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百科/祛痰剂
二陈汤

  二陈汤的方歌方义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成,理气和中兼燥湿,一切痰饮此方珍。

  方义: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留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二陈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15g,白茯苓9g,甘草(炙)4.5g。

  用法:上药㕮咀,每服12g,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加减: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之力;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治寒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熄风;治食痰,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治郁痰,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治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二陈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运用: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二陈汤的禁忌

  因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查看详情

乳疬可以治愈吗

导痰汤

  导痰汤的方歌方义

  方义:方中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枳实下气行痰,共为君药;半夏功专燥湿祛痰,橘红下气消痰,均为臣药,辅助君药加强豁痰顺气之力;茯苓渗湿,甘草和中,为佐使药。全方共奏燥湿化痰,行气开郁之功。气顺则痰自下降,晕厥可除,痞胀得消。

  导痰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半夏(汤泡七次)120克,天南星(炮,去皮)、橘红、枳实(去瓤,麸炒)、赤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导痰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燥湿豁痰,行气开郁。

  主治:主痰涎壅盛,头目眩晕;或痰饮留积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喘急痰嗽,涕唾稠粘,坐卧不安,不思饮食。

  导痰汤的不同处方

  《女科切要》卷二: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半夏、南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肥白,痰闭子宫,月信准而不受胎,经来腹不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女科切要》卷二

  《寿世保元》卷三: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陈皮2钱,半夏(姜炒)2钱,白茯苓(去皮)3钱,白术1钱5分(去芦),香附2钱,青皮(去瓤)2钱,黄芩(炒)2钱,瓜蒌仁3钱,砂仁8分,黄连(姜炒)2钱,甘草8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嗳气声闻于外,胸膈闷,舌黑、因气有痰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旋覆花、半夏、陈皮、荆芥、五味子、前胡、白芍药、杏仁、桔梗、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准信,痰闭子宫,不能受胎,其人肥白,腹不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治痧要略》: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僵蚕1钱,瓜蒌1钱,牛蒡子1钱,陈皮8分,银花8分,薄荷5分,泽泻5分。

  【功能主治】痧因痰壅不降者。

  【用法用量】水煎,微冷服。

  【摘录】《治痧要略》

  《嵩崖尊生》卷七: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半夏4钱,南星1钱,枳实1钱,赤苓1钱,橘红1钱,炙草5分,竹沥1盏,姜汁3茶匙。

  【功能主治】痰厥暴不知人,类于卒中,但未卒仆,喉中痰潮如曳锯声。

  【用法用量】先用瓜蒂(炒)、赤小豆(煮)等分,温浆送下,探吐其痰,随用本方。

  【摘录】《嵩崖尊生》卷七

  《仙拈集》卷二: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南星1钱,半夏1钱,陈皮1钱,茯苓1钱,瓜蒌仁1钱,枳实1钱,桔梗1钱,山栀1钱,黄芩1钱,黄连1钱,甘草2分,木香(另研)2分,辰砂2分。

  【功能主治】痫,痰壅。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木香用量原缺。

  【摘录】《仙拈集》卷二

  《性病》: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黄连2钱,白术1钱半,陈皮1钱,滑石1钱,黄芩半钱,木通3分,桃仁12个,甘草(炙)少许。

  【功能主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气攻胸膈,躯体肥满而有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性病》

  《杏苑》卷四: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神曲2钱,枳实2钱,大黄2钱。

  【功能主治】消宿食,下郁积。主过食伤脾,健运无力,致食不得消化,郁于肠胃之间,而为泄泻。

  【用法用量】上先以水煎,临熟下大黄滚1-2沸,空心服。如利之后,以人参、白术等剂补之。

  【各家论述】用神曲快脾消宿食,枳实消郁滞,大黄下肠胃中之宿滞,此乃通因通用之义也。

  【摘录】《杏苑》卷四

  《脉因症治》卷二: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台芎2两,香附8两,陈皮1两,苏叶1两,干姜1两。

  【功能主治】痰注胁痛。

  【摘录】《脉因症治》卷二

  《百一》卷五引费达可方: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白茯苓、桂心、半夏(汤洗10次)、干生姜、橘红、枳壳(炒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煎至7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百一》卷五引费达可方

  《传信适用方》卷一引皇甫坦方: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半夏4两(汤洗7次),天南星1两(细切,姜汁浸),枳实(去瓤)1两,橘红,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痰凝气滞,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痰嗽喘急,不思饮食,以及头晕,不寐,短气,谵语,中风,痰厥,痰呃。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2盏,生姜10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引皇甫坦方

  《一盘珠》卷八: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雄黄3分,贝母3分,陈皮3分,茯苓3分,桔梗3分,北细辛3分,菖蒲3分,瓜蒌3分,薄荷3分,蝉退3分,天麻3分,郁金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五痫初起轻者。

  【用法用量】竹沥、姜汁为引,水煎服。

  【摘录】《一盘珠》卷八

  《症因脉治》卷四: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半夏、南星、橘红、枳壳、甘草、赤茯苓、海石、生姜。

