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偏方

  中医治疗鹅口疮的偏方一

  方1

  〔组成〕鲜山榕叶适量,人乳适量。

  〔用法〕水煎,加人乳,洗口。或用鲜山榕叶适量捣烂绞汁涂。

  方2

  〔组成〕白背叶适量。

  〔用法〕水蒸,抹患处。

  方3

  〔组成〕鲜山矾叶适量。

  〔用法〕捣烂含漱。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4

  〔组成〕白马骨叶1握。

  〔用法〕稍捣,浸米泔,取汁洗口内。

  方5

  〔组成〕半春莲根9~15g。

  〔用法〕水煎服。

  方6

  〔组成〕胜红蓟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崩漏、疗疮红肿。

  方7

  〔组成〕鲜雀榕叶适量。

  〔用法〕加水煎汤,加入乳适量,洗口,1日1~2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儿鹅口疮。

  中医治疗鹅口疮的偏方二

  1、黄柏20克,以食醋浸泡1周,以醋液涂患处,、每日数次,连用4~5日即可。

  2、板蓝根10克,水煎后以药液反复涂擦口腔,每日5-6次。

  3、生香附、生半夏各等量,研末,以鸡蛋清做成小饼,贴敷足心。

  4、五倍子12克,冰片3克,研末,用以吹入口中,每日2次。

  5、金银花、菊花各15克,甘草、防风各6克,水煎用药液涂擦患处。

查看详情

小儿鹅口疮的治疗偏方

小儿口疮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口疮的偏方

  小儿口疮偏方1

  〔组成〕鲜蛇含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调蜜服。

  小儿口疮偏方2

  〔组成〕蛇莓适量,枯矾粉适量。

  〔用法〕先用盐水加枯矾洗患处,然后撒上蛇毒(研末)。

  小儿口疮偏方3

  〔组成〕癫茄茎叶适量。

  〔用法〕煅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许,涂患处。

  小儿口疮偏方4

  〔组成〕赤葵茎适量。

  〔用法〕炙干为末,调蜜含口中。

  中医治疗小儿口疮偏方--清化散

  组成:川芎(酒洗)45克,大黄(酒蒸)45克,子黄芩(酒炒)45克,黑丑(炒)30克,薄荷25在,滑石粉30克,槟榔片38克,枳壳25克,连翘30克,赤芍(微炒)30克。

  功效:清火解毒,消积导滞。

  主治:小儿口疮。

  用法:依法炮制,共研极细面。周岁小儿每次0.5克,2-3岁1-1.5克,随年龄增大酌增,白水和服。

查看详情

小儿积食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积食的偏方

  1、白萝卜粥功能: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胀有疗效。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2、取3克白蔻,用保温杯泡水饮服,可治吃生冷果品引起的伤食。

  3、吃生冷果品引起伤食时,还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4、用1把干稻草煎浓汤饮服,可治吃牛肉过多而引起的伤食。

  5、因吃谷类食物过多引起厌食、腹部胀痛者,可取10克麦芽、30克神曲、10克炒萝卜子加水煎服,每日2次。

  6、吃面食品引起的伤食,可将12克萝卜子炒熟捣烂后煎水饮服,即可逐渐治愈。

  7、当吃面食品引起伤食时,还可取20克麦芽煎水饮服,每日1剂,分3次服。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积食

  揉中脘穴

  两乳联机中点,与肚脐联机之中点用中指揉穴,五分钟。

  揉天枢穴

  脐旁旁开二寸用中指或食二指同时分揉二穴,五分钟。

  摩神阙穴

  即肚脐用手掌以顺时钟方向,摩脐50下。

  按合谷穴

  手大指、食指掌骨交接处以单指按压穴位100下。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小儿遗尿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偏方

  鸡肠治小儿遗尿

  药物:公鸡肠一具,面粉250克,油盐少许。

  用法:将鸡肠剪开,洗净,焙干,研末,与面粉拌,匀加水和成面团,少加盐,锅中加油烙饼。分次食用。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遗尿

  脾肺气虚导致小儿遗尿

  小便淋漓、遗尿频而量少;四肢困倦、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少华、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缓、指纹淡。

