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偏方百科/疾病偏方
内科偏方

  中医治疗腹泻的偏方

  蒸苹果

  在拉肚子时,别急着吃药,蒸2个苹果吃。把苹果连皮洗干净,放在碗里,上锅隔水蒸熟,吃果肉。

  干石榴皮

  15克干石榴皮煎汤,加糖服用,每日2次,长期坚持可治慢性腹泻。石榴皮所含根皮碱,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石榴皮还能使肠黏膜收敛,分泌物减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

  鸡蛋壳

  用鸡蛋壳30克,陈皮、鸡内金各9克,放锅中炒黄后碾成粉末,每次取6克用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连服两天。

  麦面粉

  每次用麦面粉半两炒焦,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饭前服,一日二次,2-3天有特效。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腹泻的食疗偏方

  黄瓜叶速溶饮

  材料:鲜黄瓜叶1000克,白糖500克。

  做法:将鲜黄瓜叶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去渣,再以小火煎煮浓缩,至将要干锅时停火,冷却后拌入干燥的白糖粉,吸净煎液,混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10克,以沸水冲化,顿服。

  炮姜粥

  材料:炮姜6克,白术15克,八角茴香、花椒少许,粳米30克。

  做法:将炮姜、白术、花椒、八角茴香装在纱布包里,放入锅中加水先煮20分钟,然后下粳米煮粥。每日1剂,分3次温月艮。连服1~2周。

  苦瓜拌蒜泥

  材料:苦瓜100克,紫皮大蒜1头。

  做法:苦瓜切丝,大蒜加工成泥,再加米醋、酱油、香油拌匀。

  姜橘椒鱼羹

  材料:鲫鱼250克,生姜30克,橘皮10克,胡椒3克。

  做法:生姜片、橘皮、胡椒用纱布包扎后填入鲫鱼肚内,加水适量,小火煨熟,加食盐少许调味。空腹喝汤吃鱼。

  鲜马齿苋粥

  材料:鲜马齿苋5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马齿苋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800~1000毫升,煮成菜粥,适当调味。可作早晚餐服食。

  莲子生姜粥

  材料:莲子50克,生姜30克,红糖30克,粳米100克。

  做法:莲子、粳米先煮半小时,再放入姜、糖,煮10分钟食用。

查看详情

  按摩止泻穴可以治疗腹泻

  在肚脐的两旁,有两个“止泻穴”,也就是天枢穴,拉肚子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做做穴位按摩,以缓解腹泻症状。

  排便后,取坐位或仰卧位,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端,慢慢深压住肚脐左右两边的天枢穴(脐旁2寸处),约按压10分钟后,再慢慢抬起按压的手指。一般按压一次可以缓解腹泻,使大便成形。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中医怎么治疗偏头痛

外科偏方

  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食疗偏方

  当参羊肉汤

  当归、党参、川芎、白芍各10克,桑枝、羌活各15克,甘草5克,羊肉50克,调料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诸药布包,加水同炖至羊肉熟后,去药包,再加食盐、味精、葱、姜、辣椒等调味,食疗煮沸服食。

  附桂猪蹄汤

  附片、桂枝各10克,桑枝30克,羌活15克,猪蹄1对,调料适量。将猪蹄去毛杂洗净剁开,诸药布包,加水同炖至猪蹄熟后,去药包,加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煮沸服食。

  川乌粥

  生川乌头约5g,粳米50g,姜汁约10滴,蜂蜜适量。把川乌头捣碎,研为极细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时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风湿寒侵袭所致者。

  当归二枝粥

  当归、桂枝各10克,桑枝30克,大米100克。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

  芪归炖鸡

  黄芪30克,当归20克,童子鸡1只,生姜、盐适量。先将童子鸡宰杀去毛及内脏后洗净,再将黄芪、当归、生姜洗净放入鸡腹中,入沙锅内加适量水及盐,用小火慢炖2小时,吃鸡肉喝汤,3天1剂。

  桑枝鸡汤

  老桑枝60g,老母鸡1只,盐少许。将桑枝切成小段,与鸡共煮至烂熟汤浓即成,加盐调味,饮汤吃肉。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补气血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当归血藤鸡蛋汤

