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3-6岁/学龄前教育
情商教育

  什么是情商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如何培养宝宝情商

  1、教育孩子学会生存能力;

  2、培养忍耐力和自制力;

  3、多接触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4、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5、让孩子多动脑;

  6、培养自信心和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7、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8、给予鼓励和支持;

  9、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和合作意识。

  培养宝宝情商有什么用

  学龄前期形成的情感物质,对孩童以后的表现,无论是学业成绩或人际关系,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注重学龄前孩子的情商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1、有助于孩子认识自身情绪:

  使孩子更能观次与认识自己的情绪,更能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能认知感觉与行为的差距。

  2、有助于孩子妥善管理情绪:

  使孩子更能忍受挫折,更值得经解愤怒,较少与人发生口角,打架或破坏课堂秩序。较能适当表达愤怒而不必诉诸打斗,较少被休学或退学,较少表现出攻击性或自暴自弃的行为。

  3、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励:

  对自我、学校及家庭较具正面观感,较善于缓解压力,较少感到孤独自卑或焦虑,善于将情绪导向正途,更负责、更能专注眼前的工作,较能克制冲动。

  4、使孩子认识他人情绪:

  较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较懂得倾听。

  5、使孩子能够进行人际关系管理:

  对人际关系的分析与了解能力增强,更懂得解决与协商纷争,较懂得解决人际冲突。沟通时更清晰,有技巧、较外向,较有人缘。与同学关系改善,朋友较常邀约,较能体贴关心别人。较合群,更懂得合作、分享与互助。与人交往时更懂得互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成绩与在校表现的改善。

  情商教育误区都有哪些需要警惕

  1、过于溺爱孩子

  这种状态下培养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共同相处之中还有可以与不可以、应该不应该或这样的词。使孩子在长大的生活中碰到一点挫折,就没有一点承担的能力。

  2、对孩子忽冷忽热

  这样孩子容易喜怒无常,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3、总喜欢横向比较孩子

  总用孩子的弱项和别人孩子的长项比较,结果让孩子失去了自尊和自信。要相信孩子的缺点只是暂时的,孩子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家长应该对孩子的优点给予积极的鼓励,有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给他以积极的暗示。

  宝宝情商教育工具有哪些

  1、工具1:冷静下来

  让孩子学会冷静下来,能够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可选择孩子最轻松的时候进行,这时的孩子更乐于去尝试一些新鲜事情。

  方式:

  1)用手指在孩子的背上画字、数字或图形,让孩子猜。

  2)让他的肌肉紧绷五秒钟左右,然后彻底放松。

  3)有规律地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从双脚开始,慢慢地往头部方向移动。

  4)深吸一口气。让孩子吐一口气,然后保持几秒钟,这样,当他吸气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大吸一口了。

  2、工具2:摆脱沮丧情绪

  令人不快的经历一旦在孩子的情感记忆库里沉积下来,当他再遇到类似的状况时,这些记忆碎片就会被激活,产生更激烈的反应。这不仅让孩子自己难过,还会影响同伴对他的态度。

  于是,孩子越来越会在意旁人对自己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焦虑和自闭,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在一天结束之前教孩子将当天的痛苦情绪过滤掉,实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试着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两项下面的活动,想像着把不良情绪排放出去。

  方式:

  1)让他发泄几分钟。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试图去压抑他的情绪

  2)作吐气运动,将“坏情绪”呼出来。

  3)想像着自己站在明媚阳光下的一条凉爽新鲜的溪水中,沮丧的情绪被溪水冲洗殆尽。

  4)自己对自己说:“让它去吧”、“没事儿”、“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3、工具3:积淀愉快经历

  每个孩子都会有很多积极正面的体验,如果这些愉快的瞬间能够积淀下来,将会成为孩子宝贵的精神资源。等到下次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更会成为他自我安慰和鼓励的力量源泉。

  家长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在帮助孩子排遣掉不快的情绪时,教孩子学会如何将美好的时刻变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方式:回顾一天的生活

  跟孩子谈谈那些美好的情景,比如与你共处时的甜美,完成某件事、学到新知识时的喜悦等等。尤其要引导孩子去找找那些与自己平时感受不一样的场景。

  情景再现:

  首先,由孩子想像困难场景,让他通过有效的正确方法去面对,引导他想像正确行为所带来的良好情绪。

  然后,在孩子所想像的困难场景之下,让他用不正确的方法处理,引导他想像因此在他的内心所产生的不良情绪。

  最后,让孩子有意识地在以上两种处理方法中做出选择,并由他将这种方法“情景再现”地表现出来。

  鼓励孩子:

  鼓励孩子把正面的情感体验渗入自己的身体,就像水被吸入海绵一样。如果你的孩子处事过于谨小慎微,就鼓励他想像自己被意外撞倒的情景,看他如何想办法保持放松和冷静,从而不再担心自己是否摔疼了。如果你的孩子争强好胜,就鼓励他想像在一场棋类游戏中输了,看他如何摆脱这种让自己沮丧的情绪。

  宝宝低情商的表现

  1、任性

  任性的人总是宁愿付出很大的代价,也不愿意委屈自己一点点。这是因为他们的自尊心过于脆弱了。这样的人不能委曲求全、顾全大局,常常因为“小不忍”而“乱大谋”。他们因为缺乏弹性,很难在复杂的得失中做出明确的判断。因为缺乏自制力,常常遭受不必要的打击进而受到重创。

  2、抱怨

  抱怨看起来似乎是人之常情,但事实并非如此。抱怨是一种消极心态的象征,不去深入地观察现实,不去为改变现实做积极的思考,而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这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即便是糟糕的现实不能改变,那么抱怨比忍受更能增加我们的痛苦,而博得同情意味着将自己的弱势地位展示给别人,实非强者所为。总之,抱怨是弱者不明智的选择。聪明的父母不会在孩子面前抱怨,并且从孩子第一次抱怨就制止他。

  3、顺毛驴

  “顺毛驴”固然是人类渴望尊重的自然反应,但也是情商低的一种表现。不根据事实和利益进行判断,而一味的“顺毛驴”,就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为人所用,因小失大。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情商

  1、家长要作孩子的表率

  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父母在孩子心中就是崇拜的对象,孩子每天用最细致的目光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默默地模仿和学习着。在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学会了您那一套。所以,父母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

  2、坚持一贯的家教作风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爱不能是溺爱、偏爱,而应该是理智的爱,有原则的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允许做;什么不许做。对孩子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如一。如果只对孩子提出要求,而不督促孩子,时紧时松,朝令夕改,这样就难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也会对家长的要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家长从而失去威信。只有坚持始终如一的严格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3、以积极肯定为主的正面教育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应多作积极的肯定,从正面引导孩子向目标发展。孩子受到激励和赞扬后,上进心就会得到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实际,对孩子越信任,与孩子的感情越融洽,便更能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对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用适当的奖励,肢体举动来表达赞扬和愿望。没玩没了的数落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查看详情

