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了妈妈找中医对症下药

热门文章排行榜 >>2009-11-19 10:31来源:99健康网
导语

寒冷的冬季来临了,天气变化很大,人们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发生感冒,尤其是小孩子,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弱,很容易发生小儿感冒,小儿流鼻涕小儿咳嗽都是感冒的症状,家长要提高警惕。

小儿感冒 感冒 中医 双黄连口服液 小儿流鼻涕 宝宝 

  感冒的发生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夹寒、热、暑、湿、燥等;内因是小儿正气不足,当孩子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外邪易于乘虚侵入而成感冒。
  
  感冒类别
  
  从中医临床看,小儿感冒可以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邪感冒、时邪感冒四种。
  
  1.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鼻流黄浊涕、咳痰粘稠、咽红、舌红、脉浮数。此二型是临床最常见的。
  
  2.时邪感冒以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退、目赤咽红、全身肌肉酸痛、舌红、苔黄为特征。流行性感冒多属于这一型。
  
  3.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无汗、鼻流清涕、咽不红、舌淡、脉浮紧,一般发热较轻。
  
  4.暑邪感冒有明显的季节性,发于夏季,以发热、头痛、身重困倦、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腻为特征。
  
  小儿感冒与成人感冒不同,因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冒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惊、夹滞等兼夹证。所以常常可以见到感冒的孩子有咳嗽剧烈,痰多,胃口差,腹胀,哭吵不安甚至突然抽痉等。
  
  另外,小儿感冒很容易化热,初起为寒象,可能第二天就转为热性表现,这一点也是和成人感冒不一样的。
  
  中医治疗
  
  针对不同证型的感冒,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除了汤药,还有中成药。
  
  1.风热感冒宜辛凉解表,常用的中成药有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等。
  
  2.时邪感冒宜清热解毒,常用的中成药有抗病毒口服液。
  
  3.风寒感冒宜辛温解表,常用的中成药有小青龙口服液。
  
  4.暑邪感冒宜清暑解表,常用的中成药有藿香正气口服液。
  
  感冒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冷饮。有发热的要多饮热水,汤药应热服,小年龄孩子发热时,不要裹太多衣物,防止散热不畅而引发高热抽痉。

(责任编辑:豆豆)

相关文章推荐

中医拔罐好处多 秋季不妨试试拔罐养生

3大因素导致元气亏虚 中医教大家补充元气

三伏天祛湿有什么方法 中医推荐这样做

朱光斗-学术总顾问

朱光斗-学术总顾问 主任医师 在线咨询

合肥华夏白癜风医院

袁国民

袁国民 主任医师 在线咨询

南京华厦白癜风

李瑞斌

李瑞斌 副主任医师 在线咨询

北京国丹白癜风医院

曾凡军

曾凡军 医师 在线咨询

福州博润白癜风诊疗中心

王明峰

王明峰 主治医师 在线咨询

石家庄远大白癜风医院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三级甲等

电话:(0734)8358185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

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

三级医院

电话:(010)63501188

厦门长庚医院

厦门长庚医院

三级乙等

电话:0592-6203456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电话:(010)65105114

阳江市卫校附属医院

阳江市卫校附属医院

二级甲等

电话:0662-3369899

  • 指甲紫色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甲下淤血不可除外。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可予口服复方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

  • 皮肤起小红点有点痒

    予以抗过敏对症处理:口服左西替利嗪片及泼尼松片;外涂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 口腔尖锐湿疣是不是

    依据图片,不能够判断为尖锐湿疣。加强口腔黏膜的清洁护理,康复新液含漱。

  • 左侧髋关节脱位

    这种疾病是先天性的发育问题引起的,这种髋关节座位是需要及时的进行复位,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

  • 龟头有几个红点,可以看一下

    进一步去生殖科科进一步做好定期复查即可,平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积极复查对比积极治疗并发症。

  • 可能患有抑郁症

    目前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的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就诊,通过心理疏导以及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 可能患有抑郁症

    进一步做好日常调理处理,减少精神的刺激,必要时口服抗抑郁药物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即可。

  • 可能患有抑郁症

    老师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这样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平时也应该积极的预防,特别是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参加户外运动。

  • 用没消毒的乳头凹陷矫正器会传染什么吗

    乳头内陷需要用乳头内陷纠正器进一步纠正,不过可能恢复比较慢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对症处理即可。

养生十万个为什么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网站地图|推广合作|网站简介|联系我们|招聘|免责声明|给99健康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