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新血糖标准表
2024年的糖尿病血糖标准已经更新。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立场声明,新的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1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 PG)的血糖水平为基础。
具体标准为:1-h PG的血糖水平大于等于8.6 mmol/L时,可以诊断为中度高血糖;而血糖水平大于等于11.6 mmol/L时,则可以诊断为2型糖尿病。
此外,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2024年的血糖标准将根据年龄划分为不同的范围。具体标准如下:
60岁以下成年人的血糖标准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60岁-70岁老年人的血糖标准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5.0-10.0mmol/L。
7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血糖标准为:空腹血糖5.0-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0-11.0mmol/L23。
这些标准的变化反映了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因此血糖标准也有所不同。同时,这些新标准基于超过40年的科学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1.正常人血糖标准
空腹血糖: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后的血糖)一般在3.9-6.1mmol/L。这个范围表示身体的基础血糖代谢处于正常状态,胰岛功能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身体各组织器官在这个血糖环境下可以正常运转。
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应小于7.8mmol/L。进食后,身体会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使血糖升高,但正常的生理机制会促使胰岛素分泌,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血糖过高。
2.糖尿病前期血糖标准
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在6.1-6.9mmol/L之间。此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这可能是身体胰岛功能开始出现轻微异常的信号,需要引起关注,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等措施防止血糖进一步升高。
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之间。这表明身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是糖尿病的高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加以干预,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3.糖尿病血糖标准
糖尿病的典型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意时间测量的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如果患者出现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加上上述血糖指标之一异常,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4.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标准(以老年人和孕妇为例)
老年人(一般指60岁以上):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并发症较多、低血糖风险增加等因素,血糖控制标准相对宽松。对于身体状况较好、没有严重并发症的老年人,空腹血糖可以控制在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存在多种并发症的老年人,空腹血糖控制在8-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1-13mmol/L左右可能更为合适。
孕妇:孕期血糖标准更为严格。孕妇空腹血糖一般要求小于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6.7mmol/L。这是因为孕期高血糖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如增加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感染等风险,同时可能导致胎儿巨大儿、早产等问题。
这些血糖标准是2024年通用的参考标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并发症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