  【功能主治】痰积泄泻,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应下者,加大黄或玄明粉。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马培之医案》: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制半夏1钱半,陈皮1钱,木香4分,当归2钱,独活1钱,五加皮1钱半,生白术1钱半,淮牛膝1钱半,川芎8分,竹茹8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湿痰攻注背俞,脊驼作痛.脉小滑者。

  【摘录】《马培之医案》

查看详情

涤痰汤

  涤痰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南星(姜制,二钱半),半夏(汤洗七次,二钱半),枳实(麸炒,二钱),茯苓(去皮,二钱),橘红(一钱半),石菖蒲(一钱),人参(一钱),竹茹(七分),甘草(半钱)。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后服。

  涤痰汤的功用主治

  主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涤痰汤的不同处方

  《奇效良方》卷一:涤痰汤

  【药方名称】涤痰汤

  【处方】南星(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2.5克,枳实(麸炒)、茯苓(去皮)各6克 橘红4.5克,石菖蒲、人参各3克,竹茹2.1克、甘草1.5克。

  【制法】上作一服。

  【功能主治】豁痰开窍。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一

  《金鉴》卷四十五:涤痰汤

  【药方名称】涤痰汤

  【处方】当归1两,茯苓4两,川芎7钱5分,白芍药1两,白术(土炒)1两,半夏(制)1两,香附米1两,陈皮1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妇人肥盛,不孕,以身中有脂膜闭塞子宫也。

  【用法用量】上作10帖。每帖加生姜3片,水煎,送服涤痰丸。

  【摘录】《金鉴》卷四十五

  《寒温条辩》卷五:涤痰汤

  【药方名称】涤痰汤

  【处方】栝楼(捣烂)5钱,胆星2钱,半夏2钱,橘红1钱5分,茯苓1钱,枳实(麸炒)1钱,黄芩1钱,黄连1钱,石菖蒲1钱,竹茹1钱,甘草(炙)5分,生姜3钱。

  【功能主治】膈间痰闭,呃逆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痰闭呃甚者,用白矾1两,水2钟,煎1钟,入蜜3匙,少煎,温服即吐;如不吐,饮热水1小盏,未有不吐者,吐后呃即止。

  【摘录】《寒温条辩》卷五

  《麻症集成》卷四:涤痰汤

  【药方名称】涤痰汤

  【处方】竹黄、明麻、枳实、橘红、胆星、菖蒲、竹茹、甘草。

  【功能主治】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

  【摘录】《麻症集成》卷四

查看详情

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6克,熟地9~15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7片,煎至280或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加减: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者,加白芥子2.1~2.8克;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1.5~2.1克;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3~6克。

  金水六君煎的功用主治

  功用:养阴化痰。

  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喘逆多痰。痰带咸味,或咽干口燥,自觉口咸,舌质红,苔白滑或薄腻。

  金水六君煎的不同处方

  《一盘珠》卷四:金水六君煎

  【药方名称】金水六君煎

  【处方】熟地4钱,当归4钱,白苓3钱,半夏、陈皮、甘草、核桃。

  【功能主治】夜咳不愈。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以下四药用量原缺。

  【摘录】《一盘珠》卷四

查看详情

温胆汤

  温胆汤

  方歌: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方义: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温胆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60g,陈皮90g,甘草(炙)30g,茯苓45g。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加减:若心热烦甚者,加黄连、山栀、豆豉以清热除烦;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以重镇定惊;呕吐呃逆者,酌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眩晕,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温胆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运用: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运用: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查看详情

赭决九味汤

  赭决九味汤用法用量

  组成: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赭决九味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益气化痰。

  主治:主气虚痰浊阻滞。

查看详情

枣子绿矾丸

  枣子绿矾丸用法用量

  组成:针砂、绿矾(炒)、苍术(米泔制)、厚朴(姜炒)、陈皮、神曲(炒)各30克,甘草15克。

  用法:共研细末,枣肉为丸,或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后用米汤送下。

  枣子绿矾丸的功用主治

  主治:黄疸胖病。

  枣子绿矾丸的禁忌

  服药期间,忌食荞麦、羊肉、母猪肉。

查看详情

十味温胆汤

  十味温胆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枳实(去瓤,切,麸炒)、陈皮(去白)各90克,白茯苓(去皮)45克,酸枣仁(微炒)、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北五味子、熟地黄(切,酒炒)、条参各30克,粉草15克。

  用法: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时服。

  十味温胆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益气养血,化痰宁心。

  主治:心虚胆怯,痰浊内扰证。触事易惊,惊悸不眠,夜多噩梦,短气自汗,耳鸣目眩,四肢浮肿,饮食无味,胸中烦闷,坐卧不安,舌淡苔腻,脉沉缓。

查看详情

茯苓丸

  茯苓丸

  方歌: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方义:本方原治臂痛,系因痰停中脘,上攻于臂所致。四肢皆禀气于脾,脾湿生痰,痰饮流于四肢,故见四肢疼痛,甚则浮肿。《是斋百一选方》云:“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此证切不可以风湿论治,误用风药,非但贻误病机,且可徒伤正气,唯以燥湿行气化痰之法为宜。

