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百科/清热药

清热药

石膏

  石膏

  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

  性味:味甘、辛,性大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

  形态特征:本品为纤维状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痕白色;有的半透明。上下两面较平坦,无纹理及光泽;纵面通常呈纵向纤维状纹理,具绢丝样光泽。体重,质软,指甲可刻划成痕。气微,味淡。以块大、色白、纵面纤维状、有光泽、质松、无杂货石者为佳。

  石膏的用法用量

  用法: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多煅过用,研末撒;或调敷。

  炮制:取净石膏块或粗粉,置无烟炉火或适宜的耐火容器中,或武火加热,煅烧至红透,酥脆时取出,凉后碾细。

  石膏的功效作用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主治: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作用:①《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②《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③《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⑤《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⑥《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⑦《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⑧《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⑨《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⑩《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石膏的禁忌

  凡阳虚寒证,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用。

  ①《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②《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石膏的附方

  ①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遣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默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②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生石膏二两(轧细),生粳米二两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热,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巳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粳米汤)

  ③治湿温多汗,妄言烦渴:石膏、炙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匕,浆水调下。(《伤寒总病论》)

  ④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元参三钱,犀龟二钱,白粳米一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一服。(《温病条辨》化斑汤)

  ⑤治发汗后,不可行桂枝汤,仟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⑥治痰热而喘,痰涌如泉: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上为细末。煎人参汤,调下三钱,食后服。(《素问病机保命集》双玉散)

  ⑦治热嗽喘甚者,久不愈: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残生姜汁、蜜调下。(《普济方》石膏散)

  ⑧治骨蒸唇干口燥,欲得饮水止渴:石膏六两(碎,绵裹),大乌梅二十枚。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饮之。(《外台》)

  ⑨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热,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圣惠方》石膏粥)

  ⑩治偏正头疼,连睛疼: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温酒或茶清调服。(《奇效良方》石膏鼠粘子散)

  ⑾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痛:寒水石(煅)三两,辰砂三钱半(别研),生脑子半字。上为末,以少许掺患处,咽津,日夜数次用。(《三因方》龙石散)

  ⑿治喉风:石膏一两,知母三钱,甘草一钱,元参五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喉科秘诀》石膏汤)

  ⒀治胃火牙疼:好软石膏一两,火煅。淡酒淬过,为末,入防风、荆芥、细辛、白芷五分,为末,日用揩牙。(《保寿堂经验方》)

  ⒁治雀目夜昏,百治不效:石膏末每服一钱,猪肝一片,薄批,掺药在上,缠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股。(《明目方》)

  ⒂治小儿伤热吐泻黄瘦:寒水石、石膏各半两,甘草(生)一钱。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一钱,食后,温汤调下。(《小儿药证直诀》玉露散)

  ⒃治筋骨疼痛,因风热者:石膏三钱,飞罗面七钱。为末,水和,煅红,冷定,滚酒化服,被盖取汗,连服三日。(《卫生杂兴》)

  ⒄治诸金刃所伤,血出不止:石膏、槟榔、黄连(去须)各一两,黄柏半两。上为细末,随多少掺敷疮上,血定,便入水不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⒅治汤火烂疮:石膏捣末以敷之。(《肘后方》)

  ⒆治乳痈: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于地上,碗覆出火毒,细研。每服三钱,温酒下,添酒尽醉,睡觉再进一服。(《仁斋直指方》一醉膏)

  ⒇治疔疮渍破,能搜脓清热生肌:石膏(煅)九钱,黄灵药一钱。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每用少许,撒于患处。(《医宗金鉴》九一丹)

  石膏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2、《本草纲目》:“东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白虎汤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过也,阳明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尔。初虞世《古今录验方》治诸蒸病有五蒸汤,亦是白虎加人参、茯苓、地黄、葛根,因病加减。王焘《外台秘要》治骨蒸劳热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针者一斤,粉甘草一两,细研如面,日以水调三四服,言其无毒有大益,乃养命上药,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名医录》言睦州杨士丞女,病骨蒸内热外寒,众医不瘥,处州吴医用此方,而体遂凉。愚谓此皆少壮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广济林训导年五十,病痰嗽发热,或令单服石膏药至一斤许,遂不能食,而咳益频,病益甚,遂至不起,此盖用药者之瞀瞀也,石膏何与焉。”

  3、《药征》:“《名医别录》言石膏性大寒,自后医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仲景氏举白虎汤之证曰,无大热,越婢汤之证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则仲景氏之用药,不以其性之寒热也可以见己。余也笃信而好古,于是乎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也;方炎暑之时,有患大渴引饮而渴不止者,则使 其服石膏末,烦渴顿止,而不复见其害也;石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4、《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查看详情

脚轻微骨裂没打石膏可以吗

寒水石

  寒水石

  别名:凝水石、水石、鹊石、白水石。

  性味:味辛、咸,寒。

  归经:归心、胃、肾经。

  入药部位:硫酸盐类矿物。

  形态特征:多为规则的块状结晶,常呈斜方柱形,有棱角白色或黄色,表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透明或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故晶体可沿三个不同方向劈开。质坚硬而脆,硬度3,比重2.7,条痕为白色或淡灰色,敲击时多呈小块斜方体碎裂。断面平坦,用小刀可以刻划。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如海盆地或湖盆地中化学沉积的石膏,常与石灰岩、红色页岩、泥灰岩等成层出现。

  寒水石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9-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炮制:取净寒水石,置坩锅或其他容器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捣碎或研粉即得。

  寒水石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泻火,利窍,消肿。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丹毒烫伤。

  寒水石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寒水石的配伍

  1、与石膏、滑石等同用,可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者。

  2、本品火煅与青黛等同用,可用于热毒疮肿者。

  寒水石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2、《本经逢源》:“寒水石,治心肾积热之上药,《本经》治腹中积聚,咸能软坚也;身热皮中如火烧,咸能降火也。《金匮》风引汤,《和剂局方》紫雪,皆用以治有余之邪热也。”

查看详情

鸭跖草

  鸭跖草

  别名:兰花草、竹叶草。

  性味:甘、淡,寒。

  归经:归肺、胃、小肠经。

  入药部位: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长可达60cm,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cm,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cm;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2.5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叶脉平行。花多脱落,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花瓣皱缩,蓝色。气微,味淡。

  鸭跖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鸭跖草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热病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鸭跖草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鸭跖草的配伍

  ①用于热病。本品功能清热泻火。有较强的退热作用。外感发热或热病高热,均可应用,可配金银花、薄荷等同用,以加强疏散风热之功或配石膏、知母、芦根等,以加强清热泻火作用。

  ②用于咽痛,疮疡,毒蛇咬伤。本品有清热解毒之效。治咽喉肿痛,配大叶靑,蒲公英等同用;治疮疡肿毒,常以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煎服或以鲜品捣烂外敷;治毒蛇咬伤,常以半边莲等配伍,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

  ③用于水肿,热淋。本品能清热利尿。治水肿有热兼表证者,可与浮萍,白茅根等同用;治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常与车前草,木通,淡竹叶等同用。

  鸭拓草的附方

  ①治小便不通: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②治五淋,小便刺痛:鲜鸭跖草枝端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绞汁调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酌减。(《泉州本草》)

  ③治赤白下痢:蓝姑草,煎汤日服之。(《活幼全书》)

  ④治黄疸性肝炎:鸭跖草四两,猪瘦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⑤治高血压:鸭跖草一两,蚕豆花三钱。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⑥治水肿、腹水: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⑦治吐血:竹叶菜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⑧治沙鼻不时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汤三次服。(《滇南本草》)

  ⑨治喉痹肿痛:㈠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㈡鸭跖草二两。洗净捣汁,频频含服。(《江西草药》)

  ⑩治小儿丹毒,热痢以及作急性热病的退热用:鲜鸭跖草二至三两(干的一两),重症可用五至七两。水煎服或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⑾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一日一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急性血吸虫病:鲜鸭跖草,洗净,每天五至八两,煎汤代茶饮,五至七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⒀治手指蛇头疔:鲜鸭跖草,台雄黄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初起能消,已化脓者,能退癀止痛。(《泉州本草》)

  鸭跖草的相关论述

  ①《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②《日华子本草》:“鸭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③《滇南本草》:“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④《本草纲目》:“消喉痹。”

  ⑤《本草推陈》:“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高热,大量用之。又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热、神昏、心脏衰竭。”

查看详情

密蒙花

  密蒙花

  别名:染饭花、九里香、小锦花、蒙花、黄饭花、疙瘩皮树花、鸡骨头花。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和花序。

  密蒙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

  炮制:除去杂质,干燥。

  密蒙花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主治:用于目赤肿痛,多泪羞明,目生翳膜,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密蒙花的禁忌

  目疾属阳虚内寒者慎服。

  密蒙花的相关论述

  ①“密蒙花,观《本经》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肝热甚,则为赤肿,眵泪赤脉,及小儿豆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本草经疏》)

  ② “密蒙花,甘而微寒……入肝经,除热养营。盖肝开窍於目,目得血而能视,虚则青盲肤翳,热则赤肿眵泪。目中赤脉及小儿痘疮余毒,疳气攻眼,得此甘能补益,寒能除热,肝血足而诸症无不愈矣。然味薄於气,佐以养血之药,更有力焉。”(《本草求真》)

  ③“密蒙花,甘微寒,润肝燥,治目中赤脉,青盲云翳,赤肿眵眼,小儿疳气攻眼。”(《本草害利》)

  ④“密蒙花为厥阴肝家之正药,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本草经疏》)

查看详情

青葙子

  青葙子

  别名:青葙、野鸡冠花、狼尾花、鸡冠苋、大尾鸡冠花、牛尾花子。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

  形态特征:种子肾状圆形,黑色,光亮,放大镜下可见矩形网状花纹,呈同心圆状排列。种子脂肪油为青葙子油,并含烟酸和硝酸钾。

  青葙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除去杂质。

  青葙子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肝,明目,退翳。

  主治: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青葙子的禁忌

  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青葙子的配伍

  1、若配决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可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等,如青葙丸(《证治准绳》)。

  2、若配生地黄、玄参、车前子,可治肝虚血热之视物昏花,如青葙丸(《医宗金鉴》)。

  3、若配菟丝子、肉苁蓉、山药等药用,可治肝肾亏损,目昏干涩,如绿风还睛丸(《医宗金鉴》)。

  青葙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青葙子治眼,与决明子、苋实同功,《神农本草经》虽不言治眼,而云一名草决明,主唇口青,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窍,唇口青者,足厥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葙子之为厥阴药,又可知矣,况用之治目,往往有验,尤可徵。”

  2、《本经逢原》:“青葙子,治风热目疾,与决明子功同……其治风瘙身痒,皮肤中热,以能散厥阴经中血脉之风热也。”

  3、《本草正义》:“青葙,即鸡冠花之同类。其子苦寒滑利,善涤郁热,故目科风热肝火诸症统以治之。”

  4、《神农本草经》:“疗唇口青。”

  5、《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疮。”

  6、《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查看详情

蔗鸡

  蔗鸡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入脾经。

  入药部位:嫩芽。

  形态特征:本品类圆锥形,略弯曲,长3-5厘米,头部直径0.6-1.1厘米。基部带秆节残基。鳞叶交互排列,外表面具细密纵向的纹理,突起部分淡黄白色,凹下部分略显棕红色,内表面棕红色,基部被淡黄白色茸毛,鞘口具长柔毛。质松软。无臭,味淡。

  蔗鸡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汤,60-90g。

  炮制:采集加工:夏季采收。

  蔗鸡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消渴。

  蔗鸡的附方

  治糖尿病,蔗鸡90g。清水5碗,煎成1碗,不拘时温服。[《中国新医药》1954,(9):11]

查看详情

知母

  知母

  别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胃、肾经。

  入药部位:该品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

  知母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6-12g。

  炮制:除去须及泥沙或外皮,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知母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知母的禁忌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知母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6、《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之邪,主强阳不痿之标剂。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症;疟证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佐草果以泄脾热。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

查看详情

芦根

  芦根

  别名: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单子叶植物禾本科芦苇的根茎。

  芦根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炮制:除去杂质及须根,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鲜芦根埋入湿沙中,防干。

  芦根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芦根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芦根的配伍

  1、与麦门冬、天花粉等同用,可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等症。

  2、与黄芩、浙贝母、瓜蒌等同用,可用于肺热咳嗽等症。

  3、与薏苡仁、冬瓜仁等同用,可用于肺痈吐脓等症。

  芦根的相关论述

  1、《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2、《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3、《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4、《本草纲目》:“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查看详情

天花粉

  天花粉

  别名:栝楼根,花粉,楼根。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该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天花粉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10-15g。

  炮制: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天花粉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天花粉的禁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天花粉的配伍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 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肺热燥咳。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内热消渴。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门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千金方》);若配人参,则治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如玉壶丸(《仁斋直指方》)。

  4、疮疡肿毒。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 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取本品清热、消肿作用,配薄荷等分为末,西瓜汁送服,可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如银锁匙(《外科百效全书》)。

  天花粉的附方

  1、《本草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2、《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 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3、《本经逢原》:“栝萎根,降膈上热痰,润心中烦渴,除时疾狂热,祛酒瘅湿黄,治痈疡解毒排脓。”

  4、《本草求真》:“天花粉,较之栝楼,其性稍平,不似萎性急迫,而有推墙倒壁之功也。至《经》有言安中续绝,似非正说,不过云其热除自安之意。”

  5、《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6、《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

  7、《本草蒙筌》:“治偏疝。”

查看详情

淡竹叶

  淡竹叶

  别名:竹叶、金鸡米、竹叶卷心。

  性味:味甘、淡,性寒。

  归经:归心、肺、胃、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全草。

  淡竹叶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6-9g。

  炮制:除去杂质及残根,抢水洗净,切段,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淡竹叶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淡竹叶的禁忌

  体虚有寒或孕妇者忌服。

  淡竹叶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去烦热,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查看详情

栀子

  栀子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等。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肺、三焦经。

  入药部位: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成熟果实。

  栀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碾碎。

  栀子的功效作用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栀子的禁忌

  栀子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栀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又治心经留热,小便亦涩,用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服,无不利也。”

  2、《汤液本草》:“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憹不得眠也。”

  3、《本草经疏》:“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面赤酒疱齄鼻者,肺热之候也,肺主清肃,酒热客之,即见是证,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肺得苦寒之气,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其主赤白癞疮疡者,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谓。疗目赤热痛,及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者,总除心、肺二 经之火热也。此药味苦气寒,泻一切有余之火,故能主如上诸证。”“栀子禀至苦大寒之气,苦寒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忌之。性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不宜用;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此所谓既 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世人又以治诸血证,不知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瘀血凝结于中,则反致寒热,或发热劳嗽,饮食减少,为难疗之病,凡治吐血法, 当以顺气为先,盖血随气而行,气降则火降,火降则血自归经。不求其止而止矣。此治疗之要法,不可违也。”

  4、《本草崇原》:“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豉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子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

查看详情

夏枯草

  夏枯草

  别名:九重楼、铁色草、大头花等。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肝、胆经。

  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形态特征:本品呈棒状,略扁,长1.5~8cm,直径0.8~1.5cm,淡棕色至棕红色。全穗由数轮至10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

  夏枯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夏枯草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药理作用:①降压作用

  夏枯草的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低血压作用。煎剂(100毫克/公斤)注射于麻醉犬,可产生显着持久的降压作用,但易产生急速耐受;如给带有皮桥的犬服夏枯草。每日2次,每次2克/公斤,也可使血压有所下降;对肾性高血压犬,连续服药2周后,血压有中等程度之降低,停药后又恢复至原初水平。夏枯草茎、叶、穗及全草均有降压作用,穗之作用较弱。切断迷走神经后,夏枯草的降压作用显着减弱。对在位及离体兔心、离体蟾蜍心脏,均见有兴奋现象,均认为降压非由于对心脏的抑制所引起。在蟾蜍下肢灌流中,煎剂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在用夏枯草的总无枫盐的用量与煎剂相当时,未出现明显的降压作用,其用量相当于煎剂一倍以上时,降压程度仅及煎剂的1/4~1/6;灌胃给药,虽降压作用出现较迟,但持续却较久,故认为夏枯草的降压与其中所含的无机盐无关。近年来有人对上述试验作了重复验证,测得夏枯草茎、叶的酊剂(30%醇)中含钾量即相当高,约83毫当量/毫升,穗中含量较少;口服对正常麻醉犬未出现明显降压作用;煎剂在除去其中无机盐后,降压作用即甚微,即夏枯草静脉注射,对麻醉动物的降压作用,不能排除其中所含的无机盐(主要是钾)的因素,故其降压成分及降压原理均有待研究。

  ②抗菌作用

  据体外初步试验,夏枯草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抗菌谱亦较广。其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也有些抑制作用。对小鼠的实验性结核病,夏枯草可使肺部病变有所减轻。

  ③其他作用

  夏枯草煎剂(1:50~1:200)可使家兔离体子宫出现强直收缩。对离体兔肠,高浓度能增强蠕动。曾报告夏枯草煎剂能抑制小鼠S-160肿瘤及艾氏腹水癌的生长,但死亡率反较不给药组更高,故实为其毒性作用。

  夏枯草的禁忌

  脾胃寒弱着慎用。

  夏枯草的附方

  ①治瘰疬马刀,不问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夏枯草六两,水二钟,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服。虚甚当煎浓膏服,并涂患处,多服益善。(《摄生众妙方》夏枯草汤)

  ②治乳痈初起:夏枯草、蒲公英各等分。酒煎服,或作丸亦可。(《本草汇言》)

  ③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为末。每服一钱,腊茶调下,无时。(《简要济众方》补肝散)

  ④治血崩不止:夏枯草为末。每服方寸匕,米饮调下。(《圣惠方》)

  ⑤治赤白带下:夏枯草花,开时采,阴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前米饮下。(《纲目》)

  ⑥治产后血晕,心气欲绝者:夏枯草捣绞汁,服一盏。(《纲目》)

  ⑦治口眼歪斜:夏枯草一钱,胆南星五分,防风一钱,钓钩藤一钱。水煎,点水酒临卧时服。(《滇南本草》)

  ⑧治头目眩晕:夏枯草(鲜)二两,冰糖五钱。开水冲炖,饭后服。(《闽东本草》)

  ⑨治羊痫风、高血压:夏枯草(鲜)三两,冬蜜一两。开水冲炖服。(《闽东本草》)

  ⑩预防麻疹:夏枯草五钱至二两。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⑾治小儿菌痢:二岁以下,夏枯草一两,半枝莲五钱;二至六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六至十二岁,夏枯草、半枝莲各一两半。水煎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⑿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疼痛:鲜夏枯草全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⒀治扑伤金疮:夏枯草捣烂,罯上。(《卫生易简方》)

  ⒁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⒂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夏枯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1]

  2《本草求真》:“夏枯草,辛苦微寒。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愈一切瘰疬湿痹,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何书又言气禀纯阳,及补肝血,得毋自相矛盾平?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若属内火,治不宜用。”

  3《本草正义》:“夏枯草之性,《本经》 本言苦辛,并无寒字,孙氏问经堂本可证。夏枯草之性,《本经》本言苦辛,并无寒字,孙氏问经堂本可证。而自《千金》以后,皆加一寒字于辛字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得此名。丹溪谓其禀纯阳之气,得阴气而即死,观其主瘰疬,破症散结,脚肿湿痹,皆以宣通泄化见长,必具有温和之气,方能消释坚凝,疏通窒滞,不当有寒凉之作用。石顽《逢原》改为苦辛温,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温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凡凝痰结气,风寒痹着, 皆其专职。”

  4《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疬,周身结核。”

  夏枯草泡水喝的功效

  第一:治疗肺结核

  如果是身体出现了各种肺结核的情况,将夏枯草泡水喝具有一定的疗效。将夏枯草准备好两克,然后用水煎煮,分为两三次服用。也可以在煎煮夏枯草的时候加入一些红糖熬成膏状,然后每天早晚分别服用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这种方法服用之后能够有效的治疗发烧咳嗽、咳血咳痰以及胸痛的情况,并且对于这些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如果是肺结核导致咳血的患者,可以将夏枯草和黄酒一起浸泡,然后进行蒸馏,具有一定的止血功效。

  第二:治疗细菌性痢疾

  将夏枯草放入清水中浸泡十个小时,然后小火煎煮两个小时。每天分为四次服用,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能够有效的治疗由于细菌所导致的立即情况。除此之外,也可以将夏枯草干燥之后制作成为流浸膏,不仅大人可以服用,小朋友也可以吃。这种膏药服用之后大概三天就能够退烧,而且痢疾的情况也能够得到缓解。除此之外,腹泻、腹痛以及粘膜病也会慢慢的消失,在服用期间也不会出现副作用。

  第三:治疗渗出性胸膜炎

  将夏枯草用清水煎煮,然后每天服用三次。夏枯草可以和其他的药材一起服用治疗疾病,但是千万不能够添加抗涝的药物,避免危害身体健康。科学家将这种药方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的患者服用,所有的患者都痊愈,效果非常的不错。

  第四: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如果身体出现了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可以将夏枯草泡水喝,能够有效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第五:清肝明目

  如果身体出现了肝阳上亢所导致的头晕目眩或者是头痛等情况,可以将夏枯草和野菊花以及苦丁茶一起配合服用,能够有效的促进身体健康。

  第六:治疗高血压

  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科学的服用一些夏枯草茶,这样能够很好的导致血压下降。除了直接将夏枯草泡水喝之外,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加入一些野菊花或者是苦丁茶,都能够令降血压的功效加倍。

查看详情

决明子

  决明子

  别名:马蹄决明、钝叶决明、假绿豆、草决明。

  性味:味甘、苦,性寒,微咸。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决明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9-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炮制:决明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炒决明子:取净决明子,照清炒法(附录IID)炒至微鼓起、有香气。用时捣碎。

  决明子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决明子的禁忌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决明子的配伍

  1、补肝明目:决明子一升,蔓荆子二升,以酒五升煮,曝干为末。每饮服二钱,温水下,日二服。(《圣惠方》)

  2、目赤肿痛:决明子炒研,荼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易之,一夜即愈。(《医方摘玄》)

  3、癣疮延蔓:决明子一两为末,入水银、轻粉少许,研不见星,擦破上药,立瘥。(《奇效良方》)

  决明子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除肝胆风热,淫肤白膜,青盲。”

  2、《中华本草》述其应用较为广泛,载曰:“清肝益肾,明目,利水通便。主治目赤肿痛,羞明泪多、青盲、雀目、头痛头晕、视物昏暗、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习惯性便秘。外治肿毒、癣疾。”

  3、《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4、《本草经疏》:“决明子,其味咸平,《别录》益以苦甘微寒而无毒。咸得水气,甘得土气,苦可泄热,平合胃气,寒能益阴泄热,足厥阴肝家正药也。亦入胆肾。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故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别录》兼疗唇口青。《本经》久服益精光者,益阴泄热、大补肝肾之气所致也。”

  5、《本草求真》:“决明子,除风散热。凡人目泪不收,眼痛不止,多属风热内淫,以致血不上行,治当即为驱逐;按此苦能泄热,咸能软坚,甘能补血,力薄气浮,又能升散风邪,故为治目收泪止痛要药。并可作枕以治头风,但此服之太过,搜风至甚,反招风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贞实、槐实、谷精草相为补助,则功更胜。谓之决明,即是此意。”

  6、《本草正义》:“决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肾,以镇潜补阴为义,是培本之正治,非如温辛散风,寒凉降热之止为标病立法者可比,最为有利无弊。”

  决明子泡水喝的功效

  中医方面认为,决明子具有很好的清肝明目以及润肠通便的作用,经常服用具有很好的养生以及瘦身的作用。具体的决明子泡水喝的功效如下:

  第一:明目

  这也是决明子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功效,对于一些头晕目眩还有双目赤红的情况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在很多白领一整天都要面对着电脑,这不仅仅导致我们的脸部肌肤出现严重的缺水情况,甚至眼睛所要承受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出现双眼赤红以及看东西模糊的症状。这个时候用开水冲泡一杯决明子茶,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缓解。

  第二:通便

  老中医告诉我们,决明子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作用。所以说,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便秘或者是大便干结的情况,那么可以视情况服用一些决明子茶,这样能够很好的令大便恢复正常,变得通畅起来。

  第三:降低血压

  决明子中含有大量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进入身体之后就会分解成为大黄酚、大黄素等等物质,所以说能够很好大家降低血压。日常经常服用一些决明子,对于高血压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第四:减肥瘦身

  专家告诉我们,只需要每天将十克左右的决明子放入开水之中冲泡服用,那么就能够很好的抑制全身脂肪的合成,另外对于身体中多余的脂肪也能够起到非常不错的分解作用。所以说,每天坚持服用一些决明子茶能够起到很好的瘦身功效,同时又不会影响日常的饮食以及身体的健康,快速并且健康的达到瘦身的目的。

  第五:养生

  众所周知,决明子性寒,并且还带有一股子青草的香味,如果能够将决明子制作成为枕头每天使用,那么不仅在睡觉的时候能够问道青草的香味。同时决明子质地比较的坚硬,在睡觉的时候能够对我们的头部还有颈椎起到非常不错的按摩效果,能够很好的预防出现颈椎病的可能。如果老年人能够适量的服用一些决明子茶,不仅能够很好的促进大便通畅,同时还具有降压、降脂以及明目的保健养生功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谷精草

  谷精草

  别名:挖耳朵草、珍珠草。

  性味:味辛、甘,性平。

  归经:归肝、肺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带花茎的头状花序。

  形态特征:本品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4~5mm;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有光泽,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揉碎花序,可见多数黑色花药及细小黄绿色未成熟的果实。花茎纤细,长短不一,直径不及1mm,淡黄绿色,有数条扭曲的棱线。质柔软。无臭,味淡。

  谷精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除去杂质,切段。

  谷精草的功效作用

  功效:疏散风热,明日退翳。

  主治: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谷精草的禁忌

  阴虚血亏之眼疾者不宜用。

  谷精草的配伍

  1、痘后目翳:用石决明(火 ,研)、谷精草各等分,共为细末。以猪肝蘸食。(《鸿飞集》)

  2、鼻衄:用谷精草捣罗为末,以热面汤调下二钱。(《太平圣惠方》)

  谷精草的附方

  ①治风热目翳,或夜晚视物不清:谷精草一至二两,鸭肝一至二具(如无鸭肝用白豆腐)。酌加开水炖一小时,饭后服,日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目中翳膜:谷精草、防风等分。为末,米饮服之。(《纲目》)

  ③治小儿痘疹眼中生翳:谷精草一两,生蛤粉五分,黑豆皮二钱,加白芍三钱(酒微炒)。上为细末,用猪肝一叶,以竹刀批作片子,掺药末在内,以草绳缚定,磁器内慢火煮熟,令儿食之,不拘时,连汁服,服至一、二月。(《摄生众妙方》)

  ④治小儿雀盲至晚忽不见物:羯羊肝一具,不用水洗,竹刀剖开,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日食之。忌铁器。如不肯食,炙熟捣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茶下。(《卫生家宝方》)

  ⑤治偏正头痛:谷精草一两,为末,用白面调摊纸花子上,贴痛处,干又换。(《姚僧坦集验方》)

  ⑥治脑风头痛:谷精草(末)、铜绿(研)各一钱,消石半钱(研)。上三味,捣研和匀,每用一字,吹入鼻内,或偏头痛随病左右吹鼻中。(《圣济总录》谷精草散)

  ⑦治牙齿风疳、齿龈宣露:谷精草一分(烧灰),白矾灰一分,蟾酥一片(炙),麝香少许。上药,同研为散,每取少许,敷于患处。(《圣惠方》谷精草散)

  ⑧治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谷精草,捣罗为末,以热面汤,调下二钱。(《圣惠方》)

  ⑨治小儿肝热,手足掌心热:谷精草全草二至三两,猪肝二两。加开水炖一小时服,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谷精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谷精草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加而用之,甚良。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也。”

  2、《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

查看详情

人中白

  人中白

  别名:溺白垽、溺垽、白秋霜、秋白霜、粪霜、尿壶垢、尿干子。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归肺、心、膀胱经。

  入药部位:健康人尿自然沉洁的固体物。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板块状,大小不一,厚3-5mm。表面灰白色,凹凸不平,常有棱状或瘤状突起;底面较平坦。质坚硬而脆,易碎。断面可见明显的粗细不一的层纹。具尿臊气,味微咸。本品以干燥、色灰白,质坚、无杂质者为佳。

  人中白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6g。

  外用:适量,研末吹、掺或调敷。

  炮制:1、人中白:取原药材,置清水中漂洗4-7d,经常换水,取出,刮去杂质,日晒夜露15d,每日上午翻动1次,以无臭为度,晒干。

  2、煅人中白:取净人中白置坩埚内用武火煅至红透时,取出,放凉。

  3、飞人中白:取净人中白研成细粉,再水飞至无声为度,倾出混悬液,静置后,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人中白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降火,止血化瘀。

  主治: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人中白的配伍

  1、治疗血汗鼻衄,五七日不住:人中白不拘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逼干,研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经验方》)

  2、治走马牙疳:小便盆内白屑取下,入瓷瓶内,盐泥封固,煅红,研末,入麝香少许贴之。(《纲目》)

  3、治跌补损伤闪挫,骨伤极重者:白秋霜研极细末。每服五分,好酒调下。(《积善堂经验方》)

  4、治偏正头痛: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羊胆汁和丸芥子大。以新汲水化一丸,注鼻中㗜之。(《普济方》一滴金)

  5、治鼻中息肉:人中白,瓦焙为末。每服一钱,温汤下。(《朱氏集验方》)

  6、治喉痹,喉痈,喉癣,双乳蛾,口疳:人中白(煅)、青果核(煅)、鸡哺退壳(煅)、儿茶、冰片各等分。研吹。(《理潝骈文》)

  7、治口舌生疮:溺桶垽七分,枯矾三分。研匀。拭去涎,掺数次。(《濒湖集简方》)

  8、治小儿口疳:人中白(煅)、黄柏(蜜炙焦)等分,为末,入冰片少许,以青皮拭净,掺之。(《积善堂经验方》)

  人中白的禁忌

  《本草从新》:“阳虚无火,食不消,肠不实者忌之。”

  人中白的相关论述

  1、《纲目》:“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

  2、《本草经疏》:“溺白垽,其味咸,气凉,无毒,能泻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火。《本经》疗鼻衄,及《大明》治劳热、肺痿、心膈热、吐血、赢瘦、渴疾者,以其能入诸经泻去火邪也。凉能除热,故又治汤火灼疮。今人以之治口舌生疮、疳。

查看详情

秋石

  秋石

  别名:盆秋石。

  性味:咸,寒。

  归经:入肺、肾经。

  秋石的用法用量

  用法:1~3钱。

  炮制1、淡秋石:取漂净晒干的人中白,研成粉末,加白及浆水作辅料,拌和后,用模型印成小方块,晒干。

  2、咸秋石:取食盐加洁净泉水煎煮,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发,干燥成粉霜,称为“秋石霜”。再将秋石霜放在有盖的瓷碗内,置炉火上煅二小时,冷却后即凝成块状固体。

  秋石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治骨蒸劳热,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噎食反胃,遗精,白浊,膏淋,妇女赤白带下。

  秋石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秋石的配伍

  ①治男子妇人虚劳瘦:秋石一两,干山药一两。研末,别以酒调山药为糊,丸如梧桐子大,又以干山药为衣。每服二十丸,温酒米饮任下。(《洪氏集验方》)

  ②补肾水,治虚劳:真秋石十两,白茯苓四两,莲肉四两,山药四两,小茴香二两。酒丸,空心米饮下。女子加生地二两,熟地四两,川芎三两。红枣肉为丸。(《何氏济生论》秋石丹)

  ③治思虑色欲过度,损伤心气,遗精、小便数:秋石、白茯苓各四两,莲肉、芡实各二两。为末,蒸枣肉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盐汤下三十丸。(《永类钤方》秋石四精丸)

  ④治白浊遗精:秋石一两,白茯苓五钱,菟丝子(炒)五钱。为末,用百沸汤一盏,井华水一盏,煮糊丸梧于大。每服一百丸,盐汤下。(《郑氏家传方》秋石交感丹)

  ⑤治浊气干清,精散而成膏淋,黄白赤黯,如肥膏蜜油之状:秋石、鹿角胶(炒)、桑螵蛸(炙)各半两,白茯苓一两。为末,糕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参汤下。(《仁斋直指方》秋石丸)

  ⑥治赤白带下:真秋石研末,蒸枣肉捣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醋汤下。(《摘元方》)

  ⑦治噎食反胃:秋石,每用一钱,白汤下。(《医方摘要》)

  秋石的相关论述

  ①《摘元方》:“肿胀忌盐,只以秋石拌饮食,得肿胀消,以盐入罐煅过,少少用之。”

  ②《纲目》:“叶梦得《水云录》极称阴、阳二炼之妙,而《琐碎录》乃云秋石味咸走血,使水不制火,久服令人成渴疾。盖此物既经煅炼,其气近温,服者多是淫欲之人,借此放肆,虚阳妄作,真水愈涸,安得不渴耶,配甚则加以阳药,助其邪火乎,惟丹田虚冷者,服之可耳。观病淋者,水虚火极,则煎熬成沙石,小便之炼成秋石,与此一理也。”

  ③《本经逢原》:“秋石以秋命名,专取秋气下降之意。他时制者,功力则殊。火盛者宜生宜淡,阴虚者宜熟宜咸。凡劳瘵阴火亢极,而不受参、耆补益者,立秋石丸三方,次第施治,或服或噙,则喘咳气息渐平,痰亦易出,嗽亦省力,以其性味咸降,而无上逆之患也。先用韭汁炒黑大黄净末,与秋石等分,煮红枣肉为丸,空心服三钱,清热散血;次用贝母、秋石末各等分,生甘草末减半,仍用红枣肉为丸,服之以止嗽消痰;后用人参、秋石等分,炙甘草末减半,亦枣肉丸,以补气安神。制剂之多少,随瘀热元气而施,不可限以分两。其阴炼淡者,性最下渗,苟非阴分热极,难以轻投。阴虚多火,小便频数,精气不固者误服,令人小便不禁,甚则令人梦泄。其咸者可代盐蘸物食之,喘咳烦渴不寐者,以半钱匙,冲开水服之,即得安寐,觉时满口生津,亦不作渴,补阴之功可知。阴炼淡秋石,治夏暑热淋,小便不通及浊淋、沙石淋、血淋,老人小便淋沥涩痛。”

  ④《医林纂要》:“秋石,润下作咸之性,大约如盐,第本于人身,得阴阳之化,自三焦而降,为旧由之道,又重之征以石膏,和以秋露,则滋益真阴,补心清肺,去肾水之秽浊,利三焦之决渎,自应有胜于盐者。至于软坚去瘀,亦与盐同,其能治劳热骨蒸,虚火咳嗽,白浊遗精之功,自不可昧。《内经》云,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者,以人或失血已多,血液枯少,不宜更以咸渗之耳,非指火逆血妄,火郁血瘀而言也。血妄血瘀,正宜咸补心以靖之、散之矣,安得复有无多食咸之戒。今人于虚羸火妄、吐血、咯血及腹肿鼓胀,每戒食盐,而劝服秋石,夫润下作咸,秋石与盐,亦复何异欤。”

  ⑤《本草求真》:“秋石,据书载能滋阴润脏,退蒸软坚,治痨止嗽,通淋利便,涩精固气,且云经火煅炼,去其咸寒,转为温补,温而不燥,润而不滞,清不损元,降不败胃,为滋阴降火之药。然窃谓补处少而清处多,温处少而寒处多(温止由于火煅,而非溺中浊气,具有温补之性也)。虚劳火重,服此似不甚碍,间有微功,亦非补中正剂,若使气薄,火衰水泛,纵经煅炼,终不免有虚虚之祸矣(大黄纵经煅炼,亦不能补命门之火,以其气质寒故也)。”

查看详情

芦竹笋

  芦竹笋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嫩苗。

  芦竹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2两;捣汁或熬膏。

  外用:捣汁滴耳。

  芦竹笋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泻火。

  主治:治肺热吐血,骨蒸潮热,头晕,热淋,聤耳,牙痛。

  芦竹笋的配伍

  ①治肺热吐血:芦竹笋一斤。捣取汁加白糖服。

  ②治中耳炎:芦竹笋捣汁加冰片滴耳心。

  ③治用脑过度,精神失常:芦竹笋熬膏加白糖服,每服一茶匙。(选方出《重庆草药》)

  芦竹笋的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笋汁治耳疼。

  2.《岭南采药录》:嫩笋捣烂能拔腐骨。

  3.《重庆草药》:清火解热,适用于多种烧热症候。治骨蒸潮热,火牙痛,头晕,火淋等。

查看详情

车桑子根

  车桑子根

  性味:味苦;性寒。

  入药部位:为无患子科植物坡柳的根。

  车桑子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

  炮制: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车桑子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泻火解毒。

  主治:主牙痛;风毒流注。

查看详情

功劳木

  功劳木

  别名:土黄柏、黄柏、黄天竹。

  性味:苦,平。

  入药部位: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茎干。

  形态特征:干燥茎呈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有浅纵沟及突起的叶痕;嫩茎较平滑,具纵裂隙,节明显,皮部较薄,易剥离,内面鲜黄色,附有线状纤维。质坚硬,折断面破裂状;横切面髓部淡黄色,木部黄色,外侧黄色较深,射线白色,极显着。

  功劳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炮制:6月采果实,晒干,去净杂质,晒至足干为度。

  功劳木的功效作用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

  主治:主肺热咳嗽;黄疸;泄泻;痢疾;目赤肿痛;疮疡;湿疹;烫伤。

  功劳木的禁忌

  体质虚寒者忌用。

  功劳木的各家论述

  1.《饮片新参》:清肺,止痨咳,杀虫,通大便。

  2.《浙江中药手册》:补阴,止渴,凉血。 

查看详情

黄芩

  黄芩

  别名:山茶跟、黄芩荼。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黄芩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制:1、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2、酒黄芩:取黄芩片,酒炙法炒干。

  黄芩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止血,安胎。

  黄芩的配伍

  1、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2、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圣惠方》)

  3、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张仲景《金匮玉函》)

  黄芩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黄芩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2、《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3、《本经》: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4、《本经逢原》:苦寒,无毒。中空者为枯芩入肺,细实者为子芩入大肠,并煮熟酒炒用。

查看详情

黄连

  黄连

  别名:味连、川连、鸡爪连。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入药部位: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黄连的用法用量

  用法:2-5g。外用适量。

  炮制:黄连片除去杂质,润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时捣碎。

  黄连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连的配伍

  1、心经实热:泻心汤,用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和剂局方》)

  2、挟热下痢脓血:灶突中墨、黄连各一两。为末。每酒下二钱,日二服。(《圣惠方》)

  3、脏毒下血:黄连为末,独头蒜煨研,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陈米饮下四十丸。(《济生方》)

  黄连的禁忌

  本品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连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泻肝火,去心窍恶血,止惊悸。”

  2、《本草备要》:“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解渴除烦,益肝胆,浓肠胃,消心瘀,止盗汗。”

  3、《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4、《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5、《本草纲目拾遗》:“主羸瘦气急。”

  6、《本草图经》:“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盖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7、《本草衍义》:“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或虚而冷,则不须服。余如《经》。”

  8、《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升也,无毒。”

  9、《本草蒙筌》:“味苦,气寒。味厚气薄,可升可降。沉也,阴也,阴中微阳。无毒。治诸火邪,依各制炒。”

查看详情

黄柏

  黄柏

  别名:川黄柏。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形态特征: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黄柏的用法用量

  用法:3~12g。外用适量。

  炮制:1、黄柏,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干燥。

  2、盐黄柏,取黄柏丝,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

  3、黄柏炭,取黄柏丝,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

  黄柏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黄柏的禁忌

  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黄柏的配伍

  1、《伤寒论》:黄柏、栀子、甘草。治伤寒身黄发热。

  2、《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3、《傅青主女科》:黄柏、山药、车前子、芡实、白果。治下焦湿热,白浊带下。

  黄柏的相关论述

  《临床常用中药手册》:黄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力强,归肾、膀胱经,长于清下焦湿热。

查看详情

龙胆

  龙胆

  别名:地胆头、磨地胆、鹿耳草(海南)。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经。

  入药部位: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或三花龙胆的根及根茎。

  龙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捣敷。

  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润透后切段,晒干。

  龙胆的功效主治

  功效: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

  主治:治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龙胆的禁忌

  脾胃虚弱作泄及无湿热实火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

  ②《本草经集注》:“贯众为之使。恶地黄、防葵。”

  ③《日华子本草》:“小豆为使。”

  龙胆的配伍

  ①治伤寒发狂:草龙胆为末,入鸡子清、白蜜化凉水服二钱。(《伤寒蕴要》)

  ②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水煎服。(《局方》龙胆泻肝汤)

  ③治雀盲夜不见物:龙胆草一两,黄连一两。二味为细末,食后用热羊肝蘸药末服。(《履巉岩本草》)

  ④治暑行目涩:生龙胆(捣汁)一合,黄连(浸汁)一匙,和点之。(《世医得效方》)

  ⑤治眼中漏脓:龙胆草,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下。(《飞鸿集》)

  ⑥治谷疸,食毕头旋,心佛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牛胆丸如捂子,以生麦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⑦治咽喉肿痛:龙胆草一把,捣汁,汩嗽服之。(《本草汇言》)

  ⑧冶卒下血不止:草龙胆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如不差更服。(《姚僧坦集验方》)

  ⑨治伤寒汗后,盗汗不止,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并宜服之:龙胆不以多少,焙干,为细末,每服一大钱,猪胆汁三两,点入温酒少许,调服,空心临卧。(《杨氏家藏方》龙胆汤)

  ⑩治肾囊风瘙痒或破,流水,又名绣球风:苦龙胆草、经霜桃叶、蜂房、藜芦、千张纸。共捣细末,芝麻油调搽。(《滇南本草》)

查看详情

蚌粉

  蚌粉

  别名:蚌蛤灰,蜃灰,蚌壳粉,蚌壳灰。

  性味:冷,无毒。

  归经:入肺、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

  蚌粉的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

  外用:干掺或调敷。

  炮制: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研成粉末或煅灰用。

  蚌粉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痰消积,清热燥湿。

  主治:治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

  蚌粉的禁忌

  《本草汇言》:“诸病属脾肺虚寒而无火者,须禁用之。”

  蚌粉的配伍

  ①治痰饮咳嗽:真蚌粉(新瓦上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虀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内经类编试效方》)

  ②治积聚涎块,结于心腹之间,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蚌粉一两,巴豆七粒(去壳及膜)。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丈夫脐腹痛,炒茴香酒吞下二十丸;妇人血气,炒姜酒下;败血冲心,童便和当归酒服;常服姜酒下。(《世医得效方》炒粉丸)

  ③治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者:醋和蚌蛤灰涂,干者易之。(《千金方》)

  ④治诸疮疽:川乌、蚌粉、草乌、海金砂、赤小豆、天南星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调,涂患处。(《普济方》消肿毒方)

  ⑤治脚指湿烂:蚌蛤粉干搽之。(《寿域神方》)

查看详情

苦参

  苦参

  别名:地槐、好汉枝、山槐子、野槐。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苦参的用法用量

  用法: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炮制: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

  苦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苦参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苦参的配伍

  1、热病狂邪,不避水火,欲杀人:苦参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亦可为末,二钱,水煎服。(《千金方》)

  2、伤寒结胸: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苦参一两,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饮之好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药不解,及温覆取汗良。(《外台秘要》)

  3、中恶心痛: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肘后方》)

  苦参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2、《本草汇言》:“姚斐成云,苦参,祛风泻火,燥湿去虫之药也。前人谓苦参补肾补阴,其论甚谬。盖此药味苦气腥,阴燥之物,秽恶难服,惟肾气实而湿火胜者宜之;若火衰精冷,元阳不足,及年高之人,胃虚气弱,非所宜也。况有久服而致腰重者,因其专降而不升,实伤肾之谓也,何有补肾补阴之功乎?”

  3、《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4、《名医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令人嗜食。”

  5、《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6、《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7、《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查看详情

秦皮

  秦皮

  性味味苦、涩,性寒。

  归经:归肝、胆、大肠经。

  入药部位: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秦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切块或切段,晒干。

  秦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主治: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秦皮的配伍

  1.《本草经集注》:“大戟为之使。恶茱萸。”

  2.《药性论》:“恶苦瓠、防葵。”

  秦皮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秦皮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秦皮,治目病,惊癎,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此药乃惊、癎、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

  2.《淮南子》: “秦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

查看详情

白背叶根

  白背叶根

  性味:味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的根。

  白背叶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研末撒,或浸酒搽,或煎水洗。

  炮制:9~10月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白背叶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祛湿,收涩,活血。

  主治:用于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

  白背叶根的配伍

  治痢疾、肠炎:白背叶根、地锦草各34g,焦山楂15g,煎服。(《安徽中草药》)

  治淋浊:①白背叶根12g,七指槟榔根30g。煎水服。

  ②白背叶根15g,茯神12g,茯苓9g。煎水空腹服。

  白背叶根的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活血,清热去湿。主治慢性肝炎,脾脏肿大,肠炎腹泻,脱肛,子宫下垂。”

  2.《广西中草药》:“散瘀消肿,止血止痛。主治白带,淋浊,疝气,产后风瘫,刀伤出血,疮疖。”

  3.《全国中草药汇编》:“柔肝活血,健脾化湿。主治肝脾肿大,妊娠水肿。”

查看详情

白鲜皮

  白鲜皮

  别名: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 。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

  白鲜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白鲜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主治: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

  白鲜皮的配伍

  1、与苦参等常用,治湿热疮痒。

  2、与薄荷等同用,治掺风,丹毒,隐疹瘙痒等症。

  3、与茵陈等同用,治湿热黄疸。

  4、与苍术、牛膝等同用,治风湿性关节炎。

  5、与生地、赤芍、当归、蝉蜕等同用,以养血祛风清热

  白鲜皮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白鲜皮的相关论述

  1、《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2、《本草原始》:“白鲜皮,入肺经,故能去风,入小肠经,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3、《本草经疏》:“白鲜皮,苦能泄热,寒能除热,故主头风有火证。性寒而燥,能除湿热,故主五疸。咳逆者,实火上冲也,得寒而散,则咳逆止矣。淋沥及女子阴中肿痛,亦皆下部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者,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也,脾主四肢,恶湿而喜燥,今为湿邪所干,故四肢不安也。时行腹中大热,因而饮水、大呼、欲走者,邪热盛也。小儿惊痫,亦热则生风之候也。散湿除热,蔑不济矣。妇人产后余痛,应是血虚而热,非所宜也。”

  4、《本草正义》:“白鲜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 《本经》主头风者,风湿热之在上者也;黄疸咳逆,湿热之在中者也;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湿热之痹于关节、着于肌肉者也。白鲜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也。《别录》疗四肢不安者,即痹着之病也;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者,则天行热病狂易之类也,小儿惊痫,亦风热病耳。《别录》又有主妇人产后余痛二语,则有血虚血瘀之辨,且皆不宜于苦寒之品,虽容有血热一症,然白鲜亦非主要之药,仲醇已有血虚而热,非其所宜之说。”

  5、《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查看详情

马尾连

  马尾连

  别名:马尾黄连。

  性味:苦,寒。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唐松草属植物多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liolosum DC. 及高原唐松草T.cultratum Wall.[T. deciternatum Boiv],以根部入药。

  马尾连的用法用量

  用法:1~3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炮制:春、秋季将根挖出,剪去地上茎叶,洗去泥土,晒干。

  马尾连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用于肠炎,痢疾,黄疸,目赤肿痛。

  马尾连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马尾连的配伍

  ①治小儿伤风发热及麻疹将出:马尾黄连、蝉蜕、菊花、大力子、防风、薄荷、甘草,煎汤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痢疾,肠炎:马尾黄连九钱,木香三钱。共为细末。每次一至二钱,一日三次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湿热呕吐:马尾连一钱半,吴茱萸四分,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热病烦渴:马尾连、焦山栀各三钱,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口舌生疮,结膜炎,扁桃体炎:马尾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刺黄柏三钱,栀子三钱,牛蒡子二钱,连翘五钱,甘草二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红肿疮痈:马尾黄连二钱,水煎服及研末外撒或制成软膏外用。(《云南中草药》)

  ⑦治渗出性皮炎:马尾黄连适量,焙干研末,撒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处于燥起裂,可用香油调敷。(《新疆中草药手册》)

  ⑧治脚癣:马尾黄连五钱,黄柏一两,新鲜猪胆汁一个,冰片三分。先将马尾黄连、黄柏水煎成糊状,去渣,再下猪胆汁,微火煎1~2分钟,离火,待温加冰片搅匀,每晚擦患处。(《新疆中草药手册》)

  马尾连的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去皮里膜外及筋络之邪热,小儿伤风及痘科用。

  2.《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祛风凉血,消炎止痢。治结膜炎,传染性肝炎,痈肿疮疖,痢疾。叶、花治关节炎。

  3.《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燥湿。

查看详情

三颗针

  三颗针

  别名:钢针刺(《天宝本草》),刺黄连(《贵州药植目录》)。

  性味:性寒,微苦,无毒。

  入药部位: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

  三颗针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O.5~1两(鲜者2~4两);或研末、泡酒。

  外用:研末撒。

  炮制: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

  三颗针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散瘀。

  主治: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

  三颗针的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三棵针流浸膏,半数致死量为3.1g/kg。肾型高血压狗每天灌服针仙含剂15g生药/kg,共15日,第16-20日剂量增为30g/kg,血压、心电图、肝肾机能均未见显着改变。3只狗停药之周后,又给流浸膏10g/kg,每天1次共2周,同样未见变化。提取物B-19生物碱给猫灌服100mg/kg,大鼠每天灌服400mg/kg,共1个月,正常人口服400-600mg,均未有毒性反应。

  三颗针的配伍

  ①治血痢:三颗针五钱,红糖五钱。煎水服。

  ②治黄疸:三颗针茎五钱。煎水服。

  ③治火眼:三颗针根茎磨水点眼角。

  ④治刀伤:三颗针根研末,敷伤口。

  ⑤治跌打损伤:三颗针根一两。泡酒内服外擦。(选方出《贵州草药》)

  三颗针的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2.《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劳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3.《贵州草药》:解热,利湿,散瘀,止痛,凉血。

查看详情

当药

  当药

  别名:紫花当药、地格达。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干燥全草。

  当药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散剂,3-5g;或入丸、散。

  炮制:除去杂质,阴干。

  当药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湿热,健胃。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胁痛,痢疾腹痛,食欲不振等证。

  当药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查看详情

败毒草

  败毒草

  别名:耳叶金毛裸蕨。

  性味:苦,寒。

  入药部位:蕨类裸子蕨科耳叶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pinnata var. auriculata (Fr.) Ching,以根、全草入药。

  败毒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根3~5钱,水煎服,并用全草适量煎水洗。

  败毒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止痒。

  主治:主治风毒疮痒。

查看详情

水鳖

  水鳖

  别名:水白、水苏、芣菜、马尿花、水旋覆、油灼灼、白苹。

  性味:味苦;性寒。

  入药部位:为水鳖科植物水鳖的全草。

  水鳖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2-4g。

  炮制: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水鳖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主湿热带下。

  水鳖的各家论述

  1.《别录》:“生雷泽池泽。三月采,暴干。”

  2.《本草经集注》:“此是水中大萍尔,非今浮萍子。《药录》云:五月有花,白色。即非今沟渠所生者。楚王渡江所得,非斯实也。”

  3.《新修本草》:“水萍者,有三种,大者名苹。水中又有荇菜,亦相似,而叶圆。水上小浮萍,主火疮。”

  4.《本草图经》:“水萍,今处处溪涧水中皆有之。此是水中大萍,叶圆阔寸许,叶下有一点,如水沫,一名芣菜。《尔雅》谓之苹。其大者曰苹是也。《周南诗》云:于以采苹。陆现云:海中浮苹粗大者谓之萍。季春始生,可糁蒸,以为茹。又可用苦酒淹,以按酒。三月采,暴干。苏恭云:此有三种:大者曰苹;中者荇菜,即下凫葵是也;小者水上浮,即沟渠间生者是也。大苹,今医方鲜用。”

  5.《滇南本草》:“一名水旋覆,生海中草地边仙人塘,近华浦前。”

查看详情

金银花

  金银花

  别名:忍冬花(《新修本草》),鹭鸳花(《曲淆旧闻》),银花(《温病条辨》),双花(《中药材手册》),二花(《陕西中药志》),金藤花(《河北药材》),双苞花(《浙江民间草药》),金花(《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二宝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性味:性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Sweet) DC.、菰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 et S. C. Cheng的花蕾。

  形态特征:1、忍冬,花蕾呈细棒槌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上部直径约3㎜,下部直径约1.5㎜。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偶见叶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个,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

  2、菰腺忍冬,长2.5~4.5㎝,直径0.8~2㎜。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萼筒无毛,先端5裂,裂片长三角形,被毛。开放者花冠下唇 反转,花柱无毛。

  3、华南忍冬,长1.6~3.5㎝,直径0.5~2㎜。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4、黄褐毛忍冬,长2.5~4㎝,直径1~2.5㎜。表面淡黄色微带紫色,无毛。花萼裂片短三角形。开放者花冠上唇常不整齐,花柱下部多密被长柔毛。

  金银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1、金银花,取原药材,拣去残留梗叶及杂质,筛去灰屑。生品用于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2、炒金银花,取净金银花,置热锅内,用文火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摊开晾凉。炒金银花用于清热解表,和胃止呕。

  3、金银花炭,取拣净的金银花,置锅内,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火星,炒干,取出晾透。金银花炭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金银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退肿。

  主治: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金银花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2、抗毒作用。

  3、抗炎作用。

  4、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作用。

  5、降血脂作用。

  6、使中枢神经兴奋。

  7、抗生育作用。

  8、对肉瘤S180和艾式腹水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金银花的禁忌

  脾胃虚寒及疮疡属阴者慎服。

  金银花的配伍

  1、治太阴温病初起,邪在肺卫,但发热而不恶寒,且口渴者,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2、治太阴暑温,汗后余邪未尽,头感微胀,视物不清,鲜荷叶边二钱,鲜银花二钱,西瓜翠衣二钱,鲜扁豆花一枝,丝瓜皮二钱,鲜竹叶心二钱。上药用水二杯,煮取一杯,一日二次分服。(《温病条辨》清络饮)

  3、治发背,恶疮,托里,止痛,排脓,金银花四两,甘草一两(炒)。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酒各一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之。(《卫生宝鉴》)

  4、治疮疡痛甚,色紫变黑者,金银花连枝、叶(锉)二两,黄芪四两,甘草一两。上细切,用酒一升,同入壶瓶内闭口,重汤内煮三二时辰,取出去滓,顿服。(《活法机要》回疮金银花散)

  金银花的相关论述

  1、《本草正》:“其性微寒,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掺酒顿饮,或研烂拌酒厚敷。若治瘰疬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

  2、《本草求真》:“金银花,诸书皆言补虚养血,又言入肺散热,能治恶疮、肠澼、痈疽、痔漏,为外科治毒通行要剂。按此似属两歧。殊不知书言能补虚者,因其芳香味甘,性虽入内逐热,而气不甚迅利伤损之意也;书言能养血者,因其毒结血凝,服此毒气顿解,而血自尔克养之谓也。究之止属清热解毒之品耳,是以一切痈疽等病,无不藉此内人,取其气寒解热,力主通利。如谓久服轻身延年益寿,不无过谀。凡古人表著药功,类多如是,但在用药者审认明确,不尽为药治效所惑也。”

查看详情

翼首草

  翼首草

  别名:棒子头、狮子草,榜孜毒乌。

  性味:苦,寒。有小毒。

  入药部位:川续断科翼首花属植物匙叶翼首花Pterocephalus hookeri (Clarke)Hoeck,以带根全草入药。

  翼首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为散。

  炮制:洗净,切片,晒干。

  翼首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表,清心凉血。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及各种温热病引起的发烧,心中烦热,咳血,吐血,尿血,便血。

  翼首草的各家论述

  1.《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痛。治感冒发烧及各种传染病所引起的热症,心热,血热等。

  2.《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毒抗菌。治痈疮疗毒,流感麻疹。

查看详情

连翘

  连翘

  别名: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黄奇丹、青翘、落翘。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肺、心、小肠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的干燥果实。

  形态特征:本品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3cm。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黄绿色,细长,一侧有翅。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质脆;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

  连翘的用法用量

  用法:6~15g。

  炮制: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连翘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连翘的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连翘在体外的抑菌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为银翘散中抗菌之主要成分。金银花对沙门氏菌属,特别是伤寒杆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似超过连翘,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抑制则以连翘似较好。二者联合使用,在试管中并无协同作用,与黄连,黄芩组成的复方,体外抑菌作用比单用连翘时据云更强。连翘中抗菌的有效成分研究不多,连翘酚在试管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浓度为1:5120;对痢疾杆菌为1:1280;对白喉杆菌及副伤寒(甲)杆菌为1:640,可能为抗菌有效成分。花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有一定疗效,对豚鼠则无效。此外,还报告过它在试管中及临床上的抗结核杆菌的作用。连翘的醇提取物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其强度不及黄连、荔枝草或金银花、黄芩,而与黄柏、蚤休相似。连翘水浸剂(1:5)在试管内对星形奴卡氏菌有些抑制作用。朝鲜连翘果实的乙醇、丙酮提取物以及从F.intermedia中提出的树脂有抗真菌作用。

  ②其他作用

  连翘能抑制洋地黄对鸽静脉注射的催吐作用,减少呕吐次数,但不改变呕吐的潜伏期,其镇吐效果与注射氯丙嚓两小时后的作用相仿。它又能抑制犬皮下注射阿朴吗啡所引起的呕吐,故推测其镇吐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延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连翘的果皮中含齐墩果酸(又名洋橄榄叶酸),故有强心、利尿作用。

  连翘的禁忌

  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痈疽巳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②《本草通玄》:“久服有寒中之患。”

  连翘的配伍

  ①治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温病条辨》银翘散)

  ②治小儿一切热:连翘、防风、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类证活人书》连翘饮)

  ③治赤游癍毒:连翘一味,煎汤饮之。(《玉樵医令》)

  ④治乳痈,乳核:连翘、雄鼠屎、蒲公英、川贝母各二钱。水煎服。(《玉樵医令》)

  ⑤治瘰疬结核不消:连翘、鬼箭羽、瞿麦、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泔水调下。(《杨氏家藏方》连翘散)

  ⑥治舌破生疮:连翘五钱,黄柏三钱,甘草二钱。水煎含漱。(《玉樵医令》)

  连翘的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

  2.《名医别录》:去白虫。

  3.《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4.《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5.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

  6.王好古:治耳聋浑浑。

查看详情

通光散

  通光散

  别名:奶浆藤、通关散(《滇南本草》),野泡通(《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乌骨藤、黄木香、下奶藤(《云南中草药选》),大苦藤、地甘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扁藤、癞藤子、白暗消(《红河中草药》),龙爪菜(《贵州中草药名录》)。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入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Roxb.)Wight et Arn.的茎、根或叶。

  形态特征:茎扁圆柱形,稍扭曲,直径2~5㎝,表面灰褐色,粗糙,栓皮松软,呈龟裂状,往往部分脱落,节膨大,节间两侧各有一条扭曲的纵沟;幼茎表面有疣状突起或浅裂纹,节处有叶柄及小枝残痕。质硬而韧,难折断,折断面不平整,显纤维性。皮部浅灰色。木部浅黄色,导管众多,呈小孔状。髓部常呈空洞状。气微,味苦、甜。本品藤茎以条粗、味苦回甜者为佳。

  通光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

  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炮制:9~12月采茎,刮去栓皮,晒干,全年可采根、叶,晒干。

  通光散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乳,抗癌。

  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喘,湿热黄疸,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疮疖,癌肿。

  通光散的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2、平喘作用。

  通光散的配伍

  1、治喉痛,牙痛,奶浆藤三钱,板蓝根三钱。水煎服。(《滇南本草》)

  2、治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扁藤根、茎500g。加水1500ml,煎至500ml。每次15ml,白糖或蜂蜜为引,内服。(《云南中草药》)

  3、治慢性气管炎,通光散、朴树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服6g,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通光散的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通乳,利尿,祛痰,清火。”

  2、《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散结止痛。主治胃肠炎,胃痛,黄疸型肝炎,小儿疳积,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疮疖。”

  3、《全国中草药汇编》:“抗癌。主治癌肿。”

查看详情

火炭母草

  火炭母草

  别名:火炭毛、乌炭子、运药、火炭母、山荞麦草、地肤蝶、黄鳝藤、晕药、火炭星、鹊糖梅、乌白饭草、红梅子叶、白饭草、大叶沙滩子、乌饭藤、水沙柑子、鸪鹚饭、水退痧瘀、胖根藤、老鼠蔗、小晕药、花脸晕药、蓼草、白乌饭藤、信饭藤、酸管杖、大沙柑草、火炭藤、水洋流、酸广台、接骨丹、大红袍、野辣蓼。

  性味:味辛、苦,性凉。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Polygonum chinense L.的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茎扁圆柱形,有分枝,长30-100cm,节稍膨大,下部节上有须根;表面淡绿色或紫褐色,无毛,有细棱;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多中空。叶互生,多卷缩、破碎,叶片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长5-10m,,宽2-4.5cm,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或稍圆,全缘,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近无毛;托叶鞘筒状,膜质,先端偏斜。气微,味酸、微涩。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火炭母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取原药材,洗净,切断,干燥。

