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百科/涌吐药
常山

  常山

  别名:互草、恒山、七叶、鸡骨常山。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肺、肝、心经。

  入药部位:干燥根。

  形态特征:呈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或有分枝,长9~15cm,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横切面黄白色,射线类白色,呈放射状。气微,味苦。

  常山的用法用量

  用法:5~9g。

  炮制:炒常山:取常山片,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色变深。本品形如常山片,表面黄色。

  常山的功效作用

  功效:涌吐痰涎,截疟。

  主治:用于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

  常山的禁忌

  有催吐副作用,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常山的附方

  治胸中多痰,头疼不欲食:常山四两,甘草半两。水七升,煮取三升,内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无蜜亦可。(《肘后方》)

  常山的相关论述

  《纲目》:“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疟之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用之得宜,神效立见;用失其法,真气必伤。夫疟有六经疟,五脏疟,痰、湿、食积、瘴疫诸疟,须分阴阳虚实,不可一概论也。”

查看详情

瓜蒂

  瓜蒂

  别名:苦丁香、甜瓜蒂、香瓜蒂。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入脾、胃经。

  入药部位: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蒂。

  形态特征:干燥的果蒂,其果柄略弯曲,上有纵棱,微皱缩;连接果实的一端渐膨大,即花萼的残基。表面黄褐色,有时带有卷曲的果皮。质柔韧,不易折断。气微,味苦。以干燥、色黄、稍带果柄者为佳。

  瓜蒂的用法用量

  内服:2~5分,制成散剂,内服催吐。

  外用:适量,纳鼻孔中。

  瓜蒂的功效作用

  功效:催吐,退黄疸。

  主治:用于食积不化,食物中毒,癫痫痰盛;外用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药理作用:对胃肠道的影响。实验动物内服甜瓜素Melotoxin后,有呕吐及下痢的症状,但皮下或静脉注射时则无反应。因此甜瓜素刺激胃感觉神经后,反射地兴奋呕吐中枢而引起上述症状。有谓甜瓜根可作催吐或利尿剂。

  瓜蒂的禁忌

  体虚、失血及上部无实邪者忌服。

  《伤寒论》:诸亡血、虚家,不可与。

  《本草衍义补遗》:胃弱者勿用。病后,产后宜深戒之。

  瓜蒂的附方

  ①治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粳,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伤寒论》瓜蒂散)

  ②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甜瓜蒂(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量疾,每用一、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合同调匀,灌之。服之良久,涎自出,或涎未出,含砂糖一块,下咽,涎即出。(《本草衍义》)

  ③治诸风膈痰,诸痫涎涌:瓜蒂炒黄为末,量人以酸薤水一盏调下,取吐。(《活法机要》)

  ④治风痢、缠喉风、咳嗽、遍身风疹、急中涎潮:瓜蒂不限多少,细碾为末,壮年一字,十五(岁)以下及老怯半字,早晨井花水下,一食顷,含砂糖一块,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尽有一块如涎,布水上如鉴矣。涎尽,食粥一、两日。如吐多困甚,咽麝香汤一盏即止矣。麝细研温水调下。(《经验后方》)

  ⑤治发狂欲走:瓜蒂末,井水服一钱,取吐。(《圣惠方》)

  ⑥治齁喘痰气:苦丁香三个为末,水调服,吐痰即止。(《朱氏集验医方》)

  ⑦治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又治诸黄:瓜蒂二七个,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渣顿服。(《金匮要略》一物瓜蒂汤)

  ⑧治黄疸目黄不除:瓜丁细末如一大豆许,内鼻中,令病人深吸取入,鼻中黄水出。(《千金翼方》瓜丁散)

  ⑨治癊黄黄疸及暴急黄:瓜蒂、丁香各七枚,小豆七粒。为末,吹黑豆许刁:鼻中,少时黄水出。(《食疗本草》)

  ⑩治湿家,头中寒湿,头疼鼻塞而烦者:瓜蒂末,口含水,搐一字许入鼻中,出黄水。(《类证活人书》)

  ⑾治鼻中息肉:陈瓜蒂一分,捣罗为末,以羊脂和,以少许敷息肉上,日三用之。(《圣惠方》瓜蒂膏)

  ⑿治牙齿痛:瓜蒂七枚,炒黄碾散,以麝香相和,新绵裹,病牙处咬之。(《圣济总录》瓜蒂散)

  ⒀治疟,无问新久:瓜蒂二七枚,捣,水渍一宿服之。(《千金方》)

查看详情

胆矾

  胆矾

  别名:石胆。

  性味:酸、辛,寒。有毒。

  归经:入肝、胆经。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斜方扁块状、棱柱状。表面不平坦,有的面具纵向纤维状纹理。蓝色或淡蓝色;条痕白色或淡蓝色。半透明至透明。玻璃样光泽。体较轻,硬度近于指甲;质脆,易砸碎。气无,味涩。以块大、色深蓝、透明、质脆、无杂质者为佳。