体商教育

  什么是体商

  体商(BodyQuotient,简称BQ)”即身体商数是人对自身真实健康情况自我认识的反映,是指一个人活动、运动、体力劳动的能力和质量的量化标准。

  体商有什么积极意义

  体商BQ概念甫经提出,就引起人们的不同认识。本书作者自己的说法是:“大家都知道IQ(智商)能够衡量你的聪明程度,还有像EQ(情商)能衡量你的个性特征,我们这里最重要的却是BQ:身体商数(bodyquotient),也就是你对你的身体健康有多少了解。”而专家还提出:“本书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概念‘体商’,即‘身体的商数’BQ。体商其实就是生理年龄和日历年龄的比较关系。我们已经熟悉了智商IQ、情商EQ,那是指人的智力发展情况和情感心理状况,而BQ应是人体真实健康情况的反映。也许智商、情商不为我们自己所控制,但体商我们不能不关心,因为它更能为我们自己控制和管理。这应该也是这本手册对我们的又一个有益忠告。”相信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体商概念和体商研究会有新的进展和发现。

  体商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1、能使身高增加。体育锻炼能增强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孩子体格健壮。孩子能够长高,是由于全身骨骼的生长,尤其是长骨的生长,因为长骨两端的骺软骨部分是骨的生长点。由于体育运动,改善了血液循环,骨组织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同时,运动对骨骼起着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所以,能促使骨骼生长加速,使孩子身高随之有所增长。前苏联、德国等国家的婴儿游泳开展较广泛,那些地方的生理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婴儿参加游泳,身体增长速度比一般孩子快。

  2、能锻炼孩子四肢,增加肌肉力量,使肌肉逐渐变得丰满起来。如果在小儿各项动作发展之前加强腹肌、腰肌、背肌、四肢支撑力,及加强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和进行一些条件反射的训练,使小儿通过这些触觉刺激和肌肉训练,在脑中枢建立联系,就可使小儿的动作变得灵敏,肌肉变得发达。

  3、运动能促进心肺功能。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强,心肌发达,收缩力加强。孩子在锻炼过程中,肌肉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于是呼吸器官需要加倍工作,久而久之,胸廓活动范围扩大,肺活量提高,肺内每分通气量(即每分钟的通气量)加大,增强了呼吸器官的功能,对防止呼吸道常见病有良好的作用。

  4、运动可使孩子胃肠蠕动增加。运动可使胃肠消化能力增强,食欲增加,营养吸收完全,使孩子发育更好。厌食、拒食的孩子更需要运动。

  5、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锻炼时,机体各部的协调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统一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体格锻炼的同时,神经系统本身也经受锻炼和提高。如各种体操,可使婴儿从无秩序的动作,逐步形成和发展为分化的、有目的的、协调的动作,这是对神经系统良好的调节。

  6、能预防疾病。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光、空气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皮肤和呼吸道的粘膜不断受到锻炼,增强了其耐受力,大脑皮层也对冷和热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当自然因素发生变化时,孩子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反应,使身体跟外界环境保持平衡,这样就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中暑。在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新鲜空气中的氧气,能促进新陈代谢,并有杀菌的作用。

  7、促进智力发育。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人在活动时,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冲动传到大脑,从而促进大脑的功能,使大脑对动作反应更加灵敏。前几年的联邦德国一份报告说:学习游泳的婴儿长大后,其智力、独立能力和自信心都要比其他儿童强。从生理角度看,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脑的血流量,能供给脑细胞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三岁前的营养对决定智能十分重要,而运动很有利于婴幼儿对营养的摄取,促进脑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对智力发展很有益处。

  8、可塑造儿童性格。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大脑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锻炼。体育运动能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使儿童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当孩子在澡盆里玩水,在跑着、笑着去追逐滚着的皮球,在阳光下接触大自然的时候,婴幼儿的情绪会十分快乐。这种良好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的毅力。幼小的孩子做一些动作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有时要克服各种困难,这就是很好的意志锻炼。运动后,孩子更有自信心和成功感。孩子会变得更加优秀、懂礼貌,与人相处较为主动平和。适当的运动对儿童人际关系发展有很大作用,使儿童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遵守规则的行为,适于日后的社会需要。对于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要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和各种游戏,与众多儿童接触,可改变其孤僻、忧郁的性格,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9、体育运动是健美的最佳药方。锻炼可防止儿童由于营养过剩而造成的肥胖。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的肌肉比较有力,关节比较灵活,脊背比较挺直,小腹比较扁平,腰肢比较纤细,体态良好,动作协调优美,对自己比较有信心。因而他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宝宝处于体商教育敏感期的判断

  0~6岁是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体商”的敏感期,尤其是0~3岁,是孩子运动发育非常快的时期。孩子在这个期间,相继学会抬头、翻身、坐起、爬、行走、跑步等。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孩子各生长阶段的特点,为宝宝每个阶段的运动锻炼提供适当地引导和促进。“会走路了,就让孩子多走,会跑步了,就放手让孩子到户外多跑。” 2~6岁是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水平的关键时期。孩子到2岁以后,学会了走、蹲、跑、跳,运动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这个时期,应该多培养孩子的“体商”。体能锻炼不但能让身体更健康,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四肢更灵活、协调。让孩子早期多接触体育锻炼的好处还在于,孩子能从中锻炼力量、速度、耐力、毅力和协调性的同时,还能塑造勇敢、坚强的品质以及快乐、自信的性格。

  适合宝宝提升体商的运动

  对于0-1岁多的宝宝来说,父母可以实施许多锻炼计划促进宝宝的身体发展。要知道,肌肉技能发展和保持身体健康对阅读、写作和数学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发展的简单规律是:

  儿童的身体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先是头部肌肉开始强壮,然后是身体,然后是腿,最后是脚),自内向外的(先是躯干开始强壮,然后是胳膊和腿,最后是手和脚)。

  大肌肉(控制大运动如爬、走、扔、抓、平衡的肌肉)发展在先,小肌肉(控制手腕和手进行画、切、穿珠子、搭积木的肌肉)在后。

  身体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对于不同的技能,差异可能在1个月到6个月。

  0-6月:

  大肌肉

  婴儿仰卧的时候会左右转头,2个月左右,他能在伏卧时抬起头,随着他肌肉的发展,他抬头的时间越来越长。他能靠着垫子坐一小会儿。

  3个月的时候,如果你抱着他让他成竖直的姿势,他能控制自己的头,能抓住你的手指坐起来,能从俯卧姿势翻身成为仰卧姿势。5-6个月的时候能从仰卧姿势翻身成为伏卧姿势。这时,他能不用支撑,自己坐着。8个月时能爬。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发展不是精确地按照这个时间表,并不意味着孩子有问题。

  帮助婴儿进行大肌肉锻炼

  1.慢慢地移动一件光亮的物体(如手电筒),从婴儿视觉田野的一侧一到另一侧,他将移动头追踪光。用同样的方法移动你的脸。

  2.在婴儿头的一边摇动拨浪鼓,当婴儿的头转向拨浪鼓时,把拨浪鼓拿到另一边摇。把拨浪鼓换成你的声音,用同样的方法锻炼。

  3.摇动物体,让3个月的婴儿抓。

  4.4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微笑甚至大笑,你也用微笑或大笑回答他。

  5.轻轻锻炼他的腿。锻炼的时候唱一支简单的歌或儿歌。

  6.放一面不易破碎的镜子在婴儿身边,他能经常看见他自己。

  7.轻轻按摩他的身体。

  小肌肉

  婴儿能跟随移动的物体转动眼睛。他聚焦最好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正好是你给他喂奶时他与你的距离。当他吃奶时,他盯着你。他在大脑中形成你是他的父亲或母亲的连接。

