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百科/理气药
陈皮

  陈皮

  别名:橘皮。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皮。

  形态特征:1、陈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2、广陈皮: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陈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干燥。

  陈皮的功效作用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陈皮的禁忌

  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须慎用。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陈皮的配伍

  1、与苍术、厚朴等同用,用于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者,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

  2、与山楂、神曲等同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者。

  3、与枳实、生姜等同用,用于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者。

  陈皮的附方

  ①治霍乱呕吐:陈皮三钱 藿香二钱.因寒者 配干姜、砂仁各一钱五分;因热者 配黄连、黄芩、滑石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②治脾胃不调, 冷气暴折, 客乘于中, 寒则气收聚, 聚则壅遏不通, 是以胀满, 其脉弦迟:黄橘皮四两 白术二两.上为细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汤下三十丸, 食前.(《鸡峰普济方》宽中丸)

  ③治元气虚弱 饮食不消 或脏腑不调 心下痞闷:橘皮、枳实(麸炒黄色)各一两 白术二两.上为极细末 荷叶裹烧饭为丸 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 白汤下 量所伤加减服之.(《兰室秘藏》橘皮枳术丸)

  ④治泄泻下痢:陈皮三钱, 藿香二钱.因虚者 加白术(土炒)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因实者 加枳实 (麸炒)三钱, 厚朴二钱, 木香一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⑤治小儿脾疳泄泻:陈橘皮一两, 青橘皮、诃子肉、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 水一盏, 煎至六分, 食前温服.(《幼科类萃》益黄散)

  ⑥治干呕哕逆 手足厥冷: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二物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一服一升.(《医心方》引《小品方》橘皮汤)

  ⑦治寸白虫:橘皮四分, 牙子、芜荑各六分.上三味捣筛, 蜜丸如梧子.以浆水下三十丸, 先食, 日再服.(《外台》引《范汪方》橘皮丸)

  ⑧治产后大小便不通:陈皮、苏叶、枳壳(麸炒)、木通各等分.上锉散.每服四钱, 水煎温服.(《济阴纲目》通气散)

  ⑨治血淋不可忍:陈皮、香附子、赤茯苓各等分.上锉散.每服三钱, 水煎空心服.(《世医得效方》通秘散)

  陈皮的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下气,止呕。

  2、《本草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

  陈皮泡水喝的功效

  第一:治疗咳嗽痰多

  如果身体出现了咳嗽痰多的情况,可以将陈皮、生姜还有核桃准备好,然后一起用水煎服,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第二:胃痛

  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人由于生活作息的不科学出现胃痛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可以将陈皮泡水来缓解身体的不舒服情况。将陈皮、生姜还有红糖准备好,然后将陈皮还有生姜用水煎煮,随后加入少量的红糖搅拌均匀之后服用。

  第三:呕吐

  将陈皮、大米还有姜汁准备好,然后将姜汁还有陈皮用水煎服,也可以加入大米进行熬粥,能够很好的治疗身体出现呕吐的情况。

  第四:烫伤

  如果身体出现了烫伤的部位,也可以将陈皮进行擦拭患处。

  第五:慢性胃炎

  将干燥的陈皮细细的研磨成为粉末,随后加入少量的白糖,然后用温开水冲泡空腹服用。

  第六:支管炎

  将陈皮还有大蒜一起用开水进行冲泡,然后代替茶水进行服用。

  第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将干燥的陈皮还有红枣一起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十分钟之后就可以了,建议每天在吃饭之前多服用一些,不仅能够很好的增加食欲,同时对于消化不良的情况治疗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第八:感冒咳嗽

  如果身体出现了感冒并且伴随咳嗽的情况,可以将新鲜的陈皮放入锅中用水煎煮,随后加入少量的白糖服用,这样不仅能够帮助身体发汗,同时还能够快速令身体恢复健康。

  第九:美容养颜

  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维生素C以及香精油,可以将橘子皮晒干之后和茶叶一起服用,这样冲泡服用不仅能够起到提神通气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令气味更加的倾向。另外,服用陈皮之后能够很好的将体内的毒素排出题为,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体内内循环的协调,皮肤也就会越来越好,人也会越来越漂亮。

  第十:祛痰止咳

  陈皮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性温,服用之后具有很好的通气、健脾、解腻、化痰还有止呕等等的作用。如果出现了咳嗽痰多、食欲不振或者是消化不良等等胃部疾病的时候,将适量的陈皮泡水喝都能够很好的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陈皮对于脾胃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不仅能够促进身体中的肠胃蠕动,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清除肠道中的积气,并且起到祛痰止咳的作用。日常可以适量的经常服用一些,具有非常不错的保健身体的功效。

  陈皮泡水喝的禁忌

  虽然说陈皮泡水喝的功效有很多,但是如果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使用,那么对于身体也会产生副作用的。具体的注意事项如下:

  第一:胃酸过多不能够服用陈皮水

  陈皮的主要功效就是健脾理气还有化痰止咳,主要应对的症状就是胃疼或者是消化不良。但是,陈皮具有一定燥湿作用,如果是一些身体中出现胃火、气虚或者是燥咳的患者最好不要过多服用,避免身体的病情更加严重。

  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的人群一周服用一次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过量服用。

  第二:服药期间禁止服用陈皮水

  专家告诉我们,陈皮对于药酶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正在服药期间的患者如果需要很皮水泡水喝最好能够事先征询医生的建议,避免影响药效或者是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第三:孕妇吃陈皮水要注意

  孕妇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这个时候服用的食物不仅影响着妈妈的健康,对于腹中胎儿的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孕妇都非常关心在怀孕期间能不能够吃吹牛皮的问题。由于陈皮具有很好的条中开胃还有化痰燥湿的作用,所以对于一些咳嗽痰多、恶心、腹胀或者是食欲不振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如果孕妇的体质是属于气虚体燥或者是阴虚燥咳的情况,同时身体还伴随有实热、吐血的情况,那么建议孕妇一定要做好忌口的工作,避免对自己还有胎儿造成不好的影响。

  如果孕妇一定要服用陈皮,那么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具体的情况如下:

  1、怀孕早期很多女性都出现了孕妇的情况,如果问题比较的严重,那么可以闻一闻陈皮的味道,或是少量的服用一些陈皮制作出来的食物,能够很好的控制呕吐情况;

  2、如果孕妇的胃口并不是很好,那么可以在食物中加入少量的陈皮,这样不仅具有开胃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消化。

  3、如果是属于阴虚体质的患者,那么平时最好能够对陈皮忌口,否则身体阴虚的情况将加重;

  4、孕妇可以将陈皮和大米一起熬粥,这样不仅味道清香爽口,同时对身体也好。

查看详情

嗝逆症吃什么缓解

橘核

  橘核

  别名:橘子仁、橘子核、橘米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卵形,长0.8~30px,直径0.4~15px。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白色,光滑,一侧有种脊棱线,一端钝圆,另端渐尖成小柄状。外种皮薄而韧,内种皮菲薄,淡棕色,子叶2,黄绿色,有油性。气微,味苦。

  橘核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

  炮制:1、橘核: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盐橘核:取净橘核,盐水炙法炒干,用时捣碎。

  橘核的功效作用

  功效:理气,散结,止痛。

  主治: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乳痈乳癖。

  橘核的禁忌

  体虚患者慎用。

  橘核的附方

  ①治四种颓病,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海带(洗)、川楝子(去肉,炒)、桃仁(麸炒)各一两,厚朴(去皮,姜汁炒)、木通、枳实(麸炒)、延胡索(炒、去皮)、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各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虚寒甚者,加炮川乌一两;坚胀久不消者,加硇砂二钱(醋煮),旋入。(《济生方》橘核丸)

  ②治乳痈初起来溃:橘核(略炒、五钱,黄酒煎,去滓温服,不能饮酒者,用水煎,少加黄酒。(《光华医药杂志》(3)6:53,1935)

  ③治腰痛: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末,每服二钱,盐酒下。(《简便单方》)

  ④治酒齄风,鼻上赤:橘子核(微妙)为末,每用一钱匕,研胡桃肉一个,同以温酒调服,以知为度。(《本草衍义》)

  橘核的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橘核,出《日华子》,其味苦温而下气,所以能入肾与膀胱,除因寒所生之病也,疝气方中多用之。

  2、《本草汇言》:橘核,疏肝、散逆气、下寒疝之药也。……《日华子》主膀胱浮气,阴疝肿疼,或囊子冷如冰、硬如石,下坠如数十斤重,取橘核数两作末,每早、午、晚各服一次,每次用药末一钱,食前沿调下。……又妇人瘕疝,小腹攻疼,腰胯重滞,气逆淋带等疾,以一两,白水煎服立定,盖取苦温入肝而疏逆气之功也。

  3、《本草纲目》:橘核入足厥阴,与青皮同功,故治腰痛 疝在下之病,不独取象于核也。

查看详情

橘络

  橘络

  别名:橘丝、橘筋、橘瓤上筋膜。

  性味:味苦、甘,性平。

  归经:脾、肺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果皮内层筋络。

  形态特征:①凤尾橘络

  呈长条形的网络状。多为淡黄白色,陈久则变成棕黄色。上端与蒂相连,其下则筋络交叉而顺直,每束长约6~10厘米,宽约0.5~1厘米。蒂呈圆形帽状,十余束或更多压紧为长方形块状。质轻虚而软,干后质脆易断。气香,味微苦。以整齐、均匀、络长不碎断、色黄者为佳。

  ②金丝橘络

  呈不整齐的松散团状,又如乱丝,长短不一,与蒂相混合,其余与凤尾橘络相同。

  ③铲络

  筋络多疏散碎断,并连带少量橘白,呈白色片状小块,有时夹杂橘蒂及少量内瓤碎皮。以凤尾橘络品质最佳,铲络品质最差。

  橘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

  炮制:夏秋采集,由果皮或果瓤上剥下筋膜,晒干,生用。

  橘络的功效作用

  功效:通络,化痰止咳。

  主治:用于咳嗽痰多,胸胁作痛。

  橘络的相关论述

  1、《本草崇原》:橘瓤上筋膜,治口渴吐酒,煎汤饮甚效,以其能行胸中之饮,而行于皮肤也。

  2、《纲目拾遗》:金御乘云,橘丝专能宣通经络滞气,予屡用以治卫气逆于肺之脉胀甚有效。

  3、《本草便读》:橘络,甘寒入络,无甚功用,或可清络中之余热耳。

  4、《日华子本草》:治渴及吐酒,炒煎汤饮甚验。

  5、《纲目拾遗》:通经络滞气、脉胀,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

  6、《本草求原》: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和血脉。

查看详情

橘叶

  橘叶

  别名:甘橘叶。

  性味:苦,平。

  归经:入足厥阴肝经气分。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叶。

  形态特征:干燥叶多卷缩,平展后呈菱状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5~8厘米,宽2~4厘米,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光滑,对光可照见众多的透明小腺点。质厚,硬而脆,易碎裂。气香,味苦。

