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35岁的职场男性,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走进武汉的生殖医学中心。结婚五年,我们始终没能迎来自己的孩子。当医生建议我们尝试试管婴儿时,那种挫败感和无力感至今难忘。
踏入生殖中心,消毒水的气味和满眼的候诊人群让我有些无所适从。看着妻子在诊室里接受检查,我体会到作为丈夫的无力——这件事我竟帮不上什么忙。护士递来的精液采集单让我脸上发烫,这种私密的事情要在医院完成,对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心理挑战。
促排卵阶段,我学会了给妻子打针。记得拿着注射器的手都在发抖,妻子反而安慰我说不疼。每天晚上准时注射成了我们的固定日程,而我的手机里也设满了各种用药提醒。看着妻子因药物反应而浮肿的脸,那种心疼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最是煎熬。
取卵日那天,我在手术室外来回踱步。当医生告知取卵数量时,我首先不是高兴,而是担心妻子的身体状况。胚胎培养的那几天,手机一响就紧张,生怕是实验室打来的坏消息。最终我们得到了3个优质胚胎,那一刻我一个大男人差点在诊室里哭出来。
移植失败的消息像一盆冷水浇下来。我强作镇定地安慰妻子,却在深夜独自站在阳台抽了半包烟。医生建议我们调整心态再试一次,我查阅了大量文献,甚至做了个成功率分析表,这种"理工男"式的应对方式让妻子哭笑不得。
第二次移植前,我们特意去了归元寺祈福。我不再像那样每天追问妻子"有没有感觉",而是带着她散步、看电影,尽量让生活保持平常。当验孕棒出现两道杠时,我们俩抱在一起又哭又笑,那一刻所有的坚持都值得了。
现在回想这段试管之路,我感悟到:生育不只是女人的事。作为丈夫,我们可能不用承受身体上的痛苦,但心理上的压力同样真实。学会陪伴、学会等待、学会在妻子情绪崩溃时稳住阵脚,这些都是试管路上必须修炼的功课。
在武汉各大生殖中心,像我这样的准爸爸还有很多。我们可能不善表达,但那份期待成为父亲的心情同样炽热。这段特别的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共同面对困难时,我们如何成为彼此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