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偏方

  中医治疗腹泻的偏方

  蒸苹果

  在拉肚子时,别急着吃药,蒸2个苹果吃。把苹果连皮洗干净,放在碗里,上锅隔水蒸熟,吃果肉。

  干石榴皮

  15克干石榴皮煎汤,加糖服用,每日2次,长期坚持可治慢性腹泻。石榴皮所含根皮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还能使肠黏膜收敛,分泌物减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

  鸡蛋壳

  用鸡蛋壳30克,陈皮、鸡内金各9克,放锅中炒黄后碾成粉末,每次取6克用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连服两天。

  麦面粉

  每次用麦面粉半两炒焦,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饭前服,一日二次,2-3天有特效。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腹泻的食疗偏方

  黄瓜叶速溶饮

  材料:鲜黄瓜叶1000克,白糖500克。

  做法:将鲜黄瓜叶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去渣,再以小火煎煮浓缩,至将要干锅时停火,冷却后拌入干燥的白糖粉,吸净煎液,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10克,以沸水冲化,顿服。

  炮姜粥

  材料:炮姜6克,白术15克,八角茴香、花椒少许,粳米30克。

  做法:将炮姜、白术、花椒、八角茴香装在纱布包里,放入锅中加水先煮20分钟,然后下粳米煮粥。每日1剂,分3次温月艮。连服1~2周。

  苦瓜拌蒜泥

  材料:苦瓜100克,紫皮大蒜1头。

  做法:苦瓜切丝,大蒜加工成泥,再加米醋、酱油、香油拌匀。

  姜橘椒鱼羹

  材料: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

  做法:生姜片、橘皮、胡椒用纱布包扎后填入鲫鱼肚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食盐少许调味。空腹喝汤吃鱼。

  鲜马齿苋粥

  材料:鲜马齿苋5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马齿苋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800~1000毫升,煮成菜粥,适当调味。可作早晚餐服食。

  莲子生姜粥

  材料:莲子50克,生姜30克,红糖30克,粳米100克。

  做法:莲子、粳米先煮半小时,再放入姜、糖,煮10分钟食用。

查看详情

  按摩止泻穴可以治疗腹泻

  在肚脐的两旁,有两个“止泻穴”,也就是天枢穴,拉肚子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做做穴位按摩,以缓解腹泻症状。

  排便后,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肚脐左右两边的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按压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的手指。一般按压一次可以缓解腹泻,使大便成形。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小儿鹅口疮的治疗偏方

口臭偏方

  中医治疗口臭的方法一

  食积口臭

  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应消食导滞,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均可随症选用。

  胃火口臭

  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应清泻胃火。宜用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丹皮、石膏、当归)治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虚热口臭

  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而兼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为肺阴虚弱之候。当清润肺脏,宜用清燥救肺汤(石膏、桑叶、杏仁、枇杷叶、人参、麦冬、阿胶、胡麻仁、甘草)化裁治之;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为肝之阴血亏损。

  热痰口臭

  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应清肺涤痰。未化脓化腐者,宜用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蒌)治之;化脓化腐者,宜用千金苇茎汤(桃仁、苇茎、冬瓜子、苡仁)加味治之。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口臭的方法二

  1、肾阳不足,口臭、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

  治则: 养阴滋肾。

  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0克,山药20克,杞子10克,山芋10克,丹皮10克,麦冬10克,龟板10克烊冲,杜仲10克。

  2、肺胃郁热,外邪凝滞,肺胃郁热上攻,而致口臭,鼻干燥,咽红肿疼痛,涕黄,苔少,舌红,脉细数。

  治则:清热泻火。

  方药:芦荟汤加减,芦荟10克,甘草5克,麦冬10克,桑枝10克,赤芍10克,桔梗6克,薄荷5克,荆芥10克,黑山桅10克,辛夷10克。

  3、胃火灼盛,症见口臭、口干,牙龈红肿,消谷善饥,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则:消热泻火。

  方药: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 先煎) 。

  4、肠腑实热,症见便秘口臭,小便短赤,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滋阴清热通便。

  方药: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霍香10克,生地20克,槟榔10克。

查看详情

  口臭吃什么好

  牛奶

  吃大蒜后的口气难闻,喝一杯牛奶,大蒜臭味即可消除。

  柠檬

  柠檬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的功效。可在一杯沸水里加入一些薄荷,同时加上一些新鲜柠檬汁饮用,可去口臭。

  佩兰

  取佩兰叶10--50克(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才能决定),水煎服或热水浸之代茶饮。此方对因胃热引起的口臭、口苦、苔腻等症久不能除者,确有良效。

  蜂蜜

  蜂蜜具有润肠通腑、化消去腐的功效,对便秘引起的口臭颇有效。

  山楂

  山楂性酸,味微甘平,有散瘀消积、清胃、除口酸臭的功效。

  金橘

  金橘对口臭伴胸闷食滞很有效,可取新鲜金橘5~6枚,洗净嚼服。本方还具有芳香通窍、顺气健脾的功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肾虚偏方

  中医补肾的秘方

  秘方一:补肾壮骨方

  适用:用于因肾阳虚损引起的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头晕目眩,手足不温等症状。

  做法:猪或羊腔骨500克,文火炖熟,虫草20克去灰渣,清水漂洗干净后,加入桂圆50克,文火共炖,酌加调料即可。

  秘方二:健脑补肾方

  适用:因肾精亏虚引起的脑髓不充、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等症状。

  做法:核桃仁300克、枸杞子200克、女贞子200克、炒莲子200克、炒大枣50克,装瓶或罐内,加入低度白酒,酒应超过中药约3厘米,每天搅动一次,半月后酌加蜂蜜,每天适量饮用。

