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百科/祛暑剂
清络饮

  清络饮的组成、用法

  组成:鲜荷叶边6克,鲜银花6克,西瓜翠衣6克,鲜扁豆花1枝,丝瓜皮6克,鲜竹叶心6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或煎汤代茶,预防暑病。

  清络饮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透暑热。

  主治:治暑温经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未解者;或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

  清络饮的禁忌

  本方甘凉气清走上,对暑热挟湿,暑湿下注这不宜使用。

查看详情

香薷散

  香薷散的方歌方义

  方歌: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化湿阻。

  方义:本证多由暑月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治疗以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为主。外感寒邪,腠理闭塞,故见恶寒发热、头痛头重、脉浮等表症。饮食生冷,湿伤脾胃,气机不畅,故见胸闷泛恶、四肢倦怠,甚或腹痛吐泻。

  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李时珍称其“犹冬月之麻黄”,为君药;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燥湿行滞,为臣药;更用甘平之扁豆以消暑和中,兼能化湿,为佐使药。

  香薷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香薷500g,白扁豆250g,厚朴25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不拘时候。

  加减:若兼内热者,加黄连以清热;湿盛于里者,加茯苓、甘草以利湿和中;素体脾虚,中气不足者,加人参、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燥湿。

  香薷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运用:本方用于阴暑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热,无汗,腹痛吐泻,舌苔白腻,脉浮为辨证要点。

  香薷散的禁忌

  若属表虚有汗或中暑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者,不宜使用。

  香薷散的附方

  组成

  香薷、银花、厚朴、扁豆花、连翘。

  用量

  香薷6g,厚朴6g,扁豆花9g,连翘6g,银花9g。

  用法

  水煎服。水五杯,煮取两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

  功用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主治

  暑温初起,复感风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心烦面赤,口渴,苔白,脉右洪大左反小者。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香薷散与新加香薷饮,两者均以辛温之香薷、厚朴祛暑解表,散寒化湿。但香薷散药性偏温,主治暑令感寒夹湿之证,必见恶寒无汗者;而新加香薷饮则药性偏凉,主治暑温兼湿,虽亦恶寒无汗,但有口渴面赤。

查看详情

六一散

  六一散的方歌方义

  方义:方中滑石味淡性寒,质重而滑,淡能渗湿,寒能清热,重能下降,滑能利窍,故能上清水源,下利膀胱水道,除三焦内蕴之热,使从小便而出,以解暑湿之邪;少佐甘草和其中气,并可缓和滑石寒之性。二药相配,共奏清暑利湿之效。

  六一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滑石粉600g,甘草100g。以上二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滑石粉混匀,过筛,即得。

  用法: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g,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

  六一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内服用于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治痱子刺痒。

  六一散的禁忌

  1、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外用时用毕洗手,切勿接触眼睛,皮肤破溃处禁用。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三天后症状无缓解,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在服用其他药物,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六一散附方

  1、治皮肤划痕症:内服六一散,每次9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可同时外用六一散涂搽患处,每日2次。

  2、治小儿夏季热:取六一散8克,水煎分2~3次服,3天为1个疗程。

  3、治泌尿系结石:六一散10克,金钱草、威灵仙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4、治慢性前列腺炎:六一散、丹参各20克,柴胡9克,扁蓄、瞿麦各15克,车前子30克,水煎服,15天为1个疗程。

查看详情

益元散

  益元散的方歌方义

  方义:方中滑石为君药,其味甘淡性寒,质重而滑,淡能渗湿,寒能清热,滑能利窍,既能清心解暑热,又能渗湿利小便。甘草味甘性平,能益气和中泻火,与滑石配伍,使小便利而津液不伤,且可防滑石之寒滑重坠以伐胃。朱砂甘寒,有毒,归心经,寒能清热,重能镇怯,镇心安神。三药配用,共奏清暑利湿之功。