  3-4个月,婴儿开始试着抓握物体。他也开始用一只手的手指摸另一只手的手指。在5个月,婴儿开始把玩具从一只手转移到另一只手。6个月,他的视觉与成年人差不多了。6-8个月,他的抓握技能提高,并且开始使用腕运动。

  帮助婴儿进行小肌肉锻炼

  1.给他拨浪鼓或其它能吱吱发声的玩具让他抓。

  2.抓握技能提高后,开始给他玩积木

  3.7个月时,给他一些能融化的用手抓食的食物,他会努力试着用钳抓(用拇指和食指拿物体)拣起食物。逐渐地,他能吃其他用手抓食的食物。一定要将婴儿固定,当他吃东西的时候,在旁边看着。

  4.开始对他使用一些简单的手势,他也会开始使用这些手势。

  5.向他滚动一个球,鼓励他把球滚回来。

  6-12个月:

  大肌肉

  婴儿能自己动了,他能滚,能爬。他甚至能站起来,在别人帮助下能走,能完全靠自己坐起来。他能拉着物体自己站起来。

  当他坐着,他能左右转动身体。他能向前倾斜拣起一个物体。父母要保证家里每个地方对孩子都是安全的,你的孩子将探索家里每个角落!

  帮助孩子进行大肌肉锻炼

  1.在地上不同的地方放玩具,鼓励婴儿爬行拿到玩具。

  2.把玩具放沙发上,婴儿将想要拉着沙发站起来得到玩具。

  3.和孩子一起来回滚动一个球。

  4.和他一起玩积木。

  5.他会用积木敲地板,当他爬行时,会带着积木。

  6.任何东西都想往嘴里放。

  7.牵着他的一只手或两只手在房间里走。

  小肌肉

  这时孩子对任何事情都十分好奇。他能拿到什么就探究什么。他喜欢从容器中把东西拿出来。他也愿意试着搭积木,然后大笑,把搭好的东西推倒。他故意把东西掉到地上,看着自己能把东西从椅子上扔到地上,真是好玩极了。他现在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钳抓技能。他喜欢重击他的玩具弄出声音。

  帮助婴儿进行小肌肉锻炼

  1.给他一个玩具电话玩。假装给他打电话,和他谈话。

  2.和他一起玩积木,他可能允许你搭好几块,然后他会推倒你搭的东西,你可以捡起几块再搭,玩的时候和他谈话。

  3.买一些硬纸板的小儿书。每天给他读,开始让他翻页,让他指出书上的物体。

  4.当孩子9个月左右能咀嚼下咽时,给他一些小块的食品让他自己拿起来吃。

  5.给他洗澡的时候,盆里放个塑料杯子,这样他可以把杯子装满水,再倒出来。

  6.吹泡泡给他看,让他试着抓住。

  7.给他一块海绵让他挤压。

  1岁以后:

  大肌肉

  这是令人激动的时间!孩子开始走路。他最初有点摇摆,他会伸出一只或两只胳膊保持平衡。他不管什么时间都迫不及待地想走。他能不扶什么东西自己站起来。他能蹲下来拣起东西,然后站起来。12个月左右,他能上下跳,并能扶着栏杆上楼梯。他喜欢拉或推玩具。他喜欢把物体放进一只容器内。给他一套玩具工具箱或一套玩具餐具,他会很高兴地把工具或餐具从盒子里拿出来放进去。

  帮助婴儿进行大肌肉锻炼

  1.给他大量时间练习他的新技能。刚开始学习走路时,让他在平地上走,进行了足够的练习后,让他在院子里走。当他摔倒时,他会感到吃惊,但是他将很快学习如何在有小的坑洼的地上走。

  2.他想要爬楼梯,他爬的时候,站在他身边。

  3.和他一起玩“抓到你了”。

  4.带他走路,让他拉着拖拉玩具,如小鸭子或小汽车。

  5.如果你带他出门,让他去拿大衣或鞋子。

  6.如果想要走到与你不同的方向时,他会走得更快。他将试着在你附近自己走。

  7.和他玩简单的追逐游戏。吹泡泡然后去追。

  小肌肉

  孩子会搭积木,会在纸上乱画。在以后的一年里,他将能画圆圈和垂直的线。他也能用手指而不是用拳头拿蜡笔画画。在12个月左右,他将形成利手(更善于用右手或左手)。他开始用他的手指指向物体。

  帮助婴儿进行小肌肉锻炼

  1.用小沙包朝一个目标扔。

  2.让他帮助你叠衣服。

  3.玩“眼睛、鼻子、嘴”的游戏,你说哪儿让他指哪儿。

  4.和他一起看书,让他拿着书并翻页。

  5.让他按玩具电话或活动玩具上的键。

  6.往小桶里装沙子。

  7.买些适合于这个年龄的玩具,例如小汽车。

  如何提升宝宝体商

  1、出生开始了锻炼美国人普遍认为,孩子参与锻炼越早,体商的提高往往也越快,因此,美国孩子一出生便开始了“锻炼”。在春、夏、秋季,出生仅2周的婴儿会被抱到户外,在树荫或柔和的阳光下享受日光或空气浴,每次约15分钟,每日1-2次,并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增加次数、延长时间,其间妈妈还会轻柔地摇动宝宝的小手、手臂、肩膀和腿。这类户外活动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有机会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的刺激,从而促进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育。

  2、让孩子做主美国家长给予孩子自行选择参与哪种游戏或运动项目的权利,不包办不强迫,尤其不勉强孩子参与家长喜爱或选择的项目。

  3、鼓励孩子结交运动高手体育运动往往是群体活动,因而培养孩子的“合群”性格与培养他的体商有着有机的联系。因此,美国父母会特别鼓励孩子结交更多爱运动、体能好的小伙伴,以便在后者的带动下提高其参与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聘请体育保姆(大多由运动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担任)他们不仅比一般家长更能发掘孩子的运动天赋,而且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运动技能。

  5、为孩子做个好榜样统计显示,在家长不爱运动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往往是个四体不勤的“懒虫”。故在美国有这么一句口号:为了孩子能爱好锻炼,您自己也必须爱好锻炼。

  6、帮助孩子克服相关的心理障碍一些孩子并非天生不爱运动,只是因肥胖、手脚笨拙、反应迟钝或身材过于矮小等原因而导致强烈的自卑心理。对此,美国父母会及时开导孩子,努力让他们明白“重在参与”的道理,不必过分看重运动表现或运动成绩。如有必要,还会聘请心理专家协助。

  7、鼓励孩子多接触和体育有关的信息如要求孩子留意报上或电视上的体育新闻,让他自编幼儿园的比赛报道,带他亲临赛场看球,或给球星写信等等。

查看详情

打骂孩子

  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原因

  中国有句俗语:棍棒底下出孝子!曾经经历过父母打骂的家长,沿袭了上一辈的教育方式,也会采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些家长也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就理所应当。然而,教育孩子还是需要讲求方式、方法。打骂教育不可取!