  秘方三:补肾壮腰方

  适用:用于因肾虚肾寒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遗精早泄、头晕健忘等症状。

  做法:羊肉500克煲汤至肉烂,加入山药500克切成块,枸杞子100克,文火炖半小时,酌加调料即可。

  秘方四:补肾强身方

  适用:适于脾肾虚弱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纳谷不香或放化疗引起的面色晦暗、乏力倦怠等。腰痛并非皆肾虚。

  做法:猪或羊肾一对,剖开去筋膜,冷水泡半天。黑木耳100克,凉水泡开,花菜200克掰小块,洗净开水焯过。猪或羊肾切丁,与黑木耳爆炒,酌加姜、蒜末及盐,炒至八分熟时加入花菜,翻炒至熟即可。

查看详情

  补肾吃哪些中药

  枸杞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中医常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腰漆酸软、头晕、健忘、目眩、头晕多泪、消渴、遗精等病症。《本草经疏》认为:“枸杞子,润而滋补,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鹿茸

  中药里的鹿茸是补肾、益精血、强筋骨的佳品。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泄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妇女出现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症状时也可以适量食用。若出现感冒、咳吐黄痰、口干口苦、咽喉肿痛、舌苔黄腻等症状时忌服本品。

  芡实

  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中医认为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膝痹痛等。民间称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尤其是夏秋之际进补的首选。

  何首乌

  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明·李时珍说过:“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清代名医黄宫绣亦云:“何首乌,诸书皆言滋水补肾,黑发轻身,备极赞赏。”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杜仲

  杜仲是补肾的良药,能缓解腰膝酸软、疲倦遗精的症状。杜仲是杜仲树的树皮,《本草经集注》里记载,在选择杜仲时可以把它折断,里面有像棉纤维一样的白丝,就是质量较好的杜仲。

  山药

  李时珍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很推崇它的补肾和健脾的功能。脾胃虚弱和肾虚的人可以把它作为调补身体的常用食物。《本草正》说:“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把山药视为治疗虚劳的灵丹妙药。

查看详情

  补肾吃哪些中成药

  至宝三鞭丸

  功能主治 :至宝三鞭丸,补血生精,健脑补肾。用于肾虚所致体质虚弱,腰背酸痛,头晕,心悸健忘,虚汗,畏寒失眠,面色苍白,气虚食减。

  金匮肾气丸

  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制)、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桂附地黄丸

  成分:熟地黄、附子(制)、肉桂、山茱萸(制)、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辅料为淀粉、糊精。

  功能主治 :温补肾阳。用于腰膝酸软,肢冷尿频。本品中有肉桂属温热药,不适用于具有口干舌燥,烦燥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感冒偏方

  中医治疗感冒的药浴偏方

  姜汁擦浴

  【组成】姜汁1杯。

  【制法】取姜汁1杯,加热,即可。

  【保健功能】发汗解表。

  【应用】常用于风寒型感冒、肥胖症、老年斑等。

  【用法】用毛巾蘸取姜汁,直接擦涂皮肤。

  生姜葱白方

  【组成】鲜生姜,葱白,白酒。

  【制法】将鲜生姜、葱白切碎,捣烂,加入白酒及3000mL开水,即可。

  【保健功能】辛温解表。

  【应用】常用于风寒型感冒。

  【用法】每日1剂,每日1~2次,每次40分钟,3日为1个疗程,先熏足,后泡洗双足。

  羌活白芷方

  【组成】羌活,白芷,川芎,防风,藁本。

  【制法】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3000mL开水,即可。

  【保健功能】祛风,散寒,止痛。

  【应用】常用于风寒型感冒、头痛。

  【用法】每日1剂,每晚1次,每次40分钟,4日为1个疗程,先熏足,后泡洗双足。

  鲜生姜方

  【组成】鲜生姜。

  【制法】将生姜压扁,加入300mL开水,即可。

  【保健功能】辛温解表。

  【应用】常用于风寒型感冒等。

  【用法】每日1剂,每次40分钟,3日为1个疗程,先熏足,后泡洗双足。

  注意:以上药浴方均采自网络,请在咨询专业医生后,方可进行使用。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感冒的食疗偏方

  银花饮

  配方:银花30克,山楂10克,蜂蜜250克。

  制法:将银花、山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3分钟后取药液1次,再加水煎熬1次,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用法:随量饮用。

  黄芪姜枣汤

  配方:黄芪1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

  制法: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约1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解表散寒。

  用法:吃枣饮汤。

  苦瓜莲肉汤

  配方:苦瓜30克,莲叶1张,猪瘦肉50克。

  制法:将苦瓜、鲜莲叶、猪瘦肉均切片,把全部用料一起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约1小时,至肉熟,调味即可。

  功效:清暑解毒,利湿和中。

  用法:饮汤食肉。

  白菜根葱白汤

  配方:大白菜根3个,葱白连须2根,芦根10克。

  制法:上三物以水煎煮10~15分钟即可。

  功效:辛散解毒,清热祛湿。

  用法:每日1剂,趁热分2次服用。

  珠兰茶

  配方:茶叶6克,珠兰3克,薄荷3克。

  制法:上三味,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

  功效:理气化湿,清利头目。

  用法:每日1~2剂,分上下午饮服。

  枸杞疰夏茶

  配方:枸杞子、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枸杞子、五味子共研末,用开水浸泡封存3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清暑祛热,补虚益精。