  橘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5克(鲜者100~200克);或捣汁。

  橘叶的功效作用

  功效:疏肝,行气,化痰,消肿毒。

  主治:治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

  橘叶的附方

  ①治咳嗽:橘子叶(著蜜于背上,火焙干),水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肺痈:绿橘叶(洗),捣绞汁一盏服之,吐出脓血愈。(《经验良方》)

  ③治伤寒胸膈痞满:橘叶捣烂和面熨。(《本经逢原》)

  ④治疝气:橘子叶十个,荔枝核五个(焙)。水煎服。(《滇南本草》)

  ⑤治水肿:鲜橘叶一大握。煎甜酒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⑥治气痛、气胀:橘叶捣烂,炒热外包,或煎服。(《重庆草药》)

  ⑦杀蛔虫,蛲虫:鲜橘叶200克熬水服。(《重庆草药》)

  橘叶的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橘叶,古今方书不载,能散阳明、厥阴经滞气,妇人妒乳、内外吹、乳岩、乳痈,用之皆效,以诸证皆二经所生之病也。”

  2、《本草汇言》:“橘叶,疏肝、散逆气、定胁痛之药也。按丹溪言。此药共味苦涩,其气辛香,共性温散。凡病血结气结,痰涎火逆,病为胁痛,为乳痈,为脚气,为肿毒,为胸膈逆气等疾,或捣汁饮,或取渣敷贴,无不应手获效。”

  3、朱震亨:导胸膈逆气,行肝气,消肿散毒,乳痈胁痛,用之行经。

  4、《滇南本草》:行气消痰,降肝气。治咳嗽、疝气等症。

查看详情

橘红

  橘红

  别名:化州桔红、芸皮、芸红。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外层果皮。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薄片状,边缘皱缩向内卷曲。外表面黄棕色或橙红色,存放后呈棕褐色,密布黄白色突起或凹下的油室。内表面黄白色,密布凹下透光小圆点。质脆易碎。气芳香,味微苦、麻。

  橘红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炮制:橘红:拣去杂质,刷净,用时折碎。盐橘红:取净橘红用盐开水均匀喷洒,使其吸收,晾干。(每橘红100斤,用食盐2斤,温开水适量化开澄清)

  蜜橘红:将橘红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时,加入蜂蜜拌匀,再炒至略带焦黄色,职出,晾干。(每橘红100斤,用蜂蜜25斤)

  橘红的功效作用

  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主治: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橘红的禁忌

  阴虚燥咳及嗽气虚者不宜服。

  橘红的配伍

  1、小儿吐泻:丁香、橘红等分,炼蜜丸黄豆大。米汤化下。(刘氏《小儿方》)

  2、定嗽化痰:百药煎、片黄芩、橘红、甘草各等分,共为细末,蒸饼丸绿豆大。时时干咽数丸,佳。(《濒湖医案》)

  橘红的附方

  ①治嘈杂吐水:真橘皮(去白)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即睡。(《怪证奇方》)

  ②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憨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上细锉,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局方》二陈汤)

  ③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扬饮之,甚良。(《谈野翁试验方》)

  ④治风痰麻木:橘红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烂去滓,再煮至一碗。顿服取吐。不吐加瓜蒂末。(《摘元方》)

  ⑤治产后脾气不利,小便不通:橘红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

  ⑥治乳痈,未结即散,已结即溃,极痛不可忍者:陈皮(汤浸去白,日干,面炒黄)为末,麝香研,酒调下二钱。(《圣惠方》橘香散)

  橘红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下气消痰。

  2、《本经逢原》: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

  3、《药品化义》: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佐竹茹以疗热呃,助青皮以导滞气,同苍术、厚朴平胃中之实,合葱白、麻黄表寒湿之邪,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能推陈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

查看详情

枇杷芋

  枇杷芋

  别名:枇杷玉(《陕西中草药》),千斤重(《全展选编·传染病》)。

  性味:涩微苦,温,有小毒。

  形态特征:寄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无毛。块茎近球形。茎肉质,单一,圆柱状,褐色。鳞片叶多数,覆瓦状排列,三角状卵形,先端钝,长1~1.8厘米。穗状花序,长为茎的一半或更长;花无小苞片,近无梗,萼杯状,有不规则裂片5;花冠2唇形,长1.5~2厘米,下唇遥短,有不明显的3齿裂,雄蕊突出于花冠外;心皮3。蒴果卵圆形,3瓣裂。

  枇杷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或泡酒入;入散剂,0.3-0.6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干掺。

  炮制:初夏发苗时采挖,晒干用。

  枇杷芋的功效作用

  功效:温肾,消胀,止痛。

  主治:治腹胀,胃痛,疝气,劳伤咳嗽,血吸虫病。

  枇杷芋的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草药》:理气止痛,止咳化痰,消胀健胃。治腹胀,胃痛,疝气,劳伤咳嗽。

  2.《西藏常用中草药》:补肾助阳,强筋骨。治腰酸腿痛,阳萎。

查看详情

羊靥

  羊靥

  性味:味甘、淡,性温。

  入药部位:甲状腺体。

  羊靥的用法用量

  内服:炙熟含咽汁,一具,或入丸剂。

  炮制:宰羊时从颈部取下甲状腺体,鲜用或烘干。

  羊靥的功效作用

  功效:化痰消瘿。

  主治:用于气瘿。

  羊靥的配伍

  1、治气瘿气,胸膈满塞,咽喉项颈渐粗:昆布二两(洗去咸汁),通草一两,羊靥二具(炙),马尾海藻一两(洗去咸汁),海蛤一两(研)。上五味,蜜丸如弹子。细细含咽汁。忌生菜、热面、炙肉、蒜、笋。(《外台》引《广济方》昆布丸)

  2、治项下气瘿:羊靥、猪靥各二枚,昆布、海藻、海带各二钱(洗、焙),牛蒡子(炒)四钱。上为末,捣二靥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汁。(《纲目》引《杂病治例》)

  羊靥的相关论述

  《纲目》:“按古方治气瘿多用猪、羊靥,亦述类之义。然瘿有五:气、血、筋、石也。夫靥属肺,肺司气,故气瘿之证,服之或效,他瘿恐亦少力。”

查看详情

胡萝卜

  胡萝卜

  别名:黄萝卜(《本草求原》),胡芦菔、红芦菔(《随息居饮食谱》),丁香萝卜(《现代实用中药》),金笋(《广州植物志》),红萝卜(《岭南草药志》)。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脾经。

  入药部位:伞形科植物胡萝卜的根。

  胡萝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120g;或生吃;或捣汁;或煮食。

  外用:适量,煮熟捣敷;或切片烧热敷。

  胡萝卜的功效作用

  功效:健脾,化滞。

  主治:治消化不良,久痢,咳嗽。

  药理作用:干胡萝卜石油醚提取部分,分离出的无定形黄色成分,溶于杏仁油,注射于人、兔、狗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胡萝卜的附方

  ①治麻疹:红萝卜四两,芫荽三两,荸荠二两。加多量水熬成二碗,为一日服量。

  ②治水痘:红萝卜四两,风栗三两,芫荽三两,荸荠二两。煎服。

  ③治百日咳:红萝卜四两,红枣十二枚连核。以水三碗,煎成一碗,随意分服。连服十余次。(选方出《岭南草药志》)

  胡萝卜的相关论述

  ①《本草求真》:“胡萝卜,因味辛则散,味甘则和,质重则降。故能宽中下气,而使肠胃之邪,与之俱去也。但书又言补中健食,非是中虚得此则补,中虚不食得此则健,实因邪去而中受其补益之谓耳。”

  ②《医林纂要》:“胡萝卜,甘补辛润,故壮阳暖下,功用似蛇床子。”

查看详情

猪靥

  猪靥

  别名:猪气子。

  性味味甘,性微温。

  归经:肺;胆;膀胱;肾经。

  入药部位:猪的甲状腺体。

  猪靥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或焙干研末,每日0.15克。

  炮制:宰杀后,刮去猪毛,取出甲状腺体,鲜用或烘干。

  猪靥的功效作用

  功效:散结消瘿。

  主治:用于气瘿,气瘤。

  猪靥的禁忌

  内服用量不宜过大。心脏病患者慎服。

  猪靥的配伍

  1、治气瘤瘿:獖猪靥二七枚(炙),半夏(汤洗去滑)二十二枚,人参一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温酒调一钱匕,临卧垂头吃。(《圣济总录》猪靥散)

  2、治瘿气:猪靥(焙)四十九枚,沉香二钱,真朱砂(灌煅)四十九粒,橘红四钱。共为末,临卧冷酒徐徐服二钱。(《医林集要》开结散)

查看详情

化橘红

  化橘红

  别名:化州桔红、毛橘红。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

  形态特征:呈对折的七角或展平的五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完整者展平后直径15~28cm,厚0.2~0.5cm。外表面黄绿色,密布茸毛,有皱纹及小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内侧稍柔而有弹性。气芳香,味苦、微辛。

  化橘红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丝或块,晒干。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丝或块,晒干。

  化橘红的功效作用

  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主治: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化橘红的禁忌

  气虚及阴虚有燥痰者不宜服。

  化橘红的配伍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治湿痰咳嗽。

  2、《妇人良方》导痰汤:燥湿祛痰,行气开郁,主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嗽恶心,饮食少思,以及肝风挟痰,呕不能食,头痛头晕,甚或痰厥者。

  3、《医学心悟》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治肺燥有痰。

  4、《济生方》涤痰汤:涤痰开窍,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化橘红的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治痰症,消油腻、谷食积,醒酒,宽中,解蟹毒。

查看详情

莳萝子

  莳萝子

  别名:时美中、慈谋勒、莳萝椒、瘪谷茴香、土茴香。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肝、肾经。

  入药部位:果实。

  形态特征:双悬果多分离为分果,呈扁平广卵形,长3-4mm,宽2-2.5mm。表面呈棕色,侧棱延展呈翅状,合生面中央有一条棱线。气微香、味辛、麻舌。

  莳萝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g;或入丸、散。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莳萝子的功效作用

  功效:温脾开胃,散寒暖肝,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腹中冷痛,胁肋胀满,呃逆食少,寒疝。

  莳萝子的禁忌

  气阴不足及内有火热者禁服。

  莳萝子的配伍

  1、治小儿气胀,霍乱呕逆,腹冷,食不下及胁痛:莳萝为末,糊丸如绿豆大。三岁三十丸,青皮汤下。(《普济方》莳萝丸)

  2、治疝气偏坠,女子瘕病:莳萝一两二钱。炒褐色,为细末,无灰好酒调服。(《摄生众妙方》)

  莳萝子的相关论述

  《日华子》:“健脾,开胃气,温肠,杀鱼,肉毒。补水脏及壮筋骨,治肾气。”