  以下归纳总结了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几方面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打骂孩子会对孩子造成的危害

  一、生理上的创伤

  大人的力量是远远高于小孩的承受能力的。

  有些家长生气时,抬手就向孩子打去,更甚者还会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打孩子。如孩子认错态度良好则罢,如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3、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6、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8、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打骂孩子真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吗

  不管是什么程度的打和骂(轻微的、温和的,偶尔的、经常性的)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产生误解。如果这就是家长对待他的方式,他将会用不好的行为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另外,其实家长自己也不知道,对于纠正坏习惯,打孩子究竟能不能起作用。作为一种惩罚方式,打孩子只能将错误行为变成“地下行为”:孩子在父母面前装作很听话,再背后行事。因此,打孩子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效果。

  父母有权打骂孩子吗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就该打,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再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打骂,别人管不着。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我们国家,家庭成员之间,其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未成年子女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和监护人不得虐待和遗弃未成年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既然法律都倡导家长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那打骂教育还是不可取的。

  不打骂孩子该如何教育孩子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

  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建议爸爸妈妈们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专家建议,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如何才能不打骂孩子

  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孩子难免会犯点错,惹得爸妈生气发火,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打骂孩子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会让孩子和父母都受到伤害。很高兴,妈妈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那么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教给你一个好方法——“一分钟惩罚”。

  “一分钟惩罚”就是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错误,或没有到达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时,家长要及时帮助他们修正错误,引导他们回到正确的目标上来。

  当孩子做错事情以后0--20秒,对人不对事,最大程度表现出你知道这件以后的震惊,伤心和失望。21--40秒,什么话也不用说,只是用眼神尽情地传递你的伤心,愤怒,痛苦。41--60秒,用最煽情的话语表达你对孩子的爱,告诉他,你欣赏他,你为他感到骄傲,尽力描述一个连他自己也喜欢的父母期望中的形象,并且表达出他就是那个孩子,本来就是,现在还是,将来也是。

  除此之外,爸妈还要学会细心观察孩子,多看到孩子的优点,经常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不要总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缺点上并无限放大,这样你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可爱、越来越像你所预期的那样。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身教胜于言教,你是如何要求孩子就先自己去执行,孩子也就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会了。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项大工程,爸爸妈妈也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也难免会犯错,难免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这都没关系,只要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了问题想办法解决了就好。

查看详情

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的好处

  亲子阅读能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等。更重要的是,给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以及分享读书乐趣的机会。

  1.亲子阅读满足了孩子们听故事的需求,诱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2.亲子阅读可以加深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使他们深切地体验到父爱、母爱的温暖,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3.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语言文字的兴趣,让孩子们喜爱书本。

  4.亲子阅读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积累和发展语言,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亲子阅读的技巧

  1.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书,书的选择很重要。

  2.注意阅读过程,着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3.尽早给孩子阅读。

  4.每天至少要有个固定的读书时间。(一般建议在晚上睡觉之前,因为,幼儿在睡觉的浅睡眠时期最容易进行总记忆)

  5.从几个字、几行字开始逐步成长,慢慢增加。让她感觉有熟悉感,从而喜欢它。

  6.故事与音乐的组合法、故事游戏法、延伸想象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孩子有间接或直接的体验机会。

  亲子阅读的关键期

  理论上说亲子阅读从出生就可以开始,循序渐进给孩子挑选适合的图书进行亲自阅读。但是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接收大量知识,充分认识世界的时候,因此家长要重点抓住这个时期。

  亲子阅读的书籍选择

  1.1岁以前给宝宝买布或无毒塑料制成的“撕不烂的书”,这些书容易清洗和消毒。宝宝比较喜欢简单、清晰、色彩鲜艳的图书。特别是有大幅图案和简短文字的图书最能有效提高宝宝的语言发展水平。有简单的韵律、动植物图片和娃娃笑脸的图书,最受青睐。

  2.2岁时期给宝宝买一些结实的卡式书。图画较多的儿歌书藉,或有着简单情节的童话书。

  3.3岁时期给宝宝选择有着丰富情节的故事书,特别是那些对简单文字作出特别标注的图书。参与动脑和动手的智力图书。日常规范、方位概念等启发教导性的图书也是应该给宝宝准备的。

  4.3-6岁可以尝试给宝宝选择较为复杂的图书,如科普或者十万个为什么等图书。

  亲子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挑选适宜幼儿阅读的读物;

  2.注意活泼有趣的教育方法;

  3.注意让幼儿体验亲子阅读乐趣;

  4.注意让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亲子阅读的注意事项

  1.提前备课。

  给孩子读书之前,父母先用心读一读,感受文图带给你的乐趣,这样才可能把阅读的乐趣带给孩子。父母甚至可以预演一下,怎么读才更有意思。父母应该认识到,给宝宝读书不是一件能够马虎应付的事情,需要认真对待。

  2.固定阅读时间。

  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入美妙的阅读时光,并尝试使之成为习惯。不必强求每次阅读的持续时间,专注而热情地读10分钟绘本也能在孩子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3.声情并茂地朗读。

  为孩子朗读时,语速不要太快,最好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角色,表情要尽量夸张。在关键时刻或悬疑时,压低声音,慢下来,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

  4.可以边玩边读。

  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或是坐不住的孩子,父母完全可以让孩子一边玩,一边为他们朗读。也可以让孩子翻着玩,必要时指点一二。刚开始阅读时,没必要非按次序一页一页地读,甚至没必要看完整本书。书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只是玩具,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发现书的乐趣。

查看详情

隔代教育

  什么是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指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一些年轻的家长或者因为自己工作繁忙,或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

  隔代教育的利处

  1、隔代教育解决了爸妈因工作繁忙等原因而无法教育和照顾孩子的问题。

  2、祖父母们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和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乐于为宝宝奉献,这有利于宝宝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为父母解除后顾之忧。

  3、祖父母自身有一种童心,所以很容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4、祖父母们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5、城市中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使很多宝宝成长在单亲家庭里,祖父母能很好地弥补这类家庭中的性别角色缺失,这对宝宝健康的性别认知有着正面的作用。

  隔代教育的弊端

  1、思想观念陈旧: 隔代家庭中祖辈家长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爸妈的受教育年限,而且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在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之中,祖父母的观念无意中会传播给孩子,还有一些祖父母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2、容易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祖父母不是怕孩子摔了,碰了,就是怕孩子在玩中出问题,思想上比较保守。认为只要孩子不磕不碰就好,不了解孩子的爱玩、爱动的天性,不了解孩子年龄、生理的特点,阻碍了孩子的正常运动、发展。

  3、容易对孩子形成溺爱。多数祖父母会经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造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4、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隔代抚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心理脆弱化等。

  5、容易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应有的沟通和交流,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也会使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远。

  隔代教育的成功要点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平时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6、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7、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8、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9、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10、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11、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否则日久易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

  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的不良影响

  影响一、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

  影响二、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的更加娇气。

  影响三、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影响四、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查看详情

Pad教育

  什么是Pad教育

  Pad教育有多重含义,在Pad教育中的Pad则专指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等IT产品。PAD教育即为通过PAD软硬件设备通过智能、互动等形式对幼儿进行心理、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培养。

  Pad教育对儿童发展的益处

  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认为,儿童平板电脑最大的价值是专门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开创自我的方式。儿童平板电脑产品从玩伴”需求催生而来,后天”又被赋予了教育的价值,跨界玩具+教育”,从使用形态上来看是此前的电子玩具、掌上游戏机或点读机等产品的升级产品。

  Pad教育通过视、听、触等多感觉通道,运用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绘声绘色的情景对话,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轻松愉悦的前景音乐,寓教于乐的趣味互动游戏,循循善诱的激励诱导,鼓舞人心的表扬鼓励等小孩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培养小孩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开发智力,激发潜能。