  全当归、鸡血藤各15克,木香、陈皮、赤芍各10克,桑枝20克,鸡蛋1个。将鸡蛋与诸药(布包)同煮,待蛋熟后去壳再煮10分钟,弃药包,吃蛋喝汤,每日3次,每次1个。

  蛇肉汤

  乌蛇肉、胡椒、生姜、食盐各适量,炖汤,肉汤同食,日2次。具有补虚、祛风、散寒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查看详情

  中医针灸治疗肩周炎

  阳陵泉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阳陵泉穴,进针2寸,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10分钟后顿觉肩部轻松,上举、外展功能恢复正常。

  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条口透承山,取患侧,采用26号3-4寸毫针,刺入条口,针尖透向承山,得气后施捻转之泻法(强刺激),使针感放射到肩部,针感有酸麻胀热,留针15分钟而愈。

  中平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1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妇科偏方

  中医治疗痛经的偏方

  当归白芍治痛经

  【功能主治】主治痛经。

  【偏方组成】当归20克,白芍30克,赤芍、五灵脂、元胡、香附、荔枝核、怀牛膝、川芎各12克,吴茱萸、肉桂、泽兰、红花、甘草各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每次于月经前5天开始用药,服至月经来潮时停服。连续服2~3个月经周期。

  温经散寒汤治痛经

  【功能主治】温经化瘀,散寒止痛。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偏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白术12克,紫石英20克,五灵脂12克,金玲子10克,葫芦巴6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叶6克。

  【用法用量】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加减】本方适宜于寒湿搏于冲任所致痛经。如受寒重者,可加吴茱萸,桂枝之品;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之类。

  丹参芍药汤治痛经

  【功能主治】蜕膜样痛经,症属寒凝胞宫、瘀阻不通,不通则痛。

  【偏方组成】丹参、赤芍、乌药、香附、五灵脂、山楂、延胡索、木香、三棱、莪术各10克,吴茱萸3克,肉桂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柴胡通经汤治痛经

  【功能主治】主治痛经。

  【偏方组成】柴胡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郁金1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元胡15克,小茴香6克,乌药12克,益母草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下。于经前5天开始服药,6剂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当归赤芍治痛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行瘀止痛。主治痛经。属热性者经行腹痛,往往于经行第一天腹痛甚剧,或见血块落下则痛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偏方组成】当归1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大生地12克,红藤30克,败酱草20克,金铃子10克,炒五灵脂12克,炙乳没各5克。

  【用法用量】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经行腹痛开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加减】证见膜样痛经,腹痛剧烈兼见呕吐者,加服辅助方:川连5克、川贝母粉10克、公丁香5克、肉桂3克,四味共研细末,分成5包,每日1包,分2次冲服,吐止即停服。平日可加服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2次。

查看详情

  中药泡脚能治疗痛经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

  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

  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查看详情

  中医按摩能治疗痛经

  按摩子宫穴

  子宫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经期前后按摩均有治疗及预防作用。

  按摩八髎穴

  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尤其针对女性生殖系统,按摩八髎有运行气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经时使用按揉及按压的手法,效果都不错。

  按摩太冲穴

  大冲为肝经的穴位,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效果,按揉有助于减缓痛经。

  按压合谷穴

  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个,它具有镇静止痛,通筋活络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男科偏方

  中医治疗阳痿的偏方一

  1、青盐适量,急火炒烫装入布袋,热熨下腹部,袋冷即换。每次l小时,每日2次。

  2、吴茱萸适量,白酒适量拌匀,用布包成数小包,蒸20分钟,趁热以药包熨脐下、足心,冷即更换。每次20~30分钟,1日2次。

  3、五倍子、炙黄芪、硫磺适量,共研为细末,放入大附子(挖空)内,再入白酒中,微火煮至酒干,取附子掏粒成青,敷于肚济上,包扎固定,3小时后取下,间歇10小时敷药1次。