  用法:每日不拘时代茶饮服。

  姜丝鸭蛋汤

  配方:生姜50克(去皮),鸭蛋2个,白酒20毫升。

  制法:生姜洗净去皮,切成丝,加水200毫升煮沸,鸭蛋去壳打散,倒入生姜汤中,稍搅,再加入白酒,煮沸即可。

  功效:解表散寒。

  用法:每日1次,吃蛋饮汤,顿服,可连服3日。

查看详情

  不同的感冒症状用不同的疗法

  感冒兼阴虚用玉竹

  出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小便短少、舌红少津等症状时,可能是出现了阴虚。这时可遵医嘱酌情使用养阴的药物如玉竹、麦冬等。

  感冒兼阳虚用附子

  患者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同时出现怕风、四肢冷、小便清长等表现,可能是出现了阳虚。这时可遵医嘱酌加温阳的药如附子、桂枝等。

  感冒兼气虚用黄芪

  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等气虚感冒的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益气的药物如黄芪等,扶正以祛邪,使疾病尽快痊愈。此外,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感冒兼血虚用当归

  如果患者除感冒症状外,兼有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悸头晕等血虚表现,可遵医嘱酌情服用补血的药物如当归等,治以扶正祛邪、养血解表。

查看详情

  中医按摩能治疗感冒

  大椎

  第七颈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之间。按摩此穴位对感冒、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风疹等效果较好。如果自己反背手能触摸到此穴位,可自我按揉点压。

  神阙

  肚脐的中间,即我们常说的肚脐眼。按摩此穴位对感冒、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右手掌心置于肚脐,左手重叠于右手背,顺时针方向摩50~100次;换左手在下,逆时针方向摩50~100次,以腹部发热为宜;然后再以两手掌心向内相重叠,手心置于肚脐,向下擦搓30~50次,以下腹部发热为宜。亦可用一指尖或指腹点揉按脐眼3~5分钟。操作此法自己或家人或借助按摩仪均可施行。

  足三里

  膝眼下3寸,因是个强壮全身的穴位,民间便有“揉揉按按足三里,相当吃只老母鸡”的说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屈膝,将一手掌心正对膝关节髌骨上,四指向下伸直,中指尖所到达之点外侧旁开1寸处即是此穴位。然后用一指推法,推5~10分钟;再用摩擦法轮摩100~200次。

  风门

  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旁开2横指。按摩这个穴位对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等症状效果比较明显。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参考上面的足三里。

  肺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旁开2横指。按摩此穴位对感冒、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等效果较好。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同足三里。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咳嗽偏方

  中医治疗肺脾气虚咳嗽的偏方

  1、二汁饮:鲜藕汁、梨汁等份,生服。

  2、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3、杏仁萝卜煎:杏仁(甜)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葱白梨汁:葱白连须7根,梨1个,冰糖适量,水煎服。

  5、柚皮饮:柚子皮适量,水煎服。

  6、二陈二仁粥:陈皮9克,半夏6克,茯苓12克,薏仁15克,冬瓜仁15克,粳米100克。前五料水煎,沸后约10分钟,去滓取汁。加粳米及适量水,同煮为粥。

查看详情

  杏仁止咳的偏方

  偏方1

  甜杏仁15克,去皮尖,加水研细滤汁,粳米50克,同煮粥食用,每日1次,连用7~10天。

  偏方2

  甜杏仁10克,猪肺1具,挤去肺组织泡沫,洗净,白萝卜1个(约500克),切成小块,共炖烂,饮汤食肺,连用数天,对久咳不愈者甚佳。

  偏方3

  甜杏仁10克(炒黄去皮),加水适量煮20分钟左右,冲蜂蜜15克内服,每日1次,连用数日。

  偏方4

  甜杏仁、桃仁、蜂蜜各15克,共置于锅中蒸煮,每日服1次,服前加入少许老姜汁,适合咳嗽痰多者,10~14天为1疗程。

  偏方5

  杏仁、沙参备5克,梨皮15克,川贝母3克,冰糖10克,水煎代茶饮,坚持连用数天。

  偏方6

  杏仁适量,去皮尖,轧碎,加菊花6克,开水沏泡当茶饮,坚持连用一定时间。

  偏方7

  杏仁6克,研成细末,雪梨1个,去皮,将杏仁末放入其中,隔水炖半小时后服,每日1次,10~14天为1疗程。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咳嗽的食疗偏方

  1、木耳蒸鸭蛋

  木耳蒸鸭蛋对于阴虚的咳嗽是较为有效的。本方所需要的材料主要有黑木耳、鸭蛋以及少许冰糖。加水适量搅拌后,隔水蒸熟食用,每日两次,可治阴虚肺燥咳嗽,此偏方对咽干痰少也有疗效。

  2、煮萝卜水

  煮萝卜水治疗咳嗽也是较为不错的选择。一连数日咳嗽不止,晚上难以入睡,可买几根白萝卜,每晚把半截萝卜切成片,用清水煮,萝卜、熟后用茶杯或小碗将水滤出,待稍冷后喝下。咳嗽便可减少。连续喝几天,咳嗽就可痊愈。

  3、梨汁炖冬菇

  梨汁炖冬菇清除体内的病毒,有着不错的效果的。首先把鸭梨去皮切片榨汁,再把冬菇洗净切片,加适量水和冰糖同炖,等冬菇炖熟后,早晚分两次连汤同食,即可。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冬菇内的双链糖核酸在人体内产生的干扰素能消灭体内的病毒。