  Pad教育存在的弊端

  Pad设备是双刃剑”,即可学习又可娱乐。当孩子沉迷于游戏时,很容易形成网瘾”,游戏中过多的虚拟环境会削弱对现实世界的兴趣,对幼儿发展不利。

  此外,专家表示传统玩具和游戏,例如搭积木、做手工、拼图、七巧板等,变化无穷,又对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度有好处。而电脑类游戏,让小朋友过早接触,有可能会对孩子日后的文字学习和人际交流方面造成障碍。

  进行Pad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家长应如何利用平板电脑进行移动教学?专家建议,家长不应下载太多APP,而应选择几个让孩子进行深入学习。在使用平板电脑时,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APP,给孩子独立的学习时间。需注意:无论使用何种APP,家长都应注意,APP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完全取代家长对孩子的面授辅导。

  国内Pad教育案例

  联想乐Pad内置多款游戏应用、社交应用、以及教育软件,可以通过图像、声音以及动画的多种方式让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学知识。联想乐Pad在每一款产品中,都预装了“画板”软件,这款软件不仅可以让小朋友在画图区任意的作画,还提供了多种生活素材供小朋友随意调用,既能培养创造力,又可以在作画当中识别各种交通工具、动物等。当然,在每一次作画完毕后都可以方便快捷的保存,并且可以直接在相册中浏览。联想乐Pad另一款比较有特色的教育软件就是“有声有色世界”,小朋友不仅可以看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动物等,还能听到其所具有代表型的声音,加深记忆。该软件罗列一些日常中比较常用的动物、物品等,如鸟类、昆虫、家电等,对于想了解的地方直接点击即可。联想乐Pad提供的“猴子捞月亮”软件就可以轻松实现这样的功能,让小朋友自己操作来为自己讲故事,并且可以提供多种语言哦,这可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如果这个故事听完了,还可以点击“更多的书”下载其他故事,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方易Pad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配备了同方交互式智能平板1台;同方多媒体教学系统软件1套;同方多媒体讲桌1张。本方案特点是:

  (1)一体化集成,多点触控技术,高清高亮画质,健康护眼易Pad产品均采用高亮高清(1080P)的显示屏,融入高清护眼健康显示技术、可消除光线干扰的防眩显示技术、安全防撞技术,充分做到美丽又健康。

  (2)丰富资源配备按照学科知识体系集成了大量图片素材、影音素材、动画教具、微格课程等基础资源,以及试题试卷、文献资料、教学案例等扩展资源。

  (3)快速制作讲义,互动多媒体多媒体授课讲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直接播放,结合通过交互式智能平板,让知识变得可看、可听、可摸,营造生动、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

  (4)开放式平台,为学校打造个性化多媒体教学安装方式灵活多样,有壁挂式、嵌入式和可移动支架式,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如何安装。

查看详情

学龄前智力发育

  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指标

  42个月

  大运动:两脚交替上楼、并足从楼梯末级跳下。精细动作:模仿画正方形。适应能力:懂得从1数到5、能说出图形名称。语言:会在示范后说出至少一个反义词。社交行为:自己会穿上衣。

  48个月

  大运动:独脚站5秒。精细动作:会画人像的三个部位。适应能力:会拼圆形(四个1/4圆),能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2个即可)。语言:知道苹果一刀切开有几块、能说出4个反义词。社交行为:能回答:吃饭前为什么要洗手,去完厕所为什么要洗手。

  54个月

  大运动:独脚站立10秒、足尖对脚跟向前走2米。精细动作:能用筷子夹花生米。适应能力:照图拼椭圆型(4片)、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3个即可)。语言:会数手指;能说出衣服、钟的作用。社交行为:认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60个月

  大运动:能接球。精细动作:会画人像的7个部位。适应能力:看图回答:鸡在水中游,哪不对?;说出图画中缺什么(6个说出5个即可)。语言:会认10以内的数字、能说出两种圆型的东西。社交行为:能说出桌子、鞋是用什么做的。

  66个月

  大运动:足尖对足跟向后走2米。精细动作:画人像10个部位。适应能力:知道左右、会拼长方形(两片直角三角形)。语言:能回答:为什么要上班?窗户的作用?苹果、香蕉的共同点。社交行为:能回答:你家住哪里?(回答到:街名、门牌号9)能回答:2+3=?。

  72个月

  大运动:排球拍2下。精细动作:会拼小人(头、胳膊、身子、腿)、会写自己的名字。适应能力:懂得星期几的概念。语言:能回答:一年有哪四个季节?社交行为:能回答:你捡到钱包怎么办?

  构成智力的五种因素

  1、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提高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2、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3、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如我们到老时也还记得父亲母亲年轻时的形象,少年时家庭的环境等一些场景,那就是人的记忆在起作用。

  4、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人们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他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5、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有何特点

  1、随意运动的发展

  其运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断改善,学会运用正确的姿势跑,并能听信号改变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躯体平衡,学会在平行线中间或平衡木上行走。

  2、言语发展

  主要发展词汇量,学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语音逐渐正确,词汇逐渐丰富,4岁儿童掌握600—2000个词,5岁时为2200—3000个词,而6岁时为3000—4000个词,从3岁到6岁,词汇量增加了近3倍,词类渐次增多,语法复杂化,已出现大量的复合句。

  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他们的讲话逐渐变得连贯起来,流畅起来,内部语言开始萌芽,内部语言是思考时用的言语,它不是用来同别人交际的,而是对自己发出的言语,学前期出现了出声的自言自语,他们往往一面做游戏,一面自言自语。

  3、感知觉进一步发展

  如5—6岁能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对颜色的色度开始区别。

  4、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的发展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实现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其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 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是此期儿童思维的特点,如学计算时,用物体的具体形象(实物或图形),能较好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此期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注意,也容易记忆,其记忆在游戏中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而单跟他们讲抽象的道理是不容易记牢的。

  5、游戏、学习和劳动

  此期主要的活动是游戏,各种游戏活动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孩子的许多学习活动是寓于游戏之中的。学习对于此期儿童不是主要任务,多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可进行有意识地教育。学前期儿童劳动的形式主要为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

  6、想象和好奇喜问

  此期儿童逐渐能按要求进行想象,其想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象还只初步发展。其想象有以下特点:(1)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2)想象主题易于变化,如正在用积木搭大桥,忽而又想搭房子等;(3)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但仅是萌芽阶段。好奇多问是学前期儿童的突出特点之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对于儿童的问题应耐心地,并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回答。

  7、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发展

  此期儿童的无意注意已有高度发展,而且相当稳定,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其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分散,范围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较鲜明的特征和动作。其观察力缺乏随意性、独立性、细致性,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转移观察的目标,其观察的概括性也较差。

  总之,学前期儿童智力有了很大发展,在动作方面,可以连续行走20—30分钟而不感到疲倦,会跑、跳、攀登;手的动作更加灵巧,能用铅笔书写、画画,能使用剪刀一类的工具。

  在言语方面,词汇更加丰富,可以自由进行言语交际,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初步开始学习书面言语,言语对行为的调节机能也比以前增强了,因而使行为带上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

  在心理发展方面,虽具体性和不随意性仍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在逐步发展。儿童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