  火炭母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

  主治:用于痢疾,泄泻,咽喉肿痛,白喉,肺热咳嗽,百日咳,肝炎,带下,痈肿,中耳炎,湿疹,眩晕耳鸣,角膜云翳,跌打损伤。

  火炭母草的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3、对平滑肌和骨骼肌的作用:对回肠有收缩作用本品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无明显影响,对离体大鼠子宫有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回肠有收缩作用,对离体兔十二指肠可轻度增强其张力。煎剂对蟾蜍腹直肌,水提取物对大鼠膈肌-膈神经制备均无作用;

  4、降压作用;

  5、中枢抑制作用。

  火炭母草的禁忌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严重,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或孕妇,均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火炭母草的配伍

  1、治赤白痢:火炭母草和海金沙捣烂取汁,冲沸水,加糖少许服之。(《岭南采药录》)

  2、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火炭母、小凤尾、布渣叶各18g。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3、治白喉:火炭母鲜叶150g,蜂蜜5ml。将鲜叶捣烂取汁30ml,加蜂蜜为味1日量,分5-6次服。病重者少量多次灌服,:疗程一般为2-4d。服药期间忌油煎炙炒食品。(《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湿热黄疸:火炭母30g,鸡骨草30g。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5、治妇女带下:鲜火炭母60-90g,白鸡冠花32-5朵。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后服,每日2次。(《福建民间草药》)

  火炭母草的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

  2、《植物名实图考》:“用以洗毒,消肿。”

  3、《生草药性备要》:“炒蜜食,能止痢症。敷疮、敷跌打、贴烂脚,拔毒,干水、敛口。”

  4、《药性考》:“(治)骨节酸疼,去热舒筋;治痈疽恶疮。”

  5、《岭南采药录》:“治小儿身热抽搐,臌胀。”

查看详情

大过路黄

  大过路黄

  别名:姜花草、痰药。

  性味:味淡,性平。

  入药部位:为报春花科植物叶头过路黄Lysimachia phyllocephala Hand.-Mazz.的全草。

  大过路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大过路黄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风,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风热咳嗽,咽喉疼痛,热毒疮疖。

  大过路黄的相关论述

  《四川常用中草药》:“祛风,清热,化痰。治风热喉痛,咳嗽,大便带血,坠胀,肚子硬痛,热毒疮等症。”

查看详情

开口箭

  开口箭

  别名牛尾七、岩七、竹根七。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肺、胃、肝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er[T.fargesiiBaill.;T.Watanabei(Hayata)WangetLiang;CampylandrapachynemaWangetTang]及剑叶开口箭Tupistra ensifolia WangetTang的根茎。

  形态特征:开口箭根茎扁圆柱形,略扭曲。长10-15cm,直径约1cm。节明显,略膨大,节处有芽及膜质鳞片状叶,节间短。表面黄棕色至黄绿色,有皱纹。断面淡黄白色,细颗粒状。气无,味苦涩。

  开口箭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研末,0.6-0.9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除去叶及须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开口箭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白喉,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痈肿疮毒,毒蛇、狂犬咬伤。

  开口箭的禁忌

  孕妇禁服。

  《陕西中草药》:“禁忌烟及辣椒、醋或酸性食物。”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本品有毒。用至9g有中毒报告,故用量不可过大。中毒时可见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开口箭的配伍

  1.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开口箭根状茎磨酒涂。亦可研末酒送服,每次 O.6-O.9g,不能过量。(《湖南药物志》)

  2.治胃痛,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开口箭鲜根状茎5g。捣烂加温开水擂汁,在1d内分多次含咽。(《湖南药物志》)

  3.治肝硬化腹水:开口箭根状茎3g,田基黄、马鞭草各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胃痛,胆绞痛:心不干鲜根3g,生嚼吃;或干根9g,枳实6g,共研末,分3次开水送服。

  5.治流感,感冒,支气管炎,咳嗽:心不干根9g。煎服,或研末,每服0.6g,开水送服,日服3次。(《红河中草药》)

  6.治疮疖肿毒,毒蛇咬伤:开口箭鲜根状茎捣烂敷或磨酒涂。蛇伤敷伤口周围。(《湖南药物志》)

  开口箭的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辛、苦,温。”

  《陕西中草药》:“味甘,微苦,性寒。”

  《广西本草选编》:“味辛,性凉。有毒。”

  《云南中草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胃痛,胃溃疡,跌打。”

  《陕西中草药》:“除风湿,清热泻火,镇痛止血,调经活血,滋阴补虚。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痛,跌打损伤,劳伤,月经不调,骨蒸劳热。”

  《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散瘀镇痛。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白喉,暑热腹痛,毒蛇咬伤,无名肿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狂犬咬伤,外用治痈疖肿毒。”

查看详情

粉苞苣

  粉苞苣

  别名:细叶苦菜。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细叶苦荬Ixeris gracilis(DC.)Stebb.的全草。

  形态特征:全草长10-30cm。茎单一或基部分枝。叶互生,皱缩,完整叶展平后呈条状披针形或长条形,长4-15cm,宽5-9mm,全缘,几无柄。头状花序排列成聚伞状。瘦果纺锤形,棕褐色,具条棱,喙短,长约1mm。气微,味苦。

  粉苞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7-8月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粉苞苣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黄疸型肝炎,结膜炎,疖肿。

  粉苞苣的配伍

  1、治黄疸型肝炎:无喙粉苞苣6-12g,水煎服。

  2、治结膜炎、疖肿:无喙粉苞苣6-12g,水煎服。

  粉苞苣的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黄疸型肝炎,结膜炎,疖肿等症。”

查看详情

木槿花

  木槿花

  别名篱障花、喇叭花、白槿花、白玉花。

  性味:甘、苦,凉。

  归经:脾、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inn.)的花。

  形态特征:本品多皱缩成团或不规则形,长2-4cm,宽1-2cm,全体被毛。花萼钟形,黄绿色或黄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萼筒外方有苞片6-7,条形,萼筒下常带花梗,长3-7mm,花萼、苞片、花梗表面均密被细毛及星状毛;花瓣5片或重瓣,黄白色至黄棕色,基部与雄蕊合生,并密生白色长柔毛;雄蕊多数,花丝下部连合成筒状,包围花柱,柱头5分歧,伸出花丝筒外。质轻脆,气微香,味淡。

  木槿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鲜者30-60克。

  外用: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调敷。

  炮制:夏、秋季选晴天早晨,花半开时采摘,晒干。

  木槿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治疗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咳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

  木槿花的配伍

  1.治下痢噤口:红木槿花去蒂,阴干为末,先煎面饼二个,蘸末食之。(《济急仙方》)

  2.治赤白痢:木槿花一两(小儿减半),水煎,兑白蜜三分服。赤痢用红花,白痢用白花,忌酸冷。(《云南中医验方》)

  3.治吐血、下血、赤白痢疾:木槿花九至十三朵。酌加开水和冰糖沏半小时,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4.治风痰壅逆:木槿花晒干,焙研,每服一、二匙,空心沸汤下,白花尤良。(《简便单方》)

  5.治反胃:千叶白槿花,阴干为末,陈米汤调送三五日;不转,再将米饮调服。(《袖珍方》槿花散)

  6.治妇人白带:木槿花二钱,为末,人乳拌,饭上蒸熟食之。(《滇南本草》)

  7.治疔疮疖肿:木槿花(鲜)适量,甜酒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木槿花的禁忌

  孕妇慎用。

  木槿花的相关论述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苦,平。

  ③《纲目》:甘,平,滑,无毒。

查看详情

黄花稔

  黄花稔

  别名:小本黄花草、吸血仔、四吻草、索血草、山鸡、拔毒散、脓见消、单鞭救主、梅肉草、柑仔蜜、蛇总管、四米草、尖叶嗽血草、白索子、麻芡麻、灶江、扫把麻。

  性味:微辛,凉。

  入药部位:为锦葵科植物黄花稔Sida acuta Burm. f.的叶或根。

  黄花稔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撒敷。

  炮制:叶片在夏、秋季采,鲜用或晾干或晒干。根部在早春植株萌芽前挖取,洗去泥沙,切片,晒干。

  黄花稔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湿热泻痢,乳痈,痔疮,疮疡肿毒,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

  黄花稔的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黄花稔的配伍

  1、治小儿热结肿毒:取(黄花稔)鲜的1握,调糯米饭捣烂,加热外敷。

  2、治腰痛:取(黄花稔)根30-45g,乌贼干2只。酌加酒、水各半炖服。(1-2方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黄花稔的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有固气、通气,利水,清凉解毒,固肠胃之功。主治肝脏肿大(黄疸),肿毒,疮疡,小儿慢性消化不良,外痔等。” “治感冒,茎、叶煎水服。”

查看详情

了哥王

  了哥王

  别名:九信菜,九信药,鸡仔麻,山黄皮,鸡杧头,鸟子麻,山麻皮,山棉皮,雀儿麻,地巴麻,山雁皮,毒鱼藤,埔银,雀仔麻,假黄皮,地棉,指皮麻,九信草,石棉皮,消山药,狗信药,大黄头树,了哥麻,山石榴,铁骨伞,山络麻,石谷皮,铺银草,红灯笼。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归经:心;肺;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的茎叶。

  形态特征: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8-25mm;粗茎表面淡棕色至棕黑色,有不规则粗纵皱纹,皮孔突起,往往两个横向相连,有的数个连接成环;细茎表面暗棕红色,有细纵皱纹,并有对生的叶柄痕,有时可见突起的小枝残基。质硬,折断面皮部有众多绵毛状纤维。叶不规则卷曲,展平后长椭圆形,全缘,淡黄绿色至淡绿色,叶脉下面稍突出;叶柄短,长约2mm。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了哥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宜久煎4小时以上),6-9g。

  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炮制:茎、叶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蒸叶可捣烂外敷或挤汁外涂。根可蒸熟,切片、晒干。蒸叶洗净,阴干,切段,备用。

  了哥王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主治痈肿疮毒;瘰疬;风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了哥王的禁忌

  体质虚弱者与孕妇忌服。

  了哥王的配伍

  ①治痰火疬(腋下鼠蹊生核疮或四肢掣挛疼痛):了哥王叶五钱,加入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②治鹤膝风:南岭荛花、接骨草。水煎,对酒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疗疮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小儿头疮:鲜了哥王茎叶,捣烂外敷或挤汁外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疮疡,乳痈了哥王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章药》)

  ⑤治无名肿毒:丁哥王叶,捣烂,加米酒少量,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查看详情

十大功劳叶

  十大功劳叶

  别名:功劳叶。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 (Fort.) Carr.的叶。

  形态特征:叶片阔卵形,长4-12cm,宽2.5-8cm,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不对称,先端渐尖,边缘略反卷,两侧各有2-8个刺状锯齿,上表面绿色,具光泽,下表面色浅,黄绿色,厚革质。叶柄短或无。气弱,味苦。

  十大功劳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十大功劳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虚热,燥湿,解毒。

  主治:用于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湿热黄疸,带下,痢疾,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十大功劳叶的禁忌

  本品苦寒,易伤脾阳,故脾虚便溏者慎服。

  十大功劳叶的配伍

  1、治肺结核咳嗽咯血:阔叶十大功劳叶、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各9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赤白带下:十大功劳叶、白英、仙鹤草各30g。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编》)

  3、治感冒发热口渴:鲜十大功劳叶30g,黄荆叶15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4、治眼结膜炎:十大功劳叶200g,加蒸馏水1000ml,煮沸,过滤,高压消毒,滴眼。每日数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风火牙痛:十大功劳叶9g。水煎顿服,每日1剂,痛甚者服2剂。(《江西草药》)

  十大功劳叶的相关论述

  《饮片新参》:“治肺劳,止咳化痰,退虚热,杀虫。”

查看详情

鹿茸草

  鹿茸草

  别名千年艾(《庐山志》),千重塔(《植物名实图考》),瓶儿蜈蚣草、山门穹(《杭州药植志》),千层矮、龙须草、白路箕、毛茵陈、白丝草、土茵陈(《湖南药物志》),栀子草、牙痛草、白头翁、六月霜(《江西草药》),白山艾、白龙骨、白杉笠、千层楼(《福建中草药》),千年春(江西《草药手册》),千年霜、满山白、白头毛、白鸡毛、四季青、瓜子草、老鼠牙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味:苦,平。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绵毛鹿茸草的全草。

  鹿茸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鹿茸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

  主治:治感冒心中烦热,咳嗽,吐血,赤痢,便血,月经不调,风湿骨痛,牙痛,乳痈。

  鹿茸草的配伍

  ①治咳嗽:鹿茸草四钱,水煎兑冰糖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风湿骨痛:鹿茸草一至三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吐血:鹿茸草二两,麦冬五钱,川贝二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④治风寒感冒:鲜绵毛鹿茸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⑤治产后伤风:干绵毛鹿茸草一两,白牛胆干全草一两。水煎,调红糖服。

  ⑥治劳倦乏力,腰痛:鲜绵毛鹿茸草一至二两,酒水煎服;腰痛加刀豆壳五钱,墨鱼干一只,酒水炖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⑦治赤痢:六月霜三钱,红糖五钱(炒焦)。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⑧治肠风便血:六月霜三钱,同猪大肠炖熟,食肠及汤。(《中医药实验研究》)

  ⑨治月经不调,崩漏:鹿茸草四至六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⑩治风火牙痛:六月霜、绣花针、黄荆根各三钱。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⑾治虚火牙痛:六月霜二钱,拘杞根五钱,毛姜三钱。水煎服;或用精猪肉二、三两炖汤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⑿治乳癌、乳痈:山门穹五钱,捣汁与甜酒酿合服,一日三次。

  ⒀治血管瘤:山门穹、山栀根各五钱。煎眼。

  ⒁治烂脚疮:山门穹二两,煎水洗。(⑿方以下出《杭州药植志》)

  鹿茸草的各家论述

  1.《杭州药植志》:治乳癌、乳痈,血管瘤,烂脚疮。

  2.《江西草药》:凉血,止血,解毒,止痛。冶急性胃肠炎,菌痢,牙痛,热淋,毒蛇咬伤。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小儿高热惊凤,咳嗽,吐血,水泻。

查看详情

朱砂七

  朱砂七

  别名:黄药子、荞馒头、朱砂莲[西北]、红药子[北京]、雄黄连[湖北、湖南]、猴血七、血三七[陕西]。

  性味:苦、微涩,凉。有小毒。

  入药部位:为蓼科蓼属植物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 (Nakai)Ohwi [P. multiflorum Thunb. var. cillinerve (Nakai)Steward]以块根入药。

  朱砂七的用法用量

  用法:1~3钱,水煎或泡酒服,亦可研粉冲服。

  外用:适量,研粉或配成20~30%软膏及1%溶液用。

  炮制: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或用前蜜炙或醋炒用。

  朱砂七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止血,调经。

  主治:用于扁桃体炎,胃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吐血,衄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朱砂七的禁忌

  孕妇慎服。

查看详情

犁头草

  犁头草

  别名:紫金锁、紫花地丁、小甜水茄、瘩背草、三角草、犁头尖、烙铁草、地丁草、紫地丁、羊蹄甲、犁铧尖。

  性味:味苦、微辛,性寒。

  归经:归脾经。

  入药部位:为堇菜科植物心叶堇菜Viola concordifolia C.J.Wang的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根茎短。叶卵形至宽卵形或狭三角状卵形,长2-4cm,宽1-3cm,基部心形至近心形,有钝齿;叶柄上部有狭翅。花瓣5,宽披针形,急尖。

  犁头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4-5月果实成熟期,采收全草,去净泥土,鲜用或晒干。

  犁头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凉血清肝。

  主治:痈疽肿毒,乳痈,肠痈下血,化脓性骨髓炎,黄疸,目赤肿痛,瘰疬,外伤出血,蛇伤。

  犁头草的配伍

  1、治化脓性骨髓炎:鲜犁头草、三叉苦叶(鲜)各等量。捣烂外敷。(《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外伤出血:犁头草、酢浆草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犁头草的相关论述

  1、《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外用治疔疮,热毒,肿毒,刀伤出血。内服能治黄疸内热及实热肠痈下血。”

  2、《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乳腺炎,痈疖肿毒,化脓性骨髓炎,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三白草

  三白草

  别名:水木通、五路白、三点白。

  性味:甘、辛,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有纵沟4条,一条较宽广。切面黄棕色至棕褐色,中空。叶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条。总状花序,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

  三白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三白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带下;外治疮疡肿毒,湿疹。

  三白草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三白草的相关论述

  1.《唐本草》:“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2.《本草纲目拾遗》:“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痰,亦主疟及小儿痞满。”

  3.《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及妇人调经多用之。”

查看详情

牛耳大黄

  牛耳大黄

  别名:土大黄、四季菜根、牛耳大黄根、火风棠、羊蹄根、羊蹄、牛舌片。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的根。

  形态特征:根呈不规则圆锥状条形,长10-20cm,粗达2.5cm,单根或于中段有数个分枝。根头顶端具干枯的茎基,其周围可见多数片状棕色的干枯叶基。表面棕色至深棕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多数近圆形的须根痕。质硬,断面黄棕色,纤维性。气微,味苦。

  牛耳大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搽。

  炮制:4-5月采其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牛耳大黄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

  主治:用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慢性气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热结便秘,痈疽肿毒,疥癣,秃疮。

  牛耳大黄的禁忌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牛耳大黄的配伍

  1、治肝炎:(1)慢性肝炎:土大黄6g,茵陈15g,车前草30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2)急性黄疸型肝炎:羊蹄根30g,车前草30g,茵陈30g。水煎服。(《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2、治痢疾:土大黄15g。水煎服。

  3、治痈肿疮疖:鲜土大黄、蒲公英各适量。捣烂外敷。

  4、治崩漏,胃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土大黄9g,水煎服;或用土大黄、乌贼骨各半,共为末,每次冲服3g。(2-4方出自《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5、治红崩:牛耳大黄根30g,旋鸡尾15g,香附子15g,益母草30g。用酒炒熬水服。(《重庆草药》)

  6、治干湿性癣:土大黄根汁18g,米醋18g,枯矾4.5g。调匀蘸擦患部。(《闽东本草》)

  牛耳大黄的相关论述

  1、《草木便方》:“苦。”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性寒,味苦,无毒。”

  3、《草木便方》:“走表,壮力,活血,补精。捣烂合调靛缸水,搽疥癣秃癞。”

查看详情

毛大丁草

  毛大丁草

  别名:小一枝箭、一枝香、兔耳风、毛耳风、无风自动草、贴地风、一炷香、白眉、头顶一枝草、贴地消、巴地香、四皮香、满地香、伏地老、天灯芯、锁地虎、白花一支香、头顶一枝香、扑地香、磨地香、银高杯、毛扶郎花。

  性味:苦、辛,凉。

  归经:肝、肺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 Cass.)的全草。

  形态特征:根茎丛生多数须根,长可达11cm,表面棕褐色;质脆,断面黄白色。叶丛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矩圆形或卵形,上面黑褐色,下面棕褐色,被黄白色绒毛;质脆,叶片中留有一棕黄色花,花梗中空。气微,味涩。

  毛大丁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毛大丁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宣肺止咳,行气活血。

  主治:伤风咳嗽,胃脘胀痛,泄泻,痢疾,水肿,淋浊,疮疖肿毒,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毛大丁草的配伍

  1、治伤风咳嗽:兔耳风二钱,虎耳草二钱。煎水一次服。

  2、治咳嗽哮喘:兔耳风一两,蒸蜂蜜吃。

  3、治肺痈:兔耳风二两。水酒各半煎服。

  4、治水肿:毛大丁草、披地挂、红糖各一两,酒四两。上药二味,用清水二碗煎成一碗,然后加糖酒炖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天。

  5、治尿道炎小便淋血:鲜毛大丁草一两。洗净煎汤,冲冰糖,日二服。

  6、治痢疾:鲜毛大丁草二两(干的一两),水二碗煎成八分,调糖或蜂蜜饭前内服,连服三次。

  7、治气滞胃院疼痛: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或酒水炖服。

  8、治风寒泄泻: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9、治风湿水肿:鲜毛大丁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10、治小儿疳积:毛大丁草三钱,同鸡肝一个或猪肝二两,加水煎汤,去药,食肝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11、治跌打损伤: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兑甜酒服。(《闽东本草》)

查看详情

迎春花叶

  迎春花叶

  别名:金腰带叶、小黄花叶。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肝、胃、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木犀科植物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的叶。

  形态特征:叶多卷曲皱缩,小叶展平后呈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1-3cm,先端凸尖,边缘有短睫毛,下面无毛,灰绿色。气微香,味微苦、涩。

  迎春花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迎春花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感冒发热,小便淋痛,外阴瘙痒,肿毒恶疮,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迎春花叶的配伍

  1、治风热感冒:迎春花茎叶、水荆芥、车前草各1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2、治口腔炎:迎春花叶6-9g。水煎服。(《中国药用花卉》)

  迎春花叶的相关论述

  1、《纲目》:“治肿毒恶疮。”

  2、《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发汗,利尿。”

查看详情

大蕉皮

  大蕉皮

  别名:扇仙,甘蕉。

  性味:味甘;涩;性寒。

  入药部位: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皮。

  形态特征:果皮,鲜者黄绿色,干者黑褐色,呈不规则之条块状,软而韧,纤维众多,具有较长的果柄,柄之纤维性较强,长约4~5厘米。以干燥、洁净者为佳。

  大蕉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炮制:秋季收拾蕉皮晒干。

  大蕉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降血压。

  主治:主痢疾;霍乱;皮肤瘙痒;高血压病。

  大蕉皮的配伍

  治鼻蝶(鼻腔内溃疡作痛):甘蕉果皮晒干,焙研细末,调冰片、茶油抹患处。(《泉州本草》)

查看详情

算盘子根

  算盘子根

  别名:野南瓜、柿子椒、算盘珠、八瓣橘、馒头果、水金瓜、红橘仔、地金瓜、血木瓜、果合草、血泡木。

  性味:味苦,性凉,小毒。

  归经:归大肠、肝、肺经。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植物算盘子Glochidion puberum (L.)Hutch.的根。

  算盘子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柔,切厚片,干燥。

  算盘子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解毒消肿。

  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牙痛,湿热泻痢,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腰痛,疝气,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痈肿,瘰疬,蛇虫咬伤。

  算盘子根的配伍

  1、治感冒及色感伤寒:算盘子根30g,生姜1.5g,食盐1.5g。煎水服。(《岭南草药志》)

  2、治休息痢:山馒头树根120g。以水1大碗,煎取1茶杯,空腹服。(《岭南草药志》)

  3、治传染性肝炎:算盘子根、柘树各30g,黄花远志根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算盘子根的禁忌

  孕妇禁服。

  算盘子根的相关论述

  1、《岭南草药志》:“清利湿热,舒筋活络,消肿拔毒。”

  2、《湖南药物志》:“行血活血,散寒解毒,破瘀止痛。主治头颈痛,淋症,瘰疬,咳嗽,胸胀。”

查看详情

三叶鬼针草

  三叶鬼针草

  别名:一包针、豆渣草、鬼针草、细毛鬼针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脾、大肠、肺经。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全草。

  三叶鬼针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用干品10-15克,水煎内服。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炮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三叶鬼针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消肿,清热镇痛,活血散瘀,调气消积。

  主治:用于胃肠炎,中暑腹痛,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急性喉炎,淋证,白浊,痔疮,脱肛,大小便出血,糖尿病,蛇伤,肩周炎,跌打损伤,关节炎等。

  三叶鬼针草的配伍

  1、治湿热痢疾:三叶鬼针草、三颗针各30g,水煎服。

  2、治湿热黄疸:三叶鬼针草、凤尾草、茅草根各20g,水煎服。

  3、治小儿腹泻:三叶鬼针草10g,车前草10g,水煎服。

  4、治呕吐:三叶鬼针草、苏叶各9g,水煎服。

  5、治疔疮:三叶鬼针草鲜品适量,捣烂外敷。(1-5方出自《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3》)

  三叶鬼针草的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主蛇及蜘蛛咬,杵碎敷之,亦杵绞汁服。”

查看详情

天青地白

  天青地白

  别名:毛女儿菜《质问本草》,清明草《分类草药性》,父子草、小地罗汉、小叶金鸡舌、白招曲《福建民间草药》,火草、天青地白草《四川中药志》,野清明草《重庆草药》,毛水蚁、雷公青、菠萝草《湖南药物志》,叶下白、锦鸡香、白草仔、小白根菊《闽东本草》,乌云盖雪、棉花草《福建中草药》,神仙眼镜草《广西中草药》,磨地莲《广东惠阳中草药》,兄弟草《福建晋江中草药》,翻底白《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入肝、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鼠麴草属植物细叶鼠曲草G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根丛生,纤细而长,棕色,茎细长,老茎疏被白色绵毛,嫩茎较密。基生叶丛生,条形,常向叶背反卷;茎生叶小,稀疏互生,卷折,上表面暗绿色,疏被绵毛,下表面白色,密被白色绒毛。有的干枝顶可见簇生的头状花序,花淡红棕色,或已结成椭圆形瘦果。气微,味淡。以叶多、带花穗者为佳。

  天青地白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春季开花后采收,晒干或鲜用。

  天青地白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感冒,咳嗽,咽喉痛,目赤肿痛,淋、浊,带下,疮疡疔毒,蛇伤,跌打损伤。

  天青地白的配伍

  1、治伤风感冒,天青地白全草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风热咳嗽,天青地白草30g,青蒿15g,薄荷9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3、治风火赤眼,天青地白鲜草、叶下珠各60g。水煎服。(《福州中草药临床手册》)

  4、治咽喉肿痛,白背鼠曲草12g,益母草、金银花各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5、治肾盂肾炎,天青地白全草30g,灯心草15g,红枣10个。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天青地白的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火痛,白浊,崩带。和肝食能明目。”

  2、《湖南药物志》:“祛风逐湿,清热利尿。主治百日咳,白带。”

查看详情

十大功劳根

  十大功劳根

  别名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芩、刺黄连、老鼠刺、土黄连。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脾、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 (Fort.) Carr.、细叶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Lindl.)、华南十大功劳Mahonia japonica(Thunb.)DC.和西藏十大功劳Mahonia calamicaulis Spareet Fisch.的根。

  十大功劳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调敷。

  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十大功劳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燥湿,消肿,解毒。

  主治:用于湿热痢疾,腹泻,黄疸,肺痨咳血,咽喉痛,目赤肿痛,疮疡,湿疹。

  十大功劳根的配伍

  1、治痢疾:阔叶十大功劳根、地锦草各12g。水煎服。

  2、治湿热黄疸:十大功劳根30g,茵陈15g。水煎服。

  3、治慢性胆囊炎:十大功劳根、过路黄各30g,栀子15g,南五味子9g。水煎服。

  4、治咽喉炎,口腔炎:十大功劳鲜根、射干各等量。磨米泔水含咽。(1-4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5、治目赤肿痛:细叶十大功劳根15g,野菊花15g。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盆腔炎:阔叶十大功劳根9g,金银花10g,紫花地丁24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十大功劳根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十大功劳根的相关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捣根取浆含口中,治牙痛。

查看详情

三叶青

  三叶青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绿叶胡枝子Lespedeza buergeri Miq.的叶。

  三叶青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炮制:夏、秋季采叶,鲜用。

  三叶青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痈疽发背。

  三叶青的相关论述

  《福建民间草药》:“治痈疽发背,捣烂外敷。”

查看详情

铁筷子

  铁筷子

  别名:钻石风(《贵阳民间药草》),岩马桑根(《贵州草药》),铁钢叉、瓦鸟柴(《贵州民间方药集》),蜡梅根(《中药毒性防治》)。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心、肝、肺、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Link的根。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短不等,直径2~10㎜,表面黑褐色,具纵皱纹,有细须根及须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褐色,木部浅黄白色,有放射状花纹。气芳香,味辛辣、苦。

  铁筷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0.5g;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敷。

  炮制:四季均可采挖,洗去泥土,鲜用或烘干晒干

  铁筷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止痛,理气活血,止咳平喘。

  主治:风湿痹痛,风寒感冒,跌打损伤,脘腹疼痛,哮喘,劳伤咳嗽,疔疮肿毒。

  铁筷子的配伍

  1、 治风湿痛,铁筷子9g,石楠藤9g,兔耳风9g。泡酒120g,每次服30g。(《贵阳民间药草》)

  2、 治跌打损伤,铁筷子、柳叶过山龙各9g,一口血6g。浸酒250g,每次服药酒60g,每日2次。(《贵阳民间药草》)

  3、 治胃痛,铁筷子、大木姜子、青藤香、广木香各6g。研末,每次6g,开水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4、 治冷气腹痛,铁筷子、朱砂莲等分。研末,每次3~6g,酒吞服。(《贵阳民间药草》)

  5、 治妇女腹内血包,铁筷子9g,红浮萍30g,薄荷3g,红花6g。煎水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铁筷子的禁忌

  孕妇禁服;服药2小时后,忌食热物及荞面。

  铁筷子的相关论述

  1、 《贵阳民间药草》:“治风湿骨痛,气滞腹痛。”

  2、 《贵州民间方药集》:“镇静,镇咳,止喘。治跌打损伤,腰酸背痛。”

查看详情

蝌蚪

  蝌蚪

  别名:活师、科斗、活东、玄鱼、虾蟆子、玄针、虾蟆儿、聒子、虾蟆台、虾蟆粘、水仙子。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入脾经。

  入药部位:为蛙科动物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金线蛙Rana plancyi Lataste或泽蛙Rana limnocharisBoie.的幼体。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圆状,皱缩,灰黑色,大部尾巴脱落,腹扁平,背隆起。长15mm,宽8-10mm,腹部有螺旋形圈紊或不明显。质脆易碎,气味腥臭。

  蝌蚪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经埋藏化水后搽敷。

  炮制:春季于水中捞取,除去杂质,洗净,开水烫死,烘干或晒干。

  蝌蚪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热毒疮肿,流行性腮腺炎,水火烫伤。

  蝌蚪的配伍

  1.治热疮和疥疮:将蝌蚪捣烂,敷患处。(《山东药用植物》)

  2.治火飚热毒,一切疮疖:蝌蚪一升,淘净,加旧石灰半斤,稠成水,日晒,调加三黄散搅匀,再晒至干收藏。临时加冰、麝,水(化)开搽。(《本草求原》)

  3.治无名大毒,一切火毒、瘟毒:寒水石、净皮消、川大黄各等分,研极细末;用蝌蚪水(初夏时,捞取蝌蚪,收坛内,泥封口,埋至秋天,即化成水)一大碗,入前药末各二两,阴干,再研匀,收磁罐内,每用时,以水调涂患处。(《医宗金鉴》蝌蚪拔毒散)

  4.治流行性腮腺炎:蝌蚪500g,冰片3g。将冰片加入活的蝌蚪内,待溶化成水后涂患处,每天3-4次,连涂2-3d。(苏州医学院《民间验方选集》)

  5.治痈疡肿痛:活蝌蚪500g。置坛内,坛口以盐泥封固,埋土中,半年后蝌蚪即化为水,取水调黄连、黄芩、黄柏末,涂患处。(《中国动物药》)

  蝌蚪的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主火飚热疮及疥疮,并捣碎敷之。”

  《本草蒙筌》:“烂捣为火疮敷药,绝无瘢痕。”

  《中国动物药》:“清热解毒。治热结肿痛,腮腺炎,小儿疳积腹胀等。”

  《本草拾遗》:“活师即虾蟆儿,生水中,有尾如鮽鱼,渐大,脚生尾脱。卵主明目。”

  《纲目》:“蝌斗生水中,蛤蟆。青蛙之子也。二、三月蛙、蟆曳肠于水际草,缠缴如索,日见黑点渐深,至春水时,鸣以聒之,则蝌斗皆出,谓之聒子,所谓‘蛤蟆声抱’是矣。蝌斗状如河豚,头圆,身上青黑色,使出有尾无足,稍大则足生尾脱。崔豹云‘闻雷尾脱’,亦未必然。陆农师云:月大尽则先生前两足,小尽则先生后两足。”“俚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斗以水吞之,云不生疮,亦解毒治疮之意也。”

查看详情

菜子油

  菜子油

  别名:菜子油、菜油、油菜籽油、芸苔油、香菜油。

  性味:味甘、辛、性温。

  入药部位: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种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

  菜子油的用法用量

  内服10-15ml。

  外用:适量,涂搽。

  菜子油的功效主治

  功效:润燥杀虫,散火丹,消肿毒。

  主治:用于治无名肿毒,风疹,便秘,皮肤瘙痒,湿疹,风疮不愈,治汤火伤灼,食物性肠梗阻。

  菜子油的配伍

  ①治风疮不愈:陈菜子油同穿山甲末,熬成膏涂之。(《摄生众妙方》)

  ②治汤火伤灼:菜子油调蚯蚓屎搽之。(《简便单方》)

  ③治无名肿毒,风疹,皮肤瘙痒,湿疹:生菜子油,外搽,一日数次。治疗时期,忌用水洗患处。(《浙江中医》9(6):227,1966)

  菜子油的各家论述

  姚可成《食物本草》并谓菜油“敷头,令发长黑。行滞血,破冷气,消肿散结。治产难,产后心腹诸疾,赤丹热肿,金疮血痔”。临床用于蛔虫性及食物性肠梗阻,效果较好。

查看详情

羊髓

  羊髓

  性味:味甘,性温。

  入药部位:为牛科山羊属动物山羊Capra hircus Linnaeus或绵羊属动物绵羊Ovis aries Linnaeus的骨髓或脊髓。

  羊髓的用法用量

  内服:熬膏或煮食。

  外用:搽、敷。

  羊髓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阴填髓,润肺泽肤,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虚劳羸瘦,骨蒸劳热,肺痿咳嗽,消渴,皮毛憔悴,目赤,目翳,痈疽疮疡。

  羊髓的配伍

  1、治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熟羊脂五两,熟羊髓五两,白砂蜜五两(炼净),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五合。上五味,先以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心温酒调一匙头。或作羹汤,或做粥食之亦可。(《饮膳正要》羊蜜膏)

  2、治消渴口干,濡咽:羊髓二合,白蜜二合,甘草一两(炙,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一升,去滓。内蜜、髓,煎令如饴。含之尽,复合。(《千金方》羊髓煎)

  3、治小儿头热,鼻塞不通:羊髓三两,薰草一两。放铫子中,慢火上熬成膏,去滓,瓷器中贮之,日三四次,以膏摩背。(《普济方》)

  4、治小儿舌上疮:羊蹄骨中生髓,和胡粉敷之。(《千金方》)

查看详情

绿豆粉

  绿豆粉

  别名:真粉(《日用本草》)。

  性味:味甘,凉平,无毒。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

  绿豆粉的用法用量

  内服:水调,0.3~1两。

  外用:调敷或粉扑。

  绿豆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治痈疽疮肿初起,烫伤,跌扑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

  绿豆粉的配伍

  ①治发背内溃及诸恶毒攻心呕痛:乳香(通明者)一两(用水外浸,以乳钵研细),真绿豆粉(研)四两。上二味合研极细,每服一钱匕,新水调下。(《圣济总录》托里汤)

  ②治一切肿毒初起:绿豆粉(炒黄黑色),猪牙皂荚一两,为末,用米醋调敷之,皮破者油调之。(《秘传经验方》)

  ③治暑月疿疮: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和匀扑之。一方加蛤粉二两。(《简易方论》)

  ④治阴茎生疮:蚯蚓二分,绿豆粉一分。水碾涂上,干又敷之。(《朱氏集验医方》)

  ⑤治打扑损伤:绿豆粉新铣炒紫,新汲井水调敷,以杉木皮缚定。(《澹寮方》)

  ⑥治小儿痘疹十余日,湿烂不结痂者,干绿豆粉敷之。(《日用本草》)

  ⑦解误服热剂,烦躁闷乱,或作吐,或狂渴:绿豆粉一两,净黄连、干葛、甘草各半两。上除绿豆粉外,余三味或晒或焙,为末,入乳钵同绿豆粉杵匀,每服半钱至一钱,温豉汤调服。(《活幼心书》绿豆饮)

  ⑧解砒石毒:绿豆粉、寒水石等分。以蓝根汁调服三、五钱。(《卫生易简方》)

  ⑨解烧酒毒:绿豆粉烫皮,多食之,即解。(《纲目》)

  ⑩治霍乱吐利:绿豆粉、白糖各二两。新汲水调服。(《生生编》)

  绿豆粉的禁忌

  《日用本草》:“熟者胶粘,难得克化,脾胃虚弱与病后勿食。”

  绿豆粉的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绿豆粉所禀气味与绿豆同,故能解诸热及酒食毒、汤火伤灼也。发背、痈疽、疮肿,皆热毒所致,甘寒解阳明之热,则毒气不至犯胃而呕恶,肠胃清凉,而诸肿散矣。热伤气,除热故能益气也。”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索粉(以绿豆粉搓线,下汤煮熟)味甘凉无毒,滋脏腑,益肠胃,凉血,解诸毒,凉大肠,止下血。”

查看详情

蔷薇根

  蔷薇根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入脾、胃、肾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根。

  蔷薇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研末1.5-3g;或鲜品捣、绞汁。

  外用:适量,研粉敷;或煎水含漱;或洗。

  炮制: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蔷薇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调经,固精缩尿,消骨鲠。

  主治:疮痈肿痛,烫伤,口疮,痔血,鼻衄,关节疼痛,月经不调,痛经,久痢不愈,遗尿,尿频,白带过多,子宫脱垂,骨鲠。

  蔷薇根的配伍

  1、治口疮,蔷薇根皮四两,黄柏三两,升麻三两,生地黄五两。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瘥止。含极吐却更含。(《干金要方》治口疮方)

  2、治恶疮不识名者,蔷薇一升(锉),铅丹十五两(炒令紫色),松脂十两。上件药用油三升,先煎蔷薇待黑即去滓,下松脂候消,绵滤过,下铅丹,文火煎,搅匀停手,待色变凝成膏,以帛上摊贴。日二换之。(《圣惠方》蔷薇膏)

  3、治肠痔有血,蔷薇根、枸杞根各半两,暴干。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水调下。日三服。(《圣济总录》)

  4、治赤白痢或肠风下血,蔷薇根皮一两,白芍五钱(酒炒),甘草一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5、治习惯性鼻衄,蔷薇花根60g,炖母鸡服,每星期1次,连服3星期。(《青岛中草药手册》)

  蔷薇根的药理作用

  1、抗血栓作用。

  2、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抗实验性心肌梗死。

查看详情

紫茉莉根

  紫茉莉根

  别名:白花参、粉果根、入地老鼠、花粉头、水粉头、粉子头、胭脂花头、白粉根、白粉角。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归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的根。

  形态特征:根长圆锥形或圆柱形,有的压扁,有的可见支根,长5-10cm,直径1.5-5cm。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顶端有茎基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可见环纹。经蒸煮者断面角质样。无臭,味淡,有刺喉感。

  紫茉莉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紫茉莉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主治:热淋,白浊,水肿,赤白带下,关节肿痛,疮痈肿毒,乳痈,跌打损伤。

  紫茉莉根的配伍

  1、治淋症(小便不利):胭脂花、猪鬃草各15g。切碎,煨白酒60g,温服。(《贵州草药》)

  2、治关节肿痛:紫茉莉根24g,木瓜15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3、治乳痈:紫茉莉根研末泡酒服,每次6-9g。(《泉州本草》)

  紫茉莉根的药理作用

  1、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

  2、升高血压。

  3、抑菌作用。

  4、抗病毒、抗肿瘤增生作用。

  5、堕胎作用。

  紫茉莉根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孕妇禁服。

  1、《纲目拾遗》:“性秉纯阴,柔中带利,久服恐骨软,阳虚人尤忌之。忌铁器。”

  2、《上海常用中草药》:“有泻下作用,孕妇忌服。”

  紫茉莉根的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此草二、三月发苗,茎逢节则粗,如骨节状,叶长尖光绿,前锐后大,小暑后开花,有紫白红三色,又有一本五色者,花朝开暮合,结实外有苞,内含青子成簇,大如豌豆,久则黑子内有白粉。宿根三年不取,大如牛蒡,味微甘类山药。按:紫茉莉入夏开花,至深秋未已,白花者香尤酷烈。其花见日即敛,日入后复开,亦不经久,一日即萎,西人有食之者,去其外皮,盐渍以佐馔,云能去风活血,无淋浊等症。”

查看详情

苇茎

  苇茎

  别名: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

  性味:甘;寒。

  归经:心;肺。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

  形态特征:呈长圆柱形,长30cm,直径0.4-0.6cm。表面黄白色,光滑,具光泽。有的一侧显纵皱纹,节间长10-17cm,节部稍膨大,有的具残存的叶鞘,叶鞘外表面具棕褐色环节纹,其下有的具3-5mm宽的粉带,内表面淡白色,有的具残存的绒毛状髓质横膜。质硬,较难折断,断面粗糙,中空;气微,味淡。

  苇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可用至60-120g。

  外用:适量,烧灰淋汁;熬膏敷。

  苇茎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解毒,止咳排脓。

  主治: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咳嗽,痈疽。

  苇茎的配伍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苇茎二升(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薏苡仁半升,槐仁三十枚,瓜瓣半升。细切,纳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千金方》苇茎汤)

  苇茎的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苇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

  2.《千金》苇茎汤以之为君,服之热毒从小便泄去最佳。

查看详情

豆腐

  豆腐

  性味:甘,凉。

  归经:入脾、胃、大肠。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

  豆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煎汤,10-30g。

  炮制: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一天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即成豆腐浆,再点以盐卤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

  豆腐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

  主治:治赤眼,消渴,休息痢;解硫黄、烧酒毒。

  豆腐的配伍

  ①治休息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济方》)

  ②治饮烧酒过多,遍身红紫欲死,心头尚温:热豆腐切片,满身贴之,冷即换,苏醒乃止。(姚可成《食物本草》)

  豆腐的各家论述

  1.宁原《食鉴本草》: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2.《本草纲目》:清热散血。

  3.《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4.《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并治赤眼肿痛。

  5.《本草求原》:解硫黄毒。

  6.《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7.《本草求真》:豆腐,经豆磨烂,加以石膏或卤汁而成,其性非温。故书皆载味甘而咸,气寒无毒,且谓寒能动气。至云能和脾胃,正是火去热除以后安和之语,并非里虚无热无火温补之谓也。

查看详情

地柏枝

  地柏枝

  别名:地柏、岩柏草、石柏、山扁柏、细叶狼鸡、红鸡草、并草、垟柏、发治草、孔雀毛、高脚红萝卜、夹韦草、土黄连、石金花、帅石草、石掌柏、岩柏枝、四叶菜、岩花、石松柏、千步还阳、百叶草、百叶卷柏、伤寒草、曲兰草、软鸡草、拨云草、黄疸卷柏、烂皮蛇、金花草。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归经:归肝、胆、胃经。

  入药部位:卷柏科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的全草。

  形态特征:根茎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发出,纤细,具根毛。茎禾秆色或基部稍带红色,高10-40cm,径1.5-2mm,下部不分枝,疏生钻状三角形叶,贴伏于上,上部分枝羽状,全形呈卵状三角形。叶多扭曲皱缩,上表面淡绿色,背面灰绿色,二型,枝上两侧的叶为卵状披针形,大小近于茎上叶,贴生小枝中央的叶形较小,卵圆形,先端尖。孢子囊穗少见。茎质柔韧,不易折断;叶质脆,易碎。气微,味淡。以体整、色绿,无泥杂者为佳。

  地柏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晾,切段,干燥。

  地柏枝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清热,利湿。

  主治:用于肺热咯血,吐血,衄血,便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发热,小儿惊风,湿热黄疸,淋病,水肿,水火烫伤。

  地柏枝的配伍

  1、治肺热咳血:地柏枝、猪鬃草各30g。水煎调白糖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2、治肺痨咳血及浮肿:岩柏枝、地柏枝、侧柏各9g。折耳根30g。煨水服。(《贵州草药》)

  3、治脏毒下血:地柏枝与黄芪等分,末之。米饮服二钱。(《本草图经》)

  4、治跌扑重伤:岩柏枝、凤尾草根、猪鬃草根、肾蕨各15g,抱石莲3g。煨水服,用酒为引。(《贵州草药》)

  5、治哮喘:石柏45g,铁角蕨根30g,猪肝、蜜糖各60g。水煎炖,服汤食肝。(《江西草药》)

  6、治头晕目眩:每500g茶叶中放(岩柏叶)30g,泡茶常服。(《陕西中草药》)

  地柏枝的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主脏毒下血。”

  2、《草木便方》:“止血,通经脉,镇心除烦,安五脏。治下血,崩淋,刀斧损伤。”

  3、《分类草药性》:“治痔疮出血,解热毒,并治咳嗽,汤火伤。”

查看详情

竹叶卷心

  竹叶卷心

  别名:竹叶、碎骨子、山鸡米、金鸡米、迷身草、竹叶卷心。

  性味:甘淡,寒,无毒。

  归经:入心经、肾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竹叶卷心的用法用量

  用法6-15克。

  炮制:拣去杂质及根,切段,晒干。

  竹叶卷心的功效主治

  功效:甘淡渗利,性寒清降。

  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妊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痈天吊,喉痹,烦热。

查看详情

番桃叶

  番桃叶

  别名:鸡矢茶、番桃叶、麻里杆、吗桂香拉、那拔叶、那拔心、拔仔心、番石榴心。

  性味:味苦;涩;性平。

  入药部位: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叶。

  形态特征:本品呈矩圆状椭圆形至卵圆形,多皱缩郑曲或破碎,长5-12cm,宽3-5cm,先端圆开短尖,基部印至圆形,边缘全缘,上表面淡棕褐色,无毛,下表面灰棕色,密被短柔毛,主脉和侧脉均隆起,侧脉在近叶缘处连成边脉。叶柄长3-6mm。革质而脆,易折断。嫩茎扁四棱形,必被短柔毛。气清香,味涩、微甘苦。

  番桃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5g,鲜品可用至24-30g;或研末。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或含漱;或研末撒。

  番桃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燥湿健脾,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泻痢腹痛,食积腹胀,齿龈肿痛,风湿痹痛,湿疹臁疮,疔疮肿毒,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蛇虫咬伤。

  番桃叶的禁忌

  大便秘结、泻痢积滞未清者忌服。

  番桃叶的的配伍

  ①治肠炎,痢疾: 番石榴鲜叶一至二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番石榴鲜叶捣烂外敷患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查看详情

大青根

  大青根

  别名:淡婆婆、山漆、地骨皮、假青根、臭根、野地骨、土地骨皮、路边青、羊咪青、大叶地骨皮、臭婆根、土骨皮。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的根。

  大青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

  炮制: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大青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用于流感,感冒高热,乙脑,流脑,腮腺炎,血热发斑,麻疹肺炎,黄疸型肝炎,热泻热痢,风湿热痹,头痛,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睾丸炎。

  大青根的配伍

  1、治感冒:大青鲜根30g,连翘、板蓝根各9g,甘草3g。水煎,分2次服。(《福建药物志》)

  2、治乙脑、感冒发热、腮腺炎:大青根60g。水煎服。每日2剂。(《江西草药》)

  3、治高热头痛等症:大青根15-30g,生石膏45-60g。水煎服。(《中医药研究汇编》)

  4、治麻疹以后之烦乱,咳嗽痰多:大青根30g,淡竹叶(有小块根者)15g,桑叶6g,栀子15g。煎汁代茶。(《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5、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大青根、美丽胡枝子各15g。酒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6、治热痢:大青根15-2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大青根的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偏头风。”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

  3、《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凉血。主治菌痢,黄疸,扁桃体炎,腮腺炎,急性喉炎,牙周炎,预防流脑,偏头痛。”

查看详情

蟾皮

  蟾皮

  别名:蛤蚆皮(《医方约说》),癞蟆皮(《中药材手册》)。

  性味:辛,凉,微毒。

  入药部位: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皮。

  蟾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研末,1~2钱。

  外用:敷贴或研末调敷。

  蟾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胀。

  主治治痈疽,肿毒,瘰疬,肿瘤,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

  蟾皮的配伍

  ①治指头红肿生毒:活蟾一只生剥皮,将皮外面向患处包好,明日其毒一齐拔出,或发背、对口等症,毒忽收,内如又起,再贴。切记不可将其皮里面着肉,即咬牢难揭。凡痘疹后回毒,亦可用此治。(《行箧检秘》)

  ②治痈疮:大虾蟆一个,剥全身癞皮,盖贴疮口,于蟆皮上用针将皮刺数孔,以出毒气,自觉安静,且能爬住疮口,不令长大。(《灵秘丹药笺》)

  ③消肿退毒:干蟾皮不拘多少,研为末,金银花露调敷。(《药奁启秘》金蟾散)

  ④治肠头挺出:蟾蜍皮一片,瓶内烧熏挺处。(孙思邈)

  蟾皮的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贴大毒,能拔毒、收毒。

  2.《本草求原》:贴疮瘰,艾灸。

  3.《浙江中药手册》:为小儿五疳惊风药,又能利小便,消腹胀。

查看详情

水田七

  水田七

  别名:水三七、土三七、屈头鸡、水鸡头、水鸡仔、囫头鸡、水虾公、山大黄、田螺七、马老头、小田螺七、水狗仔、水槟榔。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归肝、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Schizocapsa plantaginea Hance的块茎。

  形态特征:呈球形或长圆形,有时略带连珠状,长2-4cm,直径约1.5cm。先端下陷,叶着生处常倒曲,有残存的膜质叶基,表面浅灰棕色,有粗皱纹,须根痕多数。质稍硬,折断面较平,颗粒性,横切面暗褐黄色,微有蜡样光泽,散布有点状纤维维管束,内皮层环明显。

  水田七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每次1-2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

  炮制:拣除杂质,洗净,闷润,切片,晒干。

  水田七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理气止痛,散瘀止血。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痰热咳嗽,百日咳,脘腹胀痛,泻痢腹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肝炎,咽喉肿痛,牙痛,痄腮,瘰疬,疮肿,烫、烧伤,带状疱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水田七的配伍

  1、治百日咳:水三七9-15g。煎水加蜂蜜或冰糖冲服,每日3次,连服数日。(《贵州草药》)

  2、治十二指肠溃疡:水田七块根9-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疟疾:水田七3-6g,胡椒作引,水煎服。每日1剂。忌酸、冷、鱼、鸡蛋类、豆类及牛羊肉,孕妇忌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臌胀:水三七、车前子各9-15g。水煎服。(《贵州草药》)

  5、治风湿性关节炎:鲜水鸡仔根适量,甜酒糟少许。捣烂敷。(《江西草药》)

  水田七的禁忌

  孕妇禁服。本品有毒,服用过量易致吐泻,严重者会引起大量出血。

  水田七的相关论述

  《江西草药》:“祛风活血。治产后风(头晕、腰痛、腹痛),风湿性关节炎。”

查看详情

穿心莲

  穿心莲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方柱形,节稍膨大。切面不平坦,具类白色髓。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 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浙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 滑。气微,味极苦。

  穿心莲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穿心莲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蛇虫咬伤。

  穿心莲的禁忌

  阳虚证及脾胃弱者慎服。

查看详情

虾蟆

  虾蟆

  别名:蟆、蛤、蛤蟆。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脾经。

  入药部位:为蛙科动物泽蛙Rana limnocharia Boie的全体。

  虾蟆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掺。

  内服:入丸、散,适量。

  炮制:夏、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净入药。

  虾蟆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消积。

  主治:用于痈肿,疔疖,口疮,乳痈,瘰疬,小儿疳积,热痢。

  虾蟆的配伍

  1、治瘰疬溃烂:黑色虾蟆一枚。去肠,焙研,油调敷之。忌铁器。(《纲目》)

  2、治小儿洞泄下痢:烧虾蟆末,饮调方寸匕服。(《子母秘录》)

  虾蟆的相关论述

  《本经》:“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

查看详情

金龙胆草

  金龙胆草

  别名:矮脚苦蒿、熊胆草、鱼胆草、苦蒿、细苦蒿、毛苦蒿、油蒿、苦丁、苦艾、苦龙胆草、龙胆蒿、劲直假蓬。

  性味:苦,寒。

  金龙胆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鲜枝叶绞汁滴耳、滴眼。

  金龙胆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消炎,泻火解毒。

  主治: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牙痛,慢性气管炎,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炎,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中耳炎,疮疡,湿疹,外伤出血。

查看详情

铁屑

  铁屑

  别名:生铁洛、生铁落、铁液、铁屎、铁屑、铁花、铁蛾。

  性味:辛,凉。

  归经:心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生铁煅至红赤,外层氧化时被锤落的铁屑。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细碎屑。铁灰色或棕褐色;条痕铁灰色。不透明。体重,质坚硬。气微,味淡。

  铁屑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

  外用:研末调敷。

  炮制:取煅铁时打下之铁落,去其煤土杂质,洗净,晒干。或煅后醋淬用。

  铁屑的功效主治

  主治:主治癫狂,热病谵妄,心悸,易惊善怒,疮疡肿毒。

  铁屑的禁忌

  肝虚及中气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肝虚内乏,中气虚寒者,不必需也。

  ②《本经逢原》:不可过服,过服令人凛凛恶寒,以其专削阳气也。

  铁屑的配伍

  ①治阳厥怒狂:生铁落为饮。(《素问》生铁落饮)

  ②治暴怒发狂:铁落三钱,甘草一钱。煎汤饮。(《方脉正宗》)

  ③治贼风流痛关节不能转动:铁落炒熟,投酒中饮之。(《本草汇言》)

  ④治小儿赤丹斑驳:铜、铁屎,以猪脂和敷之。(《千金方》)

  ⑤治癫痫 生铁落60g(先煎),丹参30g,制南星(天南星)12g,石菖蒲9g,炙远志4.5g,炙地龙6g,甘草9g。将上药配7d的剂量,浓煎成500ml糖浆合剂。每次内服20ml,每日3次。【《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4):29定痫镇痛合剂】

  ⑥治风湿痹 细铁屑(筛去粗沟去细,余存留锅中)一斤(炒,放冷),硇砂(研细)二钱。上药和匀,分作四份,冷水调匀一份,用皮纸包之,使绢帛拴系,放于手心,浑身体 温,如药性热过,再用水调之使热,每一服热三起,约行百里。如治风湿寒气,加苍术、草乌头末,用米醋调匀,如前包于患处,汤熨效。(《普济方》火龙丹)

  ⑦治漏疮,露干后 用煅落铁屑半两,狗头连齿骨(炙黄)一两,鹿角(烧灰)一两,真轻粉一钱。上细末,用猪脂调敷。(《直指方》铁屑膏)

  ⑧染髭发令永黑 以铁落及热末凝涂之。(《普济方》)

查看详情

大青叶

  大青叶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心,胃,脾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叶。

  大青叶的用法用量

  炮制:拣去杂质及枯叶,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大青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用于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

  大青叶的配伍

  1、与水牛角、玄参、栀子等同用,可用于温热病心胃毒盛,热入营血,气血两燔,高热神昏,发斑发疹者。

  2、与生地、大黄、升麻等同用,可用于心胃火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者。

  大青叶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大青叶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

  2、《别录》:“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蓝叶汁,杀百药毒,解狼毒、射罔毒。《唐本草》:大青,用叶兼茎,不独用茎也。

  3、《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

查看详情

板蓝根

  板蓝根

  别名:菘蓝、山蓝、大蓝根、马蓝根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胃经。

  入药部位: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于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形的厚片。外表皮淡灰黄色至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板蓝根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9-15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板蓝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板蓝根的配伍

  1、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可用于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症。

  2、与生地、紫草、黄芩等同用,可用于时行温病,温毒发斑等症。

  板蓝根的禁忌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板蓝根的相关论述

  《本草便读》:“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查看详情

莼(清热药)

  莼

  别名:茆((诗经》),屏风(《楚辞》),凫葵(《毛诗传》),虊(《说文》),水葵(陆玑《诗疏》),水芹(《齐民要术》),露葵(《颜氏家训》),丝莼(《唐本草》),马蹄草、缺盆草(《经验良方》),锦带(《纲目》),马粟草(《现代实用中药》)。

  性味甘,寒,无毒。

  归经:入肝、脾二经。

  入药部位:为睡莲科植物莼菜的茎叶。

  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作羹。

  外用:捣敷。

  莼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水,消肿,解毒。

  主治:治热痢,黄疸,痈肿,疔疮。

  莼的禁忌

  ①陶弘景:“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噉。”

  ②《千金·食治》:“多食动痔病。”

  ③《本草拾遗》:“常食薄气,令关节急,嗜睡。”

  ④孟诜:“虽冷而补,热食之,亦壅气不下,甚损人胃及齿。不可多食,令人颜色恶。又不宜和醋食之,令人骨痿。久食损毛发。”

  ⑤《医林纂要》:“多食腹寒痛。”

  莼的配伍

  ①治一切痈疽:春夏用茎,冬月用子,就于根侧寻取,捣烂敷之。用菜亦可。(《保生余录》)

  ②治数种疔疮:马蹄草、大膏叶、臭紫草各等分,擂烂,以酒一碗浸之,去滓,温服。(《经验良方》)

  莼的的相关论述

  ①《本草汇言》:“莼菜,凉胃疗疽,散热痹之药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积,止暑热成痢。但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

  ②《本经逢原》:“莼性味滑,常食发气,令关节急,患痔漏、脚气、积聚,皆不可食,为其寒滑伤津也。《千金方》治热泻呕逆漏气,泽泻汤、麦门冬汤并用之,取其清胃皖之热逆也。”

查看详情

马宝

  马宝

  别名:马粪石、黄药。

  性味:甘、咸、微苦,凉。

  入药部位:马科动物马Equus caballus (L.)的胃肠中的结石。

  形态特征:呈球形、卵圆形或扁圆形,大小不等,一般直径约6~20厘米,重250~2500公分,但也有小如豆粒者,表面蛋青色、灰白色至油褐色,光滑有光泽,或附有杂乱的细草纹,亦有凹凸不平者。质坚体重,剖面灰白色而有同心层纹,俗称涡纹,且微具玻璃样光泽。其粉末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碎草的纤维。气无味淡,嚼之可成细末。以个大、质重、坚实、灰白色、光滑、剖之有层次者为佳。

  马宝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0.3~3 g。

  炮制:取出的结石用清水洗净,或用开水煮沸数分钟(开水煮后,容易干燥),晾干或晒干。

  马宝的功效主治

  功效:镇惊化痰,清热解毒。

  主治:惊痫癫狂,痰热内盛,神志昏迷,吐血衄血,恶疮肿毒。

  马宝的禁忌

  《饮片新参》:中寒痰湿者忌用。

  马宝的配伍

  ①治小儿惊痫:马宝二钱,牛黄五分。共研细末,每次一分,日服二次。二岁以下小儿酌减。(《吉林中草药》)

  ②治肺结核:马宝二钱,百部二钱,白芨四钱。共研细末,每次半钱至一钱,日服三次。(《吉林中草药》)

查看详情

冬瓜

  冬瓜

  别名:白瓜、水芝((本经)),蔬秬(《广志》),白冬瓜(《别录》),地芝(《神仙本草》),濮瓜(孟诜),蔬苽(《群芳谱》),东瓜(《羸涯胜览》),枕瓜(《中国药植志》)。

  性味:甘淡,凉。

  归经:入肺、大小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

  冬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两;煨熟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冬瓜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痰,清热,解毒。

  主治:治水肿,胀满,脚气,淋病,痰吼,咳喘,暑热烦闷,消渴,泻痢,痈肿,痔漏;并解鱼毒,酒毒。

  冬瓜的禁忌

  ①孟诜:“热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人。”

  ②崔禹镐《食经》:“冷人勿食,益病,又作胃反病。”

  ③《本草经疏》:“若虚寒肾冷、久病滑泄者,不得食。”

  ④《医林纂要》:“羸者忌食,善溃也。”

  冬瓜的配伍

  ①治水气浮肿喘满:大冬瓜一枚,先于头边切一盖子,取出中间瓤不用,赤小豆(水淘净),填满冬瓜中,再用盖子合了,用竹签签定,以麻线系,纸筋黄泥通身固济,窨干,用糯谷破取糠片两大箩,埋冬瓜在内,以火着糠内煨之,侯火尽取出,去泥,刮冬瓜令净,薄切作片子,并豆一处焙干。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冬瓜子汤送下,不拘时候,小溲利为验,(《杨氏家藏方》冬瓜丸)

  ②治消渴:冬瓜一枚,削去皮,埋在湿地中,一月将出,破开,取清汁饮之。(《圣济总录》)

  ③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有如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冬瓜一枚,黄连十两。上截瓜头去瓤,入黄连末。火中煨之,侯黄连熟,布绞取汁。一服-大盏,日再服,但服两、三枚瓜,以瘥为度。一方云,以瓜汁和黄连末,和丸如梧子大。以瓜汁空肚下三十丸,日再服,不差,增丸数。忌猪肉、冷水。(《近效方》)

  ④治小儿生-个月至五月,乍寒乍热渴者:绞冬瓜汁服之。(《千金方》)

  ⑤治小儿渴利:单捣冬瓜汁饮之。(《千金方》)

  ⑥治伤寒后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干:冬瓜一枚,黄土泥厚裹五寸,煨令烂熟,去土绞汁服之。(《古今录验方》)

  ⑦治发背砍死者: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当烂,截去更合之。(《补缺肘后方》)

  ⑧治痔疼痛:冬瓜汤洗。(《经验方》)

  ⑨治夏月生痱子:冬瓜切片,捣烂涂之。(《千金方》)

  ⑩治马汗入疮:干冬瓜烧研,洗净敷之。(《纲目》)

  ⑾治食鱼中毒:饮冬瓜汁。(《小品方》)

