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月子/哺乳期/哺乳期能用眼药水吗

哺乳期能用眼药水吗

   哺乳期能用眼药水吗

  有的妈妈发现,在生产之后偶尔眼睛会有点干涩、不舒服,但是由于正处于哺乳期,唯恐用药本就十分谨慎,害怕影响母乳质量和宝宝的健康,因此不知道能用眼药水吗。

  答案是可以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眼药水,大多数药物浓度较低,哺乳期妈妈滴眼后进入到血液内的成分较少,而进入乳汁中的药物量就更少,哺乳期妈妈如果用一些阿托品、庆大霉素、氧氟沙星滴眼液,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宝宝有严重毒性作用。最好咨询医生,选择可以谨慎使用的,如复方硫酸软骨素滴眼液、蓝润洁滴眼液、新乐敦滴眼液等。

  通常哺乳期能否使用某种药物,主要是看这种药物在这段时间内吸收多少,同时这种药物的量到宝宝身上又吸收多少,以及这种药物对宝宝有多少毒性作用。临床上医生在给哺乳期妈妈用药时都会考虑这些问题,经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可用某种药物。

  而眼药水,一般来说即使在哺乳期也是可以适当使用的。

  哺乳期用眼药水对宝宝的影响

  产后哺乳期妈妈使用眼药水对宝宝有影响吗?如果哺乳期妈妈是单纯缓解眼睛疲劳的眼药水的话,这是对哺乳是没有太大影响的,但是有些要药水是有抗生素成分或激素成分的就不适合用了。存在眼疾的哺乳期女性最好到眼科检查一下由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果病情需要用有影响的眼药水,最好是暂时停止哺乳为好。

  哺乳期能用和不能用的眼药水

  怀孕期及哺乳期能用的眼药水:氯化钠滴眼液、复方硫酸软骨素滴眼液、蓝润洁滴眼液、新乐敦滴眼液这些多为保健性的眼药水无副作用。

  怀孕期及哺乳期不能用(慎用或禁用)的眼药水如:磺胺类眼药水、红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氯霉素眼膏、氯霉素滴眼液、利福平滴眼液、硫酸阿托品滴眼液、链霉素滴眼液、硫酸新霉素滴眼液、庆大霉素滴眼液、硫酸卡那霉素滴眼液、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诺氟沙星滴眼液、环丙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水沙星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托吡卡胺滴眼液、萘敏维滴眼液(红润洁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匹罗卡品滴眼液、盐酸萘甲唑林滴眼液、盐酸羟甲唑啉滴眼液、色甘酸钠滴眼液、阿乐迈滴眼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硫酸锌尿囊素滴眼液、醋酸氢化可的松滴眼液、典必殊。

  当然如果上述眼药水制成眼膏也慎用或禁用。

 

  此外,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尚不清楚盐酸卡替洛尔是否通过乳汁分泌,已知同类药物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滴眼后可在哺乳期妇女乳汁中测到,且对授乳婴儿具有多种潜在不良反应,所以哺乳期妇女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哺乳期眼睛红能用眼药水吗

  哺乳期的妈妈出现了眼睛的发红,是需要排除一下红眼病的可能性。这种疾病是有一定的传染性,容易传染给宝宝,所以是需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老是揉眼睛后进行哺乳。如果是宝宝出现了眼睛的发红,就是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就诊。

 

  如果哺乳期妈妈眼睛红是得了慢性结膜炎,是可以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影响母乳喂养,因为局部使用,吸收量很小,所以乳汁的分泌量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不愿意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以使用利福平滴眼液,同样有消炎效果。需要注意眼睛的卫生。

  哺乳期用药的原则

  产后使用眼药水有什么注意事项呢?哺乳期女性可以使用眼药水,因为其在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宝宝产生副作用。哺乳期女性在服用药物的方面要注意一些事项,做到安全服药,减少对宝宝的影响。

  1、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

  服用药物时,为了减少宝宝吸收药量,哺乳期妈妈可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要隔4小时,以便更多的药物排出体外,使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低。

  2、不宜服用避孕药

  避孕药中含的睾丸酮、黄体酮以及雌激素类衍生物等,这些物质进入哺乳期妈妈体内,会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分泌的母乳不够宝宝吃。

  3、不可滥用中药

  有些中药对产生的哺乳期妈妈有滋阴养血、活血化淤的作用,可增强体质,促进子宫收缩和预防产褥感染。但有些中药会进入乳汁中,使乳汁变黄,或有回奶作用,如大黄、炒麦芽、逍遥散、薄荷等。

  4、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

  有些药物对宝宝是安全的,有的药物却会产生不良甚至非常严重的反应,如病理性黄疸、紫绀、耳聋、肝肾功能损害或呕吐等,因此,哺乳期妈妈一定要慎重使用药物。

  5、不应随意中断哺乳

  除了少数药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过哺乳期女性用药量的1%—2%,这个剂量不会损害宝宝的身体,服用安全的药时,不应该中断哺乳。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