  方中半夏为君,燥湿化痰,和中化浊。茯苓健脾渗湿,与君药相配,既可消既成之痰,又绝生痰之路,为臣药。枳壳理气宽中,使气顺则痰消;然痰伏中脘,流注肢节,非一般化痰药所能及,故而加入味咸而苦之风化硝,取其软坚润下,既荡涤中脘之伏痰,又助消融四肢之流痰;更以姜汁糊丸,不但取其制半夏之毒,又可化痰散结,共为佐使药。

  茯苓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茯苓30g,枳壳(麸炒去瓢)15g,半夏30g,风化朴硝3g。

  用法:姜汁糊丸,每服6g,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加人生姜,水煎服,其中风化朴硝宜冲服,剂量按原方比例酌定。(原方上四味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

  加减用于臂痛或肢节肿痛,可加通络活血之品。如桑枝、地龙等。用治咳嗽痰稠时,可酌加海蛤、瓜蒌等。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舌苔白腻,脉弦滑属湿痰沉伏于肺者,也可应用本方加减治疗。

  茯苓丸的功用主治

  功用: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主治:痰流四肢之臂痛证。症见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运用:本法主治属湿痰为病。临床以两臂酸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茯苓丸的禁忌

  本方亦为燥湿化痰之剂,方中加入朴硝,则非一般化痰剂可比,不仅化痰之力较强,而且又能攻下痰结,可谓攻伐之剂,应中病即止。虚人慎用。

  茯苓丸的文献摘要

  1、《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燥湿,茯苓渗水,枳壳行气,化硝软坚,姜制半夏之毒而除痰,使痰行气通,臂痛自止矣。喻嘉言曰:痰药虽多,此方甚效。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罢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宜导痰汤加木香、姜黄各五分,轻者指迷茯苓丸,重者控涎丹,外有血虚不能荣筋而致臂痛,宜蠲痹四物汤,各半贴和服。”

  2、《成方便读》:“夫痰之为病,在腑者易治,在脏者难医,在络者更难搜剔。四肢者,皆禀气于脾,若脾病不能运化,则痰停中脘,充溢四肢,有自来矣。治之者,当乘其正气未虚之时而攻击之,使脘中之痰去而不留,然后脾复其健运之职,则络中之痰自可还之于腑,潜消默运,以成其功。故方中以半夏化其痰,茯苓行其湿,枳壳破其气,而以姜汁开之,芒硝下之。用法之周到,佐使之得宜,其痰有不去者乎?如病甚而络中之痰不除者,则可以控涎丹参酌用之可也。”

查看详情

苍附导痰丸

  苍附导痰丸

  方歌:苍附导痰陈皮苓,枳夏神曲草南星。

  苍附导痰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苍术(制)2两,香附(童便浸)2两。陈皮(去白)1两半,南星(炮,另制)1两,枳壳(麸炒)1两,半夏1两,川芎1两,滑石(飞)4两,白茯1两半,神曲(炒)1两。

  用法: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还可以自制袋泡茶,以上成分分别研成粗粉末,混合均匀,装入30个小包中,每天取1-2包用沸水冲泡,当茶喝。

  苍附导痰丸的功用主治

  主治:肥盛女人无子者。多囊、形盛多痰,气虚,至数月而经始行;形肥痰盛经闭;肥人气虚生痰多下白带。

  苍附导痰丸的不同处方

  【处方】苍术2两,香附2两,枳壳2两,陈皮1两5钱,茯苓1两5钱,胆星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姜汁和神曲为丸。

  【功能主治】形盛多痰,气虚,至数月而经始行;形肥痰盛经闭;肥人气虚生痰多下白带。

  【用法用量】淡姜汤送下。数月行经宜服苍附六君汤,兼服本方;肥人白带。多痰,直兼服柴术六君汤,兼服本方。

  【摘录】《叶氏女科》卷一

查看详情

启宫丸

  启宫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芎藭、 白术、 半夏曲、 香附各30克, 茯苓、 神曲各15克, 橘红、 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研末,以粥为丸。

  启宫丸的功用主治

  主治:治妇人体肥痰盛,子宫脂满,不能孕育者。(不孕)

查看详情

皂角化痰丸

  皂角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皂角(木白皮,酥炙)1两,白附子(炮)1两,半夏(汤洗7次)1两,天南星(炮)1两,白矾(枯)1两,赤茯苓(去皮)1两,人参1两,枳壳(炒)2两。

  用法:每服30丸,食后温水送下。

  皂角化痰丸的功用主治

  主治:劳风。

查看详情

散聚汤

  散聚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槟榔、当归各22克,陈皮、杏仁(麸炒,去皮、尖)、桂心各60克,茯苓、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脐)、川芎、枳壳(麸炒,去瓤)、厚朴(姜汁制)、吴茱萸(汤洗)各30克。

  用法:上药锉细。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散聚汤的功用主治

  主治:气机郁结,痰湿内阻,血行不畅,致生积聚,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绞痛,攻刺腰胁,上气室塞,喘咳满闷,小腹腆胀,大小便不利。

