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百科/和解剂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的组成、用法

  组成: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小柴胡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内伤杂病而见以上少阳病证者。

  方义: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本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小柴胡汤的禁忌

  因柴胡升散,芩、夏性燥,故阴虚血少者忌用。

查看详情

小柴胡汤能治疗妊娠恶阻吗

柴胡枳桔汤

  柴胡枳桔汤的组成、用法

  组成:麻黄,杏仁,桔梗,枳壳,柴胡,黄芩,半夏,知母,石膏,干葛,甘草。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柴胡枳桔汤的功用、主治

  主治:伤寒胸胁痛,潮热作渴,咳痰气喘。

  柴胡枳桔汤的不同版本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川柴胡一钱至钱半;枳壳钱半;鲜生姜一钱,青子芩一钱至钱半;桔梗一钱;新会皮钱半,雨前茶一钱。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表里。

  [主治]往来寒热,两头角痛,耳聋目眩,胸胁满痛,舌苔白滑,脉右弦滑,左弦而浮大。

查看详情

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汤的组成、用法

  组成: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10枚,枳实5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

  方歌:厚朴七物表里方,桂枳姜枣草大黄,解表散邪和肠胃,临证加减在变通。

  厚朴七物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解肌发表,行气通便。

  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腹满,大便不通,发热,脉浮而数。

  方义:此本小承气合桂枝汤,中间裁去白芍之酸收,不致引邪入犯营血。虽同用桂枝、甘草,与桂枝汤泾渭攸分。其厚朴独倍他药,正以泄气之浊逆耳。

查看详情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的组成、用法

  组成:柴胡、黄芩、大黄、枳实、半夏、白芍、大枣、生姜。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

  加减: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方歌:大柴胡汤芩大黄,枳芍半夏枣生姜,少阳阳明合为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大柴胡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方义: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查看详情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用法

  组成:青蒿脑4.5-6克,淡竹茹9克,仙半夏4.5克,赤茯苓9克,青子芩4.5-9克,生枳壳4.5克,陈广皮4.5克,碧玉散(包)9克。

  用法:原方未著用法。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呕多,加黄连、苏叶清热止呕;湿重,加藿香、薏苡仁、白豆蔻以化湿浊;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以利小便。

  方歌: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蒿芩清胆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见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方义:本证多由湿遏热郁,阻于少阳胆与三焦,三焦气机不畅所致,治疗以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为主。胆经郁热偏重,故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胸胁胀满;胆热犯胃,液郁为痰,胃气上逆,故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湿阻三焦,故小便黄小。

  方中青蒿清透少阳邪热;黄芩善清胆热,并燥湿。两药合用,既能清透少阳湿热,又能祛邪外出,故为君药。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四药配合,使热清湿化痰除,故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出,故为佐使药。

查看详情

达原饮

  达原饮

  方歌: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方义:本方是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

  达原饮的用法用量

  组成:槟榔(6克),厚朴(3克),草果仁(1.5克),知母(3克),芍药(3克),黄芩(3克),甘草(1.5克)。

  用法:上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而口苦,加柴胡3克;腰背项痛,加羌活3克;目痛、眼眶痛,鼻干不眠,加干葛3克。

  达原饮的功用主治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本方常用于疟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脑炎属温热疫毒伏于膜原者。)

  达原饮的古书记载

  吴又可《温疫论》卷上:“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营气,加白芍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品,乃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

查看详情

清脾饮

  清脾饮的用法用量

  组成:白术1钱,茯苓1钱,知母1钱,青皮4分,厚朴8分,黄芩2钱,甘草5分,柴胡,生姜。

  用法:上以生姜为引,水煎服。

  清脾饮的功用主治

  主治:妊娠疟症,热多寒少。

查看详情

柴胡达原饮

  柴胡达原饮的用法用量

  组成:柴胡、生枳壳、川朴、青皮、黄芩各5克,桔梗3克,草果2克,槟榔6克,荷叶梗5克,炙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