  胆矾的用法用量

  内服:0.3~0.6克,温汤化服。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吹喉,或以水溶化外洗患处。

  炮制:拣去杂质,研成小块。

  胆矾的功效作用

  功效:催吐,祛腐,解毒。

  主治: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疗,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入丸散。外用研末撤或调敷,或以水溶化洗眼。

  胆矾的禁忌

  体虚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②《药性论》:“陆英为使。”

  胆矾的附方

  ①治缠喉风、急喉痹:鸭嘴胆矾二钱半,白僵蚕(炒、去丝嘴)半两。上为细末。每服少许,以竹管吹入喉中。(《济生方》二圣散)

  ②治口疮、喉闭、乳蛾:胆矾一钱,熊胆一钱,广木香三分。通为细末,以木鳖子一个,去壳,磨井水,以鹅翎蘸药敷之。(《摄生众妙方》)

  ③治初中风瘫缓,一日内:细研胆矾如面。每使一字许,用温醋汤下,立吐出涎。(《谭氏小儿方》)

  ④治牙疳:胡黄连五分,胆矾、儿茶各五厘。为末敷。(《沈氏尊生书》胆矾散)

  ⑤治走马牙疳:北枣一枚去核,入鸭嘴胆矾,纸包炼赤,出火毒,研末敷之。(《简便单方》)

  ⑥治口舌生疮:胆矾一分,干蟾一分(炙)。共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尽为度。(《圣惠方》)

  ⑦治小儿鼻疳蚀烂:胆矾烧烟尽,研末掺之。(《濒湖集简方》)

  ⑧治风眼赤烂:胆矾三钱。烧研,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

  ⑨治痔疮热肿:鸭嘴青胆矾(煅、研),蜜水调敷。(《仁斋直指方》)

  ⑩治肿毒不破:胆矾、雀屎各少许,点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甲疽胬肉疼痛,脓血不止:石胆半两,煅过细研,敷疮上,日二、三度。(《圣济总录》石胆散)

  ⑿治风犬咬毒:胆矾末敷之。(《济急仙方》)

  ⒀治百虫入耳:胆矾末和醋灌之。(《千金方》)

  胆矾的相关论述

  ①《纲目》:“石胆,其性收敛上行,能涌风热痰涎,发散风木相火,又能杀虫,故治咽喉口齿疮毒有奇功也。”

  ②《本草述》:“娄全善有云: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切忌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其阳郁不伸,为患反剧。若然,则此味宜于喉闭及缠喉风者,乃治阴不能蓄阳之痹,是为风淫,属不恶寒之喉痹也。其不宜者,乃不治阳不能达阴之痹,是为风虚,正属恶寒之喉痹,正全善所谓切忌者也。盖此味在时珍云入手少阳,能散风木相火,故其治上壅之风痰及喉痹鼠漏,皆少阳相火之为患也。如恶寒之喉痹,原因郁热,非属相火,宜消阴伸阳,不宜收阳助阴。投剂者,可得卤莽乎哉。”

查看详情

食盐

  食盐

  别名:盐(《周礼》),咸鹾(《礼记》)。

  性味:咸,寒。

  归经:入胃、肾、大小肠经。

  入药部位: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

  形态特征:本品为立方体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多棱形晶体。纯净者,无色透明;通常呈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具玻璃样光泽。体较重,质硬,易砸碎。气微,味咸。露置空气中易潮解。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无色火焰上燃烧,火焰呈鲜黄色。以色白、纯净、无杂质者为佳。

  食盐的用法用量

  内服:沸汤溶化,0.3~1钱;作催吐用宜炒黄,3~6钱。

  外用:炒热熨敷或水化点眼、洗疮。

  食盐的功效作用

  功效:涌吐,清火,凉血,解毒。

  主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食盐的禁忌

  水肿忌服。

  ①《素问》:“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

  ②《别录):“多食伤肺喜咳。”

  ③《蜀本草》:“多食令人失色肤黑,损筋力。”

  ④《本草衍义》:“病嗽及水者宜全禁之。”

  ⑤《本草经疏》;“消渴,法所大忌。”

  食盐的附方

  ①治贪食,食多不消,心腹坚满痛:盐一升,水三升。上二味,煮令盐消。分三服,当吐出食。(《金匮要略》)

  ②治干霍乱,上不可吐,下不可利,出冷汗,气欲绝:盐一大匙(熬令黄),童子小便一升。二物温和服之,少顷吐下。(柳宗元)

  ③治头痛如破,非中冷,又非中风,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则差:以盐汤吐,不吐撩出。(《肘后方》)

  ④治喜笑不止:盐成块者二两。火烧令通赤,放冷研细,以河水一大碗,同煎至三、五沸。放温分三次啜之,以钗探喉中。(《儒门事亲》)