查看详情

青皮

  青皮

  别名:四花青皮、个青皮、青皮子。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肝、胆、胃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形态特征:1、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150px,厚0.1~5px。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1~2列。气香,味苦、辛。

  2、个青皮:呈类球形,直径0.5~50px。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0.1~5px,外缘有油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

  青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制:1、青皮: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或丝,晒干。

  2、醋青皮:取青皮片或丝,照醋炙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每l00kg青皮,用醋15kg。)

  青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

  主治: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青皮的配伍

  《症因脉治》青皮散:气滞脘腹疼痛者,可与大腹皮同用。

  青皮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2、《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查看详情

枳实

  枳实

  性味苦、辛、酸,微寒。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

  形态特征:本品呈半球形,少数为球形,直径0.5~2.5cm。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厚0.3~1.2cm,黄白色或黄褐色,边缘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质坚硬。气清香,味苦、微酸。

  枳实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制1、枳实: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麸炒枳实:取枳实片,照麸炒法(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炒至色变深。

  枳实的功效作用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主治: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

  枳实的禁忌

  孕妇慎用。

  枳实的配伍

  1、《肘后方》猝胸痹痛:枳实捣末。汤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2、《金匮要略》胸痹结胸:胸痹,心中痞坚,留气结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枳实薤白汤主之。陈枳实四枚,浓朴四两,薤白半斤,栝蒌一枚,桂一两,以水五升,先煎枳、朴,取二升去滓,纳余药,煎三、两沸,分温三服,当愈。

  3、《济众方》伤寒胸痛:伤寒后,猝胸膈闭痛。枳实麸炒为末。米饮服二钱,日二服。

  4、《圣惠方》产后腹痛:枳实(麸炒)、芍药(酒炒)各二钱,水一盏煎服。亦可为末服。

  5、《千金方》积痢脱肛:枳实石上磨平,蜜炙暖,更互熨之,缩乃止。

  枳实的相关论述

  1、《本经》: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2、《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3、《本草纲目》:下气破结。同皂荚丸服,治风气闭。

查看详情

枳壳

  枳壳

  性味:苦、辛、酸,微寒。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

  枳壳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制:1、枳壳: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后筛去碎落的瓤核。

  2、麸炒枳壳:取枳壳片,照麸炒法(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炒至色变深。

  枳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主治: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枳壳的禁忌

  孕妇慎用。

  枳壳的配伍

  1、《全幼心鉴》初生便闭:甘草、枳壳(煨)各一钱。水半盏,煎服。

  2、《南阳活人书》胸满不痛:桔梗、枳壳等分。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3、《简便方》消风顺气: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麸炒)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

  枳壳的相关论述

  1、《开宝》: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2、《活人书》:治痞宜先用桔梗枳壳汤,非用此治心下痞也。

  3、《本草纲目》:治里急后重。

查看详情

刀豆壳

  刀豆壳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刀豆属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的果壳。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丝片。外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皱纹及粗肋,被有稀疏短毛及斜向排列的白色细条纹,散生黑色斑点。内面有白色海绵状物。质硬,带纤维性。气微,味淡。

  刀豆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或烧灰存性研末敷。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刀豆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下气,活血。

  主治:用于反胃,呃逆,久痢,闭经,喉痹,喉癣。

  刀豆壳的配伍

  1、治虚寒呃逆:刀豆壳烧灰存性,研末,每次6-9g,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2、治久痢:刀豆荚饭上蒸熟,蘸糖食。(《种福堂公选良方》)

  3、治腰痛:刀豆壳烧存性,研末,好酒调服,外以皂角烧烟熏之。(《万氏家抄方》)

  4、治妇女经闭,腹胁胀痛:刀豆壳焙为末,每服一钱,黄酒下,少加麝香尤妙。(《经验广集》)

  5、治喉痹:刀豆壳(烧存性)、青黛,共研末吹之。(《泉州本草》)

  刀豆壳的相关论述

  1、《医林纂要》:“和中,交心肾,止呃逆。”

  2、《重庆草药》:“散瘀活血。治腰痛,血气痛。”

查看详情

太白米

  太白米

  性味:辛;苦;微温。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假百合的鳞茎。

  太白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g;研末,1.2-2.4g。

  太白米的功效主治

  功效:宽胸利气,健胃,止呕,镇痛,止咳。

  主治:用于胃痛腹胀,胸闷,呕吐反胃,风寒咳嗽,小儿惊风。

  太白米的配伍

  ①治胃痛腹胀:假百合七至八分,凉开水或凉生姜水冲服(生姜水必须放凉,否则服后即呕吐)。

  ②治呕吐反胃:假百合一钱五分,朱砂七、八爪龙、太羌活各二钱,祖师麻一钱,陈皮三钱,水煎服。

  ③治风寒咳嗽:假百合七至八分,蜜炙,姜水煎,放凉服。(功用主治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查看详情

荷梗

  荷梗

  别名:藕杆、莲蓬杆、荷叶梗。

  性味:微苦,平。

  归经:入肝、脾、胃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叶柄。

  形态特征:本品近圆柱形,长40-80cm,直径8-15mm,表面棕黄或黄褐色,有数条深浅不等的纵沟和细小的刺状突起。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有大小不等的孔道。气微,味淡。

  荷梗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荷梗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暑清热,理气化湿;通气宽胸,和胃安胎。

  主治:暑湿胸闷不舒;泄泻;痢疾;淋病;带下;妊娠呕吐,胎动不安。

查看详情

佛手

  佛手

  别名:佛手柑、手柑。

  性味:味辛、苦、酸,性温。

  归经:归肝、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的干燥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的薄片,常皱缩或卷曲,长6~l0cm,宽3~7cm,厚0.2~0.4cm。顶端稍宽,常有3~5个手指状的裂瓣,基部略窄,有的可见果梗痕。外皮黄绿色或橙黄色,有皱纹和油点。果肉浅黄白色,散有凹凸不平的线状或点状维管束。质硬而脆,受潮后柔韧。气香,味微甜后苦。

  佛手的用法用量

  用法:3~l0g。

  炮制:纵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佛手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肝理气,和胄止痛,燥湿化痰。

  主治: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佛手的配伍

  1、用于胸腹胀痛等症:本品气味清香,药性平和,虽属辛苦而温之品,却无燥烈之弊,能入肺、肝、脾、胃四经,对诸气滞均可应用,用治肺气郁滞胸闷及脾胃气滞,可配木香、枳壳等同用;用治肝气郁结及肝气犯胃之症,可配青皮、川楝子等同用。

  2、用于痰多咳嗽:本品化痰止咳之力较弱,而兼理气宽胸之功,故对咳嗽日久痰多,而见胸膺闷痛者甚为适宜,可配橘络、丝瓜络、枇杷叶等同用。

  佛手的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2、《本草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1]

  3、《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4、《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

  5、《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6、《本草从新》:理上焦之气而止呕,进中州之食而健脾。

查看详情

佛手花

  佛手花

  性味微苦,微温。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Noot.)Swingle的花朵和花蕾。

  形态特征:本品长约1.5cm,呈淡棕黄色,基部带有短花梗;花萼杯状,略有皱纹;药瓣四枚,呈线状矩圆形,外表可见众多的凹窝,质厚,二边向内卷曲;雄蕊多数,着生于花盘的周围;子房上部较尖。气微、味微苦。

  佛手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3-6g。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佛手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快膈。

  主治:用于肝胃气痛,食欲不振。

  佛手花的配伍

  治夏日伤暑,湿浊中阻,胃纳不佳:佛手花10g,扁豆花10g,厚朴花10g,石菖蒲3g。水煎温服。(《四川中药志》)

  佛手花的相关论述

  1、《本草用法研究》:“平肝理气,开郁和胃。”

  2、南药《中草药学》:“治胃气痛。”

查看详情

木香

  木香

  别名:云木香、广木香、蜜香。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l0cm,直径0.5~5cm。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屉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微苦。

  木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3~6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炮制:1、木香:除去杂质,洗净,闷透,切厚片,干燥。

  2、煨木香:取未干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片,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

  木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用于胸胁、脘腹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木香的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心腹一切滞气。和胃气,泄肺气,行肝气。凡气郁而不舒者,宜用之。

  2、《本经》: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

  3、《别录》:消毒,杀鬼精物,温疟蛊毒,气劣气不足,肌中偏寒,引药之精。

  4、《本草求真》: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重,不过因其气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况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及,一不审颐,任书混投,非其事矣。

查看详情

檀香

  檀香

  别名:白檀、白檀木、旃檀。

  性味:辛,温。

  归经:归脾、胃、心、肺经。

  入药部位为檀香科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 L.树干的干燥心材。

  形态特征:本品为长短不一的圆柱形木段,有的略弯曲,一般长约1m,直径10~30c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光滑细腻,有的具疤节或纵裂,横截面呈棕黄色,显油迹;棕色年轮明显或不明显,纵向劈开纹理顺直。质坚实,不易折断。气清香,燃烧时香气更浓;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

  檀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2~5g,宜后下。

  炮制:除去杂质,镑片或锯成小段,劈成小碎块。

  檀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温中,开胃止痛。

  主治:用于寒凝气滞,胸膈不舒,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呕吐食少。

  檀香的配伍

  1、《外台秘要》:面上黑子,每夜以暖浆水洗面,以布揩赤,用白檀香磨汁涂之。

  2、《仁斋直指方》沉香磨脾散:可配伍豆蔻、砂仁、丁香等治疗寒凝气滞,胸膈不舒。

  檀香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用。

  檀香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甚良。

  2、《本草备要》: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3、《本草拾遗》:主心腹霍乱,中恶,杀虫。

查看详情

玳玳花

  玳玳花

  别名:代代花、枳壳花、酸橙花。

  性味:味辛、甘、微苦,性平。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玳玳花Citrus 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的花蕾。

  形态特征:花蕾略呈长卵圆形,先端稍膨大,长1-1.5cm,直径6-8mm,有梗。花萼灰绿色,皱缩不平,基部联合,裂片5片,有凹陷的小油点;花瓣5片,覆瓦状抱合,黄白色或浅黄棕色,表面有棕色油点和纵纹;雄蕊多数,黄色,花丝基部联合成数束;雌蕊棒状,子房倒卵形,暗绿色。体轻,质脆易碎。气香,味微苦。

  玳玳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5g;或泡茶。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梗、叶及杂质,筛去灰屑。

  玳玳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理气宽胸,和胃止呕。

  主治:用于胸中痞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

  玳玳花的配伍

  1、治胸腹胀满:玳玳花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或代代花、玫瑰花、厚朴花各3g。水煎服。

  2、治脘腹作痛:代代花3g,制香附、川楝子、白芍各9g。水煎服。(1-2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玳玳花的相关论述

  《草花谱》:“枳壳花细而香,闻之破郁,结篱旁种之,实可入药。”

