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月子/产后疾病/产后风湿症状

产后风湿症状

  产后风湿症状有哪些

  产后风湿也叫“风寒症”,是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身体虚弱之时,感染到风寒湿邪,伤及关节、筋脉、肌肉、皮肤等组织所引起的肌肉关节酸困、疼痛等症状的疾病。产后风湿症状有哪些?

  1、手脚关节出现不适,伴或不伴腰部酸痛。

  2、全身无力:患产后风湿的产妇经常有劳累感,故不要认为全身无力就是感冒。

  3、眼睛不适,怕风、流泪。眼皮感觉好沉。

  4、头痛、头晕:切忌盲目服用止痛药物,以免对产妇和婴儿产生不利影响。

  5、浑身怕冷、怕风、出虚汗、活动关节遇冷、遇风疼痛症状加重,严重症状加重,严重的患者夏天会因怕冷而穿棉衣。

  6、产妇除了有怕冷、怕风、活动关节有疼感的症状之外,还伴有四肢麻木、抽搐、胀痛等症状。

  7、小腹会胀气,鼓气,有微疼的感觉。

  产后风湿症状的病因

  产妇由于分娩时不断出汗、腹痛、出血,非常耗损体力,这个时候产妇的肌表、筋骨大开,身体非常虚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妈妈很容易受到风寒的入侵从而导致产后风湿病。很多妈妈在坐月子期间不注意防寒保暖,因此落下了风湿的病根。除了注意防寒保暖,导致产后风湿病还有其他因素,你知道导致产后风湿症状病因有哪些吗?

  1、妇女产期被风吹或接触冷水所致。

  2、孕妇生产后,大汗淋漓未及时去汗,同时没有及时保暖。

  3、居住环境有限,产妇的卧室阴暗潮湿。

  4、孕妇生产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过度操劳所致。

  5、妇女产后子宫受伤出血过多。

  产后风湿症状的诊断

  产后风湿症状的诊断中,除了留意患者是否有全身肌肉关节的疼痛、怕风、怕冷、易劳累等症状外,还可以借助实验检查或者药物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产后风湿病。产后风湿症状的诊断有一下几种:

  1、有生产史或流产史;

  2、患者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麻木不适,重者怕风、怕冷(阴雨天加重,晴天时缓解),并伴有头痛,眼眶痛等,受累部位无红肿、不变形,体倦乏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

  3、试验室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均正常,可能部分患者抗“O”增高,X线检查大部分正常,而年龄40岁以上或久病者多见骨质增生;

  4、临床运用抗生素、消炎止痛药以及激素治疗无法缓解。

  产后风湿症状的治疗

  对于产后风湿症状的治疗,一般建议以中医为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外,新妈妈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生活上的细节,防止产后风湿病情的加重。

  产后风湿症状的治疗中,新妈妈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产后风湿的发病与产妇的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产后风湿的护理需经常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生气、着急、情绪抑郁,适当参加一些活动,能更快地使病情得到控制。

  2、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使身体处于冷热适度状态;室内既要通风,又不能让风直接吹,尤其夏天避免吹电扇、空调直吹。避免寒冷潮湿环境。

  3、饮食调节:多吃易于消化且又富含营养的食物,禁食寒凉食物和冷饮,禁食辛辣及肥腻食物。

  4、适当运动:根据身体情况进行适量运动,如慢走、做操、打拳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经常到户外晒太阳。

  5、对卧床患者,要定时改变卧床姿势,防生褥疮。

  6、洗脸、洗澡、洗手要用温水。有条件者,可采用药浴,以提高疗效。

  7、如症状较重,需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

  产后风湿要怎么预防

  中国的产妇都有产后坐月子的传统。坐月子的目的是为了让新妈妈在这段期间内做适度的运动与休养、恰当的食补与食疗,经过调理气血,能使全身各系统在妊娠期间的改变逐渐都能恢复到生产前的状态,坐月子可以将不好的体质在这段时间慢慢改善,将产后风湿症状拒之门外。那么产后风湿要怎么预防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产后风湿患者在食物的选择上面也是需要特别讲究的,尽量保证饮食营养均衡。患者不仅要选择蛋白质含量高但是脂肪含量低的食物,多进食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帮助身体内的维生素的摄入,而且要多喝一些清淡的汤帮助补充奶水的消耗。

  第二、有些传统的说法是产妇在休养期间不能开窗,专家指出产后风湿患者要注意空气的新鲜,适时的开窗通风是可以帮助患者身体更好的恢复。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患者不能吹到冷风,这样就会导致病变加重。

  第三、产后风湿患者要多注意身体休息和运动相结合,患者在分娩时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在分娩之后的24小时之内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一些体力劳动对身体产生不好的病变影响。

产后风湿的初期症状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