查看详情

  酱

  性味:咸,寒。

  归经:入胃、脾、肾经。

  入药部位: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

  酱的功效主治

  功效:除热,解毒。

  主治:治蜂虿虫伤,汤火伤。

  酱的禁忌

  《随息居饮食谱》:“痘痂新脱时食之则瘢黑。”

  酱的配伍

  ①治百药、百虫、百兽之毒损人者:豆酱,水洗去汁,以豆瓣捣烂一盏,白汤调服。再以豆瓣捣烂,敷伤损处。(《方脉正宗》)

  ②解轻粉毒(服轻粉口破者):以三年陈酱,化水,频漱之。(《濒湖集简方》)

  ③治汤火烧灼未成疮:豆酱汁敷之。(《肘后方》)

  ④治人卒中烟火毒:黄豆酱一块。调温汤一碗灌之。(《本草汇言》)

  ⑤治疬疡:酱汁研石硫黄作泥,以生布揩破,敷疡上。(《救急方》)

  ⑥治妊娠下血:豆酱二升。漉去汁,熬令燥,末,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古今录验方》豆酱散)

  ⑦治妊娠尿血:豆酱一大盏(微焙令干),生干地黄二两。上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一钱服之。(《海上方》)

  ⑧治手足指掣痛不可忍:酱清和蜜,温涂之。(《千金方》)

  酱的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按酱之品不一,惟豆酱陈久者入药,其味咸酸冷利,故主除热、止烦满及汤火伤毒也。能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本经》云杀百药毒者误也。又有榆仁酱,味辛美,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芜荑酱主疗相同。”

查看详情

鸡子白

  鸡子白

  别名:鸡卵白(《别录》),鸡子清(《食疗本草》)。

  性味甘,凉。

  入药部位: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蛋白。

  鸡子白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服、煮食,或与药汁调服。

  外用:涂敷。

  鸡子白的功效主治

  功效:润肺利咽,清热解毒。

  主治:治咽痛,目赤,咳逆,下肉,疟疾,烧伤,热毒肿痛。

  鸡子白的禁忌

  《食疗本草》:“动心气。不宜多食。”

  鸡子白的配伍

  ①治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开孔去黄)。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伤寒论》苦酒汤)

  ②治目暴赤热毒:蕤仁一分(捣成膏),吴黄连一分,鸡子白一枚。上三味,以棉裹二味内鸡子白中,渍一宿,涂眼四、五度,厚则洗之。(孟诜《必效方》)

  ③治小儿一岁以上,二岁以下,赤白痢久不差:鸡子二枚(取白),胡粉二钱,蜡一两。上三味,熬蜡消,下鸡子、胡粉,候成饼。平明空腹与吃,可三顿。(孟诜《必效方》鸡子饼)

  ④治汤火烧、浇,皮肉溃烂疼痛:鸡清、好酒淋洗之。(《海上方》)

  ⑤治产后血晕,身痉直,戴眼、口角与目外眦向上牵急,不知人:鸡子一枚,去壳分清,以荆芥末二钱调服。(《本草衍义》)

  ⑥治产后血闭不下:鸡子一枚,打开取白,酽醋如白之半,搅调吞之。(《本草拾遗》)

  鸡子白的各家论述

  1.《本草思辨录》:《本经》卵白,止小儿下泄一语,最宜体会。小儿热泄,只以气清微寒之卵白治之即效,若丈夫则宜于苦寒矣。若治泄不知有热壅经隧,水谷不能化赤而直趋大肠一证,概从事于淡渗温燥,读此能无惘然。

  2.《名医别录》:疗目热赤痛,除心下伏热,止烦满咳逆,小儿下泄,妇人难产,胞衣不出。酰渍之一宿,疗黄疸,破大烦热。

  3.孟诜:热毒发,可取三颗鸡子白和蜜一合服之。

  4.《本草拾遗》:解热烦。

  4.《本草纲目》:和赤小豆末涂一切热毒、丹肿、腮痛。5。

  6.《本经逢原》:治喉痛。

查看详情

甘蔗

  甘蔗

  别名:薯蔗(《南都赋》),干蔗(《南方草木状》),接肠草(《重庆堂随笔》),竿蔗(《随息居饮食谱》),糖梗(《国药的药理学》)。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经。

  入药部位:禾本科甘蔗Sacharum sinense Roxb.,以秆、汁入药。

  甘蔗的用法用量

  内服:甘蔗汁,2~4两。

  外用:捣敷。

  炮制:秋、冬季采收,除去叶、根,鲜用。

  甘蔗的功效主治

  功效:消热,生津,下气,润燥。

  主治: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结。并解酒毒。

  甘蔗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胃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汇言》:“多食久食,善发湿火,为痰、胀、呕、嗽之疾。”

  甘蔗的配伍

  ①治发热口干,小便涩:甘蔗,去皮尽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捣取汁服之。(《外台》)

  ②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二味相和,分为三服。(《梅师集验方》)

  ③治卒干呕不息:蔗汁,温令热,服一升,日三。(《补缺肘后方》)

  ④治虚热咳嗽,口干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极润心肺。(《纲目》)

  甘蔗的各家论述

  1.《纲目》:蔗,脾之果也,其浆甘寒,能泻火热。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所谓积温成热也。蔗浆消渴解酒,自古称之,而孟诜乃谓共酒食发痰者,岂不知其有解酒除热之功耶。《日华子》又谓沙糖能解酒毒,则不知既经煎炼,便能助酒为热,与生浆之性异矣。

  2.《本草经疏》:甘蔗,为稼穑之化,其味先入脾,故能助脾气,脾主中州,故主和中。甘寒除热润燥,故主下气利大肠也。《大明》谓其消痰止渴,除心胸烦热,解酒毒。今人用以治噎膈、反胃呕吐,大便燥结,皆取其除热、生津、润燥之功耳。

  3.《玉楸药解》:蔗浆,解酒清肺,土燥者最宜。阳衰湿旺者服之,亦能寒中下利。《本草》谓其下气止呕,则虽属甘缓,亦颇疏利不壅,与白沙糖性平功用相仿。

  4.《纲目拾遗》:黄海若云,凡痘疹不出,及闷痘不发,毒盛胀满者,此痘属急症,宜青皮甘蔗榨汁与食,不时频进,则痘立起,其寒散、解毒之功,过于蚯蚓、白鸽,惜人不知其功用。

  5.《别录》: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

  6.《食疗本草》:主补气,兼下气。

  7.《日华子本草》:利大小肠,下气痢,补脾,消痰止渴,除心烦热。

  8.《日用本草》:止虚热烦渴,解酒毒。

  9.《滇南本草》:治百毒诸疮,痈疽发背,捣烂敷之;汁:治心神恍惚,神魂不定,中风失音,冲开水下。又熬饧食,和胃更佳。

  10.《滇南本草图说》:同姜汁服,可解河豚毒。

  11.《本草再新》: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解疮火诸毒。

  12.《随息居饮食谱》: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大补脾阴。

查看详情

青黛

  青黛

  别名:靛花、青蛤粉、青缸花、蓝露、淀花、靛沫花。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爵床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青黛的用法用量

  用法:1-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炮制:拣去杂质,过罗。

  青黛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青黛的禁忌

  《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

  青黛的相关论述

  1.《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2.《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3.《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厥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4.《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膈上痰水,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水调服之。”

  5.《本草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1]

  6.《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瘛、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寒疝。”

  7.《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8.《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9.《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10.《开宝本草》:“青黛,从波斯国来,及太原并庐陵、南康等染淀,亦堪敷热恶肿、蛇虺螫毒。染瓮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11.《本草衍义》:“青黛,乃蓝为之。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鱼、松脂、黄丹之类。药涂上,疮愈热,痛愈甚。治不对,故如此。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散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涂新湿药。凡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问曰:此疮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然不能禁酒,后果然患内痔。”

查看详情

猪胆

  猪胆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胆、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猪科猪属动物猪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的胆汁。

  猪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取汁冲,每次3-6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涂敷、点眼或灌肠。

  炮制:宰杀后,剖腹取出胆囊,取胆汁鲜用或将胆囊挂起晾干,或在半干时稍稍压扁,再干燥之。

  猪胆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润燥,解毒。

  主治:用于热病燥渴,大便秘结,咳嗽,哮喘,目赤,目翳,泄痢,黄疸,喉痹,聤耳,痈疽疔疮,鼠瘘,湿疹,头癣。

  猪胆的配伍

  1、治伤寒病,壮热头痛,发疮如豌豆:獖猪胆一枚。上以醋半小盏,合猪胆汁煎一沸,放温,不计时候服。(《圣惠方》)

  2、治口中干燥,无津液而渴:雄猪胆五枚,定粉一两。上二味,以酒煮胆,候皮烂,即入粉研细,同煎成煎,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含化咽津。(《圣济总录》猪胆煎)

  3、治酸哮,食酸味即发:甘草二两,分作各半,用猪胆汁五枚,浸五日,炙燥为末,蜜丸。临卧,开水送下二钱。(《证治宝鉴》甘胆丸)

  4、治外障眼:以猪胆一枚,用银铫或瓷铫煎成膏,入冰脑粒如黍米大,点入眼中。觉翳轻,又将猪胆臼膜皮阴干,合作小绳,如钗股大小,止用一头,烧灰待冷点翳。(《普济方》猪胆方)

  5、治痢疾不止:用十二月猪胆,可收一百之上,将雄黄豆装入胆内,麝香少许,阴干。看人大小,每服五七粒,为细末。如红痢,甘草汤下,如白痢,生姜汤下。(《普济方》黑虎丹)

  6、治乳痈:用猪胆汁蜜捣葱贴,如水妙。(《普济方》)

  7、治臁疮并脚腿血风疮:用猪胆同黄蜡成膏。先以茶清洗疮净,却用厚纸摊药贴上。(《卫生易简方》)

  8、疗目赤痛及胎赤:用猪胆和盐绿五分,点眦。(《外台》引《广济方》)

  9、治赤眼胬肉,睑内生疮创,目多泪出:猪胆一枚,川朴硝一分,黄连一分(去须捣为末),龙脑三大豆大。上件药,都研细为散,与胆汁相和,浸经一宿,日二三度点之。(《圣惠方》)

  10、治诸般痫搐:半夏一两(汤洗七遍),獖猪胆三个,取汁浸半夏于瓷器中,晒干,切片焙燥,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九,煎麦门冬熟水下,食后临卧各一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猪胆半夏丸)

  11、治黄水疮(《外台》用治烫火疮):雄猪胆一个,入黄柏一两浸,焙干为末,掺之。或用井花水调搽。(《疡医心得集》)

  12、治咽喉肿痛:腊八日猪胆一二个,用枯矾五钱、茄柴灰五钱,共入胆,装满吸干。吹些须即愈。(《鲁府禁方》吹喉散)

  13、治痔疮:猪胆七枚(各取汁),以建盏盛炭火熬成膏,用单纸摊敷。须先用槐根取白皮熬汤温洗,然后敷药。(《直指方》猪胆膏)

  14、治发背疔肿:腊月猪胆一个,装陈石灰阴干,以紫花地丁放在铁罐里炒成灰,再以新猪胆一个调前药。先用茶清洗净,以鹅翎扫疮上。(《卫生易简方》)

  猪胆的相关论述

  1、《纲目》:“方家用猪胆,取其寒能胜热,滑能润燥,苦能入心,又能去肝胆之火也。”

  2、《本草汇言》:“猪胆汁主伤寒里热燥渴,润大便火结之药也。白尚之曰:按经曰,热淫于内,寒以胜之,苦以泄之,故仲景方以苇筒纳谷道二寸,以猪胆汁和醋少许,灌之。治伤寒里热枯燥,大便不通,盖取苦酸寒滑而润燥通结也。又治少阴下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以白通汤加猪胆汁,以调寒热之逆者也。取人尿、猪胆咸苦之物,于热剂之中,使其气相从,而无拒格之患矣。又治霍乱病,吐下已断,汗出而厥,脉微欲绝者,以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数匙主之者,盖阳气大虚,阴气独胜,纯与阳药,恐阴气拒格不得入,故加猪胆汁之苦寒入心,以通脉和肝,亦使其气相从,不致拒格也,此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之义耳。”

查看详情

石见穿

  石见穿

  别名:石打穿、月下红、小红参、紫丹花。

  性味:微苦,平。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紫参Salvia chinensia Benth.,以全草入药。

  石见穿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石见穿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镇痛。

  主治:用于黄疸型肝炎,癌症,肾炎,白带,痛经,淋巴结结核,象皮病;外用治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疖肿。

  石见穿的各家论述

  1.《纲目》:主骨痛,大风,痈肿。

  2.《苏州本产药材》:治噎膈,痰饮气喘。

  3.《江苏药材志》:治瘰疬。

查看详情

荔枝草

  荔枝草

  别名:雪见草、癞蛤蟆草、青蛙草、皱皮草。

  性味:苦、辛,凉。

  入药部位: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 Brown的全草。

  荔枝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炮制:6~7月采收,洗净,切细,鲜用或晒干。

  荔枝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扁桃体炎,肺结核咯血,支气管炎,腹水肿胀,肾炎水肿,崩漏,便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用治痈肿,痔疮肿痛,乳腺炎,阴道炎。

  荔枝草的配伍

  ①治咳血,吐血,尿血:鲜荔枝草根五钱至一两,瘦猪肉二两。炖汤服。(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喉痛或生乳蛾:荔枝草捣烂,加米醋,绢包裹,缚箸头上,点入喉中数次。(《救生苦海》)

  ③治双单蛾:雪里青一握,捣汁半茶钟,滚水冲服,有痰吐出;如无痰,将鸡毛探吐。若口干,以盐汤、醋汤止渴。切忌青菜、菜油。(《集效方》)

  ④治风火牙痛:癞子草含口中。

  ⑤治耳心痛:耳心灌脓:癞子草捣汁滴耳。

  ⑥治痔疮便毒,口腔白泡疮,走马牙疳;大五倍子一个。贯穿一孔,将瘫子草炕干,打成粉注入,装满封口,在火上煅后研粉,外加冰片,调麻油搽患处。(④方以下出《重庆草药》)

  ⑦治痔疮:雪里青汁,炒槐米为末,柿饼捣,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雪里青煎汤下。(《慈航活人书》)

  ⑧治痔疮:荔枝草一、二两(或加乌梅七个)。水煎,先熏后洗。亦治脱肛。(《江西中医药》(6):57,1957)

  ⑨治鼠疮:过冬青五,六枚,同鲫鱼入锅煮熟,去草及鱼,饮汁数次。(《经验广集》冬青汁)

  ⑩治红肿痈毒:荔枝草鲜草同酒酿糟捣烂,敷患处;或晒干研末,同鸡蛋清调敷。(《江西中医药》(6):57,1957)

  ⑾治乳痈初起:㈠雪见草连根一两。酒水各半煎服,药渣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㈡鲜荔枝草叶二片,揉软后塞鼻,如右侧乳腺炎塞左鼻孔,左侧塞右鼻孔。每次塞20分钟,一日塞二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⑿治疥疮、诸种奇痒疮:癞子草嫩尖叶捣烂取汁涂。(《重庆草药》)

  ⒀治跌打伤:荔枝草一两,捣汁,以滚甜酒冲服,其渣杵烂,敷伤处。(《江西中医药》(6):57,1957)

  ⒁治蛇咬、犬伤及破伤风:荔枝草一握,约三两,以酒二碗,煎一碗服,取汗出,效。(《卫生易简方》)

  ⒂治白浊:雪里青草,生白酒煎服。(《纲目拾遗》)

  ⒃治急惊:荔枝草汁半钟,水飞过朱砂半分,和匀服之。(《医方集听》)

  ⒄治小儿疳积:荔枝草汁入茶杯内,用不见水鸡软肝一个,将银针钻数孔,浸在汁内,汁浮于肝,放饭锅上薰熟食之。(《医方集听》)

  ⒅治红白痢疾:癞子草(有花全草)二两,墨斗草一两,过路黄一两。煎水服,每日三次;现坠胀者,外加土地榆、臭椿根皮各一两。(《重庆草药》)

查看详情

重楼

  重楼

  别名:华重楼、七叶莲、铁灯台。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300px,直径1.0-112.5px。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外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具椭圆形凹陷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须根痕。顶端具鳞叶和茎的残基。质坚实,断面平坦,白色至浅棕色,粉性或角质。气微,味微苦、麻。

  重楼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重楼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主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重楼的禁忌

  1、体虚,无实火热毒,阴证外疡及孕妇均忌服。

  2、《本草汇言》:热伤营阴吐衄血证忌用之。

  3、《本经逢原》:元气虚者禁用。

查看详情

拳参

  拳参

  别名:紫参、牡蒙、众戎、音腹、疙瘩参、铜罗、虾参、拳头参、涩疙瘩。

  性味:苦、涩,微寒。

  归经:归肺、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圆形或近肾形的薄片。外表皮紫褐色或紫黑色。切面棕红色或浅棕红色,平坦,近边缘有一圈黄白色小点(维管束),气微,味苦、涩。

  拳参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略泡,润透,切薄片,干燥。

  拳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主治:赤痢热泻,肺热咳嗽,痈肿瘰疬,口舌生疮,血热吐衄,痔疮出血,蛇虫咬伤。

  拳参的禁忌

  无实火热毒者不宜服用;阴证外疡忌服。

  拳参的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拳参,生淄州田野。叶如羊蹄,根似海虾,黑色。五月采。”

  2.《唐本草》中所载紫参及《本草图经》的晋州紫参,为蓉属拳参组植物。故本品亦即本草紫参中的一种。

查看详情

漏芦

  漏芦

  别名:狼头花,野兰,鬼油麻。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胃经。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暗棕色至黑褐色,粗糙,有网状裂纹。切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有放射状裂隙。气特异,味微苦。

  漏芦的用法用量

  用法:5-9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漏芦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

  主治: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漏芦的配伍

  1、腹中蛔虫:漏芦为末,以饼 和方寸匕,服之。(《外台秘要》)

  2、时泄痢,冷热不调:以漏芦一两,杵为散。每服一钱,以猪肝一两,入盐少许,以水同煮熟,空心顿食之。(《圣惠方》)

  3、秃头疮:五月收漏芦草,烧灰,猪膏和涂之。(《圣济总录》)

  漏芦的禁忌

  孕妇慎服。

  漏芦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论》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

  2.《本经》:“皮肤热毒,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

  3.《本经逢原》:“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

  4.《本草求真》:“漏芦,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功也。”

  5.《本草正义》:“漏芦,滑利泄热,与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泄,尤其过之。苟非实热,不可轻用。不独耗阴,尤损正气。《日华》谓通小肠,治泄精溺血,肠风乳痈,排脓止痛,通经脉,皆惟实热之症,可以暂用。”

  6.《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7.《药性论》:“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8.《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

  9.《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查看详情

金荞麦

  金荞麦

  别名:苦荞麦、野荞麦、万年青。

  性味:味微辛、涩,性凉。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蓼科植物金荞麦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有时脱落。切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有的可见髓部,颜色较深。气微,味微涩。

  金荞麦的用法用量

  用法:15~45g,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金荞麦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主治: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喘咳,乳蛾肿痛。

  金荞麦的配伍

  ①喉风喉毒:金荞麦,用醋磨,漱喉,涎痰去而喉闭自开。(《本草纲目拾遗》)

  ②痰核瘰疬:金荞麦(须鲜者),将根捣汁冲酒服;其茎叶用白开水煮烂,和米粉作饼饵食之,不过二三服立消。(《本草纲目拾遗》)

  金荞麦的禁忌

  孕妇禁用;服用后应避免日晒,慎防光敏反应。

查看详情

墓头回

  墓头回

  别名:地花菜、墓头灰、箭头风、九头鸟、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木头回、自脚跟。

  性味:味苦,微酸涩,性凉。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 rupestris (Pall.) Juss. subsp. scabra (Bunge) H. J. Wang)或异叶败酱(Patrinia heterophylla Bunge.)的根。

  形态特征:根不规则圆柱形,长短不一,常弯曲,直径0.4-5cm;根头部粗大,有的分枝。表面粗糙,棕褐色,皱缩,有的具瘤状突起;栓皮易剥落;脱落后呈棕黄色。折断面纤维,具放射状裂隙。体轻,质松,具特异臭气,味稍苦。

  墓头回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

  外用:适量,捣敷。

  墓头回的功效主治

  功效:燥湿止带,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主治:治疗赤白带下,崩漏,泄泻痢疾,黄疸,疟疾,肠痈,疮疡肿毒,跌打损伤,子宫颈癌,胃癌。

  墓头回的配伍

  治崩中,赤白带下:墓头回一把,酒水各半盏,新红花一捻,煎七分,卧时温服。日近者一服,久则三服。(《董炳集验方》)

  墓头回的禁忌

  孕妇慎用。

  墓头回的相关论述

  1.《本草原始》:治伤寒,温疟。

  2.《河南中药手册》:洗脚,治脚痛。

  3.《山西中药志》:敛肝燥湿,止血。治妇人髋疽,赤白带下。

  4.《广西中药志》:祛瘀,消肿。治跌打。

查看详情

北豆根

  北豆根

  别名:黄条香、野豆根、蝙蝠藤。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北豆根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北豆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热毒泻痢,风湿痹痛。

  北豆根的禁忌

  不宜于藜芦同用,脾虚便溏者禁用。

查看详情

野菊花

  野菊花

  别名: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肝、心经。

  入药部位: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25px,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浅棕色,通常被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至棕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野菊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炮制: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野菊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主治: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野菊花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野菊花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

  2《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痈疽疗肿化脓病。”

查看详情

贯众

  贯众

  别名:绵马鳞毛蕨、 贯节、贯渠。

  性味:苦、涩,寒。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植物的根茎及叶柄残基。

  贯众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5~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炮制: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洒水一次,润软,切片,晒干。

  贯众的功效主治

  功效: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

  贯众的禁忌

  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孕妇慎用。

  贯众的配伍

  1、鼻衄不止:贯众根末,水服一钱。(《普济方》)

  2、女人血崩:贯众半两,煎酒服之,立止。(《集简方》)

  3、漆疮作痒:油调贯众末,涂之。(《千金方》)

  4、血痢不止:凤尾草根(即贯众)五钱,煎酒服。陈解元吉言所传。(《集简方》)

  5、便毒肿痛:贯众,酒服二钱,良。(《多能鄙事》)

  贯众的相关论述

  1、《本经》: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

  2、《别录》:去寸白,破症瘕,除头风,止金疮。

  3、《本草纲目》:治下血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斑疹毒,漆毒,骨哽。解猪病。

查看详情

六月雪

  六月雪

  别名:白马骨、满天星[江苏、广东]、路边姜、天星木、路边荆、鸡骨柴。

  性味:淡、微辛,凉。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六月雪属植物六月雪Serissa serissoides (DC.) Druce,以全株入药。

  六月雪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

  炮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六月雪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痛,白带;茎烧灰点眼治眼翳。

查看详情

鱼腥草(清热药)

  鱼腥草

  别名: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

  性味:辛,微寒。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的段。茎呈扁圆柱形,表面淡红棕色至黄棕色,有纵棱。叶片多破碎,黄棕色至暗棕色。穗状花序黄棕色。搓碎具鱼腥气,味涩。

  鱼腥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炮制:干鱼腥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干燥。

  鱼腥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鱼腥草的配伍

  1、外感风寒,痰热喘咳:配桑白皮、黄芩等。

  2、肺痈吐脓:单用或配冬瓜子、桃仁、鲜芦根、桔梗、甘草等。

  3、痔疮坠痛:煎汤熏洗。

  鱼腥草的禁忌

  蕺菜性寒,凡属脾胃虚寒或虚寒性病证者均忌食。

  鱼腥草的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主蠼螋溺疮。”

  2.《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3.《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4.《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5.《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店疾,解硇毒。”

  6.《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7.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8.《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9.《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10.《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11.《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12.《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它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13.《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查看详情

蒲公英

  蒲公英

  别名:华花郎、蒲公草、食用蒲公英。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多皱缩破碎,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完整者展平后呈倒披针形,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时可见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蒲公英的用法用量

  用法:10~15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主治: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蒲公英的禁忌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查看详情

人中黄

  人中黄

  别名:甘草黄、甘中黄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归心、胃经。

  入药部位: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的小块状,完整者呈圆柱形的段。外表面暗黄色,显粗糙而紧密,有的有灰黄色竹衣膜残留,易剥落。断面可见到甘草纤维,纵横交织,相互凝聚。质紧密略坚硬。具特殊气味。

  人中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布包),6-10g;或入丸、散。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人中黄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主治:用于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毒,疮疡。

  人中黄的禁忌

  非实热性热病者禁用。

  人中黄的配伍

  1、辟瘟:人中黄不拘多少,饭为丸,绿豆大。下十五丸。(《松峰说疫》人中黄丸)

  2、治呕血吐痰,心烦骨蒸者:人中黄为末。每服三钱,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服之。(《丹溪心法》)

  3、治丹毒:人中黄6g,金银花4.5g,丹皮4.5g,生山栀6g。水煎,每日3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4、治中河豚菌毒及一切恶疮:人中黄、酒大黄各等分,为末。无灰酒服。须臾泻利,毒即随出,虽大渴,不可饮水。(《本经逢原》)

查看详情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别名:铧头草、光瓣堇菜。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紫花地丁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干燥。

  紫花地丁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败酱草

  败酱草

  别名:败酱。

  性味:性凉,味辛、苦。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

  败酱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6~15g。外用适量。

  炮制:夏季开花前采挖,晒至半干,扎成束,再阴干。

  败酱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

  主治:肠痈,肺痈,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败酱草的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用。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败酱草的配伍

  ①肠痈初期未成脓者:配红藤、大黄、牡丹皮等。

  ②肠痈脓已成者:配薏苡仁、附子。

  ③肺痈发热,咳唾脓血: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

  败酱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后人不知用,盖未遇识者耳。”

  2《神农本草经》:“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3《药性论》:“治毒风顽痹,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余疹、烦渴。”

查看详情

大血藤

  大血藤

  别名:血通、红藤、血藤、槟郎钻、大血通、大活血。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归大肠、肝经。

  入药部位: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0~60cm,直径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和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涩。

  大血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大血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用于肠痈腹痛,热毒疮疡,经闭,痛经,跌扑肿痛,风湿痹痛。

  大血藤的禁忌

  孕妇慎服。

查看详情

土贝母

  土贝母

  别名:土贝、大贝母(《本草纲目拾遗》)、地苦胆、草贝。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肺、脾经。

  入药部位: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干燥块茎。

  形态特征:土贝母,攀援性蔓生草本。其为不规则的块,大小不等。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气微,味微苦。

  土贝母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秋季采挖,洗净,掰开,煮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土贝母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乳痈,瘰疬,痰核。

  土贝母的配伍

  1、与天花粉、乳香等配伍,治乳痈初起;

  2、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治乳岩已破;

  3、与半夏、皂角刺等配伍,治手发背。

  土贝母的相关论述

  《本草从新》:“治外科痰毒。”

查看详情

葎草

  葎草

  别名:勒草、黑草、葛葎蔓、葛勒蔓、来毒草、葛葎草、涩萝蔓、割人藤、苦瓜藤、锯锯藤、拉拉藤、五爪龙、大叶五爪龙。

  性味:甘、苦、寒。

  归经:肺、肾经。

  入药部位: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 Merr.)的全草。

  形态特征:叶皱缩成团。完整叶片展平后为近肾形五角状,掌状深裂,裂片5-7,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有毛茸,下面有黄色小腺点;叶柄长5-20cm,有纵沟和倒刺。茎圆形,有倒刺和毛茸。质脆易碎,茎断面中空,不平坦,皮、木部易分离。有的可见花序或果穗。气微,味淡。

  葎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炮制: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制:除去杂质、木质茎、残根、淋水稍润,切段、晒干,筛去灰屑。

  葎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葎草的配伍

  1、治膏淋:葎草捣生汁三升,酢二合。相和,空腹顿服,当溺如白汁。

  2、治砂石淋:鲜葎草茎四至五两。捣烂,酌加开水擂汁服。

  3、治新久疟疾:葛葎草一握(去两头,秋冬用干者)、恒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二大盏,浸药,星月下露一宿,五更煎一盏,以吐痰愈。

  4、治久痢成疳:葎草干蔓捣筛,量多少,管吹谷道中。

  5、治痢疾或小便淋沥,尿血等: 鲜葎草二至四两。水煎,饭前服,日两次。

  6、治癞,遍体皆疮:葎草一担,以水二石,煮取一石,以渍疮。

  7、治乌癞:葎草二秤(锉,细淘),益母草一秤(锉,洗淘)。用水二石五斗,煮取一石五斗,漉去滓,盆瓮中浸浴一时辰久方出,用被衣覆之,又再浸浴一时辰久方出,勿令见风,明日复作。如入汤后,举身瘙痒不可忍,令旁人捉手,不令搔动,食顷渐定。后隔三日一浴。其药水经浴两次即弃之。

  8、治皮肤瘙痒:葎草适量,水煎熏洗。

  9、治痈毒初起(皮色不变,硬肿不痛):葎蓉草鲜叶一握。以冷开水洗净,和红糖捣烂,加热敷贴,日换两次。

  10、治瘰疬:葎草鲜叶二两,黄酒二两,红糖四两。水煎,分三次饭后服。

  11、治小儿天泡疮: 割人藤煎水洗,每日一至二次。忌鱼腥发物。

  12、治蛇、蝎螫伤: 葎草鲜叶一握,雄黄一钱。捣烂敷贴。

  13、治痔疮脱肛:鲜葎草三两。煎水熏洗。

  葎草的禁忌

  非热病者慎用。

查看详情

土茯苓

  土茯苓

  别名: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土茯苓的用法用量

  用法:15~60g。

  炮制:未切片者,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气微,味微甘、涩。

  土茯苓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土茯苓的配伍

  1、治血热头痛,咽喉肿痛,经血淋漓等妇女血症:土茯苓与金银花、诃子、栀子、川楝子、黄连、瞿麦配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七味土茯苓汤)

  2、治梅毒,淋病:土茯苓与金银花、紫草茸、茜草、枇杷叶、草乌(制)、诃子、栀子、白云香、苘麻子、红花、瞿麦、黑云香配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十四味土茯苓汤)

  土茯苓的禁忌

  肝肾阴亏者慎服。

  1、《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2、《本草纲目》:“服时忌茶。”

  3、《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土茯苓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汇编》:“病杨梅毒疮,药用轻粉,愈而复发,久则肢体拘挛,变为痈漏,延绵岁月,竟致废笃。惟锉土萆薢三两,或加皂甙、牵牛各一钱,水六碗,煎三碗,分三服,不数剂多瘥。盖此疾始由毒气干于阳明而发,加以轻粉燥烈,久而水衰,肝挟相火,来凌脾土,土属湿,主肌肉,湿热郁蓄于肌腠,故发为痈肿,甚则拘挛,《内经》所谓湿气害人皮肉筋骨是也。土萆薢甘淡而平,能去脾湿,湿去则营卫从而筋脉柔,肌肉实而拘挛痈漏愈矣。初病服之不效者,火盛而湿未郁也。此药长于去湿,不能去热,病久则热衰气耗而湿郁为多故也。”

  2、《本草纲目》:“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

  3、《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4、《本草拾遗》:“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调中止泄。”

  5、《本草图经》:“敷疮毒。”

  6、《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7、《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8、《生草药性备要》:“消毒疮、疔疮,炙汁涂敷之,煲酒亦可。”

  9、《本草再新》:“祛湿热,利筋骨。”

  10、《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

查看详情

马鞭草

  马鞭草

  别名:凤颈草(《纲目》),紫顶龙芽(《纲目拾遗》),铁马鞭(《草木便方》),狗牙草(《中国药植志》),鹤膝风、苦练草(《广西中兽医药植》),顺捋草、靖蜒草(《南宁市药物志》),退血草、铁马莲(《湖南药物志》),田鸟草、铁扫手(《闽东本草》)。疟马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土荆芥、野荆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红藤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性味:苦,凉。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马鞭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4.5~9g。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马鞭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马鞭草的配伍

  ①治伤风感冒、流感:鲜马鞭草一两五钱,羌活五钱,青蒿一两。上药煎汤二小碗,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天。咽痛加鲜桔梗五钱。(《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②治卒大腹水病:鼠尾草、马鞭草各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更煎,以粉和为丸服,如大豆大二丸加至四:五丸。禁肥肉,生冷勿食。(《补缺肘后方》)

  ③治鼓胀烦渴,身干黑瘦:马鞭草细锉,曝干,勿见火。以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滓,温服。(《卫生易简方》)

  ④治痢疾:马鞭草二两,土牛膝五钱。将两药洗净,水煎服。每天一剂,一般服二至五剂。(《全展选编·传染病》)

  ⑤破腹中恶血,杀虫:马鞭草,生捣,水煮去滓,煎如饴,空心酒服一匕。(《药性论》)

  ⑥治妇人月水滞涩不通,结成癥块,腹肋胀大欲死:马鞭草根苗五斤,细锉,以水五斗,煎至一斗,去滓,别于净器中熬成煎。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半匙。(《圣惠方》)

  ⑦治妇人疝痛:马鞭草一两,酒煎滚服,以汤浴身,取汗甚妙。(《纂要奇方》)

  ⑧治酒积下血:马鞭草灰四钱,白芷灰一钱。蒸饼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五十丸。(《摘元方》)

  ⑨治疟,无问新久者:马鞭草汁五合,酒三合,分三服。(《千金方》)

  ⑩治乳痈肿痛:马鞭草一握,酒一碗,生姜一块。擂汁服,渣敷之。(《卫生易简方》)

  ⑾治疳疮:马鞭草煎水洗之。(《生草药性备要》)

  ⑿治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脓肿:马鞭草一两,切碎晒干备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全展选编·五官科》)

  ⒀治喉痹深肿连颊,吐气数者(马喉痹):马鞭草根一握,截去两头,捣取汁服。(《干金方》)

  ⒁治咽喉肿痛:鲜马鞭草茎叶捣汁,加人乳适量,调匀含咽。(江西《中草药学》)

  ⒂治黄疸:马鞭草鲜根(或全草)二两,水煎调糖服。肝肿痛者加山楂根或山楂三钱。(江西《草药手册》)

  马鞭草的禁忌

  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病人虽有湿热血热证,脾阴虚而胃气弱者勿服。”

  ②《本草从新》:“疮证久而虚者,斟酌用之。”

查看详情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

  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

  性味:味微苦,性寒。

  归经:胃、大肠、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

  白花蛇舌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15~60g。外用适量。

  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白花蛇舌草的禁忌

  阴虚及脾胃虚寒者忌用,孕妇忌用。

  白花蛇舌草的配伍

  1、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2、治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羊蹄草一至二两,两面针根三钱。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3、治小儿惊热,不能入睡:鲜蛇舌癀打汁一汤匙服。(《闽南民间草药》)

  4、治疮肿热痛:鲜蛇舌癀洗净,捣烂敷之,干即更换。(《闽南民间草药》)

  5、治毒蛇咬伤:鲜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或水煎服,渣敷伤口。(《福建中草药》)

  白花蛇舌草的相关论述

  1、《潮州志·物产志》:茎叶榨汁次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

  2、《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

  3、《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4、《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

  5、《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查看详情

积雪草

  积雪草

  别名:连钱草、马蹄草、破铜钱草。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肝、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圆柱形,表面浅黄色或灰黄色。茎细,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可见节,节上常着生须状根。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近圆形或肾形,灰绿色,边缘有粗钝齿,伞形花序短小。双悬果扁圆形,有明显隆起的纵棱及细网纹。气微,味淡。

  积雪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积雪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石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积雪草的配伍

  1、牙痛塞耳:用连钱草(即积雪草),和水沟污泥同捣烂,随左右塞耳内。(《摘玄方》)

  2、热毒痈肿:秋后收连钱草。阴干为末。水调敷之。生捣亦可。(寇氏《衍义》)

  积雪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研汁,点暴赤眼,良。”

  2、《神农本草经》:“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熛,皮肤赤,身热。”

  3、《唐本草》:“捣敷热肿丹毒。”

  4、《滇南本草》:“治子午潮热,眩晕,怕冷,肢体酸困,饮食无味,男妇童疳,虚劳发热不退者用之,利小便,水牛肉为引。”

  5、《药性论》:“治瘰疬鼠漏,寒热时节来往。”

  6、《本草求原》:“除热毒,治白浊,浸疳疮,理小肠气。”

查看详情

射干

  射干

  别名:乌扇、乌蒲、黄远、草姜、凤翼。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形或长条形的薄片。外表皮黄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可见残留的须根和须根痕,有的可见环纹。切面淡黄色或鲜黄色,具散在筋脉小点或筋脉纹,有的可见环纹。气微,味苦、微辛。

  射干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射干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主治:热毒痰火邰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射干的禁忌

  病无实热,脾虚便溏及孕妇禁服。

  射干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2.《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

  3.《本草纲目》:“降实火,利大肠,治疟母。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孙真人《千金方》治喉痹有乌翣膏。张仲景《金匮玉函》方治咳而上气,喉中作水鸡声,有射干麻黄汤。又治疟母鳖甲煎丸,亦用乌扇烧过,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症瘕自除矣。”

查看详情

山豆根

  山豆根

  别名:广豆根、苦豆根、山大豆根。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广豆根、苦豆根、山大豆根

  山豆根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

  炮制:除去残茎及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本品呈不规则的类圆形厚片。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山豆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山豆根的禁忌

  虚火喉痹及脾胃虚寒泄泻者禁服。

  山豆根的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2《本草图经》云:“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苗蔓 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疼不凋,八月采根用。”又曰:“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

  3《本草品汇精要》云:“道地宜州、果州、以忠、万州者佳。”

  4《本草求真》:“山豆根,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常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

  5《本草经疏》:“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凡痛必因于热,毒解热散,则痛 自止,疮肿自消。急黄,乃血热极所发,故必发热,热气上熏则发咳嗽。诸虫亦湿热所化,故悉主之,而多获奇效也。”

查看详情

山慈菇

  山慈菇

  别名:金灯花、鹿蹄草、山茨菇、慈姑、毛慈姑、人头七。

  性味:甘、微辛,凉。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

  山慈菇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山慈菇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瘸瘕痞块。

  山慈菇的禁忌

  正虚体弱者慎用。

  山慈菇的相关论述

  1.《本草新编》:“山慈姑,玉枢丹中为君,可治怪病。大约怪病多起于痰,山慈姑正消痰之药,治痰而怪病自除也。或疑山慈姑非消痰之药,乃散毒之药也。不知毒之未成者为痰,而痰之已结者为毒,是痰与毒,正未可二视也。”

  2.《本草正义》:“山慈姑之名,始见于《嘉祐本草》,然陈藏器《拾遗》已有之,则名金灯,即其花也。能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峻,故诸家以为有小毒,并不以为内服之药。至王谬《百一选方》,乃有太乙紫金丹,亦名玉枢丹,即今通行之紫金锭也,外证可敷,内证可服,其效最捷。则以合大戟、千金子霜、麝香,皆通利迅疾之品,所以行驶极速,取效眉睫。而病重者连服之,则必利下,是以攻逐恶物为专职,药力之猛烈可知。此皆用以荡涤肠胃,驱除积垢,以减邪毒凭陵之势,亦非能通行百脉,消除皮里膜外之坚积也。且气味俱淡,以质为用,所以古来未入煎剂,近人有用入煎方,以为消积攻坚之法,如瘰疬痞积之类皆喜用之,而不能取效者,则以此物止能直下,而不能旁行,其力虽峻,而无宣络通经之性,何能行于肢体脉络。肠胃之病,如食积气滞,胸脘不舒,服玉枢丹少许,则顷刻即效。此中微义,亦可深长思矣。

  3.《本草拾遗》:主痈肿疮瘘,瘰疬结核等,醋磨敷之,亦除皯。”

  4.《滇南本草》:“消阴分之痰,止咳嗽,治喉痹,止咽喉痛。治毒疮,攻痈疽,敷诸疮肿毒,有脓者溃,无脓者消。”

  5.《本草纲目》:“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蛇虫、狂犬伤。”

  6.《本草再新》:“治烦热痰火,疮疔痧痘,瘰疬结核。杀诸虫毒。”

查看详情

忍冬藤

  忍冬藤

  别名:金银花疼藤,金银藤,忍冬草,二花藤。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茎枝。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表面棕红色(嫩枝),有的灰绿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脱落。切面黄白色,中空。偶有残叶,暗绿色,略有茸毛。气微,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忍冬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9~3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段,干燥。

  忍冬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忍冬藤的禁忌

  脾胃虚寒,泄泻不止者禁用。

  忍冬藤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按陈自明《外科精要》云,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甚奇,胜于红内消。洪迈、沈括诸方所载甚详。”

  2.《本草正义》:“忍冬,《别录》称其甘温,实则主治功效,皆以清热解毒见长,必不可以言温。故陈藏器谓为小寒,且明言其非温;甄权则称其味辛,盖惟辛能散,乃以解除热毒,权说是也。今人多用其花,实则花性轻扬,力量甚薄,不如枝蔓之气味俱厚。古人只称忍冬,不言为花,则并不用花入药,自可于言外得之。观《纲目》所附诸方,尚是藤叶为多,更是明证。《别录》谓主治寒热身肿,盖亦指寒热痈肿之疮疡而言,与陈自明《外科精要》之忍冬酒、忍冬圆同意,非能泛治一切肿胀。甄权谓治腹胀满,恐有误会;虽味辛能散,而性本寒凉,必非通治胀满之药。甄权又谓能止气下僻,则热毒蕴于肠腑之僻积滞下,此能清之,亦犹陈藏器谓治热毒血痢耳。藏器又谓治水痢,则谓大便自利之水泄,惟热痢或可用之,而脾肾虚惫之自利,非其所宜。濒湖谓治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则今人多用其花,寿颐已谓不如藤叶之力厚,且不仅煎剂之必须,即外用煎汤洗涤亦大良。随处都有,取之不竭,真所谓简、便、贱三字毕备之良药也。”

  3.《名医别录》:“主寒热身肿。”

  4.《药性论》:“主腹胀满,能止气下僻。”

  5.《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

查看详情

马勃

  马勃

  别名:马粪包、马屁泡。

  性味辛,平。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为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

  马勃的用法用量

  用法:2~6g。外用适量,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剪成小块。

  马勃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利咽,止血。

  主治:风热郁肺咽痛,音哑,咳嗽;外治鼻衄,创伤出血。

  马勃的禁忌

  《饮片新参》:“风寒劳咳失音者忌用。”

  马勃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清肺,散血热,解毒。能清肺热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病。”

  2.《本草从新》:“每见用寒凉药敷疮者,虽愈而热毒内攻,变生他病,为害不小,惟马勃辛平而散,甚为稳妥。”

  3.《本草衍义》:“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调呷,治喉闭咽痛。”

查看详情

青果

  青果

  别名:橄榄,白榄,甘榄

  性味:甘、酸,平。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

  形态特征:橄榄为常绿乔木。其成熟果实呈纺锤形,两端钝尖,长2.5~4crn,直径1~37.5px。表面棕黄色或黑褐色,有不规则皱纹。果肉灰棕色或棕褐色,质硬。果核梭形,暗红棕色,具纵棱;内分3室,各有种子1粒。气微,果肉味涩,久嚼微甜。

  青果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打碎。

  青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痰黏,烦热口渴,鱼蟹中毒。

  青果的禁忌

  青果味甘、性涩,表证初起者慎用。

  青果的相关论述

  ①《本草纲目》:“青果,此果虽然,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八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青果树高,将熟时,以木钉钉之,或纳盐少许于皮内,其实一夕自落,亦物理之妙也。其子生食甚佳,密渍盐藏皆可致远。其木脂状如黑胶者,土人采取,热之香烈,谓之榄香,杂以中皮胶者,即不传矣。又有—种方榄, 出广西两江峒中,似青果而有三角或四角,即是波斯青果之类也。青果,盐过不苦涩,同栗子食甚香。”

  ②《开宝本草》:“青果,其树似木梭子树而高,端直,其形似生诃子无棱瓣。生岭南,八月、九月采。又有—种名波斯青果,色类亦相似,其形核作二瓣,可以蜜债食之,生邑州。”

查看详情

金果榄

  金果榄

  别名:金牛胆、九牛胆。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防己科植物青牛胆或金果榄的干燥块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片。外表皮棕黄色至暗褐色,皱缩,凹凸不平。切面淡黄白色,有时可见灰褐色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有的具裂隙。气微,味苦。

  金果榄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外用适量,研末吹喉或醋磨涂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金果榄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痈疽疔毒,泄泻,痢疾,脘腹疼痛。

  金果榄的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服。

  金果榄的配伍

  1、肾炎:金果榄10g,金钱草、车前草各30g。水煎服。(《中国民族药志》)

  2、痈疖:金果榄磨水,加冰片少量。调匀搽患处。(《中国民族药志》)

  金果榄的相关论述

  1、《本草再新》:“滋阴降火,止渴生津。”

  2、《药性考》:“解毒。咽喉痹急,口烂宜服。疽痈发背,蛇蝎虫伤,磨涂。治目痛,耳胀,热嗽,岚瘴,吐衄,一切外症。”

查看详情

鸦胆子

  鸦胆子

  别名:老鸦胆、鸭蛋子、雅旦子。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大肠、肝经。

  入药部位: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鸦胆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果壳及杂质。

  鸦胆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截疟,止痢。

  主治: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鸦胆子的禁忌

  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鸦胆子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拾遗》:“治痢,痔。”

  2、《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又能杀虫。”

查看详情

地锦草

  地锦草

  别名:奶浆草、铺地锦、铺地红、血见愁、卧蛋草、雀儿卧蛋、小虫儿卧蛋。

  性味:辛,平。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的干燥全草。

  地锦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9~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晒干。

  地锦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痢疾,泄泻,咳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

  地锦草的配伍

  ①治脏毒赤白:地锦草采得后,洗,暴干,为末,米饮服一钱。(《经验方》)

  ②治细菌性痢疾:地锦草一两,铁苋菜一两,凤尾草一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③治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乾坤生意》)

  ④治胃肠炎:鲜地锦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⑤治感冒咳嗽: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服。

  ⑥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或调蜂蜜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⑦治小便血淋:血风草,井水擂服。(《刘长春经验方》)

  ⑧治妇女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腌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世医得效方》)

  ⑨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地锦草二斤。水煎去渣熬膏。每日二次,每服一钱半,白酒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⑩治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草研烂涂之。(《世医得效方》)

  ⑾治牙齿出血:鲜地锦草,洗净,煎汤漱口。(《泉州本草》)

  ⑿治湿热黄疸:地锦全草五、六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脾劳黄疸: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为末,先以陈醋二碗入锅,下皂矾四两,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块,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汤下,一日二服。(《乾坤生意秘韫》如圣丸)

  ⒁治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以汤煎药,去渣,对甜酒二两,温服。(《江西民间草药》)

  ⒂治小儿疳积:地锦全草二、三钱。同鸡肝一具或猪肝三两蒸熟,食肝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⒃治项虎(对口疮):鲜地锦草加醋少许,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⒄治痈疮疔毒肿痛:鲜地锦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

  ⒅治风疮疥癣: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乾坤生意秘韫》)

  ⒆治臁疮烂疮:斑鸠窝为末外搽。(《贵阳民间药草》)

  ⒇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地锦草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21)治咽喉发炎肿痛:鲜地锦草五钱,咸酸甜草五钱。捣烂绞汁,调蜜泡服。日服三次。(《泉州本草》)

  (22)治火眼:斑鸠窝熬水洗,或蒸猪肝食。(《贵阳民间药草》)

  (23)治跌打肿痛:鲜地锦草适量,同酒糟捣匀,略加面粉外敷。(《湖南药物志》)

  (24)治蛇咬伤:鲜地锦草捣敷。(《湖南药物志》)

  (25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26)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27)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28)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29)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

  (30)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

  (31)黄疸。用地锦草、羊 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查看详情

锦灯笼

  锦灯笼

  别名:挂金灯、金灯、灯笼果、红姑娘、泡泡。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茄科植物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L. var. franchetii (Mast.) Makino的干燥宿萼或带果实的宿萼。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灯笼状,多压扁,长3~4.5cm,宽2.5~4cm。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有5条明显的纵棱,棱间有网状的细脉纹。顶端渐尖,微5裂,基部略平截,中心凹陷有果梗。体轻,质柔韧,中空,或内有棕红色或橙红色果实。果实球形,多压扁,直径1~1.5cm,果皮皱缩,内含种子多数。气微,宿萼味苦,果实味甘、微酸。

  锦灯笼的用法用量

  用法:5~9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锦灯笼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

  治:用于咽痛音哑,痰热咳嗽,小便不利;外治天疱疮,湿疹。

查看详情

天葵子

  天葵子

  别名:紫背天葵、天葵根、天葵草、千年老鼠屎、金耗子屎、散血球。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毛莨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的干燥块根。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短柱状、纺锤状或块状,略弯曲,长1~3cm,直径0.5~lcm。表面暗褐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的皱纹及须根或须根痕。顶端常有茎叶残基,外被数层黄褐色鞘状鳞片。质较软,易折断,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或黄棕色,略呈放射状。气微,味甘、微苦辛。

  天葵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天葵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用于痈肿疔疮,乳痈,瘰疬,蛇虫咬伤。

  天葵子的配伍

  治诸疔:金银花三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各一钱二分。水二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渣如法再煎服,被盖出汗为度。(《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

  天葵子的禁忌

  脾胃虚寒和小便清利者不宜用。

查看详情

一枝黄花

  一枝黄花

  别名:野黄菊、黄花一枝香、千根癀、一枝香。

  性味:辛、苦,凉。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菊科植物一枝黄花的干燥全草。

  一枝黄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切段,干燥。

  一枝黄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喉痹,乳蛾,咽喉肿痛,疮疖肿毒,风热感冒。

  一枝黄花的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一枝黄花的相关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洗肿毒。”

查看详情

木蝴蝶

  木蝴蝶

  别名:千张纸、毛鸦船。

  性味:苦、甘,凉。

  归经:归肺、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

  木蝴蝶的用法用量

  用法:1~3g。

  炮制:曝晒至成熟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木蝴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主治:肺热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

  木蝴蝶的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定喘,消痰,破蛊积,除血蛊、气蛊之毒。又能补虚,宽中,进食。”

  2、《本草纲目拾遗》:“治心气痛,肝气痛,下部湿热。又项秋子云,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

  3、《现代实用中药》:“镇咳,治百日咳及干性气管炎。”

查看详情

委陵菜

  委陵菜

  别名:翻白草、白头翁、蛤蟆草。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栓皮易成片状剥落。切面皮部薄,暗棕色,常与木质部分离,射线呈放射状排列。叶边缘羽状深裂,下表面和叶柄均密被灰白色绒毛。气微,味涩、微苦。

  委陵菜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委陵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委陵菜的禁忌

  慢性腹泻伴体虚者慎用。

查看详情

翻白草

  翻白草

  别名:鸡腿根、鸡腿子、白头翁[广西、福建]、叶下白、郁苏参、鸡爪参、土洋参[湖南]。

  味:甘、微苦,平。

  入药部位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以全草或根入药。

  形态特征:干燥的带根全草,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有时分歧,长约5~8厘米,表面暗棕红色,扭曲而皱缩,栓皮无剥落痕。无明显的茎。叶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两两对生,长椭圆形,具短柄,顶端1枚较大,向下逐渐变小,皱缩,多从中脉向内对折,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白色;密布毛茸,边缘具粗锯齿。根头部及叶柄均被白色毛茸。质稍脆,易碎。气微臭,味涩。以无花茎、色灰白、无杂质者为佳。

  翻白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酒。

  外用:捣敷。

  翻白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白带;外用治创伤,痈疖肿毒。

  翻白草的配伍

  ①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鲜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两,浓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②治疟疾寒热及无名肿毒: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之。(《纲目》)

  ③治肺痈:鲜翻白草根一两,老鼠刺根、杜瓜根各五钱。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咳嗽:翻白草根。煮猪肺食。(《湖南药物志》)

  ⑤治痰喘:翻白草全草。煮冰糖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吐血不止:翻白草。每用五、七科,嚼咀,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纲目》)

  ⑦治崩中下血:湖鸡腿根一两,捣碎,酒二盏,煎一盏服。(《濒湖集简方》)

  ⑧治大便下血:翻白草根-两五钱,猪大肠不拘量。加水同炖,去渣,取汤及肠同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⑨治创伤出血:新翻白草叶。揉碎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血友病:鲜翻白草二至三两。煎汤服,每天一剂。同时将鲜草捣烂,外敷出血处。(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脾胃虚弱白带:翻白草配浮萍参、鸡屎藤、隔山撬、糯米草根、土茯苓、苦荞头、仙鹤草。水煎服。(《成都中草药》)

  ⑿治腮腺炎:翻白草干根,用烧酒磨汁涂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⒀治疔毒初起,不拘已或未成:韶白草十科,酒煎服。(《纲目》)

  ⒁治臁疮溃烂:翻白草(洗)。每用一握,煎汤盆盛,围住熏洗效。(《保寿堂经验方》)

  ⒂治浑身疥癣: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纲目》)

  翻白草的各家论述

  1.《纲目》:治吐血,下血,崩中,疟疾,痈疮。

  2.《本草原始》:主无名肿毒,疗毒疥癞,臁疮溃烂。

  3.《草木便方》:清利肠胃,除风湿。治赤白久痢成疳,涂恶犬咬伤。

  4.《福建民间草药》:去瘀生新,散郁止血。

  5.《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红崩。

  6.《广西中药志》:根:治产后脚软,流产。叶:可驱风。

查看详情

龙葵

  龙葵

  别名:龙葵草、天茄子、黑天天、苦葵、野辣椒、黑茄子、野葡萄。

  性味:苦,寒。有小毒。

  入药部位:为茄科茄属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以全草入药。

  龙葵的用法用量

  用法:0.3~1两。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龙葵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感冒发烧,牙痛,慢性支气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乳腺炎,白带,癌症;外用治痈疖疔疮,天疱疮,蛇咬伤。

  龙葵的配伍

  ①治疔肿:老鸦眼睛草,擂碎,酒服。(《普济方》)

  ②治痈无头:捣龙葵敷之。(《经验方》)

  ③治一切发背痈疽恶疮:虾蟇全个,同老鸦眼睛藤叶捣敷。(《袖珍方》)

  ④治瘰疬:山海椒、桃树皮各等分研末调麻油敷患处。(《贵州草药》)

  ⑤治天庖湿疮:龙葵苗叶捣敷之。(《纲目》)

  ⑧治跌打扭筋肿痛:鲜龙葵叶一握,连须葱白七个。切碎,加洒酿糟适量,同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⑦治吐血不上:人参一分,天茄子苗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新水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人参散)

  ⑧治血崩不止:山海椒-两,佛指甲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⑨治痢疾:龙葵叶八钱至一两(鲜者用加倍量),白糖八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鲜龙葵、鲜芫花各五钱,木通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龙葵的各家论述

  1.《本草正义》:龙葵,可服可敷,以清热通利为用,故并治跌仆血瘀,尤为外科退热消肿之良品也。

  2.《唐本草》: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

  3.《食疗本草》:主丁肿,患火丹疮。和土杵,敷之。

  4.《本草图经》:叶:入醋细研,治小儿火焰丹,消赤肿。

  5.《救荒本草》:敷贴肿毒、金疮,拔毒。

  6.《滇南本草》:治小儿风热,攻疮毒,洗疥癞痒痛,祛皮肤风。

  7.《滇南本草图说》:治小儿风邪,热症惊风,化痰解痉,亦治痘风疮,遍身风痒。疔,可攻能散。叶:洗疮。

  8.《纲目》:苗:消热散血。

  9.《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消炎。

查看详情

半边莲

  半边莲

  别名:急解索、细米草、水仙花草

  性味:辛,平。

  归经:归心、小肠、肺经。

  入药部位: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段。根及根茎细小,表面淡棕黄色或黄色。茎细,灰绿色。节明显。叶无柄,叶片多皱缩,绿褐色,狭披针形,边缘具疏而浅的齿或全缘。气味特异,味微甘而辛。

  半边莲的用法用量

  用法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半边莲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臌胀水肿,湿热黄疸,湿疹湿疮。

  半边莲的禁忌

  虚证水肿忌用。

  半边莲的配伍

  1、用鲜品捣烂外敷,可用于乳痈肿痛。

  2、与白花蛇舌草、虎杖、茜草等同用,可用于毒蛇咬伤、蜂蝎螫伤等症。

  3、与金钱草、大黄、枳实等同用,可用于水湿停蓄,大腹水肿。

  半边莲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蛇虺伤,捣汁饮,以滓围涂之。”

  2.《生草药性备要》:“敷疮消肿毒。”

  3.《陆川本草》:“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儿惊风,双单乳蛾,漆疮,外伤出血,皮肤疥癣,蛇蜂蝎伤。”

查看详情

半枝莲

  半枝莲

  别名:狭叶韩信草、通经草、紫连草

  性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肺、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D.Don的干燥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方柱形,中空,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多破碎,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萼下唇裂片钝或较圆;花冠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

  半枝莲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半枝莲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主治: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跌扑伤痛,水肿,黄疸,蛇虫咬伤。

  半枝莲的禁忌

  体虚者及孕妇慎用。

查看详情

凤尾草

  凤尾草

  别名:鸡脚草、金鸡尾、井口边草、井边凤尾、井栏草、凤尾蕨、五指草。

  性味:淡、微苦,凉。

  归经:入肾、胃二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

  凤尾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凤尾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止痢,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痢疾、胃肠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白带、崩漏、农药中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凤尾草的禁忌

  虚寒证忌服。

  ①《履崭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

  ②《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凤尾草的配伍

  ①治热性赤痢:凤尾草五份,铁线蕨一份,海金砂藤一份。炒黑,水煎服。(《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痢疾:鲜凤尾草二至三两。水煎或擂汁服,每日三剂。(《江西草药》)

  ③治急性肝炎:鲜凤尾草三两。捣汁服,每日三剂,五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

  ④治泌尿系炎症,血尿:鲜凤尾草二至四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热淋、血淋:凤尾草七钱至一两。用米泔水(取第二次淘米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白带及五淋白浊:凤尾草二至三钱,加车前草、白鸡冠花各三钱,萹蓄草、米仁根、贯众各五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崩漏:凤尾草一两。切碎,用水酒各半煎服。(《矿西中草药》)

  ⑧治鼻衄:凤尾草七钱至一两,海带一两(洗净)。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大便下血:凤尾草七钱至一两。同猪大肠炖熟去渣,食肠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肺热咳嗽:鲜凤尾草一两。洗净,煎汤调蜜服,日服二次。

  ⑾治咽喉肿痛:鲜凤尾草五、六钱。洗净,煎汤,冲乌糖少许,日服二次。

  ⑿治小儿口糜:鲜凤尾草二至三钱。洗净,水煎,调蜜和朱砂少许内服。(⑩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⒀治羊毛疔:鲜凤尾草一两,捣汁服;或晒干磨粉,每服三钱,温开水调服。有寒者加姜汁服。(《衡山民间草药》)

  ⒁治五毒发背:小金星凤尾和根,洗净,用慢火焙干,称四两,入生甘草一钱。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三、二沸后,更以冷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却,时时饮服。忌生冷油腻毒物。(《履巉岩本草》)

  ⒂治汤火伤:凤尾草,焙干研末,麻油调敷。(《湖南药物志》)

  ⒃治狂犬咬伤:凤尾草二两,水煎服;或捣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⒄治磷中毒(亦适用于鸦片、砷、毒蕈中毒):风尾草(鲜)四两。切碎,加泉水一碗,擂汁服。(《江西草药》)

  ⒅治荨麻疹:风尾草适量,食盐少许。水煎洗。(《江西草药》)

  ⒆治面神经麻痹:凤尾草三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⒇治秃发:小金星凤尾草根,浸油涂头。(《履巉岩本草》)

  凤尾草的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疳、疔、痔,散毒,敷疮。治蛇咬诸毒,刀伤,能止血生肌,春汁调酒服,渣敷患处。研末收贮治气痛。

  2.《岭南采药录》:晒干为末,治气痛热痛。

  3.《植物名实图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4.《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火。治痈疮,乳痈,淋症。

  5.《中国药植志》:止泻。

  6.《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小儿惊风,夜哭。

  7.《广西药植志》:清大肠、肺热。治热性亦痢及齿痛,止吐血。

  8.《中国药植图鉴》:治疥癣。

  9.《泉州本草》:治湿热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肿痛。

  10.《湖南药物志》:治疳积,感冒,目翳。

  1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治菌痢,肠炎,外感发热,尿路感染,白带,腮腺炎,疔疮,湿疹。

  12.《江西草药》:治瘰疬,鼻衄,便血。

  13.《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遗精,蛲虫病。

查看详情

熊胆

  熊胆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胆、睥、胃经。

  入药部位: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 Cuvier)、东北马熊Ursus arctos lasiotus Gray或棕熊Ursus arctos L.胆囊内的干燥胆汁。

  形态特征:干燥胆囊呈长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长10~20厘米,宽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显光泽,有皱褶,囊皮薄,迎光视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囊内藏有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末状或稠膏状。

  熊胆的用法用量

  用法:0.5~2分,多入丸散剂服。

  外用:适量,研粉涂敷患处或用清水溶化后滴眼或外涂。

  熊胆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治: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外用治痈肿,痔疮,目赤云翳。

  熊胆的禁忌

  ①《药性论》:“恶防己、地黄。”

  ②《本经逢原》:“凡实热之证,用之咸宜,苟涉虚象,便当严禁。”

  熊胆的配伍

  ①治小儿惊痫瘈疭: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诞。(《食疗本草》)

