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备孕/不孕不育/代孕是什么

代孕是什么

   什么是代孕

  代孕是指在需求女方完全丧失生育能力的前提下,将其卵子(或代孕志愿方卵子)与丈夫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在代孕者子宫完成整个孕育过程并顺利生产的行为。代孕可通过体外受精和人工授精两种方式进行。

  代孕属于人工生殖技术的一种,不涉及性关系。代孕的方法一般有四种:

  1、精子、卵子来自夫妻双方,借用代孕者的子宫完成怀孕和分娩过程,这种方式也称为“完全代孕”。

  2、精子来自丈夫,卵子由精子库或代孕者提供,用试管婴儿或人工授精的方式将精卵结合,由代孕者怀孕生育。若使用代孕者卵子的话会涉及较大的风险,因为胎儿和代孕者是存在遗传关系的。

  3、精子由精子库提供,卵子由妻子提供,用试管婴儿的方式,由代孕者怀孕生育。

  4、精子、卵子均由精子库和卵子库提供,用试管婴儿的方式,由代孕者怀孕生育。

  代孕的方法

  人工授精代孕

  人工受精代孕的主要适应对象是在女方完全丧失生育能力的情况下,男方精液正常,不过有性交障碍、精子具有抗体和精子轻度稀少或者是精液液化时间过长以及不液化的人。

  人工授精代孕通过医学辅助手段,将需求方的精子送入代孕志愿者的体内,在体内进行受精并完成怀孕的过程。尽管避免了性接触,但用这种方式孕育出的孩子是和代孕者存在遗传关系,将来会涉及较多的道德和法律风险。人工授精代孕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夫精人工授精。即用丈夫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主要适用于少精子症、弱精子症和精液不液化所引起的男性不育症。

  2、供精人工授精。用志愿供精者提供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主要适用于无精子症以及少数男性生殖道先天畸型或患有遗传病的男性不育者。

  3、混精人工授精。将供精者的精液与丈夫精液混合后进行人工授精。

  试管婴儿代孕

  试管婴儿代是使用妻子、代孕者或第三方提供的卵子,和丈夫的精子结合做成胚胎,植入代孕者体内完成怀孕分娩的全过程。

  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精子注入卵母细胞胞浆内帮助授精。对于男方无精子的可通过附睾抽吸或者睾丸活检技术采集精子,借助显微技术得到遗传意义上的孩子,但男方必须先取血检查有无染色体模型异常,以避免遗传病传给子代。

  代孕的成功率

  代孕的成功率取决于很多方面,如精卵提供者的年龄、代孕者子宫和卵巢的条件、代孕者的健康情况、实验室的条件、技术人员的水平等。此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不佳情绪也可能使受孕成功率降低。一般来说,代孕的成功率不比试管婴儿的成功率高。

  吸烟能影响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研究发现,如果女性连续一年每天吸烟一支以上,其接受代孕的成功率就会降低28%作用。

  此外,体重指数也会影响代孕的成功率。代孕者如果体重超标的话,受孕的成功率要比人工受孕的平均成功率低30%左右。

  夫妻双方和代孕者的情绪对代孕的成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若夫妻双方情绪乐观,在取经取卵手术时不过分紧张的话,精卵质量会比较高,结合成的受精卵质量也较高;而代孕者如果情绪悲观的话,则容易导致受孕成功率下降。

  代孕合法吗

  卫生部在2001年发布生效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曾明确做出过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为了避免因这一规定过于空泛而缺乏操作性,《办法》还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违法实施代孕的法律责任,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并给予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国法律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只能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中实施,只能以医疗为目的,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伦理原则和有关法律规定。我国明令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及胚胎。

  卫生部表示:“代孕”技术的实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涉及社会、道德、法律等一系列问题,与现行的法律、法规、伦理和社会道德相违背。我国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卫生行政部门将严肃查处任何非法实施代孕技术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对于代孕技术将何去何从,医学界及社会伦理和法学界都一直在讨论。之所以讨论,是因为该技术从某些角度讲,是有一定的社会和医学需求的。还有很多女性因为子宫因素无法生育,这些人可能只能通过代孕技术完成心愿。

  虽然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法制控制力量监督严格,也出现了许多违法、不合格的代孕机构。代孕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代孕技术的特殊性,使得该技术给社会、不孕不育患者家庭和代孕者本身带来巨大的隐患,与当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相违背。一旦患者因为代孕技术产生的纠纷,将无法获得法律支持,无法保障自身权益。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