查看详情

苹果皮

  苹果皮

  性味:甘;凉。

  归经:胃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果皮。

  苹果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沸汤泡服。

  炮制:洗净的苹果拿在手里,挖去两头凹陷部分,找一个突破口,左手的大拇指和右手的刀之间隔着一层薄薄的皮,刀飞快地向前推进。

  苹果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降逆和胃。

  主治:主反胃。

查看详情

香橼

  香橼

  别名:枸橼、钩缘干、香泡树。

  性味:辛、苦、酸,温。

  归经:归肝、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1、枸橼:本品呈圆形或长圆形片,直径4~10cm,厚0.2~0.5cm。横切片外果皮黄色或黄绿色,边缘呈波状,散有凹人的油点;中果皮厚1~3cm,黄白色,有不规则的网状突起的维管束;瓤囊10~17室。纵切片中心柱较粗壮,质柔韧。气清香,味微甜而苦辛。

  2、香圆:本品呈类球形,半球形或圆片,直径4~7cm。表面黑绿色或黄棕色,密被凹陷的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粗皱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及隆起的环圈,基部有果梗残基。质坚硬。剖面或横切薄片,边缘油点明显;中果皮厚约0.5cm;瓤囊9~11室,棕色或淡红棕色,间或有黄白色种子。气香,味酸而苦。

  香橼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制:未切片者,打成小块;切片者润透,切丝,晾干。

  香橼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肝理气,宽中,化痰。

  主治: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呕吐噫气,痰多咳嗽。

  香橼的禁忌

  阴虚血燥及孕妇气虚者慎服。

  香橼的配伍

  1、治鼓胀:陈香橼一枚(连瓤),大核桃肉二枚(连皮),缩砂仁二钱(去膜)。各煅存性为散,砂糖拌调。空心顿服。(《本经逢原》)

  2、治嗽:香橼(去核)薄切作细片,以时酒同入砂瓶内,煮令熟烂,自昏至五更为度,用蜜拌匀。当睡中唤起,用匙挑服。(《养病漫笔》)

  3、治气逆不进饮食或呕哕:陈极香橼二个,真川贝三两(去心),当归一两五钱(炒黑),白通草(烘燥)一两,陈西瓜皮一两,甜桔梗三钱。共研细末,用白檀香劈碎煎浓汁泛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开水送下。大虚者酌用。(《梅氏验方新编》香橼丸)

  香橼的相关论述

  1、《本经逢原》:治咳嗽气壅。

  2、《医林纂要》:治胃脘痛,宽中顺气,开郁。

  3、《本草再新》:平肝舒郁,理肺气,通经利水,治腰脚气。

  4、《本草求原》:除久哮。

  5、《本草通玄》:香圆性中和,单用多用亦损正气,与参、术同行则无弊也。

  6、《本经逢原》:柑橼乃佛手、香橼两种,性味相类,故《纲目》混论不分。盖柑者佛手也,橼者香橼也,兼破痰水,近世治咳嗽气壅,亦取陈者。除去瓤核用之,庶无酸收之患。

  7、《本草便读》:香圆皮,下气消痰,宽中快膈。虽无橘皮之温,而究属香燥之品,阴虚血燥之人仍当禁用耳。

查看详情

黄荆子

  黄荆子

  别名:布荆子、黄金子。

  性味:辛、苦,温。

  归经:肺、胃、肝经。

  入药部位: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 L.的果实。

  形态特征:果实连同宿萼及短果柄呈倒卵状类圆形或近梨形,长3~5.5mm,直径1.5~2mm。宿萼灰褐色,密被棕黄色或灰白色绒毛,包被整个果实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齿裂,外面具5 ~10条脉纹。果实近球形,上端稍大略平圆,有花柱脱落的凹痕,基部稍狭尖,棕褐色。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黄棕色,4室,每室有黄白色或黄棕色种子1颗或不育。气香,味微苦、涩。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黄荆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黄荆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理气消食止痛。

  主治:用于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积泻痢,胆囊炎,胆结石,疝气。

  黄荆子的药理作用

  1、镇咳、平喘。

  2、抗炎作用。

  3、对生殖器官的影响,从黄荆子种子中得到的富含黄酮成分以10mg/kg给去势青春期前雄犬腹腔注射30天或给予成年健康雄犬60天,每隔1天单独给予或者与丙酸睾酮合同,发现能破坏精子发生过程的后一阶段,使附睾缺乏精子。

  4、抗微生物作用。

  5、其他作用,黄荆子炒后可作为饲料添加剂。

  黄荆子的禁忌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凡湿热燥渴无气滞者忌用。”

  黄荆子的配伍

  1、治流感,咳嗽,风湿痛,发热身痛:黄荆子、蔓荆叶、千里光各10g,冰糖。共研细末。每次10-15g。每日2-3g,开水冲服。(《中国民族药志》)

  2、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黄荆子,炒,水煎服。(《古今医鉴》黄荆散)

  3、治肝胃痛:黄荆子研末,和粉作团食。(《纲目拾遗》)

  黄荆子的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消食下气。”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养肝除风,行气止痛。治伤寒呃逆,咳喘,食滞,小儿疝气及痔漏生管。”

查看详情

零陵香

  零陵香

  别名:熏草(《山海经》),燕草(《南越志》),蕙草(《别录》),香草(《开宝本草》),铃铃香、铃子香(《梦溪笔谈》),黄零草(《庚辛玉册》),熏香(《本草求真》),陵草(《中药材手册》)。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足太阴、阳明经。

  入药部位: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带根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多扭曲不直,呈灰绿至紫棕绿色。表面有纵走线纹及3条棱翘,一侧常生有须状不定根。质脆,易折断,断面三角形,类黄白色。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卵形多皱折,基部楔形具翼,羽状网脉显着,类纸质。有时于叶腋处带有球形蒴果,类白色,果柄细长,长达3.5厘米,萼宿存,果皮薄,内藏多数细小的棕黑色种子,呈立体三角形。根须状,棕黑色。气芳香浓郁,味微苦。以茎叶嫩细、灰绿色、干燥、香气浓、无泥沙者为佳。

  零陵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掺或煎水含漱。

  零陵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寒,辟秽浊。

  主治:治伤寒、感冒头痛,胸腹胀满,下利,遗精,鼻塞,牙痛。

  零陵香的禁忌

  ①《海药本草》:“得升麻、细辛善。不宜多服,令人气喘。”

  ②《开宝本草》:“得酒良。”

  零陵香的配伍

  ①治伤寒,除热,止下利:蕙草二两,黄连四两,当归二两。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得二升,适寒温,饮五合,日三。忌猪肉、冷水等物。(《范汪方》蕙草汤)

  ②治伤寒狐惑食肛者:蕙草、黄连各四两。细切,以白酸浆一斗,渍一宿,煮取一升,分三服。(《小品方》)

  ③治五色诸痢:零陵香草(去根,以盐、酒浸半月,炒干),每两入广木香一钱半,为末。里急腹痛者,用冷水服一钱半,通了三、四次,用热米饮服一钱半,止痢。只忌生梨一味。(《濒湖集简方》返魂丹)

  ④治梦失精:熏草,人参、干地黄、白术、芍药各三两,茯神、桂心、甘草(炙)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擘)。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二服,每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方又有茯苓三两。忌桃、李、雀肉、大酢、海藻、菘菜、生葱。(《小品方》熏草汤)

  ⑤治牙疼:零陵香(净洗,软火炙燥),荜拨(洗,锉碎,火杴上炒燥)。上二味等分为末,先以炭一块为细末,揩痛处,连牙床并揩净,以药擦痛处,老人风蚛牙疼,小儿疳牙走马疳等,悉治之。(《百一选方》立效散)

  ⑥治头风白屑:零陵香、白芷等分。水煎汁,入鸡子白搅匀,敷数十次,终身不生。(《圣惠方》)

  ⑦治头风旋运,痰逆恶心,懒食:真零陵香、藿香叶、莎草根(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下,日三服。(《本事方》)

  ⑧治小儿头热,鼻塞不通:羊髓三两,熏草一两(锉)。上药,于铫子中,慢火上熬成膏,去滓,入瓷器内贮之,日三、四上,以膏摩背。(《圣惠方》)

  零陵香的各家论述

  《纲目》:“熏草芳馨,其气辛散上达,故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用之,脾胃喜芳香,芳香可以养鼻是也。多服作喘,为能耗散真气也。”

查看详情

玫瑰花

  玫瑰花

  别名:徘徊花(《群芳诺》),笔头花、湖花(《浙江中药手册》),刺玫花(《河北药材》)。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半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1~2.5cm。花托半球形,与花萼基部合生;萼片5,披针形,黄绿色或棕绿色,被有细柔毛;花瓣多皱缩,展平后宽卵形,呈覆瓦状排列,紫红色,有的黄棕色;雄蕊多数,黄褐色。体轻,质脆。气芳香浓郁,味微苦涩。

  玫瑰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熬膏。

  玫瑰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主治: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

  玫瑰花的配伍

  ①治肝胃气痛:玫瑰花阴干,冲汤代茶服。(《纲目拾遗》)

  ②治肝郁吐血,月汛不调:玫瑰花蕊三百朵,初开者,去心蒂;新汲水砂铫内煎取浓汁,滤去渣,再煎,白冰糖一斤收膏,早晚开水冲服。瓷瓶密收,切勿泄气。如专调经,可用红糖收膏。(《饲鹤亭集方》玫瑰膏)

  ③治肺病咳嗽吐血:鲜玫瑰花捣汁炖冰糖服。(《泉州本草》)

  ④治新久风痹:玫瑰花(去净蕊蒂,阴干)三钱,红花、全当归各一钱。水煎去滓,好酒和服七剂。(《百草镜》)

  ⑤治肝风头痛:玫瑰花四至五朵,合蚕豆花三至四钱,泡开水代茶频饮。(《泉州本草》)

  ⑥治噤口痢:玫瑰花阴干煎服。(《纲目拾遗》)

  ⑦治乳痈初起,郁症宜此:玫瑰花初开者,阴干、燥者三十朵。去心蒂,陈酒煎,食后服。(《百草镜》)

  ⑧治乳痈:玫瑰花七朵,母丁香七粒。无灰酒煎服。(《纲目拾遗》)

  ⑨治肿毒初起:玫瑰花去心蒂,焙为末一钱。好酒和服。(《百草镜》)

  玫瑰花的各家论述

  1.《本草正义》: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2.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

  3.《药性考》:行血破积,损伤瘀痛,浸酒饮。

  4.《本草纲目拾遗》: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

  5.《本草再新》:舒肝胆之郁气,健脾降火。治腹中冷痛,胃脘积寒,兼能破血。

  6.《随息居饮食谱》:调中活血,舒郁结,辟秽,和肝。酿酒可消乳癖。

  7.《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月经过多,赤白带下及一般肠炎下痢等。

  8.《山东中药》:治肝胃气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泄泻,口舌糜破,吐血,噤口痢。

  9.《泉州本草》:治肺病咳嗽痰血、吐血、咯血。

查看详情

绿萼梅

  绿萼梅

  别名:绿梅花。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胃、肺经。

  入药部位: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的干燥花蕾。

  形态特征: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 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等地。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揭色。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

