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指出,不同年龄段的人体生理机能存在差异,血糖标准也应有所不同。60-70岁人群正处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阶段,血糖管理不当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了解2025年最新的血糖标准,对于这部分人群预防糖尿病及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新标准出台的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60-70岁人群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逐渐增加。同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该年龄段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以往的血糖标准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这一年龄段的人群,为了更精准地诊断和管理血糖,2025年相关医学机构经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制定了新的血糖标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研究团队参与了此次标准的制定,他们通过对数千名60-70岁人群的血糖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该年龄段人群的身体特点和疾病风险,提出了更贴合实际情况的新标准。
60-70岁血糖新标准的具体内容
在空腹血糖方面,新标准将正常范围设定在70-100mg/dL(3.9-5.6mmol/L)。这一范围相较于以往标准有所调整,更符合60-70岁人群的身体代谢特点。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则控制在小于140mg/dL(7.8mmol/L)。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60-70岁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也更加个性化。轻度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控制在7%-7.5%;中度糖尿病患者,HbA1c可放宽至7.5%-8%;重度糖尿病患者,HbA1c在8%-8.5%也可接受。
新标准的意义和影响
新标准的出台,使得60-70岁人群的血糖诊断更加准确。以往可能存在一些被误诊或漏诊的情况,新的标准能够更及时地发现血糖异常,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例如,一些血糖处于临界值的老年人,按照新标准可以更精准地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治疗措施。同时,新标准也有助于提高这一年龄段人群的血糖管理水平。医生可以根据新的标准,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调整。此外,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具有积极意义,避免了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情况。
如何应对新标准
60-70岁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建议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检测。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适量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