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备孕/怎样才能怀孕/女性受孕过程

女性受孕过程

   受孕过程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受孕过程包括:卵巢要排出正常的卵子;输卵管捡起卵子,输送卵子到正常的受精部位,有些病人非常忧虑性交后精子全部流出,没有进入体内,这是混淆了“精液”和“精子”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看见流出来的是精液,而非精子,精液内有大量的精子,但精子的体积非常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正常的精子非常活泼,具有很好的活动能力,能够进入女性体内受精。由于卵子和精子在体内的存活时间都比较短,所以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性交才能受孕。

  受孕条件

  男女性交后精液积存在阴道内,精液内有大量的精子,精子的存活时间约为72小时,活动的精子通过子宫到输卵管壶腹部与卵子相遇、受精,受精卵再经输卵管输送到子宫腔内,并在宫腔内“遨游”2~3天,寻找合适的落脚点,然后着床,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直至足月分娩。以下是受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1、男子的睾丸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正常成年男子一次射出的精液量为2—6毫升,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应在6000万以上,有活动能力的精子达60%以上,异常精子在30%以下。如精子达不到上述标准,就不容易使女方受孕。

  2、女性的卵巢能排出健康成熟的卵子。月经正常的女性,每个月经周期都有一个健康成熟的卵子排出,这样才有机会怀孕。对于卵巢功能不全或月经不正常造成不排卵的女性,就不容易受孕。

  3、在女性排卵期前后要有正常的性生活,使精子和卵子有机会相遇受精。精子在女性阴道内能生存1—3天,卵子排出后能生存1天左右,女性排卵时间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在排卵前后几天内性交才有受孕的可能性。在非排卵期性交是不会受孕的。

  4、生殖道必须通畅无阻。男性的输精管道必须通畅,精子才能通过正常性生活排出而进入女性生殖道与卵子结合。女性的生殖道也必须通畅,这样性交时进入阴道内的精子可以毫无阻挡地通过宫颈、子宫、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相遇受精。受精卵也可以顺利地进入宫腔。若输卵管发生了堵塞,精子与卵子也就失去了结合的机会,所以一但输卵管堵塞,也就完全失去了自然受孕的机分。

  5、子宫内环境必须适合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后,一边发育一边经输卵管向子宫方向移动,3—4天后到达子宫腔,6—8天就埋藏在营养丰富的子宫内膜里,然后继续发育为胎儿。也就不可能怀孕。

  6、正常生理情况下夫妇同居,未采取避孕措施,每个月受孕的机会为20%,半年怀孕的机会为70%,一年怀孕的机会为80%,若超过一年以上未采取避孕措施而不孕应进行医学检查。不过也不必太紧张,一对夫妇就算没什么生育问题,也不是任意哪个月想怀孕都能如愿以偿的。

  最佳受孕时间

  一生中最佳的受孕时间——

  女25~29岁,男27~35岁

  医生指出,虽然女性的生殖器官在青春期就已基本发育成熟,理论上可以怀孕,但从医学角度来看,早育生产的婴儿先天性畸形的比率较高。医学界普遍认同女性25~29岁、男性27~35岁为最佳生育年龄,因为这一年龄阶段的健康男女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较成熟和稳定,且生育功能旺盛,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生活阅历,能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研究证实,高龄产妇(35岁以上的产妇)受孕的几率和胎儿异常的发生率远远高于35岁以下的孕妇。另外,高龄产妇更易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增加生育风险。同样,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的男性,不仅精子质量会下降,畸形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因此,建议想要BB的夫妻,无论工作和生活有多繁忙都不应错过最佳生育年龄。

  一年中最佳的受孕时间——

  夏末秋初(7月底~9月初)

  “虽说一年四季都可怀孕,但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说,选中最佳的‘天时’,对于受孕成功甚至对宝宝的健康成长都会更有利。”医生介绍,一般认为,夏末秋初更有“天时之利”: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冬天许多地区空气污染相对重些,春天则是病毒猖獗的季节,这些外部因素都对早期胚胎的生长发育不太有利。

  其次,是季节对孕妇饮食的影响。如果在夏末秋初怀上了,到秋末冬初,孕妇已经过了前三个月的妊娠反应期,一般食欲都会明显增加,而此时正是许多蔬果大丰收之际,对保证孕妇营养和胎儿大脑发育十分有利。到了临产期又正值春末夏初,此时食物供应也比冬天丰富,且气候宜人,更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

  另外,日照强度也有影响。夏末秋初怀上的宝宝,多在来年的4~6月份出生,天气不冷不热,新生儿穿着可相对简单,不但较易护理,也方便母亲哺乳。

  一月中最佳的受孕时间——

  排卵后12小时内

  “排卵时受孕成功率最高,这个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懂,但做起来就不一样了。”医生说,“很多夫妇都是‘栽’在这上头的。”

  理论上最佳的受孕时机是排卵后的12小时内,但无论用哪一种监测排卵办法,都只能测定卵子大概会哪几天排,很难知道卵泡在哪一天哪一刻破。而且,卵子只能存活24小时,在排卵后同房,精子进入体内还需经历一个复杂的游走过程,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也无法精确测算。因此,一般不能让卵子等精子,而建议在排卵前一周就同房一次,然后通过量基础体温或用排卵试纸等方法来预测排卵时间,并尽量在接近排卵时间同房,让精子先“起跑”去与卵子会合,这样受孕的成功率更大些。

