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百科/利水渗湿药
茯苓

  茯苓

  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心、肺、脾、肾经。

  入药部位:真菌的干燥菌核。

  形态特征: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的用法用量

  用法:10~15g。

  炮制: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茯苓的功效作用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作用:1、降低血糖

  茯苓能降低血糖,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茯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对心脏的作用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实验也表明,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

  3、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体在动物试验中呈现了强烈的抗肿瘤作用。茯苓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

  4、抗癌

  茯苓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5、补气健脾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脾虚泄泻。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茯苓能够使得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血细胞的耗竭。实验表明,茯苓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7、利尿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8、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9、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10、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着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指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妨碍了戊巴比妥的分解与排泄而致麻醉时间延长。

  11、治痰

  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茯苓的禁忌

  1、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

  2、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

  茯苓的配伍

  1、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盖甘以济咸,脾肾两得也。(《直指方》)

  2、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葳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3、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茯苓的附方

  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2.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3.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4.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5.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6.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7.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百一选方》)

  8.治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原病式》获苓汤)

  9.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10.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局方》威喜丸)

  11.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12.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证治要诀》)

  13.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德生堂经验方》)

  14.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纲目》茯苓酒)

  茯苓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2、《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3、《本草正》: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

查看详情

桂枝茯苓丸能排出宫颈囊肿吗

金鱼

  金鱼

  别名:朱砂鱼、锦鱼。

  性味:味苦、微咸。

  入药部位:肉或全体。

  形态特征:金鱼,为鲫鱼之变种。人工养殖后,体型变异甚大。体长一般有6-10cm。头腹俱大,而显粗短;尾分单尾与双尾。头部变化大,有平头、狮头、鹅头及绒球等多种,除平头外多生有草莓状瘤。眼凸出,眼球膨大,其形状有龙眼、朝天眼、水泡眼等。鳃有正常鳃和反鳃;鳞片除正常鳞外,尚有透明鳞和珍珠鳞,侧线鳞22-28。鳍大,背鳍有或无;臀鳍有单鳍和双鳍;尾鳍多分为3叶或4叶而披散。体的颜色变化大,有灰、黑、白、紫、蓝、橙红、古铜、杂斑、五花等色。

  金鱼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1-3条;或捣烂绞汁,或煅存性研末,每次1条。

  金鱼的功效作用

  功效:利尿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水臌,黄疸,水肿,小便不利,肺炎,咳嗽,百日咳。

  金鱼的附方

  1、治疯癫,石臌,水臌,黄疸:红色金鱼一个(取三尾者),甘蔗大者一枚。同捣烂,绞汁服,吐出痰涎愈。(《慈航活人书》)

  2、治百日咳,肋膜炎:金鱼5尾,烧存性,研末,均5次服。(《中国动物药》)

  3、治水肿,小便不利:金鱼3尾,赤小豆50g。煎煮极熟,食鱼、豆,饮汁。(《中国动物药》)

  4、解服卤毒:金鱼一二枚捣之,灌下,吐出涎水自苏。(《纲目拾遗》)

查看详情

蒲蒻

  蒲蒻

  别名:蒲黄根。

  性味:甘,凉。

  形态特征: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春季采挖。

  蒲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绞汁。

  蒲蒻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凉血,利水消肿。

  主治:治孕妇劳热,胎动下血,消渴,口疮,热痢,淋病,白带,水肿,瘰疬。

  蒲蒻的附方

  ①治母劳热,胎动下血,手足烦躁:蒲黄根,绞汁服一、二升。(《产乳集验方》)

  ②治热痢:蒲根(锉)二两,粟米(淘)二合。上二味,以水三盏,煎取一盏半,去滓,分温二服,空心,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蒲根汤)

  ③治遗精、白带:蒲黄根、蒴藋各一两,薴麻根,米仁根各五钱,白英、三白草各四钱。水煎服,经期忌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湿热白带:蒲蒻炖鸡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瘰疬:蒲包草,连根采来,洗去泥,切寸段,砂锅煎汤代茶饮。不论男女皆愈。但妇人服此愈后,终不受孕,须服北京真益母丸四、五两,可解之。(《纲目拾遗》)

  ⑥治瘰疬,甲状脓肿大、尿道炎:蒲包草根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查看详情

螺蛳

  螺蛳

  别名:蜗篱(《别录》),师螺(《本草拾遗》),蜗蠃(《纲目》)。

  性味:甘,寒。

  归经:膀胱经。

  入药部位:全体。

  形态特征:方形环棱螺,又名:方田螺。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口吻;口基部有触角1对,每1触角基部的外侧,各有隆起的眼1个。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宽阔。头和足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

  螺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20个或煎汤;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四季均可捕获。洗净用。

  螺蛳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利水,明目。

  主治: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疮,肿毒。

  螺蛳的禁忌

  1.《本草汇言》:胃中有冷饮,腹中有久泄不实,并有冷痕宿疯,或有久溃痈疮未敛,不宜食之。

  2. 姚可成《食物本草》:多食令人腹痛不消。

  螺蛳的附方

  1、治黄疸、酒疸:小螺蛳养去泥土,日日煮食饮汁。(《永类钤方》)

  2、治黄疸吐血,病后身面俱黄,吐血成盆,诸药不效:螺十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夜,五更取清服二、三次。(《小山怪证方》)

  3、治五淋、白浊:螺蛳一碗,连壳于锅内炒热,淬以好白酒三碗,煮至一碗,取螺以针挑肉食,仍以此酒下之,食之二、三次。(《扶寿精方》)

  4、治白游风肿:螺蛳肉入盐少许,捣泥贴之。(《摘元方》)

  5、治痘疹目翳:水煮螺蛳常食。(《济急仙方》)

  螺蛳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汇言》:螺狮,解酒热,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之药也。顾汝琳曰: 此物体性大寒,善解一切热瘴,因风因燥因火者;服用见效甚速。惟湛煮熟,挑出壳,以油酱椒韭调和食之,不杂药料剂中。

  2.《别录》:主明目。

  3.《本草抬遗》:汁主明目,一下水。

  4.《日用本草》:解热毒,治酒瘟,利功、水,消疮肿。

  5.《饮膳正要》:治肝气热,止渴。

  6.《纲目》‘醒酒解热,利大小便钳肖黄痘水肿。治反胃,痢疾,脱肛,痔漏。

  7.《玉楸药解》:演拿利水,泄湿除热。治水胀满,疗脚气,黄痘,淋沥,消渴,疥疾,康疡,眼病,脱肛,痔援,痢疾,一切疔肿。

查看详情

针砂

  针砂

  性味:味辛、酸、咸,性微寒。

  归经:入肝、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细屑。

  形态特征:本品为细粉状,黑色、灰黑色或钢灰色。不透明;具金属光泽。用手捻之具砂质感,不染手。体重,质坚。气微,味弱。以体重、质细、色黑者为佳。

  针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和药敷熨。

  炮制:针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簸去灰屑,砸碎,碾粉。

  醋针砂:现行,取净针砂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趁热倒入醋内浸淬,取出,晾干。每针砂100kg,用醋20kg。

  针砂的功效作用

  功效:镇心平肝,健脾消积,补血,利湿,消肿。

  主治:惊悸癫狂,血虚黄肿,泄泻下痢,尿少水肿,风湿痹痛,项下气瘿。

  针砂的禁忌

  脾胃无湿热积滞者忌用。

  针砂的配伍

  1、治食积与黄肿,又可借为制肝燥脾之用。针砂二两(醋炒红),陈皮、苍术、厚朴、三棱、蓬术、青皮各五两,香附一斤,甘草一两。上为末,醋糊丸,空心姜、盐汤下;午后饭食,可酒下。忌犬肉果菜。(《丹溪心法》大温中丸)

  2、治黄胖,针砂二两(炒醋汁),绿矾四两(姜汁煮),五倍子、神曲各半斤。上为末,大枣半斤,取肉为丸。此方神效,但愈后宜忌食荞麦、母猪肉、诸毒物,若犯之即死。(《直指方》绿矾丸)

  3、治五疸诸积,针砂(醋炒令红,醋淬七次,再炒,另研)、苍术、神曲、川芎、栀子各半斤,香附一斤。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姜、盐汤送下。(《医方类聚》小温中丸)

  4、治疲劳黄病,针砂四两(醋炒七次),干漆(烧存性)三钱,香附三钱,平胃散五钱。为末,蒸饼丸梧子大。任汤使下。(《纲目》引《摘玄方》)

  针砂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和没食子染须至黑。飞为粉,功用如铁粉。”

  2、许叔微:“化痰,抑肝气。”(引自《要药分剂》)

查看详情

老龙皮

  老龙皮

  别名:石龙皮、石龙衣、癞肚皮、蛇皮苔、石花。

  性味:微苦、淡,平。

  归经:脾;肾经。

  入药部位:地衣类牛皮叶科肺衣属植物网肺衣,以叶状体入药。

  形态特征:地衣体叶状,长约20cm,凹凸不平成网状,边缘分裂,裂片鹿角状。上表面黄褐色或褐色,下表面白色,凹陷内密生褐色茸毛。子囊盘皿状,赤褐色或黑色,生于表面裂片边缘和棱线上。气微、味淡。

  老龙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3~5钱,外用适量,研粉撒布或油调敷患处。

  炮制:四季可采,洗净晒干。

  老龙皮的功效作用

  功效:健脾利水,祛风止痒。

  主治:用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肾炎水肿,腹水,皮肤瘙痒;外用治烧烫伤,疮疡肿毒。

  老龙皮的附方

  ①治浮肿,腹内胀痛:老龙皮五钱,楤木根皮,天蓬草各三钱,太白米一钱,枇杷芋二钱,冬瓜皮四钱,水煎服。

  ②治少腹胀痛:老龙皮、红石耳各三钱,鱼腥草二钱,枇杷芋一钱,空心萝卜一个,水煎服。

  ③治烫火伤:老龙皮适量,研细粉,或烧灰研粉,香油或菜油调敷。

  ④治无名肿毒:老龙皮、雄黄、明矾各一钱,冰片五分,菜油调敷。

查看详情

青蛙

  青蛙

  别名:蛙、长股、哈鱼、田鸡、青鸡、坐鱼。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脾、膀胱经。

  入药部位:除去内脏的全体。

  青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1-3只;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或调敷。

  青蛙的功效作用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补虚。

  主治:用于水肿,膨胀,黄疸,虾蟆瘟,小儿热疮,痢疾,疳疾,劳热,产后体弱。

  青蛙的配伍

  1、治浮肿,咳嗽痰中带血:青蛙1个,砂仁、莱菔子各9g。置于青蛙腹中,缝好,外用黄泥包裹,烧存性,去泥研末。分作3次,黄酒冲服,每日1次。(《吉林中草药》)

  2、治噎膈反胃:青蛙7个,泥封,火烧存性,研末,1次服,连服3日。(《吉林中草药》)

  3、治骨结核:青蛙1个,红糖60g,白酒60g,百部9。煮熟后1次食之,每日1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治毒痢噤口:水蛙1个。并肠肚捣碎,瓦上烘热,入麝香五分,作饼贴脐上。气通即能进食。(《纲目》

  5、治浮肿:青蛙去内脏,煮熟,加白糖。每次1个,日服1次,连续服用。(《吉林中草药》)

  6、治心脏性或肾脏性水肿:青蛙2只,韭菜根3-5棵。将青蛙两只,不剖肚不洗水,与韭菜根、叶共煮水半碗服。也可将煮熟之青蛙蘸醋嚼食。

  青蛙的相关论述

  1、《别录》:“主小儿赤气肌疮,脐疮,止痛,气不足。”

  2、《日华子》:“治小儿热疮。金线蛙去痨劣,解热毒。”

  3、《本草衍义》:“解劳热。”

  4、《日用本草》:“治小儿赤毒热疮,脐肠腹痛,疳瘦肚大,虚劳烦热,胃气虚弱。”

  5、《纲目》:“利水消肿。烧灰,涂月蚀疮。”

  6、《本草求原》:“解酒毒。”

查看详情

生姜皮

  生姜皮

  别名:姜皮、生姜衣。

  性味:味辛,性凉。

  归经:归脾、肺经。

  入药部位:根茎外皮。

  形态特征:呈卷缩不整齐的碎片,灰黄色,有细皱纹,有的具波状环节痕迹,内表面可见黄色油点。质软。有特殊香气,味辣。

  生姜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6g。

  炮制:现行,取生姜,除去须根及杂质,洗净,刮取皮层,晒干,筛去灰屑。

  生姜皮的功效作用

  功效:行水消肿。

  主治:用于水肿初起,小便不利。

  生姜皮的配伍

  治头面浮肿,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注,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皮散)

  生姜皮的相关论述

  《医林纂要•药性》:“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

查看详情

楮树白皮

  楮树白皮

  别名谷木皮。

  性味甘,平,无毒

  入药部位:为桑科植物构树树皮的韧皮部。

  楮树白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酿酒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烧存性研末点眼。

  楮树白皮的功效作用

  功效:行水,止血。

  主治:治水肿气满、气短咳嗽,肠风血痢,妇人血崩。

  楮树白皮的配伍

  ①治男子女人新久肿,得暴恶风入腹;妇人新产上圊风入脏,腹中如马鞭者,嘘吸短气咳嗽:楮皮枝叶一大束,切,煮取汁,随多少酿酒,但服醉为佳,不过三、四日肿减,瘥后可常服之。(《千金方》)

  ②治肠风下血:秋后采楮皮阴干,为末,酒调三钱,空心服,入麝香少许。(《普济方》)

  ③治血痢血崩:楮树皮、荆芥等分。为末,冷醋调服一钱。(《世医得效方》)

  ④治眼中翳重者:楮白皮,暴干,合作小绳子,火烧作灰,待冷,随便以灰点翳上。(《外台秘要方》)

  ⑤治鱼骨哽咽:楮树嫩皮捣烂为丸,水下二、三十丸。(《卫生易简方》)

  楮树白皮的各家论述

  1.《吴普本草》:治喉闭痹。

  2.《别录》:逐水,利小便。

  3.《药性论》:治水肿气满。

  4.《纲目》:煮汁酿酒饮,治水肿入腹,短气咳嗽。为散服,治下血血崩。

  5.《本草汇言》:顺气利水,凉血止血。

  6.《草木便方》:洗瘾疹。

  7.《岭南采药录》:煎水洗痔疮。

查看详情

天胡荽

  天胡荽

  别名:金钱草[江西]、满天星[四川]、破铜钱、明镜草、铺地锦[广东、湖南]、盆上芫茜、星秀草。

  性味:甘、淡、微辛,凉。

  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根呈细圆柱形,外表淡黄或灰黄色。茎细长弯曲,黄绿色,节处残留细根或根痕。叶多皱缩或破碎,圆形或近肾形,掌状5~7浅裂或裂至叶片中部,淡绿色,具扭状叶柄。有香气。

  天胡荽的用法用量

  用法: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天胡荽的功用主治

  功效:祛风清热,化痰止咳。

  主治:用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石症,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伤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炎,扁桃体炎,目翳;外用治湿疹,带状疱疹,衄血。

  天胡荽的配伍

  ①治肝炎发黄:鲜地星宿五钱至八钱(干的三至五钱),茵陈蒿五钱。煎水吃,日服三次。(《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天胡荽一至二两,白糖一两,酒水各半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阳黄黄疸及小儿风热:天胡荽捣烂,加盐少许,开水冲服。(《广西中药志》)

  ④治小儿夏季热:鲜天胡荽适量,捣汁半小碗,每服三至五匙,每日服五、六次。(《江西草药》)

  ⑤治痢疾:满天星,蛇疙瘩,刺梨根,石榴皮。煎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红淋症:地星宿、萹蓄各四两。捣烂取汁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⑦治肾结石:天胡荽一至二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⑧治小便不通:鲜地星宿一两,捣烂挤水,加白糖一两服,或煎水兑白糖服。(《贵阳民间药草》)

  ⑨治小儿疳积:地星宿五钱至一两,蒸鸡肝或猪肝吃。(《贵阳民间药萆》)

  ⑩明目、去翳:翳草揉塞鼻中,左翳塞右孔,右翳塞左孔。(《医林纂要》)

  ⑾治风火眼痛:天胡荽、旱莲草各等分。捣烂敷。(《广西中药志》)

  ⑿治跌打瘀肿:天胡荽捣烂,酒炒热,敷撩患处。(《广西中药志》)

  ⒀治荨麻疹:天胡荽一至二两,捣汁以开水冲服。(《福建中草药》)

  ⒁治发癍及疔,热极,色紫黑者:天胡荽六至七钱,放碗内捣烂,不使水走散,再加洗米水煎沸冲入,去渣饮之,将渣敷发癍及发疔处,热从小便出。(《岭南采药录》)

  ⒂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天胡荽一握,捣烂绞汁一杯,加雄黄末一钱,涂患处,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⒃治喉炎:天胡荽-至二两,煎水或捣汁加食盐少许含漱。(《福建中草药》)

  ⒄治齿缝出血:鲜天胡荽一握,用冷开水洗净,捣烂浸醋,含在口中;五分钟吐出,日含三至四次。(《福建民间草药》)

  ⒅治头疮白秃:满天星,牛耳大黄,木槿皮。捣涂。(《四川中药志》)

  ⒆治耳烂:满天星鲜草揉汁涂。(《四川中药志》)

  ⒇治百日咳:天胡荽五钱,捣烂和蜜糖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查看详情

桃茎白皮

  桃茎白皮

  别名桃皮(《本草经集注》),桃树皮(孙思邀),桃白皮(《本草图经》)。

  性味:味苦辛,无毒。

  归经:肺;脾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去掉栓皮的树皮。

  桃茎白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含漱。

  桃茎白皮的功效作用

  主治:治水肿,痧气腹痛,肺热喘闷,痈疽,瘰疬,湿疮。

  桃茎白皮的配伍

  ①治水肿:桃皮三斤(削去黑,取黄皮),女曲一升,秫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三斗,煮桃皮令得一斗,以五升汁渍女曲,五升汁饙饭,酿如酒法,热,漉去滓。可服一合,日三,耐酒者增之,以体中有热为侯,小便多者即是病去。忌生、冷、酒、面、一切毒物。(《小品方》桃皮酒)

  ②治卒心痛:桃白皮煮汁,宜空腹服之。(《补缺肘后方》)

  ③治肺热闷不止,胸中喘急悸,客(寒)热往来欲死,不堪服药,泄胸中喘气:桃皮、芫花各一升。二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以故布手巾纳汁中,薄胸,温四肢,不盈数刻即歇。(《本草图经》)

  ④治卒患瘰疬子不痛:桃树皮贴上,灸二七壮。(孙思邈)

  ⑤治卒得恶疮:桃皮作屑纳疮中。(孙思邈)

  ⑥治眼肿:桃树青皮为末,醋和敷之。(《岭南采药录》)

  ⑦治牙痛颊肿:桃白皮、柳白皮、槐白皮等分。煎酒热漱,冷即吐之。(《圣惠方》)

  ⑧治喉痹:煮桃皮汁三升,服之。(《千金方》)

  ⑨治小儿湿癣:桃树青皮为末,醋调频敷之。(《子母秘录》)

  ⑩治小儿白秃:桃皮五两煎汁,入白面沐之,并服。(《圣惠方》)

  ⑾治乳腺炎初起:鲜桃树皮二两,加水煎至半碗,打入鸡蛋一个,一次服下。肿胀甚者应吸尽乳汁。对已化脓者无效。(《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查看详情