  益元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滑石600g,甘草100g,朱砂30g。以上三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用法:调服或煎服,一次6g,一日1~2次。

  益元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欢,小便短赤。

  益元散的禁忌

  孕妇忌服。

查看详情

碧玉散

  碧玉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滑石180克,甘草30克,青黛适量。前二味为细末,加青黛至药末呈碧青色。

  用法:每服9克,加蜜少许,温水或新汲水调下,每日三次。

  碧玉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祛暑清热。

  主治:主夏伤暑热,身热吐泻,下痢赤白,癃闭淋痛;或兼见目赤咽痛,口舌生疮者。

  碧玉散的禁忌

  1、饮食宜清淡。

  2、孕妇慎用。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应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婴幼儿、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用三天后症状无缓解,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查看详情

鸡苏散

   鸡苏散处方一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甘草(炙)30克,桂府腻白滑石180克,薄荷叶(末)7.5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中暑,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泻痢热疟,霍乱吐泻,酒食中毒,石淋;产后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上药为细末,每服9克,蜜少许,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日三服。欲冷饮者,新汲水调服。

  【摘录】《宜明论方》卷十。

  鸡苏散处方二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鸡苏叶、黄耆(去芦)、生地黄(洗)、阿胶(蛤粉炒)、白茅根各30克,桔梗(去芦)、麦门冬(去心)、蒲黄(炒)、贝母(去心)、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劳伤肺经,唾内有血,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鸡苏散处方三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鸡苏叶1两,黄耆半两(锉),羚羊角屑半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刺蓟1两,茜根1两,生干地黄1两,麦门冬3分(去心),黄芩3分,当归3分,伏龙肝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吐血,心烦昏闷。

  【用法用量】方中茜根,《准绳·类方》作“葛根”。

  【摘录】《圣惠》卷七十。

  鸡苏散处方四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鸡苏3两,防风(去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水调下。更以鸡苏叶于新水内揉软,纳鼻窍,血即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鸡苏散处方五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鸡苏1两,甘遂半两(煨令黄),滑石1两,葵子1两,瞿麦1两,桑根白皮1两(锉),防葵1两,榆白皮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心腹妨闷,上气喘急,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鸡苏散处方六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辰砂益元散加薄荷少许。

  【功能主治】清肺热。主暑月小便不利。

  【摘录】《麻科活人》卷三。

  鸡苏散处方七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鸡苏茎叶1两,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1两(汤浸,洗7遍去滑),桔梗1两(去芦头),生干地黄2两,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肺脏壅热,痰唾内有血,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鸡苏散处方八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鸡苏1两,葵子2两,石膏2两,生干地黄3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血淋不绝。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鸡苏散处方九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鸡苏茎叶1两,黄蓍1两(锉),甘草1两(生用),干姜半两(炮裂,锉),艾叶半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劳伤,或饱食气逆,致卒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赤马通汁1合,搅令匀,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鸡苏散处方十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鸡苏叶1两,黄芩1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阿胶2两,伏龙肝2两,刺蓟1两,生地黄1两,黄耆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损气逆,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竹茹弹子大,水煎服。

  【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鸡苏散处方十一

  【药方名称】鸡苏散

  【别名】生料鸡苏散

  【处方】鸡苏叶1两,黄耆(去芦)1两,生地黄(洗)1两,阿胶(蛤粉炒)1两,白茅根1两,桔梗(去芦)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蒲黄(炒)半两,贝母(去心)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伤劳肺经,唾内有血,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生料鸡苏散(《医学纲目》卷十七)。《得效》有桑白皮半两,大枣一枚。

  【摘录】《济生》卷二。

  鸡苏散处方十二

  【药方名称】鸡苏散

  【别名】鸡苏散煎

  【处方】鸡苏叶1两,当归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1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伏龙肝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虚损,气逆,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鸡苏散煎(《医统》卷八十三)。

