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臀位

  胎位臀位是什么意思

  胎位臀位是常见的异常胎位之一。那么,胎位臀位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妊娠30周前臀位较多,不应视为异常;30周后多能自然回转成头位,持续呈臀位者约占分娩总数的3~4%。臀位分娩对胎儿危险性较大,发生脐带脱垂、胎臂上举、后出头困难等;臀位处理不当时会造成死产、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产伤等,其为产儿死亡率比枕前位高3~8倍。

  臀位以骶骨为指示点,分骶左前、骶左横、骶左后、骶右前、骶右横、骶右后六种方位。根据先露的种类又分单臀位 (又称腿直臀位)、完全臀位(又称混合臀位或复合臀先露)及不完全臀位。

  胎位臀位的形成原因

  骨盆狭窄、产道肿瘤、腹壁松弛、多胎、羊水过多、胎儿畸形等是形成臀位的主要原因。

  1、子宫腔宽大、羊水较多,经产妇腹壁过度松弛、胎儿在宫内活动频繁易造成臀位。

  2、子宫畸形,子宫腔小,胎儿在宫内活动受限,致胎头不能向下转动,易成臀位。

  3、前置胎盘,骨盆狭窄及骨盆肿瘤阻塞盆腔,均影响胎头下降入盆,易成臀位。

  4、羊水少,胎儿两腿不能屈曲呈伸直状,影响胎体弯曲或回转,易成臀位。

  胎位臀位怎么纠正

  1、 膝胸卧位操纠正

  准妈妈排空膀胱,松解腰带,在硬板床上,俯撑,膝着床,臀部高举,大腿和床垂直,胸部要尽量接近床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钟,连续做1周,然后去医院复查。

  2、 医生为准妈妈施行转向

  如果在孕32~34周时,胎儿仍未转向,医生就要考虑为准妈妈实行外转胎位术,让胎儿翻转,使准妈妈能顺利分娩。执行人工外转胎位时,通常会给予子宫放松的药物,以有经验的医师执行时约有六成的成功率,但如果曾经前次分娩为剖腹产的准妈妈则不建议执行外转胎位术。

  此外,羊水量必须适中、最好胎儿的背部在两侧、产妇体重适中,而且胎儿之臀部并未进入骨盆深部等条件下才适宜执行外转术。需要注意的是,外转胎位术有一定的风险性。操作时,可能会导致脐带缠绕或胎盘早剥。

  3、 针灸

  针对胎位不正,我国有针灸治疗的成功先例。用针刺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钟,5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妇科检查诊断为臀位、横位、斜位的准妈妈。

  对于胎位臀位怎么纠正大家应该多了解,出现了胎位不正的现象时大家不要着急,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及时的住院治疗,如果经过治疗,宝宝转到了正常的生产位置,就可以顺产了,如果没有调整过来,就需要剖腹产,医生都会给大家做详细的分析的。

  胎位臀位的危害

  胎位臀位分娩的危害是什么?孕妇胎位不正常怎么办?当胎位为臀位时,阴道生产危险性会提高,比起胎儿身体的其它部位,胎儿头部是身体最大且最硬的部位,当头产式时,胎头首先会产出,胎儿的其它部位就容易随着产道产出,当为臀产位时,身体会先产出,因为胎儿身体无法让子宫颈撑开到让胎头出来,所以胎头要产出就会困难许多。

  胎位臀位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当胎位为臀位时,阴道生产危险性会提高,比起胎儿身体的其它部位,胎儿头部是身体最大且最硬的部位,当头产式时,胎头首先会产出,胎儿的其它部位就容易随着产道产出,当为臀产位时,身体会先产出,因为胎儿身体无法让子宫颈撑开到让胎头出来,所以胎头要产出就会困难许多。

  2、臀位经由阴道生产的另一个危险性就是脐带脱垂,因为臀位产时比较有多的空间让脐带滑出,脐带滑出后会容易被压迫到,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而使得胎儿缺氧而死亡。

  3、发现胎儿胎位不正时,医生会跟孕妇商量如何选择最佳的生产方式,如果经过调整,胎儿转为头位,阴道生产方式是首选,如果调整不回来,可能选择剖腹产较为安全,医生会分析利弊,让母亲、家属及医生共同做出选择。

  胎位臀位能顺产吗

  怀孕大约8个月时,子宫里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大多数宝宝会采取头朝下的姿势,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这种姿势叫做头位,或者顶先露。足月生产时,大约97%的宝宝都会是这种姿势,其余大部分是臀位。臀位有几种类型:腿直臀位(屁股先出来,脚在上靠近头部)、完全臀位(屁股先露出并盘腿)、足先露(一只脚或两只脚先出来的臀位)。

  通常医生会通过触摸孕妈妈的下腹部,来感觉宝宝的头、后背和屁股所处的位置,以此来判断胎位。如果通过腹部检查还不能弄清胎位,医生可能会为孕妈妈做一次内诊,来感觉宝宝的哪个部位在骨盆里。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用B超来确定宝宝的位置。

  如果是胎位臀位,大多数情况下,孕妈妈会接受剖腹产手术,因为研究表明,剖腹产对接生大多数臀位胎儿来说是最安全的方式,只有达到一定条件的臀位,才能进行阴道试产。

  但是,如果到医院时,马上就要分娩了,就有可能会进行臀位阴道分娩;如果孕妈妈怀的是双胞胎,第一个宝宝是头位,而第二个臀位,第二个宝宝也有可能进行阴道分娩;如果宝宝横躺在子宫里,也需要进行剖腹产手术(这叫做“横产式”)。

脐带脱垂的病因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