  柴胡达原饮的功用主治

  功用:宣湿透达膜原之邪。

  主治:痰湿阻于膜原。证见胸膈痞满,心烦懊恼,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舌苔厚如积粉,扪之糙涩,脉弦滑。

  运用:1.本方证以胸膈痞满,咳痰不爽,心烦,苔厚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2.本方可用于治疗疟疾、流行性感冒。

查看详情

四逆散

  四逆散

  方歌:四逆散中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方义:本证多由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阳气内郁所致,治疗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为主。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

  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四逆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6g。

  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四逆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运用:本方用于阳郁厥逆证,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为辨证要点。

  四逆散的文献摘要

  《医方考·卷一》吴昆:“少阴病四逆者,此方主之。此阳邪传至少阴,里有热结,则阳气不能交接于四末,故四逆而不温。用枳实所以破结气而除里热,用柴胡所以升发真阳而回四逆,甘草和其不调之气,芍药收其失位之阴。是证也,虽曰阳邪在里,慎不可下,盖伤寒以阳为主,四逆有阴进之象。若复用苦寒之药下之,则阳益亏矣,是在所忌。论曰:诸四逆者,不可下之。盖谓此也。”

  《医方集解》汪切庵:“此足少阴药也。伤寒以阳为主,若阳邪传里而成四逆,有阴进之象,又不敢以苦寒下之,恐伤其阳。经曰:诸四逆者,不可下也。故用枳实泄结热,甘草调逆气,柴胡散阳邪,芍药收元阴,用辛苦酸寒之药以和解之,则阳气散布于四末矣。此与少阳之用小柴胡意同。有兼证者,视证加减为治。”

  《注解伤寒论·卷六》成无己:“四逆者,四肢不温也。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又甚于逆。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

查看详情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

  方歌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消。

  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若情志不遂,木失条达,则致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见胁肋疼痛,胸闷,脘腹胀满;肝失疏泄,则情志抑郁易怒,善太息;脉弦为肝郁不舒之征。遵《内经》“木郁达之”之旨,治宜疏肝理气之法。

  方中以柴胡功善疏肝解郁,用以为君。香附理气疏肝而止痛,川芎活血行气以止痛,二药相合,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并增行气活血止痛之效,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

  柴胡疏肝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4.5g,甘草(炙)1.5g。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胁肋痛甚者,酌加郁金、青皮、当归、乌药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黄芩、川楝子以清热泻火。

  柴胡疏肝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运用:本方为疏肝解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柴胡疏肝散的禁忌

  本方芳香辛燥,易耗气伤阴,不宜久服。

  柴胡疏肝散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学统旨》:“治怒火伤肝,左胁作痛,血苑于上……吐血加童便半盅。”

  2.方论选录 《谦斋医学讲稿》:“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香附和血理气,治疗胁痛,寒热往来,专以疏肝为目的。用柴胡、枳壳、香附理气为主,白芍、川芎和血为佐,再用甘草以缓之。系疏肝的正法,可谓善于运用古方。”

查看详情

枳实芍药散

  枳实芍药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枳实(烧令黑,勿大过)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二味,杵为散。

  枳实芍药散的功效主治

  主治: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痈肿。

查看详情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芍药12克,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主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芍药甘草汤的药理作用

  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着增强。

查看详情

增损逍遥散

  增损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桂枝10克,白芥子10克,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饭后服用。

  增损逍遥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疏肝和脾,散寒祛风。

  主治:主风寒乘虚而入,凝之于肩,肩凝作痛。

查看详情

黑逍遥散

  黑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柴胡,白芍,归身,白术,茯苓,甘草,熟地。

  用法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黑逍遥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养血疏肝,健脾和中。

  主治:肝郁血虚,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时眼赤痛,连及太阳;及妇人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崩浊。

查看详情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茯苓(去皮)、白术,各二两;川芎、泽泻,各四两;白芍药八两。

