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包括的内容
1.单次尿糖阳性
尿糖阳性曾经是糖尿病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但在现代诊断标准中,它不能单独用于诊断糖尿病。这是因为尿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当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阈值降低时(肾糖阈下降),即使血糖处于正常范围,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这种情况常见于妊娠期女性、某些肾脏疾病患者等。另外,一些药物或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类食物,也可能导致尿糖暂时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患有糖尿病。
2.血糖偶尔轻度升高
偶尔出现的轻度血糖升高,如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之间,不能确诊为糖尿病。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应激因素引起的,比如在身体受到外伤、感染、手术或者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身体会分泌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会促使血糖暂时升高。当应激因素消除后,血糖通常会恢复正常。
3.单纯口渴、多饮等症状
虽然口渴、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仅凭这些症状不能诊断糖尿病。因为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比如尿崩症患者也会出现多饮、多尿的症状。而且,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容易被忽视。
二、确定糖尿病的三个条件
1.典型症状+随机血糖异常
如果患者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同时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测量的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大于等于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随机血糖的检测比较灵活,能够在患者出现症状时及时进行检测。这种情况一般提示患者的血糖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身体已经出现了因高血糖导致的代谢紊乱症状。
2.空腹血糖异常
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条件之一。这里的空腹是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空腹血糖能够反映基础状态下身体的血糖水平,当空腹血糖持续升高时,说明身体的胰岛素分泌或胰岛素作用出现了问题,导致肝脏等器官在空腹状态下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
3.餐后2小时血糖异常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大于等于11.1mmol/L也可用于诊断糖尿病。进食后,身体会对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进行消化吸收,使血糖升高。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会及时发挥作用,将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餐后2小时血糖持续高于11.1mmol/L时,表明身体对餐后血糖的调节机制出现了障碍,这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