  治则:健脾益气,补脾肺气虚。

  取穴:揉丹田、揉肾腧、揉龟尾、按揉三阴交,加补脾经、肺经、推三关、揉脾腧以健脾益气。

  肝经湿热导致小儿遗尿

  白天尿急尿频、夜间睡中遗尿、小便黄燥;面红唇赤、心烦易怒;手足喜露被外;舌苔薄黄、脉象弦滑、指纹紫红。

  治则:泻肝利湿。

  取穴:揉丹田、揉肾腧、揉龟尾、按揉三阴交,加清补肝经、清天河水、清小肠、揉肝腧以清肝利湿止遗尿。

  肾气虚导致小儿遗尿

  小便清长频数,每睡中遗尿,每夜1--2次或更多;喜暖胃寒、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睡眠深沉、不易唤醒;面色苍白、智力迟钝;大便或泄泻,舌淡苔白。

  治则:温补肾气。

  取穴:揉丹田、揉肾腧、揉龟尾、按揉三阴交,以通调督脉之气,固涩下元,止遗尿。加补肾经、推三关。

查看详情

  中医艾灸治疗小儿遗尿

  艾灸穴位: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双)、肾俞(双)、命门、腰阳关、百会。

  操作规程:①艾炷灸:每次选3~5个穴,取麦粒大艾炷灸,每穴灸5壮,每曰1次,1周为一个疗程。

  ②艾炷隔物灸:取鲜姜或生蒜,切薄片,每穴可灸2~4壮。

  ③温灸器灸:将燃烧艾条放在温灸器内,取腹部和背部穴位热熨之,每曰施术1次,每次15~20分钟。小儿皮肤娇嫩,切勿烫伤,尤其是腹部和臀部附近的穴,更要小心使用。

  ④温针灸:先取俯卧位,毫针刺命门、肾俞、腰阳关,行呼吸补法,再切半寸艾条置针柄上慢慢烧灼。术毕再令患儿更换仰卧位,关元、中极、气海以2寸毫针行呼吸补法,也用半寸艾条放在针柄慢慢烧灼,此穴可多加灸2~4次。足三里以2寸毫针行迎随补法。百会可用艾条悬灸。

  ⑤艾条悬灸:每次选5~7个穴位,艾条悬灸。每日可灸2次,1周为一个疔程。

  主治: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白肢冷,腰腿酸软,智力较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夜啼偏方

  中医治疗夜啼的偏方

  [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方五]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方六] 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

  本方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方七] 蝉蜕9克,鸡内金15克。将2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惊啼哭。

  [方八] 葛根5克,蜂蜜适量。葛根研粉,开水冲泡,加入蜂蜜饮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有助于小儿安睡。

  [方九] 大茴香、小茴香、锦文大黄各10克,面粉60克。将药研成细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个小饼,外敷肚脐处,上加热水(以小儿能承受为度),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个饼交替使用,连用3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夜啼

  1、分阴阳,运八卦,平肝木,揉百会、安眠(翳风与风池连线之中点)。

  惊恐者清肺金,揉印堂、太冲、内关;脾寒者补脾土,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

  心热者泻小肠,揉小天心、内关、神门。

  2、按摩百会、四神聪、脑门、风池(双),由轻到重,交替进行。患儿惊哭停止后,继续按摩2—3分钟。用于惊恐伤神证。

查看详情

  中医艾灸治疗小儿夜啼

  1、艾灸神阙 将艾条燃着后在神阙周围温灸,不触到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连灸7日,用于脾寒气滞证。

  2、针刺取穴中冲,不留针,浅刺出血。用于心经积热证。

查看详情

小儿哮喘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偏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饮喘咳。

  【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方名】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苏礼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方名】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侨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肺脾两虚,痰饮阻肺。

  【治法】化痰蠲饮,降气平喘,兼益肺脾。

  【方名】麻杏二三汤。

  【组成】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化橘红12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炒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茶叶6克,诃子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5剂,日服3次。