  用法: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服。

  当归芍药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疏肝健脾、

  主治:治妊娠腹中绞痛,心下急满,及产后血晕,内虚气乏,崩中久痢,并宜服之。常服通畅血脉,不生痈疡,消痰养胃,明目益津。

查看详情

加味逍遥散

  加味逍遥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芍药、茯苓、白术(炒)、柴胡各3克,牡丹皮、山栀(炒)、甘草(炙)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加味逍遥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血和营,清肝健脾。

  主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一

  《医学入门》卷八: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芍、白术各3克,白茯苓、麦门冬、生地各1.8克,甘草、桔梗各0.6克,地骨皮、当归各2.4克,山栀仁、黄柏各0.9克。

  【功能主治】治潮热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虚甚者,加山药、破故纸、枸杞子。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二

  《证治准绳·女科》卷五: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白芍药、干葛各6克,生地黄、川芎、黄芩各4.5克,人参2.7克,麦门冬2.7克,柴胡3克,乌梅2个,甘草1.8克。

  【制法】上药锉散,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治产后发热,口干作渴,唇裂生疮。

  【用法用量】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三

  《外科正宗》卷二: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术、茯苓、牡丹皮、白芍、柴胡、陈皮、当归、山栀、贝母、天花粉各2.4克,甘草、红花、羚羊角各1.5克。

  【功能主治】治鬓疽七日以上,根盘深硬,色紫焮痛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淡竹叶20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四

  《洞天奥旨》卷十二: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柴胡6克,当归6克,龙胆草6克,天花粉6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茯苓9克,炒山栀9克,甘草3克,陈皮3克,荆芥3克,防风1.5克。

  【功能主治】清肝利胆,祛风燥湿。主肝胆湿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五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甘草3克,当归3克,白芍3克,白术3克,茯苓3克,柴胡3克,桂皮2.1克,山栀2.1克。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清热散结。主肝郁脾虚。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六

  《疡科心得集》卷上: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柴胡3克,白芍3克,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甘草3克,黄芩3克,半夏3克,白芷3克,陈皮3克,桔梗3克。

  【功能主治】疏肝通络,化痰消肿。主肝郁气滞。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水煎服。

  【摘录】《疡科心得集》卷上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七

  《准绳·女科》卷五: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2钱,白芍药2钱,干葛2钱,生地黄1钱半,川芎1钱半,黄芩1钱半,人参9分,麦门冬9分,柴胡1钱,乌梅2个,甘草6分。

  【制法】上锉散,分作2服。

  【功能主治】产后发热,口干作渴,唇裂生疮。

  【用法用量】用水1钟,煎至7分,空心服。

  【摘录】《准绳·女科》卷五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八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术(炒)、白芍(炒)、白茯苓、陈皮、甘草、当归、薄荷、全蝎(洗净)、僵蚕(炒)。

  【功能主治】小儿一种似慢惊非慢惊之症。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九

  《点点经》卷一: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1钱,白术1钱,茯苓8分,白芍8分,柴胡3分,薄荷3分,陈皮3分,知母3分,贝母骨皮3分,麦冬3分,香附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酒病后发咳,间有骨蒸邪热者。

  【用法用量】煨生姜为引。

  【摘录】《点点经》卷一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10

  《辨证录》卷五: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柴胡2钱,当归2钱,白术1钱,甘草1钱,茯苓3钱,陈皮1钱,白芍3钱,炒栀子1钱,羌活5分。

  【功能主治】春温。春月伤风4-5日,身热恶风,头项强,胁下满,手足温,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11

  《辨证录》卷五: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柴胡2钱,白芍5钱,当归3钱,白术5分,甘草1钱,茯神3钱,陈皮5分,肉桂1钱。

  【功能主治】春月伤风,手足逆冷,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脉紧。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逍遥散原是和解肝经之神药,得肉桂则直入肝中,以扫荡其寒风。阳和既回,而大地皆阳春矣,何郁滞之气上阻心而下克脾胃哉!脾胃有升腾之气,草木更为敷荣,断不致有遏抑摧残之势矣。

