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二胎/怀二胎/二胎糖筛检查

二胎糖筛检查

  怀二胎需要做糖筛吗

  “糖筛检查”是指育龄妇女妊娠期间糖尿病筛查的简称,糖筛高危一般医生会建议继续做糖耐检查,以确诊有无妊娠合并糖尿病。

  很多怀二胎的妈妈认为一胎做过糖筛,二胎就不需要做了,这是不正确的观点。由于妊娠期间,由于各种因素可以导致糖的代谢发生异常,从而患上妊娠期糖尿病。而近年来,妊娠糖尿病发病有增高趋势,大概占所有孕妇的10%左右。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相应症状,甚至空腹血糖也是正常的,所以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但妊娠糖尿病会对孕妇及胎儿有多种不良影响,所以,有条件的孕妇最好都做糖筛检查,以尽早检测出是否有妊娠糖尿病并治疗。特别是二胎妈妈。大多属于高龄产妇,更容易患上妊娠糖尿病。

  所以二胎妈妈也要进行糖筛。

  二胎糖筛什么时候做

  “糖筛”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简称,糖筛高危一般医生会建议继续做糖耐检查,以确诊有无妊娠糖尿病。妊娠之后首次发现或首次发病的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会对孕妇及胎儿有多种不良影响,所以,有条件的孕妇最好都做糖筛检查,以尽早检测出是否有妊娠糖尿病并治疗。

  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高危因素的准妈妈,糖筛检查应该提前到怀孕20周左右进行。其他的准妈妈应在怀孕24~28周进行糖筛检查。因为在这一时段正值胎儿快速生长期,准妈妈胎盘分泌功能越来越旺盛,机体内各种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发展到最为明显,因而不易漏诊。另一方面,如果此时发现准妈妈有糖代谢问题,可以及早治疗,将可能的母婴危害减少至最低。

  二胎糖筛怎么做

  很多孕期检查孕妇不知道怎么做,结果去了医院,由于违反检查的规定,不得不下次才能再去,如果你不知道糖筛怎么做,可能没有按孕周去做,或者没有提前喝了葡萄糖水,这些都可能引起糖筛不准确,那么孕妇糖筛怎么做?

  孕妇糖筛查一般建议在妊娠24~28周之间做:

  1、孕妇糖筛抽血前晚8点后禁食。

  2、孕妇糖筛应空腹抽血,一般医院都是安排早上,过时不侯。

  3、孕妇糖筛抽血前一个小时喝葡萄糖水(50克葡萄糖溶解在半杯水中,5分钟内喝完)。

  4、如果路程超过一小时者,请将糖水带在路上口服。

  最重要的是:孕妇糖筛必须喝完糖水超过一个小时才能抽血的!

  孕妇糖筛方法:空腹抽一次血,口服50g葡萄糖,1小时后测血糖值,如果≥7.8mmol/L为糖筛查异常。需要进一步做糖耐量实验。

  糖耐方法:普遍用75g糖,在空腹12小时后口服,,测空腹血糖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四次血糖,正常值分别为不高于5.6、10.3、8.6、6.7mmol/L。如果其中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血糖高于正常,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二胎糖筛正常值

  清晨空腹,将50克葡萄糖溶于250ml水中1次服下,隔1小时后测血糖。血糖值≥7.8mmol/L者,再作糖耐量试验(OGTT)以确定诊断,即将100克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实验结果以测静脉血为准。依据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NDDG)推荐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8mmol/L,1小时血糖10.6mmol/L,2小时血糖9.2mmol/L,3小时血糖8.1mmol/L,如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数值大于或等于以上标准则诊断为GDM。OGTT诊断标准的4项值中,任何一项达到或超过异常时,可诊断为糖耐量低减(IGT)。

  对于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大于24、有高血压史、前次妊娠有GDM史、巨大儿分娩等孕妇在初诊时应进行糖筛查,在孕30~32周可重复筛查一次。

  二胎做糖筛注意事项

  一、 检查前两周

  a.检查前两周减少淀粉(面食)、糖份的摄入。尽量少的食用主食,每餐主食量应小于2两(即少吃面食,米面等主食一天最好不超过半斤)。早晨最好不要喝大米粥,可以用牛奶来代替。

  b.不吃高油脂食品,尽量不吃含糖食品,,这里的含糖食品指的是不经过任何转化,直接能被人体吸收的含有精糖的甜食、饮料,甚至是水果,例如:巧克力、可乐、荔枝、甘蔗、大量的西瓜等。

  c.水果要限量,尤其是含糖量高的水果(水果改成猕猴桃、黄瓜、番茄等糖份不高的。要分散在正餐之间的时间吃)。鸡蛋不要放在晚餐吃。

  d.多吃蔬菜,每日不少于500克,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

  e.。多饮水并适度运动。饭后多散步以消耗掉过多的糖份。

  二、糖筛或糖耐前一天,最好以吃清淡的素食为主,米饭也最好少吃。做个清炒苦瓜,降血糖。

  三、前天晚上8点以后不要进食,水也少喝。

  四、喝糖粉的时候不要太快,慢慢喝,一点一点的喝,不要一口喝完,要在3-5M之内喝完,喝完后最好多走动,这样一个小时内能量会有所消耗,会帮助降低血糖浓度。

  五、抽血时间掌握好,喝完后的一小时算,如果你从7点10分开始喝,7点20喝完,那得8点20分再抽。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