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百科/十五络脉
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列缺,即从列缺穴处由手太阴经分出,起始于手腕上部列缺穴两肌肉分歧处,与手太阴经相并而行,散布于手大鱼的边缘部(鱼际),由腕后一寸半(即列缺)处走向手阳明经。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手掌热;虚证为呵欠,气短,或尿频、遗尿等。当取列缺穴治之。

  手太阴络脉的循行规律

  《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呿小便遗数。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手太阴络脉的注释

  另--即络脉。从本经分出的络脉,由此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分间--指分肉之间。当桡骨茎突后方。

  并--指与经脉并列而行。

  手锐--手的锐骨部,指鱼际后方。

  欠呿——欠,呵欠;呿:书中写法为(去欠),张口的样子。虚则欠呿,肺气不足所致。

  遗数--遗,小便不禁;数,小便频数。

查看详情

手少阳络脉

  手少阳络脉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分:经脉和络脉。

  经脉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络脉分: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手少阳络脉,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该络脉从腕上二寸的外关穴处分出,绕行臂膊外侧,向上进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合,若发生病变,实则肘关节挛缩不伸;虚则纵缓不收。

  手少阳络脉的循行规律

  手少阳络脉为十五络脉之六。名曰外关,即从外关穴处由手少阳经脉分出。在腕横纹上两寸(外关)处分出来后,向上绕过前臂外侧上行,注入于胸中,会合手厥阴经,至心包络。

  手少阳络脉病变

  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

  实证为肘关节部痉挛;

  虚证为肘关节部纵缓不收,即不能屈。

  当取外关穴治之。

查看详情

足少阴络脉

  足少阴络脉

  足少阴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名曰大钟,即从大钟穴由足少阴经脉分出。在踝关节后面绕过足跟后走向足太阳经脉。另一支则与足少阴经相并行于浅层,上行走于心包之下,向外则贯穿腰脊部。此络脉病候分为气逆及虚实证:气逆证则心烦胸闷不舒;实证则小便不通或淋沥不尽;虚证为腰痛。当取大钟穴治之。

  足少阴络脉经络系统组成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分:经脉和络脉。 经脉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络脉分: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足少阴络脉循行规律

  足少阴络脉是上述十五络脉之第十一,名曰大钟。

  即从大钟穴由足少阴经脉分出。在踝关节后面,绕过足跟后走向足太阳经脉。

  另一支则与足少阴经相并行于浅层,上行走于心包之下,向外则贯穿腰脊部。

  足少阴络脉病变

  此络脉病候分为气逆及虚实证:

  气逆证则心烦胸闷不舒;实证则小便不通或淋沥不尽;

  虚证为腰痛。

  当取大钟穴治之。

查看详情

手少阴络脉

  手少阴络脉

  手少阴络脉,《灵枢·经脉》:“手少阴之别,,去腕一寸半(半字应据《黄帝内经太素》卷九删),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

  为十五络脉之一。名曰通里,即从通里穴处由手少阴经分出。起始于腕横纹后一寸半(通里)处,由此向上与手少阴经并行于浅层,沿经脉而进入心中,联系舌根部,又联属于眼睛的根部;在掌后一寸半(通里)处走向手太阳小肠经。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胸胁及膈上撑胀不舒;虚证为不能言。当取通里穴治之。

  手少阴络脉经络系统组成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分:经脉和络脉。

  经脉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络脉分: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手少阴络脉的循行规律

  手少阴络脉是上述的十五络脉中第二。名曰通里。

  循行规律:即从通里穴处由手少阴经分出。起始于腕横纹后一寸半(通里)处,由此向上与手少阴经并行于浅层,沿经脉而进入心中,联系舌根部,又联属于眼睛的根部;在掌后一寸半(通里)处走向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络脉的病变

  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

  实证为胸胁及膈上撑胀不舒;

  虚证为不能言。

  当取通里穴治之。

查看详情

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络脉,十五络脉之一,足太阴脾经的别行络脉,穴名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1寸,别行于足阳明胃经。它的别出分支,入腹络于肠胃,其气上逆则为霍乱。《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指该脉从外踝上7寸的飞扬穴处分出,走向足少阴肾经。该脉发生病变,实则鼻流清涕,鼻塞,头痛,背痛,虚则鼻流清涕和鼻腔出血。