  如何促进3—6岁宝宝智力发育

  幼童到5岁时大脑的重量已达成人的90%左右。在这个年龄阶段,要注意全面必需的营养,注意提供蛋白质,多给宝宝益智类食物,如鱼类、蛋类、核桃,杏仁等,多让宝宝运动,促进大脑和身体的发育。

  幼童的智力发展和大脑的发育(尤其是大脑皮层的发育)都与营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幼童到5岁时大脑的重量已达成人的90%左右。智力发展头四年达成人的50%,到8岁可达成人的80%。虽然智力发展与外环境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得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如不注意全面必需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供应不足,那么智力的发展亦会受到影响。

  孩子长到3、4岁以后,体重增长的速度会慢一些,而身长的增长则较快,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的加大,体力的消耗也增加了。由于孩子的智力飞跃发展,对客观事物认识愈来愈多,周围成人的一举一动对他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如爱挑食、吃零食,多数是受成人影响而来。孩子不好好吃饭,体重就会减轻,变得消瘦,而个儿仍在迅速上长(尤其女孩)。

  父母发现孩子体重和身长明显不相称时,就应想到孩子会不会患了营养不良,如果是因挑食引起的,就要和幼儿园老师协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讲讲全面营养的好处,挑食的危害,帮助克服挑食的坏习惯。如果是由于不讲卫生患了寄生虫病,就要尽快地进行驱虫治好,将拉出的虫子(常见的是蛔虫)给孩子看看,并告诉孩子,他所以这样消瘦,软弱无力,精神不振,是由于虫子在体内夺取了他身上的营养,对此必须十分注意,养成良好、卫生的饮食习惯。

  十种有益大脑发育食物

  市面上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幼儿益智保健品,家长们不惜重金购买。其实,许多日常食品也能起到益智健脑的作用,如鱼类、蛋类、坚果类食物等,这些食物含有幼儿脑部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家长不妨给孩子多吃这些食物。

  鱼类:鱼类中富含的蛋白质,如球蛋白、白蛋白、含磷的核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铁、维生素B12等成分,都是幼儿脑部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有专家认为淡水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没有海鱼高,而且今天中国的淡水鱼养殖水域污染较严重,因此建议,孩子食用淡水鱼和海水鱼的比例为1∶2。

  蛋类:无论是鸡蛋、鸭蛋、鸽蛋,都提倡孩子吃全蛋,蛋类不仅是极好的蛋白质来源,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经吸收后释放出来的胆碱,能合成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能显著改善孩子的记忆力。此外,蛋黄中铁、磷的含量较高,也有利于孩子的脑发育。

  核桃仁:核桃仁能益血补髓、强肾补脑,是强化记忆力和理解力的佳品。父母可以炖核桃粥给孩子吃,也可以将捣碎的核桃仁与黑芝麻搅拌后,做成馅饼或包子给孩子吃。核桃仁含油脂较多,不易消化,一般3—6岁的幼儿每天吃3、4颗大核桃仁就够了。

  杏仁:大颗的甜杏仁有养心、明目、益智的功能,经常服用可让孩子变聪明。将买来的杏仁去皮后与花生、黄豆同泡,用豆浆机做成杏仁花生豆浆给孩子饮用,利于孩子吸收。

  大枣:晚上给孩子饮红枣汤或吃一把鲜枣,可摄入大量维生素C、微量元素,有安神益智的作用,能让半夜容易梦魇的孩子睡得踏实,增强入睡后的潜在记忆”。

  龙眼肉:对体弱多病的孩子有养血安神的作用,长期服用可改善孩子的健忘现象,有强心益智的功效。但龙眼肉多湿热,无论是鲜龙眼还是龙眼干,一周最多吃三次,贪食容易让孩子上火,出现大便干结等问题。

  蜂蜜:含有多种益智成分,调入温开水服用,可以治疗小儿便秘。早上服用最佳,也可以涂抹在面包片或馒头片上食用。

  苹果:含有能增强记忆力的苹果醇素。尽量让孩子吃新鲜苹果,而不要吃高温加工过的苹果脆片,以及调入大量稳定剂和口味调节剂的勾兑型苹果汁。现榨苹果汁最好连皮一起榨取,并让孩子在十分钟内饮完,防止苹果醇素氧化。

  葡萄:紫色葡萄比浅青色的更佳,葡萄是公认最佳的抗氧化剂之一,能补肝肾,益气强记,益智聪明,但孩子每天的食用量最好控制在200克内,以免摄入太多糖类影响对正餐的摄取。

  黑木耳:能净化血液,轻身强记。对喜欢吃肉、汉堡等高脂食物的小胖墩来说,黑木耳释放出来的碱性物质能够吸附导致脑供血不足的脑动脉粥样斑块,使记忆力和思考力得到显著提升。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于是商家推出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幼儿益智保健品,家长们不惜重金购买。其实,许多的日常生活中的食品才是真正益智健脑的高手”。

  有损宝宝大脑发育的五类食物

  合理地给孩子补充一些营养食物可以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反之,如果不注意食物的选择,反而会有损大脑的发育。过咸的食物、味精偏多的食物、腊肉、熏鱼等食物,宝宝都不宜多吃。

  1、过咸食物。

  过咸食物不但会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而且还会损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造成脑细胞的缺血缺氧,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迟钝。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成人每天在7克以下,儿童每天在4克以下。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少给孩子吃含盐较多的食物,如咸菜、榨菜、咸肉、豆瓣酱等。

  2、含味精多的食物。

  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如果在妊娠后期经常吃味精会引起胎儿缺锌,周岁以内的孩子食用味精过多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成人每天摄入味精量不得超过4克,孕妇和周岁以内的孩子禁食味精。即使孩子大了也尽量少给孩子吃含味精多的食物。

  3、含过氧化脂质的食物。

  过氧化脂质会导致大脑早衰或痴呆,直接有损于大脑的发育。腊肉、熏鱼等曾在油温200度以上煎炸或长时间曝晒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脂质,父母应少给孩子吃。

  4、含铅食物。

  医学研究表明,铅会杀死脑细胞,损伤大脑。爆米花、松花蛋、啤酒等含铅较多,父母应少给孩子吃。

  5、含铝食物。

  经常给孩子吃含铝量高的食物,会造成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导致痴呆。所以,父母最好不要让孩子常吃油条、油饼等含铝量高的食物。

查看详情

儿童学习电脑

  儿童如何学电脑

  儿童早期教育专家认为,3岁以前的孩子最好不要碰电脑,他们更需要的是认知现实世界。而到了3岁半,就可以让孩子适当接触一下电脑了。系统正规的电脑教育,如操作系统学习,建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儿童儿童如何选电脑问题上,家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一定要做好以下两点,儿童才能学好电脑:

  1、软件选择最关键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软件非常关键。国外目前比较先进的儿童电脑教育观点认为:要通过视听结合、自由选择、角色扮演和放松激励等手段,充分调动儿童的潜意识,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寓教于乐、快速学习的目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选择不同的教育软件。

  2、学习方法要正确

  有了好的教育软件,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儿童的信息素质教育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个别差异和身心变化特点,在孩子学电脑时,要注意自己孩子的发育。

  另外儿童学习电脑还要注意保护视力,学习一段时间就需要让疲劳的眼睛休息,看看远方、看看绿色的植物让眼睛得到放松,以免造成近视眼。

  儿童学习电脑的好处

  儿童学习电脑的好处非常多,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电脑在信息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孩子愈早认识电脑,就愈能帮助他们摆脱“电脑恐惧症”的阴影,进而了解如何在未来生产生活中,居于主动地位操纵科技,使电脑成为攻关的工具。