  4、生姜、小茴香、大葱等份,捣碎,装入布袋,炒热后熨脐下,袋冷即换,每次30-40分钟,1日2次。

  5、干姜、小茵香适量共为细未,加食盐少许。用蜂蜜调如糊状,敷于脐部,盖以纱布,胶布固定。5日换药1次,3~5次为1疗程。

  6、大葱白5根,洗净后捣烂(也可加入肉桂末5克),炒热后,用薄白布包好,热敷于关元、中极穴处,每日1次。不可太烫,以不烫伤皮肤为宜。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阳痿的偏方二

  灵芝草治阳痿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养心安神。主治阳痿。

  【偏方组成】灵芝草。

  【用法用量】每日6克切片,文火久煎成浓汁,每次饮服100~150毫升,晨起空腹服或午饭前1小时饮服尤佳,可加少许冰糖或1枚鸡蛋同服。15天为1个疗程,可连服1~2个疗程。

  【宜忌】用此方期间忌用其它中西药。

  牛鞭韭菜子治阳痿

  【功能主治】主治阳痿。

  【偏方组成】牛鞭1根,韭菜子25克,淫羊藿、菟丝子各15克。

  【用法用量】将牛鞭置瓦片上文火焙干,磨末;淫羊藿加少许羊油,置于铁锅内用文火炒黄(不要炒焦),再将韭菜子、菟丝子共磨成细末,然后将上药混匀后装瓶备用。用时,每天晚饭后用黄酒冲1匙,或将1匙药粉加人蜂蜜为丸,用黄酒冲服。

  生薏苡仁治阳痿

  【功能主治】主治阳痿。

  【偏方组成】生薏苡仁30克,白蔻仁、菖蒲、蚕砂、柴胡、牛膝各10克,白芷、蛇床子、萆薢、虎杖各15克,甘草梢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14日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加减】失眠多梦、烦躁者,加远志、合欢、龙骨、牡蛎;心悸、气短、乏力者,加黄芪、山萸肉、白术;肝气郁滞者,加香附、郁金;喜食肥甘者,加山碴、莱菔子;嗜酒者,葛根增量;湿热伤阴者,加知母、玄参、麦冬。

  淫羊藿菟丝子治阳痿

  【功能主治】主治阳痿。属肝郁不舒,情志不畅者。

  【偏方组成】淫羊藿、菟丝子各30克,柴胡、当归、白芍、云苓、郁金、九节菖蒲各10克,薄荷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用10日为1疗程。

  干地龙山萸肉治阳痿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主治阳痿,证属腰膝酸软,耳鸣头晕,口干舌红等肾阴虚者。

  【偏方组成】干地龙、淮山药、山萸肉、菟丝子、天门冬、枸杞子、龟板胶(烊化)各10克,熟地、生牡蛎(先煎)各12克,丹皮6克舀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蜈蚣当归治阳痿

  【功能主治】主治阳痿。

  【偏方组成】蜈蚣18克,当归、白芍、甘草各60克。

  【用法用量】先将当归、白芍、甘草晒干研细,过90~120目筛。然后将蜈蚣研细,再将两种药粉混合均匀,分为40包(也可制成水丸)。本方蜈蚣不得去头足或烘烤,以免减效。每次半包至1包,早晚各1次。空腹用白酒或黄酒送服。15天为1疗程。

  【宜忌】忌食生冷、恼怒。

  萸肉熟地治阳痿

  【功能主治】主治阳痿。

  【偏方组成】萸肉40克,熟地40克,杞果40克,石燕40克,白术40克,巴戟天30克,列当25克,五味子25克,茯神25克,山药25克,鹿茸10克,炙海马10克、,炙蛤蚧1对,炙蜂房25克,炙蜗牛50个,阳起石50克,仙灵脾30克,全虫25克,蛇床子25克,地龙25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后分成60包,或炼蜜为丸。每服1包或1丸,日服2次,饭前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

  【宜忌】忌生、忌冷、忌烟酒。

  吴茱萸治阳痿

  【功能主治】主治阳痿。

  【偏方组成】吴茱萸、白胡椒各等份。

  【用法用量】研末。取混合物适量,用唾液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敷于肚脐,次晨取去。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阳痿的药酒