茯苓皮

  茯苓皮

  别名:苓皮。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肺、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菌核的干燥外皮。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面淡棕色并常带有白色或淡红色的皮下部分。质较松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

  炮制:加工“茯苓片”、“茯苓块”时,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

  茯苓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茯苓皮的禁忌

  阴虚者不宜用。

  茯苓皮的配伍

  水肿尿涩,茯苓皮、椒目等分,煎汤,日饮取效。(《普济方》)

  茯苓皮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

查看详情

树萝卜

  树萝卜

  别名:石萝卜《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归肾、肝经。

  入药部位:为杜鹃花科植物大花树萝卜Agapetes neriifolia(King et Prain) Airy-Shaw var. maxima Airy-Shaw的根

  树萝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切片晒干或鲜用。

  树萝卜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活血祛瘀。

  主治:用于水肿,跌打损伤。

  树萝卜的配伍

  1、治水肿:(树萝卜)30-60g。煮肉吃。

  2、治骨折,跌打损伤:用(树萝卜)药末调敷患部。(1-2方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查看详情

木馒头

  木馒头

  别名:木莲(《本草拾遗》),水馒头(《岭外代答》),鬼馒头(《纲目》),蔓头萝(《生草药性备要》),凉粉果、木铎,桔杷、文头果、文头榔、糖馒头(《中国树木分类学》),馒头郎(《广州植物志》),牛奶子、牛奶柚、金柚奶、假秤锤、程邦子、水子(《福建民间草药》),鬼球(《药材资料汇编》),木果蒲、胖朴(《浙江中药手册》),爬墙果、爬壁果(《四川中药志》),薜荔果、膀膀子(《湖南药物志》),凉粉子、烹泡子(《江西草药》)。

  性味:甘。平

  归经:肾、胃、大肠经

  木馒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

  木馒头的功效主治

  功效:通乳,利湿,活血,消肿。

  主治:治乳汁不下,遗精,淋浊,乳糜尿,久痢,痔血,肠风下血,痈肿,疔疮。

  木馒头的配伍

  ①治惊悸遗精:木馒头(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米饮调下。(《乾坤生意秘韫》)

  ②治阳萎遗精:薜荔果四钱,葎草四钱,煎服,连服半个月。(《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淋症:薜荔果心,加冷开水绞汁成冻状,白糖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乳糜尿:鲜薜荔果五个,切片,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乳汁不通:薜荔果两个,猪前蹄一只,煮食并次汁。(《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妇人胆虚不足,乳不至:通草二钱,穿山甲一钱,木馒头一枚。三味共末,入猪蹄汤内煮烂吃,再不至,加急性子五钱。(《慎斋遗书》)

  ⑦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博,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门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败樱(?)(烧)、木馒头(烧),乌头、甘草(炙)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局方》肠风黑散)

  ⑧治久年痔漏下血:干姜、百草霜各-两,木馒头二两,乌梅、败棕、柏叶、油发各半两。以上七味各烧灰存性,即入桂心三钱,白芷五钱(俱不见火)。同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世医得效方》黑丸子)

  ⑨治肠风下血不止,仍治大便急涩:枳壳(去瓤,麸炒)、本馒头(麸炒)各等分。为细末,空心食前,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杨氏家藏方》枳壳散)

  ⑩治痄腮:薜荔果实二枚,煮猪精肉食。(《湖南药物志》)

  ⑾治痈疽初起:薜荔果三钱,焙研细末,分二次吞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⑿治阴溃囊肿:木馒头子,小茴香等分。为末,每空心酒服二钱。(《濒湖集简方》)

  ⒀治夜盲:薛荔果,煎汁蒸猪肝食。(《湖南药物志》)

  木馒头的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破血。

  2.《本草图经》:能壮阳道。

  3.《纲目》:固精,消肿,散毒,止血,下乳。

  4.《生草药性备要》:通经行血。煲食下乳,消肿毒;洗疳、疔、痔,理跌打。

  5.《本经逢原》:治一切风癣恶疮,为利水活血通乳要药。

  6.《得配本草》:活血生用,止血煅用。

查看详情

椒目

  椒目

  别名:川椒目(《赤水玄珠》)。

  性味:苦辛,寒,有毒。

  归经:入脾、膀胱二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

  形态特征: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3~5毫米,表面黑色有光泽,有时表皮巳脱落,露出黑色网状纹理。种皮质坚硬,剥离后,可见乳白色的胚乳及子叶。气香,味辛辣。

  椒目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5~8分;或入丸、散。

  炮制: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炒出汗(油)用。

  椒目的功效主治

  主治:治水肿胀满,痰饮喘逆。

  椒目的禁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椒目的配伍

  ①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捣如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②治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

  ③治水泛于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卧:川椒目(沉水者,略炒)为末,每一钱,姜汤调下。(《赤水玄珠》椒目散)

  ④治暴宿食留饮不除,腹中为患:椒目二两,巴豆一两(去皮心,熬捣)。以枣膏丸如麻子。服二丸,下,痛止。(《补缺肘后方》)

  ⑤治肾气虚,耳中如风水鸣,或如打钟磬之声,卒暴聋:椒目、巴豆、菖蒲、松脂。以蜡溶为筒子,纳耳中,一日一易。(《药性论》)

  ⑥治久年眼生黑花不见者:椒目(炒)一两,苍术(炒)二两。上药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汤送下。(《续本事方》)

  ⑦治白带:椒目末服之。(《金匮钩玄》)

  椒目的各家论述

  ①《药性论》:“椒气下达,故椒目能治肾虚耳鸣。”

  ②朱震亨:“椒目下达,止行渗道,不行谷道,能下水燥湿。世人服椒者,无不被其奉,以其久久则火自水中起,谁能御之?”

  ③《本草述》:“椒目治喘,似于水气之喘更为得宜,他如相火上逆之喘,反为禁药,盖其补命门之阳,与椒谅无大异也。”

  ④《长沙药解》:“椒目,泄水消满,《金匮》己椒苈黄丸用之治肠间有水气腹满者,以其泄水而消胀也。”

查看详情

蚕豆

  蚕豆

  别名:佛豆(《益部方物略记》),胡豆(《纲目》),南豆(《蒙化府志》),马齿豆(《台湾植物名录》),竖豆、仙豆、寒豆、湾豆,罗泛豆(《中国药植志》),夏豆(《上海常用中草药》),大豆(延庆方言),兰花豆。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

  形态特征:种子扁矩圆形,长1.2-1.5cm,直径约1cm,厚7mm。种皮表面浅棕褐色,光滑,做有光泽,两面凹陷;种脐位于较大端,褐色或黑褐色。质坚硬,内有子叶2枚,肥厚,黄色。气微,味谈,嚼之有豆腥气。

  蚕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研末。

  外用:捣敷。

  炮制夏季豆荚成熟呈黑褐色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扬净后再晒干。

  蚕豆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利湿。

  主治:治膈食,水肿。

  蚕豆的禁忌

  《本经逢原》: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

查看详情

薏苡仁

  薏苡仁

  别名:薏米。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种仁。

  形态特征:本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薏苡仁的用法用量

  用法:9~30g。

  炮制:1、薏苡仁:除去杂质。

  2、麸炒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照麸炒法炒至微黄色。

  薏苡仁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主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薏苡仁的配伍

  1、《温病条辨》):苡仁、白豆蔻、杏仁、竹叶、通草、滑石、半夏、厚朴。治温病出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

  2、《和剂局方》: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合用,如参苓白术散能渗除脾湿,健脾止泻。

  3、《千金方》: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如苇茎汤可治疗肺痈胸痛,咳吐脓痰。

  薏苡仁的禁忌

  孕妇慎用。

  薏苡仁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生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

  2、《本草经疏》: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湿,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3、《本草新编》: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

查看详情

猪苓

  猪苓

  别名:豕苓、粉猪苓、野猪粪、地乌桃、猪茯苓、猪灵芝、猳猪矢、豕槖。

  味:甘、淡,平。

  归经:归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Fries的干燥菌核。

  形态特征:本品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

  猪苓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猪苓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渗湿。

  主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猪苓的禁忌

  无水湿者忌服。

  1.《医学启源》: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

  2.《医学入门》:有湿症而肾虚者忌。

  3.《得配本草》: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

  猪苓的配伍

  ①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猪苓汤)

  ②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五两,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录》)

  ③治痃疟不分新久:猪苓一两,茯苓五钱,柴胡四钱,半夏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三碗,煎一碗。未发前服,渣再煎,发后服。(《方脉家宝》)

  ④治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嗜卧不食:猪苓(去黑皮)半两,肉豆蔻(去壳,炮)二枚,黄柏(去粗皮,炙)一分。上三味捣罗为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熟水下。(《圣济总录》猪苓丸)

  ⑤治子淋:猪苓五两。捣筛,以白汤三合,和方寸匕为一服,渐至二匕,日三夜二,尽,不瘥,宜转下之,服甘遂散。(《小品方》)

  ⑥治年壮气盛,梦遗白浊:半夏一两,猪苓一两。上半夏锉如豆大,猪苓为末。先将半夏炒令黄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以一半猪苓末调匀和丸,如桐子大,更用余猪苓末拌丸,使干,入不油砂瓶中养之。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于申未间冷酒下。(《济生方》猪苓丸)

  ⑦治呕吐而病在膈上,思水者: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猪苓散)

  ⑧伤寒口渴。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猪苓汤”。

  ⑨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用猪苓五两,研为还想,每服一匙,熟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⑩妊娠肿渴(郐、腹皆肿,小便不利)。治方同上。

  猪苓的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猪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

  2.《用药心法》:猪苓,苦以泄滞,甘以助阳,淡以利窍,故能除湿利小便。

  3.《纲目》:猪苓淡渗,气升而又能降,故能开膳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4.《本草汇言》:猪苓,渗湿气,利水道,分解阴阳之的药也。此药味甘淡微苦,苦虽下降,而甘淡又能渗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善开腠理,分理表阳里阴之气而利小便,故前古主彦疟。甄氏方主伤寒温疫大热,能发汗逐邪,此分利表阳之气于外也。张氏方主腹满肿胀急痛,心中依,疟痢瘴泻,此分利里阴之气于内也。张仲景治太阳病脉浮、发热、消渴而小便不利者,用五苓散,以止其吐;冬时寒嗽,兼寒热如疟状者,名为痰风,用五苓散以定其嗽。此三法俱重在猪菩,开达腠理,分利阴阳之妙用也。

  5.《药品化义》:猪苓味淡,淡主于渗,人脾以通水道,用治水泻湿泻,通淋除湿,消水肿,疗黄疸,独此为最捷,故云与琥珀同功。但不能为主剂,助补药以实脾,领泄药以理脾,佐温药以暖脾,同凉药以清脾,凡脾虚甚者,恐泄元气,慎之。

  6.《本草述》:方书有云,湿在脾胃者,必用猪苓、泽泻以分理之也。按猪苓从阳畅阴,洁古所谓升而微降者是,阳也;泽泻从阴达阳,洁古所谓沉而降者是,阴也。二味乃合为分理阴阳。

  7.《长沙药解》:猪苓,渗利泄水,较大茯苓更捷。但水之为性,非土木条达,不能独行。猪苓散之利水,有白亢之燥湿土也;猪苓汤之利水,有阿胶清凤木也;五苓之利水,有白术之燥土,桂枝之达木也;八味之利水,有桂枝之达木,地黄之清风也;若徒求利于猪。茯、滑、泽之辈,恐难奏奇功耳。

  8.《本草求真》:猪苓,凡四苓、五苓等方,并皆用此,性虽有类泽泻,同人膀胱肾经,解热除湿,行窍利水,然水消则脾必燥,水尽则气必走;泽泻虽同利水,性亦类燥,然咸性居多,尚有润存,泽虽治火,性亦损气,然润能滋阴,尚有补在。故猪必合泽泻以同用,则润燥适均,而无偏陂之患矣。至于茯苓虽属渗剂,有湿自可以去,然在则入气而上行,此则入血而下降,且与泽泻利水消肿,洽疟止痢等药,审属暑邪湿热内闭,无不惜此以为宣导之需,古人已云清利小便,无若此缺,以故滋阴药中,止有泽泻,而不用及猪苓,正谓此耳。但此专司引水,津液易耗,久服多致损目。

  10.《本经》:主截疟,利水道。

  11.《药性论》: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

  12.《珍珠囊》:渗泄,止渴,又治淋肿。

  13.《医学启源》:大燥除湿。《主治秘要》云,去心悸。

  14.《医学入门》:治中暑消渴。

  15.《纲目》: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查看详情

泽泻

  泽泻

  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

  性味:味甘、淡,性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175px,直径2~150px。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泽泻的用法用量

  用法:6~10g。

  炮制:1、泽泻: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2、盐泽泻:取泽泻片,照盐水炙法炒干。

  泽泻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主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泽泻的配伍

  1、《金匮要略》:泽泻、白术。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者;亦治水泻小便短少者。

  2、《伤寒论》:与茯苓、猪苓、桂枝等配用,如五苓散可治疗水湿停蓄之小便不利,水肿。

  3、《丹溪心法》:与厚朴、苍术、陈皮等配伍,如胃苓汤可治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

  泽泻的禁忌

  肾虚滑精、无湿热者禁服。

  泽泻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其供尤长于行水。

  2、《本草汇言》:利水之主药。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癃闭结胀者,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3、《本草通玄》: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4、《药品化义》:除湿热,通淋浊,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查看详情

徐长卿

  徐长卿

  别名:寮刁竹、逍遥竹、遥竹逍。

  性味辛,温。

  归经: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萝蘑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niculatum(Bge.)Kitag.的干燥根和根茎。

  徐长卿的用法用量

  用法:3~12g,后下。

  炮制: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阴干。

  徐长卿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化湿,止痛,止痒。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伤痛,风疹、湿疹。

  徐长卿的禁忌

  体弱者慎服。

  徐长卿的配伍

  1、治恶庄心痛,闷绝欲死:鬼督邮一两(末),安息香一两(酒浸,细研,去滓,慢火煎成膏)。上药,以安息香煎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醋汤下十丸。(《太平圣惠方》)

  2、治牙痛:徐长卿根(干)五钱。洗净,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也可将其根制成粉剂。痛时服水剂90毫升,服时先用药液漱口1~2分钟再咽下;如服粉剂,每次五分至一钱,均每天二次。(《全晨选编·口腔疾病》)

  3、治痢疾,肠炎:痢止草一至二钱。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徐长卿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主注易亡走,啼哭,悲伤,恍惚。”

  2、《别录》:“益气。”

  3、《生草药性备要》:“浸酒,除风湿。”

  4、《简易草药》:“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5、《岭南采药录》:“治小儿腹胀,青筋出现。又治癫狗咬伤。”

  6、《中国药植志》:“治一切痧症和肚痛,胃气痛,食积,霍乱。”

查看详情

冬瓜皮

  冬瓜皮

  别名:白瓜皮、白东瓜皮。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脾、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 pida(Thunb.)Cogn.的干燥外层果皮。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的碎片,常向内卷曲,大小不一。外表面灰绿色或黄白色,被有白霜,有的较光滑不被白霜;内表面较粗糙,有的可见筋脉状维管束。体轻,质脆。气微,味淡。

  冬瓜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9~3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块或宽丝,干燥。

  冬瓜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消肿。

  主治: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冬瓜皮的禁忌

  《四川中药志》:因营养不良而致之虚肿慎用。

  冬瓜皮的配伍

  1、治肿胀:用半斤,同冬瓜皮半斤,紫苏根叶半斤,生姜皮三两。煎汤熏洗,暖卧取汗。洗三次,小便清长,自然胀退。(《摘玄方》)

  2、跌扑伤损:用干冬瓜皮一两,真牛皮胶一两,锉入锅内炒存性,研末。(《本草纲目》)

  冬瓜皮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冬瓜皮(折伤,烧研、酒服)治血滞腰酸痛。

  2、《本草再新》:走皮肤,去湿追风,补脾泻火。

查看详情

水红花子

  水红花子

  别名:水荭子、荭草、河蓼子。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 onrientale L.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圆形,直径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红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质花被残留。质硬。气微,味淡。

  水红花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15~30g。外用适量,熬膏敷患处。

  炮制:1、水经花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用时捣碎。

  2、炒水红花子:取水红花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爆裂,有香气逸出为度,取出放凉。

  水红花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血消瘕,消积止痛,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瘕瘕痞块,瘿瘤,食积不消,胃脘胀痔,水肿腹水。

  水红花子的禁忌

  凡血分无瘀滞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查看详情

玉米须

  玉米须

  别名:玉蜀黍须、蜀黍须、包谷须。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膀胱、肝、胆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

  形态特征:玉米须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厘米,直径0.5毫米,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质柔软,气无,味淡。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玉米须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30~60g。

  炮制:晒干用。

  玉米须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消肿,清肝利胆。

  主治: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

  玉米须的配伍

  1、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四川中药志》)

  2、治糖尿病:玉蜀黍须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3、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药志》)

  4、治脑漏: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浙江民间草药》)

  玉米须的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2、《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4、《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

查看详情

枳椇子

  枳椇子

  别名:木蜜(陆玑《诗疏》),树蜜、木饧(崔豹《古今注》),白石木子《荆楚岁时记》,蜜屈律《太平广记》,鸡距子、癞汉指头《苏沈良方》,枅栱《埤雅》,背洪子、兼穹《朱子大全》,拐枣《救荒本草》,天藤、还阳藤《滇南本草》,木珊瑚、鸡爪子、鸡橘子、结留子、曹公爪、棘枸《纲目》,白石枣《医林纂要·药性》,万寿果《药物出产辨》,鸡爪梨、甜半夜、龙爪《中国树木分类学》,碧久子《广州植物志》,金钩钩、酸枣《江苏植物药材志》,鸡爪果《南宁市药物志》,枳枣《中药志》,转钮子(江西《草药手册》),鸡脚爪、万字果、橘扭子、九扭《全国中草药手册》,金约子《浙江药用植物志》。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胃经。

  入药部位:为鼠李科枳椇属植物北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nb.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和毛果枳椇Hovenia trichocarpa Chun et Tsiang的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1、北枳椇,种子扁平圆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较平坦,直径3-5mm,厚1-1.5mm。表面红棕色、棕黑色或绿棕色,有光泽,于扩大镜下观察可见散在凹点,基部凹陷处有点状淡色种脐,顶端有微凹的合点,腹面有纵行隆起的种脊。种皮坚硬,胚乳白色,子叶淡黄色,肥厚,均富油质。气微,味微涩。

  2、积椇,种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径3.2-4.5mm。

  3、毛果枳椇,种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圆形,直径4-5.5mm,腹面中部有棱,背面有时具乳头状突起。广东、广西等地有以连肉质花序轴一并入药。均以饱满、有光泽为佳。

  枳椇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6-15g;或泡酒服。

  枳椇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酒毒,止渴除烦,止呕,利大小便。

  主治:醉酒,烦渴,呕吐,二便不利。

  枳椇子的药理作用

  1、中枢抑制作用。

  2、降压作用。

  3、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枳椇子的配伍

  1、治饮酒多,发积为酷热,熏蒸五脏,津液枯燥,血泣,小便并多,肌肉消烁,专嗜冷物寒浆,枳椇子二两,麝香一钱,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吞下。(《世医得效方》枳椇子丸)

  2、治醉酒,鲜拐枣30g,煎水冷服。或枳椇子12g(杵碎),葛花9g,煎水冷服。(《安徽中草药》)

  3、治热病烦渴,小便不利,枳椇子、知母各9g,金银花24g,灯心3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4、治伤暑烦渴,头晕,尿少,枳椇子、竹叶各30g。水煎服。(《华山药物志》)

