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新生儿/新生儿疾病/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病因

  1.感染因素

  可由甲、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还有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肝炎。还可能是弓形体原虫、梅毒螺旋体等引起。

  2.胆汁排泄障碍

  可由肝脏内外胆管发育不全、胆汁黏稠、肝脏或胆道肿物等引起。

  3.家族中遗传代谢性缺陷病

  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病等。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症状

  1、一般表现特点

  (1)黄疸:

  为此病最突出的表现。

  多数患儿出生后第1周即出现新生儿黄疸,并持续2周以上时间,或生理黄疸消退后而又再度出现黄疸。

  多在治疗1个月后消退。

  (2)肝脾肿大:

  肝脏一般为中度肿大,触诊光滑,边缘稍钝,脾脏增大不显著。

  (3)尿:多出现浓茶样小便,可染黄尿布。

  原因:结合胆红素可以从小便中排出。

  (4)大便:出生时大便颜色由正常转为淡黄色或灰白色大便,偶有少许淡黄色或绿色大便。此症状往往不持续。

  新生儿肝炎综合症的检查诊断

  一、体检

  肝脾肿大,尿色较深,大便由黄转淡黄,亦可能发白。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尿胆红素

  总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10mg/dl)。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结合胆红素增高较多。

  早期絮状浊度试验变化不明显。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根据胆管阻塞程度可呈阳性或阴性反应。

  2.甲胎球蛋白测定

  有些患婴甲胎蛋白生后1个月左右虽然转阴,但用定量法,仍在正常值以上。

  患婴满月时甲胎蛋白仍阳性,且可持续达5~6个月,用定量法动态观察,可见随着病情的好转而下降。

  临床症状缓解而甲胎蛋白不下降,可能为肝脏严重损害到不能再生的程度。

  3.酶学改变

  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多数临床好转后下降,部分则反比原来升高,然后再下降。

  4.病原学检测

  (1)对患儿胎粪、结膜、外耳道、鼻咽或羊水取标本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

  (2)血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CMV、单纯疱疹、风疹、弓形虫抗体(IgG和IgM)及2周后血清对比。

  (3)其他:尿液细菌培养、CMV培养、母亲“TORCH”抗体检查等。

  三、辅助检查

  胆道闪烁扫描、肝胆超声影像、十二指肠液颜色分析及核素计数。

  婴儿肝炎综合症预防治疗

  病因复杂,预防较为困难。阻断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可防止由HBV引起的婴肝征发生。

  (一)一般治疗

  1)护肝退黄茵桅黄5-10ml/次,加于50ml葡萄糖液中,每日静注一次;大黄0.5g/kg,每日泡服;白蛋白按每次1g/kg静注,每1-2日1次。

  2)出血倾向防治可先用维生素K、新鲜血静注,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溶于5ml注射用水中静注。

  3)营养适当的营养供给对肝脏的修复极其重要,若营养供给过多与不足都对肝脏不利。

  4)补充适量脂溶性维生素对淤胆型者尤为必要,维生素K110mg,每2周静滴一次;维生素E10mg/kg(总量不超过200mg),每2周一次肌注;维生素A10万IU,每2个月一次肌注;维生素D30万-60万U,每月一次肌注。

  (二)病因治疗

  1)若为CMV感染,可试用更昔洛韦每次5mg/kg静滴(1h以上),一日2次,每次隔12h,一般疗程2-4周,注意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2)某些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应停用一切奶类和奶类制品,改用豆浆及蔗糖喂养;酪氨酸血症给予低苯丙氨酸、低酪氨酸饮食。

  (三)肝移植

 

  对遗传代谢性、肝纤维化等引起者有条件时可予以肝移植治疗。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什么原因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