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孕期/孕妇注意事项/孕期家居安全

孕期家居安全

   孕妇洗澡注意事项

  女性怀孕以后,身体各组织、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旺盛,因此必须注意皮肤卫生,经常洗澡。不过要注意,洗澡时间一定要适当。饥饿时、饱食后1小时以内不宜洗澡。

  洗澡的水温也要适当。无论春夏秋冬,浴水温度最好与体温接近,以27℃~35℃为宜,不能洗冷水浴或蒸桑拿,因为过冷或过热均会影响孕妇的血液循环,不利于母体健康及胎儿发育。

  建议孕妇洗淋浴,而不是盆浴。这不光是因为妊娠后女性阴部的自洁功能下降,盆浴时病原体易通过阴道逆行感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孕妇身体笨重,进出澡盆、浴缸不方便,无形中就增加了滑倒的概率,而且浴室地方小,东西多,滑倒后很容易使腹部受到撞击,造成早产、胎盘早剥。即使是淋浴,也同样要注意,因为洗澡时地面水多湿滑,孕妇重心不移,很容易打滑,所以最好铺上防滑垫,确保安全。

  孕妇烹饪注意事项

  厨房中的煤气或液化气燃烧后,在空气中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其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比室外空气中的浓度高,加之煎炒食物时将产生的油烟,不能提供给孕妇所需要大量的新鲜空气,因此必须要保持厨房的空气流通,打开窗户,并使用抽油烟机。如不能很好通风,孕妇应尽量减少长时间在厨房劳动。

  厨房中家用电器比较多,虽然使用方便,但是由此产生的电磁辐射也是一种不安全因素。比如微波炉,微波具有很强的热效应,会产生很强的电磁波。微波炉产生的电磁波会诱发白内障,导致大脑异常,也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孕期尽量减少近距离长时间使用微波炉,尤其在孕早期。另外,电磁炉、电饼铛等电器也尽量少接触。

  家具摆放注意事项

  如果孕妇有经常变换家具位置习惯,那么,现在也暂时放下吧,而且还要提醒家里的人别这么做。虽然变换家具位置能给孕妇带来新鲜感,但它的代价有可能是伤害到肚子里的宝宝。

  因为孕妇怀孕后有时会疏忽与观察周围的事情,加上已经习惯于家具原来的摆放秩序了,一旦变了位置,没反应过来,很可能一转身就撞在桌子角上、被椅子绊个跟头,对腹中胎儿和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怀孕期间家具的摆放位置最好不要时常变动,以免出现意外。

  除了家具要摆放妥当外,衣物的摆放要坚持利于取放的原则。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家里的一切摆设都要原封不动,有些还就非动不可,这也是为了准妈妈的安全考虑。发现怀孕以后,房间的一些布置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比如,房间和浴室的地板如果是易滑的材料,要在上面铺上防滑垫,以免准妈妈摔倒。注意把各种电源线的位置安排好,不要放在经常走动的地方,或往高处放,以免绊倒孕妇。

  另外,衣柜中衣物的摆放也要做调整,准妈妈的常用衣物要放在方便易拿的地方,不过于高也不过于低。为便于孕妇挂取衣物,挂衣架也应适当放低,尽量减少孕妇登高爬低的机会。

  居室正确的清洁方法

  对于准妈妈而言,卧室是呆得比较多的地方,所以,保持清洁至关重要。但是,很多年轻准妈妈光注意到了卫生问题,却忽略了清洁剂的安全问题。大量的消毒剂虽然能使房间的病原菌被消灭,但消毒剂本身的有毒物质却会有导致胎儿畸形的副作用。因此,想让卧室清洁,正确的做法是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而不是使用大量的消毒剂,这才是杀灭病原体的最好方法。

  冬季家居布置注意事项

  1、控制室内温度

  不管是使用空调、暖气或其它取暖设备,孕妈咪所在的居室及工作环境,室内的温度都应控制在22~28℃之间,并保持良好的湿度。

  2、合理使用取暖设备

  在南方的冬天一般使用空调取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不能24小时呆在空调环境中:每隔几个小时,要将空调换到通风状态,大概1小时左右再调换到取暖状态使用;隔几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空调温度不宜过高:在北方大多是用暖气取暖,需要注意使用煤、煤气、液化气取暖时,燃烧时散发的气味等对胎儿发育都有一定影响,最好安装换气装置,或使用空气净化器;使用可以控制取暖时间和温度的暖气时,要注意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北方干燥,应同时使用加湿器保证室内湿度。

  3、定时开窗通风

  在早上9:00~11:00、下午2:00~3:00空气质量比较好的时候开窗换气15~30分钟,不可为了节电而不开窗换气;长时间使用空调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空调病的发生。

  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孕妈咪来说,大多通过暖气取暖,室内温度比较恒定,应该尽量在上述时间段开窗换气,室内温度不低于22~28℃的话,开窗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要记住,室外的新鲜空气很重要!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