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孕期/孕期饮食/孕妇喝大麦茶

孕妇喝大麦茶

  大麦茶营养价值和功效

  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气调中、宽胸大气、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之功,大麦茶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微量元素,19种以上氨基酸,富含多种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适应了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需求;大麦茶主要用于消温解毒,健脾减肥,清热解暑,去腥膻,去油腻,助消化,润肤乌发,增强胃动力等诸多功效。

  孕妇能喝大麦茶吗

  孕妇是可以喝大麦茶的。

  1、孕妇、儿童一般都不宜喝浓茶,因过浓的茶水中过量的咖啡因会使孕妇心动过速,对胎儿也会带来过分的刺激。不过大麦茶具有大麦所拥有的健脾消食、除热止渴、下气利水等功效,主要用于消温解毒,健脾减肥,清热解暑,去腥膻,去油腻,助消化,最重要是大麦茶不含茶碱,咖啡因,单宁等,不刺激神经,不影响睡眠,所以大麦茶适合孕妇饮用。

  2、大麦茶本来就是五谷,比较温和。大麦茶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凉饮料,食用前,只需要用热水冲泡2~3分钟就可浸出浓郁的香茶。在夏季,待大麦茶清泡冷凉后成为最佳的消暑饮料,所以说,孕妇能喝大麦茶。

  孕妇喝大麦茶要注意什么

  大麦茶只要不喝过量,对身体都没有害处,怀孕的时候还是多注意点,多喝水,吃适量水果,肉,青菜。不要买罐装的大麦茶饮料,那都是加工过的,要买那种一颗颗炒过的,然后用水煮开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是,大麦茶有回乳的作用,准妈妈经常喝大麦茶,等宝宝出生后,就有可能造成乳汁跟不上宝宝的成长,必须过早地实施人工喂养。因此准妈妈应该慎用大麦茶

  孕妇如何选购大麦茶

  1、粗看,不能选择炒得过焦的大麦茶。

  2、细看,不能拥有过多的杂质(如,石子沙子等等)。

  3、抓一把,看看它的颗粒大小,选颗粒小,压得较碎的,颗粒要饱满均匀。

  4、拿一点在手心中捏几下,如果手心中有颜色,说明其中有染色成分(因为汗液可以冲出部分染料)。

  5、闻一闻,味道应该是一股淡淡的焦香。闻其香,香气清新不混为上,看其色不要过深也不要太浅为上,品其味纯而不苦,微带甘爽为上!带有浓浓的大麦茶香。

  6、观茶汤,冲泡大麦茶的时候,最好是取适量的茶,然后用一个小沙布包起来,这样茶就不会漂在上面了。第一水可以少放一些一水,水浸过茶包就可以了。因为第一水茶味道和颜色还没有泡出来,泡约3分钟之后,将水倒掉,第二水就好了。沏好后的茶是一种略深,透明的棕色。

  孕妇喝什么茶好

  绿茶

  孕妇如能每天喝3~5克茶,特别是淡绿茶,对加强心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预防妊娠水肿、促进胎儿生长发育,是大有好处的。 各种茶所含成分不同,绿茶含锌量极为丰富,而红茶的浸出液中含锌量则甚微。锌元素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专家认为喜欢喝茶的孕妇可以适量喝点绿茶。

  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富含维生素C、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同时还有利于铁的吸收因而有消除贫血的功效。玫瑰花茶非常适合在妊娠中期饮用。

  各种花茶安全性分析

  红树莓叶:较为安全。里含丰富铁质,能够有助于胚胎的发育,增加奶水,减少恶心,减少孕期疼痛等。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不应该在怀孕的整个过程中都喝这种茶,所以专家都建议在喝茶的时候要小心,最安全就是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喝。

  薄荷叶:较为安全。能够有助于舒缓孕妇恶心、晨吐和胃气胀等症状。

  蜜蜂花:较为安全。具有镇定,舒缓压力、睡眠的作用。

  姜:较为安全。有助于舒缓孕吐和恶心的症状。

  蒲公英: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但富含维他命A、钙和铁质。蒲公英的根和叶有助于缓解轻度浮肿,滋养肝脏。

  甘菊: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但富含钙和镁,有助于缓解失眠和关节发炎的症状。

  荨麻:较为安全。富含维他命A、C、K、钙、钾和铁质。许多医生和助产士都推荐这种茶,但一定要小心其用量和来源。

  紫花苜蓿:可能安全。其含有维他命A、D、E和K,在怀孕后期补充维他命K特别好,因为其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的症状。

  酸模:可能安全。用于治疗孕期中的贫血,同时还含有维他命A、C和钙质,而且还能够使人放松,但在喝这种茶之前一定要先征询医生的意见。

  孕妇喝茶要注意些什么

  产前一盆火,产后一盆冰,这表明孕妇属于燥热体质。所以,孕妇应该喝凉性的茶,比如绿茶、清茶(如铁观音)、花茶等,这些茶有清热降火、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而对于体质虚弱的孕妇,可以适当喝一点温性茶,比如红茶、普洱茶,既能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

  孕妇无论选择什么茶叶,都要忌喝浓茶,因为浓茶里含有过量的咖啡因,会使孕妇更加兴奋,对胎儿会带来过分的刺激。孕妇在选择茶叶时,要根据个人的饮茶习惯、年龄、健康情况、生活环境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