查看详情

三棱煎

  三棱煎的用法用量

  组成:三棱、蓬术各120克,青皮、半夏(汤洗七次)、麦蘖各90克。

  用法:上药用好醋1.2升煮干,焙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40丸,醋汤送下;治痰积,用姜汤送下。

  三棱煎的功用主治

  主治:妇人血症、血瘕、食积、痰滞。

查看详情

苦酒汤

  苦酒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半夏(砸碎)500克,醋2500毫升。

  用法:将醋、半夏入锅内浸泡24小时,煮沸捞弃半夏,加入苯甲酸钠(量按药液的0.5%加),过滤,分装100毫升瓶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

  苦酒汤的功效主治

  功用:燥湿化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主痰湿结聚,气血瘀滞。

查看详情

清气化痰丸

  清气化痰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酒黄芩100g,瓜蒌仁霜100g,半夏(制)150g,胆南星150g,陈皮100g,苦杏仁100g,枳实100g,茯苓100g。

  制服:以上八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用法: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小儿酌减。

  清气化痰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脘满闷。

  清气化痰丸的不同处方一

  《古今医鉴》卷四:清气化痰丸

  【药方名称】清气化痰丸

  【处方】天南星、半夏、白矾、牙皂(不锉)、生姜各60克,青皮(麸炒)15克,陈皮(去白)30克,枳实(麸炒)30克,白术30克,干葛15克,白茯苓30克,苏子(炒)30克,莱菔子(炒)30克,瓜蒌仁30克,黄连15克,黄芩24克,海粉21克,香附30克,神曲(炒)60克,麦芽(炒)60克,山楂肉30克。

  【制法】先将南星、半夏、牙皂、生姜用水浸一宿后,将星、夏、姜锉作粗片,入白矾同煮至南星无白点,去皂不用,余者晒干,与其他药共研细末。再入竹沥、姜汁调,蒸饼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热。治一切痰饮咳嗽,头晕目眩,胸膈痞闷,食积酒积,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后姜汤送下。气滞,加白豆蔻30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清气化痰丸的不同处方二

  《医方考》卷二:清气化痰丸

  【药方名称】清气化痰丸

  【处方】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茯苓各30克,胆南星、制半夏各45克。

  【制法】姜汁为丸,如椒目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肺。治热痰内结,咳嗽痰黄,稠厚胶粘,甚则气急呕恶胸膈痞满,小便黄赤。

  【用法用量】每服6~9克,不拘时用白开水送服。

  【摘录】《医方考》卷二

查看详情

清金降火汤

  清金降火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陈皮4.5克,半夏(泡)3克,茯苓3克,桔梗3克,枳壳(麸炒)3克,贝母(去心)3克,前胡3克,杏仁(去皮、尖)4.5克,黄芩(炒)3克,石膏3克,瓜蒌仁3克,甘草(炙)0.9克。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空腹临卧服。

  清金降火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泻火,止咳化痰。

  主治:肺胃火旺,咳嗽痰黄。

  清金降火汤的不同处方

  【来源】《绿槐堂疹症方论》。

  【组成】软柴胡1钱,生黄芩3钱,花粉2钱,瓜蒌仁(去油)3钱,生桑皮1钱,生山栀1钱,杏仁10粒,陈皮6分,苏子2钱。

  【主治】疹症出到指尖,天庭见红点者。

  【用法】水煎服。

查看详情

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

  方歌:小陷胸汤连夏萎,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

  方义: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气郁不通,故胃脘或心胸痞闷,按之则痛。治宜清热涤痰,宽胸散结。

  方中全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用时先煮,意在“以缓治上”;而通胸膈之痹。臣以黄连苦寒泄热除痞,半夏辛温化痰散结。

  小陷胸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黄连6g,半夏(洗)12g,瓜蒌(实大者)20g。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现代用法:先煮瓜蒌,后纳他药,水煎温服。

  加减:方中加入破气除痞之枳实,可提高疗效。若心胸闷痛者,加柴胡、桔梗、郁金、赤芍等以行气活血止痛;咳痰黄稠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胆南星、杏仁、贝母等以清润化痰。

  小陷胸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运用:本方为治疗痰热结胸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小陷胸汤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2.方论选录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热入有浅深,结胸分大小。心腹硬痛,或连小腹不可按者,为大结胸,此土燥水坚,故脉亦应其象而沉紧。止在心下,不及胸腹,按之知痛不甚硬者,为小结胸,是水与热结,凝滞成痰,留于膈上,故脉亦应其象而浮滑也。秽物据清阳之位,法当泻心而涤痰。用黄连除心下之痞实,半夏消心下之痰结,寒温并用,温热之结自平。瓜蒌实色赤形圆,中含津液,法象于心,用以为君,助黄连之苦。且以滋半夏之燥,洵为除烦涤痰、开结宽胸之剂。虽同名陷胸,而与攻利水谷之方悬殊矣。”

查看详情

柴胡陷胸汤

  柴胡陷胸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柴胡3克,姜半夏9克,小川连2.4克,苦桔梗3克,黄芩4.5克,栝楼仁15克(杵) ,小枳实4.5克,生姜汁4滴(冲服)。