  2、儿童学习电脑,可以启发儿童的思考能力。因为电脑的基本程序涉及运算、逻辑能力,经常利用可促进孩子的思考。

  3、儿童儿童电脑教学,应着重在“电脑的应用概念”上。因为将来真会去做“程序设计师”的人少,生活上、工作中使用电脑的人多。让孩子知道如何应用电脑,以及电脑在今天被应用到什么程度,才是最重要的课题。这样孩子也会心甘情愿地用心学电脑,并发现电脑应用世界的有趣事。

  4、学习电脑也和学习其他语文一样,学了不用也会忘记。让孩子提早接触,目的是为了打破“科技的迷障”,简单的程序学习,可让小朋友对电脑了解更清楚,而非纸上谈兵,而且即使忘了使用时再复习也容易。

  5、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电脑能同时呈现文字、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也具有动画、播映、绘画等功能,是现代社会幼儿拓展视野的一大“窗口”。有的学者指出,多媒体电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游戏的工具,不仅能促进儿童智力如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儿童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动机等方面的发展。美国的一些个案研究及评量报告显示:使用电脑的儿童和仅接受传统教育的同龄儿童相比,在学习上进步较快。他们认为,让孩子从小接触电脑,有利于智力开发和增强对新技术的适应性。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学电脑学些什么呢?对于2-3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观看自己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过程。可将孩子抱至膝上,向孩子演示鼠标是如何工作的,并让孩子触摸键盘。4岁以上的孩子最适合玩电脑游戏及使用教育、娱乐方面的软件,也可以学一些初步的电脑知识。6-7岁时,父母可以带孩子一起上网,访问网上的儿童站点,但不要让孩子独自上网。有的专家认为,儿童学习电脑,首先要打好基础,学习指法和鼠标的运用。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这是电脑启蒙教育的目的,而绝不是技能训练。具体来讲,可从绘画类软件、益智类游戏着手,既能培养孩子的兴趣,也能培养儿童的记忆力、想象力。她认为,年轻父母可为幼儿选购的软件很多,主要为多媒体软件,有语言故事类、音乐知识类、综合游戏类、美术欣赏类、科学常识类、计算类等。必要时,可选择一些画笔类、打字类软件。

  儿童学电脑的注意事项

  小孩学电脑应注意:

  1、正确摆放电脑,合理安排孩子学电脑的时间。

  2、尽量给孩子配备专门针对儿童身高设计的电脑桌椅。

  3、电脑背光摆放,不要让光线正面照射在屏幕上或从侧面斜照在屏幕上。

  4、孩子每天玩电脑的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内,这样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视力。

  5、孩子的眼睛与电脑屏幕的距离应保持在45厘米左右。

  6、电脑屏幕前应加装护目镜,以免孩子眼睛过度疲劳。

  7、购买辐射小的显示器。

查看详情

上幼儿园前的准备

  上幼儿园前要准备什么

  有的幼儿园会要求统一购买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则要求自己准备。入园前,家长应打听好相关事宜,以免重复准备造成浪费。需要自行准备用品的,家长最好给宝宝准备好书包、衣裤、鞋子、手帕、玩具等可能会用到的物品,以备不时之需。

  衣服:给宝宝准备一个书包,用来装上幼儿园需要的衣服和用品。家长应为宝宝准备几套得体的衣服,纯棉质地最好。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瘦,最好是有兜的,开身的,穿脱方便的。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装饰物,男孩最好不穿带拉链的裤子。一定要给宝宝穿内裤,避免肚子受凉,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秋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准备一薄一厚两件小背心十分必要。给宝宝准备一套衣服,裤子最好备两条,宝宝在喝汤或者洗手的时候很容易弄脏衣服。

  手帕:可以给宝宝用来擦嘴,可以让宝宝来挑,这样可以增强他对上幼儿园的兴趣。

  鞋子:午睡时为了宝宝如厕方便,最好准备一双小拖鞋。鞋的大小要适宜,尽量选择底软、跟脚、轻便的布鞋或旅游鞋,适合跑跳活动。款式以松紧口或粘扣的为好,最好不要系鞋带。注意鞋底是否防滑。

  玩具:如果宝宝依赖性较强,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他带1、2件喜欢的小玩具到幼儿园去,以减轻分离焦虑。

  上幼儿园前的心理准备

  在宝宝上幼儿园前,家长要给宝宝先上一堂心理课。家长可以和宝宝多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带宝宝到幼儿园走一走熟悉一下环境,并提前让宝宝结识一些将要一同入园的小伙伴,这样能让宝宝对幼儿园有初步的了解,降低对幼儿园的排斥感,能帮助宝宝更好地适应入园生活。

  和宝宝多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宝宝可能还不清楚幼儿园是什么,你可以给宝宝讲解,也可以说说自己上幼儿园的事情,尽量讲些温馨的,不要给宝宝压力。

  带宝宝到幼儿园走走:平时可以带宝宝到他即将要上的幼儿园走一走,让他熟悉下环境,听听里面孩子们的欢笑声。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上幼儿园是宝宝第一次离开家庭,所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很重要,因为在幼儿园的时间他是相对独立的,没有一对一的照顾。

  多结识新伙伴:多带宝宝出去,让他结识多一些新的小伙伴,还可以让他带小伙伴到家了做客,让他当个小主人,这对于他以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很有帮助。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不再是家里时刻被照顾的小王子了,在幼儿园里面老师一个人要看护几十个小朋友,不可能每一个小朋友的需求都能立刻满足,宝宝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才可以正常在幼儿园生活。

  1、学会自己吃饭、喝水:一般的幼儿园老师是不会喂小朋友吃饭的,所以上幼儿园前要锻炼宝宝自己吃饭。而且还要让宝宝自己学会喝水。

  2、学会自己大小便:要上幼儿园了,不能再给宝宝把屎把尿了,因为在幼儿园他得自己解决大小便的问题,所以现在就要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的能力。

  3、学会自己穿衣服: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老师顾及不到那么多孩子的需求,所以宝宝要不着凉,就要自己学会穿衣服了。

  4、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为了让宝宝能够适应幼儿园上学放学时间,最好现在就开始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给宝宝制定一个新的作息规律。

  5、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宝宝即将要进入集体生活了,小伙伴都和自己年龄差不多,要怎么样和小伙伴相处融洽,这就是宝宝的社交能力问题了,如果宝宝太内向、胆小,或者太霸道,都会让他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不愉快。所以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很重要。

  6、培养宝宝对纪律规则的概念: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会有许多规矩纪律,例如上厕所要排队,外出要列队行走等,这些都是规则纪律。宝宝在家里一般都是集万千宠爱与一身,没有约束,也不懂什么是纪律和规则,所以现在开始要在家里给宝宝定一些小规则,例如吃饭前一定要洗手,起床后要自己叠好自己的被子等。

查看详情

资优生

  资优生的界定

  资优生特征按其天赋各有不同,大体来说是思考敏捷、记忆或阅读能力高强、高理解力、思想比同龄儿童较成熟、对解决问题方面有另类兴趣、办事的速度快、能用较少资源处理大量素材、对问题探究方面比同辈更广泛和深入、表演欲特强、较主动表达自我或自己的意见和多言好动。

