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的“小偏方”及真相
1.吃苦瓜降血糖
苦瓜中含有一些成分如苦瓜素等被认为可能有降血糖作用。一些人尝试通过大量食用苦瓜或饮用苦瓜汁来控制血糖。但实际上,单独依靠吃苦瓜很难使血糖得到有效且稳定的控制。苦瓜的降糖作用非常有限,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而且过量食用苦瓜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等问题,如腹痛、腹泻等。
2.喝洋葱泡红酒
洋葱本身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红酒中也含有一些抗氧化物质。这种偏方声称两者结合能神奇地降低血糖。但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证实其对2型糖尿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红酒含有酒精,酒精摄入过多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同时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尤其是在空腹或与药物相互作用时,可能引发低血糖等危险情况。
3.玉米须煮水
玉米须在传统医学中有一定的药用记载,煮水后被认为有利尿、降压等作用,也有人说可以降血糖。虽然玉米须可能对某些代谢有一定的辅助调节作用,但它绝不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方法。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等复杂原因导致的,玉米须煮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依赖它来控制血糖水平。
二、所谓“永不复发糖尿病老秘方”的本质
1.缺乏科学依据
那些声称永不复发糖尿病的老秘方往往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验证。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的医学水平虽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但还无法彻底根治。这些秘方大多是利用患者急于治愈疾病的心理,进行夸大宣传。
2.可能带来危害
很多这类秘方中成分不明,可能含有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有些秘方中添加了过量的草药或不明来源的药物成分,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甚至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一些所谓的“天然草药秘方”还可能与患者正在服用的降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使血糖失控,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三、以下是一些经过验证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口服降糖药
双胍类:代表药物是二甲双胍,它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二甲双胍具有降糖作用确切、安全性好、价格便宜等优点,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般可逐渐耐受。
磺酰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双胍类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但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需谨慎。
格列奈类: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其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低血糖风险相对磺酰脲类较低,但仍需注意。
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等。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这类药物降糖效果平稳,低血糖风险小,且不增加体重,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SGLT-2抑制剂:代表药物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通过抑制肾脏近曲小管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促进尿糖排泄,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除了降糖作用外,还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预后等优势,但可能会增加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风险。
注射制剂
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当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急性并发症、严重慢性并发症、手术等特殊情况时,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类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进行个体化治疗。使用胰岛素时需注意低血糖风险,同时密切监测血糖。
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这类药物通过激活GLP-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从而降低血糖。还具有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风险等益处,通常以皮下注射方式给药。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但多为轻至中度,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减轻。
治疗2型糖尿病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治疗,并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不要盲目相信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民间疗法,以免延误病情,给自身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只有依靠现代医学的科学治疗与管理,才能更好地与糖尿病共处,保障生活质量。
- 上一篇:3万一针治疗糖尿病是真的吗 全球根治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