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百科/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歌方义

  方歌: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淤热互结小腹胀,蓄血如狂最相宜。

  方义:证属瘀热互结下焦,治当因势利导,逐瘀泻热,以祛除下焦之蓄血。

  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下瘀泻热。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桂枝与硝、黄同用,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为佐使药。

  桃核承气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桃仁(去皮尖)、大黄、甘草(炙)各12g,桂枝(去皮)、芒硝各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前4味,芒硝冲服。

  加减:后世对本方的运用有所发展,不论何处的瘀血证,只要具备瘀热互结这一基本病机,均可加减使用。对于妇人血瘀经闭、痛经以及恶露不下等症,常配合四物汤同用;如兼气滞者,酌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木香等以理气止痛。对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木、三七等以活血祛瘀止痛。对于火旺而血郁于上之吐血、衄血,可以本方釜底抽薪,引血下行,并可酌加生地、丹皮、栀子等以清热凉血。

  桃核承气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运用:本方为治疗瘀热互结,下焦蓄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辨证要点。

  桃核承气汤的禁忌

  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用本方。因本方为破血下瘀之剂,故孕妇禁用。

  桃核承气汤的附方

  下瘀血汤

  组成:大黄6g, 桃仁12g,䗪虫(熬,去足)9g。

  用法: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功用:泻热逐瘀。

  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证。产后少腹刺痛拒按,按之有硬块,或见恶露不下,口燥舌干,大便结燥,甚则肌肤甲错,舌质紫红而有瘀斑瘀点,苔黄燥,脉沉涩有力。亦治血瘀而致经水不利之证。

  出处:《金匮要略》

  大黄䗪虫丸

  组成:大黄(蒸)75g,甘草90g,黄芩、桃仁、杏仁、水蛭、虻虫、蛴螬各60g,芍药120g,干地黄300g,干漆、䗪虫各30g。

  用法: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3g,日三服。现代用法:将蛴螬另串;桃仁、杏仁另研成泥。其余9味共研为细粉,过罗,与桃仁等混合均匀,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粒3g,蜡皮封固。每服1丸,温开水或酒送服。

  功用:祛瘀生新。

  主治:五劳虚极,干血内停证。形体赢瘦,少腹挛急,腹痛拒按,或按之不减,腹满食少,肌肤甲错,两目无神,目眶暗黑,舌有瘀斑,脉沉涩或弦。

  出处:《金匮要略》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两方及桃核承气汤均以大黄、桃仁为主药,都有破血下瘀之功用,均治瘀血留滞的病证。但下瘀血汤主治产妇因“干血著于脐下”致腹痛拒按,按之有块,以及血瘀所致经水不利者,故配虫,专以攻下血瘀为用;大黄䗪虫丸则主治五劳虚极,干血内停,形体赢瘦,肌肤甲错者,故又加水蛭、虻虫及地黄、芍药、甘草等,破瘀之力增,并微有补益之功;桃核承气汤适用于瘀热互结下焦所致之少腹急结、至夜发热、经闭等症,故复佐桂枝温通血脉,并使全方凉而不郁。

查看详情

增损启膈散

  增损启膈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川贝母9克,郁金9克,当归9克,沙参9克,蜣螂虫9克,急性子9克,昆布9克,丹参12克,海藻12克,红花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增损启膈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化痰软坚,活血散瘀。

  主治:主痰瘀互结。

查看详情

下瘀血汤

  下瘀血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大黄9克 桃仁20枚 蟅虫20枚(熬,去足),上药三味为末,炼蜜和为4丸。

  用法:以酒200毫升,煎1丸,取160毫升,顿服之。

  下瘀血汤的功用主治

  主治:治产妇瘀阻腹痛,及瘀血阻滞,经水不利,腹中症块等。

  下瘀血汤的论述

  1.《金匮玉函经二注》:血之干燥凝着者,非润燥荡涤不能去也。芍药、枳实不能治,须用大黄荡逐之。桃仁润燥,缓中破结;(庶虫)虫下血;用蜜补不足,止血,和药,缓大黄之急,尤为润也。

  2.《金匮要略心典》:大黄、桃仁、(庶虫)虫下血之力颇猛,用蜜丸者,缓其性不使骤发,恐伤上二焦也。酒煎顿服者,补下治下制以急,且去疾惟恐不尽也。

查看详情

大黄蛰虫丸

  大黄蛰虫丸

  方义:方中大黄凉血清热,起破积聚,推陈致新;蛰虫咸寒入血,攻下积血,有破癖血、消肿块、通经脉之功,合大黄通达三焦以逐干血,共为君药。桃仁、干漆、水蛭、虻虫、蛴螬活血通络,消散积聚,攻逐瘀血;黄芩配大黄,清上泻下,共逐瘀热;桃仁配杏仁降肺气,开大肠,与活血攻下药相配有利于祛瘀血;而地黄、甘草、芍药滋阴补肾,养血濡脉,和中缓急;黄芩、杏仁清宣肺气而解郁热;用酒送服,以行药势。诸药合用共奏祛瘀血、清瘀热、滋阴血、润燥结之效。

  该方特点是以通为补,祛瘀生新,缓中补虚。主要用于五劳虚极所致正虚而致血瘀之证。

  大黄蛰虫丸组成用法

  组成:熟大黄300g,土鳖虫(炒)30g,水蛭(制)60g,虻虫(去翅足,炒)45g,蛴螬(炒)45g,干漆(煅)30g,桃仁120g,炒苦杏仁120g,黄芩60g,地黄300g,白芍120g,甘草90g。

  用法:口服。一次1~2丸,一日1~2次。

  大黄蛰虫丸的功用主治

  功用:活血破瘀,通经消症瘕。

  主治: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症瘕、闭经,盆腔包块、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不孕症,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大黄蛰虫丸的药理作用

  1、有效降低转氨酶,保护慢性肝损伤,促进体内血液吸收。

  2、增强肝细胞代谢,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3、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使白蛋白升高,球蛋白下降。

  4、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吸附功能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5、活血破瘀、祛瘀生新,促进瘀血肿块的消散和吸收。

  6、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7、抑制胆固醇,甘油三脂合成,阻止胆固醇在肝脏的沉积和在血管壁上的沉积,抗动脉粥样硬化。

  8、有显著的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

  大黄蛰虫丸的禁忌

  孕妇禁用;皮肤过敏者停服。

查看详情

杖疮珍珠散

  杖疮珍珠散组成用法

  组成:珍珠(入豆腐内,煮至豆腐起蜂窝时取出,研之) 、乳香(去油) 、海螵蛸(水飞)、琥珀、象皮(炒黄) 、没药(去油) 、龙骨(火煅红) 、儿茶、轻粉各3克,血竭6克。

  用法:上药研细,瓷瓶密贮。用时以药末外敷疮口。

  杖疮珍珠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散瘀消肿,止血敛疮。

  主治:杖伤,刀斧砍伤。

查看详情

蟅虫散

  蟅虫散组成用法

  组成:蟅虫30枚(微炒),虻虫10枚(去翅、足,微炒),水蛭10枚(微炒),桂心15克,桃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

  用法: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9克,以酒、水各取200毫升,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蟅虫散的功用主治