  1、板栗酒

  配方:板栗500克,白酒1500毫升。

  功效:滋补心脾,补肾助阳。适用于男子阳痿,滑精等症。

  做法:洗净板栗,逐个切口,放入白酒中浸泡,7天后饮用,每次性交前适量饮用。

  2、锁阳酒

  配方:锁阳30克,白酒500毫升。

  功效:益精壮阳,养血强筋。适用于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遗精滑泄。精血不足等症。

  做法:将锁阳浸泡在白酒中,7天后弃药渣,装瓶饮用。每天2次,每次15-20毫升。

  3、菟丝子酒

  配方:菟丝子30克,五味子30克,白酒500毫升(或米酒)克,白酒500毫升(或米酒)。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的目昏,耳鸣,阳痿,遗精,腰膝酸软等症。

  做法:将菟丝子、五味子装布袋,置净器中,用白酒浸泡,7天后弃药渣饮用。每天2—3次,每次20-30毫升。

  4、韭菜子酒

  配方:韭菜子100克。米酒500毫升(或高梁酒)。

  功效:助阳固精。适用于阳痿,遗精,早泄,腰膝冷痛等症。

  做法:韭菜子研碎、浸于米酒中,7天后可饮用,每天3次,每次10毫升饭后服。

  5、蛤蚧酒

  配方:蛤蚧l对,黄酒500毫升。

  功效:补肾壮阳,平咳止喘。做法:将蛤蚧去头、足、鳞,浸于黄酒中,20日后可服用。

  6、石燕酒

  配方:石燕2—5只,高粱酒1000毫升,盐、姜、葱、醋各适量。

  功效:添精补髓,壮阳益气。

  做法:石燕去毛和内脏,加四味佐料炒熟,用酒浸泡3天。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儿科偏方

  中医治疗鹅口疮的偏方一

  方1

  〔组成〕鲜山榕叶适量,人乳适量。

  〔用法〕水煎,加人乳,洗口。或用鲜山榕叶适量捣烂绞汁涂。

  方2

  〔组成〕白背叶适量。

  〔用法〕水蒸,抹患处。

  方3

  〔组成〕鲜山矾叶适量。

  〔用法〕捣烂含漱。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4

  〔组成〕白马骨叶1握。

  〔用法〕稍捣,浸米泔,取汁洗口内。

  方5

  〔组成〕半春莲根9~15g。

  〔用法〕水煎服。

  方6

  〔组成〕胜红蓟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崩漏、疗疮红肿。

  方7

  〔组成〕鲜雀榕叶适量。

  〔用法〕加水煎汤,加入乳适量,洗口,1日1~2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儿鹅口疮。

  中医治疗鹅口疮的偏方二

  1、黄柏20克,以食醋浸泡1周,以醋液涂患处,、每日数次,连用4~5日即可。

  2、板蓝根10克,水煎后以药液反复涂擦口腔,每日5-6次。

  3、生香附、生半夏各等量,研末,以鸡蛋清做成小饼,贴敷足心。

  4、五倍子12克,冰片3克,研末,用以吹入口中,每日2次。

  5、金银花、菊花各15克,甘草、防风各6克,水煎用药液涂擦患处。

查看详情

肿瘤偏方

  中医治疗胃癌的偏方一

  方剂1

  茯苓、郁金、寸冬各20克,生水蛭、砂仁、荷叶各15克,丹参、瓜蒌各25克,半枝莲50克,干蟾蜍3只。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2

  黄芪、赤芍、蚤休各15克,茯苓、山楂、党参、白芍各12克,白术、神曲、炒枳壳各9克,生苡仁、藤梨根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3

  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槟榔、苏木、五灵脂各10克,雄黄、硇砂各6克,煅瓦楞12克,半枝莲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4

  五灵脂、丹皮、元胡索、香附、山慈姑、红花、桃仁、川芎、赤芍、枳壳各10克,当归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5