  用法:水煎服。

  柴胡陷胸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和解兼开降。

查看详情

滚痰丸

  滚痰丸

  方歌: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百病多因痰作祟,顽痰怪症力能匡。

  方义:本方主治实热老痰,久积不去所致多种怪证。若上蒙清窍,则发为癫狂、昏迷;扰乱心神,则为惊悸怔忡、不寐怪梦;内壅于肺,则咳嗽痰稠;阻塞气机,则胸脘痞闷;痰火上蒙,清阳不升,则发于眩晕耳鸣;痰火胶结,无下行之路,故大便秘结;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者,为实火顽痰佐证。治当降火逐痰。

  方中以礞石为君,取其咸能软坚,质重沉坠,功专下气坠痰,兼可平肝镇惊,为治顽痰之要药。臣以苦寒之大黄,荡涤实热,开痰火下行之路。佐以黄芩苦寒泻火,消除痰火之源;沉香降逆下气,亦即治痰必先顺气之法。方中大黄、黄芩用量独重,一清上热之火,一开下行之路,有正本清源之意,“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滚痰丸的用法用量

  成:大黄(酒蒸)、片黄芩(酒洗净)各240g,礞石(捶碎,同焰硝30g,投入小砂罐内盖之,铁线缚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30g,沉香15g。

  用法:上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虚实加减服,清茶、温水送下,临卧食后服。

  现代用法:水泛小丸,每服8-10g,日1-2次,温开水送下。

  加减:可根据病情之轻重、病势之缓急以及药后反应而增减药量:急重病,每服9-12g;慢性病,每服6-9g,均临卧服。次夜剂量根据腹泻次数及症状缓解程度而进行调整。本方虽药力峻猛,但药后除有腹泻外,副作用较少,部分患者出现咽喉稠涎而壅塞不利者,乃药力相攻,痰气上泛之象,不必惊慌,少顷自安。一般次日早晨当有大便,其余几次泻下痰片粘液,此为顽痰浊垢自肠道而下之象。

  滚痰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泻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证。癫狂昏迷,或惊悸怔忡,或不寐怪梦,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大便秘结,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运用:本方为治疗实热老痰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癫狂惊悸,大便干燥,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滚痰丸的禁忌

  因本方药力峻猛,体虚之人及孕妇均不可轻用,以免损伤正气。

  滚痰丸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玉机微义》卷4录《泰定养生主论·痰论》:“千般怪证。”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通治实热老痰,怪证百病。夫痰之清者为饮,饮之浊者为痰,故痰者皆因火灼而成,而老痰一证,为其火之尤盛者也,变幻诸病多端,难以枚举。然治病者必求其本,芟草者必除其根。故方中以黄芩之苦寒,以清上焦之火;大黄之苦寒,以开下行之路,故二味分两为独多。但既成之痰,亦不能随火俱去,特以礞石禀慓悍之性,而能攻陈积之痰者,以硝石同煅,使其自上焦行散而下。然一身之主宰者,惟气而已,倘或因痰因火,病则气不能调,故以沉香升降诸气,上至天而下至泉,以导诸药为之使耳。”

查看详情

清肺汤

  清肺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薏苡仁、防己、杏仁、冬瓜子仁各23克,鸡子白皮7.5克。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12克,先以苇叶半握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230毫升,入药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时服。

  清肺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肺经实热内壅,发热汗出若露,咳嗽气喘,咽中塞如呕状,或唾脓血。

  清肺汤的不同处方一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异名】紫菀汤(《普济方》卷一八四)。

  【组成】紫菀茸、杏仁(去皮、尖)、诃子(煨,去核)各60克,汉防己30克。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鸡子白皮1片,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服。

  【主治】上气咳逆,喉中如水鸡声,喘息不通,呼吸欲绝,脉浮。

  清肺汤的不同处方二

  【来源】《医宗金鉴》卷四十一。

  【组成】麦冬,天冬,知母,贝母,甘草,橘红,黄芩,桑皮。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肺经燥热咳嗽。

查看详情

浙贝蛋

  浙贝蛋的用法用量

  组成:浙贝母2~3克,鸡蛋1个。

  制法:把浙贝母研为细末。取鸡蛋1个,洗净外壳后在其尖端剪一小孔,把浙贝粉由小孔内放入,摇匀后以纸封闭小孔,放入饭锅内,小孔一端朝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1~2次,每次1个,连用5~7天。

  浙贝蛋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咳平喘。

  主治: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查看详情

七珍丹

  七珍丹的用法用量

  组成:木香、知母(焙)、小茴香(盐炒)、橘皮(去白)、枳壳(去瓤)、川楝子、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5丸,空心盐酒送下。

  七珍丹的功效主治

  主治:小肠疝气;一切下部冷疾。

  七珍丹的不同处方

  【药物组成】木香、知母(焙)、小茴香(盐炒)、橘皮(去白)、枳壳(去瓤)、川楝子、甘草各等分。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四九。