  4、吃生姜片也止咳

  生姜也是能够止咳的,具体方法如下。把一块生姜洗净去皮,切成片,咳嗽时往嘴里搁一片,咳嗽马上就停止了。嗓子再痒时再吃一片,一天吃两次,晚上临睡前吃一次,第二天再吃两三次,咳嗽即可痊愈了。

  5、核桃、芝麻、生姜粉治疗咳嗽

  一些核桃也是能够止咳的。核桃5个,生芝麻25克,生姜25克,红糖适量。核桃和生芝麻捣成碎末,生姜去皮捣成碎末。集中放入碗内,加红糖搅拌均匀。每次取一汤勺(约30克),白开水冲服,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查看详情

  中医刮痧治疗咳嗽

  从大椎开始到身柱结束,先是督脉刮痧,然后呈八字刮开这里不仅仅涉及到督脉,同时还涉及到膀胱经的几部穴位。

  大椎到大抒;陶道到风门;陶道下一寸到肺俞,这里可以排三版。 前面的云门和中府从云门往下刮到中府,然后从廉泉到天突下一点。这里可以排两版 刮痧期间,如果痧痕起的很明显,可以隔三天刮痧一次,如果痧痕不明显,可以每日刮痧一次,连续 刮痧一个星期,算是一个疗程。

  同时还要坚持你每天的艾灸。艾灸大椎,肺俞,风门,天突,神阙。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头痛偏方

  中医治疗头痛的偏方

  1、熏蒸止痛法

  用川芎15g,晚蚕沙30g,僵蚕20~30g,香白芷15g,将药物共放入沙锅内,加水5碗,煎至3碗,用厚纸将沙锅口封住。

  用法:视疼痛部位大小,于盖纸中心开一孔,令患者痛位对准纸孔;满头痛者,头部对准沙锅口(两目紧闭或用手巾包之),上面覆盖一大方巾罩在头部,以药液散发的热气熏蒸,每天1剂,每剂用2次,每次熏10~15分钟。适用于各种头痛。

  2、药汁涂抹法

  取鲜姜、葱白各100g,洗净,放瓷钵内,加凉开水少许,捣烂取汁,用棉球蘸药汁涂于太阳穴或前额,或头痛部位,涂后可用手指轻叩涂药部位,每天数次。

  3、中药塞鼻法

  取川芎15g,白芷9g,冰片1g,细辛3g,羌活6g,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依据患者年龄大小,取药末3~6g,放在纱布上卷成条状,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全头痛左右鼻交替使用。每天1~2次,连续5~7天。

  4、塞鼻取嚏法

  (1)防风、藜芦、栝楼各等量研末,取少许搐鼻取嚏,此方适合一切头痛。(2)雄精(雄黄中最佳品)1g,皮硝3g,川芎6g,白芷8g,乳香、没药各2g,共研细末,取少许搐鼻取嚏,痛止则停用。

  5、贴太阳穴法

  荆芥、穿山甲、白芷、蝼蛄各9g,干全蝎(去毒)、地鳖虫、姜蚕各3g,牙皂5g,共研末,加冰片1g,用蜂蜜调匀,摊布贴两太阳穴(晚贴早揭),每日1次。此方系清光绪头痛剧烈时所用。

  6、贴涌泉穴法

  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本法上病下取,平肝潜阳,引热下行,对高血压头痛、肝阳头痛疗效甚佳。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神经性头痛的食疗偏方

  药膳1、丹地粥

  组成:丹皮10g,丹参5g,山茱萸肉5g,熟地黄10g,大米50g。

  用法:先将上述所有材料清洗干净,锅内加水取汁,去渣备用,大米放入锅内,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药汁,可以分次食用。

  药膳2、芹菜根汤

  组成:芹菜根60g。

  用法:芹菜根加水煎煮,早晚各一次。

  主治:适用与高血压头痛,高血脂。

  药膳3、远志大枣汤

  组成:远志15g。

  用法:每天煎1次,每次需加大枣7个,像煎中药一样早晚煎服,晚上服药时把7个大枣吃掉。

  主治:此方可治神经性头痛。

  药膳4、枣仁煎百合

  组成:鲜百合500克,酸枣仁15克。

  用法:将百合用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洗干净,枣仁炒后水煎去渣再加入百合煮熟,随意饮服。

  主治:对失眠头痛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药膳5、白菊花汤

  组成:取白菊花200g。

  用法:加水2000ml,煎沸后,倒入脸盆内,趁热熏蒸头部。将头部置于离水面适宜的高度,蒙盖毛巾(以防盆内热气外泄),至药汁温度降至体温以下为宜。薰蒸后防止受凉,一般1次就可见效。

  主治:此方可治神经性头痛。

查看详情

  中医按摩治疗偏头痛

  揉捏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一手扶住被按摩者前额,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置于风池穴揉捏半分钟,以局部酸胀为佳。

  按揉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两耳尖连线与前后正中线交点。用拇指按压百会穴半分钟,先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以酸胀感向头部四周发散为佳。

  按揉头维穴

  头维穴位于头前侧,在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处。用两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揉头维穴约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1分钟,以酸胀感向整个前头部和两侧发散为佳。

  按揉角孙穴

  角孙穴位于耳尖直上,与发际交点处。用拇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头两侧的角孙穴约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再按揉1分钟,以头部向两侧感到酸胀为佳。

  按揉率谷穴

  率谷穴位于两耳尖直上2横指宽处。用拇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头两侧的率谷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再按揉约2分钟,以头部两侧感到酸胀为佳。

