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医疗领域和患者群体中都备受关注。
一、二型糖尿病自愈率问题
所谓二型糖尿病自愈率90%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它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虽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暂时恢复正常的现象,但这并不等同于自愈。例如,一些新诊断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经过短期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如严格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后,血糖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较好控制,甚至在不使用药物的情况下接近正常水平。但如果恢复原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血糖很容易再次升高。而且,从疾病的本质来看,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胰岛素抵抗问题也依然存在,只是通过干预措施使血糖得到了暂时改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自愈。
二、二型糖尿病打胰岛素还是吃药好
治疗2型糖尿病时,是选择胰岛素注射还是口服药物,这取决于多种因素:
口服降糖药的优势与适用情况
1.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对于大多数二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超重或肥胖者,二甲双胍是一线治疗药物。它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减重作用。而且口服方便,副作用相对较小,价格也较为亲民。
2.磺酰脲类:这类药物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但要注意低血糖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
3.格列奈类: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对于饮食不规律的患者,可在进餐时服用,能较好地控制餐后高血糖,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患者,且通常不引起低血糖,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5.噻唑烷二酮类:可增强胰岛素在外周组织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谨慎。
6.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酶,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发挥降糖作用。低血糖风险低,不增加体重,患者耐受性较好。
7.SGLT-2抑制剂: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同时有降压、减重、降低心血管风险等益处,尤其适用于伴有高血压、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
胰岛素治疗的优势与适用情况
1.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当患者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血糖控制不理想时,胰岛素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此外,对于一些存在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严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晚期),或者处于应激状态(如手术、严重感染)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2.不同类型胰岛素的特点: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可在进餐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一般一天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能维持更稳定的基础胰岛素水平,每天注射一次即可。胰岛素类似物在起效时间、作用高峰和持续时间等方面更接近生理胰岛素分泌,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三、二型糖尿病逆转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
1.饮食调整:
控制总热量: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合理分配到三餐中。例如,一位50岁、体重70千克、轻体力劳动的男性,每日总热量可控制在1800-2000千卡。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比例。
优化饮食结构:主食可选择粗细搭配,如糙米饭、全麦面条等;多吃绿叶蔬菜,每天保证500克左右;蛋白质来源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例如,患者可以每周安排5天,每天进行30分钟的快走,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步左右。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力量训练: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每周进行2-3次。增加肌肉量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肌肉在休息时也能消耗能量,而且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高,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
3.体重管理: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减轻体重是关键。一般建议在3-6个月内减轻体重的5%-10%。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避免体重反弹。减重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二型糖尿病的逆转有重要意义。
药物辅助治疗与调整
1.短期强化治疗:对于新诊断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较高的情况,可以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或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通过快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部分患者的胰岛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强化治疗后,根据胰岛功能恢复情况,逐渐调整为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2.个性化用药: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症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例如,如果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可考虑加用其他降糖药物或更换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与教育
1.心理调节: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长期患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血糖控制和治疗依从性。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糖尿病患者支持小组,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来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疾病教育:患者需要充分了解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饮食和运动注意事项等知识。只有掌握了正确的信息,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例如,了解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后,患者可以更合理地选择食物;知道运动的益处后,能更自觉地坚持锻炼。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虽然自愈率的说法不实,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甚至实现病情的逆转,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上一篇:糖尿病逆转,糖化血红蛋白怎么降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