  ②治小儿一切疳疾,心腹虚胀,爱食泥土,四肢壮热:熊胆一钱(研),麝香半钱(研),壁宫一枚(去头、足、尾,面裹煨熟,研),黄连(去须,取末)一钱。上同研极细,以蟾酥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米汤送下。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麝香丸)

  ③治疳羸瘦:熊胆、使君子仁各等分。研细,放入瓷器中,蒸熔,宿蒸饼,就丸麻子大。米饮送下二十丸,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丸)

  ④治小儿奶疳黄瘦,体热心烦:熊胆一分,青黛半两,蟾酥半两,黄连末半两,牛黄一分。上药,都研如粉,以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

  ⑤治蛔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外台》)

  ⑥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熊胆丸)

  ⑦治五痔十年不瘥:涂熊胆,取瘥止。(《千金方》)

  ⑧治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四分。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摄生众妙方》)

  ⑨治小儿疳疮蚀鼻:熊胆半分。以汤化,调涂于鼻中。(《圣惠方》)

查看详情

千里光

  千里光

  别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干燥地上部分。

  千里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炮制:采收后除去杂质,阴干。

  千里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明目,利湿。

  主治: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

  千里光的禁忌

  《饮片新参》:中寒泄泻者勿服。

  千里光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疫气,结黄,疟瘴,蛊毒,煮服之吐下,亦捣敷疮、虫蛇犬等咬伤处。”

  2.《本草图经》:“与甘草煮作饮服,退热明目。花、叶:治眼有效。”

  3.《滇南本草》:“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

  4.《本草纲目》:“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

  5.《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消热毒,治小儿胎毒,黄脓白泡,敷毒疮,捣汁和猪胆熬膏,擦腐烂患疮,生肌去腐。”

  6.《百草镜》:“治目不清,去红丝白障,迎风流泪。”

  7.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李时珍以千里光、千里急并为一种,极确。惟黄花演花与此草同,而叶异。南安人以其花洗目,呼为黄花母,云有毒,不可入口,非此草也。”

  8.《纲目拾遗》:“明目去星障。煎汤浴疮疡。狗咬以千里膏掺粉霜贴之。治蛇伤。”

查看详情

山海螺

  山海螺

  别名:地黄《别录》,白河车(王安卿《采药录》),牛附子、乳夫人、奶树《植物名实图考》,四叶参《苏南种子植物手册》,白蟒肉、山胡萝卜《东北药用植物志》,土党参、奶参《广西中药志》,乳薯《江西民间草药》,通乳草、奶奶头《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老奶头、野菜头、奶葫芦、奶茵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奶党《湖北中草药志》,羊乳参《中药材品种论述》,白马肉(东北),牛奶参(湖南),角参、洋参(贵州),哈蟆党(河北),狗头党(北京),狗参、狗头参(辽宁)。

  性味:味甘、辛,性平。

  归经:入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羊乳Codonopsis lanceolata (Sieb. et Zucc.) Trautv.的根。

  形态特征:根圆锥形或纺锤形,长15-30厘米,顶端有细而长的芦头,具较密的环纹。主根较长,扭曲不直,表面土黄色,上部有环纹,下部有纵纹。质硬而脆,断面略平坦,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黄色。气特异,味特异,味苦微辣。

  山海螺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鲜品45-120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筛去灰屑。

  山海螺的功效主治

  功效:益气养阴,解毒消肿,排脓,通乳。

  主治:神疲乏力,头晕头痛,肺痈,乳痈,肠痈,疮疖肿毒,喉蛾,瘰疬,产后乳少,白带,毒蛇咬伤。

  山海螺的配伍

  1、治身体虚弱,头晕头痛,奶党60g。水煎取汁,用汁煮鸡蛋2个,食蛋服汤。(《湖北中草药志》)

  2、治病后气血虚弱,四叶参、熟地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药》)

  3、治咳嗽吐痰,山海螺60g,桔梗、木贼草各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肺痈(肺脓疡),羊乳90g,冬瓜子90g,薏苡仁30g,芦根60g,桔梗6g。水煎,日服3次。(《吉林中草药》)

  5、治乳蛾,肠痈,肺痈,山海螺、蒲公英各15g。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6、治各种痈疽肿毒及乳痈、瘰疬,(山海螺)鲜根120g。水煎服,连服3-7d。(《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山海螺的禁忌

  外感初起,无汗者慎用;反藜芦。

  山海螺的相关论述

  1、《别录》:“主治头眩痛,益气,长肌肉。”

  2、汪连仕《采药书》:“治杨梅恶疮。”(引自《纲目拾遗》)

查看详情

绿豆

  绿豆

  性味:甘,寒。

  归经:入心、胃经。

  入药部位: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以种子入药。

  形态特征:干燥种子呈短矩圆形,长4~6毫米,表面绿黄色或暗绿色,光泽。种脐位于一侧上端,长约为种子的1/3,呈白色纵向线形。种皮薄而韧,剥离后露出淡黄绿色或黄白色的种仁,子叶2枚,肥厚。质坚硬。

  绿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生研绞汁。

  外用:研末调敷。

  绿豆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

  主治:用于暑热烦渴,疮毒痈肿等症。可解附子、巴豆毒。

  绿豆的配伍

  ①解暑: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遵生八笺》绿豆汤)

  ②治消渴,小便如常:绿豆二升,净淘,用水一斗,煮烂研细,澄滤取汁,早晚食前各服一小盏。(《圣济总录》绿豆汁)

  ③治十种水气:绿豆二合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脐,切作两片)。水三碗,煮熟,空心卧时食豆,次日将附子两片作四片,再以绿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别以绿豆、附子如前煮食,第四日如第二日法煮食,水从小便下,肿自消,未消再服。忌生冷毒物盐酒六十日。(《朱氏集验医方》)

  ④治小便不通,淋沥:青小豆半升,冬麻子三合(捣碎,以水二升淘,绞取汁),陈橘皮一合(末)。上以冬麻子汁煮橘皮及豆令热食之。(《圣惠方》)

  ⑤治赤痢经年不愈:绿豆角蒸熟,随意食之。

  ⑥治小儿遍身火丹并赤游肿:绿豆、大黄。为末,薄荷蜜水调涂。

  ⑦治痈疽:赤小豆、绿豆、黑豆、川姜黄。上为细末,未发起,姜汁和井华水调敷;已发起,蜜水调敷。(⑤方以下出《普济方》)

  ⑧治金石丹火药毒,并酒毒,烟毒、煤毒为病:绿豆一升,生捣末,豆腐浆二碗,调服。一时无豆腐浆,用糯米泔顿温亦可。(《本草汇言》)

  ⑨解乌头毒:绿豆四两,生甘草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绿豆的禁忌

  ①孟诜:“今人食绿豆皆挞去皮,即有少壅气,若愈病须和皮,故不可去。”

  ②《本草拾遗》:“反榧子壳,害人。”

  ③《本草经疏》:“脾胃虚寒滑泄者忌之。”

  绿豆的相关论述

  ①《纲目》:“绿豆,消肿治疽之功虽同亦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凉粉,造豆酒,或偏于冷,或偏于热,能致人病,皆人所为,非豆之咎也。豆粉须以绿色黏腻者为真,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丹溪朱氏,有论发挥。”“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按《夷坚志》云,有人服附子酒多,头肿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绿豆、黑豆各数合,嚼食,并煎汤饮之,乃解也。”

  ②《本草经疏》:“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阳明客热则发出风疹,以胃主肌肉,热极生风故也,解阳明之热,则风疹自除。胀满者,湿热侵于脾胃也,热气奔豚者,湿热客于肾经也,除湿则肿消,压热则气下,益脾胃而肾邪亦自平也。”

  ③《本草求真》:“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按此虽用参、芪、归、术,不是过也。第书所言,能厚、能润、能和、能资者,缘因毒邪内炽,凡脏腑经络皮肤脾胃,无一不受毒扰,服此性善解毒,故凡一切痈肿等症无不用此奏效。”

查看详情

白英

  白英

  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

  性味:苦,微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胃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 [S. dulcamara L. var. lyratum (Thunb.) Sieb. et Zucc., S. Dulcamara L. var. pubescens Blume, S.Dulcamara L. var. chinense Dunal],以全草或根入药

  白英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白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抗癌。

  主治:全草:用于感冒发热,乳痈、恶疮,湿热黄疸、腹水,白带,肾炎水肿;外用治痈疖肿毒。根:风湿痹痛。

查看详情

绿豆衣

  绿豆衣

  性味:甘,寒。

  归经:入心、胃经。

  入药部位:豆科菜豆属植物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的种子皮。

  绿豆衣的用法用量

  用法:五钱至一两,大剂量可用四两,煎服。

  绿豆衣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热毒,退目翳。

查看详情

白蔹

  白蔹

  别名:白根、五爪藤、昆仑、猫儿卵。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心、胃经。

  入药部位:为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白蔹的用法用量

  用法: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白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主治: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

  白蔹的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

  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白蔹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白蔹、白芨古今服饵方少有用者,多见于敛疮方中,二物多相需而行。”

  2.《本经逢原》:“白蔹,性寒解毒,敷肿疡疮,有解散之功,以其味辛也。《本经》治目赤惊痫温疟,非取其解热毒之力欤?治阴肿带下,非取其去湿热之力欤?《金匮》薯蓣丸用之,专取其辛凉散结以解风气百疾之蕴蓄也。世医仅知痈肿解毒之用,陋哉。同地肤子治淋浊失精,同白及治金疮失血,同甘草解狼毒之毒,其辛散之功可知。”

  3.《本草图经》:“治风,金疮。”

查看详情

马齿苋

  马齿苋

  别名:马齿草、马苋、马齿菜、马齿龙芽。

  性味:酸,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圆柱形,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纵沟纹。叶多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先端钝平或微缺,全缘。蒴果圆锥形,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气微,味微酸。

  马齿苋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马齿苋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主治: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马齿苋的配伍

  《本草经疏》: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

  马齿苋的禁忌

  1、脾胃虚寒者慎用。

  2、不宜与甲鱼同食,否则会导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症。

  3、孕妇忌用。

  马齿苋的相关论述

  1、《唐本草》:“主诸肿瘘疣目,捣揩之;饮汁主反胃,诸淋,金疮血流,破血癖症癖,小儿尤良;用汁洗紧唇、面疱、马汗、射工毒涂之瘥。”

  2、《滇南本草》:“益气,清暑热,宽中下气,润肠,消积滞,杀虫,疗疮红肿疼痛。”

  3、《本草正义》:“马齿苋,最善解痈肿热毒,亦可作敷药,《蜀本草》称其酸寒,寇宗奭谓其寒滑,陈藏器谓治诸肿,破痃癖,止消渴,皆寒凉解热之正治。苏恭亦谓饮汁治反胃,金疮流血,诸淋,破血癖症瘕,则不独治痈肿,兼能消痞。苏颂谓治女人赤白带下,则此症多由湿热凝滞,寒滑以利导之,而湿热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带。濒湖谓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又无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绩也。”

查看详情

白头翁

  白头翁

  别名:野丈人、胡王使者、白头公。

  性味: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态特征:本品呈类圆形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近根头部有白色绒毛。切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白头翁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白头翁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白头翁的禁忌

  虚寒泻痢忌服。

  白头翁的相关论述

  《本经逢原》:“白头翁,《本经》言苦温者,传写之误也。其治温疟狂易寒热等症,皆少阳、阳明热邪固结之病,结散则积血去而腹痛止矣。《别录》止鼻衄,弘景止毒痢,亦是热毒入伤血分之候。”

查看详情

山银花

  山银花

  别名:山花、南银花、山金银花、土忍冬、土银花。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心、胃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 fusa DC.或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tome”tosa Hsu et 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山银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6~15g。

  山银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热发病。

查看详情

飞扬草

  飞扬草

  别名:大飞羊、飞扬、节节花、白乳草。

  性味:味辛、酸,性凉。

  归经:归肺、膀胱、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干燥全草。

  飞扬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外用适量,煎水洗。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飞扬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

  主治:用于肺痈,乳痈,疔疮肿毒,牙疳,痢疾,泄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皮肤瘙痒,产后少乳。

  飞扬草的禁忌

  孕妇慎用。

  飞扬草的相关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治浮游虚火,敷牙肉肿痛。”

查看详情

云芝

  云芝

  别名:杂色云芝、黄云芝。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脾、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多孔菌科真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 (L.exFr.)Quel的干燥子实体。

  云芝的用法用量

  用法:9~27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于燥。

  云芝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湿热黄疸,胁痛,纳差,倦怠乏力。

查看详情

木棉花

  木棉花

  别名:木棉、斑枝花、琼枝。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木棉科植物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Merr.的干燥花。

  形态特征:品常皱缩成团。花萼杯状,厚革质,长2~100px,直径1.5~75px,顶端3或5裂,裂片钝圆形,反曲;外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内表面被棕黄色短绒毛。花瓣5片,椭圆状倒卵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3~200px,宽1.5~87.5px;外表面浅棕黄色或浅棕褐色,密被星状毛,内表面紫棕色,有疏毛。雄蕊多数,基部合生呈筒状,最外轮集生成5束,柱头5裂。气微,味淡、微甘、涩。

  木棉花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

  炮制:春季采摘或拾取盛开花朵,晒干。

  木棉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用于泄泻,痢疾,痔疮出血。

  木棉花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痢症,白者更妙。

  2、《本草求原》:红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饮。

  3、《中药新编》:利尿及健胃。

查看详情

连钱草

  连钱草

  别名:活血丹、金钱草 、落地金钱。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 longituba( Nakai)Kupr.的干燥地上部分。

  连钱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外用适量,煎汤洗。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连钱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用于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疮痈肿痛,跌打损伤。

  连钱草的禁忌

  单服连钱草后引起药物性皮炎,皮疹明显增多并向四肢扩展。

查看详情

四季青

  四季青

  别名:红冬青、大叶冬青、油叶树、树顶子。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归肺、大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叶。

  形态特征:本品为大小、长短不一的丝状,革质。上表面光滑有光泽,灰绿色或暗褐色,下表面色较浅,主脉微隆。气微清香,味苦、微涩。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四季青的用法用量

  用法:15-60g。外用适量,水煎外涂。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残枝、枯叶及杂质,略润,切成丝,干燥,筛去灰屑。

  四季青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祛瘀。

  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胁痛,热淋,烧烫伤,皮肤溃疡。

  四季青的禁忌

  四季青煎剂内服可引起轻度恶心和食欲减退,四季青涂布于早期烧伤创面也可有持续5-10分钟的一过性疼痛。

  四季青的相关论述

  1、冬青之名始见于《新修本草》:“女贞”条下,云:“女贞叶似枸骨及冬青树。”

  2、《本草图经》:“烧灰,面膏涂之、治皲瘃殊效、兼灭瘢疵。”

  3、《本草拾遗》云:“冬青,其叶堪染绯,子浸酒去风血,补益。木肌白有文,作象齿笏。冬月青翠,故名冬青,江东人呼为冻生。李邕又云:出五台山,叶似椿,子赤如郁李,微酸性热,与此亦小有异同,当是两种冬青。”

  4、《本草纲目》始将冬青从女贞条中分出,并云:“冻青亦女贞别种也。山中时有之。但以叶微团而子赤者为冻青,叶长而子黑者为女贞。”

  5、《植物名实图考》冬青条下有两图。左上方图为一带叶花枝,花序呈顶生圆锥状,叶片全缘,应是女贞,在文中有云“俗以接木樨花者,亦可放蜡”也是指女贞。而右下图为一带叶、果枝,果生于叶腋或枝干上,叶缘具锯齿,则为本种。

查看详情

西瓜霜

  西瓜霜

  别名:西瓜白霜、西瓜硝。

  性味:咸,寒。

  归经:肺、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果实与芒硝经加工而成的白色结晶粉末。

  西瓜霜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5g。外用适量,研末吹敷患处。

  炮制:用未成熟的西瓜皮与皮硝加工制成。一般于农历8月节后,制备较宜,因天气风凉,瓜不易烂,将较生的西瓜切开一小口,挖出部分瓜瓤,皮硝放入,然后将瓜皮盖好,用绳吊在南边朝北的方向风干,待皮硝往西瓜外面渗出时,刮下此霜即成西瓜霜。

  西瓜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主治:咽喉肿痛,喉痹,曰疮。

  西瓜霜的配伍

  1.治一切喉证,肿痛白腐,退炎消肿:西瓜霜五钱,西月石五钱,飞朱砂六分,僵蚕五分,冰片五分。研极细末,吹患处。阴虚白喉忌用。(《喉痧症治概要》玉钥匙)

  2.治白喉:西瓜霜二两,人中白一钱(煅),辰砂二钱,雄精二分,冰片一钱。共研细末,再乳无声,如非白喉,减去雄精。(《治喉捷要》瓜霜散)

  西瓜霜的禁忌

  虚寒者忌用。

  西瓜霜的相关论述

  1.《疡医大全》:“治咽喉口齿,双蛾喉痹。”

  2.《本草再新》:“治喉痹久嗽。”

查看详情

杠板归

  杠板归

  别名:河白草、贯叶蓼。

  性味:酸,微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杠板归的干燥地上部分。

  杠板归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炮制:除去杂质,略洗,切段,干燥。

  杠板归的功效主治

  功效:归肺、膀胱经。

  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

  杠板归的配伍

  ①急性扁桃体炎:配石豆兰、一枝黄花。

  ②水肿腹胀:配朱砂根、车前草、路路通等。

  ③疔肿,毒蛇咬伤:鲜品捣烂外敷。

  杠板归的禁忌

  体质虚弱者慎服。

  杠板归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和。”

  2、《生草药性备要》:“老虎利,芽梗俱有勒,子蓝色,可食。”

  3、《本草纲目拾遗》:“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伤。”

  4、《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气、治淋浊。”

查看详情

臭灵丹草

  臭灵丹草

  别名:狮子草、臭叶子、六棱菊、大黑药。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翼齿六棱菊的干燥地上部分。

  臭灵丹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臭灵丹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热咳嗽。

  臭灵丹草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臭灵丹草的相关论述

  《滇南本草》:“治风热积毒,痈疽,疮疔,疥癞,血风癣疮。”

查看详情

毛诃子

  毛诃子

  别名:帕肉拉。

  性味:甘、涩,平。

  入药部位:为使君子科植物毗黎勒孔的干燥成熟果实。

  毛诃子的用法用量

  法:3~9g,多入丸散服。

  炮制:除去杂质,晒干。

  毛诃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养血,调和诸药。

  主治:各种热证,泻痢,黄水病,肝胆病,病后虚弱。

  毛诃子的相关论述

  《晶珠本草》记载:“毛诃子治培根病、赤巴病、黄水病。先师巴保说:化味辛甘,利目生发。”

查看详情

水飞蓟

  水飞蓟

  别名:水飞雉、奶蓟。

  性味:苦,凉。

  归经:归肝、胆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水飞蓟的干燥成熟果实。

  水飞蓟的用法用量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水飞蓟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利胆。

  主治:肝胆湿热,胁痛,黄疸。

查看详情

苦木

  苦木

  别名:苦皮树、苦树皮、苦胆木。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干燥枝及叶。

  苦木的用法用量

  用法:枝3~4.5g;叶1~3g。外用适量。

  炮制:除去杂质,枝洗净,润透,切片,晒干;叶喷淋清水,稍润,切丝,晒干。

  苦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祛湿,解毒。

  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苦玄参

  苦玄参

  别名:蛇总管、鱼胆草、落地小金钱、四环素草。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肝经。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苦玄参Picria felterrae Lour.的干燥全草。

  苦玄参的用房用量

  用法:9~15g。外用适量。

  炮制: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苦玄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喉痹,痄腮,脘腹疼痛,痢疾,跌打损伤,疖肿,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草乌叶

  草乌叶

  性味:味辛、涩,性平。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叶。

  草乌叶的用法用量

  用法:1~1.2g,多入丸散用。

  炮制: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

  草乌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

  主治:用于热病发热,泄泻腹痛,头痛,牙痛等证。

  草乌叶的禁忌

  孕妇慎用。

查看详情

南板蓝根

  南板蓝根

  别名:土板蓝根、蓝靛根、板蓝根。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胃经。

  入药部位: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干燥根和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暗棕色。切面灰蓝色至淡黄褐色,中央有类白色或灰蓝色海绵状的髓。气微,味淡。

  南板蓝根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南板蓝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丹毒。

  南板蓝根的禁忌

  脾胃虚寒、无实火热毒者慎服。

  南板蓝根的相关论述

  1《本草经集注》:“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至解毒人卒不能得生篮汁,乃烷,(纟禁)布汁以解之亦善。以叶涂五心,又止烦闷。尖叶者为胜。”

  2《新修本草》:“陶氏所引乃是菘蓝,其汁抨(普更切)为淀者。菘蓝为淀惟堪染者。”

  3《本草图经》:“有菘蓝,可以为淀者,亦名马蓝,《尔雅》所谓‘箴;马蓝‘是也。又福州一种马蓝,四时俱有,叶类苦益菜。”

  4《本草衍义》:“蓝实即大蓝实也。谓之蓼蓝实者,非是。《尔雅》所说是解诸药等毒,不可阙也。实与叶两用。注不解实,只解蓝叶,为未尽。《经》所说尽矣。蓝一本而有数色,刮竹青、绿云、碧青、蓝黄,岂非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生叶汁解药毒,此即大叶蓝,又非蓼蓝也。”

  5《本草纲目》:“菘蓝,叶如白菘;马蓝,叶如苦卖,即郭璞所谓大叶冬蓝,俗中所谓板蓝者。二蓝花子并如蓼蓝。苏恭以马蓝为木蓝,苏颂以菘蓝为马蓝,宗爽以蓝实为大叶蓝之实,皆非矣。”

  6《三农纪》:“枝蓝形如蓼蓝,不花实。间有花,红靛色。无实。以枝栽上中,即生叶,比蓼蓝大而皱拗,色深青而圆。秸赤有节,节间发叶,叶可出淀,味辛,不堪食。”

  7《植物名实图考》:“蓝,《本经》上品,李时珍分别五种,极确晰。为淀则一,而花叶全别,今俗所种多是蓼蓝、菘蓝,马蓝即板蓝,其吴地种之木蓝,俗谓之瑰叶蓝,亦间种子。”

查看详情

洪连

  洪连

  别名藏黄连,兔耳草。

  性味: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肺、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短筒兔耳草的干燥全草。

  洪连的用法用量

  用法:1-6g。

  炮制:洗净,切段,阴干。

  洪连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平肝,行血,调经。

  主治:用于发热烦渴,肺热咳嗽,头痛眩晕,湿热黄疸,月经不调,药食中毒。

  洪连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查看详情

高山辣根菜

  高山辣根菜

  别名:索罗嘎宝、掐贵普索。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无茎荠的干燥根和根茎。

  高山辣根菜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

  炮制:除去须根和泥沙,洗净,晒干。

  高山辣根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清肺止咳,止血,消肿。

  主治:用于温病发热,肺热咳嗽,咯血,创伤出血,四肢浮肿。

  高山辣根菜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查看详情

通关藤

  通关藤

  性味:味苦,微寒。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为萝蘑科植物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Wight et Arn.的干燥藤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扁圆柱形,略扭曲,直径2~5cm;节膨大,节间两侧各有1条明显纵沟,于节处交互对称。表面灰褐色,粗糙;栓皮松软,稍厚。质硬而韧,粗者难折断。断面不平整,常呈类“8”字形,皮部浅灰色,木部黄白色,密布针眼状细孔。髓部常中空。气微,味苦回甜。

  通关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20~30g。外用适量。

  炮制:干燥。

  通关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咳平喘,祛痰,通乳,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喘咳痰多,产后乳汁不通,风湿肿痛,疮痈。

查看详情

黄藤

  黄藤

  别名:土黄连、大黄藤、天仙藤。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根茎或叶。

  黄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30~60g。外用适量。

  炮制:洗净,切段,晒干。

  黄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主治:热毒内盛,便秘,泻痢,咽喉肿痛,目赤红肿,痈肿疮毒。

  黄藤的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饮食中毒,利小便,煮汁频服即解。

查看详情

菥蓂

  菥蓂

  别名:遏蓝菜,败酱草,犁头草。

  性味:辛,微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干燥地上部分。

  菥蓂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除去杂质,稍润,切段,干燥。

  菥蓂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肝明目,和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目赤肿痛,脘腹胀痛,胁痛,肠痈,水肿,带下,疮疖痈肿。

  菥蓂的禁忌

  不能与干姜、苦参同用。

  菥蓂的相关论述

  《晶珠本草》记载:“析嘎哇清肺热、肾热,治肺病、肾病。”

查看详情

救必应

  救必应

  别名白银树皮、九层皮、白兰香、熊胆木。

  性味:苦,凉。

  归经:肺;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冬青科冬青属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的树皮(二层皮),叶、根也可入药。

  救必应的用法用量

  用法:3~5钱。

  外用:适量,树皮研粉调油敷;鲜叶或根捣烂敷患处。

  救必应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急性胃肠炎,风湿骨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疮疡,外伤出血,烧烫伤。

  救必应的配伍

  ①治癍痧、绞肠痧:救必应二两,山豆根一两,龙牙草二两,路边菊三两。水煎服。(广西)

  ②治外感风热头痛:救必应一两,水煎,日服三次。

  ③治喉痛:干救必应三钱,水煎作茶饮。

  ④治跌打肿痛:救必应树皮二钱研粉,白糖一两,开水冲服。

  ⑤治汤火伤:干救必应研粉,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日涂五至六次。(②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⑥治一般胃癌:铁冬青三钱,鸡蛋壳五钱,绯红南五味子三钱,白及三钱,石菖蒲一钱。共研细粉,每次服五钱,每日二次,饭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⑦治胃、十二指肠溃疡:铁冬青二两,海螵蛸四两,绯红南五味子二两,竹叶椒一两。共研为细粉,作成小颗粒,每服五分,每日三次。(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急慢性肝炎:救必应一两半,八角王五钱。二药均用树皮。刮去粗皮,切片。加水二碗,煎至半碗,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⑨治神经性皮炎:熊胆木皮三两,煎水外洗局部。(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查看详情

紫萁贯众

  紫萁贯众

  别名:大贯从、薇贯众、大叶狼衣。

  性味:性寒,味苦。

  归经: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e Thunb.的根茎及叶柄基部。

  形态特征:本品略呈圆柱形,稍弯曲,长10~17cm,直径3~6cm。根茎无鳞片,上侧密生叶柄残基,下侧着生多数棕黑色弯曲的细根。叶柄基部呈扁圆柱形,弯曲。长4~6cm,直径3~5mm,具托叶翅,但翅多已落;表面棕色或棕黑色,横断面呈新月形或扁圆形,维管束组织呈U形,且常与外层组织分离。味微涩。

  紫萁贯众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小块,干燥。

  紫萁贯众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瘀止血;杀虫。

  主治:主流感;流脑;乙脑;腮腺炎;痈疮肿毒;麻疹;水痘;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带下;蛲虫;绦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病

查看详情

蓼大青叶

  蓼大青叶

  别名:染青草、蓝叶、大青叶。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胃经。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蓼蓝的茎、叶。

  蓼大青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15~30g;或捣汁饮。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汗涂。

  炮制:除去枝和杂质,干燥。

  蓼大青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主治:用于温病发热;发斑 发疹;吐血衄血;喉痹;热痢;黄疸;丹毒;痄腮;口疮;痈肿。

查看详情

万年青

  万年青

  别名:开喉剑、九节莲、冬不凋。

  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

  归经:归心、肺经。

  入药部位:为百合科植物万年青的根及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类白色或淡棕色,散有黄色维管束斑点;周边散有圆点状须根痕,质韧,气微,味甜微苦涩。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万年青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鲜品可用至30g;或浸酒;或捣汁。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汁涂;或塞鼻;或煎水熏洗。

  炮制: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万年青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强心利尿,凉血止血。

  主治:咽喉肿痛,白喉,疮疡肿毒,蛇虫咬伤,心力衰竭,水肿臌胀,咯血,吐血,崩漏。

  万年青的禁忌

  孕妇禁服。

  本品服用过量会出现毒副作用,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四肢麻木,肢端发冷,严重时出现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谵妄,昏迷,甚至死亡。

  万年青的相关论述

  1.《陆川本草》:“消炎,利尿。治哮喘,汤火伤,疯狗咬伤。”

  2. 《花镜》:“万年青,一名蒀。阔叶丛生,深绿色,冬夏不萎。吴中人家多种子,以其盛衰占休咎。造层移居,行聘治扩,小儿初生,一切喜事,无不用之,以为祥瑞口号,至于结姻币聘,虽不取生者,亦必剪造绫绢,肖其形以代之。又与吉祥草、葱、松四品,并列盆中,亦俗套也。种法:于春、秋二分时,分栽盆内,置之背阴处。俗云:‘四月十四是神仙生日,当删剪旧叶,掷之通衢行,令人践踏,则新生叶发生必盛。’喜壅肥土,浇用冷茶。”

查看详情

大叶金花草

  大叶金花草

  别名:野黄连、水黄连(《峨媚药植》),牙齿芒(《广州植物志》),擎天蕨(《广西中兽医药植》),雪仙草、扫雪花(《江西民间草药》),蜢蚱参(《中国植物志》),上树细辛草、青蕨(《广西中药志》),金花草(《广东中药》),大金花草(《广西中草药》),乌韭、石发、地柏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雉鸡尾、小鸡尾草、细叶狼箕、花叶凤尾草、乌竹、墙柏、细叶凤凰尾(《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土黄连(《福建中草药》)。

  性味:微苦;寒;无毒。

  归经:肝;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鳞始蕨科植物乌蕨的全草或根状茎。

  大叶金花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患处。

  大叶金花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血。

  主治: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

  大叶金花草的配伍

  ①治中暑发痧:鲜乌韭叶四两。捣烂绞汁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痢疾:鲜乌韭全草、鲜水娱蚣全草各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肝炎(急性黄疽型和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乌韭全草三两。水煎汁分三次服,连服十至十五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急性支气管炎:乌韭鲜叶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吐血、大便下血、尿血:雪仙草根茎三至五钱(鲜品加倍)。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白浊、湿热带下:乌韭鲜全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米泔水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对口疮:乌韭鲜叶,以蜜或盐同捣外敷。(《福建中草药》)

  ⑧治乳痈:乌韭根茎一两。水煎,冲黄酒服;鲜叶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治结合膜炎:乌韭全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⑩治牙疳:雪仙草根茎烧灰存性三钱,冰片一分。共研细末,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脚癣糜烂:乌韭全草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

  ⑿治跌打损伤:雪仙草根茎三至五钱。酒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跌打刀伤出血或肿痛,或伤口溃烂:大全花草叶,石仙桃叶,共捣烂敷患处。用大金花草干粉撒布伤口,能止血,生肌,收口。(《广西中草药》)

  ⒁治汤火伤:大金花草叶捣烂或研末,冷开水调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⒂治毒蛇咬伤:乌蕨根茎捣敷并煎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⒃治狂犬咬伤:鲜乌韭根茎五至六两,用铜器水煎,空腹服,连服数日。服药期间环境必须安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⒄治菜虫药(即雷公蘑、黄柴树根)中毒(辅助治疗):乌韭全草五至六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查看详情

猫人参

  猫人参

  别名:猫气藤、痈草、沙梨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糯米饭藤《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入肝、脾、胃、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对萼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的根。

  形态特征:根粗长,有少数分枝。商品均已切成段,直径3-5cm,长1-4cm,外皮厚0.2-0.5cm。表面紫褐色,较光滑,栓皮易成片状剥落,脱落处显白色粉霜。质坚硬,切面皮部棕褐色,较平坦,木质部黄白色,有细密小孔(导管),略呈同心环排列,中央髓细小,直径约0.2cm,颗粒性。黄白色。气微,味微辛、微苦。

  猫人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炮制: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或切段,晒干。

  猫人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呼吸道感染,夏季热,白带,痈肿疮疖,麻风病。

  猫人参的配伍

  1、治上呼吸道感染,夏季热,白带,(猫人参)根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白带,猫人参鲜根60g,六月雪15g,贯众30g,金灯藤45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痈、疖,猫人参鲜根45g,凌霄根9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猫人参的相关论述

  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治痈、疖,白带,脓肿。”

  2、《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麻风病。亦用于试治癌症。”

  3、《浙江药用植物志》:“治上呼吸道感染,夏季热。”

查看详情

刺柏

  刺柏

  性味:苦,寒。

  入药部位:为柏科植物刺柏的根或果实。

  刺柏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外用:适量,煎水洗。

  刺柏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主治:用于麻疹高热,湿疹,癣疮。

查看详情

白薯莨

  白薯莨

  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

  性味:苦,寒,有毒。

  入药部位: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以块茎入药。

  白薯莨的用法用量

  用法:鲜品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白薯莨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消肿,去瘀止血。

  主治:外用治疮痈肿毒,跌打扭伤,外伤出血。

  白薯莨的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疳敷疮,散热解毒,理痈疽恶毒大疮,消肿。

  2.《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肿痛,敷背痈,治下疳。

查看详情

  菱

  别名:芰、水栗、芰实、菱角、水菱、蔆、沙角、菱实。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菱科植物家种的菱Trapa bispinosa Roxb.、乌菱Trapa bicornis Osbeck、无冠菱Trapa korshinskyi V.Vassil.及格菱Trapa natans L.var.komarovii V.Vassil.等的果肉。

  形态特征菱果实为稍扁的倒三角形,顶端中央稍突起,两侧有刺,两刺间距离约4-5cm,刺角长约1cm,表面绿白或紫红色,果壳坚硬,木化。除去果壳,果肉青灰色或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甜而涩。乌菱果实两角较弯曲,宽约7-8cm。

  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生食。清暑热、除烦渴,宜生用;补脾益胃,宜熟用。

  菱的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益胃,除烦止渴,解毒。

  主治:脾虚泄泻,暑热烦渴,消渴,饮酒过度,痢疾。

  菱的配伍

  1、治食管癌:菱实、紫藤、诃子、薏苡仁各9g。煎汤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2、治消化性溃疡,胃癌初起:菱角60g,薏苡仁30g。水煎当茶饮。(《常见抗癌中草药》)

  菱的禁忌

  脾胃虚寒,中焦气滞者慎服。

  菱的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健胃止痢,抗癌。主治胃溃疡,痢疾,食道癌,乳腺癌,子宫颈癌。”

查看详情

榕须

  榕须

  别名:半天吊、榕根须、吊风根、榕树须、榕树倒抛根、榕树吊须、乌松、老公须、倒吊松根。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归肺、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桑科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的气生根。

  形态特征:干燥气生根呈木质细条状,长1m左右,基部较粗,直径4-8mm,末端渐细,多分枝,有时簇生6-7条支根。表面红褐色,外皮多纵裂,有时剥落,皮孔灰白色,呈圆点状或椭圆状。质韧,皮部不易折断,断面木部棕色。气微,味苦、涩。

  榕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碎酒炒敷或煎水洗。

  炮制:全年均可采,割下气生根,扎成小把,鲜用或晒干。

  榕须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风热,祛风湿,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结膜炎,风湿骨痛,痧气腹痛,久痢,胃痛,白带,湿疹,阴痒,跌打损伤。

  榕须的配伍

  1、治关节风湿痛以及脚筋紧张,屈伸不利:榕树倒抛根合童便煎洗患处。(《泉州本草》)

  2、治关节风湿痛:榕树气根60-120g。酒水煎服。或用气根煎汤洗患处。(《福建中草药》)

  3、治跌打损伤:榕树气根60g,或加樟树二重皮9-15g。水煎冲酒服。(《福建中草药》)

  4、治血淋:榕树倒抛根鲜者45g(干者24g)。合冰糖炖服,每日1次,续服四、五次。(《泉州本草》)

  5、治小便不通:榕树吊须一把,沙糖、米酒各适量。水煎服。(《岭南草药志》)

  6、治疝气,子宫脱垂:榕树干气根30g,瘦猪肉适量。水炖服。(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7、止牙痛:榕根须,摘断,入竹管内,将盐塞满,以泥封固。,火煅锻存性为末,擦牙,摇动者亦坚。竹管不用。(《纲目拾遗》固齿羲复方)

  8、治牙痛,、能消肿止痛杀虫:榕须,、皂角。煎水含之,冷则吐,吐则再含。(《岭南采药录》)

  9、治喉蛾:榕树须180g。黑醋一汤碗,煎好,候温含漱。(《岭南草药志》)

  榕须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浸酒饮,治伤散瘀;验真假麻风,作茶饮。”

  2、《药性考》:“固齿。”

  3、《岭南草药志》:“发汗散湿。”

  4、《广西中药志》:“祛风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利尿。治风湿骨痛,夹色伤寒,小便淋沥。”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发汗透疹。治流感,感冒,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疟疾,百日咳,麻疹不透。”

查看详情

虎掌草

  虎掌草

  别名溪畔银莲花、白花虎掌草、见风青、见风黄、蜜马常、汉虎掌、野棉花。

  性味:辛、苦,寒。有小毒。

  归经:肺;胃;肝经。

  入药部位: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以根入药。

  虎掌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1~3钱,水煎或泡酒服。

  虎掌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牙痛,胃痛,急、慢性肝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

  虎掌草的配伍

  ①治蛾子:虎掌草根及叶少许,捣绒,放患者口内含咽(不可久含,以免起泡,蛾子破即吐出)。(《贵州草药》)

  ②治喉炎:虎掌草全草三至五钱,煎水含漱。(《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痰结瘰疬绕项而生:虎掌草二两,小九枯牛一两,紫夏枯一两,灵仙五钱,白头翁一两。烧酒浸,重汤煎。每晚炖服三杯,服二十一日。虚弱者忌服。(《滇南本草》)

  ④治无名肿毒:虎掌草根炕干研末,调醋搽患处。(《贵州草药》)

  ⑤治风湿痛:见风青五钱,加酒煎服。

  ⑥治疟疾:见风青根一两。捣烂(忌刀切),冲二次淘米水调匀澄清后,倾上层药液,于发病前二小时服。捣烂后包寸口亦可。

  ⑦治体虚盗汗、咳嗽:见风青五钱,蘘荷根五钱。炖猪肉四两,内服。连用三剂。(⑤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⑧治肝硬化,慢性肝炎:虎掌草根三钱,红糖适量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⑨治胃痛:虎掌草根二两。泡酒一斤,浸泡一周。每次服五毫升,每日三次。或用根三钱,煎汤服。(《云南中草药选》)

查看详情

水苋菜

  水苋菜

  别名:仙桃草、结筋草、水灵丹、节节花。

  性味味苦、涩,性微寒。

  入药部位:为千屈菜科植物水苋菜Ammannia baccifera L.的全草。

  水苋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或研末。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炮制:夏季采收全草,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水苋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散瘀止血,除湿解毒。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骨折,风湿痹痛,蛇咬伤,痈疮肿毒,疥癣。

  水苋菜的配伍

  1、治跌打损伤:(水苋菜)全草捣烂,兑烧酒服。

  2、治内伤吐血:水苋菜6g,瓜子莲9g。水煎服,每日服3次。

  3、接骨:(水苋菜)全草。捣烂敷。

  4、治蛇咬伤:水苋菜全草3g,蛇不过4.5g,大蒜1瓣。捣烂敷。(3-4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水苋菜的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叶为剧烈引赤发泡药,外用以治偻麻质期痛、发烧等,亦治疱疹性溃疡。”

查看详情

大花马齿苋

  大花马齿苋

  性味:淡;微苦;性寒。

  入药部位:为马齿苋科植物大花马齿苋的全草。

  大花马齿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可用至30g。

  外用:适量,捣汁含漱;或捣敷。

  大花马齿苋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疮疖,湿疹,跌打肿痛,烫火伤,外伤出血。

  大花马齿苋的配伍

  ①治咽喉肿痛:佛甲草捣烂,绞汁一杯,加硼砂末含漱。(《南宁市药物志》)

  ②治婴儿湿疹:鲜半支莲捣烂绞汁,涂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湿热烂皮疮:鲜半支莲杵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查看详情

木薯

  木薯

  别名:树薯、薯树、臭薯、葛薯、树番薯。

  性味:味苦;性寒;小毒。

  归经:心经。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叶或根。

  形态特征:性状鉴别 叶互生,长10-20cm,掌状3-7深裂或全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全缘,渐尖;叶柄长约30cm。气微,味苦、涩。

  木薯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根全年均可采;叶夏、秋季采收,鲜用。

  木薯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消肿。

  主治:主疮疡肿毒;疥癣。

查看详情

狗肝菜

  狗肝菜

  别名:金龙棒(《广州植物志》),猪肝菜(《广西中兽医药植》),路边青(《陆川本草》),麦穗红(《南宁市药物志》),青蛇仔(《岭南草药志》),野辣椒(《广东中药》),羊肝菜、土羚羊、假米针、紫燕草、假红蓝(《广西中草药》),野青仔、六角英(《福建中草药》)。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肺经。

  入药部位:为爵床科植物狗肝菜的全草。

  内服:煎汤,30-60g;或鲜品捣汁。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洗。

  狗肝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解毒。

  主治:主治热病斑疹,便血,溺血,小便不利,肿毒疔疮。

  狗肝菜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狗肝菜的配伍

  ①治感冒高热:狗肝菜、白花蟛蜞菜、毛甘蔗头各等分,共半斤;石膏一两,赤糙米一撮。水数碗煎至二、三碗,分三次服,服时加适量黄糖。如体弱,除去药渣,再加乌豆同煮服。

  ②治斑痧:狗肝菜二至三两,豆豉二钱,青壳鸭蛋一个(后下)。水三碗,煎至一碗,连蛋一次服完。

  ③治溺血:狗肝菜三至四两,马齿苋三至四两。水一至二斤,煎二小时,加食盐适量服之。(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小便淋沥:新鲜狗肝菜-斤,蜜糖一两,捣烂取汁,冲蜜糖和开水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无名肿毒及痰核:狗肝菜三两,大茶药根二两,狼毒二两,铺地锦三两,吸脓膏一两,假菊花根二两,鸡骨香五钱,了哥王一两,生油一斤四两。将上药浸四、五天,放入锅内煮至药枯,用纱布滤净药渣,以药油一斤,配合黄丹八两为度,调匀成药膏涂贴。(《岭南草药志》)

  ⑥治疯狗咬伤:狗肝菜、狗芽花叶、狗咬菜、颠茄药,捣黄糖敷。并以适量煎水和黄糖服。戒食肉类、房事。(《岭南草药志》)

  ⑦治小儿痢疾:狗肝菜二两。水煎,分三至四次服。

  ⑧治目赤肿痛:狗肝菜一两,野菊花一两。水煎服。

  ⑨治疮疡:狗肝菜、犁头草。共捣烂,敷患处。(⑦方以下出《广西中草药》)

  ⑩治咽喉肿痛:鲜狗肝菜一至二两。捣烂绞汁,徐徐咽下。

  ⑾治疔疮:鲜狗肝菜一至三两,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⑿治带状疱疹:鲜狗肝菜三至四两,食盐少许,加米泔水,捣烂绞汁或调雄黄末涂患处。(⑩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查看详情

马银花

  马银花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归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杜鹃花科植物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Lindl.)Planch.ex Maxim.[R.lamprophyllum Hayata;Azaleaovata Lindl.]的根。

  马银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

  外用:适量,煎水洗。

  炮制:夏、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马银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湿热,解疮毒。

  主治:用于湿热带下,痈肿,疔疮。

  马银花的配伍

  1.治湿热带下:马银花根3g,水、酒、猪肉各适量。煎后同白糖冲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疔疮:马银花根、樟树各适量。水煎外洗。(《全国中草药汇编》)

  马银花的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有毒。”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主治湿热带下,疔疮。”

  《浙江药用植物志》:“外治疥疮。”

查看详情

山药藤

  山药藤

  性味:甘,平。

  入药部位: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茎藤。

  山药藤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山药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利湿热;凉血解毒。

  主治:治皮肤湿疹、丹毒。

查看详情

水杨梅根

  水杨梅根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肺、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 Hance的根。

  形态特征:根细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30-80cm,也有截成长5-6cm短段。根头部稍粗,往下渐细,直径2-3mm。表面灰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刮除栓皮者呈红棕色。体轻,质硬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易肃落,木部占大部分,灰黄色至棕黄色。气微,味微苦涩。以根条粗大者为佳。

  水杨梅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秋采挖多年老植株的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水杨梅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表,活血解毒。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腮腺炎,咽喉肿痛,肝炎,风湿关节痛,创伤出血。

  水杨梅根的配伍

  1、治流感:水杨梅根、贯众各30g,生姜15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肺热咳嗽:水杨梅根10g,鱼腥草30g。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3、治肝炎:水杨梅、薏米、虎杖各用鲜根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4、治疖肿,下肢溃疡:鲜水杨梅根皮,或加鲜筋骨草,加白糖捣烂敷患处。同时,水杨梅根15-30g,水煎服。

  5、治跌打损伤:鲜水杨梅根60g。水煎冲红糖、黄酒服。(4-5方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水杨梅根的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治肝炎,感冒,流感,关节痛,痢疾,疝气。”

查看详情

凉粉草

  凉粉草

  别名:仙草、仙人草、仙人冻、薪草。

  味:甘、淡,凉。

  入药部位:唇形科凉粉草属植物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

  形态特征:全草长20-45cm,呈灰褐色或棕黄色。茎方柱形,直径3-6mm,有分枝,被疏毛或细刚毛,幼枝毛更明显,质脆,断面中空。叶对生,多皱缩,黄褐色,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长3-5cm,宽2-3cm,先端钝尖,基部渐收细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被疏长毛,质稍韧,手捻不易破碎,水湿后显粘滑感,水煎液有胶粘性。气微,味甘淡。

  凉粉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凉粉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暑。

  主治: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中暑,感冒,黄疸,急性肾炎,糖尿病。

查看详情

海木

  海木

  别名:鸡波、鹧鸪菜。

  性味:味苦,性凉。

  入药部位:为楝科植物老虎楝Trichiliaconnaroides(Wight et Arn.)Bentv. 的根。

  海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炮制:全年均可挖,洗净,切片,晒干。

  海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咽,祛风除湿。

  主治: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风湿痹痛,胃气痛。

查看详情

方解石

  方解石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方解石Calcite。

  形态特征:本品主为菱面体集合体,呈斜方扁块状、斜方柱状。白色,有的稍带浅黄或浅红色调。表面光滑,有棱。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用小刀可刻划成痕。体较重,质硬而脆,易砸碎,碎片多呈斜方形或斜长方形。无臭,无味。

  方解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入散剂。

  炮制:采挖出后除去表面附着泥土、水苔等杂质。

  方解石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胸中烦热,口渴,黄疸。

  方解石的禁忌

  非实热者慎用。

  《本草经集注》:“恶巴豆。”

  方解石的相关论述

  1、论方解石与石膏的功用异同:苏敬:“方解石,今人以此为石膏,疗风去热虽同,而解肌发汗,不如真者也。”(《新修本草》)

  2、《雷公炮炙论》:“方解石虽白,不透明,其性燥。”

  3、《本草经集注》:“《本经》长石一名方石,疗体亦相似,疑即此也。”

  4、《本草图经》:“方解石,陶隐居以为长石,一名方石,疗体相似,疑为一物。苏恭云:疗热不减石膏。若然,似可通用,但主头风不及石膏也。其肌理、形段、刚柔皆同,但以附石、不附石,岂得功力相异也。”

查看详情

苘麻

  苘麻

  别名:䔉、䔛、白麻、青麻、野棉花、叶生毛、磨盘单、车轮草、点圆子草、馒头姆、孔麻、磨仔盾、毛盾草、野火麻、野芝麻、紫青、绿箐、野苘、野麻、鬼馒头草、金盘银盏。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归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A. avicennae Gaertn.]的全草或叶。

  苘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苘麻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开窍。

  主治:用于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睾丸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痈疽肿毒。

  苘麻的配伍

  1、治慢性中耳炎:苘麻鲜全草60g,猪耳适量,水煎服;或苘麻15g,糯米30g,毛蚶20粒,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小儿聤耳有疮及恶肉:白麻稭(取皮)一合,花燕脂十颗(雄黄少许)。上捣筛,细研,敷耳中令满,一两度愈。(《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雄黄散)

  3、治化脓性扁桃体炎:苘麻、一枝花各15g,天胡妥9g。水煎服或捣烂绞汁服。(《福建药物志》)

  4、治痈疸肿毒:(苘麻)鲜叶和蜜捣敷。如漫肿无头者,取鲜叶和红糖捣敷,内服子实一枚,日服2次。(《福建民间草药》)

  苘麻的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今人作布及索,䔛麻也。实似大麻子。九月、十月采实,阴干。”

  2、《本草图经》:“苘实,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北人种以绩布及打绳索。苗高四五尺或六七尺,叶似苎而薄,花黄,实带壳如蜀葵,中子黑色。九月、十月采实,阴干用。古方亦用根。”

查看详情

草石蚕

  草石蚕

  别名:石蚕(《本草图经》),石奇蛇(《生草药性备要》),石祁蛇(《岭南采药录》),白伸筋、石伸筋(《江西民间草药》),白毛岩蚕、岩蚕(《浙江民间草药》),老鼠尾(《泉州本草》),土知母、墙蛇、石蚯蚓、飞线蜈蚣(《闽东本草》),上核树、骨蛇药、马骝尾、筋碎补(《广西药植名录》),白毛蛇(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白毛骨碎补(《福建中草药》),石岩蚕、白花石蚕、毛石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味:甘淡,凉。

  入药部位:为骨碎补科植物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或全草。

  形态特征:根茎呈长条状,扭曲,有时分枝,长5~25厘米不等,直径约3~9毫米。表面密被膜质鳞片,灰白色至灰褐色,散生深棕色须状根,并具少数除去叶柄及须根后的痕迹。质脆,易折断,断面棕色或绿色,可见点状维管束,排列成一环。气微,味淡。

  草石蚕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

  草石蚕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除湿,清热解毒。

  主治:治风湿痹痛,湿热黄疸,咳嗽,哮喘,肺痈,乳痈,牙龈肿痛,白喉,淋病,带下,蛇伤。

  草石蚕的禁忌

  ①《泉州本草》:“因虚劳引致瘫痪者不可用。”

  ②《闽东本草》:“脏寒者忌用;多服令人泻。”

  草石蚕的配伍

  ①治中风口眼歪斜、瘫痪及气血虚弱、头痛头眩:阴石蕨干全草为末。每次一钱,泡酒服。(《泉州本草》)

  ②治风湿性关节酸痛或腰背风湿痛:阴石蕨干全草四两。浸酒一斤,频服。(《泉州本草》)

  ③治腰肌劳损,关节酸痛:阴石蕨根茎三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扭伤:阴石蕨鲜根茎去毛,捣烂,敷伤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肺痈:鲜阴石蕨根茎一至二两。水煎,调冰糖服。

  ⑥治乳痈:鲜阴石蕨根茎适量,捣烂外敷。

  ⑦治带状疱疹:鲜阴石蕨根茎,捣烂绞汁,调雄黄末少许,搽抹患处。(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⑧治风火牙痛,扁桃腺炎:阴石蕨根三至五钱。水煎服。(《实用中草药》)

  ⑨治牙龈肿痛:阴石蕨根茎三至五钱(鲜者倍用)。煎汤去渣,同鸡蛋煮服。(《闽东本草》)

  ⑩治横痃:鲜阴石蕨根茎同白糟或醋糟共杵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⑾治咯血,荨麻疹:阴石蕨根茎三两。水煎,加白糖适量,早晚空腹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草石蚕的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根:浸酒除风破血;主溪毒,煮食之。

  2.《本草图经》:根:主走注风,散血止痛,其节亦堪单用,捣筛取末,酒温服之。

  3.《生草药性备要》:根茎:祛风去湿。浸酒摔筋骨。

  4.《岭南采药录》:根:煅灰,沸水冲服。治哮喘,气痛,肚痛;为末治蛇疮。

  5.《江西民间草药》:根茎,治妇人黄白带,湿热黄疸,手脚拘挛骨节痛。

  6.《浙江民间草药》:根茎:善治风痹,止吐血。

  7.《泉州本草》:全草:驱风镇痉,退风湿热,止痛解毒。治中风口眼喎斜,瘫痪,风湿性疼痛。

  8.《闽东本草》:根茎:治喉蛾,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淋病;外敷手足脱臼。

  9.《广西药植名录》:根茎:治跌打,咳嗽;黄病,小儿疳积。

  10.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祛风散湿,凉血利尿。治破伤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腰肌劳损,血尿。

  11.《福建中草药》:根茎:清热凉血,除湿通淋。治肺痈,乳痈,淋浊,便血,带状疱疹。

查看详情

八角莲

  八角莲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入药部位: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ex T.S.Ying的根茎。

  形态特征:根茎结节状,常弯曲,上下两侧呈扁平状,长5-10cm,直径1-2c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结节类圆形,上侧有略凹陷的茎痕,直径约1cm,茎痕周围具数个隆起的环纹,茎基的一侧常附有1-2个锥状突起的小茎痕,下侧有残存的根痕;根直径1-2mm;质坚,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质略疏松,有裂痕。

  八角莲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

  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磨酒、醋调敷患处。

  八角莲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主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痈肿,淋巴结炎,腮腺炎,乳腺癌。

  八角莲的禁忌

  八角莲植物全株均有毒,主要毒性成分为鬼臼毒素和盾叶鬼臼素等,不同产地的八角莲的毒性成分和含量不尽一致,服用过量可发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等的各种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幻觉、心跳加速和白细胞异常等。全草含有树脂类成分。能引起猫呕吐、腹泻、死亡。鬼臼毒素类成分用于抗癌治疗时亦具有较大毒性,外用则较安全。

  八角莲的配伍

  1、无名肿毒、疔疮:取鲜八角莲10g,加水、酒煎服;另取适量鲜八角莲捣烂,敷患处。(《八角莲的药用》)

  2、跌打损伤:取八角莲10g,研成细粉末,用甜酒1杯送服。(《八角莲的药用》)

查看详情

鹅掌金星草

  鹅掌金星草

  别名:辟瘟草、鸭脚金星草(《百草镜》),独脚金鸡(《纲目拾遗》),猪蹄叉、鸡脚叉、乌毛丁(《贵州民间方药集》),鸭脚珠、鸭脚掌、三叉剑(《江西民间草药》),三角风、双风尾草(《四川中药志》),七星箭(《陕西植药调查》),鹅脚伸筋、三叉风、盐挑草(《湖南药物志》),鸭掌香、鸭掌星、鸭胶掌、鸭胶草(《闽东本草》),二叉曲、三叉虎、三滴血(《广西药植名录》),鸭脚草(《江苏植药志》)。

  性味:苦,凉。

  入药部位:为水龙骨科植物金鸡脚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根茎上面密生黄棕色鳞片,有光泽,下面有细长的棕褐色须根。叶根生,叶柄细长;叶片皱缩灰黄绿色,展开的叶片为3裂或2裂,也有不裂的,裂片呈披针形,薄纸质,柔软,叶背沿中脉左右各具1列赤褐色、圆形的孢子囊群。微臭,味淡。以叶片大、孢子囊群多者为佳。

  鹅掌金星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敷。

  鹅掌金星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解毒。

  主治:治伤寒热病,烦渴,惊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肝炎,血淋,便血,痈肿疔疮。

  鹅掌金星草的配伍

  ①治风热感冒:鲜鹅掌金星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小儿惊风:鹅掌金星草、虎耳草各五钱。煨水服,一日三次。(《贵州草药》)

  ③治小儿呕吐或吐乳:鹅掌金星草五钱。煨水,和砂仁粉三分,吞服。(《贵州草药》)

  ④治扁桃体炎,白喉,咽喉肿痛,吐血,痢疾,中暑腹痛:鲜鹅掌金星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⑤治慢性肝炎:鹅掌金星一两,金荞麦一两,阴行草一两,车前草五钱(均鲜品)。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⑥治小便淋痛:鲜鹅掌金星草二两(干的减半),冰糖一两。酌加水煎,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热毒下血:鹅掌金星草、陈干姜各二两。为末,每服一钱,新汲水下。(《闽东本草》)

  ⑧治大便出血(粪后血):鲜鹅掌金星草二至三两。水煎,泡红糖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⑨治热痢:鲜鹅掌金星草二至三两,车前草一两。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细菌性痢疾:金鸡脚一两。水煎服,或加红糖、鸡蛋同煮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⑾治痧胀:鸭脚金星草,晒干为末,取少许。搐鼻中,或煎服亦可。(《百草镜》)

  ⑿治肿毒疮疡:鲜鹅掌金星草一至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⒀治疔肿:鸭脚金星草,煎酒服。(《纲目拾遗》)

  ⒁治蛇咬伤:鹅掌金星草五钱至一两。甜米酒煎服,以渣杵烂涂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查看详情

鬼针草

  鬼针草

  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肾、脾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略呈方形,幼茎有短柔毛。叶纸质而脆,多皱缩、破碎,常脱落。茎顶常有扁平盘状花托,着生10余个呈条形、有3-4棱的瘦果,冠毛3-4枚,有时带有头状花序。气微,味淡。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鬼针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取汁涂;或煎水熏洗。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抢水洗净,稍晾,切段,晾干。

  鬼针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虫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鬼针草的配伍

  1、治急性胃肠炎:刺针草15-30g,车前草9g。水煎服。呕吐加生姜5片,腹痛加酒曲2个。

  2、治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刺针草鲜草3-5株。水煎浓汁,连渣放在桶内,趁热熏洗患儿双脚,一般熏洗3-4次,每次熏洗约5min。1-5岁熏洗脚心,6-15岁熏洗到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部位可适当上升至腿。

  3、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鬼针草100g,连钱草60g。水煎服。

  4、治疖肿:刺针草全草剪碎,加75%乙醇或白酒浸泡约2-3天后,外搽局部。(1—4方出自《全草中草药汇编》)

  鬼针草的相关论述

  《中国药物植物图鉴》:“治痢疾,咽喉肿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查看详情

蟛蜞菊

  蟛蜞菊

  别名:路边菊、马兰草、蟛蜞花、水兰、卤地菊、黄花龙舌草、黄花曲草、鹿舌草、黄花墨菜、龙舌草。

  性味:味微苦、甘,性凉。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Osbeck) Merr.[Solidago chinensis Osbeck;Wedelia calendulacea (L.) Less.]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呈圆柱形,弯曲,长可达40cm,直径1.5-2mm;表面灰绿色或淡紫色,有纵皱纹,节上有的有细根,嫩茎被短毛。叶对生,近无柄;叶多皱缩,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0.7-1.3cm;先端短尖或渐尖,边缘有粗锯齿或呈波状;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短毛。头状花序通常单生于茎顶或叶腋,花序梗及苞片均被短毛,苞片2层,长6-8mm,宽1.5-3mm,灰绿色。舌状花和管状花均为黄色。气做,味微涩。

  蟛蜞菊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

  炮制:鲜用或切段晒干。

  蟛蜞菊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白喉,百日咳,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咯血,鼻衄,尿血,传染性肝炎,痢疾,痔疮,疔疮肿毒。

  蟛蜞菊的配伍

  1、预防白喉:①鲜蟛蜞菊15-30g。水煎服。连服3d。②鲜蟛蜞菊捣烂绞汁,加相当于药液四分之一的醋,喷咽或漱口,每日1-2次,连用3d。

  2、治白喉:鲜蟛蜞菊60g,甘草6g,通草1.5g。水浓煎服,每日1-4剂。另用鲜蟛蜞菊捣烂绞汁,加相当于药量四分之一的醋,用棉签蘸药液涂抹伪膜,每日2-3次。(1-2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3、治急性扁桃体炎:蟛蜞菊、三叶鬼针草、马兰各15g,一枝黄花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4、预防麻疹:蟛蜞菊15-60g。水煎2次。每日1剂,连服3d。(《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咳嗽:蟛蜞菊30g,半边莲、匍伏堇各15g。水煎,冲白糖服。(《福建药物志》)

  蟛蜞菊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清热,咄脓,穿疮,并疬、痔。其根能脱牙。”

  2、《广西药植名录》:“破瘀,消肿。治跌打,腹痛,风湿。”

  3、《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白喉,百日咳,肺痨发热咳嗽,痢疾,肝火旺盛,烦热不眠,咽喉肿痛,齿龈炎。”“预防白喉:①鲜蟛蜞菊五钱至一两。水煎服,连服三天。②鲜蟛蜞菊捣烂绞汁。加相当于药液四分之一的醋,喷咽或漱口,日一至二次,连用三天。”“治白喉:鲜蟛蜞菊二两,甘草二钱,通草五分。水浓煎服,日一至四剂。另用鲜蟛蜞菊捣烂绞汁,加相当于药量四分之一的醋,用棉签蘸药液涂抹伪膜,日二至三次。”

  4、《本草求原》:“甘淡、微寒。”

查看详情

腹水草

  腹水草

  别名疔疮草、仙桥草、翠梅草、毛叶仙桥、霜里红、两头根、钓鱼竿、吊线风、梅叶伸筋、金鸡尾、倒地龙、吊杆风、叶下红、双头粘、散血丹、两头绷、惊天雷、万里云、仙人搭桥、二头马兰、蟹珠草、过山龙、汤生草、金桑鸟草、天桥草、过天桥、一条筋、秋草、穿山鞭、两头爬。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爬红岩Veronicastrum axillare(Sieb. et Zucc.)Yamazaki或毛叶腹水草Veronicastrumvillosulum(Miq.)Yamazaki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叶、花混合的段状。全体灰黑色。茎扁圆柱形,表面有致密的细纵纹,有互生的叶柄痕。叶皱缩,破碎,边缘疏生细锯齿,穗状花序集成球形,生于叶腋及枝梢,花冠深紫色。气微,味苦。

