本草纲目》:按《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1]

  3、《本草经疏》: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唋不以时化而为痰癖,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症自疗,大多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