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百科/脚部穴位
陷谷穴

  陷谷穴的名解

  1、陷谷。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

  2、胃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和内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天部之气是横向传于冲阳穴,地部经水则下传内庭穴,本穴有传输胃经气血的功能,故为胃经俞穴。

  陷谷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伸肌、第二跖骨间隙。皮薄,由腓浅神经分布。皮下布有皮神经及足背静脉网。足背深筋膜薄,但很坚韧,其形成的足背韧带的表面有足背(动脉)网, 由跗外侧动脉、弓形动脉的分支和腓动脉的穿支等吻合而成。此网并借跖背动脉的穿支与足底动脉吻合。针经上述结构以后,在趾长伸肌腱第二、三趾骨的肌腱之间,穿经趾短伸肌至第二跖骨间隙内的骨间肌。以上诸肌均由腓深神经支配。

  按摩陷谷穴的作用

  主治:1. 目赤肿痛,面浮水肿。

  2. 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功效:清热解表,和胃行水,理气止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

  陷谷穴穴位配伍

  陷谷穴配陷上星穴、囟会穴、前顶穴、公孙穴缓解治疗卒面肿。

查看详情

陷谷穴的准确位置与作用

侠溪穴

  侠溪穴的名解

  1)侠溪。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经水。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只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

  2)胆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胆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吸热蒸发,蒸发天部的水气表现出肾气的寒冷收引特征,故其属水。

  侠溪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该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之趾背侧神经。

  按摩侠溪穴的作用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疟疾。

  功效:消肿止痛、传导水液、清肝胆热穴、平肝熄风。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侠溪穴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太冲穴、阳白穴、风池穴、头临泣治眩晕、偏头痛、耳鸣耳聋、目外眦痛。

查看详情

丘墟穴

  丘墟穴名解

  (1)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2)胆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性寒凉,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故为胆经原穴。

  丘墟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该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按摩丘墟穴的作用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功效:生发风气。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丘墟穴穴位配伍

  配昆仑穴、绝骨穴治踝跟足痛;

  配中渎穴治胁痛;

  配大敦穴、阴市穴、照海穴治卒疝;

  配日月穴、期门穴、肝俞穴、胆俞穴、阳陵泉穴、腕骨穴治黄疸、胆道疾患。

查看详情

仆参穴

  仆参穴的名解

  1、仆参。仆参者奴仆参拜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有少部分吸热上行。本穴所在为傍胱经,穴内物质为寒湿水气,水为主,火为仆,穴外传来的火热之气仅能使较少部分的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火热之气相对于本穴的寒湿水气来说就如奴仆一般,故名。

  2、安邪。安,安定也。邪,邪气也。安邪名意指穴内的火热之为弱小之势。本穴物质为寒湿水气,穴外传入穴内的火热之气是为邪气,但穴外传入的火热之气不足以改变穴内气血的寒湿之性,故名安邪。安耶、安邦名意与安邪同。

  仆参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 经跟骨外侧支。

  按摩仆参穴的作用

  主治: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

  功效:散热化气。

  操作: 直刺0.3—0.5寸。

  仆参穴穴位配伍

  配太溪穴治足跟痛。

查看详情

金门穴

  金门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解剖: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神经。

  按摩金门穴的作用

  主治: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功效: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操作:直刺0.3~0.5寸。

  金门穴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合谷穴治头痛;

  配跗阳、委中、环跳等穴可提高痛阈、麻醉止痛。

查看详情

解溪穴

  解溪穴名解

  1. 解溪。解,散也。溪,地面流行的经水也。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流溢四方。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故名解溪。

  2. 草鞋带穴、鞋带。穴名当为意解。本穴物质为丰隆穴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如鞋带般散解,喻意经水流行无固定的路线,故名。

  3. 胃经经穴。经,经过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从本穴经过而无大的变化,故为胃经经穴。

  4. 本穴属火。属火,指穴内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散之处,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故而本穴属火。

  解溪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1.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2.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平齐外踝高点,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处取穴。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十字韧带、胫腓韧带联合。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小腿深筋膜致密,在踝关节前方形成小腿十字韧带。该韧带由附着于跟骨外侧前部的外侧束, 和附着在内踝及足内侧缘的内侧上下支组成。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达胫、腓骨之间的胫腓韧带联合。