  枳椇子的相关论述

  1、《食疗本草》:“昔有南人修舍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

  2、《本草拾遗》:“木蜜树生南方,人呼白石木,枝、叶俱甜。嫩叶可生啖,味如蜜。老枝细破,煎汁成蜜,倍甜,止渴解烦也。”

查看详情

白屈菜

  白屈菜

  别名:山黄连,断肠草。

  性味:味苦,凉。有毒。

  入药部位: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以全草入药。

  白屈菜的用法用量

  用法:1~3钱;外用适量,研粉调膏或捣烂敷患处。

  炮制:花盛期采收,割取地上部,晒干或鲜用。

  白屈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止咳。

  主治:用于胃炎,胃溃疡,腹痛,肠炎,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外用治水田皮炎,毒虫咬伤。

  白屈菜的配伍

  ①治水肿黄疸:白屈菜、蒲公英、商陆、臭草根,茵陈。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肠胃疼痛:白屈菜、丁香、乌贼骨、浙贝母、胆南星、冬瓜仁。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顽癣:鲜白屈菜用50%的酒精浸泡,擦患处。(《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疮肿:鲜白屈菜捣烂敷患处。(《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胃痛,泻痢腹痛,咳嗽:白屈菜五分至二钱,水煎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稻田皮炎,毒虫咬伤,疥癣:白屈菜捣烂外敷或制成浸膏涂患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白屈菜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百日咳

  取白屈菜全草制成100%糖浆,小儿6个月以内每次5~8毫升,6个月至1岁8~10毫升,1~3岁10~15毫升,3~6岁15~29毫升,6岁以上20~30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单纯型连服8天,混合型12天。治疗500例,治愈355例,好转116例,有效率为94.2%。以单纯型效果较好;混合型宜并用抗菌药物。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白屈菜全株1斤,生甘草1两,加水共煎3次,药液混合再浓缩使每100毫升约含生药4钱,每日3次,每次30毫升。治疗34例,近期控制7例,显效15例。亦可制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5克),每服4片,每日3次。疗效与煎剂相似。成熟之白屈菜效果似较好,反之则差,且易产生副作用。

  ③治疗青年扁平疣

  取新鲜全草榨汁,以棉球蘸汁擦患处,每日3次,每次5~15分钟,痊愈为止。治疗18例,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4例,5例结果不明。用药后半数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如疼痛、瘙痒等。

  ④用作镇痛解痉剂

  取白屈菜、地榆等量,制成千浸膏粉,日服3次,每次1~2克。对于胃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有缓解作用。

查看详情

泽漆

  泽漆

  别名:五朵云、猫眼草、五凤草。

  性味味辛、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小肠、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草本植物泽漆EuphorbiahelioscopiaL.的地上部份。

  泽漆的用法用量

  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外用适量。

  炮制:春夏采集全草,晒干入药。

  泽漆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杀虫。

  主治:主治水气肿满,痰饮喘咳疟疾,菌痢,瘰疬,结核性瘘管,骨髓炎。

  泽漆的禁忌

  《本草纲目》:小豆为之使。恶薯蓣。

  泽漆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去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十肿水气,取汁熬膏,酒服。

  2、《神农本草经》:皮肤热,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

  3、《别录》:利大小肠,明目轻身。

查看详情

蝼蛄

  蝼蛄

  别名:非洲蝼蛄、小蝼蛄、拉拉蛄、地拉蛄、土狗崽、地狗子、水狗、都猴。

  性味:味咸;性寒;小毒。

  归经:膀胱经;小肠经;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蝼蛄科动物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的全虫。

  形态特征:(1)非洲蝼蛄,虫体多断碎,完整者长2~3.3cm,宽4~10mm。头部呈茶棕色杂有黑棕色;复眼黑色有光泽;翅膜质多破碎,足多碎落,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刺3~4根。腹部近纺锤形,有节,皱缩,呈浅黄色。质软蝗碎有特异臭气。

  (2)华北蝼蛄,体型稍大,长3.9~4.5cm,体色稍浅,腹部圆筒形,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刺1根。

  蝼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5g;研末,1~2g。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炮制: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蝼蛄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通淋,消肿解毒。

  主治:治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瘰疬,痈肿恶疮。

  蝼蛄的禁忌

  体虚者慎服,孕妇禁服。

  蝼蛄的配伍

  ①治水病肿满喘促,不得眠卧:蝼蛄五枚,晒令干,研为末。食前,以暖水调下半钱至一钱,小便通利为效。(《圣惠方》)

  ②治面浮水肿:土狗一枚,轻粉一字。共为细末。每用少许,搐鼻中,其黄水尽从鼻中出。(《杨氏家藏方》分水散)

  ③治石淋,导水:蝼蛄七枚,盐二两。同于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温酒调一钱匕服。(《本草图经》)

  ④治小便不通:蝼蛄三枚(微妙),苦瓠子三十粒(微炒)。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⑤治颈项瘰疬:带壳蝼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于壳内烧过,与肉同研,用纸花贴之。(《救急方》)

  ⑥治小儿脐风汁出:甘草(炙,锉)、蝼蛄(炙焦)各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掺敷脐中。(《圣济总录》甘草散)

  ⑦治紧唇:自死蝼蛄,灰,敷之。(《千金方》)

  ⑧治齿牙疼痛:土狗一个,旧糟裹定,湿纸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本事方》)

  ⑨ 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有人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领先,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 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⑩大腹水肿。用蝼蛄炙热,每天吃十个。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共研为末。以蝼蛄七个,加捣烂的葱,在新瓦上焙干,去掉翅足,每个剪作左右两半。退左侧水肿时,即以虫的左侧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药末二钱,黎明时,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激发调服。三天后,照这种方法服虫的右侧七片。

  ⑾大小便不通。用蝼蛄、蜣螂各七个,男取虫头,女取虫身,瓦上焙焦,研为末。以樗皮煎汁送服。极效。

  ⑿胞衣不下。用归蝼蛄一个,水煎开二十次,灌入即下。

查看详情

荠菜

  荠菜

  别名:枕头草、粽子菜、三角草、荠荠菜、菱角菜、地菜、上巳菜。

  性味:味甘,平。

  归经: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经。

  入药部位: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Medic.,以全草入药。

  荠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眼。

  荠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主治:用于肾结核尿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肺结核咯血,高血压病,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结石,乳糜尿,肠炎。

  荠菜的药理作用

  ①对子宫的作用

  荠菜有类似麦角的作用。其浸膏试用于动物离体子宫或肠管,均呈显着收缩,全草的醇提取物有催产素样的子宫收缩作用。全草的有效成分,能使小鼠、大鼠离体子宫收缩。煎剂与流浸膏均能兴奋动物子宫,对大鼠离体子宫(未孕),兔在体子宫(已孕及未孕),猫在体子宫(未孕)都能加强其收缩。用相当生药0.08~0.8克/公斤静脉注射于子宫造瘘兔,可见子宫收缩加强,肌紧张度及频率略增;煎剂灌胃(相当生药5.263克/公斤)亦如此。兴奋子宫的有效成分,溶于水及含水醇,不溶或极难溶于纯醇、石油醚、无水乙醚或无水氯仿。荠菜提取物对未交配过的豚鼠子宫也有较强作用(鲜汁和干药差不多)。

  ②止血作用

  荠菜中含荠菜酸有止血作用。荠菜提取物(含草酸)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每次2~3毫升,隔2~4小时1次,每天最多用15毫升)于各种出血病人,有明显止血作用。对血友病患者,可增加血块抵抗力,用荠菜煎剂给小鼠灌胃,小量(相当生药0.02克/10克体重)能使半数以上小鼠出血时间缩短,较大量(相当生药0.06克/10克体重),使多数小鼠出血时间反延长;用流浸膏挥发液给小鼠腹腔注射,均有缩短出血时间的作用(用量大较显著)。兔静脉注射流浸膏挥发液可缩短凝血时间。但也有相反的报道。生长在炎热气候及撒马尔汗干燥土壤条件下的荠菜,制成10%浸液,大鼠皮下注射,使血凝时间显著延长,反而引起出血。10%荠菜提取物0.1毫升,对兔的凝血无影响。

  ③对心、血管的作用

  荠菜的醇提取物给犬、猫、兔、大鼠静脉注射,可产生一过性血压下降,此作用不被80微克/公斤阿托品所拮抗。全草的有效成分也能使鼠、猫、兔、犬有一过性血压下降,亦不能被阿托品拮抗,但能被PronethanoJ所抑制;心电图无变化,对在位犬心及离体豚鼠心脏的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它还能抑制由哇巴因引起的离体猫心的纤颤。兔静脉注射荠菜提取物可降压,但不能翻转肾上腺素的作用。荠菜煎剂或流浸膏挥发液,对麻醉犬有短暂降压作用,若先用阿托品可对抗血压的下降。静脉注射干燥荠菜浸液,可使犬血压迅速下降到原水平40~50%。也能使小鸡的血压下降。蛙下肢血管灌流荠菜醇提取物(20%-0.5毫升)无作用;干燥荠菜浸剂,高浓度(10%)使血管收缩,低浓度(2%以下)使血管扩张。醇提取物对犬的下肢血管为扩张作用。早先认为其降压作用与所含胆碱及乙酰胆碱有关,但在荠菜醇提取物中未见此二物,而发现一个不同于乙酰胆碱的季铵化合物。

  ④其他作用

  荠菜提取物能延长圜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麻醉犬静脉注射荠菜煎剂或流浸膏挥发液,均能兴奋呼吸;先用阿托品也不能影响此作用。亦有报道,干燥荠菜浸液却可使狗呼吸运动减至原水平20~50%,有时更甚。荠菜全草的有效成分能使气管与小肠平滑肌收缩。先用阿托品使豚鼠小肠发生轻度抑制,再用荠菜醇提取物可使肠管收缩,然后恢复原状。

  此外,荠菜醇提取物腹腔注射,能抑制大鼠下肢的右旋糖酐性、角义菜胶性浮肿及5-羟色胺引起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对Shay溃疡有90%抑制率,并能加速应激性溃疡的愈合。对小鼠有利尿作用。对人工发烧的兔,荠菜略有退热作用。

  荠菜的配伍

  ①治痢疾:㈠荠菜叶烧存性蜜汤调(服)。(《日用本草》)㈡荠莱二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阳症水肿:荠菜根一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涩浊:甜葶苈(纸隔炒)、荠菜根等分。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陈皮汤嚼下。(《三因方》葶苈大丸)

  ④治内伤吐血:荠菜一两,蜜枣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崩漏及月经过多:荠菜一两,龙芽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⑥治暴赤眼、疼痛碜涩:荠菜根,捣绞取汁,以点目中。(《圣惠方》)

  ⑦治眼生翳膜:荠菜不拘多少,洗净,焙干,碾为末,细研,每夜卧时,先净洗眼了,挑半米许,安两大眦头,涩痛莫疑。(《圣济总录》)

  ⑧治小儿麻疹火盛:鲜荠菜一至二两(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白茅根四至五两。水煎,可代茶长服。(《福建民间草药》)

查看详情

蚕豆壳

  蚕豆壳

  别名蚕豆皮、蚕豆衣。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肾;胃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皮。

  形态特征:种皮略呈扁肾形或不规则形的碎片,较完整者长约2cm,直径1.2-1.5mm,外表面紫棕色,微有光泽,略凹凸不平,或具皱纹,一端有槽形黑色种脐,长约10mm;内表面色较淡。质硬而脆。气微,味淡。以色紫棕者为佳。

  蚕豆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炮制:取蚕豆放水中浸透,剥下豆壳,晒干。

  蚕豆壳的功效主治

  主治:主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吐血,胎漏,下血,天泡疮,黄水疮,瘰疬。

  蚕豆壳的配伍

  ①治小便日久不通,难忍欲死:蚕豆壳三两,煎汤服之。如无鲜壳,取干壳代之。(《慈航活人书》)

  ②治吐血:蚕豆壳,四、五年陈者妙,煎汤饮之。(《秘方集验》)

  ③治大人小儿头面黄水疮,流到即生,蔓延无休者:蚕豆壳炒成炭,研细,加东丹少许和匀,以真菜油调涂,频以油润之。(《养生经验合集》)

  ④治胎漏:炒熟蚕豆壳磨末。每服三、四钱,加白沙糖少许调服。(《种福堂公选良方》)

  ⑤治疬串:油盐蚕豆壳一钟,麻油浸一周时,取起,将豆壳瓦上焙,研为末,麻油调搽患处。(《行箧检秘》)

查看详情

乌鱼蛋

  乌鱼蛋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入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乌贼科无针乌贼属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和乌贼属动物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等的缠卵腺。

  乌鱼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30g。

  炮制:春、夏季间采捞,洗净,加工干燥即成。

  乌鱼蛋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利水。

  主治:水肿。

  乌鱼蛋的配伍

  治食欲不振,肌肤水肿,病后体虚,乌鱼蛋15-30g,加水煮熟后食用,每日1次,连服10-30日。(《广西海洋药物》)

  乌鱼蛋的相关论述

  《药性考》:“开胃,利水。”

查看详情

水葱

  水葱

  别名:冲天草、翠管草、莞、莞蒲。

  性味:淡,平。

  归经膀胱经。

  入药部位:莎草科藨草属植物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 Gmel.[S. validus Vahl],以地上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干燥茎,扁圆柱形或扁平长条形,长60~100厘米,径4~9毫米,亦有更粗的。外表淡黄棕色,有光泽,具纵直纹理,隐约可见横环纹;节少,稍隆起。花序淡黄色。质轻而韧,不易折断,切断面类白色,小孔多似海绵状。气味微弱。以干燥、色青、无根、无泥为佳。

  水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炮制:秋季割取地上部分,切段晒干。

  水葱的功效主治

  功效:除湿利尿。

  主治: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查看详情

黄大豆

  黄大豆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大豆Gycin emax(L.)Merr.的种皮黄色的种子。

  形态特征:种子黄色,黄绿色。种皮薄,除去种皮,可见2片子叶。黄绿色,肥厚。质坚硬。气微,具豆腥味。

  黄大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90g;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黄大豆的功效主治

  功效:宽中导滞,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食积泻痢,腹胀食呆,疮痈肿毒,脾虚水肿,外伤出血。

  黄大豆的配伍

  1、治单纯性消化不良:黄豆500g,血藤5kg。将血藤煮取汁,浓缩前把磨好的豆浆倒进血藤汁中煮沸20min,过滤去渣,浓液焙干研粉备用。小儿每次0.5-1.0g,每日4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2、治痘后生疮:黄豆烧研末,香油调涂。(《纲目》)

  3、治诸痈疮:黄豆,浸胖捣涂。(《随息居饮食谱》)

  黄大豆的相关论述

  论黄大豆生熟性味不同,黄宫绣:“黄大豆,按书既言味甘,服多壅气,生痰动嗽。又曰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其理似属两歧。讵知书言甘壅而滞,是即炒熟而气不泄之意也;书言宽中下气利肠,是即生冷未炒之意也。凡物生则疏泄,熟则壅滞,大豆其味虽甘,其性虽温,然生则水气未泄,服之多有疏泄之害,故豆须分生熟,而治则有补泻之别耳。用补则须假以炒熟,然必少食则宜,若使多服不节,则必见有生痰壅气动嗽之弊也。”(《本草求真》)

查看详情

梨叶

  梨叶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入肺、脾、膀胱三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梨属植物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沙梨Pyrus pyrifolia (Burm.f.) Nakai 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 Maxim的叶。

  形态特征: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3-6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缘锯齿成刺芒状,叶柄长2.5-7cm。表面灰褐色,两面被绒毛或光滑无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涩。

  梨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鲜用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梨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舒肝和胃,利水解毒。

  主治:治食菌中毒,疝气,肝气郁滞,皮肤湿疹,腹痛,腹泻。

  梨叶的配伍

  1、治霍乱心痛,利,无汗:取梨叶、枝一大握,水一升,煎取一升服。(《梅师集验方》)

  2、疗蠼螋尿疮,黄水出:捣梨叶汁敷之,干即易。(《钱氏箧中方》)

  3、治病中水毒:梨叶一把,熟捣,以酒一杯,和绞服之,不过三。(《补缺肘后方》)

  4、治食梨过伤:梨叶煎汁解之。(《纲目》)

  梨叶的相关论述

  1、《唐本草》:主霍乱吐利不止,煮汁服之。

  2、《日用本草》:捣汁服,解中菌毒。

  3、《滇南本草》:敷疮。

  4、 姚可成《食物本草》:捣汁服,治小儿疝。

查看详情

大麦

  大麦

  性味甘;凉。

  归经: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颖果。

  大麦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

  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大麦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和胃,宽肠,利水。

  主治:主腹胀,食滞泄泻,水肿,小便不利。

  大麦的禁忌

  《本草经集注》:蜜为之使。

  大麦的配伍

  ①治卒小便淋涩痛:大麦三两,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合,相和。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②治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孙思邈)

  ③治蠼螋尿疮:大麦研末调敷,日三上。(《伤寒类要》)

  ④治汤火灼伤: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纲目》)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

查看详情

杏叶

  杏叶

  性味:辛;苦;微凉

  归经: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杏、野杏或山杏的叶。

  杏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外用:煎水洗。

  杏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利湿;明目。

  主治:主治水肿,皮肤瘙痒,目疾多泪,痈疮瘰疬。

  杏叶的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敷大恶疮。

  2.《本草蒙筌》:煎汤洗眼止泪。

查看详情

鸬鹚肉

  鸬鹚肉

  性味:味酸、咸,性寒。

  归经:归脾经。

  入药部位:为鸬鹚科动物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sinensis(Blumenbach)的肉。

  鸬鹚肉的用法用量

  用法:烧存性,研末,5~10g,开水或米饮调服。

  炮制四季均可捕捉,去内脏及羽毛,取肉鲜用。

  鸬鹚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散寒。

  主治:水肿腹大,体寒,腹水鼓胀。

  鸬鹚肉的配伍

  治大腹臌胀:鸬鹚肉烧存性,研成末,冲米汤水饮服,每日1次,每次3~9g。(《广西药用动物》)

  鸬鹚肉的禁忌

  孕妇慎服。

  鸬鹚肉的相关论述

  1、《纲目》:“杜甫诗: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或谓即此。又一种似鸬鹚,而蛇头长颈,冬月羽毛落尽,栖息溪岸,见人不能行,即没入水者,此即《尔雅》所谓鹚头、鱼䴔者,不入药用。鹚音拗。”

  2、《纲目拾遗》:“鸬鹚,形如鹅,而色黑面红,俗呼摸鱼公。水乡人家多养之以捕鱼。十月后饲以狗肉,则身暖不畏寒,虽破冰如水亦不死。”

查看详情

鲫鱼

  鲫鱼

  别名:鲫、鲋。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鲤形目鲤科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以全鱼(去鳞及内脏)入药。

  鲫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煅研入丸、散。

  外用:捣敷、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

  鲫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补,利水。

  主治:主治脾胃虚弱,胃痛呕吐,水肿,走马牙疳,牙痛等。

  鲫鱼的配伍

  ①治脾胃气冷,不能下食,虚弱无力:鲫鱼半斤。细切,起作鲙,沸豉汁热投之,着胡椒。干姜、莳萝、橘皮等末,空心食之。(《食医心镜》鹘突羹)

  ②治脾胃虚弱不欲食,食后不化:大活鲫鱼一条,紫蔻三粒,研末,放入鱼肚内,再加生姜、陈皮、胡椒等煮熟食用。(《吉林中草药》)

