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孕期/怀孕症状/妊娠孕吐如何缓解

妊娠孕吐如何缓解

  什么是孕吐

  一般孕妈妈在怀孕初期,常常会无缘无故的感到恶心想吐,可能是闻到什么味道,或是吃了什么东西,这是一种正常的早孕反应,也是一种保护胎儿不受影响的本能行为。

  孕吐容易出现在什么时间

  · 常发时期:孕5周左右

  孕吐在怀孕期间并非一直存在的,一般来说,在怀孕第5周左右准妈妈会出现孕吐现象,不过具体也看个体,有些孕妇可能在不到1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恶心想吐的感觉。一旦出现孕吐,一般会伴有食欲大减、体重下降等特征,这都是正常的,一般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 持续时间:一般为孕早期

  大部分孕妈妈在怀孕早期的3个月会呕吐,这期间的孕吐反应可能会越来越严重,但一般在14周左右,大部分孕妈妈就不会再感到恶心想吐了。然而,也有些孕妈妈可能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仍然有这样的症状,但会慢慢减退。甚至少部分准妈妈孕吐会伴随她整个孕期,孕吐的时间段往往根据不同人的体质而不同。

  引起准妈妈孕吐的原因

  孕吐严不严重因人而异,所以其原因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可能是准妈妈体内多种因素影响所致的结果。

  1.荷尔蒙的刺激

  孕初受精卵的绒毛分泌出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加,这些荷尔蒙会被母体吸收。荷尔蒙在早期分泌较多,导致孕妈妈在怀孕五、六周开始就有明显的孕吐反应。这时期雌激素的增加,也可能是孕吐反应的成因。

  2.嗅觉更加敏锐

  怀孕时准妈妈会对各种气味异常敏感,相距甚远的地方的一些味道或是一些并不是很明显的味道,准妈妈们也会立刻就闻到,然后就会有恶心感或是呕吐。

  3.肠胃变得脆弱

  孕期孕妈妈的胃肠道对各种变化异常敏感,平时的一些食物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有害的物质。少量的有害物质,一般的体质可以抵抗。而怀孕后,当腹中的胎儿感觉到对其有危害时,就会刺激准妈妈的肠胃功能,这是胎儿在进行自我保护。

  4.可能是体内缺乏维生素B6

  研究表明,备孕期和孕早期服用复合维生素可缓解严重的孕吐,也有孕妇服用维生素B6补充剂后恶心得到缓解,但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是体内缺乏维生素导致的孕吐。

  哪些方法可缓解孕吐

  1.心理治疗法

  孕吐是正常的妊娠反应,不需要担心会给宝宝带来影响,一些孕妈妈很担心孕吐有什么伤害,给自己很大的压力,结果造成孕吐更严重。为了避免这样的恶性循环,孕妈妈需要放松心情。

  2.饮食治疗法

  孕早期胎儿发育比较缓慢,这时并不需要很多的营养,一般就按照平时的营养补充就好,但在口味上要注意避免辛辣食物。

  (1)少吃多餐。可以将一日三餐变成一天4~6餐,每餐可以少吃一点。每隔两到三个小时就可以吃点东西,在床边放一些饼干之类的小零食。这样如果晚上饿了,或是早晨饿了,就可以及时吃一点,避免空腹。

  (2)想吃什么就马上吃,不要耽误。因为孕初会经常没有食欲,准妈妈如果突然想吃什么,立马就去吃。不然过一会儿食欲又差了,但也注意不要一次性吃太多。

  (3)餐前可以吃点咸的东西。咸味食物、凉的食物容易调动食欲,可以等一些食物放凉后再食用,更有食欲,也可以多吃一些碱性的水果蔬菜。

  · 缓解孕吐的食谱

  (1)香菜萝卜

  食材:植物油、盐、味精适量,香菜、白萝卜。

  制作方法:白萝卜香菜洗净,萝卜去皮,切成片,香菜切成小段。锅中放油煮热,倒入白萝卜片翻炒几下,炒透后加适量盐,小火炖烂,当烧熟时,再放入香菜、味精就可以了。

  功效:白萝卜在下气、消食、止呕等方面有极好的效果,而香菜也可对缓解孕吐有较好作用。

  (2)姜丝炒蛋

  食材:鸡蛋、姜、植物油、江米酒、盐。

  制作方法:将鸡蛋打入碗中,加适量食盐,打散搅匀。姜简单处理,切成细丝。锅内先热油,再将姜丝倒入略炒,然后倒入蛋液,加点儿江米酒,小火再煮5分钟即可出锅。

  功效:鸡蛋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丰富,具有安神、补血、滋阴润燥的作用。而生姜又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这道菜既有营养又能缓解孕吐。

  3.运动治疗法

  很多孕妈妈一吐就会浑身无力,喜欢躺着一动不动,缺乏运动后又会感觉到恶心欲吐、胃口不佳,然后恶性循环。孕妈妈其实可以适量运动,像小区内散散步、做一些孕妇保健操是可以的。既改善心情,又可以锻炼身体,同时也缓解了孕吐反应。

  4.药物治疗法

  每天服用50毫克左右的维他命B6,或是每天25毫克维生素C,配合5毫克维生素B1同时服用。具体用量遵医嘱,一般还是提倡除非药物治疗法。

  孕吐与胎儿性别有无关系

  老人家常常有“怀孕后吐得厉害说明肚子里是男孩”的说法,但这仅仅是民间的传说,并没有科学依据。专家指出,一般孕吐的反应大小与孕妇的体质有关,胎儿的性别在卵子和精子结合时就已经决定了,通过孕吐的反应来判断胎儿是男是女是极不靠谱的。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