  主治:跌打损伤,腹内有瘀血者。

 

查看详情

泽兰散

  泽兰散组成用法

  组成:泽兰、防风、蜀椒(去汗、目、闭口)、石膏(末)、附子(炮)、干姜、细辛、辛夷(去毛)各60克,芎藭23克,当归23克(炒),甘草30克(炙)。

  用法:上药十一味,捣筛和匀。每次2克,温开水调服,日三夜一。

  加减:脓多,倍甘草;口渴,加瓜蒌15克;心烦,加黄芩15克;腹满,气短,加厚朴15克;疮中血瘀,加辛夷一倍。

  泽兰散的功用主治

  主治:治金疮内塞。

查看详情

大成汤

  大成汤组成用法

  组成:大黄120克,川芒消、甘草、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6O克,枳壳120克,厚朴少许。

  用法:上药嚼咀。每服6克。用水225毫升,煎10~15分钟,去滓温服。不拘时。

  加减:大小便未通者,加朴消。

  大成汤功用主治

  主治:主受伤甚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大成汤的不同处方

  【药方名称】大成汤

  【别名】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4两,川芒消2两,甘草2两,陈皮2两,红花2两,当归2两,苏木2两,木通2两,枳壳4两,厚朴少许。

  【功能主治】通下瘀血。主男子伤重,瘀血不散,腹肚膨胀,大小便不通,上攻心腹,闷乱至死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半,煎至1沸,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待通下瘀血后,方可服损药。

  【注意】孕妇、小儿莫服。

  【摘录】《理伤续断方》

查看详情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歌诀: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少腹逐瘀桃牡丹,元胡灵脂芍茴香。蒲黄肉桂当没药,调经种子第一方。身痛逐淤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方义: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中为气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经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气机阻滞,清阳郁遏不升,则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且有定处;胸中血瘀,影响及胃,胃气上逆,故呃逆干呕,甚则水入即呛;瘀久化热,则内热瞀闷,入暮潮热;瘀热扰心,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郁滞日久,肝失条达,故急躁易怒;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征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气止痛。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则诸症可愈,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血府逐瘀汤的组成用法

  组成:桃仁12g,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各9g,川芎、桔梗各4.5g,赤芍、枳壳、甘草各6g,柴胡3g。

  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瘀痛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血瘀经闭、痛经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酌加丹参、郁金、䗪虫、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症化滞。

  血府逐瘀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血府逐瘀汤的禁忌

  由于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故孕妇忌用。

  血府逐瘀汤的配伍特点

  一为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

  二是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

  三为升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 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查看详情

通窍活血汤

  通窍活血汤组成用法

  组成: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 ,红枣7个(去核),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 ,鲜姜9克(切碎) ,麝香0.15克(绢包)。

  用法:用黄酒250毫升,将前七味煎至150毫升,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通窍活血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主治:偏头痛,日久不愈,头面淤血,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通窍活血汤各家论述

  1.《医林改错评注》:方中赤芍、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葱、姜通阳,麝香开窍,黄酒通络,佐以大枣缓和芳香辛窜药物之性。其中麝香味辛性温,功专开窍通闭,解毒活血(现代医学认为其中含麝香酮等成分,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抗菌和促进腺体分泌及兴奋子宫等作用),因而用为主要药;与姜、葱、黄酒配伍更能通络开窍,通利气血运行的道路,从而使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更能发挥其活血通络的作用。

  2.《历代名医良方注释》:妇女干血劳或小儿疳证,都因瘀血内停,新血不生所致,必须活血化瘀,推陈致新。本方用活血通窍之品治疗劳症,深得此法。方中麝香为君,芳香走窜,通行十二经,开通诸窍,和血通络;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为臣,活血消瘀,推陈致新;姜、枣为佐,调和营卫,通利血脉;老葱为使,通阳入络。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窍之功。

查看详情

展筋丹

  展筋丹用法用量

  组成:人参5分,珍珠5分,璨珀5分,当归5分,冰片5分,乳香5分,没药5分,三七5分,血竭2钱,麝香3分,牛黄1分。

  展筋丹的功用主治

  功用:活血舒筋止痛

  主治:活血,舒筋,止痛。治损伤局部疼痛。

查看详情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用法用量

  组成:灵脂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用法:水煎服。病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膈下逐瘀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现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查看详情

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方歌: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方义:为瘀血结于下焦少腹。下焦包括肝肾在内,由肝肾等脏功能失调,寒凝气滞,疏泄不畅,血瘀不适,结于少腹,故症见少腹积块作痛,或月经不调等杂病。治宜逐瘀活血、温阳理气为法。

  故方用小茴香、肉桂、干姜味辛而性温热,入肝肾而归脾,理气活血,温通血脉;当归、赤芍入肝,行瘀活血;蒲黄、五灵脂、川芎、元胡、没药入肝,活血理气,使气行则血活,气血活畅故能止痛。共成温逐少腹瘀血之剂。

  少腹逐瘀汤用法用量

  组成:小茴香(炒)7粒 、干姜(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没药(研)6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蒲黄9克、 五灵脂(炒)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少腹逐瘀汤的功用主治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等证。

查看详情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方歌: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没桃红。

  方论:《医林改错注释》:方中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祛瘀,没药、灵脂、香附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

  身痛逐瘀汤用法用量

  组成: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灵脂6克(炒)、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

  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30~60克。

  身痛逐瘀汤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查看详情

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方义:本方证由中风之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正气亏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去濡养,故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气虚血瘀,舌本矢养,故语言謇涩;气虚矢于固摄,故口角流涎、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气虚血瘀之象。本方证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即王清任所谓“因虚致瘀”。治当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

  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为佐药。

  补阳还五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

  用法:水煎服。

  加减:本方生黄芪用量独重,但开始可先用小量(一般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原方活血祛瘀药用量较轻,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药上行,温经通络;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日久效果不显著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口眼㖞斜者,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偏寒者,加熟附子以温阳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补阳还五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运用: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

  补阳还五汤的禁忌

  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王氏谓:“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但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补阳还五汤的文献资料

  1、原书主治 《医林改错》卷下:“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2、方论选录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至清中叶王勋臣出,对于此证,专以气虚立论,谓人之元气,全体原十分,有时损去五分,所余五分,虽不能充体,犹可支持全身。而气虚者,经络必虚,有时气从经络处透过,并于一边,彼无气之边,即成偏枯。爰立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四两,以峻补气分,此即东垣主气之说也。然王氏书中全未言脉象何如,若遇脉之虚而无力者,用其方原可见效;若其脉象实而有力,其人脑中多患充血,而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危立见,此固不可不慎也。”

查看详情

七厘散

  七厘散用法用量

  组成:血竭500g,乳香(制)75g,没药(制)75g,红花75g,儿茶120g,冰片6g,麝香6g,朱砂60g。

  用法:以上八味,除麝香、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血竭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口服,一次1~1.5g,一日1~3次;外用,调敷患处。

  七厘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化瘀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七厘散的不同处方一

  《伤科补要》卷四:七厘散

  【药方名称】七厘散

  【处方】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克,己霜(去油)、血竭、自然铜(锻)、硼砂、半夏各3克,归尾6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瘀定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0.21克,老酒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七厘散的不同处方二