  【出处】焦树德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方名】七子定喘汤。

  【组成】葶苈子10克,莱菔子9克,苍耳子8克,五味子5克,黄荆子9克,白芥子8克,紫苏子9克。

  【用法】布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覃义昌方。

查看详情

  治疗小儿哮喘的食疗偏方

  一、核桃单方

  材料:生核桃仁1-3颗

  吃法:每天临睡前的时候吃下,可以防治小儿哮喘。

  二、核桃蜜糖糊

  材料:蜂蜜和核桃仁120克

  做法:先将核桃炸酥,研成细末,然后倒入蜂蜜搅拌一些,调成糊状即可。

  食用方法:分7天食用,儿童的话用量减半。

  功效:蜂蜜能润肠通便、补中益气,核桃能养肺定喘、补肾纳气,二者结合对哮喘有疗效。

  三、虫草洋参肉汤

  材料:猪瘦肉200克,生姜1片,花旗参6克(或党参15克),冬虫夏草6克

  做法:将材料放入锅里,倒入1碗水,用文火炖2个小时即可。

  食用方法:喝汤吃肉,每周吃1-3吃,3个月为1疗程,需再服用的话,要先停服1个月再继续。

  功效:花旗参能生津止渴、清肺养肾,冬虫夏草能化痰定喘,该食疗方有益治疗哮喘。

查看详情

  小儿哮喘推拿哪里

  1、擦肺俞部位和膻中部位

  (1)膻中穴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膻中。

  功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

  (2)肺俞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用掌擦法,称擦肺俞。

  功用: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化痰。

  2、揉定喘1-3分钟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为大椎穴,大椎穴旁开0.5寸,左右各一。

  操作方法:指端揉。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3、补脾经300-500次

  位置: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操作方法:向心(指尖向指根方向)推为补,称补脾经。

  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

  4、清肺经300次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离心(指根向指尖方向)推为泻,称清肺经。

  功用: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5、揉掌小横纹200-500次

  位置: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掌小横纹。

  功用:清热散结、宣肺化痰、镇静安神。揉掌小横纹主要用于喘咳、肺炎、百日咳等常与擦肺俞、清肺经等合用。

  6、运八卦100-300次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

  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7、捏脊6-10遍

  位置:后背正中线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由下向上用捏法称“捏脊”。

  功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

  8、揉丰隆2-3分钟

  位置: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胫腓骨之间。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端着力,稍用力在丰隆穴揉动,称揉丰隆。

  功用:和胃气,化痰湿。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小儿发热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偏方

  1、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2、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3、温水拭浴

  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5、用退热贴

  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6、使用退烧药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小儿发热推拿哪里

  1、开天门200次,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称“开天门”。

  2、推坎宫100次,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揉太阳穴一分钟,如果高烧,手法可以重一点,揉太阳有发汗退热之效。

  4、最后捏脊,并在脊背上滴几滴水,从宝宝的腰骶一直吹到大椎穴,吹散、吹干。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小儿肥胖症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肥胖症的偏方

  方一

  药物组成:二丑30克,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大贝20克,大黄10九,月石10克。

  适应证:肥胖症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筛,每次1-5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方二

  药物组成:陈皮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胆南星10克,枇杷叶10克,半夏8克,甘草3克,竹茹6克。

  食欲亢进,加黄芩10克;

  小便不利,加泽泻10克;

  恶心呕吐,加荷叶10克。

  适应证:肥胖症痰湿壅盛型,身体肥胖,痰多而稀白多沫,谈易咯出,胸闷,恶心,纳呆,头晕而胀,心悸气短,闲倦易睡,面色萎黄不华,舌淡,舌体胖,苔滑腻,脉沉滑。

  用法:上药加水前煮2次,药液对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一剂。

  方三

  药物组成:法半夏5克,茯苓5克,陈皮5克,川芎5克,枳壳5克,大腹皮5克,冬瓜皮5克,制香附5克,茵陈5克,炒泽泻5克。

  适应证:肥胖症

  用法:水煎,代茶饮用。

  方四

  药物组成:生首乌10克,夏枯草10克,山楂10克,泽泻10克,莱菔子10克。

  适应证:肥胖症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日一剂。

查看详情

  治疗小儿肥胖症的食疗偏方

  1、山楂冬瓜饼

  原料:面粉500克,冬瓜250克,生山楂150克,鸡蛋5枚,蜂蜜适量。

  制作:山楂、冬瓜剁泥;盆内放适量温水,放入酵母搅开,放入鸡蛋、蜂蜜、面粉搅成浓稠状饧发待用。见面糊鼓起时,加入山楂、冬瓜泥和匀,制成圆饼。平锅加适量油烧热,放入圆饼,煎成金黄色鼓起熟透即可食。