  【摘录】《辨证录》卷五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12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术(炒)、白芍(炒)、薄荷、陈皮、甘草、柴胡、白茯苓、当归、白扁豆(炒)、砂仁、木香、黄芩。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体虚,不便行利导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13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术8分(炒),白芍8分(炒),当归8分,白茯苓8分,柴胡5分,薄荷5分,陈皮6分,白扁豆1钱(炒),甘草6分,神曲1钱(炒),麦芽8分(炒)。

  【功能主治】小儿脾疳。因乳食不调,饥饱不一,或一切病后,亏损气血,以致时热时冷,或大便非结即泻,面黄肌瘦,肚大夜热。

  【用法用量】兼服健脾肥儿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14

  《得效》卷十五: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逍遥散加远志(去心)1钱,桃仁(去皮尖)1钱,苏木1钱,红花1钱。

  【功能主治】癫疾。荣血迷于心包,歌唱无时,逾墙上屋。

  【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服。

  【摘录】《得效》卷十五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15

  《医略六书》卷十八: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软柴胡5分,白芍药1钱半(酒炒),冬白术1钱半(炒),当归身2钱,白茯苓2钱(去木),粉甘草5分,钩藤钩5钱,忍冬藤3钱,山栀、丹皮。

  【功能主治】女子血虚火旺,经闭潮热;男子阴虚木旺,脉弦虚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八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16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柴胡6钱(盐水炒),白芍2两(炒),白术1两半(制),当归3两,茯苓1两,炙草4钱,山栀2两(炒),丹皮1两半,蛤壳3两(生研)。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阴痒,脉弦虚数。

  【用法用量】白雷丸3钱,煎汤调下3钱。

  【各家论述】蛤壳生研,利少阴之湿热;柴胡盐制,解肝胆之虚阳;当归养血荣经;白芍敛阴和血;白术培土制湿;茯苓渗湿和脾;丹皮凉血以清相火;山栀降热以清湿火;炙甘草以缓中和胃也。白雷丸汤调下,取其清热杀虫,使热化虫消则湿亦得泄而津血四布,肝脾无不皆受其荫,岂有湿热下注以成阴痒之疴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17

  《杂病源流犀烛》卷八: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芍1钱2分,白术1钱2分,地骨皮1钱,知母1钱,当归1钱,茯苓8分,麦冬8分,生地8分,山栀5分,黄柏5分,桔梗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血病,女子不月;妇人痫证;胁连胸腹胀痛;妇人阴缩,阴户急,痛引入小腹;阴冷而内热寒热,经候不调;妇人便毒,于两拗肿痛,腹内有块,不时上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八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18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丹皮1钱半,白术1钱半,当归1钱,赤芍1钱,桃仁1钱,贝母1钱,山栀8分,黄芩8分,桔梗7分,青皮5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脾家蓄热,痰涎夹血。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19

  《一盘珠》卷五: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白术、白芍、白苓、柴胡、香附、丹皮、甘草、薄荷、黄芩、夏枯、天葵。

  【功能主治】女子月经不调,而成瘰疬者。

  【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煎服。

  经闭,加红花、三棱。

  【摘录】《一盘珠》卷五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20

  《幼科直言》卷四: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术(炒)、白芍(炒)、白茯苓、陈皮、当归、甘草、薄荷、柴胡。

  【功能主治】小儿疟在5-7次后,人虽虚而多热,其体势在不可截,不可消,不可补者。

  【用法用量】或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21

  《外科大成》卷二: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1钱,白芍1钱,白术1钱,茯苓1钱,柴胡1钱,薄荷5分,甘草6分,丹皮7分,香附8分。

  【功能主治】妇人血虚,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并室女血弱,荣卫不调,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寒热如疟,脐腹作痛。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远温服。