  《良方集腋》卷下:七厘散

  【药方名称】七厘散

  【处方】血竭30克,麝香、冰片各0.36克,乳香、没药、红花各4.5克,朱砂3.6克,儿茶7.2克。

  【制法】上药八味,研极细末,瓷瓶收贮密封。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骨断筋折,创伤出血。外敷一切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每服0.21克,日服一至二次。或用酒调敷患处。

  【备注】原书云:本方“不可多服,故以七厘名之”。

  【摘录】《良方集腋》卷下

查看详情

复元活血汤

  复元活血汤

  方歌: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惧,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淤血酒煎去。

  方义:本方证因跌打损伤,瘀血滞留胁肋,气机阻滞所致。胁肋为肝经循行之处,跌打损伤,瘀血停留,气机阻滞,故胁肋瘀肿疼痛,甚至痛不可忍。治当活血祛瘀,兼以疏肝行气通络。

  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柴胡疏肝行气,并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共为臣药。当归补血活血;瓜蒌根“续绝伤”,“消仆损瘀血”,既能入血分助诸药而消瘀散结,又可清热润燥,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大黄、桃仁酒制,及原方加酒煎服,乃增强活血通络之意。

  复元活血汤用法用量

  组成:柴胡15g,瓜蒌根、当归各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6g,大黄(酒浸)30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5g。

  用法: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现代用法:共为粗末,每服30g,加黄酒 30ml,水煎服。

  加减:瘀重而痛甚者,加三七或酌加乳香、没药、元胡等增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气滞重而痛甚者,可加川芎;香附、郁金、青皮等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力。

  复元活血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运用: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胁肋瘀肿疼痛为辨证要点。

  复元活血汤的禁忌

  运用本方,服药后应“以利为度”,若虽“得利痛减”,而病未痊愈,需继续服药者,必须更换方剂或调整原方剂量。

  孕妇忌服。

  复元活血汤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学发明》卷3:“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胁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2、方论选录 徐大椿《医略六书》卷23:“血瘀内蓄,经络不能通畅,故胁痛,环脐腹胀,便闭焉。大黄荡涤瘀热以通肠,桃仁消破瘀血以润肠,柴胡散清阳之抑遏,萎根清浊火之内蕴,甲片通经络破结,当归养血脉荣经,红花活血破血,甘草泻火缓中。水煎温服,使瘀行热化,则肠胃廓清而经络通畅,腹胀自退,何胁痛便闭之不瘳哉?此破瘀通闭之剂,为瘀热胁痛胀闭之专方。”

查看详情

温经汤

  温经汤

  方歌: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方义:本方证因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皆起于胞宫,循行于少腹,与经、产关系密切。冲任虚寒,血凝气滞,故少腹里急、腹满、月经不调、甚或久不受孕;若瘀血阻滞,血不循经,加之冲任不固,则月经先期、或一月再行,甚或崩中漏下;若寒凝血瘀,经脉不畅,则致痛经;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不能濡润,故唇口干燥;至于傍晚发热、手心烦热为阴血耗损,虚热内生之象。本方证虽属瘀、寒、虚、热错杂,然以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为主,治当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兼清虚热之法。

  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其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桂枝长于温通血脉,共为君药。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共为臣药。阿胶甘平,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麦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三药合用,养血调肝,滋阴润燥,且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半夏、生姜辛开散结,通降胃气,以助祛瘀调经;其中生姜又温胃气以助生化,且助吴茱萸、桂枝以温经散寒,以上均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温经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吴茱萸、麦冬(去心)各9g,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半夏各6g。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

  加减:若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麦冬,加艾叶、小茴香,或桂枝易为肉桂,以增强散寒止痛之力;寒凝而气滞者,加香附、乌药以理气止痛;漏下不止而血色暗淡者,去丹皮,加炮姜、艾叶以温经止血;气虚甚者,加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傍晚发热甚者,加银柴胡、地骨皮以清虚热。

  温经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运用: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临床应用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温经汤的禁忌

  月经不调属实热或无瘀血内阻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品。

  温经汤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日: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2.方论选录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卷22:“药用温经汤者,其证因半产之虚而积冷气结,血乃瘀而不去。故以归、芍、芎调血,吴茱、桂枝以温其血分之气而行其瘀。肺为气主,麦冬、阿胶以补其本。土以统血,参、甘以补其虚,丹皮以去标热。然下利已久,脾气有伤,故以姜、半正脾气。名曰温经汤,治其本也。惟温经,故凡血分虚寒而不停者,皆主之。

查看详情

艾附暖宫丸

  艾附暖宫丸用法用量

  组成:艾叶(炭)120g,香附(醋制)240g,吴茱萸(制)80g,肉桂20g,当归120g,川芎80g,白芍(酒炒)80g,地黄40g,黄芪(蜜炙)80g,续断60g。

  用法: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3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艾附暖宫丸的功用主治

  功用:理气补血,暖宫调经。

  主治:用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腰酸带下。

  艾附暖宫丸的不同处方一

  《仁斋直指附遗》卷二十六:艾附暖宫丸

  【药方名称】艾附暖宫丸

  【处方】艾叶(大叶者,去枝、梗)90克,香附子(去毛)180克(俱要合时采者,用醋1升,以石罐煮一昼夜,捣烂为饼,慢火焙干)吴茱萸(去枝、梗)、大川芎(雀脑者)、白芍药(酒炒)、黄耆(取黄色、白色软者)各60克,当归(酒洗)90克,续断(去芦)45克,生地黄30克(酒洗,焙干),官桂1.5克。

  【制法】共为细末,米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经暖官,养血安胎。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浊,面色萎黄,四肢疼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月经不调,血无颜色,肚腹时痛,久无子息。(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淡醋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恼怒、生冷。

  【摘录】《仁斋直指附遗》卷二十六

  艾附暖宫丸的不同处方二

  《直指附遗》卷二十六:艾附暖宫丸

  【药方名称】艾附暖宫丸

  【处方】艾叶(大叶者,去枝梗)3两,香附(去毛)6两(俱要合时采者,用醋5升,以瓦罐煮1昼夜,捣烂为饼,慢火焙干),吴茱萸(去枝梗)2两,大川芎(雀胎者)2两,白芍药(用酒炒)2两,黄耆(取黄色、白色软者)2两,川椒(酒洗)3两,续断(去芦)1两5钱,生地黄(生用)1两(酒洗,焙干),官桂5钱。

  【制法】上为细末,上好米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暖子宫,调经止痛。主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淫,面色萎黄,四肢酸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经脉不调,血无颜色,肚腹时痛,久无子息。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前淡醋汤送下。

  【注意】戒恼怒、生冷。

  【摘录】《直指附遗》卷二十六

  艾附暖宫丸的不同处方三

  《回春》卷六:艾附暖宫丸

  【药方名称】艾附暖宫丸

  【处方】南香附米1斤(4两醋浸,4两汤浸,4两童便浸,4两酒浸,各浸1宿,焙干),北艾叶(焙干,捣烂,去灰,醋浸,炒)4两,当归1两,川芎1两,白芍(酒炒)1两,熟地黄(姜汁炒)1两,玄胡索子(炒)2两,甘草(生用)8钱。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子宫虚寒,经水不调,小腹时痛,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米汤送下;酒亦可。