  功效:山楂可降血脂、胆固醇、美容、抗衰老。久食防早衰、还能保持皮肤光滑细腻等;冬瓜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悦泽、好颜色等。适用于体重超标的患儿,高脂血症。

  2、荷叶饮

  原料:荷叶、桑白皮各20克。

  制作:水煎服。

  功效:荷叶可消食积,醒胃化浊,降胆固醇、血脂等;桑白皮可“补虚益气”。适用于痰浊内盛之肥胖儿童,久服可转瘦,身材苗条。

  3、冬瓜汤

  原料:连皮带籽冬瓜500克,陈皮3克,葱、姜、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洗净冬瓜,切成块,放锅内,加陈皮、葱、姜片、食盐,并加适量水,用文火煮至冬瓜熟烂,加味精即成。

  特点:味鲜,汤淡。

  小儿肥胖症的原因

  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例如每次婴儿哭闹时,就立即喂奶,时间长了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给婴儿喂高热量的固体食品,使体重增加过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等,均可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缺乏运动

  儿童肥胖一旦形成,由于行动不便,便不愿意活动以至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力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能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遗传因素

  肥胖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近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中枢调节因素

  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解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去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父母离异、丧父或者丧母、被虐待、受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而造成不合群、不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查看详情

小儿咳嗽偏方

  治疗小儿咳嗽的食疗偏方

  1、川贝雪梨汤

  功效: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材料:川贝、雪梨、冰糖。

  做法: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给宝宝吃。

  2、煮萝卜水

  功效: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的,2岁以内的宝宝收到的效果更好。

  材料:白萝卜。

  做法: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

  3、山药粥

  功效:能止咳治哮喘,对小儿的厌食、虚汗多、流口水、气虚胆小等病症也有很好的疗效。

  材料:山药。

  做法:把山药去皮,切成小块放入食品粉碎机内,再加半碗水,将山药加工成稀糊状。然后倒入锅中,放火上烧,同时要不停地搅动,烧开即可。宝宝最好在空腹时食用,做好的一碗山药粥可以分2-3次喂宝宝。

  4、红枣白果汤

  功效:对一些久咳不愈、反复感冒、咳嗽、发烧的患儿很有效果。

  材料:红枣3粒、白果3粒。

  做法:取红枣、白果放入小锅中,加上大半碗水,中火烧10分钟即可。每晚临睡前给宝宝服用,此方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红枣和白果的量一定要掌握好,只限于3粒,量多了会导致宝宝上火、气滞。

  5、核桃芝麻红枣汤

  功效:能治小儿久咳、支气管炎、哮喘,而且对小儿的便秘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材料:核桃仁半斤,黑芝麻2两,红枣半斤。

  做法:把核桃仁、黑芝麻、红枣碾碎后放入大碗中搅拌均匀,再放入1饭勺蜂蜜、3饭勺水(由于蜂蜜难搅拌均匀,所以可先将蜂蜜和水在火上加热)。把大碗加盖,放入大锅中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40分钟即可。每天早晚给宝宝吃一勺。

查看详情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操作时,术者用食指、中指自胸骨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约50~100次。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呕吐、咳嗽、呃逆、嗳气等疾病。

  乳根穴

  乳根穴位于乳头直下一肋间,平第五肋间隙。操作时,术者以拇指螺纹面于双侧该穴按揉30~50次。具有宣肺理气,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咳嗽、胸闷、哮喘等疾病穴各50~100次。

  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身柱穴旁开1.5寸。操作时,于两侧的肺俞穴上按揉50次左右。具有益气补肺,止咳化痰之功效。能调肺气,补虚损,止咳嗽,适用于一切呼吸系统疾病。

