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隐睾

  什么是隐睾?隐睾是指睾丸未下降至阴囊,包括睾丸下降不全和睾丸异位。

  临床上绝大多数隐睾为睾丸下降不全。异位睾丸最常位于腹股沟浅表小窝内。80%的隐睾可被触及,20%不可被触及,大约20%不可触及睾丸是睾丸缺如,30%是睾丸萎缩。

  儿童可以回缩睾丸,通常只需要随访以证明睾丸处于正常状态而没有回缩即可。诊断双侧无睾症时,必须确认其男性染色体核型,有必要进行内分泌学评估,以助于判断单侧或双侧睾丸是否存在。

查看详情

隐睾是什么

隐睾的治疗

  隐睾应该如何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激素治疗,另一是手术治疗!那么具体如何进行治疗?希望大家好好来看下。

  激素治疗:隐睾可伴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激素治疗采用HCG、LHRH或两者合用。指南推荐βHCG用于不可触及隐睾或一些重做病例的术前准备,其增加睾丸血供,便于手术。

  手术治疗

  对于出生后6个月,睾丸仍未下降至阴囊者,应及早手术。对于青春期隐睾患者,一经发现及时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术中如发现睾丸已萎缩或不能下降引入阴囊,必要时可施行睾丸切除术。

  (1)开放手术睾丸下降固定术:可触及隐睾者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一般进腹股沟入路,在腹股沟行斜切口,游离精索,结扎未闭的鞘状突或疝囊,无张力放置固定睾丸于阴囊。

  (2)腹腔镜手术:所有不可触及的睾丸;可疑间性的诊断;活检或腹腔内高位睾丸切除。禁忌证:急性感染,凝血异常,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疑有腹膜粘连。

  (3)自体睾丸移植:适用于高位隐睾。结扎睾丸血管,将睾丸游离移入阴囊,吻合睾丸血管与腹壁下动脉。这不是广泛采用的方式,不推荐作为常规手术方式。 

查看详情

隐睾手术

  小儿隐睾确诊后一般要观察到半岁左右,因为在半岁之前孩子睾丸还有自行下降至阴囊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半岁还没降至阴囊的基本就不能自行下降了。

  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由于隐睾受到高温的损害在2岁以后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手术应在2岁以前完成。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疗效不确切并且有副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目前隐睾治疗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传统开放手术,一种是微创腹腔镜手术,传统开放手术损伤大,术后体表可见手术痕迹,术后的瘢痕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美容效果好。

查看详情

隐睾的病因

  隐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常见引起隐睾的因素确实不少,大家不妨跟着本文来一起详细的看下,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1、胚胎期牵引睾丸降入阴囊的索状引带退变或收缩障碍,睾丸不能由原位降入阴囊。

  2、胚胎期精索血管发育迟缓或终止发育,造成睾丸下降不全。

  3、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使睾丸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失去下降的动力。

  4、胎儿生长过程中母体缺乏足量的促性腺激素,影响睾酮的产生,影响睾丸下降的动力。

  5、因内分泌因素所致的隐睾症多为双侧性;单侧性隐睾症往往与局部、机械因素有关。

查看详情

隐睾的检查

  隐睾需要检查什么?其实检查隐睾的项目不多,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今日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下,或许对大家有帮助。

  临床体检摸不到的隐睾约占全部隐睾的百分之二十。对于这些病人常常先作HCG刺激试验,即注射HCG1500IU,隔日1次,共3次,注射前后检查血清中睾丸酮水平,如果注射后血清睾丸酮水平升高,表示有功能性睾丸组织存在,如果注射后血清睾丸酮水平不变,常表示没有功能性睾丸组织存在。这是其中的一种检查方试。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Scan)和核磁共振(MRI)近年来也用于腹内隐睾的定位诊断,均有相当高的准确性,20例病人作CT检查,准确率达百分之九十六,12例病人共15个隐睾经MRI证实14个隐睾。

  腹腔镜检查,近年来已广泛的用于腹内隐睾的诊断和治疗。腹腔镜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各种年龄的病人及1岁以下儿童,操作方法简单而且时间短,诊断率可达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百,可以确定隐睾的位置或者睾丸缺如。

查看详情

隐睾的危害

  隐睾有哪些危害?说到隐睾的危害,大家要来好好的看下本文,相信会对大家有帮助,特别是家长朋友们!

  隐睾会导致生殖细胞受损,及早行外科处理使睾丸固定于阴囊,以减少生育能力降低的发生风险。隐睾症最早期的产后组织学异常是在出生后第1个月即可观察到的间质细胞发育不良。青春期后的单侧隐睾应予以摘除,因其在将来易发生恶变及扭转,绝大部分睾丸都丧失了生育能力。

  出生时睾丸未降的儿童有发生睾丸恶性肿瘤的风险。有过隐睾症的男性中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约40倍。睾丸未降的位置影响着睾丸发生肿瘤的相对危险度,位置越高,恶性变的风险越大。

  一半的腹腔内睾丸会发生恶性变。睾丸所致的睾丸肿瘤类型中最常见的是精原细胞瘤。隐睾患者中原位癌的发病率是1.7%。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