  ③治翻胃;大鲫鱼一个。去肠留胆,纳绿矾末,填满缝口,以炭火煅令黄干,为末。每服一钱,陈米饮调下,日三服。(《本事方》鲫鱼散)

  ④治膈气吐食:大鲫鱼去肠留鳞,以大蒜片填满,纸包十重,泥封,晒半干,炭火煨熟,取肉,和平胃散末一两,杵丸梧子大,密收。每服三十丸,米饮服。(《经验方》)

  ⑤治噤口痢:鲫鱼一枚。不去鳞、鳃,下作一窍,去肠肚,入白矾一栗子大,纸裹,煨令香熟,令病人取意用盐、醋食之。季毅方烧存性灰,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脏毒下血,久远不瘥者;五倍子不以多少,以鲫鱼一枚,约重四、五两者,去肠胃鳞鳃,以药置鱼腹中,入瓶,以火煅微欲烟尽,取出为细末,温酒调下。(《百一选方》)

  ⑦治卒病水肿:鲫鱼三尾,去肠留鳞,以商陆、赤小豆等分,填满扎定,水三升,煮糜去鱼,食豆饮汁,二日一作,小便利愈。(《肘后方》)

  ⑧治全身水肿:鲜鲫鱼一条,砂仁面二钱,甘草末一钱。将鱼去鳞及内脏,洗净,将药而纳入鱼腹中,用线缝好,清蒸熟烂,分三次当菜吃(忌盐、酱二十天)。(《吉林中草药》)

  ⑨治消渴饮水:鲫鱼一枚。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纸包煨熟食数枚。(《活人心统》)

  ⑩治小肠疝气:每顿用鲫鱼一个。同茴香煮食。(《生生编》)

  ⑾治妇人血崩:鲫鱼一个,长五寸者。去肠,入血竭、乳香在内,绵包,烧存性,研末。每服三钱,热酒调服。(《摘元方》)

  ⑿下乳汁:鲫鱼长七寸,猪脂半斤,漏芦八两,石钟乳八两。上四味,切猪脂,鱼不须洗治,清酒一斗二升合煮,鱼熟药成,绞去滓,适寒温分五服坎,其间相去须臾一饮,令药力相及。(《千金方》鲫鱼汤)

  ⒀治产后臂痛抽筋:活鲫鱼(半斤重)一条。将鱼切成二寸长小块,不去鳞肠,用香油炸焦。服后饮热黄酒四两,取微汗。(《吉林中草药》)

  ⒁治小儿齁喘:活鲫鱼七个。以器盛,令儿自便尿养之,待红,煨熟食。一女年十岁,用此永不发也。(《颜湖集简方》)

  ⒂治诸疮肿:鲫鱼一个,可重六两者。去肠,用柏叶碾细,入鱼腹内,用纸裹数重,次用黄泥固济,煅存性,侯冷,碾成细末,轻粉一分同匀。如疮干,用麻油调,疮湿干用。(《普济方》乌金散)

  ⑩治瘭疽着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者:鲫鱼长三寸者,乱发鸡子大,猪脂一升。上三味,煎为膏,敷之。(《千金方》)

  ⑩治恶核肿不散:鲜鲫鱼杵敷之。(孙思邈)

  @治淋巴结结核:鲫鱼一条,红砒二钱。先将鲫鱼肚杂除去,红砒研粉,撒入鱼肚内,用线缝合鱼肚,放火上烤至鱼呈焦炭样(此时红砒变为红褐色),打开鱼肚,用竹片(忌金属)将红砒取出研末,装瓶待用。用时取少许药面(如火柴头大),撒入破口内,如疼痛难忍时,取樟丹一钱,以煤油调和后涂患处,可止痛。(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⑩治小儿头不生发:鲫鱼烧灰,末,以酱汁和敷之。(《千金方》)

  ⑾治小儿天灶火丹:鲫鱼肉(锉)五合,赤小豆末五合。上二味和捣,少水和敷之。(《千金方》)

  ⑿治臁胫生疮:中鲫鱼三尾洗净;穿山甲二钱。以长皂荚一挺,劈开,两片夹住扎之,煨存性,研末。先以井水洗净脓水,用白竹叶刺孔贴之,候水出尽,以麻油、轻粉调药敷之,日一次。(《仁斋直指方》)

  ⒀治牙齿急疳,唇口赤疮出者:鲫鱼一枚(长三寸者,开肚,满填盐,烧鱼焦),石胆半两,雄黄一分。上都研如面,先以泔汤洗口及疮上,用散贴之,每日三、五上,夜后漱口后贴之。(《圣惠方》石胆散)

  ⒁治齿漏疳宣露,脓血出:大鲫鱼一枚,砒霜一分,干地黄末一两。上药,先割破鲫鱼腹,去肠,入砒霜及地黄末,以纸裹鱼,入火烧,烟绝,取出,去其纸灰,更入白矾灰、麝香少许,细研为散。每用半钱,掺湿纸片子上,贴患处。(《圣惠方》鲫鱼散)

  ⒂刮骨取牙:㈠鲫鱼一个,去肠,入砒在内,露于阴地,待有霜刮下,瓶收。以针搜开牙根,点少许,咳嗽自落。㈡用硇砂入鲫鱼肉(内),煨过。瓶收,待有霜刮取,如上法用。(《纲目》)

  鲫鱼的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鲫鱼入胃,治胃弱不下食;入大肠,治赤白久痢、肠痈。脾胃主肌肉,甘温能益脾生肌,故主诸疮久不瘥也。”“鲫鱼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②《医林纂要》:“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

  ③《本经逢原》:“鲫鱼,有反厚朴之戒,以厚朴泄胃气,鲫鱼益胃气。凡煅,俱不可去鳞,以鳞有止血之功也。”

查看详情

鲢鱼

  鲢鱼

  别名:白鱮(《埤雅》),白脚鲢(《医林纂要》)。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鲤科动物鲢鱼的肉。

  形态特征:本品体长约60cm,体侧扁,呈纺锤形,鳞细小,背部及头的上部灰绿色,体侧和腹面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面同色。其他各鳞色浅,并稍带黄色。尾深叉状。鳃耙愈合为一半月形海绵状过滤器。

  鲢鱼的用法用量

  用法:煮食,100-250g。

  鲢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温中益气;利水。

  主治:主久病体虚;水肿。

  鲢鱼的禁忌

  患痘疹、疟疾、痢疾、目疾及疮疡者慎服。

查看详情

泥鳅

  泥鳅

  别名鱼鳅。

  性味:甘,平。

  归经:入手太阴经。

  入药部位: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的活体及粘液。

  泥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烧存性入散剂。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泥鳅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中益气,利尿除湿。

  主治: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水肿,皮肤搔痒,痔疮下坠。

  泥鳅的配伍

  ①治消渴饮水无度:泥鳅鱼十头(阴干,去头尾,烧灰,碾细为末),干荷叶(碾细为末)。上二味等分。每服各二钱匕,新汲水调下,遇渴时服,日三,候不思水即止。(《圣济总录》沃焦散)

  ②治阳事不起:泥鳅煮食之。(《濒湖集简方》)

  ③治黄疸湿热小便不利:泥鳅炖豆腐食。

  ④治久疮不愈合:泥鳅醋炙为末,掺患处。

  ⑤治上下肢肌肉隆起处肿痛:泥鳅合食盐、冷饭拉捣敷患处。(③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⑥调中收痔:鳅鱼同米粉煮奠食。(吴球)

  ⑦治湿热皮肤起疹发痒:泥鳅、鱼鳅串、侧耳根、蒲公英。共炖汤服。(《四川中药志》)

  ⑧治疥癣发痒:泥鳅、侧耳根、鱼鳅串、老君须、一枝箭。共炖汤服。(《四川中药志》)

  泥鳅的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2.《医学入门》:补中,止泄。

  3.《纲目》: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4.《随息居饮食谱》:杀虫。

  5.《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查看详情

鲤鱼

  鲤鱼

  别名:大鲤鱼、鲤。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肾;胃;胆经。

  入药部位:鲤形目鲤科鲤鱼Cyprinus carpio L.,以全鱼入药。

  鲤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蒸汤或煮食,100-240g。

  外用:适量,烧灰,醋调敷。

  鲤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消肿,利小便,镇咳平喘,下乳安胎。

  主治:主治肾炎水肿,咳嗽气喘,乳汁不足等。

  鲤鱼的配伍

  ①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大鲤鱼一头,醇酒三升。煮之,令酒干尽,乃食之,勿用醋及盐、豉他物。(《补缺肘后方》)

  ②治水病身肿:鲤鱼一头,极大者。去头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升,和鱼肉煮,可取二升以上汁,生布绞去滓。顿服尽,如不能尽,分为二服。后服温令暖,服讫下利,利尽瘥。(《外台秘要方》)

  ③治水肿胀满:赤尾鲤鱼一斤。破开,不见水及盐,以生矾五钱,研末,入腹内。火纸包裹,外以黄土泥包,放灶内煨熟取出,去纸泥,为粥食,一日用尽。(《医方摘要》)

  ④治上气咳嗽,胸膈妨满气喘:鲤鱼一头。切作鲙,以姜醋食之,蒜虀亦得。(《食医心镜》)

  ⑤治黄疸:大鲤鱼一条(去内脏,不去鳞)。放火中煨熟,分次食用。(《吉林中草药》)

  ⑥治痈肿:鲤鱼烧作灰,醋和敷之。(《千金翼方》)

  鲤鱼的各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鲤鱼,《素问》曰,鱼热中。王叔和曰,热则生风。食之所以多发风热,诸家所解并不言。《日华子》云鲤鱼凉,今不取,直取《素问,为正。万一风家更使食鱼,则是贻祸无穷矣。”

  ②《纲目》:“鲤,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作鲙则性温,故能去痃结冷气之病。烧之则从火化,故能发散风寒,平肺通乳,解肠胃及肿毒之邪。”

查看详情

鲨鱼肉

  鲨鱼肉

  别名:鲛鱼肉。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归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皱唇鲨科星鲨属动物白斑星鲨Mustelus manazo Bleeker、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 (Pietschmann)及角鲨科角鲨属动物白斑角鲨Squlus acanthias Linnaeus等的肉。

  鲨鱼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

  鲨鱼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虚,健脾,利水,祛瘀消肿。

  主治:用于久病体虚,脾虚浮肿,创口久不愈合,痔疮。

  鲨鱼肉的禁忌

  忌和甘草同用。

  鲨鱼肉的配伍

  1、治久病体弱,脾虚浮肿:鲨鱼肉100g,白术30g,陈皮15g。久煎熟烂,食肉饮汁,每日服2次,连服1星期。(《中国动物药》)

  2、促进伤口愈合:鲜鲨肉加醋适量,炒食。手术后食用。

  3、治外痔:鲜鲨肉、绿豆,共煮1d,食用。(2、3方出自《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鲨鱼肉的相关论述

  《蜀本草》:“《图经》云:圆广尺余,尾长尺许,惟无足,背皮粗错。”

查看详情

  莼

  别名:马粟、水葵、马蹄草。

  性味:甘,寒,无毒。

  归经:入肝、脾二经。

  入药部位:为睡莲科植物莼菜的茎叶。

  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作羹。

  外用:捣敷。

  莼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水,消肿,解毒。

  主治:治热痢,黄疸,痈肿,疔疮。

  莼的禁忌

  ①陶弘景:“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噉。”

  ②《千金·食治》:“多食动痔病。”

  ③《本草拾遗》:“常食薄气,令关节急,嗜睡。”

  ④孟诜:“虽冷而补,热食之,亦壅气不下,甚损人胃及齿。不可多食,令人颜色恶。又不宜和醋食之,令人骨痿。久食损毛发。”

  ⑤《医林纂要》:“多食腹寒痛。”

  莼的配伍

  ①治一切痈疽:春夏用茎,冬月用子,就于根侧寻取,捣烂敷之。用菜亦可。(《保生余录》)

  ②治数种疔疮:马蹄草、大膏叶、臭紫草各等分,擂烂,以酒一碗浸之,去滓,温服。(《经验良方》)

  莼的各家论述

  ①《本草汇言》:“莼菜,凉胃疗疽,散热痹之药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积,止暑热成痢。但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

  ②《本经逢原》:“莼性味滑,常食发气,令关节急,患痔漏、脚气、积聚,皆不可食,为其寒滑伤津也。《千金方》治热泻呕逆漏气,泽泻汤、麦门冬汤并用之,取其清胃皖之热逆也。”

查看详情

瓠子

  瓠子

  别名:甘瓠(《诗经》),甜瓠(《千金·食治》),净街棰(《清异录》),龙蜜瓜、天瓜(《滇南本草)),长瓠(《纲目》),扁蒲(《群芳谱》)。

  性味:甘,寒。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瓠子的果实。

  瓠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2~4两;或烧存性研末。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瓠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清热,止渴,除烦。

  主治: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瓠子的配伍

  ①治小儿初生周身无皮:用瓠烧灰,调油搽之。

  ②治左瘫右痪:瓠子烧灰,酒下。

  ③治痰火腿脚疼痛:瓠子烤热包之。

  ④治诸疮脓血流溃,杨梅结毒,横痃鱼口:瓠子用荞面包好,以火烧焦,去面为末,服之。(选方出《滇南本草》)

  瓠子的禁忌

  《千金·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查看详情

沼生蔊菜

  沼生蔊菜

  性味:辛;苦;凉。

  归经:肝;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沼生蔊菜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表面黄绿色,基部带紫色,具数条棱线;断面髓部类白色。叶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基生叶羽状深裂,侧裂片3-7对,裂片宽披针形或条形,边缘具疏齿,表面黄绿色,有长柄;茎生叶稍小,基部耳状抱茎。短角果圆柱形或椭圆形,稍弯曲,长4-6mm,果爿肿胀,绿褐色。种子近卵圆形而扁,长0.8-lmm。褐色,具细网纹。气微,味辛。

  沼生蔊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7-8月采收全草,洗净,切段,晒干。

  沼生蔊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黄疸,淋病,水肿,关节炎,痈肿,汤火伤。

查看详情

鸭头

  鸭头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鸭科动物家鸭Anas domestica Linnaeus.的头部。

  鸭头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

  外用:适量,涂敷。

  炮制:四季均可宰杀,秋、冬季更适宜。宰鸭时取下头部,鲜用。

  鸭头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水肿尿涩,咽喉肿痛。

  鸭头的配伍

  1、治阳水暴肿,面赤,烦躁喘急,小便涩:甜葶苈(炒)二两(熬膏),汉防己末二两,以绿头鸭血同头合捣三千杵,丸梧子大。每木通汤下七十丸,日三服。一方加猪苓一两。(《纲目》引《外台》鸭头丸)

  2、治喉风肿:鸭嘴、胆矾为细末,醋煎一二沸,呷入口,吐即愈,如吐不止,呷米饭即止。(《普济方》)

  3、治酒皶鼻:鸭嘴、胆矾敷。(《脉因证治》)

  鸭头的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别录》云,头主水肿,通利小便。古方疗水,用鸭头丸也。”

  2、《滇南本草》:“头:能消顶上秃疮。脑:能敷一切疮毒。”

  3、姚可成《食物本草》:“脑:主冻疮,取涂之。”

  4、柴裔《食鉴本草》:“舌:治痔疮。”

查看详情

钓杆柴

  钓杆柴

  别名:钓鱼竿、黑楂子、杆杆梢。

  性味:味苦、酸、甘,性凉。

  归经:归肺、膀胱、脾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中华绣线梅Neillia sinensis Oliv.和毛叶绣线梅Neillia ribesioides Rehd.的根。

  钓杆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炮制夏、秋采挖,除去茎枝,洗净,切片晒干。

  钓杆柴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止血。

  主治:水肿,咳血。

  钓杆柴的相关论述

  《贵州草药》:“利水除湿,清热止血。治水肿,咳血。”

查看详情

牛抄藤

  牛抄藤

  别名长叶海金沙、海金沙、柳叶海金沙、驳筋藤、左壮藤、坐转藤、加吊藤、戒指藤、缠藤。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归经:归肾、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海金沙科植物曲轴海金沙Lygodium flexuosum (L.) Sw.[L. pinnatifidum Sw.;Ophioglossum flexuosum L.]的全草。

  牛抄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或制成软膏涂。

  炮制: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牛抄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止血。

  主治:用于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水肿,痢疾,疮痈肿毒,小儿口疮,火眼,癣疾,外伤出血。

  牛抄藤的配伍

  治慢性溃疡,各种无名肿毒:长叶海金沙藤(研粉)20g,凡士林80g,制成软膏外敷。(《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牛抄藤的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孢子植物》:“甘、微苦,寒。”

  2、《台湾药用植物志》:“外用治皮肤病,如轮癣等。全草煎服,治淋病,催乳。”

  3、《中国药用孢子植物》:“舒筋活络,清热利尿,止血消肿。治风湿麻木,痢疾,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跌打损伤。”

查看详情

猪殃殃

  猪殃殃

  别名:拉拉藤、锯锯藤、细叶茜草、锯子草、小锯子草、活血草、小禾镰草、锯耳草。

  性味:辛、苦,凉。

  入药部位: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 var. tenerum (Gren. et Godr.) Reichb.以全草入药。

  猪殃殃的用法用量

  用法: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绞汁涂患处。

  炮制: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猪殃殃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感冒,牙龈出血,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水肿,痛经,崩漏,白带,癌症,白血病;外用治乳腺炎初起,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查看详情

星宿菜

  星宿菜

  别名:假辣蓼、红根草。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归心、肾经。

  入药部位:为报春花科植物星宿菜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形态特征:草本。根状茎横走,茎直立,圆柱形,基部紫红色。叶互生,无柄,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冠白色。以干燥,粗壮,叶多,带花,洁净者为佳。

  星宿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者30-60g)。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星宿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散瘀,利水化湿,和中止痢。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关节风湿痛,妇女经闭,乳痈,瘰疬,目赤肿痛,水肿,黄疸,疟疾,小儿疳积,痢疾。

  星宿菜的配伍

  1、水肿:星宿菜、爵床、丁香蓼各15g,地胆草、葫芦茶各12g,水煎服。

  2、感冒、喉痛:干星宿菜15-30g,垂盆草、岗梅各20g,水煎服。

  3、白带、淋证:星宿菜鲜草30-60g,爵床30g,水煎服。

  4、风湿性腰膝酸痛:星宿菜鲜根60g,淡水鳗鱼1尾,炖服。

  5、疝气、睾丸炎:星宿菜干全草60g,炖鸡蛋服。

  6、跌打损伤:星宿菜鲜全草60g,捣烂加酒250毫升,炖服,渣敷伤处(1-6方出自《草药验方治百病》)

  星宿菜的相关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活血行瘀,利尿逐水。”

  2、《江西民间草药》:“治打伤肿痛,目赤肿痛,疟疾。”

  3、《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吐血、咳嗽。”

查看详情

汉中防己

  汉中防己

  别名:青木香(陕西)。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膀胱、肾、脾经。

  入药部位: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heterophyllaHemsl.的根。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而弯曲,长4~15cm,直径1.5~3cm。表面浅棕黄色,残留的栓皮灰褐色。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皮部较厚,木部可见放射状车辐纹,从中央向外作二歧或三歧分叉。气微弱,鲜品具有特异香气,味苦涩。

