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孕期/孕期检查/孕39周产检

孕39周产检

  孕39周产检项目

  怀孕39周,这周你将进行第12次产检,别忘了下周也要进行产检哦。胎宝宝还有一个星期就到预产期了,很快将跟你正式见面。这周产检会检查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宫颈检查(Bishop评分)、血常规、尿常规、胎心监护等,临近分娩时期,血压的测量显得更为重要了。

  1、常规产检项目:

  怀孕39周的产检项目依旧是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血常规、尿常规、胎心监护这些基础检查,还会进行胎心监护。通过基础项目的检查,能够让医生更好的了解准妈妈和胎儿的基本情况,为即将到来的分娩做好准备。

  2、重点产检项目: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是孕期每次产检都必须进行的基础项目,这是一个衡量孕期健康状况的重要基础性指标。孕期血压的波动能够实时地反映准妈妈身体健康状况。

  如果血压异常升高,应注意准妈妈是否具有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可能,该病能影响胎儿的发育成长,并严重威胁着母婴健康。如果非正常情况下的长期低血压可致使准妈妈休克或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综合征。因此,孕妈妈要坚持测量血压,发现问题。

  孕39周重点产检项目解读

  A、血压测量作用

  孕期通过定期测量准妈妈的血压能够获知准妈妈的身体健康状态,从而做到及早发现异常,及早治疗,达到降低患上妊高症、子痫等孕期疾病风险的目的。如果在某一次产检时发现血压有上升的趋势,可及时引起重视,在医生的帮助下寻找原因。

  B、血压正常值

  孕期的基础血压值为妊娠早期的第一次血压测量值,准妈妈的正常血压应不超130/90mmHg,或与基础血压相比不超过30/15mmHg。

  C、血压检查注意事项

  (1)不要和别人比较血压值。A准妈妈的正常数据可能对下一个测量的B准妈妈来说会有所不同,医院定期给你测量血压的原因是为了建立一个对准妈妈自身来说正常的图示,这是很重要的,单一的数值可能证明不了什么。

  (2)怀孕最后一个月时,每周都得进行血压测量。有高血压的准妈妈,应该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怀孕七个月以后,每周检查一次,接近预产期时,还得提早住院。

  (3)除了配合医生的降压药治疗外,准妈妈还应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与情绪激动;保证充分睡眠和注意休息;在饮食上尤需注意,应遵守三高一低的饮食规则,即高蛋白、高钙、高钾及低钠饮食,避免发展为妊高征。

  (4)准妈妈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应少喝浓汤,宜吃新鲜蔬菜、水果;宜吃些润肠食物;控制钠盐的摄入。如果是血压偏低,在平常生活中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两方面加以注意,不要长时间站立,平常从躺位、蹲位和坐位变化为站立姿势时宜缓慢,适当加强锻炼,锻炼时应和缓,减少过度流汗。如果血压持续偏低,准妈妈应及时就诊。

  孕39周产检温馨提示

  1、被测量的准妈妈首先情绪应稳定,且要在安静的室内休息10-15分钟以消除疲劳、紧张等对血压的影响。在测量过程中,准妈妈也要放松心情,不要屏住呼吸,否则会影响血压的读数。

  2、还有一周就到预产期了,如果胎宝宝在这一周内未出生的话,那么你下一次的产检是孕40周,也就是下周依旧要到医院进行常规的检查哦,准妈妈们千万别忘记了。

  孕39周注意事项

  差不多预产期了,你还是要注意自我检测,每天听胎动,欢迎宝宝降临吧!现在几乎所有的孕妈妈现在都会感到心情紧张不安,但是你能做到的只有放松心情,耐心等待,多了解生产知识。第39周已经是冲刺阶段了,孕妈妈千万不能偷懒不去做产检,这时候的产检可以方便医生检查你和胎宝宝的状况,给建议你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哦。

  【问】:孕妇一般见红后多久会生?

  【答】:不必过于担心,放松心情,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可靠征象,并有不规律宫缩时,应及时查看短裤是否有血性分泌物。一般来说,见红后的24小时内就会开始阵痛进入分娩阶段,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人见红后几天甚至一周后才分娩,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关键在于见红后要观察它的形状,颜色,量等再作判断。

  【问】:孕39周,产检妊高症怎么办?

  【答】:建议测量血压看是否高,另外可能存在妊娠合并糖尿病,这种情况很常见,通常产后慢慢会恢复正常,目前这种情况,若真有血糖高或血压高的话,可以用CCB类降压药或胰岛素来控制,对胎儿影响不大,建议咨询妇产科医生,建议尽快生产。

  【问】:怀孕多少周剖腹比较好?为什么?

  【答】:可以在37周以上,如果没有问题胎儿正常的话最好是在38周以上胎儿已经发育成熟,出生后成活比较高;具体的还是要根据胎儿发育的情况,胎盘要到2级或者3级才能剖的,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要好,如果提前太多就剖出来对宝宝不好的。

  【问】:哪些辅助运动可以帮助宝宝入盆?

  【答】:平时可以散散步、或在家里楼梯走动、腰部运动、做做体操等 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休息。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