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孕期/孕期疾病/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每100位孕妇中至少有1人患本病。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和高龄妊娠和肥胖有关。

  1、高龄妊娠。高龄妊娠会大大增加怀孕的危险。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8.2倍。年龄因素除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越小,在孕24周前能诊断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中,30岁及以上的孕妇占63.7%,而孕24周以后诊断的仅占45.2%。

  2、肥胖。孕期许多孕妇往往摄入过量营养,导致肥胖。如果孕妇比较肥胖的话,给身体带来的压力就会比较大,是发生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

  3、种族。和成人的2型糖尿病与种族的关系类似,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族相关性。与欧洲白人妇女的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和黑人分别为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由遗传因素造成外,不能除外经济文化、饮食习惯等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4、糖尿病家族史和不良产科病史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者的1.55倍,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升高到2.89倍。产科因素中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高产次、巨大儿、死产史、重要的先天畸形和妊娠期糖尿病史,具有这些病史的孕妇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正常孕妇的2.0倍、5.8倍、8.5倍、22.5倍和23.2倍。

  若孕妇属于高龄妊娠,在孕期长期摄入高营养高热量饮食,或家族中有成员有糖尿病史,则要警惕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

  妊娠期糖尿病会对孕妇的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必须首先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一旦出现病症则需马上进行治疗。

  1、饥饿感

  饥饿感是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常见的症状,但许多人认为,孕妇是一个人的嘴巴,两个人的饭量,所以很容易感到饥饿,因此这个症状常常会被忽略。

  2、口渴

  在妊娠期糖尿病早期时,孕妇常常容易出现不明原因的口渴,常常是不停喝水仍感到口干,这并不是正常的妊娠反应,孕妇需警惕是否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同时,因为口渴导致饮水量的增多,加上胎儿压迫膀胱,孕妇会时常感到尿频,上厕所的次数大大增加。

  3、皮肤瘙痒

  患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容易感到皮肤瘙痒,明明没有皮疹等症状出现,但皮肤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由于冬天皮肤易干燥,夏天有蚊虫叮咬,所以这个症状也常常被孕妇忽视。

  4、容易感到疲乏

  疲乏可能是糖尿病导致的,也可能是怀孕劳累导致的。当孕妇时常感到劳累时,需要观察自己是否同时出现其它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征。

  5、头晕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发生血糖低的症状。有的孕妇会头晕,甚至晕倒。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去医院验血糖了。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症状和妊娠反应类似,在早期很难发现。妊娠期糖尿病一旦拖延,病情严重的话会导致胎儿成巨大儿、畸形甚至死亡率增高,因此,孕妇一旦发现自己同时出现上述症状时,就应引起注意,及早到医院检查身体。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的糖尿病,只发生在孕期,产后一般就能恢复正常了。孕期产检中可以通过糖筛检测孕妇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而临床上在妊娠期糖尿病的检查中,血糖监测至关重要。

  1、糖筛查试验:GDM孕妇常无明显症状,空腹血糖可能正常,常规空腹血糖检查常容易漏诊。建议对所有非糖尿病孕妇应做50g葡萄糖筛查。该方法简单易行,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美国糖尿病协会将年龄、肥胖、一级亲属有糖尿病患者、有GDM史、巨大胎儿生产史及难以解释的死胎史列为GDM危险因素,有上述危险因素者应作为GDM筛查的重点人群。

  糖筛查试验时间:由于胎盘分泌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及孕激素等多种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在妊娠24-28周快速升高,孕32-34周达高峰,此时妊娠妇女对胰岛素的需要量明显增加,表现为糖耐量受损,在此期间容易检出GDM。所以,孕期常规血糖筛查时间定为妊娠24-28周;如该次筛查正常但又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存在,应在妊娠32-34周复查。对有症状者,应在孕早期即进行糖筛查,以便对孕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及早诊断。

  糖筛查试验方法:随意口服50g葡萄糖(将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min内服下),服糖后1h取静脉血测血糖,血糖值≥7.8mmol/L为糖筛查异常,应进一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当血糖值在7.20-7.79mmol/L时,应结合高危因素考虑是否行OGTT。糖筛查试验的敏感度为59%,特异性为91%,临床上80%的GDM可经此方法诊断。

  2、空腹血糖:血清葡萄糖经氧化为组织提供能量,血糖过高时可转变为肝糖原和脂肪储存,需要时脂肪与蛋白质也可转变为葡萄糖。空腹血糖浓度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参考值:非妊娠期为3.9-6.4mmol/L,孕期为3.1-5.6mmol/L。