查看详情

  中医针灸治疗头痛

  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后头痛

  属太阳经病。可以灸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头颈僵痛

  可试试灸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偏头痛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前额和眉棱骨痛

  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耳朵上部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太阳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一侧头痛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人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鼻炎偏方

  中医治疗鼻炎的偏方

  1、盐水

  盐水洗鼻制法:2克食盐、100毫升的水,煮沸,接入蒸馏出来的水到小瓶。用棉球蘸蒸馏后的盐水,滴入病发的鼻腔,再用手指轻轻的按压鼻子两侧,使鼻腔粘膜充分吸收盐水后,配合善鑫堂鼻舒爽喷剂,每日2-3次效果最佳。

  2、大蒜汁

  大蒜汁制法:将大蒜剥皮,洗净后,放入研钵当中捣碎,过滤出大蒜汁液。用棉球将制作好后的大蒜汁液,滴入鼻腔,用手指轻压鼻子双侧。

  3、葱汁

  葱汁制法:将葱去皮,取葱白,切成小段,用研磨,捣碎,过滤成汁液。用棉球将制作好的葱白汁液,涂抹到并发的鼻腔,也可以滴入鼻腔,用手指轻压鼻子的双侧。

  4、醋熏

  醋熏制法:将白醋倒入,铁质的小碗,用火烧制成蒸发态。将蒸发出来的雾气,吸入鼻腔,可起到缓解鼻炎的症状。

  5、苍耳子

  苍耳子制法:将苍耳子洗净,晒干后,去皮,研碎后,加适量的水,煮沸,温火煮30分钟,冷却后,过滤,装入小瓶。将制作好后的苍耳子药液,用棉球滴入鼻腔,用手指,轻轻挤压鼻子的双侧。

  按摩哪里可以治疗鼻炎

  天府穴

  天府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此穴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找到: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用鼻尖点臂上,点到处就是天府穴。

  陷谷穴

  陷谷穴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唇沟上段。揉的时候,最好先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也可先用手背从印堂开始往下轻轻地颤动撞揉鼻翼以后,再点揉迎香穴,马上会觉得神清气爽、鼻窍全通了。每天只要坚持揉两三分钟即可。

  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手三里穴,在肘横纹下2寸处。手三里穴还可以增強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和足三里穴一样,平时多揉,可以增强免疫力。

  前谷穴

  前谷穴可治过流黄涕的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症状,平常没事的时候多揉揉这个穴位,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从少泽穴沿着小肠经往小指根上推,推到有一块骨头处推不动了,卡住的这个点就是前谷穴。

  隐白穴

  隐白穴也能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个艾条点燃,灸这个穴位。

查看详情

哮喘偏方

  中医治疗哮喘的偏方

  茯苓枸杞加味治老年哮喘

  【功能主治】主治老年人哮喘。

  【处方组成】熟地、丹皮、泽泻、淮山药、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茯苓20克,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各15克,胡桃肉12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天一剂,于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后服200毫升。一个月为一疗程。

  【加减】偏肾阳虚者,加熟附子、肉桂各10克,偏肾阴虚者,加麦冬、石斛各30克;咳嗽痰多者,加川贝粉(冲服)4克,射干、桔梗、杏仁各10克。

  【病例验证】王某,男,60岁,干部。患哮喘6年,肺气肿2年。每逢天寒而喘,咳嗽痰多,动则加重;口唇淡紫,面色咣白,虚汗津津,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滑数,两尺乏力。此为肾阳虚极,不能摄纳,肾气上奔,发为喘息。治以温补肾阳,固摄下元,纳气平喘。处方:熟附子、肉桂、熟地、丹皮、泽泻、淮山药、五味子、山萸肉、射干、桔梗、杏仁各10克,茯苓20克,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各15克,胡桃肉12枚,川贝粉(冲服)4克。煎成汤剂,每天1剂,于早晚饭后1个半小时服200毫升,连服10天,喘息稍平,继服20天,喘息大减。以此方加减调治2个疗程,呼吸自如,重返工作。后以此方制成药丸,服用3个月,随访两个冬春,至今未见复发。

  麻黄杏地满腔热肠治支气管哮喘

  【功能主治】调理肺气,化痰止喘。主治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麻黄10克,杏仁20克,地龙20克,射干15克,全蝎15克,僵蚕15克,陈皮15克,桃仁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药液400毫升,分三次口服。

  【加减】偏热者,加黄岑、川贝、葶苈子各10克;痰多者,加莱菔子、瓜蒌各10克;偏寒者,加桂枝、干姜、五味子各10克。

  【病例验证】李某,54岁。哮喘反复发作3年,每逢秋冬之交感邪后发作。近因风寒外侵,咳嗽加剧,喘促,喉中痰鸣,痰白如泡沫状,咳吐不爽,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服上方7剂后哮喘平,咳痰减少,共治2周后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见复发。

  小青龙汤治支气管哮喘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止咳化痰。主治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炙麻黄15克,桂枝、五味子、干姜各9克,制半夏、白芍各30克,细辛6~9克,甘草9~15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2次服用。

  【加减】寒痰粘稠者,加旋覆花(包煎)、白芥子、苏子各9克,莱菔子30克;痰热壅肺者,加鱼腥草、开金锁(金荞麦)、生石膏各30克,象贝母9克,淡鲜竹沥30毫升。

  【病例验证】卓某,女,26岁,福建莆田县人。自幼有哮喘宿疾,逢冬必发。怀孕分娩后哮喘加甚,四季难分。畏寒胸闷窒息,气喘不能平卧,难以人寐,四肢不温,咳吐痰稀,舌苔薄白,脉弦紧。用此方3剂后,哮喘平息。随访2年,未见发作。