  汉中防己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春、秋季节采根,洗净,晒干。

  汉中防己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止痛,清热利水。

  主治:用于风湿关节疼痛,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肿。

  汉中防己的禁忌

  本品性味苦寒,不宜过量服用,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体弱阴虚患者慎服。含马兜铃酸,服用不当易引起肾功能衰竭。孕妇禁服。

查看详情

通天草

  通天草

  别名:荸荠梗(《饮片新参》),地栗梗、荸荠苗(《苏州本产药材》)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入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莎草科荸荠属植物荸荠H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 Vita Rumph.的地上部分。

  态特征:茎呈扁柱形,长60~90㎝,直径4~7㎜,顶端有穗状花序,茎上部淡黄色,不易拉断,下部淡绿色,易拉断。表面皱缩有纵纹,具光泽,节处稍膨大,质轻而松软,折断面中空或有白色膜状间隔,放大镜下观察呈蜂窝状。气微,味淡。

  通天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7~8月间,将茎割下,捆成把,晒干或鲜用。

  通天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降逆。

  主治:热淋,小便不利,水肿,疔疮,呃逆。

  通天草的配伍

  1、治尿道炎,荸荠茎叶30g,土茯苓15g,木通6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全身浮肿,小便不利,通天草(地上全草)30g(鲜品60~90g),鲜芦根3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呃逆,通天草15g,代赭石30g。煎服。(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

  通天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药性大全》:“叶采捣烂,蛇咬可敷。”

  2、《药性切要》:“梗,利小便。”

查看详情

小叶金老梅

  小叶金老梅

  别名:伯拉。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肾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小叶金老梅Dasiphora paruifolia (Fisch) Juz的叶、花。

  形态特征:花多皱缩成团;萼片及副萼片均5;花瓣5倒卵形,直径约0.5cm,顶端微凹,黄色;雄蕊多数。微清香,味甘。

  小叶金老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

  外用:捣敷。

  炮制:8-9月采,晒干或鲜用。

  小叶金老梅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消水。

  主治:用于寒湿脚气,痒疹,乳腺炎。

  小叶金老梅的配伍

  1、治痒疹:小叶金老梅、虎耳草、苦参,煎服。

  2、治乳腺炎:小叶金老梅鲜花叶,捣敷。(1-2方出自《中药大辞典》)

  小叶金老梅的相关论述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利尿消水。治寒湿脚气,痒疹,乳腺炎。”

查看详情

天目木兰

  天目木兰

  性味:苦,寒。

  入药部位:木兰科头目木兰Magnolia amoena Cheng,以花蕾入药。

  天目木兰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

  天目木兰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消肿,润肺止咳。

  主治:主治酒疽,重舌,痈毒,肺损咳嗽,痰中带血。

查看详情

西瓜翠衣

  西瓜翠衣

  性味:甘、淡,凉。

  归经:归心;胃;膀胱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葫芦科植物西瓜Citrullus lanatus (Thunb.)Matsum. et Nakai的干燥成熟外层果皮。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形的段状,有的向内卷曲或呈卷筒状,大小不一,厚约0.5mm。外表面暗绿色、黄绿色或棕黄色。内表面淡黄色至淡棕黄色,可见网状筋脉纹。体轻,质脆。气微,味淡。

  西瓜翠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焙干研末。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撒。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及灰屑,喷潮,略润,切长段,快洗,干燥,筛去灰屑。

  西瓜翠衣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暑,泻热除烦,利尿。

  主治:用于暑热烦渴,尿少色黄,水肿,口舌生疮。

  西瓜翠衣的禁忌

  中寒湿盛者忌用。

  西瓜翠衣的配伍

  ①治肾脏炎,水肿:西瓜皮(须用连髓之厚皮,晒干者入药为佳,若中药店习用之西瓜翠衣则无著效;干者一两三钱,白茅根鲜者二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②治闪挫腰疼,不能屈伸者:西瓜青为片,阴干为细末,以盐酒调,空心服。(《摄生众妙方》)

  ③治牙痛:经霜西瓜皮烧灰,敷患处牙缝内。(《本草汇言》)

查看详情

蒲种壳

  蒲种壳

  别名:地蒲壳、扁蒲壳。

  性味:味苦、淡,性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瓠子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hispida (Thunb.) Hara的老熟果皮。

  形态特征:干燥的果皮,多呈破碎的条片状,厚约5-7mm。外表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内壁灰白色,如绵絮状。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以干燥、外表色黄、内壁白色、无碎屑者为佳。

  蒲种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15g。

  炮制:取原药材,刷净,润软,切成小块,干燥,筛去灰屑。

  蒲种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面目四肢浮肿,膨胀,小便不通。

  蒲种壳的相关论述

  1、《苏州本产药材》:“淡。利水,消肿,治腹胀。”

  2、《药材资料汇编》:“治面目四肢浮肿,大水腹胀满,小便不通。”

查看详情

葫芦壳

  葫芦壳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小肠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瓠瓜 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的干燥成熟果皮。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形的片状或块状,长约4cm,皮厚0.5~1.8cm。外表面灰黄色至淡棕黄色,光滑,质坚。内表面及切面黄白色至淡黄色,质较松软。体轻。气微,味淡。

  葫芦壳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敲成块状;或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葫芦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面目浮肿,腹水肿胀,脚气。

  葫芦壳的配伍

  1.(《现代实用中药》)治肾炎,小便不利,全身浮肿:葫芦、西瓜皮、白茅根各18g,玉蜀黍蕊12g,赤豆90g。水煎,每日3次分服。方中葫芦利水消肿,为君药。

  2.(《摘元方》)治跌仆损伤:葫芦、真牛皮胶各30g。入锅内炒存性,研末,每服15g,好酒热服,仍饮酒1杯,厚盖取微汗。方中葫芦消肿止痛,为君药。

  3.(《生生编》)治损伤腰痛:葫芦(烧研)。酒服3g。方中葫芦消肿止痛,为君药。

查看详情

蟋蟀

  蟋蟀

  别名蚟孙、促织、吟蛩、将军、屈屈、蛆蛆、叫鸡、唧唧、斗鸡、蛐蛐、夜鸣虫。

  性味味辛、咸,性温。

  归经:归膀胱、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蟋蟀科动物蟋蟀Scapipedus aspersus Walker的成虫。

  形态特征:全体呈长圆形,黑色,长1.5-2.2cm,宽约5mm。头略呈三角形;复眼1对,椭圆形,长径1mm,触角1对多脱落。前胸背板略呈长方形,中后胸被翅所遮盖,后胸末端有尾毛1对,长1-3mm。雌虫在尾毛之间有一产卵管,长约1cm。胸足3对,多脱落。气臭,味咸。

  蟋蟀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6只;研末,1-3只。

  外用:适量,研末敷。

  炮制:夏、秋季,于田间杂草堆下捕捉,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蟋蟀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消肿。

  主治:用于癃闭,水肿,腹水,小儿遗尿。

  蟋蟀的配伍

  1、治小水不通,痛胀不止:蟋蟀一个,阴阳瓦焙干,为末。白汤滚下。小儿减半。(《医方集听》)

  2、治跌扑伤小肚,尿闭不出:蟋蟀一枚,煎服。(《纲目拾遗》引《养素园集验方》)

  蟋蟀的禁忌

  孕妇禁服。

  蟋蟀的相关论述

  《药性考》:“能发痘。”

查看详情

地骷髅

  地骷髅

  别名:仙人骨、出子萝卜、老萝卜头、老人头、地枯萝、气萝卜、枯萝卜、空莱菔、老萝卜。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归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Raphanus sativus L.开花结实后的老根。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长20-25cm,直径3-4cm,微扁,略扭曲,紫红色或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具波状纵皱纹或网状纹理,可见横向排列的黄褐色条纹及长2-3cm的支根或支根痕;顶端具中空的茎基,长1-4cm。质轻,折断面淡黄色而疏松。气微,味略辛。

  地骷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

  炮制:待种子成熟后,连根拨起,剪除地上部分,将根洗净晒干,贮干燥处。

  地骷髅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消积,化痰,解渴,利水消肿。

  主治:食积气滞,腹胀痞满,痢疾,咳嗽痰多,消渴,脚气,水肿。

  地骷髅的配伍

  1、治痞块:陈年木瓜一个,地骷髅四两。煎汁,时常服一小盏。气痞、食痞俱治。(《纲目拾遗》引《医宗汇编》)

  2、治黄疸变为臌胀、气喘、翻胃、胸膈饱闷、中脘疼痛,并小儿疳疾结热,噤口痢疾,结胸伤寒,伤力黄肿并脱力黄各证:人中白(火煅醋淬七次)一两,神曲、白萝卜子、地骷髅各五钱,砂仁二钱(以上俱炒),陈香橼一个。共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七丸,或灯草汤下,或酒下。(《纲目拾遗》引《海昌方》万应丹)

  3、治消渴:用出子萝卜三枚,净洗薄切,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煎猪肉汁澄清调下,食后,并夜卧,日三服。(《简要济众方》独胜散)

  4、治通身肿:出子萝卜、浮麦。上二味(不拘多少),一处浸汤服。(《普济方》)

  5、治脚气,浮肿,腹水,喘满:地枯萝10g,大腹皮8g,橘皮5g,茯苓10g,枳壳6g,莱菔英10g,水600ml,煎至200ml,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地骷髅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

查看详情

虫笋

  虫笋

  性味:甘,淡。

  归经:入脾、膀胱二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笋被虫蛀枯萎后的带虫笋干。

  虫笋的用法用量

  用法内服,煎汤,9~12 g.

  虫笋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治小便不利,腹水肿胀。

  虫笋的配伍

  治腹水肿胀:虫笋三钱,金葫芦三钱(去蒂)。水煎,早晚二次。空腹温服。

查看详情

黄蜀葵子

  黄蜀葵子

  性味:甘,寒,滑。

  归经:归脾经。

  入药部位: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肾形,长3~7mm,宽约2.5~4.5mm。表面灰黑色或暗褐色,具排列成环状的淡棕色绒毛,边缘凹入处较薄,有淡棕色疤痕(种脐)。用水浸泡后,可见重叠曲折的黄白色子叶2片。质坚。气微、味淡。

  黄蜀葵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

  外用:研末调敷。

  炮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黄蜀葵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通乳。

  主治: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痈肿,跌扑损伤,骨折。

  黄蜀葵子的配伍

  ①治小便不通:黄蜀葵子三、四十粒,细研,以汤冲,绞取汁一小盏,顿服。(《圣济总录》)

  ④治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卫生易简方》)

  ③治便痈初起: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挺。为末,以石灰同醋调涂。(《永类钤方》)

  ④治打扑损伤:黄蜀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⑤催生:黄葵子(炒)七十粒,烂研,酒服。(《海上方》)

  黄蜀葵子的禁忌

  孕妇忌服。

  黄蜀葵子的相关论述

  《纲目》:“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查看详情

啤酒花

  啤酒花

  别名:忽布、香蛇麻。

  性味:味苦,性微凉。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桑科植物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的未成熟带花果穗。

  形态特征:为压扁的球形体。全体淡黄白色。膜质苞片覆瓦状排列,椭圆形或卵形,长0.5-1.2cm,宽0.3-0.8cm,半透明,对光视之可见棕黄色腺点。苞片腋部有细小的雌花2朵或有扁平的瘦果1-2枚。气微芳香,味微甘苦。

  啤酒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炮制:夏、秋季当果穗呈绿色而略带黄色时采摘,晒干或烘干,烘干时温度不得超过45℃。

  啤酒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胃消食,利尿安神,抗痨消炎。

  主治:用于消化不良,腹胀,浮肿,膀胱炎,肺结核,咳嗽,失眠,麻风病。

  啤酒花的配伍

  1、治消化不良,腹胀:啤酒花、神曲各9g,上木香6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

  2、治胸腹胀满:啤酒花、枳壳、木香、炒山楂各15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肺结核,膀胱炎:牛蒡根、车前草、板蓝根各9g,啤酒花6g,黄芩15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

  4、治气管炎:啤酒花1.5-3g,泡茶饮。或啤酒花根、贝母、桔梗、紫苑各9g,水煎服。

  5、治失眠:啤酒花15g,酸枣仁9g,合欢花15g,远志9g。煎服。(4-5方出自《青岛中草药手册》)

  啤酒花的相关论述

  1、《新疆中草药》:“健胃消食,镇静利尿。主治消化不良,腹胀,肺结核,膀胱炎,神经衰弱,失眠。”

  2、《青岛中草药手册》:“主治气管炎。”

  3、《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胸膜炎,癔病。”

查看详情

盒子草

  盒子草

  别名:合子草、鸳鸯木鳖、水荔枝、盒儿藤、天球草、龟儿草、无白草、葫篓棵子、黄丝藤、马瓜包儿、匍丝网草、打破碗子藤、野瓜藤、汤罐头草、野苦瓜、湿疹草。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盒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为段状。茎细,表面淡黄绿色至淡黄棕色,具沟棱,节上有卷须。叶互生,具叶柄;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叶浅裂,边缘有疏浅锯齿,脉上有短毛。蒴果果实宽卵形,长圆状椭圆形,黄绿色至浅棕黄色,成熟时自近中部盖裂,呈盒子状,内具种子2枚。种子卵形,稍扁,结合面灰色,背面灰黑色,有不规则雕纹,形如龟背,俗称“鸳鸯木鳖”。气微,味淡。

  盒子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盒子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水肿,臌胀,疳积,湿疹,疮疡,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黄蜀葵根

  黄蜀葵根

  性味:甘苦,寒。

  归经:肺;肾;膀胱经。

  黄蜀葵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鲜者0.5~1两)。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黄蜀葵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散瘀,消肿,解毒。

  主治:治淋病,水肿,乳汁不通,腮腺炎,痈肿。通经;主淋证;便秘;跌打损伤;聍耳;腮腺炎。

  黄蜀葵根的配伍

  ①治淋疾:黄蜀葵根五钱至一两五钱,水煎服。

  ②消疮排脓:黄蜀葵根,捣烂敷。

  ③治疳疔,痔疮:黄蜀葵根,煎水洗。(①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

  ④治肺热咳嗽:黄蜀葵根七钱。水煎,酌加冰糖化服。(江西《草药手册》)

  ⑤通乳:黄蜀葵根一两。煮黄豆或猪腿服,(江西《草药手册》)

  黄蜀葵根的禁忌

  孕妇忌服。

查看详情

赤小豆

  赤小豆

  别名:赤豆、红小豆、亦豆。

  性味:味甘、酸,性平。

  归经:归心、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uata 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taris Ohwi et Ohashi的干燥成熟种子。

  赤小豆的用法用量

  用法: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赤小豆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主治: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赤小豆的禁忌

  阴虚津伤者慎服。

  赤小豆的配伍

  1、与猪苓、泽泻、茯苓皮等同用,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等症。

  2、与麻黄、连翘、桑白皮等同用,用于湿热黄疸轻症。

  3、与赤芍、连翘等同用,用于疮疡肿毒之症。

  赤小豆的相关论述

  1、《别录》:疗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下腹胀满,吐逆卒。

  2、《本草纲目》: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满,通气,健脾胃,令人美食。捣末同鸡子白,涂一切热毒痈肿。煮汁,洗小儿黄烂疮,不过三度(权)。缩气行风,坚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士良)。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暴痢后,气满不能食者,煮食一顿即辟瘟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蠡鱼、鲫鱼、黄雌鸡煮食,并能利水消肿。[1]

  3、《本经》:下水肿,排痈肿脓血。

查看详情

车前子

  车前子

  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肝、肾、肺、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本品呈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质硬。气微,味淡。

  车前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9~15g,宜包煎。

  炮制:除去杂质,取净车前子,照盐水炙法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盐水,炒干。

  车前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主治:用于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

  车前子的配伍

  1、与木通、滑石、瞿麦等同用,可用于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沥涩痛者。

  2、与香薷、茯苓、猪苓等同用,可用于暑湿泄泻。

  3、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可用于目赤涩痛。

  车前子的禁忌

  肾虚精滑者及孕妇慎用。

查看详情

车前草

  车前草

  别名虾蟆衣、牛遗、胜舄。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或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 Willd.的干燥或新鲜全草。

  车前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9~30g;鲜品30~60g,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车前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

  主治: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车前草的禁忌

  肾虚不固滑精者禁用。

  车前草的相关论述

  1、《别录》: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

  2、《本草纲目》:王旻《山居录》,有种车前剪苗食法,则昔人常以为蔬矣。今野人犹采食之。

查看详情

甘草梢

  甘草梢

  性味:甘,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根的末梢部分或细根。

  甘草梢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4.5g。

  甘草梢的功效主治

  功效:泻火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用于热淋,小便短少,阴茎中疼痛,胸中积热。

  甘草梢的配伍

  治肝经气滞蕴热,小便淋痛:甘草梢子五钱,青皮,黄柏,泽泻各一钱,水煎服。(《赤水玄珠》)

  甘草梢的相关论述

  《医学启源》:“去肾茎之痛,胸中积热,非梢子不能除。”

查看详情

米汤

  米汤

  别名:粥油,浓米汤。

  性味甘;平。

  入药部位: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

  米汤的用法用量

  内服30-50ml。

  米汤的功效主治

  功效:补肾健脾,利水通淋。

  主治:主脾虚赢瘦,肾亏不育,小便淋浊。

  米汤的配伍

  治精清不孕:煮米粥滚锅中面上米沫浮面者,取起加炼过食盐少许,空心服下,其精自浓。(《紫林单方》)

查看详情

石燕(利水渗湿药)

  石燕

  别名:石燕子、燕子石、大石燕。

  性味:味甘、咸,性凉。

  归经:归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古生代腕足类鮡科动物中华弓石燕Cyrtiopirifersinensis(Graban)及弓石燕Cyrtiopirifersp.等多种近缘动物的化石。

  形态特征:本品似完整的瓦楞子状。长2-4cm,宽1.5-3.5cm,厚1.5-2cm。青灰色至土棕色。两面均有从后端至前缘的放射状纹理,基中一面凸度低于另一面,中部有似三角形隆起;另面有与隆起相应形状的凹槽,槽的纹理较细密,槽的前端向下略弯曲,呈半圆弧形突出。质坚硬,可砸碎,断面较粗糙,土黄色或青白色,对光照之具闪星样光泽。气微,味淡。以状如蚶、色青黑、质坚硬无杂石者为佳。

  石燕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磨汁;1.5-3g。

  外用:适量,水磨点眼;或研末搽。

  炮制:取原药材,洗净,晒干,捣碎。

  石燕的功效主治

  功效: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

  主治:用于淋病,小便不通,带下,尿血,小儿疳积,肠风痔漏,眼目障翳。

  石燕的配伍

  1、治伤寒小腹胀满,小便不通:石燕捣罗为末。不计时候,葱白汤调半钱,得通为度。(《圣惠方》)

  2、治血淋心烦:石燕子、商陆、赤小豆、红花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葱白汤调下。(《圣惠方》)

  3、治赤白带下,多年不止:石燕一枚,磨水服。(《纲目》引《徐氏家传方》)

  石燕的禁忌

  体虚、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石燕的相关论述

  《新修本草》:“以水煮汁饮之,主淋有效。”

查看详情

滑石

  滑石

  别名: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夕冷、脆石、留石、画石、活石。

  性味:甘、淡,寒。

  归经:归膀胱经、肺经、胃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

  形态特征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青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甲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

  滑石的用法用量

  用法:10~20g,包煎。外用适量。

  炮制: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全年可采。研粉或水飞用。

  滑石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主治:主膀胱湿热,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尿淋涩痛,湿疹,湿疮,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