  按摩解溪穴的作用

  主治:1. 头痛,眩晕,癫狂。

  2. 腹胀,便秘。

  3. 下肢痿痹,足踝肿痛。

  功效: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

  操作:直刺0.5—0.8寸。

  治法:寒则逆经而刺,热则循经而刺。

  解溪穴穴位配伍

  1、配条口、丘墟、太白,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股肿痛,脚转筋。

  2、配血海、商丘,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腹胀。

  3、配商丘、丘墟、昆仑、太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踝部痛。

查看详情

地五会穴

  地五会穴名解

  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该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五会名意与地五会同。

  地五会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第四、五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内侧缘。

  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足临泣。

  按摩地五会穴的作用

  主治:目眦痛,耳鸣,乳房胀痛,足跗肿痛。

  操作:直刺0.3~0.5寸。

  地五会穴穴位配伍

  配睛明、瞳子髎、风池,有祛风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痛。

  配乳根、膻中、足三里,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乳痈。

  地五会穴文献摘要

  《甲乙经》:内伤唾血不足,外无膏泽,刺地五会。

  《铜人》:治内伤唾血,足外皮肤不泽,乳肿。

  《大成》:主腋痛,内损唾血,足外无膏泽,乳痈。

  《席弘赋》:配三里,治耳内蝉鸣,腰欲折。

查看详情

大钟穴

  大钟穴名解

  1)大钟。大,巨大也。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洪亮。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本穴物质为太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从高处流落低处,如瀑布落下一般,声如洪钟,故名。太钟名意与大钟同。

  2)肾经络穴。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是经水由高处落入低处,经水落下时散发出大量的水湿气体,水湿气体吸热后飘散于穴外,本穴有联络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肾经络穴。

  大钟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内踝后下方,太溪穴下0.5寸稍后,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解剖:跟骨上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

查看详情

  大钟穴的功能特性

  穴义:肾经经水在此如瀑布从高处落下。

  特异性:足少阴经之络穴。

  附注:肾经络穴。

  功用: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一是吸热后循肾上行,二是吸热后别走膀胱经。

  功能作用:联络表里。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表里不和则多提插捻转。

  按摩大钟穴的作用

  功效:益肾平喘,调理二便。

  主治:1. 癃闭,遗尿;

  2. 月经不调;

  3. 腰脊强痛,足跟痛;

  4. 气喘、咯血。

  操作:直刺0.5—1寸。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尿潴留、神经衰弱、哮喘等。

  大钟穴穴位配伍

  配孔最、尺泽、鱼际主治咯血;

  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配肾俞、太溪、委中主治腰脊强痛。

查看详情

冲阳穴

  冲阳穴名解

  冲阳穴又名会原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会骨穴。

  1、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

  2、会原穴。会,聚会。原,本源。会原名意指本穴气化之气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胃经经水的气化之气,其气性温湿热,同合于胃经气血之性,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会原。

  3、跗阳穴。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跗阳名意指本穴为脚背阳气的主要输供之处。本穴为胃经之穴,位处脚背,气血物质为气化的阳热之气,较之足部其它经脉各穴提供的阳热之气为多为强,故名跗阳。

  4、会屈穴。会,聚会。屈,亏缺。会屈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此亏缺。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水液气化,流来的经水因气化而不断亏缺,故名会屈。会涌名意与会屈同,涌指本穴的气化之气涌出穴外

  5、会骨穴。会,聚会也。骨,水也。会骨名意指解溪穴散解的地部经水有部分会聚本穴。

  6、胃经原穴。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为胃经原穴。

  冲阳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解剖: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查看详情

  冲阳穴的功能特性

  附注:足阳明经所过为“原”,即胃经原穴。

  穴义:胃经经水在此气化为阳热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快速气化并循胃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燥化胃经水湿,生发阳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冲阳穴的作用

  功效:燥化胃经水湿,生发阳气。

  主治: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

  3、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

  4、其它:牙痛。

  操作:直刺0.3-0.5寸(避开血管)。

  冲阳穴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配丰隆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查看详情

内庭穴

  内庭穴名解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内”,进入的意思,“庭”,门庭的意思,本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趾缝如门,喻穴在纳入门庭之处,故名“内庭”。

  内庭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查看详情

  按摩内庭穴的作用

  功效:清胃热,化积滞。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扁桃体炎等五官热性病证。

  ②热病。

  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

  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内庭穴穴位配伍

  牙痛、扁桃体炎:内庭、合谷。

  口歪:内庭、地仓、颊车。

  热证:内庭、太冲、曲池、大椎。

  胫痛不可屈伸:内庭、环跳。

  厥逆:内庭、章门。

  小腹胀:内庭、临泣。

  睛痛:内庭、上星。

  内庭穴的文献摘录

  《灵枢·本输》:“次指外间也”;