  【摘录】《回春》卷六

  艾附暖宫丸的不同处方四

  《女科切要》卷二:艾附暖宫丸

  【药方名称】艾附暖宫丸

  【处方】艾叶、香附(四制)、玄胡、熟地、甘草。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癖;子宫虚寒,经水不调,小腹时痛,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米汤送下。

  【摘录】《女科切要》卷二

  艾附暖宫丸的不同处方五

  《古今医鉴》卷十一:艾附暖宫丸

  【药方名称】艾附暖宫丸

  【处方】南香附子(去毛净)1斤(分4制:酒浸4两,醋浸4两,盐汤浸4两,童便浸4两,3日焙干,为细末),北艾叶(温水洗净、焙干,研烂,筛去灰,醋浸,炒干)2两,当归(酒洗)2两,川芎2两,白芍(酒洗)2两,熟地2两。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理气补血,调经种子。主妇人百病;妇人经水不调,临行作痛,子宫虚冷,不能孕育。

  【用法用量】每服80丸,淡醋汤送下。

  【各家论述】1.《医林纂要》:四物以荣肝血,艾、附以暖子宫,醋以敛之,使不妄行。要以温养子珠,而为生物之本。

  2.《成方便读》:凡妇人调经一法,首先理气,以气顺则血亦顺也。夫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难于生育,温则易于成孕。故方中以香附理气分,艾叶暖子宫,合四物而用,宜乎可治以上诸证也。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查看详情

生化汤

  生化汤

  方歌: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方义:本方证由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所致。妇人产后,血亏气弱,寒邪极易乘虚而入,寒凝血瘀,故恶露不行;瘀阻胞宫,不通则痛,故小腹冷痛。治宜活血养血,温经止痛。

  方中重用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均为臣药。炮姜入血散寒,温经止痛;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用以为使。

  生化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全当归24g,川芎9g,桃仁(去皮尖,研)6g,干姜(炮黑)、甘草(炙)各2g。

  用法: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或酌加黄酒同煎。

  加减:若恶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可减去破瘀的桃仁;若瘀滞较甚,腹痛较剧者,可加蒲黄、五灵脂、延胡索、益母草等以祛瘀止痛;若小腹冷痛甚者,可加肉桂以温经散寒;若气滞明显者,加木香、香附、乌药等以理气止痛。

  生化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运用:本方为妇女产后常用方,甚至有些地区民间习惯作为产后必服之剂,虽多属有益,但应以产后血虚瘀滞偏寒者为宜。临床应用以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为辨证要点。

  生化汤的禁忌

  若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不宜使用;若恶露过多、出血不止,甚则汗出气短神疲者,当属禁用。

  生化汤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傅青主女科》卷上:“此症勿拘古文,妄用苏木、蓬、棱,以轻人命。其一应散血方、破血药,俱禁用。虽山楂性缓,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汤系血块圣药也。”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4:“治产后恶露不行,腹中疼痛等证。夫产后血气大虚,固当培补,然有败血不去,则新血亦无由而生,故见腹中疼痛等证,又不可不以祛瘀为首务也。方中当归养血,甘草补中,川芎理血中之气,桃仁行血中之瘀,炮姜色黑入营,助归、草以生新,佐芎、桃而化旧,生化之妙,神乎其神。用童便者,可以益阴除热,引败血下行故道耳。”

查看详情

失笑散

  失笑散

  方歌:失笑灵脂与蒲黄,等分为散醋煎尝,血瘀胸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效非常。

  方义:本方所治诸症,均由瘀血内停,脉道阻滞所致。瘀血内停,脉络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心腹刺痛、或少腹急痛;瘀阻胞宫,则月经不调、或产后恶露不行。治宜活血祛瘀止痛。

  方中五灵脂苦咸甘温,入肝经血分,功擅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甘平,行血消瘀,炒用并能止血,二者相须为用,为化瘀散结止痛的常用组合。调以米醋,或用黄酒冲服,乃取其活血脉、行药力、化瘀血,以加强五灵脂、蒲黄活血止痛之功,且制五灵脂气味之腥臊。

  失笑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五灵脂(酒研,淘去沙土)、蒲黄(炒香)各6g。

  用法:先用酽醋调二钱,熬成膏,入水一盏,煎七分,食前热服。

  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6g,用黄酒或醋冲服,亦可每日取8-12g,用纱布包煎,作汤剂服。

  加减:若瘀血甚者,可酌加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等以加强活血祛瘀之力;若兼见血虚者,可合四物汤同用,以增强养血调经之功;若疼痛较剧者,可加乳香、没药、元胡等以化瘀止痛;兼气滞者,可加香附、川楝子,或配合金铃子散以行气止痛;兼寒者,加炮姜、艾叶、小茴香等以温经散寒。

  失笑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证。心腹刺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运用:本方是治疗瘀血所致多种疼痛的基础方,尤以肝经血瘀者为宜。临床应用以心腹刺痛,或妇人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为辨证要点。

  失笑散的禁忌

  本方孕妇禁用,脾胃虚弱及妇女月经期慎用。

  方中含有五灵脂,因此,不能与人参以及含有人参的制剂同用。

  失笑散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

  2.方论选录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5录吴于宣:“凡兹者,由寒凝不消散,气滞不流行,恶露停留,小腹结痛,迷闷欲绝,非纯用甘温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是方用灵脂之甘温走肝,生用则行血;蒲黄甘平入肝,生用则破血;佐酒煎以行其力,庶可直抉厥阴之滞,而有推陈致新之功。甘不伤脾,辛能散瘀,不觉诸症悉除,直可以一笑而置之矣。

查看详情

活络效灵丹

  活络效灵丹

  方义:方中当归活血养血;丹参助当归活血祛瘀,并可补养血分;乳香、没药行气止痛,活血祛瘀。组合成方,故具活血祛瘀,通络止痛功效。

  活络效灵丹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15克,丹参15克,生明乳香15克,生明没药15克。

  用法: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剂,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加减:腿疼,加牛膝;臂疼,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痛,加生桃仁(带皮尖,作散服,炒用)、生五灵脂;疮疡红肿属阳症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若恐其伪,可代以鹿角霜);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耆、知母(但加黄誊,恐失于热)、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研细冲服)、牛蒡子。

  活络效灵丹的功效主治

  主治: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治气血瘀滞,心腹疼痛,腿臂疼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症瘕积聚等。现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宫外孕、脑血栓形成、坐骨神经痛等属气血瘀滞,经络受阻者。

查看详情

手拈散

  手拈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草果、玄胡索、五灵脂、乳香、没药、沉香、阿魏各15克。

  用法:每服6克,煮酒调下。

  手拈散的功效主治

  主治:治瘀血凝滞所致的心腹腰胁疼痛。

  手拈散的不同处方

  《医学心悟》卷三:手拈散

  【药方名称】手拈散

  【处方】元胡(醋炒)、灵脂(醋炒)、香附(酒炒)、没药(箬上炙干)各等分。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血积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热酒调下。血瘀陈久者,用红花1.5克,桃仁10粒,煎酒调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查看详情

