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压药认知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降压药一旦开始服用就不能停
真相:降压药是否需要长期服用,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减重、限盐、增加运动等)可能实现血压的自然下降,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减药或停药。但对于多数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而言,长期规律服药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误区二:降压药会伤肝肾,副作用大
真相:大多数降压药在合理使用下是安全的,且对肝肾的损害较小。当然,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副作用,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监测其副作用。
误区三:血压高时吃药,不高就不吃
真相: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持续稳定的血压控制。血压的波动对血管、心脏等器官的伤害更大。因此,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量。
误区四:新药、贵药一定比老药好
真相:药物的好坏不在于新旧或价格高低,而在于是否适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误区五:降压药可以随意更换
真相:降压药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异。频繁更换药物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药物副作用增加等问题。因此,患者应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更换药物。
二、高血压药物治疗误区大盘点
误区六:降压药吃多了会成瘾
真相:降压药并非成瘾性药物。患者之所以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是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与成瘾无关。
误区七:只要吃了降压药,就不用担心并发症
真相:降压药虽然能有效控制血压,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高血压的并发症风险。患者仍需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管理,以全面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
误区八: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真相:血压的下降应平稳而缓慢,过快的降压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等问题。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步调整血压至目标水平。
误区九:降压药可以与其他药物随意搭配
真相:降压药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如需使用其他药物,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以避免药物间的不良相互作用。
误区十:降压药可以治愈高血压
真相: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药物。降压药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血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患者需终身管理高血压,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多个方面。
三、高血压患者日常管理要点
合理膳食
控制能量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等,少吃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以防止血脂升高。
限制脂肪摄入:烹调时尽量选用植物油,并多吃海鱼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1g为宜,每周食用2-3次鱼类,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降低血压。如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进一步限制蛋白质摄入。
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一般不超过6g,并多吃新鲜蔬果,以补充钾元素,有助于降低血压。
适当运动
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这些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并增强心肺功能。
控制好运动量:应根据活动时的心率、血压以及自我感觉等,调整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建议每周保持中等强度运动4-7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
注意运动时间:尽量避免在晨起后运动,因为此时血压容易达到高峰。建议在傍晚进行运动,此时血压相对平稳,且运动后产生的疲劳有助于睡眠。
避免剧烈运动:如短跑、器械运动等,这些运动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戒烟戒酒
戒烟: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戒烟。
限制酒精摄入: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酒精摄入,最好戒酒。
稳定情绪
避免情绪过激:高血压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愤怒等情绪波动,因为这些情绪会导致血压升高。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
-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出现4种情况 赶紧去医院查查
- 下一篇:高血压不想脑出血 这5种食物要少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