  糖尿病合并妊娠时,孕期空腹血糖升高;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可能正常。因此,常规空腹血糖检查常容易漏诊。糖耐量减低时,空腹血糖正常。建议具有下列高危因素的妊娠妇女应尽早进行血糖测定:明显肥胖、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病史、糖尿及明确的糖尿病家族史。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是检查人体血糖调节功能的一种方法。正常人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在短时间内暂时升高的血糖随后不久即可降至空腹水平,该现象称为耐量现象。当糖代谢紊乱时,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则血糖急剧升高,经久不能恢复至空腹水平;或血糖升高虽不明显,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至原来的水平,称为耐量异常或糖耐量降低。糖筛查异常但血糖《11.1mmol/L,或糖筛查血糖≥11.2mmol/L但空腹血糖正常者,应尽早做OGTT。

  OGTT前3天正常饮食,每天碳水化合物在150-200g以上,以避免禁食碳水化合物对结果的影响。禁食8-14h后查空腹血糖,然后服75g葡萄糖(将75g葡萄糖溶于400ml水中,5min内服下)或进食100g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自开始服糖水计时,1h、2h、3h分别取静脉血测血糖。取血后应尽快离心,测定应在2h内完成,以免葡萄糖分解。

  孕妇在孕期应定期去产检,及早发现病症及早治疗,避免病症拖延,造成严重后果。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lo/升。

  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7.0mmol/升。

  3、糖耐量试验的餐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等于11.1mmol/升。

  以上三点满足任何两点均可诊断,但每一点均需在另外一天加以证实。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1、可使胎儿的死亡率增高:研究认为,胎儿的死亡率增高主要与孕妇的血糖水平升高有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若能严格地控制血糖,并在妊娠的晚期加强对胎儿的监测,是可以降低胎儿死亡率的。

  2、可形成巨大胎儿:妊娠期糖尿病多发生在妊娠的中晚期,此时胎儿的器官已经形成,因此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可导致其过度发育,从而形成巨大胎儿。

  3、可导致胎儿畸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孕育的胎儿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畸形,如脊柱裂、脑积水、先天性、肛门闭锁等。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多数在产后能恢复正常糖代谢功能,但将来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妊娠期糖尿病最好在早期就采取措施进行治疗。由于怀孕,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一般先考虑饮食治疗,若病情无法控制才考虑使用胰岛素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

  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不论糖尿病属何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在用胰岛素治疗都应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约有90%在妊娠期需用胰岛素,其余患者单用饮食控制已足够。口服降糖剂致畸的看法虽未肯定但这类药物能透过胎盘,引起严重的新生儿低血糖,尤其是有长效作用的氯磺丙脲故妊娠期不宜采用口服降糖剂。当饮食控制失效时,最好应用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早孕后胰岛素的用量进行性增加,达足月时往往需增加50%-100%。糖尿病孕妇控制血糖水平很重要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很危险,常致胎儿死亡,故应使孕妇血糖水平保持接近正常又不引起低血糖。

  若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程度较轻,用药后获得控制,情况稳定,胎盘功能良好胎儿不过大,则可妊娠至足月,经阴道分娩糖尿病患者决定引产或经阴道分娩者,当产程达12小时应结束分娩,除非确定在其后4小时内能经阴道分娩因为产程超过16小时,孕妇的糖尿病就难于控制,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分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胎儿情况,必要时宜采用剖宫产结束分娩。

  提醒孕妇注意,若患了妊娠期糖尿病,在整个怀孕期间无论病情是否严重,都应在医生监督下严格控制饮食并定期检查身体,才能避免疾病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控制饮食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只要饮食控制得当,血糖就能得到良好控制,避免恶化。由于孕妇身体承担着本人和胎儿的营养需要,只要注意遵照妊娠期糖尿病的饮食原则进食,孕妇并不需要担心胎儿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

  1、多选粗粮

  以面包为例,白面包的GI(血糖生成指数)为70,但掺入75―80%的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2、简单就好

  孕妇进食的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谷粒能整粒就不要磨。

  3、多吃膳食纤维

  在可摄取的份量范围内,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如:以糙米或五谷米饭取代白米饭,增加蔬菜的摄取量,吃新鲜水果而勿喝果汁等,如此可延缓血糖的升高,帮助血糖的控制,也比较有饱足感。提醒孕妇注意,虽然水果营养丰富味道好,但是水果的糖分高,千万不可无限量地吃水果。