  ⑤治霍乱腹痛:炒盐,一包熨其心腹,令气透,又以一包熨其背。(《救急方》)

  ⑥治二便不通:盐和苦酒敷脐中,干即易,仍以盐汁灌肛内,并用纸裹盐投水中饮之。(《杨氏家藏方》)

  ⑦治牙龈出血:早晚用盐细末刷牙,连续用。(《吉林中草药》)

  ⑧治血痢不止:白盐纸包烧研,调粥吃三、四次。(《救急方》)

  ⑨治气淋脐下切痛:盐和醋调下。(《广利方》)

  ⑩治赤白久下,谷道疼痛不可忍:熬盐熨之,又炙枳实熨之。(《肘后方》)

  ⑾治阳脱虚证,四肢默冷,不省人事,或小腹紧痛,冷汗气喘:盐炒热,熨脐下气海。(《方脉正宗》)

  ⑿治一切气及脚气:盐三升,蒸候热,分裹,近壁脚踏之,令脚心热,又和槐白皮蒸用,夜夜与之。(《食疗本草》)

  ⒀治脚气疼痛:每夜用盐擦腿膝至足,用淹少时,以热汤饱洗。(《救急方》)

  ⒁治小儿撮口:盐豉脐上灸之。(《子母秘录》)

  ⒂治悬壅(雍)肿,喉咙内食物不下;以绵裹箸头,揾盐揩之,如此二七遍。(《圣惠方》)

  ⒃治风热牙痛:槐枝煎浓汤二碗,入盐一斤。煮干炒研,日用揩牙,以水洗目。(《唐瑶经验方》)

  ⒄治目中浮翳遮睛:白盐生研少许,频点。小儿亦宜。(《仁斋直指方》)

  ⒅明目,坚齿,去翳,大利老眼:取雪白盐花,每早揩牙漱水,以大指甲点水洗目,闭坐良久,乃洗面。(《永类钤方》)

  ⒆治溃痈作痒:盐摩其四围。(《外科精义》)

  ⒇治手足心毒,风气毒肿:盐末、椒末等分。酢和敷之。(《肘后方》)

  (21)治热病下部有匿虫生疮:熬盐绵裹熨之。(《梅师集验方》)

  (22)治蚯蚓咬:浓作盐汤浸身数遍。(《经验方》)

  (23)治蠼螋尿疮:盐三升,水一斗,煮取六升,以绵浸汤淹疮上。(《食疗本草》)

  食盐的相关论述

  ①《本草衍义》:“《素问》曰,咸走血,故东方食鱼盐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验,故可知矣。齿缝中多血出,常以盐汤漱,即已,益齿走血之验也。”

  ②《纲目》:“盐之气味咸腥,人之血亦咸腥,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多食则脉凝泣而变色,从其类也。煎盐者,用皂角收之。故盐之味微辛,辛走肺,咸走肾,喘嗽、水肿、消渴者,盐为大忌,或引痰吐,或泣血脉,或助水邪故也。然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故服补肾药用盐汤者,咸归肾,引药气入本脏也;补心药用炒盐者,心苦虚以咸补之也;补脾药用炒盐者,虚则补其母,脾乃心之子也;治积聚结核用之者,盐能软坚也;诸痈疽眼目及血病用之者,咸走血也;诸风热病用之者,寒胜热也;大小便病用之者,咸能润下也;骨病齿病用之者,肾主骨,咸入骨也;虫伤用之者,取其解毒也。”

  ③《重庆堂随笔》:“盐味最咸,味过咸即渴者,干液之征也,既能干液,则咸味属火无疑。但味虽属火而性下行,虚火上炎者,饮淡盐汤即降,故为引火归元之妙品。吐衄不止者,盐卤浸足愈。”

查看详情

鹅血

  鹅血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味咸,性平。

  入药部位:血。

  鹅血的用法用量

  用法:趁热生饮,100-200ml;或制成糖浆、片剂服。

  炮制:宰鹅时留取鹅血,鲜用。

  鹅血的功效作用

  功效:解毒,散血,消坚。

  主治:噎膈反胃,药物中毒。

  鹅血的附方

  治晚期血吸虫病:生鹅血半杯,加少许热黄酒饮服,每日1-2次,连续服用,有改善体征,消除腹水,缩小肝脾之效。(《食物中药与便方》)

  鹅血的相关论述

  张石顽:“生鹅血乘热饮之,凡噎膈呕逆,用之辄效。当知噎膈呕逆,虽属胃中血枯,若中无瘀结,何致捍格不入,故取(鹅血)同气相感之力,一涌而荡散无余,真补中寓泻之良法。详鹅血可以激发胃中宿滞,总取以血攻血而无峻攻伤胃之虞。”(《张氏医通》)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