  夏枯草、海藻、焦麦芽、焦山楂、生枳实、川楝子各12克,生牡蛎、煅瓦楞各30克,海带、生鸡内金、广木香、桃仁各9克,焦建曲18克,元明粉(冲)、陈皮各6克,生军(后下)、延胡索、丹参、失笑散(包煎)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6

  潞党参、生黄芪、七叶一枝花各15克,生白术10克,生苡仁、仙鹤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石见穿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7

  红花、香附、木香、砂仁、苏木、陈皮、半夏、枳实、木通、厚朴、元胡各15克,水蛭、三棱、莪术、瓦楞子各18克,大黄9克制。

  用法:研成细末,压制成片,每片0.3克。每日服3次,每克3克(10片),可连服3-6个月。

  方剂8

  蒲公英、败酱草、焦建曲各15克,党参、白术、草寇仁、川楝子、白及各9克,海螵蛸3克制。

  用法:水煎服。

  方剂9

  党参、枸杞子、女贞子各15克,白术、菟丝子、补骨脂各9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0

  党参、黄芪各15-20克,白术、生半夏各15克,生苡仁、菝葜各30克,陈皮6克,狼毒、甘草各3克制。

  用法:水煎服。

  方剂11

  茯苓、郁金、寸冬各20克,生水蛭、砂仁、荷叶各15克,丹参、瓜蒌各25克,半枝莲50克,干蟾蜍3只。

  制用法:水煎服。

  中医治疗胃癌的偏方二

  1、三七、蚤休、黄药子、冰片、川乌、元胡、芦根各100克,麝香30克,大蒜汁适量。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服1丸,日2次。本方为盂照华治疗胃癌验方,功能破祛散结,解毒化积。

  2、半夏、白术各30克,血竭、木香各9克,瓦楞子30克,雄黄6克。共研细末,分成刃份,每服1份,日3次。本方见《福建中医药》1989.3期,功能活血化瘀,化痰散结,适用于胃癌。

  3、蚤休、黄药子各60克,夏枯草、白鲜皮、山豆根、败酱草各1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服5丸,日3次。本方为河南林县治疗胃癌方,功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瘀。

  4、花生米、鲜藕根各50克,鲜牛奶200毫升,蜂蜜30毫升。捣烂共煮,每晚50毫升。本方为北京东直门医院方,功能益气养阴清热解毒,适用于胃癌。

  5、杭白芍30克,莪术15克,五灵脂、干蟾皮各10克,半枝莲20克,荜茇10克,青陈皮各12克,枳壳、元胡、香附、厚朴、菖蒲、肉豆蔻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为北京东直门医院治疗胃痛验方,功能疏肝和肾,祛瘀散结,尤适用于胃癌肝胃不和型。

  6、人参(另煎)10克,猪茯苓各30克,焦白术10克,生炙黄芪各30克,补骨脂15克,吴菜萸10克,[厶萸肉15克,肉豆蔻12克,半枝莲20克,椿根皮30克,赤芍、白芍各、禹余粮各10克,仙鹤草、女贞子各20克。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为北京东直门医院方,功能温补脾肾,解毒化瘀,尤适用于胃癌脾肾虚寒型。

查看详情

美容偏方

  中医治疗白发的偏方

  1、女贞子520克,早莲草、桑椹子各300克。先将女贞子阴干,再用酒浸1日,蒸透晒干,早莲草、桑椹子阴干,将上三味药碾成细末,炼蜜成丸,每丸重10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淡盐开水送股。

  2、生柏叶(切碎)1000克,猪膏500克。捣柏叶为末,以猪膏和为20丸,用布裹1丸内泔汁中,化破沐之。日1次,1月后渐黑光润。

  3、桑白皮90克。将桑白皮锉细,煮5--6沸后,去渣,频抹鬓发,自不坠落。本方可为头发保健之剂,易得易用,老少皆宜。

  4、天门冬、熟地各250克。将药共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饭前以酒下30丸。本方常服对须发早白有效,但忌生葱、萝卜、大蒜等。

  5、熟干地黄2000克,杏仁50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诃黎勒皮250克。将药捣研为末,人杏仁令匀,炼蜜和调,用杵捣200-300下,做成梧桐子大丸药。每眼用温水送下刃粒,饭前服,渐加至40粒为度,忌生葱、萝卜、大蒜。

