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孕期/孕期保健/孕妇轻微贫血怎么办

孕妇轻微贫血怎么办

  孕妇轻微贫血的症状

  除了按照指标来确定是否有轻微贫血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自行判断,那么轻微贫血有什么症状呢?小编来告诉大家。

  轻度贫血者,除皮肤粘膜苍白外,很少有其它明显症状,病情较重者,则常有口腔炎、舌炎、皮肤及毛发干燥、脱发、面黄、水肿、全身乏力、头晕、心悸、胃纳不佳、呼吸短促等症状。当血色素下降至5~6克%时,心脏明显增大,严重贫血者,由于心肌缺氧,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在妊娠或分娩期易发生心力衰竭。

  孕妇轻微贫血怎么办

  1、孕前就开始调理身体

  孕前应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积极治疗月经过多、慢性肠炎、慢性胃炎等可能导致贫血的疾病,一定要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饮食安排应营养均衡。

  2、适当多吃富含铁的食物

  动物肝脏:猪肝、牛肝、羊肝、鸡肝等,不仅含铁量高,而且维生素的含量也很丰富,吸收好,每周吃一次动物肝脏对预防贫血很有好处。

  动物血液: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经常食用动物血和豆腐做的羹汤,具有良好的防治缺铁性贫血的作用。

  瘦肉和鸡蛋:含铁量丰富,而且还可帮助孕妈咪滋阴润燥、扶助正气,使身体更健康。这些食物都含有较丰富的铁质,经常食用不仅能防治缺铁性贫血,还有滋补强健的功效。

  3、提高肠道对铁的吸收

  孕妈咪每天要吃一定量的瓜果,虽然瓜果本身含铁量不高,但瓜果中丰富的维生素C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蔬菜中的维C也能促进铁吸收,但有些蔬菜中的鞣酸、磷酸盐、草酸等成分会与铁结合,影响吸收,如菠菜、油菜等虽富含铁,但吸收率只有1%-5%。因此,菠菜、油菜适宜先焯水,再进行烹调,把草酸破坏掉。

  4、口服铁剂进行补充

  贫血的孕妈咪对铁的需求量缺口较大,一般都需口服铁剂进行补充。也有一些医院建议怀孕4个月后就服用铁剂来预防贫血,这是因为“生理性贫血”是每位孕妈咪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很容易发展成为病理性的贫血。

  提高饮食中铁吸收的法则,对于铁剂同样适用,如可以用果汁送服,喝牛奶要间隔一定时间,服铁剂的时期最好不要喝茶等。

  铁剂对胃黏膜有刺激,会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症状,因此,铁剂应饭后或餐中服用。服用铁剂后大便呈黑色,属于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温馨提醒:孕妈咪服用补钙剂,或有胃病的孕妈咪服用抗酸剂时,应与铁剂错开时间,以免干扰铁吸收。

  孕妇轻微贫血吃什么食物

  1、饮食中要食入一定量的肉类、肝脏、木耳、红枣、血豆腐,也可食用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叶酸。

  2、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可一周吃两次,多吃点含铁高的食物,可以做到预防贫血作用,吃东西尽量清淡,少吃点辣的咸的。

  3、卤鸡肝、猪肝等动物肝脏不仅含有丰富的铁,而且维生素的含量也很丰富,一周可吃两次。

  4、鸭血汤、蛋黄、瘦肉、豆类、菠菜、苋菜、番茄、红枣等食物含铁量都较高,可以经常吃。

  5、进食牛奶、胡萝卜、蛋黄,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这些食物可以补充维生素A,有助于铁的吸收。

  6、新鲜绿叶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叶酸参与红血球的生成,叶酸缺乏造成大细胞贫血,也可引起混合性贫血。

  7、还可于三餐间补充些牛肉干、葡萄干、牛奶、水果等零食,也是补血的好方法。

  孕妇轻微贫血对胎儿有影响吗

  妈咪们最担心的就是孕妇轻微贫血是否会影响到胎儿了,其实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因为胎儿要成长,靠的就是吸收母亲的血液,如果母亲本身贫血营养不良的话会让胎儿营养不足,胎儿本身也会引发种种的胎儿疾病,更危险的造成死亡。

  但是很多时候贫血并不会对母体或胎儿造成极大的危害,因为母体能对低血红蛋白进行代偿,但对生小孩过程有较大影响。

  如果是贫血较轻,一般情况下,轻微的贫血对宝宝没有太大的影响,到了怀孕中晚期,胎儿需求量增加,由于血红蛋白有携带氧气和部分营养的作用,所以可能会对宝宝的供氧情况和生长速度有一定影响。

  但对于宝宝的血液生长来说,铁是选择性吸收的,一般轻度贫血不至于引起宝宝体内的缺铁性贫血等问题,如果较为严重,就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妇科,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判断孕妇贫血的指标

  怎样才算是贫血了呢?根据科学的检查依据,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知道答案。

  孕妇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检查是最敏感的指标,当血清铁蛋白低于12微克/升或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即可诊断为孕妇贫血(在医院做的指血报告单上,可以看到血红蛋白含量一栏,低于标准值的则为贫血,100以下为重度贫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孕妇血红蛋白<11克/分升为贫血,未孕妇女血红蛋白<12克/分升为贫血。

  一般在医院检查的时候,有轻微贫血的发生医生们都会告诉各位孕妈妈,这时候孕妈妈们就要注意调养身体,吸收多一些铁物质了。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