  腹水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服。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或煎水洗。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根,抢水洗净,稍润,切成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腹水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行水,消肿,散瘀,解毒。

  主治:用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跌打损伤,疮肿疔毒,烫伤,毒蛇咬伤。

  腹水草的禁忌

  孕妇及体弱者慎服。

  腹水草的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茎叶:治失力黄。能退诸疮热血,风火气毒。”

查看详情

百蕊草

  百蕊草

  别名:一棵松、凤芽蒿、青龙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参、小草、白风草。

  性味:辛、苦、涩,平。

  入药部位:为檀香科百蕊草属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全草。

  百蕊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泡酒。

  百蕊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解署。

  主治:用于肠炎,肺脓疡,扁桃体炎,中署,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结核,急性膀胱炎。

  百蕊草的配伍

  ①治肾虚腰痛头晕:地石榴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②治急性乳腺炎:小草十五至二十株。煎水三百毫升,以米酒一杯送服。(《全展选编·内科》)

  百蕊草的各家论述

  1.《国药提要》:治头疮及颈淋巴腺炎。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头昏体弱,腰痛,遗精,滑精。

查看详情

狗尾草

  狗尾草

  别名:莠、光明草、光明子[种子]、金毛狗尾草、谷莠子、毛毛草、毛嘟嘟、狗毛尾。

  性味:淡,平。

  归经:心;肝经。

  药部位: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Beauv.的全草,花穗、根和种子亦入药。

  狗尾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鲜品可用一对30-60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狗尾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明目,清热利尿。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狗尾草的配伍

  ①治远年眼目不明:狗尾草研末,蒸羊肝服。(《分类草药性》)

  ②治羊毛癍(一名羊毛痧):以狗尾草煎汤内服,外用银针挑破红瘰,用麻线挤出瘰中白丝如羊毛状者,否则胀死。(《周益生家宝方》)

  狗尾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凡赤眼拳毛例睫者,翻转目脸,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

  2.《本草纲目拾遗》:治疔痈癣。面上生癣,取草数茎揉软,不时搓之。

  3.《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治目疾。又用治麻(疣)子。

  4.《陆川本草》:去湿,消肿。治黄水疮。

  5.《重庆草药》:治目疾流泪起雾。

查看详情

狗舌草

  狗舌草

  别名狗舌头草、白火丹草、铜交杯、糯米青、铜盘一枝香。

  性味:苦、微甘,寒。

  入药部位:菊科千里光属植物狗舌草Senecio kirilowii Turcz.,的全草。

  狗舌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狗舌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用于肺脓疡,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白血病,口腔炎,疖肿。

  狗舌草的配伍

  ①治肺脓疡:狗舌草、金锦香各五钱。加烧酒半斤,密闭,隔水炖服,每天一剂,痊愈为止。

  ②治肾炎水肿:鲜狗舌草二至三株,捣烂,以酒杯覆敷脐部,每天四至六小时。

  ③治疖肿:狗舌草三至五钱。水煎服。(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狗舌草的相关论述

  1.《唐本草》:主疥、瘙疮,杀小虫。

  2.《履巉岩本草》:治疖痈,收疮口。为细末,用少许贴患处。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水,活血消肿。

查看详情

毛嘴签

  毛嘴签

  别名:烧伤藤、节节藤。

  性味:微苦、涩,凉。

  入药部位:鼠李科毛嘴签Gouanja javanica Miq.,以茎、叶入药。

  毛嘴签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收敛止血。

  毛嘴签的配伍

  烧烫伤:鲜嫩茎叶,捣烂取汁外涂;或用茎、叶研粉,冷开水浸泡取液外涂,日涂3~5次。

  外伤出血:鲜嫩茎、叶、捣烂外敷,或用叶研粉撒患处。

  疮疖红肿,湿疹,痈疮溃烂:茎、叶研粉,调茶油外涂。

查看详情

牛奶子

  牛奶子

  别名:甜枣、麦粒子、夏至蔸、半春子、阳春子、芒珠子、禾了子、铃春子、清明子、春花胡颓子、羊奶子、岩麻子、豆子树、天青下白、红米饭、梅梅树、牛奶奶、秋胡颓子、剪子果。

  性味:味苦、酸,性凉。

  入药部位: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的根、叶和果实。

  牛奶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或叶15-30g,果实3-9g。

  炮制:夏、秋季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叶、果实,晒干。

  牛奶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止咳,利湿解毒。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泄泻,痢疾,淋证,带下,崩漏,乳痈。

查看详情

边缘鳞盖蕨

  边缘鳞盖蕨

  性味:苦;寒。

  归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碗蕨科植物边缘鳞盖蕨的嫩叶。

  形态特征:叶柄长20-30cm,深禾秆色,有纵沟,几光滑,叶片矩圆三角形,长达55cm,宽13-25cm,一至二回羽裂,纸质,绿色,叶两面有短硬毛;羽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上侧稍呈耳状凸起,下侧楔形,边缘近羽裂,裂片三角形,急尖或钝尖,侧脉在裂片上羽状;孢子囊群每小裂片有1-6个,囊群盖浅杯形,棕色,有短硬毛。气微,味淡。

  边缘鳞盖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边缘鳞盖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活络。

  主治:主痈疮疖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查看详情

牛舌草

  牛舌草

  别名:羊蹄、齿果羊蹄、羊蹄大黄、土大黄、牛舌棵子、野甜菜、土王根、牛舌头棵、牛耳大黄。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的叶。

  形态特征:叶枯绿色,皱缩。展平后基生叶具长柄,叶片矩圆形或宽披针形,如牛舌状,长4-8cm,宽1.5-2.5cm,全缘,顶端钝圆,基部圆形;茎生叶较小,叶柄短,叶片披针形或长披针形;托叶鞘膜质,筒状。气微,味苦、涩。

  牛舌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外用:适量,捣敷。

  牛舌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用于乳痈,疮疡肿毒,疥癣。

  牛舌草的配伍

  1、治热性恐惧症、抑郁症:牛舌草6g,水煎服。

  2、治热性心悸:牛舌草6g,水煎,与赤石脂3g同服。

  3、治咳嗽胸痛:牛舌草6g,冰糖10g,水煎服。

  4、治各种结石,面色不佳:牛舌草6g,赤石脂3g,砂糖6g,煎成糖浆内服。

  5、治小儿口腔溃疡:取牛舌草干品适量,炒焦,研成细粉,撒在溃疡处。(1-5方出自《哈萨克药志》)

  牛舌草的相关论述

  《江苏药材志》:“捣烂敷乳房红肿。”

查看详情

大金刀

  大金刀

  别名西风剑、单叶扇蕨。

  性味:苦,凉。

  归经:心;肺;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蕨类水龙骨科盾蕨属植物盾蕨Neolepisorus ovatus (Bedd.) Ching [N. phyllomanes (Christ) Ching],以全草或叶入药。

  大金刀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或烘干研粉调油搽患处。

  大金刀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尿路感染,小便不利,咯血。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

  大金刀的配伍

  ①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青竹标一两,泡酒半斤,每服一两。(《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咳血:鲜大金刀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③治血淋:青竹标五钱,小木通四钱,车前草三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小便不利:大金刀五钱,龙胆草二钱,牛尾薹根、黄地榆各三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⑤治痈毒,热淋:盾蕨五至八钱。水酒煎服。(《湖南药物志》)

  ⑥治刀伤:鲜大金刀,捣绒敷伤口。(《贵州草药》)

  ⑦治烫伤、火伤:大金刀烘干,研末,菜油调搽患处。(《贵州草药》)

查看详情

鸡眼草

  鸡眼草

  别名:人字草、三叶人字草、掐不齐、老鸦须、铺地锦、白斑鸠窝。

  性味:甘、淡,微寒。

  入药部位:本品为豆科鸡眼草属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Schindl.,以全草入药。

  鸡眼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炮制:夏秋采收,洗净切细晒干。亦可鲜用。

  鸡眼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止泻。

  主治:用于胃肠炎,痢疾,肝炎,夜盲症,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鸡眼草的配伍

  ①治突然吐泻腹痛:土文花嫩尖叶,口中嚼之,其汁咽下。(《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中暑发痧:鲜鸡眼草三至四两。捣烂冲开水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公母草七钱至一两。水煎服。年久肠风,须久服有效。(《中医药实验研究》)

  ④治赤白久痢:鲜鸡眼草二两,凤尾蕨五钱。水煎,饭前服。(《浙扛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红白痢疾:公母草五钱,六月霜二钱。水煎,去渣,红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⑥治疟疾:鸡眼草一至三两。水煎,分二、三次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⑦治小儿疳积:鸡眼草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胃痛:鸡眼草一两。水煎温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小便不利:鲜鸡眼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⑩治热淋:公母草七钱至一两。米酒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⑾治妇人白带:公母草七钱至一两,用精猪肉二、三两炖汤,以汤煎药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⑿治跌打损伤:鸡眼草捣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查看详情

布朗耳蕨

  布朗耳蕨

  别名:睬甲哈乌(藏名)。

  性味:涩,寒。

  归经:入肺、脾经。

  入药部位:为鳞毛蕨种植物布朗耳蕨的全草。

  布朗耳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研末,3g。

  外用:适量,研末调搽。

  布朗耳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治病毒发疹。

查看详情

牛奶莓

  牛奶莓

  别名:高脚红毛饭消扭、虎泡、七月泡、灯笼泡、马泡、红刺苔。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肾、胃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红腺悬钩子Rubus sumatranus Miq.[R.sorbifolius Maxim.]的根。

  牛奶莓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牛奶莓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开胃,利水。

  主治:用于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水肿,中耳炎。

  牛奶莓的配伍

  1、治妇女产后寒热,腹痛,胃口不好:(牛奶莓)匍匐枝的细根和块根120-150g,切碎炒燥,加蕲艾4-5片。水煎,冲红糖,黄酒,早晚饭前各服1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2、治产后腹痛:牛奶莓、益母草、干姜各10g,水煎服。

  3、治食欲不振:牛奶莓、刺梨、鸡屎藤各10g,水煎服。

  4、治水肿:牛奶莓15g,四季红、土茯苓各10g,水煎服。(2-4方出自《中国天然药物彩色图集》)

  牛奶莓的相关论述

  1、《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妇女产后寒热腹痛,胃口不好,”

  2、《新华本草纲要》:“根: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能。用于妇女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急性耳炎。”

查看详情

半春莲

  半春莲

  别名:半层莲、野苞芦。

  性味:辛、苦,凉。

  归经:心;脾经。

  入药部位:兰科蜻蜓兰属植物小花蜻蜓兰Tulotis ussuriensis (Reg. et Macck) Hara,以根入药。

  半春莲的用法用量

  用法:3~5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半春莲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鹅口疮;外用治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半春莲的配伍

  ①治鹅口疮:半春莲根三至五钱,水煎服。

  ②治无名肿毒、毒蛇咬伤:鲜半春莲根适量,捣烂外敷。

  ③治跌打损伤、骨折:鲜半春莲根一至二两,捣烂外敷。

查看详情

米碎花根

  米碎花根

  性味:味微苦,性凉。

  入药部位:为山茶科柃木属植物米碎花Eurya chinensis R. Br.的根。

  米碎花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粉麻油调涂。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米碎花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敛疮。

  主治疮疡肿毒、烧、烫伤。

  米碎花根的配伍

  治脓疱疮,梅养东15g,金银花藤9g,煨水服,或外洗。(《贵州草药》)

  米碎花根的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除湿敛疮。预防流行性感冒,外治烧、烫伤、脓疱疮。”

查看详情

毛花点草

  毛花点草

  别名:透骨消《广西药植名录》,波丝草《贵州草药》,雪药《四川常用中草药》。

  性味:味苦、辛,性凉。

  归经:入肺经。

  入药部位:为荨麻科花点草属植物毛花点草Nanocnide lobata Wedd.的全草。

  毛花点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5g。

  外用:适量,捣敷或浸菜油外敷。

  毛花点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通经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肺病咳嗽,疮毒,痱疹。

  毛花点草的相关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通经活血,治肺病咳嗽。”

  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毒疮,痱疹。”

查看详情

打破碗花花

  打破碗花花

  别名:野棉花、湖北秋牡丹、拐角七、清水胆、一把爪。

  性味:苦辛,凉,有毒。

  归经:入肺、脾二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以根、茎、叶或全草入药。

  打破碗花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打破碗花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杀虫,化积,消肿,散瘀。

  主治:治顽癣、秃疮,疟疾,小儿疳积,痢疾,痈疖疮肿,瘰疬,跌打损伤。

  打破碗花花的禁忌

  《陕西中草药》:“孕妇禁用。”

  打破碗花花的配伍

  ①治秃疮:野棉花一两,研粉,青胡桃皮四两,共捣烂外敷。

  ②治疮疖痈肿,无名肿毒:野棉花适量,捣烂外敷。

  ③治跌打损伤:野棉花一两。童便泡24小时,晒干研粉,黄酒冲服,每次五分至一钱,每日服二次。

  ④治疟疾:野棉花三钱,水煎服。(选方出《陕西中草药》)

查看详情

大丁草

  大丁草

  别名:小火草、臁草。

  性味:苦,寒。

  入药部位:为菊科大丁草属植物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 (L.) Nakai [Gerbera anandria (L.)Sch.Bip.],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本品卷缩成团,枯绿色。根茎短,下生多数细须根,植株有大小之分,基生叶丛生,莲座状;叶片椭圆状宽卵形,长2-5.5cm,先端钝圆,基部心形,边缘浅齿状。花葶长8-19cm,有的具白色蛛丝毛,有条形苞叶。头状花序单生,直径2cm,小植株花序边缘为舌状花,淡紫红色,中央花管状,黄色,植株仅有管状花。瘦果纺锤形,两端收缩。气微,味辛辣、苦。

  大丁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0.3~1两;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捣烂敷患处。

  大丁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咳,止血。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肠炎,痢疾,尿路感染,风湿关节痛;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臁疮;烧烫伤,外伤出血。

  大丁草的配伍

  ①治风湿麻木:豹子药一两。泡酒服。

  ②治咳喘:豹子药二钱。煎水服,红糖作引。

  ③治疔疮:豹子药根适量,捣绒敷患处。并治兽咬伤。(选方出《贵州草药》)

查看详情

灰贯众

  灰贯众

  别名:蜈蚣草。

  性味:酸涩,微寒。

  归经: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鳞毛蕨科植物对生耳蕨的全草。

  灰贯众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捣敷或研末撤。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洗净,鲜用或晒干。

  灰贯众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止痛,消肿,利尿。

  主治:主感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蛇咬伤;预防感冒。

  灰贯众的配伍

  ①预防感冒:对生耳蕨五钱,水煎当茶饮。

  ②治跌打损伤:对生耳蕨、马鞭草,捣碎,敷患处。

  ③治外伤、蛇咬伤:㈠对生耳蕨叶,捣碎(先将患处污血吸出)敷患处,如伤口溃烂。则将此叶研末,敷患处;㈡如肿势向上升:对生耳蕨一两,大蒜一钱,雄黄少许,水煎服。

查看详情

牛筋果

  牛筋果

  别名:牛簕果、弓刺、连江簕。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苦木科植物牛筋果Harrisonia perforata (Blanco) Merr.[Paliurus perforatus Blanco]的根。

  牛筋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

  炮制: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牛筋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截疟。

  主治:用于疟疾。

  牛筋果的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眼痛。”

查看详情

一点红

  一点红

  别名:羊蹄草、千日红、假芥兰、叶下红。

  性味:味苦,性凉。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干燥全草。

  一点红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或捣汁含咽。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炮制:洗净,晒干。

  一点红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肺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疮疖痈肿,湿疹,跌打损伤。

  一点红的配伍

  1、配灯心草,其利水作用增强,用于治疗一切原因引起的水肿。

  2、配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既可用于疔疮,喉蛾乳痛,跌打损伤,又可用于大腹水肿,周身浮肿等。

  3、配黄芩,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血痢肠风便血。

  一点红的禁忌

  孕妇慎用。

  一点红的相关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紫背草,生南赣山坡。形全似蒲公英而紫茎,近根叶叉微稀,背俱紫,梢端秋深开紫花,似秃女头花,不全放,老亦飞絮。功用同蒲公英。”

查看详情

毛冬青

  毛冬青

  别名:乌尾丁、细叶冬青、山熊胆、酸味木、喉毒药、茶叶冬青、毛披树。

  性味:苦,平。

  归经:肺;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 et Arn.,以根及叶入药。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有的分枝,长短不一,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根头部具茎枝及茎残基;外皮稍粗糙,有纵向细皱纹及横向皮孔。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菲薄,木部发达,土黄色至灰白色,有致密的放射状纹理及环纹。气微,味苦、涩而后甜。商品多为块片状,大小不等,厚0.5-1cm。

  毛冬青的用法用量

  用法:1~3两;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干叶研粉调油搽患处。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即得净冬青。

  毛冬青的功效主治

  功效: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心性视网膜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小儿肺炎,冻疮。

  毛冬青的配伍

  ①治肺热喘咳:乌尾丁根五钱。水煎,冲白糖适量,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感冒,扁桃体炎,痢疾:毛冬青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毛冬青根三两,煨猪脚一只服食,每日一次;另取-毛冬青根三两,煎水浸泡伤口,每日一至二次,浸泡后外敷生肌膏(硼酸粉6725克,氧化锌16克,黄丹2.17克,梅片2.5克,石炭酸3毫升,凡士林375克)。(《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刀枪伤及跌打肿痛:乌尾丁根适量。水煎,待冷,每日涂3~6次。(《广西中草药》)

查看详情

翠云草

  翠云草

  别名:剑柏、蓝地柏、地柏叶、伸脚草、绿绒草、烂皮蛇。

  性味:甘、淡,凉。

  入药部位: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 Spring,以全草入药。

  翠云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可用至60g。

  外用:适量,晒干或炒炭存性,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翠云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止血,止咳。

  主治: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风湿关节痛,肺结核咯血;外用治疖肿,烧烫伤,外伤出血,跌打损伤。

查看详情

水线草

  水线草

  别名:伞房花耳草。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的全草。

  水线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煎水洗。

  水线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治疟疾,肠痈,肿毒,烫伤。

  水线草的配伍

  ①治疟疾:水线草、常山、马鞭草各二钱。混合煎服。(《中国药植志》)

  ②治烫伤:水线草煎洗。(《中国药植志》)

查看详情

大沙叶

  大沙叶

  别名:大叶满天星、满天星、山铁尺、青风木、港大沙叶、香港大沙叶、茜木、巴弗他树。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心、脾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广东大沙叶Pavetta hongkongensis Bremek.的全株或茎叶。

  形态特征:嫩枝黑色或浅褐色,有棱及明显的节。叶对生,薄纸质,皱缩,展平后呈椭圆状宽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浅灰绿色,下面色稍浅,叶面隐约可见黑色小点,对光照视小点清晰;叶柄长约1cm;托叶三角形,多脱落。枝顶偶见残留的伞房状聚伞花序。气微味微苦。以枝嫩、叶多色灰绿、不带花者为佳。

  大沙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炮制:全年均可采,晒干或鲜用。

  大沙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中暑,肝炎,跌打损伤,风毒疥癞。

  大沙叶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飞沙疥癞。”

  2、《岭南采药录》:“治风毒,痧胀。”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感冒发热,防治中暑,肝炎,跌打损伤。”

查看详情

水蜈蚣

  水蜈蚣

  别名:球子草、疟疾草、三荚草、金牛草、寒气草、金钮草、夜摩草、十字草、姜虫草、露水草、水牛草、三步跳、散寒草、姜芽草、寒筋草、水香附、燕含珠、发汗草、 山蜈蚣、无头香附、龙吐珠、三夹草、水香草、一粒雪、三角草、落地杨梅、三箭草、球头草、雷公草、地杨梅、三人扛珠、寒热头草、一粒珠、九头香、水竹钵、 一粒关、狗公草、千打锤、落地蚂蟥、三棱环、一粒子草、黄古头草、水金钗、水土香、钢拳头、连根草、草含珠。

  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带根茎的全草。

  形态特征:多皱缩交织成团。根茎细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或紫褐色,节明显,具膜质鳞片,节上有细茎,断面粉白色。茎细具棱,深绿色或枯绿色。叶线形,基部鞘状,紫褐色,有的可见球形穗状花序,黄绿色。果实卵状长圆形,绿色,具细点。气微。

  水蜈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或浸酒。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5-9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水蜈蚣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疟疾,黄疸,痢疾,乳糜烂,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水蜈蚣的配伍

  1、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水蜈蚣30g。水煎温服取汗。(《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2、治黄疸(传染性肝炎):水蜈蚣全草30g,茅莓根30g,臭牡丹根30g。水煎,糖调敷。(江西《草药手册》)

  3、治乳糜尿:水蜈蚣(干根茎)、桂圆或黑枣各6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浙南本草新编》)

  4、治疮疡肿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各适量。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5、治小儿口腔炎:水蜈蚣根茎30g。水煎,冲蜂蜜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查看详情

石仙桃

  石仙桃

  别名:石山莲、石橄榄、果上叶。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味甘、微苦,性凉。

  入药部位:为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根茎粗壮,直径5~10mm。下侧生灰黑色顶根,节明显。节上有干枯的膜质鳞叶,每隔0.5~1.5cm生一枚假鳞茎,肉质肥厚呈瓶状,卵形,长圆形,长3~7.5cm,直径1.5~2.5cm。表面碧绿色或黄绿色,具5~7条纵棱或光滑,基部收缩呈柄状,有的被鞘状鳞叶。顶端生叶2枚,多脱落而留有呈内外套叠的“V”形叶痕。叶片革质,较厚,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8cm或更长,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收缩成柄状。具数条平行叶脉,其中3条明显而突出于下表面。花序顶生。多已干枯。气微,味甘、淡。

  石仙桃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秋季采收,鲜用,或以开水烫过晒干用。

  石仙桃的功效主治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解毒,利湿,消瘀。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咳血,吐血,眩晕,头痛,梦遗,咽喉肿痛,风湿疼痛,湿热浮肿,痢疾,白带,疳积,瘰疬,跌打损伤。

查看详情

百眼藤

  百眼藤

  别名:爬山虎、咸鱼头、五眼子、泥藤草、大甘草、小叶羊角藤。

  性味:甘,凉。

  归经:肺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巴戟属植物百眼藤Morinda parvifolia Bartl.,以全株入药。

  百眼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炮制: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百眼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腹泻,跌打损伤,腰肌劳损,湿疹。

查看详情

铁扫帚

  铁扫帚

  别名:夜门关,苍蝇翼,铁马鞭,三叶公母草,鱼串草。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入肺、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胡枝子属植物截叶铁扫帚Lespedeza cuneata G. Don的全草或根。

  形态特征:本品为不规则的段,根、茎、叶、花混合。根较细,条状,茎圆柱形,表面具纵皱纹。叶皱缩、破碎,展平后呈楔形,长1~2.5㎝,宽0.2~0.4㎝,先端平截,中央有小尖刺,基部楔形,全缘,下面有伏贴毛或白色长柔毛,小叶柄不明显。可见总状花序腋生,气微,味微苦。

  铁扫帚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段,干燥。

  铁扫帚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消食除积,祛痰止咳。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肠胃炎,细菌性痢疾,胃痛,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白带,口腔炎,咳嗽,支气管炎,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铁扫帚的配伍

  1、治吐血,铁扫帚9g,捣绒对开水服。(《精编中草药图谱》)

  2、治伤口久溃不敛,铁扫帚叶晒干研末,取适量撒患处。(《精编中草药图谱》)

  3、治刀伤,铁扫帚叶或花鲜品适量,嚼烂敷伤处。(《精编中草药图谱》)

  4、治痔疮,铁扫帚叶15g,蒸酒服。(《精编中草药图谱》)

  铁扫帚的禁忌

  孕妇忌服。

查看详情

阴地蕨

  阴地蕨

  别名:一朵云、背蛇生、散血叶、破天云、小春花、蛇不见、郎萁细辛、独脚金鸡、独立金鸡、独脚蒿、冬草、黄连七、鸡爪莲。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有毒。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阴地蕨科植物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 (Thunb.)Sw.的全草。

  形态特征:根茎长0.5-1cm,直径2-3.5mm,表面灰褐色,下部簇生数条须根。根长约5cm,直径2-3mm,常弯曲,表面黄褐色,具横向皱纹;质脆易断,断面白色,粉性。总叶柄长2-4cm,表面棕黄色,基部有干缩褐色的鞘;营养叶柄长3-8cm,直径1-2mm,三角状而扭曲,具纵条纹,淡红棕色;叶片卷缩,黄绿色或灰绿色,展开后呈阔三角形,三回羽裂,侧生羽片3-4对;叶脉不明显。孢子叶柄长12-25cm,黄绿色或淡红棕色;孢子囊穗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而微苦。

  阴地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鲜品15-30g。

  外用:适量,捣烂敷。

  阴地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止咳,止血,明目去翳。

  主治:小儿高热惊搐,肺热咳嗽,咳血,百日咳,癫狂,痫疾,疮疡肿毒,瘰疬,毒蛇咬伤,目赤火眼,目生翳障。

  阴地蕨的禁忌

  虚寒、体弱及腹泻者禁服。

  阴地蕨的配伍

  1、治小儿急惊风:阴地蕨15g,加冰糖少许。水炖冲服。(《闽东本草》)

  2、治男子妇人吐血后膈上虚热:阴地蕨、紫河车(锉)、贯众(去毛土)、甘草(炙、锉)各半两。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圣济总录》抵圣汤)

  阴地蕨的相关论述

  《纲目》:“江浙亦有之。外家采制丹砂、硫黄。”

查看详情

爵床

  爵床

  别名:小青草、六角英、赤眼老母草、麦穗癀、鼠尾癀、孩儿草、野万年青、节节寒、大鸭草、毛泽兰[四川]。

  性味:咸辛,寒。

  归经:入肝、胆二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爵床科爵床属植物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L.) Ness的全草。

  爵床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炮制:采得后,除去泥土、杂质等,鲜用;或晒干用。

  爵床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截疟。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乳糜尿;外用治痈疮疖肿,跌打损伤。

  爵床的禁忌

  ①《本草汇言》:“过服亦克脾气。”

  ②《闽东本草》:“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不宜。”

  爵床的配伍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爵床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疟疾:爵床一两。煎汁,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钩端螺旋体病:爵床(鲜)八两。捣烂,敷腓肠肌。(《云南中草药》)

  ④治酒毒血痢,肠红:小青草、秦艽各三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⑤治黄疸,劳疟发热,翳障初起:小青草五钱,煮豆腐食。(《百草镜》)

  ⑥治肾盂肾炎:爵床三钱,地菍、凤尾草、海金砂各五钱,艾棉桃(寄生艾叶上的虫蛀球)十个。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⑦治乳糜尿:爵床二至三两,地锦草、龙泉草各二两,车前草一两半,小号野花生、狗肝菜各一两(后二味可任选一味,如龙泉草缺,狗肝菜必用)。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文火煎成400~600毫升,其渣再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取300~400毫升,供患者多次分服,每日一剂,至少以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或于尿转正常后改隔日一剂,维持三个月,以巩固疗效。(《全展选编·传染病》)

  ⑧治肝硬化腹水:小青草五钱。加猪肝或羊肝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⑨治筋骨疼痛: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⑩治疳积:小青草煮牛肉、田鸡、鸡肝食之。(《纲目拾遗》)

  ⑾治雀目:鸡肝或羊肝一具(不落水),小青草五钱。安碗内,加酒浆蒸熟,去草吃肝。加明雄黄五分尤妙。(《百草镜》)

  ⑿治口舌生疮: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⒀治痈疽疮疖:小青草捣烂敷。(《本草汇言》)

  ⒁治瘰疬:爵床三钱,夏枯草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民间草药》)

  ⒂治跌打损伤:爵床鲜草适量。洗净,捣敷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查看详情

石上柏

  石上柏

  性味:味甘、微苦、涩,性凉。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的全草。

  石上柏的用法用量

  用法:10-30g,鲜品倍量,均应久煎。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炮制: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石上柏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抗癌,止血。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肺热咳嗽,乳腺炎,湿热黄疸,风湿痹痛,外伤出血。

  石上柏的配伍

  治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石上柏30g,加猪瘦肉3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石上柏的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抗癌,止血。主治癌症,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乳腺炎。”

查看详情

地不容

  地不容

  别名:地芙蓉、乌龟梢、金丝荷叶、地乌龟、金线吊乌龟、山乌龟、地胆、金不换、 抱母鸡、一文钱、荷叶暗消、乌龟抱蛋。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防己科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epigaea H.S.Lo和云南地不容Stephania yunnanensis H.S.Lo的块根。

  地不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研末,0.5-1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敷。

  炮制:秋、冬季采挖,去除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地不容的功效主治

  功效:涌吐痰食,截疟,解疮毒。

  主治:疟疾,食积腹痛,痈肿疔毒。

  地不容的配伍

  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不出头者:地不容,用鸡蛋清调搽,留顶,一夜即出头。出头后,切勿妄敷。热毒只采叶贴患处即愈。若服即中其毒,慎之。(《滇南本草图说》)

  地不容的禁忌

  孕妇禁服,体弱者慎服。内服宜炮制。过量易致呕吐。

  1、《滇南本草》:“气虚者禁忌。”

  2、《滇南本草图说》:“气血虚弱之人,忌用此药。只可敷疮,不可妄服。”

  地不容的相关论述

  论地不容的毒性和禁忌:兰茂:“气血虚者禁忌。吐痰甚于常山,恐伤人命。常山吐痰,有转达之能,地不容无转达之能,故尔忌用。”(《滇南本草》)

查看详情

罗锅底

  罗锅底

  别名:金盆、金龟莲、金银盆、土马兜铃、小金瓜、野黄瓜、金吊嫩黄瓜、金茨菇、土瓜内消、苦金盆、金腰莲金盆、苦丁板、盘莲。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中华雪胆Hemsleya chinensis Cogn.ex Forb.et Hemsl.、曲莲Hernsleya amabilis Diels和大籽雪胆Hemsreya macrosperma C.Y.Wu ex C.Y.Wu.ex C.L.Chen的块茎。

  形态特征:药材多切成块片出售;块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稍卷曲,直径3-10cm,厚4-8m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有的有凹陷的茎基痕,切面淡黄色或灰白色,质坚实,粉性。气微,味极苦。

  罗锅底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研末,0.5-1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罗锅底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痛止血。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胃痛,菌痢,肠炎,肝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痔疮,子宫颈炎,痈肿疔疮,外伤出血。

  罗锅底的配伍

  1.治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雪胆研粉,每次0.6-1.2g,冲服;或6-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发痧,肚痛,吐泻等症:白味莲研末1-1.5g,开水吞服。(《贵州草药》)

  3.治红痢:白味莲10g,煎水服。(《贵州草药》)

  4.治蒙沟收(白痢):酒桑包确(蛇莲),窝俄饿(地榆),嘎龚姜薄妥(刺梨根)。水煎内服。(《苗族药物集》)

  5.治风火牙痛,咽喉痛:苦金盆1g。含咽,每日2次。(《草木便方今释》)

  6.治无名肿毒:酒桑包确(蛇莲)鲜品捣烂敷患处。(《苗族药物集》)

  罗锅底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罗锅底的相关论述

  《草木便方》:“苦,寒。”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毒。入胃、大肠二经。”

  《贵州草药》:“性凉,味苦。”

  《云南中草药》:“有毒。”

  《苗族药物集》:“性冷,味苦。入热经。”

  《草木便方》:“主祛风,治火眼热毒,痔,肠胃热结气痛。”

  《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痛,风寒火牙,涂恶疮。”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热解毒,消肿去火。治虚火牙痛,外涂疮毒。”

  《中国药用植物志》:“民间用作祛疟剂。”

  《贵州草药》:“利湿,镇痛。”

查看详情

农吉利

  农吉利

  别名:佛指甲、山油麻、野芝麻、芝麻响铃铃、狸豆、狗铃草、小响铃、野花生。

  性味:味甘、淡,性平。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野百合Crotalaria sessiliflora L.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圆柱形,稍有分枝,表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茸毛。单叶互生,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暗绿色,下表面有柔毛,全缘。荚果长圆柱形,包于宿存花萼内,宿萼5裂,密被棕黄色或白色长毛;种子细小,肾形或心形而扁,成熟时棕色,有光泽。气无,味淡。

  农吉利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

  外用:研末调敷或撒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7-10月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农吉利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积。

  主治:用于痢疾,热淋,喘咳,风湿痹痛,疔疮疖肿,毒蛇咬伤,小儿疳积,恶性肿瘤等病症的治疗。

  农吉利的禁忌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有肝肾疾患者禁服。

  农吉利的配伍

  1.治风湿关节痛 野百合、全缘榕各15g,南蛇藤根24g,猪排骨酌量,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2.治白带 野百合30g,水杨柳15g,白鸡冠花15g,百花乌豆30g,木通30g,土茵陈15g,煮鸡蛋食。(《湖南药物志》)

查看详情

萝芙木

  萝芙木

  别名:山辣椒、山马蹄、山胡椒、萝芙藤、假辣椒、鱼胆木、羊姆奶、毒狗药、假鱼胆、火烙木、万药归宗、通骨消、羊屎木、甘榕木、刀伤药、三叉虎、地郎伞、山番椒、十八爪、红果木、麻三端、百花短托、大叶了哥王、四叶齐、山椒叶、中念子、白花丹、铁羊屎、染布子、鸡眼子、羊角钗。

  性味:苦、微辛,凉。

  入药部位:为夹竹桃科植物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 (Lour.) Baill.的根。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一,直径约至3cm,主根下常有分枝。表面灰棕色至灰棕黄色,有不规则纵沟和棱线,栓皮松软,极易脱落露出暗棕色皮部或灰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皮部很窄,淡棕色。木部占极大部分,黄白色,具明显的年轮和细密的放射状纹理。气微,皮部极苦,木部微苦。

  萝芙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萝芙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降压,宁神。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身疼,咽喉肿痛,高血压,眩晕,失眠。

  萝芙木的配伍

  1、治感冒头痛、身骨疼:假辣椒、土茯苓、土甘草(又名天星蔃、白点秤)各二至三两。煎汤,一日三次内服。(《广西药植图志》)

  2、治腰痛:十八爪根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3、治高血压:十八爪根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4、治喉痛:十八爪根适量,切细,含嚼。(《贵州草药》)

  5、治高血压,头痛,失眠,眩晕,高热,胆囊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萝芙木根二至三钱。煎服。《云南中草药》)

  萝芙木的禁忌

  有胃病及气血虚寒者忌用。

查看详情

凤尾猪鬃草

  凤尾猪鬃草

  别名:旱明琼、小凤尾草、小蕨蕨、凤尾草。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铁角蕨科植物云南铁角蕨Asplenium yunnanense Franch.的全草。

  凤尾猪鬃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切段。

  凤尾猪鬃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乳。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小儿惊风,尿路感染,乳腺炎,乳汁不通。

  凤尾猪鬃草的配伍

  1、治乳腺炎:云南铁角蕨6g,蒲公英15g,瓜子金9g。煎服。

  2、治骨折:云南铁角蕨3g,贝母兰90g。捣敷。(1-2方出自《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凤尾猪鬃草的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用于血淋,乳腺炎,乳糜尿。”

查看详情

小叶野决明

  小叶野决明

  性味:味苦,性寒。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小叶野决明Thermopsis chinensis Benth.的根或种子。

  小叶野决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炮制:夏、秋季采集果实,晒干。根,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小叶野决明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明目。

  主治:用于目赤肿痛。

  小叶野决明的配伍

  治目赤肿痛:(野决明)根30g,水煎,冲白糖服。或用(野决明)子30-60g,加金银花、天细辛各15-18g,水煎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查看详情

马槟榔

  马槟榔

  别名:屈头鸡、水槟榔、马大白、紫槟榔、太极子。

  性味:苦、甘,寒。

  归经:脾;胃;肺经。

  入药部位: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马槟榔Capparis masaikaii Levl.,以种仁入药。

  马槟榔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嚼或煎汤,1~2钱。

  外用:捣涂。

  炮制:秋季果实呈褐色时采收,剖开取出种子,洗去假种皮,晒干。

  马槟榔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渴,催产。

  主治:用于热病口渴,咽喉炎,恶疮肿毒,难产。

  马槟榔的禁忌

  未婚未育女性慎久服,孕妇禁服。

  马槟榔的配伍

  ①治食滞胀满:水槟榔一至三钱,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喉头炎,暑热口渴:水槟榔二至三粒嚼烂,含咽药液。(《广西中草药》)

  马槟榔的各家论述

  1.《品汇精要》:主催生,若难产临死者用仁细嚼,并华水送下。生产繁者,久服则子宫冷,自然绝矣。

  2.《纲目》:伤寒热病,食数枚,冷水下。又治恶疮肿毒,内食一枚,冷水下,外爵涂之,即无所伤。

  3.《广西中药志》:清肺、生津止渴。治麻疹、喉痛。

查看详情

马瓞儿

  马瓞儿

  别名:老鼠拉冬瓜、野苦瓜、扣子草、玉钮子。

  性味:味甘、苦,性凉。

  归经:归肺、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马㼎儿Zehneria indica (Lour.)Keraudren的块根或全草。

  形态特征:块根呈薯状,表面土黄色至棕黄色。切面粉白色至黄白色,粉性;质坚脆,易折断。茎纤细扭曲,暗绿色或灰白色,有细纵棱。卷须细丝状。单叶互生,皱缩,卷曲,多破碎,完整叶呈三角状卵形或心形,上表面绿色,密布灰白色小凸点,下表面灰绿色,叶脉明显。气微,味微涩。

  马瓞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夏、秋季采收,挖块根,去泥及细根,洗净,切厚片;茎叶切碎,鲜用或晒干。

  马瓞儿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利尿。

  主治:痈疮疖肿,痰核瘰疬,咽喉肿痛,痄腮,石淋,小便不利,皮肤湿疹,目赤黄疸,痔瘘,脱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马瓞儿的配伍

  1.治痈疽疔疮,冻疮:(马㼎儿)干根研末,调茶油敷。(《泉州本草》)

  2.治蜂窝组织炎:鲜(马㼎儿)全草、鲜旱莲草、鲜积雪草、鲜龙葵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多发性脓肿:马㼎儿根、地耳草各等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4.治骨髓炎:马㼎儿根、山芝麻、蒲公英各9g,猪脚爪1只。炖烂,调酒少许,饭前服。(《福建药物志》)

  5.治淋巴结核:马㼎儿根15g,夏枯草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6.治疝肿,湿火骨痛,皮肤湿疹:(马㼎儿)干根15-30g,水煎内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煮水外洗。(《广东中草药》)

  7.治腮腺炎,喉炎,急性结膜炎:马㼎儿15-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8.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小儿疳积:马㼎儿根15-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9.治红斑狼疮:马㼎儿根15-18g,用水大半碗,煎煮片刻,每日服1-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马瓞儿的相关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寒。”

  《广东中药》:“味甘、淡,性凉。”

  《贵州草药》:“(藤叶)性平,味微苦。”

  《全国中草药汇编》:“甘、苦,凉。”

  《生草药性备要》:“治酒顶,消小肠气发,敷恶疮,理蛇口闭。”“治瘫痪四肢无力。”

  《植物名实图考》:“治鱼口便毒,为洗药。”

  《广东中药》:“清肝热,去湿利水,主治湿火骨痛,睾丸肿大,孕鼠咬伤。”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拔毒,除痰散结。治痈疮疖肿,皮肤湿疹,咽喉肿痛,腮腺炎,尿路感染,结石,急性结膜炎,小儿疳积。”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外用治淋巴结核。”

  《浙江药用植物志》:“消肿排脓。主治蜂窝组织炎。”

查看详情

蚕茧

  蚕茧

  别名:蚕衣(《说文》),茧黄(《圣惠方》),蚕茧壳(《药材资料汇编》)。

  性味:甘,温,无毒。

  入药部位: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以除去茧蛹的茧入药。

  形态特征:呈长椭圆形,或中部稍缢缩,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其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未经羽化的蚕茧,内有黄棕色的蚕蛹1枚以及成蛹前脱下的淡棕色、皱缩的蚕皮。

  蚕茧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炮制:将蚕茧剪开,去尽内部杂质。或置罐内,煅存性用。

  蚕茧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止血。

  主治:治便血,尿血,血崩,消渴,反胃,疳疮,痈肿。

  蚕茧的配伍

  ①治肠风,大小便血,淋沥疼痛:茧黄、蚕蜕纸(并烧存性)、晚蚕沙、白僵蚕(并炒)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用米饮送下,日三服。(《圣惠方》茧黄散)

  ②治消渴:煮蚕茧汤,每服一盏。(《朱氏集验医方》)

  ③治小儿因痘疮余毒,肢体节骱上有疳蚀疮,脓水不绝:出蛾绵茧,不拘多少,用生白矾捶碎,实茧内,以炭火烧,矾汁干,取出为末。干贴疳疮口内。如肿作痛,更服活命饮。(《小儿痘疹方论》绵茧散)

  ④治反胃吐食:蚕茧十个。煮汁,烹鸡子三枚食之,以无灰酒下,日二服。(《普济方》)

  ⑤治口糜:蚕茧烧灰,调蜂蜜,抹口内。(《泉州本草》)

查看详情

胡桐泪

  胡桐泪

  别名:胡桐律(《汉书》颜师古注),石律(《日华子本草》),石泪(《岭表录异》),胡桐碱(《纲目》)。

  性味:味咸苦,大寒,无毒。

  归经:入胃经。

  入药部位:为杨柳科植物胡杨的树脂。

  形态特征㈠老式:树脂流入土内年月较长。呈大小不一的块状或碎粉状,土黄色。质酥易碎。㈡新式:树脂流入土内年月较短。多为不规则的圆块,樱绿色。质软色嫩,不易破碎,带酸性。以年久、色黄、无泥杂者为佳。

  胡桐泪的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含漱或研末撒。

  内服:入散剂。

  炮制:多在冬季采收,除去泥土杂质,干燥。

  胡桐泪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化痰,软坚。

  主治:治咽喉肿痛,齿痛,牙宣,牙疳,骨槽风,瘰疬。

  胡桐泪的配伍

  ①治咽喉急胀,肿结不通:胡桐泪三钱,硼砂二钱,生矾一钱,胆星一钱五分。共为末。用一、二茶匙姜汤调咽。(《本草汇言》)

  ②治湿热牙疼,喜吹风:胡桐泪入麝香掺之。(《纲目》)

  ③治齿缝忽然出血不止:胡桐泪半两,研罗为末,用贴齿缝,如血出不定,再贴。(《圣惠方》)

  ④治牙齿根宣露挺出,脓血,口气:枸杞根一升(切),胡桐泪一两。上件药,和匀,分为五度用,每度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热含冷吐。(《圣惠方》)

  ⑤治牙齿宣露有脓血出,及小儿虫蚀疳断:葶苈、胡桐泪各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于患处掺之。(《圣济总录》)

  ⑥治走马牙疳:胡桐碱、黄丹等分。为末掺之。(《医林集要》)

  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一般胃痛:胡桐树树脂。打碎,放入盆内,加等量水,加热使其溶化,用四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浓,沉淀24小时,急火煎熬,切勿搅拌,至水分蒸发完即成深褐色固体,若底层炭化过重,则去掉不用;最后碾成细末,装瓶内密封。用法,10%梧桐碱液,成人每次10毫升;粉剂每次一克,一日两次,饭后服,七日为一疗程。(《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胡桐泪的禁忌

  ①《海药本草》:“多服令人吐。”

  ②《本草汇言》:“胃家虚寒不食者勿用。”

  胡桐泪的各家论述

  ①《纲目》:“石泪,入地受卤气,故其性寒能除热,其味咸能入骨软坚。”

  ②《本草经疏》:“胡桐泪,《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又曰:在高者因而越之。苦以涌吐,寒以胜热,故主大毒热,心腹烦满,取吐而效也。《日华子》以之治风虫牙齿痛,李珣谓其能治骨槽风、齿匿,元素言瘰疬非此不能除,皆资其苦能杀虫,咸能入骨软坚,大寒能除极热之用耳。”

查看详情

菊花叶

  菊花叶

  性味:味辛、甘,性平。

  归经:入心、肺、肝、胆四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的叶。

  菊花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

  菊花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肝明目,解毒消肿。

  主治:头风,目眩,疔疮,痈肿。

  菊花叶的配伍

  1.治红丝疔:白菊花叶(无白者,别菊亦可,冬月无叶,取根),加雄黄钱许,蜒蛐二条,共捣极烂,从头敷至丝尽处为止,用绢条裹紧。(《纲目拾遗》)

  2.治疔毒及一切无名肿毒:白菊花叶连根,捶取自然汁一茶盅,滚酒调服;用酒煮服亦可,生用更妙。病重宜多服。渣敷患处,留头不敷,盖被睡卧出汗。(《寿世良方》菊花饮)

  3.治口舌生疮,走马牙疳,咽喉肿痛:嫩菊叶、山豆根、松罗茶、夏枯草、苏薄荷各等分。煎汤频漱。(《疡医大全》)

  菊花叶的相关论述

  《食疗本草》:“主头风,目眩,泪出,去烦热,利五脏。”

  《口华子》:“明目。”

  《本草求原》:“清肺,平肝胆。治五疔、疳疔毒、痈疽、恶疮。”

查看详情

蜡梅花

  蜡梅花

  别名:腊梅花、黄梅花、铁筷子花、雪里花、巴豆花、蜡花。

  性味:辛;甘;微苦性凉;小毒。

  归经:肺;胃经。

  形态特征:花蕾圆形、短圆形或倒卵形,长1-1.5cm,宽4-8mm。花被片叠合,下半部被多数膜质鳞片,鳞片黄褐色,三角形,有微毛。气香,味微甜后苦,稍有油腻感。以花心黄色、完整饱满而未开放都为佳。

  蜡梅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外用:适量,浸油涂或滴耳。

  炮制:拣去残梗、沙石、土块。晒干或烘干,备用。

  蜡梅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清热;理气开郁。

  主治:主暑热烦渴;头晕;胸闷脘痞;梅核气;咽喉肿痛;百日咳;小儿麻疹;烫火伤。

  蜡梅花的禁忌

  湿邪盛者慎用。

  蜡梅花的配伍

  治久咳:铁筷子花三钱。泡开水服。(《贵阳民间药草》)②治汤火伤:蜡梅花(以)茶油浸(涂)。(《岭南采药录》)

  蜡梅花的各家论述

  1.《纲目》:解暑,生津。

  2.《浙江中药手册》:治暑温胸痞烦渴,小儿麻疹,百日咳。

  3.《江苏植药志》:治心烦口渴,气郁胃闷。

查看详情

苦竹叶

  苦竹叶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 f.的嫩叶。

  形态特征:干燥叶多呈细长卷筒状。展开后叶片为披针形,长6-12cm,宽10-15mm。先端尖锐,基部圆形,叶柄长6-10mm,上面灰绿色,光滑,下面粗糙有毛,主脉较粗,两侧脉8-16条。边缘的一侧有细锯齿。质脆而有弹性。气弱,味微苦。

  苦竹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快洗,闷润,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苦竹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心,利尿明目,解毒。

  主治:热病烦渴,失眠,小便短赤,口疮,目痛,失音,烫火伤。

  苦竹叶的配伍

  1、治卒失声,声噎不出:浓煮苦竹叶服之。(《补缺肘后方》)

  2、治小儿头疮,耳上生疮:竹叶烧末和猪脂涂上。又以鸡子白敷之亦妙。(《子母秘录》)

  3、治卒得恶疮不识者:烧苦竹叶和鸡子黄敷。(《孙真人食忌》)

  苦竹叶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苦竹叶的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烦热,解毒,退小儿潮热,煅(末敷)汤火伤。”

  2、《安徽中草药》:“清心火。”

  3、《全国中草药汇编》:“解渴利尿。主治口渴,尿少色黄。”

查看详情

芙蓉叶

  芙蓉叶

  性味:辛、微苦,凉。

  归经: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叶。

  形态特征:全体被灰白色星状毛。叶片大,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状心形,直径10-20cm,掌状3-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钝齿,叶面深绿色,叶背灰绿色,叶脉7-11条,两面突起。叶柄圆柱形,长5-20cm,径约0.3mm,黄褐色。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辛。

  芙蓉叶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内服:煎汤,10-30g。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碎,干燥。

  芙蓉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疽肿毒,恶疮,缠身蛇丹,脓疱疮,肾盂肾炎,水火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芙蓉叶的配伍

  1、治阳疮红焮,收根束毒:芙蓉叶(秋采)六钱,榆面二两,生大黄五钱,皮硝一两。研细,葱汁、童便调敷留顶,不特收束根脚,初起敷之可消。(《疡医大全》芙蓉膏)

  2、治痈疽肿毒:重阳前取芙蓉叶(研末),端午前取苍耳(烧存性,研末),等分。蜜水调涂四周,其毒自不走散。(《古今医统》铁井栏)

  3、治腮颔肿痛,或破成疮:芙蓉叶不拘多少。捣烂敷之,以帛系定,日一换。(《奇效良方》芙蓉敷方)

  4、治赤眼肿痛:芙蓉叶末,水和,贴太阳穴。(《飞鸿集》清凉膏)

  5、治偏坠作痛:芙蓉叶、黄柏各二钱。为末,以木鳖子仁一个,磨醋调涂阴囊。(《简便单方》)

  芙蓉叶的禁忌

  孕妇禁服。

  芙蓉叶的相关论述

  《纲目》:“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痈疽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

查看详情

三丫苦叶

  三丫苦叶

  别名:三丫苦、三叉苦、三桠苦。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肺经。

  入药部位: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Evodia lepta (spr.) Merr.的叶。

  形态特征:三出复叶对生,叶柄长3-5cm;小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5cm,先端渐尖,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基部稍偏斜,狭尖延长成短的小叶柄;上表面褐绿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光滑无毛,有透明腺点。气微,味苦。

  三丫苦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0克。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三丫苦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疮疡肿毒,虫蛇咬伤,风湿骨痛,湿疹,皮炎。

  三丫苦叶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三丫苦叶的配伍

  1、治脑炎初期:三丫苦叶60克,水煎服。

  2、治蛇虫咬伤、疖肿、跌打扭伤:三丫苦鲜叶捣烂外敷。

  3、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鲜三丫苦叶30克,水煎服。

  4、治湿疹、皮炎、痔疮:三丫苦叶煎水外洗。

  5、治耳内生疖:三丫苦鲜叶捣烂取汁,滴耳。

  6、治创伤,止血埋口:三丫苦叶适量,捣烂外敷。(1-6方出自《实用中草药原色图典》)

  三丫苦叶的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清热毒。治跌打发热作痛。”

  2、《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祛风湿,止痒。治跌打损伤,疮疡,疟疾。”

  3、《广西中药志》:“治风湿骨痛,感触痧气。”

  4、《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防治流感、流脑、乙型脑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黄疸型肝炎,虫蛇咬伤,疖肿,湿疹,皮炎,痔疮。”

查看详情

黑面叶

  黑面叶

  别名:黑面神、狗脚利(《生草药性备要》),蚊惊树(《岭南杂记》),夜兰(《粤语》),山夜兰(《本草求原》),田中逵(《岭南采药录》),四眼叶(《南宁市药物志》),夜兰茶(《岭南草药志》),铁甲将军、老鸦写字,庙公仔(《广东中药》Ⅱ),青凡木、四眼草(《广西中草药》),鸡肾叶(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性味:苦,寒,有毒。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的嫩枝叶。

  形态特征:新鲜枝叶深绿色,干后成黑色。枝扁圆形,表面有棱及沟,并有白色细小的皮孔,质硬而脆,断面灰棕色,中有髓腔。叶表面黑色有光,背面灰黑带红。质脆易碎。

  黑面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黑面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湿热,化瘀滞。

  主治:治腹痛吐泻,疔毒,疮疖,湿疹,皮炎,漆疮,鹤膝风,跌打肿痛。

  黑面叶的配伍

  ①治疔疮:黑面叶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②治乳管不通而乳少:黑面叶捣烂,和酒槽、蜜糖服之。(《岭南采药录》)

  ③治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黑面叶枝叶煎水洗或鲜叶捣汁涂。(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烂疮:青凡木叶一两,半边莲五钱,黑墨草二钱。捣烂敷。(《广西中草药》)

  ⑤治疮疖,蜘蛛咬伤,刀伤出血:青凡木叶捣烂敷。(《广西中草药》)

查看详情

狼把草

  狼把草

  别名:豆渣菜、郎耶菜。

  性味:苦、甘,平。

  入药部位:菊科刺针草属植物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a L.的全草。

  狼把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鲜草绞汁搽患处。

  炮制: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狼把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敛汗。

  主治: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肝炎,泌尿系感染,肺结核盗汗,闭经;外用治疖肿,湿疹,皮癣。

  狼把草的配伍

  ①治气管炎,肺结核:鲜狼把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鲜狼把草三至四两,加鲜橄榄六个,或马兰鲜根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咽喉肿痛:鲜狼把草五钱至一两。加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④治血痢:狼把草二斤,捣绞取汁一小升,纳白面半鸡子许,和之调令匀,空腹顿服之。若无生者,但收取苗阴干,捣为散,患痢者取散一方寸匕,和蜜水半盏服。(《本草图经》)

  ⑤治湿疹:鲜狼把草叶捣烂绞汁涂抹。(《福建中草药》)

  ⑥治癣:狼把草叶研末,醋调涂。(《福建中草药》)

查看详情

剪刀草

  剪刀草

  别名:塔花(《植物学大辞典》),玉如意(《苏州本产药材》),山薄荷、土薄荷(《泉州青草药》),野薄荷(《泉州本草》),野仙人草、小叶仙人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节节花、野香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味:苦辛,凉。

  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光风轮或瘦风轮的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茎枝柔细,直径不过1毫米;表面紫棕色,有纵棱;折断面黄棕色。叶皱缩卷曲,黄棕色或淡绿色;质脆易落。上部花穗仅留黄绿色的花萼,花冠多已脱落,有时残存黄白色的小坚果。气微,味微苦。以干燥、黄棕色至青棕色、无泥土者为佳。

  剪刀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煎水洗。

  剪刀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清热,散瘀消肿。

  主治:治感冒头痛,菌痢,肠炎,乳痈,疔疮,跌打损伤,血崩,荨麻疹。

  剪刀草的配伍

  ①治感冒头痛:光风轮三钱,生姜二片,葱白二个。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②治中暑腹痛:光风轮五钱,青木香根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③治痢疾:鲜瘦风轮菜一两,水煎内服,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

  ④治乳痈:鲜瘦风轮菜一两,红糖一两,酌加开水炖服。另用鲜叶一握,加红糖捣烂外敷。

  ⑤治跌打损伤,积瘀疼痛:㈠鲜瘦风轮菜绞汁泡酒服。(③方以下出《泉州青草药》);㈡鲜瘦风轱菜,用甜酒酿糟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⑥治妇人血崩(属血热者):瘦风轮菜一两,生地黄、侧柏叶各五钱,入冰糖少许。水煎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⑦治小儿食积:瘦风轮、公母草各二钱,隔山消一钱半,槟榔、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每日服三次。(《湖南药物志》)

  ⑧治荨麻疹、过敏性皮炎:光风轮菜适量,煎汁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剪刀草的各家论述

  1.《饮片新参》:消疮肿丹毒,虫咬伤。

  2.《苏州本产药材》:止血。治乳痈,疔疮。

  3.《泉州青草药》:祛风,止血,消痈,止痢。

  4.《泉州本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消痈止痢。治妇人血崩,乳痈,赤白痢。外敷痈疽肿毒。

  5. 苏医《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散热。治肠炎,白喉,咽喉肿痛,痈疽疮疖,荨麻疹,过敏性皮炎。

  6.《江西草药》:散瘀解毒。治跌打损伤,感冒头痛,中暑腹痛。

  7.《湖南药物志》:行气,散血,消积。

查看详情

小金钱草

  小金钱草

  别名:荷包草、肉馄饨草、金锁匙、黄疸草、小马蹄草、螺丕草、小铜钱草、酒杯窝、金挖耳、鸡眼草、小灯盏菜、小迎风草、小碗碗草、小半边莲、地不腊、星子草、小元宝草、落地金钱、小蛤蟆碗、九连环、小马蹄金、金钱草、玉蚀饨、小半边钱、小灯盏、金马蹄草。

  性味:味苦、辛,性凉。

  归经:归肺、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旋花科植物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 Forst.的全草。

  形态特征:全草缠绕成团。茎细长,被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质脆,易折断,断面中有小孔。叶互生,多皱缩,青绿色、灰绿色或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圆形或肾形,直径0.5-2cm,基部心形,上面微被毛,下面具短柔毛,全缘;叶柄长约2cm;质脆易碎。偶见灰棕色近圆球形果实,直径约2mm。种子1-2,黄色或褐色。气微,味辛。以叶多、色青绿者为佳。

  小金钱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小金钱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用于黄疸,痢疾,砂淋,白浊,水肿,疔疮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小金钱草的配伍

  1、治黄疸:荷包草、螺蛳三合。同捣汁澄清,煨热服。(《纲目拾遗》引《周益生家宝方》)

  2、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马蹄金30g,鸡骨草30g,千屈菜30g,山栀子15g,车前子15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3、治水肿初起:活鲫鱼大者一尾,用瓷片割开,去鳞及肠血,以纸试净,勿见水,以荷包草填腹令满,甜白酒蒸熟,去草食鱼。(《百草镜》)

  4、治全身水肿(肾炎):(马蹄金)鲜草捣烂敷脐上,每日1次,7日为1疗程;或15-30g,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5、治蛇咬:灰藋、肉馄饨草、野甜菜,三味共捣敷之。(《纲目拾遗》引《周益生家宝方》)

  6、治眼中生疔:肉馄饨草(连根、叶)和酒酿糟捣汁饮。(《纲目拾遗》引《眼科要览》)

  小金钱草的禁忌

  忌盐及辛辣食物。

  小金钱草的相关论述

  1、《百草镜》:“利湿热。治黄疸,膨胀,白浊,经闭;捣汁点热眼;煎汤洗痔疮肿痛。”(引自《纲目拾遗》)

  2、《纲目拾遗》:“治黄白火丹,去湿火,清五脏,止吐血,调妇人经。”

查看详情

牛筋草

  牛筋草

  别名:千金草、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牛顿草、鸭脚草、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蟋蟀草、扁草、水牯草、油葫芦草、千斤草、尺盆草、路边草、稷子草、鹅掌草、野鸭脚粟、老驴草、百夜草。

  性味:味甘、淡,性凉。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根或全草。

  形态特征:根呈须状,黄棕色,直径0.5-1mm。茎呈扁圆柱形,淡灰绿色,有纵棱,节明显,节间长4-8mm,直径1-4mm。叶线形,长达15cm,叶脉平行条状。穗状花序数个呈指状排列于茎顶端,常为3个,气微,味淡。

  牛筋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干燥,切长段。

  牛筋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用于伤暑发热,小儿惊风,乙脑,流脑,黄疸,淋证,小便不利,痢疾,便血,疮疡肿痛,跌打损伤。

  牛筋草的配伍

  1、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120g。水3碗,炖1碗,食盐少许,12h内服尽。(《闽东本草》)

  2、治乙型脑炎:牛筋草30g,大青叶9g,鲜芦根15g。煎水取汁,日服1次,连服3-5d为1疗程。(《湖北中草药志》)

  3、治湿热黄疸:鲜(牛筋)草60g,山芝麻30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4、治淋浊:牛筋草、金丝草、狗尾草各15g。水煎服。

  5、治痢疾:鲜牛筋草60-90g,三叶鬼针草45g。水煎服。(4-5方出自《福建药物志》)

  6、治风湿性关节炎:牛筋草30g,当归9g,威灵仙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牛筋草的相关论述

  1、《百草镜》:“入肝经。”

  2、《上海常用中草药》:“甘,平。”

  3、《青岛中草药手册》:“清热祛风,除湿利水。主治肝炎,消化不良,外伤出血,风湿性关节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荨麻疹。”

查看详情

鱼鳖金星

  鱼鳖金星

  别名:瓜子金、肉石斛、岩瓜子草、擦不烂、瓜子莲、石瓜子、石瓜米、金星草、山豆爿草、风不动、镜面草、金丝鱼鳖、鱼鳖草、瓜子菜、瓜米菜、瓜米还阳、瓜子草、小肺筋、瓜米石豇豆、石钱草、龙肝子、石豆。

  性味:味微苦,性平。

  归经:归肝、胃、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水龙骨科植物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Baker) Ching的全草。

  形态特征根状茎细弱,疏被鳞片。叶远生,二型,干后革质,不育叶短小,矩圆形,长1.5-3cm,宽1-1.5cm,能育叶较长,近无柄,倒披针形或舌形,有时也和不育叶同形。孢子囊群圆形,种子卵形。

  鱼鳖金星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清除泥沙,洗净,晒干,亦可鲜用。

  鱼鳖金星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消瘀,止血。

  主治:小儿高热,痄腮,风火牙痛,痞块,臌胀,淋浊,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疔疮痈肿,瘰疬,跌打损伤,以及高血压,鼻炎,气管炎。

  鱼鳖金星的配伍

  1、治臌胀:鱼鳖金星、仙鹤草、过路黄各15g。水煎服。(南药《中草药学》)

  2、治肺结核潮热:鱼鳖金星30g,水龙骨15g。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淋巴结炎:鱼鳖金星、凤尾蕨各15g。水煎服。(南药《中草药学》)

  鱼鳖金星的相关论述

  1、王安卿《采药志》:“治痰火毒行上部。”

  2、汪连仕《采药书》:“消痞块痰核,痄腮。”

  3、《植物名实图考》:“治风损,煎酒冲白糖服。”

