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备孕/验孕避孕/避孕药的副作用

避孕药的副作用

   避孕药的副作用

  1、胃口不好、恶心、呕吐、头晕、无力。常发生在开始服药的时候。出现这种反应时,一方面可喝点浓茶、嚼点糖姜、咸菜;另一方面要坚持按规定服药,随着人体对药物的适应,反应会逐渐消失。个别妇女反应较厉害,可适当服下列抑制反应的药物:维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维生素C,每秒1O0毫克,每日3次;抗反应片,每次1片,每日3次;复方氢氧化铝片或酵母片,每次1克,每日1次,与避孕药同服。

  2、白带增多、稀薄。常发生于服长效避孕药以后,一般无需治疗,如果白带过多,每晚可在阴道放1片中药的止带片。

  3、阴道间断出血。常发生于漏服避孕药之后,一般只要按时继续服药,流血就可停止,经期也会正常。当然也可请医师调整药物,也可改服其他避孕药,如服Ⅱ号避孕药出血,可改用1号避孕药。

  4、月经过少,甚至闭经。这种情况对身体健康并无多少影响,常常是暂时性。如果连续3个月闭经,应暂停服药,采取其他避孕措施,等月经自行恢复后再继续服药。停药后1个月内仍不来月经,应请医师根据检查情况,采用甲地孕酮、复方黄体酮或催经片等药物催经,此后应改用其他的避孕药。

  5、体重增加过快。如果有浮肿,应适应采用利尿剂和低盐食物;如果体重明显不断增加,应停药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6、面部发生黄褐色斑。停药后一般会逐渐消失,如果服用维生素B类、维生素C,效果更好。

  7、乳房胀痛。一般可减量,如果严重应考虑停药,选用其他避孕措施。

  避孕药的危害

  避孕药的种类很多,不管是长效的还是短效的,它们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都是通过抑制排卵达到避孕的目的。正常女性有自己的内分泌规律,由于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而使其自身的规律紊乱,所以在服药过程中会有一些副作用产生,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闭经,不孕,或者肠胃不适、头痛、体重增加、神经紧张、情绪低潮、皮肤色斑和粉刺等。

  避孕药吃多了会怎么样

  避孕药吃多了主要是会引起人体的内分泌失调,其实表现为月经调甚至是闭经等。当然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它的情况的严重性和症状因人而异。

  此外,避孕药吃多了对于生育也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服用避孕药有下面一些坏处:

  1、避孕药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都有一定的影响,会降低糖耐量。

  2、避孕药会使脂蛋白水平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

  3、避孕药主要是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用量高会使凝血因子增高,增加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4、避孕药物会影响胆汁的排泄功能,长期用药还会造成肝功能异常。

  专家提醒:避孕药吃多了对女性危害较大,一般来讲,口服避孕药用6个月以上应停服2—3个月,使被抑制的卵巢功能得以恢复,停药一段时间后还可以继续服用。

  吃避孕药后怀孕对胎儿有影响吗

  孕妇妊娠以后5周,胚胎性腺开始发育,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对胎儿性器官的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避孕药可使胎儿发生四肢畸形、内脏畸形或者脊柱、肛门、外生殖器畸形。并且口服避孕药会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尤其是染色体断裂率会显著增高。所以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如想怀孕时,应在计划怀孕前半年停服避孕药。

  避孕药吃多了会不孕吗

  不同的避孕药的药效以及危害是不同的,通常来讲服用普通避孕药是不会影响生育的。因为避孕药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卵巢排卵,1个月经周期内使用的药物只能避孕1个月,所以停用避孕药后卵巢会很快恢复排卵功能。据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连续服药6个月的妇女 ,停药后第1个月经周期卵巢就恢复排卵;连续服药1年以上者,停药1-2个月恢复排卵;连续服药时间更长的妇女,大多数在停药后1个月恢复排卵,98%的妇女在3个月内恢复排卵。有排卵就有怀孕的可能,所以说,服用普通的避孕药不会影响生育。

  但是紧急避孕药就会对生育有一定的影响,因为紧急避孕药一般情况下是单一的孕激素,它会导致您的内分泌系统紊乱,人体是一个严密的整体,如果你经常吃些外来的激素,会对卵巢等生殖器官产生影响,紧急避孕一个月经周期中只能服药一次,本周期服药后性生活仍应采取其他可靠的避孕措施。紧急避孕失败而妊娠者,新生儿畸形发生率高,必须终止妊娠。这种药一年内最好三次以内,因为它对女人危害性大,月经紊乱,致癌等等还有些,恶心,呕吐,阴道不规则流血啊那些一般会在一两天内消除,还有月经会紊乱,最好还是少吃。

  紧急避孕药对以后女性的生育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但是对于未生育的女性而言,小编还是建议不要长期服用长效避孕药。如果要怀孕,最好停服避孕药三个月以后再要孩子。

长期口服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