  绿萼梅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3~6g。

  炮制:除去杂质,低温干燥。

  绿萼梅的功效主治

  功效:平肝和胃、调畅气机。

  主治:用于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绿萼梅的配伍

  1、梅花蛋:鸡蛋1个,一端开孔,放入绿萼梅7朵,封口,饭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1个,连服7日。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此取绿萼梅疏肝理气以散结。用于瘰疬不消。

  2、梅花粥:粳米30~60g,煮成稀粥,加绿萼梅3g,再煮至花刚熟即成。一次服用。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此取绿萼梅“助(脾胃)清阳之气上升”,粳米养胃气。用于素体脾胃虚弱,湿犯脾胃则清阳之气不升,以致脘闷,食欲减退。

  3、梅花茶:绿萼梅3~6g,蜂蜜适量。用沸水浸泡,代茶饮。源于《本草纲目》、《百花镜》。本方取绿萼梅清热生津、除烦,蜂蜜清热润燥。用于暑热或热伤胃阴的心烦口渴。

  绿萼梅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拾遗》: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

查看详情

娑罗子

  娑罗子

  别名:梭罗子、莎婆子、武吉 。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var.chekiangensis(Hu et Fang)Fang或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似板栗,直径1.5~4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多皱缩,凹凸不平,略具光泽;种脐色较浅,近圆形,约占种子面积的1/4至1/2;其一侧有1条突起的种脊,有的不甚明显。种皮硬而脆,子叶2,肥厚,坚硬,形似栗仁,黄白色或淡棕色,粉性。气微,味先苦后甜。

  娑罗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

  炮制:除去外壳和杂质。用时打碎。

  娑罗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治:用于肝胃气滞,胸腹胀闷,胃脘疼痛。

  娑罗子的配伍

  经前乳胀方(《上海中医学院附属第五门诊部方》):苏罗子、路路通、香附、郁金、焦白术、乌药、陈皮、枳壳。治经前胸闷乳胀。

  娑罗子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拾遗》:“治胃痛最验。《纲目》于主治下失载。宽中下气,治胃脘肝膈膨胀,疳积疟痢,吐血劳伤,平胃通络……治心胃寒痛虫痛,性温杀虫。”

查看详情

天仙藤

  天仙藤

  别名:都淋藤、三百两银、兜铃苗。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肝、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Zucc.或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褐色,有纵棱及节,节间不等长;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小不等的维管束。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三角状狭卵形或角状宽卵形,基部心形,暗绿色或淡黄褐色,基生叶脉明显,叶柄细长。气清香,味淡。

  天仙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天仙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脘腹刺痛,风湿痹痛。

  天仙藤的配伍

  1、《临床常用中药手册》:配制香附、乌药治脘腹痛。

  2、《孙天仁集效方》:天仙藤一两,好酒一碗,煮至半碗,服之神效治疝气作痛。

  3、《仁斋直指方》:天仙藤、白术、羌活、白芷梢各三钱,片子姜黄六钱,半夏(制)五钱。每 服五钱,姜五片,水煎服。仍间服千金五套丸治痰注臂痛。

  4、《妇人良方》:天仙藤五两,炒焦为末。每服二钱,炒生姜汁、童子小便和细酒调服治产后腹痛儿枕痛。

  5、《摘玄方》:一切血气腹痛:即上方,用温酒调服。桐油入黄连末,用天仙藤烧热油敷之。

查看详情

紫苏梗

  紫苏梗

  别名:苏梗。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的干燥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紫苏梗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

  炮制: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紫苏梗的功效主治

  功效: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主治: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紫苏梗的配伍

  ①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②治水肿:紫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老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紫苏梗的各家论述

  ①《药品化义》:“苏梗,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惟此纯良。其性微温,比枳壳尤缓。病之虚者,宽胸利膈,疏气而不迅下。入安胎饮,顺气养阴;入消胀汤,散虚胀满。”

  ②《侣山堂类辩》:“紫苏枝茎能通血脉,故易思兰先生常用苏茎通十二经之关窍,治咽膈饱闷,通大小便,止下利赤白。予亦常用香苏细茎,不切断,治反胃膈食,吐血下血,多奏奇功。盖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肝主血而心主脉,血脉疏通,则食饮自化。《经》云,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下血,通其络脉,使血有所归,则吐下自止。”

查看详情

大腹皮

  大腹皮

  别名:槟榔皮、大腹毛、茯毛。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L.的干燥果皮。

  形态特征: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175px,宽2~3. 125px,厚0.2~12.5px。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

  大腹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大腹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宽中,行水消肿。

  主治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大腹皮的配伍

  1、用于治乌癞风疮:大腹子,生者或干者,连全皮勿伤动,以酒一升浸之,慢火熬干为末,腊猪脂和敷。(《圣济总录》)

  2、用于治疗小儿风痰壅闭,语音不出,气促喘闷,手足动摇:诃子(半生半炮,去核)、大腹皮等分,水煎服,名二圣散。(《全幼心鉴》)

  大腹皮的禁忌

  气虚体弱者慎用。

  大腹皮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

  2、《开宝本草》: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用之,良 。

  3、《本经逢原》: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

查看详情

甘松

  甘松

  别名:甘松香、香松、甘香松。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 DC.的干燥根及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甘松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3~6g。

  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和泥沙,洗净,切长段,干燥。

  甘松的功效主治

  功效: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

  主治: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

  甘松的配伍

  治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甘松一两,陈橘皮一两半。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鸡峰普济方》松香丸)

  甘松的禁忌

  气虚血热者忌服。

  甘松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2、《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查看详情

九香虫

  九香虫

  别名:黑兜虫(《纲目》),瓜黑蝽(蔡邦华《昆虫分类学》),屁板虫(《药材资料汇编》),蜣螂虫、打屁虫、屁巴虫(《中药志》)。

  性味:咸,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的干燥体。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6~2cm,宽约1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头部小,与胸部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卵圆状,单眼1对,触角1对各5节,多已脱落。背部有翅2对,外面的1对基部较硬,内部1对为膜质,透明;胸部有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的内含物。气特异,味微咸。

  九香虫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

  炮制:除去杂质。

  九香虫的功效主治

  功效:理气止痛,温中助阳。

  主治: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九香虫的禁忌

  阴虚阳亢者慎服。

  九香虫的的配伍

  ①利膈间滞气,助肝肾亏损;九香虫一两(半生半熟),车前于四钱(微炒),陈皮四钱,白术五钱,杜仲八钱(酥炙)。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五分,盐白汤或盐酒送下,空心服,临卧仍服一次。(《摄生众妙方》乌龙丸)

  ②治胸脘胁痛:九香虫三两,炙全蝎二两。研末,蜜丸,每丸一钱重。每次半丸,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查看详情

刀豆

  刀豆

  别名:挟剑豆、野刀板藤、葛豆。

  性味:甘,温。

  归经:归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cm,宽1~2cm,厚0.5~1.2cm。表面淡红色至红紫色,微皱缩,略有光泽。边缘具眉状黑色种脐,长约2cm,上有白色细纹3条。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而光亮;子叶2,黄白色,油润。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刀豆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刀豆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中,下气,止呃。

  主治: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刀豆的配伍

  1、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2、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3、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刀豆的禁忌

  胃热患者禁服。

  刀豆的相关论述

  1、《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2、《滇南本草》:治风寒湿气,利肠胃,烧灰,酒送下。子,能健脾。

查看详情

香附

  香附

  别名:莎草、香附子、雷公头。

  性味:辛、微苦、微甘,平。

  归经:归肝、脾、三焦经。

  入药部位: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香附的用法用量

  用法:6~10g。

  炮制:除去毛须及杂质,切厚片或碾碎。

  香附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主治: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香附的配伍

  1、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丹溪心法》越鞠丸)

  2、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仁存堂经验方》)

  3、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澹寮方》)

  4、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丹溪治法心要》)

  5、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全生指迷方》)

  6、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本事方》)

  7、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为末。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三因方》香荆散)

  香附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2、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3、《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查看详情

沉香

  沉香

  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

  沉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1~5g,后下。

  炮制:除去枯废白木,劈成小块。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沉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主治: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沉香的禁忌

  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沉香的配伍

  1、治阴虚肾气不归原:沉香磨汁数分,以麦门冬、怀熟地各三钱,茯苓、山药、山茱萸肉各二钱,牡丹皮、泽泻、广陈皮各一钱。水煎,和沉香汁服。(《本草汇言》)

  2、治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肺经,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沉香一钱,乌药三钱,茯苓、陈皮、泽泻、香附子各半两,麝香半钱。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鸡峰普济方》沉香丸)

  沉香的相关论述

  《本草新编》:“沉香,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肉桂以交心肾者,不若用沉香更为省事,一药而两用之也。但用之以交心肾,须用之一钱为妙,不必水磨,切片为末,调入于心肾补药中同服可也。”

查看详情

乌药

  乌药

  别名:矮樟、香桂樟、铜钱柴。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脾、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干燥块根。

  形态特征: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午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乌药的用法用量

  用法:6~10g。

  炮制:未切片者,除去细根,大小分开,浸透,切薄片,干燥。

  乌药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乌药的配伍

  1、《校注妇人良方》缩泉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治肾阳不足、膀胱虚冷之小便频数、小儿遗尿。

  2、《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治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等同用。

  3、《和剂局方》小乌沉汤:治胸腹胁肋闷痛,常配香附、甘草等同用。

  乌药的禁忌

  气血虚而内热者,虽有气滞,亦当慎用。

  乌药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乌药和来气少,走泄多,但不甚刚猛,与沉香同磨作汤,治胸腹冷气,甚稳当。

  2、《药品化义》: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以之散寒气,则客寒冷气自除;驱邪气则天行疫瘴即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痛,顿然可减;疏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3、《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每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查看详情

八月札(理气药)

  八月札

  别名: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肝、脾、肾经。

  入药部位:本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本通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干燥的肉质浆果呈卵状圆柱形,稍弯曲,长3~8厘米,直径2.5~3.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浅黄棕色至土棕色,皱缩,成熟者皱纹粗大而疏,未熟者皱纹细小而密。果皮厚,革质或微角质。种子多数,包被在絮状果瓤内,形状不规则,呈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平,外表红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泽,皱纹细密。果肉气微香,味涩而淡。以肥壮、皮皱者为佳。

  八月札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9~15g,大剂量可用30~60g,或浸酒。

  炮制:洗净,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晒干,或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八月札的功效主治

  功效:舒肝理气,活血,散瘀止痛,除烦利尿。

  主治:用于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绝经,子宫下坠。

  八月札的配伍

  1、治淋巴结核:八月札、金樱子、海金砂根各四两,天葵子八两。煎汤分三天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2、治胃肠胀闷:三叶木通根或果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八月札的禁忌

