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3-6岁/儿童发育/性早熟还能长高吗

性早熟还能长高吗

   性早熟还能长高吗?

  儿童性早熟是指在青春期以前,即与年龄不相称地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并促进体格发育,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在10岁以前月经初潮;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并伴有体格的过速发育,称为性早熟。

  性早熟还能长高吗?确切的说,性早熟属于一种内分泌疾病。到目前为止,在大多数医院临床接收的性早熟的病例中,90%以上是女孩。当然,这并不代表男孩子对这种疾病具有性别上的优势,相反,在这仅有的10%的早熟男孩中,多数却是因为肿瘤引起的,更需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性早熟的儿童最大的影响就是身高。由于性早熟的孩子体格提前发育,骨骺愈合也提前,虽然开始阶段身材较同龄的孩子高,但最终性早熟儿童的身高低于常人,典型的真性性早熟的患儿往往达不到150厘米。很多性早熟的儿童其实是提前进入青春期,在一段时间内身高可以增长得很快,但是增长时期相对较短,也就是青春期缩短了。所以为了避免性早熟影响到最终身高,一旦出现的话需要积极治疗。

  性早熟的原因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6-8岁以前、男孩在 8-10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出现,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外生殖器发育等。目前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前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前月经来潮,男孩在10岁前开始性发育,可诊断为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所致,其发生机理与正常情况相同,内分泌的变化和内外生殖器的发育都和正常成熟相似,伴有身高体重加速增长,骨骼闭合提前,生长早期停止,造成最终身高较矮。

  假性性早熟:是由于体外有异常过多的性激素来源造成的,体内因素多由周为内分泌腺﹙性腺或肾上腺皮质﹚病变所致;体外因素多为误用含性激素的药物和时品、营养品,使用含有性激素的化妆品,母亲孕期或哺乳期服用含有性腺激素的药物。

  不完全性性早熟:这种早熟不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控制,只有乳房或阴毛发育,而不伴其特他征发育。

  对性早熟患儿应仔细查找病因,拍腕骨平片、作B超、内分泌功能测定等以明确诊断。

  性早熟的表现

  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并按正常发育程序进展,症状发展快慢不一。

  女孩:乳房发育,身高增速,阴毛出现,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2年后初潮。

  男孩:睾丸和阴茎增大,身高突增,阴毛出现,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

  2、有性腺发育依据,女孩按B超影像判断,男孩睾丸容积≥4 ml。

  3、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生长速度加快,精神发育与体格发育之间不均衡。

  4、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

  5、可有骨龄提前,导致骨骺闭合较早,生长提前停止,造成最终身高较矮小。

  性早熟有哪些危害

  1、个儿长不高。由于骨骼发育过快,性早熟儿童的生长周期会明显缩短,没有足够时间发育,最终使其成年后的身高比一般人矮,未治患者最终身高可能为1.55至1.60米。

  2、肿瘤征兆。一少部分性早熟儿童的病因可能是因颅内肿瘤压迫所致,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3、性行为提前。性早熟儿童的心理发育与身体发育极不匹配,加上患者生理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自控能力差,容易导致其性行为提前,从而引发怀孕和性疾病传播的危险。

  4、性格压抑。性早熟的孩子可能因为自己在体形、外表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过早地背起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情绪,对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

  5、埋藏社会隐患。性早熟的孩子身体发育很快,他们更向往模仿社会上的一些东西,比如性爱和暴力。他们也因此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发生“危险”,比如早恋,甚至产生堕胎、性犯罪和自杀等社会问题。

  性早熟预防

  1、要预防性早熟的发生,家长还应注意少给孩子吃鸡肉、牛肉、羊肉、蚕蛹等,也不要滥用未经严格检测的所谓儿童食品。

  2、勿给孩子滥服营养滋补品,比如蜂王浆、花粉制剂、鸡胚等补药”,妥善存放避孕药物、丰乳美容品等,以免孩子误服或接触。

  3、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家长除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外,平时应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过早出现、10岁以下的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速等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4、对性早熟的儿童应进行月经知识和经期卫生的教育,性教育应根据儿童的理解力及早开始。

  总之,如果儿童出现性早熟,作为家长一定要解除顾虑,分析病因,耐心解说,不要让孩子有精神负担,同时积极配合医生,精心检查与治疗,那么,性早熟的儿童仍然可以正常发育,也不会影响今后的结婚与生育。

儿童性早熟还能长高吗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