  有热,加黄芩5分,生姜3片,红枣2枚。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22

  《妇科玉尺》卷六: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知母、地骨皮、山栀、黄柏、桔梗、麦冬、生地。

  【功能主治】妇女虚劳。

  【摘录】《妇科玉尺》卷六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23

  《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上引《大全》: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黄芩、半夏、白芷、陈皮、桔梗。

  【功能主治】肝郁气滞;或口舌生疮;或耳内作痛;或乳痈、乳痰等。

  【摘录】《疡科心得集·方汇》卷上引《大全》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24

  《活幼心法》卷八: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术(米泔水浸,炒)、白芍(酒炒)、薄荷叶、白茯苓、当归身、牡丹皮、陈皮、柴胡、麦门冬、甘草、干葛。

  【功能主治】病后瘦弱,唇白气虚,感时气出痧疹者;或体虚瘦弱,痧出白色,少红活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活幼心法》卷八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25

  《女科指掌》卷一: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柴胡、香附、甘草、丹皮、山栀、薄荷。

  【功能主治】因郁怒伤肝所致白浊白淫,往来寒热,胁痛心烦,面带青,口苦,脉弦,小便数。

  【摘录】《女科指掌》卷一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26

  《治疹全书》卷下: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柴胡、黄芩、薄荷、连翘、白芍、当归、茯苓、甘草、丹皮、生地。

  【功能主治】清热养血。主先经后疹。妇人月事后5-6日,发热见疹,血室空虚,热邪乘虚入内,重则妄见妄闻,如见鬼祟,昼时了了,夜时谵语,轻则常发夜热,变成疹怯。

  【用法用量】上为散服。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27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银州柴胡1钱,当归2钱,生白芍2钱,白术1钱,茯苓1钱,炙甘草5分,煨姜3片,薄荷1分,霜桑叶2钱。

  【制法】上为末,分为10服。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升发脾胃清阳,清肝明目。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鲜荷叶半张煎汤冲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28

  《胎产秘书》卷上: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2钱,白术2钱,柴胡1钱,白芍1钱,丹皮7分,茯苓7分,栀子7分,生甘草8分,灯心7茎。

  【功能主治】妊娠小便中带血。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29

  《妇科玉尺》卷二: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1钱,柴胡1钱,白术1钱,白芍1钱,茯苓1钱,炙草5分,薄荷7叶,山栀、生地、白茅根。

  【功能主治】初次产育,产门肿胀,或焮痛不闭。

  【摘录】《妇科玉尺》卷二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30

  《慈幼心传》卷下: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甘草、芍药、茯苓、白术、柴胡、丹皮、栀子、漏芦。

  【功能主治】乳母情欲郁火或厚味积热传儿,小儿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子、母并服。

  【摘录】《慈幼心传》卷下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31

  《辨证录》卷三: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芍1两,柴胡2钱,当归1两,甘草1钱,陈皮1钱,茯神3钱,白术5钱,炒栀子1钱,天花粉2钱,枳壳5分,丹皮2钱。

  【功能主治】妇人因怒发热,肝气横逆,火盛血亏,经来之时,两耳出脓,两太阳作痛,乳房胀闷,寒热往来,小便不利,脐下满筑。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乃平肝之圣药,亦解怒之神剂也。补血而无阻滞之忧,退火而更鲜寒凉之惧。不必治肾,而治肾已包于其中;不必通膀胱,而通膀胱已统乎其内。

  【摘录】《辨证录》卷三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32

  《一草亭》: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大当归(酒洗)1钱,白芍药(酒炒)1钱,白茯神(去皮)1钱,白术(土炒)1钱,北柴胡(炒)1钱,牡丹皮1钱,苏薄荷3分,甘草3分,川黄连3分(用吴茱萸煎汤拌炒)。

  【功能主治】妇人郁怒伤肝,眼目赤涩昏暗,及血虚发热,口干自汗,月经不调,腹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一草亭》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33