  孕妇慎服。

  八月札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

  2、《食性本草》: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

查看详情

川楝子

  川楝子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楝实。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小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川楝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炮制: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时,取出,放凉。

  川楝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主治: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

  川楝子的禁忌

  本品有小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川楝子的配伍

  1、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2、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3、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4、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5、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川楝子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查看详情

荔枝核

  荔枝核

  别名:荔仁、枝核、大荔核。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荔枝核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荔枝核用时捣碎。

  荔枝核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主治: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荔枝核的配伍

  1、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2、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3、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4、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荔枝核的禁忌

  无寒湿滞气者勿服生。

  荔枝核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

  2、《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查看详情

青木香

  青木香

  别名:土青木香、青藤香。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青木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3~9g。散剂1.5~2g,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炮制: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青木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平肝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青木香的配伍

  1、《续传信方》:青木香丸,主阳衰诸不足。用昆仑青木香、六路诃子皮各二十两。捣筛,糖和丸梧桐子大。每空腹酒下三十丸,日再,其效尤速。

  2、《摄生方》心气刺痛:青木香一两,皂角(炙)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汤服五十丸,甚效。

  3、《集效方》小肠疝气:青木香四两,酒三斤。煮过,每日饮三次。

  4、《袖珍方》恶蛇虺伤:青木香不拘多少,煎水服,效不可述。

  青木香的禁忌

  体质虚寒者慎用,胃弱者勿服。

  青木香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主心腹一切气,散滞气,调诸气。

  2、《南州异物志》:青木香出天竺,是草根,状如甘草也。

查看详情

薤白

  薤白

  别名:野薤、野葱、薤白头。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肺、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

  形态特征:呈略扁的长卵形,高1~3cm,直径0.3~1.2cm。表面淡黄棕色或棕褐色,具浅纵皱纹。质较软,断面可见鳞叶2~3层,嚼之粘牙。

  薤白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

  薤白的功效主治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薤白的配伍

  1、《金贵要略》半夏汤:可与瓜蒌、半夏、枳实等配伍治疗痰阻滞、胸阳不振所到胸痹证。

  2、《千金方》:治咽喉肿痛,薤根,醋捣,敷肿处,冷即易之。

  薤白的禁忌

  气虚胃弱者慎用。

  薤白的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凡用葱、薤,皆去青留白,云白冷而青热也,故断赤下方取薤白同黄柏煮服之,言其性冷而解毒也。

  2、《木草衍义》:《千金》治肺气喘急用薤白,亦取其滑泄也。

  3、《汤液本草》:下重者,气滞也,四逆散加此(薤白),以泄气滞。

  4、《本经逢原》:薤白,《本经》治金疮疮败,亦取辛以泄气,温以长肉也。

  5、《长沙药解》:肺病则逆,浊气不降,故胸膈痹塞;肠病则陷,清气不升,故肛门重坠。薤白,辛温通畅,善散壅滞,故痹者下达而变冲和,重者上达而化轻清。其诸主治:断泄痢,除带下,安眙妊,散疮疡,疗金疮,下骨鲠,止气痛,消咽肿,缘其条达凝郁故也。

  6、《本草求真》: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

查看详情

柿蒂

  柿蒂

  别名:柿钱、柿丁、柿子把。

  性味:苦、涩,平。

  归经:归胃经。

  入药部位: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Thunb.的干燥宿萼。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圆形,直径1.5~2.5cm。中央较厚,微隆起,有果实脱落后的圆形疤痕,边缘较薄,4裂,裂片多反卷,易碎;基部有果梗或圆孔状的果梗痕。外表面黄褐色或红棕色,内表面黄棕色,密被细绒毛。质硬而脆。气微,味涩。

  柿蒂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5~1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去柄,干燥或打碎。

  柿蒂的功效主治

  功效:降逆止呃。

  主治:用于呃逆。

  柿蒂的配伍

  1、呃逆:柿钱、丁香、人参等分。为细末,水煎,食后服。(《洁古家珍》柿钱散)

  2、治呃逆不止:柿蒂(烧灰存性)为末。黄酒调服,或用姜汁、砂糖等分和匀,炖热徐服。(《村居救急方》)

  3、治伤寒呕哕不止: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上二味,粗捣筛,只作一服,用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柿蒂汤)

  4、治胞满咳逆不止:柿蒂、丁香各一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柿蒂汤)

  柿蒂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济生》柿蒂散加以丁香、生姜之辛热,以开痰散郁,盖从治之法,而昔人常用之收效矣。”

  2.《本草求真》:“柿蒂味苦性平,虽与丁香同为止呃之味,然一辛热一苦平,合用兼得寒热兼济之妙。

查看详情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

  别名:大茴香、八角。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肝、肾、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为聚合果,多由8个蓇葖果组成,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蓇葖果长1~2cm,宽0.3~0.5cm,高0.6~1cm;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多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果梗长3~4cm,连于果实基部中央,弯曲,常脱落。每个蓇葖果含种子1粒,扁卵圆形,长约6mm,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尖端有种脐;胚乳白色,富油性。气芳香,味辛、甜。

  八角茴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

  炮制:生用或盐水炒用。

  八角茴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阳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八角茴香的配伍

  1、治小肠气坠: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少许。水(煎)服取汗。(《仁斋直指方》)

  2、治腰病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简便单方》)

  八角茴香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八角茴香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大茴香,据书所载,功专入肝燥肾,凡一切沉寒痼冷而见霍乱。

  2、《品汇精要》:主一切冷气及诸疝痛。

  3、《本草蒙筌》: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疼,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

查看详情

九里香

  九里香

  别名:石辣椒、九香树、过山香。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er-otica L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Jack的干燥叶和带叶嫩枝。

  形态特征: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5mm。表面灰褐色,具纵皱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羽状复叶有小叶3~9片,多已脱落;小叶片呈倒卵形或近菱形,最宽处在中部以上,长约3cm,宽约1.5cm;毙端钝,急尖或凹入,基部略偏斜,全缘;黄绿色,薄革质,上表面有透明腺点,小叶柄短或近无柄,下部有时被柔毛。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九里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除去杂质,切碎。

  九里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止痛,活血散瘀。

  主治用于胃痛,风湿痹痛;外治牙痛,跌扑肿痛,虫蛇咬伤。

  九里香的配伍

  1、胃痛:九里香叶9g,煅瓦楞30g。共研末,每服3g,每日3次。(《香港中草药》)

  2、骨折肿痛:九里香鲜叶或根捣烂,加鸡蛋清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3、风湿痹痛:九里香干根15g。水煎服。(《中草药学》)

  4、久年痛风:九里香15g。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九里香的禁忌

  阴虚者慎用。

  九里香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治肚痈。捣碎,浸酒服。

查看详情

土木香

  土木香

  别名祁木香、玛奴、藏木香。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锥形,略弯曲,长5~20c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根头粗大,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及叶鞘残基,周围有圆柱形支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至浅灰黄色,有凹点状油室。气微香,味苦、辛。

  土木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多入丸散服。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土木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和胃,行气止痛,安胎。

  主治:用于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土木香的相关论述

  1、《蜀本草》:木香,今苑中种之。花黄,苗高三、四尺,叶长八、九寸,皱软而有毛。

  2、《本草衍义》:尝自岷州出塞,得生青木香,持归西洛。叶如牛蒡,但狭长,茎高三、四尺,花黄,一如金钱,其根则青木香也。生嚼之,极辛香,尤行气。

  3、《科学的民间药草》:内服治气管枝炎,百日咳;外用可作防腐剂。

  4、《现代实用中药》:治霍乱吐泻,疟疾,结核性下痢,慢性肠炎。

  5、《陕西中药志》:行气化滞,健脾和胃。治胸满腹胀,呕吐泄泻,痢疾等症。

  6、《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健胃,行气,止痛,治胃痛,气滞胸腹胀满、疼痛。

  7、《西藏常用中草药》: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治慢性胃炎,胃肠机能紊乱,肋间神经痛,胸壁挫伤和岔气作痛。

查看详情

地枫皮

  地枫皮

  别名:追地风、钻地风、地风。

  性味:味微辛、涩,性温。

  归经膀胱、肾经。

  入药部位:为木兰科植物地枫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I.M.的干燥树皮。

  形态特征: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长5~375px,直径1~100px,厚0.2~7.5px。外表面灰棕色至深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地衣斑,粗皮易剥离或脱落,脱落处棕红色。内表面棕色或棕红色,具明显的细纵皱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颗粒状。气微香,味微涩。

  地枫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打碎,干燥。

  地枫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劳伤腰痛。

  地枫皮的禁忌

  孕妇慎用。

查看详情

榼藤子

  榼藤子

  别名:象豆(《南方草木状》),合子(《本草拾遗》),榼子(《日华子本草》),眼镜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性味:味涩甘,平,无毒。

  榼藤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或烧存性研末,0.5~1钱。

  炮制:冬、春季种子成熟后采集,去外壳,晒干。

  榼藤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止痛,利湿消肿。

  主治:治便血,血痢,黄疸,脱肛,痔疮,喉痹。

  榼藤子的配伍

  ①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榼藤子三枚,重厚者。以七、八重湿纸裹煨,良久胀起,取去壳用肉,细切,碾罗为散,每于食前,以黄耆汤调下一钱。(《圣惠方》)

  ②治黄疸、营养性水肿:跟镜豆仁粉一至三钱。冲开水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③治五痔:榼藤子烧成黑灰,微存性,米饮调服。(《本草衍义》)

  ④治喉痹肿痛:榼藤子烧研,酒服一钱。(《圣惠方》)

查看详情

蜘蛛香

  蜘蛛香

  别名:马蹄香、土细辛、心叶缬草。

  性味:微苦、辛,温。

  归经:归心、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败酱科植物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的干燥根茎和根。

  形态特征:本品根茎呈圆柱形,略扁,稍弯曲,少分枝,长1.5~8cm,直径0.5~2cm;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有紧密隆起的环节和突起的点状根痕,有的顶端略膨大,具茎、叶残基;质坚实,不易折断,折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或灰棕色,可见筋脉点(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根细长,稍弯曲,长3~15cm,直径约0.2cm;有浅纵皱纹,质脆。气特异,味微苦、辛。

  蜘蛛香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蜘蛛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理气止痛,消食止泻,祛风除湿,镇惊安神。

  主治:用于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腹泻痢疾,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失眠。

  蜘蛛香的配伍

  1、治呕泻腹痛:蜘蛛香,石菖蒲根。用瓦罐炖酒服。(《四川中药志》)

  2、治毒疮:蜘蛛香磨醋,外擦患处。(《贵阳民间药草》)

  3、治胃气痛:一、蜘蛛香一钱。切细,开水吞服。二、蜘蛛香三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蜘蛛香的禁忌