  4、增加蛋白质

  在主食中增加蛋白质能够很好地降低GI,例如一般的小麦面条GI为81.6,强化蛋白质的意大利细面条GI为37。饺子就是较好的低GI食品,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纤维。

  5、炒菜用急火,少加水

  食物的软硬、生熟、稀稠、颗粒大小对GI都有影响。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多,糊化就越好,GI也越高,所以炒菜时最好用急火煮,少加水。

  6、多吃醋

  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食物GI降低,所以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也是调节GI的有效方法。

  孕妇需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西红柿、绿叶蔬菜、芹菜等,可以吃柚子、猕猴桃、草莓、青苹果等糖分相对较低的水果,但高糖分的水果如荔枝、甘蔗、香蕉等尽量少吃或不吃。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牛奶和鱼类等进食。主食方面要多选粗粮,可以多吃玉米面、荞麦面等做成的面食。

  提醒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注意,无论是何种食物,每次进餐时都不要进食过量,少食多餐对于控制病情有帮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天进食5-6次为宜。

  妊娠期糖尿病食谱:

  1、玉竹炒藕片

  营养分析:莲藕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两者同烹,适用于各型糖尿病孕妇常食。

  制作方法:

  (1)玉竹洗净,去根须,切段,焯熟,沥干;莲藕洗净,切片,焯水;胡萝卜去皮,切片。

  (2)锅上火放油烧热,倒入藕片、玉竹段、胡萝卜片炒至断生,加精盐、姜汁、胡椒粉翻炒均匀,加味精即可装盘。

  2、糖醋山药蛋块

  营养分析:山药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制作方法:

  (1)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

  (2)炒锅烧热,加植物油适量,烧至六成热时,将山药块放入,炸至起皮呈黄色捞出,沥油。

  (3)炒锅控净油,加醋及糖水,烧开后再倒入山药块,用面粉80克(面粉50克加水)使汁收浓,裹匀山药块,即成。

  妊娠期糖尿病预防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除了遗传和孕妇自身因素外,多与孕妇孕期饮食不当,进食高营养高热量食物过多有关。为了避免孕妇受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应积极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

  1、饮食量要控制。准妈妈中期后一般食欲都好,进食量较多,这时一定要控制饮食量。主要是限制米、面、薯类食物,每日在5-6两左右。不要进食含糖高的食物,含糖高的食物进食过多可导致血糖过高,加重糖尿病病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在食物中含糖高的食物包括饮料、甜点、冰激凌、巧克力和水果等,孕妇都需要少吃。多吃新鲜青菜同样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

  2、蛋白质的供给要充足。患糖尿病的孕妇要控制饮食量,但是蛋白质的进食量不能少,鱼肉蛋奶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尤其鱼类,是高质量的蛋白质,脂肪少。特别要多吃一些豆制品和五谷杂粮,增加植物蛋白质。胎儿的发育主要靠优质的蛋白质。

  3、脂肪供给要适量。由于主食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供给减少,脂肪进食要适量增加,以维持每天的供热量,可以食用橄榄油、核桃油等植物油,里面含有较高的DHA,对胎儿的大脑和视力的发育大有好处。并可适量进食一些坚果,如核桃、花生等增加脂肪的供给,这也是胎儿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

  4、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一些蔬菜补充维生素C,吃五谷杂粮补充维生素B、E、A,经常吃一些含铁、锌和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蛋黄、海产品、绿叶菜以补充矿物质。

  5、少食多餐。食用富含纤维素、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食物品种应该多样化,以蔬菜、豆制品、瘦肉、鱼、蛋、奶为主。孕中期后可以每天吃5-6顿,每顿八分饱最好。孕妇的饮食以清淡为好,要适当限制食盐和其它调味料的摄入。

  6、睡前吃点点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特别是在夜间发病率会大大上升,睡前喝点牛奶,吃点鸡蛋等,可以防止低血糖,也能补充营养。

  7、多运动。孕妇要注意锻炼身体,可以到室外散散步,或者做一些适合孕妇做的瑜伽等。运动能将人体摄入的多余糖分转化为能量,防止血糖积聚,是预防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此外,孕妇最好多晒太阳,吸收紫外线,对补钙也有帮助。

孕妇血糖高能不能吃樱桃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