  滑石的配伍

  ①治身热吐痢泄泻,下痢赤白,癃闭,石淋;生津液,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宽中,除烦热心躁,腹胀痛闷,口疮,牙齿疳蚀,中暑,伤寒,疫疠:滑石六两,甘草一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水调下,日三服。惟孕妇不宜服,滑胎也。(《伤寒标本》六一散)

  ②治热淋,小便赤涩热痛:滑石四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木通汤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滑石散)

  ③治气塑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兼痛:滑石八分。研如面。以水五大合和搅,顿服。(《广利方》)

  ④治产后淋:滑石五两,通草、车前子、葵子(冬葵子)各四两。上四味,治下筛。酢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千金方》滑石散)

  ⑤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少腹急痛:滑石、蒲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酒眼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⑥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血余炭),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⑦治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以车前汁和涂脐四畔,方四寸,热即易之,冬月水和亦得。(《产乳集验方》)

  ⑧治黄疸,日哺所发热恶寒,少腹急,身体黄,额黑,大便溏黑,足下热,此为女劳,腹满者难治:滑石、石膏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以大麦粥汁饮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则瘥。(《千金方》)

  ⑨治感冒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小便赤涩,或因小便秘而大便滑泻。兼治湿温初得,憎寒壮热,舌苔灰色滑腻者:滑石一两,甘草二钱,连翘三钱,蝉退(蝉蜕)三钱(去足、土),生杭芍(白芍)四钱。若滑泻者,甘草须加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解汤)

  ⑩治伤寒衄血:滑石末不拘多少。饭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只用药末一大钱,饭少许,同嚼下亦得。老幼皆可服。(《本事方》滑石丸)

  ⑾治暴得吐逆不下食:生滑石细末二钱匕。温水服,仍急以热面半盏,押定。(《本草衍义》)

  ⑿治热毒怪病,目赤鼻胀,大喘,浑身出斑,毛发如铁,乃因中热,毒气结于下焦:滑石、白矾各一两。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减半,不住饮之。(《夏子益治奇疾方》)

  ⒀治妇人脬转,小便数日不通:滑石二两,寒水石二两,葵子(冬葵子)一合。上药捣碎。以水三中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圣惠方》滑石散)

  ⒁治天泡湿热等疮:滑石、粉甘草(此当半用为是)、上等分为末,搽敷。或加绿豆末,以治湿热肥疮。(《景岳全书》金黄散)

  ⒂治小儿体热痱疮:滑石末三两,白矾灰一两,枣叶四两。上药捣罗为末。先以温浆水洗疮,后取药敷之。(《圣惠方》滑石散)

  ⒃治脚趾缝烂: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亦治阴下湿汗。(《濒湖集简方》)

  ⒄治膏淋如油:甘草三钱,滑石二两,海金沙八钱。为末,每服二钱,麦冬汤调下。(《(鱼孚)溪单方选》)

  ⒅治小便不利:滑石一(二)两,甜葶苈(葶苈子)一两(隔纸炒令紫色)。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二钱,频服,以通为度。(《圣惠方》滑石散)

  ⒆野菊六一饮:野菊花30g,滑石36g,甘草6g,白糖15g。将野菊花、甘草洗净,滑石以纱布包裹,一并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煎煮30分钟。以纱布过滤取汁,加入白糖即成。功效:清暑解毒,利尿除湿。主治小儿脓疱疮,皮损见红斑,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损害,伴发热,口渴,烦燥,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

  ⒇治暑月吐泻:炒滑石二两,藿香(广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每服一二钱,淅米泔调服。(《(鱼孚)溪单方选》)

  (21)治伏暑,烦渴引饮,小便不利,心神恍惚:辰砂(朱砂)三线,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白沸汤调下。(《奇效良方》辰砂益原散)

  (22)治伤寒中暑,表里俱热,烦躁口渴,小便不通,泻痢热虐,霍乱吐泻,酒食中毒,石淋,产后乳汁不通:甘草(炙)一两,桂府腻白滑石六两,薄荷叶(末)二钱五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蜜少许,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日三服。欲冷饮者,新汲水调服。(《宣明论方》鸡苏散)

  (23)治夏伤暑热,身热吐泻,下痢赤白,癃闭淋痛;或兼见目赤咽痛,口舌生疮者:滑石六两,甘草一两,青黛适量,前二味,为细末,加青黛至药末呈碧青色。每服三钱,加蜜少许,温水或新汲水调下,日三服。(《宣明论方》碧玉散)

  (24)去三焦湿热,治泄泻,亦治血痢:六一散一料,红曲(炒)15g。上为末,饭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白汤下。(《丹溪心法》清六丸)

  (25)治翻胃,伐肝邪:干姜一两,滑石、甘草各二两。上为末,丸服。(《丹溪心法》温清丸)

  (26)治消渴,饮水不休:滑石(研)、寒水石(研)各半两。上二味,碎研为散,用生鸡子一枚,凿破,去黄留清,调和药末,令如稠膏,却纳在鸡壳内,以纸封口,用盐泥固济,暴干,炭火内烧,令通赤,放冷,去土并壳,取药研令绝细为度。每服大人二钱匕,小儿半钱匕,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神应散)

  (27)治一切痈疽疮疖:滑石、寒水石、黄连、大黄。上为细末,用朴硝调,敷疮上肿处。(《普济方》追毒散)

  (28)治妇人面上粉刺:滑石半两,黄蜡一钱,巴豆五个。上各为细木,每用少许,如常法洗面。(《普济方》)

  (29)治口疮:滑石、胆矾各一两。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一钱匕,以绵裹含,吐津。(《圣济总录》滑石散)

  (30)治赤游丹:滑石、寒水石各一两。上为末,醋调涂肿处。(《赤水玄珠》白玉散)

  (31)治风毒攻注遍身及手足,生热疮疼痛出黄水:用桂府滑石为细末。先用虎杖、甘草、豌豆各等分约半两许,水二碗煎上药至一碗,去滓,微热淋洗疮,水冷拭干,上掺滑石末令通身,便睡至明决愈。(《证治准绳》白金散)

  (32)治热毒大甚,惊狂谵语,引饮,痘疮红紫黑陷:桂府滑石(飞过)六两,粉草(甘草)一两,辰砂(朱砂)(飞)三钱,雄黄(飞)一钱。上为末,每三五岁服一钱,十岁服二钱,发热之初,用败毒散调下,亦能稀痘,若报痘后用灯芯汤下。(《赤水玄珠》大无比散)

  滑石的禁忌

  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之使。恶曾青。

  ②《本草经疏》:病人因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皆禁用。脾胃俱虚者,虽作泄勿服。

  ③《药品化义》:渴而小便自利者,是内津液少也;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是热在下焦血分也,均不宜用。且体滑,胎前亦忌之。

  ④《本经逢原》:元气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勿服。

查看详情

薏苡根

  薏苡根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的根。

  形态特征:根细柱形或不规则形,外表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众多小孔排列成环或已破裂,外皮易与内部分离。根茎灰黄色或黄棕色,外表皮可见着生多数残根及茎基。质坚韧。气微,味淡。

  薏苡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洗。

  炮制: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薏苡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通淋,利湿杀虫。

  主治:热淋,血淋,石淋,黄疸,水肿,白带过多,脚气,风湿痹痛,蛔虫病。

  薏苡根的配伍

  1、治尿血:鲜薏苡根12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白带过多:薏苡根30g,红枣12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薏苡根的禁忌

  孕妇禁服。

  《本草拾遗》:“堕胎。”

  薏苡根的相关论述

  1、《本经》:“下三虫。”

  2、《肘后方》:“治卒心腹烦满,胸胁痛。”

  3、《本草经集注》:“治小儿病蛔虫。”

查看详情

胡枝子

  胡枝子

  别名:随军茶、扫皮、胡枝条、野花生、过山龙、羊角梢、豆叶柴、夜合草、假花生横条、横笆子、扫条。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胡枝子的枝叶

  胡枝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泡作茶饮。

  胡枝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润肺,利尿通淋,止血。

  主治:主肺热咳嗽,感冒发热,百日咳,淋证,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胡枝子的配伍

  ①治肺热咳嗽,百日咳:胡枝子鲜全草一至二两,冰糖五钱。酌冲开水炖一小时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鼻衄:胡枝子和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③治小便淋沥:胡枝子鲜全草一至二两,车前草五至八钱,冰糖一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胡枝子的相关论述

  1.《福建民间草药》:润肺解热,利水通淋。

  2.《闽东本草》:强筋益肾,健脾祛湿。治头晕,脱力,蛇伤。

查看详情

柳树根

  柳树根

  别名:杨柳须(《天宝本草》),水柳须(《中医药实验研究》),红龙须(《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分水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青龙须(《四川中药志》)。

  性味:苦;性寒。

  入药部位: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

  形态特征:须根条众多细长,呈不规则尾巴状,多弯曲,有分枝,表面紫棕色至深褐色,较粗糙,有纵沟及根毛,外皮剥落后露出浅棕色内皮和木部。质脆,易折断,断纤维性。气微,味涩。

  柳树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酒煮温熨。

  柳树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通淋,祛风,除湿。

  主治:治淋病,白浊,水肿,黄疸,风湿疼痛,黄水湿疮,牙痛,烫伤。

  柳树根的配伍

  ①治黄水湿疮:水柳须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涂。(《中医药实验研宄》)

  ②治耳痛有脓不出,及痈已结聚:柳根细切,熟捶,封之,以帛掩,燥即易之。(《斗门方》)

  ③治痔疮:水柳须二、三两。水煎滚,加入皮硝三钱,再煎数滚,倾入罐或盆内;另用圆桶一只,将罐放桶中,坐桶上,使药气熏入肛内,水冷为止,渣再煎,日熏二次。(《中医药实验研究》)

  ④治风火牙痛:水柳须五钱至七钱。猪精肉二、三两炖汤,以汤煎药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⑤治瘿病:柳根三十斤。以水一斛,煮得五斗,同米三斗酿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血崩:红龙须五钱。甜酒一杯煮服。(《贵州中医验方秘方》)

查看详情

川木通

  川木通

  别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圆柱形,略单曲,长50~l0,直径2~87.5px。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处多膨大,有叶痕及侧枝痕。残存皮部易撕裂。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2~4mm,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髓部较小,类白色或黄棕色,偶有奎腔。气微,味淡。

  川木通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

  炮制: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川木通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主治: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川木通的禁忌

  孕妇慎用。

  川木通的配伍

  1、与车前子、滑石等同用,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等症。

  2、与生地黄、甘草、竹叶等同用,用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于小肠而致的心烦尿赤等症。

  川木通的相关论述

  1、《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痿、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2、《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

查看详情

木通

  木通

  别名:通草、附支、丁翁。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三叶木通Akebia tri foliata(Thunb.)Koidz.或白木通Akebia tri oliata (Thunb.)Koidz.ar.australis(Diels)Rehd.的干燥藤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柱形,常稍扭曲,长30~1750px,直径0.5~50px。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具突起的皮孔。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黄棕色,可见淡黄色颗粒状小点,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小或有时中空,黄白色或黄棕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木通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

  炮制: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泡透后捞出,切片,干燥。

  木通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主治: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木通的配伍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车前子、滑石等配伍,如八正散治疗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

  2、《小儿药证直诀》:与生地黄、甘草、竹叶等配伍,如导赤散用治疗心火上炎,口舌生疮,或心火下移于小肠而致的心烦尿赤。

  3、《杨氏家藏方》:桃胶(炒)、木通、石膏各一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服。用于血淋作痛。

  木通的禁忌

  孕妇慎用。

  木通的相关论述

  1、《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痿、踒折、齆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2、《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

  3、《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痿、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

  4、《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

查看详情

通草

  通草

  别名:大通草、白通草、方通。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形态特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Koch的干燥茎髓。

  形态特征:品呈圆柱形,长20~1000px,直径1~62.5px。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有浅纵沟纹。体轻,质松软,稍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2.5px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纵剖面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气微,味淡。

  通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3~5g。

  炮制:除去杂质,切厚片。

  通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尿,通气下乳。

  主治:用于湿热淋证,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通草的配伍

  1、《外台秘要》:气少血衰,脉涩不行,故乳少也。炼成钟乳粉二钱,浓煎漏芦汤调下。或与通草等分为末,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次。用于乳汁不通。

  2、《本草纲目》:木通、生地黄、炙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入竹叶七片,水煎服。用于心热尿赤,面赤唇干,切牙口渴。

  通草的禁忌

  孕妇慎用。

  通草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

  2、《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折, 鼻息肉,堕胎,去三虫。

  3、《本草纲目》:通草烧研酒服,治洗头风。

查看详情

冬葵子

  冬葵子

  别名:葵子、葵菜子。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锦葵科植物野葵Malva verticillata L.和冬葵Mealva crispa L.的果实。

  形态特征:冬葵子果实由7-9个小分果组成,呈扁平圆盘状,底部有宿存花萼。分果呈橘瓣状或肾形,直径1.5-2mm,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果皮外表为棕黄色,背面较光滑,两侧面靠凹下处各有一微凹下圆点,由圆点向外有放射性条纹。种子橘瓣状肾形,种皮黑色至棕褐色。质坚硬,破碎后子叶心形,两片重叠折曲。气微、味涩。

  冬葵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散剂。

  炮制:春季种子成熟时采收。

  冬葵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通淋,滑肠通便,下乳。

  主治:淋病,水肿,大便不通,乳汁不行。

  冬葵子的配伍

  1、治妊娠子淋、小便涩痛:冬葵子、滑石、木通各等分。上为末,每服四钱,水一盏,葱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服。(《妇人大全良方》)

  2、治产后淋沥不通:葵子一合,朴消八分。水二升,煎八合,下消服之。(《姚僧坦集验方》)

  3、治小儿小便不通:冬葵子一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入滑石末六铢。(《千金要方》)

  4、治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一斤,茯苓三两。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金匮要略》葵子茯苓散)

  5、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支满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内猪脂如鸡子一丸则弥佳。(《肘后方》)

  6、治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葵子末入乳汁等分,和服。(《圣惠方》)

  7、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牛膝三两,葵子一升。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要方》)

  8、治血痢、产痢:冬葵子为末,每服二钱,入腊茶一钱,沸汤调服,日三。(《圣惠方》)

  9、治面皯疱令光白:冬葵子炒研、柏子仁别研、白茯苓去黑皮,各三两。上三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食后临卧。(《圣济总录》冬葵子散)

  冬葵子的禁忌

  脾虚肠滑者禁服,孕妇慎服。

  《得配本草》:“气虚下陷,脾虚肠滑,二者禁用。”

  冬葵子的相关论述

  1、论冬葵子利窍滑胎:李时珍:“葵,气味俱薄,淡滑为阳,故能利窍通乳,消肿滑胎也,其根叶与子,功用相同。”(《纲目》)

  2、《纲目》:“按王祯《农书》云:葵,阳草也。其菜易生,郊野甚多,不拘肥脊地皆有之。为百菜之王,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可防荒俭,可以菹腊,其枯枿可以榜族,根子又能疗疾,咸无遗弃。诚蔬茹之要品,民生之资益者也。而今人不复食之,亦无种者。”

  3、《本草图经》:“今处处有之。苗叶作菜茹,更甘美。”

查看详情

黄蜀葵花

  黄蜀葵花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的干燥花冠。

  形态特征: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的花瓣呈三角状阔倒卵形,长7~10cm,宽7~12cm,表面有纵向脉纹,呈放射状,淡棕色,边缘浅波状;内面基部紫褐色。雄蕊多数,联合成管状,长1.5~2.5cm,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5裂。气微香,味甘淡。

  黄蜀葵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10~30g;研末内服,3~5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除去杂质及灰屑。

  黄蜀葵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利湿热,消肿解毒。

  主治:用于湿热壅遏,淋浊水肿,外治痈疽肿毒,水火烫伤。

  黄蜀葵花的禁忌

  孕妇慎用。

  黄蜀葵花的配伍

  1、《普济方》:黄蜀葵花一两,炒为末,每米饮服一钱,名独圣散。治沙石淋痛。

  2、《产宝鉴》:如圣散:治胎脏干涩难产,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即下也。用黄葵花焙研末,熟汤调服二钱。无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用于难产催生。

  3、《直指方》:黄蜀葵花,用盐掺,收瓷器中,密封,经年不坏。每用敷之,自平自溃。无花,用根叶亦可。可用于治痈疽肿毒。

  4、《肘后方》:黄葵花,烧末敷之。可治疗小儿口疮。

  5、《经验方》: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伤者,以油涂之甚妙。用于汤火灼伤。

  黄蜀葵花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消痈肿,浸油涂汤火伤。”

  2、《嘉祐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查看详情

灯心草

  灯心草

  别名:秧草、水灯心、野席草。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归心、肺、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干燥茎髓。

  形态特征:本品呈细圆柱形,长达2250px,直径0.1~7.5px。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软,略有弹性,易拉断,断面白色。气微,味淡。

  灯心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3g。

  炮制:除去杂质,剪段。

  灯心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心火,利小便。

  主治:用于心烦失眠,尿少涩痛,口舌生疮。

  灯心草的禁忌

  《本草求真》:气虚小便不禁者忌服。

  灯心草的配伍

  1、用于衄血不止:灯心一两为末,入丹砂一钱,米饮每服二钱。(《圣济总录》)

  2、用于清热利尿,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与木通、瞿麦、车前子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方局》)

  灯心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降心火,止血通气,散肿止渴。

  2、《开宝本草》:五淋,生煮服之。败席煮服,更良。

查看详情

石韦

  石韦

  别名小石韦、飞刀剑、石皮。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o, sheareri( Bak.)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Ching的干燥叶。

  石韦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筛去细屑。

  石韦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石韦的配伍

  1、小便淋痛: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饮服刀圭,最快。(《太平圣惠方》)

  2、小便转脬:石韦(去毛)、车前子各二钱半,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全生指迷方》)

  3、便前有血:石皮为末。茄子枝煎汤下二钱。(《普济方》)

  4、崩中漏下:石韦为末。每服三钱,温酒服,甚效。(《本草纲目》)

  石韦的禁忌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石韦的相关论述

  1、《别录》曰:凡用去黄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疗。

  2、《神农本草经》: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3、《本草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查看详情

萆薢

  萆薢

  别名:粉萆薢、绵萆薢、黄姜。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肾、胃经。

  入药部位: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t和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茎。

  萆薢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9~15g。

  炮制: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萆薢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萆薢的禁忌

  肾阴亏虚、遗精滑精者慎用。

  萆薢的配伍

  1、用于膏淋,白浊,白带等症:萆薢能利水湿而分清泌浊,为治膏淋要药。常用于膏淋,小便混浊,白如米泔,常与乌药、益智仁、石菖蒲等同用,如萆解分清饮。(《杨氏家藏方))

  2、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症:萆薢能祛风湿,通络止痛,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关节屈伸不利。若偏于寒湿者,可与附子、牛膝等同用,如萆薢丸(《圣济总录》)。

  3、治小便时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丹溪心法》)

  萆薢的相关论述

  1、《纲目》:萆薢之功,长于袪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

  2、《药品化义》: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病由胃中浊气下流所致,以此入胃驱湿,其症自愈。

查看详情

海金沙

  海金沙

  别名:金沙藤、左转藤、竹园荽。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归膀胱、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

  海金沙的用法用量

  用法:6~15g,包煎。

  炮制: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海金沙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主治: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海金沙的配伍

  1、治诸淋:与海金沙、石苇、滑石、猪苓、泽泻、赤苓、肉桂、白术、芍药、甘草配伍。(《证治准绳》)