  孕妇慎用。

  蜘蛛香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辟瘟疫、中恶。

  2、《贵州民间方药集》:镇静,顺气,消食。治腹胀痛,胃气痛。又治惊风。

  3、《贵阳民间药草》:治气服,发痧,腹痛,止水泻。

  4、《广西中药志》:除湿散寒,治脚气水肿,脾胃食滞,外敷疮疖。

  5、《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治头痛,关节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疖疮。

  6、《云南中草药》:治消化不良,小儿咳嗽,疳积,流感,疟疾。

查看详情

马陆

  马陆

  名:蛟(《庄子》),百足(《本经》),马蚿、蛆蟝、马蚰(《方言》),马蠲(《说文》),秦渠(《淮南子》高诱注),飞蚿虫(李当之《药录》),马轴(《吴普本草》),蚐(《尔雅》郭璞注),千足(《雷公炮炙论》),刀环虫(《唐本草》),百节虫(《圣惠方》),蛩(《纲目》),千脚虫(《分类草药性》),篦子虫、锅耳朵(《贵州民间方药集》),大草鞋虫(《四川中药志》),百脚陆(《泉州本草》)。

  性味:味辛,温,有毒。

  归经:心;肺经。

  入药部位:为圆马陆科动物约安巨马陆或其它马陆类动物的全虫。

  形态特征:虫体呈圆柱形,长2-3c m,直径2-3mm。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具20个环节,环节处较深,步足细长,色较浅。体轻,质脆,易断,断面边缘浅黄色,中央棕褐色。气微,味微咸。

  马陆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粉或制成片剂,1-2g。

  外用:适量,熬膏,研末,或捣敷。

  炮制:6-8月捕捉,去净杂质、泥土,晒干或烘干。

  马陆的功效主治

  功效:破积;解毒;和胃。

  主治:主症积;痞满;胃痛食少;痈肿;毒疮。

  马陆的配伍

  ①治鼻息肉:马陆醋炙研末,棉花蘸塞鼻孔中。(《泉州本草》)

  ②治蛾子:马陆、鲜赤葛。共捣烂,敷颈部。(《四川中药志》)

  ③治一切疮毒:马陆、滚山珠、癞疙宝、乌梢蛇、壁虎、蜈蚣。共以桐油熬膏,外贴。(《四川中药志》)

  马陆的禁忌

  有毒,内服宜慎。

  马陆的各家论述

  1.《本经》: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瘜肉恶疮,白秃。

  2.《别录》:疗寒热痞结,胁下满。

  3.《纲目》:辟邪疟。

  4.《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痒疮,敷鱼口痈毒。

  5.《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风,去风湿。

查看详情

金橘叶

  金橘叶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入肝、脾、肺三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料植物金橘及金弹的叶。

  形态特征:干燥叶多数呈筒状,有光泽,两面均绿色,日久渐转黄色或灰色,气香。

  金橘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炮制:春、夏、秋季采叶,除去叶柄,晒干。

  金橘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舒肝解郁;理气散结。

  主治:主噎膈;瘰疬;乳房结块;乳腺炎。

  金橘叶的禁忌

  《本草再新》:“多用散气。”

查看详情

洋葱

  洋葱

  别名:玉葱、浑提葱、洋葱头。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洋葱Allium cepa的鳞茎。

  洋葱的用法用量

  内服:作菜生食或熟食,30-120g。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洋葱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胃理气,解毒杀虫,降血脂。

  主治:食少腹胀,创伤,溃疡,滴虫性阴道炎,高血脂症。

  洋葱的配伍

  治滴虫性阴道炎:鲜洋葱、鲜芹菜各等分。捣烂取汁,加醋适量,临睡前用带绒棉球蘸药汁塞阴道,次晨取出,连续用1星期。(《福建药物志》)

  洋葱的禁忌

  皮肤瘙痒、眼疾、胃疾患者不宜食用。

  洋葱的相关论述

  1、《药材学》:“新鲜洋葱捣成的泥剂,应用于治疗创伤、溃疡及妇女滴虫性阴道炎。”

  2、《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便秘。”

  3、《福建药物志》:“祛湿消肿。”

查看详情

柠檬

  柠檬

  别名:黎朦子、黎檬子、宜母子、里木子、黎檬干、药果、檬子、梦子、宜檬子、宜母果、柠果。

  性味:味酸、甘,性凉。

  归经:归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黎檬Citrus limonia Osbeck或柠檬Citrus limon (L.) Burm. f. 的果实。

  形态特征果实近圆形或扁圆形,长约4.5cm,直径约5cm,一端有短果柄,长约3cm,另端有乳头状突起。外表面黄褐色,密布凹下油点。纵剖为两瓣者,直径3-5cm,瓢囊强烈收缩。横剖者,果皮外翻显白色,瓢囊8-10瓣,种子长卵形,具棱,黄白色。质硬,味酸、微苦。

  柠檬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绞汁饮或生食。

  炮制:待果实呈黄绿色时,分批采摘,再用乙烯进行催熟处理,使果皮变黄,鲜用或切片晒干。

  柠檬的功效主治

  功效:生津解暑,和胃安胎。

  主治:用于胃热伤津,中暑烦渴,食欲不振,脘腹痞胀,肺燥咳嗽,妊娠呕吐。

  柠檬的配伍

  1、治脘腹气滞痞胀,噫气少食:柠檬10g,香附10g,厚朴1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2、治妊娠呕吐:鲜柠檬500g,去皮、核后切块,加白糖250g,渍1d,再放锅内用小火熬至汁快干时,拌少许白糖,随意食用。(《大众中医药》1990,(4):11)

  3、美容,活血,舒筋:柠檬4个去皮切片,苹果1个去心切片,用米酒1瓶浸3个月以上饮。(《台湾青草药》)

  4、治乳腺炎:取柠檬汁湿敷于患处。(《西双版纳傣药志》)

  柠檬的相关论述

  1、《桂海虞衡志》:“味极酸。”

  2、《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苦、辛、平。”

  3、《食物考》:“浆饮渴廖,孕妇宜食,能辟署。”

查看详情

蛏壳

  蛏壳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壳。

  蛏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煅存性研末入散剂。

  外用:研末调敷或吹喉。

  蛏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和胃;消肿。

  主治:主胃病;咽喉肿痛。

  蛏壳的配伍

  治咽喉一切急症: 蛏壳置瓦上,日晒夜露,经年取下,色白如雪,捣细,水漂净,末,晒干,同冰片吹喉。(《万选方》)

  蛏壳的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治喉风急痹。

  2.《泉州本草》:治胃病。

查看详情

猫胞衣

  猫胞衣

  别名:猫胞《本经逢原》。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入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猫科猫属动物家猫Felis ocreata domestica Brisson的胎盘。

  猫胞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或焙干研末冲,每次6-9g。

  炮制:雌猫产仔时收集,洗净,烘干。

  猫胞衣的功效主治

  功效:和胃止呕。

  主治:噎膈反胃,呕吐不食,胃脘疼痛。

  猫胞衣的配伍

  1、治反胃吐食,猫胞衣烧灰,入朱砂末少许,压舌下。(《纲目》引《杨氏经验方》)

  2、治反胃,①猫胞衣三个。好酒洗,同猪肉四两,淡煮熟服之。(《凤联堂经验方》)②猫胞衣一具。炙脆为末。每服二钱,加麝香五厘,酒下。(《医方一盘珠》)

  3、治反胃,噎膈食不下,猫胞一个(酒洗),胡桃膈十片。俱煅研为末。丁香汤调下。(《医级》猫胞散)

  猫胞衣的相关论述

  1、《纲目》:“治反胃吐食。”

  2、《药性考》:“止吐。”

  3、《纲目拾遗》:“治噎膈,胃脘痛。”

查看详情

橘饼

  橘饼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肺;脾;胃经。

  橘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个。

  橘饼的功效主治

  功效:宽中,下气,化痰,止嗽。

  主治:治食滞,气膈,咳嗽,泻痢。

  橘饼的配伍

  ①治诸色痢:橘饼一两,圆眼肉五钱,冰糖五钱。水二碗,煎一碗,露一宿,温服,不露亦可。(《行箧捡秘》)

  ②治伤食生冷瓜果,泄泻不休:橘饼一个(切薄片),放碗内,以沸汤泼,盖住,泡汁出,饮汤食饼,一饼可作数次服。(《经验广集》橘饼汤)

  橘饼的各家论述

  1.《经验广集》:治黄疸膨胀,除隔,止消。

  2.《食物宜忌》:下气宽中,消痰运食。

  3.《随息居饮食谱》:和中开膈,温肺散寒。治嗽化痰,醒酒消食。

查看详情

柚叶

  柚叶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柚Citrus maxima (Burm.) Merr.的叶。

  形态特征:叶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6-15cm,先端渐尖或微凹,边缘具稀锯齿。表面黄绿色,背面浅绿色,对光透视,可见无数透明小点(油室)。叶柄处有倒心形宽翅,长2-5cm。质脆,易撕裂。气香,味微苦、微辛。

  柚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备用。

  柚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头风痛,寒湿痹痛,食滞腹痛,乳痈,扁桃体炎,中耳炎。

  柚叶的配伍

  1、治头风痛:柚叶,同葱白捣,贴太阳穴。(《纲目》)

  2、治冻疮:柚叶30g,干姜10g。共煮水浸泡冻疮部位,每日2次,每次约泡半小时。(《食治本草》)

  柚叶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原》:“消风肿,辟秽。”

  2、《全国中草药汇编》:“解毒消肿,治乳腺炎,扁桃体炎。”

查看详情

  橘

  别名:黄橘(《本草图经》)。

  性味:甘酸,凉。

  归经:入肺、胃。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

  橘的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做食品;亦可蜜煎,酱葅,或配制成药膳。

  外用:适量,搽涂。

  炮制:摘下果实,鲜用或冷藏备用。

  橘的功效主治

  功效:开胃理气,止渴润肺。

  主治:治胸膈结气,呕逆,消渴。

  橘的禁忌

  风寒咳嗽及有痰饮者不宜食。

  橘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真》:橘穰与皮共属一物,而性悬殊,橘皮味辛而苦,而橘穰则变 味甘而酸也;皮有散痰、开痰理气之功,而穰则更助痰作饮,及有滞气之害也。至书有言能治消渴,开胃,并除胸中隔气,此为内热亢极,胃气不寒者而言,若使水亏脾弱,发为咳 嗽而日用此恣啖,保无生痰助气之弊乎。但用蜜煎作果佳。

  2. 孟诜:止泄痢,食之下食,开胸膈痰实结气。

  3.《日华子本草》:止消渴,开胃,除胸中膈气。

  4.《饮膳正要》:止呕下气,利水道,去胸中瘕热。

  5.《日用本草》:止渴,润燥,生津。

  6.《医林纂要》:除烦,醒酒。

  7.《国药的药理学》:为滋养剂,并治坏血病。

查看详情

芋头花

  芋头花

  性味:味辛,性平。

  入药部位:为天南星科芋属植物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的花序。

  芋头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花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芋头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理气止痛,散瘀止血。