  《医学入门》:“足次指、三指歧骨陷中”;

  《针方六集》:“两歧骨后三分”;

  《针灸集成》:“脚丫纹尽处”。

查看详情

外踝尖穴

  外踝尖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位于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查看详情

  按摩外踝尖穴的作用

  功效:舒经活络。

  主治:牙痛,腓肠肌痉挛。

  操作:用大拇指指腹微用力按揉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缓解治疗腓肠肌痉挛,脚气、牙痛等。

  外踝尖穴穴位配伍

  外踝尖穴配内踝尖穴缓解治疗白虎历牙风痛;

  外踝尖穴配绝骨穴、阳陵泉穴,缓解治疗脚外廉转筋。

查看详情

内踝尖穴

  内踝尖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位于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查看详情

  按摩内踝尖穴的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脚内廉转筋,诸恶漏,小儿不语,霍乱转筋,牙痛,扁桃体炎。

  操作:艾条温和灸治内踝尖穴5~10分钟。

  内踝尖穴穴位配伍

  内踝尖穴配颊车穴、合谷穴缓解治疗牙痛;

  内关穴配三阴交穴、照海穴缓解治疗脚转筋。

查看详情

八风穴

  八风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于足五趾各趾间缝纹头尽处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第三、四趾的趾长、短伸肌腱。分布有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

查看详情

  按摩八风穴的作用

  功效: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1、牙痛,胃痛,足跗肿痛。

  2、月经不调等。

  操作:向上斜刺 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出血,可灸。

  八风穴穴位配伍

  1、八风穴配八邪治疗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

  2、上肢痹证用八些配曲池、手三里,下肢痹证可用八风配解溪、足三里;

  3、八风穴配用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配伍治疗湿脚气、关节肿痛。

查看详情

中封穴

  中封穴名解

  1)中封。中,正中也。封,封堵也。该穴名意指肝经风气在此势弱缓行并化为凉性水气。本穴物质为太冲穴传来的急劲风气,由于本穴位处足背之转折处,急劲风气行至本穴后因经脉通道的弯曲而受挫,急行的风气变得缓行势弱,如被封堵一般,故名。

  2)悬泉。悬,吊挂之意。泉,指穴内气血如泉水流淌般源源不断。悬泉名意指肝经水湿之气在此源源不断地流行而过。理同中封名解。

  3)肝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为肝经风气经过之处,气血的运行为动而不居,故为肝经经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太冲穴传来的强劲者风气,至本穴后风和势缓并化为凉性水湿之气,气血特征与肺金之气同,故其属金。

  中封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当足内踝前,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解剖:在胫骨前肌腱的内侧;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足背侧皮神经的分支及隐神经。

查看详情

  中封穴的功能特性

  〖别名〗悬泉穴。

  〖穴义〗肝经风气在此势弱缓行并化为凉性水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势缓的风气,性凉。

  〖运行规律〗一是扩散于肝经之外,一是循肝经上传三阴交穴。

  〖功能作用〗息风化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中封穴的作用

  主治: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中封穴穴位配伍

  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内庭穴泄热舒肝,治黄疸、疟疾;

  配足三里穴、阴廉穴治阴缩入腹、阴茎痛、遗精、淋症、小便不利。

查看详情

申脉穴

  申脉穴名解

  (1)申脉。申,八卦中属金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本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

  (2)鬼路。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路,道路。鬼路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一是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二是昆仑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鬼路名意旨在强调穴内气血的经水部分,故名鬼路。

  (3)阳跷。阳,阳气也。跷,跷脉也。本穴物质中既有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性同跷脉之性,故名跷脉。

  (4)足太阳阳跷脉之会。同阳跷名解。

  申脉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查看详情

  申脉穴的功能特性

  附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别名:鬼路穴,阳跷穴。

  穴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一为经部经水,其量少,二为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膀胱经下行,阳气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治法:虚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实热则泻针出气。

  按摩申脉穴的作用

  主治: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

  操作直刺0.3~0.5寸。

  申脉穴穴位配伍

  配肾俞穴、肝俞穴、百会穴治眩晕。

查看详情

水泉穴

  水泉穴名解

  (1)水泉。水,水液也。泉,水潭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本穴物质为大钟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聚集后如同水潭,故名。

  (2)肾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经水因本穴所处位置低下而聚集之状,只有极少的满溢之水外传照海穴的高位,经水的运行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肾经郄穴。

