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胎

  什么是死胎

  死胎是指胎儿在正常出生之前,即在母亲子宫内死亡,且一般发生在怀孕20周以后的宫内死亡现象才称死胎,不足20周一般称为流产。

  引起死胎的常见原因

  1.孕期高血压

  怀孕期间孕妇高血压容易阻碍胎儿氧气以及养分的传输,进而导致胎儿因缺氧或者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2.胎盘早剥

  由于外部撞击等原因导致胎盘早剥,也是致使死胎的一大常见原因。

  3.早期破水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早期破水很容易会引起孕妇子宫内发生感染,严重可致胎儿死亡。

  4.孕妇贫血

  女性在怀孕期间出现地中海型贫血等贫血症状时,也极易引起死胎。

  5.细菌性感染

  女性在妊娠期间如果感染到弓形体病、风疹等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在24-27周发生死亡。

  6.孕期过长

  孕期超过42周,也可导致胎儿窘迫,引发死胎。

  7.难产

  难产及分娩过程发生意外,致使胎儿窒息,也是引发死胎的常见原因。

  除上述原因之外,孕期过度饮酒、抽烟,患有糖尿病等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诱发死胎的发生。

  针对死胎的检查

  (一)X射线检查

  通过X射线检查胎儿是否死亡,受到时间的限制,一般来说,胎儿死亡早期并不能通过此检测方法检测出来,而是要等到胎儿发生变形之后,才能根据其腹部出现的显著X线征象才能加以确定,这些显著的征象包括:

  1.形成气体

  一般妊娠晚期胎儿死亡后6小时—10天会有大量的气体产生并集聚在死亡胎儿的大血管以及软组织部位。但这种现象一般只发生于妊娠晚期的死胎。

  2.胎头出现晕征

  这种征象与胎儿水肿极其相似,胎儿死亡后最先出现,头皮下的脂肪因积液积聚而掀起产生晕征,该征象发生在胎儿死亡48小时内。

  3.颅板塌陷

  胎儿死亡七天之后,随着其颅内压力的降低,颅骨会逐渐变形,进而发生塌陷。

  4.脊柱成角

  胎儿脊柱的张力会随其死亡而逐渐减弱直至丧失,进而会出现脊柱向后弯曲成角的征象。

  (二)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的征象会由于胎儿死亡时间的不同而有微差。

  1.胎儿死亡时间较短时,用超声波检查可能仅显示出各部位血流停止、脐带血流停止、无胎心脉动,但可能并不能显示出其他生理机能的异常,比如说骨骼的回声此时还是正常的。

  2.随着胎儿死亡时间的延长,其他生理机能的异常逐渐显示出来,如颅骨、腹腔等回声异常、水肿现象突出等。

  死胎有什么症状

  胎儿在宫内死亡之后,在临床上会显示出一系列的症状,比较典型的症状有:

  1.孕妇子宫停止增大

  一般情况下,随着胎儿不断地生长发育,孕妇的子宫也要不断地增大、膨胀,但是如果发生了死胎的情况,则孕妇的子宫就不会继续增大。

  2.无胎动、无胎心

  正常生长的胎儿在母体腹中会时常伸伸小胳膊小腿,活动活动,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胎动”,而且到医院检查能听到胎儿心脏的跳动声。但是如果胎儿在宫内死亡,就会停止胎动,也不能听到胎心。

  3.孕妇会有异常的不适感

  胎儿死亡时间较长之后,孕妇会有异常的不适感,如不思饮食、疲惫乏力、腹部坠疼等。

  死胎是如何诊断的

  胎儿在母亲宫内发生死亡之后,虽然在临床上会有一系列的症状显现出来,但是要确定胎儿是否已经死亡,则需要到医院做更进一步的诊断,目前诊断死胎的方法主要有X射线检查和超声波检查,上面我们已经有所介绍,下面就具体介绍以下诊断死胎的依据:

  1.子宫的大小与怀孕月份不符合;

  2.没有胎动也不能测到胎心;

  3.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胎儿脊柱弯曲成角;

  4.超声波检查结果显示胎儿颅骨重叠;

  5.孕妇羊水中甲胎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

  6.孕妇一天中尿雌三醇的含量低于3毫克。

  死胎的治疗护理

  1.死胎的治疗护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一旦诊断出胎儿在母腹中发生死亡,就要立即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法一般是进行引产处理,而引产的过程类似于自然分娩的过程,但是与胎儿足月后的自然分娩相比,此时由于胎儿比较小,所以引产过程中出血量也会比较少,而且与自然分娩相比恢复起来也会比较快。

  但是如果死亡的胎儿在母体中滞留的时间过长,从而导致不能通过引产的方法使其排出孕妇体外,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剖宫手术将死亡的胎儿从母腹中取出,否则会给孕妇带来诸多危害。一般情况下,如果胎儿死亡后四周还不能彻底排出母腹,很可能就会损害母亲血液的凝固功能并带来诸多的并发症。所以死胎要及时发现并早作处理。

  如果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一般孕妇经过三、五个月的调理即可恢复,并能考虑再次怀孕,但是如果孕妇出现孕期高血压综合征或者是患有孕期糖尿病,则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身体调理才能考虑再孕。

  2.死胎的治疗护理原则

  · 先诊断确认胎儿死亡之后再做引产;

  · 因人而异采取适合的引产方法,如不同妊娠月份的孕妇采用不同的引产方法;

