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平时觉得自己身体挺健康,吃得下睡得好,日常生活没啥大毛病,可一到体检时,总会冒出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当医生告知你某些指标异常,甚至提示有“癌前病变”的风险时,不免让人心里一惊。
虽然还不是真正的癌症,但这些疾病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一步步演变成恶性肿瘤。
什么是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指那些在形态上已经发生异常改变,并且具有较高潜在癌变风险的病理状态。
简单来说,癌前病变就是离癌症“只有一步之遥”的情况,若不加干预,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病变组织有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
但是,癌前病变并不一定会癌变,只是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及早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
体检查出这5种疾病,要小心“癌前病变”
1、胃肠息肉
胃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胃问题,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更为普遍。这些息肉大多是良性的,但有些息肉,尤其是那些腺瘤性息肉,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息肉的形成与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体检发现胃肠息肉后,医生一般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如内镜检查,并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等,决定是否需要切除。及时处理息肉是预防肠癌的有效措施。
2、子宫颈糜烂
子宫颈糜烂其实并不是“糜烂”,而是一种宫颈表面上皮细胞的变化,医学上称之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宫颈糜烂并不罕见,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然而,重度宫颈糜烂或伴有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时,可能会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
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如巴氏涂片、HPV检测)可以早期发现问题,避免病变进一步恶化。
3、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长期炎症引起的病变,长期存在可能导致胰腺组织的破坏和胰腺癌风险增加。
发现慢性胰腺炎后,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同时定期监测胰腺功能。
4、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到损害后的病理状态,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肝硬化患者有较高的肝癌风险。
因此,一旦发现肝硬化,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肝脏进一步受损,并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
5、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常表现为胃黏膜的变薄、腺体减少。长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可能发展成胃癌,尤其是合并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时,癌变风险更高。
体检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后,医生一般会建议进一步的胃镜检查,以了解胃黏膜的具体情况。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进行治疗,并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减轻胃黏膜的负担。
- 上一篇:身体出现这些变化一定要重视 或是癌症的预警信号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