  4、南药《中草药学》:“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治肺结核咯血,膝关节风湿痛。”

查看详情

瓶尔小草

  瓶尔小草

  别名:独叶一枝枪,一支箭、一枝枪、一矛一盾、矛盾草、拨云草、蛇头一支箭、独叶一支箭,蛇须草、独叶一枝蒿,蛇舌草、单枪一支箭。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瓶尔小草科植物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vulgatum L. [O. nipponicum Miyabe et Kudo] 的全草。

  形态特征:全体呈卷缩状。根茎短。根多数,肉质,具纵沟,深棕色。叶通常1枚,总柄长9-20cm。营养叶从总柄基部以上6-9cm处生出,皱缩,展开后呈卵状长圆形或狭卵形,长3-6cm,宽2-3cm,先端钝或稍急尖,基部楔形下延,微肉质,两面均淡褐黄色,叶脉网状。孢子叶线形,自总柄顶端生出。孢子囊穗长2.5-3.5cm,先端尖,孢子囊排成2列,无柄。质地柔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

  瓶尔小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每次3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瓶尔小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镇痛。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肺痨吐血,小儿高热惊风,目赤肿痛,胃痛,疔疮痈肿,蛇虫咬伤,跌打肿痛。

  瓶尔小草的配伍

  1、治肺炎:瓶尔小草15g。水煎服。(《广西民族药选编》)

  2、治胃热痛,肺结核潮热:(瓶尔小草)全草15-30g,水煎服;或用全草30g,研粉,开水冲服。(《广西本草选编》)

  3、治胃痛,小儿高热:瓶尔小草3-9g。水煎服,日服2次。(《文山中草药》)

  4、治疔疮:一枝箭15g。水煎服,渣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5、治痈疮疖肿:独叶一枝箭,醋或蜂蜜调匀外敷。(《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6、治毒蛇咬伤:①一枝箭15g,水煎服。另取鲜药适量,捣烂敷患处。也可用一枝箭干粉3g,每日分3次,用酒送服。另取3g调酒,由上而下擦伤口周围,勿擦伤口。(《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②独叶一枝箭加鸡蛋清调敷伤口周围,留伤口出毒。(《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7、治痨咳带红:(瓶尔小草)全草与猪肺煮熟服。(《台湾药用植物志》)

  9、治小儿疳积:瓶尔小草6g,使君子6g,鸡内金3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瓶尔小草的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行血凉血,清肺火。治吐血劳伤,调血最效,为怯弱要药。(治)肺痈,肺痿,黄疸,心痛,跌打风气伤力,咳嗽,咯血,肿毒。”

  2、《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主治毒蛇咬伤,小儿肺炎,惊风。”

查看详情

酢浆草

  酢浆草

  性味:味酸,性寒。

  归经:归肝、肺、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的全草。

  形态特征:为段片状。茎、枝被疏长毛。叶纸质,皱缩或破碎,棕绿色。花黄色,萼片、花瓣均5枚。蒴果近圆柱形,有5条棱,被柔毛,种子小,扁卵形,褐色。具酸气。味咸而酸涩。

  酢浆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研末;或鲜品绞汁饮。

  外用:适量,煎水洗、捣烂敷、捣汁涂或煎水漱口。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残根及杂质,抢水洗净,切段,干燥。

  酢浆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

  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烫火伤,蛇虫咬伤。

  酢浆草的配伍

  1、治小便赤涩疼痛:酸浆草,上一味,采嫩者,洗研绞取自然汁,每服半合,酒半盏和匀,空心服之,未通再服。(《圣济总录》)

  2、治妇人赤白带下:三叶酸草,阴干为末,空心酒下三钱匕。(《千金要方》)

  3、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再服。(《纲目》引《摘玄方》)

  4、治妇人产后子宫脱出:用酸浆草煎汤,用草坐不开孔,才熏收一半,稍温下手洗,并收入而安。(《普济方》)

  酢浆草的禁忌

  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陕西中草药》:“内服后忌油腻。”

  酢浆草的相关论述

  1、《纲目》:“酢浆草,此小草,三叶酸也,其味如醋,与灯笼草之酸浆名同物异,唐慎微《本草》以此草之方收入彼下,误矣。闽人郑樵《通志》言福人谓之孙施,则苏颂赤孙施即此也。孙施亦酸箕之讹耳。”

  2、《纲目拾遗》:“酸迷迷草有赤白二种,赤带用赤者,白带用白者,捣汁半酒盏,和匀,加绍兴酒半盏煮熟服。”

查看详情

芭蕉根

  芭蕉根

  别名:芭蕉头(《分类草药性》)。

  性味:性凉,味淡,无毒。

  归经:入足太阴、厥阴经。

  入药部位: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

  芭蕉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捣汁涂或煎水含漱。

  芭蕉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止渴,利尿,解毒。

  主治:治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脚气,血淋,血崩,痈肿,疔疮,丹毒。

  芭蕉根的禁忌

  《得配本草》:“多服动冷气。胃弱脾弱,肿毒系阴分者禁用。”

  芭蕉根的配伍

  ①治消渴,口舌干燥,骨节烦热:生芭蕉根,捣绞取汁,时饮一、二合。(《圣惠方》)

  ②治黄疸病:芭蕉根三钱,山慈姑二钱,胆草三钱。捣烂,冲水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血淋心烦,水道中涩痛:旱莲子一两,芭蕉根一两。上细锉,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④治血崩、白带:芭蕉根半斤,瘦猪肉四两。水炖服。(《江西草药》)

  ⑤治胎动不安:芭蕉根二至三两。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⑥治高血压:芭蕉根茎煎汁,或同猪肉煮食。(《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发背欲死:芭蕉捣根涂上。(《肘后方》)

  ⑧治疮口不合:芭蕉根取汁抹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疔疮走黄:芭蕉根捣汁一宫碗灌之。(《冷庐医话》)

  ⑩治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捣芭蕉汁涂之。(《子母秘录》)

  ⑾治风蚛牙,颐颊腮肿痛:芭蕉自然汁一碗,煎及八分,乘热漱牙肿处。(《昔济方》)

查看详情

藤梨根

  藤梨根

  性味酸、涩,凉。

  入药部位:本品为弥猴桃科植物弥猴桃的根。

  藤梨根的用法用量

  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炮制:洗净,晒干,切碎用。

  藤梨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尿止血。

  主治:用于风湿骨痛,以及黄疸等症。

查看详情

了哥王根

  了哥王根

  别名:毒除根、地棉根、鱼胆根、地谷根、七麻根、红赤七、别南根、独薯根、狗信蔃。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瑞香科植物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Linn.)C.A.Mey 的根或根皮。

  形态特征:根圆柱形或有分枝,长达4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和横向皮孔及稍突起的支根痕。质坚韧,断面皮部厚1.5-4mm,类白色,易与木部分离,有众多绵毛状纤维;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久嚼有持久的灼热不适感。

  了哥王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宜煎4h以上),10-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未调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了哥王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逐瘀,利水杀虫。

  主治:肺炎,支气管炎,腮腺炎,咽喉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痈疽肿毒,风湿性关节炎,水肿臌胀,麻风,闭经,跌打损伤。

  了哥王根的配伍

  1、治痄腮:了哥王根120g,土银花120g,石蟾蜍500g,潺稿根500g(用二皮)。共为末。临用水调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2、治乳腺炎:了哥王根二层皮、毛茛根、糯米粉各适量。捣烂敷患处,待皮肤有灼热感即取去。(《福建药物志》)

  3、治风湿性骨痛,亦治麻风:每日用了哥王根9g,鸡肉120g,加适量水炖7h,一次服下。(《岭南草药志》)

  了哥王根的禁忌

  《广西中药志》:“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忌服。”

  了哥王根的相关论述

  1、《湖南药物志》:“行血止血,接骨镇神,解毒消肿。”

  2、《福建药物志》:“破结散瘀,通经逐水,消肿止痛。主治腹水,肾炎,闭经,引产,乳腺炎。”

查看详情

地桃花

  地桃花

  别名:天下捶、八卦拦路虎、假桃花、粘油子、八卦草、迷马桩、野挑花、梵尚花、羊带归、虱麻头、寄马桩、红孩儿、石松毛、牛毛七、半边月、拔脓膏、大梅花树、野茄子、山茄簸、油玲花、土杜仲、野桐乔、山棋菜、刀伤药、肖梵天花、三角风、桃子草、刺头婆、千下锤、大迷马桩棵、土黄芪、巴巴叶、窝吼、地马椿。

  性味:味甘、辛,性凉。

  归经:归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锦葵科植物地桃花Urena lobata L.或粗叶地桃花Urena lobata L.var.scabriuscula (DC.)Walp.的根或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根呈圆柱形,略弯曲,支根少数,上生多数须根,表面淡黄色,具纵皱纹;质硬,断面呈破裂状。茎灰绿色至暗绿色,具粗浅的纵纹,密被星状毛和柔毛,上部嫩枝具数条纵棱;质硬,木部断面不平坦,皮部富纤维,难以折断。叶多破碎,完整者多卷曲,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粉绿色,密被短柔毛和星状毛,掌状网脉,下面突出,叶腋有宿存的托叶。气微,味淡。

  地桃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断,干燥。

  地桃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风湿痹痛,痢疾,泄泻,淋证,带下,月经不调,跌打肿痛,喉痹,乳痈,疮疖,毒蛇咬伤。

  地桃花的配伍

  1、治感冒:野桃花根24g。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2、治风湿痹痛:肖梵天花、三桠苦、两面针、昆明鸡血藤各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3、治痈疮,拔脓:生地桃花根捣烂敷。(《广西药用植物图志》)

  地桃花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禁服。

  《云南中草药》:“忌鱼腥、豆类。”

  地桃花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根煲酒饮。”

  2、《广西中药志》:“根及茎治痢疾。叶敷疮及毒蛇咬伤。”

  3、《贵州民间药物》:“通络散瘀。”

  4、《贵州草药》:“利湿。”“解毒,活血,祛瘀,取异物。”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痹痛,肠炎痢疾,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6、《云南中草药》:“祛风除湿,消肿排脓。主治风湿关节痛,风湿瘫痪,感冒,疔疮。”

  7、南药《中草药学》:“治月经不调,白带多,腰肌劳损。”

  8、《福建药物志》:“主治胃痛、疟疾、劳倦乏力、乳腺炎、新旧伤痛、骨折。”

  9、《湖北中草药志》:“益气健脾,祛风活血,解毒散结。用于甲状腺肿大,脱肛,外伤出血。”

查看详情

东风菜

  东风菜

  别名:仙白草、仙蛤蒿、盘龙草、白云草、尖叶苦荬、山白菜、小叶青、菊花暗消、胃药、山蛤芦、雌雄剑、冷水丹、焮菜、野芋头、钻山狗、疙瘩药、草三七、土白前。

  性味:味辛、甘,性寒。

  归经:入肝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东风菜Doellingeria scaber (Thunb.) Nees和短冠东风菜Doellingeria marchandii(Lévl.)Ling的根茎及全草。

  形态特征:茎圆柱形,稍有分枝,长80-120cm,粗0.6-1.2cm,表面黄棕色,有多条细纵纹,下部光滑,上部有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完整叶卵状三角形,质厚,长9-22cm,宽6-16cm,绿褐色,柄有窄翼,边缘有锯齿或重锯齿,表面粗糙,两面有细毛。有时可见多数黄色的头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边缘干膜质。质脆,易碎。气微,味微苦。

  东风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鲜全草捣敷。

  炮制:秋季采挖根茎,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东风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明目,利咽。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炫,目赤肿痛,咽喉红肿,急性肾炎,肺病吐血,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蛇咬伤。

  东风菜的配伍

  治蕲蛇咬伤:鲜东风菜全草适量捣烂,取汁一小杯,内服;渣外敷伤口周围。(《全国中草药汇编》)

  东风菜的相关论述

  《纲目》:“按裴渊《广州记》云:东风菜,花、叶似落妊娠,茎紫。宜肥肉作羹食,香气似马兰,味如酪。”

查看详情

海芋

  海芋

  别名:天荷、羞天草、隔河仙、观音莲、尖尾野芋头、狼毒头、独脚莲、野芋、木芋头、老虎芋、大虫芋、毒芋头、天蒙、老虎蒙、痕芋头、大叶野芋头、野芋头、奚芋头、土塘、天河芋、广东狼毒、朴薯头、大狼毒、本狼毒、姑婆芋、大麻芋、大附子、猪不拱、猪管豆、化骨丹、蛇芋、狗神芋。

  性味:味辛,性寒。

  归经:归心、肝、胆、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 Alocasia macrorrhiza (L.) Schott 的根茎或茎。

  形态特征:商品多横切成片,类圆形或长椭圆形,常卷成各种形态,直径6-10cm,厚2-3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质轻,易折断,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显颗粒性。气微,味淡,嚼之麻舌而刺喉。

  海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鲜品15-30g(需切片大米同炒至米焦后加水煮至米烂,去渣用。或久煎2h后用)。

  外用:适量,捣敷(不可敷健康皮肤);或焙贴;或煨热擦。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片,干燥,筛去灰屑。

  海芋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散结消肿。

  主治:用于流感,感冒,腹痛,肺结核,风湿骨痛,疔疮,痈疽肿毒,瘰疬,附骨疽,斑秃,疥癣,虫蛇咬伤。

  海芋的配伍

  1、防治流行性感冒:鲜海芋根状茎5kg,去皮洗净,切成薄片,大米120g,食盐15g。混合入锅,急火炒至大米成棕黑色,加水10000ml,煮沸2h,过滤。预防:每日1次,每次服150ml,连服3d。治疗:每日2次,每次150ml。(《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感暑头痛身倦:(野)芋根用湿纸封好,煨热之,以擦头额及腰脊、前后心、手弯脚弯。可令人遍身顺适。(《岭南采药录》)

  3、治绞肠痧腹痛:野芋头120g(炒黄),扫管叶(岗松)60g(炒黄)。先将野芋煎好,再将扫管叶趁沸放下煎片刻,去渣温服。忌饮米汤。(《岭南草药志》)

  4、治肠伤寒:野芋头(切片)120g,加米30g及生绣铁钉2枚炒黄,加水适量煎服。《广西中草药》)

  5、治风湿骨痛:野芋头厚片。先将樟脑少许置于芋片中央,用火烤樟脑,趁火未熄,速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6、治痈肿,疮疖:(野芋头)鲜根茎适量。加酒30g捣烂,用(野芋头)叶包,煨热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7、治脑后疽:野芋根1只。用醋磨如糊状,涂抹患部。{《上海中医药杂志》1955,(10):24}

  8、治附骨疽:海芋、芭蕉树根(各适量)。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9、治对口疮:鲜海芋茎适量,明矾少许。同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10、治斑秃:海芋根30g,蒜头、生姜、白胡椒各15g。共研末,高粱酒250g,浸48h,取药酒擦患处。(《福建药物志》)

  11、治脂溢性秃发:海芋茎250g,茶油500g。用文火煎熬至海芋深黄色,取出去渣,先用油茶饼加开水浸泡片刻,取液洗头,然后将海芋油由外向内涂擦。(《福建药物志》)

  12、治毒蛇、蜈蚣咬伤:痕芋头60g,生油柑木皮30g。用盐水和药捣烂,以湿纸或树叶包裹热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海芋的禁忌

  本品有毒,不宜生食。体虚者及孕妇慎服。其中毒症表现为:皮肤接触汁液发生瘙痒;眼与汁液接触导致失明;误食茎、叶引起舌、喉发痒、肿胀,流涎,肠胃灼痛,恶心,呕吐,腹泻,出汗,惊厥,严重者窒息,心脏麻痹而死。

查看详情

马蔺子

  马蔺子

  别名:蠡实、荔实、马楝子、马莲子、马帚子。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肝、胃、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lsch.)Koidz.)的种子。

  形态特征: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长约5mm,宽3-4mm。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略有细皱纹,基部有浅色种脐,先端有合点,略突起,质坚硬不易碎裂。切断面胚乳发达,灰白色,角质,胚位于种脐的一端,白色,细小弯曲。气微弱,味淡。

  马蔺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炮制:8-9月果熟时采收,将果实割下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马蔺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血定痛。

  主治:黄疸,淋浊,小便不利,肠痈,虫积,虐疾,风湿痛,喉痹,牙痛,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疮肿,瘰疬,疝气,痔疮,烫伤,蛇伤等病证。

  马蔺子的禁忌

  燥热者禁用。

查看详情

降龙草

  降龙草

  别名:虎山叶、四台花、秤砣蛇药。

  性味:微苦、涩,凉。有毒。

  入药部位: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植物降龙草Hemiboea subcapitata Clarke,以全草入药。

  降龙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降龙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

  主治:用于蛇咬伤,疮疖。

查看详情

铁锈

  铁锈

  别名:铁衣(《普济方》),铁线粉(《养生经验合集》)。

  性味:味辛苦,气寒。

  归经: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

  入药部位:为铁露置空气中氧化后生成的红褐色锈衣。

  铁锈的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内服:研末水调。

  铁锈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镇心平肝。

  主治:治疗疮肿毒,口疮,重舌,疥癣,烫伤,毒虫螫伤,痫病。

  铁锈的配伍

  ①治疔疮:用多年墙内或泥土中锈钉,洗净,以灰火内煅,入醋内淬,待冷,用刀刮钉锈,又于火内煅红入醋淬,仍前刮末,再三如此煅淬,刮末用纱帛细罗包裹。遇人有此证,略将疮口拨开,挑药末在内,不以是为膏。(《普济方》)

  ②治疔肿:铁衣末,以人乳和敷之。(《普济方》)

  ③治脚腿红肿,热如火炙,俗名赤游风:铁锈水涂解之。(《圣济方》)

  ④治重舌肿胀:铁锈锁烧红,打下锈,研末,水调二钱噙咽。(《生生编》)

  ⑤治汤火伤疮:青竹烧油,同铁锈搽之。(《积德堂经验方》)

  ⑥治风瘙瘾疹:铁锈磨水涂之。(《濒湖集简方》)

  ⑦治内热遗精:铁锈末,冷水服一钱,三服止。(《活人心统》)

  铁锈的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铁锈,其味辛苦,气寒。恶疮疥癣,湿热所生;蜘蛛虫咬,毒气伤血,辛苦能除湿热,寒能解热毒气,故主之也。又秘法,取露天入土者,研极细,同蟾酥、脑、麝,以金针刺入疔疮中,令至根,然后以药塞入,能拔疔根。”

查看详情

无花果

  无花果

  别名:阿驵、阿驿、底珍《酉阳杂俎》,映日果《便民图纂》,优昙钵《广州志》,蜜果《群芳谱》,文仙果《草木便方》,奶浆果《湖南野生植物》,品仙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挣桃《浙江药用植物志》,树地瓜(四川)。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Ficus carica L.的果实。

  形态特征:干燥的花序托呈倒圆锥形或类球形.长约2cm。直径1.5-2.5cm;表面淡黄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状弯曲的纵棱线;顶端稍平截,中央有圆形突起,基部渐狭,带有果柄及残存的苞片。质坚硬,横切面黄白色,内壁着生众多细小瘦果,有时壁的上部尚见枯萎的雄花。瘦果卵形或三棱状卵形,长1-2mm,淡黄色,外有宿萼包被。气微,味甜、略酸。以干燥、青黑色或暗棕色、无霉蛀者为佳。

  无花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60g;或生食鲜果1-2枚。

  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调敷或吹喉。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无花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

  主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癣疾。

  无花果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中寒者忌食。

  无花果的配伍

  1、治咽痛,无花果7个,金银花15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肺热音嘶,无花果干果15g。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3、治干咳,久咳,无花果9g,葡萄干15g,甘草6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4、治缺乳,①无花果60g,树地瓜根60g,金针花根120-180g,奶浆藤60g。炖猪前蹄服。②无花果120g,奶参120g,墨鱼角30g。炖五花肉服。(《重庆草药》)

  5、治大便秘结,鲜无花果适量,嚼食;或干果捣碎煎汤,加生蜂蜜适量,空腹时温服。(《安徽中草药》)

  6、治消化不良性腹泻,炒无花果、炒山楂、炒鸡内金各9g,厚朴4.5g。煎服。(《安徽中草药》)

  7、治久泻不止,无花果5-7枚。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无花果的相关论述

  《纲目》:“按《方舆志》云:广西优昙钵不花而实,状如枇杷。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阿驵出波斯,拂林人呼为底珍树。长丈余,枝叶繁茂、叶有五丫如蓖麻,无花而实,色赤类椑柿。一月而熟,味亦如柿。二书所说,皆即此果(无花果)也。”

查看详情

金莲花

  金莲花

  别名:金梅草、金疙瘩。

  性味:苦,凉。

  入药部位:毛茛科金莲花植物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和短瓣金莲花T. ledebouri Reichb.,以花入药。

  形态特征:干燥的花朵形状不规则,通常带有灰绿色的花柄,长1.5厘米左右。萼片与花瓣呈金黄色,花瓣编成线状,雄蕊黄白色,多数。气浓香,味微苦。以身干、色金黄、不带杂质者为佳。

  金莲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外用:煎水含漱。

  金莲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

  金莲花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金莲花的配伍

  ①治慢性扁桃体炎:金莲花一钱。开水泡,当茶常喝并含漱。如是急性,用量加倍,或再加鸭跖草等量用。(《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金莲花、菊花各三钱,生甘草一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金莲花的的各家论述

  1.《山海草函》:治疔疮大毒,诸风。

  2.《本草纲目拾遗》:治口疮,喉肿,浮热牙宣,耳疼,目痛,明目,解岚瘴。

  3.《河北中药手册》:清热解毒。

查看详情

四叶草

  四叶草

  别名:苯拉拉藤、冷水丹、风车草、四方草、四角金、地胡椒、四倍叶、娘饭团、小锯子草、四棱香草、四叶蛇舌草、蛇舌癀、天良草。

  性味:味甘、苦,性平。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四叶葎Galium bungei Steud.的全草。

  四叶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四叶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尿道感染,痢疾,咳血,妇女赤白带下,小儿疳积,痈肿疔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四叶草的配伍

  治小儿疳积:四叶葎根30g,研成细粉,分成6包。取上药粉1包盛于碗内,用烧开的甜酒冲兑,加盖,候稍冷,连药粉于早晨空腹时服下,连服5包,第6包药粉用猪肝30g蒸服。一般服1个疗程而愈。(《全国中草药汇编》)

  四叶草的相关论述

  1、《安徽中草药》:“利湿消肿,止血。主痈肿疔疖,尿路感染,咯血。”

  2、《福建药物志》:“消肿解毒。主治肺炎,食管炎,尿道炎,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玛瑙

  玛瑙

  性味:味辛,性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氧化物类石英族矿物石英的亚种玛瑙Agate。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块状,近扁圆形、圆柱形(为加工工艺品的多余部分)。红色、橙红色至深红色及乳白色、灰白色。条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表面平坦光滑,玻璃光泽;有的较凹凸不平,蜡状光泽。体轻,质硬而脆,易击碎,断面可见到以受力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波纹,似贝壳状。具锋利棱角,可刻划玻璃并留下划痕。无臭,味淡。迅速摩擦不易热。以质坚、色红、透明者为佳。

  玛瑙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砸碎,研为细粉;或水飞用。

  炮制:挖出后除去泥沙杂石。

  玛瑙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明目除翳。

  主治:用于目睑赤烂,目生翳障。

  玛瑙的相关论述

  《本草拾遗》:“味辛,寒,无毒。”

  《本草拾遗》:“主辟恶,熨目赤烂。”

  《纲目》:“主目生障翳,为末,日点。”

  《纲目》:“顾荐《负喧录》云:马脑品类甚多,出产有南北,大者如斗,其质坚硬,碾造费工。南马脑产大食等国,色正红无瑕,可作杯斝。西北者色青黑,宁夏、瓜、沙、羌地砂碛中得者尤奇。有柏枝马脑,花如柏枝。有夹胎马脑,正视莹白,侧视则若凝血,一物二色也。截子马脑,黑白相间。合子马脑,漆黑中有一白线间之。锦江马脑,其色如锦。缠丝马脑,红白如丝,此皆贵品。浆水马脑,有淡水花。酱斑马脑,有紫红花。曲蟮马脑,粉红花。皆价低。又紫云马脑出和州,土马脑出山东沂州,亦有红色云头、缠丝、胡桃花者。又竹叶马脑,出淮右,花如竹叶,并可作桌面、屏风。金陵雨花台小马脑,止可充玩耳。试马脑法:以砑木不热者为真。”

查看详情

野苋菜

  野苋菜

  别名:苋菜、光苋菜。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大肠、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苋科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lividus和反枝苋Amaranthusretroflexus的全草或根。

  形态特征:凹头苋,主根较直。茎长10-30cm,基部分枝,淡绿色至暗紫色。叶片皱缩,展平后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cm,宽1-3cm,先端凹缺,有1芒尖,或不显,基部阔楔形;叶柄与叶片近等长。穗状花序。胞果扁卵形,不裂,近平滑。气微,味淡。

  野苋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野苋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

  主治:用于痢疾,腹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蜂螫伤,小便不利,水肿。

  野苋菜的配伍

  1、治痢疾:凹头苋30g,车前子15g。水煎服。(《河南中草药》)

  2、治痔疮肿痛:鲜野苋菜根30-60g,猪大肠1段。水煎,饭前服。

  3、治蛇头疔:鲜野苋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2-3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野苋菜的禁忌

  气虚、寒湿久痢忌服。

  野苋菜的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

查看详情

甘草节

  甘草节

  性味:甘,生凉,炙温。

  归经:心、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树脂状物质的部分。

  甘草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研末。

  甘草节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利咽,和中。

  主治:用于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甘草节的配伍

  治小痈疖发热时:用粉草节,晒干为末。热酒服一二钱,连进数服,痈热皆止。(《外科精要》)

  甘草节的相关论述

  1、《本草蒙筌》:“消痈疽焮肿。”

  2、《医学入门·本草》:“生用,消肿导毒,治咽痛,炙则性温,能健脾胃和中。”

查看详情

桉叶

  桉叶

  别名:桉树叶、蓝桉叶、羊草果叶。

  性味:苦、辛,寒。

  归经:归肺、胃、脾、肝经。

  入药部位: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es Labill.的叶。

  形态特征:本品呈镰刀状披针形,长8-30cm,宽2-7cm;革质而厚;叶端尖,叶端尖,叶基不对称,全缘;叶柄较短,长1-3cm,扁平而扭转。表面黄绿色,光滑无毛,有多数红棕色木栓斑点,对光透视,可见无数透明小点(油室)。羽状网脉,侧脉末端于叶缘处连合,形成与叶缘相平行的脉纹。揉之微有香气,味稍苦而凉。以叶大、完整、梗少、无杂质者为佳。

  桉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每次1g,每日4次。

  外用:煎水洗,或漱口,喷鼻,灌肠;研末撒或调敷;或捣敷;或用桉叶油涂檫。

  桉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感冒,高热头痛,肺热咳喘,百日咳,脘腹胀痛,腹泻痢疾,钩虫丝虫病,疟疾,风湿痛,痈疮肿毒,湿疹疥癣,烧烫伤,外伤出血。

查看详情

蝴蝶花

  蝴蝶花

  别名:铁扁担(《上海常用中草药》),燕子花、蓝花铰剪、紫燕(《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豆豉叶、下搜山虎(《贵州草药》)。

  性味:苦;寒;小毒。

  入药部位:为鸢尾科植物蝴蝶花的全草。

  蝴蝶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炮制:全年可采,鲜用或洗净晒干。

  蝴蝶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主肝炎;肝肿大;肝区痛;胃痛;咽喉肿痛;便血。

查看详情

银花子

  银花子

  性味味苦;涩;微甘;性凉。

  入药部位:为忍冬冬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的果实。

  形态特征:干燥果实圆球形,紫黑色或为黄桂冠,径约2cm。外皮皱缩,质重而结实。内含多数扁小棕褐色的种子。味微甘。

  银花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炮制:取原药材,置锅内微炒,手摸之觉热而有粘性时即可。

  银花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肠化湿。

  主治:主肠风泄泻;赤痢。

  银花子的禁忌

  《饮片新参》:“形寒痢下腹痛者忌用。”

查看详情

罗勒子

  罗勒子

  别名:兰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饮片新参》)。

  性味:甘辛,凉平。

  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果实。

  形态特征:干燥小坚果呈卵形,长约2毫米,基部有果柄痕迹;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润感;浸水中,膨胀后,外表有1层白色粘液质。以颗粒饱满、无泥沙者为佳。

  罗勒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

  外用:研末点掺。

  罗勒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明目;祛翳。

  主治:治目赤多眵,拳毛倒睫,目翳,走马牙疳。

  罗勒子的配伍

  ①治目昏浮翳:兰香子每用七个。睡时水煎服之,久久有效。(《海上名方》)

  ②治赤眼后生翳膜:兰香子洗净晒干,每用一粒,以筋点眼眦头,闭目,须臾自随泪出,翳膜在上,如鱼眼然。再易一粒,以病退为度。或兰香子为细末,以黍米大,点眼眦头。(《普济方》)

  ③治走马牙疳,小儿食肥甘,肾受虚热,口作臭息,次第齿黑,名曰崩砂;渐至龈烂,名曰溃槽;又或出血,名曰宣露;重则齿落,名曰腐根:兰香子末、轻粉各一钱,密陀僧(醋淬,研末)半两。和匀,每以少许敷齿及龈上,内服甘露饮。(《活幼口议》)

查看详情

百两金

  百两金

  别名:八爪龙、山豆根、地杨梅、开喉箭、叶下藏珠、状元红、铁雨伞、真珠凉伞、野猴枣、珍珠伞、竹叶胎、蛇连天、八爪金龙、白八爪、高脚凉伞。

  性味:苦;辛;性凉。

  百两金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煎水含咽。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百两金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咽;祛痰利湿;活血解毒。

  主治:主咽喉肿痛;咳嗽咯痰不畅,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疔疮;无名肿毒;蛇咬伤。

  百两金的禁忌

  湿热中阻者慎用。

  百两金的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治壅热咽喉肿痛,含一寸许咽津。晒干用,治风涎。

  2.《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疼痛。

  3.《天宝本草》:治咽喉红肿,火牙肿疼。

  4.《福建中草药》: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痢疾,白浊,睾丸肿大坠痛,秃疮,疥癣。

  5.江西《中草药学》:消肿,祛痰。

查看详情

茶树根

  茶树根

  性味:苦,平。

  归经:心;肾经。

  入药部位为山茶科植物茶的根。

  茶树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磨醋涂患处。

  茶树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强心利尿;活血调经;清热解毒。

  主治:主心脏病;水肿;肝炎;痛经;疮疡肿毒;口疮;汤火灼伤;带状疱疹;牛皮癣

  茶树根的配伍

  治牛皮癣:茶树根一至二两。切片,加水煎浓。每日二至三次空腹服。(《全展选编》皮肤科》)

查看详情

苦瓜叶

  苦瓜叶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的叶。

  苦瓜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研末。

  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炮制: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苦瓜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疮痈肿毒,梅毒,痢疾。

  苦瓜叶的配伍

  1、治疔毒痛不可忍:(苦瓜)叶晒干研末酒送服9g,极效。(《泉州本草》)

  2、治热毒疮痈:(苦瓜)鲜叶捣绞汁抹患处。(《泉州本草》)

  3、治杨霉疮:取(苦瓜)叶,晒干为末,每服三钱,无灰酒下。(《滇南本草》)

  苦瓜叶的相关论述

  《滇南本草》:“治一切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大疔疮,疼难忍者,取叶晒干为末,每服三钱,无灰酒下神效;又治杨梅疮。”

查看详情

丝瓜皮

  丝瓜皮

  性味:味甘,性凉。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和粤丝瓜Luffa acutangula (L.)Roxb.的果皮。

  丝瓜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炮制:夏、秋季食用丝瓜时,收集刨下的果皮,鲜用或晒干。

  丝瓜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金疮,痈肿,疔疮,坐板疮。

  丝瓜皮的配伍

  治坐板疮痒者:丝瓜皮阴干为细末,烧酒调搽。(《摄生众妙方》)

  丝瓜皮的禁忌

  《滇南本草》:“阴素太虚者,多食又能滑精,故有名倒阳菜者。”

查看详情

丝瓜叶

  丝瓜叶

  性味:味苦,性微寒。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 和粤丝瓜Luffa acutangula (L.)Roxb.的叶片。

  丝瓜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60g,或捣汁;或研末。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炮制:夏、秋两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丝瓜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祛暑。

  主治:用于痈疽,疔肿,疮癣,蛇咬,汤火伤,咽喉肿痛,创伤出血,暑热烦渴。

  丝瓜叶的配伍

  1、治鱼脐疔疮:丝瓜叶、连须葱、韭菜。上同入石钵内,捣烂如泥。以酒和服,渣贴腋下,如病在左手,贴左腋下,右手贴右腋,在左足贴左胯,右足贴右胯,如在中则贴心脐,并用布帛包住,候肉下红丝处皆白,则可为安。(《世医得效方》)

  2、治疔毒初起:丝瓜叶十片,明矾二钱,雄黄二钱。先将丝瓜叶捣极烂,调二味药末。以鹅翎敷疔疮上,随干随润,一日即消。(《洞天奥旨》秋叶散)

  3、治虫癣:清晨采露水丝瓜叶擦患处。(《纲目》引《摄生众妙方》)

  4、治神经性皮炎:鲜丝瓜叶洗净,研细后在患处摩搽,直到局部发红,甚至见隐血为止。每7d一次,2次为1个疗程。[《中医杂志》1961,(3):23]

  5、治伤暑霍乱:丝瓜叶一片,白霜梅肉一枚并核中仁。同研极烂,新汲水调服,入口立瘥。(《医学广笔记》)

  6、治流行性腮腺炎:鲜丝瓜叶、鲜鸭跖草(竹叶菜)各30-60g。洗净,捣烂外敷,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7、治阴子偏坠:丝瓜叶(烧存性)三钱,鸡子壳(烧灰)二钱。温酒调服。(《纲目》引《余居士选奇方》)

查看详情

莴苣

  莴苣

  别名:莴苣菜《肘后方》,生菜《食经》,千金菜《清异录》,莴笋《滇南本草》,莴菜《纲目》,藤菜《河北药材》。

  性味:味苦、甘,性凉。

  归经入胃、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莴苣属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 L.的茎和叶。

  形态特征:果实呈椭圆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略扁,长3-5mm,宽1-2m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少有棕褐色,具光泽,一端渐尖,另一端钝圆,两面具6-7条弧形纵肋,上部有开展的柔毛,质坚实,断面类白色;外表皮搓去,成纤维状,除去外皮后,内为棕色种仁,富油性。无臭,味微甜。以颗粒饱满、色灰白、质坚实、味甜者为佳。

  莴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春季嫩茎肥大时采收,多为鲜用。

  莴苣的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乳,清热解毒。

  主治:小便不利,尿血,乳汁不通,虫蛇咬伤,肿毒。

  莴苣的配伍

  1、治产后无乳,莴苣三枚。研作泥,好酒调开服。(《海上集验方》)

  2、治小便不下,莴苣捣成泥,作饼贴脐中。(《海上集验方》)

  3、治小便尿血,莴苣,捣敷脐上。(《纲目》引《杨氏方》)

  4、治沙虱水毒,敷莴苣菜汁。(《肘后方》)

  5、治蚰蜓入耳,莴苣叶一分(干者),雄黄一分。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皂角子大。以生油少许,化破1丸、倾在耳中,其虫自出。(《圣惠方》)

  6、治阴疝肿缩疼痛,莴苣(切)半斤,皂荚(锉碎)三挺,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一两。上三味,少用水煮,令相得,不可太稀。乘热用布三两重裹,熨肿处,冷即易,频熨自消。(《圣济总录》)

  莴苣的禁忌

  脾胃虚弱者慎用;多食昏人眼;有目疾者忌食;患冷人不宜食;同蜜食令人下利。

  莴苣的相关论述

  1、《三农纪》:“莴苣,《图经》云:叶如莴苣而皱,泽白洁嫩,断之有乳,老则起苔,花黄。花黄如初绽野菊成攒,旋开结子,花罢萼敛,子上有毛,随花飘落。《食经》云:生菜不离园,宜生挼食。脆美。《唐书》:春设春饼,生菜名春盘。《异物志》云:紫苣和土作器,火锻如铜,故名石苣。《本草》云:宜广植花果蔬圃中,远蛇虫,嫩可采叶,长可采苔,以供食用。春菜之最者,莫若此也。植艺:白露下种,九月栽。花初收时,采其子。先择肥熟土治作畦,水饮足,以子匀撤之,上以细灰粪盖,芽生频浇,长三四寸,移栽成区,相去六七寸一兜,常灌勤耘。春种者亦佳。”

  《植物名实图考》:“莴苣,《食疗本草》始著录。《墨客挥犀》谓自呙国来,故名。有紫花、黄花两种,腌其苔食之,谓之莴笋,亦呼为苔干。李时珍谓苦苣、莴苣、白苣,俱不可煮食,通可曰生菜。然苦苣生食固已,莴苣叶苔,(火刍)之、羞之,五味皆宜。唯白苣则北人以叶包饭食之,脆甘无侪,且耐大嚼,故以生菜属之。而莴苣之美,则在苔,盐脯御冬,响牙齏也。”

查看详情

芥蓝

  芥蓝

  别名:芥蓝菜、芥兰。

  性味:味甘;辛;性凉。

  归经:肺经。

  芥蓝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炮制:2-5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芥蓝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利咽;顺气化痰;平喘。

  主治:主风热感冒;咽喉痛;气喘;并能预防白喉。

查看详情

绿豆叶

  绿豆叶

  性味:味苦,气寒,无毒。

  归经: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绿豆的叶片。

  绿豆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捣汁,0.5~1两。

  外用:捣烂布包擦。

  绿豆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和胃;解毒。

  主治:治吐泻,斑疹,疔疮,疥癣。

  绿豆叶的配伍

  治风癣干疥:绿豆叶,捣烂,和米醋少许,用旧帛擦之。(《本草汇言》)

  绿豆叶的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霍乱吐下,绞汁和醋少许,温服。

  2.《本草汇言》:治疔毒、癍疹,金、石、丹、火诸毒及霍乱吐下,并绞汁,和温汤饮之。

查看详情

阳桃

  阳桃

  别名:三廉、杨桃、五敛子、五棱子、三菍、山敛、三敛子、羊桃、洋桃、五敛、酸五棱、三棱子、木踏子、风鼓、鬼桃、杨梅桃、酸桃、蜜桃。

  性味:味酸、甘,性寒。

  归经:归肺、胃、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酢浆草科植物阳桃Averrhoa carambola L.的果实。

  阳桃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鲜果生食,或捣汁饮。

  外用:适量,绞汁滴耳。

  阳桃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解毒。

  主治:风热咳嗽,咽痛,烦渴,石淋,口糜,牙痛,疟母,酒毒。

  阳桃的配伍

  1、治咽喉痛:阳桃生食,每次1-2个,每日2-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石淋:阳桃3-5枚,和蜜煎汤服。(《泉州本草》)

  3、治骨节风痛,小便热涩,热毒,痔肿出血:鲜阳桃,切开捣烂,以凉开水冲服,每日2-3次,每次1-2个。(《食物中药与便方》)

  阳桃的禁忌

  脾胃虚寒忌服。

  《药性考》:“多食冷脾胃,动泄澼。”

  阳桃的相关论述

  1、《纲目》:“主治风热,生津止渴。”

  2、《岭南杂记》:“(治)食猪肉咽喉肿痛。”(引自《纲目拾遗》)

  3、《本草求原》:“吐蛊毒,大渴不止,捣汁饮。”

查看详情

虫豆

  虫豆

  性味:苦甘;寒。

  归经:肺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虫豆的全株。

  虫豆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汤洗。

  炮制:夏、秋季采茎叶,秋季挖根,鲜用或晒干。

  虫豆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

  主治:主疮疡,疥癣。

查看详情

丝瓜花

  丝瓜花

  性味:味甘;微苦;性寒。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花。

  丝瓜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季开花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丝瓜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治:主肺热咳嗽,咽痛,鼻窦炎,疔疮肿毒,痔疮。

  丝瓜花的配伍

  ①治肺热咳嗽,喘急气促:丝瓜花、蜂蜜。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红肿热毒疮,痔疮:丝瓜花五钱,铧头草五钱。生捣涂敷。(《重庆草药》)

  ③治外伤出血:丝瓜花、秋葵叶。晒干研粉。加冰片少许,同研末外用。(《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查看详情

黄瓜叶

  黄瓜叶

  性味:味苦,平。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叶片。

  黄瓜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10-15g,鲜品加倍;或绞汁饮。

  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黄瓜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湿热,消毒肿。

  主治:主湿热泻痢,无名肿毒,湿脚气。

  黄瓜叶的配伍

  治小儿风热腹泻,湿热痢疾:黄瓜叶一大把,搓汁,兑开水加白糖服。(《重庆草药》)

查看详情

椿叶

  椿叶

  别名:椿木叶(《唐本草》),春尖叶(《重庆草药》)。

  性味:苦,平。

  入药部位:为楝科植物香椿的叶。

  椿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2~4两。

  椿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消炎,解毒,杀虫。

  主治:治肠炎,痢疾,疔,疽,漆疮。疥疮,白秃。

  椿叶的配伍

  ①治赤白痢疾:椿叶二至四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唇上生疔:香椿叶捣烂,和酒饮之。(《岭南采药录》)

  ③治小儿头生白秃,发不生出:椿、楸、桃叶心取汁敷之。(《肘后方》)

  ④治漆疮:春尖叶一斤,苦蒿、红浮漂各适量。煎水外洗。(《重庆草药》)

  椿叶的禁忌

  ①孟诜:“动风,多食令人神昏、血气微。”

  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壅气动风,有宿疾者勿食。”

  椿叶的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洗疮疥,风疽。

  2.《生生编》:嫩芽瀹食,消风祛毒。

  3.《陆川本草》:健胃,止血,消炎,杀虫。治子宫炎,肠炎,痢疾,尿道炎。

查看详情

桃叶

  桃叶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脾、肾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植物桃Amygdalus persica L.或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 (Carrière) de Vos ex Henry的叶。

  形态特征:叶片多卷缩成条状,湿润展平后呈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较光亮,下面色较浅。质脆。气微,味微苦。

  桃叶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鲜品捣敷或捣汁涂。

  内服:煎汤,3-6g。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桃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清热,燥湿解毒,杀虫。

  主治:用于外感风邪,头风,头痛,风痹,湿疹,痈肿疮疡,癣疮,疟疾,阴道滴虫。

  桃叶的配伍

  1、治风热头痛:生桃叶适量,盐少许。共捣烂,敷太阳穴。(《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手册》)

  2、治风湿性关节炎:(桃树)叶适量,加水煎,过滤取药再浓缩成胶状。取适量摊在纸上或纱布上贴患处。(《广西本草选编》)

  3、治妇女阴中生疮,如虫咬疼痛:生捣(桃)叶绵裹内阴中,日三四易。(《食疗本草》)

  4、治水火烫伤:鲜桃叶捣烂,麻油调敷患处。

  5、治急性淋巴管炎:桃叶研极细末,白酒少许调敷患处,干则更换。(4-5方出自《安徽中草药》)

  桃叶的禁忌

  孕妇禁服。有毒,切勿内服。

  桃叶的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治胆道蛔虫,皮肤瘙痒,狗咬伤。”

查看详情

七星剑

  七星剑

  别名:小叶不红、星色草、假芥兰、独行千里、野香薷、酒瓶草、痱子草。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小花荠苎Mosla cavaleriei Levl.[Orthodon cavaleriei(Levl.) Kudo]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呈方柱形,具分枝,长25-100cm,具节,被柔毛;质脆。叶卷曲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上面被具节疏柔毛,下面满布小窝点,纸质。可见轮伞花序组成的顶生的总状花序。多皱缩成团,花小,花冠淡紫色。小坚果类球形,褐色,直径1.5mm。有特异清香,味辛凉。

  七星剑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鲜品捣汁。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煎水洗。

  炮制:9-11月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七星剑的功效主治

  功效:发汗解暑,利湿解毒。

  主治:用于感冒,中暑,呕吐,泄泻,水肿,湿疹,疮疡肿毒,带状疱疹,阴疽瘰疬,跌打伤痛,毒蛇咬伤。

  七星剑的配伍

  1、治癫狗、毒蛇、恶物咬伤,虽死尚有气者:七星剑取汁灌之。(《本草求原》)

  2、治周身起蛇形,色红:七星剑和鸡煮食。(《岭南采药录》)

  3、治生蛇(带状疱疹,淋巴管炎,癝疽)痒痛异常:细叶七星剑适量。煎水浸洗患处,另取适量煎服。

  4、治慢性皮肤湿疹瘙痒:七星剑适量。煎水洗之。

  5、治风痰疮(多发性脓疡):七星剑适量。捣烂加酒混和,煮沸后,候温敷患处及适量内服。(3-5方出自《岭南草药志》)

  6、治蛇伤:鲜野香薷,捣烂外敷。(广西《中草药学》)

  七星剑的相关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七星剑,叶似桃柳,花如珍珠,根、枝、花、叶俱是对面所生。此药实出外省名山,移来栽种。今有本地(广东)老虎须相似,可以乱之。”

查看详情

夜香牛

  夜香牛

  别名:伤寒草、消山虎。

  性味:苦、微甘,凉。

  入药部位:为菊科斑鸠属植物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 (L.)Less.,以全草入药。

  夜香牛的用法用量

  用法:干品0.5~1两,鲜草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炮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夜香牛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风散热,凉血解毒,安神。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痢疾,黄疸型肝炎,神经衰弱;外用治痈疖肿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眼睛草

  眼睛草

  别名:望北京、石骨丹、一支林、乌来草、下山连、山七。

  性味:味微苦,性凉。

  入药部位:为荨麻科植物藤麻Procris wightiana的茎叶。

  眼睛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适量,捣敷或煎水,冷却过滤作滴液用。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眼睛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退翳明目,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角膜云翳,风火赤眼,烧烫伤,跌打损伤,骨折,无名肿毒,皮肤溃疡。

  眼睛草的配伍

  治角膜云翳,急性结膜炎:用(眼睛草)鲜品适量,煎水,冷却过滤。滴眼,每日2-3次。(《云南中草药》)

  眼睛草的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散瘀消肿,退翳明目。主治角膜云翳,急性结膜炎,水火烫伤,骨折,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皮肤溃疡。”

查看详情

飞扬草(清热药)

  飞扬草

  别名:大飞羊、飞扬、节节花、白乳草。

  性味:味辛、酸,性凉。

  归经:归肺、膀胱、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植物飞扬草的干燥全草。

  飞扬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6~9g。外用适量,煎水洗。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飞扬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

  主治:用于肺痈,乳痈,疔疮肿毒,牙疳,痢疾,泄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皮肤瘙痒,产后少乳。

  飞扬草的禁忌

  孕妇慎用。

  飞扬草的相关论述

  《生草药性备要》:“治浮游虚火,敷牙肉肿痛。”

查看详情

水珍珠菜

  水珍珠菜

  别名:水毛射、蛇尾草、毛水珍珠草、狗仔尾、狐猩尾、毛射草、牛触臭。

  性味:辛、微苦,平。

  入药部位:唇形科水珍珠菜Dysophylla auricularia (L.) Blume [Pogonostemon auricularius (L.) Hassk.],以全草入药。

  水珍珠菜的用法用量

  用法:全草3~5钱,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或用全草适量,水煎外洗。

  水珍珠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化湿,消肿止痛。

  主治:主治感冒发热。外用治湿疹。

查看详情

丝毛毛毡草

  丝毛毛毡草

  性味:味微苦、淡,性平。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拟毛毡草Blumea sericans (Kurz) Hook. f.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不分枝上部有分枝,具条棱,被白色密绢毛状绒毛,基部有时脱毛。叶基生,几成莲座状,基部叶倒卵状匙形或倒披针形,长6-12cm,宽2.5-3.5cm,基部长渐狭,下延成具长翅的柄,顶端圆钝,边缘有不规则的密细齿,两面被密绢毛状绒毛或绵毛,中脉凸起,侧脉5-6对,明显。总苞圆柱状或钟形;总苞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绿色或上部禾秆黄色,顶端短尖,背面被白色绒毛;花托稍凸,无毛,有泡状小突起。花黄色。气微,味微苦。

  丝毛毛毡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切段晾干或鲜用。

  丝毛毛毡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尿。

  主治:用于急、慢性肾炎,肿毒疮疡。

  丝毛毛毡草的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治急慢性肾炎、肿毒。”

查看详情

石蝉草

  石蝉草

  别名:火伤叶、散血胆、豆瓣七、散血丹、石马菜,豆瓣绿、红豆瓣。

  性味:味辛,性凉。

  归经:归肺、肝、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胡椒科植物石蝉草Peperomia dindygulensis Miq.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肉质,圆柱形,弯曲,多分枝,长短不一;表面紫黑色,有纵皱纹及细小皮孔,具短茸毛,节上有时可见不定根。叶对生或3-4叶轮生,具短柄;叶片多卷缩,展平后呈菱状椭圆形或倒卵形,全缘,长1-3cm,宽0.5-1.5cm,先端钝圆,膜质,有腺点,叶脉5条,两面有细茸毛。气微,味淡。

  石蝉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或浸酒。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炮制:夏、秋季采收,晒干。

  石蝉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肺热咳喘,麻疹,疮毒,癌肿,烧烫伤,跌打损伤,肾炎水肿。

  石蝉草的配伍

  1、治支气管炎、肺热咳嗽:散血丹、石仙桃各15g,白及9g。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2、治麻疹盛发期:鲜石蝉草30g。水煎,调蜜服。(《福建药物志》)

  3、治烧烫伤:鲜石蝉草全草。捣烂绞汁,外涂。

  4、治跌打肿痛:鲜石蝉草全草。捣烂,加酒调外敷。

  5、治外伤出血:鲜石蝉草适量。捣烂,外敷。(3-5方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石蝉草的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选》:“祛瘀散结,抗癌。治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

查看详情

长叶山芝麻

  长叶山芝麻

  别名:野芝麻、野芝麻棵《云南中草药》,山芝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入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长序山芝麻Helicteres elongata Wall.的全株。

  形态特征:全株深褐色,小枝被星状柔毛,叶互生,基部斜圆或稍呈心形,先端钝,边缘具锯齿,上面深绿色,疏被星状毛,下面色较淡,具稀疏短柔毛及星状毛。花腋生,蓝褐色。蓇葖果长椭圆形,密被灰黄色星状柔毛。

  长叶山芝麻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长叶山芝麻的功效主治

  功效:截疟,清热解毒。

  主治:恶性疟疾,感冒高热,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蛇虫咬伤。

  长叶山芝麻的配伍

  治疟疾,山芝麻、草果,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长叶山芝麻的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截疟。治恶性疟疾,感冒,高热,扁桃体炎,腮腺炎。”

查看详情

牛含水

  牛含水

  别名多德草、紫花草、刺儿草、倒打草、道爪草、牛汉水、牛哈水。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肺、肾、肝经。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野胡麻Dodartia orientalis L.的根及全草。

  形态特征:根粗壮,长可达20cm,肉质,须根少。茎近基部被棕黄色鳞片;茎多回分枝,枝伸直,细瘦,具棱角,扫帚状。叶宽条形,全缘或疏齿。总状花序顶生,伸长;花萼钟形,先端5浅裂,近革质;花冠紫色或深紫红色。味微苦。

  牛含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洗。

  炮制: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牛含水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主治: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淋巴结炎,尿道感染,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衰弱。

  牛含水的配伍

  1、治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倒打草适量。煎水洗。

  2、治神经衰弱:倒打草300g,甘草100g。熬浓缩膏,每次剂量应含倒打草生药3g,每日2-3次。(1-2方出自《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牛含水的相关论述

  1、《内蒙古中草药》:“味辛、甘,性温。”

  2、《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凉。”

  3、《内蒙古中草药》:“祛风止痒。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

查看详情

白粉藤

  白粉藤

  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

  性味:根:微辛,平。藤、叶:苦,寒。有小毒。

  入药部位: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nch. var. subintegra Gagnep.,以根、藤、叶或全草入药。

  白粉藤的用法用量

  用法:根3~5钱;藤、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炮制: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白粉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化痰散结,消肿解毒,祛风活络。

  主治:用于颈淋巴结结核,扭伤骨折,腰肌劳损,风湿骨痛,坐骨神经痛,疮疡肿毒,毒蛇咬伤。

查看详情

白接骨

  白接骨

  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

  性味:淡,凉。

  入药部位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 (S. Moore) E. Hossain [Asystasia chinensis S. Moore],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

  白接骨的用法用量

  用法: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晒干研末撒伤口。

  炮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白接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

  主治:用于肺结核,咽喉肿痛,糖尿病,腹水;外用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

  白接骨的配伍

  ①治外伤出血:白接骨根茎或全草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创伤出血:白接骨全草或根晒干,研末,加少许冰片,撒敷伤口。(江西《中草药学》)

  ③断指再植:鲜白接骨全草加食盐捣烂外敷,再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扭伤:白接骨根茎、黄栀子、麦粉各等量,加食盐捣烂,包敷伤处。或白接骨根加蒴藋根等量,捣烂外敷,每天换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上消化道出血:白接骨根茎或全草研末冲服。(江西《中草药学》)

  ⑥治疖肿,下肢溃疡:白接骨全草加适量白糖,捣烂外敷。

  ⑦治肺结核:鲜白接骨根茎二两,水煎服。

  ⑧治腹水:鲜白接骨根一两,水煎服。

  ⑨治糖尿病:白接骨全草一两,元宝草、马蹄金、爵床各五钱。水煎服,连服十余剂。

  ⑩治咽喉肿痛:白接骨根茎、野玄参各一两,用木器捣烂,绞汁漱咽喉服,连服二至三次。(⑥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白接骨的各家论述

  1.《纲目拾遗》:根:治吐血,肠红下血,跌打损伤。

  2.《浙江民间草药》:去瘀。治破伤风。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下肢溃疡,腹水,肺结核。

  4.江西《中草药学》:止血,接骨。治上消化道出血。

查看详情

天脚板

  天脚板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山茱萸科植物峨眉桃叶珊瑚Aucuba chinensis Benth. subsp. omeiensis (Fang) Fang et Soong或桃叶珊瑚Aucuba chinensis Benth.的叶。

  天脚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搽;或研末调涂。

  炮制:全年均可采,晒干或烘干,亦可鲜用。

  天脚板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痈疽肿毒,痔疮,水火烫伤,冻伤,跌打损伤。

  天脚板的配伍

  治高血压:桃叶珊瑚叶30g,夏枯草、胆草、石决明、钩藤各9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天脚板的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治脚肿、汤火伤、痈疽、肿毒、刀伤等。解热。

查看详情

岩节连

  岩节连

  性味:味辛、微苦,性寒。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蕨叶人字果Dichocarpum dalzielii (Drumm.et Hutch.)W.T.Wang et Hsiao的根茎及根。

  岩节连的用法用量

  用法:外用:适量,捣烂敷。

  炮制于冬季将根挖出,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或烘干。

  岩节连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痈疮肿毒,外伤肿痛,跌打疼痛。

  岩节连的相关论述

  《贵州民间药物》:“消肿,散毒。治红肿疮毒。”

查看详情

石地钱

  石地钱

  性味:味淡、涩,性凉。

  入药部位:为瘤冠苔科(石地钱科)植物石地钱Reboulia hemisphaerica(L.)Raddi的叶状体。

  石地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15g。

  外用:适量,研粉敷;或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石地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血。

  主治:用于疮疥肿毒,烧烫伤,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石地钱的配伍

  1、治疮疖肿毒:(石地钱)鲜品配苎麻根或南瓜瓤,捣烂敷。

  2、治烧烫伤:(石地钱)鲜品研粉(烂),加三黄散(中药成方)等分,鸡蛋清调敷。或鲜品加南瓜瓤,捣匀敷。(1-2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3、治跌打肿痛:石地钱9g。煎服。并取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4、治外伤出血:石地钱晒干,研末外敷。(3-4方出自《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石地钱的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消肿止血。治外伤出血,跌打肿痛。”

查看详情

灰叶

  灰叶

  别名:野蓝靛[广东]、野青树、假靛青、山青。

  性味:微苦,平。有毒。

  入药部位:豆科灰叶属植物灰叶Tephrosia purpurea (L.) Pers.,以根、茎、叶入药。

  灰叶的用法用量

  用法:全草或根3钱。外用适量,全草煎水洗患处。

  炮全年可采,晒干。

  灰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表,健脾燥湿,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慢性胃炎;外用治湿疹,皮炎。

查看详情

金钟花

  金钟花

  性味:苦;性凉

  入药部位:为木犀科植物金钟花的果壳、根或叶。

  金钟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煎水洗。

  金钟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

  主治:主感冒发热;目赤肿。

查看详情

青天葵

  青天葵

  别名:天葵、独脚天葵、猪乸耳、磨地沙、珍珠叶、半边伞、坠千斤、山米子、铁帽子、小胖药、提心吊胆。

  性味:苦、甘,平。

  入药部位:兰科芋兰属植物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 (Hance)Schlecht.,以全草或块茎入药。

  青天葵的用法用量

  用法:1~2钱,外用适量,新鲜块茎捣烂敷患处。

  炮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青天葵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止咳,健脾消积,镇静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支气管炎,小儿疳积,小儿肺炎,精神病,跌打肿痛,口腔炎,急性喉头炎,疮毒。

查看详情

石油菜

  石油菜

  别名:肥奴奴草、石西洋菜、石花菜、石苋菜、打不死、石凉草、厚脸皮。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归肺、脾经。

  入药部位:为荨麻科植物石油菜Pilea cavaleriei Levl. subsp. validaC. J. Chen的全草。

  石油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石油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肺止咳,利水消肿,解毒止痛。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肺结核,肾炎水肿,烧烫伤,跌打损伤,疮疖肿毒。

  石油菜的配伍

  1、治肺结核,肾炎水肿:用鲜石油菜30-60g,炖猪骨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急性肾炎:鲜石油菜30-60g,海金沙、金钱草、苡米各15g。水煎服。

  3、治小儿疳积:石油菜15g,鹅不食草、饿蚂蟥、玉竹、莲肉、淮山各9g。水煎或炖猪瘦肉服。(2-3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4、治跌打损伤,烫火伤,疮疖红肿:鲜石油菜适量,捣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石油菜的禁忌

  痰饮咳嗽及寒证忌用。

  石油菜的相关论述

  《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治肺痨咳嗽,外治热毒恶疮。”

查看详情

宜昌楼梯草

  宜昌楼梯草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荨麻科植物宜昌楼梯草Elatostema ichangense H.Schroter的根或叶。

  宜昌楼梯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

  宜昌楼梯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调经止痛。

  主治:痈疽疮毒,月经不调,痛经。

  宜昌楼梯草的配伍

  治痈疽疮毒:鲜宜昌楼梯草叶,捣烂外敷。(《恩施市药用植物名录》)

查看详情

金腰箭

  金腰箭

  性味:味微辛、微苦,性凉。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金腰箭Synedrella nodiflora(L.)Gaertn.的全草。

  金腰箭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金腰箭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透疹,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癍疹,疮痈肿毒。

  金腰箭的配伍

  治痈肿疔疮:(金腰箭)鲜叶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金腰箭的相关论述

  《广西本草选编》:“味微辛,性凉。”

  《广西本草选编》:“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治感冒发热,痈肿疔疮。”

查看详情

金挖耳

  金挖耳

  别名:挖耳草(《重庆草药》),朴地菊、劳伤草(《泉州本草》),野烟、铁抓子草、野向日葵、铁骨消、翻天印(《湖南药物志》),倒盖菊、山烟筒头(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性味:苦辛,凉。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金挖耳的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茎细而长,通体被有丝光毛,幼嫩处尤为浓密,灰绿色至暗棕色。叶多皱缩破碎,卵状长圆形,灰绿色至棕绿色。茎基丛生细根,长约5~10厘米,暗棕色。有时带有头状花序,呈枯黄色。有青草气,味涩。

  金挖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捣汁。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金挖耳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治感冒,头风,泄泻,咽喉肿痛,赤眼,痈肿疮毒,痔核出血。

  金挖耳的配伍

  ①治咽喉肿痛:金挖耳鲜全草捣绞汁,调蜜服。(《泉州本草》)

  ②治寒毒疮初起或未溃者:挖耳草叶捣绒,包。能散者散,不散者穿。

  ③治痔核破溃出血:挖耳草煎水洗。

  ④治腮腺炎:挖耳草叶半斤,大葱头四个。合酒糟子捣合,炒熟外敷。并用挖耳草根头七个,捣烂泡开水饮汁。(②方以下出《重庆草药》)

  ⑤治疮疖肿毒,瘭疽,带状疱疹:鲜倒盖菊,捣烂敷患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毒蛇、疯犬咬伤:金挖耳草三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金挖耳的各家论述

  1.《重庆草药》:洗疮、包疮。

  2.《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咽喉。主喉科诸证,头风目疾,风火赤眼,劳伤目黄,诸虫螫伤。

  3.《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祛风杀虫。

  4.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炎祛瘀。治感冒,腹痛,急性肠炎,淋巴结炎。

查看详情

地毛衣

  地毛衣

  性味:淡;甘;凉

  入药部位:为泥炭藓科植物泥炭藓的植物体。

  形态特征:本品呈缠绕的团状,黄绿色或黄白色。湿润展平后,茎长10-15cm,有4-5条丛生的分枝,茎生叶舌形,长1.5-1.7mm,枝生叶瓢状卵形,较茎生叶稍大。孢子黄色。气微,味淡。

  地毛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四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地毛衣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明目,止痒。