  【摘录】《圣惠》卷七十。

  鸡苏散处方十三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鸡苏茎叶1两,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大腹皮3分(锉),芎?3分,苎麻根半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疒丂)刺痛,气胀,胎不安稳。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鸡苏散处方十四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鸡苏、木贼、荆芥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字,以茶清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五。

  鸡苏散处方十五

  【药方名称】鸡苏散

  【处方】蒲黄、茅根、薄荷、黄耆、鸡苏、贝母、麦冬、阿胶、栀子、甘草、桔梗、生地。

  【功能主治】劳伤肺嗽,痰涎有血。

  【用法用量】加生姜为引。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鸡苏散处方十六

  【药方名称】鸡苏散

  【别名】鸡苏饮

  【处方】鸡苏叶2两,滑石3两,刺蓟根1两(锉),木通2两(锉),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淋。

  【用法用量】鸡苏饮(《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查看详情

桂苓甘露散

  桂苓甘露散的方歌方义

  方歌:桂苓甘露猪苓膏,术泽寒水滑石草,清暑化气又利湿,发热烦渴吐泻消。

  方义:本证多由暑热内侵,水湿内停所致,治疗以清暑解热,化气利湿为主。暑热内侵,故发热头痛;热盛伤津,烦渴引饮;湿盛于里,膀胱气化不利,故见小便不利;暑湿内盛,内伤脾肺,升降失司,清浊相干,故见霍乱吐下。

  方中滑石清解暑热,利水渗湿,故为君药;石膏、寒水石清暑解热,为臣药;猪苓、茯苓、泽泻以利水祛湿;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官桂助下焦气化,使湿从下焦而出,上无味均为佐药。甘草益气调药,清利而不伤正,为佐药。

  桂苓甘露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茯苓(去皮)、泽泻各30g,甘草(炙)、石膏、寒水石各60g,白术、官桂(去皮)、猪苓各15g,滑石120g。

  用法:上药研末。每服9克,温汤调下,生姜汤尤良。小儿每服3克。

  加减:如暑热较轻,去石膏、寒水石,加西瓜翠衣、芦根、竹叶;若水湿中阻,呕恶腹胀者,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若水泻暴注可去猪苓,加人参、藿香、葛根、木香等。

  桂苓甘露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主治:暑湿证。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

  运用:本方用于暑湿证。临床应用以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及霍乱吐下为辨证要点。

  桂苓甘露散的禁忌

  本方是六一散合五苓散,再加石膏、寒水石而成,清暑利湿之力较大,宜于暑湿俱盛者,证情较重者。伤暑轻证,或汗泻过多,气液大伤,均不宜使用此方。

查看详情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的方歌方义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方义:本证多由暑热伤津所致,治疗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

  方中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

  清暑益气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用法:上药㕮咀。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加减:若暑热较高,可加石膏以清热解暑;暑热夹湿、苔白腻者,可去阴柔之麦冬、石斛、知母,加藿香、六一散等,以增强祛湿之功;黄连味苦质燥,若暑热不盛者可去之;用于小儿夏季发热者,可去黄连、知母,加白薇、地骨皮等。

  清暑益气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运用:本方用于暑热气津两伤证,临床应用以身热多汗,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清暑益气汤的禁忌

  本方因有滋腻之品,故暑病夹湿者不宜使用。

  清暑益气汤附方

  组成

  黄芪、苍术、升麻各6g,人参、炒神曲、橘皮、白术各3g,麦冬、当归身、炙甘草各2g,青皮1.5g,黄柏2g。

  功用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主治

  平素气虚,又受暑湿,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者。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两方同名,均有清暑益气的作用,主治暑病兼气虚之证。但《温热经纬》之清暑益气汤于清暑益气之外,重在养阴生津(用石斛、麦冬),宜于暑热伤津耗气之证。《脾胃论》之清暑益气汤清暑生津之力稍逊,但重于健脾燥湿,用治元气本虚,伤于暑湿证。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