  2、治脾胃肿满,腹胀如鼓,喘不得卧:海金沙同白术、甘草、牵牛为末服。(《本草纲目》)

  3、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蜡面茶半两,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图经本草》)

  海金沙的禁忌

  肾阴亏虚者慎用。

  海金沙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瓦斯。

  2、《嘉祐本草》: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硝、蓬沙,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查看详情

瞿麦

  瞿麦

  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或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瞿麦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瞿麦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活血通经。

  主治: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经闭瘀阴。

  瞿麦的配伍

  1、《外台秘要》:瞿麦子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三日当下石。用于小便石淋,宜破血。

  2、《金匮方》:小便不利有水气,栝蒌瞿麦丸主之:瞿麦二钱半,栝蒌根二两,大附子一个,茯苓、山芋各三两,为末,蜜和丸梧子大。一服三丸,日三。未知,益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也。

  3、《千金方》:以瞿麦煮浓汁服之。用于子死腹中或产经数日不下。

  4、《圣济总录》:南天竺草(即瞿麦)拇指大一把,山栀子仁三十个,生姜一块,甘草(炙)半两,灯草一小把,大枣五枚。水煎服。用于九窍出血,服药不止者。

  5、《圣惠方》:瞿麦炒黄为末,以鹅涎调涂 头即开。或捣汁涂之。用于目赤肿痛浸淫等疮。

  瞿麦的禁忌

  孕妇慎用;恶螵蛸,伏丹砂。

  瞿麦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2、《本草正义》:其性阴寒,泄降利水,除导湿退热外,无他用。

查看详情

萹蓄

  萹蓄

  别名:粉节草、道生草 、扁蔓。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1000px,直径0.2~7.5px。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75px;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近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两面均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气微,味微苦。

  萹蓄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萹蓄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虫积腹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等证。

  萹蓄的配伍

  1、用于小便不通,止喘:用红秫黍根二两,扁蓄一两半,灯心百茎,上捣罗。每服半两。(《本草纲目》)

  2、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以及石淋:如八正散可,与木通、瞿麦、车前子等同用。(《和剂局方》)

  3、用于蛔虫腹痛,面青:以本品单味浓煎可。(《药性论》)

  萹蓄的禁忌

  脾胃虚弱及阴虚患者慎服。

  萹蓄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霍乱,黄疸,利小便。

  2、《药性论》:主丹石毒发冲目肿痛,又敷热肿效。

  3、《本草求真》:功专利水清热。除湿杀虫。是以小儿病。女子阴蚀浸淫瘙痒疽痔诸病。无不借此以为主治耳。

查看详情

地肤子

  地肤子

  别名:扫帚苗、地葵、地麦。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藜科植物地肤子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l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长约1mm,黑色。气微,味微苦。

  地肤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炮制: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枝、叶等杂质。

  地肤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主治: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地肤子的配伍

  1、用于治膀胱湿热,小便不利:与木通、瞿麦、冬葵子等同用,如地肤子汤。(《济生方》)

  2、用于雷头风肿,不省人事:落帚子同生姜研烂,热冲酒服,取汗即愈。(《圣济总录》)

  3、用于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圣惠方》)

  地肤子的禁忌

  内无湿热,小便过多者忌服。

  地肤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膀胱疝瘕。疝危急者,炒研酒服;狐疝阴卵疾,同白术、桂心末服。

  2、《本经》: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

  3、《别录》:去皮肤中热气,使人润泽,散恶疮疝瘕,强阴。

  4、《日华》:治阴卵 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甄权)。治客热丹肿。

查看详情

鱼脑石

  鱼脑石

  别名石首鱼头石、石首鱼脑中枕、石首鱼魫、石首骨、黄鱼脑石、鱼首石。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归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的头骨中的耳石。

  鱼脑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或研末,1.5-3g。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麻油调匀滴耳。

  炮制:在黄鱼汛期收集,将头骨中耳石取出,洗净,晾干。

  鱼脑石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清热解毒。

  主治:石淋,小便淋沥不畅,鼻炎,化脓性中耳炎。

  鱼脑石的配伍

  1、治石淋、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枚,当归等份。上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立愈。单用鱼头石亦佳。(《外台》引《古今录验方》)

  2、治肾结石,膀胱结石:鱼脑石研末,每次5g,以甘草15g,车前子50g,煎水送服。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鱼脑石的禁忌

  阳虚体寒者勿用。

  鱼脑石的相关论述

  1、《日华子》:“治淋。”

  2、《开宝本草》:“主下石淋。”

  3、《纲目》:“主淋沥、小便不通。解砒霜毒、野菌毒,蛊毒。”

查看详情

小通草

  小通草

  别名:小通花,鱼泡通。

  性味:甘、淡,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干燥茎髓。

  小通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小通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尿,下乳。

  主治:用于小便不利,淋证,乳汁不下。

  小通草的配伍

  1、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之症,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

  2、用于治湿温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

  3、用于乳汁稀少,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同用。

  小通草的禁忌

  气虚无湿热者慎服。

  小通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小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开也。”

  2、《本草正义》:“小通草,其气味则李东垣《用药法象》谓甘淡无毒。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谓,实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谓味甘之例。此物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苫,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切,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

查看详情

泥鳅滑液

  泥鳅滑液

  别名:泥鳅液、鱼鳅液。

  性味:味辛,性寒。

  归经:归肝、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花鳅Cobitis taenis Linnaeus和大鳞泥鳅Misgurnus mizolepis(Gunther)身上刮取的粘液。

  泥鳅滑液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搽;或滴耳。

  内服:冲,适量。

  炮制:常年均可捕捞,捕后,用清水养殖,用时刮下其身上的粘液,鲜用。

  泥鳅滑液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小便不通,热淋,痈疽,丹毒,疔肿,腮腺炎,中耳炎,烧伤,漆疮。

  泥鳅滑液的配伍

  1、治小便不通,热淋:泥鳅身上撒以白糖,使粘液与白糖混和,去泥鳅用其涎,兑冷开水一盅服。(《四川中药志》1962年)

  2、治痈:泥鳅10余条,清水洗净,用砂糖半碗许搅拌,腻滑涎即出。鳅死,去鳅,用此糖糊涂布。每日3-4次。(《动植物民间药》)

  3、治丹毒、面疔、瘰疽(指头疔)、腮腺炎:活泥鳅10-20条,先养于清水中漂去泥污,再置盆中,投入白糖适量,搅拌约10min,取滑液糖浆,涂于患部,干即更换。(《山东药用动物》)

  4、治中耳炎:用碗盛取泥鳅滴下之滑液,滴耳内,干则再滴。(《动植物民间药》)

  5、治漆疮:用泥鳅体上的粘液涂患处。(《常见药用动物》)

  泥鳅滑液的相关论述

  1、《卫生易简方》:“治紫癜,白癜风。”

  2、《四川中药志》1962年版:“利小便。治小便不通,热淋。”

  3、《山东药用动物》:“抗菌。(治)腮腺炎及各种急性炎肿。”

查看详情

石龙子

  石龙子

  别名:蜥易、易蜴、蜥蜴、山龙子、守宫、石蜴、猪蛇婆、四脚蛇、五寸棍。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石龙子科动物石龙子Eumecesch inensis(Gray)或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 Beulenger除去内脏的全体。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条状,头颈部及躯干长8-10cm,腹背部宽3-4cm,尾长12-15cm。头呈三角形,有活动眼脸,头背鳞片光滑。口内无异形大齿。背部灰棕色。腹部灰棕色。尾粗且长,尾下正中一行鳞片扩大,灰棕色。爪发达,钩状,无蹼迹。

  石龙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1.5-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熬膏涂;或研末调敷。

  炮制:夏、秋间捕捉,处死,除内脏,置通风处干燥。

  石龙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通淋,破结散瘀,解毒。

  主治:用于癃闭,石淋,小便不利,恶疮,臁疮,瘰疬。

  石龙子的配伍

  1、治小儿癫:蜥蜴一枚,烧灰,末,以酒服之。(《备急方》)

  2、治诸痿不愈:蜥蜴(炙)三枚,地胆(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汤下。(《刘涓子鬼遗方》)

  石龙子的禁忌

  恶硫黄、斑猫、芫荑。妊娠忌用。

  石龙子的相关论述

  《纲目》:“消水饮阴㿉,滑窍破血。”

查看详情

榆白皮

  榆白皮

  别名:榆皮、榆根白皮、榆树皮。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榆科植物榆树Ulmus pumila L.的树皮、根皮。

  形态特征: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短不一,厚3-7mm。外表面浅黄白色或灰白色,较平坦,皮孔横生,嫩皮较明显,有不规则的纵向浅裂纹,偶有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黄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质柔韧,纤维性。气微,味稍淡,有粘性。

  榆白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炮制:春、秋季采收根皮;春季或8-9月间割下老枝条,立即剥取内皮晒干。

  榆白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通淋,祛痰,消肿解毒。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咳喘痰多,失眠,内外出血,难产胎死不下,痈疽,瘰疬,秃疮,疥癣。

  榆白皮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1、《纲目》:“若胃寒而虚者,久服渗利,恐泄真气。”

  2、《中国药学大辞典》:“服后往往大便秘结,故时时兼用缓下剂。又此药煎浓则药汁稠粘,味恶难服,须如前述(即宽水煎),则稍收敛之味已耳。”

  榆白皮的配伍

  1、治身体暴肿满:榆皮捣屑,随多少,杂米作粥食,小便利。(《备急方》)

  2、治气淋,寒淋,小腹满及手足冷:榆白皮、当归各半两。上细锉,水一大盏,煎六分,去滓,磨入石燕一枚,顿服。(《普济方》)

  3、治虚劳尿白浊:榆白皮(切)二斤。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千金要方》)

  4、治不得眠:用榆白皮阴干,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三钱,煎如膏服。(《卫生易简方》)

  5、治体虚带下:榆根白皮、山药、党参各15g,白果8个,升麻、柴胡各6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榆白皮的相关论述

  1、论榆白皮性滑利窍:李时珍:“榆皮、榆叶,性皆滑利下降,故人小便不通,五淋肿满,嗽喘不眠,经脉胎产诸症宜之。本草《十剂》云,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皮之属,盖亦取其利窍,渗湿热,消留著有形之物尔。”

  2、《别录》:“榆皮,生颖川山谷。二月采皮,取白暴干。八月采实,并勿令中湿,湿则伤人。”

查看详情

芦笋(利水渗湿药)

  芦笋

  别名:虇、芦尖。

  性味:甘;寒。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苗。

  芦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鲜品捣汁。

查看详情

画眉草

  画眉草

  别名榧子草、星星草、蚊子草。

  性味:甘、淡,凉。

  归经:归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L.)Beauv.全草。

  画眉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搽或煎水洗。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搽或煎水洗。

  炮制: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画眉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清热活血。

  主治:用于热淋,石淋,目赤痒痛,跌打损伤。

  画眉草的配伍

  1、治百日咳:画眉草20g,桔梗10g,大蒜3瓣,水煎服。

  2、治腹绞痛:画眉草20g,水煎服。

  3、治小便不利:画眉草、车前草各20g,水煎服。

  4、治脓胞疮:画眉草适量炒黑研末,麻油调搽。

  5、治泌尿系感染:画眉草、须须药各20g,水煎服。(上五方出自《精编中草药图谱 4 便携本》)

  画眉草的相关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

查看详情

过坛龙

  过坛龙

  别名:铁线草、黑骨芒、秧居草(《岭南采药录》),铁线蕨、黑骨芒箕(《广州植物志》),螺厥蕨、黑脚蕨、五爪黑蕨(《广西药植图志》),乌脚枪(《陆川本草》),螺靥蕨(《南宁市药物志》),铁脚路箕(《江西民间草药》),铁鲁基、乌蝇翼、小熊胆(《岭南草药志》),鸡爪莲(《湖南药物志》),乌脚路基、铁笊篱(《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铁脚狼萁、双甲草、鸡骨草、乌脚鸡、五爪蕨、铁狼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肝;膀胱;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铁线蕨科植物扇叶铁线蕨的全草或根茎。

  过坛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或调敷。

  过坛龙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消瘀,散肿。

  主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腹泻,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损伤,烫伤,外伤出血,疔疮。

  过坛龙的配伍

  ①治痢疾:过坛龙全草一两,洗净捣烂,加冷开水同擂,去渣取汁,用白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红白痢疾:过坛龙、风尾蕨各二两。煎汤服。如白多加过坛龙量,减风尾蕨量,红多则反之。(《广西药植图志》)

  ③治湿热黄疸:过坛龙全草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砂淋:过坛龙二至三两。银器同煲水服。(《广西药植图志》)

  ⑤治肺热咳嗽,带下:过坛龙全草一两,加冰糖,水煎服,连服三剂。(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小儿高热抽搐:过坛龙鲜叶五钱至一两。捣烂,加冷开水擂汁服。(《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吐血:过坛龙根、血见愁根(又名青藤)各二两。加入瘦肉或猪脚煮服。(《岭南草药志》)

  ⑧治瘰疬:过坛龙根二两,墨鱼二两。加水同炖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⑨续筋驳骨:过坛龙捣烂,酒炒热敷。(《广西药植图志》)

  ⑩治烫火伤:过坛龙叶晒干,研极细末,用麻油调和涂搽。(《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止外伤出血,生肌收口:过坛龙晒干研末撒敷。(《广西药植图志》)

  ⑿治头面疔疮:过坛龙根一两。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阴囊红肿:过坛龙、霸王草。晒干烧灰,调高梁酒搽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⒁治牙痛:鲜过坛龙约三两。用清水煎汁,频频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过坛龙的禁忌

  疮破不可擦。

查看详情

毛木通

  毛木通

  别名:线木通、大木通。

  性味:涩,平。

  归经: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粗齿铁线莲(Clematis buchananina DC.)的茎叶。

  形态特征:茎藤多切成段,圆柱形,有数条纵棱。表面黑褐色或紫黑色,具黄棕色长柔毛,质硬脆,折断面木部占大部分。有时可见对生叶,完整叶为一回羽状复叶,小叶片5,卵圆形,边缘3浅裂或具粗圆锯齿,叶柄和叶片均有黄棕色毛茸。气微,味微苦、涩。

  毛木通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捣敷。

  炮制全年可采。

  毛木通的功效主治

  功效:杀虫,解毒,利尿。

  主治:失音声嘶,杨梅疮毒,虫疮久烂及难产横生等病症。

  毛木通的配伍

  治疮毒:鲜毛木通,捣绒外敷。(《成都中草药》)

查看详情

异型莎草

  异型莎草

  别名:咸草、王母钗。

  性味:味咸、微苦,性凉。

  归经:归心、肝、肺、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莎草科植物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的带根全草。

  异型莎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5-30g;或烧存性研末。

  炮制:夏、秋采收。

  异型莎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气活血,利尿通淋。

  主治:吐衄,胁痛,胸痛,浮肿,淋证。

  异型莎草的相关论述

  《泉州本草》:“行气,活血,通淋,利小便。治热淋,小便不通,跌打损伤,吐血。”

查看详情

衣鱼

  衣鱼

  别名:蟫、白鱼、蛃鱼、衣中白鱼、壁鱼、蠹鱼、铰剪虫。

  性味:味咸,性温。

  归经:归膀胱、肝经。

  入药部位:为衣鱼科动物衣鱼Lepisma saccharina Linnaeus和毛衣鱼Ctenolepisma Villosa Fabr.的全体。

  衣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研末,5-10只。

  外用:适量,研末撒、调敷或点眼。

  衣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祛风明目,解毒散结。

  主治:淋病,尿闭,中风口㖞,小儿惊痫,重舌,目翳,瘢痕疙瘩。

  衣鱼的配伍

  1、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2、治小儿天吊,眼目搐上,并口手掣动:壁鱼儿一十五枚(干者十枚,湿者五枚)。以奶汁相和,研烂,更入奶汁,同灌口中。(《圣惠方》)

  3、治小儿撮口发禁:壁鱼子。细研作末,每服少许,令儿吮之。(《圣惠方》)

  衣鱼的禁忌

  1、《日华子》:“畏芸草、莽草、莴苣。”

  2、《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衣鱼的相关论述

  1、从衣鱼归经论效用:李时珍:“衣鱼乃太阳经药,故所主中风项强,惊痫,天吊,目翳,口㖞,淋闭,皆手足太阳经病也。”(《纲目》)

  2、《本草经集注》:“衣中乃有,而不可常得,多在书中,亦可用。”

查看详情

尖耳贯众

  尖耳贯众

  性味:苦,微寒,有毒。

  入药部位:为鳞毛蕨科植物尖耳贯众的根茎。

  尖耳贯众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浸酒。

  外用:水煎洗。

  尖耳贯众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活血,利水。

  主治:治颈淋巴结核,疮毒,水肿,崩漏,跌打损伤。

  尖耳贯众的配伍

  ①治颈淋巴结核:尖耳贯众根五钱,田皂角一两。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水肿:牛尾贯众、黄地榆各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查看详情

合萌

  合萌

  别名:田皂角、水茸角、合明草、水皂角、木排豆、木稗、独木根、野皂角、梳子树、野含羞草、蜈蚣杨柳、野槐树、夜关门、禾镰草、野兰、野鸭树草、野寒豆、野豆萁、海柳、拉田草。

  性味:甘苦;寒。

  归经: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地上部分。

  合萌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烂敷。

  合萌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明目,通乳。

  主治:主热淋,血淋,水肿,泄泻,疖肿,疮疥,目赤肿痛,眼生云翳,夜盲,关节疼痛,产妇乳少。

  合萌的配伍

  ①治小便不利:合萌二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黄疸:田皂角(鲜)五两。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疖痈:合萌二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吹奶:水茸角,不拘多少,新瓦上煅干,为细末,临卧酒调服二钱匕。已破者,略出黄水,亦效。(《中藏经》)

  ⑤治荨麻疹:合萌适量,煎汤外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外伤出血:合萌鲜草适量,打烂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血淋:田皂角鲜根或茎一两,鲜车前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胆囊炎:田皂角鲜根或茎八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小儿疳积:田皂角根(鲜)五钱至二两。水煎服,每口一剂。(《江西草药》)

  ⑩治眼睛视物不明:水皂角净根四两。炖猪蹄子服。(《四川中药志》)

  ⑾治风火牙痛:合萌根七钱。同鸭蛋炖服。(《江西民间草药》)

  ⑿治小儿头疖:合萌鲜根五至七钱,打入鸡蛋,鸭蛋各一个,候蛋熟,食蛋及汤;外用叶捣烂敷患处(空出疮头如黄豆大不敷)。(《江西民间草药》)

查看详情

梗通草

  梗通草

  别名:白梗通(《本草正义》),野通草、气通草、水通草(《江苏中药名实考》)。

  性味:淡、微苦;凉;平。

  归经:肝;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田皂角茎的木质部。

  形态特征:干燥茎的木质部分,呈圆柱形,顶端渐细,直径1~2厘米;表而平滑,具细密的纵横纹理,乳白色,质轻松软,折断面白色,不平整,中央有小孔洞;有时茎的基部具棕黄色须根。以粗壮质软、色白干燥者为佳。

  梗通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炮制:去净灰尘及残根,抢水洗净,润4~5小时,切成斜片,晒干。

  梗通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下乳。

  主治:治水肿,热淋,热病烦渴,小便赤涩,乳汁不下。

  梗通草的禁忌

  《饮片新参》:溲多者忌用。

查看详情

丝瓜子

  丝瓜子

  性味:味苦,性寒。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和粤丝瓜Luffa acutangula (L.)Roxb.的种子。