  水泉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处。

  解剖:跟骨上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

查看详情

  水泉穴的功能特性

  功能作用:传递水液。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补之多提插。

  按摩水泉穴的作用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

  2.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0.3~0.5寸。

  水泉穴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关元主治月经不调。

查看详情

隐白穴

  隐白穴名解

  1)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2)鬼垒、鬼眼。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理同隐白名解。

  3)阴白穴。阴,地部也。白,气也。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理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经井穴。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隐白穴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红白交处。

  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查看详情

  隐白穴功能特性

  附注: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运行规律: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生发脾气。

  按摩隐白穴的作用

  功效: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证。

  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

  ③癫狂、多梦等神志疾患。

  ④惊风;⑤腹满,暴泄。

  操作:浅刺0.1寸。

  隐白穴文献摘要

  《灵枢·本输》:“足大指之端内侧也”。

  《灵枢·热病》:“去爪甲如薤叶”;即足大趾趾甲廊内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

  《甲乙经》:“气喘、热病、衄不止,烦心善悲,腹胀,逆息热气,足胫中寒,不得卧,气满胸中热,暴泄,仰息,足下寒,膈中闷,呕吐,不欲食饮,隐白主之。”

  《杂病穴法歌》:“尸厥百会一穴美,更针隐白效昭昭。”

查看详情

大敦穴

  大敦穴名解

  (1)大敦。大敦,即大树敦也,在此意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而本穴又为肝经之穴,时值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气息的生发特性,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故名大敦。

  (2)水泉。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断之意。水泉穴名意指体内的肝经水液源源不断地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来自肝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水液,肝经与胆经相似,其运行的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由体内外输体表的气血物质亦为风气冷缩后的地部水液,此冷降之液量不大,但却源源不断地由体内外输体表,如细小的水泉穴外涌一般,故名水泉穴。

  (3)大训。大,多也,大也。顺,趋向同一方向也。大顺名意指体内肝经外出体表的水液全部气化后向天部而行。理同大敦名解。大训名意与大顺同。

  (4)肝经井。井,地陪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肝经相连通,为体内肝经气血的外出之处,故为肝经井穴。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的外出水液,水液外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水湿滞重所升天部层次也不高,只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大敦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足拇指趾末节(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外侧0.1寸(约二毫米处)。

  解剖: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甲根。布有腓深神经的背外侧神经和趾背动、静脉。

查看详情

  按摩大敦穴的作用

  功效: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

  主治:疝气、遗尿、癃闭、经闭、崩漏、阴挺、痫证。现多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精索神经痛、阴茎痛、糖尿病。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操作:浅刺0.1~0.2寸。可灸。取三棱针点刺大敦穴出血,然后用手指从膝关推揉此穴出血。

  大敦穴穴位配伍

  1、配太冲、气海、地机,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

  2、配隐白,直接艾炷灸,有补益肝脾,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3、配百会、三阴交、照海,有调补肝肾,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查看详情

然谷穴

  然谷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解剖:在拇展肌处;有趾内侧动,静脉分布;布有跗内侧神经和足底内侧神经 。

查看详情

  按摩然谷穴的作用

  功效:升清降浊、平衡水火。

  主治:1、月经不调,带下,阴挺;2、遗精,阳痿,小便不利;3、咯血,咽喉肿痛;4、消渴;5、小儿脐风,口噤不开;6、下肢痿痹,足足跗痛。

  操作:直刺0.5-1寸。

  然谷穴穴位配伍

  配肾俞,太溪,关元,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配肾俞,志室,气海治遗精;

  配中极,血海,三阴交治阴痒。

查看详情

昆仑穴

  昆仑穴名解

  1)昆仑。昆仑,广漠无艮也。昆仑名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寒湿,由于足少阳、足阳明二经的外散之热作用,寒湿水气吸热后亦上行并充斥于天之天部,穴内的各个层次都有气血物存在,如广漠无艮之状,故名昆仑。上昆仑名意与昆仑同。

  2)膀胱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吸热上行,动而不居,故为膀胱经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原本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昆仑穴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腓骨短肌;布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有腓肠神经经过。

查看详情

  按摩昆仑穴的作用

  功效: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主治:1.后头痛,项痛,腰骶疼痛,足踝肿痛;

  2. 癫痫;

  3. 滞产。

  操作:直刺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昆仑穴穴位配伍

  配风池、天柱、肩中俞、后溪治疗项痛;

  配太溪、丘墟、三阴交治疗足跟痛。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