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堵塞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输卵管堵塞主要导致女性不孕,占女性不孕的25%至35%,而导致输卵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盆腔炎(PID)。继发性输卵管梗阻的发生率和PID的发生率直接相关。

  输卵管堵塞的检查方法

  1、输卵管镜检查:

  输卵管镜是唯一可以进入输卵管的内窥镜,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输卵管正常上皮和异常病变新型仪器,可直接观察到输卵管管腔内部局部细侧微病变。但是这一检查新的方法仅作为选择性应用而未成为临床常规检查,而且费用较高,因此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2、介入性B超检查:

  介入性B超检查,是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作子宫输卵管造影,安全实用。经阴道注入生理盐水,对不孕妇女进行输卵管通畅度的观察,92.5%以上的患者可得到确诊,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它的分辨率不够高,一些过小的病变不易被发现,而且患者由于痛苦较大,目前临床上很少用。

  3、输卵管通水检查:

  输卵管通水是一种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的方法,是利用美蓝液或生理盐水自宫颈注入宫腔。再从宫腔流入输卵管,根据推注药液时阻力的大小及液体返流的情况,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但是由于输卵管通水术误诊率高达50%以上,既不能确定输卵管梗阻部位,又不能明确输卵管梗阻严重程度,且有造成输卵管破裂大出血的危险,目前很多医院已将其淘汰。

  4、输卵管造影检查:

  经X线的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可从荧光屏和X光照片上看到子宫腔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可明确显示输卵管堵塞不通的具体部位、程度及性质。非经期均可做造影,只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来做造影是不会增加感染风险的。此方法是目前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最常用的方法。

查看详情

输卵管堵塞怎么检查出来

  输卵管是运送精子的一个通道,所以如果输卵管堵塞,就意味着精子不能顺利地通过输卵管到达子宫,所以就造成了不孕症,因此很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女性,输卵管堵塞怎样检查出来。

  输卵管堵塞怎样检查出来

  1、输卵管通水:把生理盐水注入宫腔内,然后再使得生理盐水由宫腔流向输卵管,然后根据液体回流的多少来判断输卵管是否阻塞,该方法的误诊率很高,不建议采用。

  2、超声输卵管造影:向子宫造影管里面注入药物,然后使用检测仪器观察输卵管是否通畅,使用这种方法检查身体,不会对患者构成伤害,也没有任何的损伤,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费用比较贵。

  3、输卵管造影检查:该检查技术是通过导管向宫腔及输卵管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诊断仪行X线透视及摄片,根据造影剂在输卵管及盆腔内的显影情况来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部位及宫腔形态的一种检查方法,检查的同时可进行一定的治疗,且费用也不高,是目前检查输卵管最有效的方法。

  4、腹腔镜检查对于诊断输卵管不通是非常有效的,所以人们要对此多加认识,腹腔镜检查即通过子宫导管向子宫腔内注入色素液,通过腹腔镜进行观察色素液经输卵管伞端溢入盆腔,表示输卵管通畅;若有输卵管近端发生堵塞,则见不到色素液经输卵管伞端溢入腹腔,则表示输卵管堵塞,若输卵管远端堵塞则可见输卵管伞端及壶腹部扩张增粗并被蓝染,不过色素液经输卵管伞端并流入腹腔。

查看详情

如何判断是不是输卵管堵塞

  输卵管堵塞的判断方法有很多。您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也可以自己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一个判断。

  如何判断是不是输卵管堵塞

  1、长期阴道出血。由于子宫病变、功能失调、妇科肿瘤等原因,会导致经期过长、月经过多、月经淋沥不尽甚至一月来两次月经等不规则阴道出血现象,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时间长了,继发炎症感染,会导致输卵管内壁粘连、溃烂、堵塞。

  2、一侧或双侧下腹疼痛:下腹有不同程度疼痛,多为隐性不适感,常因劳累而加剧。

  3、月经不调:输卵管与卵巢相邻,一般输卵管的疾病并不影响卵巢的功能,对月经量的多少也没有影响,只是当炎症波及卵巢对卵巢功能造成损害时才会出现月经的异常。以月经过频、月经量过多为常见,可能是盆腔充血及卵巢功能障碍的结果。

  4、白带增多:白带增多一般都是女性生殖炎症所致,女性生殖任何部分的炎症都有可能引起输卵管堵塞,因此白带的改变可做为输卵管堵塞病变的预示。

  5、痛经:因盆腔充血而致成瘀血性痛经,多半在月经前1周开始即有腹痛,越临近经期越重,直到月经来潮。

查看详情

彩超能看出输卵管堵塞吗

  临床显示,输卵管堵塞占女性不孕因素的40%以上,因此女性备孕一段时间如果还没怀上孩子,都会考虑到医院做个输卵管检查。那彩超能看出输卵管堵塞吗?

  彩超能看出输卵管堵塞吗

  而做彩超是不能看出输卵管堵塞的,彩超只能了解子宫的情况。如果想要检查输卵管是否堵塞,需要到专业医院做输卵管造影检查。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