  6、莲子草500克,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麦夫炒秘黄),熟干地各1000克。将药混合,捣一万杵,色当如漆,即圆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温酒下30丸,晚再服1次。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白发的食疗偏方

  1、将黑豆淘洗干净并经反复蒸、晒后,贮于瓷瓶内,每日食2次,每次食6克,嚼后淡盐水送下。同时,每天再吃鸡蛋1个,大核桃仁2个,坚持服用,必有疗效。

  2、将鲜桑椹1000克(或干品500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然后加水再煮,共取煎液2次。合并煎液后,再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为粘稠时,加蜂蜜300克煮沸停火,待冷后装瓶备用。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化饮用,每日2次。

  3、取大核桃12个,剥去外壳及肉上衣膜,将核桃肉炒香切碎备用,另取枸杞子、何首乌各60克,小豆或黑大豆240克。

  先将枸杞子与何首乌加适量水同煎,至汁浓后滤去渣,然后将炒香切碎的核桃肉和黑豆一起投入汁中,再同煎至核桃肉稀烂、汁液全部被黑豆吸收为度。最后取出晾干或低温烘干即可服用。每日服2次,每次6~9克,早晚空腹或饥饿时随时服用。

查看详情

  中医按摩治疗白发

  1、太冲穴

  位于脚部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间,向上约1指宽度的凹陷处。此穴具有调理肝气的作用。

  2、合谷穴

  位于手背虎口部位,第二掌骨中点,向食指骨侧按压酸胀处。此穴常与太冲穴合并使用,可舒压、镇静神经。

  3、百会穴

  位于头顶的正中央偏后处,是所有阳经的交会之处,经常按摩可促进气血循环,维持头发所需营养的供给正常,也能减轻头胀、贫血、疲劳等症状。

  4、风池穴

  位于头部后方枕骨下方,靠近发际线上方的凹陷处,左右各一。常按此穴可疏通经络,促进行血,平衡阴阳气血。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养生偏方

  中医治疗失眠的偏方

  1、柴胡、木香各9克,白芍、丹参各12克,檀香、五味子各6克,玉竹、熟枣仁各20克,夜交藤、生龙骨、牡蛎各30克。心烦口苦加栀子、黄芩各8克。

  2、生地黄12克,百合30克,枣仁20克,炙远志10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20克,龙齿10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心阴亏虚、神魂失养之失眠。

  3、竹茹10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黄连6克,牡丹皮10克,栀子10克,珍珠母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虚热内扰之失眠。

  4、当归12克,柴胡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黄连5克,法半夏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服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之顽固性失眠。

  5、太子参10克,炙远志10克,炙黄芪20克,当归12克,炒白术10克,茯神15克,枣仁30克,龙眼肉12克,夜交藤30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一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主治心脾亏损、心血失养之失眠。

  6、甘草15克,大枣8个,小麦30克,百合30克,竹茹10克,生地黄10克,麦冬12克,桑椹20克,黑芝麻2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主治阴虚血少、神失血养之失眠。

查看详情

  不同类型的失眠有不同的偏方

  1、整晚睡不着型

  这类人属于心肝火旺型。多由恼怒烦闷而生,以更年期女性多见。表现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治疗原则主要以清热泻火为主。

  针对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黑眼圈的女性,可以服食酸枣仁粥。做法为:将酸枣仁50克捣碎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汁煮成粥,每晚睡前食用,可养心、安神、敛汗,也可以用玫瑰泡水喝。

  2、入睡困难型

  这类人属于肝郁气滞型,有时胸胁会有胀痛感。在治疗上主要以疏肝解郁为主,多吃小米、龙眼肉等食物。

  此外,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另外,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

  3、睡不踏实型

  这类人属于营气不足型。睡觉时整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

  在治疗上,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等。也可试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随时都能喝。