  截喘汤治哮喘

  【功能主治】化痰截喘,降逆纳气。主治慢性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哮喘、支气管哮喘。

  【处方组成】老鹳草、碧桃干、佛耳草各15克;姜半夏、旋覆花、全瓜、防风各10克;五味子6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晚饭后各一剂。

  【加减】热喘者,加石膏15克、知母10克、黄岑10克;寒喘者,加炮附片9克、肉桂3克;气虚者,加白参3克、黄芪80克;肾虚者,加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补骨脂15克;阴虚有热者,加黄柏、知母、元参、生地各9克。

  【病例验证】陈某,男,64岁,退休干部。患有支气管哮喘30多年,每届秋冬必大发,曾用氨茶碱、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但仅能当时缓解,药停又喘。某日因天冷受寒,哮喘大发已有4天,每晚看急诊。后按此方服3剂后,支气管哮喘即有明显缓解,服至7剂,哮喘平止,胸部X片示“肺部感染消失“,其余症状也明显改善,又续服7剂巩固疗效,以后服用右归丸及人参蛤蚧散扶正固本,随访3年未见复发。

查看详情

  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偏方

  偏方1

  原料:灵芝、苏叶各10克,茯苓、冰糖各15克,半夏8克,厚朴5克。

  方法:水煎服。

  偏方2

  原料:王味子250克,红皮鸡蛋10个。

  方法:将五味子入瓦器内,加水煮沸30分钟,待药汁凉透,放入红皮鸡蛋10个,置阴凉处浸泡7天,每日早晨取鸡蛋1个食用。

  偏方3

  原料:灵芝、苏叶各6克,半夏4.5克,厚朴3克,茯苓9克。

  方法:水煎加冰糖服。

查看详情

  按摩哪里可以治疗哮喘

  点按天突

  此穴位于胸骨切迹上方正中凹陷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点按天突穴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按揉列缺

  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尖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处即为此穴。用食指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痛等症。

  按揉膻中

  此穴位于胸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

  按揉鱼际

  此穴在第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查看详情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哮喘

  1、擦肺俞部位和膻中部位

  (1)膻中穴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膻中。

  功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2)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肺俞。

  功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化痰。

  2、揉定喘1-3分钟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为大椎穴,大椎穴旁开0.5寸,左右各一。

  操作方法:指端揉。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3、补脾经300-500次

  位置: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操作方法:向心(指尖向指根方向)推为补,称补脾经。

  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4、清肺经3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离心(指根向指尖方向)推为泻,称清肺经。

  功用: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5、揉掌小横纹200-500次

  位置: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掌小横纹。

  功用:清热散结、宣肺化痰、镇静安神。揉掌小横纹主要用于喘咳、肺炎、百日咳等常与擦肺俞、清肺经等合用。

  6、运八卦100-300次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

  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7、捏脊6-10遍

  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由下向上用捏法称“捏脊”。

  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8、揉丰隆2-3分钟

  位置: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端着力,稍用力在丰隆穴揉动,称揉丰隆。

  功用:和胃气,化痰湿。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便秘偏方

  中医治疗便秘的偏方

  1、大黄膏热敷方

  材料:大黄适量,黄酒少许。

  用法:将大黄打碎,研成粉末。将10克的大黄粉用黄酒调成软膏状。将此药膏敷于肚脐处,用纱布覆盖,并用热水袋在此药膏上热敷10分钟。可每日换药1次。

  功效:此方具有泻热通便的功效。

  2、大黄食盐粉敷方

  材料:生大黄10克,食盐10克。

  用法:将大黄打碎,研成粉末,与食盐混合均匀。将此药粉敷在肚脐处,用纱布覆盖,用一帖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3天。

  功效:此方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的功效。

  3、桂萸巴豆敷方

  材料:巴豆、肉桂各1克,吴茱萸3克,生姜汁少许。

  用法:将巴豆、肉桂和吴茱萸一起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将此药糊加热后敷于足三里穴和肚脐处。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处。

  功效:此方具有利水破积、温中通便的功效,多数患者在用药6-24个小时后即可通气排便。

  4、硝皂敷方

  材料:芒硝9克,皂角少许。

  用法:把皂角研成细末;将芒硝用清水溶解成药膏状,调入皂角末。将此药膏敷在肚脐处,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可每日换药1次。

  功效:此方具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的功效。

  5、大戟红枣膏敷方

  材料:大戟1、5克,红枣5-10个。

  用法:将大戟研成细末;将红枣挖去枣核,捣成泥糊状,与大戟末一起调成膏状。将此药膏敷于肚脐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

  功效:此方具有补中益气、泄水通便的功效,多数患者在用药后5分钟大便即可畅通。用法:将螺蛳连壳一起捣碎,调入食盐。将此药糊敷在关元穴处,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关元穴位于肚脐下方10厘米(3寸)处。此方具有清热、利水、通便的功效,多数患者在用药后不久大便即可通畅。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的偏方

  予以枳术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生白术10~20克,枳壳6~10克,陈皮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香附l0克,白芍10克,生麦芽10克,柴胡6克,冬瓜仁10克,郁李仁10克,火麻仁10克,甘草6克。