  【方剂主治】小肠疝气;一切下部冷疾。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空心盐酒送下。

查看详情

消瘰丸

  消瘰丸

  方义:本方所治瘰疠,是由肝肾阴亏,肝火郁结,灼津为痰而成。方中玄参清热滋阴,凉血散结;牡蛎软坚散结;贝母清热化痰。三药合用,可使阴复热除,痰化结散,使瘰疠自消。亦可用于痰核,瘿瘤属痰火结聚者。

  消瘰丸的用法用来

  组成元参(蒸)、牡蛎(煅,醋研)、贝母(去心,蒸)各120克。

  制法:共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9克,开水下,日二服。

  消瘰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滋阴,化痰散结。

  主治:治肝肾阴号所致的瘰疠。

  消瘰丸的不同处方

  【药方名称】消瘰丸

  【处方】牡蛎(煅)300克,生黄耆12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朱血竭30克,生明乳香30克,生明没药30克,龙胆草60克,玄参90克,浙贝母60克。

  【制法】上药十味,共为细末,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软坚,健脾清肝,通气活血。治肝胆椰火与痰涎凝结而成之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海带15克,洗净切丝,煎汤送下,日再服。

  【备注】此方重用牡蛎、海带以消痰软坚,为治瘰疬之主药。恐脾胃弱者,久服有碍,故用黄耆、三棱、莪术以开胃健脾,使脾胃强壮,自能运化药力,以达病所。且此证之根在于肝胆,而三棱、莪术善理肝胆之郁。此证之成,坚如铁石,三棱、莪术善开至坚之结。又佐以血竭、乳香、没药,以通气活血,使气血毫无滞碍,瘰疬自易消散也。而犹恐少阳之火炽盛,加胆草直入肝胆以泻之,玄参、贝母清肃肺金以镇之。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查看详情

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川贝2钱,瓜蒌仁1钱5分,山栀1钱,黄芩1钱,橘红1钱,甘草5分。

  用法:热甚,加川连8分;痰多,加胆星5分。

  贝母瓜蒌散的功效主治

  主治:小儿内热,夜热潮热,昼轻夜重,或口渴,或腹胀,或盗汗,症因伏燥者。

  贝母瓜蒌散的不同处方1

  《证因方论集要》卷一:贝母瓜蒌散

  药方名称:贝母瓜蒌散

  处方:贝母、瓜蒌霜、茯苓、橘红、桔梗。

  功能主治:肺火壅遏头眩。

  各家论述:贝母、瓜蒌辛苦以宣肺壅,茯苓、橘红甘辛以通肺气,桔梗上开肺郁,而痰饮自祛矣。

  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一

  贝母瓜蒌散的不同处方2

  《医学心悟》卷三:贝母瓜蒌散

  药方名称:贝母瓜蒌散

  处方:贝母1钱5分,瓜蒌1钱,花粉8分,茯苓8分,橘红8分,桔梗8分。

  功能主治:燥痰涩而难出。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贝母瓜蒌散的不同处方3

  《医统》卷八:贝母瓜蒌散

  药方名称:贝母瓜蒌散

  处方:贝母、瓜蒌、南星(炮)、荆芥、防风、羌活、黄柏、黄芩、黄连、白术、陈皮、半夏(汤泡7次)、薄荷、甘草(炙)、威灵仙、天花粉各等分。

  功能主治:肥人中风,口眼?斜,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用法用量:每服水2盏,加生姜3片,煎8分,至夜服。

  摘录《医统》卷八

  贝母瓜蒌散的不同处方4

  《医学心悟》卷三:贝母瓜蒌散

  药方名称:贝母瓜蒌散

  处方:贝母2钱,瓜蒌仁1钱5分,胆南星5分,黄芩1钱,橘红1钱,黄连(炒)1钱,甘草5分,黑山栀5分。

  功能主治:类中风,肺火壅遏者,肺热液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查看详情

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方歌: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加,寒痰水饮咳嗽康。

  方义:本方证多因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聚湿成饮,寒饮犯肺所致,此即“形寒寒饮则伤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之义。寒饮停肺,宣降违和,故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饮阻气机,故胸满不舒;饮邪犯胃,则喜唾涎沫。治当温阳化饮。方以干姜为君,既温肺散寒以化饮,又温运脾阳以化湿。臣以细辛,取其辛散之性,温肺散寒,助干姜温肺散寒化饮之力;复以茯苓健脾渗湿,化饮利水,一以导水饮之邪从小便而去,一以杜绝生饮之源,合干姜温化渗利,健脾助运。为防干姜、细辛耗伤肺气,又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与干姜、细辛相伍,一温一散一敛,使散不伤正,敛不留邪,且能调节肺司开合之职,为仲景用以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使以甘草和中调药。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茯苓12g,甘草、干姜各9g,细辛、五味子各5g。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加减: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温化寒痰,降逆止呕;咳甚喘急者,加杏仁、厚朴以降气止咳;脾虚食少者,可加人参、白术、陈皮等以益气健脾。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运用:本方为治寒饮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为辨证要点。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禁忌