  主治:用于气滞胃痛,噎膈,吐血,子宫脱垂,小儿脱肛,内外痔,鹤膝风。

查看详情

柠檬皮

  柠檬皮

  性味:味酸、辛、微苦,性温。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黎檬Citrus limonia Osbeck或柠檬Citrus limon (L.) Burm. f. 的外果皮。

  形态特征:外果皮呈螺旋状,长2-3cm,有时呈带状及不规则片状,厚1.5-2.5mm。外表面黄色至棕黄色,有多数凹入的油点;内表面淡黄色至类白色,常有线形脉络。易折断,断面颗粒性。气香,味微苦。

  柠檬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炮制:果实成熟时采摘,剥取外果皮,晒干。

  柠檬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和胃,止痛。

  主治: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欲不振。

  柠檬皮的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药志》:“味微苦,气芳香,性温,无毒。”

  2、《广西中药志》:“行气,祛痰,健胃。”

  3、《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柠檬皮及柠檬油作为芳香、健胃、矫臭、矫味剂及清凉饮料等用。”

查看详情

鹅蛋壳

  鹅蛋壳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为鸭科动物家鹅Anser cygnoides orientalis(L.)的卵壳。

  形态特征:多呈碎片状,外表面白色稍粗糙,易破裂;内表面光滑,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鹅蛋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3g,开水或酒送服。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食用鹅蛋时,收集蛋壳,洗净,晒干或烘干。

  鹅蛋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拔毒排脓,理气止痛。

  主治:痈疽脓成难溃,疝气,难产。

  鹅蛋壳的配伍

  1、治痈疽无头:用新生鹅蛋壳烧灰存性,为末,醋调敷。出脓血。(《纲目拾遗》引《急救方》)

  2、治疝:陈年鹅子壳为末,空心酒服。(《丹溪治法心要》)

  3、治难产:哺退鹅蛋壳七个,去外硬壳,取内软衣,焙焦为末。空腹酒下或白汤亦可。(《串雅补》难产下胎方)

  鹅蛋壳的相关论述

  《急救方》:“治痈疽无头。新生鹅蛋壳,烧灰存性为末,醋调敷,出脓血。”

查看详情

梨树根

  梨树根

  别名:糖果根、糖梨根。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味甘淡;性平。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梨属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沙梨(Pyrus pyrifolia (Burm.f.) Nakai)或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等的根。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长20-120cm,直径0.5-3cm。表面黑褐色,有不规则皱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气微,味涩。

  梨树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炮制全年均可采,挖取侧根,洗净,切段,晒干。

  梨树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止咳,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肺虚咳嗽,疝气腹痛。

  梨树根的相关论述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治疝气,止咳嗽。

查看详情

枸橘叶

  枸橘叶

  别名:臭橘叶(《夏子益治奇疾方》)。

  性味:辛,温,无毒。

  归经:肺;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叶片。

  形态特征:叶多为三出复叶,小叶片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5-5cm,宽1-3cm,先瑞圆或微凹,基部楔形,稍不对称,边缘有波形锯齿,上面暗黄绿色,主脉被疏短柔毛,下面发黄绿色,对光透视有多数透明腺点;总叶柄长0.5-3cm,具翼,宽3-5mm。微革质而脆。有特异香气,味辛辣、微苦。

  枸橘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炒研作散剂。

  炮制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枸橘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理气,祛风,消肿,散结。

  主治:主噎膈;反胃;呕吐;梅核气;疝气

  枸橘叶的配伍

  ①治下痢脓血,后重:枸橘叶、萆薢,等分,炒存性,研,每茶调下二钱服。又治喉瘘,消肿导毒。(《纲目》)

  ②治咽喉生疮,层层如迭,不痛,日久有窍出臭气,废饮食:臭橘叶,煎汤连服。(《夏子益治奇疾方》)

查看详情

茉莉花

  茉莉花

  别名:小南强、柰花、木梨花。

  性味:辛、微甘,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入药部位: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

  形态特征:干燥的花,长1.5~2厘米,直径约1厘米,鲜时白色,干后黄棕色至棕褐色,冠筒基部的颜色略深;末开放的花蕾全体紧密叠合成球形,花萼管状,具细长的裂齿8~10个,外表面有纵行的皱缩条纹,被稀短毛;花瓣片椭圆形,先端短尖或钝,基部联合成管状。气芳香,味涩。以纯净、洁白者为佳。

  茉莉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泡茶。

  外用煎水洗目或菜油浸滴耳。

  炮制:除去杂质,晒干。

  茉莉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理气,开郁,辟秽,和中。

  主治:用于治下痢腹痛,结膜炎,疮毒。

  茉莉花的相关论述

  1、《本草再新》:能清虚火,去寒积,治疮毒,消疽瘤。

  2、《随息居饮食谱》:和中下气,辟秽浊。治下痢腹痛。

  3、《饮片新参》:平肝解郁,理气止痛。

查看详情

桂花子

  桂花子

  别名:桂花树子、四季桂子。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木犀科植物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的果实。

  形态特征:果实黑色或紫黑色,长卵形,长1..5-2cm,直径0..7-0..9cm。果核紫红色,具有突起的棱线6-8条,胞间开裂,内含种子1颗,圆锥形,长1..2-1..3cm,直径约0.5cm,种皮黄色,种仁类白色,油质性。

  桂花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

  炮制:取原药材,出除去杂质,淘净,干燥。

  桂花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中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胃寒疼痛,肝胃气痛。

  桂花子的配伍

  1、治胃寒气痛:桂花子、砂仁各6g,香附,高良姜各9g。水煎服,日1剂。(江西《草药手册》)

  2、治肝胃气痛:桂花子、陈皮各6g,香附、乌药各9g。煎服。(《安徽中草药》)

  桂花子的相关论述

  《江苏药材志》:“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止哕。民间用作止痛剂,治肝胃气痛。”

查看详情

红木香

  红木香

  别名: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广福藤、内风消、冷饭包、大活血、小血藤、大红袍、内红消、小钻、钻骨风、紫金藤、香藤根、过山龙。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入药部位:为五味子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的根或根皮。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常不规则弯曲,长10-50cm或更长,直径10-50cm或更长,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至棕紫色,略粗糙,有细纵皱纹及横裂沟,并有残断支根和支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粗纤维性,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宽厚,棕色,木部浅棕色,密布导管小孔。气微香而特异,味苦、辛。根皮为卷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厚1-4mm。外表面栓皮大都脱落而露出紫色内皮。内表面暗棕色至灰棕色,质坚而脆。

  红木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1-1.5g。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调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浸,洗净,捞出,闷润至透,根切薄片,根皮切丝或厚片,干燥。

  红木香的功效主治

  功效:理气止痛,祛风通络,活血消肿。

  主治:胃痛,腹痛,风湿痹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咽喉肿痛,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红木香的配伍

  1、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南五味子根研末。每日6-9g,开水冲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急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胃痛:南五味子根皮1000g,救必应二层皮750g,樟树皮500g,香附250g。共制成丸剂。成人每次3-4.5g,小儿1.5-3g,每日3-4次,温开水送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妇人荣卫不和,心腹刺痛,胸膈胀满,不进饮食:紫金皮、苍术、石菖蒲各一两,香附子二两,人参半两,木香三钱。上为末,米糊丸如梧子大。食后姜汤吞下三十丸。(《证治准绳》人参紫金丸)

  4、治伤损眼胞,青黑紫色肿痛:紫金皮(童便浸7d,晒干)、生地黄各等分。捣烂,茶清调匀敷。(《疡科选粹》-紫散)

  5、治雷头风肿痛:紫金皮、独活、赤芍、白芷、菖蒲、葱头各适量。煎浓如膏调敷。(《纲目拾遗》)

  红木香的相关论述

  1、汪连仕《采药书》:“入膏用,行血散气。”

  2、《纲目拾遗》:“治风气痛,伤力,跌扑损伤,胃气疼痛,食积,痧胀等症,俱酒煎服。”

  3、《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溃疡病,胃肠炎,中暑腹痛,月经不调,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查看详情

狗宝

  狗宝

  性味:甘、咸,平。

  入药部位:犬科动物犬Canis familiaris L.的胃中结石。

  形态特征:呈圆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1.5~5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黑色,略有光泽,有多数类圆形突起。质重,坚实而细腻,以指甲刻之可留痕迹。破而显同心环状层纹,近中心部位较疏松,但多不能分离。气微腥,味微苦,嚼之有粉性而无砂性感觉。

  狗宝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5分;或入丸、散。

  炮制:去皮膜及肉等,清水洗净,阴干。

  狗宝的功效主治

  功效:将逆气,开郁结,解毒。

  主治用于噎膈反胃,痈疽疮疡。

  狗宝的配伍

  ①治噎食病数月不愈者:狗宝为末,每服一分,以威灵仙二两,盐二钱,捣如泥,浆水一钟,搅匀,去滓调服,日二。(《杏林摘要》)

  ②治痈疽疮疡:狗宝五分,蜂房一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③治赤疔疮:狗宝八分,蟾酥二钱,龙脑二钱,麝香一钱。为末,好酒和丸麻子大,每服三丸,以生葱三寸,同嚼细,用热葱酒送下,暖卧,汗出为度,后服流气追毒药,贴投毒膏。(《通玄论》狗宝丸)

查看详情

芸苔子

  芸苔子

  性味:甘、辛,温。

  入药部位: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种子。

  形态特征:种子类圆球形,直径约1~2毫米,种皮黑色或暗红棕色,少数呈黄色。在扩大镜下检视,表面有微细网状的纹理,种脐点状;浸在水中膨胀。除去种皮,见有2片黄白色肥厚的子叶,沿主脉相重对折,胚根位在二对折的子叶之间。气无,味淡,微有抽样感。以饱满、表面光滑、无杂质者为佳。

  芸苔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熬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榨油涂。

  炮制初夏果实成熟采收,晒干。

  芸苔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祛瘀,消肿散结。

  主治:用于痛经,产后淤血腹痛,恶露不净;外用治痈疖肿痛。

  芸苔子的配伍

  ①治产后恶露不下,血结冲心刺痛,并治产后心腹诸疾:芸苔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为末)。每酒服二钱。(《产乳集验方》芸薹散)

  ②治产后血晕:芸苔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姜七片,酒、水各半盏,童便半盏,煎七分,温服。(《温氏海上仙方》)

  ③治大肠风毒,下血不止:芸苔子半两(生用),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食前温服。(《圣惠方》)

  ④治夹脑风及偏头痛:芸苔子一分,川大黄三分。捣细罗为散。每取少许吹鼻中。后有黄水出。如有顽麻,以酽醋调涂之。(《圣惠方》)

  ②治小儿天瘹:川乌头末一钱,芸苔子三钱。新汲水调涂顶上。(《圣惠方》备急涂顶膏)

  ③治伤损接骨:芸苔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为末,醋调成膏,摊纸上贴之。(《乾坤生意秘韫》)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