  ·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如孕妇凝血功能异常,可选择运用肝素进行治疗;

  · 在做引产之前,为避免意外发生一定要保证血液的充分供应。

  如何预防死胎

  下面一些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死胎的发生:

  1.怀孕期间孕妇用药要慎重

  有很多药物能经由胎盘而被胎儿所吸收,而这些被胎儿所吸收的药物会对胎儿造成多大的影响则与母亲所服药物的种类、剂量、频率、给药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不当用药很容易会引发胎儿畸形甚至是死亡。所以,孕期妈妈一定要慎重用药,即使用药也要先咨询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科学用药。

  2.谨防病毒的感染

  孕期的病毒感染也会给胎儿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在妊娠早期,感染了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极容易引发胎儿畸形,甚至可能会诱发胎儿死亡。因此,怀孕初期孕妇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尤其是流感等病毒比较肆虐的时期更是要避免过多接触人群。

  3.远离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怀孕期间要尽量少接触洗涤剂等含有害物质的东西,同时要远离放射线、农药等有毒物质,如果工作中无可避免要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则要考虑调换工作,以免引起胎儿畸形或死亡。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怀孕期间,孕妇应戒烟、戒酒、忌饮浓茶和浓咖啡。受孕前过度饮酒易导致胎儿患“酒精中毒综合征”,而在怀孕期间酗酒则诱使胎儿出生后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而香烟中含有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会引发流产、早产甚至是死胎等现象。在浓茶和浓咖啡强刺激的作用下,也可能会给胎儿的正常发育带来危害。所以,孕期妈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做到优生优育。

  5.定时做好产检

  规律的产前检查能够及时掌握胎儿的最新发展状况,并能及早发现胎儿发育的异常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到早干预、早治疗。

  6.保持良好的情绪

  孕妇良好的情绪状态自身既是一种有效的胎教方式。母亲的情绪会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胎儿、影响到胎儿,长时间抑郁和忧虑、情绪暴躁等都会给胎儿带来不良的影响。

  7.均衡营养、合理饮食

  孕期孕妇要注意补充营养,注意各种营养的均衡搭配,同时要忌食山楂这类容易引起宫缩的食物,对于含多种添加剂的食品,如油条(含有明矾)也尽量少食。

  预防死胎的食疗方法预防死胎,女性最好在备孕时期就开始补充叶酸:根据大规模的医学研究,从怀孕前三个月到怀孕三个月,每天补充0.4mg的叶酸,可以使胎儿神经管缺陷(包括无脑症、脑膨出和脊柱裂)的机会降低40%-80%,这是少数可以预防的先天性畸形,包括胎死腹中的一个办法。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是胎儿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孕前和孕早期尤应该注意多摄取富含叶酸的食物,例如菠菜、生菜、芦笋、油菜、小白菜、豆类、香蕉、橙子等。

  预防死胎的食疗方法

  1、金蒜小油菜

  食材:油菜500克、鲜香菇1把、色拉油适量、鸡精适量、大蒜适量、蒸鱼豉油适量、水适量。

  步骤:

  (1)大蒜香菇切末。

  (2)蒸鱼豉油加水,加一点糖和鸡精调成一小碗汁。

  (3)小锅放水,放点油和鸡精,烧滚后把小油菜烫熟。

  (4)小油菜沥水,头朝外码盘备用。

  (5)另起一小平底锅加油,烧热后放大蒜末。

  (6)放香菇炸成金黄色的酥,马上关火。

  (7)趁热淋上调好的豉油汁,浇在中间的叶子上就可以了。

  推荐理由:油菜能强健骨骼和牙齿,还具有缓解压力的作用,非常适合备孕期妇女食用。

  2、芦笋炒鸡柳

  食材:芦笋约5根、鸡胸肉1块、小番茄约5个、色拉油少许、盐适量、糖少许、鸡精少许。

  步骤:

  (1)鸡胸肉洗净,切成条,装入碗中放入,盐、料酒、少许淀粉拌匀备用。

  (2)小番茄对半切备用,芦笋洗净,斜刀切段备用。

  (3)取锅烧开水,放入切好的芦笋汆一下捞起备用。

  (4)再取干净的锅,倒入少许色拉油略烧热,倒入腌制过鸡胸肉滑油,鸡胸肉表面颜色变白,放入汆过的芦笋继续翻几下,再放入切好的番茄翻炒一下,最后放入糖、盐、鸡精少许起锅。

  推荐理由:芦笋炒鸡柳是一道可口的健康菜肴,可有效补充妈咪们所需要的叶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备孕妇女重要的营养来源。

  3、黄花菜炒鸡蛋

  食材:菠菜、猪瘦肉各150克、葱末、姜末,酱油、水淀粉、盐、香油、鸡精各适量。

  步骤:

  (1)猪瘦肉洗净,剁成泥,放入大碗中。

  (2)在装有肉泥的碗中加适量盐、酱油,搅拌一下,放入水淀粉、葱末、姜末、香油,继续搅拌均匀,制成小丸子。

  (3)菠菜去根、黄叶,洗净,焯水后,切段。

  (4)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烧沸后,放入小丸子,小火煮熟,加适量盐、鸡精调味。

  (5)最后放入菠菜段,汤沸即可。

  推荐理由:菠菜丸子汤,荤素搭配,香而不腻,是准妈妈们补充丰富营养的优选开胃菜。

38周胎停是怎么回事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