  丝瓜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炒焦研末。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秋季果实老熟后,在采制丝瓜络时,收集种子,晒干。

  丝瓜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水,通便,驱虫。

  主治:用于水肿,石淋,肺热咳嗽,肠风下血,痔漏,便秘,蛔虫病。

  丝瓜子的配伍

  1、治腰痛不止:丝瓜子仁炒焦,擂酒服,以渣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2、治双单蛾风:丝瓜子一两二钱,牙皂角一两(切碎)。二味放新瓦上,文火炙干,为极细末,加冰片少许,收贮瓷瓶封固。每遇蛾风,用少许吹鼻中,打喷嚏二三次,即消。在左吹右,在右吹左,双蛾左右并吹。(《奇验喉证明辨》捷妙散)

  丝瓜子的禁忌

  脾虚者及孕妇慎用。

查看详情

桃胶

  桃胶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归大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桃Amygdalus persica L.或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 (Carrière) de Vos ex Henry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

  桃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炮制:夏季用刀切割树皮,待树脂溢出后收集,水浸,洗去杂质,晒干。

  桃胶的功效主治

  功效:和血,通淋,止痢。

  主治:用于血瘕,石淋,痢疾,腹痛,糖尿病,乳糜尿。

  桃胶的配伍

  1、治糖尿病:(桃树胶)15-24g,玉米须30-48g,枸杞根30-48g。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2、治火烧疮:桃胶半两,松脂、黄柏各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用梨汁生蜜调涂之。(《圣惠方》止痛散)

  3、治疮疹黑黡,发搐危困:桃胶煎汤饮之。一方以水熬成膏,温酒调下,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桃胶汤)

  桃胶的相关论述

  《别录》:“主保中不饥,忍风寒。”

查看详情

龙须草

  龙须草

  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灯心草(《安徽药材》),水通草、秧草根(《云南中草药》)。

  性味:淡,寒。

  归经:归心、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灯心草科植物拟灯心草的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的茎,呈扁压状细柱形或线形,长30~50厘米,直径1~1.5毫米,先端渐尖,近基部稍粗,表面光滑,淡黄绿色,具纵直细纹理。质坚实而柔软。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但不发达。气无,味淡。以干燥均匀、带绿色者为佳。

  龙须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 g。

  炮制:9~10月间,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龙须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泄热安神。

  主治:治小便赤涩,热淋,肾炎水肿,头昏,齿痛,鼻衄,咽痛,心烦失眠,消渴,梦遗。

  龙须草的禁忌

  《饮片新参》:溲多者勿用。

  龙须草的各家论述

  ①治尿路感染:龙须草、水前草各一两,土茯苓三钱;或龙须草、小蓟草、乌蔹莓各一两,白茅根二两。水煎服。

  ②治失眠,神经衰弱:鲜龙须草二两,夜交藤一两,丹参五钱。水煎服。

  ③治糖尿病:龙须草二两,鹿茸草一两。水煎服。(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查看详情

长瓦韦

  长瓦韦

  别名:扎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瓦韦《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性味:味微甘、微苦,性微寒。

  归经:入肝、心、肺经。

  入药部位:为水龙骨科瓦韦属植物长瓦韦Lepisorus pseudonudus Ching的全草。

  长瓦韦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研末撒。

  炮制:夏、秋采收,晒干备用。

  长瓦韦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止咳,止血。

  主治:小便淋痛,尿血,痢疾,痨热咳嗽,内伤吐血,外伤出血。

  长瓦韦的配伍

  1、治尿血,长瓦韦配瞿麦、茜草、芍药,煎汤服。(《中药大辞典》)

  2、治白浊,长瓦韦配黄柏煎汤服。(《中药大辞典》)

  3、治内伤吐血,长瓦韦配仙鹤草、仙桃草,煎汤服。(《中药大辞典》)

  4、治各种外伤出血,长瓦韦叶及孢子、茜草根、狼毒根,研粉撒布。(《中药大辞典》)

查看详情

茵陈

  茵陈

  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z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茵陈的用法用量

  用法: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炮制:除去残根和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茵陈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主治: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茵陈的配伍

  1、《伤寒论》:茵陈、栀子、大黄。治伤寒八、九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2、《玉机微义》:茵陈、附子、干姜、灸甘草。治寒湿阴黄,手足逆冷,脉沉微细等。

  3、《食医心镜》茵陈羹:除大热黄胆,伤寒头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茵陈的禁忌

  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茵陈的相关论述

  1、《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2、《本草钩述元》: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

  3、《本草图解》:发黄有阴阳两种,茵陈同栀子、黄柏以治阳黄,同附子、干姜以治阴黄。总之,茵陈为君,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也。

  4、《别录》:茵陈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阴干。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查看详情

金钱草

  金钱草

  别名:大金钱草、对座草、路边黄、遍地黄、铜钱草、一串钱。

  性味:味甘、咸,性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常缠结成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扭曲,表面棕色或暗棕红色,有纵纹,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呈宽卵形或心形,长1~4cm,宽1~5cm,基部微凹,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或褐色条纹;叶柄长1~4cm。有的带花,花黄色,单生叶腋,具长梗。蒴果球形。气微,味淡。

  金钱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60g。

  炮制:除去杂质,抢水洗,切段,干燥。

  金钱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小便涩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查看详情

虎杖

  虎杖

  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斑杖根、黄地榆 。

  性味:味微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胆、肺经。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虎杖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虎杖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

  虎杖的禁忌

  孕妇慎用。

  虎杖的配伍

  1、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

  2、治伤折,血瘀不散:虎杖(锉)二两,赤芍药(锉)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虎杖散)

  3、时疫流毒攻手足,肿痛欲断:用虎杖根锉,煮汁渍之。(《肘后方》)

  4、月水不利: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一两。为末。热酒每服一钱。又方:治月经不通,腹大如瓮,气短欲死:虎杖一斤(去头曝干,切),土瓜根汁、牛膝汁二斗。水一斛,浸虎杖一宿,煎取二斗,入二汁,同煎如饧。每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圣惠方》)

  虎杖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研末酒服,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有效。

  2、《名医别录》:主通利月水,破流血症结。

  3、《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查看详情

地耳草

  地耳草

  别名:田基黄,斑鸠窝,蛇查口,合掌草,跌水草,七寸金,一条香,金锁匙,红孩儿,寸金草,田边菊,痧子草,莽壳草,小王不留行,细叶黄,观音莲,降龙草,七层塔,土防风,小元宝草,黄花仔,禾霞气,耳挖草,小还魂,小蚁药,小对叶草,八金刚草,蛇细草,对叶草。

  性味:甘;苦;凉。

  归经:肺经;肝经;胃经。

  入药部位:为藤黄科属植物地耳草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茎略呈四棱柱状,光滑,粗约1.5毫米,外表淡黄棕色或暗红棕色,节间长约1~2厘米,易折断。叶片黄褐色或灰青色,皱 缩,纸质,易碎,以放大镜观之,有细小透明油点。花序多折断而不完整,花萼花瓣干缩,黄棕色,或脱落,雄蕊仅存花丝,子房甚小,易脱落。蒴果红棕色,长卵形,多裂成3瓣,顶端喙尖;种子细小,多数;不成熟的果实,尚残存破碎的花萼、花瓣及少数花蕊。气微,味淡。

  地耳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大剂可用至90~12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地耳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消肿。

  主治:治传染性肝炎,泻痢,小儿惊风,疳积,喉蛾,肠痈,疖肿,蛇咬伤。

  地耳草的配伍

  ①治传染性肝炎(有黄疸和无黄疸型均可):地耳草二至三两,水煎服,每天一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痧症吐泻:地耳草一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痢疾:地耳草五钱,水煎,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一两调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小儿惊风,疳积泻:地耳草一两,水煎服。疳积泻加鸡肝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喉蛾:鲜地耳草七钱至一两,捣烂,同凉开水擂出汁服。或干草五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疹后牙疳:地耳草五至六钱,捣取汁,和人乳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⑦治湿疹:地耳草适量,煎水洗。(《江西民间草药》)

  ⑧治疱疖肿毒:地耳草煎水洗。(《湖南药物志》)

  ⑨治跌打损伤:地耳草五至八钱,酌加黄酒或酒、水各半,炖一小时,温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毒蛇咬伤:地耳草五钱,天胡荽一两,青木香五钱。水、酒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查看详情

垂盆草

  垂盆草

  别名:狗牙草、瓜子草、石指甲、狗牙瓣。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肝、胆、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的段。部分节上可见纤细的不定根。3叶轮生,叶片倒披针形至矩圆形,绿色。气微,味微苦。

  垂盆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

  炮制:脾胃虚寒者慎服。

  垂盆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

  垂盆草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查看详情

鸡骨草

  鸡骨草

  别名:黄头草、黄仔强、大黄草、猪腰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

  鸡骨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

  炮制:除去杂质和荚果,切段。

  鸡骨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

  主治: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

  鸡骨草的禁忌

  本品种子有毒,不能直接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干净。

  鸡骨草的相关论述

  《中国药植图鉴》:“治风湿骨痛,跌打瘀血内伤;并作清凉解热药。”

查看详情

珍珠草

  珍珠草

  别名:叶下珠、叶下珍珠、叶后珠、十字珍珠草、夜合草、夜合珍珠。

  性味:甘苦,凉。

  归经:入肝经、肺经。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植物叶下珠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带根全草,根茎外表浅棕色,有髓;主根不发达,须根多数,浅灰棕色。茎粗约2~3毫米,老茎基部灰褐色;茎枝有纵皱,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红色;质脆易断,断面中空。分枝有纵皱及不甚明显的膜翅状脊线。叶片薄而小,灰绿色,皱缩,易脱落。花细小,腋生于叶背之下,多已于缩。有的带有扁圆形亦褐色的果实。气微香,叶味微苦。

  珍珠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珍珠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平肝清热,利水解毒。

  主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火眼目翳,口疮头疮,无名肿毒。

  珍珠草的配伍

  ①治红白痢疾:叶下珠鲜草30克至60克。水煎,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调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传染性肝炎:鲜叶下珠一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一周。(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③治细菌性痢疾、膀胱炎:鲜叶下珠30克,金银花叶20克,红糖20克煎服。或叶下珠适量洗净,加冷开水适量,绞汁加红糖,每日1剂,分2~3次服,连服3~5天。

  ④治伤暑发热:叶下珠30克,水煎加蜜服。

  ⑤治目赤肿痛、夜盲、眼花眼朦:叶下珠30~60克,炖猪肝或鸭肝120克,饮汤食肝。

  ⑥治肾盂肾炎急性期或慢性急发:鲜叶下珠4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车前草20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2~5天。

  ⑦治小儿疳积:鲜叶下珠根、鲜老鼠耳根各15克,炖服。或叶下珠煮猪肝或鸡肝食。

  ⑧治小儿疳积引起的结膜炎、夜盲:叶下珠15克,猪肝50克,蒸熟饮汤食肝。

  ⑨治小儿疳积、久热不退:鲜叶下珠40克,猪肝或瘦猪肉,加水蒸煮,饮汤食肝。

  ⑩治单纯性消化不良:叶下珠15克,水煎服。

  ⑾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鲜叶下珠、六月雪、茵陈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⑿治竹叶青蛇咬伤:鲜叶下珠洗净,绞汁,用米酒适量或米汤冲服,渣贴患处。

  ⒀治指头蛇疮、飞蛇卵:叶下珠捶雄黄末贴之。

  ⒁治小儿头面暑疖:叶下珠捶汁,调雄黄末抹患处。

查看详情

广金钱草

  广金钱草

  别名:落地金钱、铜钱草、马蹄香。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 foLium,(Osb.)Merr.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长可达1m;密被黄色伸展的短柔毛;质稍脆,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小叶1或3,圆形或矩圆形,直径2~100px;先端微凹,基部心形或钝圆,全缘;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无毛,下表面具灰白色紧贴的绒毛,侧脉羽状;叶柄长1~50px,托叶1对,披针形,长约20px。气微香,味微甘。

  广金钱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晒干。

  广金钱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

  主治:用于黄疸尿赤,热淋,石淋,小便涩病,水肿尿少。

  广金钱草的相关论述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肾炎浮肿,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胆囊结石,黄疸性肝炎。

查看详情

青叶胆

  青叶胆

  别名:肝炎草、小青鱼胆、七疸药。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肝、胆、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龙胆科植物青叶胆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的段。根类圆形,有的有分枝;表面黄色或黄棕色。茎四棱形,棱角具极狭的翅;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切面中空。叶片多破碎。气微,味苦。

  青叶胆的用法用量

  用法:10~15g。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青叶胆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肝利胆,清热利湿。

  主治:肝胆湿热,黄疸尿赤,胆胀胁痛,热淋涩痛。

  青叶胆的禁忌

  虚寒者慎服。

查看详情

鲮鱼(利水渗湿药)

  鲮鱼

  别名:雪魿(《纲目拾遗》),魿鱼(姚可成《食物本草》),土铃鱼(《本草求原》)。

  性味:甘,平。

  入药部位:为鲤科动物鲮鱼的肉。

  鲮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

  鲮鱼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水除湿。

  主治:主膀胱结热,水臌,黄疸。

查看详情

毛茛

  毛茛

  别名水茛、毛建《肘后方》、毛建草、猴蒜《本草拾遗》、天灸《梦溪笔谈》、毛堇、白灸《纲目》、鹤膝草、瞌睡草、老虎草、犬脚迹、老虎脚迹草、火筒青《中国药用植物志》、野芹菜《福建民间草药》、辣子草、辣辣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烂肺草《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三脚虎、水芹菜《泉州本草》、扑地棕、翳子药、一包针《贵州民间药物》。

  性味:味辛,性温。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的全草及根。

  毛茛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穴位,使局部发赤起泡时取出;或煎水洗。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清水喷淋,润透,切段,干燥。

  毛茛的功效主治

  功效:退黄,定喘,截疟,镇痛,消翳。

  主治:黄疸,哮喘,疟疾,偏头痛,牙痛,鹤膝风,风湿关节痛,目生翳膜,瘰疬,痈疮肿毒。

  毛茛的配伍

  1、治黄疸,用鲜毛茛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缚臂上,夜即起泡,用针刺破放出黄水,黄疸自愈。(《药材资料汇编》)

  2、治疟疾,用鲜草捣烂,敷寸口脉上(太渊穴),用布包好,1h后,皮肤起水泡,去药,用针挑破水泡。(《湖南药物志》)

  3、治偏头痛,用毛茛鲜根和食盐少许杵烂,敷于患侧太阳穴。敷法:将铜钱1个(或用厚纸壳剪成钱形亦可),隔住好肉,然后将药放在钱孔上,外以布条扎护,约敷1h左右,俟起泡,即须取去,不可久敷,以免发生大水泡。(《江西民间草药》)

  4、治牙痛,按照外治偏头痛的方,敷于经渠穴,右边牙痛敷左手,左边牙痛敷右手。又可以毛茛少许,含牙痛处。(《江西民间草药》)

  5、治鹤膝风,鲜毛茛根杵烂,如黄豆大一团,敷于膝眼(膝盖下两边有窝陷处),待发生水泡,以消毒针刺破,放出黄水,再以清洁纱布覆之。(《江西民间草药》)

  6、治眼生翳膜:①用毛茛鲜根揉碎,纱布包裹,塞鼻孔内,左眼塞右鼻,右眼塞左鼻。②按照外治偏头痛的方法敷于印堂穴。(《江西民间草药》)

  毛茛的禁忌

  本品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皮肤有破损及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

  毛茛的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陶注钩吻云;或是毛茛。苏云:毛茛是有毛石龙芮也。百一方云:菜中有水茛,叶圆而光,有毒,生水旁,蟹多食之。苏云又注,似水茛,(水茛)无毛,其毛茛似龙芮而有毛(“毛”原作“毒”)也。”

查看详情

蔊菜

  蔊菜

  别名:辣米菜(《纲目》),野油菜(《分类草药性》),塘葛菜(《岭南采药录》),干油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石豇豆(《贵阳民间药草》),鸡肉菜、田葛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江剪刀草、野雪里蕻、野芥草、野菜花(《上海常用中草药》),山芥菜、独根菜、山萝卜、金丝荚(《福建中草药》)。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蔊菜 Rorippa indica(L.)Hiern带花、果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呈段状。根较少,圆柱形而略弯曲,直径2~4mm;表面淡黄棕色,可见细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薄,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木部宽,黄色。茎较多,圆柱形或已压扁,直径1.5~5mm;表面淡黄绿色至淡棕黄色,有的呈淡紫红色,具纵沟纹或纵槽,有的可见互生叶痕或枝痕;切面中空或具黄白色髓部。叶片多已切断,多皱缩和破碎,灰绿色至褐绿色;展平后,可见边缘具浅锯齿或近全缘。总状花序,花小,淡黄色。长角果细长圆柱形,多已切断,直径约1mm,淡黄绿色至淡黄色。种子多数,细小,卵形,褐色。气微,味微淡。

  蔊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或捣绞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将原药除去泥沙等杂质,喷潮,略润,切短段,干燥,筛去灰屑。

  蔊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痰止咳,解表散寒,活血解毒,利湿退黄。

  主治:主咳嗽痰喘,感冒发热,麻疹透发不畅,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疔疮痈肿,漆疮,经闭,跌打损伤,黄疸,水肿。

  蔊菜的禁忌

  《上海常用中草药》:本品不能与黄荆叶同用,同用则使人肢体麻木。

  蔊菜的配伍

  ①治风寒感冒:蔊菜一至二两,葱白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热咳:野油菜一两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头目眩晕:野油菜(嫩的)切碎调鸡蛋,用油炒食。(《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胃脘痛:干蔊菜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关节风湿痛:鲜蔊菜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干血痨:每天用蔊菜一两,酌加红糖。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麻疹不透:鲜蔊菜全草,一至二岁每次一两,二岁以上每次二两。捣汁,调食盐少许,开水冲服。

  ⑧治鼻窦炎:鲜蔊菜适量。和雄黄少许捣烂,塞鼻腔内。

  ⑨治蛇头疔:鲜蔊菜和三黄末(中成药)捣烂外敷,或调鸭蛋清外敷。(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⑩治疔疮,痈肿:野油菜,捣烂敷患处。

  ⑾治漆疮:鲜野油菜,捣汁外搽。

  ⑿治蛇伤:野油菜一两五钱,小火草一两。煎水服;外用偷油婆(蟑螂)、小火草、雄黄、野油菜捣烂敷患处。(⑩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⒀治跌打肿痛:鲜蔊菜二至四两。热酒冲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药》)

查看详情

葫芦茶

  葫芦茶

  别名:牛虫草、迫颈草、田刀柄、咸鱼草、百劳舌。

  性味:味苦、涩,性凉。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葫芦茶Tadehagi triquetrum (L.) Ohashi的地上部分。

  葫芦茶的用法用量

  用法:15-60g。

  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

  炮制:夏秋采收,洗净润透,切细,晒干。鲜用随时可采。

  葫芦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积杀虫。

  主治:用于中暑烦渴,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病咳血,肾炎,小儿疳积,黄疸,泄泻,痢疾,风湿关节痛,钩虫病,疥疮。

  葫芦茶的配伍

  1、治风湿性关节酸痛:葫芦茶茎,每次60g,合猪脚节炖服。(《泉州本草》)

  2、治痢疾:葫芦茶全草、细叶扯头孟根各60-90g。加鸡蛋一个同煎,煎至鸡蛋熟时,加生盐调味,汤蛋同服。 (《岭南草药志》)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