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备孕/孕前准备/生二胎的最佳年龄

生二胎的最佳年龄

   生二胎的最佳年龄

  根据女人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因此生二胎的最佳年龄也应该在这个年龄范围内,而35岁已经属于高龄产妇,如果妈妈想要备孕二胎,最好不要超过35岁生二胎,对宝宝健康以及自身身体恢复也会带来一定影响的。

  现在计划生育政策已开放,很多人会考虑生二胎。当然,如果考虑要生二胎,尤其要考虑到自己的身体情况,尽可能在生二胎的最佳年龄里实现生二胎。当然,生二胎也要考虑和一胎的时间间隔。如果第一胎是顺产,那么生二胎要间隔1年;如果第一胎选择的是剖腹产,那么生二胎要间隔2年。

  女人最佳生育年龄

  国内外医学家认为,女人最佳生育年龄为24-29岁,这是从女性的生理特点、母婴健康、优生优育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的。这个时期女子的生殖器官、骨胳及高级神经系统已完全发育成熟,生殖功能处于最旺盛时期,卵子的质量较高,怀孕后胎儿的生长发育良好,流产、早产、畸形儿和痴呆儿的发生率都比较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健康。这个时期女性的软产道伸展性好,子宫收缩力强,难产机会少,故危险性也小。

  怀孕时超过35岁以上的妇女称为高龄产妇。高龄产妇卵巢机能渐渐退化,卵子发生异常的可能性增加,因而使先天性畸形和痴呆儿的发生率增多。而且在怀孕时候产生的一些内科并发症,也会比年轻的产妇要多。此外高龄产妇也比较容易产生早产、胎盘早期剥离等的现象,怀孕时会发生的问题也会比一般人多。

  因此,如果要考虑生育宝宝,最好的年龄是在24-29岁之间,即使可能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耽误了最佳生育年龄,那么尽可能不要超过35岁生育。

  生二胎的最佳间隔时间

  1、从身体角度看:

  (1)如果第一胎是顺产的话,生第二胎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般一年后较好。如果妈妈第一胎是正常顺产,并在给宝宝哺乳,那么最好是宝宝断奶后再进行怀孕,这样,身体恢复得更好,才有利于怀孕后的二胎宝宝生长发育。 如果妈妈顺产后没有给宝宝哺乳,一般半年左右就可以进行第二次怀孕, 产后切忌过早怀孕,不然身体不利于胎儿生长发育。但是建议最好是在一年后再生二胎。

  (2)如果第一胎是剖腹产的话,生第二胎一定要间隔两年,否则容易引起子宫破裂导致生育危险。因为剖宫产后宫壁的刀口在短期愈合不佳,过早的怀孕,由于胎儿的发育使子宫不断增大,子宫壁变薄,尤其是手术切口处,使结缔组织缺乏弹力,新鲜的瘢痕在妊娠末期或分娩过程中很容易胀破,而造成腹腔大出血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再次妊娠最好是在手术后2年较为安全。

  2、从护理宝宝的角度看:

  如果妈妈们年龄并不是非常大的话,医生建议在生完第一胎后间隔三年时间在生二胎是最好的。因为这个时候一胎孩子已经开始上幼儿园了,自己身体已经恢复正常了,二个孩子之间有三年的间隔,大孩可以照顾一孩,因此照顾两个孩子不会太累。

  3、从取环手术对健康影响看:

  对于一胎后已经上环的妈妈,医生建议在月经彻底干净后三到七天内进行取环,取环后2周内禁止同房,以免感染。生二胎一般最好是等到半年至一年为好。如果是急切需要怀孕时,要等待一段时间(2-3次正常月经周期)再受孕,以便给予子宫内膜一个恢复时间,利于优生。

  顺产后多久可以生二胎

  一般顺产后1年生二胎比较好,这样也不影响身体的恢复。

  顺产对身体的伤害相对较小,如果没有侧切,子宫没有伤口,理论上是只要来了月经就可以怀孕了。但是从身体恢复来考虑,建议不要过快生二胎,因为身体和子宫都需要一个休息和恢复的过程,再加上一胎宝宝还需要人照顾,包括哺乳、日常护理等。

  如果妈妈顺产后给一胎宝宝哺乳,那么最好要选择在宝宝断奶后才考虑怀孕,这样也利于身体更好地恢复,也有助于二胎宝宝能更好地生长发育。

  如果妈妈顺产后没有给一胎宝宝哺乳,那么建议要在半年左右才考虑第二次怀孕,产后如果过早怀孕,容易影响身体恢复,也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不过,顺产后多久可以生二胎最好选择一年后,建议注意饮食营养,多休息,打算怀孕的话注意排卵期同房试试。

  剖腹产多久可以生二胎

  最好的生二胎时间是在剖腹产后2年,这是考虑到剖腹产后伤口的愈合以及子宫恢复等,如果第一胎是剖腹产,那最好在2年后才生第二胎。

  为什么在剖腹产后2年生二胎比较合适?因为经过剖腹产后,女性子宫切口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愈合“牢固”的,剖腹产手术切口的愈合包括纤维疤痕修复、疤痕成熟到疤痕机化三个阶段,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愈合。子宫切口疤痕的成熟从术后3月开始至术后6月完成,疤痕机化需要更长时间。术后2-3年,子宫疤痕肌肉化的程度达最佳状态。所以,剖宫产术后2-3年,子宫切口的愈合较好。如果是愈合不良的切口所需的时间更长。两次妊娠间隔的时间越长,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因此,从对妈妈身体恢复和对怀二胎安全性来考虑,剖腹产后的妈妈最好在2年后才考虑生二胎。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