  4、时睡时醒

  这类人属于脾胃失和型。夜间睡不安稳,同时感到口腻、口淡,有厌食、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治疗原则主要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生活中,可以常吃小米莲子百合粥,做法是,将小米、莲子、百合用适量的水熬成粥食用,熬出来的粥口感清淡、香甜,又能养心安神,是睡眠不好的调养佳品。

  5、迷迷糊糊型

  这类人属于营血蕴热型,可以按摩内关(三个手指压住手腕,最里面的中心点)、神门(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后溪(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等穴位。

  平时多吃藕、槐花、绿豆、薏苡仁、冰糖柚等,用生地黄和冰糖泡水代茶饮也有很好的效果。

  6、睡得不沉型

  这类人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

  这样的病人要从肾调起,黑色的食物可以补肾,黑米、黑花生、黑豆、黑芝麻、枸杞、山药、首乌等,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补肾,肾俞、命门、太溪、神阙、关元,只要坚持都会有很好的效果。

查看详情

  按摩可以治疗失眠

  内关穴

  位于掌心面,手腕横纹上2寸(同身寸,即每个人自身大拇指的宽度为1寸,下同),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穴

  位于掌心面的手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乃心经原气留止的部位,位于掌侧腕横纹的尺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处。此穴乃心气出入之门户,能养心安神,为治疗失眠的主要穴位。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胫骨,它就在胫骨的后方。此穴乃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故能通调肝脾肾之经气,达到健脾、益肾、养肝的作用,精血得以统摄于脾,受藏于肝,内养于肾,心气下交,则神志安宁。

查看详情

  针灸可以治疗失眠

  皮肤针

  取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耳穴压丸

  取穴:心、缘中、神门。

  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

  操作: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刺血

  取穴:阿是穴。

  备用穴:内中魁。

  操作: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一疗程。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皮肤科偏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偏方

  1、如果皮肤中出现了湿疹,那么可以将绿豆放入锅中翻炒,最后研磨成为粉末。将粉末和白醋进行调和,然后涂抹在患处。每天进行两次,一直连续涂抹上一个星期就可以从根本上痊愈。在治病期间,最好不要服用花椒还有胡椒,避免影响药效。

  2、将红枣和扁豆按照1比3的比例准备好,然后将这两种食物放入锅中熬煮成粥,服用之前加入少量的冰糖。平时可以作为一种点心来服用,不仅能够治疗湿疹,同时还具有保健身体的效果。

  3、将一个樟脑丸放入碗中,然后倒入半斤的陈醋进行浸泡,做好密封工作,三天后可以取出。将醋涂抹在患有湿疹的部位,一天涂抹三次,直到痊愈为止,效果很好。

  4、将水蛇去皮以及内脏,然后洗干净切块,然后放入开水中煮熟,去掉骨头;蟾蜍去爪子、头部以及内脏,然后洗干净切小块备用;将蛇、蟾蜍以及粳米一起放入锅中煮熟,熬粥,加入调味品就可以了。建议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效果非常的不错。

  5、将薏苡仁还有粳米一起熬粥,然后加入少量的冰糖,日常作为一种点心来服用。

  6、将干燥好的竹节菜放入水中煎煮,然后去除渣滓;在药液中加入洗干净的粳米,然后熬粥。建议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并且要温热之后再服用。这种偏方具有很好的利湿以及除风的作用,适合患有湿疹或者是阴部瘙痒的患者服用。

  7、将乌梢蛇宰杀干净之后切片煮汤,随后在锅中加入准备好的猪脂还有食盐以及生姜,然后趁热服用。治疗湿疹的偏方有哪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种偏方具有祛湿、解毒以及除风的效果,适合湿疹患者以及风湿痹痛患者。

  8、将五倍子放入锅中翻炒,颜色变黄之后取出来放凉,最后研磨成为粉末。将五倍子粉末涂抹在患有湿疹的部位,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9、将生黄柏、大枣碳等量准备好。然后将两种东西一起研磨成为粉末,加入适量的香油进行调和,然后涂抹在患处。如果说涂抹的时候身体出现液体比较多,那么也可以撒上一些干粉,每天进行两三次,效果非常的不错。