查看详情

  治疗小儿咳嗽的中医疗法

  一、敷足

  1、石膏6克,枳实10克,瓜蒌12克,明矾、冰片各3克。

  将上述药材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加凡士林调为糊状,外敷患儿双足心涌泉穴,每日一换,连敷5~7天。此法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2、吴茱萸10克,法半夏6克。

  两种药材研成细末,加醋适量调为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并用棉布包好,24小时一换,连敷3~5次,伴喉间痰鸣者,可加风化硝10克,其效尤佳。此法可化痰止咳。

  二、足浴

  1、将生姜30克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一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此法可温肺散寒。

  2、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述药材如上法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一剂,连续3~5天。此法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适用于肺热咳嗽。

  三、填脐

  1、枯矾、皂荚各3份,牵牛子、杏仁、栀子各2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取葱白1~3根捣烂,加蛋清少许,与上述药末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处,用布覆盖并用胶布贴好,每日换药一次,连续7~10天。此法可止咳化痰。

  2、紫苏、防风、半夏、茯苓各4份,陈皮3份,甘草、杏仁各2份,白芥子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清水少许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用布覆盖并用胶布贴好,每日换药一次,连续5~7天。此法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小儿腹泻偏方

  治疗小儿腹泻的民间偏方

  偏方一:用苹果泥

  如果宝宝腹泻不止的话,可用买来的新鲜的苹果做成苹果泥,如果气温过低则可适当加热一下,然后喂宝宝吃,正常情况下如果宝宝的腹泻不是太严重的话一到两天之内就可以看到止泻的效果了。因为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和鞣酸其都具有吸附和收敛的作用,再者苹果属于碱性水果有利于中和体内的胃酸。

  偏方二:苹果胡萝卜汁

  如果宝宝不喜欢吃苹果泥的话,也可用半个苹果和一小结胡萝卜一同榨汁给宝宝喝。胡萝卜中的果酸有助于宝宝的大便成形,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胡萝卜最好先煮熟之后在进行榨,这样更有利于止泻,同 时也能起到补水的作用。

  偏方三:小米汤

  空腹的时候让宝宝喝小米汤,当然是不要米粒加少许盐,最好不要放其它的调味品,让宝宝坚持喝几次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止泻作用的。

  偏方四:煸炒小米

  将小米煸炒至变黄有香味之后,然后磨成粉末,在分几次给孩子吃,一般一天吃两三次,坚持两三天就可看到很好的效果了。因为小米具有收敛的作用,当然了如果用此方止泻还要注意多给孩子补充水份以免引起去上火。

  偏方五:茶叶茄香饮

  将2克茶叶同3克茴香加适量水用水煎至汤量变少,分两三次饮用。

  偏方六:麦芽生姜饮

  用10克麦芽同两片生姜煎水服用就可。

  正常情况下如果宝宝腹泻不是很严重的话,那么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止泻作用。但是如果宝宝腹泻的问题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的话,建议宝妈们最好带宝宝到正规的儿童医院去检查一下。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

  1、乳茶

  一些如茶,是有着防止腹泻的效果的。云南绿茶1克。将绿茶研细末,分3次用乳汁调服,连服3~5天。功能清热、消食、止泻。

  2、孩儿茶

  孩儿茶也是不错的,注意服用的次数。将孩儿茶研细,口服。1岁左右每次服0.15克,2岁以上服0.2克,每日3次。可清热、消食。

  3、儿科醋茶

  醋能够止泻,混合食用更好。绿茶1杯(约300毫升),食醋20毫升,二者混合,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功效和胃止泻。

  4、陈皮茶

  陈皮,煎水服用,也是效果不错的。茶叶5克,陈皮15克。以上两味用冷开水浸泡一昼夜。以水一碗,煎至半碗。1岁以下每次服20毫升;1~2岁每次服30毫升;3~4岁每次服50毫升。每日3次。

  5、车前米仁茶

  车前米仁茶也是能够止泻的。炒车前子、炒薏米仁各9克,红茶1克,白糖或葡萄糖少许。用法一:前3味共研细未,以白开水调服。用法二:前3味加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渣滤汁,加入少许葡萄糖或白糖调味即可,也可将3味研末,以沸水冲泡15分钟,加入少许葡萄糖或白糖即成。粉剂:每日2次,每次用药末3克,用白开水调服,3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汤剂:每日2剂,不拘时温服,3岁以下者酌减。功能健脾化湿、止泻。