  凡肺燥有热、阴虚咳嗽、痰中带血者,忌用本方。

  苓甘五味姜辛汤的各家论述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2.方论选录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服前汤(桂苓五味甘草汤)已,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下焦冲逆之气即伏,而肺中伏匿之寒饮续出也,故去桂之辛而导气,加干姜、细辛之辛而入肺者,合茯苓、五味、甘草消饮驱寒,以泄满止咳也。”

查看详情

冷哮丸

  冷哮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麻黄(泡)、川乌(生)、细辛、蜀椒、白矾(生)、牙皂(去皮弦子,酥炙)、半夏曲、陈胆星、杏仁(去双仁者,连皮、尖用)、甘草(生)各30克,紫菀茸、款冬花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调神曲末,打糊为丸。

  用法:每遇发时,临卧用生姜汤送服6克,羸者3克。更以王建膏贴肺俞穴中。服后时吐顽痰,胸膈自宽。服此数日后,以补脾肺药调之。候发,如前再服。

  冷哮丸的功效主治

  主治:治哮喘咳嗽,遇冷即发,顽痰结聚,胸膈痞满,气逆不得卧。

  冷哮丸的不同处方

  《证治宝鉴》卷五:冷哮丸

  处方:麻黄、生乌、细辛、牙皂肉、蜀椒、生白矾、半夏曲、胆星、生草、杏仁、紫菀、款冬花。

  制法:上为末,姜汁调神曲糊为丸。

  用法用量:麻黄、川乌、细辛、蜀椒、白矾、牙皂、半夏曲、陈胆星、杏仁、甘草各1两,紫菀茸、款冬花各2两。

  功能主治:散寒化痰,平喘止哮。主哮证遇冷即发,属中外皆寒者。

  注意:气虚少食,及痰中见血,营气受伤者禁用;忌食五辛发物。

  摘录《证治宝鉴》卷五

查看详情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汤

  方歌: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方义:本方原为高年咳嗽,气逆痰痞者而设。年老中虚,纳运无权,每致停食生痰,痰盛壅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等症。治宜温肺化痰,降气消食。方中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祛痰。

  三子养亲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g。

  用法:上药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9g,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现代用法:三药微炒,捣碎,布包微煮,频服。

  加减:常与二陈汤合用,有助于提高疗效;若兼有表寒,可再合用三拗汤。如病情得以缓解,可改用六君子汤以善其后。

  三子养亲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运用:本方为治疗痰壅气逆食滞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以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无论男女老少,皆可用之,尤以老年人为宜。

  三子养亲汤的禁忌

  本方终属治标之剂,绝非治本之图,服后一俟病情缓解,即当标本兼治。气虚者不宜单独使用。

  对于方中三药的炮制,原书要求“微炒、击碎”,可防止辛散耗气,减少辛味对咽喉、肺胃的不良刺激,尤能使莱菔子由生用性升变为性降下气;捣碎则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在用法上,每剂不过三钱,布包微煎,代茶频服,可使药力缓行。

  三子养亲汤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杂病广要》录《皆效方》:“高年咳嗽,气逆痰痞。”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等证。夫痰之生也,或因津液所化,或因水饮所成。然亦有因食而化者,皆由脾运失常,以致所食之物,不化精微而化为痰。然痰壅则气滞,气滞则肺气失下行之令,于是为咳嗽、为喘逆等证矣。病因食积而起,故方中以莱菔子消食行痰;痰壅则气滞,以苏子降气行痰;气滞则膈塞,白芥子畅膈行痰。三者皆治痰之药,而又能于治痰之中各逞其长。食消气顺,喘咳自宁,而诸证自愈矣,又在用者之得宜耳。”

查看详情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义:本方证缘于脾湿生痰,湿痰壅遏,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清空所致。风痰上扰,蒙蔽清阳,故眩晕、头痛;痰阻气滞,升降失司,故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内有痰浊,则舌苔白腻;脉来弦滑,主风主痰。治当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以两味为君药。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佐以橘红理气化痰,俾气顺则痰消。使以甘草和中调药;煎加姜、枣调和脾胃,生姜兼制半夏之毒。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半夏4.5g,天麻、茯苓、橘红各3g,白术9g,甘草1.5g。

  用法: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加减:若眩晕较甚者,可加僵蚕、胆南星等以加强化痰熄风之力;头痛甚者,加蔓荆子、白蒺藜等以祛风止痛;呕吐甚者,可加代赭石、旋覆花以镇逆止呕;兼气虚者,可加党参、生黄芪以益气;湿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可加泽泻、桂枝以渗湿化饮。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痰熄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运用:本方为治风痰眩晕、头痛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禁忌

  阴虚阳亢,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使用。

查看详情

定痫丸

  定痫丸

  方歌: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蒲远半夏,胆星全蝎蚕琥珀,竹沥姜汁草朱砂。

  方义:本方证由风痰蕴热,上蒙脑窍所致。每因惊恐恚怒,气机逆乱,阳亢化风,触动积痰,痰随风动,上蒙脑窍而卒然眩仆倒地;肝风内动,故见目睛上视,甚或手足抽搐;痰涎壅盛则口吐白沫,喉中痰鸣;舌脉为风痰蕴热之象。急当涤痰熄风,开窍安神为治。