丹参饮

  丹参饮的用法用量

  组成:丹参30克,檀香、砂仁各30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服。

  丹参饮的功效主治

  主治:主心痛、胃脘诸痛。

查看详情

鳖甲煎丸(理血剂)

  鳖甲煎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鳖甲胶、阿胶、蜂房(炒)、鼠妇虫、土鳖虫(炒)、蜣螂、硝石(精制)、柴胡、黄芩、半夏(制)、党参、干姜、厚朴(姜制)、桂枝、白芍(炒)、射干、桃仁、牡丹皮、大黄、凌霄花、葶苈子、石韦、瞿麦。

  用法:口服。一次3g(3g约半瓶盖),一口2~3次。

  鳖甲煎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用于胁下癥块。

  鳖甲煎丸的禁忌

  孕妇禁用。

查看详情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桂枝100g,茯苓100g,牡丹皮100g,赤芍100g,桃仁100g。

  制法: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化瘀,消症。

  主治: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桂枝茯苓丸的禁忌

  孕妇慎用。

  桂枝茯苓丸的不同处方一

  《金匮要略》卷下:桂枝茯苓丸

  【药方名称】桂枝茯苓丸

  【别名】夺命丸(《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牡丹丸(《普济方》卷三五七)、夺命丹(《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桂心茯苓丸(《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药五味,研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

  【药理作用】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中成药研究》1986(5):24~26,实验表明,静脉注射或口服本方,能明显降低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红细胞电泳速度。实验发现,该药显效于静注、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前者作用快,后者作用持久。且口服降低血浆比粘度的作用特强。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缓消症块。治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月经困难;经停腹胀痛;难产;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服1丸,不知,加至3丸。

  【备注】方中桂枝温阳通脉,芍药养血和营,桃仁破血消症,丹皮活血散瘀,茯苓益气养心。以蜜为丸,取其渐消缓散之义。

  【摘录】《金匮要略》卷下

  桂枝茯苓丸的不同处方二

  言庚孚方:桂枝茯苓丸

  【药方名称】桂枝茯苓丸

  【处方】桂枝15克,茯苓15克,桃仁(去皮尖)15克,丹皮15克,芍药15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瘕散结。主瘀滞胞宫,结而为患。

  【用法用量】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早晚饭前服用10克。

  【摘录】言庚孚方

查看详情

阿魏化痞膏

  阿魏化痞膏的用法用量

  组成香附20g,厚朴20g,三棱20g,莪术20g,当归20g,生草乌20g,生川乌20g,大蒜20g,使君子20g,白芷20g,穿山甲20g,木鳖子20g,蜣螂20g,胡黄连20g,大黄20g,蓖麻子20g,乳香3g,没药3g,芦荟3g,血竭3g,雄黄15g,肉桂15g,樟脑15g,阿魏20g。

  制法:以上二十四味,除阿魏、樟脑外,乳香、没药、芦荟、血竭、肉桂粉碎成细粉,雄黄水飞成极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香附等十六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阿魏、樟脑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

  用法: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或患处。

  阿魏化痞膏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痞消积。

  主治:用于气滞血凝,症瘕痞块,脘腹疼痛,胸胁胀满。

  阿魏化痞膏的禁忌

  孕妇禁用。

查看详情

速效救心丸

  速效救心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川芎、冰片。

  用法:含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0-15粒。

  速效救心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

  主治: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查看详情

活血止痛散

  活血止痛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400g,三七80g,乳香(制)80g,冰片20g,土鳖虫200g,自然铜(煅)120g。

  制法:上六味,除冰片外,其余当归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用法: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5g,一日2次。

  活血止痛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活血止痛散的禁忌

  孕妇禁用。

  活血止痛散的不同处方一

  《跌打损伤方》:活血止痛散

  【药方名称】活血止痛散

  【处方】当归8分,羌活8分,独活8分,荆芥8分,川芎8分,桃仁8分,木通3分,乌药3分,川断3分,陈皮3分,五加皮3分,红花3分,防风3分,苏木3分,乳香3分,没药3分,甘草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3钱。

  【摘录】《跌打损伤方》

  活血止痛散的不同处方二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活血止痛散

  【药方名称】活血止痛散

  【处方】土鳖虫10两,当归20两,乳香(醋炙)4两,自然铜(煅,醋淬)6两,三七4两。

  【制法】上为细末,每8两8钱细粉兑研冰片2钱。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分,1日2次,温黄酒或温开水冲服。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活血止痛散的不同处方三

  《古今医鉴》卷十六:活血止痛散

  【药方名称】活血止痛散

  【处方】乳香1两,没药1两,赤芍1两,白芷1两,川芎1两,当归2两,生地黄2两,牡丹皮2两,甘草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打扑损伤,落马坠车,一切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入童便调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六

查看详情

麝香追风膏

  麝香追风膏的用法用量

  组成:人工麝香、独活、香加皮、海风藤、苏木、海桶皮、延胡索、生川乌、生草乌、威灵仙、血竭、木香、乳香、没药、乌药、红花、当归、熟地黄、地黄、麻黄、牛膝、薄荷脑、冰片、樟脑、桉油、肉桂油、丁香罗勒油、水杨酸甲酯。辅料为天然橡胶、松香、氧化锌、凡士林、羊毛脂。

  用法:外用,贴于患处。

  麝香追风膏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痛、关节痛、筋骨痛、神经痛、腰背酸痛、四肢麻木、扭伤、挫伤。

  麝香追风膏的禁忌

  1.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2.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3.皮肤破溃处禁用。

  4.孕妇禁用。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皮肤过敏者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6.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查看详情

跌打丸

  跌打丸

  方义方中用续断、三七、乳香、没药、骨碎补、血竭活血通络,接筋续骨;土鳖虫、自然铜、三棱、桃仁、苏木、赤芍活血化瘀,接骨消肿;当归、刘寄奴、丹皮、甜瓜子、姜黄、红花活血消肿,散结化瘀;桔梗、甘草、白芍、木通、防风、枳实理气通络,清热祛湿。全方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功。

  跌打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三七,当归,白芍,赤芍,桃仁,红花,血竭,北刘寄奴,骨碎补(烫),续断,苏木,牡丹皮,乳香(制),没药(制),姜黄,三棱(醋制),防风,甜瓜子,枳实(炒),桔梗,甘草,关木通,自然铜(煅),土鳖虫。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跌打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闪腰岔气。

  跌打丸的禁忌

  1.忌生冷,油腻食物。

  2.儿童,经期及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查看详情

坎离砂

  坎离砂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37.5g,川芎50g,防风50g,透骨草50g,铁屑10g。

  制法:以上五味,除铁屑外,其余当归等四味加米醋适量,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将铁屑置炉内煅至一定程度时取出,立即将上述滤液倒入铁屑中,搅匀,晾干,过筛,即得。

  用法:每250g加米醋15g(不可过量),立即拌匀,装入布袋。外包棉垫(或毛巾),待发热后,烫患处,药凉后取下。再用时仍用前法拌醋,可反复使用数次。每日烫患处1~3次。

  坎离砂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脘腹冷痛。

查看详情

正骨紫金丹

  正骨紫金丹的用法用量

  组成: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各一两(各30克),当归头、莲肉、白茯苓、白芍各二两(各60克),丹皮5钱(15克),甘草3钱(9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服9克,童便调下,黄酒亦可。