  主治:主目生云翳,皮肤病,虫叮咬瘙痒。

查看详情

苦瓜

  苦瓜

  别名:癞瓜。

  性味:苦,凉。

  归经:入心、脾、胃三经。

  入药部位:葫芦科苦瓜属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以瓜、根、藤及叶入药。

  形态特征:干燥的苦瓜片,呈椭圆形或矩圆形,厚约2~8毫米,长3~15厘米,宽0.4~2厘米,全体皱缩,弯曲,果皮浅灰棕色,粗糙,有纵皱或瘤状突起。中间有时夹有种子或种子脱落后留下的孔洞。质脆,易断。气微味苦。以青边、肉白、片薄、子少者为佳。

  苦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或煅存性研末。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取汁涂。

  苦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暑涤热,明目,解毒。

  主治:治热病烦渴引饮,中暑,痢疾,赤眼疼痛,痈肿丹毒,恶疮。

  苦瓜的禁忌

  《滇南本草》:“脾胃虚寒者,食之令人吐泻腹痛。”

  苦瓜的配伍

  ①治中暑发热:鲜苦瓜一个,截断去瓤,纳入茶叶,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干。每次二至三钱。水煎或泡开水代茶饮。

  ②治烦热口渴:鲜苦瓜一个,剖开去瓤,切碎,水煎服。

  ③治痢疾:鲜苦瓜捣烂绞汁一杯,开水冲服。(①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④治眼疼:苦瓜煅为末,灯草汤下。(《滇南本草》)

  ⑤治痈肿:鲜苦瓜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⑥治胃气疼:苦瓜煅为末,开水下。(《滇南本草》)

  苦瓜的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丹火毒气,疗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2.《生生编》: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3.《本草求真》:除热解烦。

  4.《随息居饮食谱》:青则涤热,明目清心。熟则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5.《泉州本草》:主治烦热消渴引饮,风热赤眼,中暑下痢。

查看详情

金鸡尾

  金鸡尾

  性味:性平,味淡微涩。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凤尾蕨科植物掌羽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

  金鸡尾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金鸡尾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热,利尿。

  主治:主痢疾;腹泻;痄腮;淋巴结炎;白带;水肿;小儿惊风;狂犬咬伤。

  金鸡尾的配伍

  ①治小儿急惊风:金鸡尾根茎五钱。煎水服。

  ②治水肿:金鸡尾、水菖蒲、萝卜子、臭草根各二钱。煮石膏豆腐,早晚各吃一次。

  ③治狂犬咬伤:金鸡尾、杨梅皮、化槁皮各二钱,煎水兑酒服,一日三次,一次半杯。(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肠炎、痢疾:金鸡尾一至二两。煎服。(《贵州草药》)

查看详情

绿豆芽

  绿豆芽

  别名:豆芽菜(《本草汇言》)。

  性味:甘,寒。

  归经:胃;三焦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

  绿豆芽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捣烂绞汁。

  绿豆芽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消暑;解毒利尿。

  主治:主暑热烦渴;酒毒;小便不利;目翳。

  绿豆芽的禁忌

  姚可成《食物本草》:脾胃虚寒之人,不宜久食。

查看详情

鳝鱼骨

  鳝鱼骨

  入药部位:为合鳃科黄鳝属动物黄鳝Monopterus albus (Zuiew)的骨。

  鳝鱼骨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烧炭研末,麻油调涂,或敷贴。

  炮制:夏、秋季捕捉。捕后,去肉取骨,晒干。

  鳝鱼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流火,风热痘毒,臁疮。

  鳝鱼骨的配伍

  1、治流火走注,鳝鱼骨烧灰,香油调涂。(《中国动物药》)2、治臁疮,黄鳝骨配鸡蛋清和醋、盐水,共捣烂,加面粉贴敷。如贴7-8次还不好,再用白炉甘石(火煅,研末),调猪油搽几次,并用黄鳝骨和烟叶柄熬水洗患处。(《广西药用动物》)

  鳝鱼骨的相关论述

  1、《本草逢原》:“治流火。”

  2、《本草再新》:“治风热痘毒。”

查看详情

虾蟆(清热药)

  虾蟆

  别名:蟆、蛤、蛤蟆。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脾经。

  入药部位:为蛙科动物泽蛙Rana limnocharia Boie的全体。

  虾蟆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掺。

  内服:入丸、散,适量。

  炮制:夏、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净入药。

  虾蟆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消积。

  主治:用于痈肿,疔疖,口疮,乳痈,瘰疬,小儿疳积,热痢。

  虾蟆的配伍

  1、治瘰疬溃烂:黑色虾蟆一枚。去肠,焙研,油调敷之。忌铁器。(《纲目》)

  2、治小儿洞泄下痢:烧虾蟆末,饮调方寸匕服。(《子母秘录》)

  虾蟆的相关论述

  《本经》:“主邪气,破症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

查看详情

桑叶汁

  桑叶汁

  别名:桑滋干、桑叶滋、桑脂。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鲜叶的乳汁。

  桑叶汁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或点眼。

  炮制:将桑叶摘下,,滴取桑叶白色乳汁于容器中,,鲜用。

  桑叶汁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肝明目,消肿解毒。

  主治用于目止赤肿痛,痈疖,瘿瘤,蜈蚣咬伤。

  桑叶汁的配伍

  1、治小石疖(今人呼为扎马疔):采二蚕桑叶滴下滋水,点上。(《纲目拾遗》引《经验单方》)

  2、消瘿瘤:蝌蚪一钱,蛇蜕(泥球色,煅为末)三分,鬼馒头滋干一钱,桑滋干一钱,乳香、没药各三分,麝香一分。共为细末,饭和捣为锭。临用时再取鬼馒头滋化开,以鸡翎搽患处。(《纲目拾遗》引《王秋泉家秘》)

  3、治乳痈:用桑叶(不拘头、二叶),摘去半段,取后半段脂三分,黄柏八钱,水煎干,只用三分,饭锅蒸一次;夜露一宿,涂患处,能收口。(《纲目拾遗》引《集听方》)

  桑叶汁的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治痈疖,瘿瘤,外伤出血,蜈蚣咬伤。”

  2.《本草拾遗》:“研取白汁,合金疮,又主小儿吻疮。”

  3.《纲目拾遗》:“天丝入眼,以此点眼之。”

  4.《集听方》:“治乳痈:用桑叶(不拘头、二叶),摘去半段,取后半段脂三分,黄柏八钱,水煎干,只用三分,饭锅蒸一次;夜露一宿,涂患处,能收口。”

查看详情

菱叶

  菱叶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肝、脾经。

  入药部位:为菱科植物菱Trapa bispinosa Roxb.或其同属植物的叶。

  菱叶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搽;或鲜品捣敷。

  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

  炮制: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菱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小儿走马牙疳,疮肿。

  菱叶的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小儿头疮及增强视力。”

查看详情

扁豆叶

  扁豆叶

  性味:味微甘,性平。

  入药部位:为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叶。

  形态特征:散落小叶或具长柄的三出复叶,多卷缩破碎。完整顶生小叶宽三角状卵形,长4.5-9cm,宽约与长相等,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不对称,略呈斜卵形,较中央小叶稍大;两面疏被毛,暗绿色或枯绿色。质脆。气微。

  扁豆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炮制: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扁豆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消暑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暑湿吐泻,疮疖肿毒,蛇虫咬伤。

  扁豆叶的配伍

  1、治霍乱:白扁豆叶一把,同白梅一枚,并仁研烂,新汲水调服。(《本草述钩元》)

  2、治吐利后转筋:生捣(扁豆)叶一把。以少醋浸汁服。(《食疗本草》)

查看详情

菱茎

  菱茎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菱科植物菱Trapa bispinosa Roxb.或其同属植物的茎。

  菱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45g。

  外用:适量,捣烂敷、搽。

  炮制:夏季开花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菱茎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胃溃疡,疣赘,疮毒。

  菱茎的配伍

  1、治胃溃疡及胃癌、子宫颈癌:菱茎30-45g,苡米仁30g。煎汤代茶连续服。(《本草推陈》)

  2、治小儿头部疮毒,酒毒(宿醉):鲜菱草茎(去叶及须根)60-120g。水煎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菱茎的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清热利湿。”

查看详情

黄瓜

  黄瓜

  别名:胡瓜、勤瓜、王瓜、刺瓜、[黄瓜藤、黄瓜秧、黄瓜霜]。

  性味:甘,寒。

  归经:入脾、胃、大肠。

  入药部位:葫芦科黄瓜Cucumis sativus L.,以果、藤、叶入药。

  黄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熟或生啖。

  外用:浸汁、制霜或研未调敷。

  炮制:7~8月间采取果实,鲜用。

  黄瓜的功效主治

  功效:除热,利水,解毒。

  主治: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汤火伤。

  黄瓜的禁忌

  《滇南本草》:“动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泻。”

  黄瓜的配伍

  ①治小儿热痢:嫩黄瓜同蜜食十余枚。(《海上名方》)

  ②治水病肚胀至四肢肿:胡瓜一个,破作两片不出于,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烂,空心顿服,须臾下水。(《千金髓方》)

  ③治咽喉肿痛:老黄瓜一枚,去子,入硝填满,阴干为末。每以少许吹之。(《医林集要》)

  ④治跌打疮焮肿:六月取黄瓜入瓷瓶中,水浸之。每以水扫于疮上。(《医林集要》)

  ⑤治火眼赤痛:五月取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满,悬阴处,待硝透出刮下,留点眼。(《寿域神方》)

  ⑥治汤火伤灼:五月掐黄瓜入瓶内,封,挂檐下,取水刷之,良。(《医方摘要》)

查看详情

丝瓜

  丝瓜

  别名:天丝瓜、天罗、蛮瓜(《本事方》),绵瓜(《续本事方》),布瓜(《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天罗瓜(《普济方》),鱼螆(《奇效良方》),天吊瓜、纯阳瓜、倒阳菜(《滇南本草》),天络丝(《医学正传》),天罗布瓜(《妇人良方补遗》),虞刺、洗锅罗瓜(《纲目》),天罗絮(《群芳谱》),纺线(《医林纂要》),菜瓜(《植物名汇》),水瓜(《岭南采药录》),缣瓜(《中国药植志》),絮瓜、砌瓜(《广州植物志》),坭瓜(《广西中兽医药植》)。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肝;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鲜嫩果实;或霜后干枯的老熟果实(天骷髅)。

  丝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60-120g;或烧存性为散,每次3-9g。

  外用:适量,捣汁涂,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丝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化痰;凉血解毒。

  主治:主热病身热烦渴;痰喘咳嗽;肠风下血,痔疮出血;血淋;崩漏;痈疽疮疡;乳汁不通;无名肿毒;水肿

  丝瓜的配伍

  ①治肠风:绵瓜不拘多少,烧灰存性,酒调二钱,空心下。(《续本事方》)

  ②治痔漏脱肛:丝瓜烧灰、多年石灰、雄黄各五钱。为末,以诸胆、鸡子清及香油和调贴之,收上乃止。(《孙天仁集效方》)

  ③治肛门酒痔: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纲目》)

  ④治白崩:棕榈(烧灰)、丝瓜。上各等分,为细末。空心酒调下。(《奇效良方》)

  ⑤治风热腮仲:丝瓜烧存性,研末,水调搽之。(《纲目》)

  ⑥治痈疽不敛,疮口太深:丝瓜捣汁频抹之。(《仁斋直指方》)

  ⑦治天疱湿疮:丝瓜汁调辰粉频搽之。(《纲目》)

  ⑧治玉茎疮溃:丝瓜连子捣汁,和五倍子末赖搽之。(朱震亨)

  ⑩治干血气痛,妇人血气不行,上冲心膈,变为干血气者:丝瓜一枚,烧存性,空心温酒服。(《寿域神方》)

  ⑾治经脉不通:干丝瓜一个为末,用白鸽血调成饼,日干,研末。每服二钱,空心酒下,先服四物汤三服。(《海上名方》)

  ⑿治酒痢便血腹痛,或如鱼脑五色者:干丝瓜一枚,连皮烧研,空心酒服二钱。一方煨食之。(《经验良方》)

  ⒀治乳汁不通:丝瓜连子烧存性,研。酒服一、二钱,被覆取汗。(《简便单方》)

  ⒁治风虫牙痛:经霜干丝瓜烧存性,为末擦之。(《仁斋直指方》)

  丝瓜的禁忌

  1.《滇南本草》:不宜多食,损命门相火,令人倒阳不举。

  2.《本经逢原》:丝瓜嫩者寒滑,多食泻人。

查看详情

蚯蚓泥

  蚯蚓泥

  别名蚯蚓泥、六一泥、地龙粪。

  性味:甘、酸、寒、无毒。

  入药部位:蚯蚓的排泄物。

  形态特征:黑色、均一、有自然泥土味,细碎。

  蚯蚓泥的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服,或者制成丸剂。

  外用:研末调敷。

  蚯蚓泥的功效主治

  主治:用于咽喉骨鲠,蛇虫咬伤,刀伤,吐血,耳内诸疮,丹毒,小便不通。

  蚯蚓泥的配伍

  1、热疟(恶寒轻,发烧重)。用蚯蚓泥和面,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丸子做成,在朱砂中滚一下)。每服三丸。忌食生冷。在蚯蚓泥里,加菖蒲末和独蒜做成丸子,亦有效。

  2、伤寒谵语。用蚯蚓泥,凉水调服。

  3、小便不通。用蚯蚓泥、朴硝等分,水调成膏,敷在脐下,即通。

  4、小儿吐乳。用蚯蚓泥一两,研成末,空腹服,米汤送下。每服半钱。两三次后有效。

  5、小儿阴囊肿大。用蚯蚓泥,调薄荷汁,敷患处。

  6、妇女吹乳。用韭菜地里挖来的蚯蚓泥,研细,筛过,用醋调,厚铺乳上。干了就换,三次即愈。用凉水调亦可。

  7、腮肿。用柏叶汁调蚯蚓泥敷患处。

  8、一切丹毒。用水调蚯蚓泥敷治。

  9、脚心肿痛(站久了,走路多了,易得此病)。用水调蚯蚓泥厚敷,一夕即愈。

  10、漏耳诸疮。用蚯蚓泥,烧过,调猪油敷患处。

  11、耳内诸疮。用蚯蚓研末吹耳内,敷耳疮。

  12、牙龈露出(一种疳疾)。用蚯蚓泥,如水捏成团,烧红,研末,调腊猪油,涂牙龈上。一天涂三次。

  13、咽喉骨鲠。取韭菜地里的蚯蚓泥,每次用少许搽喉外,骨自消去。

  14、蜈蚣咬伤。用蚯蚓泥敷伤口。

  15、严重刀伤。冲服蚯蚓泥,每次一小杯。一天三次。

  16、吐血不止。取石榴根下的蚯蚓泥,研末,新汲水送下。每服三钱。

  17、解射网毒(射网是用草乌头制成的毒药,可以治疮根结核、瘰疬等症)。用蚯蚓泥末,井水调服,喝二小酒杯即可。

  18、反胃。用蚯蚓泥一两、木香三钱、大黄七钱,共研为末,每服五钱,清水送下。忌食煎炒酒醋椒姜等热物。

  19、小儿头热、鼻塞不能。用湿蚯蚓泥研磨作饼,贴囟门上。一天要换几次。

  20、臁疮。用韭菜地里的蚯蚓泥,研细,加轻粉、清油,调成膏状,贴在患处。

  21、处肾生疮。用蚯蚓泥二分、绿豆粉一分,加水研成膏状涂搽,随干随换。

  22、赤白痢。用蚯蚓泥炒干,倾入温水里,澄清后取上层水饮之。

  23、蛇犬咬伤,包括狂犬咬伤。用蚯蚓泥加盐研细,敷伤口。

查看详情

三角泡

  三角泡

  别名:假苦瓜、假蒲达、包袱草、风船葛、鬼灯笼、三角灯笼、金丝苦楝、三角藤、倒地铃、棕子草、炮掌果、小果倒地铃、白花仔草、带藤苦楝、灯笼草。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无患子科植物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 L.[C.halicacabum L.var.microcarpum(Kumth)Bl.;C.microcaspum Kunth]的全草或果实。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茎粗2-4mm,黄绿色,有深纵沟槽,分枝纤细,多少被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粗糙。叶多脱落,破碎而仅存叶柄,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暗绿色。花淡黄色,干枯,与未成熟的三角形蒴果附于花序柄顶端,下方有卷须。蒴果具3翅,膜质,气微,味稍苦。以全草叶多,身干者为佳。

  三角泡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炮制:夏、秋季采收全草,清除杂质,晒干,秋、冬季采果实,晒干。

  三角泡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用于黄疸,淋证,湿疹,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三角泡的配伍

  1、治诸淋:干倒地铃9g,金钱薄荷6g。煎汤服。

  2、治大小便不通:干倒地铃15g.煎汤冲黄酒服。(1-2方出自《泉州本草》)

  3、治脓疱疮,湿疹,烂疮:风船葛、扛板归各适量。水煎,洗患处。

  4、治阴囊湿疹:风船葛90g,蛇床子30g。水煎,洗患处。

  5、治小儿阴囊热肿:风船葛适量。水煎,洗患处。(3-5方出自江西《草药手册》)

  三角泡的禁忌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三角泡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寒。”

  2、《本草求原》:“甘、苦,寒。”

  3、《福建药物志》:“辛,凉。”

  4、《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苦、辛,平。”

  5、《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辛,寒。”

查看详情

鲫鱼胆

  鲫鱼胆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归经: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胆囊。

  鲫鱼胆的用法用量

  内服:调它药。

  外用:适量,点眼、滴鼻或调涂。

  炮制:捕捞后,剖腹,取出胆囊,洗净,鲜用。

  鲫鱼胆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明目,杀虫,敛疮。

  主治:主消渴,砂眼,疳疮,阴蚀疮。

  鲫鱼胆的禁忌

  本品有毒,不宜直接吞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

  鲫鱼胆的配伍

  ①治小儿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面黄羸瘦:鲫鱼胆滴于鼻中,连二、五日用之。(《圣惠方》)

  ②治砂眼:冰片一分,琥珀二分。共研细末,大鲫鱼胆五个调涂。(贵州)

  ③治渴疾饮水不止:白浮石、蛤粉、蝉壳(去头、足)各等分。上细末,用鲫鱼胆七个,调三钱服,不拘时侯。(《水事方》神效散)

查看详情

淡竹壳

  淡竹壳

  别名:淡竹箨。

  性味:味甘、淡,性寒。

  入药部位: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t Rendle的箨叶。

  淡竹壳的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烧灰研末点眼。

  炮制:夏季采收,鲜用或晾干。

  淡竹壳的功效主治

  功效:明目退翳。

  主治:用于目翳。

  淡竹壳的配伍

  治翳:淡竹壳不拘多少,以布拭去毛,烧灰存性,每药一钱,加麝香三五厘,同擂细末,点在翳上。(《一草亭目科》此君丹)

  淡竹壳的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淡竹壳),此乃淡竹嫩时所苞箨解下者是。《纲目》竹条,止载慈竹箨,而淡竹略焉,不知其性能去目翳,功同熊胆,故为补之。”

查看详情

冬瓜叶

  冬瓜叶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叶片。

  冬瓜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外用:研末调敷。

  炮制:夏季采取,阴干或鲜用。

  冬瓜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治消渴,疟疾,泻痢,蜂螫,肿毒。

  冬瓜叶的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治肿毒及蜂叮。

  2.《纲目》:主消渴,疟疾寒热;又焙研敷多年恶疮。

  3.《随息居饮食谱》:清暑。治疟、痢、泄泻,止渴。

查看详情

磨盘草

  磨盘草

  别名:金花草、唐挡草、耳响草。

  性味:甘,淡;凉。

  归经:归肺,肾经。

  入药部位:为锦葵科植物磨盈草的全草。

  磨盘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炖肉。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炮制:切碎,晒干。

  磨盘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泄泻,中耳炎,耳聋,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磨盘草的禁忌

  孕妇慎服。

  磨盘草的相关论述

  《本草求原》:“健脾,止泻,同米擂煮黄糖食。”

查看详情

铧头草

  铧头草

  别名:箭头草、地黄瓜、青地黄瓜、犁口草、犁头草、鬼打伞、犁铧草、耗子核桃、虎察阿墨、应菜黄、烙铁草、野半夏。

  性味:微苦、辛,寒。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堇菜科植物戟叶堇菜Violabetonicifolia Smith的全草。

  形态特征:多皱缩成团。主根较粗短。叶丛生,灰绿或枯绿色,具长柄。叶片湿润展平后,叶片箭头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稍下延于叶柄,边缘有浅波状齿。花柄长于叶,花黄白色,可见紫色条纹。蒴果椭圆形。气微,味微苦带粘性。

  铧头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铧头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用于疮疡肿毒,喉痛,乳痈,肠痈,黄疸,目赤肿痛,跌打损伤,刀伤出血。

  铧头草的配伍

  1、痈疮肿毒:铧头草、红藤煎汤服或铧头草、芙蓉叶各适量捣烂外敷。

  2、肠痈初起:铧头草、红藤、蛇倒退、败酱草各15g,水煎服。

  铧头草的禁忌

  孕妇慎服。

  铧头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省常》:“止痛散血,消一切肿毒。”

  2、《草本便方》:“直攻命门停滞精,月瘕胀满能消散,刀刃斧伤涂即清。”

查看详情

老蜗生

  老蜗生

  别名:天蓝、接筋草、黄花马豆草、金花菜、野花生、清酒缸、地梭罗、三三光、小黄花草、雀扭.

  性味:味甘、苦,微涩,性凉,小毒。

  归经:归肺、肝、胆、肾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的全草。

  老蜗生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季采挖全草,鲜用或切碎晒干。

  老蜗生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止咳平喘,凉血解毒。

  主治:湿热黄疸,热淋,石淋,风湿痹痛,咳喘,痔血,指头疔,毒蛇咬伤。

  老蜗生的配伍

  1、治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天蓝苜蓿全草15-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指疔:天蓝苜蓿全草加盐、醋适量,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3、治毒蛇咬伤:天蓝苜蓿、苦参各15g。捣烂外敷。(《河北中草药》)

  老蜗生的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清热利湿,凉血,止喘。治喘咳,痔血或大肠出血,黄疸。”

  2、《湖南药物志》:“凉血解毒。用于夜盲,白血病,热证喘咳,指疔,黄蜂咬伤。”

  3、《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外用治蛇咬伤。”

查看详情

朱砂莲

  朱砂莲

  别名:辟虺雷、辟蛇雷、透水雷、辟水雷、雷见怕、牛血莲、躲蛇生、避蛇生。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心、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马兜铃科植物四川朱砂莲AristolochiacinnabarinaC.Y.ChengetJ.L.Wu的块根。

  形态特征:块根呈不规则结节状,长6-18cm,直径3-8cm。表面棕黄色至棕红色,有不规则瘤状突起和深皱纹;外皮破裂处呈红棕色。体重,质坚,断面棕色或红棕色,习称“朱砂岔”,角质样。气微闷臭,味极苦。

  朱砂莲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鲜品量可酌加;或研末,每次0.5-1g,每日2次。

  外用:适量,磨粉,酒或醋调涂。

  朱砂莲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痈疡肿毒,暑邪痧气,腹泻痢疾,胸腹疼痛,牙痛,喉痛,吐血,蛇伤。

  朱砂莲的配伍

  1、止牙痛:朱砂莲配成5%糊剂,置于龋齿髓腔内,有显著的止痛效果。或用本品刮粉,用白酒吞服0.5-1g,每日1-2g。一般服药10-20min即生效。

  2、治痈疖肿痛:朱砂莲磨粉用酒或醋调,直接涂于患处。{1-2方出自《四川中医》1985.(1):32}

  朱砂莲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朱砂莲的相关论述

  《分类草药性》:“跌打损伤、痧气腹痛、牙痛、吐血之要药。”

查看详情

一朵云叶

  一朵云叶

  性味:甘苦辛,微温。

  入药部位:为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的叶。

  一朵云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3-9克,煎服。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全年可采。

  一朵云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消肿解毒。

  主治:治感冒、咳嗽、百日咳、痢疾、咽喉肿痛、骨折。

  一朵云叶的配伍

  ①治毒蛇咬伤,疮疖肿毒,过敏性皮炎:鲜一朵云叶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②治外伤出血:一朵云叶研粉外撒。

查看详情

鲎肉

  鲎肉

  性味:味辛;咸;性平;有毒。

  归经:脾;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肉。

  鲎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5-10g 。

  炮制:全年均可捕捞,将壳和尾取下,取肉,鲜用或晒干或腌制。

  鲎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明目;解毒消肿。

  主治: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痔疮;脓疱疮。

查看详情

米面蓊根

  米面蓊根

  性味:味苦,性寒。

  入药部位:为檀香科米面蓊属植物米面蓊Buckleya lanceolate (Sieb. et Zucc.)Miq.的根。

  米面蓊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90-125g。

  炮制: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米面蓊根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消肿。

  主治:痈疽,肿毒。

  米面蓊根的相关论述

  《浙江药用植物志》:“治痈疽,无名肿毒。”

查看详情

大理菊

  大理菊

  别名:天竺牡丹、大理花、西番莲、洋芍药。

  性味:味辛;甘;性平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大丽花的块根。

  形态特征:块根呈长纺锤形,微弯,有的已压扁,有的切成两瓣,长6-10cm,直径3-4.5cm。表面灰白色或类白色,未去皮的黄棕色,有明显而不规则的纵沟纹,先端有茎基痕,先端及尾部均呈纤维状。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化。气笛,味淡。

  大理菊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外用适量,捣敷。

  大理菊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主肋腺炎;龄齿疼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查看详情

干岩矸

  干岩矸

  性味:味苦;性凉。

  入药部位:为罂粟科植物毛黄堇的全草。

  形态特征:全草常皱缩成团,被毛。主根圆锥形,直径5-10mm,表面棕黄色,有明显的皱纹及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黄绿色。茎多成束卷曲,灰绿色。叶多已碎落。有的可见黄色小花。气微,味苦。

  干岩矸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茶饮;研末,1.5g,每日3次。

  干岩矸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目赤疼痛,咳血,吐血,胃热脘痛,肝郁胁痛,湿热泻痢,痈肿疮毒,跌打肿痛。

查看详情

岩败酱

  岩败酱

  别名:鹿肠、鹿首、鹿酱、败酱草、野苦菜。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败酱科植物岩败酱Patrinia rupestris (Pall.) Juss.的全草。

  形态特征:根呈圆柱形微弯曲,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栓皮有时剥落,具瘤状突起,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较窄,外侧棕褐色,向内灰白色,木部较宽广,黄白色至淡棕黄色,有多数放射状裂隙。根茎棕褐色或灰棕色,具分枝,节明显,稍膨大。茎灰棕褐色至灰绿色,圆柱形,微弯曲,节明显,具残留的卷曲破碎的叶,顶端有时有残留的棕黄色小花。气特异,味微苦。

  岩败酱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或趁鲜洗净切片,晒干。

  岩败酱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主治:痢疾,泄泻,黄疸,肠痈。

  岩败酱的配伍

  1、治黄疸:岩败酱、茵陈各15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2、治慢性阑尾炎:蒲公英60g,甘草6g,岩败酱30g,青木香15g。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岩败酱的相关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治慢性阑尾炎:蒲公英二两,甘草二钱,岩败酱一两,青木香五钱。水煎服。”

查看详情

软水黄连

  软水黄连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多枝唐松草Thalictrum ramosum Boivin的全草。

  形态特征:根状茎极短。细根数十条生于根茎下,长6-10cm,直径1-3mm;表面灰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浅黄色木心。茎多分枝,纤细柔软。叶质薄,边缘具圆齿。

  软水黄连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炮制: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扎把。

  软水黄连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

  主治:用于痢疾,黄疸,目赤,痈肿疮疖。

  软水黄连的配伍

  1、治湿热泻痢:软水黄连、马齿苋、鱼腥草、马鞭草、陆英、通花根各10-15g。水煎服。

  2、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软水黄连15g,虎杖15g,金钱草30g,黄荆子10g,瓜子金6g。水煎服。

  3、治目赤肿痛:软水黄连、夏枯草、桑叶、菊花、三颗针各适量。水煎熏洗或内服。

  4、治无名肿毒:软水黄连15g,七叶一枝花15g,生半夏15g,生南星15g。捣烂外敷患处。(1-4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79年)

  软水黄连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软水黄连的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治急性结膜炎、痢疾、传染性肝炎、化脓感染。”

  2、《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泻痢(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黄疸,目赤肿痛,疮疖肿毒。”

查看详情

大叶马尾连

  大叶马尾连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大肠、肝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Thalictrum faberi Ulbr.、尖叶唐松草Thalictrum acutifolium (Hand.-Mazz.) Boivin和华东唐松草Thalictrum fortunei S. Moore的根及根茎。

  形态特征:大叶唐松草根状茎短,下部密生数十条细根。细根长约10cm,直径约1mm;表面棕褐色,皮部较疏松;质硬而脆,易折断;味苦。

  大叶马尾连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炮制:春季至秋季采收,剪去地上茎叶,鲜用或晒干。

  大叶马尾连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用于痢疾,腹泻,目赤肿痛,湿热黄疸。

  大叶马尾连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大叶马尾连的相关论述

  1、南药《中草药学》:“治痢疾,腹泻,淋巴结核,淋巴结炎,眼结膜炎。”

  2、《福建药物志》:“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疮疖。”

查看详情

小叶鼠李

  小叶鼠李

  别名:麻绿、大绿、黑格铃、琉璃枝、臭李子、鼠李子、挠胡子、雅西勒。

  性味:味辛,性凉。

  归经:归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鼠李科植物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 Bunge的果实。

  小叶鼠李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果熟后采收,鲜用或晒干。

  小叶鼠李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泻下,解毒消瘰。

  主治:用于热结便秘,瘰疬,疥癣,疮毒。

  小叶鼠李的配伍

  治诸疮:鼠李子捣敷患处。(《内蒙古中草药》)

  小叶鼠李的相关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清热泻下,消瘰疬。主治腹满便秘,疥癣,瘰疬。”

查看详情

铁苋菜

  铁苋菜

  别名:铁苋,人苋,海蚌含珠,撮斗撮金珠,六合草,半边珠,野麻黄,玉碗捧真珠,粪斗草,血见愁,凤眼草,肉草,喷水草,小耳朵草,大青草,猫眼草,蚬草,叶里藏珠,叶里含珠,痢疾草,野麻草,蚌壳草,铁灯碗,筒筒草,七笺灯,血布袋,布袋口,皮撮珍珠,珍珠草,瓢里珍珠,母螺草,海底藏珍珠,藏珠草,野六麻,野苦麻,猫眼菜,撮斗珍珠,撮斗装珍珠,萤火虫草,野棉花,寒热草,叶下双桃,叶里仙桃,金畚,野络麻,老鼠耳朵草,金盘野苋菜,含珠草,沙罐草,灯盏窝,草蚌含珠,山麻黄,麻子草,野麻草(《中药名大典》)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入心、肺、大肠、小肠经。

  入药部位:为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L.的全草。

  形态特征:根多分枝,淡黄棕色。茎呈类圆柱形,长约30㎝,直径0.3~0.5㎝,表面灰紫色或灰黄色,有浅纵沟纹。质坚,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有白色髓部或呈空洞状。叶互生,灰绿色,多皱缩卷曲,破碎不全。苞片三角状肾形,绿褐色,内有短穗状花序,或为一枚半圆形褐色的小蒴果,形似海蚌含珠。全体被灰白色柔毛。气微,味淡。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铁苋菜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铁苋菜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止泻,利水,杀虫。

  主治:泄泻,咳嗽,吐血,便血。

  铁苋菜的配伍

  1、治崩漏,铁苋菜、蒲黄炭各15克,藕节炭25克,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吐血,衄血,铁苋菜、白茅根各50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3、治血淋,鲜铁苋菜50克,蒲黄炭、小蓟、木通各15克,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疮痈肿毒,蛇虫咬伤,鲜铁苋菜适量,捣烂外敷。(《内蒙古中草药》)

  铁苋菜的禁忌

  孕妇忌服。年老体弱者少用。

查看详情

点地梅

  点地梅

  别名:喉咙草、白花珍珠草、天星草。

  性味:苦、辛,寒。

  药部位: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 (Lour.) Merr.的全草。

  点地梅的用法用量

  用法:3~5钱,水煎服。

  点地梅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风火赤眼,跌扑损伤,以及咽喉肿痛等症。

查看详情

乌蔹莓

  乌蔹莓

  别名:拔、茏葛《尔雅》,龙尾、虎葛(《尔雅》郭璞注),五叶莓(陶弘景),笼草、乌蔹草《蜀本草》,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龙《简便方》,五爪龙草《医学正传》,赤葛、赤泼藤《纲目》,五龙草《本草述》,五爪龙藤《文堂集验方》,母猪藤《草木便方》,五叶茑《现代实用中药》,血五甲《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过山龙《南京民间药草》,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中国土农药志》,五爪金龙《浙江民间草药》,小母猪藤《四川中药志》,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钦称陀《湖南药物志》,五将草、过江龙(江西《草药手册》),地五加《贵州草药》,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藤《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五爪绒《台湾药用植物志》。

  性味:味苦、酸,性寒。

  归经:入心、肝、胃经。

  入药部位:为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的全草或根。

  形态特征:茎圆柱形,扭曲,有纵棱,多分枝,带紫红色;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叶皱缩;展平后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中脉有毛茸或近无毛,中间小叶较大,有长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浆果卵圆形,成熟时黑色。气微,味苦、涩。

  乌蔹莓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浸酒或捣汁饮。

  外用:适量,捣敷。

  乌蔹莓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尿血。

  乌蔹莓的配伍

  1、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寿域神方》)

  2、治项下热肿,俗名虾蟆瘟,五叶藤捣敷之。(《丹溪纂要》)

  3、治带状疱疹,乌蔹莓根,磨烧酒与雄黄,抹患处。(《福建药物志》)

  4、治风湿瘫痪,行走不便,母猪藤45g,大山羊30g,大风藤30g,泡酒500g,每服15-30g,日服2次,经常服用。(《贵阳民间药草》)

  5、治白浊,色白若泔浆浊,在尿后不痛者,乃湿热所致,五爪龙藤连根一两,土茯苓、牛膝各八钱。生白酒三碗,煎至一碗,空心服三次愈,并治下疮如神。(《文堂集验方》)

  6、治毒蛇咬伤,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60g,米酒冲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乌蔹莓的禁忌

  孕妇忌用。

  乌蔹莓的相关论述

  1、《本草经集注》:“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2、《新修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3、《履巉岩本草》:“治痈疽发背,捣烂罨患处。”

查看详情

蜜桶花

  蜜桶花

  别名:猫花、蜂糖花《四川中药志》,蜂糖罐《贵州民间药物》,野连翘《云南中草药选》,叶上花《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蜂蜜果、铁林杆《云南中草药》。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入经。

  入药部位:为玄参科来江藤属植物来江藤Brandisia hancei Hook. F.的全株。

  形态特征:根呈不规则疙瘩状或细长圆柱形,暗褐色。茎具4浅棱,有的被星状毛,黄褐色或黄绿色。叶对生,有柄,多皱缩,展开后叶片呈长卵形或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微凹或平,两面被毛或仅背面有毛,全缘,花腋生,有小苞片2片;花萼钟状,5齿裂,被褐色绒毛;花冠二唇形,淡红色或黄褐色,蒴果卵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多数,具膜质翅,气微香,味微苦。以全草色黄绿、带花者为佳。

  蜜桶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或泡酒。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蜜桶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利湿,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筋骨痛,浮肿,泻痢,黄疸,痨伤吐血,骨髓炎,骨膜炎,疮疖。

  蜜桶花的配伍

  1、治风湿,一身浮肿:蜂糖罐、白菖蒲、石菖蒲、艾各等分。煎水洗。(《贵州草药》)

  2、治感冒发热:蜜桶花3-9g。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3、治劳伤咳嗽吐血:鲜蜂糖罐花30g。煎服。(《贵州民间药物》)

  4、治黄疸型肝炎:蜜桶花30g。红糖为引,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5、治泻痢:蜂糖罐根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6、治骨髓炎:蜂糖罐根120g。用白酒500g,浸泡3d。每服15-20m1,早晚各服1次,小儿酌减。外用牛皮胶抽丝,填满瘘管为度,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蜜桶花的相关论述

  1、《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心惊目跳,烧热不退及呕吐。”

  2、《贵州民间药物》:“治痢疾,消浮肿,止咳血。治泻痢,受风湿,一身浮肿,痨伤和咳嗽吐血。”

查看详情

仙人掌

  仙人掌

  别名仙巴掌、霸王树、火焰、火掌、玉芙蓉。

  性味:苦;性寒。

  归经:心;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Ker-Gawl.)Haw.,以全株入药。

  仙人掌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或;或培干研末,3-6。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四季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仙人掌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健胃止痛,镇咳。

  主治: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蛇咬伤,烧烫伤。

  仙人掌的禁忌

  ①《岭南杂记》:“其汁入目,使人失明。”

  ②《闽东本草》:“虚寒者忌用。并忌铁器。”

  仙人掌的配伍

  ①治久患胃痛:仙人掌根一至二两,配猪肚炖服。(《闽东本草》)

  ②治胃痛:仙人掌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或用仙人掌一两,切细,和牛肉二两炒吃。(《贵州草药》)

  ③治痞块腹痛:鲜仙人掌三两,去外面刺针,切细,炖肉服。外仍用仙人掌捣烂,和甜酒炒热,包患处。(《贵阳市秘方验方》)

  ④治急性菌痢:鲜仙人掌一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肠痔泻血:仙人掌与甘草浸酒服。(《岭南采药录》)

  ⑥治支气管哮喘:仙人掌茎,去皮和棘刺,蘸蜂蜜适量熬服。每日一次,每次服药为本人手掌之1/2大小。症状消失即可停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⑦治心悸失眠:仙人掌二两,捣绒取汁,冲白糖开水服。(《贵州草药》)

  ⑧治透掌疔(即脚掌心生疔):仙人掌鲜全草适量,麦粉适量,共捣敷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⑨沿乳痈初起结核,疼痛红肿:仙人掌焙热熨之。此法亦治牛程蹇(即石硬)。(《岭南采药录》)

  ⑩治腮腺炎,乳腺炎,疮疖痈肿:仙人掌鲜品去刺,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⑾治湿疹,黄水疮:仙人掌茎适量。烘干研粉,外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小儿白秃疮:仙人掌焙干为末,香油调涂。(《岭南采药录》)

  ⒀治火伤:仙人掌,用刀刮去外皮,捣烂后贴伤处,并用消毒过的布包好。(《福建民间草药》)

  ⒁治蛇虫咬伤:仙人掌全草,捣汁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仙人掌的相关论述

  1.《本草求原》:消诸痞初起,洗痔。

  2.《分类草药性》:专治气痛,消肿毒、恶疮。

  3.《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健胃滋养强壮剂,又可补脾,镇咳,安神。治心胃气痛,蛇伤,浮肿。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解热镇静剂。治喉痛,疗疔毒及烫伤,又治精神失常。外用治小儿急惊风。

  5.《陆川本草》:消炎解毒,排脓生肌。主治疮痈疖肿,咳嗽。

  6.《中国药植图鉴》:外皮捣烂可敷火伤,急性乳腺炎,并治足胝。煎水服,可治痢疾。

  7.《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

  8.《闽东本草》:能去瘀,解肠毒,健胃,止痛,滋补,舒筋活络,疗伤止血。治肠风痔漏下血,肺痈,胃痛,跌打损伤。

  9.《广西中草药》:止泻。治肠炎腹泻。

查看详情

水杨梅

  水杨梅

  别名:水杨柳、水毕鸡、串鱼木、鱼串鳃、沙金子、水石榴、水金铃、白消木、水红桃、水荔枝。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茜草科植物细叶水团花Adina rubella Hance的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茎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及灰黄色类圆形皮孔。质硬,不宜折断,断面皮部呈片状,木部呈纤维状,黄白色。气微,味微苦。果序由众多小蒴果密集成头状,呈圆球形,直径3-10mm,棕黄色,粗糙触手,搓揉后小蒴果很易脱落。露出果序轴。小蒴果倒圆锥形,长3-4mm,淡黄色,先端有5裂的宿萼,内有4-8枚种子。种子棕色,外被毛,长椭圆形,两端并有狭窄的薄翅。气微,味略苦涩。

  水杨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或煎水含漱。

  炮制:春、秋季采收茎叶,鲜用或晒干。8-11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花果序,拣除杂质,鲜用或晒干。

  水杨梅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利湿热,解毒消肿。

  主治:用于湿热泄泻,痢疾,湿疹,疮疖肿毒,风火牙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水杨梅的配伍

  1、治疳积:(水杨梅)花果序15g。水煎服。

  2、治牙根肿:(水杨梅)花叶捣烂敷。(1-2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3、治皮肤湿疹:水杨梅全草、三角泡、蚂蚱勒、苦地胆各适量。水煎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4、治外伤出血:鲜水杨梅叶或花,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阴道滴虫:水杨梅花果序制成20%流浸膏涂阴道。或用水杨梅浸膏片3g塞于阴道内。(《全国中草药汇编》)

  水杨梅的相关论述

  《湖南药物志》:“治暑热水泻,疳积,牙根肿,疮疱。”

查看详情

尖叶小羽藓

  尖叶小羽藓

  别名:青苔、树毛衣、绿青苔、细叶小羽藓。

  性味:味苦、辛,性凉。

  入药部位:为羽藓科植物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 (Hedw.) Broth. Subsp. capillatum (Mitt.) Reim.的植物体。

  尖叶小羽藓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15g。

  炮制: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尖叶小羽藓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急性扁桃体炎,乳腺炎,丹毒,疖肿,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膀胱炎,尿道炎,附件炎,产后感染,虫咬高热。

  尖叶小羽藓的配伍

  治扁桃体炎:尖叶小羽藓15g,一枝黄花15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尖叶小羽藓的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主治急性扁桃体炎,乳腺炎,丹毒,疖肿,上感,肺炎,中耳炎,膀胱炎,尿道炎,附件炎,产后感染等急性炎症。”

查看详情

小叶山鸡尾巴草

  小叶山鸡尾巴草

  性味:味淡、涩,性凉。

  归经:归心经。

  入药部位:为蹄盖蕨科植物华中介蕨Dryoathyrium okuboanum (Makino) Ching的全草。

  小叶山鸡尾巴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小叶山鸡尾巴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消肿。

  主治:用于疮疖,肿毒。

  小叶山鸡尾巴草的配伍

  治疮疖:深裂介蕨15g,蒲公英30g,地丁15g。煎服;另取适量捣敷患处。(《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小叶山鸡尾巴草的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解毒。治疮疖,肿毒等。”

查看详情

大马蓼

  大马蓼

  性味:辛;苦;性微温。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

  形态特征:茎圆柱形,褐色或浅绿色,无毛,常具紫色斑点。叶片卷曲,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5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主脉及叶缘具刺伏毛;托叶鞘筒状,膜质,无毛。花序圆锥状,由数个花穗组成;苞片漏斗状,内具数花;花被通常4裂,淡绿色或粉红色,具腺点,雄蕊6,花柱2,向外弯曲。瘦果卵圆形,侧扁,两面微凹,黑褐色,有光泽,直径2-3mm,包于宿存花被内。气微,味微涩。

  大马蓼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大马蓼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活血。

  主治:主疮疡肿痛,瘰疬,腹泻,痢疾,湿疹,疳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查看详情

地菍

  地菍

  别名:山地菍、地茄、铺地锦、地吉桃、地葡萄、地红花、金头石榴、地石榴、铺地菍 、红地茄、落地稔、地稔藤、矮脚补翁、杜茄、土地榆、小号埔淡、铺地粘。

  性味:味甘、涩,性凉。

  归经:归心、肝、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茎四棱形,多分枝,长10-25cm,直径1-2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扭曲,有纵条纹,节处有细须根。叶对生,深绿色,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1-4cm,宽0.8-3cm,仅上面边缘和下面脉上生极疏的糙伏毛。花棕褐色,萼筒5裂,花瓣5。气微,味微酸涩。

  地菍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鲜品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炮制5-6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地菍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血。

  主治:高热,肺痈,咽肿,牙痛,赤白痢疾,黄疸,水肿,痛经,崩漏,带下,产后腹痛,瘰疬,痈肿,疔疮,痔疮,毒蛇咬伤。

  地菍的配伍

  1、治胃痛:干山地菍30-75g,樟木皮30g,水煎服。(《新会草药》)

  2、治肝炎,肝肿大:干地菍全草60g,兔子1只,分别水炖,两液混匀,即呈白色块状,用瓷匙装服。上为1剂。(《常用青草药手册》)

  3、治小儿小便混浊(状如牛乳,疳积引起):干地菍全草30g,冰糖适量,水煎早晚分服。(《常用青草药手册》)

  4、治脓疱疮:鲜地菍全草1-1.5kg。水煎洗患处。(《常用青草药手册》)

  地菍的禁忌

  孕妇慎服。不宜与麦冬、硫磺、雄黄同用。

  地菍的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疳痔,热毒,麻疥,烂脚。理蛇伤。”

  2、《湖南药物志》:“清热解毒,止痛,利大小便。主治黄疸,水肿,疳积,劳损白带,经漏,瘰疬。”

  3、《广西本草选编》:“治痔疮,湿疹,外伤出血。”

  4、《福建药物志》:“清热凉血,消肿解毒。主治风湿痛、疝气、肾炎、肾盂肾炎、菌痢、慢性扁桃体炎、喉炎、小儿脱肛、疳积、胎动不安,白带,血崩,外伤出血,便血,内外痔,预防流行性脑脊脑髓膜炎;叶治牙疳,肺脓疡、痈疽疔疮。”

  5、《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当茶饮,治习惯性流产;捣汁服,治消化不良的呕吐。”

  6、《湖北中草药志》:“清热利湿,舒筋活络,补血止血。用于腰腿痛、风湿骨痛、肠炎、痢疾、久疟不愈、盆腔炎、月经过多等症。”

查看详情

车桑子叶

  车桑子叶

  别名:破故纸。

  性味:味微苦;辛;性平

  车桑子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

  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车桑子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毒消肿。

  主治:主淋证;癃闭;皮肤瘙痒;痈肿疮疖;汤火伤

查看详情

天水蚁草

  天水蚁草

  别名:下白鼠曲草、白头翁、大叶毛鼠曲、碎米花、大叶青花、石曲茹、白调羹、山果花、大叶毛鼠曲、碎蚁草、黄花草、碎叶青花、大白艾、青节草、毛鼠肉、火草、野火草、雷公青、水杨花杆、大水牛草。

  性味: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归脾、肺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秋鼠曲草Gnaphalium hypoleucum DC.的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全草长30-70cm,带有花序,密被白色绵毛,质较松软。根细,棕褐色。茎单一或丛生,圆柱形。基生叶已脱落,茎生叶互生,无柄,叶片常皱曲、平展的完整叶线形,长4-5cm,宽2.5-7mm,先端锐尖,基部耳状抱茎,背面密被白色绵毛。头状花序多数,呈伞房状。花黄色。气微,味甘、苦。以叶多、具头状花序者为佳。

  天水蚁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天水蚁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用于感冒,咳嗽,泄泻,痢疾,风湿痛,疮疡,瘰疬。

  天水蚁草的配伍

  1、治感冒:秋鼠曲草21g,生姜3片。水煎服。(《江西草药》)

  2、治小儿惊风:秋鼠曲草15g,钩藤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金疮出血:秋鼠曲草叶花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4、治下肢慢性溃疡:秋鼠曲草(鲜)适量,红糖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5、治体虚痰多,吐血:秋鼠曲草9g,茜草9g,野鸡泡9g,线鸡尾6g。水煎服。(《江西草药》)

  天水蚁草的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补筋骨。”

  2、《江西草药》:“祛风止咳。”

  3、《湖南药物志》:“祛风胜湿,凉血补虚。”

  4、《闽东本草》:“能清热,化痰,下气,解毒。治肺热咳嗽,小儿泄泻,久年气喘。”

查看详情

太白菊

  太白菊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归经:归肺、肝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萎软紫菀Aster flaccidus Bge.的全草。

  太白菊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

  炮制:夏、秋季采收,阴干。

  太白菊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止咳。

  主治:用于肺热咳嗽,肺痈,百日咳。

  太白菊的相关论述

  《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止咳,明目。主治肺痈,肺炎,肺结核,百日咳,目疾。”

查看详情

灰藋

  灰藋

  别名:金锁天(《雷公炮炙论》),灰藜、水落藜(《救荒本草》),灰条(《野菜谱》),灰涤菜(《纲目》),灰蒴、灰苋(《医林纂要》),灰苋菜(《草木便方》),灰灰菜(《四川中药志》)。

  性味:甘、苦,凉。

  入药部位:为藜科植物小藜的全草。

  灰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灰藋的功效主治

  功效:去湿,解毒。

  主治:治疮疡肿毒,疥癣风瘙。

  灰藋的配伍

  治紫癜风:灰藋(不拘多少,烧灰,用纸衬淋取汁,炼令如膏约两匙许)、雄黄、丹砂、腻粉、麝香、虾蟆灰、石硫黄、矾石灰各一钱。上八味,将七味同研如粉,与炼了灰藋浓汁捣煎如膏涂之,干即易,膏硬以醋润之。(《圣济总录》灰藋涂方)

  灰藋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恶疮,虫、蚕、蜘蛛等咬,捣碎和油敷之;亦可煮食,亦作浴汤,去疥癣风瘙;烧为灰,口含及内齿孔中,杀齿NI甘疮。取灰三、四度淋取汁,蚀息肉,除白癜风,黑子面GAN,箸肉作疮。子:炊为饭,香滑,杀三虫。

  2.《医林纂要》:去湿热。

  3.《四川中药志》:能清热退烧。

查看详情

中华蹄盖蕨

  中华蹄盖蕨

  性味微苦;凉。

  归经:肺;大肠经。

  中华蹄盖蕨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炮制:夏、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中华蹄盖蕨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驱虫。

  主治:主流感;麻疹;乙脑;流脑;钩虫病;蛔虫病。

  中华蹄盖蕨的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杀虫的功能。用于防治流感、乙脑、并驱钩虫、蛔虫。

查看详情

水白蜡

  水白蜡

  性味:苦,凉。

  入药部位:为木犀科植物小蜡树的叶。

  水白蜡的用法用量

  炮制: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水白蜡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治烫伤、外伤。

  水白蜡的配伍

  ①治烫伤:水白蜡适量,或加迎春花叶各等量。共研细粉,香油调敷患处。

  ②治外伤:水白蜡、倒板叶、松叶各等量。煎水洗患处。(性味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查看详情

马牙七

  马牙七

  性味:味辛、微苦,性凉。

  归经:归心、肺二经。

  入药部位:为兰科植物流苏虾脊兰Calanthe fimbriata Franch.和剑叶虾脊兰Calanthe davidii Franch.的假鳞茎和根。

  马牙七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夏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马牙七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牙痛,脘腹疼痛,腰痛,关节痛,跌打损伤,瘰疬疮疡,毒蛇咬伤。

  马牙七的禁忌

  孕妇忌用。

  忌酸、辣性食物。

  马牙七的配伍

  1.治慢性咽炎:背脊七3g,八爪龙6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2.治慢性肝炎:流苏虾脊兰6g,丹参15g,紫金牛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两星期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溃疡病,胃炎:流苏虾脊兰、延胡索、浙贝母、白及各6g,乌贼骨6g,南五味根15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马牙七的相关论述

  《陕西中草药》:“味辛、微苦,性凉,有毒。”

  《四川常用中草药》:“性温,味甘、辛。”

  《甘肃中草药手册》:“辛、微苦,微寒。”

  《全国中草药汇编》:“辛、苦,凉。有小毒。”

  《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镇痛,祛风,散瘀。主治瘰疬,慢性咽炎,牙痛,劳伤,胸胁损伤。”

  《四川常用中草药》:“清胃热,消瘰疬,散结核疮毒。”

  《甘肃中草药手册》:“主治咽喉肿痛,跌打损伤。”

  《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胃溃疡,急性胃扩张,慢性肝炎,腰痛,腹痛,砂淋,闭经,关节痛。”

查看详情

水梨藤

  水梨藤

  性味:味涩,性凉。

  归经:归肺经。

  入药部位:为猕猴桃科植物硬齿猕猴桃Actinidia callosa Lindl.及京梨猕猴桃Actinidi acallosa Lindl. var. henryi Maxim.的根皮。

  水梨藤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剥取根皮,鲜用或晒干。

  水梨藤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湿热水肿,肠痈,痈肿疮毒。

  水梨藤的配伍

  治背痈:水梨藤配刘寄奴、破血丹、红茅草、芙蓉叶、蒲公英、一支蒿叶、马蹄草、红泽兰共捣绒,外涂。(《四川中药志》1960年)

  水梨藤的相关论述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热消肿;治周身肿亮,背痈红肿及肠痈绞痛等症。”

查看详情

石腊红

  石腊红

  别名:月月红。

  性味:涩苦,凉。

  入药部位为牻牛儿苗科植物天竺葵的花。

  石腊红的用法用量

  炮制:夏、秋采,鲜用。

  石腊红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消炎。

  主治:治中耳炎,用花榨汁滴耳。

查看详情

石萝藦

  石萝藦

  别名:五来、水杨柳、南石萝藦、假了刁竹、凤尾草、满草。

  性味:味苦,性凉。

  归经:归肝、胆经。

  入药部位:为萝藦科石萝藦属植物石萝藦Pentasacme championii Benth.的全草。

  石萝藦的用法用量

  用法:9-15g。

  炮制: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石萝藦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肝炎,风火眼痛。

  石萝藦的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治肝炎,风火眼痛。”

查看详情

地黄

  地黄

  别名:怀地黄。

  性味:味甘;苦;微寒。

  归经:归心经;肝经;肾经。

  入药部位: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大,两端稍细,长6~12cm,真径3~6cm,有的细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灰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韧,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微有光泽,具粘性。气微,味微甜。以块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味甘者为佳。

  地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赤可熬膏或入丸、散;或浸润后捣绞汁饮。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

  地黄的功效主治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补血。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

  地黄的配伍

  1、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日三、五服,以瘥为度。(《圣济录》)

  2、吐血衄血:胡黄连、生地黄等分。为末,猪胆汁丸梧子大,卧时茅花汤下五十丸。(《普济方》)

  3、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圣惠方》)

  4、吐血不止: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色黄),熟地黄一两半(晒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下。(《圣济录》)

  地黄的禁忌

  脾虚泄泻、胃虚食少、胸膈多痰者慎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②《本草经集注》:得麦门冬、清酒良。恶贝母。畏芜荑。

  ③《品汇精要》: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④《医学入门》:中寒有痞、易泄者禁。

  地黄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生地黄(诸经血热,滋阴退阳。蜜丸服,治女人发热成劳。蜜煎服治小儿壮热,烦渴昏沉。)熟地黄(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虚燥。同生地黄为末,姜汁糊丸,治妇人劳热。)

  2、《本经逢原》:生地黄治心热,手心热,益肾水,凉心血,其脉洪实者宜之。若脉虚者,则宜熟地黄。

查看详情

玄参

  玄参

  别名:元参、浙玄参、黑参、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

  性味:甘、苦、咸,微寒。

  归经归脾、胃、肾经。

  入药部位:玄参科植物玄参及北玄参的根。

  玄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

  玄参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玄参的禁忌

  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玄参的相关论述

  1.《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2.《本草纲目》:“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

  3.《药品化义》:“戴人谓肾本寒,虚则热。如纵欲耗精,真阴亏损,致虚火上炎,以玄参滋阴抑火。凡头疼、热毒、耳鸣、咽痛、喉风、瘰疬、伤寒阳毒、心下懊憹,皆无根浮游之火为患,此有清上澈下之功。凡治肾虚,大有分别,肾之经虚则寒而湿,宜温补之;肾之脏虚则热而燥,宜凉补之;独此凉润滋肾,功胜知、柏,特为肾脏君药。”

  4.《本草正义》:“玄参,禀至阴之性,专主热病,味苦则泄降下行,故能治脏腑热结等证。味又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经隧,而消散热结之痈肿。寒而不峻,润而不腻,性情与知、柏、生地近似,而较为和缓,流弊差轻。玄参赋禀阴寒,能退邪热,而究非滋益之品。《别录》所称补虚益精等辞,已觉言之过甚,乃《日华》竟称其补劳损,而景岳直谓其甘能滋阴,濒湖且谓与地黄同功,俗医遂用之于阴虚劳怯,则无根之火岂宜迎头直折,速其熄灭?且当时并不显见其害,甚且浮游之火受其遏抑,而咳呛等证,亦或少少见瘥,昧者方且归功于滋阴降火,而不知一线生阳,已渐消灭,从此不可救疗矣。此阴柔之害,与肆用知、柏者相等,则滋阴二字误之也。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5.《医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本经》谓其治产乳余疾,因其性凉而不寒,又善滋阴,且兼有补性,故产后血虚生热及产后寒温诸症,热入阳明者,用之最宜。愚生平治产后外感实热,其重者用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方中知母,其轻者用拙拟滋阴清胃汤(玄参两半,当归三钱,生杭芍四钱,茅根三钱,甘草钱半)亦可治愈。诚以产后忌用凉药,而既有外感实热,又不得不以凉药清之,惟石膏与玄参,《本经》皆明载治产乳,故敢放胆用之。然石膏又必加人参以铺之,又不敢与知母并用。至滋阴清胃汤中重用玄参,亦必以四物汤中归、芍辅之,此所谓小心放胆并行不悖也。《本经》又谓玄参能明目,诚以肝窍于目,玄参能益水以滋肝木,故能明目。且目之所以能视者,在瞳子中神水充足,神水固肾之精华外现者也,以玄参与柏实、枸杞并用,以治肝肾虚而生热,视物不了了者,恒有捷效也。又外感大热已退,其人真阴亏损,舌干无津,胃液消耗,口苦懒食者,愚恒用玄参两许,加潞党参二、三钱,连服数剂自愈。”

  6.《别录》:“生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

  7.《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8.《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查看详情

葛花

  葛花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脾、胃经。

  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甘葛藤P. thomsonii Benth.的花。

  葛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炮制:立秋后当花未全放时采收,去枝叶,晒干。

  葛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解酒醒脾,止血。

  主治:用于伤酒烦热口渴,头痛头晕,脘腹胀满,呕逆吐酸,不思饮食,吐血,肠风下血。

  葛花的配伍

  治饮酒中毒:葛花一两。上一味,捣为散,沸汤点一大钱匕,不拘时候,亦可煎服。(《圣济总录》葛花散)

  葛花的禁忌

  1、《本经逢原》:“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

  2、《得配本草》:“因酒已成弱者,禁用。”

  葛花的相关论述

  《别录》:“主消酒。”

查看详情

犀角

  犀角

  别名:犀牛角。

  性味:苦、酸、咸,寒。

  归经:入心、肝经。

  入药部位:犀科动物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爪哇犀R. sondaicus Desmarest、苏门犀R. sumatrensis Cuvier、黑犀R. bicornis L.及白犀R. simus Cottoni等,以角入药。

  犀角的用法用量

  内服:磨汁或研末,3~6分;煎汤,0.5~2钱;或入丸、散。

  外用:磨汁涂。

  炮制:犀角片:取犀角劈咸瓣,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晒干。犀角粉:取犀角锉粉,研成极细粉末。

  犀角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定惊,解毒。

  主治: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犀角的配伍

  ①治温热暑疫,痉厥昏狂,谵语发斑,舌色干光,或紫绛,或圆硬,或黑苔;兼治痘瘄毒重,夹带紫斑,暨痘疹后余毒内炽,口糜咽腐,目赤神烦:乌犀角尖(磨汁)、石菖蒲、黄芩各六两,真怀生地(冷水洗净浸透捣绞汁)、银花(鲜者捣汁用尤良)各-斤,粪清、连翘各十两,板蓝根九两,香豉八两,元参七两,花粉、紫草各四两。各生晒研细(忌用火炒),以犀角、地黄汁、粪清和捣为丸(切勿加蜜,如难丸可将香豉煮烂),每重三钱。凉开水化服,日二次。小儿减半。如无粪清,可加人中黄四两研丸。(《温热经纬》神犀丹)

  ②治太阴温病,神昏谵语者:犀角尖二钱(冲磨),元参心三钱,莲子心五分,竹叶卷心二钱,连乔心二钱,连心麦冬三钱。水煎服。(《温病条辨》清宫汤)

  ③治伤寒热毒内盛,身发赤斑:犀角(镑)、麻黄(去根节)、石膏各一两,黄连(去须)三分,山栀子仁一两半。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圣济总录》犀角汤)

  ④治急黄,心膈烦躁,眼目赤痛:犀角屑一两,茵陈二两,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川升麻一两,川芒硝二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又竹叶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犀角散)

  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上四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黄汤)

  ⑥治吐血似鹅鸭肝,昼夜不止:犀角二两(镑屑生用),桔梗二两(生用)。上二味,捣罗为散。暖酒调下二钱匕。(《圣济总录》生犀散)

  ⑦治下痢鲜血:犀角(屑)、干地黄、地榆各二两。上三味,捣筛,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滓,温服之。(《古今录验方》)

  ⑧治小儿疮疹,不恶寒,但烦躁,小便赤涩,多渴,或赤斑点者:犀角(镑)、甘草(炙)各半两,防风二两,黄芩半两。上为粗末。每服抄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不拘时候。(《奇效良方》犀角散)

  ⑨治孩子惊痫不知人,迷闷、嚼舌、仰目者:犀角末半钱匕,水二大合,服之。(《广利方》)