  6、米汤

  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大米汤,也是有着止泻的效果的。大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水煮开后再用文火煮,等到大米煮得很烂之后,加入少许食盐(约为4‰)搅拌均匀经细筛过滤后即成。

  7、焦米汤

  焦米汤一般是在民间广泛的使用的止泻的方法。制作方法也较简单。先将大米粉放入锅中用文火炒至淡黄色,闻到焦米香时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过焦。

  8、胡萝卜熬汤喝

  胡萝卜熬汤也是可以直接的饮用,有助于止泻。因为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含有大量的果胶,这种果胶能让大便成形,并吸收附在肠子上的细菌和病毒,然后排出体外,孩子的腹泻就止住了。这个方法,简单易操作,家长可以试用一下。就是直接把胡萝卜煮熟烂后,过滤去渣后再加水熬成汤就可以直接饮用了。

查看详情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补脾经

  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揉板门

  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运内八卦

  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小儿厌食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偏方

  山药扁豆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厌食症。

  【偏方组成】怀山药、扁豆、茯苓、炒谷芽、炒麦芽各12克,枳壳、鸡内金、炙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2~3次口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95例,治愈90例,好转5例。有效率100%。

  藿香半夏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消食和胃,化浊运脾。主治小儿食滞厌食。证见厌食,腹胀,呃气时作,暖腐吞酸,手心发热,或夜寐躁扰,大便中夹不消化食物,舌苔白或黄根腻,脉滑,指纹紫等。证属食滞胃脘,脾气困阻者。

  【偏方组成】藿香、半夏、厚朴、山楂、神曲、鸡内金、砂仁各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遍,分4~6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4例小儿厌食症,其中23例治愈,1例好转。

  皂荚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厌食症。

  【偏方组成】皂荚100克。

  【用法用量】取干燥皮厚、质硬光滑、深褐色的无虫蛀之皂荚,刷尽泥灰,切断,放入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煅存性,剥开荚口,以内无生心为度,研细为末瓶装备用。用时,每次1克,以红糖适量拌匀吞服。每日2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120例,其中治愈118例,好转2例。

  党参山药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行气止痛。主治厌食症。

  【偏方组成】党参、山药各6克,菖蒲、郁金各4克,杏仁、木香、枳壳、槟榔、鸡内金各3克,莪术、牵牛子、大黄炭各2克,花椒、肉桂各1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加减】舌边尖红者,去木香,加炒银花5克;舌苔厚腻者,去木香加藿香3克;尿黄或浑浊者,加滑石(包煎)4克;烦躁多动者,加蝉蜕、白芍各4克;汁多者,加浮小麦1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50例,痊愈198例,好转46例,无效6例,有效率97.6%。

查看详情

  中医艾灸治疗小儿厌食

  适应症侯

  儿童厌食、偏食、挑食等症。

  穴位组方

  调理穴位为大椎、脾俞、足三里。基本穴位为命门、肾俞、中脘、神阙。

  操作方法

  首先温补命门,方法同上。命门施灸后,再灸大椎、脾俞、肾俞。每穴灸1~2分钟。背部施灸后,再灸中脘、神阙、足三里。每穴灸1~2分钟。前10次,每周调理2次,以后每周调理1次。

  悬灸效果

  通过10~20次的悬灸调理,能使孩子厌食的症状明显改善、食欲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得到提升,有利于孩子健康地生长发育。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厌食

  补脾经, 指腹揉

  补脾经的具体操作手法是推拿者旋推患儿大拇指指腹,连续100~300次,注意用力要柔和。

  推三关, 腕肘纹

  推三关是推拿者用自己的拇指或食、中两指罗纹面着力,沿患儿前臂桡侧,自患儿的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四横纹, 轻掐揉

  四横纹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操作时,掐揉四横纹从食指纹至小指纹,每揉3~5次掐一次。

  大鱼际, 腹顺揉

  揉板门(手掌的大鱼际部)100次,之后顺时针揉腹5分钟。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