  正骨紫金丹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治跌打损伤,并一切疼痛,瘀血凝聚。

  正骨紫金丹的禁忌

  孕妇忌服。

查看详情

生血补髓汤

  生血补髓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2钱,生地2钱,熟地2钱,白术2钱,枳壳2钱,荆芥2钱,白芍2钱,防风1钱,广皮1钱,杜仲(盐水炒)1钱,丹皮1钱,川芎1钱,干姜1钱,牛膝1钱,独活1钱,茄皮1钱,川续断8分,黄耆8分,熟艾8分,香附8分,羌活8分,鲜红花5分,甘草3分,云茯苓5钱。

  用法:水、酒各半盏,加大枣,煎8分,食远服。

  生血补髓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生血补髓。

  主治:治上骱后,气血两虚者。

查看详情

黎洞丸

  黎洞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三七2两,生大黄2两,阿魏2两,孩儿茶2两,天竺黄2两,血竭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雄黄1两,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5钱,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牛黄2钱5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2两。

  制法:取秋露水化藤黄,拌药捣千余下,如干,加炼蜜少许为丸,重1钱,黄蜡封固。

  黎洞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续筋接骨,疏风活络。

  主治:主金疮跌扑伤,发背痈疽,恶疮,瘰疬,刑伤,疯犬咬伤,蜂、蛇、蝎毒。

查看详情

定痛和血汤

  定痛和血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乳香、没药、红花、当归、秦艽、川断、蒲黄、五灵脂、桃仁。

  用法水、酒各半,煎服。

  定痛和血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主损伤瘀血疼痛,痛处固定,刺痛,拒按,局部多有青紫瘀斑或瘀肿,舌质紫暗,脉细而涩。

查看详情

双柏散

  双柏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大黄2斤,薄荷1斤,黄柏1斤,泽兰1斤,侧柏叶2斤。

  用法:开水、蜜调敷。

  双柏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跌打扭伤,筋肉肿痛,发红;各期阑尾炎有包块者。

查看详情

银花蕺菜饮

  银花蕺菜饮

  方义:方中金银花、土茯苓、蕺菜、炒荆芥清热解毒,利湿排脓;赤芍、丹皮、丹参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三棱、莪术、皂角刺行气破瘀,消瘕散结。

  银花蕺菜饮的用法用量

  组成:赤芍、丹皮、丹参、三棱、莪术、皂角刺、银花、蕺菜、土茯苓、炒荆芥、甘草。

  加减:若小腹包块疼痛,兼带下量多,色黄稠如脓,或五色带杂下,臭秽难闻,疑为恶性肿瘤者,酌加半枝莲、穿心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以清热解毒消瘕。

  银花蕺菜饮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除湿、破瘀消徵。

查看详情

清热调血汤

  清热调血汤

  方歌:清热凉血黄连丹,归芍芎地桃红参,延胡莪术香附入,清热除湿止痛安。

  清热调血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黄连、香附、桃仁、红花、延胡索、牡丹皮、蓬莪术。

  清热调血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主治:妇人经水将来,腹痛,乍作乍止,气血俱实。具体症候为经前经期小腹灼热胀痛,拒按,经色暗红,质稠有块。或伴腰骶部胀痛,或平时小腹时痛,经来疼痛加重多数病人有低热起伏,小便短黄,平时带下色黄,味臭秽,舌红,胎黄腻,脉弦数或濡数。

查看详情

四味汤

  四味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延胡索、血竭、没药各等分。

  用法:每服半钱,用童子小便1盏,煎至6分,通口服。方分娩吃1服尤妙。

  加减:心膈烦,加当归半钱;气闷喘急,加延胡索半钱;恶露不快,加血竭半钱;心腹撮痛,加没药半钱。

  四味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产后诸疾。

  四味汤的禁忌

  妊娠,气血大亏,风湿性心脏病,活动期肺结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肝病忌服。

查看详情

舒筋活血汤

  舒筋活血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用法:水煎服。

  舒筋活血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筋络。筋膜、筋腱损伤。

查看详情

抵当汤

  抵当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水蛭(熬)三十个、 虻虫(去翅足,熬)三十个、 桃仁(去皮尖)二十个、 大黄(酒洗)三两。

  用法:上药四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不下更服。

  抵当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破瘀泄热。

  主治:用于下焦蓄血所致的发狂或如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喜忘,大便色黑易解,脉沉结,舌质紫或有瘀斑,及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者。

查看详情

自生饮

  自生饮的用法用量

  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枳壳(炒)6克,益母草3克,白芷1.8克,火麻仁(炒,去壳)3克。

  用法: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温服。

  自生饮的功效主治

  主治:临产生育艰难。

查看详情

四生丸

  四生丸

  方歌:四生丸中三般叶,侧柏艾叶荷叶兼,生地合用为丸服,血热吐衄效可验。

  四生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柏叶12g,生地黄15g各等分。

  用法:上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12g),水煎服。

  四生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查看详情

十灰散

  十灰散

  方歌: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随,二蓟栀黄皆炒黑,凉降止血此方推。

  方义:本方主治上部出血诸症乃火热炽盛,气火上冲,损伤血络,离经妄行所致。治宜凉血止血。方中大蓟、小蓟性味甘凉,长于凉血止血,且能祛瘀,是为君药。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皆能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涩止血,与君药相配,既能增强澄本清源之力,又有塞流止血之功,皆为臣药。血之所以上溢,是由于气盛火旺,故用栀子、大黄清热泻火,挫其鸱张之势,可使邪热从大小便而去,使气火降而助血止,是为佐药;重用凉降涩止之品,恐致留瘀,故以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亦为佐药。

  用法中用藕汁和萝卜汁磨京墨调服,藕汁能清热凉血散瘀、萝卜汁降气清热以助止血、京墨有收涩止血之功,皆属佐药之用。诸药炒炭存性,亦可加强收敛止血之力。全方集凉血、止血、清降、祛瘀诸法于一方,但以凉血止血为主,使血热清,气火降,则出血自止。

  十灰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9g。

  用法:上药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食后服下。

  现代用法:各药烧炭存性,为末,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适量,调服9-15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加减:若气火上逆、血热较盛者,可用本方改作汤剂使用,此时当加大大黄、栀子的用量,作为君药,并可配入牛膝、代赭石等镇降之品,引血下行。

  十灰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来势急暴,舌红,脉数。

  运用:本方为主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上部出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血色鲜红,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十灰散的禁忌

  本方为急则治标之剂,血止之后,还当审因图本,方能巩固疗效;对虚寒性出血则不宜使用。本方为散剂,既可内服,也能外用,但应预先制备,使火气消退,方可使用。方中药物皆烧炭,但应注意“存性”,否则药效不确。

  十灰散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十药神书》 :“治痨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药止之。”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治一切吐血、咯血不止,先用此遏之。夫吐血、咯血,固有阴虚、阳虚之分,虚火、实火之别,学者固当予为体察。而适遇卒然暴起之证,又不得不用急则治标之法,以遏其势。然血之所以暴涌者,姑无论其属虚属实,莫不皆由气火上升所致。丹溪所谓气有余即是火。即不足之证,亦成上实下虚之势。火者南方之色,凡火之胜者,必以水济之,水之色黑,故此方汇集诸凉血、涩血、散血、行血之晶,各烧灰存性,使之凉者凉,涩者涩,散者散,行者行,各由本质而化为北方之色,即寓以水胜火之意。用童便调服者,取其咸寒下行,降火甚速,血之上逆者,以下为顺耳。”

