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大疱性皮肤病/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症状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慢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以厚壁张力性大疱,病理上以表皮下单房大疱,免疫荧光检查以基底膜带有免疫球蛋白G和C 3沉积为其特点。下面,全球医院网专家介绍下大疱性类天疱疮常见症状。

  大疱性类天疱疮常见症状

  大疱性类天疱疮典型损害为疱壁较厚、紧张、呈半球形的大疱,直径约1~2cm,内含浆液,少数可呈血性,棘刺松解征阴性。水疱多在红斑或正常皮肤的基础上发生,疱不易破裂,糜烂面上常附血痂,较易愈合,有的患者初起时皮疹为浮肿性的红斑,或风团样损害,数日后才在此基础上出现大疱。

  皮疹好发于躯干、四肢屈侧、腋窝及腹股沟。约25%患者在口腔黏膜出现水疤或糜烂。病程大多进展较慢,水疱不断愈合及新生,患者自觉程度不等的瘙痒,全身健康状况一般良好。但若不及时治疗,皮疹将逐渐增多,泛发全身,大量体液通过体表丢失,机体日益衰弱,可因继发感染等而导致死亡。

查看详情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因

  大疱性类天疱疮(hullous pemphigoid)为一多见于老年人的大疱病。疱壁较厚,不易破溃。组织病理为表皮下大疱。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免疫球蛋自沉积。病程慢性,预后良好。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怎么回事

  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直接免疫荧光发现在皮损周围皮肤基底膜有线状的C3和IgG沉积,间接免疫荧光发现70%~85%的类天疱疮病人血清有抗表皮基底膜带的IgG循环抗体,相当多的病人也有抗基底膜带的IgE抗体。损害周围存在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脱颗粒现象,因此有可能Ⅰ型变态反应参与皮损形成。将免疫荧光的反应底物首先在1M的NaCl中孵育,将表皮和真皮从透明板分离,间接免疫荧光的敏感性提高,并且类天疱疮抗体结合于这种盐水分离的人工水疱的顶部,即基底细胞的底部。

查看详情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

  专家介绍,目前临床上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常见疗法

  (1)外洗:用黄柏搽剂外洗。

  (2)外搽:外搽青黛散。

  (3)外敷:麻油调青黛散外涂后,再用0.5%新霉素油纱布保护疮面。

  (4)血浆交换疗法:一般不单用,主要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合用,但后两者剂量可以减低,每周1~2次,每次1~2立升。

查看详情

大疱性类天疱疮严重吗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会在皮肤上反复出现水疱的疾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者。

  大疱性类天疱疮有什么危害

  本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本病病因尚未明了,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个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类天疱患者大多年迈,常常伴发其他疾病,当患有糖尿病、结核等不能使用皮质激素时,可采用口服四环素或美满霉素,及烟酰胺,对部分患者、尤其是轻症患者有效。

查看详情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

  大疱性类天疱疮为一多见于老年人的大疱病。疱壁较厚,不易破溃。组织病理为表皮下大疱。免疫荧光示基底膜带免疫球蛋自沉积。病程慢性,预后良好。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 全身严重皮损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令患者及家属十分恐惧和焦虑,担心疾病的预后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负担,因此要同情和理解患者,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耐心细致解释发病原因,疾病的转归,强调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采取保护性消毒隔离措施 由于患者的皮肤完整性严重受损,且治疗过程中大剂量使用激素,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因此,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3、皮肤黏膜的护理避免因针头过粗或抽吸力量过大而造成局部损伤面积扩大的不良后果,并选择利于引流的水疱较低点作为穿刺进针,将水疱内的疱液充分吸净后拔出针头,用生理盐水再次消毒。再外涂皮康霜、恩肤霜、百多邦软膏,2 h/次,交替使用。指导患者勿抓搔皮肤,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

  4、口腔护理患者的口腔黏膜糜烂,轻微擦拭即可导致出血。采用朵贝尔漱口液漱口,6次/d,0.9%生理盐水棉球行口腔护理2次/d,口唇周围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

查看详情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饮食

  很多人不了解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cmphigoid,BP),以为这是一种罕见难治的疾病,其实不然,大疱性类天疱疮并不少见,据统计,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率超过天疱疮2倍,好发于老年人,但偶尔也可见于青年甚至儿童。这种疾病病程比较慢,但预后较好。专家称,只要治疗及时,用药得当,是可以治愈的。而在接受医生的治疗同时,饮食保健也是十分重要的。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饮食要求

  1、避免刺激较强的食物例如辣椒烟酒和海产品等;

  2、多进食鸡蛋、鸡肉、奶制品等保证供给足量的蛋白质;

  3、注意补充维生素类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谷类、动物的肝脏等;

  4、患者不要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及酸辣刺激性食物;

  5、要避免高酯、高糖饮食。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