  方中竹沥、贝母、胆南星苦凉性降,清热化痰,其中竹沥尚能镇惊利窍,贝母功擅开郁散结,胆南星兼具熄风解痉;半夏、陈皮、茯苓相合,温燥化痰,理气和中,是取二陈汤之义;全蝎、僵蚕、天麻功专平肝熄风而止痉。以上为本方涤痰熄风的主要组成部分。又伍石菖蒲、远志、茯神祛痰开窍,宁心安神;丹参、麦冬偏凉清心,麦冬甘润又能养阴润燥,合贝母可防半夏、陈皮、全蝎、僵蚕辛烈伤阴;琥珀、朱砂镇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加入姜汁者,意在温开以助化痰利窍,并防竹沥、胆星、贝母寒凉有碍湿痰之消散。

  定痫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明天麻、川贝母、半夏(姜汁炒)、茯苓(蒸)、茯神(去木,蒸)各30g,胆南星(九制者)、石菖蒲(杵碎,取粉)、全蝎(去尾,甘草水洗)、僵蚕(甘草水洗,去咀,炒)、真琥珀(腐煮,灯草研)各15g,陈皮(洗,去白)、远志(去心,甘草水泡)各21g,丹参(酒蒸)、麦冬(去心)各60g,辰砂(细研,水飞)9g。

  用法:用竹沥一小碗,姜汁一杯,再用甘草四两煮膏,和药为丸,如弹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一丸。现代用法:共为细末,用甘草120g煮膏,加竹沥汁100ml与生姜汁50ml为丸,每次9g;亦可作汤剂,加甘草水煎,去渣,人竹沥、姜汁、琥珀、朱砂冲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加减:对久病频发者,须调补正气,于“方内加人参三钱尤佳”。原书在定痫丸之后,附有河车丸一方,并日:“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根。”

  定痫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涤痰熄风,开窍安神。

  主治:风痰蕴热之痫病。忽然发作,眩仆倒地,目睛上视,口吐白沫,喉中痰鸣,叫喊作声,甚或手足抽搐,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亦可用于癫狂。

  运用:本方为治风痰蕴热痫病发作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略数为辨证要点。

  定痫丸的禁忌

  因本方着重涤痰熄风先治其标,一俟痫病缓解,则须化痰熄风与培本扶正兼顾,并应注意饮食,调摄精神,以收全功。

  定痫丸的文献摘要

  原书主治 《医学心悟》卷4:“痫者,忽然发作,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则瘛疭抽搐,目斜口㖞,痰涎直流,叫喊作畜声,医家听其五声,分为五脏。如犬吠者,肺也;羊嘶者,肝也;马鸣者,心也;牛吼者,脾也;猪叫者,肾也。虽有五脏之殊,而为痰涎则一,定痫丸主之。既愈之后,则用河车丸以断其根。”

查看详情

皂荚丸

  皂荚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皂荚112克(刮去皮,酥炙)。

  用法:上一味,研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3丸,日三夜一服。

  皂荚丸的功效主治

  主治: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

  皂荚丸的不同处方1

  皂荚丸-《圣惠》卷六十

  【组成】皂荚10梃(不蛀、肥长1尺者,汤浸,去皮,涂酥,炙令黄焦,去子),黄耆(锉)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麝香半两(细研入),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槐耳1两(微炒),槐子1两(微炒),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白矾2两半(烧灰),猬皮1两(炙令黄焦),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槟榔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来源】《圣惠》卷六十。

  【主治】痔疾,肛边生鼠乳,及大腹疼痛,坐卧不得。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粥饮送下。

  皂荚丸的不同处方2

  皂荚丸-《圣惠》卷三十一

  【组成】皂荚5-7片,皂荚树白皮棘刺5-7片。

  【来源】《圣惠》卷三十一。

  【主治】骨蒸,传尸鬼气。

  【用法】上药各烧为灰,水淋取汁,将汁更于灰上再淋,如此3-5遍,即煎成霜,取2两,入麝香3分,同细研,用软饭为丸,如小豆大。每服7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泻下劳虫即愈。如未利,即加丸服之,以利为度。

  皂荚丸的不同处方3

  皂荚丸-《圣济总录》卷五十

  【药物组成】皂荚10梃(去皮并子,酥炙黄),苦参1两,晚蚕沙1两,干薄荷叶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

  【方剂主治】肺风成面疮,鼻头赤烂。

  【制备方法】上为末,别用皂荚5梃捶碎,以汤2升浸,揉滤取汁,银石器内熬减半;杏仁4两,汤去皮尖双仁,研烂,入水滤取汁1盏,与皂荚汁同药末熬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日3次,食后温浆水送下。并用硫黄育涂疮。

查看详情

半夏散

  半夏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紫菀(去苗。净洗)、五味子(捡净)、半夏(汤泡七次)、甘草(炙),各五两;肉桂(去粗皮)、细辛(去苗),各二两半。

  制法:上件为细末。

  用法: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一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

  半夏散的功效主治

  主治:治小儿咳逆上气,心胸痰壅,不欲乳食。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