查看详情

咳血方

  咳血方

  方歌: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方义:本方证系肝火犯肺,灼伤肺络所致。肺为清虚之脏,木火刑金,肺津受灼为痰,清肃之令失司,则咳嗽痰稠、咯吐不爽;肝火灼肺,损伤肺络,血渗上溢,故见痰中带血;肝火内炽,故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火热炽盛之征。是证病位虽在肺,但病本则在肝。按治病求本的原则,治当清肝泻火,使火清气降,肺金自宁。

  方中青黛咸寒,入肝、肺二经,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山栀子苦寒,入心、肝、肺经,清热凉血,泻火除烦,炒黑可入血分而止血,两药合用,澄本清源,共为君药。火热灼津成痰,痰不清则咳不止,咳不止则血难宁,故用瓜蒌仁甘寒入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海粉(现多用海浮石)清肺降火,软坚化痰,共为臣药。诃子苦涩性平入肺与大肠经,清降敛肺,化痰止咳,用以为佐。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宁肺之功,使木不刑金,肺复宣降,痰化咳平,其血自止。

  咳血方的用法用量

  组成:青黛(水飞)、诃子各6g,瓜蒌仁(去油)、海粉、山栀子(炒黑)各9g。

  用法:上为末,以蜜同姜汁为丸,噙化。

  现代用法:共研末为丸,每服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加减:火热伤阴者,可酌加沙参、麦冬等以清肺养阴;若咳甚痰多者,可加川贝、天竺黄、枇杷叶等以清肺化痰止咳。本方去诃子、海浮石,加青蒿、丹皮,治疗鼻衄,亦有较好疗效。

  咳血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运用:本方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痰带血,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咳血方的禁忌

  因本方属寒凉降泄之剂,故肺肾阴虚及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咳血方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丹溪心法》卷2:“咳血。”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3:“咳嗽痰血者,此方蜜丸噙化。肺者,至清之脏,纤芥不容,有气有火则咳,有痰有血则嗽。咳者有声之名,嗽者有物之义也。青黛、山栀所以降火,瓜蒌、海粉所以行痰,诃子所以敛肺。然而无治血之药者,火去而血自止也。”

查看详情

小蓟饮子

  小蓟饮子

  方歌: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方义:本方证因下焦瘀热,损伤膀胱血络,气化失司所致。热聚膀胱,损伤血络,血随尿出,故尿中带血,其痛者为血淋,若不痛者为尿血;由于瘀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亦为热结之征。治宜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方中小蓟甘凉入血分,功擅清热凉血止血,又可利尿通淋,尤宜于尿血、血淋之症,是为君药。生地黄甘苦性寒,凉血止血,养阴清热;蒲黄、藕节助君药凉血止血,并能消瘀,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使血止而不留瘀。热在下焦,宜因势利导,故以滑石、竹叶、木通清热利水通淋;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导热从下而出;当归养血和血,引血归经,尚有防诸药寒凉滞血之功,合而为佐。使以甘草缓急止痛,和中调药。诸药合用,共成凉血止血为主,利水通淋为辅之方。

  小蓟饮子的用法用量

  组成: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蒲黄、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甘草各9g。

  用法:上㕮咀,每服15g,水煎,空心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据病证酌情增减。

  加减:方中甘草应以生甘草为宜,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力;若尿道刺痛者,可加琥珀末1.5g吞服,以通淋化瘀止痛;若血淋、尿血日久气阴两伤者,可减木通、滑石等寒滑渗利之晶,酌加太子参、黄芪、阿胶等以补气养阴。

  小蓟饮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运用:本方为治疗血淋、尿血属实热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小蓟饮子的禁忌

  方中药物多属寒凉通利之品,只宜于实热证。若血淋、尿血日久兼寒或阴虚火动或气虚不摄者,均不宜使用。

  小蓟饮子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玉机微义》卷28引《济生方》 :“下焦热结,尿血成淋。”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3:“下焦结热血淋者,此方主之。下焦之病,责于湿热。经曰:病在下者,引而竭之。故用生地、栀子凉而导之,以竭其热;用滑石、通草、竹叶淡而渗之,以竭其湿;用小蓟、藕节、蒲黄消而逐之,以去其瘀血;当归养血于阴,甘草调气于阳。古人治下焦瘀热之病,必用渗药开其溺窍者,围师必缺之义也。”

查看详情

障脐汤

  障脐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大黄5分,当归1两,生地1两,地榆3钱。

  用法:水煎服。1剂即止血。

  障脐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脐中流血,其血不十分多,夹水流出,人亦不十分狼狈。

查看详情

珍珠八宝丹

  珍珠八宝丹的用法用量

  组成:珍珠3钱,象皮3钱,冰片3钱,乳香3钱,没药3钱,鸡内金3钱,生龙骨2两,赤石脂2两,血竭4钱,轻粉4钱,铅粉1两,辰砂2钱。

  用法:掺患处。

  珍珠八宝丹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定痛,生肌长肉。

  主治:金疮、刀疮,跌扑损伤,或一切疮毒,久不收口。

查看详情

槐角丸

  槐角丸

  方义:方中槐角苦寒,泻火清肠,凉血止血为主药。辅以地瑜苦酸涩、性微寒,凉血止血,解毒敛疮;黄芩清湿热而泻火解毒以清肠。佐以防风疏肠中风邪,且能胜湿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引血归经,且能防诸药寒凉太过之弊。枳壳宽肠行气,顺遂肠胃腑气下行,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疏风行气,寄清疏于收涩之内,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共奏疏风,凉血止血之功。

  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槐角(炒),地榆(炭),黄芩,枳壳(炒),当归,防风。

  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槐角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肠疏风,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槐角丸的禁忌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保持大便通畅。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及脾虚大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内痔出血过多或原因不明的便血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查看详情

黄土汤

  黄土汤

  方歌:黄土汤将远血医,胶芩地术附甘齐,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宜。

  方义:本方证因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脾主统血,脾阳不足失去统摄之权,则血从上溢而为吐血、衄血;血从下走则为便血、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皆为中焦虚寒,阴血不足之象。治宜温阳止血为主,兼以健脾养血。方中灶心黄土(即伏龙肝),辛温而涩,温中止血,用以为君。白术、附子温阳健脾,助君药以复脾土统血之权,共为臣药。然辛温之术、附易耗血动血,且出血者,阴血每亦亏耗,故以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与苦寒之黄芩合用,又能制约术、附过于温燥之性;而生地、阿胶得术、附则滋而不腻,避免了呆滞碍脾之弊,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

  黄土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9g、灶心黄土30g。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现代用法:先将灶心土水煎过滤取汤,再煎余药,阿胶烊化冲服。

  加减: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及等以止血;若气虚甚者,可加人参以益气摄血;胃纳较差者,阿胶可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脾胃虚寒较甚者,可加炮姜炭以温中止血。方中灶心黄土缺时,可以赤石脂代之。