  一天中最佳的受孕时间——

  精力充沛身心放松时

  一生、一年、一月中都有最佳的受孕时机,那么,一天中何时同房是否也对受孕成功与否有影响呢?这个答案虽不肯定,但国外有研究指出,北半球的妇女,7 月至次年的1月间,约90%的妇女排卵发生于下午4时至7时之间;春季则有50%的妇女排卵发生于子夜至上午11时之间。

  医生说,根据国人的生活习惯,较多专家建议同房时间宜选择在晚上,若晚上夫妇双方比较疲倦,可以第二天早上充分休息后作为同房时间。但无论是在一天的哪一个时段,其实只要精力充沛、身心放松的那一刻,都可成为最佳受孕的时间。

  需要提醒的是,想成功“造人”的夫妇,在同房后妻子不能急于起身,最好能在床上多躺一两个小时,让更多的精子有足够的时间“跋涉”向子宫。

  受孕过程图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受孕过程包括:卵巢要排出正常的卵子;输卵管捡起卵子,输送卵子到正常的受精部位,即输卵管壶腹部等待受精。

  卵子的存活时间约为24小时。性交后精液积存在阴道内,精液内有大量的精子,精子的存活时间约为72小时,活动的精子通过子宫到输卵管壶腹部与卵子相遇、受精,受精卵再经输卵管输送到子宫腔内,并在宫腔内运动2—3天,寻找合适的落脚点,然后着床,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直至足月分娩。

  有些人非常忧虑性交后精子全部流出,没有进入体内,这是混淆了“精液”和“精子”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看见流出来的是精液,而非精子,精液内有大量的精子,但精子的体积非常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正常的精子非常活泼,具有很好的活动能力,能够进入女性体内受精。由于卵子和精子在体内的存活时间都比较短,所以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性交才能受孕。

  女人的受孕过程

  在女性生殖道中的精子的受孕能力为3天,而卵子的存活时间仅为24小时。进入女性生殖道并已获能的精子靠尾部摆动从宫腔进入输卵管,在壶腹部与卵子相遇。大量精子在卵子周围,精子可释放其顶体上的蛋白水解酶,溶解卵壳(放射冠和透明带),只有一个精子钻入与卵细胞接触,并发生细胞融合,完成受精过程。一旦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就会发生某种反应而阻止其他精子进入,以保证单精子受精。精子进入卵细胞后形成一个新细胞,使父母系各23条染色体结合,恢复46条染色体数。如果胚胎性染色体为XY型是男性,XX型是女性。

  受精卵的着床

  卵子受精后称为受精卵(孕卵),它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受精卵在受精后约24小时开始有丝分裂,同时借助输卵管蠕动和其内腔纤毛推动移向子宫。24-36小时受精卵为双细胞阶段,以后每12小时分裂1次,到72小时,发育成一个由12-16个细胞组成的实心细胞团,因为形如桑椹,故称桑椹胚,而这一发育阶段则称为桑椹期。受精后第四天进入子宫腔,细胞继续分裂,形成中空的细胞团囊胚。然后在子宫内膜表面游离2-3天(即受精后的6-7天),开始溶解子宫内膜,进入其中后,子宫内膜愈合,囊胚埋入子宫内膜,这一过程称为着床。孕卵完成着床大约需要4-5天。着床部位多在子宫腔上部的后壁,其次为前壁,偶见于侧壁。实际上,只有一部分受精卵能着床成功,很大一部分受精卵终因着床不成功而被淘汰。

  受孕受阻原因

  精子异常

  在生育过程中,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精子在繁殖生育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精子精液异常如:弱精症、少精症、无精症、死精症、精子畸形、精子精液不液化等都会使受孕受阻。

  女性排卵障碍

  健康成熟的卵子是女性受孕的前提条件,卵巢功能不全或月经不正常造成不排卵或排卵障碍都会影响女性受孕。

  排卵期未同房

  月经正常的女性,每个月经周期都有一个健康成熟的卵子排出,而卵子排出后仅可生存1天左右,精子在女性阴道内最多生存1-3天,所以在非排卵期同房是不会受孕的。

  生殖道堵塞

  男性的输精管畅通,精子才可以通过正常性生活排出;女性的输卵管畅通,精子才可以顺利通过宫颈、子宫、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结合。所以一旦发生输精管梗阻、输卵管堵塞、输卵管粘连、输卵管积水、输卵管上举等输卵管问题,精子与卵子就会失去结合的机会,自然受孕也就完全没有可能了。

  子宫环境问题

  受精卵发育和子宫内膜生长是同步进行的,如受精卵提前或推迟进入宫腔,这时的子宫内膜就不适合受精卵着床和继续发,如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炎等都会影响到怀孕。

  生理情况不正常

  如避孕、不同房、男性性功能异常等都会使受孕受阻。

卵子和精子结合有什么反应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