  10、将黄柏、冰片、陈皮炭还有丹皮炭以及蛋黄准备好,将除了蛋黄其他的药品研磨成为粉末,然后用蛋黄油调和成为糊状,涂抹在湿疹部位就可以了,建议每天进行三次。

  11、将新鲜的地丁捣碎成为糊状,然后涂抹在患处。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干燥的地丁小火翻炒成为黄色的,然后研磨成为粉末,涂撒在患处,三天换药一次就可以,也能够很快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12、将大黄研磨成为粉末,然后清油进行调和。这种偏方虽然能够治疗湿疹,不过最适合在湿疹已经出现水泡的时候。

  13、鱼腥草也是一种能够有效治疗湿疹的中药材,在身体患有湿疹的时候就可以合理的利用鱼腥草来令身体恢复健康。将鱼腥草放入开水中,然后继续煎煮五分钟。冷却之后用纱布涂抹在湿疹部位,每天进行两次就可以。另外,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那么可以连续纪念性十天左右。一般在经过治疗之后,患有湿疹的部位将会出现局部干燥的情况,渗出的液体也会减轻或者是消失,瘙痒的感觉也会慢慢的消失。

  14、将苦参研磨成为粉末,然后外表皮颜色是紫色的大蒜捣烂,和苦参一起搅拌均匀,涂抹在患有湿疹的部位,每天进行三次,能够很好的治疗慢性湿疹。

  15、将乌贼骨研磨成为粉末,然后涂抹在患处,几天之后就可以发现湿疹的情况得到很好的缓解。

  16、将蒲黄研磨成粉末,然后直接涂抹,并且用纱布包裹好,一天换一次。

  17、将紫草用香油炸焦,等到香油的颜色变成紫色就可以取出紫草了。坚持连续几天用这种紫草油涂抹患处,湿疹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18、将枯矾、炉甘石、冰片、苦参准备好,然后研磨成为粉末,外敷在湿疹部位上,一天换两次药,对于治疗阴囊湿疹效果超级好。

查看详情

  中医治疗湿疹的食疗偏方

  1、核桃仁方

  【原料】核桃仁适量。

  【主治】湿疹。

  【制法】核桃仁捣碎,炒至焦黑出油,研成糊状,冷却后外敷患处。

  【用法】每日换药1~2次。

  【主治】湿疹、皮炎。

  2、嫩苦瓜方

  【原料】嫩苦瓜适量。

  【制法】嫩苦瓜洗净,连皮、瓤一起捣烂,敷于患处。

  【用法】每日换药两次。

  3、卷心菜方

  【原料】卷心菜250克,牛奶150克,白糖30克。卷心菜洗净切碎,与牛奶一同煮汤,将熟时加入白糖,趁热服食。

  【用法】每日一次。

  【主治】湿疹、痱子。

  4、黄柏方

  【原料】黄柏适量。

  【制法】黄柏研成粉末,用青鱼胆汁拌和后,晒干研末,用干粉搽患处。

  【用法】每日一次。

  【主治】皮肤湿疹。

查看详情

  中医按摩能治疗湿疹

  1、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

  作用:对于一切湿疹、麻疹治疗都有效果的穴位。

  操作:医者一手支撑患者的手腕,以另一手与患者握手的方式,拇指用力指压手背。

  2、百会(位于头顶中央)

  作用:对脸部湿疹的治疗效果显着。

  操作:医者包住患者头部,用两手拇指指压,指压力度给人感觉似要垂直如同穿过身体1中央一般。与天柱、肩 等穴一起按摩。

  3、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医者以抓住患者肩膀的方式,用拇指稍加力量指压。但此部分若有湿疹或麻疹,对该穴位施灸效果更佳。

  4、阳池(在腕背部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凹陷处)

  作用:对手部所生成的湿疹、麻疹更有效,是改善手部湿疹的有效果穴位。

  操作:医者或患者握着手腕而以拇指用力刺激。

  5、大椎(位于颈根部中心的颈椎最下部)

  作用:按摩可缓解湿疹的症状。

  操作:医者一手支撑患者背部,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过敏性体质而皮肤敏感的人,在本穴位会有硬结,只要揉软即可。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