  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枳壳健脾助运,香附、生麦芽、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和血润肠,大便不畅、久留肠腑、大肠津亏,则易燥结,故加冬瓜仁、郁李仁、火麻仁润燥通便,甘草调和诸药。本病为因滞而燥,因燥更加重了滞,非直接因燥而导致便秘,故治疗重点在于健脾疏肝、调畅气机,再佐以润燥之品,诸药合用,使脾气得健,肝气得舒,大便得通。

查看详情

  中医按摩治疗便秘

  第一步:从胃开始

  解剖位置:左上腹。

  按摩原理:此处的皮肤下面的内脏是我们消化道胃的位置。

  按摩定位:左侧乳头直下,与肋骨的交点,右手的食指与肋骨相贴。

  按摩方法:以揉法为主,手部皮肤不离开腹部皮肤,局部吸定,按摩5分钟。

  第二步:按脾及十二指肠

  解剖位置:肚脐。

  按摩原理:此处的皮肤下面的内脏是我们消化道十二指肠和小肠的位置。

  按摩定位:人体正中线,掌心贴肚脐。

  按摩方法:以揉法为主,手部皮肤不离开腹部皮肤,局部吸定,按摩5分钟,同时可使用震法。

  第三步:大小肠的交汇

  解剖位置:阑尾。

  按摩定位:右手小指紧贴髂前上棘(人体平躺时,腹部与腿部相连最明显的高骨)。

  按摩方法:以揉法为主,手部皮肤不离开腹部皮肤,局部吸定,按摩5分钟。同时可使用震法。

  按摩器官:阑尾,大肠和小肠之间。

  第四步:从大肠按到直肠

  解剖位置:右侧腹、上腹及左侧腹。

  按摩定位:从右髂前上棘到右肋缘下,横向到左肋缘下,再滑向左髂前上棘,空滑到右髂前上棘,周而复始。

  按摩方法:以摩法和擦法为主,用一定的力量,按顺序摩擦上述的皮肤,使力量浸透到内脏,周而复始,共计5分钟。

  按摩器官: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

  按照上面四个步骤多加按摩,就可以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如果对按摩不感兴趣,那不如点击下面小编推荐的食疗方法来解决便秘问题。

查看详情

  便秘按摩什么穴位

  1、支沟穴

  【身体部位】:手部穴道。

  【十二经脉】: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找法】:以手掌侧放,拇指、食指并拢,虎口纹路尽头处是穴位。

  【穴道按摩DIY】:左手侧放,右手掌握住左手背,以右大拇指指尖按压穴道即可。

  2、天枢穴

  【身体部位】:腹部穴道。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

  【穴位找法】:肚脐正中左右各外开2寸,就是穴位。

  【穴道按摩DIY】:以肚脐为中心,天枢穴为左右角,以右手掌由右下腹往上按柔,经右天枢穴横向肚脐,经左天枢穴而下,以顺时针方向按柔即可。

  3、足三里穴

  【身体部位】:足部穴道。

  【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

  【穴位找法】:外膝眼(膝盖下面外边那个凹窝)直下3寸(4横指),距离胫骨约1横指尖的地方就是穴位。

  【穴道按摩DIY】:坐姿,左足放置椅子上,右手掌握拳,以右手食指第2指尖关节,上下推按穴道。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肺炎偏方

  中医治疗肺炎的偏方

  鱼腥草丹参治肺炎

  【功能主治】润热解毒,活血化瘀。主治大叶性肺炎。

  【处方组成】鱼腥草、金银花、侧柏叶各30克,丹参30~60克,三七10克,黄芩、连翘各15克,生石膏60~300克,浙贝、杏仁、北五味子、甘草、大黄各10~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大叶性肺炎17例,痊愈2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2%,平均体温恢复时间为2.6天,胸痛消失3.5天。血痰消失3.7天,肺部罗音在7天内消失者占70%。

  苇茎汤治肺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泻热。主治大叶性肺炎。

  【处方组成】鲜苇茎、生薏苡仁、鱼腥草各30克,冬瓜仁15克,桃仁、黄芩各9克,桔醒、甘草各4.5克。

  【用法用量】每日1~2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38例,痊愈26例,好转4例。退热时间多致在1~5天,X线阴影多数在2周内完全吸收。

  清暑益气汤治肺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主治肺炎。

  【处方组成】鲜荷叶30克,鲜西瓜翠衣60克,竹叶、石斛、麦冬、知母各12克,银花、连翘各15克,黄芩、芦根各15克,炙枇杷叶24克,人参60克(或红参9~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主治肺炎。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肺炎14例(发病均在夏至节后),治愈12例,好转2例,12~72小时退热,24~72小时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8天~1个月肺部炎症完全吸收。

  麻杏石膏合剂治肺炎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宜肺平喘。主治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辨症属肺热喘咳者。

  【处方组成】麻黄6克,杏仁10克,石膏40克,虎杖15克。银花20克,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鱼腥草20克,青蒿15克,贯众15克,草河车12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野菊花15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小儿酌减。

  【病例验证】李某,男,9岁,感冒发热10天未愈,咳嗽较剧,经用多种抗菌素无效。症状为唇干澡,咽干,苔黄厚,体温39.2℃,白细胞10350/mm³,中性57%,胸透右肺下叶后基底炎变。用此方后,次日体温降至37.2℃,第4天,右肺细湿罗音消失,用药7天痊愈。

  银花连翘治肺炎

  【功能主治】大叶性肺炎。

  【处方组成】银花24克,连翘、黄芩各15克,七叶一枝花、大力子各12克,杏仁9克,生石膏、虎杖根、野荞麦根、鲜芦根各30克,麻黄4.5克,生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后分早、晚2次服。严重者每日2剂,每6小时服1次。

