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孕期/孕期流产/自然流产有什么影响

自然流产有什么影响

   自然流产对女性有什么影响

  1、感染:自然流产可能会合并感染,不全流产的女性发生率会比较高。感染可局限在子宫腔内,也可以蔓延到子宫周边,以至超出生殖器官而生成腹膜炎、败血症。

  2、大失血:有时候不免流产或不全流产可导致严重大失血,以至休克。

  3、胎盘息肉:可致成严重子宫出血,多于流产后几星期内发生。

  4、急性肾功衰竭:流产后可因为急性大量失血及严重感染发生休克而引发急性肾功衰竭。

  5、子宫复旧不好:增大的子宫在流产后可能会不能顺利收缩。

  6、月经不调:自然流产可能会造成月经不调。但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流产后子宫黏膜受到一定的损害所致。也可能是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内分泌失调、心理因素造成。

  7、心理:自然流产会对准妈妈心理产生影响。其实自然流产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有利于优生的自然淘汰,不必为此忧虑。愉快的情绪,会加速流产后身体的康复,有益于健康。

  8、下次怀孕是否有影响:第一次怀孕的自然流产对下次怀孕有没有影响,不好一概而论。首先要排除是否有一些影响这次怀孕的因素存在,如怀孕前、怀孕期间身体不适、剧烈运动或者服用某些药物等。如果是这些因素导致的自然流产,对下次怀孕影响不大。另外,还要排除女性身体的一些器质性问题,如子宫或产道疾病等。还有就是女性身体的其他问题,这类原因就要查明,并需要经恰当治疗。如果没有外围影响因素,也没有这些病变,一般来说,下次怀孕问题不大。

  9、自然流产是一种淘汰缺陷胎儿的一种机制,不完全有害。

  自然流产后注意事项

  1、按规定及时到医院复查,以排除有残留组织,另外有些自然流产是由于夫妻双方的染色体不合、妻子有子宫肌瘤等疾病导致的,需要到医院查明病因,以保证下次顺利怀孕。

  2、注意私处卫生,一个月内勿同房、勿盆浴。因为子宫内膜有一个修复的过程,若盆浴或过早过性生活,易造成急性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还可继发不孕。

  3、防止受凉,不宜食用刺激性和生冷食物,多吃些富有营养的食物,使身体尽快恢复正常。

  4、不要劳累,避免重体力劳动。为了便于恢复,衣着应宽大,腰带不宜束紧,应穿平底鞋。

  5、做好避孕。自然流产后卵巢和子宫功能逐渐恢复,卵巢按期徘卵。

  6、生活有规律,防止便秘。如早晨多吸新鲜空气,多散步,每日保证睡眠8小时。

  7、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刺激,可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以消除紧张、烦闷、恐惧心理,为再次妊娠做好准备。

  自然流产后吃什么好

  自然流产后,首先要保证优质蛋白质、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尤其是应补充足够的铁质,以预防贫血的发生。食物选择既要讲究营养,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可供给鲜鱼、嫩鸡、鸡蛋、动物肝、动物血、瘦肉、大豆制品、乳类、大枣、莲子、新鲜水果和蔬菜。不吃或少吃油腻生冷食物,不宜食萝卜、山楂、苦瓜、橘子等有理气、活血、寒凉性食物。应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补养的时间以半月为宜,平时身体虚弱、体质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适当延长补养时间。

  自然流产后饮食食谱推荐:

  1、糖饯红枣。干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50克。将干红枣洗净后用温水浸泡,花生米略煮,去皮备用。枣与花生米同入小铝锅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30分钟,捞出花生米,加红糖,待红糖溶化收汁即成。具有养血、理虚作用。适用于流产后贫血或血象偏低等。

  2、鸡蛋枣汤。鸡蛋2个,红枣10个,红糖适量。锅内放水煮沸后打入鸡蛋卧煮,水再沸下红枣及红糖,文火煮20分钟即可。具有补中益气和养血作用。适用于贫血及病后、产后气血不足的调养。

  3、糖饯红枣。干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50克。将干红枣洗净后用温水浸泡,花生米略煮,去皮备用。枣与花生米同入小铝锅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30分钟,捞出花生米,加红糖,待红糖溶化收汁即成。具有养血、理虚作用。适用于流产后贫血或血象偏低等。

  自然流产的女性应如何注意饮食的调理:

  首先,要保证优质蛋白质、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尤其是应补充足够的铁质,以预防贫血的发生。

  其次,食物选择既要讲究营养,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可供给鲜鱼、嫩鸡、鸡蛋、动物肝、动物血、瘦肉、大豆制品、乳类、大枣、莲子、新鲜水果和蔬菜。

  另外,应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补养的时间以半月为宜,平时身体虚弱、体质差、失血多者,可酌情适当延长补养时间。

  还有就是,不吃或少吃油腻生冷食物,不宜食萝卜、山楂、苦瓜、橘子等有理气、活血、寒凉性食物。

流产多久后可以再次怀孕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