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了解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三个症状说明有糖尿病了
1.多饮多尿
多饮:当血糖升高时,身体试图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这会导致大量水分随尿液流失,使身体处于缺水状态,从而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口渴的感觉。患者会频繁饮水,而且饮水量明显增加。例如,原本一天可能只需饮用1-2升水,患病后可能会增加到3-4升甚至更多。
多尿:高血糖使得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导致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形成渗透性利尿。患者排尿次数增多,尤其是夜间排尿次数可能从原来的0-1次增加到2-3次或更多,尿量也会增大,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
2.多食
尽管患者进食量增加,但体重却可能不增反降。这是因为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使得身体细胞不能有效地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身体误以为能量不足,就会发出饥饿信号,促使患者增加食物摄入。然而,摄入的食物不能被充分利用,能量仍然缺乏,同时还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食欲大增,每餐食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体重却逐渐减轻。
3.体重减轻
由于身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开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这个过程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尤其是在没有刻意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发现衣服逐渐变得宽松,身体消瘦明显。这种体重减轻往往是持续性的,而且可能伴有乏力感,因为身体的能量代谢处于紊乱状态。
二、糖尿病一般三处痛
1.足部疼痛
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尤其是下肢的周围神经。患者可能会感到足部刺痛、麻木或烧灼感,这种疼痛通常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例如,有的患者形容这种疼痛像“针刺”或“蚂蚁爬”的感觉,严重时甚至无法忍受衣物对脚部的触碰。
血管病变导致的疼痛:糖尿病会引起下肢血管狭窄或堵塞,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患者在行走一段时间后,由于下肢缺血,会出现疼痛,休息后可缓解,这就是间歇性跛行。如果病情严重,足部在休息时也会疼痛,甚至可能发展为溃疡、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
2.腹部疼痛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这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可能交替出现。例如,有的患者会突然出现腹部绞痛,伴有腹泻,之后又可能长时间便秘,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3.关节疼痛
高血糖环境会影响关节周围的组织和软骨,导致关节疼痛。尤其是手部和足部的小关节,患者可能会感到关节僵硬、肿胀和疼痛,活动受限。这种关节疼痛在早晨或长时间休息后更为明显,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但病因是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
三、早期2型糖尿病的逆转方法
1.饮食调整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和量:减少精制谷物和添加糖的摄入,增加全谷物、豆类、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例如,用糙米饭、全麦面条代替白米饭、白面条。每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调整,一般建议占总热量的45%-60%。
优化脂肪摄入: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将食用油换成橄榄油,每周吃几次坚果,但要注意控制量,因为坚果热量较高。
合理摄入蛋白质: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蛋白质可以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食欲,同时在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每餐可摄入适量的蛋白质,约占总热量的15%-20%。
2.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糖。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包括使用哑铃、弹力带或进行俯卧撑、深蹲等自重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改善胰岛素抵抗。例如,可以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每次20-30分钟。
增加日常活动量:除了专门的运动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增加活动。比如步行上下楼梯、站立工作、多做家务等。这些小的活动改变可以帮助消耗额外的热量,稳定血糖。
3.减轻体重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减轻体重是逆转早期2型糖尿病的关键。即使是适度的体重减轻(如体重的5%-10%),也能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体重减轻。例如,一位体重80公斤的患者,减轻4-8公斤可能会使糖尿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4.压力管理和睡眠优化
缓解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影响血糖调节。患者可以通过参加放松训练,如瑜伽、冥想、深呼吸等,或者培养兴趣爱好来缓解压力。例如,每天花15-20分钟进行深呼吸练习,有助于放松身心,稳定血糖。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干扰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影响血糖控制。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5.定期监测和医疗干预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血糖控制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运动和治疗方案。例如,使用血糖仪在家中自行测量血糖,每周至少测量几次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
药物治疗(如有需要):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一些药物,如二甲双胍等。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换药。同时,要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