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社交

  宝宝社交从多大开始

  宝宝社交可以追溯到妈妈的孕中期、孕晚期,宝宝出生后应该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有意识默默的进行。家长要有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孩子进行沟通,比如我们现在主张坚持母乳喂养,提倡生后30分钟内开始哺乳,在哺乳的过程中,宝宝如何含接妈妈的乳头,如何开始吸吮第一口母乳,这些对母子双方都是一个“社交”的起步。宝宝0岁社交,首先从跟家人的互动中做起。

  宝宝社交能力分析

  宝宝的社交能力,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作为家长,就应该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毕竟,宝宝总是要进入社会的,总是要和别人相处的!

  当宝宝刚刚出生,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事物了。我们不能把他当成什么也不懂的宝宝,而是要多和宝宝说话,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的人和物。

  随着宝宝渐渐地长大,他(她)的表达方式也会越来越多,表情和动作就会是宝宝最常使用的交际方式,当他(她)啊呜~啊呜~地对着妈妈说话时妈妈一定要回应,因为这正是和宝宝交往的好机会,也会成就宝宝社交的第一步。当他(她)挥舞着小手表示高兴时妈妈一定要和宝宝一同开心,当宝宝的表达得到回应时,他(她)收到的会是一个正向刺激,以后也会乐于表达。

  表达是宝宝学习社交的第一步,如果妈妈细心地观察会发现宝宝会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微笑、叫喊、哭泣、挥手、专注等,在宝宝的这些信号发出并得到回应时,其实宝宝已经完成了一次交际任务。慢慢的,宝宝也会学会很多说话的方式,慢慢的学会怎样和别人交流。这时候要常常带宝宝出去散步,见到别的宝宝,就主动介绍,让宝宝们互相打招呼,做手势。虽然小宝宝间还不会用言语表达,但是他们之间是可以理解彼此的动作的,这是不是很神奇。

  如何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多向幼儿园老师要“情报”,通过和老师的交谈,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如果宝宝的老师认为他确实在学校不合群,那么,试着向老师建议:是不是能让宝宝在学习或是课外游戏时间,和其他小朋友结成对子,有意识得多安排他们一起活动。

  游戏是培养宝宝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父母要多鼓励自己的宝宝参加游戏活动,让宝宝走进别的小朋友中间去玩。通过游戏,帮助宝宝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融入到群体之中。邀请宝宝的朋友来家做客一旦宝宝有了朋友,哪怕只是一个,马上邀请他到家里来玩。趁着这个机会可以教宝宝学习待客,学习帮助别人,学习分享玩具。如果宝宝将好吃的食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会大大激发宝宝与同伴长期友好相处的愿望。同时,父母还可以在家里开辟出一个“游乐场”,让宝宝和他的小朋友一起在里面玩。要注意的是:游戏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宝宝的反应和心情,一旦他们发生摩擦、发脾气开始吵闹时,父母要给予制止和正确的引导,告诉宝宝在交友中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给宝宝做好个好榜样,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宝宝社交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里,家长应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宝宝也可以学习一些待人接物、交流合作的交际技能。有了父母良好的榜样,宝宝也会依样画葫芦,也会学着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的同伴。有的父母认为宝宝还小,没有自己的思想,事事都为宝宝拿主意,做决定,其实不然。父母一定要尊重宝宝的意见和看法,让他从小就感觉到被尊重,这样,他自然而然会学着尊重他人,而这恰恰是交朋友的前提条件。

  影响宝宝社交的因素

  尝试型:孩子试着和别人接触,使用一些让别人注意的手段,比如提出问题,诉说自己的事情,表达自己意见等。

  强制型:孩子强行和别人交往,如果同伴不答应,他可能会以骂人、打人等暴力方式对待同伴。

  逃避型:孩子害怕和别人接触,总躲避别人的注意。尝试型的孩子一般比较受人欢迎,强制性的孩子是经常遭人拒绝的,逃避型的孩子则容易被人忽视。父母可通过观察,或者和孩子的老师交谈,看看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型。在幼儿园里,受欢迎的儿童往往赞同其他孩子的愿望,主动和同伴分享玩具与食品,乐于帮助同伴。在学校里,受欢迎的儿童通常是学习成绩好,能够听取其他孩子的意见,但又能提出自己见解的孩子。

  宝宝不懂社交的原因

  1、孩子被保护的太好

  有没有隔代抚养的情况?祖父母/外祖父母参与孩子的抚养,宠爱,无条件满足,经常顺着孩子的意思来,有的父母也会过于溺爱孩子。

  2、是不是其他家庭成员相对内向?

  我们说,孩子最擅长的是观察学习与模仿学习,如果她发现爸爸妈妈在这样的情境下比她“站得还靠后”,孩子自然不敢上前去跟小伙伴自然交流。

  3、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

  在这种情境下,孩子感到迷茫,为什么他们都能在一起玩儿?我要怎样去跟大家一起玩儿?我怎样才能被接纳?

  4、您对孩子的消极评价

  孩子对自己的消极认识:您会不会无意之中有这样的表达--这么害羞,太内向了,真是不大方,好胆小啊!诸如此类等等。不要认为孩子不明白您在说什么,其实发展中的孩子非常敏感于大人的评价。

  帮助宝宝和同伴交往的方法

  培养孩子遵从社交规则

  被同伴拒绝的孩子,很多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交往规则。比如他在参与团体游戏时,不懂得“轮流”规则,只想自己先玩够了;小朋友们一起商量做哪项活动时,他也不知道“协商”、“少数服从多数”,一味地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做。为此,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妨制订明确的交往规则,要求孩子遵从。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餐桌上,不必每一次都把孩子爱吃的东西全留给他,而是适当地分给其他家人,然后告诉他:“好东西人人都喜欢,所以大家要公平地、轮流地享用,不能够一个人独占。”久而久之,孩子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习得的社交规则,能被他逐渐内化形成巩固的能力后,再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中。

  教孩子具体的社交策略

  父母可教孩子学习一些具体有效社交策略。例如,对于前文中提到的强制型和逃避型的孩子,父母可以直接教他们学习社交策略。比如当孩子想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时,可以教孩子友好地向人询问:“我可以参加你们的游戏吗?”“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以吗?”或者教孩子注意观察其他小朋友。当别的小朋友在游戏过程种出现了麻烦,如搬不动东西时,可让宝宝主动上前提供帮助。如果其他小朋友表现得出色,可教孩子不妨赞美他:“你做得真好!”如果孩子害羞,父母可鼓励他先找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玩,和一个人多接触几次,再慢慢去和其他孩子接触。社交策略的学习,对鼓励胆怯型的孩子勇于交友句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创造具体的情景锻炼交往能力

  父母还可以做的是创造一些具体活动,吸引孩子们走到一起共同活动。交往需要情景,对孩子而言,交往的最好前提是共同做某项彼此都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妈妈可以准备一些沙包,教孩子们做丢沙包的游戏,或者在家中举办小小晚会,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尽管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学校能够获得机会和同伴交往,但父母还是不妨自己再创设一些活动,观察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特征如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引导孩子体察他人的情感变化

  在同伴交往中,对他人情绪的正确感受和积极反应是交往的基础。教孩子敏感地判别他人的情感变化,是父母应当重视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看电视、游戏等方式,教孩子观察人的各种情绪变化是如何通过脸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来表现的。还应注意引导孩子学会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会造成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可以多问问他:“如果你是别人,这时你会怎么想?是高兴还是生气呢?”

18个月宝宝不会说话正常吗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