  资优生的五大特质

  1、学习特质

  运用词汇的能力远超过同年龄学生的水准;

  对某一个特定的主题(例如:诗词、天文地理)能搜集和掌握大量的资料;

  对各种因果关系有领悟力;

  能透过分析和推理来理解复杂的事物;

  观察敏锐。

  2、数理方面的特质

  能轻易地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

  对分类或排列整理物件有超卓的技巧;

  对有关科学或大自然的活动有持久的专注力;

  能对事物的因果关系寻根究底(例如:为何植物必需有水才能生长为何水在低温下会凝固,但在高温下会沸腾)。

  3、创造力特质

  对于美”有敏锐的触觉,留意各种事物的美感;

  富冒险精神或愿意冒险;

  能对各种难题和问题,提出很多的主意或解决方法;

  能体会到别人未能察觉到的幽默感;

  能调校、改进或修正各种事物或想法。

  4、领导才能

  行为负责任,可托付活动或计划给他她完成;

  与别人有良好的沟通,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将事物、人和情况加以组织和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参与活动时,有领导的意向;

  说话内容丰富、流利和阐释详尽。

  5、动机特质

  能长时间全神贯注在一个主题上;

  不大需要教师指引如何学习;

  不怕失败和困难,能持续完成多项工作或任务;

  对曾付出努力而得的结果,能负起个人的责任;

  能持续地跟进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问题。

  面对资优生,家长期望要适当

  天才儿童的家长,大多有着强烈培养孩子成材的愿望。这种强烈的希望,对孩子学习和精神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称为比马龙效应」。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很高的期望或要求,家长往往对孩子放任自由,不在教育上下功夫,这样的孩子在智力和学习成绩上水準就差,缺乏远大志向和进取心。由此可见,父母对教育后代缺乏理想和抱负,就会阻碍孩子潜力的发展。

  不过,若是期望过高,超过孩子本身的能力,又可能导致压力过高,减低成就感。因此父母在要求子女表现时,应了解孩子在团体当中的能力,以及孩子个别内在能力差异的情形。例如在要求各科成绩时,应先分析孩子的能力在班级中的地位,然后订定一个合理的标準。对于内在能力不均匀的部分,应该以掘长补短的态度,帮忙孩子发挥长处、补救短处,弱的科目虽要加强,但却不能要求与强的科目表现一样好,否则便是过度要求!必竟全才的孩子不多,要求每个孩子样样全能,便是一种过度的期望!

  培养资优生,身教重于言教

  1、想要使孩子爱读书,父母受先要勤于学习,想使孩子爱动脑,父母就要勤于思考。父母若能如此,就不必担心孩子不读书、不思考。人的举止大半模仿得来的,许多天才大都是在父母影响下成为伟人。他们的父母把教育子女,当成最重要的职责,并不像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是在为孩子牺牲。

  2、更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父母整天看电视、搓麻将、聊天、逛街,反过来埋怨孩子不用功,不努力,不是成材的料,不只孩子会真的不成材。恐怕此种结果,父母也应付一半的责任!所谓低效能的亲职,便是只有要求、苛责,而不付出与不以身示範!

  3、伟人的父母,大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家庭教育是一项艰鉅、复杂的任务,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体力,耗费大量的心血。家庭教育成功,不仅不比其他领域的成功容易,而且难度更大。因此父母仅有期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坚强的意志。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不放弃教育目标。当孩子不学习或不听话时,应该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塬因,不断改进教育的方法。绝对不要批评、责备、放弃!

  4、重视精神环境的佈置,养成阅读、欣赏的习惯要给子女最精美的精神粮食,用心购置一些图书杂誌、地图、乐器、实验器材,与孩子一起阅读、欣赏、讨论、提问题、作笔记。父母本身示範对于知识的追求、解惑的态度、艺术的欣赏、是学习典範的示例,父母与子女共同讨论、共同学习,是潜在学习最好的方式。

  如何与资优生沟通

  1、善用管教技巧

  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子女在常规上出现令人不满意的行为,需要运用行为管理技巧时,父母应注意下列塬则:1. 瞭解行为背后的需要,而非行为本身,2. 预先的讚美,遏止不当行为的发生,3.写纸条讚美或传递对某种行为的感受,4.避免人身攻击,直接指责不当行为,5.鼓励情感表达,宣洩心中的郁闷,6.鼓励自订计画及行事进度,7.运用合约方式改变行为,8.检视大人的期望是否合理,9.多做肢体的接触,让孩子觉得温暖,10.给予孩子父母信任他的感觉。

  2、倾听与同理

  倾听孩子说话,同理孩子的感受,是建立良好亲子关係的第一步。如果只有一方说,一方听,亲子间的互动是属于单向的、缺乏交集的。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应当建立你说、我听”我说、你听”的互动方式,并能运用让我说说看你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感受…。”的同理歷程,了解彼此的感受与想法,以奠定良好沟通的基础。

  3、让他选择,替代命令

  希望孩子听从指示,採取直接的命令或权威式的口气,批判性或创造性高的孩子,容易产生反抗的情绪。当父母希望孩子遵从长辈的期望时,可以提供选择的机会与孩子沟通,每一种选择的优缺点可以由亲子共同讨论,经过讨论,即使孩子的选择不是父母所期望的,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为什么做那样选择的塬因,有时父母也可以改变塬先的想法。

  亲子互动过程中,亲子双方如能运用多面向的思考方式,可跳脱单向的思考模式,以开阔的眼光看待人、事、物。多面向的思考方式,在资优生亲子沟通上特别适用,因为父母与孩子特质相近,个性相同,因为相同而少互补,有时也亦产生衝突、各自坚持己见,不同面向的思考,可以在亲子衝突时,增进思考的广度及空间,避免僵化固执的思考!

  多面向的思考可以运用六顶思考帽的思考方式。六种不同颜色的思考帽,代表六种基本的思考模式,白帽是资料与资讯、红帽是直觉与感情、黑帽是批判与避险、黄帽是妥协与可行性、绿帽是创新与冒险、蓝帽则为系统与理性。六种思考模式可以将思考由甲模式切换到乙模式或丙模式,藉以摆脱单面向的思考模式,也可以使复杂的思考单纯化,以避免思考混杂失绪,最后经过各种面向的思考,思考较能够跳脱执一及窄化的困境。六顶思考帽代表六种思考型态及方向,可减除自我防卫心理、拓广思考技巧、进而增进对问题解决的能力。

  4、自我揭露与倾诉

  孩子遭遇挫折需要倾听与安慰,父母心中的压力与困难也可被露让孩子知道,对孩子行为的感受,无论是正是负,是好是坏,父母可与孩子分享感觉。成人的自我揭露有助于孩子了解父母的呀力、困难、想法或感受,能让孩子由了解中体谅父母的角色及辛苦!

  5、不只有孩子该说:对不起!”谢谢!”

  互动过程中难免磨擦与误解,当孩子犯错时,父母总会要求孩子说:对不起!”,而当父母犯错时,成人的角色常让权威的一方卸不下尊严说对不起!”。当成人吝于说对不起时,儿童必定心生不平或不满,影响未来的互信与互重;反之,当父母说对不起!”时,儿童会觉得父母是宽怀大谅、明理的。当父母能常示范说对不起!”及谢谢,为家庭中的亲子互动气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