  ⑩治小儿丹毒,遍身游走,风热烦躁昏愤:牛蒡子(炒)、荆芥、防风、黄芩各一钱,犀角五钱,生甘草五分。水煎服。外用精牛肉切片贴之,干则另换。(《奇方类编》犀角消毒饮)

  ⑾治热病咽喉赤肿,口内生疮,不能下食:犀角屑一两川升麻一两,川大黄(锉碎,微炒)一两,马牙硝半两,黄柏(锉)半两,黄芩一两。上药捣筛为散,以水四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入蜜三合相和,煎一两沸,放温,徐徐含咽。(《圣惠方》犀角煎)

  ⑿治亦眼肿痛:犀角末半两,秦艽(去苗、土)二两,黄连(去须)、滑石(碎)、马牙硝各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出油)半两。上六味,捣研为末,和匀,以沙糖水一处入药熬成膏,每用皂子大,沸汤化洗之。(《圣济总录》犀角膏)

  ⒀治瘭疽:饮犀角汁。(《千金方》)

  犀角的禁忌

  ①《雷公炮炙论》:“妇人有妊勿服,能消胎气。”

  ②《本草经集注》:“松脂为之使。恶藋菌、雷丸。”

  ③《纲目》:“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

  ④《本草经疏》:“痘疮气虚无太热者不宜用;伤寒阴证发躁,不宜误用。”

  犀角的相关论述

  ①《纲目》:“犀角,足阳明药也。胃为水谷之海,饮食药物必先受之,故犀角能解一切诸毒。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风邪热毒,必先干之,故犀角能疗诸血及惊狂斑痘之证。”

  ②《本草经疏》:“犀角,今人用治吐血、衄血、下血,伤寒蓄血发狂谵语,发黄、发斑,疮疽稠密热极黑陷等证,皆取其入胃入心、散邪清热、凉血解毒之功耳。”

  ③《本草正》:“犀角,性升而善散,故治伤寒热毒闭表,烦热昏闷而汗不得解者。磨尖搀入药中,取汗速如响应。仲景云: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者,正以此两物俱入阳明,功皆升散,今人莫得其解。每致疑词,是但知犀角之解心热,而不知犀角之能升散,尤峻速于升麻也。倘中气虚弱,脉细无神,及痘疮血虚,真阴不足等证;凡畏汗,畏寒,畏散者,乃所当忌。或必不得已,宜兼补剂用之。”

  ④《本经逢原》:“犀角,治吐血、衄血、大小便血,犀角地黄汤为专药。若患久气虚,又为切禁,以其能耗散血气也。痘疮之血热毒盛者,尤为必需;然在六、七日灌浆之时,又为切禁,以其能化脓为水也;而结痂后余毒痈肿,则又不忌;惟气虚毒盛之痘,切不可犯。”

查看详情

玉芙蓉

  玉芙蓉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肝、胆经。

  入药部位: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Opuntia stricta(Haw.)Haw.var.dillenii(Ker-Gawl.)Benson及绿仙人掌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的肉质茎中流出的浆液凝结物。

  形态特征:凝结物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圆形团块,质坚硬而微润泽,似生松香或桃胶,色泽黄白或乳白,偶带棕黄色,碎断后微透明,常有渣质夹杂,无特殊气味。火烤之则质地变柔。但不易熔化。以凝固、干燥、色泽黄亮、质地坚脆、无泥土掺杂者为佳。

  玉芙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拣净灰渣入药。

  玉芙蓉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养心安神。

  主治:痔血,便血,疔肿,烫伤,怔忡,小儿急惊风。

  玉芙蓉的配伍

  1、治小儿急惊风:玉芙蓉捣绒,敷脐部。(《四川中药志》1960年)

  2、治妇女干(血痨)病:玉芙蓉、一点血、鹿衔草、蓝布政各30g。蒸鸡子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玉芙蓉的禁忌

  虚寒证及小儿慢惊风禁服。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阳虚,寒证及小儿慢惊均忌用。”

  玉芙蓉的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肠痔泻血。”

  2、《分类草药性》:“固心,补气。”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补中气,治怔忡。”

查看详情

苦地胆

  苦地胆

  别名:苦龙胆草、天芥菜、鸡疴粘、土柴胡、马驾百兴、草鞋底、牛插鼻、铁灯台、披地挂、地枇杷、牛托鼻、土蒲公英、吹火根、毛兜细辛、铺地娘、铁扫帚、铁丁镜、一针刺、兔耳风、草鞋根、牛吃埔、铁灯盏、儿童草。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肺、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L.或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tomentosusL.的全草。

  形态特征:本品全长15-40cm。根茎具环节,密被紧贴的灰白色茸毛,质坚,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根茎下簇生多数皱缩须根,棕褐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茎圆柱形,常二歧分枝,密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叶多基生,展平后完整叶呈匙形或倒披针形,黄绿色至绿褐色,具较多腺点,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稍具钝齿;两面均被紧贴的灰白色粗毛,幼叶尤甚,叶柄短,稍呈鞘状,抱茎;茎生叶少而小。气微,味微苦。

  苦地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炮制:8-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苦地胆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主治:用于感冒,百日咳,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结膜炎,黄疸,疟疾,肾炎水肿,月经不调,白带,疮疖,乳痈,腋痈,湿疹,虫蛇咬伤。

  苦地胆的配伍

  1.治尿闭:地胆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2.治脚气:苦地胆全草一至二两,豆腐二至四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3.治热淋:鲜地胆草三两,瘦猪肉四两,食盐少许。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查看详情

苹果叶

  苹果叶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苹果(Mlus pumila Mill)的干燥叶。

  苹果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外用:适量,鲜叶贴敷。

  炮制:6~10月采摘,晒干。

  苹果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解毒。

  主治:用于产后血晕,月经不调,发热,热毒疮瓣,烫伤。

  苹果叶的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敷脐上治阴症。又治产后血迷,经水不调,蒸热发烧,服之效。

  2、《滇南本草图说》:贴火毒疮,烧灰调油搽之。

查看详情

蛇莓

  蛇莓

  别名:蚕莓《日用木草》,鸡冠果、野杨梅《救荒本草》,蛇含草、蛇泡草、蛇盘草、哈哈果、麻蛇果《滇南本草》,蛇藨、地莓《本草会编》,龙吐珠《生草药性备要》,九龙草《纲目拾遗》,三匹风《草木便方》,三皮风、三爪龙《分类草药性》,一点红《岭南采药录》,疔疮药、蛇蛋果、地锦《植物名实图考》,蛇皮藤《福建民间草药》,龙衔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小草莓、地杨梅《陆川本草》,蛇不见《江西民间草药》,三叶藨《四川中药志》,老蛇刺占《闽东本草》,龙球草《广东中药》,蛇八瓣《安徽药材》,蛇葡萄、蛇果藤《上海常用中草药》,三匹草《西昌中草药》,老蛇泡《贵州民间方药集》,蛇婆(台湾),蛇龟草(湖南),落地杨梅(广西),红顶果、血疔草(云南)。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入肺、肝、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的全草。

  形态特征:全草多缠绕成团,被白色毛茸,具匍匐茎,叶互生。三出复叶,基生叶的叶柄长6-10cm,小叶多皱缩,完整者倒卵形,长1.5-4cm,宽1-3cm,基部偏斜,边缘有钝齿,表面黄绿色,上面近无毛,下面被疏毛。花单生于叶腋,具长柄。聚合果棕红色,瘦果小,花萼宿存。气微,味微涩。

  蛇莓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饮。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蛇莓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热病,惊痫,感冒,痢疾,黄疸,目赤,口疮,咽痛,痄腮,疖肿,毒蛇咬伤,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烫火伤,跌打肿痛。

  蛇莓的配伍

  1、治感冒发热咳嗽,(蛇莓)鲜品30-60g。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2、治痢疾,肠炎,(蛇莓)全草15-3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黄疸,(蛇莓)全草15-30g。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4、治火眼肿痛或起云翳,鲜蛇莓适量,捣烂如泥,稍加鸡蛋清搅匀,敷眼皮上。(《河南中草药手册》)

  5、洽咽喉痛,蛇莓适量,研细面,每服6g,开水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6、治对口疮,鲜蛇莓、马樱丹叶各等量,饭粒少许,同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7、治腮腺炎,蛇莓(鲜)30-60g,加盐少许同捣烂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8、治带状疱疹,(蛇莓)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蛇莓的相关论述

  《本草衍义》:“蛇莓,今田野道旁,处处有之,附地生。叶如覆盆子,但光洁而小,微有皱纹;花黄,比蒺藜花差大。春末夏初结红子,如荔枝色。”

查看详情

问荆

  问荆

  别名:接续草《本草拾遗》,公母草、搂接草、空心草《中医药实验研究》,马蜂草、猪鬃草《东北药用植物志》,黄蚂草《四川中药志》,节节草、接骨草《陕西中草药》,寸姑草、笔头草《湖南药物志》,骨节草、笔壳草、笔筒草《贵州民间方药集》,笔头菜、土木贼《湖北中草药志》。

  性味:味甘、苦,性平。

  归经:入肺、胃、肝经。

  入药部位: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的全草。

  形态特征:全草长约30cm,多干缩或枝节脱落。茎略扁圆形或圆形,浅绿色,有细纵沟,节间长,每节有退化的鳞片叶,鞘状,先端齿裂,硬膜质。小枝轮生,梢部渐细。基部有时带有部分的根,呈黑褐色。气微,味稍苦涩。

  问荆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敷。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问荆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血,利尿,明目。

  主治:鼻衄,吐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淋证,目赤翳膜。

  问荆的配伍

  1、治鼻衄,问荆30g,旱莲草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2、治崩漏,问荆30g,马齿苋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3、治热淋,小便不利,问荆12g,大石韦12g,海金砂藤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4、治火眼生翳,问荆、菊花各15g,蝉衣6g,煎服。(《安徽中草药》)

  5、治目赤肿痛,问荆12g,谷精草12g,野菊花12g,车前草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6、治咳嗽气急,问荆6g,地骷髅21g。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7、治腰痛,问荆60g,与豆腐同煮,吃豆腐喝汤。(《山西中草药》)

  问荆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结气瘤痛,上气气急。”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热止咳,治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

  3、《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作利尿及止血药,治风湿、淋病、刀伤。”

查看详情

荷叶

  荷叶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归肝、脾、胃经。

  入药部位睡莲科植物莲的叶。

  荷叶的用法用量

  用法:3~10g。荷叶炭3~6g。

  炮制:荷叶喷水,稍润,切丝,干燥。

  荷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荷叶的配伍

  《本草纲目》:“畏桐油、茯苓、白银。”

  荷叶的禁忌

  《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荷叶的相关论述

  1《本草通玄》:“开胃消食,止血固精。”

  2《本草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

  3.《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男子遗精或夜尿证;又为解毒药。”

  4.《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5.《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

  6.《本草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清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

  7.《生草药性备要》:“春汁,治白浊,(煅)存性,治莲疮。”

  8.《医林纂要》:“荷叶,功略同于藕及莲心,而多入肝分,平热、去湿,以行清气,以青入肝也。然苦涩之味,实以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去瘀、保精、除妄热、平气血也。”

查看详情

白毛夏枯草

  白毛夏枯草

  别名: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犀角(《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退血草、散血草(《分类草药性》,伏地筋骨草(《江苏植物名录》),白夏枯草(《苏州本产药材》),散血丹、白毛串、白喉草、四季春草、大叶刀焮草(《福建民间草药》),青鱼胆草、苦地胆、透骨消(《广西中兽医药植》),四时春(《闽南民间草药》),地龙胆、活血草(《四川中药志》),雪里开花、青石藤、朋花、一盏灯、野鹿衔花、天青地红、叶下红、爬爬草(《湖南药物志》),白调羹、和胶毒草。

  性味:苦甘,寒。

  归经:入肺经。

  入药部位: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株。

  形态特征:全草长10-25cm。根细小,暗黄色。地上部分灰黄色或暗绿色,密被白柔毛。茎细,具四棱,质轮柔韧,不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匙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1.5-2.5cm,绿褐色,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边缘有波状锯齿;叶柄具狭翅。轮伞花序腋生,小花二唇形,黄褐色。气微,味苦。

  白毛夏枯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2~3两);打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

  白毛夏枯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消肿,解毒。

  主治:治气管炎,吐血,衄血,赤痢,淋病,咽喉肿痛,疔疮,痈肿,跌打损伤。

  白毛夏枯草的配伍

  ①治痢疾:鲜筋骨草三两。捣烂绞汁,调蜜炖温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喉痛:白夏枯草,开水泡,内服。(《江苏植药志》)

  ③治危笃肺痈痿症:雪里青捣汁服,如吐尤妙。(《纲目拾遗》)

  ④治肺痿;雪里青。捣汁,加蜜和匀,作二次服,每日服五、七次。(《纲目拾遗》)

  ⑤治肺痨:金疮小草全草二至三钱。晒干研末服,每日三次。(《湖南药物志》)

  ⑥治肿痛,散风火结滞,咳血:雪里青根,精猪肉切片层层隔开,白酒淡煮至烂食之。

  ⑦治咽喉急闭:雪里青捣汁灌之。

  ⑧治单双蛾:木莲蓬、雪里青根叶捣汁,米醋滚过,冲入前汁,含少许咽之,吐出愈。

  ⑨治齿痛:雪里青捣汁,含痛处,再用酒和服少许。

  ⑩治痔:雪里青汤洗之。(⑦方以下出《纲目拾遗》)

  ⑾治疯狗咬伤:鲜白毛串全草五至八钱(干者三至五钱),和红薯烧酒半斤至十两,炖一小时,温服。(《福建民间草药》)

  白毛夏枯草的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金疮止血,长肌,断鼻中衄血,取叶挼碎敷之;亦煮服断血瘀及卒下血。

  2.《纲目拾遗》:专清肝火。

  3.《本草再新》:清火开气。

  4.《植物名实图考》:养筋,和血,散寒,酒煎服。捣敷5.《分类草药性》:退火散血,消肿毒。跌打损伤,泡酒服。

  6.《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消肿解毒。治痢疾,白喉,喉炎,扁桃腺炎,婴儿头面湿疹,疔疮,牙痈,牙痛,乳痈,狂犬咬伤。

  7.《四川中药志》:治房伤,咳嗽,吐血及妇人血气痛。

  8.《闽东本草》:治手掌或手指刺伤,蛇虫咬伤。

查看详情

  藕

  性味:甘,寒。

  归经:入心、脾、胃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根状茎。

  藕的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打汁或煮食。

  外用:捣敷。

  藕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散瘀,止渴除烦。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

  藕的配伍

  ①治时气烦渴不止:生藕,捣绞取汁一中盏,入生蜜一合,搅令匀,不计时候,分为二服。(《圣惠方》)

  ②治霍乱吐不止,兼渴:生藕一两(洗,切),生姜一分(洗,切)。上二味,研绞取汁,分三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姜藕饮)

  ③治上焦痰热:藕汁、梨汁各半盏,和服。(《简便单方》)

  ④治红白痢:藕一斤,捣汁,和蜜糖,隔水炖成膏服。(《岭南采药录》)

  ⑤治小便热淋:生藕汁、地黄汁、葡萄汁各等分。每服半盏,入蜜温服。(《纲目》)

  ⑥治冻脚裂坼:蒸熟藕捣烂涂之。(《纲目》)

  ⑦治麦芒及尘土并物入眼不出:大藕一截,洗净捣烂,以帛子裹于眼上,挹取汁,落眼中。(《普济方》)

  ⑧治眼热赤痛:取莲藕一个,连节,以绿豆入满其中空处,水数碗,煎至半碗,连藕食之。(《岭南采药录》)

  藕的禁忌

  赞宁《物类相感志》:“忌铁器。”

  藕的相关论述

  ①孟诜:“产后忌食生冷物,惟藕不同生冷,为能破血故也。”

  ②《本草经疏》:“藕,生者甘寒,能凉血止血,除热清胃,故主消散瘀血,吐血、口鼻出血,产后血闷,罯金疮伤折及止热渴,霍乱,烦闷,解酒等功。熟者甘温,能健脾开胃,益血补心,故主补五脏,实下焦,消食,止泄,生肌,及久服令人心欢止怒也。”

  ③《本草汇言》:“藕,凉血散血,清热解暑之药也。其所主,皆心脾血分之疾。如陈氏方,治热渴烦闷,大氏方,治产后瘀血,孟氏治霍乱水泄,皆属热邪为患者,取此清芳寒洁、甘淡之味以凉解之,如血热血滞之病,悉潜消而默化矣。第生食过多,不免有动冷气,不无腹痛肠滑之虞耳。如煮熟食,能养脏腑,和脾胃。”

  ④《重庆堂随笔》:“藕以仁和产者为良。熬浓汁服,既能补血,亦能通气,故无腻滞之偏。”

  ⑤《随息居饮食谱》:“藕以肥白纯甘者良。生食宜鲜嫩,煮食宜壮老,用砂锅桑柴缓火煨极烂,入炼白蜜收干食之,最补心脾。若阴虚、肝旺、内热、血少及诸失血证,但日熬浓藕汤饮之,久久自愈,不服他药可也。”

查看详情

牡丹皮

  牡丹皮

  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

  牡丹皮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迅速洗净,润后切薄片,晒干。

  牡丹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牡丹皮的配伍

  1.《本草经集注》:“畏菟丝子。”

  2.《唐本草》:“畏贝母、大黄。”

  3.《日华子本草》:“忌蒜。配地骨皮:除热。”

  牡丹皮的禁忌

  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

  牡丹皮的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古方惟以此治相火,故仲景肾气丸用之。后人乃专以黄蘖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1]

  2.《本草经疏》:“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毒,辛以散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寒热者,阴虚血热之候也。中风瘛疭、痉、惊痫,皆阴虚内热,营血不足之故。热去则血凉,凉则新血生、阴气复,阴气复则火不炎而无因热生风之证矣,故悉主之。痈疮者,热壅血瘀而成也。凉血行血,故疗痈疮。辛能散血,苦能泻热,故能除血分邪气,及症坚瘀血留舍肠胃。脏属阴而藏精,喜清而恶热,热除则五脏自安矣。《别录》并主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者,泄热凉血之功也。甄权又主经脉不通,血沥腰痛,此皆血因热而枯之候也。血中伏火,非此不除,故治骨蒸无汗,及小儿天行痘疮,血热。东垣谓心虚肠胃积热,心火炽甚,心气不足者,以牡丹皮为君,亦此意也。”

  3.《本草汇言》:“沈拜可先生曰:按《深师方》用牡丹皮,同当归、熟地则补血;同莪术、桃仁则破血;同生地、芩、连则凉血;同肉桂、炮姜则暖血;同川芎、白芍药则调血;同牛膝、红花则活血;同枸杞、阿胶则生血;同香附、牛膝、归、芎,又能调气而和血。若夫阴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药不能去;产后诸疾,非配归、芎、益母不能行。又欲顺气疏肝,和以青皮、柴胡;达痰开郁,和以贝母、半夏。若用于疡科排脓、托毒、凉血之际,必协乳香、没药、白芷、羌活、连翘、金银花辈,乃有济也。牡丹皮,清心,养肾,和肝,利包络,并治四经血分伏火。血中气药也。善治女人经脉不通,及产后恶血不止。又治衄血吐血,崩漏淋血,跌扑瘀血,凡一切血气为病,统能治之。盖其气香,香可以调气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气而止血;其性凉,凉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陈血,而致新血也。故甄权方治女人血因热而将枯,腰脊疼痛,夜热烦渴,用四物重加牡丹皮最验。又古方用此以治相火攻冲,阴虚发热。又按《本经》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诸症,总属血分为眚。然寒热,中风,此指伤寒热入血室之中风,非指老人气虚痰厥之中风也。其文先之以寒热二字,继之以瘛疭惊痫可知已,况瘛疭、惊痫,正血得热而变现,寒热又属少阳所主者也。”

  4.《得配本草》:“丹皮、川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盖肾恶燥,燥则水不归元,宜用辛以润之,凉以清之,丹皮为力;肾欲坚,以火伤之则不坚,宜从其性以补之,川柏为使。”

  5.《本草求真》:“世人专以黄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胜。盖黄柏苦寒而燥,初则伤胃,久则伤阳,苦燥之性徒存,而补阴之功绝少,丹皮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较之黄柏不啻霄壤矣。”

  6.《本经疏证》:“牡丹皮入心,通血脉中壅滞与桂枝颇同,特桂枝气温,故所通者血脉中寒滞,牡丹皮气寒,故所通者血脉中热结。”

  7《神农本草经》:“主寒热,中风瘛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8.《名医别录》:“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9.《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10.《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腠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冷热血气。”

  11.《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热。”

  12.《医学入门》:“泻伏火,养真血气,破结蓄。”

  13.《本草纲目》:“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

查看详情

赤芍

  赤芍

  别名:木芍药、草芍药、红芍药、毛果赤芍。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经。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

  赤芍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

  炮制: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赤芍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赤芍的禁忌

  不与藜芦同用。血虚者慎服。

  赤芍的配伍

  1、与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同用,可用于血热吐衄。

  2、与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同用,可用于热毒壅盛,痈肿疮疡。

  3、与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同用,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症瘕腹痛等症。

  赤芍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

  2、《名医别录》:“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3、《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血中之滞。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入药。”

查看详情

水牛角

  水牛角

  别名:牛角尖,沙牛角。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肝经。

  水牛角的用法用量

  用法: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

  炮制:洗净,镑片或锉成粗粉。

  水牛角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用于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水牛角的禁忌

  孕妇、中虚胃寒者慎服。大量服用,常有上腹部不适,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反应。

  水牛角的相关论述

  1.《别录》:“疗时气寒热头痛。”

  2.《日华子本草》:“煎,治热毒风并壮热。”

  3.《本草纲目》:“治淋,破血。”

  4.《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止衄。治热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

查看详情

紫草

  紫草

  别名:硬紫草、软紫草。

  性味:甘、咸,寒。

  归经:归心、肝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oyle)Johnst. 、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或内蒙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 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长7~20cm,直径1~2.5c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10余层重叠,易剥落。顶端有的可见分歧的茎残基。体轻,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部较小,黄白色或黄色。气特异,味微苦、涩。

  紫草的用法用量

  用法:5~9g。外用适量,熬膏或用植物油浸泡涂擦。

  炮制:硬紫草:洗净,润透,切片,晒干。软紫草:拣去杂质,去苗,剪断。

  紫草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紫草的禁忌

  胃肠虚弱、大便滑泄者慎服。

  《本草经疏》:“痘疮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食。”

  紫草的配伍

  ①发斑疹:钩藤钩子、紫草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钱,温酒调下,无时。(《小儿药证直诀》紫草散)

  ②治疮疹才初出,便急与服之,令毒减轻可:紫草(去粗梗)二两,陈橘皮(去白,焙干)一两。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入葱白二寸,煎至六分,去渣温服,无时。乳儿与乳母兼服之,断乳令自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紫草如圣汤)

  ③预防麻疹:紫草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④治过敏性紫癜:紫草五钱,蝉蜕二钱,当归四钱,竹叶三钱,西河柳三钱,牛蒡子三钱,黄柏三钱,知母三钱,苦参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⑤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草二钱,海螵蛸五钱,茜草二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热疮:紫草茸、黄连、黄柏、漏芦各半两,赤小豆、绿豆粉各一合。上药捣细,入麻油为膏,日三敷,常服黄连阿胶丸清心。(《仁斋直指方》紫草膏)

  ⑦治小儿胎毒,疥癣,两眉生疮,或延及遍身瘙痒,或脓水淋沥,经年不愈:紫草、白芷各二钱,归身五钱,甘草一钱,麻油二两。同熬,白芷色黄为度,滤清,加白蜡、轻粉各二钱,取膏涂之。(《疡医大全》紫草膏)

  ⑧治火烫,发泡腐烂:紫草一钱,当归五钱,麻油四两。上三味,同熬药枯,滤清去渣,将油再熬,加黄蜡五钱,熔化,倾入碗内,顿冷,涂之。(《幼科金针》紫草润肌膏)

  ⑨治痈疽便闭:紫草、栝楼等分。新水煎服。(《仁斋直指方》)

  ⑩治小便卒淋:紫草一两。为散,每食前用井华水服二钱。(《千金翼方》)

  ⑾治血淋:紫草、连翘、车前子各等分,水煎服。(《证治准绳》)

  ⑿治吐血衄血不大凶,亦不尽止,起居如故,软食如常,一岁之间,或发二、三次,或发五、六次,久必成痨:紫草、怀生地各四两,白果肉百个,茯苓、麦门冬各三两。煎膏,炼蜜收,每早、晚各服十余匙,白汤下。(《方脉正宗》)

  ⒀治五疸热黄:紫草三钱,茵陈草一两。水煎服。(《本草切要》)

  ⒁治赤游丹毒,红晕如云头:用小锋刀或磁碗锋画去毒血,紫草五钱,鼠粘子一两。研细,水煎服。(《本草汇言》)

  ⒂治小儿白秃:紫草煎汁涂之。(《圣惠方》)

  ⒃治豌豆疮,面齄,恶疮,瘑癣:紫草煎油涂之。(《医学入门》)

  ⒄治恶虫咬:油浸紫草涂之。(《圣惠方》)

  紫草的相关论述

  ①《纲目》:“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已出而紫黑便闭者亦可用。若已出而红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故杨士瀛《直指方》云,紫草治痘,能导大便,使发出亦轻,得木香、白术佐之,尤为有益。又曾世荣《活幼心书》云,紫草性寒,小儿脾气实者犹可用,脾气虚者反能作泻。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阳气,以类触类,所以用发痘疮,今人不达此理,一概用之,非矣。”

  ②《本草经疏》:“紫草为凉血之要药,故主心腹邪热之气。五疸者,湿热在脾胃所成,去湿除热利窍,其疸自愈。邪热在内,能损中气,邪热散即能补中益气矣。苦寒性滑,故利九窍而通水道也。腹肿胀满痛者,湿热解而从小便出,则前症自除也。合膏药疗小儿痘疮及面齄,皆凉血之效也。”

  ③《本草求原》:“紫草,痘疹隐隐,欲出未出,色赤干枯,及已出而便闭、色紫黑者宜之,痘夹黑疔亦宜。若痘已齐布红活,二便通调,则改用紫草茸,。。.,于血热未清,用以活血而寓升发之义也。若红活,二便滑,及白陷者,忌之。至灰滞而便滑,则又宜虫部之紫草茸,宜参观之。”

  ④《本草崇原集说》:“时法每以紫草配为凉剂,解痘毒,率多寒中变证。惟士宗先用桂枝汤化太阳之气,气化则毒不留。又有桂枝汤加金银花、紫草等法。”

  ⑤《本草正义》:“紫草,气味苦寒,而色紫入血,故清理血分之热。古以治脏腑之热结,后人则专治痘疡,而兼疗癍疹,皆凉血清热之正旨。杨仁斋以治痈疡之便闭,则凡外疡家血分实热者,皆可用之。且一切血热妄行之实火病,及血痢、血痔、溲血、淋血之气壮邪实者,皆在应用之例。而今人仅以为痘家专药,治血热病者,治外疡者,皆不知有此,疏矣。”

查看详情

大青盐

  大青盐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心、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氯化物类石盐族矿物石盐的结晶体。

  形态特征:本品单晶体呈立方体状,多棱,常连结在一起,呈不规则块状。一般粒径0.2-2.0cm。大颗粒者可见漏斗状生长遗迹,呈不规则凹窝形状。青白色或暗白色,半透明;脂肪样光泽,有的可见分布不均匀的蓝色斑点。质硬脆,易砸碎,断面洁净,玻璃样光泽。气微,味咸。以颗粒大、有空洞、立方形、色暗白、洁净者为佳。

  大青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9-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揩牙;或水化漱口、洗目。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大青盐的功效主治

  功效:泻热,凉血,明目,润燥。

  主治:用于尿血,吐血,齿舌出血,目赤肿痛,风眼烂弦,牙痛,大便秘结。

  大青盐的配伍

  1、治远年风赤眼肿痛:青盐、硇砂、石胆各一分。上药用醋浆水一小盏,于瓷器中浸,日中曝之,候其药着于瓷器四畔,干刮取如粟米大,夜卧时着眼两眦,不过三四度。(《圣惠方》)

  2、治风眼烂弦:戎盐化水点之。(《普济方》)

  3、治肾脏虚冷,肝膈浮热上冲,两目生翳,黑花久不愈:青盐一两(明净者生研),苍术一两(米泔浸),木贼一两(小便浸)。上为细末,空心熟水调下一钱,如大不见物者不过十服,小可只二三服。(《古今医统》青盐煎)

  4、治风热牙痛:青盐一斤,槐枝半斤。水四碗,煎汁二碗,煮盐至干,炒研,日用揩牙。(《唐瑶经验方》)

  5、治肾虚齿痛:戎盐一分,地骨皮一两,细辛半两,生地黄(切,焙)一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煎十余沸,去滓热煠,日三。(《圣济总录》戎盐汤)

  6、治咽喉疼痛,水谷不下:青盐、白矾、硇砂各等分。上为末,吹患处,有痰吐出立效。(《口齿类要》破棺丹)

  7、治舌肿满口:青盐放铁器上烧红为末,掺之立效。(《奇验喉证明辨》)

  8、治中砒毒,烦燥,心腹疼痛,头旋,欲吐不吐,面青黑,四肢冷:青盐一握,细研,以井花水调下一碗灌之。(《古今医统》)

  9、治痔疮漏疮:白矾四两,青盐四两,为末,猪尿脬一个,盛之,阴干。每服五钱,空心温水下。(《赵氏经验方》)

  10、治腰疼痛,下脓水:石盐(一方作食盐)、干姜、杏仁(去尖)、酱瓣各等分。上为末,以锦裹,导之六七过,下脓水,腰下疼痛瘥止(一方无酱瓣)。(《普济方》)

  11、治小便不利: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茯苓戎盐汤)

  12、治遗尿:戎盐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蒲黄一两,白矾三分(烧令汁尽),龙骨一两,鹿角胶二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煎枣汤调下二钱。(《圣惠方》戎盐散)

  13、治干霍乱:炒盐一钱,并河水各半盏,调饮,效。(《良方集腋》)

  14、治小儿赤痢:青盐捣汁,每服半盏。(《丹溪治法心要》)

  大青盐的禁忌

  水肿禁服。

  大青盐的相关论述

  1、李当之《药录》:“戎盐味苦,臭。是海潮水浇山石,经久盐凝着石。取之北海者青,南海者紫赤。”

  2、陶弘景:“虏中盐乃有九种:白盐、食盐,常食者;黑盐,治腹胀气满;胡盐,治耳聋目痛;柔盐,治马脊疮;又有赤盐、驳盐、臭盐、马齿盐四种,并不入食。马齿即大盐,黑盐疑是卤咸,柔盐疑是戎盐,而此戎盐又名胡盐,兼治眼痛二三相乱。”

  3、《新修本草》:“戎盐即胡盐,沙州名为秃登盐,廓州名为阴土盐,生河岸山坂之阴土石间,块大小不常,坚白似石,烧之不鸣灹尔。”

查看详情

余甘子

  余甘子

  别名:米含、望果、木波。

  性味:甘、酸、涩,凉。

  归经归肺、胃经。

  入药部位: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成熟干燥果实。

  余甘子的用法用量

  用法:3-9g,多入丸散服。

  炮制:除去杂质,干燥。

  余甘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主治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余甘子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余甘子的相关论述

  1.《唐本草》:“主风虚热气。”

  2.《本草拾遗》:“主补益,强气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初涂发脱,后生如漆。”

  3.《海药本草》:“主上气咳嗽。”

查看详情

长叶柄野扇花

  长叶柄野扇花

  别名:链骨连《中药通报》1983,(6):13,条柄野扇花《中药辞海》,青鱼胆(湖南),千年青、柑子树(广东)。

  性味:味苦、涩、微辛,性寒。

  入药部位:为黄杨科野扇花属植物长叶柄野扇花Sarcococca longipetiolata M. Cheng的全株。

  形态特征:本品小枝有纵棱。叶片革质或薄革质,完整叶呈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中脉明显,基部1对较大侧脉,清晰,其余侧脉不分明。叶柄长10-15毫米。质脆,气微,味微苦涩。

  长叶柄野扇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长叶柄野扇花的功效主治

  功效:凉血散瘀,解毒敛疮。

  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无名肿毒,腮腺炎,黄疸。

  长叶柄野扇花的配伍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长叶柄野扇花)根60g,阴行草30g,山栀15g,山木通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长叶柄野扇花的相关论述

  《湖南药物志》:“清热退黄。”

查看详情

吊竹梅

  吊竹梅

  别名:水竹草、金瓢羹、白带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鸡舌黄、红舌草、红竹 仔草、花叶竹夹菜、二打不死、百毒散、水竹草、金发草、假石蚕、花叶竹节草 、红竹壳菜、鸭舌红、红鸭跖草、百书草、花蝴蝶、风眼草、银白风眼草。

  性味味甘、淡,性寒。

  归经:归膀胱、肺、大肠经。

  入药部位: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Zebrina pendula Schnizl.的全草。

  吊竹梅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吊竹梅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痢疾,带下,咳嗽咯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吊竹梅的配伍

  1、治慢性痢疾:鲜吊竹梅全草60-90g,白米30g。同炒至半成炭为度,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2、治乳腺炎:鲜(红竹壳菜)全草适量。加生盐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吊竹梅的禁忌

  孕妇禁服。

  吊竹梅的相关论述

  1、《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镇咳利水。主治咳嗽,肺水肿,肾性水肿。”

  2、《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咳血,白带,慢性痢疾。”

  3、《广西本草选编》:“主治目赤肿痛,乳腺炎。”

  4、《全国中草药汇编》:“凉血。主治肺结核咳嗽咯血,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瘰疽,毒蛇咬伤。”

  5、《广西民族药简编》:“治产后流血过多,小腹痛,心脏性水肿,烧烫伤。”

  6、《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淋症,呕血。”

  7、《福建药物志》:“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治肺炎,百日咳,关节痛,乳糜尿,失眠,狂犬咬伤,无名肿毒。”

查看详情

兴安白头翁

  兴安白头翁

  性味:性寒,味苦。

  入药部位:为毛茛科植物兴安白头翁pulsatill dahurica(Fisch.)Spreng.的根。

  形态特征:根类圆柱形,扭曲,长8~25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具纵皱纹,皮部易脱落,有的有网状裂纹。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兴安白头翁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用于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查看详情

波叶大黄

  波叶大黄

  别名:唐大黄(《中国药植志》),土大黄、台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峪黄、籽黄(《大同药用植物手册》)。

  性味:苦,寒。

  入药部位: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的根及根茎。

  波叶大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波叶大黄的功效主治

  功效:污热,通便,破积,行瘀。

  主治:治热结便秘,湿热黄疸,痈肿疔毒,跌打瘀痛,口疮糜烂,汤火伤。

  波叶大黄的禁忌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体虚及胎前、产后忌用。”

  波叶大黄的配伍

  ①治黄疸,便秘:土大黄三钱,茵陈五钱。水煎服。(《大同药用植物手册》)

  ②治黄疸性肝炎(湿热黄疸):㈠山大黄二钱,茵陈八钱,龙胆草三钱。水煎服。㈡山大黄四钱,茵陈-两,问荆五钱,车前草五钱。水煎服。一日二次,连服半月为一疗程。

  ③治急性阑尾炎:山大黄、金银花、蒲公英、丹皮、桃仁、川楝子。水煎服。

  ④治急性肠梗阻:山大黄、枳壳、厚朴、莱菔子、芒硝、桃仁、赤芍。水煎服。

  ⑤治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山大黄、柴胡、黄芩,蒲公英、木香、郁金、元胡。水煎服。

  ⑥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山大黄、当归各等分研末。每服四钱,一日二次,酒调服。“

  ⑦治放射性皮肤损伤:山大黄、寒水石、赤石脂各等分加冰片2%,共研末,混合撒患处。(②方以下出《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⑧治口疮糜烂:山大黄、枯矾各等分,研末擦,吐涎。(《内蒙古中草药》)

查看详情

建兰叶

  建兰叶

  性味:味辛,平,无毒。

  归经:入心、脾、肺三经。

  入药部位:为兰科植物建兰的叶片。

  建兰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1两;或研末。

  外用:捣汁涂。

  建兰叶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理气,利湿。

  主治:治咳嗽,肺痈,吐血,咯血,白浊,白带,疮毒,疔肿。

  建兰叶的配伍

  ①治劳力咳嗽:干建兰花叶一两,红鹿含草(即鹿含草已结有孢子囊者)五钱。共火上焙赤(勿过焦)研末。每用二钱,开水泡糖服。(《泉州本草》)

  ②治肺热肺痈咳嗽:建兰全草煎汤,日服三次,每次一两。(《泉州本草》)

查看详情

青蒿

  青蒿

  别名: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

  性味味苦、辛,性寒。

  归经:归肝、胆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形态特征: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和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青蒿的用法用量

  用法:6~12g,后下。

  炮制: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青蒿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主治: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的治疗。

  青蒿的配伍

  1、治暑毒热痢:青蒿叶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2、治虚劳,盗汗、烦热、口干: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圣济总录》青蒿丸)

  3、治温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4、治劳瘦:青蒿嫩者(细锉)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鸡峰普济方》青蒿煎)

查看详情

白薇

  白薇

  别名:葞、春草、芒草、白微、薇草、骨美、龙胆白薇。

  性味:味苦;咸;性寒。

  归经:肺经;胃经;肝经。

  入药部位:为萝蘑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

  形态特征:根茎多弯曲,粗短,有结 节,直径0.5-1.2cm;顶端有数个圆形凹陷的茎痕,或有短的茎基,下方及两侧簇生多数须根。根圆柱形,略弯,形似马尾,长5-25cm,直径1-2mm;表面黄棕色至棕色,具细纵皱纹或平滑,质脆,昀折断,断面平坦;皮部发达,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木部小,黄色。气微,味微苦。

  白薇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贴;或用鲜品捣烂敷。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

  白薇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主治:用于阴虚内热,风温灼热失眠,肺热咳血,温疟,产后虚烦血厥,热淋,血淋,风温痛,瘰疬。

  白薇的禁忌

  ①《本草经集注》: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大枣、山茱萸。

  ②《本草经疏》:凡伤寒及天行热病,或汗多亡阳过甚,或内虚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后内虚,腹中觉冷,或因下过甚,泄泻不止,皆不可服。

  ③《本草从新》:血热相宜,血虚则忌。

  白薇的的配伍

  ①治体虚低烧,夜眠出汗:白薇、地骨皮各四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潮热 白薇9g,葎草果实15g,地骨皮12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③治尿道感染:白薇五钱,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④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略》竹皮大丸)

  ⑤治郁冒血厥,居常无苦,忽然如死,身不动,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语,又或似有知,而恶闻人声,或但如眩冒,移时乃寤:白薇一两,当归一两,人参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全生指迷方》白薇汤)

  ⑥治妇人遗尿,不知出时:白薇、白芍各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火眼:白薇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⑧治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百部二两,款冬花、川贝母(去心)、白薇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普济方》)

  ⑨治金疮血不止:白薇末贴之。(《儒门事亲》)

  ⑩治瘰疬:鲜白薇、鲜天门冬各等分,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⑾治风湿关节痛:白薇、臭山羊、大鹅儿肠根各15g。泡酒服。(《贵州草药》)

  ⑿治伤寒二日不解者方:白薇十二铢,苦杏仁、川贝母各十八铢,麻黄一两八铢。上四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自覆卧,汗出即愈。(《千金要方》白薇散)

  ⒀ 治风惊恐,四肢牵掣,神志不宁,或发邪狂叫妄走,见鬼若癫痫状 白薇(焙干)、细辛(去苗叶)各一两半,龙齿(捣末)三两,苦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八十枚。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二盏,煮取八分,去滓温服, 空心午时夜卧各一。风热盛实,即入竹沥少许,搅匀服。(《圣济总录》)

  ⒁治小便不禁 白薇一两,白蔹一两,白芍药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白薇散)

  ⒂治妇人白带不止 白薇(拣)一两,赤芍药、海螵蛸(去甲)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末,炼醋一盏,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热水下,日再。(《圣济总录》白薇丸)

  ⒃治漏睛脓出 白薇五钱,防风、蒺藜、石榴皮、羌活各三钱。上末,米粉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下。(《证治准绳·类方》)

  ⒄治热淋,血淋:白薇、白芍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立效。或加槟榔。(《世医得效方》白薇散)

  ⒅治虚热盗汗 白薇、地骨皮各12g,银柴胡、鳖甲各9g。水煎服。(《河北中草药》)

查看详情

地骨皮

  地骨皮

  别名: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本经》),枸杞根,苟起根(《本草经集注》),枸杞根皮(《药性论》),山杞子根、甜齿牙根、红耳堕根(《河南中药手册》),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山东中药》),红榴根皮(《中药材手册》),狗地芽皮(《四川中药志》)。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肝、肾经。

  入药部位:为茄种植物枸杞等的根皮。

  形态特征干燥根皮为短小的筒状或槽状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3~10厘米,宽0.6~1.5厘米,厚约3毫米。外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有错杂的纵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较平坦,有细纵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黄色,内层灰白色。臭微。味微甘。以块大、肉厚、无木心与杂质者为佳。

  地骨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

  炮制:拣去杂质及木心,略洗,晒干,切段。

  地骨皮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

  主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地骨皮的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忌铁。”

  ②《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③《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地骨皮的配伍

  ①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②治热劳:地骨皮二两,柴胡(去苗)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③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④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⑤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⑥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捣汁,每盏入酒少许,空心温服更妙。(《经验广集》地骨酒)

  ⑦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地骨皮饮)

  ⑧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⑨治时行目暴肿痒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绞去滓,更内盐二两,煎取一升,洗目。(《圣济总录》地骨皮汤)

  ⑩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⑾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之。(《兰室秘藏》地骨皮汤)

  ⑿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半两,五倍子一分。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⒀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发累累如赤小豆,剥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叶。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⒁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散)

  ⒂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一钱,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⒃治气瘘疳疮,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为细末,每用纸燃蘸絍疮口内,频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饮调二钱,无时,日进三服。(《外科精义》应效散)

  ⒄治妇人阴肿或生疮:枸杞根煎水频洗。(《永类钤方》)

  ⒅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

  ⒆壮筋骨,补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黄、甘菊花各一斤,捣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细曲,照常法酿酒,待熟澄清,每日饮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⒇骨蒸烦熟(包括一切虚劳烦热及大病后烦热)。用地骨皮二两、防风一两,甘草(炙)半两,和匀后。每取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21)肾虚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22)赤眼肿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进盐一两,再煮成二程式,频用洗眼和点眼。

  (23)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净,捣取自然汁。无汁则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点酒,饭前温服。

  (24)风虫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25)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

  (26)男子下疳。先以浆水洗过。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27)妇女阴肿或生疮。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8)痈疽恶疮,脓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净,刮去粗皮,取出细穰。以地骨皮煎汤洗,令脓血尽,以穰敷贴患处,很快见效。

  (29)足趾鸡眼,作痛作疮。用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涂。

  (30)目涩有翳。用枸杞叶、车前叶各二两,捣出汁,以桑叶裹悬阴地一夜。取汁点眼,不过三、五次,即见效。

  (31)五劳七伤,房事衰弱。用枸杞叶半斤,切细,加粳米二合,豉汁适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查看详情

胡黄连

  胡黄连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胡黄连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胡黄连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

  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胡黄连的配伍

  ①治肥疳热:川黄连五钱,胡黄连五饯,朱砂一钱(另研)。上二物为细末,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着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后。(《小儿药证直诀》胡黄连丸)

  ②治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胡黄连五钱,灵脂一两。为末,雄猪胆汁和丸绿豆大。米饮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鉴》)

  ③治痢血: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食前、空腹温服。(《苏沈良方》三物散)

  ④治热痢腹痛:胡黄连末,饭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三十丸。(《鲜于枢钩玄》)

  ⑤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本草图经》)

  ⑥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孙用和)

  ⑦治吐血、衄血:生地黄、胡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煎茅花汤送下。(《普济方》胡黄连散)

  ⑧治婴儿赤目:茶调胡黄连末,涂手足心。(《济急仙方》)

  ⑨治痔疮疼肿,不可忍者:胡黄连末,鹅胆汁调涂之。(《孙天仁集效方》)

  ⑩治痔漏成管:胡黄连(净末)一两,穿山甲(麻油内煮黄色)、石决明(煅)、槐花(微炒)各末五钱。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日进二服,至重者四十日而愈。此方不用针刀挂线,不受苦楚。如漏之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蚕茧二十个炒末,和入药中,比及遍身诸漏皆效。(《外科正宗》黄连闭管丸)

  ⑾治痈疳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涂。(《简易方论》)

  ⑿治杨梅疮毒:胡黄连、猪胰同煮服。(《本草求原》)

  胡黄连的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胡黄连,善除湿热,故主久痢成疳及冷热泄痢,厚肠胃。伤寒咳嗽者,邪热在手太阴、足阳明也。温疟骨蒸者,热在骨间也。理腰肾、去阴汗者,肾虚湿热下流客之,使热伏肾间也。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者,热则生风,故发惊痫,热在胃口,故不下食也。心主五色,脾胃主肌肉,二经湿热去,则颜色自佳也。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者,无非湿热在肠胃及火在五脏间也。大寒至苦,极清之性,能清热,自肠胃以次于骨,一切湿热、邪热,阴分伏热所生诸病,莫不消除。”“胡黄连,气味苦寒之至,设使阴血太虚,真精耗竭而胃气脾阴俱弱者,虽见如上诸证,亦勿轻投,即欲用之,亦须健脾安胃等药同用,乃可无弊,填之。”

  ②《药品化义》:“胡黄连,独入血分而清热。丹溪云,骨蒸发热,皆积所成。此能凉血益阴,其功独胜,若夜则发热,昼则明了,是热在血分,以此佐芎、归为二连汤,除热神妙。”

  ③《本经逢原》:“胡黄连,苦寒而降,大伐脏腑骨髓邪热,除妇人胎蒸、小儿疳热积气之峻药。同乌梅止小儿血痢,同鸡肝治小儿疳眼,同猪胰疗杨梅疮毒,同干姜治果子积,皆取伐肝、肾热邪也。小儿肾气本实,故可当此,若脾、胃、肾脏不足者服之,夺人天元,为害不浅。惟霉疮用胡黄连直达下焦,善搜淫火之毒。”

  ④《本草正义》:“按胡连之用,悉与川连同功。惟沉降之性尤速,故清导下焦湿热,其力愈专,其效较川连为捷。凡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溲血泻血及梅毒疳疮等证,湿火结聚,非此不能直达病所,而小儿疳积腹膨之实证,亦可用之。盖苦降直坠,导热下趋,最为迅疾,且不致久留中州,妨碍脾胃冲和之气耳。”“胡连大苦大寒,纯阴用事,且较川连尤为峻烈。自苏恭有主妇人胎热之说,而后之《本草》皆仍其旧,须知胎前实火,止是百病中之一端,惟妊身养胎,最重脾胃,苦寒较药,胡可轻投。苏恭又以治骨蒸劳瘵,则热入骨髓,精血巳枯,虽曰火炎,实由阴竭,大寒大苦,戕伐生机,火纵可息,而大命何如?适以速之蹶耳。缪氏《经梳》又谓主久痢成疳,似以小儿疳劳言之,然久痢之余,岂可峻用苦寒,再戕脾气!”

查看详情

银柴胡

  银柴胡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肝、胃经。

  入药部位:本品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

  形态特征:本品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银柴胡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银柴胡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虚热,除疳热。

  主治: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银柴胡的禁忌

  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银柴胡的配伍

  ①治骨蒸劳热:银柴胡一钱五分,胡黄连、秦艽、鳖甲(醋炙)、地骨皮、青蒿、知母各一钱,甘草五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证治准绳》清骨散)

  ②治温证潮热,身体枯皮,皮肤甲错,消索而不润泽者:银柴胡二钱,鳖甲三钱。(《温症指归》银甲散)

  银柴胡的各家论述

  ①《本经逢原》:“银柴胡,其性味与石斛不甚相远。不独清热,兼能凉血。《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龙脑鸡苏丸中用之。凡人虚劳方中,惟银州者为宜,若用北柴胡,升动虚阳,发热喘嗽,愈无宁宇,可不辨而混用乎!按柴胡条下,《本经》推陈致新,明目益精,皆指银夏者而言。非北柴胡所能也。”

  ②《本草便读》:“银柴胡,无解表之性。从来注《本草》者,皆言其能治小儿疳热,大人痨热,大抵有入肝胆凉血之功。”

  ③《本草正义》:“柴胡,古以银州产者为胜,宋之苏颂已有是说,陈承亦谓银夏者最良,然虽有其说,而尚未分用,故濒湖《纲目》仍未显为区别。今之二种分用者,盖即石顽提倡之力。而以今之功用言之,治虚热骨蒸,自有实效,断非北柴胡之升阳泄汗可比;然则古人谓柴胡为虚劳之药者,亦指银柴胡言之也。赵恕轩《纲目拾遗》,谓热在骨髓,非银柴胡莫疗,用以治虚劳肌热骨蒸,劳疟热从髓出及小儿五疳羸热,盖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辟,固虚热之良药。苟劳怯而未至血液枯绝,以此清理虚火之燔灼,再合之育阴补脾,尚可徐图挽救,非北柴胡之发泄者所可同日语也。”

查看详情

功劳子

  功劳子

  性味:苦;凉。

  归经:脾;肾;膀胱经。

  入药部位:为小檗科植物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劳的果实。

  形态特征:浆果实椭圆形,直径5-8mm,表面暗蓝色,被蜡状白粉,皱缩,基部有圆形果柄痕。剥去果皮可见 褐色种子2枚。气无味,味苦。

  功劳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泡茶。

  炮制:6月采摘果序,晒干,搓下果实,去净杂质,晒至足干为度。

  功劳子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虚热;补肾;燥湿。

  主治:主骨蒸潮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湿热腹泻;带下;淋浊。

  功劳子的各家论述

  1.《饮片新参》:固涩下焦,治久崩带,淋浊,泄泻。

  2.《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结核性潮热、骨蒸,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等症。

  3.《浙江中药手册》:去湿健肾。

查看详情

牡蒿

  牡蒿

  别名:齐头蒿《新修本草》,水辣菜《救荒本草》,布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土柴胡《陆川本草》,猴掌草《江西民间草药》,流尿蒿《四川中药志》,臭艾、碗头青、油艾《闽东本草》,油蒿、油蓬、奶疳药、花艾草、六月雪、老鸦青、马莲蒿、马根柴、鹅草药《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牛尾蒿、白花蒿、熊掌草《江苏药材志》,菊叶柴胡《广西中草药》,脚板蒿(湖南),花等草(吉林),匙叶艾(台湾)。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入肺、胃经。

  入药部位:为菊科蒿属植物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

  形态特征:干燥的全草,茎圆柱形,直径0.1-0.3cm,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质坚硬,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黄绿色至棕黑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易脱。花序黄绿色,片内可见长椭圆形褐色种子数枚。气香,味微苦。

  牡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

  炮制: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牡蒿的功效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

  牡蒿的配伍

  1、治夏季感冒头痛,齐头蒿30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2、治肺结核潮热,低热不退,牡蒿、枸杞根各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痨伤咳血,齐头蒿60g,石枣子30g。炖肉服。(《万县中草药》)

  4、治妇人血崩,①牡蒿30g,母鸡1只。炖熟后去滓,食鸡肉与汁。(《闽东本草》)②牡蒿、侧柏叶各30g,鲜苎麻根9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5、治白带,齐头蒿叶15g。研末,蒸绿壳鸭蛋服。(《万县中草药》)

  6、治黄疸型肝炎,牡蒿25-50g。煎水服。(《彝药志》)

  7、治急性丹毒,先用韭菜适量。水煎洗后,再用鲜牡蒿30g,鲜地龙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8、治喉蛾,鲜牡蒿30-60g,切碎,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牡蒿的禁忌

  不可久服。

  牡蒿的相关论述

  1、《别录》:“主充肌肤,益气,令人暴肥。”

  2、《纲目》:“擂汁服,治阴肿。”

查看详情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图)

  蒲公英

  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性味:苦甘,寒。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1、高钙

  新鲜蒲公英富含易于被人体吸收的钙质。科学实验证实,一小把新鲜的蒲公英含有103mg可被人体吸收的钙质,这个量相对于人体每日推荐摄入钙量的10%,打个比方,这个杭盖量要多与甘蓝。在酸奶里加两到三小把的蒲公英再切一些新鲜水果比如橙子、猕猴桃、无花果、木瓜等,这一杯水果沙拉的含钙量比任何乳制品都要高很多。

  2、高铁

  蒲公英具有很高的铁含量,一小把新鲜蒲公英大约含有1.7毫克可被人体完全吸收的铁,人体每天大概需要的补铁量是15mg,所以,多吃几把蒲公英,可以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蒲公英蔬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除了钙和铁,还是很好的铜,锰,磷,钾吸收来源。

  3、低热量

  和所有的绿叶蔬菜一样,蒲公英的热量极低。一杯切碎的蒲公英只有25卡的热量,科学研究证实同等量的蔬菜里,蒲公英的热量是最低的,这也是国外很多减肥者喜欢在正餐里加入蒲公英的原因。不但可以增加饱腹感,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营养,一举两得。

  4、高蛋白

  同等量的蒲公英,每份含有的蛋白质比菠菜要多好几倍。一把蒲公英可以补充人体每天需要摄入14%的蛋白质,而且蒲公英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种类必需氨基酸。

  5、排毒清肠抗氧化

  蒲公英其实也是一种利尿剂,有助于肾脏清除废物,阻止过多盐分的吸收,帮助身体排出过量的水减少水肿。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的一种蒲公英碱可以帮助肝脏排除毒素,恢复身体水和电解质平衡。蒲公英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可以有效防止自由基对细胞和DNA损伤,减缓细胞老化过程,市面上好多化妆品都宣传加入蒲公英精华,就是应用蒲公英抗氧化能力强的特点。

  6、抗菌

  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7、抗肿瘤

  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

  蒲公英的副作用

  1、过敏

  服用蒲公英熬的中药、蒲公英泡酒后,有些个别的会出现一些麻疹或全身瘙痒等症状,这就是蒲公英的过敏现象。偶尔也会有人在使用蒲公英注射液后会有全身寒冷、面色惨白、嘴唇青紫等症状,这也是过敏现象。

  2、易恶心、呕吐

  蒲公英的药性较强,如果用量过大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等不良症状。是药三分毒,蒲公英具有很强的寒性,食用过多会出现肠道反应,建议新鲜蒲公英100g,干蒲公英45克剂量较适宜。

  蒲公英的饮食禁忌

  1、蒲公英不能和忍冬藤一起吃

  蒲公英和忍冬藤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是两者的成分相冲突,如果一起食用会使人感觉疲乏无力、昏昏欲睡,所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不能一起吃。

  2、蒲公英不能与辛热食材一起吃

  蒲公英是大寒的食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它不能和其他辛热的食材一起食用,如果同时两者属性相克,不但降低了蒲公英的功效还会产生腹痛、腹泻的副作用。

  蒲公英的禁忌人群

  1、体质偏寒的人群不宜喝蒲公英茶。这是因为蒲公英性寒,寒性体质的人不宜吃。普遍来说,怕冷、吃不得生冷物的人群多属于寒性体质,建议可以先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再决定喝不喝蒲公英水。

  2、脾虚者不宜喝蒲公英茶。脾虚则运化差,再喝苦寒质的蒲公英,容易加重脾虚症状。

  3、久病的人群不宜喝蒲公英茶。俗话说,久病伤阳,就是说久病的人群阳气较弱,如果此时再吃点蒲公英水,会更损害阳气,不利恢复。

  同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蒲公英水不宜过量饮用,否则容易出现胃肠不适的情况,出现诸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蒲公英的饮食搭配

  蒲公英茶+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活血化瘀,调节内分泌,两者结合,不寒不燥。

  适合人群:内分泌失调、容易上火的人群。

  蒲公英+红茶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性温,去寒,和蒲公英茶一同饮用可以去蒲公英的寒性,而且还可以养胃解毒,生津去热,消脂减肥。

  适合人群:脾胃虚寒、三高人群。

  蒲公英茶+红枣

  红枣补气养血、健脾益胃,对体虚者效果不错。

  适合人群:阴虚火旺人群。

  蒲公英茶+枸杞

  枸杞滋阴、养血、护肝,性质温和。

  适合人群:肾气虚弱、肝火旺盛的人群。

  蒲公英泡水喝的方法

  干蒲公英泡法

  干燥蒲公英75克、水1000毫升。将蒲公英洗净,放入锅中,加水淹过蒲公英。大火煮沸后盖上锅盖,小火熬煮一小时。滤除茶渣,放凉后就可以饮用。

  新鲜蒲公英泡法

  把新鲜的蒲公英洗干净之后,放在茶杯里,然后开水冲泡后闷一会,就可以饮用。

  蒲公英的吃法

  1、煮汤熬粥

  为了减少蒲公英苦味,食用时可将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8分钟,然后泡在水中数小时,将苦味浸出冲洗干净,再煮汤或熬粥。

  2、蒲公英绿豆汤

  蒲公英100克、绿豆50克。将蒲公英去杂洗净,放汤锅内,加入适量水煎煮,煎好后取滤液,弃去渣,将滤液再放入汤锅内,加入绿豆,煮至熟烂,加入白糖拌匀即成。功效:此汤由蒲公英与绿豆相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3、蒲公英茶

  蒲公英的苦味是淡淡的,不似黄连、黄芩那样让人望而生畏,采几棵鲜嫩的蒲公英,当茶冲泡,淡淡的苦味里有隐隐的菜叶清香气味,可以防病祛疾,促进健康。

  4、蒲公英馅

  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

  5、凉拌蒲公英

  蒲公英、蒜、干辣椒、花椒。蒲公英摘洗干净,去掉老叶和老梗。锅里水煮沸,将蒲公英放进锅里焯烫几分钟,捞出沥干水份。大蒜剁碎放在蒲公英上。锅里倒油,将花椒和干辣椒放进去小火煸出香味。捞起花椒和干辣椒,将油泼在蒜粒上,再倒上适量的醋。倒入生抽,放上盐和味精拌匀即可。

  6、蒲公英汤

  蒲公英、猪肉。把蒲公英摘好洗干净。猪肉切块姜拍碎。把猪肉与姜放入锅里注入半锅水煮。汤煮沸之后浮起来的泡沫用隔油勺子隔掉。中火十五分钟把猪肉煮出味来然后加入蒲公英。转大火煮沸约五分钟即可放入少许盐调味,熄火。

  7、蒲公英花红豆糯米粥

  蒲公英花、红豆、糯米。红豆剥去外壳,洗净。糯米洗净,浸泡1个钟头。蒲公英洗净。锅里放适量水煮开,放下蒲公英焯1分钟,捞出待用。取砂锅,放适量清水,放下红豆与糯米。大火煮开,小火40分钟。加点油,把蒲公英切碎,放入煮3分钟。加盐,鸡精,鲜抽即可。

  8、蒲公英茶水

  蒲公英、甘草、蜂蜜、绿茶茶叶、沸水。蒲公英两颗洗净晒干,甘草洗净,备用。取一陶锅,将1中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水煮约20分钟。取一碗,将2的材料过滤后,到入碗中并加入绿茶茶叶与蜂蜜,即可饮用。

  蒲公英可以祛痘吗

  蒲公英含有维生素,有清热解毒作用,可治疗肝热,疔毒疮肿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对于热毒性的痘痘会有些效果,内服或外敷皆可。蒲公英的叶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以及碳水化合物还有维生素等等,经常服用蒲公英水能够很好的改善皮肤出现皮肤炎或者是湿疹等情况。

  通常起痘痘都是由于火热旺盛引起的,喝蒲公英可以祛痘,但效果依各人症状及体质而定。

  有时长痘痘是是因为长了感染到细菌,蒲公英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所以说,在没事的时候服用一些蒲公英泡水喝的,对于治疗痘痘和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平时也要注意不要用手去摸脸上的痘痘,会感染细菌。通常一天用5克到7克蒲公英泡水喝就可以,不需要太大量。

  蒲公英可以祛斑吗

  1、蒲公英饮品

  蒲公英洗净放在砂锅中大火煮开,然后改成小火再煮10分钟,放温直接饮用,即有抗衰老、美白祛斑、淡化斑点作用,还有治疗痤疮粉刺作用!

  2、蒲公英花茶

  蒲公英花蕾(花不要等到开放)采摘回家,晒干,泡水饮用,既是很好的蒲公英祛斑茶,每次饮用加一勺蜂蜜,效果更佳!坚持应用一段时间面色红润,美白祛斑祛痘,淡化斑点抗衰作用!

  3、蒲公英花面膜

  蒲公英花用开水泡好后,加入蜂蜜一勺,再加适量的牛奶,就制成了液态面膜!液态面膜侵湿面膜纸,直接敷面15分钟后取下,洗净,在上护肤品,连续一个月,面部又白又嫩,不仅斑淡化很多,如果持续用疙瘩也会消失的!

  4、蒲公英洗脸

  首先我们先摘取一些蒲公英,之后就是将其清洗洁净,然后开始去用大火开始煮,之后的话就是在去选择用小火开始熬煮大约10分钟的时间,最后我们就要将蒲公英捞出来,剩下的水冷却之后我们用来早晚去清洗面部,这个效果是试验出来的,可以起到辅助效果的。或者说是用蒲公英和我们所知道的苍耳一起熬水,同上方法使用也是不错的。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声明:本站图/文均来自于网络收集,仅供病友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1号 ICP证书

Copyright © 2022-2024厦门沃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21446号-22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