  【加减】胸痛者加元胡、瓜篓;咳甚者加枯梗、桑皮。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肺炎患者60例,其中体温:平均开始退热时间为7小时,退至正常者平均为3.46天;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5.3天;X线胸透(摄片):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10天。

查看详情

  治疗肺炎的民间偏方

  治疗肺炎偏方1

  组成:生姜5克、连须葱白2根、糯米适量。

  用法:将生姜捣烂,连须葱白切碎,与糯米一起煮粥,熟时加入米醋,趁热服之。

  主治:风寒闭肺型肺炎喘嗽。证见发热无汗,呛咳气急,不渴,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指绞青,多在风关,脉象沉紧。

  治疗肺炎偏方2

  组成:生姜5克、白米适量。

  用法:煮粥食用。

  主治:风寒闭肺型肺炎喘嗽。

  治疗肺炎偏方3

  组成:葱白6克、艾叶6克。

  用法:共捣烂敷脐。

  主治:小儿肺炎发热。退热作用较好。

  治疗肺炎偏方4

  组成:大蒜。

  用法:捣泥贴足心。

  主治:小儿急性喉炎之呼吸困难。

  治疗肺炎偏方5

  组成:吊扬尘60克、葱白7根、生姜7片、甜酒曲2粒。

  用法:将上药研捣和匀,加热酒调敷胸部膻中、鸠尾穴处。

  主治:小儿肺炎高热喘促。

  治疗肺炎偏方6

  组成:枇杷叶15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煎枇杷叶,去渣取汁,人粳米煮作粥,空腹食用。

  主治:本偏方适用于小儿肺炎。

查看详情

  小儿肺炎按摩哪里

  常用手法

  (1)患儿扶抱或仰卧,家长固定患儿上肢,清肺经、退六腑各300次,推三关100次。

  (2)患儿俯卧位,分推肩胛骨100次,按揉肺俞、大椎各1分钟。

  (3)按揉膻中、丰隆穴各2分钟。

  随证加减

  (1)风热犯肺型:发热恶寒、汗少,头痛,口微渴,咳嗽气急,痰粘色白量少,胸胁隐痛,舌边尖红,苔薄黄。

  常用手法加①推太阳30次,推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肩井穴各10次。

  (2)痰热壅肺型:高热面赤,倾渴欲饮,咳嗽痰黄而粘,或夹血丝,或为铁锈色痰,胸闷气粗,胸痛,舌质红,苔黄腻。

  常用手法加①退六腑300次,清心经100次。

  ②加揉丰隆50次,揉中脘3分钟。

  (3)热入心营型:发热不退,夜间加重,烦躁不安,时而谵语,甚至神志不清,气急,喉中痰呜,痰中带血,手足抽动,口唇干燥,舌苔焦黄。

  常用手法加①推六腑、清天河水各500次,清心经、清肝经各300次。

  ②按揉曲池1分钟,推涌泉300次。

查看详情

  小儿肺炎吃什么食疗偏方

  百合糖水

  百合60~100g,加糖适量,水煎,饮食。

  川贝雪梨煲猪肺

  川贝10g,雪梨2个,猪肺250g,雪梨去皮切块,猪肺切块漂去泡沫,与川贝同放入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慢火熬煮3小时后服食。

  竹沥粥

  粳米50g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竹沥50~100ml,稍煮即可,早晚或上下午温热分食。

  苏子粥

  苏子15~20g,捣烂如泥,用水煮取浓汁,去渣,入粳米50~100g,冰糖适量,同煮成粥,早晚温热服食。

  大蒜粥

  紫皮大蒜30g,去皮,将蒜放沸水中煮10分钟后捞出,然后将粳米100g,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入粥内,同煮片刻即成,早晚温热服食。

  贝母粥

  先以粳米100g和砂糖适量煮粥,待粥成时,调入川贝母粉末5~10g,再煮二、三沸即可,上、下午温热分食。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胃病偏方

  治疗胃病的食疗偏方

  鸡蛋三七炖

  材料:鸡蛋一个,蜂蜜30ml,三七粉3g。

  做法: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三七粉拌匀,炖熟,再加蜂蜜调匀服食。

  桃仁猪肚粥

  材料:桃仁(去皮尖)、生地各10g,熟猪肚片、大枣各50g。

  做法:将桃仁、生地取适量水煎取汁,加猪肚片、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味服食,每日1剂。

  佛手扁苡粥

  材料:佛手10g,白扁豆、苡米、山药各30g,猪肚汤及食盐适量。

  做法:将佛手水煎取汁,去渣,放入白扁豆、苡米、山药及猪肚汤,煮为稀粥,略放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

查看详情

  吃土豆能治疗胃病

  很多人都听说,土豆是一种营养非常全面的食品。只要吃足够多的土豆和牛奶,就可以满足身体的一切养分需要——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足以证明,土豆真是个好东西。难怪莎士比亚曾让他剧中的一位主人公大喊:“让老天下土豆雨吧!”可是除了这些,土豆还可以用来治疗胃病,你知道么?

  配方:鲜马铃薯1000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鲜马铃薯洗净,用搅肉机捣烂,用洁净纱布包之挤汁;放入锅内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熬;当浓缩至黏稠状时,加入一倍量的蜂蜜一同搅拌,再以文火煎至成膏状,冷却后待用。

  服法:空腹时服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2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适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症。治疗中忌食辣椒、葱、蒜、酒等刺激性食物。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