  足太阳络脉经络系统组成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分:经脉和络脉。

  经脉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络脉分: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查看详情

足厥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名曰蠡沟,即从蠡沟穴处由足厥阴经脉分出。在踝关节内侧以上五寸(蠡沟)处分出后走向足少阳经脉;另一支沿着同名经脉的浅层经过胫骨内侧上行至睾丸处,结聚于阴茎。此络脉病候分为气逆及虚实证:气逆证为睾丸肿大,猝然发生疝气病;实证为阴器挺长不收;虚证为阴囊突然瘙痒。当取蠡沟穴治之。

  足厥阴络脉组成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分:经脉和络脉。

  经脉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络脉分: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足厥阴络脉的循行规律

  足厥阴络脉为上述十五络脉中第十二支,名曰蠡沟。

  循行规律 ,即从蠡沟穴处由足厥阴经脉分出。在踝关节内侧以上五寸(蠡沟)处分出后,走向足少阳经脉;

  另一支沿着同名经脉的浅层经过胫骨内侧上行至睾丸处,结聚于阴茎。

  足厥阴络脉病变

  此络脉病候分为气逆及虚实证:

  气逆证为睾丸肿大,猝然发生疝气病;

  实证为阴器挺长不收;

  虚证为阴囊突然瘙痒。

  当取蠡沟穴治之。

查看详情

手厥阴络脉

  手厥阴络脉

  手厥阴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又称手心主络脉。名曰内关,即从内关穴处由手厥阴经分出。在腕横纹后两寸(内关)处,于掌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分出,然后沿着手厥阴经循行部之浅层上行,联系心包络。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实证为心痛;虚证为头项强直。当取内关穴治之。

  手厥阴络脉组成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分:经脉和络脉。

  经脉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络脉分: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手厥阴络脉循行规律

  手厥阴络脉上述的十五络脉中第三支,又称手心主络脉。名曰内关。

  循行规律:从内关穴处由手厥阴经分出。在腕横纹后两寸(内关)处,于掌长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分出,然后沿着手厥阴经循行部之浅层上行,联系心包络。

  手厥阴络脉病变

  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

  实证为心痛;

  虚证为头项强直。

  当取内关穴治之。

查看详情

足少阳络脉

  足少阳络脉

  名光明,在距离外踝上五寸处分出,走向足厥阴经脉,向下联络足背。实证,见足部厥冷;虚证,见下肢瘫痪,不能起立。可取足少阳络穴治疗。

  足少阳络脉组成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分:经脉和络脉。

  经脉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络脉分: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足少阳络脉循行规律

  《灵枢·经脉》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即从光明穴处由足少阳经脉分出。在踝关节以上五寸(光明)处分出后走向足厥阴经脉,向下络于足背部。

  足少阳络脉病变

  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

  实证为厥冷;

  虚证为痿躄,即筋肉萎缩或萎软无力,坐而不能站起。

  当取光明穴治之。

查看详情

手太阳络脉

  手太阳络脉

  手太阳络脉为十五络脉之一。名曰支正,即从支正穴处由手太阳经分出,于腕横纹上五寸(支正)处出来后向内注入于手少阴经;另一支沿手太阳经之浅层上行至肘关节部,再上行络于肩髃穴处。

  手太阳络脉组成

  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 ,外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分:经脉和络脉。

  经脉分: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络脉分: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手太阳络脉循行规律

  手太阳络脉是上述的十五络脉中第四支,名曰支正。

  循行规律:即从支正穴处由手太阳经分出,于腕横纹上五寸(支正)处出来,后向内注入于手少阴经;另一支沿手太阳经之浅层上行至肘关节部,再上行络于肩髃穴处。

  手太阳络脉病变

  此络脉病候分为虚实两证:

  实证为肘关节弛缓而不得屈伸,肘关节痿废;

  虚证为皮肤生赘疣,小的如同指间生的疥结痂。

  当取支正穴治之。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