  黄土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运用: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所致的便血或崩漏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黄土汤的禁忌

  凡热迫血妄行所致出血者忌用。

  黄土汤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者,黄土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卷下:“下血先便后血者,由脾虚气寒,失其统御之权,而血为之不守也。脾去肛门远,故曰远血。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血;而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

查看详情

胶艾汤(理血剂)

  胶艾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阿胶(炙)3两,艾叶(熬)3两,芍药3两,干地黄3两,当归2两,干姜2两,芎藭2两,甘草(炙)2两。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纳胶令烊,分再服;羸人3服。

  胶艾汤的功效主治

  主治:男子绝伤,或从高堕下,伤损五脏,微者唾血,甚者吐血及金疮伤经内绝;妇人产后及崩中伤下血多,虚喘欲死,腹痛下血不止。

查看详情

槐花散

  槐花散

  方歌: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等分为末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动。

  方义:本方所治肠风、脏毒皆因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血分,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治宜清肠凉血为主,兼以疏风行气。方中槐花苦微寒,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药。侧柏叶味苦微寒,清热止血,可增强君药凉血止血之力,为臣药。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盖大肠气机被风热湿毒所遏,故用枳壳行气宽肠,以达“气调则血调”之目的,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肠疏风,俟风热、湿热邪毒得清,则便血自止。

  槐花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槐花(炒)、柏叶(杵,焙)各12g,荆芥穗、枳壳(麸炒)各6g。

  用法:上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为细末,每服6g,开水或米汤调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加减:若便血较多,荆芥可改用荆芥炭,并加入黄芩炭、地榆炭、棕榈炭等,以加强止血之功;若大肠热甚,可加入黄连、黄芩等以清肠泄热;若脏毒下血紫暗,可加入苍术、茯苓等以祛湿毒;便血日久血虚,可加入熟地、当归等以养血和血。

  槐花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运用:本方是治疗肠风、脏毒下血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便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槐花散的禁忌

  本方药性寒凉,故只可暂用,不宜久服。便血日久属气虚或阴虚者,以及脾胃素虚者均不宜使用。

  槐花散的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5:“治肠风脏毒,槐花散。”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2:“槐花禀天地至阴之性,疏肝泻热,能凉大肠;侧柏叶生而向西,禀金兑之气,苦寒芳香,能入血分,养阴燥湿,最凉血分之热;荆芥散瘀搜风;枳壳宽肠利气。四味所入之处,俱可相及,宜乎肠风、脏毒等病,皆可治耳。”

查看详情

地榆槐角丸

  地榆槐角丸

  方义:方中地榆、槐角、槐花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君药。黄芩清热燥湿解毒,大黄泻火凉血,祛瘀生新,导滞通便,增君药凉血之功,用为臣药。当归、红花养血活血,地黄清热养阴,赤芍凉血祛瘀,共助君臣之药,祛邪而不伤正,防风、荆芥穗祛风止血,枳壳破气消积,七药合用为佐药。全方共奏疏风凉血,泻热润燥之功效。

  地榆槐角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地榆(炭)、槐角(蜜炙)、槐花(炒)、大黄、黄芩、地黄、当归、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枳壳(麸炒)。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地榆槐角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风,凉血,泻热润燥。

  主治: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地榆槐角丸的禁忌

  孕妇忌服。

查看详情

脏连丸

  脏连丸

  方义:方中黄连、黄芩清热泻火止血;生地、阿胶滋阴凉血,养血止血;赤芍凉血止血;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槐花、槐角、地榆炭泻热清肠,凉血止血;荆芥穗辛散疏风,与上药相配疏风理血。诸药共用,共奏清肠止血之功。

  脏连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黄连,黄芩,地黄,赤芍,当归,槐角,槐花,荆芥穗,地榆炭,阿胶。

  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9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脏连丸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肠止血。

  主治:用于肠热便血,肛门灼热,痔疮肿痛。

  脏连丸的禁忌

  孕妇禁用。

查看详情

三七止血汤

  三七止血汤

  方义:用三七止血,兼能消瘀;白及止血敛肺;茅根、侧柏炭均有止血作用;生地凉血止血;川贝、百合、天冬、桔梗、元参润肺止咳;桔梗载药上行,用量以15克为宜,过则升提太过,反之与止血又不利,用时应斟酌;阿胶、当归、白芍养血敛阴;甘草调和诸药。咳血多因火旺迫血妄行所致,大量咳血,咳逆气呛病势凶猛,必用大黄清热降冲,折其火势,导血下行,不可因肺痨日久体弱担心大黄性猛畏惧不用,但剂量不宜过大,凡咳血减轻,病势已去,即应减去。血止后仍需继续抗痨治疗,以免复发。

  三七止血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参三七粉5克(分冲),白及35克(捣碎),藕节15克,茅根15克,侧柏炭15克,生地20克,川贝15克,天冬15克,炙百合15克,桔梗15克,阿胶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元参15克,大黄3克,甘草10克。

  三七止血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润肺止咳。

  主治:用于肺痨大咳血。

查看详情

养阴止血汤

  养阴止血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生地24克,生白芍12克,黄芩12克,玄参12克,石斛12克,地骨皮12克,煅牡蛎30克,花蕊石30克,陈棕炭30克,侧伯叶15克,藕节炭12克。

  用法:水煎服。

  养阴止血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阴固摄,止血清热。

查看详情

清经止血汤

  清经止血汤的用法用量

  用法:生地6钱,丹皮2钱,黄芩3钱,黄柏4钱,茅根5钱,地榆3钱,炒蒲黄3钱,益母草4钱,棕炭2钱。

  炮制:水煎温服。

  清经止血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血热气实,经血暴下,精神不爽,烦热口渴。

  主治:月经不调,出血严重。

查看详情

清胃止血汤

  清胃止血汤

  方义:方用大黄推陈致新;白芍柔肝养血;白芨、地榆凉血止血,消肿生肌;棕榈炭、赤石脂收敛止血,生肌收口;乌贼骨、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丹皮凉血活血散淤;干姜暖脾胃,止呕血。诸药合用,共奏柔养肝阴,泻火清热,散淤止血之目的。

  清胃止血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生大黄、丹皮、棕榈炭、赤石脂、乌贼骨各10克,白芍20克,生山栀12克,地榆、白芨各15克,干姜8克。

  用法:水煎浓缩至50-100毫升。煎后半小时内多次频服。

  加减:吐血不止者,去山栀,加三七粉2克(冲服),艾叶10克;脘胀满闷,大便色黑,便秘,苔黄腻,脉滑数者,去干姜,加大蓟、小蓟各15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者,加红参4克,麦冬10克。

  清胃止血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柔肝,泻火清热,化淤止血。

  主治:主治消化道溃疡并发大出血。症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精神委靡,胃脘胀满,呕血,舌淡,苔薄黄,脉细数。

查看详情

棕灰散

  棕灰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棕榈皮(烧灰)、原蚕砂(炒)各30克,阿胶(炙燥)22克。

  用法: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用温酒调下,不拘时服。

  棕灰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收敛止血,补血定痛。

  主治:治妊娠胎动,下血不止,脐腹疼痛。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