  《济阳纲目》卷四十五: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1钱,芍药(酒炒)1钱,白术1钱,茯苓1钱,甘草(炙)1钱,柴胡1钱,牡丹皮5分,山栀子(炒)5分,钩藤钩5分。

  【功能主治】肝火亡血,手足瘈疭,及血虚有热。遍身瘙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加生姜3片,薄荷少许,水煎,食远或临卧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四十五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34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柴胡2钱,白芍5钱,当归3钱,陈皮5钱,甘草1钱,白术3钱,茯神3钱,人参1钱,川芎1钱,瓜蒌3钱,半夏3钱。

  【功能主治】乳悬。肝气不舒,痰气郁结,乳内忽大如桃,不觉痛痒,色亦不赤,身体发热,形渐瘦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三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35

  《幼科直言》卷二: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术(炒)、白芍(炒)、白茯苓、丹皮、石斛、当归、柴胡、薄荷、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舒和气血,调畅营卫。主痘之前后,不可补。不可凉,似虚非虚之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二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36

  《仙拈集》卷三: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5钱,白术5钱,白芍1钱,茯苓1钱,麦冬8分,柴胡5分,砂仁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妇女月水不调,发热体倦,头疼口干,脐疼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仙拈集》卷三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37

  《幼科直言》卷六: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芍8分(炒),白术8分(炒),陈皮6分,甘草6分,当归8分,白茯苓8分,薄荷6分,黄芩1钱(炒),僵蚕1钱(炒),柴胡6分。

  【功能主治】白虎历节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六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38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术(炒)、白芍(炒)、白茯苓、当归、薄荷、柴胡、陈皮、甘草、家芡实、丹皮、白莲须。

  【功能主治】小儿淋症不痛者;或久淋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加味逍遥散的不同处方39

  《治痘全书》卷十三:加味逍遥散

  【药方名称】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大枣、柴胡、甘草、丹皮、栀子仁。

  【功能主治】痘疮气血虚,稍稍有火,气血不匀调者。

  【用法用量】上为散服。

  【各家论述】气虚不和,故用茯苓、白术、甘草;血虚不和,故用当归、芍药;至柴胡,正所以调和半表半里之气血也;血有热,非丹皮不可;气有热,非山栀不可。玩此乃八物汤之变者,非逍遥而何?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三

查看详情

开郁种玉汤

  开郁种玉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白芍(酒炒)30克、香附(酒炒)9克、当归(酒洗)15克、白术(土炒)15克、丹皮(酒洗)9克、茯苓(去皮)9克、花粉6克。

  加减:如胸胁胀满甚者,去白术,加青皮、玫瑰花舒郁。梦多而睡眠不安者,加炒枣仁、夜交藤以益肝宁神。乳胀有块,酌加王不留行、橘叶、橘核。乳房胀痛有灼热感或触痛者,加蒲公英。若气滞而有瘀血者,可见小腹痛胀,经期或劳累后加重,痛时拒按,则瘀汤(方见《痛经》去干姜、肉桂,加丹参、香附、桂枝。

  开郁种玉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妇人肝气郁结所致的不孕症。

查看详情

白芍甘草汤

  白芍甘草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白芍1两(醋炒),甘草3钱。

  白芍甘草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胃气痛,证属阴虚血燥,肝气妄动,木克土者。其痛在脐腹以上,胸膈之间,时作时愈,愈则安然无恙,偶有拂逆,则复作。

查看详情

七白散

  七白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白蔹、白术、白牵牛、白芍药、白僵蚕、白芷、白附子,共研末洗面用。

  七白散的功效主治

  主治:面肤黯斑、青春痘、美白。

查看详情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又和阴。

  方义:此方所治之痞,是小柴胡汤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所致。治疗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为主。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中气虚弱,寒热错杂,故为痞证。脾气主升,肝气主降,升降失常,故见呕吐,肠鸣下利。

  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故为君药;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邪热消痞,故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半夏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湿热蕴结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半夏泻心汤的功效作用

  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运用:本方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临床应用以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为辨证要点。

  半夏泻心汤的禁忌

  本方主治虚实互结证。若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宜使用。

  半夏泻心汤的文献摘要

  1、吴昆《医方考》卷1:“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变而成否,故曰痞。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泻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

  2、《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查看详情

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生姜12克(切),甘草9克(炙),人参9克,干姜3克,黄芩9克,半夏9克(洗),黄连3克,大枣12枚(擘)。

  用法:上八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生姜泻心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主治:伤寒汗后,胃阳虚弱,水饮内停,心下痞硬,肠鸣下利;妊娠恶阻,噤口痢。现用于胃下垂、胃扩张、慢性胃炎等属胃阳虚弱,水饮内停者。

查看详情

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方义:方中甘草以补中益脾胃,使脾胃之气复职,既生化气血,又主持其功能。黄连、黄芩清热燥湿,使脾胃不为湿热所肆虐。半夏、干姜以宣畅中焦气机,使湿热之邪无内居之机。人参、大枣以补中益气,与甘草相用,以治病扶正驱邪,正气得复,不为邪虐,然则诸症罢,诸药相合,以达苦寒泻邪而不峻,辛温温通而不散正气,甘药补而有序以和中固本。

  甘草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甘草12克(炙),黄芩9克,半夏12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干姜9克,人参9克。

  用法:上七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甘草泻心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虚和中,泄热消痞。

  主治:中虚湿热痞利重症,心下痞硬,但以满为主,下利日数十行,腹中雷鸣,干呕,少气,心烦不得安。

查看详情

黄连汤

  黄连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黄连(去须)1两,干姜(炮)半两,艾叶(炒)半两,乌梅肉3枚。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2钱匕,以水8分1盏,煎,去滓取3分,空腹温服。

  黄连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小儿赤白痢,腹痛。

  黄连汤的不同处方1

  【组成】黄连(去须)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药子1分,吴蓝叶1分,栀子仁2枚,犀角屑1分。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主治】小儿血痢无度。

  【用法】上为粗末。1-2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分温2服,食前服,1日2次。

  黄连汤的不同处方2

  【组成】黄连2两(去须),甘草2两,苦参5两,柳枝并叶1握。

  【来源】《圣惠》卷九十。

  【主治】小儿头面身体生疮,出黄脓水。

  【用法】上锉细,和匀。每用3两,以水5升,煮至3升,去滓,看冷热洗浴。即愈。

  黄连汤的不同处方3

  【组成】黄连(去须为末)1字,乳香(研)1字,灯心5茎,杏仁5枚(去皮尖双仁,细研),大枣2枚(擘,去核),龙胆(为末)1钱,腻粉半钱匕。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

  【主治】肝经积热上攻,眼目赤肿疼痛。

  【用法】用水2盏,同煎至半盏,临卧时洗之。

查看详情

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大黄12克,黄连6克,黄芩6克,附子10克(炮,别煮取汁)。

  用法:以麻沸汤4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附子泻心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经回阳,泄热消痞。

  主治:治阳虚于外,热结于胃。心下痞满,而复恶寒、汗出者。

  附子泻心汤的各家论述

  1.《古方选注》:用三黄彻三焦而泻热,即用附子彻上下以温经。三黄用麻沸汤渍,附子别煮汁,是取三黄之气轻,附子之力重,其义仍在乎救亡阳也。

  2.《伤寒贯珠集》:按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若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已之苦心,然使无法以制之,鲜不混而无功矣。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

  3.《伤寒论译释》:此汤治上热下寒之证,确乎有理,三黄略浸即绞去滓,但取轻清之气,以去上焦之热,附子煮取浓汁,以治下焦之寒,是上用凉而下用温,上行泻而下行补,泻其轻而补其重,制度之妙,全在神明运用之中,是必阳热结于上,阴寒结于下用之,乃为的对。若阴气上逆之痞证,不可用也。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